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6:42:23

救护培训

救护培训范文篇1

一、救护培训的意义

发展红十字事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对继承乐善好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仁爱、爱人、互助、进步的道德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普及卫生救护知识,旨在提高市民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能有力地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在红十字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救护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国家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目标,突出培训的社会性、实用性、行业性,更好地为我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救护培训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市红十字会提出的目标和《市中区红十字会2010—2014发展规划》,到2014年前,力争全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1%。

(一)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山区等活动,对社区居民、学生、村民开展普及培训。

(二)各基层红十字会每年应选派2-3名专兼职红十字会干部及部分村(居)委会干部,参加区红十字会组织的统一培训,已经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两年应接受复训一次。

(三)加大对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公共管理服务行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警察、教师(区教育局统一组织)、驾驶员、导游员、建筑工人、宾馆饭店服务员、电工等为重点开展急救员培训。以各街道红十字会为单位,对辖区内上述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将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报区红十字会,进行统一培训。

四、救护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易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二)创伤救护四项技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

(三)意外伤害救护知识的培训:烧伤、触电、中毒、溺水、中暑、气道梗塞、昏厥等一些常见急症的现场处理方法。

(四)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自我救护:地震、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中逃生自救。

五、救护培训的要求

(一)救护培训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业务和主要工作之一。区红十字会负责培训的具体实施,并做好“四个统一”,即: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确保培训质量,统一做好学员档案管理。急救员培训按照省红十字会《关于卫生救护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执行。

救护培训范文篇2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年年末,普及率不低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年4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年4月—5月)。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年6月—年12月)。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建筑工程、警务保安、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年末)。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由区红十字会牵头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区财政局:负责救护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组织城管系统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救护培训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组织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救护知识培训。

消防大队:负责组织消防人员救护知识培训,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救护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救护培训范文篇3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年3月—4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年4月—年12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救护培训范文篇4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月—*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20*年*月—20*年*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救护培训范文篇5

[关键词]灾难事件;护士;救护技能;培训;效果

HospAdminJChinPLA,2019,26(9):855-857.近年来,台风、地震、水灾、火灾、空难、车祸及疾病疫情等灾难事件不断暴发,灾难事件所致的创伤具有发生突然、救治任务要求急、抢救环境急速变化、伤员数量事前难以预料等特点[1]。护士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或者灾害发生前期,为更好地进行灾害救护,所有护士都应该抓住时机去学习灾害救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灾害[2-3]。而在我国,各医院自行安排灾害救护培训,护理教育与培训内容还未规范统一,培训模式也缺乏统一性[4-5]。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基于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培训模式,并评价其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起护理部构建护理资源库[6],预抽取70名护理人员成立灾害救护应急小组进行培训,包括护士自愿报名、各科室推荐、护理部筛选的选拔方式选入,纳入标准:护龄≥2年的执业护士;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每2~3年进行适当调整;年龄23~36岁,护龄为2~15年,学历大专及以上。按此标准经过筛选70名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28.36±4.78岁;护龄5.3±1.57年;学历本科21名,大专49名。

2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12月,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7]、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等设计常见灾难事件急救护理技术培训方案,培训形式为分组培训和统一培训,每年持续培训。2.1构建灾害救援护理应急体系由医院分管护理工作的首长为组长,成立由护理部、总护士长等灾难应急护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根据分工不同分为6个职能小组;①指挥联络组。共4名,由1名护理部主任任组长。②分检组。共16名,由急诊科1名护士长任组长。③综合护理组。共20名,由ICU1名护士长和外科1名护士长任组长。④运送组。共10名,由内科2名护士长任组长。⑤物资保障组。共10名,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任组长。⑥心理疏导组。共10名,由心理护理组组长1名任组长。应急小组成员平时在临床一线工作,一旦出现大规模灾难、突发事件所致批量伤员时,由护理部根据事件性质制定抽组方案。2.2制定灾害救护能力培训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条例和预案,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完善各种工作预案,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灾难救援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急诊病区批量伤员处置护理工作流程》、《应急护理小组管理制度》等。结合本院近几年处理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救护经验,制定训练内容。2.2.1理论培训包括灾难事件的定义、特点,法律法规知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批伤员紧急救护知识及处置流程,急救护理、灾难医学知识及救援心理学,自我防护知识,台风、交通事故、火灾及其他灾难应急文化素质等内容。2.2.2心理培训聘请外院心理导师进行理论授课普及心理学知识,通过学习放松术掌握心理调节方法,通过角色互换、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提高制胜能力,通过现场情景模拟培养环境适应力。2.2.3专业技能培训主要有常见的损伤护理、基本急救技术,包括静脉输液、心电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洗胃、心肺复苏、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的应用等24项操作项目。2.2.4综合救护能力训练①联合120训练。建立急诊科与“120”急救网络体系,加强多学科急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派医务人员对本院应急小组进行院前急救培训,及批量伤员衔接处置流程的演练,并计量衔接处置时间。②结合演习训练。从“岗位练兵比武”中练到“设置情境剧”中练;从“知识竞赛”中练到“灾难事件时医疗队的组织指挥、野外条件下伤员救治”中练。③参与现实工作中各种灾难事故的救援,结合医院接收批量伤员处置工作的实际情况,由护理部根据批量伤员情况,立即启动灾害救护应急小组,并对应急小组成员集结时间、分类检伤、救治效率等指标进行测评。④仿真情景模拟演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由急诊科主任和ICU主任模拟灾难事件的各种可能情况,设置逼真的虚拟环境,营造紧张的急救情景和抢救伤员分秒必争的氛围,使训练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每次训练结束后及时讨论,并将模拟正确示范,从而不断总结经验,让训练者及时掌握相关的技能及处置流程。情景模拟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每次设置不同的情景进行演练。2.3分层培训在2012—2014年方案基础上,于2015年1月以后针对不同护龄人员进行分层培训,除基本理论知识、心理知识同步培训外,2~5年护龄重点强化基本急救技能,在情景模拟演练中重点训练一般突发情况的抢救配合、各种仪器、设备、药品的急救准备;及时发现现存的病情变化并报告,并在医生到达之前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要求有一定病情观察及应急准备能力。5年以上护龄重点强化快速准确的检伤分诊转运,在情景模拟演练中重点培养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深度专业知识的把握和应急救援能力,能预见性地判断病情变化,识别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并指导本组护士临床工作,与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沟通。2.4评价指标分别在2012年3月初步建组干预前进行摸底测评,2014年12月进行中期测评,2017年12月进行长期测评,主要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理论、技术操作考核、综合救援能力考核及简易应对方式(SCSQ)问卷得分进行测评。整个测评过程中缺席2次及以上的人员予以淘汰。2.4.1理论、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灾难救援知识综合测评,选择题60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20分,满分100分;操作考核根据50项护理操作程序评分标准,满分100分。理论考核80分、操作考核85分为及格;理论、操作考核90分或90分以上者为优秀;缺考或不及格者必须补考;全年至少参加理论培训20次,计10分,参加操作培训20次,计10分;应急小组成员理论授课一次计5分。2.4.2综合救护能力考核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工作应急预案》预先设计综合救护相关知识测评问卷,共50题,回答正确赋值2分,回答错误赋值0分,满分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该问卷经22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α系数为0.81;预调查后多次邀请专家根据应急预案处置流程、处置时间、救治效率等项目进行修订,确定最终考核表,总分100分,80分为及格,81~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2.4.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该问卷共20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统计每个因子所属条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分别表明遇到挫折时采取的积极或消极应对行为越多[8]。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与2012年3月干预前相比,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应急小组成员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有提高(P<0.05);与2014年12月相比,2017年12月应急小组成员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又有明显提高(P<0.05)(表1)。与2012年干预前相比,2014年、2017年应急小组成员的综合救护能力考核结果中,及格率下降(P<0.05),优秀率上升(P<0.05);与2014年相比,2017年应急小组成员的综合救护能力考核结果中,及格率显著下降(P<0.05),优秀率显著上升(P<0.05)(表2)。与2012年干预前相比,2014年、2017年应急小组成员的SCSQ得分情况,积极应对增加(P<0.05),消极应对减少(P<0.05);与2014年相比,2017年应急小组成员的SCSQ得分情况,积极应对的明显增加(P<0.05),消极应对的明显减少(P<0.05)(表3)。

4讨论

救护培训范文篇6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年年末,全区公安、交通运输、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海洋与渔业、电力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年年末,普及率不低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年11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下发区应急救护培训方案实施意见,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旅游景区、交通运输、建筑工程、警务保安、电力通信、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风景区管理局相关处室:开展景区干部职工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开展应急救护演练,为游客提供人道服务。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机动车驾驶人员救护培训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农民工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城乡建设局:负责在建筑队伍中开展救护知识培训;督促建筑工地成立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急救小组,配备急救物品,做好现场急救工作,减少人员伤亡。

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组织海上安全救生员及海上安全生产专兼职干部、远海捕捞、近海养殖海上一线工作人员参加现场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A级景区(点)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区市政公用局:负责石老人海水浴场管理人员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加强该浴场海上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为浴场游客安全提供保障。

供电部:负责组织本系统内电力职工救护培训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各拨付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救护培训范文篇7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月—*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20*年*月—20*年*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救护培训范文篇8

1.1对象

培训对象为2010年及2012年参加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并赴香港培训的学员共51名。学员年龄28岁~41岁(33.6岁±2.9岁);护龄5年~20年(10.2年±2.3年);急诊专科工作年限5年~20年,中位数为10年;分别来自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36人,三级乙等医院8人,二级甲等医院7人;本科学历44人,专科学历者7人;主管护师32人,护师19人。

1.2方法

1.2.1培训课程选择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与更新的。自1974年以来,其开发的基础生命支持训练(basiclifesupport,BLS)课程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课程使得危急病人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美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医院急诊部都将此课程作为急诊医护人员的必需训练课程。我们选择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是香港第一个取得国际认可的美国心脏协会课程资格的培训中心,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

1.2.2课程内容与时间

BLS课程内容包括:①成人单人心肺复苏;②儿童单人心肺复苏;③成人和儿童气囊面罩技术和人工呼吸;④成人和儿童的双人心肺复苏;⑤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⑥婴儿心肺复苏;⑦成人、儿童、婴儿窒息的解除;培训及考核在1d内完成。ACLS课程必须在通过BLS考核后进行,它所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心脏停止病人、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休克、肺水肿、与心脏有关的毒物学急症等病人的急救知识和各种特殊状况下的心肺复苏术以及气管插管、心电图辨识、中心静脉注射等急救技术。共有12个学习站,但培训及考核时间只有2d。

1.2.3培训课程形式

包括大课视频上课(<24人)、小组上课(6人或7人)、技术操作、情景演练。ACLS最引人入胜的精彩单元就是MageCode(综合训练),MageCode是一个训练急救小组长的地方,小组成员至少由5人组成,可以训练学员对于ACLS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学员既期待又害怕的环节,更有人因此环节而未能通过。但导师特殊的表演方式、夸张的动作,让学员获得了耳目一新、刻骨铭心的感受,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急救知识。

1.2.4培训课程师资

课程培训由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萧玉珍经理负责并全程参与,其为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孩童高级生命支持及基础生命支持区域主任导师,具有双硕士学位,曾多次到国内各省市地区指导培训心肺复苏技术。其他参与BLS及ACLS课程培训的导师包括医师和资深护理人员,均有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导师证书。他们均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中心的培训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烈的事业心。

1.2.5培训考核及评价

B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技术考核(单人、双人成人心肺复苏术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单人、双人儿童心肺复苏术)。AC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MageCode考试。笔试考核低于84分或未通过技术考核,MageCode考试均不能通过测试。通过测试者或得到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有效期2年。急救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课程反馈情况,内容包括此课程的设备是否妥当、是否有足够用具、不用等太久也有机会练习、导师能解答我的疑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回收有效率100%。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学员BLS及ACLS培训前后考核成绩,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反馈情况。

2结果

BLS及ACLS培训前后学员考核成绩比较51名学员培训后理论、技术和MageCode考核成绩均合格,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

3讨论

3.1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课程规范化

国内专科护士的培训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香港专科护士已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是依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制定的各专科的专科护士工作标准,结合临床专科的发展,由专家们共同商榷而定。我们选择的BLS及ACLS课程是有循证的,科学证据提供了课程内容改进的基础。课程由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统一教材和学员手册。在此课程中,学员通过积极参与一系列实践学习站的活动,来提升在诊断和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技能。学习站包括:模拟的临床情景;导师或录像师范;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有效的团队复苏行为。因此有必要借鉴、学习和深入研究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合格的专科护士。

3.2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资源标准化

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常年举办BLS及ACLS课程,中心设施完备,具有先进的多媒体声讯教学系统,设有多个独立的学习站,操作练习场所宽敞,练习用品齐全。培训中心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模拟人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与学员比例按照1∶1或1∶2配备。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所用高级医学模拟人设备与学员的比例按照1∶6配备。墙上挂有各种病例学习站的流程检查表,以供学员练习使用。中心采用小班化教学,导师和学生比例不少于1∶6,保证导师能够有足够的注意力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等,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关键技巧。中心的导师来源于香港各家医院,全部具有AHA的BLS/ACLS导师资格,熟悉AHA课程教学运作模式。AHA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培训课时,否则会被取消导师资格。

3.3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效果显著化

在BLS及ACLS课程中,强调复苏团队的有效调动,团队中的每一个组员都应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分工的同时也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基础生命支持得分及高级生命支持得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员对课程的安排及设备满意度为100.00%;对导师的满意度为100.00%;认为能够实践到所学的技能为100.00%;会介绍此课程给其他人。以上数据说明学员对境外培训课程是满意的。

3.4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面临的问题

救护培训范文篇9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上海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月—*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20*年*月—20*年*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救护培训范文篇10

救护培训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2012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2014年年末,普及率不低

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2014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

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

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1年4月—5月)。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

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2011年6月—2013年12月)。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建筑工程、警务保安、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

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末)。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

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由区红十字会牵头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区财政局:负责救护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组织城管系统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救护培训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组织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救护知识培训。

消防大队:负责组织消防人员救护知识培训,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救护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学指导,加强监督。区红十字会要不断加强对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严格按照要求,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要加大监督力度,定期通报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