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3:44:25

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五)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2

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436个村委会,86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数13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28.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6%。其中:80~89周岁老年人3.2746万人;90~99周岁老年人0.4719万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人。按照老龄社会标准,我县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购买服务对象、标准及内容

(一)服务对象。60周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员;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伤残、独居老人;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二)服务人数及标准。2018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为49624人,服务标准每人每年300元。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以实际申请且符合条件的人数为准。

(三)服务内容。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导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

三、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标准的实施

2019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正式批准GB38600-2019《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予以公布。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养老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人们对养老服务的新期待,该标准编制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总结实践经验,目的是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养老机构经过努力能够达得到、养老院的服务人员能够操作、监管部门的监管有依据,明确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红线”将有利于防范、排查和整治养老服务中心的安全隐患,建立养老机构服务安全提升的长效机制,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承接服务社会组织少。我县能够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很少,且服务能力偏弱,服务供应商多为外地机构。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工资待遇低,且受社会偏见影响,使得具有专业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此方面的工作,往往都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的人群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大多都是中年妇女,只能做一些普通的家政服务和简单护理。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居家养老;需求

一、引言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呈现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急需面对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对于中年人、年轻人来说,家庭中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更加深重,单纯依靠家人养老来应对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太现实,需要寻求社会、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当下及未来的老年人养老问题。而在当前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能够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养老服务,重要性越发体现出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且地区之间差异大,所以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更为严重,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问题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养老服务中居家养老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一种方式,具备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在我国,基于注重家庭的传统思想,在家中养老更能被老年人接受。

二、“居家养老”的含义

我国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和讨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从已有研究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居家养老”的概念:第一,居家养老的场所。家庭是居家养老的主要场所,这里的家庭强调的是家庭这个住址场所带给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一种情感上的归属,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第二,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养老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家庭,同时也包括政府和社会。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含义

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讨论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从2008年全国老龄办的概念解释中可以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是为了应对家庭养老压力过大而出现的一种分担模式,分担压力的主体包括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加入社区照顾的理念,服务内容应当包括基本生活照顾、健康护理、精神抚慰等。陈友华(2012)认为狭义的“居家养老服务”仅仅是指上门服务,老年人只需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护理员的上门照护服务,而广义的“居家养老服务”除了上门服务外,还包括家庭以外的服务,例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的日托服务。丁建宁(2013)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入手,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注重家庭概念的国家,居家养老服务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适合中国基本国情。

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需求方面的研究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涉及需求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的研究,这部分研究大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一地区进行走访,研究在众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农村老人更希望获得哪些照顾内容以及需求的迫切程度如何;②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此;③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当下及未来的需求进行测算,这部分研究较少。(一)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的研究。关于养老服务意愿的选择,李新建(2004)认为绝大多数老年人更偏好居家养老的养老方式。肖庆业(2016)对福建漳州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和深层访谈发现,相比于其他养老方式,27.7%的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方式。黄俊辉等人(2014)在对江苏省21个县的1051位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在社会养老方式选择中,22.2%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王振军(2016)走访甘肃563位农村老人,发现74.25%农村老人愿意居家养老服务。总的来说,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希望获得家庭以外的养老力量的支持,且在多种社会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显然更受欢迎。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的划分,李伟(2012)将需求划分为: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服务三个层次。这也是国内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郭竞成(2012)在对浙江地区农村老年人的调查,认为居家养老需求应当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满足、医疗保健、失能照料、法律维权五大类。黄俊辉等人(2014)将居家养老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法律援助五类。肖庆业(2016)将农村养老需求划分为四个维度:经济来源、生活照料、医疗保障和精神慰藉,并对老年人养老意愿进行研究。谷彦芳等(2014)认为农村老年人服务需求可以分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慰藉与权益保障。王振军(2016)分类有所不同,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这几类项目的基础上,增添了临终照料服务,并且研究发现甘肃农村老人对于这项服务需求最为迫切。关于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研究,郭竞成(2012)在对浙江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村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类服务,例如做饭、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物品等需求并不强烈,但对于“紧急情况有人及时救援”服务需求强烈。黄俊辉等人(2014)发现对于江苏省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医疗护理的需要最为迫切,其次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而李伟(2012)通过对河南省六个地市抽样调查发现,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迫切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抚慰。王振军(2016)发现对于甘肃农村老人来说,最需要的服务为医疗护理和临终照料,对于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需求较小。张国平(2014)通过对江苏农村老年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强度依次为: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家政服务、教育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可以看出,首先在养老模式上,农村老年人普遍表现出更愿意接受居家照顾的方式;其次在需求方面,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进一步的需求还包括了精神抚慰、法律服务方面等等,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发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二)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王洪娜(2011)和陈建兰(2010)认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年龄、老年人配偶是否健在、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子女数量等。孙鹃娟等(2017)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对比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支持程度影响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李芬(2017)通过对海南省237位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土地出租或承包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子女情况、老年人孤独感等因素会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张国平(2014)认为老年人个人及群体状况、家庭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居住地、医疗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选择。胡芳肖等(2016)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意愿越强,而良好的健康状况、配偶的存在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会减轻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老年人的年龄这一因素却对意愿影响较小。而黄俊辉等(2015)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年龄越大、个人收入情况越可观、慢性病情况越严重会使得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意愿更强烈,相反子女中儿子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大。(三)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测算。目前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预测的研究还很少。赵婧(2010)发现未来我国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会逐渐体现在具体的服务项目上,精神慰藉类的服务项目逐渐被农村老年人需要和接受,随之而来的对专业照顾人员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这对农村就业的积极影响较大。

五、研究评述与展望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4

破解我县社会养老服务难题,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决策;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保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适应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满足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实现“老有善养”目标,根据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市委〔2010〕24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函〔2008〕23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以社区(村)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由社会服务机构或公益性组织向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

对激进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

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社会公共福利资源公平使用,合理分配。

3.坚持均等化原则。保障城乡老年人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

4.坚持社会化原则。市场化运作为主、公益性运作为补充,引导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其他

(一)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是指居住在本县、年满60周岁及以上,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根据购买服务方式不同,分为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和自费购买服务对象。其中自费购买服务对象直接与各居家养老中介服务机构联系即可。

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原则上以高龄独居、经济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重点,兼顾有普遍服务需求的其他高龄老人,具体如下:

1.特殊贡献、特殊困难、高龄独居等老人,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按属地化原则,可向所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申请服务补贴(无偿型)。

(1)特殊贡献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60周岁及以上,市级以上(含)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须持相关有效证件)的老人,经评估照料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

(2)特殊困难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60周岁及以上,持有效期内《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县特困家庭援助证》的低保和困难家庭中老人,经评估照料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

(3)高龄独居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80周岁及以上、独居(含纯老家庭,夫妻另一方年龄须在70周岁及以上),无子女或子女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有效照顾(如子女居住在外地、子女弱智、致残、重病等),须经社区(村)确认并公示,经评估照料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

(4)孤寡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70周岁及以上孤寡老人,经评估照料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

2.90周岁及以上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身份证周岁为准),按属地化原则,可向所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申请服务补贴(福利型),每人每月补贴标准为100元。

3.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本人月养老金低于全县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的,经评估照料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在本人承担50%居家养老服务费的前提下,按属地化原则,可向所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申请服务补贴(低偿型),政府给予半价补贴,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为50元、100元、150元。

4.其他老人。本县户籍、居住在本县,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经评估照料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申请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申请服务补贴,须经社区(村)公示并经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及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审核批准,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

(二)服务内容

参照《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试行)》(民发〔2011〕50号)文件规定,主要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紧急救助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其他文化体育、法律咨询服务等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

(三)其他

1.本文下发前已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者,均需通过经济审核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按本文规定作相应调整处理。

2.安装和使用呼叫器。凡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者,首次安装呼叫器费用及使用中每月基本服务费(包括呼叫及移动基本服务费)给予免费,除此之外产生的通信费用均由个人自负。

3.凡照料等级为中度或重度的老年人,当接受机构养老服务(含已入住养老机构困难老人)时,服务补贴可按县政府有关寄养补助标准抵扣入住床位费。

4.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标准已包含使用呼叫器每月应支付的基本服务费;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仅限于申请者本人使用,实行非现金发放,当年度有效,过期作废。

5.凡已享受县残联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补贴者,不再重复享受上述服务补贴。

四、工作流程(适用申请政府购买服务补贴)

1.申请

申请政府购买服务补贴,须由本人(或家属、无家属的可以委托社区(村)或其他相关组织)名义,向户籍所在的社区(村)提出申请,并填写《县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申请表》(见附件1),同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低保或低收入证明等。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专管员核实初审后,应将上述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镇街养老服务中心。

2.评估

镇街养老服务中心收到社区(村)提交的初审材料后,根据《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试行),在5个工作日内指派评估员上门对申请人进行评估,出具《市县居家养老评估报告》,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上报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3.核准

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在收到镇街养老服务中心提交的审核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并签章,并向申请人发放《县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告知书》(见附件三),确认其是否准予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

4.提供服务

当老年人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时,通过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指派签约加盟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服务。

5.变更

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已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的老年人应定期、不定期(当政策调整或因老年人身体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变更评估,及时调整服务补贴。

6.终止

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已不符合服务补贴条件者或已故的老年人应及时终止服务补贴。

五、资金来源及保障

县财政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社会服务机构和公益性组织的扶持和表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实行县镇(街道)二级财政分级承担;一是城厢、北干、新塘、蜀山四个街道,县与街道8∶2分担;二是其他镇街,县与镇街5∶5分担,其中财政全额返回的镇、平台及所属街道,县级承担部分由镇和平台财政承担,上述补贴县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助;各镇街对所属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也要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保障其正常运作,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定向捐赠。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街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推进措施。

2.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一要加快建立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居家养老,实现对居家养老服务全程记录、全程监管,提供菜单式社会化服务。二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快县、镇街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组织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落实,同时在镇街办事服务中心和社区(村)便民服务室设立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三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工作。落实专人,统一培训,加快组建居家养老评估员队伍,确保社会福利资源公平公正、合理分配。四要建立对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管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征集服务质量活动,建立考核奖罚办法,实行动态管理。

3.整合资源,合力推进。一要发挥各涉老部门优势,整合基层公共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实现资源共享。特别要发挥镇街敬老院和星光老年之家依托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二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政策扶持、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三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服务企业。培育市场有效需求,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服务品牌,推动企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四要积极开展好“银龄互助”活动。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作用,大力开展志愿助老活动。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5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了解辖区内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社区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装订成册。据统计,辖区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536人,其中60-69周岁的307人,70-79周岁的153人,80-89周岁的50人,90-100岁有8人,100岁以上的有2人。孤寡老人30名,特困老人18名,病残老人5名。现享受低保的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24人,对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持赞成态度的有750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的71%。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平时通过网络、上培训班,系统学习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老年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

第二,建立服务网络。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化,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会为中心,四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7家餐饮服务店面、三家超市,两家足疗,四家美发在内的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且与这些服务机构签订协议,采取就近原则,为辖区的老年朋友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

第三,建立七大台账。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建立七大台帐。一是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对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分类下设三个子信息库。二是志愿者信息台账。包含党员、大学生、医疗、法律、文体五大类志愿者信息库。三是助老机构信息台账。包含助老人员信息,服务单位信息等。四是邻里互助信息台账。包含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大类。五是爱心银行台账。六是爱心贴台账。七是谈心小组台账。

三、搭建服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辖区的广大居民服务,社区成立了五支服务队。

一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者,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社区凝聚力得到显着增强。通过开展“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缓解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感受党组织的温暖;通过开展定期综合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是老年人健身文娱活动服务队。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还专门开设了“心连心艺术团”。艺术团从开始组建的10人左右先发展为30人左右的老年人文艺宣传队,完全由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每天晚上7点30分左右就在“中华广场”排列舞蹈,打腰鼓,锻炼身体,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

三是建立了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医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不定期的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社区还与咸阳市中心医院、咸阳市第二附属医院联合,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且还经常性地来社区免费为患者赠送药品。

四是建立了法律志愿者服务队。由社区法律顾问和司法所辖区退休工作者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支持起诉损害赔偿,维护了司法正义,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发挥余热,为辖区的老年人排忧解难。

十佳老人评选活动

以促进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构筑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辖区树立一批孝亲敬老的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社区进行了十佳老人评选活动,用“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群众威望高。老有所为,志在奉献。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取得显着成绩,事迹感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关心下一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资源环境、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助老、助残、助学、助困等社会公益行动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等标准来评判,经过居民的选举,最终选举出了辖区内最“公益”的老人—冀德;最“坚强”的老人—尚玉兰;最“智慧”的老人—王幼涛;最“快乐”的老人—李彦荣;最“善良”的老人—樊济民;最有“爱心”的老人—吴宜媛;最有“才艺”的老人—时彩习;最有“激情”的老人—任德宝;最受“尊敬”的老人—马德永;最“幸福”的老人—张兴元。

五、总结经验创新发展确保养老工作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建设好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办管理处园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原则;

2、坚持自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共享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

二、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一)服务对象:在这两个社区生活,户籍属管辖的或户籍不在的,但连续居住两年以上年满60岁周岁的老年人,均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其中“三无”、高龄、独居、特困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根据老人居家养老实际需求,努力推出亲情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出:

1、日间托管服务(含助餐送餐定餐服务);

2、家政保洁服务;

3、医疗保健服务(含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籍服务);

4、文体娱乐服务。

(三)服务方式:按照有偿服务为主,低偿服务为辅,区管委会购买服务为补充方式,根据不同老年人经济状况,推出无偿、低偿、有偿三种养老服务。

1、无偿服务。

(1)对“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

(2)75周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市劳模、城镇低保户;

(3)75周岁以上的特困残疾人。

上述人员,每人每月由管委会购买一定数额的服务卷提供养老服务或志愿者、义工服务。

2、低偿服务。

对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经济比较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75岁以上,争取每人每月由管委会发放一定数额的居家养老服务券。

3、有偿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通过自己购买,由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的各种便利服务。

三、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和服务需求,努力打造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到养老服务中心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内设日托室、配餐室、医务室、娱乐室、工作室等,服务用房要求房间透光通气,室内物品摆放整洁干净,特别是餐饮设施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户外有健身场所和活动器材,功能配套,软硬件达标。

(二)服务中心需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队伍,需设置3-5个公益性岗位,以保障服务中心日常事务性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需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持证上岗,专业服务人员要统一着装,挂牌服务。

四、工作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部署和摸底评定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

在总结前期居家养老调研基础上,为顺利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一是成立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新举措新情况新办法;四是完成居家养老问卷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爱心”建档工作,组建评估组,拟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

第二阶段:中心建设和服务实施阶段(5月1日至8月15日)

(1)街道、管理处、社区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用房选址工作,重点落实万达、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抓紧抓好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与配套工作,完成室内装修、设备采购等。(2)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两支队伍(专业服务队伍、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专业服务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工作,确保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3)三是完成万达社区、园居家养老服务站挂牌工作,启动项目实施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和迎检验收阶段(8月16日至8月底)

对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个运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重点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管理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完成迎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各职能部门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充分认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居家养老服务事项决择,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和督导检查,区社发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区财政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街办、管理处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场组织和调度,并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区要结合自身工作对所辖社区老年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养老意愿和需求,统一登记造册,制定适宜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相关开发商本着开发建设服务群众、开发成果人人共享的宗旨,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场地支持和资金帮助。总之,要层层负责,做到各司其职,保障各环节的任务顺利完成。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7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五)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8

关键词:中医全科;居家养老;中医药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的趋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社会医疗资源配置的压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国务院在210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1]。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人群重点为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和慢性病的患者,服务层面涉及临床医学、预防保健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2]。这也与中医的“以人为中心”“整体观”“辨证治疗”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医本身就是一个“全科”,古有扁鹊行医,在赵为带下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中医师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凭脉辨证。中医运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诊疗疾病,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将五脏、六腑、七情联系起来,通过了解整体以达到内部脏腑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体现了中医药的“简、便、廉、效、验”的特点。正好对社区中的多病症、鳏寡孤、条件差的老年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送关怀,降低医疗健康投资的服务。

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面临的问题

最早在《灵枢•天年》中有记载:“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逐渐降低,老年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弱,使得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并发症发病率升高。老人到医院就诊时,常常面临专病专治的问题。老年人居家养老患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老年人病种复杂,易复发作

老年人患病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病共存。有数据显示,我国社会中有30%的人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5%的人有五种以上慢性病[3],《景岳全书•真脏脉》有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老年人年事已高,脏腑功能减退,如经常出现患慢性咳嗽,又有痰多稀白,气短而喘,自汗畏风,体倦食少之证。皆因脾肺气虚,宗气不足,肾不纳气,化饮生痰而成。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便溏、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病症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老年人患者多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虚损,常见多脏共同发病,也有一病还未痊愈,另一病又复发之症。故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若患病,专科医生只是单从某一疾病入手,各司其职,见痛医痛,很难做到从根本上祛除病因,解决顽疾。

2老年人病程持续时间长,花费较高

资料显示,老年人患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病分别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而这些病种基本都属于慢性病,由于老年人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身体机能下降,使得这些疾病难以根除。老年人患者不可能因这些病常在医疗机构去预防发病,只能在家以及社区中通过进行合理膳食、药物预防进行疾病的控制与发展。这些疾病病程绵长难愈,经年反复,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依赖性,损伤机理。一旦发病,病情出现危急重症时,则需进入医院进行重症医学科或者相关专科紧急治疗,又有很多药品需要自费,这不仅加重了老年人在医疗健康投资方面的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紧缺。

3老年人体质弱,攻药反伤身

老年人正气不足,脏腑脆薄,精血俱虚,机体失于濡养,体质较年轻人差很多,又因长期服用药物,俗语是药三分毒,以致伤害其他器官。《冷庐医话》中记载:“高年人治病,慎不可用攻药也”,老年人年暮力衰,不堪峻药之猛,故应用峻药要相当谨慎,治疗老年人疾病遣方用药应以平和为上[4]。在老年人常用的药品中,不乏有一些为抗生素,从中医角度论,抗生素为性寒凉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依赖性,并且会使老年人身体寒郁加重,郁闭身体气机,即使当时症状减轻,也会伤害机体,造成阴阳失调,长此以往,便会引发其他病症。

4老年人情志低迷,内生引外疾

老年人因罹患多种痛疾,加之离退休等心理社会刺激,适应、接受能力下降,情志易于波动。《千金翼方》记载:“人年五十以上,损与日志,心里减退,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可见情志因素是来老年人心理患病的主要因素。而现今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儿女多长居住、工作在外,享受天伦之乐时日并不多,得到的照顾和受到的焦点也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会使老年人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落差感、无用感、遗弃感,恐惧孤独感等不良情绪。长期郁结于心,导致心志不通。这些内在外感的疾病,即使及时到社区、医院祛除了表面病症,也没有解决实际心理问题使老年人身心纾解,更不能有效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

中医全科医生在治疗居家老人疾病中的优势

1脏腑相通,个论整治中医万象即可归诸阴阳,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5],整体观作为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特点,与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之上,以系统整体论思想为哲学基础的全科医学思维模式具有一致性、相通性[6]。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7]。中医全科医生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交流记档,对于在社区中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体质,既往病史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和掌握。且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诊侯》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在发病时亦可根据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知识及经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源,并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量体裁衣,谴方用药,使五脏、六腑之间达到平衡,温和,增强老年人体质,减少疾病痛苦。2固内扬外,身体力行中医师善于用“一把草、一根针”治疗疾病。中医的适宜技术易操作、见效快、风险小、价格适宜,体现了中医药“简、便、廉、效、验”的特点,包括针法、灸法、手法、外治法和内服法。根据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时间充裕,身体灵活程度等特征,在家中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享受到中医适宜技术带来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资源。中医全科医生除了用传统的内服法,还有针灸、按摩、推拿、刮痧、耳穴敷贴等,又有便于宣传,简单易学的太极拳养生操、五禽戏、八段锦等。此外还有气功、导引等。如在《诸病源候论》中,对于老年人常患的腰腿痛症候中,概述“肾主腰脚�动伤经络,又为冷风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阳病者,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所以养生导引法云:“伸两脚,两手著足于五趾上。愈腰折不能低著,唾血、久疼愈”。这些治疗方法在中医全科医生的教习带领下既简便易学、又经济安全实惠,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也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紧张就医形势。3以食代药,康健同行中医主张未病先防,既病注重食疗,认为“以方药治未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即使老年人偶患小病,应首先饮食调理,使腹常空虚,则经络易于转运,元气易于恢复则疾病自愈。例如病中食粥,宜淡食,清火利水,能使五脏安和。老年人身体虚损,气血阴阳动态平衡能力减弱,如果用药过猛,服用时间较长,药性会产生叠加,势必会伤及脏腑机理。老年人年事已高,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多患有眼疾,依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肝热目赤碜痛。用猪肝一具薄切,水洗净,以无味食之”,肝血不足无以养目,兼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猪肝有补肝、养血、明目之效,故对肝热目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猪肝等食物又于市场中常见,因此在中医全科医生的指导下,依照个人体质,此类食物方可代替药饮,既能祛除病痛,又满足口味之乐,一举双得。4先医其心,后治其病《青囊秘箓》中说到:“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未病”,老年人肝血渐衰,阴不敛阳,心肝阳亢,易于暴躁,常有伤感,感则易病。中医将人的情绪分为“七情”,并以五行,五脏相对应。中医全科提倡治病必先治神,对于情志疾病,《黄帝内经》早就提出必须要以情胜情,心病心医之说。《医方考》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明者触类而旁通之,则术在我矣”。中医全科医生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进行望、闻、问、切诊疗时,更多的是在与老年人的语言交流上,因此在为老年人医治时,不仅仅进行医嘱告知,更多的是宽慰劝说之语,并加以对健康促进、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的传递,达到身心同调之疗效。

中医全科医学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理论为理念贯穿人的始终,尤其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各科疾病进行医治,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健康指导的复合型、实用型学科,尤其在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等方面更是作用之重大,价格之低廉,效果之明显,操作之便捷。用传统的中医思维方法看病,通过治未病、医现病、宽其心、食疗补等方式,调节整体系统以达到平衡。全科是中医的具体体现,中医全科最能发挥中医优势[8]。加大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重视中医全科医学在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中的优势所在,才能提高中医的影响力,发挥中医在诊疗中的作用,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国中医药报》-2015-05-08

[2]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09-08.

[3]陈峥.老年病的管理[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3):257-261.[4]陈可翼.中医老年病学研究方法[J].广西中医药,1984.

[5]姜继斌.发挥全科中医师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6):723-724.

[6]姜丽娟,方琴,童晓云,等.浅谈社区医疗为中医全科医学发展带来的机遇[R]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7]无名.五脏于五行;《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5(2):58.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9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服务;问题

我国人口当前正处于“银色浪潮”汹涌袭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阶段,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全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养老服务被逐渐提上日程。在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推广进而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选择。但在我国的情况是养老服务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出现极度不平衡的状况,大多数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几乎没有相应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是空白。农村庞大的老年人数量对养老需求已经表现出爆发之势,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保障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供养方面。农村老年人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依赖农作物,经济收入的来源比较单一,当年龄越大带来劳动能力下降时,经济收入也会随之下降与减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所有积蓄都会留给儿女,而当自身需要养老时也只能依靠子女提供,一旦子女没有经济能力或者不履行赡养义务时,农村老年人就会毫无依靠。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解决好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当下全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二)生活照料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快,使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转移过程中有很多在城镇安家落户,只有老人留守在农村,子女对于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赡养义务都不能实现,传统家庭功能日益弱化,家庭结构和规模的改变,这些都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三)精神慰藉方面。随着家庭规模的减少,大量农村年轻人由于升学或者生计的原因到城市学习和打工,导致农村空巢家庭数量不断攀升。即使很多子女提供足够的生活费,但年轻人受生活压力的困扰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父母沟通,留守老人及独居老人缺乏精神寄托,农村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和重视,这样促使老年人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所以精神慰藉方面应引起子女、地区及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四)医疗保健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多数老年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可利用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使得老人在发生重大疾病时只能局限于本地有限的医疗资源,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十分欠缺,甚至很多人由于经济能力而放弃治疗。农村卫生保健投入的不足,老年人身体机能日益下降,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农村卫生条件的恶劣等一系列情况都充分表明我国农村养老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甚至就会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可见养老事业在农村的实行任重道远。

二、研究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一)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总体人口发展趋势。据相关学者与部门统计,到2050年,全世界老龄化人口从目前的6亿飙升到20亿,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已经给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尤其在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之家庭功能弱化、家庭结构与规模简化,给农村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冲击,农村养老的难度日益提升。(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随之带来的是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劳动能力的弱化,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现象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减弱,“重幼轻老”现象严重及医疗条件较差,这些问题使得农村老年人赡养成为问题,亟须有效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三)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农村养老群体的需求。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观念十分保守。因此,在农村推行社会养老或机构养老的模式很难符和老年人养老的意愿,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居家养老”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选择,并逐渐成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主流。社区居家养老无论对于子女还是老年人自身而言所需资金比例较少,而且在熟悉的环境生活会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精神慰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老年人的脆弱和依赖。把社区居家养老引入养老事业中,既可以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有资源,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无论从国家还是社会或是个人角度都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三、目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财力状况紧张。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养老事业的资金几乎都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在进行维系。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明显优于农村,对城市的资金投入也明显高于农村的投入,对农村养老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各级乡镇农村,坐等上一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相应的养老政策实施与保障,认为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不是自己该负责的事情,而是应该由政府全权负责,所以不主动筹集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单一。目前,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乡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担并负责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与运行工作,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而行政村和家庭供给主体作用不够突出,大部分行政村的基础养老服务设施极度缺乏,尤其是提供给老年人的娱乐与消遣场所较少。(三)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很多农村目前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供给,只能让少数老年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而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群体并未真正享受到来自政府或所在村的养老服务。未享受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巨大,而面对庞大的需要服务的老年人群,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养老对象的需求。在人员数量上,由于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资水平、社会认知等多方面原因,致使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数量难以保证,市场缺口大;在人员质量上,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专业性不强,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的中年人群,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所以提供的服务也只能是低层次的,这样一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就很难提升,服务质量也就很难提高。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亟须专业人员的配备,建立高素质的人才服务队伍促进我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四)医疗保障方面制约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目前不能做到医养结合,缺乏对老人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大部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专门的医院几乎没有,只有村卫生院或者私人诊所,一些病症无法得到治疗;另外,农村老年人即使到离所居住地很远的市区医院,医疗保险范围内的用药又不能满足大重病的需求,而有的药物很多不在保险报销范围内,增大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给很多家庭带来困扰。

四、小结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完善、健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稳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好的做法,涉及其长处后将其应用到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去,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的区域及群体差异研究——以恩施市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7.

[2]冯文娟.当前中国居家养老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103-105.

[3]贺薪蒙.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3(20):36-37.

[4]郭竞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强度与需求弹性——基于浙江农耕老年人问卷调查的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3):47-57.

[5]艾宏伟.构建新形势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基于苏北地区实证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82-83.

居家养老服务范文篇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五)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