淋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4:32:37

淋病范文篇1

[论文摘要]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妇女感染淋病多无症状,易被忽视,而这些无症状病人更具危险性,可成为带菌者继续传播,如不及时治疗、控制,直接传给下一代,则造成了婴幼儿淋病的逐渐增多。近年来成人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中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更为显著,加之目前抗青霉素淋病菌株增多,淋病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一些孕产妇及其配偶患上了淋病后,未能进行彻底的治疗及治愈,而使刚出生的婴幼儿患上了淋病。婴幼儿患上淋病主要原因与其婴幼儿父母有淋病史有密切关系,加之婴幼儿生殖器官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更容易被感染。我院共收治婴幼儿淋病24例,均选用壮观霉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对染上淋病的孕产妇及配偶或淋病患者亦用此药,加强治疗,临床观察效果好,价格便宜,无副作用,对消灭传染源,避免婴幼儿患上淋病起重要作用,是当前治疗淋病的一种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妇女感染淋病,多无症状,易被忽视,而这些无症状病人更具危险性,可成为带菌者继续传播,如不及时治疗、控制,直接传给下一代,则可造成婴幼儿淋病逐渐增多。我院共诊治婴幼儿淋病2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婴6例,女婴18例,4~6个月9例,2~3个月8例,1个月4例,出生后10~20d3例。

1.2临床表现

24例婴儿共同特点:哭闹、睡眠欠佳、尿频,尤其是排尿时哭叫严重。6例男婴主要表现为尿频、包皮及龟头红肿;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呈“糊口”现象;18例女婴除了尿频外,外阴和阴道口红肿,从两侧阴唇间流出黄绿色黏稠脓性分泌物,6例女婴并发直肠炎、肛门周围红肿、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2例男婴及4例女婴同时伴有双眼睑红肿及流黄绿色黏稠脓性分泌物。

1.3实验室检查

取分泌物涂片和细菌培养革兰染色,镜检中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淋病双球菌。

2治疗与结果

24例婴幼儿治疗均选用壮观霉素(淋必治)治疗,按月龄公斤体重给予0.25~0.50g,按病程长短给予用药4~7d,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局部处理。用1∶1000高锰酸钾液清洗会阴部,对6例伴有淋病性角膜炎婴儿用0.9%生理盐水洗眼部分泌物,用红霉素软膏轻涂入眼睑部。经上述治疗症状逐渐消失。用药1周后复查淋病菌均转阴。本组24例进行了6~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3讨论

淋病是由奈瑟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女性与男性患者同房,其感染率90%,有少数患者被感染后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成为淋病带菌者,通过感染传染对方。淋病于20世纪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又重新出现,并且逐年蔓延,尤其在中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明显上升,直接威胁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组调查24例婴幼儿传播途径,一种是通过母亲垂直传播,本组24例中出生10~20d发病婴儿3例,占12.5%,另一种是水平传播18例,占75%,追问病史其父母均有不洁性交史。以上说明婴幼儿染上淋病特点,主要与婴儿父母有淋病史有关。加之婴幼儿的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容易被感染,由于幼女(幼儿)外阴鳞状上皮薄、无角化、雌激素分泌又少,阴道上皮缺乏糖元和酸性杆菌,不能维持阴道内应有的酸度,因此易受淋球菌侵袭。由于患儿双亲感染后,未彻底治愈,日常生活不注意消毒隔离而使婴幼儿直接与间接被感染。

关于淋病防治问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性伦理、性知识教育。及时发现淋病患者,规范治疗和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及行为规劝,不仅可以消除现患的疾病,而且可以通过配偶或性伴的追踪,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并促进患者减少再次感染的危险,防止传给下一代。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发现抗青霉素淋球菌株后,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也报道过耐青霉素菌株。临床观察目前用青霉素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曾用过大剂量青霉素无效而转我院诊治。追问患儿双亲也曾应用过上述常规药物,未治疗彻底而造成淋病传播给下一代。因此,对染上淋病的孕产妇及其配偶要加强淋病治疗,定期复查,采分泌物涂片,直到未发现淋球菌可初步判断治愈,这样才能消灭传染源,避免幼儿患上淋病

我院对婴幼儿选用壮观霉素治疗同时,对孕产妇及成人也应用此药进行治疗,直到分泌物涂片未发现淋球菌才可判断为临床治愈。临床观察壮观霉素治疗淋病效果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树钊.头孢曲松钠舒巴坦治疗淋病63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54-55.

淋病范文篇2

[论文摘要]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妇女感染淋病多无症状,易被忽视,而这些无症状病人更具危险性,可成为带菌者继续传播,如不及时治疗、控制,直接传给下一代,则造成了婴幼儿淋病的逐渐增多。近年来成人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中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更为显著,加之目前抗青霉素淋病菌株增多,淋病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一些孕产妇及其配偶患上了淋病后,未能进行彻底的治疗及治愈,而使刚出生的婴幼儿患上了淋病。婴幼儿患上淋病主要原因与其婴幼儿父母有淋病史有密切关系,加之婴幼儿生殖器官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更容易被感染。我院共收治婴幼儿淋病24例,均选用壮观霉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对染上淋病的孕产妇及配偶或淋病患者亦用此药,加强治疗,临床观察效果好,价格便宜,无副作用,对消灭传染源,避免婴幼儿患上淋病起重要作用,是当前治疗淋病的一种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妇女感染淋病,多无症状,易被忽视,而这些无症状病人更具危险性,可成为带菌者继续传播,如不及时治疗、控制,直接传给下一代,则可造成婴幼儿淋病逐渐增多。我院共诊治婴幼儿淋病2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婴6例,女婴18例,4~6个月9例,2~3个月8例,1个月4例,出生后10~20d3例。

1.2临床表现

24例婴儿共同特点:哭闹、睡眠欠佳、尿频,尤其是排尿时哭叫严重。6例男婴主要表现为尿频、包皮及龟头红肿;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呈“糊口”现象;18例女婴除了尿频外,外阴和阴道口红肿,从两侧阴唇间流出黄绿色黏稠脓性分泌物,6例女婴并发直肠炎、肛门周围红肿、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2例男婴及4例女婴同时伴有双眼睑红肿及流黄绿色黏稠脓性分泌物。

1.3实验室检查

取分泌物涂片和细菌培养革兰染色,镜检中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淋病双球菌。

2治疗与结果

24例婴幼儿治疗均选用壮观霉素(淋必治)治疗,按月龄公斤体重给予0.25~0.50g,按病程长短给予用药4~7d,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局部处理。用1∶1000高锰酸钾液清洗会阴部,对6例伴有淋病性角膜炎婴儿用0.9%生理盐水洗眼部分泌物,用红霉素软膏轻涂入眼睑部。经上述治疗症状逐渐消失。用药1周后复查淋病菌均转阴。本组24例进行了6~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3讨论

淋病是由奈瑟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女性与男性患者同房,其感染率90%,有少数患者被感染后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成为淋病带菌者,通过感染传染对方。淋病于20世纪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又重新出现,并且逐年蔓延,尤其在中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明显上升,直接威胁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组调查24例婴幼儿传播途径,一种是通过母亲垂直传播,本组24例中出生10~20d发病婴儿3例,占12.5%,另一种是水平传播18例,占75%,追问病史其父母均有不洁性交史。以上说明婴幼儿染上淋病特点,主要与婴儿父母有淋病史有关。加之婴幼儿的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容易被感染,由于幼女(幼儿)外阴鳞状上皮薄、无角化、雌激素分泌又少,阴道上皮缺乏糖元和酸性杆菌,不能维持阴道内应有的酸度,因此易受淋球菌侵袭。由于患儿双亲感染后,未彻底治愈,日常生活不注意消毒隔离而使婴幼儿直接与间接被感染。

关于淋病防治问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性伦理、性知识教育。及时发现淋病患者,规范治疗和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及行为规劝,不仅可以消除现患的疾病,而且可以通过配偶或性伴的追踪,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并促进患者减少再次感染的危险,防止传给下一代。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发现抗青霉素淋球菌株后,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也报道过耐青霉素菌株。临床观察目前用青霉素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曾用过大剂量青霉素无效而转我院诊治。追问患儿双亲也曾应用过上述常规药物,未治疗彻底而造成淋病传播给下一代。因此,对染上淋病的孕产妇及其配偶要加强淋病治疗,定期复查,采分泌物涂片,直到未发现淋球菌可初步判断治愈,这样才能消灭传染源,避免幼儿患上淋病。

我院对婴幼儿选用壮观霉素治疗同时,对孕产妇及成人也应用此药进行治疗,直到分泌物涂片未发现淋球菌才可判断为临床治愈。临床观察壮观霉素治疗淋病效果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树钊.头孢曲松钠舒巴坦治疗淋病63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54-55.

淋病范文篇3

方法:汇总并分析2004~2007年景德镇市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情况。

结果: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从2004年的275.32/l0万上升到2005年的276.84/10万,再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213.42/10万。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09.82/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43.78%;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7.92/10万,占35.06%;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52.01/10万,占20.6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2/10万,占0.45%;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占0.032%。发病数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乙肝。

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乃至消除有关传染病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关键词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被认为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水平的提高,人群的疾病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为了解本市近四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市2004一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选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指标),对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04-2007年景德镇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累积报告发病总数为15422例,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75.32/10万、276.84/10万、238.14/10万、213.42/10万;累积报告死亡总数为41例,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死亡率分别为0.6/10万、0.84/10万、0.64/10万、0.58/10万;病死率分别为0.22%、0.31%、0.27%、0.27%。(见表1)。

表1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年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10万定基比/10万定基比%定基比

2004275.32100.000.60100.000.22100.00

2005276.84100.550.84140.000.31140.91

2006238.1486.500.64106.670.27122.73

2007213.4277.520.5896.670.27122.73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表2)

呼吸道传染病4年共报告6752例,年均发病率为109.82/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43.78%,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一位。报告病种中以肺结核、麻疹、百日咳居多,这三者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2%、10.18%、1.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年共报告5408例,年均发病率为87.92/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5.06%,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二位。报告病种中以乙肝、淋病、梅毒居多,这三者分别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7.97%、19.82%、10.74%。

肠道传染病4年共报告3189例,年均发病率为52.01/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20.68%,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三位。报告病种中以细菌性痢疾、甲肝、肝炎未分型居多,这三者分别占肠道传染病报告总数的51.8%、22.61%、13.2%。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4年共报告69例,年均发病率为1.12/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0.45%,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四位。新生儿破伤风4年共报告5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0.032%,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五位。报告病种中以乙脑、钩体、血吸虫居多,这三者分别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3.48%、24.64%、13.04%。

表2景德镇市2004-2007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年代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

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构成比(%)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构成比(%)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构成比(%)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构成比(%)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构成比(%)

2004110.840.271.0525.8192.433.561.000.360.070.02

2005139.5950.448.7117.5987.0531.441.360.490.190.07

2006103.7943.647.6219..9985.6435.961.030.430.060.03

200785.139.940.6619.0586.5740.561.090.510.000.00

2.3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4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痢疾、麻疹、淋病,这5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548例,占总发病数的86.22%;2005年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有了较大的提高,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梅毒,这五者发病总数为3699,占总发病数的86.67%;2006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这5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302例,占总发病数的89.22%;2007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淋病、痢疾、甲肝,这5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2808例,占总发病数的84.12%。(见表3)

表3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位次

年份12345

2004肺结核乙肝痢疾麻疹淋病

2005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梅毒

2006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

2007肺结核乙肝淋病痢疾甲肝

3、讨论

2004年是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第一年,传染病的报告还处于起步的阶段;2005年,传染病的报告已趋于完善,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较2004年均上升;2005~2007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我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各级疾控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配合参与密不可分。[2]

淋病范文篇4

关键词:宫颈炎宫颈损伤或感染护理

一、急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acutecervicitis)主要因病原体,如淋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直接引起宫颈黏膜层感染所致。多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宫颈炎已成为常见疾病。急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为:肉眼见宫颈红肿,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

(一)对症处理

对于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用冰袋降温,定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严重的腰骶部疼痛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二)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的临床症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注意合理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强调急性宫颈炎的治疗意义,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很容易转为慢性宫颈炎,而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不要有过多的担心,坚持治疗最为重要。

(三)治疗护理

1.治疗主要针对病原体①若为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选用治疗淋病的药物,目前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病奈菌性宫颈炎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的药物有头孢曲松钠250mg,肌内注射;头孢克肟400mg,口服;氧氟沙星400mg,口服;大观霉素2g,肌内注射。此外,可选用头孢唑肟500mg,肌内注射;头孢噻肟钠1g,肌内注射;头孢西丁钠2g,肌内注射;或头孢呋辛钠1g,口服。

②治疗衣原体的药物为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常用药物为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阿奇霉素lg,单次口服;或环丙沙星25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用7日。

2.用药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如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同时治疗性伴侣。

二、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的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

(一)心理护理

慢性宫颈炎一般药物效果欠佳,且有可能癌变,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不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治疗时间长、不孕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定期复查。

(二)治疗护理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为期3~4周,病变较深者需6~8周,宫颈转为光滑。常用方法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固疗法及微波法,各种治疗方法大同小异。治疗时间应选在月经结束后3~7日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者列为禁忌。

2.物理治疗的术后护理在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许出血。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4~8周)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以免发生大出血和感染。治疗后需定期检查,第一次一般为术后2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复查时应注意有无颈管狭窄。

3.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过去局部涂硝酸银或铬酸腐蚀,现已少用。中药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疗效,如子宫颈粉,内含黄矾、金银花各9g,五倍子30g,甘草6g。将药粉洒在棉球上,敷塞于子宫颈,24小时后取出。月经后上药,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

(三)手术治疗护理

有宫颈息肉者行息肉摘除术。

(四)健康宣教

1.各种物理疗法术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应使用卫生垫,保持外阴清洁,以防发生感染。若已发生感染,应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2.进行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药物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马耀县.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1000例[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

淋病范文篇5

关键词:宫颈炎宫颈损伤或感染护理

一、急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acutecervicitis)主要因病原体,如淋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直接引起宫颈黏膜层感染所致。多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宫颈炎已成为常见疾病。急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为:肉眼见宫颈红肿,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

(一)对症处理

对于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用冰袋降温,定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严重的腰骶部疼痛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二)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的临床症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注意合理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强调急性宫颈炎的治疗意义,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很容易转为慢性宫颈炎,而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不要有过多的担心,坚持治疗最为重要。

(三)治疗护理

1.治疗主要针对病原体

①若为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选用治疗淋病的药物,目前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病奈菌性宫颈炎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的药物有头孢曲松钠250mg,肌内注射;头孢克肟400mg,口服;氧氟沙星400mg,口服;大观霉素2g,肌内注射。此外,可选用头孢唑肟500mg,肌内注射;头孢噻肟钠1g,肌内注射;头孢西丁钠2g,肌内注射;或头孢呋辛钠1g,口服。

②治疗衣原体的药物为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常用药物为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阿奇霉素lg,单次口服;或环丙沙星25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用7日。

2.用药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如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同时治疗性伴侣。

二、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的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

(一)心理护理

慢性宫颈炎一般药物效果欠佳,且有可能癌变,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不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治疗时间长、不孕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定期复查。

(二)治疗护理

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为期3~4周,病变较深者需6~8周,宫颈转为光滑。常用方法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固疗法及微波法,各种治疗方法大同小异。治疗时间应选在月经结束后3~7日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者列为禁忌。

2.物理治疗的术后护理

在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许出血。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4~8周)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以免发生大出血和感染。治疗后需定期检查,第一次一般为术后2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复查时应注意有无颈管狭窄。

3.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过去局部涂硝酸银或铬酸腐蚀,现已少用。中药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疗效,如子宫颈粉,内含黄矾、金银花各9g,五倍子30g,甘草6g。将药粉洒在棉球上,敷塞于子宫颈,24小时后取出。月经后上药,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

(三)手术治疗护理

有宫颈息肉者行息肉摘除术。

(四)健康宣教

1.各种物理疗法术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应使用卫生垫,保持外阴清洁,以防发生感染。若已发生感染,应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2.进行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药物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马耀县.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1000例[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

淋病范文篇6

关鍵词:性病;专业防治;三级网络;规范诊治;培训宣教;疫情控制

1解放前,上海市的性病疫情概况

解放前,上海是我国性病高发流行地区。当时,上海的人口数约为500万左右。据卫生部门估计,性病的患病率约占人口的10%。1950年刚解放不久,上海8个大医院皮肤花柳科检查了近20万人的统计数据显示,一般市民的梅毒患病率为6.3%,孕妇中高达15%。解放前几年,在上海市警察局登记注册的妓院有518家。有营业执照的妓女有3505人,暗娼几乎遍及全市各个角落。解放初期,曾对有执照的妓女进行检查,患有梅毒的占58.7%,患有淋病的占28%,患有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占0.8%。

2解放前,上海市性病专业防治机构状况

早在1945年,上海就成立了“性病防治所”。当时只是在合肥路360号原嵩山区防疫站中设了几间房间。只有13名工作人员,而且其中还有几位是兼职医师。当时,医师主要有2个任务:①对有营业执照的妓女每个月做一次检查,以华康氏试验和淋球菌涂片为主。若未发现现症性病,盖章后允许继续营业。如有性病者暂停营业给予治疗随访;②为上海市民和外地有需要的人员开设性病门诊。

3解放后,上海市政府对性病防止工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性病防治工作。①大力取缔娼妓制度,封闭妓院,建立上海妇女教养所。将有营业执照的妓女和部分暗娼加以收容。一方面为她们治疗性病、一方面组织她们学习和劳动,改造她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②大力加强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将上海性病防治所更名为“上海巿性病中心防治所”(简称“防治所”),工作人员从13名增加到43名。设立了门诊部、性病实验室、护理组、防治科、办公室等部门。并邀请了当时上海皮肤花柳科的著名教授杨国亮、朱仲刚、秦启贤、施守义等为顾问,帮助指导和培训性病防治专业知识,为积极开展全巿性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4研究改良性病实验检测方法,为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创造条件

多年以来,梅毒的实验诊断方法是用华康氏试验。这一方法必须要从静脉抽血,操作较为繁琐,要24h后才能出报告。因此,开展大规模检测有很大难度。1956年,上海市性病中心防治所化验室在学习苏联经验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波氏快速试验法,只要一滴鲜血,20min就能出报告。与华康氏对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符合率都在92%以上。在1956年到1958年,防治所用波氏试验进行了200万例左右的普查工作,发现阳性者再进行华康氏复查,明确诊断后规则治疗,为上海市60年代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性病起到很大的作用。1959年,国家卫生部要求防治所在全国宁都性病防治大会上作介绍。防治所也由此获得卫生部重大科技奖,并在1959年10月《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庆十周年专册中以杂志第一篇文章、第一作者发表。该方法在全国被逐步推广应用。

5对先天梅毒的防治措施

1954年6月上海巿卫生局沪卫计统〔1954〕发154号文要求各医院妇产科和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对妊娠早期孕妇普遍抽血作华康氏试验,发现阳性者在产前及时进行足量的驱梅治疗。对新生儿一律进行脐血华康氏试验,在登记卡上注明结果,对华康氏试验阳性的产妇和婴儿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从1954年到1964年孕妇产前梅毒检查共1539060人。孕妇梅毒的患病率从1954年的4.39%下降到1964年的0.32%。市性病防治中心在1955年到1958年曾对经过足量驱梅治疗(当时以青霉素油剂600万单位为主要治疗方案)的梅毒孕妇的1000名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每3个月一次连续2年,均没有发现有新生儿梅毒。

6严格执行性病疫情报告制度

1954年6月上海市卫生局沪统综〔1954〕字第6006号文件开始要求对梅毒进行传报。1958年市卫生局〔1958〕沪卫办第165号文件要求对梅毒、急性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均要正式列入传染病报告范畴。性病疫情报告制度的积极严格执行对上海市在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首先基本消灭性病起到很大作用。

7对性病患者的检测治疗采取减免费制度

1956年11月沪卫医防字第869号文件、1957年7月沪卫财字第586号文件、1958年1月沪卫医防字第717号文件都规定了上海市各医院性病门诊实行免费治疗制度。其中还提及梅毒孕妇产前未完成疗程者产后可继续免费洽疗。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孕妇的丈夫验血亦可免费等。1959年4月沪卫办字第122号文件对性病防治中对性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作出补充规定,即:能付则付、要减则减、需免则免的政策。当时上海巿政府对性病防治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对我国基本消灭性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上海策划组建三级性病防治网络

淋病范文篇7

关键词:宫颈炎宫颈损伤或感染护理

一、急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acutecervicitis)主要因病原体,如淋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直接引起宫颈黏膜层感染所致。多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宫颈炎已成为常见疾病。急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为:肉眼见宫颈红肿,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

(一)对症处理

对于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用冰袋降温,定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严重的腰骶部疼痛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二)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的临床症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注意合理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强调急性宫颈炎的治疗意义,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很容易转为慢性宫颈炎,而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不要有过多的担心,坚持治疗最为重要。

(三)治疗护理

1.治疗主要针对病原体①若为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选用治疗淋病的药物,目前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病奈菌性宫颈炎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的药物有头孢曲松钠250mg,肌内注射;头孢克肟400mg,口服;氧氟沙星400mg,口服;大观霉素2g,肌内注射。此外,可选用头孢唑肟500mg,肌内注射;头孢噻肟钠1g,肌内注射;头孢西丁钠2g,肌内注射;或头孢呋辛钠1g,口服。

②治疗衣原体的药物为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常用药物为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阿奇霉素lg,单次口服;或环丙沙星25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日;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用7日。

2.用药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如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同时治疗性伴侣。

二、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的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

(一)心理护理

慢性宫颈炎一般药物效果欠佳,且有可能癌变,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不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治疗时间长、不孕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定期复查。

(二)治疗护理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为期3~4周,病变较深者需6~8周,宫颈转为光滑。常用方法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固疗法及微波法,各种治疗方法大同小异。治疗时间应选在月经结束后3~7日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者列为禁忌。

2.物理治疗的术后护理在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许出血。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4~8周)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以免发生大出血和感染。治疗后需定期检查,第一次一般为术后2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复查时应注意有无颈管狭窄。

3.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过去局部涂硝酸银或铬酸腐蚀,现已少用。中药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疗效,如子宫颈粉,内含黄矾、金银花各9g,五倍子30g,甘草6g。将药粉洒在棉球上,敷塞于子宫颈,24小时后取出。月经后上药,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

(三)手术治疗护理

有宫颈息肉者行息肉摘除术。

(四)健康宣教

1.各种物理疗法术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应使用卫生垫,保持外阴清洁,以防发生感染。若已发生感染,应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2.进行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药物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马耀县.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1000例[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

淋病范文篇8

1资料来源

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皮肤性病门诊(部级性病规范化门诊)性病确诊病例。

2方法

对172例性病患者确诊后填写国家传染病报告卡的基本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3结果

3.1病种构成

172例性病患者中梅毒92例,占53.45%,其中I期梅毒64例,占37.2%,II期梅毒者2例,占1.2%,隐性梅毒16例,占9.3%,淋病28例,占16.28%;沙眼衣原体感染16例,占9.3%,生殖器疱疹18例,占10.45,尖锐湿疣18例,占10.45%。

3.2流行特征

3.2.1性别分布:男111例(64.53%),女61例(35.47%)。

3.2.2年龄分布:20岁以下者7例(7.1%)、21岁~31岁113例(65.70%)、32~41岁44例(25.58%)、42~49岁6例(3.49%)、50岁以上2例(1.16%),患者年龄最小1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0岁。

3.2.3文化程度分布:小学34例(19.77%),中学91例(53.02%),大专46例(26.67%),文盲1例(0.58%)。

3.2.4职业分布:农牧民60例(34.88%),工人17例(9.88%),学生10例(5.81%),干部37例(21.51%),无业23例(13.37%),供销人员12(6.98%),其他13例(7.56%)。

3.2.5婚姻分布:已婚者139例,未婚者33例。

3.2.6地区及传染来源,患者多为本地人。非婚性接触者147例(85.47%),配偶传染者23例(13.72%)。

淋病范文篇9

20披针骨牌蕨

又名万年青、青年草,系水龙骨科植物披针骨牌蕨Lepidogrammitisdiversa(rosenst.)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000m的阴湿林下,附生树干或石上。分布于纳雍、贵阳、道真、桐梓、绥阳、松桃、印江。性凉,味微苦、涩。具有清热利湿,止痛止血作用。主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1抱石莲

又名石瓜子、爪子草、小肺筋、爪米石豇豆,系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Lepidogrammitisdrymoglossoides(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300~1500m的山坡林下,山谷溪边的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威宁、兴义、黎平、罗甸、贵阳等地。性微凉,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化瘀,舒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咽喉痛,肺热咳血,风湿关节痛,淋巴结炎,胆囊炎,石淋,跌打损伤,疔毒痈肿,肌肉萎缩。含黄酮、生物碱、甾醇、氨基酸、糖等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22中间骨牌蕨

又名石爪、仙人指壳,系水龙骨科植物中间骨牌蕨Lepidogrammitisintermedia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500~1400m的山坡林下,山谷或河谷石上。分布于松桃、江口、荔波、赤水、赫章、毕节、水城、平塘、都匀等地。性平,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作用。主治脾虚食积,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23骨牌蕨

又名上树咳、桂寄生,系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Lepidogrammitisrostrata(Bedd.)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1000~1850m的常绿阔叶林下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印江、榕江、雷山、黎平、剑河、惠水、独山、荔波、三都。具有清热利尿,除烦作用。主治淋漓癃闭,热咳,心烦,淋症,感冒,疮肿。

24肉质伏石蕨

又名豆瓣鹿衔、底绿通经,系水龙骨科植物肉质伏石蕨LemmaphyllumcarnosumPresl的全草。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林下,附生于石上。分布于荔波、兴义、毕节、正安、息烽。性凉,味甘、辛。具有活血散瘀,清热止咳,解毒消肿,利湿散结作用。主治淋巴结核,咯血,风湿痹痛,尿结石,腹水,小儿惊风,肺热咳嗽,骨折,中耳炎,毒蛇咬伤。

25小叶伏石蕨

又名镜面草、靠背金钱、伏石蕨,系水龙骨科植物小叶伏石蕨LemmaphyllummicrophyllumPresl的全草。生于海拔720~1000m的密林下,附生于树干上或石上。分布于施秉、荔波。具有清热止咳,凉血止血,解毒作用。主治肺热咳嗽,肺痈,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咽喉肿痛,腮腺炎,痢疾,瘰疬,痈疮肿毒,皮肤湿痒,风火牙痛,风湿骨痛。含蜕皮甾酮、蕨甾酮等化学成分。

26丝带蕨

又名木兰、木劳金,系水龙骨科植物丝带蕨Drymotaeniummiyoshianum(Makino)Makino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200m的溪边或山坡密林下,附生于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松桃、威宁、毕节、安顺、贞丰、安龙、长顺、都匀、翁安、道真。具有清热熄风,活血作用。主治小儿惊风,劳伤。

27滇鳞果星蕨

又名滇星蕨、千里马,系水龙骨科植物滇鳞果星蕨Lepidomicrosoriumsubhemionitideum(Christ)P.S.Wang的根茎。生于海拔600~1550m的密林下、攀缘石上、树干上。分布于赤水、道真、荔波、三都、独山、榕江、贞丰等地。具有清热止咳,活血通络,除湿止痛作用。主治咳嗽,骨折,跌打损伤,劳伤疼痛,风湿痹痛。

28相异石韦

又名破血丹、小蛇头草,系水龙骨科植物相异石韦Pyrrosiaassimilis(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500~1050m的溪边、路边及林下石上或树干上,石灰岩及酸性山地均见。分布于罗甸、平塘、独山、都匀、贵定、福泉、凯里、黎平等地。具有镇惊,清热,利尿,止血,解痉,祛风安神作用。主治癫痫,小儿惊风,淋症,外伤出血,肺热咳嗽。

29波氏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波氏石韦Pyrrosiabonii(ChristexGies.)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约1000m的林下。分布于务川、兴义、安龙、册亨、荔波、独山、贵阳、紫云等地。性凉,味苦、涩。具有清热,镇惊,利尿,止血作用。主治癫痫,小儿惊风,淋症,外伤出血,肺热咳嗽。

30光石韦

又名牛舌条、牛皮凤尾草、大肺痨草,系水龙骨科植物光石韦Pyrrosiacalvata(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400~1900m的林下石上、树干上或石灰岩山地。分布于思南、黄平、织金、纳雍、务川、贵阳等地。性凉,味苦、酸。具有清热除湿,利尿止血,止咳化痰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小便不利,石淋,吐血,外伤出血,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尿结石,外伤出血。含芒果酸、异芒果酸、绿原酸等化学成分。

31毡毛石韦

又名大金刀、牛耳朵,系水龙骨科植物毡毛石韦Pyrrosiadrakeana(Franch.)Ching的叶。生于海拔1500~2500m的石上。分布于盘县。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通淋作用。主治尿淋症。

32西南石韦

又名长柄石韦、扁担草,系水龙骨科植物西南石韦Pyrrosiagralla(Gies.)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1900~2540m的石灰岩缝中。分布于威宁、贵阳。性凉,味微苦。具有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作用。主治淋症,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33石韦

又名小叶下红,系水龙骨科植物石韦Pyrrosialingua(Thunb.)Farwell的全草。生于海拔700~2000m的路边、林下、林缘的树干上或石上。分布于贵州各地。性寒,味苦、甘。有利水通淋,清热止血,化痰止咳作用。主治热淋,血淋,石淋,小便淋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尿结石,外伤出血。含里白烯、苷、甾醇、糖、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作用、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34有柄石韦

又名小石韦、猫耳朵,系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Pyrrosiapetiolosa(Christ)Ching的叶。生于海拔300~1600m的疏林下、林缘、裸石上及石墙上。分布于赫章、赤水、习水、桐梓、松桃、安龙、册亨、贵阳、修文、清镇等地。性微寒,味苦、甘。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止血作用。主治热淋,血淋,石淋,小便淋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含甾醇、绿原酸等化学成分。

35柔软石韦

又名牛舌条、大石韦、多形石韦,系为水龙骨科植物柔软石韦Pyrrosiaporosa(Presl)Hovenk.的叶。生于海拔350~1600m的石灰岩地区的林下、林缘、灌丛下、旷地的石上,也附生树干上。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凉,味苦、甘。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作用。主治水肿,石淋,小便涩痛,外伤出血。

36庐山石韦

又名叶下红、血公鸡,系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Bak.)Ching的叶。生于海拔1100m的山谷沟边石上。分布于榕江、桐梓等地。性平,味苦。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止血作用。主治热淋,石淋,小便淋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腹泻,跌打损伤。

37相似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相似石韦Pyrrosiasimilis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480~980m的石灰岩山地林下石上。分布于兴仁、福泉、荔波、独山、平塘。具有清热利尿,通淋作用。主治接骨,淋病,蛇虫咬伤。

38越南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越南石韦Pyrrosiatonkin-enses(Gies.)Ching的叶。生于海拔500~970m的石灰岩地区的低山河谷地带,附生树干上或石上。分布于荔波、安龙、册亨、望谟、罗甸、关岭、镇宁、安顺。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利尿作用。主治尿道炎,热咳,淋病。

39绒毛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绒毛石韦Pyrrosiasubfur-furacea(Hoo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350~1300m的路边林缘石上或林下树干上。分布于普定、平坝、六枝。具有清热利尿,通淋作用。主治接骨,淋病,尿道炎,蛇虫咬伤。

40石蕨

又名鸭舌鱼鳖、石豇豆、金扁担、金挖耳、手指背,系水龙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Gies.)Ching的全草。附生于海拔550~2500m的树干、石上或石壁。分布于威宁、荔波、独山、平塘、松桃、印江、德江、修文、清镇。性凉,味淡。具有镇惊,活血调经作用。主治疝气,小儿惊风,肺热咳嗽,水肿,肾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112.

[2]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中药资源,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24.

[3]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06.

[4]何顺志.贵阳市中草药资源,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49.

[5]何顺志.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190.

[6]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中草药名录,第1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55.

[7]汪毅.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360.

[8]陈德缓,罗廷华,张厚权.苗族医药学,第1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428.

[9]邱德文,杜江.中华本草·苗药卷,第1版[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178.

淋病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尖锐湿疣患者,一共为120例,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19-5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25岁,患者病程为1个月-25个月。观察组6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者58岁,最小年龄者20岁,病程最长25个月,最短1个月。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者57岁,最小年龄者19岁,病程最长24个月,最短1个月。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诊断。医生用肉眼查看患者的生殖器周围情况,重点观察宫颈口和周边的位置,如果发现有突出表面的肿物,且肿物为菜花样、乳突样[4-6],具有疹子的特点,即可高度怀疑为尖锐湿疣,再联合其他有关检查,即可明确诊断。1.2.2治疗。两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是不同的,给予对照组患者日常激光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激光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在为患者实施完激光治疗后,每天在激光治疗的部位外敷中药,嘱患者要保持外阴的清洁干净,如果用药后发生了红肿与溃疡情况要马上停止用药。全部患者均治疗3个月,随后对患者实施随访,时间为1年。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观察组60例患者中,经过治疗,痊愈的患者有55例,显效的患者有2例,有效的患者有1例,无效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有40例,显效的患者有3例,有效的患者有2例,无效的患者有15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