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心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6:26:30

懒惰心理

懒惰心理范文篇1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2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公务员之家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3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4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5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6

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

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

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

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

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

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

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

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

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7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懒惰心理范文篇8

有的学生属于“慢性决策者”,他们知道在学习上自己应该积极,但在潜意识里还认为时间有的是,最终导致无法付诸行动。学生应该给自己制订学习方案,在以后每天都要主动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这样,一天一点变化,持之以恒,效果也就很明显了。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什么一看书就头疼呢?怎样克服学习上的惰性呢?清华大学法学博士陈彦晶认为,学生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只学一门课程,那样就会很厌烦。可以在一天当中将文理科课程穿插着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克服学习上的惰性是很多学生关注的问题,一名学生说,一到学习时自己就缺少激情,找不到学习乐趣。陈彦晶说,在学习之前应该给自己确立目标,在实现目标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学习快乐。对如何改掉做题马虎的毛病,陈彦晶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克服马虎的关键。

三、确定奋斗目标,激发上进心

缺乏上进心,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是懒惰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少学生抱着“应付“”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得过且过。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都应该发愤图强。有一本书适合懒惰的学生去看: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抛弃杂念,一心一意地学习起来,打好年轻时的实力基础,幸福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

四、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自卑心理是懒惰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自卑和懒惰从表面上来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这两者是有紧密联系的,懒惰往往是从自卑开始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评价语的使用,尽量避免出现“笨蛋”“傻瓜”“无药可救”等负面语言,我们应经常鼓励学生说:“你可以的,试试看。”学生就会乐于尝试、乐于思考问题了。

五、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懒惰心理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心理阴影;问卷调查;Pearson检验

随着初中数学知识难度加大,数学问题不仅仅只停留在“数”这一方面,而是变得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过渡期长、成绩下滑等问题,导致数学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产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阴影。这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也使得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心理阴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关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阴影研究少有学科涉及,且研究对象大多为小学阶段。在数学学科上,对学困生的关注较多,但对其心理因素的分析还是不够的。于文福提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又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1]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阴影分布及大小,有助于心理阴影的避免或修复,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数学学习心理阴影程度调查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为了深入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量化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阴影程度,我们参考已有研究总结出五种潜在心理阴影,包括自卑心理、胆怯心理、应付心理、畏难心理和懒惰心理,根据多维-多向归因表(MMCS)设计了20道选择题,从成绩、作业、课堂、教师等角度对五种心理进行描述,更加全面具体。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发放,共收回102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问卷采用了Likert五级量表计分方式,正面描述的问题赋值高到低分别为“非常同意”(5)、“比较同意”(4)、“一般同意”(3)、“不太同意”(2)、“不同意”(1),而负面表述的赋值方法则相反。(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可能会出现的5种心理问题,分别设计了4道问题与之对应。利用Likert五级量表计分方式对答案进行赋值,将同种类型题目的数值相加取平均值,得到学生每种心理阴影程度的大小。心理阴影区间为0-5分,将阴影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无(≤2)、轻度((2,3])、中度((3,4])、重度((4,5])。数据统计结果如附表1所示。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阴影,轻度阴影人数最多,中度其次,无阴影或重度阴影人数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重度懒惰心理的学生人数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达到了总调查人数的12.5%。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懒惰心理。一种心理阴影的产生可能会伴随其他的心理阴影出现,或是抑制某种阴影的产生。为了探究心理阴影之间的关系,我利用SPSS对上述5种心理阴影两两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本质上是统计学方法中的一种线性相关系数,对它的分析通常是用来衡量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2],在本文中则能够更加直观的描述出心理阴影间线性相关关系。结果如附表2所示。通过附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卑心理只与胆怯心理有较弱的正相关,和其他几种心理阴影均为负相关。这说明,自卑心理的学生可能伴随着较弱的胆怯心理,但他们在学习上会较为勤奋认真。胆怯、应付、畏难、懒惰这四种心理之间均为显著相关。其中,胆怯和畏难、应付和懒惰这两组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说明这两种心理阴影是相伴而生的,这也符合我们的认知。

二、学生心理阴影表现及产生原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也随之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容易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形成心理阴影。自卑心理表现为缺乏自我的正确认识,在学习中缺少自信心。一旦考试失利或遇到难题,会认为是自身能力不足,没有克服困难勇气。学生往往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造成成绩落后,或是受到外界一些言论的影响,对学习数学丧失自信心,将原因归于自身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胆怯心理不同于自卑心理,它更倾向形容害怕的情绪。胆怯心理的表现主要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无法全身心投入,伴随一定的焦虑心理。它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数学缺乏认识。他们无法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认为数学很难学,而且也没有什么用处,是一种负担。应付心理在日常学习中较为普遍存在,通常表现为学习上不积极、不主动,缺少学习动力。具有应付心理的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不重要或是没有用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和家长。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十分消极被动。畏难心理的表现为缺少迎难而上的勇气,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它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难度较大,相对于其他学科更难理解和掌握。学生的畏难心理也容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影响,当听到题目较难时,会认同他人的想法而放弃做题。这就导致学生总是做相同的、已经掌握的题目,而不去弥补自己的短板,成绩提高不上去。懒惰心理的学生总是把每件事都“拖延”到最后期限,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去完成。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就是边玩边学,不用交的作业就不去完成,遇到难题就空着。懒惰的学生时常会出现依赖心理,不愿意去动脑思考问题,只想等着老师和同学讲解,久而久之思维也变得迟钝了。

三、消除学生心理阴影的策略

(一)改变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前二十五分钟。在这二十五分钟里,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而开讲二十五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与时间之间呈反比例关系,即时间越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得越快。[3]所以,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合理设计整节课的内容。在一节课的前面,教师可以安排新知识的讲解,时间过半后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习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让学生普遍感到学好数学很困难。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恒心,学习数学方法不得当。[4]要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就需要教师在语言上对学生多加鼓励,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习题的布置和处理也需要进行设计。通过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正确归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测试。学生克服知识点障碍,能够独立正确解题,这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避免产生畏难心理。(三)端正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的态度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整体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5]首先,学生要意识到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其付出实际行动,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其次,较高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最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维持较高的积极性,避免懒惰心理和应付心理的出现。(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要避免学生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赢得学生喜爱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更有效地帮助自卑心理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四、结语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角度新颖,旨在真实地反映学生心理现状,探究心理阴影背后的关系及成因,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加强在心理方面的学习,善于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福文.帮学生走出心理阴影[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0.

[2]张宇镭,党琰,贺平安.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定量分析生物亲缘关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3):83.

[3]陈文进.谈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阴影分析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8):63.

[4]张志杰.初中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及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20.

懒惰心理范文篇10

美术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创作开始的时候总是不敢动笔,问其原因,是怕画不好。这一现象到小学高年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源于学生的畏惧、自馁心理,往往是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往往眼高手低,于是对自己的创造能力产生怀疑,继而产生畏惧、自馁情绪。若任其发展,学生会逐渐疏远艺术,进而抑制自身潜力的发展。对此,教师绝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正确认识,还要借机向学生阐明:艺术的表现手法无一定之规,只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画得如何,都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在《今天我值日》一课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因对人体动态把握不准而有所畏惧。对此,笔者在他们创作前先引导其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之后学生觉得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相差无几。只此一举便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另外,要让学生消除畏惧和自馁心理,教师还要帮助其解决创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首先,教师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个性而人为地提高要求;其次,在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时,要多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加强直观演示,少定框架。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一些学生觉得设计纹样很难。笔者拿出一些选材极其平常的剪纸作品,如苹果、葫芦等,虽然设计、剪制并不十分精美,却是上好的作品。结果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创作灵感也随之涌现。此外,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批评,力戒讽刺挖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创新之处并给予启发、鼓励、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鼓励勤奋,克服懒惰、倦怠心理

创造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勤画、多练,而懒惰、倦怠只会使创造才能逐渐萎缩。一般来说,小学生对美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较少表现出懒惰、倦怠情绪。但到了小学高年级,个别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只愿临摹作品,不愿开动脑筋积极创新。对此,教师应从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倦怠情绪:第一,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对于任何一门功课都要认真学,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美术课。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欣赏、手工、绘画教学交替行进,尤其在作业设置时应注意难易适中。对于个别较难的作业,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一丝不苟,增强意志力;另一方面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不拖泥带水。课堂节奏紧凑,能使学生专心致志,克服懒惰、倦怠心理。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打破狭隘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智慧和意志方面的优秀品质,缺乏道德、情绪方面的优秀品质,就会使个性不和谐,影响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德、智并重。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受到美的熏陶。如,通过《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鉴赏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义感的教育;通过《最受尊敬的人》等课程教学,让学生用绘画表现好人好事,使其心灵得以净化;通过《纸带穿编》等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环境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该经常通过参观画展、随堂欣赏、作业讲评、教师示范等途径将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认识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意识到艺术不能“唯我独尊”,只有百花齐放,才能繁荣艺术,从而帮助学生打破狭隘观念,使学生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造。

四、增强课堂吸引力,避免兴趣的狭隘性

兴趣会影响性格的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兴趣广泛,精神生活丰富,会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因此,教师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量,为学生创造奠定物质基础。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绘画课《最受尊敬的人》,教师可启发学生表现清洁工,让他们了解美好的环境是别人付出宝贵时间换来的,让学生存有感激之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创作。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寓知识技能的培养于趣味性教学之中,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如,在《走进春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增强了美术学习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又消除了学生兴趣和知识方面的狭窄性。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