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汇报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3:16:45

两基汇报材料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1

怀远县唐集中学创办于1982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平阿山东麓、225省道北侧,西邻唐集镇政府和中心商住区,学校有教职工135人,学生3200余人,是一所完中,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1997年被国家教委、卫生部誉为“全优双文明”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有31个教学班,初中在校学生2346人。

二、“两基”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唐集中学在本辖区主要服务于唐集街道和19个行政村。2006—2007学年度,适龄人口2944人,其中在外乡就读的人165,在县外就读的125人,适龄少年12—14周岁已完成初级中等教育或升入高一级学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校的2808人,入学率为95.38%,17周岁人口688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62690.99%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0.99%。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2531人,辍学率为2.69%,上学年初毕业班人数899人,毕业率为97.11%,适龄残疾少年为0。

(二)师资水平

2006—2007学年度唐集中学初中在校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77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74人,学历合格率为96.1%,中学三级以上72人,任职合格率93.5%,正副校长2人,均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我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校园面积52325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2平方米,校舍面积16140平方米,生均6.9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43000册,生均18册,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按二类配备达标,学校配备计算机120台,其中学生计算机110台,办公用10台。建立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教学手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措施和作法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两基”工作扎实有效

市、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始终把普九迎国检为重要工作内容,印发了《蚌埠市“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蚌教督【2006】4号文件,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经常检查、督促、指导学校“两基”具体业务,真正落实了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学校相应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抽出专人具体负责“两基”档案建设,真正体现了领导重视,学校组织落实,人员安排到位,保障措施得力,使“两基”复查工作扎实有效。

(二)坚持“软、硬俱严”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强化管理、创新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广大教职工发扬“求实开拓、团结奋进”的工作作风,积极倡导“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使学校工作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2、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务实苦干,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形象工程,为此学校开展了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热爱学生的慈母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内容的“铸师魂,树形象”活动,教师的考核以“尽职责、精技能、守纪律、看实绩、比奉献”为主要内容,使学校形成了以“教学育人为中心、管理育人为主导、活动育人为主体、道德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工作体系。

3、抓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始终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其一,提倡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校行政会成员大都在教学第一线课。其二,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构建创新教育新模式,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三,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扎实搞好“向45分钟要质量”工程,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改进教学常规要求,并具体细化到计划、备课、作业、辅导、测评、听课和总结八个常规环节的规范要求之中。其四,狠抓初中升学工作,以考促教。近几年来,唐集中学中考升学率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受到全社会赞誉。第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施课程资源整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教师。学校十分重视专任教师的选拔、培养和提高。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一支“一高”(即高尚师德)、“二爱”(即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个学生)、“三强”(即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的具体措施:①坚持每周一政治及业务学习,做到学有内容、学有笔记、学有心得。②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一年来,在省、市、县级刊物上20多篇。③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派出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教研会、观摩课以及示范课评比、论文比赛等。④加强校本培训。计划性、经常性开展师德集中培训、教研活动、教学反思等活动。认真、如实填写《校本培训册》。

四、存在问题和以后打算: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做了许多艰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是一所农村,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际存在地困难和问题,具体如下:

1、硬件设施设备达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占地面积不足、教师不足、班额过大等,束缚了学校的发展。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2

××××人民政府

二零零六年四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乡“两基”工作自2002年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以来,继续加大“两基”合力攻坚力度,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制定了《×××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方案》。三年来,经过全乡各级干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我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凤冈县南端,距县城七十二公里,是全县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乌江河沿我乡东南边界向东流去,已基本建成投用的凤石公路穿乡而过,打通了我乡的南下通道。全乡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634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1678元,乡财政收入153.5万元,烤烟生产和农民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乡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2个,学校附设学前班11个。初中教学班23个,本期在校学生数1383人,专任教师5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1%,获本科学历的10人,占19.6%。小学教学班78个,在校学生3014人,专任教师110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1.35%,已获专科学历的35人。全乡中、小学校长均经过一至二轮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二、普及程度

1、小学:

(1)入学率:7-12周岁适龄儿童总数3264人,实际入学3231人,入学率99.05%,比验收时提高0.31%,适龄儿童少年中残疾儿童5人,除丧失学习能力的2人外,入学3人,入学率100%。

(2)辍学率:1-6年级上学年初在校学生3069人,学年内辍学6人,辍学率0.2%,比验收时下降0.29%。

(3)毕业率:上学年毕业班学生数638人,实际毕业616人,毕业率96.55%,比验收时提高1.4%。

(4)完成率:15周岁儿童总数614人,已达小学毕业598人,完成率97.39%,比验收时提高0.53%,15周岁人口文盲数为0,文盲率为0。

2、初中:

(1)入学率:本年度13-15周岁适龄儿童总数1499人,初中阶段入学1789人,入学率108.41%。

(2)辍学率:初一至初三年级上学年初在校学生1440人,本学年内辍学34人,辍学率2.36%。

(3)毕业率:上学年初毕业班学生数373人,实际毕业373人,毕业率100%。

(4)完成率:本年度17周岁人口数412人,已达初中毕业(或结业)309人,完成率75%,现还有56人在初中就读。

三、办学条件

通过“两基”攻坚和这几年的艰苦努力,我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在山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屹立在大山深处,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乡1所初级中学和11所小学,学校校舍均无危房,小学78个教学班,有普通教室84间,专用教室6间,学校占地面积47184㎡,校舍建筑面积14290㎡,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22㎡。所有学校按标准配备了图书、仪器。中学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天桥完小、漆坪完小、龙凤完小有自然实验室各1间,其余村级学校均有图书、仪器保管室,片区以上学校能做分组实验,其余村校都能做演示实验。实验开出率、图书借阅率均达到规定标准。

天桥中学有微机室、多煤体教室各1间,学校安装了校园调频广播,天桥完小有微机室1间,能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全乡有9所学校安装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收视设备,有2所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播放设备,源源不断的新信息正在为山区农村教师补充新鲜血液,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片区以上中心完小都有专门的办公电脑,正在建立电子档案,朝着无字化办公目标迈进。

四、主要措施及效果

(一)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教育优先。

虽然我乡于2002年顺利通过了“两基”验收,但由于我乡教育基础薄弱,起步晚,软硬件建设都还潜伏着危机。因此,“两基”攻坚不能就此止步,为了全面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继续加大“两基”合力攻坚力度,我乡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机制。

1、实行乡党政领导和部门挂包学校责任制。要求所有包村的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将所挂包区域内的教育工作纳入对干部的综合考核。乡党委书记、乡长带头挂包了天桥中学和天桥完小,每学期至少深入学校2至3次,中学、中心校的重要会议,分管领导,挂包领导都要参加,学校重大活动如中考、小学毕业联考和国庆、六·一等活动,党政领导要亲临现场指导,亲自参与。

2、对先进学校,先进教师实行表彰制。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每学年开学初都要组织召开全乡教育工作大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乡党政领导,村(社区)主要领导,各单位负责人,全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并特别邀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教育局领导到会进行指导。会上对上学年度全乡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下学年度工作提出总体安排意见,并对学年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中学、中心校按照相关奖惩办法,按照分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兑现奖惩。几年来,我乡教育工作会开得有声势、有气氛,营造了浓厚的政府重教、群众支教的良好氛围。

3、建立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虽然目前教育管理体制是“以县为主”,但我们深感“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效果,乡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打紧其他支出,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教育经费预算,用于中心校和中学的工作运转及“两基”资料建设,对先进集体和先进教师进行奖励,为学校解决特殊困难。近三年来,乡财政总计投入教育经费8.6万元。

4、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优先制。几年来,趁着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我乡也积极向上争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学校所在地优先考虑。2002年以来,我们从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中专项安排了6个项目,给沿江、新合、前丰、柳塘、茅棚、红星等学校拉通了自来水,优先给全乡学校拉通了照明电路,给天桥中学专门安装了一台变压器,优先给通往红新完小,前丰完小、茅棚完小、双江完小、青丰完小等学校的公路进行了沙石化改造和维护,切实做到了教育优先。

5、抢抓机遇,借助外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省政府验收时,我乡仍有部分村校是危房,办学条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为此,乡党政主要领导和中心校四处奔走,多渠道寻求项目资金,借处外力,实现了全乡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变。2003年,乡党委、政府向县政府写出专题报告,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新建了茅棚完小、双江完小、沿江完小教学楼,接着又向县统战部求助,由县委统战部牵线搭桥,香港慈恩基金会捐赠修建了柳塘爱心小学和坪头教学点,由县政协智力支边办联系,省民建引资修建了“黄佩球前丰小学”。2002年以后,全乡新增校舍面积2038㎡。在这些学校的改造过程中,动员群众集资32160元,群众投工投劳1200多个,使全乡学校全部消除了危房,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控辍保学。

控辍保学是“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因为学生辍学的原因错综复杂,要把由于各种原因辍学的学生动员入学绝非易事。几年来,我乡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层层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每学年初,乡政府都要与各村(社区)、中学、中心校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要求乡党政挂包村(社区)的领导干部,各村(社区)包组干部,把本辖区内的学生入学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并明确,若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辍学的,由包村(组)干部负责,若因学生学习困难辍学则由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2、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送子女入学的责任意识。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让广大家长和学生自觉意识到学好文化知识对于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是解决辍学问题的根本。为此,我乡通过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4000多份,要求中学、中心校在每学年结束前都要将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内容以“告家长书”,“致全乡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连同学生成绩通知单一起发送到每个家庭,同时要求学校每期至少召开一至二次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等。

3、实行动员学生入学“四步曲”。第一步: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组织教师对已掌握的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动员,向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做到早发现,早动员。第二步:每期开学一周内,学生还未到校的,由学校安排老师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动员。第三步:通过学校动员仍未入学的,则由学校提供未入学学生基本情况交中心校汇总后报乡政府,乡政府将这些学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到各包村、包组干部头上进行再发动、再动员,该请则请,该劝则劝,该帮则帮。第四步:对个别工作难度实再太大的,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义务教育执法队,重点出击,视其情况,该实施经济救助的则进行经济救助,该采取措施的依法采取行政措施,最终让学生全部入学。

4、广泛开展贫困生救助活动。2002年,乡党委、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要求全乡广大干部职工人人参与,奉献爱心,乡党委书记肖维刚带头捐款400元,一些个体户也自愿捐款,全乡共计捐款达42640元。乡政府将该款作为贫困生救助基金,存入专户,专人管理,每年由中学、中心校提供救助对象,乡政府利用救助基金进行救助。乡政府还倡议每个干部职工每年帮扶一名贫困生,三年来,有673人次得到全乡干部职工的帮扶。在此基础上,中心校、乡团委、妇联积极向外界报送贫困生资料,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遵义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定人帮扶6人,省民建委定校帮扶40人,香港慈恩基金会定校帮扶40人,共青团凤冈县委定人帮扶6人等,各种渠道的希望工程救助已长期结成对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乡认真用好“两免一补”资金,实实在在让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从而激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和激励贫困生树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5、学校管理实行“辍学一票否决”制。中心校、中学制定了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将控辍保学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和教师综合考评,凡因体罚学生、歧视贫困生等人为因素导致学生辍学,必将受到严肃处理。凡有学生辍学的学校、班级,当年不能评优,所在单位的教师不能评选先进,杜绝了人为的辍学因素。

(三)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两基”攻坚的目标所在。几年来,中心校、中学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将竞争激励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有效引入教育管理,实行了“严格考核,重奖重惩,末位分流支教”等管理办法,使教师人人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心校根据上级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认真拟订了《××××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办法》,《教师教学业绩奖惩办法》,《教师乡内逆向流动竞聘方案》等管理办法报乡政府研究后,以政府行文下发实施,每学年的教学业绩奖惩最高幅度在2000元左右,实现了教师工资活津贴的二次分配,每年都有综合考核处于末位的教师被交流到边远学校支教,天桥中学基本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由于我乡地处偏僻边远的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环境差,所以教师的稳定性也差,整体素质也不高。针对我乡师资队伍现状,在全乡教师队伍中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提高活动。

1、在全乡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为人师表、行为规范的理论文章及先进典型材料,教师要定期写出学习心得,中心校还组织了统一考试,从思想上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激励广大教师敬业奉献,扎根山区农村,安贫乐教,淡泊名利,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中心校专门组织全乡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贵阳市南明小学、解放桥小学实地观摩,学习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组织骨干教师到凯里、安顺等到地听取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听取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的示范课及讲座。

3、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听课。三年来,全乡共有66人次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涵盖了各个学科。凡外出学习、培训、听课老师,回来后都要组织二级培训,或举办讲座,或上示范课、探讨课,或介绍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不拘一格,其目的就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人人要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变化,通过骨干带动,达到教师群体优化。

4、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新途径和新方法。要真正大面积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仅靠送出去培训毕竟十分有限,只有实实在在开展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通过骨干教师带头引领,才能收到效果。中心校明确要求,一是以片区为单位,组织教师每周一次集中学习,以新课程改革的文件、资料为主要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补脑充电”,每人每年至少订阅1至2份教育刊物,每期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个案分析文章,骨干教师每期至少开展2次送课下村活动,中心完小至少选择1至2个课题研究项目;三是鼓励、支持年青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所有教师的这些学习提高要求,都纳入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引导教师人人参加学习,主动自我提高。同时要求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要把学到的新方法及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方法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并把“十字”方针作为教学管理及评价的重要标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超势。但是,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并不十分完善的办学条件,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又谈何容易。几年来,全乡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及其资源,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育人目标:“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营造“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终身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氛围,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向上,每年的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中心校都要组织全乡性的集体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充分展示。通过对教师的强化培训,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几间中心完小的教师多数能够制作课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几年来,通过各种强化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职业道德普遍增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健康成长,为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和推动作用,使我乡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年来,我乡有11名教师参加县级以上优质课、交流课获一、二、三等奖。有17名教师被评为“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受到县级以上表彰。有43篇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在县级以上正规刊物公开发表或交流获奖,在县政府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政府连续三年获一等奖,中心校和天桥完小连续三年获综合考评一等奖和教学质量一等奖,天桥中学连续两年获综合考评二等奖,天桥完小、龙凤完小的写字教学实验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实验,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显著,2005年均被评为“德育实验先进校”,受到中央教科所表彰。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使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的我乡教育工作,已艰难进入全县的先进行列。

(四)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002年“两基”验收达标后,我乡继续开展扫盲工作,由于剩余文盲居住分散,难以集中规模办班,我们采取了丈夫教妻子,子女教父母,扫盲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定点集中辅导等方式,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三年来共扫除青壮年文盲57人。

解决“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的根本出路何在?靠帮靠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实施科技兴农,让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适用技术,才能更大地获取生存空间。几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地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一是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及传统优势,进行了大量的烤烟生产技术、水果栽培技术、粮食作物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特种养殖等后续产业技术培训和最新农业科技信息培训。通过培训,使我乡传统支柱产业——烤烟产业近年来增效很快,2005年全乡烟叶生产总值达792万元,进入全县前列;三是开展包括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安全生产常识、城市道德规范等方面知识在内的引导性培训,让外出务工农民具备基本的劳务技能外出增收,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同时,大批农民走出山门,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了解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和技术,产生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的效应。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乡外出务工通过邮政、信用社等渠道寄存回来的资金达1400多万元。三年来,全乡共开展各种短期培训63期(含村级培训),有46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全乡人均收入和财政收入也逐年稳步上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几年来,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努力谋求全乡教育的发展,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期望目标差距还很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仍然严重制约着我乡教育的发展。目前,我乡仍有20个代课教师,由于待遇低(每月350元),难以聘请到较高水平的代课教师。部分民转公教师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深感力不从心,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要。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恶劣而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不求上进。由于缺乏师资,如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在山村学校难以正常开展。

2、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留守家乡,或交由年迈的父母看管,或寄托亲友照看,或让其独立生活,使这些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3、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4、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学校无围墙、校门,场地未硬化,增大了学校管理难度。

5、教师编制太紧,承担的工作量太大,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想方设法尽快解决我乡教育事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继续加大学校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我乡教育工作让群众满意,组织放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天桥被称为“凤冈的西藏”,这里除了山还是山,大山带给人们原始的无奈,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就寄托在努力提高普及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上,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沉寂的大山正在焕发出无限生机,封闭的山门正在缓缓开启,文明的火种正在被点燃,落后的观念正在被打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正在形成。××××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把我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切实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把我们还没有搞好的工作尽最大努力搞好,让教育的发展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3

万柏林区人民政府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六年十月

各位领导、各位督学、专家:

万柏林区的“两基”工作1996年已通过了省级验收。近几年来,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作为推动全区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将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总面积304.8平方公里,下辖3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63个行政村,8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2万,农业人口8万,全区青壮年人口365412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466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99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851元。全区小学共71所,其中,直属小学46所(城市小学7所、农村小学39所)、企事业小学18所、市属小学1所、民办学校6所。全区初级中学5所,其中,区属中学4所(城市中学1所、农村中学3所)、民办中学1所。小学教学班865个,在校学生36558人。初中教学班53个,在校学生3099人。直属管理的小学教职工10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人),初中教职工327人(其中专任教师322人)。

二、巩固“两基”成果情况

(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全区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2003--2005年均为10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2003年为99.27%,2004年为98.98%,2005年为99.24%。初等教育在校学生辍学率2003--2005年均为0;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辍学率2003年为98.82%,2004年为98.61%,2005年为98.84%。残疾儿童入学率2003--2005年均为100%。小学女童入学率2003--2005年均为100%;初中女生入学率2003年为99.52%,2004年为99.38%,2005年为99.65%。2003--2005年无15周岁人口新生文盲,15周岁人口中初级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3年为98%,2004年为98.22%,2005年为97.33%。2005年以来农民工子女入学率为100%。

(二)师资校长水平

全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都达到任职要求,职称达三级以上比例为100%,学历合格率、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率均为100%。2004--2006年小学教师达中师、高中水平的合格率均为100%,初中达大专以上水平的合格率2004年为98.5%,2005年为98.8%,2006年为100%。2001年起新补充的教师,学历及教师资格合格率均为100%。62名初中、小学校长接受了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校舍生均占有量。全区校舍合格率达100%,生均占有量小学达4.4平方米,初中达7.6平方米,做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城市小学“七室”、初中“十室”基本齐全,农村“三室”、初中“七室”齐备;全区大部分学校做到校校有操场或活动场地,并正按省市要求在改造建设中。

教学仪器配备率。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率为94%,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率为100%。实验教学仪器配备,2所中学达一类标准,2所中学达二类标准,7所小学达一类标准,10所小学达到二类标准,29所小学达到三类标准。8所小学配有教具箱。配备实验仪器室43个,总面积728平方米;准备室32个,总面积396平方米;实验台1218套,仪器柜460个。文体器材和图书配备。文体器材配齐率中学为91%,小学为92%。中学学生图书藏书量65190册,生均21册;小学学生图书藏书量20719册,生均13.6册。中学教师图书藏书量16422册,小学教师图书藏书量132384册。

(四)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1.预算内教育经费。2003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拔款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地方财政收入1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4%,财政预算内教育拔款增长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高0.2个百分点;2004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3169万元,比上年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18710万元,比上年增长27.3%,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高0.7个百分点;2005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地方财政收入22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9.2%,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高6个百分点。

2.财政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比例。2003年为77.1%,2004年为75.2%,2005年为76.1%。

3.生均教育事业费。2003年小学1083元,比上年增长105元;初中973元,比上年增长71元。2004年小学1236元,比上年增长153元;初中1706元,比上年增长733元。2005年小学1367元,比上年增长131元;初中1873元,比上年增长167元。

4.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003年小学为213元,比上年增长7元;初中为278元,比上年增长15元。2004年小学为253元,比上年增长40元;初中为308元,比上年增长30元。2005年小学为258元,比上年增长5元;初中为348元,比上年增长40元。

5.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逐年增长。2003年征收261万元,2004年征收313万元,2005年征收575万元,全部按规定用于城市中小学和职教、幼教建设。

(五)学校管理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4

4.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针对新课程全面推开的工作特点,强化教师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活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积极推进体育、艺术素质教育,继续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卫生习惯形成率、卫生知识知晓率都达80%以上。2003--2004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9.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率为97.4%;2004--2005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9.28%,《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率为97%;2005--2006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9.24%。

(六)教育质量

2004--2005学年度小学毕业年级各学科学业成绩合格率城市达100%,农村达100%。初中毕业年级各学科成绩合格率城市达98.08%,农村达97.44%。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达99.24%,初中达99.24%。学生规范合格率中小学为100%。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七)青壮年扫除文盲情况

全区青壮年人口365412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100%,脱盲人员巩固率为100%。全区有乡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办学率达到100%。其中有两所达到“规程”标准。全区有村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53所,办学率达到84.1%。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纳入规划优先发展,出台配套政策。区委、区政府把“两基”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把“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区政府一届二次会议上,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质教育,巩固“普九”和“扫盲”成果,加强师资培训,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完成农村学校学制转换,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山区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农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区政府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接纳企业剥离学校,优化教育布局,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展多种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下岗再就业能力。近年来,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高“两基”工作的意见》、《万柏林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万柏林区关于加强农村教育的实施意见》、《太原市万柏林区“三教统筹”改革与发展规划》、《万柏林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万柏林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规划》、《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万柏林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成人教育的实施意见》、《二00五年万柏林区成人教育工作目标》、《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方案》、《万柏林区关于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万柏林区2004—2007年教育信息化工程目标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作为配套政策,加强对全区“两基”工作的领导,为我区“两基”工作稳步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将“两基”工作作为一项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几年来,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包点联系乡(街)及中小学教育工作制度,区四大班子、区属有关部门深入乡(街)、学校分片落实“两基”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财政、税务、人事、公安、工商、城建等相关部门按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全力推进这项工作。财政局结合业务工作,大力挖掘本区财力优先保证教育经费外,积极对外、对上争取资金,资助重点项目和贫困学校,并牵头组织社会集资支助山区贫困生。地税局在税源紧缺的情况下,加大征收力度,教育附加费征收逐年增加。城建局在学校建设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全区校舍危房改造工作中,从鉴定、整理资料到施工、跟踪监理全过程把关,使危房改造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人事局在教师人员调动、工资审批、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优先政策,严把学校教师入口关。公安、司法、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整治与管理,聘请了学校法制副校长,为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保证了“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教育投入。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在区级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保证了财政对教育拨款的逐年增长和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的逐年增长,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进一步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在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多轮驱动,形成合力,推动“两基”工作。三是采取区、乡、村、居多方联动筹措资金的办法,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投入600余万元用于22所学校的整合和危房改造,2003——2005年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1929平方米(其中:D级11489平方米、C级440平方米);为四所中学装备了8个高标准的理化实验室;投入85万余元为中小学装配了实验教学仪器;投入223万余元为万柏林区一中等中小学安装了多媒体设备77套;投入26余万元为大唐实验小学配备了1个计算机教室,1个教师电子备课室;投入资金300万元,为4所中学、18所小学信息化建设配备了硬件。建立了万柏林区教育信息网站,28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8所学校和太原市教育信息网互联,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是激活用人机制,强化两支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日趋合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核定教育系统各中小学编制,对教师进行了岗位聘任,建立教师任用新机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教师考核聘任和职称评审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01年起新补充的小学教师78人,初中教师25人。其中:2003年共招聘教师15名,2005年招聘教师50名,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英、体、美各个学科,有效缓解了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全方位推进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和电大工作站的作用,先后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教学科研培训、教师职务培训等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达6561人次,继续教育公共课全员培训达8539人次。完善校长培训机制。以区教师进修校为基地,聘请领导、专家、基层优秀校长从政治、党的纪律、校级领导素质及国际、国内形势、市场经济、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了校长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集中决定”的工作程序,把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管理才能的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近年来,一批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以及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推出了一批名校长和骨干教师。

五是巩固扫盲成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一是强化扫盲工作的领导,区、乡、村三级层层建立组织机构,形成了以区、乡级领导为龙头,区、乡成教人员为主体,区、乡、村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制定配套措施,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扫盲责任制,把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任务落实到村、居委会,承包到人,真正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以确保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二是针对扫盲工作的特殊性,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乡、村的扫盲学员及脱盲学员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的方针,采用“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包教包学,全面铺开,不留死角”的方法,建立起承包网络。三是成人教育工作在区农村成人教育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围绕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业急需,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近三年来,全区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的人数达26000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21560人次,社区教育培训113100人次,下岗再就业和雇用农民工培训18690人次。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平衡。

(二)教育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校舍、场地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配备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城市教育附加费需要加大征收力度。

(三)两支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科结构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专业教师需进一步补充。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5

全镇共有人口3.78万人,农业人口3.71万人,13个行政村,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年人均粮食540公斤。全镇共有学校19所,其中农职业中学1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6所,全镇小学在校人数3828人,普通初中学生2237人。

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一)办学条件:

我镇小学校舍生均3.0平方米,初中生均3.2平方米,中小学图书生均分别达10.2册、5.4册以上,办公、生活用房、体育活动场,中小学已达国家要求标准。

(二)师资水平:

全镇小学教师161人,初中9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1.6%。全镇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为100%。

(三)义务教育程度:

三年中,适龄儿童总数分别为3264人、3045人、3053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3263人、3044人、30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各占99.97%、99.97%、100%,辍学率均为0,适龄女童总数为1467人、1343人、1333人,适龄女童在校学生数为1466人、1342人、1333人,入学率为99.93%、99.93%、100%,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总数各为2023人、2078人、1899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少年学生总数每年为2016人、2078人、1899人,入学率分别占99.6%、99.7%、99.89%,辍学率为0.62%、1.5%、1.9%,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女少年总数分别为972人、990人、901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女少年学生数为969人、987人、899人,初中阶段女少年入学率各占99.7%、99.7%、99.78%,初中女生辍学率为0.31%、0.96%、1.0%。

三年中,15周岁人口总数为692人、664人、667人,女童数为334人、328人、310人,小学毕业人数为689人、660人、666人,女童数为332人、327人、309人,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57%、99.4%、99.85%。

三年中,17周岁人口总数为487人、564人、692人,初中毕业人数为475人、557人、687人,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54%、98.7%、99.3%。

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10人、4人,3人,入学人数为7人、2人、2人,入学率为70%、50%、66.7%。

(四)教育经费:

三年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492.1万元、409万元、425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各占124元、112元、116元,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为80.3%、80.4%、80.5%,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为528元、608元、613元,初中为483元、589元、593元,集资捐款数为10万元、2万元、0万元,2001年底以前教职工国家工资拖久数2003-2004各10万,2002年1月以来教职工国标工资拖欠数2003-2004年各20万元.

(五)教育质量:

三年来,全镇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毕业年级合格率小学为98.5%、97.5%、99.6%,初中为34.5%、35.8%、3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小学为98.4%、98.3%、98.2%,初中为98.2%、99%、99%,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为96.7%、96.4%、96.3%,初中为97%、97%、98%。

(六)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两基”达标后,非文盲人数为13062人,非文盲率达97.86%,“两基”达标后,投入培训资金2.05万元,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为主要内容的镇村培训提高班43期,参加人数为2200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334户。

二、主要取得的成绩:

1、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县为主体制的实施丝毫未影响我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管理,镇党委、镇政府一是继续把教育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每年初,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确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发展思路,使我镇的教育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发展快速;二是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三是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规范学校用人制度,每年镇党委组织考察小组,对全镇中小学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认真细致的考核。考核程序是:(1)采用学校领导汇报一学年的工作,考察小组提问质疑,村上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2)全体教师无记名投票。(3)现场查看。(4)与教师和全体学生代表座谈,综合汇总上报党委、政府。四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师生的心田,为教育的长足发展排忧解难,对存在的问题决不心慈手软。五是每学期开学,镇党政主要领导,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进学校、进教室、进教师的生活区,查师生的报到,查师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查一费制收费和“两免一补”情况,查是否乱订了教辅资料。大到学校长远规划,小到教师个人生活,这样激发了教师教育书育人的爱国之情和学生发奋学习的报国之志;六是镇党委、镇政府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全力以赴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争取危改项目资金213万元,7所小学的危房给予了排除,中川中学住宿楼已经封顶,今年秋季可交付使用。总之,在“两基”达标后,镇党委、镇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效益,巩固和提高了“两基”成果。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改革促质量。

“两基”达标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从教师队伍抓起,广大教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地在岗位上练兵、知识上充电,(1)青年教师62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中升专、专升本的在职、离职进修。(2)全镇中小学校长教师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新技能、电脑培训,并且每人写出了一篇学校学校规划和心得。(3)全镇教师在中欧项目的校本培训中,每人写出了3万多字的学习心得和一篇优质教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4)中川中学、中心小学等中小学先后到甘肃省国际陇大学校、兰州五中、东郊小学等十多所市内名校学习取经,开拓视野,强化能力,提高质量。为了深化课堂改革,以改革求发展、求质量,广大教师炼就一副真本领、硬功夫。(5)全镇各校开展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措施得力的观摩课、优质课、汇报课,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6)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把教师培养成为学者型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师,中川中学、中心小学等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一年一度请兰州师专教授学者进行评审,很多论文已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2005年中小学教师6篇获奖在《永登教研》上。(7)我镇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强化了对教师思想品德的教育,全镇各校把师德工作融入了教学工作、班务工作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结合师德标准和永登县教师形象工程要求,制定出了量化、可行、管理规范的具体细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镇教师队伍中形成了教学工作中比贡献、班级工作中比爱心、活动课上比创新的大好局面。(8)镇中心学校每学期逐校进行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教案,选拔出了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由于广大教师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今年初中升入县办高中人数247人,镇农职业中学100人,中师中专上线人数65人,实现了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

3、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推动了学校信息网络化教育。

我镇教育坚持正确导向,及时转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进程。在全镇中小学先后实现了电脑教学的基础上,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启动,我镇受益学校23所(其中模三2所、模二14所、模一7所),这些学校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运用、管理进入良性状态。镇资源中心对全镇中小学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了培训,广大中青年教师掌握了利用电脑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推进了全镇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进程。

4、加强了校园美化工作,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2005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全镇确定以中川中学、中心小学等15所中小学为重点的花园式学校建设,各校师生积极努力,扎实工作,为美化、绿化校园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经过大家的踏实工作,15所花园式学校已经建成。春天到来,各花园式学校姹紫嫣红、绿树成荫,学校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达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4、扫盲后提高工作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知识的力量。

我镇“两基”达标后,始终把脱盲后的提高班工作做为“两基”巩固提高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镇以农技校为培训中心,以12个培训点为培训示范基地,以地理特点培训技术人才,发展多种经营,全镇以中保公路沿线的史喇口、赖家坡、陈家井村为重点,培养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镇级培训15次,培训人员712人次,村级培训5次,培训人员375人次,发展种植210户,每户培训出了一名懂技术、会操作的技术人才,使这三村被确定为兰州市引大灌区万亩样板试验示范基地;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倒水塘、宗家梁村为基地,大力培训经济林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大接杏种植业,镇级培训5次,培训技术人才252人,发展示范户9户。今年全镇仅经济林一项农民总收入达120万元;以山地半山地为特点的平岘、方家坡村培训暖棚养羊技术人才3期,培训人数58人次,发展养鱼业,镇级培训养鱼专业人才7期,培养技术人才345人,发展养鱼专业户115户,养鱼水面达1000多亩;以靠近引大干渠为重点的廖家槽村培训药材种植技术8期,参加培训人员478人,种植药材亩数达1000多亩。总之,我镇在“两基”达标后大力培养以地方经济特色为主的脱贫致富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技术带头人,户户有技术明白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年纯收入,改善了我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和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加大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转化力度,促使全镇尽快建成城郊性、多元化、立体式的生产模式,为我镇早日成为经济强镇奠定了基础。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工资虽然统发但不能达到城乡之间同工同酬。

2、由于移民的大量增加,各校普遍缺少课桌凳。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3、移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器材短缺,特别是体育器材、图书等几乎空白。

4、按学生人数配备教师,我镇中小学教师缺额65人。

5、部分教师文凭与水平不吻合,专业与学科难以配套,各校的教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6、新课程教学理念急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四、今后的打算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鼓励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真正把课堂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2、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师认清形势,不断努力,争做教书的行家,育人的楷模。

3、加大教改力度,用改革的精神办教育。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贯彻至每个教师的心灵深处,以改革促质量,以改革求发展。

4、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督查力度,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经常深入到学校中、课堂中、教师中、学生中,了解情况,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创造优美的学习、教学、生活环境。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6

州检查组各位领导:

我乡“两基”、“普实”工作分别从1997年和2000年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以来,继续加“两基”“普实”合力攻坚力度,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经过全乡各级干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我乡“两基”“普实”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兴傣族乡位于永仁县北部,是楚雄州的北门,属于全省506个,全州42个扶贫攻坚乡,也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之一,距永仁县城128千米,离攀枝花市50千米,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永仁县的维的乡接壤,西与永仁县中和镇相连,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省界线长达97千米,最高海拔2796米,最低海拔1010米,海拔落差,箐深坡陡,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环境恶劣。我乡是一个傣、彝、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民族乡,少数民族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以上。2006年,通过撤乡并镇后,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63人,农村经济纯收入18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元,全乡财政总收入276万元,其中自收收入34.9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万元。

我乡有初级中学一所,从附设初中班至今36年,为各条战线输送2734名初中生,今年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94人,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校舍等教学设施符合普九标准。小学设中心小学,下有1个中心完小,8所村完小,办有10个学生食堂,65个教学班,9个小学教学点,学生1033人(含学前班121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后勤人员2人,专任教师76人。全乡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体系已经形成,使傣乡的“两基”工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二、“两基”工作

(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1、“普六”情况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入学率:7-12周岁适龄儿童总数909人,实际入学908人,入学率99.9%,适龄儿童少年中残疾儿童4人,已经入学4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上学年初在校生750人(其中学前班120人),本学年初在校生1033人(其中学前班121人),辍学2人,入学率99.99%,辍学率0.48%;毕业率:全乡有15周岁人口177人,读完小学以上的177人,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率0。

2、“普九”情况

入学率:本年度13-15周岁适龄儿童总数500人,初中阶段入学499人(含借出),入学率99.8%;辍学率:初一至初三年级上学年初在校学生348人,本学年在校学生294人,辍学2人,辍学率0.57%。完学率:17周岁人口238人,受完初等教育237人,初级中等完成率98.6%。13——15周岁残疾儿童1人,未入学率0人,在初中1人,初中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

1、中学

(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32017元。

(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28396.80元。

(3)、初中生学生各种补助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102788.90元。

2、小学

(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128864元。

(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96023.26元。

(3)、小学生寄宿制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280340元。

(4)、贫困学生补助:总收入113899.60元。

(三)、成人初等教育及科技培训情况。

1、扫盲程度

(1)我乡有青壮年人口10094人,在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口10076人,非文盲率99.8%,文盲人口中丧失学习能力的18人,15——24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

(2)近三年脱盲23人,全部进入巩固提高班学习,经过参加自检考试15人,参考率65%,及格率100%,复盲0人,复盲率0。

(3)上年度15周岁人口177人,无全半文盲,文盲率0。

(四)、新《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自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我乡中、小学校均通过不同的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地组织各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新的《义务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进行了分组讨论。中、小学共召开专题学习会20余场次,出专题黑板报26期。

三、“普实”巩固提高情况

1、实验用房

(1)中学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间,合计141平方米,有物理、化学、生物保管室各一间,合计65平方米,实验室,保管室合计使用面积206平方米。

(2)永兴完小,小庄完小,立溪冬完小各有一间实验室,保管室和准备室合并使用一格,那软完小,灰坝完小三室合并使用。全乡实验室,保管室,准备室合计使用面积160平方米。

(3)中小学三室使用面积根据学校规模和班额三室符合普实标准。

2、室内设施

(1)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有实验桌26套,演示台各一张,永兴完小有实验桌20套,各村完小都有10至15套。

(2)仪器均按教学仪器的配备全部入柜,小学合计19个,中学合计20个。

(3)演示台均按时配备。

(4)水电设施供到室内。

(5)安全设施虽无灭火器,但备有水桶,沙袋都能达到灭火要求。

3、教学仪器设备

中小学按省定基本配备标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仪器,药品按二类标准配齐,小学中心完小按二类标准配齐,其余四个村完小,按三类标准配齐。中小学现有实验器材药品基本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4、实验室人员

(1)中学配有物理,化学,生物兼职实验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共4人。

(2)小学8个完小都配有实验管理人员共8人。

(3)我乡中小学实验人员做到相对稳定,学历合格,都具有初级职称,部分参加过培训,能熟悉实验,能较好的掌握实验业务。

5、实验室管理

(1)中小学都网(.)-站由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教导主任办理实验室业务,村完小有校长抓实验室工作,教研组长具体办理实验室业务。中心小学校班子成员还经常到各村完小检查和指导实验室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仪器保管规则》,《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和《学生实验规则》张挂墙上。

(3)中小学都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帐,教学仪器数量帐和教学仪器档案卡,帐物相符。

(4)实验室环境整洁,张贴实验规则、名人名言及画像,育人气氛浓。

6、实验教学

(1)中小学各年级都有实验教学计划,也有实验教学记录。

(2)演示实验有记录表,而且开出率90%以上。

(3)学生分组实验平均开出率达90%以上,都有实验计划,通知,记录,统计。

(4)各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今年中学上示范课6节,小学5节,各实验教师自制教具投入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补充了实验器具的不足。

四、教育目标管理工作

每学年县教育局都要与全乡中小学校签定《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一年以来我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责任管理任务,基本实现了各校在学年初确定的总目标,在教育目标管理工作中主要做到了:

1、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学校管理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4、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6、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

7、加强校风校貌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五、州级“文明学校”的创建、管理情况

永兴中学在上级主管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2002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定为“文明学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一定成绩,根据《云南省文明学校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八有十无”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三年来永兴中学在巩固州级“文明学校”中取得的主要工作经验是:

1、学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班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德育放本篇文章*网址为站首位,向管理要质量,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档案管理,把质量的优劣与个人奖惩评优等挂钩,激发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教学为中心,实行“三个倾斜”的办法,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3、学校根据本地实际,特别是在生源文化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在反复的对比中,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注意尖子生、特长生的培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加强质量的监督。

4、校园建设注意总体规划,布局搭配较为合理,因地制宜,优美雅致,突出育人功能。

5、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年订有《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楚雄日报》、《党建》、《求是》,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并每周要求每班出一期黑板报,每天上晚自习前都必须唱一首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歌,将其列入评比内容,学校还有娱乐室、图室、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等。

6、每学年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投入均在2500元以上。

7、根据乡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乡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8、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发动教职工捐资助学,努力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做好“两基”巩固工作。

9、不断建立健全校内政治学习、考勤奖励、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卫生检查等制度,并由相关部门督促检查评比。

10、学校文化技术主要由团总支、工会宣传委员负责,要求各班级按照“班级刊黑板报的要求”办法实施。

11、环境卫生要求每周一扫,每天一小扫制执行,努力做到校园整洁、干净、卫生、美观,教室均张贴有名人名言录。

12、严格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年来师生中无违法违纪行为出现。

13、学校一直坚持周一、六升、降国旗、唱国歌仪式,并作为制度坚持不懈。

14、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每年开展一次团队组织的“五四”青年联欢活动,工会组织的“五一”歌咏比赛,党支部组织的国庆征文比赛等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15、全校各班均有一块学习园地专栏,开展情况由学生会文艺宣传部进行检查评比,校园内有永久性的标语、校训激发师生勤奋工作和学习。

16、各班每周都保证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陶冶他们的情趣。

六、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学校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

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在学校每周一次例会上,“安全工作”基本上已成为了一项永恒的主题。全乡各学校均成立了校长挂帅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自“4.02”特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学校领导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再次重温了“永兴乡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永兴乡学校班级安全工作责任制”、“永兴乡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永兴乡学校摩托车驾驶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

2、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不留漏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注重检查,从严要求。二是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断改进安全工作。当安全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有冲突时无条件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努力拓宽宣传的空间和渠道,认真作好安全工作的教育、宣传。

3、积极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重点是:(1)、开展“五个一”森林放火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玩火、不放火;(2)、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节假日往返途中注意乘车安全,不乘坐无证驾驶车辆,不乘坐车况不好的车辆,不乘坐不准载客的车辆,不乘坐超载的车辆,宣讲对车辆的识别知识;(3)、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正面引导学生不食用无证、不卫生的食品、食物等;(4)、进行防溺水教育,教育学生不私自到校外游泳、洗澡;(5)、开展防疾病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严防疾病感染;(6)、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师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和睦相处,严防恶性纠纷事件的发生。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7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工作,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区安监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要求,以“双基”工作为总抓手,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网络体系,狠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为“平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近年来,区安监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总抓手,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对不同隶属关系企业的监管责任,避免形成监管“空隙”。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上,各级都将安全生产任务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逐步实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全员责任制,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

二、努力构建“二级机构、三级网络”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双基”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和基础,近年来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预防,强化技防,面向一线,聚焦基层,把安全生产的重心和重点放到基层和一线。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三级网络”的监管体系,提高村居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安全生产素质,近年(来区安监局把村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做为全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来抓,对村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全区逐步成立了村居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区、镇、村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的建设,为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为进一步增强全区人民的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近年来区安监局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前夕,组织召开了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对活动作了认真动员部署,并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区电视台对区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电视专访。宣传月当天,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安监、工会、团委、公安、建委、交通、交警、消防、质监、港务公司等单位领导向过往群众发放安全生产知识材料,及时解答过往群众的安全生产问题,并组装宣传车沿城区主要街道巡回宣传安全生产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共刷写标语、摆放标语牌20多个、主要建筑物上悬挂横幅30余条。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特种作业工作岗位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环节,安全生产工作重心在基层,关口在企业,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实施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以及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区安监局积极主动围绕大项目超前服务,针对日钢公司、焦化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主动靠上为企业服务,及时举办了三期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共为部分重点企业培训电工、电焊工、铲车、叉车等特种作业人员3000余名,有效地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8

——盘县徐霞客小学“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徐霞客小学系盘县教育局三所直属小学之一,坐落于盘县城关镇南郊,与风景秀丽的碧云公园毗邻。学校于1991年为了解决原政府机关子女就近入学而创建,1993年9月1日开班,原名“碧云小学”,开班时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二实验小学”,1994年8月又恢复为“盘县特区碧云小学”。1998年,中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盘县召开,为了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将校名改为“盘县徐霞客小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了校名。现有教职工人,其中工人3人,中共党员10人,小学高级教师人;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人,其中小学班级13个,学生人,幼儿班2个,学生人。学校占地675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862.12平方米,教学用房1818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1994年,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引入了珠心算教学,并培训了一批珠心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教学,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凡在我校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学生,在中学数学成绩皆较为优秀。几年来,我校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学校多次受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经过近10年的努力,珠心算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2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校“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课题被列为子课题。

2001年春季,我校又在幼儿班中开展了幼儿快速识字的课题实验,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里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通过3年来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在我校就读的幼儿,大部分皆能在一学期内认识400个汉字,为幼儿在小学的各科学习中打下了基础,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从2001起,我校在各年级实行长短课时制,满足了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校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古诗文、舞蹈、习作、合唱、手抄报、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周二、三、四下午最后一节开展活动,学校安排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几年来,我校的第二课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双龙杯书画赛中,共有20人次受到奖励,学校也因此而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2年我县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的参赛选手包揽了该次比赛的前3名。我校舞蹈队的表演两次在全市的文艺汇演中受到好评。

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说课、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加强课堂教学考评考核。每月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素质测查、学生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我校率先于1998年10月正式启动以全校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考核为突破口的教育过程管理工作,并形成了我校“超、实、严、跟、帮、挂”的课堂达标考核工作“六字经”,即:意识超前、准备超前、启动超前、基础坚实,措施落实,培训学习扎实;严格考评、严格管理、严格奖励;实行跟踪听课制度;开展“一帮一”帮教活动和课堂达标考核与晋职、评优、评模、优化组合、期末量化考核等工作挂钩。达标课考核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切实加强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及分工》、《量化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奖励、补助细则》、《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方案》、《年度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方案》、《学生安全守则》、《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生管理细则》、《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五种规章制度,2002年8月,学校又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全体教职工。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三)认真做好控掇工作,落实“两基”任务。

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实行一年级入学通知书制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含残疾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学校积极配合城关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困难问题,组织师生开展帮扶活动,近两年来,为特困生免杂费84人,共计3360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00套。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我校学生辍学率为0%,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领导班子始终意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关键是教师,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因而我校从建校起便大抓教师继续教育,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外,还采取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我校在继续教育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后,于2001年9月,又根据省、市、县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启动第二阶段(即2001、9至2005、12)的继续教育工作。这一阶段中,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心,学校拟定实施方案和专项工作计划(含培训、考核计划),按方案和计划开展工作,使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全面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阶段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已按计划和方案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每周星期一、五按时组织培训,先后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科教学业务培训、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等全员培训,各次培训皆要求培训、辅导教师认真备课并编写详细教案,参训人员必须作好学习笔记,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培训、辅导教师的教案和学员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使学习、培训实实在在,不流于形式。学校要求全体参训教师利用课余自修,每学期及假期皆安排了学习任务,并于学期末和新学期开学初将学习记录交领导小组检查。学校还制定了专用的继续教育资料检查登记卡,由领导小组对参训教师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近三年来,每人作自修笔记共约10万字,每人撰写教学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先后组织新任教师培训共10人。每学期皆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并要求新任教师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120节次,必须参加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的各次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课程计划、教材分析等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熟而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每学期皆抓住时机送教师参加各项各类培训,了解新的教育改革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引进来,再组织二级培训,给学校教育教学补充新的血液,近两年来,选派教师参加普通话、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新教材教学研讨等学习60人次,为校内的培训培养了教学、辅导骨干。

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学校从工作开始启动便拟定了较详尽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培训小组、考核小组等组织机构,各个小组以方案和各组的计划为依据进行了有序、有效的工作。所有参训的教师遵照学校继续教育方案拟定自己各年度的学习计划和达标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业余自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作好了有力保障。

2、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支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适时地推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即用3至5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在本校是教育教学骨干,在全县是学科带头人的业务能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使年轻教师培养一年能适应实际工作,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名师”,(即: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在全校乃至全县的某一学科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顺利完成师资的新老更替,并以“名师”为龙头,推进全校的教研教改,使全体教师不但实现从思想上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且实现在能力上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为了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拟定了“名师”培养工程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成立“名师”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成员,专门负责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辅导、考核等工作。学校为培养对象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制定激励机制。将“名师”工程各项工作纳入培养对象的量化考核,在学习培训、评优评模、中级职务晋升中,同等条件下“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优先,每学年由学校为培养对象征订80元的教育教学资料。(二)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凡被列为培养对象的教师每周星期二下午集中进行业务学习两课时,每人每月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两篇以上教学论文,作一万字的业务自修笔记,交一篇教学经验总结。(三)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帮教活动。组织我校的学科带头人、部级骨干教师及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课堂听取“名师”人员的教学情况,并对其日常备、讲、批、辅等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四)为“名师每学期开展3至5个学科的优质课评选,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磨练机会。

3、抓师德修养,树师表形象。学校采取教师自学、集中组织的学习形式,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如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学习《未成年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教师遵纪守法的意识,使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治教。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业务自修。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在工作之余参加卫电师专、自考、小学教育专科等学习培训,现通过自修取得专科学历的教师有24人,取得本科学历和本科在读7人,教师合格学历达100%。

(五)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拔款,社会各方面的捐资及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36万元投入学校的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1)2001年,建成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557平方米。(2)近3年用于环境绿化、文化建设、改造校门、旗台、添置篮球架、图书室书柜、仪器柜、办公设备、投影机等电教仪器的资金共万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8平方米;图书室藏书量达9000册,生均8.8册;拥有运动场(含标准篮球场)一个,师生活动场所充足;拥有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少先队活动室、舞蹈室、艺术室等专用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35台。“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硬化”措失到位,校园环境幽雅,“五化”合理,布局规整,达到了“花园式校园”的要求。

三、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跃居全县榜首。近三年学生毕业率为100%,非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率逐年上升(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如下)。

徐霞客小学近三年发展变化情况

年度

学生

(人)

校舍

(m)2

生均校舍面积m2

图书

(册)

生均图书(册)

成绩全科合格率(%)

2001-2002(上)

982

2324.3

2.4

3400

3.4

30.72

2001-2002(下)

992

2324.3

2.3

3400

3.4

2002-2003(上)

966

2862.12

3.0

4800

5.0

49.66

2002-2003(下)

960

2862.12

3.0

4800

5.0

2003-2004(上)

952

2862.12

3.0

4800

5.0

61.16

2003-2004(下)

964

2862.12

3.0

4800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5.0

2004-2005(上)

1022

2862.12

2.8

9000

8.8

2004-2005(下)

999

2862.12

9000

2005-2006(上)

1994年开展“三算”结合教学实验,2001年开展幼儿快速识字实验,其中三算结合教改实验被教育部列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基地”,我校先后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和“县级示范性学校”,被省教委授予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先进单位,被团省委授予“全省红领巾示范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被省、市评为“珠算先进单位”。十余年来,教师有57人受到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多篇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励;学生有3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受到表彰。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9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徐霞客小学系盘县教育局三所直属小学之一,坐落于盘县城关镇南郊,与风景秀丽的碧云公园毗邻。学校于1991年为了解决原政府机关子女就近入学而创建,1993年9月1日开班,原名“碧云小学”,开班时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二实验小学”,1994年8月又恢复为“盘县特区碧云小学”。1998年,中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盘县召开,为了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将校名改为“盘县徐霞客小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了校名。现有教职工人,其中工人3人,中共党员10人,小学高级教师人;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人,其中小学班级13个,学生人,幼儿班2个,学生人。学校占地675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862.12平方米,教学用房1818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1994年,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引入了珠心算教学,并培训了一批珠心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教学,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凡在我校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学生,在中学数学成绩皆较为优秀。几年来,我校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学校多次受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经过近10年的努力,珠心算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2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校“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课题被列为子课题。

2001年春季,我校又在幼儿班中开展了幼儿快速识字的课题实验,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里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通过3年来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在我校就读的幼儿,大部分皆能在一学期内认识400个汉字,为幼儿在小学的各科学习中打下了基础,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从2001起,我校在各年级实行长短课时制,满足了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校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古诗文、舞蹈、习作、合唱、手抄报、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周二、三、四下午最后一节开展活动,学校安排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几年来,我校的第二课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双龙杯书画赛中,共有20人次受到奖励,学校也因此而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2年我县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的参赛选手包揽了该次比赛的前3名。我校舞蹈队的表演两次在全市的文艺汇演中受到好评。

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说课、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加强课堂教学考评考核。每月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素质测查、学生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我校率先于1998年10月正式启动以全校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考核为突破口的教育过程管理工作,并形成了我校“超、实、严、跟、帮、挂”的课堂达标考核工作“六字经”,即:意识超前、准备超前、启动超前、基础坚实,措施落实,培训学习扎实;严格考评、严格管理、严格奖励;实行跟踪听课制度;开展“一帮一”帮教活动和课堂达标考核与晋职、评优、评模、优化组合、期末量化考核等工作挂钩。达标课考核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切实加强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及分工》、《量化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奖励、补助细则》、《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方案》、《年度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方案》、《学生安全守则》、《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生管理细则》、《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五种规章制度,2002年8月,学校又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全体教职工。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三)认真做好控掇工作,落实“两基”任务。

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实行一年级入学通知书制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含残疾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学校积极配合城关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困难问题,组织师生开展帮扶活动,近两年来,为特困生免杂费84人,共计3360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00套。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我校学生辍学率为0%,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及分工》、《量化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奖励、补助细则》、《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方案》、《年度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方案》、《学生安全守则》、《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生管理细则》、《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五种规章制度,2002年8月,学校又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全体教职工。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三)认真做好控掇工作,落实“两基”任务。

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实行一年级入学通知书制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含残疾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学校积极配合城关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困难问题,组织师生开展帮扶活动,近两年来,为特困生免杂费84人,共计3360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00套。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我校学生辍学率为0%,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领导班子始终意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关键是教师,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因而我校从建校起便大抓教师继续教育,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外,还采取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我校在继续教育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后,于2001年9月,又根据省、市、县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启动第二阶段(即2001、9至2005、12)的继续教育工作。这一阶段中,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心,学校拟定实施方案和专项工作计划(含培训、考核计划),按方案和计划开展工作,使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全面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阶段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已按计划和方案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每周星期一、五按时组织培训,先后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科教学业务培训、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等全员培训,各次培训皆要求培训、辅导教师认真备课并编写详细教案,参训人员必须作好学习笔记,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培训、辅导教师的教案和学员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使学习、培训实实在在,不流于形式。学校要求全体参训教师利用课余自修,每学期及假期皆安排了学习任务,并于学期末和新学期开学初将学习记录交领导小组检查。学校还制定了专用的继续教育资料检查登记卡,由领导小组对参训教师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近三年来,每人作自修笔记共约10万字,每人撰写教学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先后组织新任教师培训共10人。每学期皆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并要求新任教师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120节次,必须参加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的各次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课程计划、教材分析等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熟而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每学期皆抓住时机送教师参加各项各类培训,了解新的教育改革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引进来,再组织二级培训,给学校教育教学补充新的血液,近两年来,选派教师参加普通话、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新教材教学研讨等学习60人次,为校内的培训培养了教学、辅导骨干。

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学校从工作开始启动便拟定了较详尽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培训小组、考核小组等组织机构,各个小组以方案和各组的计划为依据进行了有序、有效的工作。所有参训的教师遵照学校继

续教育方案拟定自己各年度的学习计划和达标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业余自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作好了有力保障。

2、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支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适时地推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即用3至5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在本校是教育教学骨干,在全县是学科带头人的业务能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使年轻教师培养一年能适应实际工作,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名师”,(即: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在全校乃至全县的某一学科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顺利完成师资的新老更替,并以“名师”为龙头,推进全校的教研教改,使全体教师不但实现从思想上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且实现在能力上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为了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拟定了“名师”培养工程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成立“名师”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成员,专门负责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辅导、考核等工作。学校为培养对象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制定激励机制。将“名师”工程各项工作纳入培养对象的量化考核,在学习培训、评优评模、中级职务晋升中,同等条件下“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优先,每学年由学校为培养对象征订80元的教育教学资料。(二)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凡被列为培养对象的教师每周星期二下午集中进行业务学习两课时,每人每月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两篇以上教学论文,作一万字的业务自修笔记,交一篇教学经验总结。(三)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帮教活动。组织我校的学科带头人、部级骨干教师及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课堂听取“名师”人员的教学情况,并对其日常备、讲、批、辅等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四)为“名师每学期开展3至5个学科的优质课评选,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磨练机会。

3、抓师德修养,树师表形象。学校采取教师自学、集中组织的学习形式,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如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学习《未成年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教师遵纪守法的意识,使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治教。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业务自修。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在工作之余参加卫电师专、自考、小学教育专科等学习培训,现通过自修取得专科学历的教师有24人,取得本科学历和本科在读7人,教师合格学历达100%。

(五)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拔款,社会各方面的捐资及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36万元投入学校的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1)2001年,建成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557平方米。(2)近3年用于环境绿化、文化建设、改造校门、旗台、添置篮球架、图书室书柜、仪器柜、办公设备、投影机等电教仪器的资金共万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8平方米;图书室藏书量达9000册,生均8.8册;拥有运动场(含标准篮球场)一个,师生活动场所充足;拥有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少先队活动室、舞蹈室、艺术室等专用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35台。“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硬化”措失到位,校园环境幽雅,“五化”合理,布局规整,达到了“花园式校园”的要求。

三、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跃居全县榜首。近三年学生毕业率为100%,非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率逐年上升(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如下)。

1994年开展“三算”结合教学实验,2001年开展幼儿快速识字实验,其中三算结合教改实验被教育部列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基地”,我校先后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和“县级示范性学校”,被省教委授予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先进单位,被团省委授予“全省红领巾示范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被省、市评为“珠算先进单位”。十余年来,教师有57人受到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多篇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励;学生有3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受到表彰。

两基汇报材料范文篇10

为加快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教育事业经费来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动"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几年来,我局始终把实施"两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立足本职,发挥职能,为实现"两基"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履行工作职责

自全县实施"两基"工程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挂帅任领导小组组长,立足县情实际,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我局根据"两基"建设工作需要,将分配给我局的工作任务逐一进行分工、落实并夯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为了落实县政府给我局下达的"两基"工作包校责任,局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到包抓学校,了解情况,制定规划,细化目标,落实措施,及时解决学校实施"两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强化征管,努力增收,积极为"两基"筹措资金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面对我县财力匮乏,"两基"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的实际,我局充分挖掘潜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为"两基"工作筹措资金。

在税收财政方面:我局不断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连年超额完成了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税收任务,从而缓解了县财政困难、教育投资需求较大的矛盾,保证了财政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长,支持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教育费附加征收方面:我局结合每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通过制定宣传专栏、刷写宣传标语、印刷宣传材料、编写宣传剧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纳税人明白,征收教育费附加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是国家赋予地税部门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断强化征管措施,严格征管目标,加强任务考核,做到与税收任务同下达、同考核,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月检查、季考核、半年评比、年终总评。任务与干部职工工资挂钩,超奖短罚,从而保证了教育费附加及时、足额、专户入库。200年,我局共征收教育费附加422万元,其中:200年征收91万元,200年征收140万元,200年征收191万元,征收额逐年上升,平均增幅达49.9%。同时将教育费附加作为稽查的重点之一,加强稽查,堵塞漏洞,仅200年,稽查教育费附加26.5万元,为"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两基"工作环境

实施"两基"以来,我局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服务措施,大力支持校建工程,尽量避免因税收工作拖延有效的施工时间。

一是在政策的许可下,实行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对一些重点工程、急办项目,允许先开工后办证,有效加快了建设进度。

二是在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方面,采取上门服务、上门办理纳税申报和征收税款的服务方式,对一些由于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税款无法及时缴纳的企业,我局允许其先施工后补缴,不对校建企业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从而保证了校建工程如期完成。

三是对外地来柞的施工单位,免收注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免交外出经营发票押金,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四、积极捐资助学,为"两基"工作添油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