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8:10:11

困扰

困扰范文篇1

一、当前反洗钱工作面临的主要困扰

1、认识不够,缺乏反洗钱工作的紧迫感。由于反洗钱是一个新概念,相当多的人缺乏足够认识,对基层行开展反洗钱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金融机构也缺乏主动性。目前在认识上虽有明显转变,但在认识的深度和水平上仍需进一步提高,而有关部门和社会居民的相关知识更少,难以形成反洗钱工作的浓烈氛围,人民银行必须继续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发动,增强社会各方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2、组织松散,缺乏反洗钱运作的协调机制。

①反洗钱组织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尚未成立专职的反洗钱机构和队伍,主要工作人员基本为兼职,日常工作的组织仍处于松散的状态。②各金融机构也仅仅是按照人行要求对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别指定了不同的部门负责反洗钱业务,如在湖北辖内,工行设在法律事务部,农行设在保卫处,中行设在法律与合规处,建行由营业部负责。附属在单个业务部门很难适应发现、分析和上报可疑资金运动的需要。③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反洗钱工作协作机制,基层人行相应的违规处理面临矛盾,比如,《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对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义务的处罚措施包括,可由人民银行“取消其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基层人行对反洗钱工作的处罚建议难以落实到位,与反洗钱有关的部门的合作机制和“一行三会”协调机制还在建立和完善中,协调难、配合难、齐抓共管更难。

3、理念模糊,日常操作缺乏可行的制度规程。基层行反洗钱人员对洗钱交易的一般过程研究不够,工作理念模糊,对整个反洗钱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组织体系、工作内容、运作方式都没有明确可行的思路,要么是充当档案员角色被动地收集保存交易报表,要么是等待观望上级现成的工作模式出台,不能主动地根据“一规定两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因而现行反洗钱手段不能适应反洗钱工作需要,仅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金融机构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上,收集了资料而不能发挥价值,离主动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客观要求太远。

4、培训不足,业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反洗钱技能。基层人行虽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培训只能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炒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多数工作人员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很容易被洗钱犯罪利用。

5、利益冲突,商业银行缺乏反洗钱的积极性。开展反洗钱工作显然要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投入,却不能带来丝毫利润,甚至还可能得罪客户减少存款。临柜人员对大额业务逐笔登记、审核、报告,增加了许多业务工序,大额取现和存款实名制等条条框框要遵守,有的钱送上门来都不能要,客户关系也不好处理,商业性金融机构反洗钱积极性不高。

6、工作量大,可疑交易缺乏高效的监测识别手段。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监测的资金交易数量多、工作量大,靠目前的临柜人员素质是难以胜任的。在人民银行的督促下,一些金融机构把反洗钱报告工作当成是例行公事,把一些大额交易当作可疑交易报送,真正意义的监测、分析和识别尚未开展,信息收集后作用发挥不大,没有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对金融机构的电子交易也难以进行监督,工作量大且效率低,所以对推动反洗钱工作很难产生实质效果。

7、无序竞争,银行业缺乏反洗钱的环境秩序保障。金融无序竞争行为并未完全根除,形成了不利于反洗钱工作的环境。一是自存款实名制实施以来,许多金融机构在执行上弄虚作假,使存款实名制流于形式,给不法分子清洗黑钱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储蓄所超范围吸收存款,公款私存难以禁止;三是为达到增加存款的目的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规为客户多头开立基本账户,在无贷款背景下为客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对客户的开户资料不如实向人行申报备案;四是对现金管理流于形式,大额现金支付的预约、审查、登记备案、报告等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五是商业银行对票据承兑和贴现把关不严,没有商品交易的票据转让很容易实现。这些违规行为形成了反洗钱工作的巨大漏洞。

8、偏好现金,缺乏反洗钱的良好交易习惯。我国居民素有偏好使用现金的习惯,现金缴存成为反洗钱的薄弱环节。可疑支付交易标准基本上仅限于现金交易和账户交易两大类,其中对现金缴存的审查和控制在《办法》中未作要求。由于洗钱犯罪所得的原始形态主要是现金,现金缴存成为洗钱的基础渠道,柜面审查缴存现金的合法性非常困难,临柜人员为揽存方便,根本不会严格审查或拒绝受理现金缴存业务,这使现金环节非常容易被洗钱活动所利用。

二、对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反洗钱责任意识。洗钱犯罪是经济生活的一大公害,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立反洗钱责任感,认真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同时,使社会公众了解反洗钱知识,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2、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一是发挥与政法部门反洗钱协作机制的作用,密切与公检法司的联系,定期协商反洗钱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实现金融部门与政法部门的通力合作;二是建立区域性反洗钱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部署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制定和落实反洗钱工作举措;三是人民银行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反洗钱监管协作机制,把反洗钱工作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对违规行为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3、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反洗钱业务流程。应该适当统一反洗钱工作的运作模式,明确反洗钱操作的业务流程,圈定容易滋生洗钱犯罪的业务环节,一是以严格存款实名制为重点,把好洗钱的入口关;二是以加强账户管理为基础,避免企业账户成为洗钱工具;三是以加强现金管理为核心,堵死洗钱的基本出口;四是以加强票据监管为补充,防止利用违规票据洗钱;五是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为载体,对外汇资金流动进行监测;六是以加强对辖内招商引资的监督为突破,防止空壳企业、皮包公司、虚假投资的洗钱阴谋得逞。

4、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通过制定和实施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反洗钱具有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对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准确判断。采取主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银行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5、加强交流沟通,化解反洗钱现实矛盾。处理好商业经营与反洗钱工作的长短期利益冲突,引导基层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洗钱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依法经营,依法履行反洗钱的有关法定职责义务。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人行也要积极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通过宣传、服务、协调,减少金融机构不必要的反洗钱投入成本,化解因履行反洗钱义务而产生的各种矛盾。

6、加速科技进程,提高异常交易监测水平。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加速研发网间互联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报告系统,完善反洗钱软硬件条件,推行完整、规范和真实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不断完善数据筛选和分析工作,提高数据筛选的准确性和分析报告质量,增强反洗钱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作为我国统一的"FIU"机构,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应尽快与相关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等联网,扩大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范围,并依托即将在全国统一运行的现代大额支付系统和账户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监测分析的效率。

困扰范文篇2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困扰范文篇3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困扰范文篇4

一、当前中国货币政策采用数量型调控方式的原因

(一)中国经济中的利率—信贷渠道不畅观察中国的利率种类,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是在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考虑了银行的边际成本后加成形成。因此,一年期存款利率是最为重要的长期基准利率。由于一年期的浮动贷款利率水平波动较小,因此,一年期贷款利率基本可以表示市场上的长期借贷利率水平。另外,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回购利率是货币市场短期市场利率,基本反映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市场化指标意义。尽管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但利率和信贷量之间的关系仍不显著。从1996年6月1日央行开放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央银行一直努力通过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等措施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已有的事实来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加大贷款力度—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从这个阶段的调控效果来看,降低利率并不能带来信贷的扩张,利率—信贷渠道是不畅的。从中国经济的事实我们发现:经济增长带动信贷需求增加,而信贷增加推动工业产出增加,中国实体经济与信贷之间具有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的乘数效应,信贷规模是中国货币政策有效的中介目标;而利率变化与银行信贷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利率变化与工业增加值变化之间在统计上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这说明通过调整利率达不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调控不同,在中国,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是信贷量而不是利率,中国经济中的利率—信贷渠道目前还不通畅,利率与信贷之间几乎是相互独立的。

(二)目前,除房地产行业外,利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有限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来看,1998—2011年,19.1%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于国内信贷,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约为5.0%的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也呈逐年下降;5.2%的为国家预算内资金;高达72.1%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这其中自筹资金的占到大约54%。只有不到1%自筹集资金是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来筹集的。可以发现,约有53%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盈余。因此,在信贷规模占比仅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不到20%的背景下,利率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难以发挥调控作用,对整体企业投资行为的调控作用也是极为有限的。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市场,利率对房地产投资有明显调控作用,因此,利率对中国经济中的资产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如上所述,在全社会范围内,这种影响产生的调控效果远远不够,利率对工业企业投资行为难以起到调控作用,而信贷调控则对工业企业会产生明显影响。

(三)M2是影响物价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信贷与M2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使得M2和信贷均是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工具。由于90%以上的外汇储备的新增部分通过央行票据和准备金来对冲,因此,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部分取决于国内信贷的增加量。从趋势上看,商业银行各项贷款的信贷规模和M2之间存在明显的趋同,这一现象也在人民银行不但控制信贷量同时也控制M2的增速的货币政策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信贷增量和M2增量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说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促进经济中信贷量的放大;采用准备金率的办法会导致对冲外汇新增储备带来基础货币减少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数量。在这个意义上,M2是信贷规模控制的工具变量。从1998年至今,M2和信贷规模一直是货币政策有效工具。信贷量增量和M2增量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在融资结构上表现为信贷是全社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的情况看,信贷在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中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而且这一比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2011年与2001—2002年相比,整个经济的融资更加依赖商业银行的信贷。

(四)中国经济中还不存在利率与汇率的互动机制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实施盯住一揽子货币计划。从2007年5月21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均浮动幅度由0.3%增加至0.5%,出现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度迈向独立性的改革开始进入了新阶段,但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仍然十分显著。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或M2的控制来调控宏观实体经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控房地产投资,但全社会范围内没有形成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机制。而在开放条件下,也没有形成通过利率去调节汇率形成以对冲资本流动对汇率冲击的机制,也不存在通过汇率调整对冲外部利率冲击的机制。中国经济中还不存在利率与汇率的互动机制。

二、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的困扰

(一)数量型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进一步强化,利率无法真实反映全社会投融资边际成本,利率难以起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的作用,当前信贷规模的快速膨胀可能导致银行坏账风险急剧增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率与全社会的投资规模和资源配置关系较弱、利率变化与汇率变化几乎无关,而且由于居民家庭金融消费发展不足,大量研究表明利率与消费也没有关联。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特征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只能够依赖于数量型工具。频繁调整的准备金率和信贷规模控制成为货币政策调控中无奈的必选工具。从2003年以来的情况看,随着整个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金融体制和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增长也进入了新一轮的高增长时期。投资增速加快以及一定程度的进口通货膨胀,导致经济中CPI开始上升,并在2004年达到了3.9%。央行采取了信贷控制使CPI回落。但在随后的2006—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央行放松了信贷控制,试图依靠提高利率、准备金和对冲措施来稳定价格。结果是2007年CPI的进一步冲高,达到了4.8%,利率控制信贷和投资的目标再一次落空,导致了在2007年9月以后央行实施季度规模管理措施来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再次放松信贷规模控制,并降低利率,导致随后年份CPI不断上升,2011年7月同比达到了6.5%历史高位,连续的提高利率、准备金率和对冲措施并没有使CPI有效回落到目标区间,迫使央行再次实施信贷规模控制。这也再次印证信贷量才是调控中国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除了信贷控制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控工具是准备金率。从2007年以来的情况看,央行频繁调整准备金率来对冲外汇储备的增长和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2010年1月12日到2011年6月14日央行12次提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提高幅度达600个基点;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央行11月30日又下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频繁使用准备金率带来了货币乘数的不断波动,加大监控流通中货币量的难度。这种过于依靠调整准备金率来对冲外汇储备增长的方式会带来第二个困扰。

(二)过于依靠准备金的对冲措施导致外部冲击内部化,带来了人民银行的对冲行为替代了银行的商业化行为这一矛盾,使得对冲的货币政策与国内实体经济的真实货币政策需求产生偏差经常账户余额波动性扩大,加上资本流入流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货币对冲的难度,提高了现有的货币对冲成本,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为了保障货币政策调控国内经济的主动性,数量型的调控方法进一步提升,信贷规模的调控地位进一步强化。2007年以来,央行更加注重采用提高准备金的方式取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储备的新增。因为准备金的利率水平(目前法定准备金利率1.62%,超额准备金利率0.72%)远低于约4%左右的央行票据利率。这在降低央行对冲成本的同时使得国内信贷政策更加依赖于新增外汇储备的变化,导致信贷政策偏差国内经济实际,这可能是2011年上半年央行分6次提高准备金率300个基点,从而导致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出现明显偏差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央行的对冲行为进一步使短期金融市场上资本账户余额的变化冲击传递到中国实体经济上来,从而会进一步冲击中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效果。

(三)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国内外利差不是导致短期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导致利率很难起到调控资本流动的作用从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利差的变化不是资本账户资本流动的原因。这说明在国内利率与汇率之间不存在互动机制的特征下,资本流入流出多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国经济中其他金融资产收益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导致的,而不是中美利率变化引发的。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困扰源于这样的货币政策调控逻辑: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的外部冲击,从而调控经济中的信贷量和M2。但这样的调控模式会导致:数量型调控工具进一步强化,利率很难起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的作用;央行的对冲行为替代了银行的商业化行为,使得被动实施的对冲货币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国内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过多使用数量型的对冲工具导致利率与汇率互动机制失效。

三、货币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信贷量和M2依然是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最有效的调控工具,但必须依靠资金边际成本的变化优化信贷结构,加速利率的市场化可以考虑在放松现有的商业银行信贷浮动利率定价自主权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放开一些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并使用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改变整个经济过多依靠信贷的投融资模式,加速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等证券市场的发展步伐,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困扰范文篇5

干部“上行”:有待完善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干部能上能下在“上”的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环节中的问题。一是民主推荐和测评的真实性及可信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只看得票率,而对其中的复杂因素考虑不够。二是现在的民主推荐和测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而在我们党政机关的实际工作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主导机制。现实中,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机制还不能合理衔接。三是既要把得票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这两者的关系难以把握。其次,在竞争上岗制度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不按照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拔干部的现象。有的组织者是借竞争上岗的名义变相提拔干部,“竞聘级别不竞聘岗位”就是典型的例子。干部“下行”:举步维艰

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在“下”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干部不胜任现职工作的概念和具体标准界定不清,比如什么是不合格干部、什么是不胜任现职干部等,标准伸缩性较大。其次,考核方法不完善、考核标准不规范。操作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出现“一事一议”的现象,给有些动机不纯的组织者“优化组合”提供了合理依据。再次,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干部下调后难以保障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也是导致一些“下”的措施形式化的主要原因。最后,监督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地对各级干部实施检查督促。

规范制度:势在必行

当前干部能上能下在执行过程中,最缺乏的不是制度,而是在于现有制度操作性较差,执行不严、执行不力。因此,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解决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正确对待“上”与“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能追风跟潮,做表面文章。解决思想要有针对性,转变观念要具体化。

困扰范文篇6

前日,刚从香港出差归来的老板送给设计部骨干叶丹一份名牌香水套盒,价格不菲,而叶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从去年下半年,她明里暗里跟老板提过加薪,老板跟她推心置腹谈了话,让她体谅公司现状,并承诺一旦公司发展,绝不怠慢她,隔三岔五送她一些小礼物,或常在会上公开夸奖她。

起初,叶丹还很高兴,可时间一长,工作量越来越大,而薪水久不见长,提成少得可怜,甚至不了了之。“生活是现实的,我薪水在行业偏低,工作量偏大,明明想好了如何理直气壮地跟老板谈话,或跳槽,可老板掏心窝子的真诚,总让我暂时打消了念头,现在干得不开心,又不好意思说走,有时真想发自己的脾气!”叶丹告诉记者。

某公司行政部,小余和近40岁的吴姐同处一个办公室久了,难免说点“私房话”,吴姐告诉小余,自己两年前离异,独自带着儿子,说到伤心处,难免落下眼泪,小余很是同情,平时很照顾吴姐,行政部多是琐碎事,吴姐常因接儿子先走,小余有时忙得有苦难言,却还要帮吴姐打圆场。

困扰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规范操作设备使用困扰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多媒体己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是将教学资源以文字、声音、图表、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通过多媒体设施展现出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用现代的教学方式,来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黑板、挂图、模型等的不足和缺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也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部分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需要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擅于利用POWERPOINT、FLASH等技能制作教学课件。但由于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学校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现代多媒体设施使用的困扰

1、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多媒体教学培训必须是每个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需要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包括多媒体的软件和设备操作。设备的操作使用是关键。由于教师的操作不当或误操作,致使多媒体设备损坏,从而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时常发生。在设备报修统计中有接近65%是由教师操作不规范和误操作引起的。多媒体教学要正常进行,要求学校为教师提供规范的培训,并组织突发事件演练,以便让教师熟悉教室里的各种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教学,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多媒体教学负担沉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本着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但在教学活动展现出来之前却颇难令教师有如此感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难以适应教室环境,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较少或偶尔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教室接触较少,而且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多媒体教室和设备型号难以进行统一,因而教师对不同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摆放,各项按钮功能的使用,都存在适应时问。(2)、备课负担加重,对于太多数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都会考虑使用电子课件,对于非计算机教师来说,自制电子课件费时、费力、费心,并且未必能做出理想的电子课件来表达教学内容,这样对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来说是~种挑战,也是一种负累,若是电子课件过于平庸或过于简单,又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便使得教师的积极性受打压,形成多媒体教学的厌恶感和焦虑感。(3)、额外时间开销过多,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时间被多媒体设备操作过程所占用是常有的事。如一堂45分钟的课,在课堂上开启教学设备和拷贝教学资源耗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响应耗时,教师对设备的适应时问等等,非教学环节的耗时占用将近四分之的课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总会遇到诸如停电,突然死机重启,投影失效,病毒感染导致教学文件损坏,无法正常开启主机等意外。这样的情况既不利于课程内容的讲授,也不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多媒体教室环境恶劣。教学设备环境堪忧,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时常会受困于计算机速度过慢,投影不清晰,显示器闪烁,计算机文件过多,病毒木马感染严重等问题,从而干扰了正常的上课程序和教师的授课情绪,甚至由于这些问题致使多媒体授课中断,不得不以替代方式进行教学,来“撑”完一堂课剩余的时间。事实上这类恶劣的教室环境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计算机设备落后。学校在对设备的态度上只顾采购,疏于保养,消极维护,唯恐更新,并且在计划一采购一安装的环节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便很有可能错过购置主流性能配置的机会,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也必然导致计算机设备在使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后“行动缓慢”,跟不上软件的步伐。

(2)、计算机维护与保养失当。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经费等原因,未配置足够的多媒体管理员,该职位的工作可能由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甚至没有专人负责,以致多媒体教室长期缺乏专业的维修保养和管理。有条件配备专业多媒体电教员的学校,时常会有坏了就修了心理,往往忽视了日常保养和周期性检测。从而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3)、计算机系统管理难以保证。常用的系统维护方法是进行系统备份和还原,正常来说,多媒体教室的病毒来源较少来直接来自互连网,而是来自于教学人员的U盘或其他外部存储器。计算机中的教学文件过多,过大也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教室配套设备不完善。在日常使用多媒体教室时,除了教学常规设备外,如光线,空气,卫生和音效也同样是保证多媒体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取得上佳教学效果的保证,但往往被学校管理者所忽视。

三、正视多媒体设施的使用

困扰范文篇8

以苏州为例,在新建苏州聋盲学校以后,苏州市撤并了吴江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盲部及聋部,两校约50名盲聋生将全部转入新校区。这种从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整体规划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相对学生数额较多,不宜寄宿等情况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则由县市级特校进行招生教学。对新建特校如何布局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综合类特校的产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按照特殊教育的特点,从行政上予以主观干预,认为把这三类残疾学生全部放在一起便于管理。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鲜见综合类特校,多数为数目较多的小型的专一类特教学校。因此,就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模式来说,建议应该有地级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落实,整合全市的特教资源,形成一定数量的有特色的多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

二、课程教材问题

特殊教育的课程与教材问题,这是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一个有着八千万残疾人的国家,一套国家授权颁布的课程与教材体系迄今尚未建立。聋教育方面,1997年出版了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但是,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认为此套教材内容陈旧、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所需。培智教育方面,几乎每个学校都在研究校本教材,几乎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在编教材,比较著名的是上海版和浙江版。2013年,教育部在工作重点中提出,“印发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三类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由此来看,特殊教育课程与教材的混乱局面还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然而在这种混乱局面下的特殊教育之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工作,让很多一线教师无所适从。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我国特殊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国家层面的课程及标准早日颁布并实施,以尽早解决特教工作者无课程标准、无教材的历史。

三、办学经费问题

提起办学经费,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有着这样、那样的难处。特校难办,难在公用经费缺乏。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重视不够,主要靠校长自己解决问题。这种状况不是很普遍,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一个地区,如果县市级教育行政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就会导致特校办学经费异常紧张。特校校长的主要精力就是四处奔波,托人情,找关系,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为学校正常运转筹措有限的经费。办学经费问题牵扯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过多的精力,导致学校管理松懈,办学质量低下,学校发展迟缓。

(二)特校按照普通学校标准,缺口待补。这在我国很多没有明文规定的地区所施行的公用经费政策。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发达或者领导不重视,没有确定特校公用经费的标准。学校缺钱了,打个报告,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拖。这是众多特校公用经费拨付的现状。

(三)公用经费实施情况不一。目前,我国很多省市纷纷出台了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要求各地按照几倍于普通中小学的标准拨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以下是国内部分省市关于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的规定:由上表可以看出,东部沿海省市包括经济发达省市在提高特教学生公用经费方面提高较快。令人高兴的是,作为西部省市的新疆提出了按照普通学校5~8倍的标准发放。但令人忧虑的是,省级标准到地方以后,能否不打折扣得到执行?特校公用经费的提高并落实,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领导不重视,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可能公用经费迟迟得不到解决;领导重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可能会得到迅速提高。由于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但是各个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种费用,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及福利销售的盈利中给予适当的补助,特校校长就不需要到处奔波,从而全身心的抓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四、教学语言问题

教学语言之乱主要体现在聋教育方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聋校教学用语是姓“口”还是姓“手”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很多聋校因为各自传统,自动分为手语聋校或口语聋校。到底是用手语还是用口语,莫衷一是。国家教委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口语为主,手势语为辅”。但是在很多学校,依然实施“单一”的教育教学语言。到2001年,丹麦“双语教育”被引进,国内很多聋校纷纷进行试验,“双语教学”“双语文化”“聋人教师”等等,一时间充斥整个聋教讲坛,又将聋校教育教学语言推上路风口浪尖。“口“”手”之争,又增加了“聋人手语”“聋人文化”。笔者以为,聋校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按需实施。“只有适应聋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残余听力好的,经过一段时间语言康复的,那你就是用口语教学,让其最大限度的在语言表达等方面接近健听人群;残余听力不好的,经过康复无效果的,你就用手语,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聋人手语。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好,科学的训练手段也罢,关键要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孩子的需求。

五、职教“普教”问题

这里的职教和普教,主要是特殊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类别。这里的普教,是相对职教而言,是特教中的“普教”,是实际意义上的学历教育。就特殊教育高中教育而言,目前存在着“学知识”还是“学技能”之争。《2012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6个,在校生7043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52个,在校生10442人。坚持“职教”理论的认为,这些残障学生已经接受了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从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家庭需要,应该可以进行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自立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知识”理论的认为,“职业”教育为时过早,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教给学生知识相比普通教育相比,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都不在一个层次上。要想让这些残障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比较高的学历,成为有较高学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残疾人。关于这个争论,笔者以为,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比较重要。学生认为年龄大了,需要就业来减轻家庭的压力,那么就选择职业教育;如果学生年龄尚小,有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希望和能力,那么就选择普通高中教育。有需求就有市场,高中阶段的教育也不必为此而争,说谁轻谁重都不正确,关键是学生自我的选择以及家庭的需求。建议所有的残疾人高中教育都能设职教和普教,让学生自我选择,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来决定其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六、医教结合问题

“医教结合”这是目前很时髦的特教词汇,全国上下特教界一时掀起了“学医”的热潮。从特殊教育的诞生来看,有些类别的特殊教育甚至特殊教育学校都是由医生创建的。诚然,特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和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新生儿用药的注意以及新生儿缺陷筛查,从某种角度直接导致残疾人的出生减少;医学的发展对人们怎么来认识自闭症提供了很多可能;很多医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又使较多的残疾人摆脱了残疾的困扰……在盲、聋、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弱智学生的教育过程对“医”的依赖更多。在培智学校康复类训练占了很大的比例。支持者认为,不同疾病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同,同一疾病不同部位的病变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也不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因没有系统的医学理论作为支撑,没有“医生”参与的特殊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医学”参与的特殊教育是不科学的,没有“医疗”参与的特殊教育是不全面的。参与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医教结合”当以什么为主?如此大规模的实施,教育的本质何在?教育的主导地位何在?“医学和教育”谁为手段谁为目的?对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的退步!笔者认为,正规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生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如遗传学、解剖学、病理学,这些理论都要涉及。因为特殊教育要解决什么是残疾儿童,以及为什么会有残疾儿童的问题。但是作为特校的教师,主要是对特殊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是要解决一个怎么教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医的问题。就聋教育而言,每个聋校的教师要知晓聋的产生、分类以及助听器的相关知识,但是如何给每个聋生测听残余听力,装配助听器那就是医生的事情了。由此来看,在特殊教育学校,“医”和“教”有个界限。特教教师要关注和研究的是各类残障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补偿”,而如何减轻学生的残障程度,最大限度的恢复已经衰退的某个功能,则是康复师们的工作了。当前发达地区在特殊教育尤其是培智教育方面的探索,实际上是教育、康复一体化的进程。众多的培智学校的工作是对智力障碍学生边教育、边康复的过程,是康复为教育服务的过程,是以教育为主、康复为辅的过程。

七、随班就读问题

困扰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女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普通高校女毕业生占总人数的44%左右。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准确把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及归因,重视女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和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

1.1安稳与实惠心理

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就等于捧到了“铁饭碗”,不会有“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风险,这些思想导致了女大学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偏爱心理。实惠也成为女大学生的普遍价值取向,有部分女生在“大款”、“大腕”面前,放下清高,挽起“款爷”的手臂,把金钱实惠作为人生目标。

1.2自负与自卑心理

大学女生往往存在自负心理,就业时易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

1.3依赖与从众心理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种种困难,依赖心理较大。有些女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盲目从众,追求大多数人特别是同性选择的“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等职业,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分析。

1.4焦虑与恐惧心理

就业前的一段时间内,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奔波于用人单位之间,心里非常疲惫。加上就业市场上男女机会的不平等,使女生就业受挫的经历更多,造成女大学生精神上紧张,烦躁不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有些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女生甚至出现“就业恐惧”。

2产生心理困扰归因

2.1社会因素

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后果。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己被现代社会所摒弃,但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仍左右人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

2.2学校因素

高校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还显得比较被动,就业心理咨询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不够广泛。

2.3自身因素

(1)不正确的自我定位走入心理误区。有些女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而是盲目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2)低职业成就动机导致行为偏差。女大学生虽然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但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职业成就动机却较低,有些女大学生将人生幸福寄托在“找个好丈夫”上,将很多精力放在身材、美容、穿着打扮等外在的形象上,而忽视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引发心理危机。

3措施与对策

3.1国家和社会应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

3.2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3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角色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女大学生在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海榕.对女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2000,20(2):56.

困扰范文篇10

本次调查共访问了中国内地十九个省市的二百余家软件企业、一千名个人用户和二百七十家单位用户。调查报告认为,长期以来,软件盗版一直是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百分之三十七的企业深受盗版困扰,其余百分之六十三的企业在软件盗版方面反映较少。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盗版问题表现更多的是无奈,有近六成的企业未对盗版采取行动。

无论是单位用户抑或个人用户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都较为严重。逾六成五的单位用户在调查中不否认使用了盗版软件,而在个人用户中,更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涉及使用盗版软件。从调查结果来看,价格原因是购买盗版软件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