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8:46:51

临场范文篇1

1、合理分配思考时间

在公务员面试的现场,有的考生一听完题目就立即作答,有的考生听完题目则思考一两分钟。那么思考时间太长,会不会影响到考生的面试得分呢?

一般来说,公务员面考试的时间都在10—30分钟。考生最好能思考一下再答题,从实际效果看,1分钟半左右的时间较为适宜,当然时间因人而异,总之不能过长,否则会冷了场子。另外,考生要注意利用好面试最初的三分钟,因为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2、出现卡壳现象

在面试考场上,经常会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卡壳、短路的现象。一般来讲,不少考生没有经验,会中途暂停。易考吧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思路不顺的时候,不要过长地停顿,也不要重复某一个词语或者某一句话,那样的话就等同于向考官发送一个信号,即你在这里遇到了障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求完美,跃过障碍,尽快进入到下一个答题要点当中。

3、出现追问的情况

在面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考生意想不到的追问环节,而这时很多考生都会被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稳不住阵脚,即使前几道题答得很好,在追问面前也会变得紧张不安。其实追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追问试题:“通过你今天的表现,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我们的职位,你有什么想法吗?”其实这类追问试题早已经是命制好的,无论哪个考生上了考场都会被追问此类试题,因此建议考生在出现追问问题时不要紧张,也不要否定自己,要阳光、自信地面对考官的追问。

4、出现自己不熟悉的新题型

上了考场后面对面试题时,有的考生会感觉突然不知道那道面试题到底属于哪类题型,或是感觉过于专业化,自己没有复习到。其实面试归结到底就是对应变能力以及对做人的考查,因此建议考生在不确定是哪类面试题型的时候,干脆就不要去想,按照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来回答就行。

5、说错话

说错话不要放在心上,只要影响不大就接着说下去。千万不要停下来默不作声,或吐舌头做鬼脸,如果错得比较严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更正并道歉:“对不起,刚才我太紧张了,好像说错了话,我的意思是……不是……请原谅。”说错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说错话就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导致发挥不正常。

6、遇到不明白的问题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礼貌地请求考官重复一次,如果重复了还不明白,那么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委婉一点表示自己不大明白答题要求,可以态度诚恳地说“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这个……?”

7、出现意料之外的环节

面试时出现与平时模拟训练的情况有出入的环节是很正常的。很多考生因为在平时面试模拟练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敲门问候的环节,可有一部分考生进入考场时发现门是开着的,预先设想的开门动作没有了,这时便会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考官所说考试注意什么的一句也没听见,只记得在主考官询问考生是否听清楚时点了点头。易考吧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在进行平时的模拟练习时不要只是进行一种训练,而应该在训练的时候变化模拟程序,以此提高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临场范文篇2

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九、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十、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十一、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临场范文篇3

灵感往往呈跳跃性、短暂性和不稳定性。当灵感突发于考场时,如果不及时捕捉,灵感就会逍逝,以后再冥思苦想,一时半刻也难以记起,特别在考场特定的紧张氛围中,越急就越打不开思路。因此,当灵感出现时,我们应立即捕捉,并速记备用。捕捉灵感不必用完整的语句,只要用极简单的字词或特别的符号将点滴灵感火速记下即可。准确捕捉灵感并向纵深开掘,就常常能化难为易,并迅速打开写作思路。针对捕捉的灵感进行联想选材,把映在头脑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迅速文字化、条理化,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中考作文。

一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开头一段话。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开头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开头应尽力写得新颖些、别致些。请看2000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受孤独》的开头:

我不喜欢雨季,但它还是来了。雨缠绵地下着,我躲在伞下,独自品尝着雨季的苦涩。

语言流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颇有神韵,而且巧妙而含蓄地点题,并为全文定好基调——多么生动精彩的开头。

分段和写好中间的技巧

分段的技巧说白了就是多分段。有的学生爱写三段式文章,“穿鞋戴帽中间一大套(一大段)”,显得拖沓、冗长,成绩肯定受影响。中间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略写的是一段,详写的内容再分为二三段,并用恰当的过渡词、句、段进行启承转合,便会给人以脉络分明之感,自己也便于在分段中调整思路。

另外,当你的文章以精练取胜而显文字不足时,多分几段可以增加篇幅。一般说来,考查一篇文章的总字数,是不考虑每段后面的空格的。因此,在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时,多分段不失为明智之举,例如,可将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分段的方式来排布等。总而言之,多分段不仅可以弥补字数不足,还可以收到利于阅卷的奇妙效果,使阅卷老师很轻松地把握你文章的思想内容及结构。

被喻为“猪肚”的文章中间如何写得浩荡而精彩呢?其实,名篇佳作,绝非通篇精美,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靠的也只是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断。名家名篇尚且如此,初中生的中考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场”这样特定环境里,用个把小时就雕琢得十分完美呢?

因此,写好中间的技巧就是精心设计出一两个精彩片断来。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平时上课时老师津津乐道,我们自己感到文章写得妙的不都往往是一些精彩片断或细节吗?那么,我们将片断写精彩不同样会受到好评吗?

控制字数和意外情况应变的技巧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有字数的限制,才能较客观地反映出考生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从而使部分有明确的标准。控制不好字数,使作文字数不符合要求,不仅会被直接扣分,同时会给阅卷老师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因而会大幅度地降低得分率。而且字数过少或过多,作文的内容、中心、结构、语言等势必受到影响,评分时可能各项都会因此而降低,作文想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作文控制字数小看不得。

临场范文篇4

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九、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十、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十一、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临场范文篇5

(一)面试前的一天

1.为避免到时迷路,应先到面试地点去一趟;

2.准备好现金、车票等一切能使你从容按时到达面试地点的东西。

(二)面试前的晚上

1.复习你对应征单位的了解情况和你的个人简历;

2.大声地做一下自我介绍,论述为什么你是应聘职位最佳人选的理由。将要点记录在一张索引卡片上;

3.把面试通知单要求带的证书资料等有条不紊地放在一个公文包里,别忘了装上纸、笔、杂志或报纸;

4.将面试需要穿的衣服准备好;

5.不喝酒,睡个好觉。

面试前,很多人睡不好觉。固然,这与紧张有关,但多数时候,还是因为他们太重视睡觉的意义了。他们往往喜欢推论。太紧张——睡不好觉——明天精神肯定不好,面试要糟,搞得自己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只能在极度困顿时才能入睡。以轻松的态度对待睡眠的意义,你便能如平时一样自然入睡。另外。如下一些窍门可助你入睡:

①适当活动。对于整日伏案工作,静坐不动的人来说,入睡前散散步或做做操有助于睡一个好觉。

②尽量松弛。平躺在床上,深呼吸一次,把注意力先集中在一个具体部位,如脚趾,然后从此端开始,放松直到全身。

③喝杯热奶。牛奶里的一些成分可有助于睡眠。

④进行冥想。躺在床上,想象一些枯燥无味的事情可以帮助入睡。在英国,人们常常用羊一只只跳过栅栏这种想象来催眠。

(三)面试当天早晨

1.吃一顿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谷类食物、香蕉、鸡蛋)保证精力充沛;

2.温习索引卡片上所列要点;

3.翻翻报纸——面试时的闲聊经常围绕当天的新闻热点。

(四)面试前15分钟

1.确保提前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在休息室等候;

2.可以看看杂志、报纸,或者与其他考生聊聊天,但注意不要被他们影响,应聊些与面试无关的话题;

3.如果还是觉得紧张,可通过以下方法缓解:

(1)通过改变自我认识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感到自己很担心面试中表现会不如别人时,你不妨想想:考不好顶多就是当不了公务员罢了,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你还可以有很多选择,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只要自己已经努力了,也就无怨无悔了,担心又有什么用呢?何况很多事情本来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这么来考虑问题时,就会在心理上放松了,从而更有利于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当你担心自己可能相貌不好时,不妨想想自己的优点,如个性很好、为人诚实、有多种才能等等;当你担心自己思维反应不是很快时,想想你可能比别人表现得更加勤快。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场全方位的竞赛,只有发现了自己劣势的人才有机会弥补不足,并最终取得优势。

—我的朋友过去是不是也曾与自己一样充满忧虑,想想看,这样有什么好处,他们从自己的忧虑中获得了什么好处,如果不是如此的话,结果会是怎么样,是不是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2)深呼吸法。

对于临近面试时的焦虑,可以通过深呼吸法加以调整。做法是:

—首先闭上嘴巴,舌顶上腭,咬紧牙齿;

—然后将空气通过鼻腔慢慢地吸入,想象空气被吸到了肚脐位置;

—屏住呼吸数到三;

—将空气通过鼻腔慢慢地呼出;

—屏住呼吸数到三。

按照上面的方法重复做几次,即可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

(3)想象放松法。

当体验到长时间的焦虑,感到身体和心理有些疲劳,特别是眼睛感觉到疲劳的时候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闭上眼睛,用手掌将他们捂住,但是不要压迫、按摩、揉搓眼球;然后,头脑中想象自己看到了一个使自己感到愉快的景象或事件。比如想象自己看到了北京的北海公园,首先想象看到了近处的湖岸,再看到了湖面,湖面上有游船、白塔,然后看湖边的树木,最后看远处的景山。大概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到身心放松了。无论什么时候自己感到焦虑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五)面试前1分钟

你踏进面试考场的那一刻要昂首挺胸,面带笑容,精神饱满。你留下的最佳印象应该是令人愉快和兴致勃勃的,因为你决不会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临场范文篇6

关键词:主持人;提高;培养;应变能力

1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必要性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主要是串连节目,呼唤观众和听众、把握节目进行的具体步骤,挑起节目的气氛,掌控节目的节奏。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在采访活动中,是访问者和话题的发起者,主持人承担着消除来宾的紧张感、陌生感,使受访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采访,消除怯场或不适应心理;在文艺表演活动中,主持人要熟悉台词、诵读音调,语气、情绪感染到位,同时报幕过程中,自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表演项目的衔接者,承担着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实现双向交流和沟通的中介,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商业演出的频繁,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频频登场亮相,成为活动中主持大局的领军人物。在主持活动中,与演员、观众、来宾的互动、交流、现场即兴表演、采访更为常见,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环节,主持人的热情参与更是赢得大家支持的法宝。在主持活动中,参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演出计划的更改、临场情况的多变等客观原因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化解尴尬局面和紧张的场面,以顺利完成主持任务。

随着在各类节目现场与受众交流的增多,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即兴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现场调动能力、与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等都受到挑战,对主持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主持人在与嘉宾和受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文化底蕴缺失却显露无遗,直接导致了临场应变中,准备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场意识和应变能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能调动起受众的情绪,并驾驭节目朝既定的目标发展,在整个主持过程中,引领节目的走向,做好充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在自己头脑思维中制定“应急预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化解节目中的危机意识贯穿节目始终,同时针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当临危制变,处变不惊,保持大将风范,成功解决。

在文艺活动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文艺活动、娱乐节目竞争激烈,抢众眼球、争收视率、比收听率。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机敏的反应能力。无疑,各种主持活动的竞争和较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主持人之间的较量和交流,而临场应变能力则是考量主持人水平以及影响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需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不断补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是对主持人学识、思维、语言的具体要求,是主持人内在素养与外部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也是加强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遇到应急情况发挥得体,处置有礼、有节,尺度适当。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不断吸取知识,并且温故知新,推进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学习中领悟、创造,不断的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应变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学习和掌握节目策划,把握好语言艺术的运用。主持人在成为公众人物之后,在媒体中的作用越米越突出,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持人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去征服、折服观众,来化解“主持危机”,以自己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他人,影响周围的环境,强化主持人的人文素养,是提高主持人综合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M其次,要注意虚心求教,与同行多探讨、多交流。

同行的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同行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丰富的经验积淀,这无疑是速成的捷径。主持人出色应变能力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今天的登台来自于明天的彩排,要加强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必须积极参与各种主持活动,在多次的磨练中总结、升华自己,积累更多的临场应变经验。曾国藩说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对主持人来说,做好传媒工作,锻造优秀的应变能力,就需要不断努力,使自己逐渐成熟,通过历练,不断获得信心和智慧,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获得更多受众的信任。

最后,观念上、思想意识上要时常保持应变状态。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选不出时代的伟人”。主持人面对的客观事实是纷繁复杂的,面对这些事件,作为主持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熟悉事件的方方面面,把握事件的本质,预测其发展方向,并及时向受众传播。主持人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起到了维护媒体公信力的作用。认真对待每次主持工作,在心理上、精神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改变观念,主动去适应主持活动中的参与群体,而不是保持传统的主持观念,认为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完全任由自己操控全局,产生:“我是主持人,全场听我的”的想法,应主动适应主持活动中参与群体的要求和风格。除此之外,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还得讲究策略和技巧,主持人个性一方面要符合栏目的特性风格,另一方面也受到受众审美的制约,只有在主持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不断探索,才能获取主持工作中临场应变的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

结语

作为主持人要充分全面的掌握电视艺术规律、了解主持手段和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不断创新和学习,熟悉各类艺术形式,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从而沉着应对突发事件,才能掌握主持活动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马滢.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现场意识[J].巢湖学院学报,2007(4).

[2]梁庆婷.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急智应对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1).

临场范文篇7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素质教育方法

一、前言

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刻不容缓。学校体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正是以“减负”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篮球运动在中学的球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基础,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开展日趋频繁,大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角色和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篮球比赛日趋频繁,为了正确引导和提高篮球竞赛的运动水平,在学校培养一支精湛的学生裁判队伍,大胆启用学生中的篮球爱好者担任裁判工作,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能缓解教师裁判力量紧张的矛盾,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增强学生对篮球裁判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面向21世纪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自身的文化内涵、多元功能、实践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而在学生中进行篮球裁判的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过程。

三、对学生裁判员的培养内容

1、对学生裁判员进行职业道德、政治思想教育培养

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构成篮球裁判员的主要道德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篮球竞赛工作,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大公无私的精神,具有高尚的裁判职业道德,以及坚持原则,不拘私情,秉公执法的品质。一名合格的裁判员首先应该具备合格的裁判职业道德,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力求做到公正、准确无误,绝不能有偏袒心理。篮球裁判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公正执法。在临场的执法过程中必须保持公正、不偏不倚、执法公道,认真对待和牢记八字方针,即“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作风正派,谦虚谨慎,自尊自爱,态度和蔼,言行有礼,举止洒脱而平易近人,落落大方,果断而热忱。篮球是一项身体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在双方利益冲突时充当法官,缺失了公正就不可能准确行使裁判职能,而失掉了准确,裁判工作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2、对学生裁判养员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动机是衡量一个裁判员职业道德是否健康的法码,对裁判员纯正的动机、人格力量,运动员会信赖无疑,也是竞赛能高水平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其次,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激烈对抗的竞赛气氛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适宜的兴奋性紧张度,要善于自我心理调节,情绪不能随场上的变化而起伏。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且有较好的分配能力,视野必须广阔,跑动要积极。占据理想的观察角度,对场上出现的问题能作出正确的处理。最后,意志也是裁判员所必备的心理条件,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果断不犹豫,对关键场次关键球敢判敢罚,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裁判员。

3、对学生裁判员理论培养

注重篮球裁判员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篮球竞赛规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是裁判员各场执法的依据,《篮球裁判员手册》是裁判员执行规则的工作方法。随着不断地理论学习、篮球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将更全面、更深刻,就能由表及里,融会贯通地进行思维活动,提高篮球意识。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要求熟读规则,掌握裁判方法,对裁判中疑难问题要重点解答,并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使学生对规则和裁判法有一个直观形象化的理解。但对学生来说,背诵规则条文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怎样把耳熟能详的规则条文准确地运用到比赛的执裁实践中。因此,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研究规则、理解规则和通晓规则的解释。此外,在规则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地掌握篮球技战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在临场实践过程中,对比赛双方所采用的技战术了如指掌,从而预测出什么性质的违规可能在什么区域和什么情况下发生,并根据场上双方技战术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位置和角度及重点注意区域和对象。

4、对学生裁判员实践培养

4.1对学生裁判基本功的培养。

篮球裁判对篮球基本功的要求比把握判罚的尺度和观察准确度要求更高,往往来说,篮球裁判的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大方就已经能征服场上的比赛队员和场下观众,尤其是在普通的比赛中。当然,现在的篮球比赛是激烈紧张对抗性强,拼抢非常凶猛,那么对临场裁判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一名称职的篮球裁判员,除了必须具备专业裁判知识和临场判罚技巧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果断、自然的手势等裁判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学生裁判员的基本功是指在篮球比赛临场中起作用的最基础的专门动作。包括有手势、移动跑位、鸣哨、抛球等。裁判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临场就不可能表现好,尤其是向高级别发展,就必须把裁判员的基本功放在第一位,并要在此方面下大功夫。每个裁判员必须精通规则中的58个手势,并在所有的比赛中运用。手势的规格和要领,都必须按照规则中的规定和要求去做。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手势不清楚,不干脆利落,就会引起队员、教练员或观众对裁判做出的判罚产生质疑。

4.2临场裁判员应注意的情况

开场跳球时两位裁判员的配合,特别是非主持跳球裁判员在比赛开始后一定充当前导裁判。违例的宣判程序,犯规的宣判程序,罚球合作,掷界外球的合作,暂停、换人时球权归属问题。

4.3采用“传、帮、带”进行临场实践

临场裁判先采用“老师带学生”,然后“有经验的带新手”等模式进行教学裁判培训。在临场过程中,新手缺少经验,多数有怯场心理,鸣哨、宣判不及时,观察不到位,错判、漏判等这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在场上要配合学生,纠正错判、补上漏判,使比赛顺利进行。比赛结束后再给学生指出不足及其做得好得方面。由于学生怕吹错,给比赛带来不好的影响,以致于不敢鸣笛,要鼓励学生“敢判”,不怕“错判”,但“敢判”必须建立在力求准确地基础上,而不是“胡吹”、“乱吹”,只有“敢判”,才能及时宣判,减少“漏判”,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4.4临场裁判经验

临场裁判有许多技巧和经验,如果直接把这些经验介绍给学生,他们在场上就会有预见性,减少“错判”、“漏判”。

结合我校培养的三期学生篮球裁判员反馈意见,得出学生裁判员的培养大大的缓解了体育教师裁判缺乏的矛盾,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发现学生裁判基本功差,表现在手势不规范、鸣哨不及时。区域分工配合不默契,主要路线跑动不明确,不积极,不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不善于观察优秀裁判员执裁过程等。所以在培养学生裁判员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临场培训的力度。同时也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等级裁判员考试。通过理论和临场实践考试,合格的学生授予等级裁判员资格,激发学习兴趣,鼓励竞争。

参考文献:

[1]高鹗.现代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郭洪宝,惠建华.篮球裁判员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中国篮球协会,篮球竞赛规则(2008年),2008.01.

[4]鲁琦.重视高师体育专业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J].安徽体育科技,2001,(4).

[5]蔡德冲.培养篮球裁判员的教学与训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

[6]都冰杰.论高校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1,(1).

[7]吴建逊.论现代篮球运动裁判能力的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2004,(3).

[8]裴益民.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问题的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1).

临场范文篇8

关键词:主持人;提高;培养;应变能力

1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必要性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主要是串连节目,呼唤观众和听众、把握节目进行的具体步骤,挑起节目的气氛,掌控节目的节奏。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在采访活动中,是访问者和话题的发起者,主持人承担着消除来宾的紧张感、陌生感,使受访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采访,消除怯场或不适应心理;在文艺表演活动中,主持人要熟悉台词、诵读音调,语气、情绪感染到位,同时报幕过程中,自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表演项目的衔接者,承担着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实现双向交流和沟通的中介,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商业演出的频繁,主持人在各种主持活动中,频频登场亮相,成为活动中主持大局的领军人物。在主持活动中,与演员、观众、来宾的互动、交流、现场即兴表演、采访更为常见,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环节,主持人的热情参与更是赢得大家支持的法宝。在主持活动中,参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演出计划的更改、临场情况的多变等客观原因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化解尴尬局面和紧张的场面,以顺利完成主持任务。

随着在各类节目现场与受众交流的增多,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即兴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现场调动能力、与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等都受到挑战,对主持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主持人在与嘉宾和受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文化底蕴缺失却显露无遗,直接导致了临场应变中,准备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场意识和应变能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能调动起受众的情绪,并驾驭节目朝既定的目标发展,在整个主持过程中,引领节目的走向,做好充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在自己头脑思维中制定“应急预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化解节目中的危机意识贯穿节目始终,同时针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当临危制变,处变不惊,保持大将风范,成功解决。

在文艺活动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文艺活动、娱乐节目竞争激烈,抢众眼球、争收视率、比收听率。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机敏的反应能力。无疑,各种主持活动的竞争和较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主持人之间的较量和交流,而临场应变能力则是考量主持人水平以及影响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需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不断补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是对主持人学识、思维、语言的具体要求,是主持人内在素养与外部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也是加强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遇到应急情况发挥得体,处置有礼、有节,尺度适当。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不断吸取知识,并且温故知新,推进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学习中领悟、创造,不断的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应变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学习和掌握节目策划,把握好语言艺术的运用。主持人在成为公众人物之后,在媒体中的作用越米越突出,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持人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去征服、折服观众,来化解“主持危机”,以自己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他人,影响周围的环境,强化主持人的人文素养,是提高主持人综合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注意虚心求教,与同行多探讨、多交流。

同行的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同行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丰富的经验积淀,这无疑是速成的捷径。主持人出色应变能力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今天的登台来自于明天的彩排,要加强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必须积极参与各种主持活动,在多次的磨练中总结、升华自己,积累更多的临场应变经验。曾国藩说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对主持人来说,做好传媒工作,锻造优秀的应变能力,就需要不断努力,使自己逐渐成熟,通过历练,不断获得信心和智慧,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获得更多受众的信任。

最后,观念上、思想意识上要时常保持应变状态。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选不出时代的伟人”。主持人面对的客观事实是纷繁复杂的,面对这些事件,作为主持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熟悉事件的方方面面,把握事件的本质,预测其发展方向,并及时向受众传播。主持人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起到了维护媒体公信力的作用。认真对待每次主持工作,在心理上、精神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改变观念,主动去适应主持活动中的参与群体,而不是保持传统的主持观念,认为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完全任由自己操控全局,产生:“我是主持人,全场听我的”的想法,应主动适应主持活动中参与群体的要求和风格。除此之外,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还得讲究策略和技巧,主持人个性一方面要符合栏目的特性风格,另一方面也受到受众审美的制约,只有在主持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不断探索,才能获取主持工作中临场应变的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

结语

作为主持人要充分全面的掌握电视艺术规律、了解主持手段和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不断创新和学习,熟悉各类艺术形式,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从而沉着应对突发事件,才能掌握主持活动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马滢.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现场意识[J].巢湖学院学报,2007(4).

[2]梁庆婷.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急智应对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1).

临场范文篇9

在现实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人提起笔来扬扬万言,笔下生辉,却说起话来期期艾艾,不知所云;为什么有的人通古知今,知识渊博,却言谈起来反映迟纯,言不及义;为什么有的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辞不达意。相反,有些人貌不惊人,却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以上说法不一定普遍,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前者说的是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后者说的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那么为什么在语言上会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谈的主题—即兴讲话的基本技巧。

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志,尤其是年轻人都想在社会舞台上展示自己,也希望能说会道,谈吐有致,可就是嘴吧不争气。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你成功,说话木讷令人坐立不安。

(一)什么是即兴讲话

即兴讲话,也叫即席说话。即兴讲话者事先未作准备,是临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对来说,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即兴为多。如同志间一针见血的辩论,朋友间滔滔不绝的谈吐,酒席上要言不繁的祝辞,谈判时有条不紊的应对等。有时不可能拿着稿子去念。因此,即兴讲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即兴讲话的技巧,遇事则脑门充血,无言以对,颠三倒四,哼哼唧唧。

(二)即兴讲话的特点

即兴而发,针对性强。

形式自然,灵活多变。

相互制约,听说并行。

情感激发,诱导联想。

语言精炼,达意为上。

(三)即兴讲话的主题

主题是即兴讲话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是整个表达的根本依据。讲话时每一层次、每一段落、每一句子、每一个词都反映着一个意思,这些意思都要统帅于主题之下。因此,即兴讲话要寻找触点,临场发挥,及时提炼新颖而典型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主题的方法:

1、临场发挥。着眼于临场某一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进行主观联想,立即闪现出一种思想,然后把它言表于外。

2、内心孕育。当开展调研或检查工作时,从别人讲话中得到启发,荫发一个新的观点,这时就成了孕育主题的素材。

3、问题凝练。问题是形成主题的摇篮。当你参加会议,大家都说了话,你自己正襟危坐,此时不说也不行,于是你就向自己提出了一串串问题,怎么办?说什么?怎么说?有价值的主题往往就形成于有价值的问题之中。

4、角度更新。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使之更加新颖,表达出众。如:以小草为题,有人说“小草默默无闻,造福人类”,有人却说“小草逆来顺受,软弱无能,不思反抗”。

(四)即兴讲话的布局

即兴讲话要注意结构的整体布局。整体布局主要有纵式、横式、总分式、递进式。整体布局是考虑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主体材料应放在何处,次要材料应放在哪里,需要讲几个部分,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是递进式还是并列式。

(五)即兴讲话的标准

即兴讲话是临场之作,不宜过长,切忌繁杂,防止罗嗦。即兴讲话应符合以下标准:

思维敏捷,反映迅速。

立意明确,内容集中。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语势连贯,跌宕起伏。

用语规范,贴切易懂。

适切语境,话语得体。

临场范文篇10

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参加形形色色的考试。每个学生都明白,考试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块试金石。大多数学生在考试时,尤其在期终或升学考试时,心情难免有点紧张,但并不影响他们水平的临场发挥,甚至可以说,轻度紧张意味着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总动员,有助于临场"竞技水平"的发挥。但少数学生可因过度情绪紧张而呈现焦虑,从而影响考试时临场发挥。明显的焦虑表现为心情紧张、恐惧、提心吊胆、头晕、心悸、运动不安、出汗、肢端震颤、尿频、尿急等等。

考试综合症取决于人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而与学习成绩无直接的关系。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虽然因为信心较好而使发病率看起来相对较低,但也考试综合症的高发群。

考试焦虑对临场发挥的影响,一是不良情绪对脑功能的抑制作用。二是,因震颤和运动不安使考生坐不住,想起来走动,即或坐住了,手抖不停,写不出像样的字,加上额汗涔涔,影响视线。这类严重的考试焦虑通常称为怯场。

考试焦虑的产生,原因有二:其一,源于对考试结果的预期,如怕留级或怕考不上学校会受到处罚,或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其二,源于心理素质缺陷,如有神经质个性特征的学生,极易诱发情绪障碍。因此,对于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应予心理治疗,以改善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对情绪应激的应付水平。有时要克服考试焦虑还有赖于多参加考试,使之可以为常焦虑的程度必须逐渐减轻。对于难以控制的考试焦虑学生,在参加重大考试之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点?-肾上腺素阻滞剂,如心得安,可大大减轻焦虑。

考试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特征:在考试期间,考试前后,学生出现较严重的紧张恐惧心理,伴面色潮红,全身出汗,两手发抖,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涣散,思想迟钝,使原来记熟的复习内容,一时无法"回忆"起来,导致考试失败。有的学习尚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尿频尿急,严重者可大汗淋漓,头脑轰鸣,手指震颤,甚至虚脱、昏厥。

引起考试综合征的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提出过分的不恰当的要求,以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2.由于错误地夸大了考试与个人前途之间的关系,令考生情绪过分紧张。

3.缺乏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总担心自己对考试准备得不充分,不能取得好成绩。

4.考前过度疲劳,由于考前不适当地减少睡眠时间,而过度疲劳,或平时身体健康状况差,加上心理紧张,食欲下降,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

5.临场过分紧张,如考题难度过大,考试时间太紧,监考人员过于严肃,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考前准备不充分,文具不齐备,考题形式与考生认识能力差别过大,考生难以理解考题的意义。上述种种情况,均可导致临场考试过分紧张。

考试综合征的心理学基础:

1.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综合症无非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往往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会影响升级升学,甚至怕影响前途和命运。这些杂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紧张心情,实际上造成了压力,阻碍了"回忆"的正常进行。

2.从生理机制方面看,紧张心情和情绪波动之所以能起干扰作用,是大脑皮质上的神经活动过程产生了负诱导,引起了抑制,因而妨碍了"回忆"。原来人脑的活动有一种称为"相互诱导"的规律。当大脑皮质的一个区域里产生出一个兴奋中心后就会引起(或加强)其他区域的抑制状态(负诱导),"怯场"现象正是大脑皮质神经活动过程"相互诱导"规律的表现。

3.当学生在考试中产生情绪波动或紧张心情时,大脑皮质上即出现一个与它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由于这个优势兴奋中心的存在,按照神经活动过?quot;相互诱导"的规律,使储存住处的那个部分大脑皮质出现了抑制状态,以致本来很熟悉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了,由这种诱导引起的抑制又会按照"相互诱导"的规律反过来增强大脑皮质上与精神波动相互联系部分的兴奋(正诱导),因而使情绪波动更趋激烈。如此循环往复,使整个大脑的联系系统的化学变化发生混乱,直到最后抑制发展到超限的程度,而引起"怯场"的严重局面。

考试综合征的心理学基础:

1.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综合症无非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往往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会影响升级升学,甚至怕影响前途和命运。这些杂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紧张心情,实际上造成了压力,阻碍了"回忆"的正常进行。

2.从生理机制方面看,紧张心情和情绪波动之所以能起干扰作用,是大脑皮质上的神经活动过程产生了负诱导,引起了抑制,因而妨碍了"回忆"。原来人脑的活动有一种称为"相互诱导"的规律。当大脑皮质的一个区域里产生出一个兴奋中心后就会引起(或加强)其他区域的抑制状态(负诱导),"怯场"现象正是大脑皮质神经活动过程"相互诱导"规律的表现。

3.当学生在考试中产生情绪波动或紧张心情时,大脑皮质上即出现一个与它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由于这个优势兴奋中心的存在,按照神经活动过程"相互诱导"的规律,使储存住处的那个部分大脑皮质出现了抑制状态,以致本来很熟悉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了,由这种诱导引起的抑制又会按照"相互诱导"的规律反过来增强大脑皮质上与精神波动相互联系部分的兴奋(正诱导),因而使情绪波动更趋激烈。如此循环往复,使整个大脑的联系系统的化学变化发生混乱,直到最后抑制发展到超限的程度,而引起"怯场"的严重局面。

怎样才能克服和预防考试综合征:

1.要清除心理紧张恐惧情绪,正确对待考试,要轻装上阵。

2.培养自信心,充分地估计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羞怯自卑,想念自己,勇于进取。

3.考试前要认真复习准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尤其是在平时要用功学习。

4.考试前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两次睡眠制度,(夜间睡8小时,午睡1小时),使大脑清醒的状态。

5.在紧张考试复习中间,适当安排文体活动,消除儿童紧张心理和大脑疲劳状态,重大考试前1-2天停止紧张的复习,注意身心松弛,充分休息。

6.考试时发现"怯?quot;不紧张、惊慌,要自我鼓励,想念自己有能力战胜"怯场"。最好是转移注意,暂停"回忆",过一会儿等抑制解除后,再"回忆"遗忘的内容,可能就会想得起来了。

7.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很多:(1)可以安静下来,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2)如能获得监考人员的允许,可到室外做几次深呼吸,以使紧张的情绪放松;(3)考生可回忆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往事,使自己超脱考场的紧张心理,但上述几种方法的时间均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考试做题的时间。

8.遇到难题,若一时想不出某试题的答案,思维僵化时,可转移注意力,跳过难题,着手做另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试题。

9.学校老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科学用脑,避免超负荷的"题海战役"、"疲劳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