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2:37:24

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1

一、加强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4个具有*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的技术研发公共平台。依托*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建设“*市不锈钢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南方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建设“*市重型汽车装备工程技术中心”;依托*科技大学,建设“*市镁冶炼及镁合金变形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市电子研究设计院,建设“*市煤矿安全监测产品重点实验室”,并创建省级实验室。支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系统升级,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工程技术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要针对行业技术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在攻克制约我市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上取得新突破。

二、加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依托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整合省城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充实技术需求库、科技成果库以及科技风险投资项目库,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清洁能源服务平台和专利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开展技术发展预测研究,实施科技成果暨项目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9年为400项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推广提供中介服务。

三、加强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建设

在“一网两库”Ⅰ期工程基础上,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学器材供应站、*市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等,启动“一网两库”Ⅱ期工程,延伸拓宽服务功能,推广应用快速成型与设计技术数据库服务系统,建立新型材料等专业领域数据库,实现*地区特色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数字化和资源共享,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可定制仪器设备检索、科技数据查询、文献信息服务。科技文献库资源总量和科技数据库资源总量分别达到15TB和1TB,*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的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30%以上。

四、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规模化运行、网络化管理要求,充分利用区域创新资源优势,依托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科技园区,发挥市、县(市、区)创业服务中心组织协调作用,因地制宜,创办一批服务规范、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专业科技孵化器。重点建设包括中试基地、基因工程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心、企业孵化单元、共用技术研发中心、基础设施等,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生物技术中试基地(生物技术孵化器),搭建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发挥“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中试孵化——专业服务”共聚效应,突破我市生物产业技术瓶颈,促进生物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新。2009年新增科技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入孵科技企业100家。

五、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和星火科技培训学校为重点,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从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中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依托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组织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深入田间地头,常年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提升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服务功能,加快移动电视入农户进程,增强各级星火学校科技培训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覆盖面。实施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专项,重点培育5~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试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项,实施农业技术承包项目1000项,培训农民15万人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六、加强中间试验与示范推广

中间试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市科技发展计划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中试基地;鼓励和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开展中试基地建设和中间试验;鼓励和支持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对自主创新产品和工艺进行中试放大,取得必要的经济技术数据,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各县(市、区)要围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选择一批符合农业生产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市科技局通过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双向招投标和农业技术承包计划给予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七、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以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共同出资、公司制、合伙制等各种形式,创办从事技术交易、技术评估、技术经纪等活动的技术服务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2009年新发展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咨询、专利服务等技术服务机构25家,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服务等科技培训50期、培训各类人员5000人次,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以上。

八、加快技术服务人才培养

科技服务业是智力产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出明确要求,根据人员知识结构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重点,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并在时间和经费上予以保证。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交流考察、网上传授知识等方式,对从事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科技评估、企业孵化、专利等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技术创新、专业技能等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2009年培训具备相关科技知识和必备经济、科技、法律知识的技术服务人员6000人次。

九、建立社区科技特派员制度〖HT〗

实施社区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市辖六区确定100个社区开展社区科技特派员试点,建立社区科技服务体系,打造科技示范社区。社区科技特派员要在科技成果推广、科学普及、“民生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发挥作用,把节电、节水、节气科技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千家万户,使科技真正服务于百姓生活。同时,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实用、快捷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

十、实施企业专利特派员和专利专员制度

加强企业专利服务工作。向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派专利特派员,向10个承担重大自主创新专项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专项项目的企业选派专利专员,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专利文献分析、专利技术转化等服务,帮助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解决自主创新中遇到的专利申请、保护、使用等问题。推动企业把专利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开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

针对初创、成长期企业创新创业风险大、周期长、资金短缺、难以得到商业银行信贷支持问题,创业风险投资、科技风险投资等机构要通过分散风险、多轮分步投入、多元组合投入等方式,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探索“企业——银行——政府”合作模式,通过政府风险投资专项资金贴息、担保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风险资金投入力度,2009年力争使全市科技风险投资规模达到5000万元,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提供科技支持。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2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运营模式;改善路径

一、绪论

现今,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加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积极发展与本国国情及经济产业状况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性部分。我国在成为知识经济社会、推进创新体系的进程中,科技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与壮大,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为了切合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扩大科技服务业的规模,本文在全面收集信息、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改善路径。

二、科技服务业及运营模式的概念界定

1、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及经济转化的桥梁,是指科技服务机构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创造成倍价值的新兴智力服务产业。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表现在客户的高度参与、主要投入因素为知识及技术、不可复制性三个方面,即该服务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订造,具备高创新性、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高互动性的特征。

2、运营及服务模式的定义

运营及服务模式是指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完整高效地产生可持续盈利的运行系统。运营模式随着商品形态的多样性而不同。市场流通商品无论商业领域如何变化,品牌商、制造商、经销商及零售商均会独立存在,并构成不同的运营模式以适应市场。

3、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分类

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形式由政府主导延伸到各种形式,具体形式表现为:官方政府组织,即为政府建立并支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经济支持,成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机构组成部分;民间合作组织,该类组织存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帮助科技型中小类企业获得资金、优化结构、寻找合作对象、推动科技成果在市场的流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该类型孵化器以提供服务范围广、服务效率快、专业性较强而著称;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在某些特定领域为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专利认证提供帮助;大学科研转移办公室,该机构作为桥梁,将学校内部的科技成果转移进入企业,并将行业内部信息反馈给大学科研机构,以帮助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

三、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已有百年历史的科技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集全面服务内容、完备行业规范、稳定运行模式、强劲核心竞争力、配套国家政策于一体的发展体系。并且在扩大市场空间、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发达国家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配套的政府政策,利用科学完备的中介服务机构、适时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了层次覆盖面全、角度涵盖面广、结构合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2、完善的政策及行业规范支持

发达国家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政府为扶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所营造的良好环境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均出台适应本国经济现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政策用以支持本国科技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例如政府通过直接财政投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型政策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便利。

3、类型多样、功能丰富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以其专业的技术、知识、理论为支撑,因提高科技服务效率、规范内部管理而存在,可有效降低产业升级优化风险、积极推动科技产业进步。具体形式包含国家设立支持技术转移的机构、联盟及行业协会、依托于大学及科研所设立的专门课题机构、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业孵化器以及其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4、服务内容全面、服务水平较高、从业人员素质良好

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产业内容涵盖面较广,包含专利的申请与转让、企业咨询中介服务、信息收集处理及整合、技术支持及融资担保等社会各个领域;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与共享,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升服务满意度;因信息共享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大多依托于高等院校,因此从业者多具备高等学历并拥有理、工、商、法等多学科背景。

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科技服务业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过快并且盲目模仿国外同行业相关模式,导致本国科技服务业在数量、质量及发展模式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并对科技服务业体系的构建及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局限性,具体归纳如下。

1、科技服务产业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不完善

在我国,资源垄断、地方保护主义、服务效率低下成为限制某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政府大范围直接管理科技服务企业的现象仍旧存在。同时,该行业缺乏明确的法律及行业规范,对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权利责任、内部制度、运营模式、竞争准则未作出明确清晰地规定。

2、未形成完善互通的科技服务产业平台

科技产业服务平台的缺失导致科技型产业信息获取、技术传播得不到有效保障。科技服务产业中,创新性是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技术性保障,创新技术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科技服务产业取得的众多先进的技术成果无法广泛推广及使用,大幅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延长了服务周期。

3、科技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缺乏

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科技服务行业中,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高学历从业者所占比例偏低。同时人才专业构成较为单一,缺乏具备理、工、商、法、管理等多学科复合背景的人才。只有拥有深厚的科技研发背景、丰富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广阔的视野才能为科技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五、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国家对科技服务业的不断重视,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应根植于本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合理有效的产业体系。

1、以政策法规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选择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该领域快速发展的政策,不断抢占该行业发展制高点。例如可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贷款保障政策等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同时,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以保证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2、科技服务机构及平台的创新

根据当地资源、产业的不同,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批类型多样、功能丰富、具备专业知识及技术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及中介机构。包括联盟及行业协会、大学科研课题机构、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业孵化器等各种类型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为当地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有效的全方位技术智力支持。同时国家应积极促进科技服务业中介机构的市场化以防止资源垄断、信息沟通不畅所造成的限制发展的局面。网络化成为科技服务平台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服务平台可借助互联网,以服务作为交易节点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区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从而覆盖更广范围,挖掘更深层面以提高科技服务产业的服务效率与服务满意度。与此同时,鼓励不同科技服务机构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以此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服务平台。

3、提升科技服务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高素质人才成为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应当制定优厚的发展政策,提供前景广阔的发展平台,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科技服务产业人力部门也应从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等多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将企业现有员工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先进经营理念、具备资金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力依托于高校及研究院所建立的科技服务机构,保证人才专业构成涉及各个学科。

4、建立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集聚型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在各领域覆盖范围面较广,各地发展不宜全面同时进行,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产业形势、技术优势、人才状况对特色行业重点支持,促进优势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技服务业在我国具有整体规模较小、机构分散的特征,因此可形成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以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形成信息充分共享的开拓性局面。

六、结论

科技服务业在当今世界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科技服务业因起步较晚,发展过快,还存在法律政策保障不完善、产业互通平台未形成、科技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运营及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本文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改善路径:以政策法规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断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及平台的创新;提升科技服务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建立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集聚型科技服务业。

作者:杨英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沈金荣:科技服务业分类研究综述[J].科技与创新,2015,8(63).

[2]唐守廉: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9).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3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问题;对策

农业科技服务业是指把现代科技知识、技能、方法、研究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以及运用信息、经验等要素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农业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含科技培训、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科技评估和鉴定等和农业技术相关的科技服务业,以及农业科技研究活动。

1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吉林省通过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民营科学技术机构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有吉林特色的服务农村的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业体系。该体系以农业专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农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积极参与,非农部门高度协作。而且该体系与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农业科研的基本学科相配套,着实为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对于吉林省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点任务。乡村要振兴,农业科技必须先行,这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产业导向、问题导向,主动担当,统筹谋划,推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落地见效;要强化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研发和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培育,着力推进“藏粮于技”;要精准对接需求,建立一批科技支撑集聚发展的典型,打造一批科技支撑产业强村(乡)的样板。但不可否认的是,吉林省的科技服务业目前仍然以政府部门提供为主,科技成果的推广也大多依靠行政命令,市场在其中起到的调配作用很小。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工业等其他产业部门已经高度市场化,但农业的相关体制市场化的脚步仍然缓慢。旧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束缚了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有效运用。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2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机制存在问题阻碍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服务业的管理机制却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遗毒危害。根深蒂固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目前设立的农业科研机构,由不同主体投入,不同层级由于隶属不同,缺乏应有的交流和分工协作。横向同一层级的科研机构,呈块状分布特点,难以联动合作。所以,很难形成纵向和横向的优化组合。最后形成的结果是,各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重复,科技资源浪费严重,不能有效配置。2.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与科技服务的推广不完善。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服务业的推广靠政府,即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弊端显露,一是在市场逐渐占主导地位下,政府的主导和推广作用被弱化;二是没有适时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和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市场型推广部门有机结合的运作机制。致使大部分的农业科研成果没有实现有效的推广、使用、转化、回馈。而且,目前的农业科技服务业以单纯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推广为主,没有形成产业链似的系统的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的培训。2.3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服务业的目的是激发农业的潜在生产能力及农业现代化的边界向外扩张,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而目前的农业服务业产业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了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科技链与产业链不能实现对接。

3促进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科技、信息、金融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农业科技服务业的标准化服务体系。科研院所、农业园区、涉农企业、农户之间的利益联动要有效地运转起来,合作交流的创新机制能够促进全产业链延伸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业有关部门的组织模式,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农业园区,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与农户定时积极沟通,从源头和根本上实现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科技服务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3.2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动力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动力机制不完善,创新动力不足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吉林省也不例外。造成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创新体系运行效率低。首先,要完善利益收入的长效获取,必要时启动政府采购行为。其次,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创新激励机制,保证科技人员共享科技成果的收益,同时建立农业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机制。最后,引导资本尤其是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科技服务业从事创新,提高涉农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3.3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政策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研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要大于个体或部门的收益,这是由于信息的外溢效应造成的。因此,要想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业的长效创新机制,就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来注入新的要素。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增加对农业生产前沿技术的支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注意科技投入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品集中,确保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3.4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在于科技的创新,而科技的创新依赖的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现阶段要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人才开发、选拔、培养、培训机制,组成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3.5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经验。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跨省,也可以跨越国界。如今,农业现代化毋庸置疑需要科技化的支撑,这不仅是我国的趋势,也是世界的趋势。因此,在农业科技向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之时,科技主导型的现代化农业需要农业科技服务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跨省乃至跨国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结合,发挥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卫中.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3).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4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技术密集度;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产出分析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旧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的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发展“中国服务”是我国产业体系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所必需经历的中间环节,科技服务业正是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纽带,未来发展规模化、集成化、体系化的科技服务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科技服务业的功能定位,本文阐述科技服务业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高端化等四个方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路径,以期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随着服务经济兴起,学术界对于科技服务业研究日益重视。Amara等(2016)提出只有充分认识科技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差异,才能有效提升科技服务促进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Pina和Tether(2016)认为,新经济环境下,科技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Liu(2020)提出:科技服务业在制造业协作创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增强制造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提升传统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Brunow(2020)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创新类型具有明显的距离影响和规模效应。可以看出,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科技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等方面,然而未能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视角进行阐释,并挖掘科技服务业对于推进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国内研究成果不仅注重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功能作用,而且深入分析科技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赵冬梅等(2016)认为,双创环境下科技服务业助推转型升级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三种机制,助推路径主要包括发展新业态、搭建网络云平台两个条路径。在实证研究方面,王智毓(2020)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在国内研发要素投入和国际技术引进两条路径促进技术创新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张琴等(2015)、姚战琪(2020)研究认为,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于产业升级存在显著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通过优化创新产出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陈如洁等(2019)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经济越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作用越是明显。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张媛媛(2018)分析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发现技术层次越高的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越密切。钱龙(2019)测算了制造业的科技服务渗透指数,认为科技服务业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虽然新经济环境下科技服务业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可,但研究更侧重于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缺少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不同类型服务业之间影响效应的系统阐述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正是对此的补充。

二、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科技服务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承载着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专业增值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加强信息咨询服务等核心功能。正如交通运输等传统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业是构筑新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市场竞争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传统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知识溢出、技术共享、集成服务等发展新经济的平台功能,是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纽带。1.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服务业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农业研发水平、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三个方面。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函数,提高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科技服务与农业产业链有机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文化一体,形成创意农业、研发农业、景观农业等现代农业业态。科技服务业融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为农业提供精准的气象与市场信息。2.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通过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战略咨询三种途径,科技服务业助推中低技术制造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在服务经济趋势下,工业设计水平成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低技术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通过技术转移服务,中低技术企业以直接技术并购和间接技术引进的方式,导入先进工艺技术与管理知识,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实现产品与业态的双重升级。3.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互动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之间互为技术支撑,而且更体现于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目前,科技服务业通过产业融合培育的新兴产业主要有演化型、融合型和孵化型三种。一是演化型新兴产业。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研发服务、设计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态从传统制造业生产部门或科研院所、高校等独立出来,形成市场化独立的科技服务新产业业态;二是融合型新兴产业。其通过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载体功能,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依托,促进高技术与传统制造业之间进行嫁接、裂变与融合,衍生出的新型产业业态;三是孵化型新兴产业。随着科技服务业创新孵化规模不断扩大,孵化模式日渐成熟,科技创业孵化水平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标志。4.促进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当前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优化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增强服务业知识溢出效应,而且增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资源。与此同时,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强服务型技术向生活性服务业的渗透效应,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化和多样性,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迈进。从国际经验来看,高端服务业引领全球的世界性城市,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等,不仅集聚着全球最先进的科技服务机构,而且是科技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互动影响最为活跃的地区。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如果将农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制造业归为“传统产业”,与之对应,将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归为“新兴产业”。那么,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路径,则可以简要概括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升级”。一方面,通过技术转移服务向农业和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导入,实现传统产业与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研发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更高端领域迈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突破全球性关键科学技术,抢占高端服务市场前沿,实现新兴产业提质升级。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路径如图1所示。

三、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行业分类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关联效应,结合国家统计局最新的《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8)》,但受到投入产出表行业细分程度的限制,本文以“研发创新服务类”、“专业技术服务类”和“科技信息服务类”三大主要行业合并数据来衡量科技服务业。并以此对2002、2007、2012、2017、2018年投入产出表和2005、2010、201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中的相关行业数据进行归并处理,投入产出表对应科技服务业分类结果见表1所示。为了分析科技服务业对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影响,本文依据《OECD制造业技术划分标准》,将投入产出表中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四类。依据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将投入产出表中服务业划分成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类,进而整理出9×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更有利于揭示科技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融合、互动特征。具体而言,以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来分析科技服服务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特征,以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来分析产业融合特征,以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分析产业互动特征。

(二)基于产业关联分析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最为明显。无论是直接消耗系数,还是完全消耗系数,科技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最强,其次是剔除科技服务业的第三产业,而对农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则相对较弱。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呈现逐步减弱趋势,而对于第三产业的互动关联作用呈现增强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后向产业关联程度明显高于前向产业关联程度,说明科技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直接依赖程度大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对科技服务的直接依赖程度。对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而言,科技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度越高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越强,且科技服务业的后向产业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前向产业关联。无论是直接消耗系数,还是完全消耗系数,科技服务业后向产业关联系数均较高,同时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更为明显(见表2),说明我国已经进入推进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低技术产业迫切需要技术转移和信息咨询等科技服务功能支撑,实现新技术导入,同时高技术产业与科技服务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不断显著,通过建立产业间科技研发创新联盟,共同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产业瓶颈,实现高技术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进一步分析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无论是直接消耗系数还是完全消耗系数,虽然科技服务业对公共服务业的前向产业关联系数最强,但是科技服务业对于剔除科技服务业的生产性服业的前向和后向产业关联系数均较强(见表3),说明当前科技服务集成化发展阶段,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对于科技服务业作用发挥具有基础影响。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注重科技服业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增强服务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有效地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三)基于产业融合分析

通过比较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进一步科技服务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产业带动性和产业附加值程度。2002-2018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5226和0.5916(见表4),变化趋势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说明科技服务业正由“低中间投入、高附加值”行业向“高中间投入、低附加值”行业过度,科技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增强,但与生产性服务业相比,发挥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带动作用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四)基于产业互动分析

通过比较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可以分析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地位和变化趋势。2002-2018年科技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270和0.8916(见表5),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感应力系数低于剔除科技服务业的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力系数与剔除科技服务业的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不大。从变化趋势来看,科技服务业感应力系数变化不大,而其影响力系数在逐渐增强,这说明我国其他产业部门对于科技服务业的需求敏感度较弱,同时其他产业之间容易受到科技服务业的需求波及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旧处于制造业为主体,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释放。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路径,认为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简要概括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升级”。一方面,通过技术转移服务向农业和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导入,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共享经济、服务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研发服务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更高端领域迈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新兴产业提质升级。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具体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融合和互动关系。基于此,未来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基于转型的微创新生态系统。针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技术需求,鼓励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采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联合治理模式,覆盖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的整个创新链条,构建技术开发、孵化、中试、转化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形成从研究到商业化全过程的微创新生态。2.搭建区域性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转移服务肩负着向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导入的艰巨使命,关系到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针对国内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优先搭建区域性技术转移平台,支持建立区域性特色技术转移联盟,探索技术开发、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四位一体的技术转移模式。3.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协调作用,推动国家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研数据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同时,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参考文献:

[1]AmaraN,D'EsteP,LandryR,etal.ImpactsofobstaclesoninnovationpatternsinKIBSfirm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6(10).

[2]PinaK,TetherBS.TowardsUnderstandingVarietyin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byDistinguishingTheirKnowledgeBases[J].ResearchPolicy,2016(2).

[3]LiuY,LattemannC,XingY,etal.Theemergenceofcollaborativepartnershipsbe-tween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andproductcompanies:thecaseofBremen,Germany[J].RegionalStudies,2019(53).

[4]BrunowS,HammerA,MccannP.TheimpactofKIBS'locationontheirinnovationbehaviour[J].RegionalStudies,2020(11).

[5]赵冬梅、陈前前、吴士健.双创环境下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以江苏科技服务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4).

[6]王智毓.我国科技服务业对促进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兼析科技服务业在创新要素融入技术创新过程的中介作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3).

[7]张琴、赵丙奇、郑旭.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理与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15(11).

[8]姚战琪.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20(6).

[9]陈如洁、张鹏、杨艳君.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9(7).

[10]张媛媛.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5).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5

青岛市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分析

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共有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498家,较2015年净增54家。行业从业人员呈现下降趋势,行业曲线linkindustryappraisementpoint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8.10.012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而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增长,说明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科技服务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略显不足,综合科技服务尤其是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大幅下降。从具体统计的大类看:1、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农业科学以及医学的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小类。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21家,比2015年减少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4.22%。该行业大类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说明企业竞争压力增大;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均增长,说明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从发展速度看,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幅最高,反映出青岛市基础研究的创新环境在不断完善,原始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专业化技术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海洋服务、测绘服务、环境与生态监测、地质勘查、规划设计服务、质检技术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和工程勘察设计等小类。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123家,比2015年增加1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24.70%;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略微增长。该行业大类保持平稳发展态势。3、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含科技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科技法律服务、科技公证服务、其他科技法律服务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58家,比2015年增加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11.65%。该行业大类的规模以上企业数、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等各项主要指标都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青岛市科学技术市场服务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对全市科技服务业的贡献明显。4、科技信息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固定电信科技服务、移动电信科技服务、其他电信科技服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科技服务、互联网信息科技服务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以及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95家,比2015年增加1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19.08%。该行业大类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发展平稳,对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最大。5、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博物馆科普服务、科技出版服务、普通高校科技教育服务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以及其他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16家,比2015年减少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3.21%。该行业大类规模以上企业除营业收入略有增长外,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均有所下降,且该行业总体规模小,占科技服务业比重不大,说明该行业急需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业态转型增速发展。6、综合科技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含科技企业管理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科技服务、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信用科技服务、担保科技服务、职业中介科技服务、租赁科技服务、广告科技服务、会议及展览科技服务、包装科技服务、办公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未列明综合科技服务等小类行业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185家,比2015年增加1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39.76%。该行业大类中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从业人员下降幅度超过了50%,导致行业大类从业人员锐减,说明专业咨询科技服务就业竞争激烈。

青岛市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小2016年,青岛市科技服务业虽然增速较快,但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对青岛市GDP贡献较小,仅占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1%、GDP的2.8%。从企业数量上看,青岛市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498家;从企业规模上看,青岛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年平均营业收入低于深圳、广州、武汉、西安、南京、成都、济南等城市。说明青岛市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小,尚处于成长期。2、青岛市各区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均衡青岛各区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的差异。2016年,各区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列青岛市前四位的是黄岛区、市南区、崂山区、市北区,占青岛六区四市的份额超过60%,说明青岛各区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6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性服务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作者:王春生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农计发[2015]145号.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7

1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目前,科技服务机构主要在政府统筹规划和大力扶持下运行,主要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资讯与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所、创业服务中心等形式存在.从服务性机构的市场独立性角度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性的科技服务机构.以市场主体的身份提供社会化服务,承接公益性服务项目或参与市场化竞争.例如独立存在的质量评价机构、监测机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知识产权事务所等;另一种是非独立性的科技服务机构.

主要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属企业内设机构.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内建立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质量检测部门、投融资部门、知识产权服务部门等.

2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科技服务从无到有,目前尽管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但还不够成熟,无论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需要,在技术交易活动中存在"轻中介、疑中介、弃中介"的现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经济发展的要求.

2.1政策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类型的科技服务机构在法律地位、运行机制等方面没有受到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和保护,其法律地位、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还不够规范.在法律制度方面,国家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部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等几部法律涉及到科技服务业,以及在《合同法》、《民法》中也有部分条款涉及到科技服务机构,但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来全面规范科技服务机构的各项行为及权利义务,致使在许多方面出现法律真空、无章可循的现象.

2.2服务业运行资金匾乏长期以来,仅看到科技服务业服务性这一属性,忽视其效益性,将科技服务业当作不创造新价值的非产出部门.因此,在资本投入上,忽视了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用于改善科技服务业基础设施、创造新服务领域的资本投入相当少,投资结构严重扭曲.科技服务业出现资金瓶颈,成为制约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大隐患.

2.3科技中介行业基础薄弱执业资质较低,自身服务水平、能力不够制约机构发展.许多服务机构由政府创办的,科技服务机构官办,垄断着部分资源配置,部门分割现象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很多科技中介服务业机构散、乱、小的特点比较明显,规模大、层次高、有特色的品牌中介行业十分缺乏.科技评估,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公共信息渠道不畅、供应不足,致使中介机构及企业信息技术沟通方面欠缺,企业需要技术方面的服务,但是中介机构无技术来源.

3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科技服务业的建设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优化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各国都基本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结构合理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体系.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3.1加强科技服务业的政府调控和规划引导创新政府管理和监管体制,改变以往政府在科技中介机构管理中扮演的调控、引导及监督的角色,把政府行使的职能如行业标准制定、同行业竞争规范、技能素质考核等职能还给市场和社会,政府主要承担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法规、研究对策、加强监管、信息等方式进行间接调控,而把各项直接管理的事项和职能都由科技中介机构或适当引导成立中介协会管理.政府要从整体上抓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其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对各类科技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重点加大构筑技术创新和科技孵化服务体系、投资融资服务体系、科技咨询和培训服务体系、科技资源和信息服务体系、成果转让服务体系等,落实国家对中介机构财政的扶持力度及奖励制度,税收方面进行政策优惠,解决资金短缺瓶颈的影响.

3.2营造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制定科学、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科技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规范体系,坚持"政府支持、科技贷款、企业投入与社会集资"的原则,通过特别法的形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市场,为风险资本运作提供法律依据,构建一个完善、精确、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体系.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8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

一、引言

随着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正由之前的“工业经济”主导逐渐转变为“服务经济”主导,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如《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安徽省也先后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修订)》《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案》《安徽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性文件,为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科技创新全链条,是连接经济与科技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安徽省先后出台“创新十条”政策,逐步形成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发展支撑体系,构建了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多样化科技创新体系。2015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工程、保障措施,拓展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空间,完善了工作推进保障措施,对加快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安徽省科技服务机构门类逐步齐全,服务功能种类日趋多样,服务市场的体量不断扩大,优势领域突出,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攀升。截止到2018年,安徽省已拥有25家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部级备案众创空间,44家技术转移机构,其中部级13家。全省技术市场交易日趋活跃,2018年全省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均突破3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30.96%。虽然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直接服务于技术研究、开发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标准仍然紧缺,成为制约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必要建立科技服务业标准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管理。

三、建立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体系

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已《科技服务产品数据描述规范》(GB/T31779—2015)、《科技服务业分类》(GB/T32152—2015)、《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32225—2015)、《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33450—2016)等国家标准,安徽省也《科技成果评价规范》(DB34/T3061—2017)、《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成熟度评价要求》(DB34/T3309—2018)、《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3310—2018)、《科技咨询服务规范》(DB34/T3354—2019)等地方标准,全省科技服务标准化工作初见成效。但总体来看,安徽省科技服务领域仍然存在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标准化成果较少等问题。当前,科技服务业正面临着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亟需建立完善科技服务标准体系。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可由基础标准、技术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员、质量和诚信等子体系组成(见图1)。体系涵盖科技服务的核心内容:成果转移和转化,包括术语和分类基础标准,技术咨询和技术信息,流程设置、服务规范、平台建设、数据共享,以及机构人员和质量诚信等管理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评价和转移转化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推进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紧扣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组织各方力量,深入研究,综合考量,在前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科技服务标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立适用于安徽省科技服务工作实际的标准体系,明确标准化发展规划,引导科技服务业科学、健康、规范化发展。2.做好标准制修订,开展前瞻性研究。做好科技服务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和项目研究工作,既要注重数量,更要保证质量,确保量质齐升。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的实际工作需要,遵循实用、适用的原则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结合科技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标准研究,做到标准引领行业发展,行业发展有标准可依。积极推进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力度,注重发展标准化中介服务,使标准化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化发展,引导各级、各类标准化组织依法开展标准化咨询服务,扩大信息咨询覆盖面,进一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管理和服务上延伸。3.加强标准宣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联合省、市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培训机制,加强标准培训宣贯工作,积极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发展环境。为保证标准能有效实施,可在标准制修订及试点建设过程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标准应用情况,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及时汇总,从而实现良好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实施的评估检查力度,推动标准实施,切实发挥标准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促进作用。4.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标准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提升其专业素质,以满足本领域标准化工作需要;打造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对专家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建立专家信息库实施专家信息动态管理。加强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信息平台,提高标准的时效性,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

五、结语

科技服务标准化即是制定和实施科技服务标准,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使科技服务全流程有标准可依,科技服务质量有标准考核,最终获得优质的科技服务。通过实施科技服务标准化,可以加快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的制修订、推广及应用,规范科技服务市场秩序,提升科技服务质量,为培育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注入新活力,让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领域建立最佳秩序,创造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9

科技服务业的界定

学术界对科技服务业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概念,多数研究文献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从概念上来看,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统计数据来源的一致性,本文采用国家统计部门对科技服务业的界定。根据国家标准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科技服务业分为四大类:①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②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气象服务、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③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包括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及其他科技服务;④地质勘查业,包括矿产地质勘查、基础地质勘查和地质勘查技术服务。

长三角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分析

本文以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为分析目标,但是由于这些城市分布集中,且规模、能级等差别很大,不可能每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都能对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辐射作用。因此,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做法,本文首先从长三角16个城市中遴选出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力的城市,然后再运用威尔逊模型测算其辐射力的大小。1.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力的城市选取现有研究认为,一个城市的某个产业若想对周边区域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能力,则该产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该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基本上以接受其他城市的辐射为主。因此,为了遴选出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力的城市,需要首先对这16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借鉴相关做法,认为综合发展水平总因子得分大于0的城市的科技服务业具有辐射力,而其他小于0的城市科技服务业主要接受周边城市的辐射。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统一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本文从三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即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科技服务业投入情况、科技服务业产出情况,并区分为功能性指标和标志性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地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科技监测统计等。②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测算。运用SPSS软件对16个城市14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如下:由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出,KMO值为0.666,符合Kaiser给出的大于0.5的标准,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276.275,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指标比较适合采用主成份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出3个主成份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6.373%,可以认为这3个因子F1、F2、F3基本包含了全部14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由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可知,F1因子在GDP增长速度、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科技服务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等指标上负荷较大;F2在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上负荷较大;F3在R&D人员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重、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科技活动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等指标上负荷较大。根据SPSS软件运算得出的各个因子得分,可求出16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如下:表2长三角16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可见,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等6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大于0,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而总因子得分小于0的城市主要是接收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2.主要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分析本论文主要采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来测算辐射力的大小。威尔逊模型指出,区域J对区域K的资源吸引能力可以用公式表示:Tjk=KOjPkexp(-B*rjk)其中,Tjk是区域J吸引到的源自区域K的资源数,Oj是区域J的资源强度,Pk是区域K的资源总量,rjk是两区域间的距离,B作为衰减因子决定了区域影响力衰减速度的快慢,B值越大,衰减越快,K是一个系数,一般情况下设为1。威尔逊模型考虑了距离的衰减特性,反映了区域在相互作用中所处的地位。王铮等人(2002)的研究对我们利用威尔逊模型处理问题提供了简化的方法,他们将威尔逊模型用于研究人口辐射问题时得出城市的辐射半径可以表示为:r=1B*lnPkC!"要求解r,需要得到B、Pk、C的值。对于B值,王铮等人提出简化公式B=2TtmaxD姨,其中T是域元内传递子的平均个数,在这里表示城市的个数,即T=16;tmax是元素中具有扩散功能的最大个数,即具有辐射能力的城市个数,tmax=6;D是相互作用域的域元尺度,本文用16个城市的平均面积来表示域元面积D,经测算D=6869.72。所以,B=0.028。C为取定的一个阈值,表示当城市的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衰减到这一阈值时,就可以近似认为该城市的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达到了极限。根据无锡市综合因子得分为0.0737,所以假定C=0.01。Pk是区域K的科技服务业资源总量,本文将城市科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作为该城市科技服务业资源总量。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各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半径r(千米):上海187.25,苏州150.33,杭州139.84,南京108.54,无锡106.01,宁波71.71。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做出6个城市科技服务业的辐射区域图:科技服务业辐射区域图可以看出,六大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已经基本覆盖了整个长三角区域,且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沪宁、沪杭沿线的中心城市,这也是长三角最为发达的城市,但是在相对的南、北区域并没有形成具有辐射力的城市。二、对策建议1.相邻城市之间错位发展,形成差异化优势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的城市多紧密相邻,要想扩大整个区域的科技服务业的层次和能级,需要坚持城市之间错位发展,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千篇一律。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充分利用本地的科研能力和中心城市地位,大力促进研发能力建设和科技交流推广;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立足科技制造业的优势,重点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等。通过差异化发展,每个城市建立起自身独特的优势,扩大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2.增进城市间的融合联动、协作,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差异化发展形成的是单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要想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必然要求深化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融合与联动,加强协作配合,增进整个区域的竞争优势,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科技服务业的合理,扩大区域整体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可通过加强城市间协同研发创新,建立城市间科技服务业交流共享平台等。3.促进其他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的辐射点由结果可知长三角相对的地区城市并没有科技服务业的辐射极,这些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也影响着这些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应该着重促进这些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并挑选具备条件的城市,培育其成为该部分地区科技服务业的增长点和辐射极,以带动该部分地区科技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孔令超工作单位:上海大学

科技服务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产业创新;产业发展;优化机制;科技创新;信息检索

文目前发达国家对现代科技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许多国家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科技服务发展体系。下文将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1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权力制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可能会导致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受阻,因为现代科技服务业涉及到的机构部门比较多,且企业普遍比较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必然要将自身的利益做到最大化,这会导致科技服务业发展遭到分割。分析制度可发现,科技服务行业自律机制并不完善,当前现行监督管理机制与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理念相违背,所以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环境不完善是比较显著的一点影响科技服务业正常发展的因素,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主要是因为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和政府搭边,民营企业很难保证结构合理性。而在当前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方面,民营科技服务机构的数量也比较少,所以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活力相对于当前高速发展的行业来说比较滞后,动力明显不足。社会经费的投入上,目前各方面的资金都在向着高速发展的平台上投进,科技服务业的资金投入并不理想。

2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

2.1优化科技服务业机制

政府管理理念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保障机制影响比较大,各地区政府要根据时展的要求转化工作理念,改变传统政府部门“中介”工作模式,从根本上转变职能,提供科技服务业发展所必要的各种政策以及资金。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税收扶持工作,提升科技服务业市场综合竞争力。政府也可以建立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刺激的方式来拓宽税收的优惠范围,将发展目标向中小型企业倾斜。部分发展遭遇难处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可以适当的减免税收,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调整税收力度,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2.2科技创新

科技服务业需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创新的方式提升工作质量。科技服务业可以将创新点在不同企业客户中传递,自身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可以在科技服务企业的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固,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在工作的过程中,科技服务业所起到的作用的知识技术购买方、传递方,将从其余环境中购买到的技术传递到目标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业是客户企业最为信任的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与客户企业进行深入沟通的方式来帮助客户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工作的创新目标并不是科技服务业,而是企业。

2.3信息检索

信息化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同时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信息检索依赖于信息化技术,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特点来拟定详细的信息检索标准要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信息的支撑,同时作为科技服务业工作人员,也要将社会各界的资料以及客户可能会使用到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互联网或者公众平台等方式,对可以公开的资料进行分享。对于专业化的资料,可以设计专业资料库,将信息融入到资料库中,之后搭配专业化的检索系统,减少信息查询速度,提升资料库的使用效率,使其可以更好地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服务,提升工作效率。这种工作方式虽然加大了科技服务业的工作量,但是可以为相关客户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料,而客户群体可以反作用于科技服务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4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知识接受总结能力

科技服务业工作人员想要保证日常工作质量,就必须要全方面地掌握各种与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在对客户介绍相关技术知识服务时,才能游刃有余。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内部知识储备量,是很难满足当前时展需求的,也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所以科技服务业的企业需要从外界来不断地获取知识、吸纳知识,对知识进行整合,全方位地拓展内部知识面,从根本上满足客户在不同方面的要求。科技服务业常见的知识获取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可以将不同的高校以及不同科研机构所研究出的新知识、新技术与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匹配,将科技服务业桥梁作用发挥到极致,最终促使科研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和客户的内部知识进行相互转化;第二种是为了满足客户企业自身的需求,作为科技服务业来说,要不断积极地参加到客户企业日常活动中,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从客户企业中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常见的客户企业内部知识可以从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显性的知识主要包含客户公司的资料、文件以及各种报告等。而隐性的客户知识资料则是类似于企业文化一类的模糊的事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掌握客户企业的知识,才能保证科技服务业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发现企业在日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最适合客户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针,帮助客户企业更好地去解决各种问题。当获取到足够多的知识之后,工作人员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加工,通过分析的方式来得出最适合解决客户问题的新知识。

3结语

现代科技服务业不仅可以促进科技、经济的融合,还可以推动市场经济以及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优化升级,彰显科技服务的优势。上文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知识接受总结能力、信息检索、科技创新、优化科技服务业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升工作质量,希望可以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促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陈杰 单位:承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臣.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五大组团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动力引擎[J].中国高新区,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