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3:11:26

矿冶范文篇1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聚会,举行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揭牌仪式。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县实施“以电带矿、矿电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筑巢引凤、集中优势资源引大资、招强商,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迈出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也是实现工业兴县战略的历史性的新起点,对于解决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有效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的建设,是省市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还倾注着我县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参与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合理保护、科学开发、充分利用我县优质无烟煤和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把我县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早在2002年就开始筹划,(来自)并多方呼吁,积极争取省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引起了省委白恩培书记和市委王建华书记、市政府邓先培市长等省市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省市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多次亲临彝良考察调研。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市政府于2004年3月31日正式批准建立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市政府批准后,县委、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及时有力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组织编制了《彝良县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开展了小发路煤矿和铅锌矿两户国有企业改制、划转移交的前期工作;加大了矿业秩序整治力度,取缔关闭了195户无证和持过期证照的非煤矿山企业,对持有效证件的69户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停产整顿。利用2004年6月“昆交会”之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报名开发基地内无烟煤和铅锌矿两个项目的9户企业,组织专家进行了考察,并经市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最终确定了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开发无烟煤资源的合作伙伴,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为开发铅锌资源的合作伙伴,并于2005年1月18日在昆明签订了正式合作开发协议。

建设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事关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是否能够快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事关县贫民困的状况能否有效改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是53万彝良人民的共同大局,也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任务十分艰巨而光荣。全县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的大局上来,统一到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举全县之力推进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

矿冶范文篇2

自2006年12月4日启动矿权整顿整合工作以来,各工作小组和相关企业,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整顿整合方案稳步推进矿权整顿整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达到了减少矿权数量、规范开采行为、治理地质灾害、完善内部管理,基本解决因矿界重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目标。

(一)铅锌矿权整顿整合情况。

河东片区:采取由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昭通市铅锌矿统一收购其余7户私营铅锌矿的方式进行整合,已实现成功收购的目标,签订完善了各类收购协议文本,支付协议收购总资金6620万元。新矿权的《开采利用方案》、《安全状况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方案报告已经县领导组审批同意,上报市直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办理了相关证照。新矿权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经专家组审查,领导组批准。目前,企业已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向加工基地交纳足额保证金,进入边治理、边开采阶段,部分地灾的治理已基本结束。

河西片区:片区内的原矿权人采取自行协商、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新公司的方式进行整合。其中,一平台由原8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八合光大矿产开发有限公司;二平台由原7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红尖山铅锌矿有限公司;三平台由原7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莲花洞铅锌矿业有限公司;黄木块片区由原2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钻宝山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新组建的4个公司已签订了整合协议,完成了预登记,新矿权的《开采利用方案》、《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已经县领导组审查同意并上报市直部门评审通过,办理了相关证照。新矿权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经专家组审查,领导组批准。目前,各企业正按照领导组的要求,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在交纳地质灾害治理保证金后,进入边治理、边生产阶段。

整顿的18户铅锌企业,已有7户企业主动申请退出,其余11户企业已按领导组和工作组的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其中8户企业经领导组批准,相继开展了各类整改工作,目前已基本整改结束,进入恢复生产阶段。

(二)煤炭矿权整顿整合情况。

在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规划区内共有煤炭企业9户,其中:属于关闭的煤矿的4对,属于整顿的2对,属于整合的3对。目前,属关闭对象的,已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了彻底的关闭,并落实了严厉的监管措施。整顿的2对矿井正按照行业政策要求,监督其进行整改。整合的3户企业,工作组正按整合方案要求进行整合,目前许家院煤矿已达成协议,签订了协议书。同时,对发路联营煤矿等5户企业矿权范围因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处置,已协调资金3.06万元对房屋受损严重的30户农户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受灾的16户86人已支付地质灾害补偿金57万元。同时,由企业垫资地灾鉴定费22.2万元聘请了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地灾鉴定,待7月份根据鉴定报告协调企业和受灾农户进行补偿安置。

二、资源深度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一)铅锌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总投资2.3亿元,年产值达15亿元的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000吨铅锌选厂已于4月9日开工。加工基地抽调了3位同志作为协调服务工作人员,协助角奎镇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明年8月份左右建成。

(二)煤化工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1、总投资1.5亿元,年产值达2.88亿元的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60万吨电石厂,第一期12万吨电石厂项目土地征用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7月份启动建设。

2、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年产60万吨精煤洗选厂和年产10万吨铸造型焦厂建设项目已向市有关部门上报项目建议书,待审批立项后,加工基地将抓紧督促旺立达公司尽快启动两个项目的工程建设。

三、加工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一)调整和完善加工基地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理顺基地管理体制,完善机构,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和服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加工基地制定了基地管理体制调整方案,市委、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具体调整的内容是:

1、设立两个内设机构。一是党政办公室,主要履行机关文电、日常行政事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职责。二是综合科,主要履行联合执法、监督执法、协调执法,为企业协调各方关系,提供各种服务等职责。

2、设立三个派出机构。一是国土资源分局,主要履行贯彻执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国土资源规划,承办项目用地立项报批,组织调处国土资源重要权属纠纷,组织实施基地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租赁、转让、交易等职责。二是安监分局,主要履行基地范围内涉及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组织协调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依法监督检查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等职责。三是环保分局,主要履行基地规划区内各级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矿山企业污染防治规划,污染防治及对治理设施实施监督,组织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审批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和组织竣工验收等职责。

3、设立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派出所,主要履行基地规划内的社会治安、安全保卫工作、治安管理、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制度和行为的规范、民爆物品的审批和管理、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协助有关单位对规划区内企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理等职责。

4、成立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科技咨询中心,主要履行企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协调和组织,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完成基地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等职责。

(二)强化管理与服务。

为推进矿山管理规范化,推动矿山企业科学办矿、安全办矿、规模办矿,矿冶加工基地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了矿山企业民爆物品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矿山业主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矿山管理,并与企业签订诚信建设协议,促进企业规范开采、合法经营。同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承诺为企业提供以下协调服务,一是办理土地使用、环保、安全、建设、规划等属县及审批权限的相关行政审批手续;二是办理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审批手续;三是办理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四是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创造和提供培训的条件;五是帮助协调需要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审批办理的相关事项。同时公开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积极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彝政办通[2007]17号)《关于加强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4至5月,加工基地委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到市里进行能源统计节能管理培训,到县统计局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同时,将聘请县统计局人员对各矿山业主、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规范基地内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实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为基地未来发展方向和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四)继续抓好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工作。

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兑现工作已完成,现正抓紧解决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工作遗留问题,已清理企业改制中遗留问题76件,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加工基地逐一加以解决。

(五)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好信访工作。

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加工基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紧紧围绕基地规划区内企业改制、重点项目建设、矿界纠纷、矿权整顿整合、地质灾害处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调处。到6月20日为止,共接待调处了55件次上访事件,重点对县委督查立项的13件信访件作进一步调处,明确了责任人和办理时限。

(六)加强机关内部管理。

一是机关党支部工作。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主要职责》、《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及党员例会,不定期召集党员集体学习党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党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此外,凡涉及重大问题,召开党工委成员会议研究决定;开展了一次给贫困老党员献爱心活动。二是挂钩扶贫工作。经常到挂钩扶贫村龙潭村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主题,单位每一位干部职工结队帮扶1户困难户。三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加强了机关财务、食堂、车辆和物资设备的管理。以节约开支为目的,财务管理实行主管领导一支笔审签,食堂管理由专人负责,车辆驾驶实行定员、定岗、定点维修加油,物资管理实行统一采购、一一清理登记入帐。四是机关办文办会工作。严格按照机关文件拟办、送审和归档程序,处理机关公文、来文来电。坚持每月上报一次加工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和县委政府督查立项的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报告。

(七)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制定了2007年基地管委反腐败工作任务和措施下发到机关各部门严格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廉政教育,凡涉及重要工作、重大经费开支、人事管理等都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机关纪律,杜绝干部吃、拿、卡、要,严禁本机关随便吃请、请吃;严格审查机关干部入股采矿行为,对干部是否参与入股采矿进行了公示。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基地建设是全县乃至全市的新课题,对管理工作者要求高,目前基地管委会缺乏相应的对口专业人才,且工作难度大,虽然大家都尽了全力,但开展的许多工作还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小发路煤矿虽然改制工作过半,但遗留问题较多,改制缺口资金大,必须投入很大精力逐步予以解决。

(三)辖区内地质灾害严重,涉及面广,受灾群众多,解决问题的难度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加工基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局面,确保完成加工基地最终的任务目标,即: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增加值20亿元以上,税收5亿元以上;形成煤锌电为主体的产业链,辐射全县,拉动县域经济多元化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实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资源开发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矿权整顿整合成果;二是督促企业加快资源勘探步伐;三是推进深加工项目建设,做好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搞好日处理2000吨选厂和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电石厂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好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煤洗选厂和年产10万吨铸造型焦厂建设项目审批立项的协调服务工作。同时,结合基地实际,加快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探索成立一个专门帮助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服务中心”,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入区项目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经常性检查培训,进行安全整治,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处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积极争取资金,继续解决好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矿冶范文篇3

一、城市文化决定城市街道景观状态

城市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随着时间变迁积淀的物质、文化、精神的综合体。城市的发展模式会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规模并直接决定道路景观的表现手法。

(—)城市发展的几种模式

在世界众多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各国针对资源、经济、文化、卫生、绿化等因素把城市发展可分为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绿心城市、园林城市、园林生态城市等模式。从城市规模发展趋势来看,又将城市发展分为了郊区城市化、板块式城镇化、中心城市圈发展化和开发建设小城镇化等发展方向。不论是从城市发展趋势看还是从城市发展的模式来看,人们都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状态。不论是园林城市也好、生态城市也罢也都带着人类美好的愿望,希望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在中国高速前进的背景下,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各个城市在经历长期发展后小论依照哪种模式发展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最终现实城市的发展趋势。

(二)城市的文化定位决定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定价是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及其动态变化科学地筛选城市发展的基调而提出的。不同的城市针对自身的特点会提出不同的城市文化方向。如:国际上世界佛教文化之都的曼古、圣经文化的耶路撒冷、音乐文化的维也纳、足球文化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国内码头文化的江城武汉、陶瓷文化的景德镇等。这些城市都将自己的主要文化特点做为城市的城市形象。不管哪种定位都是以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差别宋体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三)城市文化定位的形成与道路景观建设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文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建设。随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道路在城市生活中除满足各种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并承担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重任。因而,将城市文化与道路景观建设融为一体已成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必然的趋势,并且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文化中的应用

(一)黄石市矿冶文化的定位

矿冶文化,顾名思义是以矿冶资源为主并以矿冶资源历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因其“石色皆黄”《(湖北通志》注)故名———黄石[2]。黄石市矿冶历史悠久,矿冶遗址众多,享有“青铜古都”的美誉,在中国矿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华夏古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石的铜矿开采、冶炼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唐代在今天大冶铜绿山就开设了采冶机构进行采矿冶炼,经考古学家证实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跨越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的兴盛与衰败,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经历商、西周、春秋、战国全汉代,时间长达千余年。矿冶文化是黄石市之魂,矿冶元素已经渗透黄石生产生活、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道路景观设计的城市文化性

城市的个性是不可替代、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是具有个性的,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体现呢?正如凯文•林奇(KevinLynch)指出的城市形象五要素中提到的,道路印象首当其冲。以瓷都景德镇为例,景德镇做为世界瓷都有着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有极为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积淀。景德镇的城市景观,特别是道路景观都时时处处以“瓷”为表现。不论是公路两侧的山壁上还是道路两旁的路灯柱子都以陶瓷为材料展现陶瓷的魅力,并彰显瓷都的风格与瓷都的底蕴。黄石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矿冶文化的历史名城,依托着矿冶文化,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在街道景观上也可以做到个性表达,让黄石市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能以道路景观营造从视觉上转变城市印象,突显城市个性,形成黄石市整体矿冶文化的市容形象。

(三)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

1.城市标志色彩与色彩景观英国学者边克尔•兰开斯特(MichaelLancaster)针对色彩的主题提出了色彩景观(Colorscape)概念,把色彩作为城市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从狭义的城市色彩景观概念来划定,主要包括建筑色彩和场所色彩。其中场所色彩又包括街道色彩、广场色彩和绿化色彩等。由于人的感知器官中视觉器官距离大脑相应的反射区最近,路径最短,因而它所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重要也更直接。所以,城市色彩景观最直观的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空间和形象的印象。城市色彩运用得当对城市的整体风格与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日本大阪市就制定了《大阪市色彩景观计划手册》,目的为了准确控制城市易杂乱的色彩,创造出与大阪市相称的有品质的色彩景观,以早现城市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道路自身的色彩及道路周边种植物的色彩连同周边建筑的竖向景观色彩等都成为道路景观色彩的视觉表现。合理运用景观色彩对打造城市道路景观及道路周边景观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帮助。从黄石市的地质资源来看,全市已发现矿产资源共四大类77种。其中,以铁矿的黑色金属、铜矿的黄色有色金属、金矿的金色贵金属和与铜矿、铁铜矿等伴生的锗、镓、铊等金属为主。从黄石本地的矿冶特征来看,主要以黄铜色为代表。黄色系在古罗马和中国封建时期被当作高贵的颜色,只有贵族和皇帝才可使用。在东南亚各国佛教中,黄色也有超凡脱俗的教义,象征着神与佛头上的神圣光圈。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黄色是土的象征,以黄色系为主的城市色彩不仅与黄石市名的得名不谋而合而且与黄石矿产资源的色彩一致。因而,打造属于城市自身的城市标准色就成为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整体把握的前提要素。

2.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铺装应用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研究并使用,这种路面不仅可以与道路周围的建筑艺术更好的协调也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如果把城市色彩景观理论导入黄石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去,可以用黄铜色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做为城市的基础色彩使用。道路的硬质铺地与色彩做节奏韵律变化以提醒司机车行道的限速度情况。

(2)人行道的铺地景观

人行道在铺装上多种多样,从铺装材料上分,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各类混凝土砖、花岗岩、青石板等板材。以黄石市为例,首先铺地景观应该充分发挥黄石矿冶资源的特点,采用本地的石材资源进行铺设。黄石的非金属矿产有35种,其中石灰岩、凝灰岩和花岗岩三种材料可做为城市建设的主要铺地材料使用。在使用中既可以体现黄石本地的地域特征又可以节省材料运输等人力费用,做到合宜而用。其次,在人行道的硬质铺地上的图案或等式上应尽可能结合城市或街区的历史,让图案与环境相结合,更富城市地域特点。具体可以在人流较大的城市步行街、人行道的铺地中也可以结合城市的矿冶文化或城市标志直接做到铺装上以体现黄石市的人文景观。

(3)盲道的铺地景观设计

随着黄石市的战略发展,铺地景观中的有道铺设不能是一种摆设,更不能像有些城市一样仅仅是一种装饰,在铺地设计的时候要落到实处。要让盲道设计的宽度以及铺设的位置都要符合设计规范。根据路段性质不同在最小宽度为3~6米的步道上有道的宽度要设定在0.4~0.8米,如果步道最小宽度为2~5米的地段旨道的宽度要设定在0.4~0.6米。如在遇到人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室外通路、建筑入口等处设有台阶或坡道时,要在距台阶和走道0.25~0.4米处铺设宽度为0.3~0.6米的提示盲道,铺设的长度要大于台阶或坡道宽度的l/2。要让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上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3.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绿化应用

(1)景观绿化的处理原则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根据道路的模式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宽度在大于5米的带可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搭配的自然式种植方法:宽度2.5~5米的绿化带可采用双排乔木“品”字形种植,下层种植花灌木做配合;宽度1.5~2.5米的绿化带可以采用单排小乔木配合花灌木的方式;宽度小于1.5米的绿化带可采用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进行设计。

(2)行道树的栽植

行道树的选择和种植方式是道路景观的主要内容。黄石市地处湖北省鄂东南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行道树的选择余地非常大。借以这个气候优势应将黄石市的市树———常绿树种香樟和市花———石榴做为首选树种,同时配以常绿树种桂花、石楠、广玉兰、女贞和落叶树种枫香、尖树、鹅掌楸(马褂木)、合欢、银杏等进行栽植。考虑到黄石的水域范围较大,素有“半城山水半城湖”的美称,在水域周边可以适当栽植落叶树种水杉和池杉配合需要。根据常绿和落叶树种的2:I的比例在城市道路周边及绿化带进行种植。

(3)灌木与垂直绿化的使用

在道路隔离带与侧绿化带的景观设计中,通过灌木或小乔木进行密植的种植形式达到遮挡不良视点、隔离防护、防尘防噪等作用。针对黄石的地理气候特点绿篱可用栀子花、珊瑚树、海桐、红继木、黄杨、枸骨、金丝桃、火棘、含笑、紫薇、杜鹃、紫叶小檗、南天竹、月季等为主。街道的垂直绿化中可栽植金银花、薜荔、常青藤、藤本月季、凌霄、紫藤、木香、爬山虎等。在具体使用中可根据所处道路的景观色彩搭配不同常绿或不同花色的攀滕植物组合使用。

(4)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在景观绿化中可以起到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根据黄石城中湖泊面积较大的特点,可以在沿湖的广场与休闲通道上大面积种植地被植物。建议种植马尼拉、天堂草、早熟禾、富贵草、马路金、麦冬、沿阶草、葱兰、石菖蒲等。

4.道路景观设计中小品应用

景观小品是一种体量小、对空间起点缀作用的室外艺术品。景观小品包括了各类雕塑艺术小品、照明施、休息设施、各类标识以及其他市政服务设施。如:建筑小品里的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设施小品中的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桶等;道路小品是的车站牌、街灯、防护栏、道路标志等,既只有实用功能又具一定的精神性。在黄石的城市建设中,沿磁湖一带已经修建了以磁湖北岸为代表的沿湖景观。鉴于这个良好的开端,现可以以磁湖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景观辐射,将带有黄石矿冶文化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进行展示。

(1)公交车候车站

车站是城市中运输网的节点,对市民出行的枢纽之一。黄石市市区地形特点,有一部分城市运输网点是沿着磁湖设立的。车站是人流量较大且驻足停留的地方,打造有特色的车站可以形成道路周边景观重要的切入点。现有的城市公车候车大部分采用不锈钢材料建造,只在功能上满足了使用要求却未能凸显矿冶名城的地域特点。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候车亭成为了道路景观中要解决的问题。黄石有自己的矿冶文化,在候车亭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本地的材料铜做为主题材料,用电镀铜的材料还可以解决防锈问题。同时,在站牌及宣传栏上可以宣传黄石的矿冶文化及矿冶名人等方式将矿冶名城的人文景观与候车亭相结合,甚至可以将采矿、冶炼的场景融入到车站整体造型中去,让人们在候车的同时认识更多的矿冶知识。

(2)街灯

街灯是道路上必要的设施,且在夜晚还起到照明的作用。室外灯具中分为路灯、草坪灯、水下灯及各种街道用的装饰灯具等。在街灯的使用中可以学习景德镇用陶瓷为材料做街灯的例子大胆选用黄石的铜金属。而且在材料煅造加工上,铜材料能更容易的加工形成不同造型的透雕和浮雕等表现形式。

(3)雕塑与壁画

雕塑与壁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广场或城市的入口处都能看到雕塑的身影。壁画也是城市道路两侧竖向景观除垂直绿化以外使用较多的表现方式,两种表现形式都在城市景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广州羊城的得名来源于越秀公园里以周朝时期的五羊传说为题材建造的五羊雕像。这件城市雕塑直接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代表史形成了广州城市的代名词,可见雕塑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黄石市有丰富的矿冶文化和人文历史,可以借用矿冶文化或矿冶名人的形象或事迹通过雕塑和壁画的艺术手法在城市入口处的道路和人流量集中的道路两侧进行布设。

矿冶范文篇4

资源枯竭铀矿山及其配套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涉面广、操作难、震动大,直接关系到数万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能否顺利实施关闭破产,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关系极大。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

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

在实施关闭破产工作中,职工队伍从整体上看,还是能够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支持企业改革的。但对关闭破产这样重大的、突如其来的变革,缺乏心理准备,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的思想状况经历了以下变化:

(一)恐惧期。不少人初听到关闭破产的风声时,谈“破”色变,谈“改”心跳,紧张、恐惧、悲观、抱怨。认为核工业职工为了国防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壮大国威、军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国家应该养起来;由于核工业过去是社会上羡慕的行业,待遇高、门难进,现在铀矿业走到关闭破产地步,大家心理不平衡、不理解,难接受。年轻力壮的担心关闭破产后的工作无着落,老弱病残的担心生活无依靠,希望哪怕继续苦熬也不要走破产的路。这些单位的不少领导干部也坐立不安,抵触情绪大,认为企业一旦破产,自己后半辈子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二)疑虑期。关闭破产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大家普遍开始关注“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哪些优惠政策。有的职工关心提前退休退养的待遇是怎样规定的,能否解决自己后半生的生计问题;有的担心一旦置换了国企职工身份,变成“社会人”,还能不能再就业,再就业谁来管;离退休职工担心企业自筹部分养老金难以到位,降低收入,影响生活;担心现在没有解决医疗保险问题,企业关闭破产后,看病吃药无着落等等。

(三)缓解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后,多数职工认识到关闭破产是大势所趋,早破早主动,紧张、恐惧和疑虑情绪有所缓解。特别是一些关闭破产后还可以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领导干部和一些年富力强、有技术或业务专长的职工感觉到这是一次绝路逢生的机遇,希望早破早安心。那些关闭破产后不能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职工,看到、听到一些地方企业破产后职工的安置待遇比军工企业低不少,心理上又得到了一些慰藉,多数人表现出随大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

(四)宣泄期。当进入关闭矿产程序、清算组开始清产核资之后,出于“狼真的来了”的本能心理反应,职工缓解了的思想情绪再次受到冲撞。不少人心烦气躁,易急易怒。有些人觉得,关闭破产已不可逆转,现在是“最后的晚餐”,不说白不说、不争白不争、不闹白不闹,担心“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想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争点利益;有的提出修改工龄和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时间;有的要求评残;有的要求解决住房;合同制职工要求与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工亡病故职工遗属要求享受放射性补贴和住房补贴;前些年“带资辞职转人”人员认为“带资”太少,要求返回原单位享受破产安置待遇等等。当他们的要求实现不了时,有的哭闹,有的威胁谩骂,有的串连上访,有的聚众围攻领导,甚至阻断交通。情绪偏激者虽是少数,但明里暗里同情、支持、放任的人却为数众多。这一时期,是群体性事件的易发期、高发期,企业到处像堆满了“干柴”,如果有人“点火”,很容易出事。

(五)平稳期。当社区管理机构已经挂牌、清算组开始按规定向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有些职工已在重组后的新企业上班、有的职工在社区管委会有了岗位、有的职工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再就业培训时,多数职工心态逐渐趋于平稳,更多地关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少数原来情绪偏激的职工觉得再折腾也没有意思了,还是要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

以上五个时期是相对的、交叉的。引导得好,宣泄期可以缩短,宣泄程度可以减弱。为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关闭破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在铀矿企业关闭破产中,职工队伍产生以上问题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铀矿冶职工收入长期偏低。据调查,20年矿冶系统特困职工有13560人,涉及7934户。人均月生活费只有120元。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退休职工年人均养老金不到6000元,只能维持简单生活,抵抗风险的经济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加之,铀矿冶企业建设初期,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职工住房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现在仍有相当多的职工住在简陋平房和干打垒房屋中。

(二)职工实现再就业难。大部分矿区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远离城市。企业关闭破产后,职工在当地难以实现再就业。加之矿区生产的特点,大多数职工技能单一、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异地找工作缺乏竞争力,转换身份后再就业的机会很少,养家糊口面临困难。

(三)职工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不少职工对国家和核工业、铀矿冶调整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大锅饭”、“铁饭碗”、“吃皇粮”思想严重,总想靠企业生存、靠国家养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对以后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期望值过高,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弱。

对策思考与实践

近5年来,中核集团公司、铀业公司及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紧密结合关闭破产工作的实际,党政工团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了关闭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关闭破产过程中,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正常,没有发生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保持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综观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大体有以下要点和启示:

(一)必须首先做通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好企业关闭破产这场攻坚战,领导干部是关键。因此,集团公司和铀业公司党组首先从做通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入手,启动关闭破产工作。两级党组领导通过多次召集他们开会、个别谈话,反复宣讲关闭破产的意义和中央的方针、政策,要求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耐心听他们谈看法、提意见、发牢骚,并因势利导,平等交流。同时,对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也予以充分考虑。因而,较好地统一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启动关闭破产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这些党政领导干部回到本单位后,也如法仿效,采取办轮训班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做好本单位干部、党员和职工代表的思想工作,并且身体力行,忍辱负重,勤奋工作,严以律己,公道处事,为职工做出了表率。

(二)必须加大关闭破产宣传工作的力度。铀业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关闭破产中的宣传工作,各单位党委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配强宣传干部,增加宣传经费,及时研究、部署、总结、交流做好关闭破产当中的宣传工作。通过讲形势、讲政策、讲大局、讲纪律,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要我破产到我要破产转变、由向上要政策到认真宣传贯彻政策转变、由提问题向提方法转变。为关闭破产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取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绝大多数单位的关闭破产方案在职代会上都是一次高票通过。

(三)必须畅通职工诉求的渠道。各级领导以宽广的胸怀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不和职工“较劲”,不“硬碰硬”,不轻易指责职工“无理取闹”,更不轻易动用民警施压。同时,也不随意许愿,不乱开政策的口子。铀矿冶企业在实施关闭破产当中,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轮流值班,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成立了政策咨询小组(或接待小组),随时随地解答职工提出的问题,为一些情绪不稳定的职工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和场所。对于职工的诉求,需要解释的,就解释;能解决的,就帮助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非分要求,也耐着心听、耐着性子记、陪着笑脸劝,掏心窝子地倾心安慰。这些耐心疏导,使一些职工的怨气、怒气得到宣泄,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较好地化解了矛盾,及时平息了几起群体性事件。

(四)必须“一人一策”地做思想工作。实施关闭破产过程中,党政领导较好地运用了“一人一策”的工作方法,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有的单位发生群体性事件苗头后,各级领导除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讲道理、做解释外,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所提出的不同问题以及他们不同的言行表现,选择合适的领导或职工骨干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个别交谈,因人疏导、因人劝慰、因人施教。同时,注重做好重点、难点对象的工作。这对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的军工企业尤其重要。这些企业亲属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人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就会伤害、牵动一大片人。

(五)必须满腔热情地为职工排忧解难。各级领导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在政策允许和条件可能的范围内,满腔热情地为职工多办好事、实事,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经济、社会权益。按照关闭破产政策,各企业广开安置职工的渠道,通过资产重组安置了一批、社区岗位安排了一批、创办新企业吸纳了一批,进行技能培训之后,通过劳务市场输出了一批,尽可能地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职工关心的住房、医疗保险等重大利益问题;对职工遗属、伤残人员、特困户等,及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并通过“送温暖”、“扶危济困”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矿冶范文篇5

*县位于昭通市中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基本县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属革命老区。*是省列土地革命时期的五个革命老区之一,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我县。这里养育了革命先驱刘平楷、无产阶级军事家罗炳辉、时代英雄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6%。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2.4万,其中农业人口49.6万,占总人口的95%,居住着汉、苗、彝等17种民族。三是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现已发现矿种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14种。优势矿种储量大,有世界一流品质的小发路无烟煤,预计远景储量1.6亿吨,石英砂储量23亿吨,居云南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9.6万千瓦。境内有占地18万亩的小草坝朝天马原始森林和驰名中外的小草坝野生天麻。四是经济基础薄弱,属部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6773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仅1301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仅258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仅69.7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000元,目前还有4.2万绝对贫困人口。

二、1至6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年初,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和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我县相继召开了县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了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围绕既定目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1至5月,实现生产总值18354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1.47%。

一是狠抓农民增收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3.19元。今年我县农民增收的目标是人均确保增收80元,力争达到100元,其中,种植业增收25元,畜牧业增收30元,烤烟增收15元,劳务输出增收30元。目前已稳定大春粮食播种面积52.4万亩,夏粮收割全面完成,实现产量9984吨,同比增加3135吨。完成烤烟种植4万亩,规范化种植水平较往年明显提高。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已实现新增水果产值250万元、蔬菜净增产值300万元。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大畜牧科技推广,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截止6月30日,全县新建黄牛冻改点11个,完成冻改760头,实现畜牧产值9963万元,新增884万元。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完成劳务输出6.4万人,新增8000人,新增收入600万元。加快培植龙头企业,与云南玉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600万元马铃薯加工企业协议;引进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投资860万元开发天麻产品,可望11月投入生产;投资300万元、日屠宰500头猪的县城肉食品加工厂,7月可投入生产。

二是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交通建设上,巧威公路*段复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554万元。工期7个月的大寨火车站连接线本月底即可动工。通达工程已动工6个村,完成19公里,投入资金137万元。*至四川筠连油光坎90公里油路改造工可、设计已完成,并上报市交通局。岔河至*洛泽河67公里二级公路工可已上报,昭通至*二级公路市交通局已联系重交院做可研报告。电力建设上,已动工的熊家沟、马鼻子、小甘溪、虎丘新房等电站总装机为3.1万千瓦,1至5月,完成投资1857万元。水利建设上,投资865万元的杉坝水库已完成投资113万元。双河中型水库可研本月底可完成。松林中型水库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招商引资、财税工作和国企改革工作也稳步推进。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生工作上,截止5月31日,共完成五术11226例,其中完成结扎手术5616例,同比上升138.23%,占市下达任务的133.7%;二扎完成3160例,同比上升170.32%,占市下达任务的132%;一放完成3437例,同比上升15.53%,占市下达任务的85.9%。教育工作上,以迎接扫盲验收工作为重点,开办扫盲班1501个,参学人员34427人,占扫盲人数的74.9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运行,安全生产力度不断加大,政法综治工作卓有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三、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工作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县高度重视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把矿冶加工基地建设作为推动我县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深度加工、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兴县的关键和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

第一,完成了矿冶加工基地综合开发规划。年初,县委、政府委托兴滇公司编写了《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综合开发规划》。5月初,县委、政府在昆明邀请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并顺利通过。《规划》从洛泽河区域资源赋存、县域经济状况出发,对洛泽河区域的无烟煤、铅锌矿、石英砂和水力发电进行整体开发和精深加工作了综合性的科学规划。

第二,制订了《*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暂行规定》,全面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限制开采,逐步禁止小发路优质无烟煤原煤销售,主要采取经济手段规范矿产业发展。目前,委托中科院山西煤炭研究所对我县煤化工进行的产业规划和产品策划已完成。条件成熟的铸造焦和阴极炭块已提出了项目建议书,先期可启动铸造焦和阴极炭块项目。

第三,深入开展煤矿和非煤矿山秩序深化整治工作。一是按照省市要求,我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力度,彻底关闭炸封非法小煤窑。去年以来,全县共炸封关闭非法小煤窑1100余口(次)。今年5月强制关闭了矿冶加工基地内的6口无证招商引资煤矿,本月又强制炸封了规划区内的7口死灰复燃的非法矿井。二是加大非煤矿山矿业秩序整治力度,逐步整合矿产资源。去年6月,我县召开了全县非煤矿山整治会议,制订了整治方案和措施,严格按照坚决取缔非法的、彻底规范持证的、全面整合合法的原则,对全县非煤矿山开采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共清理出非煤矿山264户,其中铅锌矿92处,探矿权设置14处。至目前,已取缔无证和持过期证照的174户。铅锌矿是整治的重点,我县依法关闭了洛泽河、毛坪片区的15口无证照和13口证照过期的非法铅锌矿井。对持有效证照的69口铅锌矿井进行停产整治,其中,31口铅锌矿井已基本达到水利、环保等19项标准。今年4月,按照省、市、县联席会议和县委、政府专题会议精神,我县又召开深化非煤矿山整治会议,制定了验收标准,重点对69口持有效证件的铅锌矿井进行全面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坚决关闭,对验收合格的铅锌矿井进行全面整合,整合区的现有采矿权在有效期满后一律不作延续登记,今后探矿权的设置,除国家、省、市确定的勘查项目外,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最终将矿冶加工基地整合为一个矿权。目前,验收工作基本结束,绝大多数矿井已达到验收标准。三是加大对少数干部职工入股采矿的清理。县委、政府出台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对干部职工入股采矿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目前,已清理出干部职工及家属入股采矿2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6人,现已全部退出。

第四,积极开展了全面招商引资和启动准备工作。县委、政府确立加工基地由两个集团(两个法人)分别牵头,作为基地的两个龙头企业,对资源和产业化进行统筹开发,全面整合现有矿点,彻底根除混乱秩序。即:一个企业承担铅锌产业龙头,首先托管或收购市铅锌矿,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整合其他所有小矿点;一个企业承担煤产业龙头,首先托管或收购小发路煤矿,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整合其他小煤矿。同时设立招商引资准入条件和政策,即:龙头企业融资能力必须符合规划纲要的投资要求,并交纳5000万元保证金,保证金只能在项目产生的税收中返还,不退保证金。龙头企业开发的所有矿产品只能用于深加工原料,严禁销售原矿及初加工产品。6月初,我县向市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组上报了招商引资准入条件和政策,经批准后,我县利用昆交会的有利时机,已于6月5日分别在《云南日报》、昭通电视台、*电视台向社会了矿冶加工基地招商引资公告,积极寻求和吸引具有高技术、大资本的集团进行总体开发,快速筹资启动基地开发建设。6月6日至6月8日,先后有“云南新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昆明云冶锌业股份有限公司”、“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山西襄汾有色金属实业有限公司”共6个企业参加铅锌采选、加工项目报名,有“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参加无烟煤采选加工项目报名。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在昆与企业分别进行了座谈,经过洽谈,全部承诺符合煤产业准入条件,深加工项目充分准备的旺立达公司提交了小发路煤矿扩建60万吨洗煤厂、10万吨铸造焦和1万吨阴极炭块项目可研,提供了深加工样品,规划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三个项目第一期投资2.7亿元,年产值5.8亿,税收1.2亿。我县将对以上公司作进一步考察,洽谈具体开发事宜,及时向市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组报告,经批准后实施,快速启动加工基地建设。

第五,加强了矿冶加工基地基础工作。完成了龙潭至火车站二级路设计和龙潭河堤设计,正在进行龙潭片区的地形勘测设计和详规编制。成立矿冶加工基地筹备领导组,落实具体人员,搭建了工作班子开展工作。

四、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全市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议召开后,为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县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目前,各项工作有声有色。一是由县妇联牵头,县总工会、团县委等单位参与,组织180余名股所级以上妇女干部,分赴全县137个村对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妇女小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受到群众好评。二是创新创建载体,在全县开展了“百佳”创建活动。即:十佳少先队员、十佳教师、十佳白衣天使、十佳团员青年、十佳公务员、十佳政法干警、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等,创建范围覆盖了全县各行各业,分别由13个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以“八个一工程”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全县累计创建农户达1.9万户,覆盖全县18个乡(镇)133个村356个社。四是以实施“民间文化精品工程”为重点,巩固去年“百场演出”活动的成果,积极筹备,即将开展137个村的一村一场演出活动。五是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的意见》;六是制定了《*县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开始着手实施部分文化产业项目。七是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民间文化精品,我县将于6月22日在奎香乡雨龙山举办“中国*苗族花山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五、创新载体,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

根据省、市委的部署,我县按照“夯实基础、亮明身份,突出特色、争当先锋,做好表率、推动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实施“设立一个基金会,组建五支先锋队伍,开展十大先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云岭先锋”工程。一个基金会,即:建立一个贫困党员救助基金会;五支先锋队,即:成立农村党员治安义务巡逻队、机关党员应急队、党员素质教育义务培训队、妇女党员宣传服务队、党员帮扶活动队;十大先锋,即:基础工程先锋、亲民爱民先锋、学习创新先锋、勤劳致富先锋、优质服务先锋、窗口示范先锋、团结干事先锋、真抓实干先锋、遵章守纪先锋、人才素质先锋。为把此项工作抓出特色,抓出实效,我县已确立了19个试范点,由县级领导联系指导,县直挂钩部门参与,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具体抓落实,树立典型,逐步推开。目前,工程已全面启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从今年2月开始,我县全面启动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目前,18个乡(镇)的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圆满完成。除1个村重新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外,其余全部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六、存在问题

(一)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目前,县财政滚动赤字已达11278万元,今年预计可用财力仅14427万元,而人员工资就需15316万元,仅此一项就缺889万元,加上机构运转至少需经费1600万元,实际缺口将达2489万元,致使职工工资难保,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二)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经济快速发展。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全县没有一条上等级的公路,境内几条主要出境干道,路况差、晴通雨阻,且安全隐患突出;其次是教育设施滞后。全县校舍危房面积达56943平方米,至今还有63个单小还没有校舍;再次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村级医疗条件差,有75个村无卫生室,医疗设备落后、陈旧;第四,基层政权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尚有6个村无办公用房,65个村办公用房亟待维修和重建;第五是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全县有16个乡(镇)的文化站无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县城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宣传文化活动中心。此外,农业水利化程度低,仅为18%,南部和中部10个乡(镇)大面积缺水,对农业产业发展制约严重。

(三)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截止2003末,全县尚有低收入人口13.7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7%,极端贫困人口达4.44万人,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化、交通、信息闭塞的偏僻边远山区,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七、请求解决的问题

矿冶范文篇6

我国民营企业因发展时间短,资源条件差和生命周期不长等先天短板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一直比较滞后。高业庭(2012)等认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家文化的主导作用,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济利益的价值导向。朱逸鹏(2013)认为短期经济效益至上和私营企业家自己的因素是造成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其中的民营矿业企业因其生产特殊性,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困难。在基础、环境和资源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民营矿业企业中,发展企业文化道阻且长。我国民营矿业企业文化,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文化现状大致存在以下问题:只有简略的文化内涵及外延表述、沿用族规或名言、照搬国有矿企文化或流行语。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的后果是企业的凝聚力不足,绩效有限,忠诚度缺失,激励手段单一和员工满意度下降。现阶段研究者对矿业企业,尤其是民营矿业企业的特色挖掘不够深入,对企业的运营标准与企业实际所处的环境研究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大量存在的民营矿业企业文化“难构建、难贯彻、难保持”的现实障碍理解不足,缺乏相关理论基础支撑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矿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设。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有关学者的重视:宿洪涛经过调研、诊断、梳理,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企业文化定位,找到了临矿集团文化基因,个性特征和未来期望,形成了临矿集团企业文化体系。霍永霞提出了与企业文化类型匹配的管理能力建设,针对诊断出现的问题落实解决,开展“幸福型”企业文化,建设处理好与相关方的和谐关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神东集团企业文化构建对策。粟增富则认为目前我国矿企企业文化的主要问题有:对企业文化认知不足;企业文化雷同,缺乏个性;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急于求成,缺乏积累。他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构建途径:立足于安全文化,树立行业标杆,弘扬人本理念;形成独特的矿区文化;以和谐开采为先导构建绿色矿山理念;以“三化”建设促进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对策。但是,以上研究都比较分散,无法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尤其是对于民营矿企方面研究的重视度不足,导致这方面理论性成果比较匮乏。同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对于定量分析方法则使用较少。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受限于诸多因素,对于已有的企业文化,如何维护和改进,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实时控制,需要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估。

二、民营矿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概念,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每个岗位和阶层,对其测评应兼顾各个方面,故本文主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通过此测评,应能够在适应民营矿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特点前提下,找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契合度不足的部分加以矫正,将契合较为完美的文化加以发扬。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数学模型,因其较适用于要求整体指标优化的情况,且能够兼顾均衡所有的权重因素,再使用加权平均型模糊分析计算。根据前人研究的结论,综合相关资料,以全面、整体、科学、简明、可操作、动态、稳定性为指标体系构建该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材料、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意见反馈—综合处理问卷结果。该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主要为:工作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职务说明等文件的阅读,提炼相关企业文化内涵;业务流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企业整体流程的研究与总结,分析其相关性,得出企业文化要求并加以提炼;经验总结法,主要对前期资料的阅读与比较,将相关民营企业文化指标进行比对和筛选;问卷调查法,通过初步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指标体系的步骤是通过工作分析与业务流程分析确定指标、粗略划分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确定指标体系、修订。具体来说,对于确定的评价目标,首先要保证其要素覆盖率、要素重复率和指标集难度因素的权重在一定的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分解评价对象,建立评价要素集;第三,应确定要素权重,建立指标集;最后,再确定指标与评价要素的关系。由于篇幅限制,对其中的前三个步骤进行省略。

三、以蒙自某矿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一)蒙自某矿冶公司基本情况

蒙自某矿冶公司是一家集资源勘查、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创立于1996年的大型民营矿业企业。公司从业人员7000余人,总资产20亿元;主要产品为电铅、电锌、电铟、白银、硫酸等;综合生产能力强,具有日采原矿4500吨、处理原矿7500吨。公司通过招投标运作,依法取得矿业权近50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红河、文山、临沧三个州市;拥有大量的后备资源,其主要矿区已探明金属储量为铅锌528万吨、白银6000吨、铟2000多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以来,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在有色金属市场极度低迷、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不利形势下,实现产值20.62亿元、销售收入18.3亿元、利税4.4亿元。2007—2012年,累计完成产值115亿元,上缴税金14.9亿元。公司主要发展战略:首先是资源控制战略,即加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抢占战略制高点,通过掌握大量后备资源,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为科技人才战略,即以公司为平台,以国内综合实力强的科研院所的人才、信息、技术为依托,创建产研学结合的产业化基地,打造专家型、创新型管理团队,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效益最优化;最后是核心竟争力战略,即用5至10年时间,把企业打造成集资源开发、材料加工、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矿业集团,实现年总产值超百亿元。现有企业文化:公司办企宗旨是创业兴邦、富国强民,报效社会、造福一方;企业核心价值观为高水平、高效益、高报酬;企业管理目标:从正、从实、从优;做好、做久、做大;企业核心文化为仁、义、礼、智、信。综上所述,蒙自某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理念先进,发展迅速,规模与日俱增,生产经营稳定,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具有较大潜力的矿冶公司。通过对公司的访问得知,公司于2005、2007年曾分别聘请专业的管理公司做过企业文化规划;同时,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优秀文化因子积淀,即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拼搏奉献,但内容还不够系统,文化的表述还较为简略,文化与企业的契合度有待研究,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还不够明确。已有研究表明,无论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企业文化的评估与重建都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石。为此,笔者从蒙自某矿冶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关问题入手,对企业文化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找出其中与企业生存和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建设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文化。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策划,建设企业优秀文化,为企业的全面发展筑建重要的软实力,对企业文化及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实证分析

综合评价(或评估)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私营矿业公司和文化素质是社会和人类系统工程的领域之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其存在受影响于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各种互为并列和因果关系的因素;第二,该系统的复杂性导致描述系统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即增加了模糊程度。所谓的综合评价是指针对复杂的人文系统所做的任何决定都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该系统使用存在模糊概念,模糊集理论形成综合评价的人脑模拟模糊数学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本文以蒙自某矿冶公司为例,对其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职员按10∶15∶25的比例发放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评价调查表53份(根据调查的内容确定专家组,基本覆盖整个矿冶公司从矿山、选厂到机关的各个部门),收回有效问卷50份。

四、以评价体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完善对策

蒙自某矿冶公司通过近20年的发展与建设,已有一定的企业文化,但文化的体系还不够健全,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契合度还不够明确,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贡献还需进一步研究。通过本评价体系的检验:蒙自某矿冶公司的企业文化素质的综合评价获得较高的分数,这表明该公司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属于“良好类型”。这一类型企业特征为: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步组织企业文化攻关小组完善员工行为规范体系,价值观体系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沟通网络比较畅通,整个企业活力饱满,上下级管理较为密切,员工行为创新能力增强。公司在企业愿景、科技和企业素质与影响力等方面做得较好,但还有改进的余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新产品技术比重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方面尚需加强。当然,在调查中还发现企业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企业内部刊物质量不高,阅读率较低,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对于企业发展远景了解不足等情况;同时,该公司安全意识还较为薄弱,某些基层部门存在随意性较大的的现象。针对以上的评价结果,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企业安全意识,注重文化监控

民营矿业企业的生产、生存的重要支柱是安全生产。相对于普通行业,矿业生产风险性较高,而且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社会影响极大,对企业的生存也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尤其重视对于安全的宣传培训。通过不间断、无死角重复宣传,使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同时,由于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构成发生着不断改变,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监控和评估现有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员工素质、环境现状等因素的契合度,并能够作出及时调整。

(二)增强基础文化培训,弥补文化距离

由于蒙自某矿冶公司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矿山一线员工普遍来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甚至语言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导致管理层必须要加大培训力度,不仅是技能培训,还需一定程度的文化训练。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包括安全文化、操作文化和综合素质文化的教育培训,使得一线员工的文化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加强企业内部刊物的可读性,内部网络的友好程度建设能够使公司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使命与个人前途、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促进企业文化工作的开展。现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学习型组织的生存发展能力越高,更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思维方式,培育多种激励手段

调查中发现,由于矿业工作劳动强度大,各方面条件还比较艰苦,员工的期望与公司长期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成分。员工对公司的物质期望较大,对于其余的激励手段却几乎很少感知;而企业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国际金属价格波动、地区人力资源形势),民营矿业企业起步晚,物质条件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与福利是很难实现的。基于这样的现状,企业尤其要在精神激励手段上下功夫,灵活运用诸如预定可达到的目标并进行目标管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政策制定、人性化关心员工生活、同级别体现足够的公平、尊重与认同员工的价值观、多层次奖励员工的进步、竞赛评比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等激励手段来促进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加强文化管理,进一步增加管理透明度

矿冶范文篇7

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部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它的出现,不仅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话语霸权,而且在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外史研究的转向,能给科技史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其实,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之外,从哲学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的。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思潮;从石里克、卡尔纳普波普→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夏佩尔这一连串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主义”与名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滞后。于是乎,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刘钝先生提出了新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再建制化”问题除了是科技史研究机制的继续提高与完善之外,更应该是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再建制。

事实证明,作为一门连接文理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史研究,在经历了目前萦绕于科技史研究界的那种“目前中国科技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搞”的梦魇之后,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必须跨出内史的门槛,走向与科技史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一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寻找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新的研究思路,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走向外史的研究之路,这也许是目前国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冶金史研究在内的研究方法“再建制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还大都遵循“矿冶遗址考察、抽取样品一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之研究范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冶金考古(archaeometallurgy)的研究范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冶金史(historyofmetallurgy)研究],不能否认,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曾为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受到了国际冶金史研究同行学人的高度赞誉。然而,作为对人类文明三大标志之一的冶金技术的研究却抛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因素而进行纯冶金内史的研究,视野确系过于狭窄。因为科技史本身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一项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思想等密切关联。因此,今后开展冶金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目前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或许是其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研究成果的研究新领域。

笔者认为,今后国内的冶金史研究除继续从事所谓的内史研究之外(这种内史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随着国内科技考古遗址的逐年发掘、新的矿冶遗址或者新的冶金文物的出土,都需对它进行内史性的研究与考证),还可以而且是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研究:

1.中国古代冶金史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冶金技术的发明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三大标志之一(其他两项标志分别是文字的发明与城市的出现),它在促进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冶金技术不断迭进的历史。从早期的铜、铁、锡、铅等的冶炼而造就的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到今天现代化的钢铁冶炼而形成的钢铁文明等,一直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在此期间,中华民族冶金技术的许多次世界领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的独步天下的豪气。因此,通过冶金史的研究,有利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形成、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进程。

2.冶金史与各个朝代的社会生产力之关系

人类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青铜农具特别是铁制农具,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这不仅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足,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发展,所以冶金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因此,如果割裂这种联系而只是单纯地研究各个朝代的冶金技术的发展情况,确实有一种历史的单薄感。

3.冶金技术思想(史)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哲学思维与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度,一部中国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作为时代中人,不论之于达官贵人抑或是从事被称为“雕虫小技”的如从事冶金技术操作的卒与徒,都不能不受到社会思潮或思想的浸淫,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便是体现于他们劳动产品或技术产品中的各种各样的技艺或工艺。例如常见于商代中晚期及西周早中期青铜器上的饕餮与夔龙纹饰,这一方面给人以威严恐怖之感,另一方面又仿佛是沟通人神的化身,含有巨大的原始宗教力量,体现出超越现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但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纹饰从那些威震一时的饕餮、夔龙等种种神灵,已经变成了人兽搏斗、武士刺虎、妇女采桑、弋射飞雁等形象,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题材开始大量涌现,这其实表明了人的价值开始被认识,社会生活的内涵成为青铜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母题。这种变化,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代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化。此外,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道教、宋明理学等等传统思潮都曾对中国的冶金技术有着深厚的影响。例如灌钢技术的发明,就与中国古代“和”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在这里,作者用“生熟相和,炼成则钢”这一简洁有力的语言,不仅是对这种灌钢工艺所作的生动描述,同时也是用“和”的哲学思想对冶炼技术所作的精辟总结。推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通晓了生铁与熟铁的各自属性,同时又受到“和”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后,发明了“灌钢”这一工艺技术,这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冶金史与社会政治之关系

综观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发展历程,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例如宋政府对矿冶业的鼓励开发的告发政策、矿产品的售卖政策以及对矿冶业的管理政策等,都为宋代矿冶业的兴隆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在清末,由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5.中外冶金技术交流史研究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同类其他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一样,中国的冶金技术也必然与国外的冶金技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不论是驼铃声声的塞上古道之丝绸之路,还是碧波荡漾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曾带去了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同时也捎回了国外先进的冶金技术。科技交流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同阿拉伯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确实存在着冶金技术的交流。例如梅建军教授认为:由砷铜的存在及铜器的特征,可以初步肯定,甘青地区在齐家和四坝文化阶段同新疆及欧亚草原地带存在文化上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澄清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

6.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之路

因为科技史本身就是一个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而“冶金史的研究涉及到采矿、冶金、材料、历史、考古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物理及化学组成分析研究手段与方法,因此这不仅要求冶金史研究者本身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同时多学科的结合,更是开展冶金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冶金史研究与考古或者说是科技考古结合得较为紧密,依靠这种结合,冶金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对古代铜镜表面“黑漆古”生成原因和机理的研究成果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其实,从更广泛的学科综合来看,冶金史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即除了传统的“矿冶遗址实地考察一实验分析一文献考证一结论”的研究思路之外,我们还必须吸收或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方法,例如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法,融冶金史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之综合取向,从而拓展我们的研究领域与研究空间。例如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冶金史就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在此方面,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铜鼓研究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对铜鼓的研究,也还处于铜鼓制造技术、铜鼓金属成分分析等方面,从民俗学的视野进行研究尚待来日。

7.对国外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由于语言的限制、文献的不足以及金属器物的缺乏等原因,目前国内冶金史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对国外冶金技术的相关研究,然而在国外,却有相当一批冶金史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进行研究,这除了与中国古代的金属器物流失海外而给国外的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考证之便之外,还同他们有着充足的研究经费密切相关。所以,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这种现状,也就决定了国内的冶金史研究者很难与国际同行进行高水平、全方位的对话与交流,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国内目前整个科技史研究的窘境。

8.对近现代的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厚古薄今”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贯传统,也是其研究特点,所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几年来力倡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进行研究。例如从2000年底开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综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已以《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丛书》的面目出现,但其中缺失中国近现代冶金史研究这一环节,因此作为冶金史研究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从而补上这一缺失的环节。

9.对冶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即冶金史基础理论的研究或冶金史元研究。从而建立起冶金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理论发展,都是从零散的、不系统的理论体系而随着研究实践的逐步丰富与提高而发展出系统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在国内较早从事专题史研究的冶金史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历史的积淀,理应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主要是对其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学科的术语、概念;学科理论的提升等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门体系完善、结构严谨的科学技术史的二级学科。

当然,科技史研究的外史研究之转向,是以内史研究之成熟为基础或前提的。随着国内科技史研究之内史研究的日趋成熟,我国的科技史研究应走出内史研究的门槛,从社会学、哲学的角度看科技的发展,通过考察科技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外在因素的关系,从而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作为国内科技史研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冶金史研究,也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因为科技史研究从内史向外史的转变,不仅仅是科技史研究对象的演化与扩展,更是研究思路与视角的重大转换。

矿冶范文篇8

[关键词]冶金史;再建制化;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设有“冶金史”硕士点的高校有两所:北京科技大学与郑州大学;设有博士点的只有北京科技大学(以2007年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为准)。当然,从事冶金史研究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还有许多,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博物馆等以及著名的冶金史专家华觉明先生等等。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史研究起步较早,它是目前国内从事冶金史研究的最早机构与权威机构之一,现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前身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史组,它成立于1974年,1982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先生担任顾问。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冶金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冶金史研究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部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它的出现,不仅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话语霸权,而且在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外史研究的转向,能给科技史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其实,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之外,从哲学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的。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思潮;从石里克、卡尔纳普波普→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夏佩尔这一连串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主义”与名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滞后。于是乎,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刘钝先生提出了新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再建制化”问题除了是科技史研究机制的继续提高与完善之外,更应该是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再建制。

事实证明,作为一门连接文理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史研究,在经历了目前萦绕于科技史研究界的那种“目前中国科技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搞”的梦魇之后,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必须跨出内史的门槛,走向与科技史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一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寻找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新的研究思路,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走向外史的研究之路,这也许是目前国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冶金史研究在内的研究方法“再建制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还大都遵循“矿冶遗址考察、抽取样品一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之研究范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冶金考古(archaeometallurgy)的研究范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冶金史(historyofmetallurgy)研究],不能否认,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曾为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受到了国际冶金史研究同行学人的高度赞誉。然而,作为对人类文明三大标志之一的冶金技术的研究却抛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因素而进行纯冶金内史的研究,视野确系过于狭窄。因为科技史本身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一项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思想等密切关联。因此,今后开展冶金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目前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或许是其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研究成果的研究新领域。

笔者认为,今后国内的冶金史研究除继续从事所谓的内史研究之外(这种内史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随着国内科技考古遗址的逐年发掘、新的矿冶遗址或者新的冶金文物的出土,都需对它进行内史性的研究与考证),还可以而且是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研究:

1.中国古代冶金史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冶金技术的发明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三大标志之一(其他两项标志分别是文字的发明与城市的出现),它在促进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冶金技术不断迭进的历史。从早期的铜、铁、锡、铅等的冶炼而造就的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到今天现代化的钢铁冶炼而形成的钢铁文明等,一直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在此期间,中华民族冶金技术的许多次世界领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的独步天下的豪气。因此,通过冶金史的研究,有利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形成、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进程。

2.冶金史与各个朝代的社会生产力之关系

人类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青铜农具特别是铁制农具,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这不仅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足,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发展,所以冶金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因此,如果割裂这种联系而只是单纯地研究各个朝代的冶金技术的发展情况,确实有一种历史的单薄感。

3.冶金技术思想(史)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哲学思维与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度,一部中国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作为时代中人,不论之于达官贵人抑或是从事被称为“雕虫小技”的如从事冶金技术操作的卒与徒,都不能不受到社会思潮或思想的浸淫,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便是体现于他们劳动产品或技术产品中的各种各样的技艺或工艺。例如常见于商代中晚期及西周早中期青铜器上的饕餮与夔龙纹饰,这一方面给人以威严恐怖之感,另一方面又仿佛是沟通人神的化身,含有巨大的原始宗教力量,体现出超越现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但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纹饰从那些威震一时的饕餮、夔龙等种种神灵,已经变成了人兽搏斗、武士刺虎、妇女采桑、弋射飞雁等形象,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题材开始大量涌现,这其实表明了人的价值开始被认识,社会生活的内涵成为青铜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母题。这种变化,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代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化。此外,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道教、宋明理学等等传统思潮都曾对中国的冶金技术有着深厚的影响。例如灌钢技术的发明,就与中国古代“和”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在这里,作者用“生熟相和,炼成则钢”这一简洁有力的语言,不仅是对这种灌钢工艺所作的生动描述,同时也是用“和”的哲学思想对冶炼技术所作的精辟总结。推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通晓了生铁与熟铁的各自属性,同时又受到“和”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后,发明了“灌钢”这一工艺技术,这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冶金史与社会政治之关系

综观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发展历程,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例如宋政府对矿冶业的鼓励开发的告发政策、矿产品的售卖政策以及对矿冶业的管理政策等,都为宋代矿冶业的兴隆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在清末,由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转5.中外冶金技术交流史研究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同类其他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一样,中国的冶金技术也必然与国外的冶金技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不论是驼铃声声的塞上古道之丝绸之路,还是碧波荡漾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曾带去了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同时也捎回了国外先进的冶金技术。科技交流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同阿拉伯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确实存在着冶金技术的交流。例如梅建军教授认为:由砷铜的存在及铜器的特征,可以初步肯定,甘青地区在齐家和四坝文化阶段同新疆及欧亚草原地带存在文化上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澄清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

6.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之路

因为科技史本身就是一个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而“冶金史的研究涉及到采矿、冶金、材料、历史、考古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物理及化学组成分析研究手段与方法,因此这不仅要求冶金史研究者本身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同时多学科的结合,更是开展冶金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冶金史研究与考古或者说是科技考古结合得较为紧密,依靠这种结合,冶金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对古代铜镜表面“黑漆古”生成原因和机理的研究成果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其实,从更广泛的学科综合来看,冶金史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即除了传统的“矿冶遗址实地考察一实验分析一文献考证一结论”的研究思路之外,我们还必须吸收或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方法,例如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法,融冶金史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之综合取向,从而拓展我们的研究领域与研究空间。例如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冶金史就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在此方面,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铜鼓研究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对铜鼓的研究,也还处于铜鼓制造技术、铜鼓金属成分分析等方面,从民俗学的视野进行研究尚待来日。

7.对国外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由于语言的限制、文献的不足以及金属器物的缺乏等原因,目前国内冶金史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对国外冶金技术的相关研究,然而在国外,却有相当一批冶金史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进行研究,这除了与中国古代的金属器物流失海外而给国外的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考证之便之外,还同他们有着充足的研究经费密切相关。所以,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这种现状,也就决定了国内的冶金史研究者很难与国际同行进行高水平、全方位的对话与交流,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国内目前整个科技史研究的窘境。

8.对近现代的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厚古薄今”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贯传统,也是其研究特点,所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几年来力倡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进行研究。例如从2000年底开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综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已以《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丛书》的面目出现,但其中缺失中国近现代冶金史研究这一环节,因此作为冶金史研究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从而补上这一缺失的环节。

9.对冶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即冶金史基础理论的研究或冶金史元研究。从而建立起冶金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矿冶范文篇9

彝良县位于昭通市中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基本县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属革命老区。彝良是省列土地革命时期的五个革命老区之一,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我县。这里养育了革命先驱刘平楷、无产阶级军事家罗炳辉、时代英雄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6%。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2.4万,其中农业人口49.6万,占总人口的95%,居住着汉、苗、彝等17种民族。三是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现已发现矿种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14种。优势矿种储量大,有世界一流品质的小发路无烟煤,预计远景储量1.6亿吨,石英砂储量23亿吨,居云南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9.6万千瓦。境内有占地18万亩的小草坝朝天马原始森林和驰名中外的小草坝野生天麻。四是经济基础薄弱,属部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6773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仅1301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仅258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仅69.7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000元,目前还有4.2万绝对贫困人口。

二、1至6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年初,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和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我县相继召开了县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了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围绕既定目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1至5月,实现生产总值18354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1.47%。

一是狠抓农民增收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3.19元。今年我县农民增收的目标是人均确保增收80元,力争达到100元,其中,种植业增收25元,畜牧业增收30元,烤烟增收15元,劳务输出增收30元。目前已稳定大春粮食播种面积52.4万亩,夏粮收割全面完成,实现产量9984吨,同比增加3135吨。完成烤烟种植4万亩,规范化种植水平较往年明显提高。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已实现新增水果产值250万元、蔬菜净增产值300万元。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大畜牧科技推广,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截止6月30日,全县新建黄牛冻改点11个,完成冻改760头,实现畜牧产值9963万元,新增884万元。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完成劳务输出6.4万人,新增8000人,新增收入600万元。加快培植龙头企业,与云南玉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600万元马铃薯加工企业协议;引进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投资860万元开发天麻产品,可望11月投入生产;投资300万元、日屠宰500头猪的县城肉食品加工厂,7月可投入生产。

二是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交通建设上,巧威公路彝良段复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554万元。工期7个月的大寨火车站连接线本月底即可动工。通达工程已动工6个村,完成19公里,投入资金137万元。彝良至四川筠连油光坎90公里油路改造工可、设计已完成,并上报市交通局。岔河至彝良洛泽河67公里二级公路工可已上报,昭通至彝良二级公路市交通局已联系重交院做可研报告。电力建设上,已动工的熊家沟、马鼻子、小甘溪、虎丘新房等电站总装机为3.1万千瓦,1至5月,完成投资1857万元。水利建设上,投资865万元的杉坝水库已完成投资113万元。双河中型水库可研本月底可完成。松林中型水库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招商引资、财税工作和国企改革工作也稳步推进。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生工作上,截止5月31日,共完成五术11226例,其中完成结扎手术5616例,同比上升138.23%,占市下达任务的133.7%;二扎完成3160例,同比上升170.32%,占市下达任务的132%;一放完成3437例,同比上升15.53%,占市下达任务的85.9%。教育工作上,以迎接扫盲验收工作为重点,开办扫盲班1501个,参学人员34427人,占扫盲人数的74.9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运行,安全生产力度不断加大,政法综治工作卓有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三、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工作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县高度重视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把矿冶加工基地建设作为推动我县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深度加工、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兴县的关键和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

第一,完成了矿冶加工基地综合开发规划。年初,县委、政府委托兴滇公司编写了《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综合开发规划》。5月初,县委、政府在昆明邀请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并顺利通过。《规划》从洛泽河区域资源赋存、县域经济状况出发,对洛泽河区域的无烟煤、铅锌矿、石英砂和水力发电进行整体开发和精深加工作了综合性的科学规划。

第二,制订了《彝良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暂行规定》,全面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限制开采,逐步禁止小发路优质无烟煤原煤销售,主要采取经济手段规范矿产业发展。目前,委托中科院山西煤炭研究所对我县煤化工进行的产业规划和产品策划已完成。条件成熟的铸造焦和阴极炭块已提出了项目建议书,先期可启动铸造焦和阴极炭块项目。

第三,深入开展煤矿和非煤矿山秩序深化整治工作。一是按照省市要求,我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力度,彻底关闭炸封非法小煤窑。去年以来,全县共炸封关闭非法小煤窑1100余口(次)。今年5月强制关闭了矿冶加工基地内的6口无证招商引资煤矿,本月又强制炸封了规划区内的7口死灰复燃的非法矿井。二是加大非煤矿山矿业秩序整治力度,逐步整合矿产资源。去年6月,我县召开了全县非煤矿山整治会议,制订了整治方案和措施,严格按照坚决取缔非法的、彻底规范持证的、全面整合合法的原则,对全县非煤矿山开采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共清理出非煤矿山264户,其中铅锌矿92处,探矿权设置14处。至目前,已取缔无证和持过期证照的174户。铅锌矿是整治的重点,我县依法关闭了洛泽河、毛坪片区的15口无证照和13口证照过期的非法铅锌矿井。对持有效证照的69口铅锌矿井进行停产整治,其中,31口铅锌矿井已基本达到水利、环保等19项标准。今年4月,按照省、市、县联席会议和县委、政府专题会议精神,我县又召开深化非煤矿山整治会议,制定了验收标准,重点对69口持有效证件的铅锌矿井进行全面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坚决关闭,对验收合格的铅锌矿井进行全面整合,整合区的现有采矿权在有效期满后一律不作延续登记,今后探矿权的设置,除国家、省、市确定的勘查项目外,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最终将矿冶加工基地整合为一个矿权。目前,验收工作基本结束,绝大多数矿井已达到验收标准。三是加大对少数干部职工入股采矿的清理。县委、政府出台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对干部职工入股采矿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目前,已清理出干部职工及家属入股采矿2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6人,现已全部退出。

第四,积极开展了全面招商引资和启动准备工作。县委、政府确立加工基地由两个集团(两个法人)分别牵头,作为基地的两个龙头企业,对资源和产业化进行统筹开发,全面整合现有矿点,彻底根除混乱秩序。即:一个企业承担铅锌产业龙头,首先托管或收购市铅锌矿,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整合其他所有小矿点;一个企业承担煤产业龙头,首先托管或收购小发路煤矿,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整合其他小煤矿。同时设立招商引资准入条件和政策,即:龙头企业融资能力必须符合规划纲要的投资要求,并交纳5000万元保证金,保证金只能在项目产生的税收中返还,不退保证金。龙头企业开发的所有矿产品只能用于深加工原料,严禁销售原矿及初加工产品。6月初,我县向市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组上报了招商引资准入条件和政策,经批准后,我县利用昆交会的有利时机,已于6月5日分别在《云南日报》、昭通电视台、彝良电视台向社会了矿冶加工基地招商引资公告,积极寻求和吸引具有高技术、大资本的集团进行总体开发,快速筹资启动基地开发建设。6月6日至6月8日,先后有“云南新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昆明云冶锌业股份有限公司”、“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山西襄汾有色金属实业有限公司”共6个企业参加铅锌采选、加工项目报名,有“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参加无烟煤采选加工项目报名。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在昆与企业分别进行了座谈,经过洽谈,全部承诺符合煤产业准入条件,深加工项目充分准备的旺立达公司提交了小发路煤矿扩建60万吨洗煤厂、10万吨铸造焦和1万吨阴极炭块项目可研,提供了深加工样品,规划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三个项目第一期投资2.7亿元,年产值5.8亿,税收1.2亿。我县将对以上公司作进一步考察,洽谈具体开发事宜,及时向市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组报告,经批准后实施,快速启动加工基地建设。

第五,加强了矿冶加工基地基础工作。完成了龙潭至火车站二级路设计和龙潭河堤设计,正在进行龙潭片区的地形勘测设计和详规编制。成立矿冶加工基地筹备领导组,落实具体人员,搭建了工作班子开展工作。

四、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全市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议召开后,为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县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目前,各项工作有声有色。一是由县妇联牵头,县总工会、团县委等单位参与,组织180余名股所级以上妇女干部,分赴全县137个村对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妇女小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受到群众好评。二是创新创建载体,在全县开展了“百佳”创建活动。即:十佳少先队员、十佳教师、十佳白衣天使、十佳团员青年、十佳公务员、十佳政法干警、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等,创建范围覆盖了全县各行各业,分别由13个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以“八个一工程”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全县累计创建农户达1.9万户,覆盖全县18个乡(镇)133个村356个社。四是以实施“民间文化精品工程”为重点,巩固去年“百场演出”活动的成果,积极筹备,即将开展137个村的一村一场演出活动。五是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的意见》;六是制定了《彝良县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开始着手实施部分文化产业项目。七是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民间文化精品,我县将于6月22日在奎香乡雨龙山举办“中国彝良苗族花山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五、创新载体,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

根据省、市委的部署,我县按照“夯实基础、亮明身份,突出特色、争当先锋,做好表率、推动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实施“设立一个基金会,组建五支先锋队伍,开展十大先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云岭先锋”工程。一个基金会,即:建立一个贫困党员救助基金会;五支先锋队,即:成立农村党员治安义务巡逻队、机关党员应急队、党员素质教育义务培训队、妇女党员宣传服务队、党员帮扶活动队;十大先锋,即:基础工程先锋、亲民爱民先锋、学习创新先锋、勤劳致富先锋、优质服务先锋、窗口示范先锋、团结干事先锋、真抓实干先锋、遵章守纪先锋、人才素质先锋。为把此项工作抓出特色,抓出实效,我县已确立了19个试范点,由县级领导联系指导,县直挂钩部门参与,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具体抓落实,树立典型,逐步推开。目前,工程已全面启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从今年2月开始,我县全面启动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目前,18个乡(镇)的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圆满完成。除1个村重新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外,其余全部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六、存在问题

(一)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目前,县财政滚动赤字已达11278万元,今年预计可用财力仅14427万元,而人员工资就需15316万元,仅此一项就缺889万元,加上机构运转至少需经费1600万元,实际缺口将达2489万元,致使职工工资难保,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二)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经济快速发展。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全县没有一条上等级的公路,境内几条主要出境干道,路况差、晴通雨阻,且安全隐患突出;其次是教育设施滞后。全县校舍危房面积达56943平方米,至今还有63个单小还没有校舍;再次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村级医疗条件差,有75个村无卫生室,医疗设备落后、陈旧;第四,基层政权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尚有6个村无办公用房,65个村办公用房亟待维修和重建;第五是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全县有16个乡(镇)的文化站无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县城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宣传文化活动中心。此外,农业水利化程度低,仅为18%,南部和中部10个乡(镇)大面积缺水,对农业产业发展制约严重。

(三)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截止2003末,全县尚有低收入人口13.7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7%,极端贫困人口达4.44万人,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化、交通、信息闭塞的偏僻边远山区,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七、请求解决的问题

矿冶范文篇10

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河北联合大学是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

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

合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实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