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3:05:56

劳保系统

劳保系统范文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交流各市、县(市、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推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行政能力建设。刚才,几个市、县、区分别介绍了落实26条措施的做法和体会,各具特色,讲得都很好。还有一些市、县(市、区)的做法也很好,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会上一一发言。会后,省厅要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挖掘、整理,适当时候辑印成册,以便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劳动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为落实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要求,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创新,今年4月份,省厅在反复讨论酝酿、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具体措施》(冀劳社[20*]26号),通过新闻会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这一措施推出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做出专门批示,劳动保障部郑斯林部长批示转发全国劳动保障系统。

为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9月中旬开始,省厅组织专门人员深入11个市、50多个县(市、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抽查、询问当事人和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窗口单位以及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所),进行了专项督查。总的看,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抓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开展有力。各地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组织机构,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入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贯彻落实26条措施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监督,从确定目标,到指导实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和规则,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市结合本地特点,对26条措施进行了进一步地拓展、细化,明确了相关业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协调运转、常抓不懈。

二是宣传形式多样,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窗口单位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召开新闻会、答记者问、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结时限、办事纪律和办理结果,及时公布投诉举报、政策咨询、监督服务等热线电话,同时深入企业和社区宣讲,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广泛了解26条措施。涿鹿、正定等县把涉及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经办、业务流程以及典型事例制作成专题片,在电视上滚动播出。丰南、冀州、平乡等县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离退休人员作为监督员,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三是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贯彻26条措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推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秦皇岛市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设立了13个窗口,涉及23项服务职能,同时协调税务、银行等部门进驻办公,使“一站式”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邢台市的“一岗双责制”、邯郸市的“AB岗责任制”、冀州的“无缺位工作制”,保证了人员不空岗、服务不断档;保定市的“一次查实下岗制”、武安的“过错追究责任制”、路南区的“三级承诺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工贯彻落实26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辛集市、桃城区制定的《劳动保障监督程序明白卡》,将执法内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服务范围、职权和执法责任、法律时效及办案全过程以流程图表形式进行了量化和明确,使服务更加人性化。

四是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地把贯彻落实26条措施作为促进行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增加办事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职工群众上下功夫。*市开展的“访百家企业,解百项难题”活动,主动走访106家企业,对梳理出的10大类111条问题和建议,及时予以解决,拉近了劳动保障部门同企业和职工的距离。唐山市、栾城县利用录像、录音等跟踪办事过程,了解各个岗位、窗口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自我揭短式暗访。白沟镇针对当地用工量大、流动人员多的特点,建立了劳动监察快速反应机制等等。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便民、为民为目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马上办、热心办、办得好,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过去一些诸如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上访热点变成了工作亮点,服务态度生硬、办事推诿拖拉等现象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行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通过26条措施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开展,创新之处可圈可点。围绕实施民心工程,突出抓好“政策落实年”活动,落实了再就业资金投入的制度性安排,小额贷款、主辅分离等政策难点有所突破,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启动实施了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们组织制定了三年300万农民工培训计划,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0万元。劳务输出规模达到357万人,劳务收入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三分之一。首次成功举办了融技能展示与就业洽谈为一体的大型技能人才展示交流活动,协议用人6.1万人,为培育开发培训市场、实现劳动力素质就业进行了有益探索,白克明书记、季允石省长视察了展示活动并题词,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社保体系建设,完善了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到工资收入的8%。出台了以“降低门槛、分段补缴”为主要内容的优惠政策,劳动保障部向全国推荐介绍。调整了基本养老金计发依据,由过去的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调整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出台了我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了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措施。部分县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入实施阶段。围绕提高职工收入,在全国率先调整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首次制定了非全日制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和339个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围绕改善退休职工待遇,拟定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实施方案,开始解决养老金历史拖欠问题。同时,提高了失业保险金标准等等,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积极参与研究制定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指导改制企业依法建立起新型劳动关系。开展了“整治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就业权益”百日专项监察活动。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9.2亿元。围绕优化发展环境,除了出台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的26条便民措施,还制定了劳动保障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法》的7项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开展了“送法律、送政策到基层”活动,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在贯彻落实26条措施过程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注重内部组织动员,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宣传不够;有的县(市区)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服务网络仍有较大难度,强调资金、人员、场地等客观因素多,主观努力不够;有的地方工作停留在表面,务虚的东西多,深入推进不够;还有一些单位的个别工作人员仍然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不高,影响了劳动保障部门的整体形象。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效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又不能估计过高,过于乐观;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应当说,我们推出的“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的26条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劳动保障系统的行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劳动保障系统的具体体现。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来抓,巩固成果,乘势而上,以行政能力的提高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第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把为民服务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深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要把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作为当前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劳动保障系统的新变化。

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制度工作才能更规范、更科学、更有保证。要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全面推行和完善首问责任制、AB岗责任制、挂牌上岗制、责任追究等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整合资源,争取做到集中办公,使“一站式”服务更加快捷、高效。每个部门、每个窗口单位都要把业务流程、办结时限等在显要位置公布,办什么事、进哪个门、找哪个人,让群众一目了然。要创新工作方法,改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靠下指标部署任务的做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沉下身子抓落实。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改进督查方式,多暗访,少明察,多个别走访,少开会听汇报,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要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详细了解群众的需要,检查各项劳动政策措施是否落到了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劳动保障部门便民利民的各项措施,宣传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要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我们、监督我们,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在全社会的认知度。

第三,下大力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干部整体素质。做好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关键在人,培养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和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在劳动保障系统兴起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潮,针对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遇到的新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做到精通本职工作,熟悉相关工作,了解全局工作。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当前制约和影响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机制等等,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好带头、表率和示范作用,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懂行、真抓、实干。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空谈、不实、不干事的不良作风。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从严执政、依法行政,规范从政行为。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坚决查处一些单位存在的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动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紧密配合,加强领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提高行政能力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明确责任,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出具体方案,抓好组织实施。行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各级、各单位要在各负其责、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形成强大合力。要把行政能力建设作为衡量各级、各单位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切实抓好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制度,落实奖惩措施。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劳动保障系统的精神面貌明显变化,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要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前三季度,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的比较好,有的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但是,大家一定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看看哪些目标进度较快,有望超额完成任务,哪些还有差距。要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为动力,组织好全年工作的冲刺,抓重点、攻难点、抓薄弱环节,加大督查和指导的力度,能在今年完成的,决不拖到明年;能够提前的,决不推迟;能多干的,决不少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并为明年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要突出抓好“两个确保”,力争年底前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用于解决历史拖欠的10亿元养老金争取年底前最迟明年一季度发下去,做好全省再就业工作表彰会筹备工作等。

二要认真做好今年工作总结。今年我省多项工作可圈可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劳动保障部的肯定。我们既要善于工作,也要善于总结,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各市、县、各单位要对照年初确定的“五项创新”工作目标逐项梳理,全面分析和总结,不仅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你的工作在全国、全省、全市的位次怎么样。要归纳出特点、找出亮点,把成效说充分,把存在的问题搞准确。

劳保系统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围绕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和组织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推动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为实现*市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期间,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创建文明单位的数N>属单位创建文明单位的数量力争达到95%以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数量争取达到30%以上;抓好争创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活动,争取2-3单位创建为*市“十佳”单位。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局机关继续开展“三好”领导班子建设活动,局属单位领导班子认真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继续保持集中统一、团结协作、民主决策、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的良好局面。

加强作风建设。建立“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加强以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四职教育”,不断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劳动保障业务建设。对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劳动保障工作需要。努力完成“*”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各项目标任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技工学校资源整合全部到位,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万人,紧缺技能人才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适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继续保持在100%;全市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稳定,力争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左右。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局属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把这项活动作为提高劳动保障部门整体形象、促进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确实取得成效。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除随当地政府一起创建文明单位外,其他单位??单位。2.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要按照劳动保障部和省厅的统一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窗口单位继续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3.参加争创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活动。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局属有关单位,要积极参加*市争创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活动。4.积极开展其它活动。配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各单位要适时开展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如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和各种知识竞赛、文艺宣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体育运动、书法比赛、劳动保障知识和技能比赛等活动。

加强办公和生活环境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公、生活条件,达到环境整洁、和谐美观、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扎实做好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基础管理等各项工作。

四、主要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计划,抓好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情况,扩大社会影响力。要利用劳动保障网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推广交流精神文明创建经验、做法、动态,形成浓厚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项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指导,活动有人抓,推动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劳保系统范文篇3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

去年,我们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夺杯竞赛活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系列载体活动,使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服务环境与质量、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切实解决了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市开展的民主评议行风中名列前茅,在市文明委开展的创建文明行业夺杯竞赛活动中市局也被评为优胜行业。同时,有些县市区局在本地评比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有的还进入了先进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劳动保障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行风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及群众满意度上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今年我们要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到抓好全系统行风建设,既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和实际步骤。它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形象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劳动保障工作是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是要把加强行风建设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工作中要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努力建立起行为规范,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开门整风”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行风建设工作,把基层、企业和群众请进来,把行风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裁判权交给基层、企业和群众,以基层、企业、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搞好行风建设,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与纠建并举相结合,全系统年的行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以评促纠,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明确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开展系列载体活动等工作重点,要力求早谋划,早整早改,同时要边评边改,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各种不正之风,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从而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关于今年的工作,李书记讲了很好的意见,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二是与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活动相结合。要在全系统开展“树、讲、求”活动。“树正气”,就是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顾全大局、坚持原则、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歪风邪气;“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内生活制度和各项纪律,出以公心,维护大局,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干事业的凝聚力;“求发展”,就是要强化“第一要务”的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加快事业发展、服务百姓,作为我们的最大追求。树正气、讲团结,根本目的是求发展。加快发展必须有一个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一股迎难而上的锐气和奋力争先的气势。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如果没有好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不可能干好工作。“树、讲、求”活动是省委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省委届三次全会精神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把开展“树、讲、求”活动与行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行风建设和教育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把“树、讲、求”活动查摆出来的问题,放在行风建设中去进行检验;要通过对照比较抓住关键问题,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是坚持与廉政建设相结合,要按照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和社交活动中提出的“四个不准”、“五个严禁”、“四个严格控制”和“四个坚决制止”的要求,对照年我们行风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抓好各项廉政规定的落实和问题的整改,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要予以坚决刹住和及时制止,严肃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对违规动用“两金”的执法监察力度。总之,能不能提升我们的形象,能不能在今年的行风评议中再进一步,其最终检验标准是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四是坚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教育是基础,是保证,在行风建设中,要通过对干部职工反复进行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行风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之上。

三、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使行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劳保系统范文篇4

这次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及整个“十五”时期主要劳动保障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年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并对20*年度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优质服务窗口单位进行表彰。明天,双建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狠抓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我省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万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将完成1千亿元以上;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曹妃甸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提高,出口总值达到107亿美元;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增长10%;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可望顺利实现,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一年,也是全省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改革,实施三项工程,提高四种能力,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的总体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心实施民心工程,就业再就业目标提前超额完成。预计到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人员再就业4.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7%、111%和160%。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6%的目标以内。主要采取了5方面措施:

一是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查看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政策实施管理机制建设情况、配套政策制定情况、政策实施情况、政策效应发挥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政策实效”活动,确保了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前三季度发放小额贷款3558.2万元,为从事个体经营的3.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额5265万元,为4.4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45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是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并轨方案,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区别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做到就业有出路、社保不断线、职工劳动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截止11月底,承德、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邢台6个市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预计到年底,全省可基本完成并轨任务。三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省从再就业资金结余中拿出6000万元支持各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目前,秦皇岛、邢台两市劳动力市场已投入使用,石家庄、承德、*、廊坊、沧州、邯郸市新改建劳动力市场已开工建设。四是强化就业培训与服务。坚持培训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全省就业培训机构积极与企业“联姻”,目前已与2000多个企业建立了定向培训安置关系。普遍开展了创业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将创业培训拓展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组织专家对创业者进行指导,提高了就业培训的效果。在就业服务上注重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效开展了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截止11月底,全省共举办大型招聘会2946场次,职业介绍成功66万人。五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培养、评价和评选表彰等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首次召开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20名“燕赵技能大奖”和100名“河北省技术能手”进行了表彰,进一步优化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实施“河北省三年二万五千新技师培养计划”。预计到年底,全省共培养新技师952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9.1%;职业技能鉴定30.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已完成基础建设。技工学校招生创历史新高,全年招生达到4.8万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进一步调整完善了社会保险参保政策,以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预计到年底,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3万人,完成2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1万人,完成103%;医疗保险新增参保78万人,按调整后的目标完成163%;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2万人,完成120%;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00万人,完成100%,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社会保险待遇得到及时落实。1-11月,当期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8.5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0.95亿元,连续8年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形式和内容进一步规范,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65.6%。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42.3亿元,支出31.4亿元,基本满足了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全省共为22万名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5.4亿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工伤认定做到了依法、及时和准确,为1*35名伤残、职业病职工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8659万元。三是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省厅研究制定了企业年金实施方案指导样本和备案程序,加快推动企业年金工作。目前已有10家企业开始制定实施方案,4家企业正在履行备案程序。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反复测算,提出了我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方案,经省政府同意上报了劳动保障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及时把机关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邯郸、石家庄、承德、唐山四市的12个县(市)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医疗、生育保险难点问题取得突破。全省11个设区市本级、164个县级统筹地区全部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统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2004]149号文件精神,针对效益好的企业不愿参保问题,以规模、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为重点,主动上门,研究医疗保险参保中的具体情况,加强协调调度,突破难点户,带动一般户,力促企业参保。对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参保问题,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企业的意见,制定具体措施,重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推动企业参加医疗保险。截至11月底,1870家关闭、破产和改制企业的13.7万名退休人员、1310家困难企业的18万名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均建立了企业离休医疗费统筹,较好地保障了离休人员的医疗费需求。总结推广了石家庄、廊坊市把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统一范围的做法,全省的生育保险有了新的突破。五是失业保险发挥了更加充分的作用。在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全省从基金中拨付2亿多元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市经办机构提前介入,深入企业面对面宣传政策、登记接收失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并轨”工作。六是工伤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在《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工伤保险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劳动能力鉴定实现了机构、职能、人员、工作“四到位”。省厅制定了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辅助器具配置办法和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规范了工伤认定程序,完善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规则。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推动工伤保险快速发展。

(三)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工资宏观调控,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一是继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省县(市、区)以上均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开始向乡镇、街道延伸,协商的内容逐步扩展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领域。同时,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全省国有、集体企业和改制后的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严格审核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方案,按照政策规定“有情”操作。全年省本级审核批复职工安置方案131户,涉及安置各类人员32009人,其中,安置内退、离退休人员和遗属13419人,安置在岗职工18590人,在岗职工平稳转移率达94.7%。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深入改制后的企业,督促检查职工安置方案落实情况,特别是经济补偿金、安置费落实情况和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情况,确保了职工合法权益,有力地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四是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信访工作。全省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9160起,立案处理6971件,结案率达到96%。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全年接待来访5.96万批次,涉及18.84万人次,其中妥善处理539起百人以上的群体访,答复、复查、复核信访人意见书590件,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广泛宣传推动,严格检查最低工资规定执行情况。据调查,目前全省已有近90%的企业落实了这项制度。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等制度,促进了职工工资的合理适度增长。

(四)围绕促就业、维权益、入保险三个重点,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一是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在优化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强化就业服务、加强转移培训、鼓励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合法权益、增加财政投入、统一城乡就业等十几个方面,补充修改了相关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市场需求,主动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以输出人员多、就业和收入稳定的专业为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全年共组织718家培训机构,培训农村劳动力160万人,完成计划的160%。三是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全省近2000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依托北京、天津等输入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加强与输入地和用工单位合作,及时为我省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在春节过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高峰期,集中开展了以改进农民进城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和“春风卡”52万册。廊坊市对农村富余人员登记造册、沧州市四轮驱动抓输出、衡水市抓三个统筹、八项整合,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邯郸市在招商活动中洽谈劳务协作等做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万人次,完成计划的115%。四是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出台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施办法》,对企业实行按诚信等级分类监管;在建设领域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特点,制定了《农民工劳动合同样本》、《劳动合同鉴证实施办法》,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力求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建设、监察、工会等部门,加强执法监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查处。截止11月底,累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3.64亿元,其中建设领域10.48亿元,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20*年春节前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既定目标。五是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修改完善了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将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的农民合同制工人逐步实行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失业保险政策。邢台市政府已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针对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认定难、鉴定难、赔付难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特别是针对煤矿企业风险高、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集中的特点,探索实行了省属企业省级统筹、地方煤矿市级统筹、乡镇煤矿封闭管理的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五)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修订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合理调整了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确定方法,扩大了制度覆盖范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劳动力市场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年金、农村养老保险、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二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经过研究论证,确定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具有法律效力的14项行政许可项目和6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对没有列入目录的项目进行了清理。很多市县实行了集中办理或统一到当地政府审批大厅办理,方便了企业和群众,规范了审批行为。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三年规划的实施意见》,全年新制定依法行政制度100余件。承德市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其他管理服务项目全部进行清理规范,并采取多种形式告知社会,受到劳动保障部、省、市政府的肯定。邯郸市把法制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处理行政复议案件200件,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各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强日常监察和专项检查,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98万户,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97*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62.3万份。集中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专项检查活动,取缔非法职业介绍组织282户,清退童工102人。四是金保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河北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网络应用和交换数据库建设加快,实现了部省市三级视频会议系统的联通,基本完成了全省企业养老保险数据的整理。河北省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平台开发完毕,在省本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业务开始应用,邢台、邯郸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初步建立了政策法规库和问题解答库,正在组织硬、软件的招标工作。全省11个市全部开通了门户网站。五是深入开展劳动保障前瞻性研究。省厅制定了《河北省劳动保障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全系统和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劳动保障调研工作,提高了推进工作的理性化水平。全年共征集课题92项,省厅、市局领导基本上都参与了调研活动,其中省厅“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劳动保障工作”、“加强技能人才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等课题受到省领导的肯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市“一把手”亲自抓调研工作,石家庄还建立了调研奖励制度,对调研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六是理顺了扩权县管理体制。省厅下发了《关于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将原来省厅与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联系的11项业务和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市)。6月中旬召开了全省扩权县(市)劳动保障业务衔接培训会,就有关工作与扩权县(市)进行面对面的衔接。省厅有关处长就相关政策法规、项目办理和审批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和业务咨询。目前,省与扩权县(市)间业务基本衔接。今年我们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顺利由北京铁路局移交地方管理,使省厅在厅技工学校、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此外,在其他基础工作方面,政务信息再次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名列第一;在省委、省政府系统名列前茅,受到通报表彰。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播的稿件600余条(篇)。由省厅和石家庄评剧一团联合创作的现代评剧《月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光盘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发放。邢台市反映下岗职工艰苦创业的《再生的凤凰》一书已公开出版,这些都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督查督办、业务统计等基础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系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劳动保障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并探索形成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教育目标。省厅开展的“访百户、解百难”活动得到了克明书记、允石省长的批示肯定。省委教育办两次转发我们的做法(《河北日报》头版和专访两次报道省厅的教育情况)河北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

结合教育活动,我们进一步完善了26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制订和修订了《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考核办法(试行)》、《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三个文件,对22个扩权县(市)和29个行风建设重点县(市),建立了厅、处长分包责任制,明确了作风政风行风建设的岗位责任和目标要求,突出抓好公开承诺践诺机制的落实,推动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转变。

20*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五年,特别是省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的近三年,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按照“突破—创新—跨越”的思路,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迈出三大步,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

——“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五年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08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25.5亿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36亿元,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中,有效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省市出台130余件配套文件,形成了“五大支柱、六个领域和十一个方面”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省和各市先后出台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用于再就业的政策,省本级三年投入2.5亿元,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制度性安排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三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5.99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65.31万人,劳务输出总规模达到440万人。我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改在全国的落后位次,跃入先进行列,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制度建设正在由为单位服务向社会服务迈进,覆盖范围正在由原来的国企职工向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拓展。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九五”末的541万人增加到“十五”末的580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由92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医疗保险

由131万人增加到550万人,工伤保险由152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失业保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建立了随最低工资增长的调整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万人,基金积累达到5.6亿元,5万多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保障功能初步显现。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入手,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途径和办法。全省县(市、区)以上均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区域性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由“九五”末的85%提高到92%。劳动合同集体协商机制加快推行,到20*年底,全省共签订集体合同4.96万份,涉及职工55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制度不断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得到加强。五年间,全省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4万件,立案处理2.78万件,涉及劳动者10.6万人,其中集体争议案件1855件,涉及劳动者4.6万人,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快推进。颁布了《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河北省集体合同条例》,出台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河北省社会保险征缴暂行办法》、《河北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制订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程》,修订了《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依法行政和监察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加大,五年间,全省共检查用人单位28.54万户次,涉及职工2409.7万人次,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35万份,追缴各种社会保险金8.59亿元,清偿拖欠工资和抵押金16.11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1081家,查处和清退童工896人,在整治就业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劳动保障的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11个设区市和174个县(市、区)的204个街道办事处和1503个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所),占全省街道、乡镇总数的77.2%,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社会经办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设区市、县(市、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总数达到192个,其中107家机构达到了监察执法示范或规范化标准。“金保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省本级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业务应用不断扩大。行政效能建设、干部廉政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很多经验体会值得总结。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努力做好职能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明书记、允石省长和双建副省长每年都对劳动保障工作作出数十件批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贯彻实施《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电视电话会议等,安排部署劳动保障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多次听取省厅专门汇报,研究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省人大、省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督导检查劳动保障工作落实情况。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成效才更加显著。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提出要用强势工作帮助弱势群体,主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突出做好困难群体就业、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以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工作,在春节前后集中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讨薪清欠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企业拖欠养老金历史问题,共筹集8.5亿元,涉及职工群众19.1万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被百姓誉为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拥护和支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第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原则。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省委六届三次全会后,我们提出要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作的着重点调整到城乡统筹管理服务上来等6项新要求,明确了劳动保障事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项重点经济工作,提出了抓住扩大投资研究建立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抓住国企改革理顺劳动关系,完善社保体系;抓住发展民营经济,开拓新的就业空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住对外开放和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配合推进城市化战略,深入研究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围绕构建“和谐河北”,在发展劳务经济、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利益调整机制、促进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等等。正是由于我们把握了大局,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带动活跃了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地位。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提出突破、创新、跨越工作思路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依此建立了高标准的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年年努力有方向、人人肩上有担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改进各项工作。如在落实中央促进再就业政策时,适当扩大了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将40多万未进中心的国企下岗职工、非本人原因未享受失业保险的国企失业人员、列入设区市政府关闭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人员纳入政策扶持范围,7个市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纳入范围,解决和缓解了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针对非典期间几十万农民工从北京返乡的严峻形势,成功举办了大规模的“京-冀劳务洽谈会”,签定协议用工73.4万人,并与北京市建立了长期劳务协作关系,既保证了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增加了我省农民收入。在2004年的“5.18”河北省经贸洽谈会上,第一次举办了全省技能人才交流暨职业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为培育开发培训市场、实现劳动力素质就业探索了路子。着眼于重大项目建设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我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对策建议。在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厅6名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39个县(区)、34个街道社区,研究解决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承办建议提案加强政策研究,采用开门办案的新方式,放宽视野,集中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劳动保障工作。思路的突破、方法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明确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明年工作对于“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明年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我省劳动保障工作来讲,总的判断是:有利条件较多,发展环境总体宽松,但新形势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明年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在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支柱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其重视程度、认识深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这是劳动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最近,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三个有关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36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38号,明后几年还将陆续出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法规,这些都将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四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队伍不断壮大,并在“急风暴雨式”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这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非常重要的条件。

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劳动保障事业还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旧体制遗留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非常突出,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第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我省仍处在劳动力高峰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一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没有完全解决,新成长劳动力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能教育投入少,发展不快,造成劳动者技能水平整体偏低,许多行业技能劳动者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解决体制转轨遗留问题的难度不可低估。按照国家要求,在中心内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基本完成,但这并非标志着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从我省看,还有近60万人没有进入中心或出中心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以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问题没有解决,要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会对扩大就业带来一定难度。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四个着力点: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根本要求是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相应的必将带来就业弹性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扩大就业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第二,要充分认识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艰巨性。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物质和管理基础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小。2004年底,全省城镇就业人员848.3万人,不包括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均不超过600万人,相当多的劳动者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一些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确保发放基础脆弱,如果启动做实个人帐户,在完成基金积累的同时确保发放,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失业保险基金分布不平衡,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结构性支付压力更大。三是社会保险情况复杂。由于参保人数众多,情况千差万别,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十分复杂,而且社会保险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如果政策制定有偏差,或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宣传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四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要充分认识加快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迫切性。振兴河北,人才是基础,是保障。当前,我省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技工等应用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一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滞后。据调查,2004年全省技术工人需求28万人,实际供给17万人。技工学校当年毕业生只有2.01万人,一次性(就业)供给1.82万人,仅占其中的10.7%。二是培养条件差、层次低。目前我省多数技工学校普遍投入不足,教学设施陈旧,实习设备落后,师资水平不高,培养的学生多以初级工、中级工为主,高级工和技师的比例仅占在校生的7.3%和0.6%。三是企业现有技能人才存量不足,缺口较大。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911个企业中,技能人才缺口2339人。其中,高级技师缺口159人,技师缺口367人,高级工缺口501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要充分认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调整,劳动关系更趋复杂化,协调的难度日益增大。一是劳动合同制度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没有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在建筑、餐饮、娱乐、加工等行业中,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不规范或不履行合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劳动纠纷日益增多。二是工资支付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虽然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欠薪专项活动,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国有企业主要是关闭破产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欠薪问题严重;一些企业随意克扣职工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和超工时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今年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的争议案件同比上升了25%。

新时期给劳动保障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河北两大任务,突出解决再就业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重点,着力稳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着力加强基础建设,着力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十一五”良好开局。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人员再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万人次。培养新技师1.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33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20*年度参保职工的6%,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0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50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60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万人(上述有些指标,还有待与部里进一步衔接)。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要深刻认识转型期新特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已在全系统形成共识。这一时期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的加速期,还会成为各种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型期这一特点,提升制度完善、机制建设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善于将已往临时应急的有效措施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善于捕捉、抓住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善于预见、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劳动保障工作沿着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运行。

第二,要立足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十一五”开局之年,劳动保障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河北的要求重新审视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和谐,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统筹,更加注重协调,更加注重能力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第三,要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我们提出要把握六个着力点,这既是明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我们要善于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统筹兼顾,搞好配合,实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良性互动和整体发展。

第四,要切实选好开局的切入点。选准了切入点,就抓住了“牛鼻子”。选择劳动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就要在工作重点中选择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力解决,取得突破,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开展,确保开局之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后几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勇于探索,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全面落实延伸、扩展后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一是抓好责任落实。继续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街道社区,完善就业再就业一把手责任制,调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狠抓政策落实。结合全省实际,抓紧制定国发[20*]36号文件实施办法,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根据政策调整和目标任务,及早做好资金需求测算,积极与财政等部门沟通,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三是进一步改进就业服务。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年底前市级新、扩建劳动力市场全部投入使用,研究启动县(区)级劳动力市场建设。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四送两补”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在春节前后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强化劳务派遣工作管理,规范引导劳务派遣行为。四是加强组织,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落实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补贴,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抓好技能扶贫项目和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工程建设,提高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抓好劳务输出示范县建设,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质量。

(二)以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保障按时足额发放的制度、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做好2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研究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资金平衡方面的问题,按规定及时支付待遇。二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作为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努力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权益。养老保险要进一步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促进积极参保,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长期聘用人员按规定参保;失业保险要依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征缴力度,健全个人缴费记录,改善服务手段;医疗保险要重点解决困难群体,特别是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问题,并通过完善政策和改进服务,推动更多的混合所有制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着手研究将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办法;采取与医疗保险统一范围、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的办法,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要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扩大覆盖面;加快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参保范围,积极推动被征地农民参保。三是全面落实国发[20*]38号文件精神。认真清理审核调整前后个人帐户数据,作好个人帐户记录,确保调整个人帐户规模从明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精心测算,抓紧研究我省的养老金计发过渡办法,确保新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和新老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明年年底前全部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力争明年有较大进展。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开展。四是进一步完善其他各项保险制度。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综合考虑城镇居民的不同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摸清底数,研究制定城镇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案,以保障大病为重点,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服务城镇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着手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试点工作,普遍建立失业保险、城镇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工伤认定制度,推行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规范鉴定程序,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五是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法规、政策,进一步规范管理、监督行为。重点开展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征缴、保险金发放和基金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骗取冒领保险金、挪用基金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基金决算工作。

(三)以创新培训培养机制为重点,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认真贯彻国发[20*]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全面落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细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操作办法。二是加快实施“五年四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积极推动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创业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扩大创业培训实施范围。四是加强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普遍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推动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

(四)以劳动合同管理为重点,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启动“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切实提高签订率。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指导国有企业改制后集体合同的重签、续签工作,在中小型非国有企业集中地区大力推进区域性集体协商。继续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切入点,推动工作时间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的集体协商。二是妥善安置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审核,将失业保险与失业调控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有机结合,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三是加强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明确职能定位,落实工作职责。继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四是强化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标准管理。认真落实《最低工资规定》,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长效机制。着手制定分类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的工作方案,力争在2007年底前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五是进一步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三市开展市级劳动仲裁院试点工作,各设区市都要选择2个以上经济比较发达、劳动争议案件较多的县(市)开展试点,力争年底前完成。加快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的分离。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办案能力,使多数劳动纠纷通过双方调解得到妥善处理,研究探索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协调解决争议的措施。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制定《劳动保障群体性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设备,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六是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签订劳动合同、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付工资、交纳社会保险费和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快建立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五)以信息化和法制建设为重点,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一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设。适应新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调整完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做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争取通过劳动保障部验收。整合资源,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数据整理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数据库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化和社会化。加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增加服务内容。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社区管理服务,全面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达标社区建设。探索启动老年护理社会服务计划,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法制建设。配合国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出台,抓紧研究制订我省实施意见。做好修订《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制订《河北省养老保险条例》的调研工作,着手《河北省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立法研究和起草工作。全面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四是继续加强前瞻性研究工作。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研工作,推动调研成果向决策转化。五是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按照部印发的宣传提纲,全面、准确、深入地做好国发[20*]36号、国发[20*]38号文件精神的宣传工作,把政策宣传好,把调整的政策宣传准确,释疑解惑,引导舆论,为推进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培训和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基层干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以培训带动宣传,带动普法工作。坚持业务宣传和执法检查相结合,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的合力,把宣传工作做实、做细。

劳保系统范文篇5

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狠抓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我省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万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将完成1千亿元以上;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曹妃甸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提高,出口总值达到107亿美元;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5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增长10%;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可望顺利实现,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一年,也是全省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改革,实施三项工程,提高四种能力,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的总体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心实施民心工程,就业再就业目标提前超额完成。预计到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7%、111%和160%。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6%的目标以内。主要采取了5方面措施:

一是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查看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政策实施管理机制建设情况、配套政策制定情况、政策实施情况、政策效应发挥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政策实效”活动,确保了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前三季度发放小额贷款3558.2万元,为从事个体经营的3.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额5265万元,为4.4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45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是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并轨方案,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区别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做到就业有出路、社保不断线、职工劳动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截止11月底,承德、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邢台6个市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预计到年底,全省可基本完成并轨任务。三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省从再就业资金结余中拿出6000万元支持各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目前,秦皇岛、邢台两市劳动力市场已投入使用,石家庄、承德、*、廊坊、沧州、邯郸市新改建劳动力市场已开工建设。四是强化就业培训与服务。坚持培训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全省就业培训机构积极与企业“联姻”,目前已与2000多个企业建立了定向培训安置关系。普遍开展了创业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将创业培训拓展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组织专家对创业者进行指导,提高了就业培训的效果。在就业服务上注重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效开展了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截止11月底,全省共举办大型招聘会2946场次,职业介绍成功66万人。五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培养、评价和评选表彰等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首次召开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20名“燕赵技能大奖”和100名“河北省技术能手”进行了表彰,进一步优化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实施“河北省三年二万五千新技师培养计划”。预计到年底,全省共培养新技师952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9.1%;职业技能鉴定30.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已完成基础建设。技工学校招生创历史新高,全年招生达到4.8万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进一步调整完善了社会保险参保政策,以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预计到年底,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3万人,完成2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1万人,完成103%;医疗保险新增参保78万人,按调整后的目标完成163%;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2万人,完成120%;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00万人,完成100%,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社会保险待遇得到及时落实。1-11月,当期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8.5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0.95亿元,连续8年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形式和内容进一步规范,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65.6%。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42.3亿元,支出31.4亿元,基本满足了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全省共为22万名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5.4亿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工伤认定做到了依法、及时和准确,为10635名伤残、职业病职工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8659万元。三是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省厅研究制定了企业年金实施方案指导样本和备案程序,加快推动企业年金工作。目前已有10家企业开始制定实施方案,4家企业正在履行备案程序。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反复测算,提出了我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方案,经省政府同意上报了劳动保障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及时把机关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邯郸、石家庄、承德、唐山四市的12个县(市)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医疗、生育保险难点问题取得突破。全省11个设区市本级、164个县级统筹地区全部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统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2004]149号文件精神,针对效益好的企业不愿参保问题,以规模、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为重点,主动上门,研究医疗保险参保中的具体情况,加强协调调度,突破难点户,带动一般户,力促企业参保。对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参保问题,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企业的意见,制定具体措施,重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推动企业参加医疗保险。截至11月底,1870家关闭、破产和改制企业的13.7万名退休人员、1310家困难企业的18万名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均建立了企业离休医疗费统筹,较好地保障了离休人员的医疗费需求。总结推广了石家庄、廊坊市把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统一范围的做法,全省的生育保险有了新的突破。五是失业保险发挥了更加充分的作用。在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全省从基金中拨付2亿多元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市经办机构提前介入,深入企业面对面宣传政策、登记接收失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并轨”工作。六是工伤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在《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工伤保险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劳动能力鉴定实现了机构、职能、人员、工作“四到位”。省厅制定了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辅助器具配置办法和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规范了工伤认定程序,完善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规则。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推动工伤保险快速发展。

(三)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工资宏观调控,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一是继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省县(市、区)以上均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开始向乡镇、街道延伸,协商的内容逐步扩展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领域。同时,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全省国有、集体企业和改制后的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严格审核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方案,按照政策规定“有情”操作。全年省本级审核批复职工安置方案131户,涉及安置各类人员32009人,其中,安置内退、离退休人员和遗属13419人,安置在岗职工18590人,在岗职工平稳转移率达94.7%。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深入改制后的企业,督促检查职工安置方案落实情况,特别是经济补偿金、安置费落实情况和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情况,确保了职工合法权益,有力地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四是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信访工作。全省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9160起,立案处理6971件,结案率达到96%。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全年接待来访5.96万批次,涉及18.84万人次,其中妥善处理539起百人以上的群体访,答复、复查、复核信访人意见书590件,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广泛宣传推动,严格检查最低工资规定执行情况。据调查,目前全省已有近90%的企业落实了这项制度。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等制度,促进了职工工资的合理适度增长。

(四)围绕促就业、维权益、入保险三个重点,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一是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在优化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强化就业服务、加强转移培训、鼓励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合法权益、增加财政投入、统一城乡就业等十几个方面,补充修改了相关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市场需求,主动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以输出人员多、就业和收入稳定的专业为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全年共组织718家培训机构,培训农村劳动力160万人,完成计划的160%。三是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全省近2000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依托北京、天津等输入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加强与输入地和用工单位合作,及时为我省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在春节过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高峰期,集中开展了以改进农民进城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和“春风卡”52万册。廊坊市对农村富余人员登记造册、沧州市四轮驱动抓输出、衡水市抓三个统筹、八项整合,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邯郸市在招商活动中洽谈劳务协作等做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万人次,完成计划的115%。四是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出台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施办法》,对企业实行按诚信等级分类监管;在建设领域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特点,制定了《农民工劳动合同样本》、《劳动合同鉴证实施办法》,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力求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建设、监察、工会等部门,加强执法监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查处。截止11月底,累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3.64亿元,其中建设领域10.48亿元,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2005年春节前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既定目标。五是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修改完善了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将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的农民合同制工人逐步实行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失业保险政策。邢台市政府已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针对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认定难、鉴定难、赔付难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特别是针对煤矿企业风险高、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集中的特点,探索实行了省属企业省级统筹、地方煤矿市级统筹、乡镇煤矿封闭管理的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五)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修订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合理调整了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确定方法,扩大了制度覆盖范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劳动力市场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年金、农村养老保险、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二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经过研究论证,确定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具有法律效力的14项行政许可项目和6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对没有列入目录的项目进行了清理。很多市县实行了集中办理或统一到当地政府审批大厅办理,方便了企业和群众,规范了审批行为。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三年规划的实施意见》,全年新制定依法行政制度100余件。承德市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其他管理服务项目全部进行清理规范,并采取多种形式告知社会,受到劳动保障部、省、市政府的肯定。邯郸市把法制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处理行政复议案件200件,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各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强日常监察和专项检查,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98万户,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9706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62.3万份。集中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专项检查活动,取缔非法职业介绍组织282户,清退童工102人。四是金保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河北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网络应用和交换数据库建设加快,实现了部省市三级视频会议系统的联通,基本完成了全省企业养老保险数据的整理。河北省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平台开发完毕,在省本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业务开始应用,邢台、邯郸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初步建立了政策法规库和问题解答库,正在组织硬、软件的招标工作。全省11个市全部开通了门户网站。五是深入开展劳动保障前瞻性研究。省厅制定了《河北省劳动保障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全系统和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劳动保障调研工作,提高了推进工作的理性化水平。全年共征集课题92项,省厅、市局领导基本上都参与了调研活动,其中省厅“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劳动保障工作”、“加强技能人才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等课题受到省领导的肯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市“一把手”亲自抓调研工作,石家庄还建立了调研奖励制度,对调研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六是理顺了扩权县管理体制。省厅下发了《关于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将原来省厅与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联系的11项业务和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市)。6月中旬召开了全省扩权县(市)劳动保障业务衔接培训会,就有关工作与扩权县(市)进行面对面的衔接。省厅有关处长就相关政策法规、项目办理和审批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和业务咨询。目前,省与扩权县(市)间业务基本衔接。今年我们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顺利由北京铁路局移交地方管理,使省厅在厅技工学校、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此外,在其他基础工作方面,政务信息再次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名列第一;在省委、省政府系统名列前茅,受到通报表彰。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播的稿件600余条(篇)。由省厅和石家庄评剧一团联合创作的现代评剧《月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光盘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发放。邢台市反映下岗职工艰苦创业的《再生的凤凰》一书已公开出版,这些都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督查督办、业务统计等基础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系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劳动保障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并探索形成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教育目标。省厅开展的“访百户、解百难”活动得到了克明书记、允石省长的批示肯定。省委教育办两次转发我们的做法(《河北日报》头版和专访两次报道省厅的教育情况)河北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

结合教育活动,我们进一步完善了26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制订和修订了《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考核办法(试行)》、《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三个文件,对22个扩权县(市)和29个行风建设重点县(市),建立了厅、处长分包责任制,明确了作风政风行风建设的岗位责任和目标要求,突出抓好公开承诺践诺机制的落实,推动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转变。

2005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五年,特别是省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的近三年,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按照“突破—创新—跨越”的思路,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迈出三大步,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

——“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五年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08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25.5亿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36亿元,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中,有效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省市出台130余件配套文件,形成了“五大支柱、六个领域和十一个方面”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省和各市先后出台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用于再就业的政策,省本级三年投入2.5亿元,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制度性安排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三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5.99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65.31万人,劳务输出总规模达到440万人。我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改在全国的落后位次,跃入先进行列,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制度建设正在由为单位服务向社会服务迈进,覆盖范围正在由原来的国企职工向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拓展。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九五”末的541万人增加到“十五”末的580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由92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医疗保险

由131万人增加到550万人,工伤保险由152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失业保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建立了随最低工资增长的调整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万人,基金积累达到5.6亿元,5万多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保障功能初步显现。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入手,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途径和办法。全省县(市、区)以上均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区域性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由“九五”末的85%提高到92%。劳动合同集体协商机制加快推行,到2005年底,全省共签订集体合同4.96万份,涉及职工55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制度不断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得到加强。五年间,全省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4万件,立案处理2.78万件,涉及劳动者10.6万人,其中集体争议案件1855件,涉及劳动者4.6万人,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快推进。颁布了《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河北省集体合同条例》,出台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河北省社会保险征缴暂行办法》、《河北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制订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程》,修订了《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依法行政和监察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加大,五年间,全省共检查用人单位28.54万户次,涉及职工2409.7万人次,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35万份,追缴各种社会保险金8.59亿元,清偿拖欠工资和抵押金16.11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1081家,查处和清退童工896人,在整治就业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劳动保障的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11个设区市和174个县(市、区)的204个街道办事处和1503个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所),占全省街道、乡镇总数的77.2%,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社会经办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设区市、县(市、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总数达到192个,其中107家机构达到了监察执法示范或规范化标准。“金保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省本级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业务应用不断扩大。行政效能建设、干部廉政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很多经验体会值得总结。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努力做好职能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明书记、允石省长和双建副省长每年都对劳动保障工作作出数十件批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贯彻实施《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电视电话会议等,安排部署劳动保障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多次听取省厅专门汇报,研究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省人大、省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督导检查劳动保障工作落实情况。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成效才更加显著。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提出要用强势工作帮助弱势群体,主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突出做好困难群体就业、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以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工作,在春节前后集中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讨薪清欠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企业拖欠养老金历史问题,共筹集8.5亿元,涉及职工群众19.1万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被百姓誉为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拥护和支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第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原则。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省委六届三次全会后,我们提出要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作的着重点调整到城乡统筹管理服务上来等6项新要求,明确了劳动保障事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项重点经济工作,提出了抓住扩大投资研究建立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抓住国企改革理顺劳动关系,完善社保体系;抓住发展民营经济,开拓新的就业空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住对外开放和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配合推进城市化战略,深入研究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围绕构建“和谐河北”,在发展劳务经济、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利益调整机制、促进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等等。正是由于我们把握了大局,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带动活跃了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地位。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提出突破、创新、跨越工作思路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依此建立了高标准的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年年努力有方向、人人肩上有担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改进各项工作。如在落实中央促进再就业政策时,适当扩大了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将40多万未进中心的国企下岗职工、非本人原因未享受失业保险的国企失业人员、列入设区市政府关闭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人员纳入政策扶持范围,7个市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纳入范围,解决和缓解了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针对非典期间几十万农民工从北京返乡的严峻形势,成功举办了大规模的“京-冀劳务洽谈会”,签定协议用工73.4万人,并与北京市建立了长期劳务协作关系,既保证了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增加了我省农民收入。在2004年的“5.18”河北省经贸洽谈会上,第一次举办了全省技能人才交流暨职业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为培育开发培训市场、实现劳动力素质就业探索了路子。着眼于重大项目建设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我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对策建议。在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厅6名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39个县(区)、34个街道社区,研究解决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承办建议提案加强政策研究,采用开门办案的新方式,放宽视野,集中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劳动保障工作。思路的突破、方法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明确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明年工作对于“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明年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我省劳动保障工作来讲,总的判断是:有利条件较多,发展环境总体宽松,但新形势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明年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在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支柱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其重视程度、认识深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这是劳动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最近,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三个有关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明后几年还将陆续出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法规,这些都将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四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队伍不断壮大,并在“急风暴雨式”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这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非常重要的条件。

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劳动保障事业还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旧体制遗留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非常突出,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第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我省仍处在劳动力高峰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一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没有完全解决,新成长劳动力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能教育投入少,发展不快,造成劳动者技能水平整体偏低,许多行业技能劳动者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解决体制转轨遗留问题的难度不可低估。按照国家要求,在中心内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基本完成,但这并非标志着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从我省看,还有近60万人没有进入中心或出中心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以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问题没有解决,要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会对扩大就业带来一定难度。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四个着力点: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根本要求是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相应的必将带来就业弹性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扩大就业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第二,要充分认识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艰巨性。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物质和管理基础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小。2004年底,全省城镇就业人员848.3万人,不包括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均不超过600万人,相当多的劳动者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一些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确保发放基础脆弱,如果启动做实个人帐户,在完成基金积累的同时确保发放,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失业保险基金分布不平衡,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结构性支付压力更大。三是社会保险情况复杂。由于参保人数众多,情况千差万别,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十分复杂,而且社会保险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如果政策制定有偏差,或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宣传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四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要充分认识加快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迫切性。振兴河北,人才是基础,是保障。当前,我省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技工等应用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一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滞后。据调查,2004年全省技术工人需求28万人,实际供给17万人。技工学校当年毕业生只有2.01万人,一次性(就业)供给1.82万人,仅占其中的10.7%。二是培养条件差、层次低。目前我省多数技工学校普遍投入不足,教学设施陈旧,实习设备落后,师资水平不高,培养的学生多以初级工、中级工为主,高级工和技师的比例仅占在校生的7.3%和0.6%。三是企业现有技能人才存量不足,缺口较大。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911个企业中,技能人才缺口2339人。其中,高级技师缺口159人,技师缺口367人,高级工缺口501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要充分认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调整,劳动关系更趋复杂化,协调的难度日益增大。一是劳动合同制度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没有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在建筑、餐饮、娱乐、加工等行业中,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不规范或不履行合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劳动纠纷日益增多。二是工资支付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虽然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欠薪专项活动,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国有企业主要是关闭破产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欠薪问题严重;一些企业随意克扣职工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和超工时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今年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的争议案件同比上升了25%。

新时期给劳动保障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河北两大任务,突出解决再就业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重点,着力稳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着力加强基础建设,着力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十一五”良好开局。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万人次。培养新技师1.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33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2005年度参保职工的6%,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0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50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60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万人(上述有些指标,还有待与部里进一步衔接)。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要深刻认识转型期新特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已在全系统形成共识。这一时期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的加速期,还会成为各种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型期这一特点,提升制度完善、机制建设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善于将已往临时应急的有效措施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善于捕捉、抓住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善于预见、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劳动保障工作沿着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运行。

第二,要立足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十一五”开局之年,劳动保障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河北的要求重新审视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和谐,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统筹,更加注重协调,更加注重能力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第三,要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我们提出要把握六个着力点,这既是明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我们要善于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统筹兼顾,搞好配合,实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良性互动和整体发展。

第四,要切实选好开局的切入点。选准了切入点,就抓住了“牛鼻子”。选择劳动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就要在工作重点中选择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力解决,取得突破,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开展,确保开局之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后几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勇于探索,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06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全面落实延伸、扩展后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一是抓好责任落实。继续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街道社区,完善就业再就业一把手责任制,调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狠抓政策落实。结合全省实际,抓紧制定国发[2005]36号文件实施办法,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根据政策调整和目标任务,及早做好资金需求测算,积极与财政等部门沟通,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三是进一步改进就业服务。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年底前市级新、扩建劳动力市场全部投入使用,研究启动县(区)级劳动力市场建设。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四送两补”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在春节前后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强化劳务派遣工作管理,规范引导劳务派遣行为。四是加强组织,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落实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补贴,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抓好技能扶贫项目和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工程建设,提高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抓好劳务输出示范县建设,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质量。

(二)以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保障按时足额发放的制度、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做好2006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研究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资金平衡方面的问题,按规定及时支付待遇。二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作为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努力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权益。养老保险要进一步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促进积极参保,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长期聘用人员按规定参保;失业保险要依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征缴力度,健全个人缴费记录,改善服务手段;医疗保险要重点解决困难群体,特别是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问题,并通过完善政策和改进服务,推动更多的混合所有制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着手研究将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办法;采取与医疗保险统一范围、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的办法,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要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扩大覆盖面;加快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参保范围,积极推动被征地农民参保。三是全面落实国发[2005]38号文件精神。认真清理审核调整前后个人帐户数据,作好个人帐户记录,确保调整个人帐户规模从明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精心测算,抓紧研究我省的养老金计发过渡办法,确保新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和新老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明年年底前全部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力争明年有较大进展。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开展。四是进一步完善其他各项保险制度。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综合考虑城镇居民的不同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摸清底数,研究制定城镇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案,以保障大病为重点,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服务城镇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着手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试点工作,普遍建立失业保险、城镇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工伤认定制度,推行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规范鉴定程序,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五是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法规、政策,进一步规范管理、监督行为。重点开展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征缴、保险金发放和基金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骗取冒领保险金、挪用基金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基金决算工作。

(三)以创新培训培养机制为重点,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认真贯彻国发[2005]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全面落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细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操作办法。二是加快实施“五年四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积极推动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创业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扩大创业培训实施范围。四是加强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普遍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推动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

(四)以劳动合同管理为重点,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启动“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切实提高签订率。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指导国有企业改制后集体合同的重签、续签工作,在中小型非国有企业集中地区大力推进区域性集体协商。继续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切入点,推动工作时间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的集体协商。二是妥善安置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审核,将失业保险与失业调控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有机结合,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三是加强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明确职能定位,落实工作职责。继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四是强化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标准管理。认真落实《最低工资规定》,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长效机制。着手制定分类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的工作方案,力争在2007年底前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五是进一步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三市开展市级劳动仲裁院试点工作,各设区市都要选择2个以上经济比较发达、劳动争议案件较多的县(市)开展试点,力争年底前完成。加快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的分离。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办案能力,使多数劳动纠纷通过双方调解得到妥善处理,研究探索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协调解决争议的措施。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制定《劳动保障群体性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设备,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六是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签订劳动合同、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付工资、交纳社会保险费和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快建立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五)以信息化和法制建设为重点,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一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设。适应新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调整完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做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争取通过劳动保障部验收。整合资源,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数据整理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数据库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化和社会化。加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增加服务内容。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社区管理服务,全面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达标社区建设。探索启动老年护理社会服务计划,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法制建设。配合国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出台,抓紧研究制订我省实施意见。做好修订《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制订《河北省养老保险条例》的调研工作,着手《河北省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立法研究和起草工作。全面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四是继续加强前瞻性研究工作。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研工作,推动调研成果向决策转化。五是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按照部印发的宣传提纲,全面、准确、深入地做好国发[2005]36号、国发[2005]38号文件精神的宣传工作,把政策宣传好,把调整的政策宣传准确,释疑解惑,引导舆论,为推进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培训和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基层干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以培训带动宣传,带动普法工作。坚持业务宣传和执法检查相结合,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的合力,把宣传工作做实、做细。

劳保系统范文篇6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

去年,我们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夺杯竞赛活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系列载体活动,使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服务环境与质量、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切实解决了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市开展的民主评议行风中名列前茅,在市文明委开展的创建文明行业夺杯竞赛活动中市局也被评为优胜行业。同时,有些县市区局在本地评比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有的还进入了先进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劳动保障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行风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及群众满意度上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今年我们要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到抓好全系统行风建设,既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和实际步骤。它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形象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劳动保障工作是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是要把加强行风建设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工作中要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努力建立起行为规范,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开门整风”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行风建设工作,把基层、企业和群众请进来,把行风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裁判权交给基层、企业和群众,以基层、企业、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搞好行风建设,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与纠建并举相结合,全系统20*年的行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以评促纠,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明确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开展系列载体活动等工作重点,要力求早谋划,早整早改,同时要边评边改,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各种不正之风,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从而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关于今年的工作,李书记讲了很好的意见,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二是与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活动相结合。要在全系统开展“树、讲、求”活动。“树正气”,就是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顾全大局、坚持原则、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歪风邪气;“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内生活制度和各项纪律,出以公心,维护大局,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干事业的凝聚力;“求发展”,就是要强化“第一要务”的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加快事业发展、服务百姓,作为我们的最大追求。树正气、讲团结,根本目的是求发展。加快发展必须有一个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一股迎难而上的锐气和奋力争先的气势。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如果没有好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不可能干好工作。“树、讲、求”活动是省委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把开展“树、讲、求”活动与行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行风建设和教育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把“树、讲、求”活动查摆出来的问题,放在行风建设中去进行检验;要通过对照比较抓住关键问题,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是坚持与廉政建设相结合,要按照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和社交活动中提出的“四个不准”、“五个严禁”、“四个严格控制”和“四个坚决制止”的要求,对照20*年我们行风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抓好各项廉政规定的落实和问题的整改,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要予以坚决刹住和及时制止,严肃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对违规动用“两金”的执法监察力度。总之,能不能提升我们的形象,能不能在今年的行风评议中再进一步,其最终检验标准是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四是坚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教育是基础,是保证,在行风建设中,要通过对干部职工反复进行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行风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之上。

三、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使行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劳保系统范文篇7

第二条: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定期向局党组述职制度,每年6月、12月各举行一次。

第三条:述职内容

1.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

议、决定和要求等确保政令畅通的情况。

2.本地、本部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

3.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4.基层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5.党员教育管理及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情况。

6.扩大组织覆盖,创新组织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情况。

7.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和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情况。

8.联系村(社区)及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和群众的情况。

9.党建工作机构设置、人员落实及经费保障情况。

10.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同步推进的情

况。

第四条:述职方式

1.上述述职报告。述职人按照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认真自查,形成书面述职报告上报局党组。

2.大会公开述职。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大会公开述职。参加大会的人员原则上为局党组相关领导、支部全体党员、部分群众代表。

3.述职满意度测评。

(1)参评人员原则上为所在支部全体党员、部分群众代表。

(2)测评前应先由述职人向参评人员作述职报告,并回答参评人员的质询。

(3)参评人员应根据述职人平时的履职情况和述职报告,对述职人进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五条:履职评定及结果运用

劳保系统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大局,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以“法律六进”为基础,为办实事、求实效为基本要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努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水平,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容、手段和机制的创新,按照“普法结合,以治为主,重在治理”的基本思路,努力提高全系统、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强力推进“两个加快”、建国六十周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突出重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突出普法重点内容,提高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

深入贯彻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县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

1、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把宪法宣传教育纳入年度各项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送法下乡、街头宣传、职工学法等活动,推进宪法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2、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引导全系统职工和全体公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基础。

3、加强服务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服务群众的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4、加强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二)突出重点对象普法,促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1、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中组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加强全县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委办发〔2007〕20号),建立健全党组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专题法制讲座制度、集中培训制度等,加快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进程。切实做到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意识。

2、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为主,结合劳动保障部门专业法律知识开展培训,进一步落实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制度,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3、以农民工为重点,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特别要抓好外出务工农民的法制教育,把法律知识纳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觉守法、依法维权能力。

4、以增强和提高企业依法用工的意识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三、深化依法治理,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效

各二级局、机关各股室,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有关部署安排,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体系,严格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行为,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要在行政管理中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要不断深化和创新“法律六进”活动形式、内涵和机制,积极参与“法律六进”活动工作。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积极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增强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

劳保系统范文篇9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总结去年系统政风行风工作,对今年政风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没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更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我们对20*年度行风建设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延升同志、会堂同志分别对几项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同志们回去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对进一步加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继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在去年的民主评议活动中,我市劳动保障系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局被评为省厅优秀单位,全系统17个县区参评,7个县区局被省厅评为优秀单位,9个县区局被评为先进单位,1个单位受到通报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行评部门的重视,领导和支持的结果,也是与各级行风办的同志积极努力和开创性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系统取得优秀和先进单位的县,区劳动保障局表示祝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取得的成绩值得称道。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开拓未来的任务更艰巨。从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现状看,仍有一些需下大力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在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厌战、畏难和自满情绪的问题。政风行风建没要发展,要深化,就必须解决和克服这些思想障碍。首先,要克服厌战情绪,主动自觉抓行风。要充分认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大局,牵涉千家万户。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涉及到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我们的工作作风都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风政风不正,不仅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必将直接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决不能认为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是务虚,只有抓好业务才是务实,才能出政绩。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厌其烦地抓下去。其次,要克服畏难情绪,振奋精神抓行风。当前,全市劳动保障系统正按照省厅提出的“围绕一条主线,搞好两项改革,实施三个工程,提高四种能力”总思路,一项—项地在推动,在抓落实。全市劳动保障事业正处在一个深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确保各项工作的完成,就必须要有政风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证。各级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振奋精神,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努力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在解决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上见实效,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劳动保障工作完成上求发展。第三,克服自满情绪,与时俱进抓行风。去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行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政风行风建设的成果是动态的,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而不能满足于停留在某一个固定的阶段性成果上。从全市看,去年民主评议的成绩非常接近,分数咬的很紧,我们没有什么可自满的,按部就班对待是难以适应的;从部门工作的特点看,劳动保障工作热点多、难点多、焦点多,我们的工作将对政风行风评议因素产生新的影响。希望各县区要注意这些变化因素,尽力做好工作,争取全年主动。形势在发展,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在提高,党和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在提高,我们取得的成绩很大,但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巩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不断探索规律,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确保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二、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关于今年系统政风行风建没的各项工作任务,会堂同志已做了明确部署,实施方案也都下发,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问题。3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机关效能建设暨民主评议动员电视大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乡镇以上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以“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对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据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安排部署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机关是党执政的主要载体,机关的工作效能直接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就能够有效整合机关管理要素,不断提高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保证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准确高效地落实,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其次,这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措施。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履行自己的职能。从当前我市劳动保障系统的现状看,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显得尤为迫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抓手。第三,这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有效保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使各级不断规范机关行为,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为经济发展排阻清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第四,这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现在,—些部门和单位作风不实,权责不清、管理不严,服务差、效率低,门难进、事难办,耍特权、吃拿卡要报等问题依然存在。劳动保障部门要带个好头。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正是要下决心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努力使全系统各级机关转变工作作风,展现新的风貌,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水平。总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强化责任,扎扎实实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加强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从加强思想教育、规范行政行为、完善运行程序、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营造机关效能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机关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进—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求实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引导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正确的政绩观同正确的权力观统—起来,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到诚信理政,营造人人讲效能的浓厚氛围。要加强机关干部的业务知识和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为人民、促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提速

工作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大力推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机关标准化建设,建立机关行为规范的量化标准。将管理职能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到人。要规范工作程序,建立严格的“过程控制”体系,明确规定从决策到执行以及监督检查的各项程序,使机关管理行为成为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搞好衔接;对依法实施的审批项目要减少审批环节,方便申报人知情办事。实行审批时限制度,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对国家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时限必须严格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要按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的要求,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切实减少办事环节,加快办事速度。三是要提高工作质量,积极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合理划分事权,对职责范围内的权力进行梳理归类,明确内部机构、人员的权责,切实解决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问题。要完善工作制度,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等科学民主的监督制度。在履行职责或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事项时,必须严格按程序办理,防止工作随意性。要围绕岗位职责,弄清楚“用什么情感接待人,以何种能力对待人,办理结果能否依法说服人”,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执政为民的意识,提高为民办事的本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在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推行导办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承诺服务。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和机关信息化建设,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四是要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大力开展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研和服务活动,切实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要坚决压缩会议,能不开的不开,能合并的合并,同时要实行会议经费预算制,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压缩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要治理整顿劳动保障部门乱办班、乱发证、乱收费问题,建立统—的备案审批制度。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力戒高高在上、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力戒做表面文章,搞数字游戏,搞政绩工程等劳民伤财的行为;力戒心浮气躁,大事做不来,小事干不成,精神不振、粗心拖拉等现象,力争通过扎实的作风展现机关效能建设的成果。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机关效能建设是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系统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需要广大机关干部协调—致、共同努力。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协调,全程督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首先,要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围绕总体目标,分解工作,明确责任,—级抓—圾,层层抓落实。其次,要强化督导检查。要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必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指导。各级要成立督导组,对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风行风实施方案中明确七项责任追究内容的,要依据规定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各单位领导要经常到基层单位指导工作,到基层站所和人民群众中听取意见,及时掌握各级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进展情况,防止出现偏差,保证取得扎实成效。第三,要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自身找,群众提,认真查找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涉及效能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解决“办事难”的问题,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解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明确任务和要求,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3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电视会议,省厅于4月21日召开部署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专项资金综合治理电视会议,对这次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在开展专项资金综合治理中,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厅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规定,认真纠正和治理资金管理、使用中违反政策、规定的问题,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督运行机制,规范管理和使用行为。借此机会,我强调三点:

(一)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内在要求。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投入数额较大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下岗职工生活,培训失业人员,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放退休职工生活补贴,支付离休人员医疗费用,以及劳动保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劳动保障部门执政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额巨大的专项资金,其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劳动保障事业能否全面持续发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劳动保障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有利于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是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再强调,要把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来抓。劳动保障各类专项资金,尤其是促进就业补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休职工生活补贴、公费医疗等专项经费,直接用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安全保障,密切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劳动保障专项资金的本质属性,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认真纠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的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三)实施专项资金综合治理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不规范和违纪行为,不仅本身是一种腐败现象,而且违纪资金又是形成“小金库”等腐败条件的一个主要来源,具有引发其他腐败问题的潜在因素。加大对专项资金的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堵住了腐败的一个源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主要是一些部门、单位和人员政策、纪律观念淡薄,执行制度随意,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玩忽职守。要从根本上解决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强化依法使用和管理的意识;必须完善并严格执行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科学使用、依法管理资金的能力;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规范监管行为。

总之,各级各单位一定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站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促进我市劳动保障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高度,务必认清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务必认清所肩负的职责,按照综合治理各项要求,以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做好这项工作。

四、认真学习实施纲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今年1月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个新阶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的讲话和省纪委六次全会白克明书记的讲话中,—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在不放松惩治腐败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的力度,着力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今年,劳动保障系统预防腐败工作重中之重要抓好三件事情。一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要抓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省委、省纪委七条纪律的贯彻落实。提出这些纪律和要求的目的,归结起来就是解决好掌好权,管好钱、用好人的问题。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手中多少都有些权力,这些权力要用好,不能用来谋取私利。在对待钱和物的问题上要有气节。“当官先做人”,不能为了钱丢掉我们做人起码的尊严。二是抓好教育。要配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党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使党员干都学法、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通过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腐败的代价。三是抓好社保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资金、再就业资金和金保工程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安全运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金额巨大,确保基金和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完整,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全市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因此,预防可能发生的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浪费基金、资金问题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件大事情。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对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的监管重要性,把它作为—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实。要从监督检查基金管理、监督、经办部门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入手,促进基金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总之,大家在廉政建设上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各级各单位“—把手”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还要带好队伍,把单位的风气搞好。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劳保系统范文篇10

20*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行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以实现全市系统行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劳动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和社会热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深入组织开展系列载体活动为形式,突出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政策咨询宣传和工作宣传创新,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开创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市跨越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工作目标是:经过全市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达到六个新的目标,即:在深化行风效能建设上有新进展;在解决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上有新突破;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上有新作为;在深化内部管理服务,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上有新提高;在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机制上有新举措;在政策咨询宣传和工作宣传上有新提高,努力提升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力争年底在行风效能民主评议中全系统位次再次前移,全市12个县市区局全部进入优秀(免评)行列。

二、主要活动载体

(一)继续组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清廉型、和谐型机关创建活动。今年全市系统要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继续在深化创新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创建活动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激励措施创新,工作协调创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地创新,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使全市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服务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努力开创五型机关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要按照抓深化、抓规范、抓创新的要求,以加强行政许可、信访办理事项、为民办事方面效能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线,以解决社会热点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突出工作创新,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行政许可、信访办理、为民办实事这个重点。在行政许可上要通过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许可环节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信访办理要突出抓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访接待、首问责任制和问效责任制,对信访接待不热情、久拖不决、不作为、乱作为的要按局规定予以责任追究。在为民办实事上要抓践诺。凡是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必须100%的落实,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要认真组织开展“三减一提高”(即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职责不清、管理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不热情、办事推诿扯皮、效率不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解决工作低标准、满足于现状,工作无创新,作风漂浮、形式主义等问题。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今年要继续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全面清理和完善一系列行政管理制度,重点抓好首问责任制、信访接待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替代制、否定报备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的清理和完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制度的落实到位。要严格实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继续坚持行风效能建设半年汇报初评、年终总评、民主评议、动态考核等考核制度,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并按市局《责任追究办法》积极实施责任追究。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今年要继续落实好市局《政务公开办法》,重点抓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深化。要按照省市“总结经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做好行政权力清理的复查复审、行政权力运行动态公开、制度建设和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为重点,深入扎实地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确保全市系统各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具体工作按市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安排意见》进行。

(四)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要按照“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总体要求和“严格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办事公开透明,工作作风优良、监督机制完善”的标准,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全系统行政审批、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保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信访等窗口及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一是抓好基础建设。各级窗口单位部位要按照优质服务窗口五条标准,因地制宜地改善服务环境和工作条件,统一工作规划,办事流程、服务行为和纪律要求,并用制度予以规范,推进服务窗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各级服务窗口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实际,切实加强对干部职工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积极组织开展奉献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便民惠民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提升队伍整体服务水平。三是大力总结推广表彰先进窗口典型。年底市局将对20*-20*年全市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进行评选表彰。

(五)继续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活动。今年要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任务,以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社会热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创新,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形成新亮点,用劳动保障工作成果提升部门形象。一是突出创新,做实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即突出思路创新,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突出劳动者素质提高,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建设;突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突出城乡统筹,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突出基金监督管理,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突出金保工程建设,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和业务经办水平;突出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八项重点工作有创新、有新成效。二是认真解决影响社会和谐和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做好信访、举报投诉工作,进一步拓宽社会、群众监督渠道;要深入开展劳动执法监察,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依法处罚力度;要严格审核关闭破产企业及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解决好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生活费、保险费及经济补偿金问题,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探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机制,强化六大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管理,加大对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力度,确保社保基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规范使用。

(六)进一步加大政策咨询宣传工作力度。全系统各级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要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深化上下功夫。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宣传思路,牢固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其次要全方位、多形式的组织开展政策咨询宣传和工作宣传活动。要通过政务公开、新闻媒体、行风网站、新闻会、阳光纠风热线、集中接待、信访投诉、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讲等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和工作宣传,让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了解政策,了解劳动保障工作,为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第三要大力总结、推广表彰在宣传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市局拟年终对评选出的宣传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三、方法步骤

全市系统行风效能建设继续实行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联动,自20*年3月至20*年3月,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

3月下旬制定全市系统行风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系统行风效能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全年行风效能建设工作。各县市区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本单位行风效能建设进行安排和动员部署,各县市区局的实施方案在5月底前报市局行风办。

第二阶段:扎实推进,抓好落实

4月至7月,市局及各县市区局按照市及各县市区政府行风效能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承诺事项的落实。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系列载体活动,通过扎实工作,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素质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新进展。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要加大明查暗访和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

第三阶段:对照检查,践诺公示

8月份,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要围绕行风效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对照标准要求,组织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剖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狠抓落实。各县市区局整改情况于8月20日前报市局行风办。

9月份,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按照行风效能建设责任分工,对所分管的行风效能建设工作深入基层进行专项督导。

10月份,全系统各级对照承诺内容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逐项检查落实情况,并将践诺情况向社会公示。

第四阶段:检查考核,总结评先

11月中旬至20*年3月,市局行风办对局本级和各县市区局行风效能建设情况督导检查。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要做好接受市和本县市区民主评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评议情况,确定全市系统行风效能建设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同时做好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和政务公开示范点的检查考核。

四、加强组织领导

1、全市系统各级要切实加强对行风效能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加强行风办的力量,切实把行风效能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认真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行风效能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