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8:40:38

劳务工范文篇1

一、劳务用工的现状

劳务用工从个别到普遍,从自发形成到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目前,劳务用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劳务用工劳动关系复杂。由于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的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被派遣劳动者并没有向劳务派遣单位提供劳动,而是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动,但与用工单位却没有劳动关系,造成了劳动力的雇用和劳动力的使用相分离,劳动派遣工人处于“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从而使劳务工的劳动关系比劳动合同工更为复杂。以广州地区分支机构网为例,不少劳务人员连续数次与劳务服务公司签订了一到三年的劳动合同,在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工作了十多年,仍然还是劳务人员。

二是劳务工大都工作在一线岗位。以广州地区分支机构为例,到2007年年底,在广州地区的15个支行中,有2929名劳务工在一线柜台工作,占这些支行劳务人员总数的91.5%,并以女性为多数。

三是劳务工的政治权力往往被忽视。劳务工不单入党、入团,加入工会等组织难,不少用人单位还以劳务派遣人员与其没有劳动关系为由,把劳务工拒在企业民主管理的大门之外,劳务工不能选举和被选举为企业的职工代表,参政议政,使劳务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障。

四是工作时间过长,不利于劳务工身心健康。由于绝大多数劳务工工作在一线服务岗位,工作时间长,各种业务培训、考核多,工作压力大,加上劳务工一般处在谈婚论嫁的年龄,一些劳务工因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大龄青年。

五是“转正”机会少,条件严格,不利于充分调动劳务工的积极性。据了解,不少劳务工非常看重自己在企业的“身份”,有些劳务工为了能使自己“正名”,宁愿放弃已有的职务、降低薪金,“跳”到其它银行。与此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劳务工的学历较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劳务工队伍庞大,以及国家政策规定等客观原因,使劳务工的用工呈现出“宽进严转”的特点,尽管最近我分行已经有选择地让部分优秀劳务工转为中长期合同工,但真正要全部“消化”所有劳务工确实难上加难。

二、对劳务工管理的主要工作实践

近几年来,××*省分行工会把重视、落实本单位劳务工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关心劳务工的工作和生活,通过鼓励和动员广大劳务人员爱岗敬业,在为建设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建功立业的同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辉煌。做到了政治上关怀、经济上关心、职业规划上关注,使他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到目前为止,劳务工与该分行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劳动争议事件。

最近,××*省分行首批130多名劳务工与建设银行签订了劳动合同,从而由劳务工转为建设银行的正式合同制员工。首批转正的劳务工是在广州地区近5000名劳务工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大都已经走上了各级管理岗位。

一是政治上关怀。1.劳务工全部加入了工会,在工会组织中与中长期合同工地位平等。早在2005年,该分行所属单位的劳务工均加入了所在单位的工会,劳务工与中长期合同工一样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各类选举、表彰活动。

2.劳务工按规定承担会员义务。劳务工要按照《中国工会章程》每月向所在单位工会缴纳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的个人会费;各劳务公司按照职工总人数每月向建设银行××*省分行本部各单位工会划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的工会经费;劳务工参加职工民主管理。该分行在建立健全各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劳务工的作用,使他们有充分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选为职工代表的劳务工能真实地反映和表达劳务工的建议和呼声。

二是经济上关心。1.工资收入在当地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近几年来,我分行采取措施,使工资收入、营销费用不断向一线员工倾斜,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使一些经营业绩好的劳务工的工资收入比单位平均要高。

2.劳务工可自愿申请加入该分行的职工互助基金会,这样,一旦生活有困难,即使是离开建设银行10年,也可以按照《职工互助基金会章程》得到一定的补助,从而为劳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职业规划上关注。1.劳务工和中长期合同制员工一样享有参加业务培训、考取职业技能等级的权利,目前,该分行的85%以上的劳务工通过了该分行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考试,取得了上岗资格;

2.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近年来,分行在管理人员选拔、各类评比、表彰中,劳务工都占有一定的比

例,目前约有10%的劳务工走上领导岗位,成长为支行行长、会计主管等管理人员,一批优秀的劳务工被评为各类先进个人。在上述的15个支行中共有92名劳务工走上各级管理岗位,251人被评为支行级先进个人,54人被评为省分行级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总行级先进个人,8人被当地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3.劳务工可以有选择地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各类业务竞赛活动。我分行各级工会根据行业特点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劳务工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劳动竞赛平台:首先是巩固传统型竞赛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劳务工积极参加各级工会举办的各项传统的劳动竞赛,着力提高广大劳务工的履岗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打造智力型竞赛平台。通过举办金融产品创意劳动竞赛、“点”亮建行产品创意竞赛活动等智力型竞赛活动,动员和鼓励广大劳务工从本岗位的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参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提高建设银行金融产品研发和服务对市场响应速度,调动了广大劳务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劳务人员的产品创新能力。再次是搭建实用型竞赛平台。举办以“青春炫服务,满意在建行”为主题的劳动竞赛。经过“服务风采展示”、“服务营销实战”和“现场理财对决”等三个实用环节的比赛,一批业务能手脱颖而出;在举办“我爱建行,我爱龙卡——特色龙卡推动月”劳动竞赛活动中,组织广大劳务人员走上街头、走进市场、走近客户,在实践中磨练出一批实干家。使工作在前、中、后台的劳务工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参加劳动竞赛,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培育了一大批业务能手。

三、企业工会在劳务用工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作为

劳务用工制度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的用工制度将长期地存在下去,企业工会万万不可因为劳务工劳动关系的不确定性等客观原因,而把劳务工拒之门外。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把劳务工吸引到工会组织的周围,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具有实际劳动关系的劳务工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劳动权力维护好、落实好。

劳务工范文篇2

【关键词】劳务工;失眠;辨证论治;心理治疗

失眠是劳务工常见病症之一,它影响着劳务工的休息、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带来身心健康的困扰、生理节奏混乱、活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现就2007年7月-2008年6月,某厂468例劳务工失眠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厂有20000多名劳务工,他们的年龄在18~42岁之间,18~25岁青年人占95%,女性占总人数的63%,男性占总人数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5%,未婚占91%,来自全国各地。就诊的468例中,女性316例,占67.52%;男性152例,占32.48%。24岁以下187例,25~34岁的25例,其他年龄段4例,平均发病年龄(21.3±1.96)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

1.2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

1.3失眠类型其中轻度失眠186例,占30.69%;中等失眠172例,占28.38%;偏重失眠62例,占10.23%;严重失眠48例,占7.93%。具体情况见表1。

1.4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方药配合心理调节综合治疗。常见的证型、治疗方法、方药见表2。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2.1疗效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2疗效劳务工失眠与肝经失调关系密切,经辨证论治配合心理治疗,总有效率达89.49%,见表2。

3讨论

3.1病因病机

导致失眠的病因常见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等,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阴阳失衡,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失眠。其病位以心、肝、胆、脾、胃为主。

从收集的病例分析,劳务工失眠的表现中难以入睡,占82.91%,女性占病例的92.52%;影响失眠的因素主要是精神情志因素所伤,与肝经失调有关的证型(肝郁化火、肝郁食积、肝气郁滞)共265例,占56.62%,明显高于其它组证型病例(心火炽盛、痰热内扰、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之和(P<0.001);可能与该厂的劳务工特点有关:①工作区间小、人员密度大等工作条件较差,时间较长、任务重、压力大,形成长期的精神压抑。②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人性化管理,与劳务工缺乏交流,批评教育方式不当,易造成劳务工强烈的精神刺激。③劳务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心理承受能力弱,沟通能力差,易出现情绪激怒、紧张、恐惧、悲痛、焦虑而易发生失眠症[3]。情志的活动属心主神明的功能,但与肝主疏泄,疏通气机、调畅情志的功能密切相关;恼怒忧思、多疑善虑、抑郁不遂、惊恐不安等情志的异常刺激易引起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司而发病。

3.2治疗

失眠治宜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辨证用药总则。该厂劳务工失眠,多因情志不悦,过怒、过恐、过喜、过思、过悲等情志活动耗伤五脏精气而诱发,常人失眠重在治心,但劳务工当注重从肝论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气机,疏肝解郁的方剂有较明显的疗效[4],要根据不同证型使用方药,灵活变通治之。“心病还得心药治”,各种证型均应配合心理疗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劳务工本身应从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拓宽胸怀,放开眼界,治疗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5]。厂方要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品德休养,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了解劳务工的所思、所为、所急,主动与劳务工进行感情交流,从各方面关心和爱护劳务工,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劳务工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关怀,保证劳务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社会要保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医疗、养老保险和其他问题,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城市的环境中,从而减少心理应激因素,消除或减少失眠症的发生。从多方面着手,采用综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罗玉梅,郭洪波,温菊芬.216例劳务工晕厥病例的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急诊,2008,17(2):195

劳务工范文篇3

随着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愈演愈烈,股市油价暴跌、汇率大幅变动,其影响开始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境外各个国家一大批企业倒闭、用工急剧减少,部分大企业裁员造成就业压力加大,劳务市场急剧萎缩。年,我市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发展的国际环境可能趋于更严峻。

在对外工程承包方面:一是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出现萎缩,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投资明显减少,我国部分在建境外工程项目叫停。如国际与纳米比亚合作的住宅小区项目因对方的资金问题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面临的各种风险明显增大,工程项目融资变得相对困难,工程款支付拖延的可能性增加,货币贬值、汇率风险进一步扩大。年,国际在刚果(布)承建的各类工程项目拖欠款达72亿非郎(约合9360万元人民币),因汇率变化造成的直接利润损失达2000多万元。三是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和动荡使得投标价格更难准备把握,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四是由于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部分地区经济动荡、失业率明显上升,中国企业承包境外工程可能引起当地失业、资源分配等各种利益冲突危险提高,对承包工程的和谐发展构成威胁。

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国际劳务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公布,受目前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失业人数有可能创新高,预计到年底,将有2000万人因危机失业,全球失业人口总数将达2.1亿,比2007年公布的1.9亿人的数字大幅增加,面临失业问题最严重的行业将包括建筑、房地产、金融服务和汽车行业等。在英国、韩国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一个动物园清洁工职位有几十人前来竞争的现象。今年以来,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步显现:一是当地货币贬值和经济不景气导致劳务人员实际收入大幅下降。以韩国、新加坡为例,赴两国劳务人员的实际收入比年将分别下降40%、20%。二是危机导致境外雇主经营困难,关厂、转产以及拖欠劳务人员工资等现象多发。境外雇主终止合同履行,提前解约的可能性增加,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增多。以日本市场为例,今年月份,我市国际、联桥国际、方正国际、樱泉国际等4大家企业共有230多名劳务人员已被日方通知取消赴日计划,另有280多名劳务人员被告之要提前回国。三是从发展趋势看,受经济减速、失业率攀高、利益冲突、当地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劳务输入国会适当调整政策,减少对外籍劳务的需要。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我传统的外派劳务优势行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巩固开拓新兴市场的难度加大。四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境外收入实际下降,我外派劳务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低技能劳务人员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外派劳务新问题不断出现并日趋突出。这些都加大了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要正视影响,危中寻“机”,努力开拓对外承包劳务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认识业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从国际市场发展环境来看,亚洲、拉美等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增加;产油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幅增长;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增加,铁路、公路、房建、电力等大型项目不断增多;东欧、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回升;危机后,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多数都投入到基础设施、城建建设上来,一批新的政府主导的大的建筑市场形成;国际舆论目前对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有利。所有这些都为承包工程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市场机遇。如在经济周期进入衰退阶段后,与政府公共支出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可能增加,某些领域市场机会增多;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对于部分承包工程的成本有所降低,有利于在建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是承包工程的好机会,要积极联系新工程、新项目;资产和资源价格的贬值,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对外投资合作、推进资源类项目以及业务结构转换和提升业务层级形成较有利的条件。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的实施,财政金融等多方面促进支持政策的逐步完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业务开拓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趋势还是大方向,受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建筑以及交通运输、制造业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对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活跃,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国务院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境外就业职能划转商务部,多年困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多头管理和多头对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对外劳务合作立法正在列入议事日程,促进支持体系和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与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签署政府间劳务合作框架协议的工作稳步开展,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要积极应对危机,调整结构,加快发展高端市场

从国际来看,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失业率提高,各国提高了国际劳务入口门槛,比如韩国已经实行了雇佣劳务制,日本政府也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研修生制度。从国内形势来看,外派劳务已经不是单纯的出国务工问题,国家已经将境外就业的管理职能统一化转到商务部,把外派劳务提高到了国家的外交、政治高度。所以今后外派劳务的方向就是规范外派队伍,压缩外派规模,提高外派质量,其中提高外派劳务质量是重点。

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一是要继续多方位加大市场开拓的力度。尤其要关注受危机影响不大的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加强与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挥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优势,降低投标成本,增加中标机会。特别是要通过合作,争取提高获得战略性大项目的成功几率。要大力推进国际在刚果(布)、威建集团在博茨瓦纳、昆仑路桥在安哥拉等一批过千万美元工程项目的实施。二是抓住国际市场机构调整的机遇,加快推动承包工程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相结合的步伐,推动承包工程与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住宅地产合作开发、以及农业合作开发的相互促进。逐步扬弃通过劳动力成本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加快企业的属地化经营,促进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三是利用当前时机研究开展国际并购。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在海外收购和兼并不动产、矿产资源、农场、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实施人才引进。四是要加快推动企业业务升级,推广新的业务模式,探讨新的发展途径。重点探讨通过融资模式、通过与投资国政府公私合营模式和其他创新模式开发项目等,改变以单纯承揽工程项目为主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水平。五是坚持规范经营行为与开拓业务并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合作,规范有序发展,稳定市场格局和经营秩序,保障业务健康发展。

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一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我市传统劳务市场的调研分析,保持我市对上述市场业务稳定增长,稳步开拓非洲、中东、东欧、英国等新兴劳务市场,扩大海外就业。二是要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方式转变,稳妥推进工程项下和资源开发项下劳务外派,实现劳务外派与境外工程和资源开发的紧密结合,提高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质量;三是争取在技能型、发达国家市场等中高端劳务外派规模上实现新突破,鼓励发展医护、海员、空乘、园艺、数控等中高端劳务。四是要大力促进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加强对劳务基地的动态管理,鼓励劳务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外派劳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外派劳务规模和水平;五是要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研究,提高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要强化政府监管,切实把承包劳务的安全工作放到首位

去年以来,我市劳务纠纷及境外突发事件呈增多的趋势,其中个别事件还在国内外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给我市外派劳务业务带来很大的被动,严重影响了“外派劳务”品牌。从事件发生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部分企业不遵守国家对外劳务合作管理规定,业务操作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如不请我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对项目进行确认,不到各级外经贸部门进行项目审查和招收备案、私自通过旅游等途径外派等。如西霞口外派俄罗斯劳务事件。年3月份,西霞口国际公司通过国内的个人中介,在未充分调查俄方雇主资信、未向驻外使领馆进行项目确认、未在县市外经贸局办理项目审查手续的情况下,违规向俄罗斯派出6名劳务人员,导致其实际工作生活环境与俄方雇主事前承诺的条件差异过大,再加上雇主限制人身自由,劳务人员遂向公司反映情况,公司接到工人的反映后,在未向各级外经贸部门报告的情况下,贸然向我驻俄使馆、中国承包商会发出求援信,声称局面已经失控,在俄劳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已无法得到保障,要求救援,并授意劳务人员到使馆求救。虽然该事件最终在各级外经贸部门的协调下,6名劳务人员安全返回国内。但该事件暴露出该企业不熟悉业务违规操作、未建立有效应急机制、缺乏纠纷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二)接手“二手单”业务,对劳务人员的管理力度、对纠纷事件的处理力度明显不到位。我市去年三起大的劳务纠纷,都是由于接手“二手单”,外派和管理“两层皮”引起的。典型案例是威建集团赤几劳务事件。年起威建集团分包了大连国际在赤几的工程,因汇率变动造成工人实际收入减少,在大连国际未能及时提出补偿解决方案、威建集团控股公司又没有处理问题主动权的情况下,引发工人闹事、罢工,与赤几警方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我工人2死2伤的惨剧,在国内外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该事件暴露出企业境外管理不到位、应急处理缺乏主动权、不能及时有效妥善处理纠纷等方面的问题。联创进出口公司通过北京富源公司派往罗马尼亚的6名建筑工人事件也暴露出同样的问题。再如中胜公司也是接手“二手单”业务,被青州客户骗取资金100多万元(至今尚未全部追回),因不能及时退还收取的劳务人员的资金,年前引发数近百人的劳务纠纷。

(三)行前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不抓培训或培训不到位,造成派出人员技能达不到外方要求遭遣返。最近,我们通过市政府驻外办事处了解了一下目前我们在外劳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主要反映在:

1、对工资不满意。劳务人员出国前的期待值与实际不符,有的根本没有加班或者加班收入很少,有的国外雇主不按规定办事,工资拖欠不发;

2、劳务人员的法制教育不到位。国外都是法治社会,各项规定很详细,我们的很多劳务人员没有很强的法制意识,不只不觉中就违反了法律,比如有的在超市偷东西,有的男女劳务人员同居,有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3、劳务人员语言水平不够,导致因为与外方雇主语言不通而引起误会和矛盾。

4、生活习惯教育不到位。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许多不符合国际规则,有的劳务人员在国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吸烟,引起国外雇主的不满。另外有的劳务人员还有随意扔垃圾、随地吐痰、不注意个人卫生、随便盛饭等不良生活习惯。近期,源成、信拓、佳泉等企业先后发生多起劳务人员被遣返的纠纷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未通过正规渠道招募劳务人员,对外派人员把关不严,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能达到外方的工作要求。此外,也有个别劳务人员守法意识差,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与境外雇主或外派企业发生分歧等。还有部分企业通过社会中介招收的劳务人员,技术条件、身份条件存在造假的行为,骗人骗已。

(四)受利益驱动,非法中介屡禁不止。一些无资质中介和个人无视国家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外派劳务,甚至虚构劳务项目,收取高额费用,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如乳山卡塔尔劳务事件,乳山姜某,通过香港中介非法向卡塔尔派出20名建筑工人,后因劳资纠纷造成工人到我驻卡使馆上访,该事件得以曝光。再如昕胜公司,非法组织出国劳务,收取非法资金达400多万元,公安部门已经拘捕,目前该案件还在审理中。

劳务工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合理引导,重点突破、配套推进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涉及**社区劳务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全方位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努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充分调动**社区广大劳务工参与我*(区或县)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平安**(地名)、和谐**(地名)、繁荣**(地名)建设再上新水平。

2.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创新劳务工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劳务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劳务工的劳动、文化、教育和政治权利,为劳务工提供各类社会公共服务,使劳务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家园意识和城市归属感明显增强,让劳务工共享**(地名)改革发展成果。

二、保护劳务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维护社区劳务工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等权利。切实保护劳务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对侵害劳务工人身自由、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从严打击。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解决各种社区治安热点问题,改善社区治安环境,不断增强劳务工的安全感。按照平安社区创建标准,落实社区内部的安全防范措施,设置社区治安保卫机构。

(二)创造安全社区的生产环境

完善社区安全生产管理网格。根据社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性质和分布情况,划定巡查网格,实行安全巡查分片包干,及时公布社区范围内安全管理动态。明确社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监控,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健全制度,不断改善社区安全生产条件。

三、保障社区劳务工的劳动权利

(一)推动社区就业管理服务的规范化

创新社区就业管理模式,整合社区社会资源,大力推进社区劳务工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覆盖社区劳务工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学习。加强对社区职介机构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虚假招聘信息、不签订中介协议、乱收费等行为,重点清理打击“黑职介”。

(二).全面落实社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严格执行**市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公布有关工资信息,督促用人单位落实最低工资与加班工资标准。推行工资支付信息化监控系统。推广银行工资做法,实现对劳务工工资发放的预警监控。鼓励社区群众对用人单位的群体性欠薪行为进行举报,并给予适当奖励。

(三)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发生

把社区劳务工体质状况列入全社区人民体质监测范围,定期公布体质情况。建立和完善社区职业病防治网络。根据社区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高温了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严格执行高温和各种有害、危险环境下劳动保护各项规定。社区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整治。

(四)扩大社区保险覆盖面

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和法规宣传,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社会舆论等手段,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全面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务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法规的认知度。提高医疗保险参保率,为社区劳务工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稳步推行社区养老保险政策,提高社区劳务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改善社区劳务工退转保流程,提高效率,方便劳务工。

(五)依法保护社区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

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严格执行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把同工同酬、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以及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等涉及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的内容,纳入集体合同。落实未成年工使用登记备案制度。按国家规定落实未成年工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等方面的特殊保护。对介绍和使用童工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六)增强劳动监察效能

健全社区劳动监察网络,实行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加强劳动执法力度,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依法处罚违法社区用工单位。依法淘汰严重违法用工的不良企业。严格执法,依法处理存在劳资纠纷多发、环境破坏严重、违法经营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等问题的企业。

(七)及时妥善处理社区劳动争议。

完善社区联调机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调防并重、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劳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推行便民措施,缩短仲裁时间,实行快审快结,提高仲裁效率。设立审理涉劳务工案件合议庭。在审理过程中强化对劳务工的举证、应诉指导和释法答疑工作,为社区劳务工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八)强化社区企业社会责任

督促企业依法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劳务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加强对社区企业诚信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关爱劳务工的文化基础;鼓励社区企业参与帮扶困难劳务工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四、保障社区劳务工的文化权利

(一)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为社区劳务工开展文体活动创造条件。成立专门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设立文化信息服务点,鼓励民间文化社团为劳务工服务。扶持打工文学发展。整合社区内打工文学资源,改善打工作家创作交流条件,鼓励打工作家创作更多更好反映劳务工生活的作品。引导社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文体活动,举办全区劳务工运动会。

(二)完善文化体育设施

加快社区基层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完善社区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社区“职工之家”建设,丰富劳务工业余文化生活。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职工之家”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劳务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五、保障劳务工的受教育权利

(一).提高生产生活适应能力

举办交通安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食品药品卫生、消防、应急自救和城市就业等方面知识培训,帮助社区劳务工掌握必备的生产生活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让劳务工知法、守法,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能力。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引导劳务工勤奋工作,顽强拼搏,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开拓创新,争做行家里手;胸怀理想,立志成才,在为社区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根据社区产业、社区企业发展需要,组织社区劳务工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优质职教院校来社区办学,支持校企联合培训,继续建设女工流动学校。适时成立社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劳务工,在劳动技能鉴定时给予补贴。加强创业指导,鼓励有创业意愿的社区劳务工参加创业技能培训。

(四)建立社区企业培训制度

根据社区企业发展趋势,建立社区企业分类培训体系。加强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对员工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社区给予表彰和奖励。督促、检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的落实。

六、保障社区劳务工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权利

(一).改善社区餐饮条件

加快社区工业区食堂规划建设。采取社区企业自办、企业合办、工业区牵头主办、工业区联合兴办等方式,推进社区区工业区食堂建设。明确社区工业区管理部门、企业和食堂负责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对社区工厂、社区工业区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二).改善社区居住条件。

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企业建设集体宿舍,为劳务工创造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探索社区劳务工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增加劳务工房源。

(三)改善社区就医条件。

增加社区医疗网点。切实降低社区劳务工医疗负担,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就医环境。加强社区卫生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杜绝乱收费现象,严厉打击“医托”和非法行医。重视社区劳务工的心理健康。

(四)改善社区生活配套条件

改善社区交通状况,加快社区工业区公交场站建设,增开社区工业区公交线路,方便劳务工出行。在社区工业区增设邮政、电信、银行和铁路、公路、航空订票网点,为社区劳务工提供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

(五)努力解决社区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加快改造学校,努力为符合就读条件的劳务工子女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办学位。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督促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创建等级学校,努力使符合就读条件的劳务工子女能平等接受优质教育。

(六)提供社区计生服务

建设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将社区劳务工育龄妇女纳入我社区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社区劳务工掌握生殖健康科普知识。

(七)提供社区法律援助。

建立社区劳务工法律援助网络。社区设立劳务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工会维权服务中心,加强社区维权服务点(家庭暴力投诉点)建设。继续推进“关爱劳务工,法律援助进医院”工作。降低劳务工申请法律援助门槛,对劳务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直接给予法律援助。鼓励律师和公职法律从业人员依法接受劳务工委托,开展诉讼和调解业务。依法打击非法律师从业者。

(八).提供紧急救助。制订劳务工救助办法,对患重大疾病或符合其他慈善救助条件的贫困劳务工,由慈善机构提供紧急救助;对有临时生活困难或遭遇紧急状况的劳务工,实行紧急生活救助;对已穷尽法律手段仍不能实现实体权益又确需救助的劳务工,及时启用司法救助金予以救助。

七、保障劳务工的政治权利

(一).充分发挥劳务工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依法保障劳务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符合选民条件的劳务工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劳务工。督促企业保障劳务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探索建立区域、行业、企业职代会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企务公开制度,让劳务工参与本单位的决策、管理和监督。评优评先时,劳务工必须占有一定比例;技术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将社区劳务工同等对待。积极吸收优秀劳务工加入党组织,继续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劳务工参加工会与团组织。以“两新”组织为重点,推进劳务工集中的企业组建工会和团组织,并逐步实现全覆盖。

八、建立为劳务工服务的长效机制

(一)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成立社区劳务工信息中心,从事社区劳务工利益诉求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整合社区劳动、社保、统计、公安、计生、出租屋管理等部门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社区劳务工维权信息。设立全区统一的劳务工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进一步拓宽投诉渠道。发挥社区工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与民间维权组织的联系、沟通与协作。

(二)社区建立投入机制

社区通过财政资金的补贴补助,动员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劳务工工作。加大与社区劳务工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各社区部门根据劳务工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编制与劳务工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预算,政府在年度投资计划中优先安排。

(三)落实社区劳务工工作责任制。

严格考核,将社区劳务工工作成效列入社区领导班子业绩考核范围,由社区劳务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考核。适时评估,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社区各部门的劳务工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社区劳务工工作相关政策。

(四).努力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区氛围

大力宣传社区优秀劳务工。及时总结推广关心善待劳务工的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劳务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不断提高对社区劳务工的管理服务水平。创造尊重和关爱劳务工的社区环境。尊重劳务工的人格与劳动,为社区劳务工提供公平发展机会,形成保障社区劳务工合法权益,真诚关爱社区劳务工的良好氛围。

劳务工范文篇5

近几年来,北京公司一直把零售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得零售者得市场、得效益”的观念,从2001年到2005年短短四年间,北京公司加油网点由70余座发展到457座,加油站用工由过去的1500多人增加到4096人,零售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2.5%。特别是2004年8月,北京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使零售管理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来的12个区县公司所辖450余座加油站整合为5个区域,扁平化专业化的零售经营管理体制,体现了精干、高效、简捷、顺畅的特点,克服了旧体制存在的多级管理、交叉经营、精力分散、管理粗放的弊端,实现了公司本部对零售一线经营层面的直接指挥和监管。如今,北京公司零售板块固定资产及产生的效益都已占到公司资产总额及效益的70%,同时新的零售经营管理格局加大了管理幅度及难度,对零售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零售管理队伍特别是劳务工队伍的建设这一课题,摆在了新成立的零售中心党委面前。

一、对劳务工队伍现状的调查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务用工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公司加油站现有的4096名员工中,劳务工有3796人,占到加油站员工总数的92.5%,其中担任站长职务的有157人,后备站长31人,担任带班长职务的有1026人。

加油站劳务工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分布

人数

所占比例

合计

3796

35岁及以下

2834

74.66%

36-45岁

718

18.91%

46岁以上

244

6.43%

加油站劳务工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文化程度分布

人数

所占比例

合计

3796

初中及以下

912

24.03%

中专及高中

2717

71.58%

大专及以上

167

4.39%

几年来,辛勤工作在油品销售市场最前沿的劳务工们,为我公司加油站增量增效及企业形象与信誉的维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寿寺加油站的加油员马小金在捡到顾客价值9600元并且没有设任何限制信息的加油卡时,毫不犹豫地把它返还给失主,得到了顾客的赞誉;盛磊喜力加油站加油员王建在为顾客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后,使刚刚在某建材城生了一肚子气的顾客深受感动,特地投书媒体表扬我们的员工和我们的企业,并表示一定要成为中国石化的忠诚顾客;当北京公司把一座五星级加油站交给劳务工站长朱盛良管理时,他凭着对北京公司的热爱之情,带领全站员工奋力拼搏,不负重望,在百日竞赛中夺得了满分……这样的例子在北京公司不胜枚举。事实证明,劳务工已成为零售经营应对市场挑战的主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稳定及潜能的充分发挥,事关企业发展的大局,必须切实抓好。从我们对劳务工队伍进行调研的情况看,劳务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队伍不够稳定。

目前,北京公司加油站员工月流失率在1.9%左右,春节期间最高会达到3%,频繁的员工流动和优秀员工的流失,严重影响到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加油站服务质量的提高。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五点:首先,从现有劳务工人员的年龄情况来看,劳务工队伍年龄较轻,员工思想活跃,不安于现状,流动性强,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被社会上各种信息、各种思潮所干扰,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态度,给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其次,从劳务工的文化程度构成情况看,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服务意识不强,与其主力军地位不相符合;第三,加油工作为低工资熟练工种,其收入在北京地区各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且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均为室外作业,薪酬对员工缺乏吸引力、竞争力,导致劳务工流动性大;第四,对于网点遍布京城的北京公司来说,网点出库量不平衡,生活工作条件不平衡,人均加油量及收入也不平衡的局面,对员工的精神状态有所影响;第五,有些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尊重员工不够,对员工责备求全,管理方法简单,重管理轻教育,易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

二、采取有效手段,探索劳务工管理的新途径

劳务工队伍的现状,使我们在如何加强劳务工队伍建设、如何运用有效机制增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率、如何调动其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性这一课题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调研,中心党委决定从以下个方面入手,达到栓心留人的目的。

1、转变用工观念,从思想上做到栓心留人

随着“员工”概念的提出和宣传,公司领导班子要求各级管理者要克服临时用工观念,转变用工机制,打破国有企业沿袭已久的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差别,逐步将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公司员工的管理范畴,要把他们当成“自家人”来对待,决不能采取歧视、疏远的态度,必须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工作上指导他们,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在北京石油公司劳务工也是主人翁。同时,转变劳务工“短期、临时”的打工观念,赋予劳务工在企业参政议政方面的权利,引导他们把石油公司的事当成“自家事”来看待,把企业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把“只有企业效益增加我们的收入才能提高”的理念深入到全体员工心中,做到以站为家,增强其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其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人格受到尊重,心情就会舒畅,员工才能安心留在加油站工作,从整体上减少无序流动。

2、转变工作重心,从政治待遇上做到栓心留人

给予同等入党入团机会,夯实党的工作基础。目前北京公司加油站劳务工中组织关系在我公司的党员有38名,团员924名,党团员覆盖率较低,为此,公司党委结合加油站党团组织建设的实际和加油站长效管理的需要,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劳务工中党、团员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工作覆盖面从过去以正式工为主转变为全体员工。要求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统一标准,将劳务工队伍的骨干作为培养和发展对象,以加油站经理、优秀加油员和优秀青年员工为重点,做好劳务工党员的发展工作,把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充实到党团组织当中。《意见》还明确规定劳务工党员的发展比例,即在年度党员发展计划中,劳务工党员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30%;团员发展计划中,劳务工一般不低于60%,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劳务工党员占公司党员总数30%以上,劳务工团员占公司团员总数70%以上。

零售中心党委为此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针对目前入党积极分子较少的情况,中心党委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下移到基层、下移到加油站,各党总支及支部要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和工作业绩突出的劳务工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对象中站长要占到现有站长的20%、带班长要占到现有带班长的10%,鼓励他们有更高的政治追求。同时保证劳务工政治待遇一视同仁,并明确培养联系人,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安排他们有选择地参加党内有关活动,接受党的教育,使他们不断加深对党的了解,增强党的观念。各级团组织也要发挥其推优入党的职能,把优秀的青年人才推荐到党员队伍中,逐步消灭“空白点”。二是为了巩固国有企业中党的执政基础,劳务工党员作为员工中的优秀分子,有必要给予其相应的优惠待遇,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中心党委提出在各类岗位竞聘中,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考虑的明确规定,将国企当中党员职工的政治优势,将党员身份本身所代表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转化为人才、岗位的竞聘优势,把党员队伍中的优秀分子输送到在企业最关键、最需要的岗位上,优先提供其培训机会,使其成为企业优秀的人才资源,增强党员队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巩固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发挥团组织“推优入党”的作用,将优秀的劳务工团员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输送新鲜血液。四是对劳务工加入工会管理办法进行探讨,为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保障。

(2)给予同等竞争机会,鼓励劳务工岗位成才。中心党委要求各党总支及党支部要利用各种机会,向劳务工宣传我公司在提拔使用上对劳务工一视同仁的政策,关心劳务工的发展前途,树立和倡导正式工和劳务工都是企业主人翁的观念。在员工使用上坚持不看身份看业绩、不看资历看能力。如今年3月进行的加油站站长竞聘工作中,我们鼓励有志于做好加油站管理工作的劳务工积极参加竞聘。由于宣传动员工作深入细致,广大员工提高了认识,激发了热情,有256名劳务工参加了此次竞聘,经过严格选拔,有157名劳务工脱颖而出走上了站长岗位,占上岗站长的34%,比竞聘前多76人,此外还有31名劳务工作为后备站长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此次劳务工竞聘上任加油站站长人数的增多,将使那些踏实肯干的劳务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感受到在北京石油公司工作有前途有希望,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企业发展拼搏奉献的信心。

(3)给予同等评优机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奖罚分明是加强加油站员工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奖罚标准的一视同仁更是激励劳务工不断进取的有效机制。在奖罚制度面前,所有员工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多样性的奖励形式,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动人局面,形成一个把工作融入快乐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去年销售公司组织的百日竞赛中,北京公司有名劳务工被评为销售公司级优秀加油员,有名劳务工被评为公司级先进工作者,有名劳务工被评为零售中心级优秀加油员和服务标兵,有效激励了广大劳务工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4)给予同等参政议政权利,增强劳务工主人翁意识。去年,北京公司在每一座加油站都设置了宣传栏和站务公开册,确保了站务公开率达到100%,使每一名加油站员工都能对企业的重大事项、本站员工收入、奖惩情况及经营任务完成进度有详细的了解。今年,在公司工会组织的“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中,有名劳务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积极地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2、加强制度建设,从用工机制上做到栓心留人

(1)建立健全加油站用工机制。体制改革后,北京公司从建立加油站用工机制入手,制定了《加油站员工聘用、考核、淘汰制度》、《加油站经理建议用工权制度》,明确规定所属加油站招收员工均采取短期合同制的用工形式,由汇力达劳务公司统一招收。新员工实习期为1个月,实行双向选择,建立起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加油站劳务用工机制,

(2)建立健全加油站分配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了《零售中心加油站薪酬分配细则》,建立了新的劳动效率与劳动报酬平衡的激励机制。除日出库量不足1吨的加油站,全部进行量化计酬,突出分配的激励性、导向性、公平性和竞争性,体现了正式工与劳务工同工同酬的发展趋势。同时为劳务工增加了岗位工资,作为其基本生活保障和统一缴纳保险后个人缴费的基础收入,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今年,我们还为劳务工统一上了三项保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机制。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对员工而言则是最大的福利。目前加油站员工培训采取岗前和上岗后培训两种形式。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培训内容涉及职业操守,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等,特别是加强实操训练,在每个区域都设立培训站,让员工跟班加油,使他们正式上岗前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加油员上岗后,可以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参加结帐员、带班长培训,并建立了员工培训档案,每次培训内容、考试成绩都录入个人档案。同时注重开展员工技能比武等竞赛活动,寓训于乐,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以上工作,确保了员工队伍基本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加油站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建立健全员工晋升机制。为确保劳务工队伍的稳定,充分调动劳务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零售中心在劳务工中开展了星级员工评选活动。劳务工在加油工岗位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的可输送到星级站;在星级站或大站工作一年以上,可以聘用为带班长,在带班长岗位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的可竞聘站长;在站长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的可竞聘加油站片区经理,也可竞聘零售中心管理岗位。凡在本企业工作一、三、五年经考评合格的可评为一星、二星、三星级员工,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加油站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中,对那些有真才实学、懂经营会管理的劳务工,同样可以与正式工一道平等地参与岗位竞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专业化人才体系和管理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员工生活上做到栓心留人

俗话说,“待遇留人,感情留心,留人必留心”。调查显示,劳务工背景离乡出来打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金钱绝对不是劳务工需求的全部。因此,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必须用感情留心,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和谐相融,用真情用事业凝聚人心。

(1)启动建家工程,关心员工疾苦。中心党委认为,要想让员工把加油站当成家,首先要把加油站建成家,员工才能爱站如家。几年来,公司党委要求各级管理者要切实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在加油站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司各级领导和综合管理部门,无论是否分管加油站,都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加油站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近期组织的“体制改革回头看”调研活动当中,公司领导对加油站员工工资发放、用水、住宿、取暖等问题给予充分关注,特意把“关心员工生活,减少员工流失率”作为各级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明确写入职责范围。当零售中心领导得知有十几个站的加油站员工住在环境不达标的地下室时,立即想方设法腾出空房安排他们居住;有的区域领导为了解决加油站员工的喝水问题,将自己办公室的饮水机搬到站上;有的片区经理在听说加油员被利益熏心的房主赶出来时,连夜赶过去,把他们安顿好才离开;一位郊区加油站站长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把家里的电视机搬到站上供员工使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不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体制改革以来,北京公司打井19口,解决了19座加油站员工长期喝水不便的问题;为加油站员工购置床260张,被褥1100套,更衣柜860个,桌椅1995件,文件柜344个,小药箱450个,为一些郊区站送去了电磁炉、电饭锅,让那里的员工吃上热饭;在寒冷的冬季,中心党委为加油站员工配备了棉鞋和耳罩,在炎热的夏季,为加油站员工送去了防暑降温用品、药品。今年,北京公司首次为工作两年以上的劳务工进行体检,把关爱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作做实做细,使员工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并从中受益,从而自觉将优质服务的竞赛要求转变为自觉的长期行为。

(3)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加强与员工思想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力争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去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北京公司除了在分配上尽量做到合理,在精神上也要不断给予劳务工鼓励和激励,努力营造一种企业关心员工、员工热爱企业、共同实现双赢的良好氛围。事实证明,一个片区或加油站管理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管理团队中是否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否能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西北区域京西加油站站长王志斌几年来每逢节日,都必定赶到加油站,亲自下厨,与当班加油员工一起共度佳节。中心区域的片区经理闫琨深切体会到劳务工离乡背井的不易,把劳务工当成兄弟姐妹看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努力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她还叮嘱站长要记住每一名员工的生日,利用班前会的机会向他们表示祝贺。中心区域白家庄加油站站长李丽萍善于发现员工的特长,尽力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劳务工站长朱胜良经常向站上的员工介绍自己在北京石油公司成长的经历,增强员工岗位成才的信心,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参加更高学历的学习;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劳务工的家长写信,向他们汇报员工在站上的表现,使员工的工作得到家庭和单位的双重肯定,满足员工的工作成就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中心党委还在区域和中心本部设立“经理接待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还打算每月出两期简报,通报零售中心相关信息,让员工清楚企业当前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并计划利用网络等信息载体,开办加油站员工论坛,搭建交流平台,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他们最为关心、最为敏感、事关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正是通过增强与员工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融洽加油站的人际关系,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富有人情味,才能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共同价值的统一,提高劳务工队伍的稳定性。

劳务工范文篇6

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卫生局核审有卫生营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位于××区××街道办××路××号,有工作人员××人,其中医生××人,护士××人,其他人员××.拥有黑白B超,血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一台,具有一定的诊疗能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辖面积为××平方公里,周边有大小企业××家,劳务工××人.

为配合深圳市政府在全市推行劳务工医疗保险工作,我院拟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加入劳务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特此提出申请.

我们承诺,如果批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加入劳务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将严格按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参保人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优质服务,并接受社保机构的监督.

申请单位:×××(盖公章)

法人代表签名:

劳务工范文篇7

为了有效提高我县劳务工有组织输转水平,经汇报县委、政府同意,决定向各乡镇推荐部分务工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优秀企业,积极动员组织本乡镇农民工到推荐企业务工就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负责,把这次县委、县政府推荐的企业当做重点进行宣传,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精心开展组织动员工作,抓好落实。县上将这次下达的阶段性组织输转劳务工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底劳务工作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年终严格按照责任书规定予以处罚。

二、明确目标,狠抓任务落实。

这次阶段性有组织输转任务,是结合相关企业用工情况和各乡镇实际情况分解下达的(具体任务见附表),任务具体,要求明确,各乡镇要按照相关企业招工简章(见附件),实事求是做好宣传,按照任务要求落实人员,争取宣传到位、组织落实到位,这次阶段性有组织输出,县上决定在3月15日组织输送,因此各乡镇必须在3月12日前将落实人员情况报劳务办,以便组织输送。

劳务工范文篇8

一、劳务合同备案、每月报送劳务信息报表情况

根据《市区建设局关于加强建筑劳务分包管理的通知》规定,劳务分包合同签订后的7个工作日内及劳务作业开工前由劳务发包人将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企业资质证书、《市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备案表》、劳务分包企业守法经营承诺书报送区建设局备案。分包合同内容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自合同变更后7个工作日内,将劳务分包合同送窗口重新报备。劳务分包企业应在每月5日前向区建设局报送上一月劳务发包人拨付劳务分包价款记录(附银行进账单)、本企业各施工项目的工资发放记录和各班组长的基本信息材料。目前,多数企业能够认真执行文件规定,但仍有一些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劳务合同未备案,每月报送信息不及时、不完整。第二季度我区在建项目59个,共有31家劳务单位承接劳务分包业务。17个项目的劳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我局递交上一月劳务信息资料,12个项目超时递交,14个项目的劳务单位经我局多次催促后至今都未递交劳务资料,其中有5个项目施工单位未向我局备案劳务合同。在及时递交的17个项目的劳务资料中也还有3个项目的劳务资料存在不完整及数据有误现象,银行进账单、工人工资单的欠缺情况和工人工资表代签现象较为突出。

对以上存在问题,我局发出了督促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开展劳务管理检查情况

我局于7月12日至7月18日开展年第二季度在建工程建筑劳务检查,检查了15个在建工程项目,涉及建设单位14家、施工单位14家、监理单位11家、劳务单位11家,发出督促限期整改通知书14份。

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施工企业和劳务单位基本能遵照《市区建设局关于加强建筑劳务分包管理的通知》(建〔〕26号)文件开展劳务工作,建设工程拖欠工资投诉案件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清欠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检查中发现存在支付劳务款和发放工资不规范情况,拖欠工资的隐患仍然存在,主要问题有:

(一)部分私营经济业主单位未按进度拨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垫资建设施工,存在拖欠劳务款的隐患。

(二)部分施工企业未按月及时拨付劳务分包价款到劳务企业银行指定账户,拨付的劳务款占工程款的比例过低(不足20%),不能足额支付工人工资。

(三)存在工资表代签名、工资代领情况。

三、处理意见

根据本季度劳务管理的综合情况,经研究决定:

(一)对未在每月5日前向区建设局报送上一月劳务发包人拨付劳务分包价款记录、本企业各施工项目的工资发放记录和各班组长的基本信息材料的劳务分包企业:市建工公司(市洪前中学实验楼及宿舍楼项目脚手架分包)、市建工有限公司(农发生物A8\A9处理车间)通报批评。

(二)对未将劳务分包合同送至我局备案、每月未向我局报送信息表的施工单位市集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后滨安置房二期(C区)C4-C11号楼市政配套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新城首期开发区规划一路二路、六路东段道路工程)、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X2009G05地块(首开领国际)-A1-C(15#-22#楼、S-6#楼、15#-22#楼地下室))、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钜()特种合金制品有限公司1#厂房、钢材城(厂房B~厂房G))、建筑工程公司(内厝中学科技艺术楼)等5家施工单位通报批评,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四、有关要求

(一)受批评的施工、劳务企业要认真汲取教训,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落实劳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认真整改自身存在问题,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我局安全科。各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广大外来务工者的根本利益,为优化发展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劳务工范文篇9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参观学习和总结交流我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经验,对这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劳务输出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无论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是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上。劳务输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6元,在全省的排位是倒数第一位。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原因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人均生产规模狭小,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农产品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空间有限,农产品商品价值实现困难;三是农民就业不充分,非农就业机会少,增加收入的渠道窄。全市绝大多数地方人均占有生产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耕地资源少,质量差。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将呈不可逆转的减少趋势,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将进一步降低,人均占有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打破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因此,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拓展农业致富空间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据统计,2004年全市输出劳务36.5万人,创劳务收入5.6亿元,农民人均从劳务收入所得228.5元,比上年增收46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输出劳务37.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7.1%;创劳务收入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6%。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快最多的领域。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村耕地等资源的占有量大大增加,从而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发展劳务经济,对农民来讲是“两头开花”,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大。可以说是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又快又好,最为现实的一个办法。

第二,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条件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直接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收益的一部分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外出搞劳务,有效地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使一部分土地集中到种养能手手中,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第三,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无论是农业问题还是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同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把农业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域来考察,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换句话说,只有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才有可能建立起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筹城乡发展。应当看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我市受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限制,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滞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宽视野,跳出农村解决农民问题,跳出谋划就业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当前劳务输出面临的难得机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分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另外,劳务经济发展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可以筹集更大的财力和物力,发展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这对于贯彻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外出务工,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他们逐步摒弃了“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有的通过打工,受到输入地的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其技术素质,工作能力大大增强,逐步成为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在城乡之间的大流动、大转移中,或者返回农村后,也将城市文明带到了农村,推动了农村的开放和进步;许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后,利用自己带回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等办厂创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化,为农村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礼县盐官镇妇女桑喜鹊,在北京务工3年,返乡后利用务工积累的资金,于2003年7月引进小鸡5000只,办起了养鸡场,如今已发展到鸡存栏12000只,日产鲜蛋4000多个,日收入近千元,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的企业。草坝乡阳坡村桑海峰,在兰州建筑行业务工多年,返乡后办起了“礼县宏达预制厂”,固定资产已达80多万元,吸纳就业农村劳动力36名。正是他们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广大农村,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和农村的面貌。由此可见,劳务输出的自身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对社会结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突出工作重点,下功夫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是,要把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按照城乡统筹、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下功夫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力争从今年起到年全市劳务输出累计达到125万人(次),累计培训3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有组织输出30万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宣传发动,不断增强农民外出创业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增加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广大农民才能够自觉自愿地走出家门、走出土地、走出农村。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大约是45万人,转移输出的规模不大,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思想观念落后是重要的一个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等故土难离的意识,在许多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一些地方的农民,在充分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常年过着“一个月过年,五个月种田,半年游手好闲”的懒散生活。因此,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宣传媒体和办板报、专栏等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快劳务输出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外出务工致富和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要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和教育群众,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劳务输出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发展潮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就业创业,寻求发展。

第二,要强化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本领。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就业机会和劳务收入的多少。在劳务市场既定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找到工作,获得较高的报酬,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应当看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产业发展,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劳务需求的增量大多是需要一定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工种。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与工作待遇、劳务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系。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越高,转移输出的成功率和收入也就越高,就业岗位也就越稳定。现在所谓的“民工荒”实质上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农村劳动力富余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民工荒”缺少的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缺少高级技工和复合型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就不可能扩大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占有份额。

目前我市的情况是,低素质劳动力比重过大,2004年底,全部农村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程度的12万人,仅占7.36%;初中程度的35万人,占21.9%;小学程度的70万人,占43.5%;还有约34万人为文盲半文盲,占21.17%,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严重滞后,许多农民缺乏劳动技能和求职本领。这样的劳动力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今年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年增强农民素质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三年的输出目标、培训计划和措施,各县(区)党委、政府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由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教育、科技、卫生、农牧、财政、扶贫等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培训工作。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稳固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路子。

二是要统筹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要形成政府资助、企业订单、市场运作、部门协作的培训格局,必须要破解培训资金紧缺的瓶颈制约问题,政府资助资金除各级财政要拿出一部分外,扶贫和农牧、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都要按渠道筹集,市上通过协调,已从扶贫、农牧、劳动保障等部门筹集了180多万元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各部门要确保足额到位。同时,市县农牧局要积极争取立项把全市9县(区)全部纳入“农民职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要做到专户管理,集中使用,采取补贴、报帐制等方式,专款专用,真正用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

三是要因需施教,注重培训实效。要根据劳务市场的需求,以专业技术培训和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培训为重点,灵活设置培训专业,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做到培训有特点,输出创品牌。当前要重点抓好家政服务、餐饮、美容、美发、服装加工、保健护理、保安、建筑装潢、电子装配、家电维修、汽车驾驶和维修等行业的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使经过培训的农民都能实现转移就业。

四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和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借培训之名对农民乱收费。要建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类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人数、结业就业率进行考评,对不符合条件的要进行整顿,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第三,要拓宽输出渠道,进一步扩大输出规模。目前,我市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区和等省市,大部分从事的是粗、重、脏、险等工种,如建筑、装潢、采矿、清洁及餐厅、营销服务等,总体上呈现“三多三少”的状况,即:自发分散性输出的多,有组织成规模输出的少;季节性、临时性的多,常年性、稳定性就业的少;从事体力型低收入的工种多,技能型收入高的工种少。无论是输出的领域还是空间都显得不够广阔。主要原因是信息不畅,输出渠道不宽,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要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就必须在广开就业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务。各行各业、各界各方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劳务市场,开拓劳务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

一是要广泛联系,建立稳定的劳务基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都要亲自了解市场,研究市场,直接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市、县(区)政府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要主动走出去考察联系劳务市场,寻找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要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转。劳务输出重点乡村要把联系劳务市场作为主要任务,组织专门力量,常年累月在外收集用工信息,多方开辟劳务市场,组织劳务输出。

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驻外机构的职能作用。市政府各驻外机构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要利用各种交易会、洽谈会和招商活动,推广劳务、输出劳务,真正发挥收集劳务信息、拓宽劳务渠道、建立劳务基地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要充分发挥民间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作用。民间劳务中介组织在我市劳务输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县(区)乡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管理,支持和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允许他们收取合理的报酬,充分发挥他们连接劳动力和劳务市场的桥梁作用,不断开辟新的输出渠道,促进劳务输出。

衡量发展劳务经济的基本标准就是要看培训搞得实不实,订单抓得多不多,输转数量大不大。各县(区)政府要对劳务输出做一番回头看,看有多少是经过培训输出的,有多少是统一组织输出的,有多少长期在外打工,有多少在外面定居了下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真正推动自发分散的劳务输出向经过培训的有组织大规模劳务输出转变,争创劳务品牌,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第四,强化服务功能,切实维护农民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目前劳务输出中存在的盲目性、分散性和农民工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尽力搞好各项服务,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要把劳务信息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各级劳务机构要健全信息网络,为培训、输出和外出人员管理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有序性和组织化程度。各级劳务机构要在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劳务服务站,确定专人广泛收集、及时劳务信息,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各级劳动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切实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三是要着力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督促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引导和教育务工人员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对一些典型案件要从快从严公开处理,对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建立司法监督、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和救助体系,为农民工伸张正义。在当前劳务市场不健全、劳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搞好跟踪服务,及时处理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的纠纷,切实维护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制度创新,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是要着力培养农村种养大户,鼓励支持其进行规模扩张,使农村有限的土地能够依法合理流动,适度规模集中,使一部分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解除后顾之忧,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寻求新的就业渠道;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面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新型市场,促进农民群体的分化,从而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农民的身份和职业,为劳务人员永久性输出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劳务输出工作健康发展

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加强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举措,拿出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抓好劳务输出,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农牧、扶贫、教育、财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宣传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市、县(区)劳务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工作落实。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建立自己的联系点,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工作发展。乡镇党委、政府转变职能,第一位的就是要转到抓劳务输出上,要用更多的精力抓培训、抓订单,搞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的档次和水平。

二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我市各县(区)劳务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有些县(区)工作力量不足,有些县(区)隶属关系尚未理顺,不适应劳务输出的需要,对这个问题务必引起重视,人员缺乏的要尽快充实,机构不顺的要尽快理顺,使其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全市的劳务主管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既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又要做好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乡镇劳务站的建设,加强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经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加强劳务输出的统计工作,建立村级劳务统计报表制度和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制度,切实改变底子不清、数字不实的被动局面。

劳务工范文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渝委〔2007〕3号)的有关精神,促进我区外派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外派劳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做好外派劳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日趋活跃,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兴未艾,国际劳务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万州劳动力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出国务工能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收入,并具有很好的带动效应。因此,做好外派劳务工作对缓解我区就业压力,推进移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外派劳务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对外经济活动。各镇乡、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外派劳务工作和保护外派劳务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认真进行部署,切实维护好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区外派劳务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外派劳务工作

(一)加强外派劳务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为外派劳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区外经贸、公安、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和三峡都市报社、区广播电视台要通过开辟专栏、讲座、咨询热线,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外派劳务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要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外派劳务联络点,形成全方位的外派劳务宣传网络,并编印《出国劳务须知》等宣传资料,在行政审批大厅、护照申办窗口、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陈放或张贴,方便劳务人员查阅,增进务工人员对外派劳务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的了解,增强其法制意识、合同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大力拓展外派劳务市场。加强国际劳务市场需求和国别政策研究,扩大机械工、电子工、管理等中高级技术工劳务输出。加大建筑、缝纫、编织、护理等专业化劳务的境外就业,初步开辟产业劳动力境外就业通道,进一步巩固我区劳务输出成果。建立外派劳务信息库,及时我区技能培训、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外派劳务定单等相关信息,增强我区外派劳务的针对性,提高外派效率。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要建立外派劳务信息档案,收集、整理和定期外派劳务信息,引导城乡劳务人员有组织、有秩序地外派。

(三)切实保障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区外经委、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涉外安全保卫信息跟踪及报送制度,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保险保障,尽快完善外派劳务人员安全工作预警、防范和处理机制。完善外派劳务人员援助制度,及时处理各种涉及外派劳务人员安全的突发事件,切实保护好我区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强化外派劳务项目管理,确保劳务人员在境外工作期间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障等得到落实。凡派出人数20人以上的项目,要派出项目经理或指定人员实行全程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四)加强外派劳务人员培训。进一步整合我区劳动保障、移民、教育等部门和单位的培训资源,着重根据外派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行“定单式”培训,全方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并充实劳务储备。加强我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对外合作交流,按照国际劳务市场需要,配备专业教师、完善教学设施、设置相关专业,建立骨干外派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对达到基地标准的培训机构实行挂牌,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外派劳务人员派出时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否则一律不得外派。同时,坚持外派劳务工作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相结合,搞好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人力资源库。

(五)强化外派劳务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经营公司和中介机构从事外派劳务工作,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优先扶持劳务企业的发展。区工商等部门要努力为劳务输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引导劳务输出企业走上规范化轨道。同时,充分调动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和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各方资源、力量,逐步建立覆盖全区全面开放、规则健全、平等竞争、信息灵敏、服务周到的外派劳务市场体系。

(六)切实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境外就业中介经营活动管理,整顿和规范外派劳务市场,坚决打击非法从事外派劳务行为。对不具备法定经营资格、未经批准和登记注册、散布虚假外派劳务信息、实施欺诈等行为,区工商、公安、劳动保障、外经贸部门及时进行查处。

(七)强化外派劳务人员社会保障力度。外派劳务人员在派出期间可依照有关规定向区劳动保障部门缴纳养老保险金,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外派劳务人员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可委托区人才服务中心进行人事,回国后仍按当年应届毕业生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外派劳务人员回国后,区人才服务中心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可连续计算工龄。

(八)加强外派劳务统计管理。外派劳务经营公司(企业)要按照规定,定期向区外经贸部门报送劳务报表,对派出人员数、合同额、营业额、期末在外人数、工种、国别等有关数据实行一季一报。数据报送要及时、准确,不得漏报、虚报、瞒报。

三、协调配合,全力促进全区外派劳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区外派劳务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外经委、区劳务办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经委、区教委、区科委、区农办、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移民局、区农业局、区安监局、区扶贫办、区对口支援办、区地税局、区工商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会议,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解决全区外派劳务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

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外派劳务责任制度。要在乡镇(街道)、村(居)、组确定“三级”外派劳务联络员,全方位做好外派劳务服务工作。区外经委作为外派劳务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外派劳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和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劳务办)要具体承担起外派劳务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