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3:51:39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范文篇1

关键词:框架结构;加固改造;检测鉴定

框架结构多用于多层建筑,因其具有良好的空间性能而被广泛使用。框架结构是由框架柱、框架梁、次梁、楼板组成的结构体系,其上的砖墙仅用于划分房间布局。在使用过程中,因业主改变了原有建筑的使用用途、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时,造成部分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因此,便需要对原有结构的相关构件进行加固,以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加固设计应以检测单位提供的鉴定报告为依据,结合原有建筑的竣工图纸,对结构的整体性进行验证和计算。

1结构构件常用的加固方式

1.1采用加大截面方式加固。该技术也被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技术”,基本原理主要为将结构构件的配筋及截面进行增大,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构件的抗裂性、刚度、稳定性以及强度等。最常用到的地方就是梁、柱、基础、板等构件。该技术的主要缺点就是会增加现场进行湿作业的工作量,而且养护期相对较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及生产。1.2采用外包型钢方式加固。该方式属于一种较为常用的混凝土构件加固方法,按其与原构件连接方式分为外粘型钢加固法和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均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梁的加固。一般情况下,会在原构件四角、表面或者两侧用钢板或型钢进行外包,同时还需在外包钢与混凝土构件表面之间存在的缝隙间,将环氧树脂酱料或者高强水泥砂浆,将套箍或者横向缀板作为连接件,目的是对固件进行加固,提升其整体受力性能。1.3采用粘贴各种纤维型材进行加固。该方式包括两种,一种为粘贴钢板加固,另一种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其中,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属于通过碳纤维布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修复的技术,利用结合胶黏剂能够将碳纤维布在混凝土表面粘贴,达到抗震加固以及加固补强的作用。另一种粘贴板加固则是将具有高性能的环氧类粘结剂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相黏贴,使两者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利用钢板本身具有的较强抗压强度,使其对构件刚度及承载力度进行增强。1.4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丝绳网片通过与喷抹25mm-50mm厚度加固型聚合物砂浆形成的叠合层实现与构件实现整体受力,起到对既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作用。

2对既有建筑结构的鉴定

建筑结构的鉴定为加固设计的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依据。因此,在加固设计前期,检测单位根据相关规范对原有结构的鉴定,是对后期加固设计真实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一份完整的鉴定报告,应能反映原始结构各项构件的情况,包括梁板柱截面、梁板柱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当前结构是否出现裂缝等情况。通常情况下,房屋安全检测都需在现场将荷载及结构布置情况进行复核,此外还需进行裂缝损伤检测、材料性能检测,对结构安全进行评估,对结构进行验算与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加固意见并处理。还需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同时,根据结构的后续使用年限,判定结构是属于“A类、B类”的哪类,从而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A类建筑,要求加固后的固件依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按照“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值进行设置;对于新增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说,需按原有构件进行对待。就B类建筑来说,也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按照“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进行设置。

3加固设计过程

加固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以及加固方式的选取,决定了加固质量的好坏。3.1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各种资料的收集,结合鉴定报告及原始图纸对现状场地的踏勘及核实。了解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并且,应对业主改造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价。3.2加固设计阶段。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便进入了加固设计阶段。目前采用的加固设计软件为PKPM的SATEWE软件并结合结构鉴定加固模块一同完成。应根据原有建筑结构的情况以及业主的使用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在同一项目中,加固的措施不宜超过两种,以避免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首先应了解各种加固方式的适用范围,才能在加固设计中合理的使用。加固设计的原则是先整体后构件,加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应结合鉴定报告,将原有的框架结构构件以实际的尺寸代入模型中。并输入新的使用条件下的荷载,进行结构的整体计算。计算过程中,应根据鉴定报告提供的结构的后期使用年限是属于“A类、B类”来确定结构的地震系数的调整系数。整体结构模型计算后,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整体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查看结构大的指标诸如位移角,位移比,周期及周期比等是否满足要求,判断结构是否存在薄弱层,判断柱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核对梁柱板是否配筋不足等,核对原有的地基的承载力及基础的截面是否满足现行使用的要求。当计算结果中出现结构的总体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相应调整原有结构的截面,此时,梁柱构件的加固多用到加大截面加固。当柱轴压比不满足要求时,也应采用加大截面加固。当梁柱配筋不满足要求较多时,可采用外包型钢加固,否则可采用粘贴各种纤维型材的加固及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加固构件的计算可采用鉴定加固的模块,或者根据加固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编写EXCEL程序,再结合构件的弯矩剪力进行各个构件的加固计算。从而确定结构构件加固所需钢筋或型钢的大小。加固设计中,应尤其重视节点的构造,以及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以保证新增的加固构件能与原结构构件协同工作。3.3图纸交付阶段。在结构的总体计算和构件的单独计算都完成以后,需要将计算结果按国标的方式表示在图纸上,经审核通过交付业主及有相应加固资质的施工单位。

4加固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

加固质量的好坏,除了前期的设计之外,后期的施工也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走访一些工地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较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中的问题:加固改造设计不同于新建的建筑,在加大截面加固中,常出现梁柱的布筋方式按照新建建筑的配筋方式,从而造成了钢筋间距过小。当施工中需要在原有构件取孔植筋的时候,经常会破坏原有构件该区域的混凝土。因此,在设计中应保证钢筋的最小中心距不小于5d及边距不小于3d,以保证钻植筋孔的时候不会破坏混凝土。另外,植筋的施工过程中,应事先探明原有钢筋的位置,以避免钻伤原结构的主筋。在加大截面加固时,因加大截面的厚度过小,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密实的情况,此时,混凝土可以调整成相同等级的灌浆料进行施工。梁仅受剪承载力不足时,采用粘贴钢板箍的做法会比采用增加箍筋的做法减少施工单位的工作量。施工中的问题:加固施工过程中新旧构件的有效连接,是加固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发现加大截面的位置与原结构脱离,粘贴钢板出现空鼓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处理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粘贴钢板的粘胶未完全的渗透在钢板的表面。市面上的植筋胶,很多不能满足耐火及耐久性的问题,而植筋胶又是加固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选用植筋胶的时候,应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同时,施工中应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因对原有建筑的相关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后,会破坏原来建筑的门、窗、墙及其他装饰构件,因此在实际设计与施工中应尽量避免。

5结语

框架结构的改造加固,应遵循安全、经济、实用以及便于施工的原则,同时保证节点处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新老混凝土之间粘合性,使新旧构件能够协同工作,才能保证整体以及局部加固的可靠性。同时,应结合原有建筑结构的鉴定和加固后构件的检测,从而保证结构加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框架结构范文篇2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原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型平屋面,后拟在建筑东侧扩建一建筑,用作餐厅。餐厅面积为4.800×35.000--518.000m。,单层,平屋面,屋顶标高4.600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80kPa,场地类别Ⅱ类,抗震烈度7度,抗震等级3级,丙类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结构选型

该扩建工程作餐厅使用,故而主体部分跨度较大,空间结构较为宽阔。综合考虑,设计决定该扩建部分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结构设计的主要措施

扩建工程中的特殊结构设计主要是如何处理好新旧房屋的沉降差、新旧结构如何连接可靠等问题,为此设计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3.1地基基础设计

原建筑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标高为一1.500m,下设CIO素混凝土垫层。为了使新建部分不影响原建筑的基础,避免不均匀沉降,该例采用新建独立基础,将新建基础与原基础拉开一定距离,然后设置悬挑梁与原建筑相接,原建筑与扩建部分梁板设100mm缝断开。地基基础示意图,如图l所示。

3.2基础拉梁设置

因该扩建工程跨度较大,为降低扩建部分不均匀沉降,宜设计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一般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的单跨梁,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该例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本可以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即其配筋可以是上下各2414(-"级钢)纵筋,8@200箍筋。但是,由于该例工程还需要承受上部隔墙传来的荷载,计算后得出的结果显示构造基础拉梁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我们按照其计算的最小配筋率来配筋。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严格来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3.3新旧建筑连接

由于原有建筑沉降较慢或已中止沉降,而新建筑初始沉降较大,为减少新旧建筑沉降差,设计上宜在新旧建筑相连处设置沉降缝。

3.3.1新旧墙体连接

建设方从使用功能与美观上考虑,希望在墙体位置不设沉降缝,将新旧墙体直接连接,故而为了使新墙体的墙端构造柱与旧墙有可靠连接,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1)钢筋混凝土键销法新旧墙体问采用钢筋混凝土键销相连接,混凝土键销需作抗剪验算和对砌体进行局部承压验算。键销尺寸一般为240mmX240mmX480mm,配纵筋448,箍筋6@150,键销间距约1000mm。该方法需在旧墙上打凿出键销槽,对墙体的破坏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钢筋拉结法钢筋穿过墙上的钻孔,将旧墙体与新墙端构造柱拉结。该法由于在墙角处钻孔不方便,施工中不容易把钢筋拉紧焊牢,且易将钢筋拉脱,室内作业较多,常为以下两种方法所代替。

3)压浆锚杆法先在墙上钻孔,孔径为23mm、长度大于100mm,用净水清洗钻孑L后放入412螺杆,再以水玻璃砂浆压力灌浆,经养护后,拉紧螺杆,焊在构造柱的钢筋上,与构造柱连为整体。该法连接可靠,但湿作业较多,施工进度较慢。

4)膨胀螺栓连接法因膨胀螺栓与砌体间有较好的锚固能力,本法以膨胀螺栓直接锚固于钻孔内,外面螺帽焊上钢筋伸入构造柱。该法使用电锤打孔,干法作业,施工方便,对建筑物损坏少,施工速度较快。结合实际情况,该例设计时采用膨胀螺栓连接法来进行新旧墙体连接。

3.3.2新旧屋面连接

在框架结构中,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做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若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同时挑梁配筋还应留有余地。为避免不均匀沉降和方便施工,该工程⑤~⑥轴间采用了等截面挑梁的设计,因此在处理新旧屋面连接时也相对较为容易。该工程原建筑为平屋面结构,⑥轴后新建建筑亦为平屋面结构。⑤~⑥轴间采用的是平板连接,屋顶标高与原建筑相同,屋面板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⑥轴后的屋面板也均采用现浇形式。

3.4屋面设计处理

按照原建筑屋面形式,新建筑同原有作法。将屋面板向周边外伸900mm,女儿墙900mm高。屋面周边按原建筑屋面样式作造型。我们知道,实际工作中,在新旧建筑连接的接缝处,女儿墙的竖直面、压顶及梁板接缝都在同一位置,必须做好防水工作。该处很容易形成复杂构造,出现问题也较多,故而从选定连接缝位置开始,就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形式,以便根据建筑物的情况,处理好防水问题。该工程屋面主要问题在于新旧屋面板连接处的防水处理。针对该例情况,设计时新旧屋面连接缝当作建筑变形缝来处理,变形缝的连接与防水参照标准图集作法进行设计。

4结构特点分析

因为框架结构的各节点均为刚节点,所以其整体性、刚度良好,设计处理得好还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筑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但是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将新旧建筑刚性连接后,容易造成建筑倾斜与结构开裂。由于框架结构空间和高度范围大,并且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在建筑扩建时可较灵活进行平面布置,也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对原建筑的破坏,使其能更好的保持原有外观和功能,还可使施工变得更为简便。比如餐厅这类多数人活动的公共场所,采用框架结构能更好的利用空间与合理的布局。尽管在扩建工程中框架结构有这些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框架结构在应用时还有其局限性,它还存在这些缺点:

1)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

2)框架结构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在侧向刚度不够的情况下易产生过大位移,因此,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3)框架结构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

5结语

房屋改扩建设计不同于新建筑,更多的是要考虑到新旧建筑的连接,尽量减小新旧建筑间的沉降差,这是建筑后期安全使用的关键。在结构设计中,我们在精于结构电算分析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房屋结构处理上碰到的各种问题,使施工图的设计更完善,保证结构的安全。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负有责任的工作,作为结构设计人员要做到:

1)对待工作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框架结构范文篇3

关键词:外墙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在我省多层现浇砼框架结构中,采用多孔砖、空心砖、加气砼砌块做内外填充墙比较普遍。由于有些施工人员认为填充墙是非承重墙,施工程序上存在一些问题,留下质量隐患。近年来建筑物外墙渗漏现象比较普遍,是当前建筑质量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外墙渗水虽是建筑质量的一个通病,但它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也是室内装修工程质量的一大隐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在漳州某学院4#楼公寓和漳州某校2#、5#楼工程施工中,预先对外墙渗漏这一质量通病进行研讨,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外墙渗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常见渗漏部位及原因

1.1框架梁下与砌体交接处的开裂、渗漏。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未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砌体一次砌筑到顶,因重力作用,砂浆挤压下沉,砌体产生一定变形,结合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1.2外墙找平层空鼓、开裂、渗漏。找平层抹灰施工不规范,造成局部找平层空鼓、开裂、引起渗水。

1.3脚手眼渗漏。外墙抹灰时,脚手眼堵抹不严或堵抹的方法不正确,造成脚手眼部位抹灰层空鼓、裂缝。

1.4阳台根部渗漏。现浇砼阳台板与墙体连接部位由于温度变形影响,造成该处抹灰层出现裂缝,雨水渗入。

2防治措施

2.1抓好墙体砌筑质量

砌体质量是外墙防水的先决条件,砌体的水平缝、竖缝中的砂浆必须饱满密实,从根本上杜绝渗水通道;

2.1.1禁止干砖上墙

用干砖砌墙时,砖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砂浆很难铺摊均匀,砖缝砂浆不易饱满,砌体粘结性差,抗剪强度低,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因此,砖在砌筑前应浇水湿润,根据多孔砖、空心砖、轻骨料砼小砌块的吸水、失水特性,合适的含水率分别为:多孔砖、空心砖宜为10%~15%;轻骨料砼小砌块宜为5%~8%。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

2.1.2严格控制填充墙的沉缩裂缝

砌体与框架柱间的缝隙要用砂浆填嵌密实,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结筋要砌入砖缝中。当填充墙砌至接过梁、板底时,留出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2.1.3采用揉压法砌筑

采用揉压法砌筑,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揉压砌砖的技术,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操作法砌筑。

2.2堵塞墙体一切渗水通道

外墙装饰施工前,由专职质检员检查墙体上的空头缝、孔洞,填充墙上口的缝隙、门窗周边的缝隙和脚手架的穿楞洞等,并记录其位置和数量,安排有经验的技工按要求逐一堵塞。待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外装饰施工。

2.2.1堵塞墙体的空头缝和孔洞

清除空头缝中酥松的砂浆,瞎缝要剔凿,宽度大于8mm,深度大于30mm。铲除脚手架穿楞洞中的砂浆。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浆涂刷一遍,随即用掺10%UEA膨胀剂的1:2.5水泥砂浆嵌补密实,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层嵌补,每层厚度不大于8mm。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2.2.2填充墙上口的缝隙填嵌密实

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缝隙处,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性1:2.5水泥砂浆填嵌密实。

2.2.3处理好门窗周边的缝隙

清扫门窗周边及接触处墙体,冲水湿润、刷水泥素浆一遍。随即用掺10%UEA膨胀剂的1:2.5水泥砂浆分二次嵌塞,嵌好后外边留5mm深的凹槽,待外装饰完成后,缝内嵌防水密封胶。

窗台下砌体的灰缝必须饱满。不得将抹灰抹到窗框下槛口以上,必须从下口坐进2~3mm,无遮阳板的窗台均做10mm×10mm的滴水线。

2.2.4防止阳台渗漏水

挑阳台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常使其与墙相接触处产生裂缝而漏水,有的阳台面因倒泛水而漏水。施工时应注意靠墙边的阳台板灌缝要比板面低20mm,待干硬后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嵌平。找平层施工要从水落口面标高拉坡度线,清扫冲洗板面,先刷一遍素水泥浆,用细石砼或砂浆找平,拍实抹光,隔24h浇水养护,检查排水情况,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还要防止雨水从挑梁斜面流淌渗入内墙,要在挑梁底做滴水线。

2.3确保外墙抹灰质量

(1)抹灰前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搓时,在搓端抹实压平、定浆后,用尺板贴着,用铁抹子切成反搓。当下层接搓抹灰前,向搓内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

(2)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为了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

(3)因为砼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所以易引起砌体与砼梁板交接处抹灰层开裂。施工中应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规定:“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用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同时对框架柱、梁表面进行甩浆处理,以利抹灰砂浆粘结牢固。

2.4确保外墙面砖的施工质量

(1)镶贴面砖前,先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处,如有应及时修补合格,然后用纯水泥浆(掺10%802胶)满刷一遍。

(2)面砖采用1:1水泥细砂浆镶贴,并压紧搓挤到位,浆缝饱满,确保面砖无空鼓。

(3)为提高外墙砖缝防水能力,采用掺加水泥用量20%益胶泥的水泥砂浆勾缝,并做到接缝平直、光滑,填嵌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5外墙节点细部处理

(1)窗台向外坡度应大于5%;

(2)窗上口面砖作鹰嘴处理。

2.6外墙节点细部处理

(1)窗台向外坡度应大于5%;

(2)窗上口面砖作鹰嘴处理;

(3)阳台面砖作45°倒口后,用水泥砂浆(掺20%益胶泥)做表面抹缝处理;

(4)外墙塑钢窗外沿采用发泡聚氨酯塞缝,外墙面砖施工完后,沿外框打密封胶防水。

框架结构范文篇4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结构;矩形柱框架结构;SATWE:节点域

1前言

随着人们对房屋平面与空间布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建筑设计布局有了新的要求。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对建筑平面与空间的分隔己越来越不能被房屋使用者所接受,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室内家具的布置及空间的使用。建筑师要求结构工程师配合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在框架结构中以异形截面柱代替矩形柱。

在此,笔者拟与广大设计人员共同探讨一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2异形柱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2.1异形柱及异形柱结构的定义

2.1.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GJ149-2006)对异形柱的定义是: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不大于4的柱。L形截面柱多用于墙的转角部位,T形和十字形截面柱多用于纵横墙交接处。

2.1.2所谓异形柱框轻结构即是由异形(T型、L型、十字型)柱组成框架,由轻质填充墙所形成的结构。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受力的需要,异形柱结构中的框架柱,可全部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一般框架柱。建设部在1996年11月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技术发展要点>文件中,对其特点做了如下阐述:1)由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组成的框架:2)填充墙与柱壁同厚,室内不出现柱楞:3)因墙体减薄与砖混结构相比,可增加使用面积8%~10%;4)填充墙的墙体材料可根据当地保温隔热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2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矩形柱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差异

2.2.1对于相同烈度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2.2.2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弹塑性层闻位移角限值更加严格一些。

2.2.3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对于相同烈度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方法更加严格一些,其在房屋高度的取值上降低了数值。

2.2.4抗震设计时,扭转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而矩形柱框架结构的该比值为1.50。

2.2.5抗震设计时,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意味着其要求更加严格。

2.2.6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7度(0.15g)及8度,(0.20g)时尚应对与主轴成方向进行补充验算。

2.3异形柱框架结构在SATWE中的设计与应用

能够有效地分析带有混凝土异形柱的结构并进行截面配筋设计,这是SATWE软件的特点之一。在梁的刚度、荷载、及截面配筋计算时,充分考虑了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殊性。由于混凝土异形柱的柱肢较长,梁、柱在节点处的重叠部分较大,合理的力学模型简化应将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自重计算时不应重复计算重叠部分的混凝土重量,SATWE软件中对梁考虑了这样的力学模型简化:

(1)梁的计算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2)梁上的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长度计算;

(3)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4)梁端刚域的计算原则如下:

记梁两端与柱的重叠部分长分别为Di和Dj,梁长为L(即两端节点问的距离),梁高为H,则梁两端的刚域的长度分别为

Dbi=Ma×(0,DiH/4)

Dbj=Ma×(0,Dj—H/4)

扣除刚域后的梁长为:LO=L-(Dbi+Dbj)2.4异形柱结构构造的设计心得

2.4.1《异规》第6.1.3条规定,异形柱结构框架梁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00mm。当节点的非弹性变形较大时,贯穿节点的柱纵向钢筋粘结退化与滑移加剧,甚至出现沿节点区柱纵向钢筋全长粘结破坏、现象发生。为保证其粘结应力不致过大,避免上述现象出现,规定梁的高度、即节点高度不能太小。异形柱结构框架节点钢筋粘结条件可能不如普通框架节点钢筋粘结条件,故务必遵守此条规定。

2.4.2《异规》第6.1.3条规定,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这是因为肢厚较小时,会造成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钢筋设置困难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强度不足,故限制肢厚不应小于200mm,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及施工的方便。而限制肢高一方面为了满足伸入柱内的梁纵向钢筋锚固长度,另一方面是考虑柱双向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和双向受剪性能的要求。

2.4.3《异规》第6.3.5.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二、三级抗震等级,贯穿中柱的梁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大于该方向柱肢截面高度hc的1/30,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及以上时可取1/25,且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大干25mm。

矩形柱框架的框架梁纵向钢筋伸入节点后,其相对保护层一般能满足,而异形柱的c/d大部分仅为2.0左右,根据变形钢筋粘结锚固强度公式分析对比可知,后者的粘结能力约为前者的0.7。为此,规定抗震设计时,梁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大于该方向柱截面高度的1/30。由于粘结锚固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当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40以上时,可放宽到1/25。

2.4.4《异规》第6.3.5.4条及表6.3.5给出了异形柱结构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这比《抗规》第6.3.3条规定的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要严格。这是因为,在地震作用组合内力作用下,梁支座处纵向钢筋有可能在节点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对于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更易引起纵向钢筋在节点核心区的锚固破坏。为保证梁支座截面有足够的延性,设计时不考虑纵向钢筋的受压作用。为此,对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可根据单筋梁满足的条件来确定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以C30混凝土,HRB335钢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得出的。

2.4.5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这是因为异形柱肢厚有限,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粘结强度较差,故将纵向受力钢筋的总配筋率由对矩形柱不大于5%降为不应大于3%,以减少粘结破坏和节点处钢筋设置的困难。

3工程算例

3.1工程概况

某多层异形柱框架结构,共6层。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该结构的标准层结构平面图(如图中仅表示出梁柱结构)所示。填充外墙为250厚MU10轻骨料砼空心砌块(容重<13KN/m),填充内墙为200厚MU10蒸压砂加气砼砌块溶重<8KN/m)。

3.2设计心得

3.2.1在设计该结构时,最初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C30,但是计算得到的异形柱轴压比超过规范规定限制,同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超过《异规》表6.3.5的要求。虽然对楼板而言,采用C30混凝土是可以的,但考虑到梁板柱的施工问题,同时为满足异形柱轴压比以及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的要求,最终将梁板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全部改为C40。不过考虑到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楼板易开裂的问题,在楼板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抗裂措施。

3.2.2从中可以看出,有Z形、W形柱,这里介绍一下这两种柱的处理方法。(1)Z形柱,是由两个L形柱组成的。在PMCAD输入时按两个L形柱来输入并进行内力及配筋计算。因为Z形柱受力较大时易在中间肢劈开,劈开后(极限状态)其受力接近于两个L形柱,按两个L形柱处理较为合理。此时两个L形柱间的梁会困刚度太大而超筋,因为实际上无此梁,只是有限元计算时两柱问有联系必须有此梁,故不必管。(2)W形柱,计算及配筋时是按T形柱考虑的。只是由于建筑布置的要求,此处垂直搭接至T形翼缘上的梁的梁端钢筋锚固长度,由于翼缘厚度只有200mm,不能满足要求。故在此处增加一部分混凝土,该部分按构造配筋,就是为了解决梁端钢筋锚固长度的问题。

框架结构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

建筑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是极为重要的,梁柱的节点就是将建筑的框架连接在一起,节点也梁柱的主要受力部位,因此一定要保证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这是整个建筑框架结构的重点,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分析。如果节点施工质量较差,就会影响着建筑框架的抗震性和稳定性,一定要重视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施工。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技术

建筑框架结构在节点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节点区进行配筋处理,配筋主要包括箍筋设置与梁筋的锚固。箍筋设置主要是为了给节点区域的混凝土施加一定的力,这种约束力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抗剪强度,一般情况下,箍筋之间的距离如果越来越小,那么节点区混凝土产生的约束力就会越来越大,这样节点区的抗震性也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建筑物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区施工,这样梁端的箍筋就要保持紧密性,增加密度,这样节点的抗震性就会增加。但是有些工程的设计人员,仅仅会对梁端和柱端进行加密处理,并没有对节点区的箍筋进行标注。在节点区有柱、纵梁和横梁的钢筋三向交叉,而且这三向交叉的钢筋在分布上也是极为密集的。在配置箍筋的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难度,这样就容易出现质量上的问题,目前经常使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梁板模板支完之后,放入整个梁的钢筋骨架,之后放入节点的箍筋。但是由于钢筋的分布比较复杂,施工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难度,有些施工人员有着怕麻烦的心理,这样在节点区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少放箍筋或者是箍筋绑扎不牢固的现象,也就是直接的影响了建筑框架结构的使用性能,也不利于抗震性的发挥。因此在节点区进行箍筋处理,必须要按照要求制作成为钢筋笼,之后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将钢筋绑扎牢固,最后放入整个梁的钢筋,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构件的抗裂性,除此之外,技术人员也必须要进行技术交底,随时进行交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绑扎。

2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梁柱的节点支模是极为麻烦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方式就是现场临时散装法,但是这种方法极容易出现拼缝不严密、尺寸偏差大、接驳垂直度较差和表面不平整的现象,而且拆除之后重新装十分的繁杂,是不利于节点箍筋和杂物的处理的。因此要结合节点箍筋具体的绑扎顺序,要在穿梁底筋和装;梁底模之后,才能够进行节点的箍筋,之后就可以进行节点模板的安装,如果是在框架宽度范围以外的梁柱节点模板,就要使用工具式定制的模板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2.1要对每一个节点处的楼板和梁柱的位置和尺寸进行明确的了解,根据具体的关系对节点进行分类和编号。

2.2按照编号节点的相关的数据以及相应的位置关系进行方案的制定,矩形节点的框架在梁宽以外的模板主要由四个侧面以及矩形板构成的,矩形板大约为1-2片,在模板的下部必须要与柱进行搭接,搭接的长度为40cm,这样就便于模板的固定,还要结合模板的组别方式对于每一片的模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编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各个节点模板的制作图绘制出来。

2.3必须要熟练的安排木工,这样根据上述各个节点的制作图就可以进行节点工具式模板的预制,还要将相关的标识做好。模板使用的是18mm的厚夹板进行制作,背楞使用的是木枋,木枋的规格是40mm×50mm,如果截住的面大于1000mm,就可以使用50mm×100mm的木枋,背楞之间的距离是不能够超过300mm的,装膜使用的夹具也必须要预先的准备好。

2.4要跟随施工的进度,在现场进行节点模板的安装。利用铁钉将模板在柱身固定住,之后检查垂直度和标高,在位置调整好之后,就能够安装夹具,将螺栓收紧,反复的检查之后,没有任何的失误就可以用力的收紧螺栓。

3节点区的混凝土施工

3.1节点区的混凝土施工等级控制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这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影响着节点区的施工质量。在模板施工完毕之后,就可以进行节点区混凝土的施工,在浇筑之前,必须要对节点区使用的混凝土进行科学的配置,而且水泥的强度也必须要达到施工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混凝土的性能必须要严格的控制。目前,检修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有很多的设计人员仅仅重视梁柱混凝土的强度,这样也就忽略了节点区混凝土的重要性,节点区的混凝土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这一点也是施工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情况下,建筑框架结构需要在建筑物的梁底留有着一定的施工缝,但是这一高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有些设计人员为了将程序简化,就会使用于梁柱相同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但是节点区要求的混凝土强度会比梁柱区混凝土强度要高,这样就无法满足具体的施工要求,也就降低了梁柱节点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3.2节点区混凝土浇筑节点区混凝土在浇筑的之前必须要对施工缝按照工程规定进行处理,否则在振捣或者是石子自重的作用下,就会导致施工区域出现较多的浮浆,导致了表层的混凝土比较软弱,因此必须要在模板安装之前对软弱的混凝土层或者是已经松动的石子进行清除,对于施工缝进行处理。模板在安装完毕之后,还要进行杂物的清理工作,主要清除模板表面的小屑、泥沙和杂物,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松散夹层或者是水平的裂缝。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必须要先浇筑一层水泥浆,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的混凝土可以与陈旧的混凝土形成一体。节点区有着复杂的受力状态,而且钢筋的分布也十分的密集,混凝土振捣与浇筑是十分困难的,容易出现蜂窝等现象,这样混凝土的强度就会被降低。因此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骨料颗粒的大小进行样的控制,也要选择合理的坍落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

4结论

总之,在目前我国的城市现代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建筑是采用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形式,因此,加强对框架结构施工工艺的研究,提高框架结构施工水平,保证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探讨了保证节点施工质量的措施方法,以供参考交流。

作者:孙静 单位:大庆高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玉深.框架节点不等强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建筑技术,2011(2).

框架结构范文篇6

关键词:外墙渗漏;框架结构;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全国各地住宅工程从规模到数量的发展,住宅工程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和外墙渗漏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框架结构建筑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抗震设防需要,绝大部分多层建筑都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政府为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已禁止使用粘土砖,目前在城区已基本采用水泥空心砖及灰砂砖、轻质砖等,这些新型材料具有重量轻,隔热效果好的特点,但由于在一些地区刚开始使用,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在施工中缺乏经验,因各种原因常出现外墙渗漏现象,造成室外装饰层脱落、开裂、空鼓现象。室内墙面变色发霉、起皮、甚至室内积水现象,给业主的使用造成不便及财产损失,影响使用功能而成为业主投诉的主要原因。

一、框架结构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原因。设计单位均按规范的统一模式进行常规设计,不考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一带而过,明知有通病,但只要结构不出现问题,便与自己无关。施工中的问题由施工单位处理。而改进工艺、作法,必然导至施工成本的增加。大多业主又不认可增加费用,结果只有按设计施工,稍有不慎,造成隐患。

1.2框架结构填充墙材料方面的原因。目前框架结构外维护填充墙采用的材料基本为非承重空心砖。空心砖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损坏,造成缺棱掉角等缺陷的发生,并且空心砖多采用粉煤灰或陶粒作为原料,其吸水性能较强,若在外维护墙中使用了此类砖比较容易在外墙形成渗漏处。若发生渗漏水进入外维护砌筑墙体,空心砖易吸收水分达到饱和,空心砖内孔洞形成积水槽或水的甬道沿墙体产生流动,很难判断渗漏处,整改起来极其不易,形成顽疾。

1.3建筑造型产生的不良影响。由于市场的需求,建筑的外造型趋于复杂化,外立面增加了很多突出造型和线条,且由于建筑节点的设计和构造措施不合理,造成外墙渗漏节点较多,这也是产生外墙渗漏的原因。

1.4外墙节能采用的保温形式。现在的建筑要求节能达到50%,很多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或夹心墙体系,这两种体系各有其先天不足的缺陷。外保温体系多采用点粘法进行施工,在保温层和砌筑墙体间形成空腔体系,苯板之间有缝隙,水极易进入造成渗漏;夹心墙体系外墙由于是普通砂浆,水极易透过砂浆层进入空心砖墙造成渗漏,这也是外墙渗漏的原因之一。

1.5外墙装饰材料选择。现在住宅建筑的外墙装饰材料多采用外墙饰面砖或外墙涂料,在采用外墙饰面砖的装饰方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其含水率。

1.6外墙砌筑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人在施工操作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砂浆砌筑不饱满,特别是竖向灰缝不饱满,产生密缝或透缝。此外,干砖上墙,砂浆中的水分被吸收,造成砂浆的强度降低,灰缝砂浆产生裂缝造成渗漏;外墙饰面基层一次抹灰过厚或外墙垂直度偏差过大使局部抹灰过厚又未采取适当的措施而产生基层裂缝,造成空鼓、龟裂;外墙大面积抹灰而基层未设置分割缝。

二、框架结构外墙渗漏的治理方法

2.1外墙使用的砌体砖建议使用三排多孔砖或其它轻质实体砌块,当使用空心砖砌筑外墙时必须选用完整的无破损的砖,砌筑时不得打砖不足,模数部分必须用实心砖或素混凝进行补充调整,相应的拉接钢筋必须按规范的要求设置。同时对于诸如脚手架眼、缆绳孔洞等造成的墙体缺陷要认真修补,不留隐患。

2.2对于复杂的外立面造型,在窗口附近和外维护墙砌筑,拉结钢筋一定按要求留置。

2.3外墙的保温系统尽量采用聚苯颗粒砂浆保温体系,此体系杜绝了点粘外保温体系的空心夹层,极大地减少了渗漏点(苯板或挤缩板之间有缝隙),并且能够做出一些局部的造型线条。

2.4如果造价允许,外墙抹灰层建议采用防水砂浆抹灰。

2.5尽量使用通体外墙砖,而不采用劈开砖,并且粘贴采用专用胶粘剂和勾缝剂,且粘砖前先在墙面满刮胶粘剂后粘贴饰面砖,勾缝最好选用平缝而不采用凹缝;使用涂料的底层最好选用防水腻子满刮,并选用弹性防水外墙涂料,在外墙砖粘贴前最好先满刮一遍胶粘剂,然后再粘贴外墙砖,这样可使外墙砖粘贴饱满,减少渗漏的隐患。

2.6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加强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加强抽查和复查,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的饱满度,水平缝要满铺砂浆,同时以挤砌的方法来保证。竖缝不饱满处应采用勾抹子仔细补喂灰浆的方法。

2.7严格控制各种构造缝的处理措施。严格按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做好伸缩缝和沉降缝处的处理,保证选用材料的质量、厚度和规格等要求。

2.8由于填充墙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墙体与梁底和柱边等不同建筑材料接触界面由于温度应变不同易造成裂缝,所以在摸灰前应按规范要求加上钢丝网片,再用水泥砂浆分层压,并且注意养护,然后再进行面层施工,可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达到减少墙体渗漏的目的。

2.9对于采用外墙粘贴饰面砖的建筑,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同时要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增强责任心。在粘贴过程中一定要有挤浆的工艺,且在勾缝前要全面检查空鼓情况,勾缝保证密实,尽量采用平缝,采用凹缝的凹入度不要太大,减少流水线长度。

2.10窗台、遮阳板和雨篷等水平构件应按要求进行找坡且找坡方向要正确,与墙面接触部分应处理成泛水圆弧角。窗框周边应提位勾缝打胶,窗顶部要做成鹰嘴。

2.11女儿墙屋面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女儿墙根部位置处混凝土比屋面高10-15毫米,保证屋面女儿墙根部施工缝高于屋面板,而后再砌筑女儿墙墙体,这样即使施工缝处产生微小裂缝,也不会造成女儿墙根部渗水。

2.12阳光房和虎头窗等根部一定要做好防水附加层并且防水卷材全包,保证施工质量。

2.13若经济条件允许,在结构层上先做一遍防水,之后在保温层上再做一遍防水。

2.14屋面突出的构筑物等,如烟囱、排气管道和天窗等根部一定按要求做好防水处理。

框架结构范文篇7

关键词:框架结构;加层;加固;钢结构;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既有房屋加层改造情况,这样既不用多占土地,建筑面积也能相应增加,而且建设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很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结构加层加固设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3],本文通过对框架结构顶部增加一层钢结构以后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加固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为今后类似的不同结构形式的结构整体计算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医院门诊楼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为地上六层框架结构建筑物,CFG桩复合地基,柱下独立基础,建筑面积约6440㎡,建于2009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现拟在六层顶加一层钢框架结构,接建层功能为病房,层高2.8m,柱网与原有建筑物相同,屋面采用74mm~150mm厚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屋面板。

2接层钢结构方案

该门诊楼接建层为一层钢框架结构,柱、梁均为热轧H型钢,屋面为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屋面板。钢结构与原构件采用铰接连接,埋件需采用化学锚栓与原有结构连接,连接所需锚栓根数较少,对原有结构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较小。

3接层后整体结构计算及分析

3.1计算模型。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软件和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MIDASBuilding结构大师软件进行对比计算。3.2周期计算结果。3.3基底剪力计算结果。3.4最大层间位移角比较。3.5接层后整体结构安全性评价。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1)原结构接建后周期较接建前加长,平动系数、扭转系数与接建前一致。(2)接建部分延长结构周期,减小地震影响系数,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地震作用的目的。经接建前后基底剪力分析可知:接建后结构质量的增加,并没有使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增大。(3)经复核,主体结构接建前后,结构剪重比、位移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结束语

框架结构范文篇8

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人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对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采用分层套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且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须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推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2.2改进的对策

近几年的做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1)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2)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框架柱纵筋的搭接

按照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允许搭接的矩形,异形柱纵筋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但有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或贪图方便,更愿意采用搭接。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因该部位箍筋尺寸并未变化,使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相差柱主筋1d的距离,其直径通常在?覬18以上)。这一问题在柱截面较大时还不太突出。随柱截面的减小就显得较为突出。特别是异型柱通常柱宽仅2O0mm.如端部配2?覬25纵筋.减去钢筋保护层5Omm。则此时两根纵筋的净距仅100mm。若采用搭接,则搭接处两根纵筋的净距如按搭接1根考虑也仅75mm,若两根同时搭接则只剩下50mm。显然对柱有效截面削弱太大,使钢筋搭接末端延伸部位成为柱的薄弱点。

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三、四级框架d<22),施工人员应在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延伸15Omm,并向外弯折1d,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弯折段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宜在弯折段增加构造焊,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增加的工作量又不算大。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1988)第5.2.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拄允许偏差为±5mm。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往往会超过40ram)。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粱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仪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汁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1柱的“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段>5m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丽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l: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5.2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比设计,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操作素质低下所产生的后果将削目支撑件的竖向荷载,影响结构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步步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6结语

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框架结构范文篇9

框架结构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楼,商用楼等[1]。它比较适合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因为其先浇柱、梁、楼板,后做填充墙的特点,使得填充墙的拆卸或堆砌较为灵活,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使用空间。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另外其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因此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框架结构由于其“整体”的特性,其抗震效果较传统的砖混结构要高。但是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的关键因素还是在施工质量和震级,后者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因此框架结构以及墙体的施工质量对于抗震效果有重要影响。

2框架结构施工过程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包括以下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柱模板,柱混凝土,梁底模及梁筋,板底模,板筋,梁板混凝土。重要步骤如下:轴线定位,即选取适当位置上的几条轴线作为整个轴网的控制线,用普通经纬仪定出这些控制轴线,其它轴线以这些主轴线为基准用钢尺量测轴线间距离得出;柱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根据柱边框线校正楼面上柱插筋位置后采取焊接、搭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将柱纵筋接长后再绑扎箍筋。对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目前最常见的接长方式是电渣压力焊;混凝土浇注,可以采用泵送混凝土,该方法浇灌速度较快,可采取柱、梁、板一次性浇灌的方式。另外的浇灌方式是在楼面模板安装之前先浇柱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拆出柱模,然后再封装楼面模板。

混凝土施工速度或施工周期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极大。混凝土构件只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即测量放线,技术复核,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模板安装,模板加固及拚缝处理,模板检查,混凝土浇注,才可能达到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3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时骨架,是建筑的最重要的构建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钢筋在施工中主要控制两个环节,下料和接头控制。(一)下料。钢筋在下料之前,必须先放出大样,并依据大样下料,下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要把长的钢筋料下短了,因为这样就会增加钢筋的接头数量,而钢筋接头数量的增多会直接影响到钢筋的受力性能;二是尽量不要利用短的钢筋料加工较长或较大的钢筋半成品。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一次成型或一次成活,不得在一根钢筋的同一部位反复加工,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钢筋的疲劳破坏。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尚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2]。(二)接头控制。钢筋连接主要靠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前者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街头,如筒冷挤压连接、锥罗纹连接、直罗纹连接等。相对而言,焊接的质量的可控性要差很多,但其十分重要。

3.2混凝土质量控制

保证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浇筑就成为框架结构工程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水灰比失控,计量不准确甚至不计量,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偷工减料,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过振、漏浆等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对原料的结构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应该根据施工的环境,如温度,潮湿度进行合理的计算。首先要准确调整水灰比,在现场施工时根据试验室出具的理论配合比,实测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准确计算用水量;水的计量采用电子装置自动计量,计量设备定期检定合格。其次要确定水泥浆的用量、砂率及坍落度。(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

3.3混凝土中配筋和配箍质量控制

墙体结构式简而言之就是钢筋和混凝土,在满足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配筋率、和配箍应该是以经济原则为前提。(一)配筋率和配箍率。以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部位为例,其钢筋数量和截面面积越小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而且也便于施工,因为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一是在梁柱节点部位钢筋的数量少则混凝土拌合物容易流动到边边角角和下层混凝土表面,而且粗骨料也不会被钢筋从半空中卡住,从而造成拌合物离析现象;二是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少则钢筋间的净距就相对大一些,在进行振捣的时候振捣棒就容易插入混凝土内部进行充分的振捣[4]。(二)长度控制。首先是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控制。框架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柱筋锚入梁中,另一种类型是梁筋锚入柱中。

结束语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点非常多,如原料质量的甄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原料配比,搅拌程度,以及后期浇筑和维护。在实际施工总,应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理解水平和各项素质,如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尽管建筑工作总体上知识含量不高,但是如果从质量意识角度入手,从关注细节入手,对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应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J].煤炭技术.2008(6).

[2]叶华勇.抗震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对策[J].福建建筑.2009(4).

[3]刘齐茂.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J].西北地震学报.2008(2).

[4]武鲜花.谈框架结构对抗震设计的要求[J].山西建筑.2003(7).

框架结构范文篇10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框架结构以其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以及坚固耐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多层房屋建筑利用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梁和柱子相连接组成框架,从而以这个框架来共同抵抗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目前,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已被运用到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中。不过由于运用框架结构的时候施工现场作业工序繁多,具体操作难度较大,如果不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施工,那么将会导致房屋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多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用框架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施工,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多层房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层房屋项目框架结构施工模板工程问题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进行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框架结构施工模板的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阶段中,模板工程是最为基础的施工内容,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施工中多数楼层的重力载荷进行支撑的。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尽可能的获取利益,往往会导致在进行用材选择和成本费用投入方面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比如:利用不匀称的低水平木杆来做模板材料的支架,这样会使得模板达不到应有的刚度,其自身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材料成本,在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将一些之前使用过的旧钢模板进行简单整形后应用在房屋建筑的工程建设中,这势必将会给多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2.2多层房屋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墙体裂缝问题

在利用框架结构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施工墙体出现裂缝,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置的话,那么势必将会导致多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多层房屋建筑之所以会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第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温度的变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混凝土的厚度不够。不管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还是混凝土的厚度不够所造成的墙体裂缝,都必须要及时加以控制,从而以确保多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多层房屋项目框架结构质量问题

在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框架结构自身的质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钢筋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质量劣质的钢筋、不符合规格和型号的焊条以及不达标的箍筋,这样在进行钢筋结构焊接的时候势必会使得框架结构产生变形,这会使得多层房屋建筑的框架整体出现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3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提高框架结构施工人员技术

在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那么首先就需要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达到所规定的标准。因为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离不开施工人员,如果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达不到标准,那么就可能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焊条型号和质量不达标、混凝土配筋不对等问题,这势必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提高框架结构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首先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加工绑扎、钢筋配料的技术,从而以确保多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只有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思想素质都提高了,才能确保框架结构的施工万无一失。

3.2提高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进行框架施工的时候,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是解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问题的关键,因为框架结构主要是由钢筋组成的,很多的房屋之所以会损毁主要是由于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因此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那么首先就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钢筋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这就要求在对钢筋进行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对于钢筋的质量一定要特别重视,所采购的钢筋其相应的抗拉度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钢筋一律不要;其次,在施工场地需要设置一个固定的位置来放置施工材料,从而避免其被重物挤压而造成质量问题;最后,在进行钢筋焊接的时候,为了做好焊接的准备工作需要在实行焊接之前进行相应的焊接试验,对于进行焊接时所需要使用到的钢筋,一定要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一律不允许使用。与此同时,为了确保钢筋焊接的质量,还需要对钢筋焊接的质量做相应的抽查,从而以确保钢筋焊接的质量。

3.3提高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梁柱施工技术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混凝土浇注架结构受力更合理,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可以采用拉通或对直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对框架结构进行浇柱施工的时候,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序复杂,可以选用预制轻墙作填充墙,并以现浇的方式取代用混凝土过梁。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