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20:24:24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范文篇1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对症下药;应用

1.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信息资源的获取花费时间相对较短、投资相对较少。所以说,它成了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因素。1.1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一项重要方法就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尽最大的可能去开发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运用到政府的宏观调控考虑的因素范围中去,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2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它也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它的合理运用能够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用时也促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有序顺利地进行。

2.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门性人才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与日俱增,所以只是掌握旧有理论知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他们对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现状下的实况信息掌握不全面,认识不清楚,工作进展速度变慢。这就要求这一行业需要一些专门性的研究人才,能够敏感地感知到实时经济的变化趋势。2.2对信息的认识和应用不充分对于已经得到的经济信息,很多人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用做数据参考。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人们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不准确,过程不严谨就会导致信息的有效性有待考证,即使得到了正确合理地运用,结果也和预想的不一样。同时,当下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并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关于如何分析及应用经济信息的实施方案,这就容易导致经济信息的不一致,使得它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运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3.1规范进行信息的搜索与应用,当下社会飞速发展,通信手段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为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快速性,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也必须要全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却没有有关经济信息收集及分类采用等方面的规定制度,这样就增加了需要辨别和保障信息资源的真实与准确的难度。因为信息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所以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确定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对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经济信息收集制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进行仔细的筛选分类,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失误,促使其顺利进行。

3.2合理建设经济信息管理网络,经济信息管理网络的构建需要注意经济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一,需要具有及时性,因为只有及时的掌握了经济发展的状况才能保证高效地进行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第二,需要具有准确性,原因是经济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为了加强管理,就必须要从尽可能增多有效信息的收集,减轻信息资源分类的负担;第三,需要具有计划性,只有保证了管理网络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促使整个管理网络更快更好形成。

3.3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之前的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经济信息的引导,会使管理遇到一些瓶颈,无法全面、细致地进行问题分析,导致形成的解决方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信息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的状况体现,对宏观经济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这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加准确、实际的角度找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策略,为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其导向作用,促使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使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规范进行。

3.4完善人才吸纳机制,对于宏观经济管理人员的选拔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该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顺利与否。所以说用人选拔机制需要高度重视,要确保任用的人专业本领过硬,对经济变化和社会形势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选拔之后,要进行专业化的岗位培训,使其自身专业素质得到巩固并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小结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所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其运用,促使宏观经济管理的加强,助力经济调控更加的准确科学。但是,从现状来看,经济信息资源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发挥,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方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得到展现。所以说,它还有很大潜力待挖掘,合理的应用一定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琼.有效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9.

[2]李颜华.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19):183.

[3]王志刚.人工神经网络在宏观经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18.

[4]黎春,赵德武,马永强等.企业财务波动与经济景气水平[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8):42-52.

经济信息范文篇2

1、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的定义包括广义的经济信息和狭义的经济信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经济信息是指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变化;从狭义的角度看,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就是经济信息。因此,对于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的人类来说,经济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经济活动的发展也会带动经济信息的发展。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对经济信息活动的利用水平也不同,只有充分利用经济信息才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分类方面,宏观经济信息主要包括为经济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如投资信息、货币信息、分配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战略信息等;微观经济信息是指经济活动的具体变化方面的信息,如技术开发信息、加工信息等。

2、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运行的决策、计划等进行调节。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包括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弥补市场的缺陷,调节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保证国民经济结构和总量的平衡;能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各个主体的公平竞争;能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责任;能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公平。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经济信息的作用

一是经济信息能够使经济决策科学化。经济信息反映了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决策者提供了预见性的决策方案。二是经济信息能够有效地指导经济计划的编制。经济计划的制定以统计资料、经济信息和经济情报为依据,但在编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效地收集经济信息能够避免不确定性因素,使经济计划与经济实际相适应。三是经济信息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主要通过对人力、财力、物力、生产、销售等进行有机地组织,进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济信息的支持。

2、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

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总体,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组织结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周期等。因此,必须认识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从目标来说,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任务来说,宏观经济管理按过程来说主要有决策、调节、监督等重任;按管理方式来说,有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

3、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体现

一是经济信息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信息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能够监督经济活动,联系各个经济部门。二是经济信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经济信息也是一种资源,且投资少、见效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经济信息能够提高人类的智力。信息就是知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融合和再生就产生了新的知识,借助电脑之类的外部存储设备能够解放人的大脑,让人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此外,人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与自身的信息融合,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在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的应用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为宏观经济管理指明了方向,有了目标,宏观经济管理的措施才能够有针对性。经济信息为宏观目标管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显示了市场的供需情况,如人口增长数量、居民购买力的变化等,只有依据这些信息才能够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目标更加科学可行,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基础上,政府正确使用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要求。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宏观效益和生活水平。经济稳定目标包括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表现和人均占有量所要达到的新水平;宏观效益目标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中社会总投入与总产出的比例;生活水平目标是指在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宏观效益的影响下,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反映了总体经济在运行速度、效益等方面的关系,而在实际情况中,它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目标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主次分明。宏观经济的运行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当需求过多时,有可能存在供给不足;当总量平衡时,有可能结构失衡。因此,必须主次分明,抓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提高目标的科学性。二是有所取舍。宏观经济目标不可能全面覆盖,总要有所取舍。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大方向,做到利大于弊。三是量度适中。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各项指标要达到精准十分困难,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要量度适中,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这样才能有实现的可能。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战略。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精密部署。另外,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实施战略转移。同时,在实现步骤上,要充分考虑现阶段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分阶段实现。二是落实责任。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落实责任,以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各级政府,在给予他们宏观调控权利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组织实施。第一,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目标的内容、意义、实施步骤等信息,统一认识,调动积极性。第二,要制定好政策、协调好工作,以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目标的实现速度。第三,要做好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按预定目标进行。

2、在宏观经济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计划管理需要有经济信息的支持,离开经济信息的支持,宏观经济计划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宏观经济计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宏观经济计划的编制过程也十分复杂,其中必须重视经济信息的导向作用。为了促进计划的实现,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导企业和市场,必须做好宏观经济和市场的检测工作,积极收集信息,特别是投资、消费等方面的信息,并将其加工和传递。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

3、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宏观经济决策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地方经济或部门经济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如果宏观经济决策违规经济规律,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随意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经济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宏观经济决策的基本程序有:一是确定目标。目标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确定,在确定目标前必须深入研究经济信息,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二是制定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全面的、准确的经济信息为依据,同时还要拟定多个备选方案,提高决策的优化程度。三是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是指依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指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的一个。四是反馈信息。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并跟踪验证,在主客观条件变化或决策有误时要及时调整。

四、有效应用经济信息的对策

1、全面收集信息

信息收集是保证经济信息有效应用的基础。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计划性原则,即要根据国家、地区和行业的经济信息资料确定一个科学的目标,此目标要切合实际,突出重点。二是时效性原则,即要提高反应速度,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三是针对性原则,即所收集的信息必须切合实际,紧密结合服务对象的需要。四是连贯性原则,即要保持信息的连贯,不断积累,丰富信息。在收集程序方面,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内容。二要保证信息源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以便选择最优的经济信息资源。三要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方法,如文献法、内部资料法、参观访问法等。

2、有效整理信息

在收集到信息后,要做好信息的筛选、分类、编码、存储和更新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对应的索引,以方便查阅。经济信息的整理能够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并使其条理化,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建设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的储量是无限的,并且在开发利用中其还能够得到丰富,因此,必须建设高效的信息网络,使经济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是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成立管理机构,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同时还要引导用户参与到信息网络的建设中。三是联合共建。经济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国家投资外,还要积极吸引多方资金,建立共享网络,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的收集效率和使用效率。四是开发信息市场。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宣传经济信息的作用,拓宽经济信息的覆盖范围。五是培养信息人才。要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不仅要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还要利用高等教育培养后备信息人才。

五、结语

经济信息范文篇3

关键词:经济信息;经济管理;市场经济

1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1.1构建信息系统

现行的经济管理系统中,为了采集各行业的信息并分类加以分析,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和智能检索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类,并储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再加上数字化以及可视化技术,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检阅和分析,为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信息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首先是核算系统。这一部分系统的工作是通过分析国民经济,对经济水平进行阶段性的核验,通过不同水平和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进行关联性的分析计算,再由最终的结果来推算经济发展的情况。经过核算系统的模拟核验以及演算工作,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各项数据,对照历史参数来判断整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将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联系起来,全面性核查经济结构,确保宏观经济管理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照。[1]其次是预警系统。这种系统通过监测现行的经济体系,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管控,一般检测时都有区域级划分,从部级到各个省市地方单位等。预警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判断经济运行是否负责标准,如果出现了浮动,造成经济发展往不可控的方向前行,和预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可以及时作出警告,避免发生风险。而负责管理预警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这个时候共同协调经济工作,根据制定好的经济管理措施来执行解决方案,确保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巨大隐患。[2]

1.2提升资源整合力度

经济信息是因为经济活动产生的市场波动而出现的,包括各种数据的输出和输入,以及不同经济形式之间的转化。通过搜索经济信息,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因此经济信息的整合工作相当重要。在采集经济信息时,可以通过网络、文献和实际调查等多种途径来得到最终的信息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收集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并且要精准无误,不会影响后期的数据应用。在信息化时代,时效性是相当关键的信息标准,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已经过期,将无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收集到的信息也应该考虑到地域性的特征,圈定在某个区域内进行数据的整合,来保证得到的数据信息和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实用性则是收集信息时要保证得到的经济信息有充分的使用价值,能够有效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而且在收集经济信息时,要以经济管理的目标为工作的标准,保证收集信息的工作依照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来进行,这样一来收集到的信息就能具备相应的经济适用性。

1.3架构经济信息网络体系

为了给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必须要保证经济信息的范围。而想要保证收集信息的工作有充足的范围和实用性,就需要构建起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各个行业需要进行融合性的信息沟通,将各类数据信息化,确保经济发展的各种波动都能够上传到信息化平台中,得到实时传输和信息共享。通过这种方式来整合经济信息,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同时要鼓励发展信息化产业,将经济管理的职能拓宽,以信息服务为主体,将各种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经济信息加以收集和分类,然后集成起来进行资源分配,构建起网络节点状的信息系统,扩宽经济信息的范围。如今很多偏远地区都缺乏实时经济统计工作,导致宏观经济管理难以进行,因此要以离散型的模式发展信息化产业,确保各区域内都能够完整统计经济信息,打破各自之间的经济壁垒,将各类信息关联起来,让最终收集整合到的经济信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济信息管理不当,威胁市场安全稳定

一个企业想要成长壮大,社会经济体系想要长久稳定,就必须根据现行的经济体制,分析市场前景和竞争对手,结合各种不同的经营数据来进行经济管理。经济信息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如果能得到共享的数据信息的话,相关部门就能把控住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数据信息由于太过繁杂,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辨别,如果只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免会出现遗漏或者错误。现在各种信息交流软件的普及,除了让信息来源渠道增多之外,还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让信息的管控变得更加困难。而且这也造成了信息安全漏洞出现,很多机密信息轻而易举地就泄露出去,让很多企业因此遭受重创。[3]

2.2市场充斥虚假信息,容易混淆视听

如今市场上所拥有的信息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增多的不仅是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同时还有许多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垃圾信息。人们在主动或被动接受信息之后,难以辨别出有价值的信息,经常被垃圾信息所蒙蔽,因此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市场上总有人有意散播虚假信息,来对竞争对手造成伤害或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一来就搅混了市场秩序,让竞争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面临的外部威胁本就很多,如果对虚假信息选择轻信,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发展战略出现偏差,最终面临经济受损甚至破产的风险。很多企业对自身收集信息的途径不加以管控,导致大量无用信息涌入自身数据库,掩盖了原本的有效信息的价值,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实体产业而言,如果错信了虚假信息,很可能导致自身的生产链条和消费者市场都受到冲击,因为不良信息的影响,生产出一大批没有销路的产品,营销渠道和市场空间全部受阻,最终失去核心竞争力。[4]而且一个企业的自身形象,很可能因为散布虚假信息,成为传播谣言的帮凶,因此受到一定的损害,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2.3信息管理模式落后,难以适应飞速变化的信息形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收集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传播的范围也已经超出了预期。之前的信息传递方式非常单调,除了线下的纸质文件之外,线上基本也就只有电子版存档和邮件;而现在五花八门的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共享平台,让经济信息有了全新的传播和储存载体。不过很多公司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对经济信息的发展趋势并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经济信息管理工作非常落后,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很多公司都没能设置信息岗位,也没有一套管理信息的机制和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落后的方式加以分类归档,并没有上传到相应的系统和平台中,导致信息的储存和传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云空间将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而企业也应当重视自身的经济管理,不断升级自身理念,并加强员工的个人素质,以此来完善自身的信息管理工作。在未来,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途径将会越来越多,而且储存方式也会更加多种多样,并且趋向于互联网平台共享的形式。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对经济信息的管理,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3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途径

3.1强化法律法规,优化市场环境

我国各个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要重视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如今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规范信息管理的相关流程,想要强化管理的规范性,而作为一家企业,就应该配合现在的信息环境,共同致力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要优化自身的经济信息管理环境,并对获取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整个过程要做到加密和实时监测,保护信息安全。而且企业要强化员工的信息保密工作,除了让他们重视到信息的获取和筛选工作之外,也应当防止黑客入侵和各种信息泄露的风险。从根本上而言,想要维护信息安全,规范化市场信息环境,还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经济信息法律法规,保护信息安全,避免有人非法利用信息犯罪。现在国内的相关法律还未完善充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足,而且企业也往往没有相应的规定来引导员工保护数据信息。虽然现在已经有《劳动法》和《隐私法》涉及了信息保护,但各项准则还需要更加细化,以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

3.2完善经济信息管理,严格把关信息源头和流向

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会为企业的工作提供有效帮助,涵盖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如果企业的相关业务信息和经营数据丢失,就会影响到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更有甚者,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的话还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经济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流程,并且内外联合管理,达到第三方监督体系,严防外部人员盗窃或内部人员泄露。而且一定要强化员工的经济信息管理意识,大部分经济信息的泄露都是员工在无意间通过聊天或使用互联网工作时泄露出去的,因此公司必须远程监控各类机密信息,保证不会从内部向外流通。[5]要定期督促员工检查自身工作,是否严格管理经济信息,在使用网络电子设备时,更应该时刻注意对信息的保护。而对外也要设置好相应的部门,一方面筛选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所用,另一方面避免信息被他人非法利用,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公司拥有相应的发言人及时针对一些对公司不利的虚假信息作出澄清,整治各类谣言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有关部门也要强化对整个市场经济的信息管理工作,严惩犯罪行为,打击不良信息的传播者,以此来维护经济市场秩序。

3.3大胆创新信息管理途径,尝试合作与共享

如今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给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为了面对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采取创新性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仅保护自身数据避免机密泄露,而且要加强信息的储存共享工作,转变原本的封闭性传统思想,改为更加适应现代化发展节奏的云信息管理体系。如今我国一直在提倡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首先实现经济信息的合作共享,互通有无,利用双方之间存在的合作空间来实现经济信息效益的提升。我国社会的宏观经济管理也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提供实时经济信息,并进行关联性的分析,以确保经济管理的全面性。之前全球30多家机构共同组成了“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这就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化的经济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如何进行,在打破了地域阻碍的同时,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等,将信息价值最大化利用,实现各公司之间的共同发展。而且对经济信息的利用还可以开创出更多合作式的创新营销形式,将之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国内很多企业都已经尝试共享自身的经济信息,并且分享各自的营销渠道和市场。比如各大品牌之间的联名产品、一些知名品牌的跨领域合作等,都是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成果。而最终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类信息共享能够有效促进各自的发展,达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经济信息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而做到共享合作,就是对经济管理的大胆创新,让企业自身信息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并探寻出一条双方共行的新出路。而且企业也可以在共享合作的过程中,给自己寻找到创新型发展的机会,而对经济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一旦有所创新,就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信息共享和应用创新对我国的未来经济市场发展来说也相当重要,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4结论

信息技术的成熟让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有了相应的基础,而如何发挥经济信息的最大价值,就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最终经济管理效果。经济信息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必须持续进行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加强对经济信息的重视程度,并最终将筛选得来的有效经济信息整合利用,应用在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和运营规划中。而且随着各类信息共享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让经济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打造出和谐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致富.浅析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业经济,2019,4(8):97-98.

[2]孙焱廓.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16(2):62.

[3]刘铮.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J].经营管理,2019,9(24):53-54.

[4]张洪久.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9(6):41-42.

经济信息范文篇4

信息类节目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适应市场细化,信息传播高速化,观众接受信息系统化的需求应运产生的。&127;1995年6月19日济南电视台一套节目推出电视经济信息专栏《市场纵横》,1995年11月2日,济南电视台二套节目推出《商业七色光》。&127;尽管两个电视专栏是广告创收栏目,但与传统“硬”广告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且受到了客户、观众的认可。目前,两个专栏已“升级”为《市场特快》和《购物乐园》,信息更加系统,并切合了大众传播和观众接受信息的实际,研究此类节目传播过程和受众接受的过程、特点,可为电视信息类节目的分类整合,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服务于信息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电视经济信息的内涵与特征:

据记载,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刘宝的商人在州郡都会群造住宅,养十匹快马,专门往各地传送商情,消息十分灵通。这可以说是最早形式的人际传播的经济信息。正因为刘宝从事的经济信息传播活动为各地客商所欢迎,使他成了“宅宇逾制楼观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的头号大富翁。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经济信息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只有人类进入商品经济时期才会自觉地利用经济信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凡是报道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都是经济信息;从经济部门、生产部门的角度讲,那些反映工业、农业、交通、商业、财政、金融等各种经济活动的信息都可称为经济信息;从宏观角度讲,凡是报道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日常经济生活的信息就是经济信息。概而言之,经济信息广义是指财经、供求类信息,它反映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具有投资决策、指导性、参考性。狭义专指经济行情,而电视经济信息节目报道的是广义的经济信息。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信息处理与传播手段密切相关的卫星转播技术、数控技术等使电视业的传播活动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其经济信息的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1、广泛性和公开性:电视经济信息的传播具有广大的受众,传播内容是公开的。但受众的规模难于确定,因为受众可以轻易地停止接受媒介中的信息,关掉电视或调换节目,因此传播者对受众缺乏选择性。但传播媒介中的任何经济信息又是可以普遍分享的。公开性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源要尽可能多地披露事实,而不要封闭信息;二是防止侵犯个人隐私权。

2、单向性:经济信息传播者与受众通过电视媒介发生间接联系,信息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受众一般无法要求当面解释与直接提问,传播者难以得到广大受众的信息反馈,即使反馈也缓慢而曲折,少量而微弱。

3、超越性:经济信息传播超越时空,传递信息速度快、量大。日益先进的技术,使电视媒介传递经济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超越时空的能力不断加强,可同时把一个信息传到世界各个角落。

4、组织性:经济信息传播依靠组织化的电视媒介运行。组织化的电视媒介包含三层意义:a.拥有专门的电视传播机构;b.拥有职业传播者;c.受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5、即时性:电视传递的经济信息会立即对社会产生影响。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主的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信息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神经,它牵制着广大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与消费者的经济生活运作。

“市场这个竞争的环境好比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必须潜入的商海,他们不得不学会在商海中吸气与换气才不会沉底。这个吸气与换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市场经济信息吐故纳新的过程,即吐出旧观念、旧思维,纳新信息,树新观念、新思维。”(仇学英,《热点经济新闻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而要实现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提供新鲜氧气,即这个过程必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有序的传播交流过程中才能得到逐步实现。对于电视媒介而言提供氧气是一个经济信息节目的传播过程,而吸气与换气则是受众接受过程。

二、经济信息节目的传播过程。

1、技术的进步拓宽了节目传播的前沿阵地,电视节目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相当大的程度依赖于电视技术状况。由前期制作播放到现场实况转播,由普通地面波电视到共用无线闭路电视再到具有双向传播服务功能的光缆有线电视网等是近二、三十年内实现的。

济南电视台的《市场纵横》栏目改版为《市场特快》之后,为快速传递市场上的行情,让受众与经济动态共时呼吸,他们先后推出四次几乎全方位覆盖的电视直播节目。日本学者藤竹晓在《电视社会学》中指出:“事件的社会重要性程度越大,没有时间差的共时性就越是必要,其次,在与社会重要性无关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差的同时传播会导致事件的社会意义的产生。”1999年7月11&127;日,济南电视台《市场特快》栏目对海信绿色环保电视促销活动进行了一次现场直播,摄像机的“眼睛”代替观众的眼睛,从而制造一种“海信热”轰动效应与强烈的现场感,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效益。

2、准确的栏目定位及版块设定:

蓬勃兴起的经济信息类专题节目更重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贴近生活自身的节奏和需求,为观众传授知识,提供服务,交流心得,梳理情感,其目的是为了产生固定的收视群,用针对性强的节目来“锁”住一些观众,这就必然要求节目走专业化道路,突出其权威性、可信性和代表性。

在版块的设定上要给人以分类明确的感觉,这样有助于观众根据需求选择收看内容,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1998年12月28日济南电视台经济部《购物乐园》在刚一推出即受到观众好评,它们同于一般的电视购物节目,而是融商业性与娱乐性于一体,观众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既能赏析中外文学艺术精品,又能得到最新的商业信息,实用的生活知识与技巧。

栏目定位与版块设置要与观众的欣赏品味同步而行,当受众的欣赏水平提高,节目内容也要有所变化。《购物乐园》在改版之前命名为《商业七色光》,下设九个版块,电视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七色光》的几个版块逐渐陷入一种“有它不多,无它不少”的尴尬境地,如《旧货市场》版块,消费者购买二手货主要是看好其价值低廉,然而加上昂贵的电视媒介费用,其价格也变得不那么具有吸引力了。再比如《今日时尚》反映的内容涉及到服饰、美容、电器、日用品、酒水等各个方面,这使得节目的针对性不够,从而可能失掉一部分观众。改版后的《购物乐园》下设“放飞好心情”(幽默、小品、流行歌曲、精彩片段选播)、“女性驿站”、“健康加油站”等等。这种购物形式迎合了当今城市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及渴望放飞的心情。

如果说《购物乐园》是以“乐”为和弦,以“商”为主旋律和流行乐的话,那么《市场特快》就是以“快”为节奏,以“市场”为主旋律的摇滚乐。它偏重于提供家庭投资方面的信息,如《市场特快》下设“医疗保健”版块,不是每天告诉大家什么药治什么病,而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拥有健康、保持健康,通过专家访谈及消费者信息反馈,市场调查等手段增加知识含量和人情味。

3、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与自由的风格样式。

主旨对象、时间各异的栏目需要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支撑,不同定位的栏目也会生发出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比如穿插演播室采访、谈话、插入资料图表等等。如《市场特快》在3.15期间推出一系列的打假、曝光方面的报道,以及用最直接的形式,在同一类产品中做客观的比较并公布结果,使观众对市场上的商品有一定客观的了解。《购物乐园》主要以活泼的节目形式,多样的手法把观众带进了娱乐购物的美妙境界。卡通片有歌唱道:“谁都喜欢好东西,谁都喜欢少花钱......”唱出了消费者的心声,为该节目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购物乐园》的两个主持人用演播室谈话的方式自然地让观众步入其中。《白鹤茶艺》本是介绍茶楼的片子,但却用一种文学手法表现,因此观后不但品茶、选茶知识学会了,而且还有一种淡淡的茶香留在口中。1999年7月13日《购物乐园》曾对99隆力奇“清凉之夏”--千人游蛇园中期回顾大联欢进行过一次现场直播,对现场活动的同步报道与“千人观蛇园”的历史资料回放互相穿插,激动人心之处在于直播的共时性与演播室的参与性相结合,具有强烈的电视优势。

直播意味着信息进程的动态化、程序化、集约化,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同步记录一个流程,也不是单纯现场的再现。它必须要有对现场预测、多种方案设计、插播资料、图表、背景材料、人物采访、现场评论等整体的策划,还包括机位的设置,主持人的现场发挥和演播室评论等。

三、电视信息节目的接受过程:

语言学的研究发现,人类80%的语言行为都属于信息接受性质,即人听或阅读;只有20%的语言行为具有发出的性质,&127;即对别人说或写。由于这个原因,人类对别人口述和笔述的理解接受能力要远远大于发出信息的能力,因此研究受众接受信息过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电视人来说则尤其如此。

人们感知到信息时都会内心无声地自问:是什么?这是最简单的判断,然后是一系列的认识活动,辨析对象的特征,决定接受与否,并与已掌握知识比较,对眼前的信息作进一步判断。这个认识过程的大致步骤为:收集数据、衡量数据、预期后果、作出预测、检验原始信息并进行更新。

跨世纪中国已进入了被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信息冲击与包围的时期,消费者面对蜂涌而至的经济信息潮常有不知所措、无从选择的感觉,这说明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都不成熟,他们需要传播媒介各种信息的指导。研究消费者心理接受信息的过程可以使经济信息节目的制作有针对性,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信息的接受者存在着接受前的状态问题,我们称它为“前理解”,

它直接到如何接受和接受什么,受众接受的信息感知状态是理智的,愈是与前理解一致的,内容愈有可能征服接受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信息不仅影响到对信息的选择、帮助主体对信息作恰当解释,而且能产生知觉期待,为主体从环境中提取一定的计划。【彭聃龄(1990)《认知心理学》】。

对于具体事项而言人对电视经济信息的知觉总是从某一点开始的,因而起始经济信息的选择首先影响接受者的倾向,也就会出现积极的接受者,漫不经心的接受者等不同的受众群。他们由于⑴某种实际需要,⑵受身边舆论的影响,⑶对某种媒介内容的潜在功用的期待,⑷接受讯息的方便而接受讯息。其中人们对节目报道有用程度的期待始终是个中心环节。

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不能单纯以功能或功利为目的,很重要的一条是考虑接受群体的情况:

1、提供丰富的信息,使受众正确理解身处的环境。

“人的一个基本心理功能是对外部世界作出理解和预见,失去了这种理解和预见能力,人就会感到不安。”(龚文庠)。因而,经济信息节目若要实现说服的效果,首先要满足人们认识经济环境、确立经济观念,自我寻因的需要。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能够有效解除困惑的讯息较少,公众不需要而传播者自认为很重要的讯息太多。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复杂化,经济信息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企业财富的享有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资金的多寡,而取决于拥有的信息量。生产者与经营者已充分认识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是“无形财富”、“企业生命”。并从有序的经济信息的传播沟通过程中受到教育、引导、启示而逐步提高。这里讲的是有序的经济信息,指的是媒介通过采集、整理、分析、提高的系统传播的经济信息,即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它决不是未经处理的简单堆积与叠加。

美国社会评论家帕卡德的著作《人类控制的时代》一书中写道:“一个美国青年,从出生到18岁,从电视中所看到的广告节目已达到1800小时。”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流量之大,已近泛滥成灾的地步。

面对如潮的商品信息,如何选择才是适当的消费,众多消费者急切需要大众传媒正确的消费分析来引导,帮助消费者识别真假,捍卫消费者的权益。

以《市场特快》中的《装饰天地》版块为例。该版块通过调查建材、装饰材料等市场,介绍商品及服务引导消费者。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所以他们通过观众的信息反馈来联系商家、组织节目,使观众能主动收看该节目,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即将装修和想装修房子或布置添加新家具的人都关注这个小栏目。同时业界人士也可通过该栏目获取到有用的经济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抓住商机来赚取利润。

2、促进认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人们总是乐于接受与自己的信念相同或相近的肯定性讯息,排斥否定性信息,当受众保持对经济信息节目的热情时,节目的内容与受众的指导性便达到了契合或接受。两者的契合如同探射灯的光束,照亮这部分讯息,人们得到的印象会较平常清晰得多。

就我国大众媒介而言,目前的问题在于某些正面的信息与公众注意的指向性差距较大往往以为有意造成了同类讯息的集中,就能够自然引发公众的注意,忽略了公众注意的指向性对于接受的制约,经济信息类节目虽然主观上重视迎合公众,但切入口常常并非是公众注意的指向。而且还忽略了公众注意容量的有限性。在这种争取公众注意力的竞争中,该类型的节目魅力需要一定的数量支持,这主要在于与公众指向性注意的接近。传播者的节目内容不可能完全适应公众,便应该能够提供接受性的讯息,渐进地实现其功能目的。

3、寻找双方需要的共同“编码”。

受众接受电视经济信息不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信息活动,而主要是一种合作性质的理解、认识活动,即双方需要共同的“编码”。在社会性传播中,当代人把提供日常外部信息的责任,实际上大部分赋予了大众媒介,有时甚至造成了公众对媒介的信息信赖正是这种情形给了媒介影响舆论绝好的条件,但也造成了可能的问题。

以《市场特快》为例,该栏目及时、准确、权威地报道金融、证券、电子、通讯、汽车、服装等市场行情,提供商品交易动态。“信息越密集越好,信息越短越好,语言越快越好”,从某个角度看并不错,但如果因为密集而失去了清晰度,那么,信息就会成为无效信息,而无效信息会令听者莫名其妙,甚至产生误解,造成负效应。信息传播必须考虑传与受两个方面,特别是传者,绝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

四、经济信息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

我们面临着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21世纪的人与21世纪的电视如何交汇,21世纪的经济信息节目如何覆盖21世纪的人,技术与节目内容是我们关注的两个方面。

1995年2月,美国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础(GII):合作日程》的文件,指出“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信息是形成世界经济体系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在下一世纪,信息产生的速度、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无数用途将会使各国经济发生更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是以前泾渭分明的电信业、信息业和大众传媒业的技术集中的结果。曾是区分传输声音、数据和图像网络类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在数字世界里,这些网络可以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传达系统提供服务,由不同传输媒介如光缆、同轴电缆、卫星、无线电和铜线组成的多用途网络将提供各种各样的电信和信息服务,将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商业、学校和医院。这些网络将形成发展各国和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基础,转而成为必将到来的信息时代把世界联在一起的无形的网”。

经济信息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农村市场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度,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应将信息技术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而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除此之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也推动了农业发展和转型,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1]。

1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农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还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较少,获取的市场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1.1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进一步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民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获取市场信息,不仅获取速度慢,而且内容也不准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网点没有达到全覆盖,从而造成农村信息闭塞。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度,建设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并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生产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网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1.2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才。信息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管理建设中需要相应的农业科技型人才,农业信息化建设后的传播、管理和维修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尤其是农村地区更加缺乏专业人才。因此,要想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就要建立多样且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要对农业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此来提高农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从业水平。另外,政府应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学习信息化技术,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走进农村。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教育信息化网络,进行信息化试点,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使更多人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3]。1.3农业经济信息化相关制度较为落后。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更是实现目标的前提。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财政制度、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财政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具体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进。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培养方式单一,培养范围较窄,人才引进机制缺乏可行性,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在管理制度方面,缺乏具体性和层次性。相关部门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的方法,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和制度,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科学的制度。

2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

农业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快,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和手段也逐渐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农作物的产量也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总体实力提升。2.1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一定的生产体系,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高新技术,依然依靠化肥、农药等提高产量。我国农业管理部门在区域结构的布局方面也存在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也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相关部门和农民应以农业经济信息化作为农业生产、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加工的导向,进一步将农业生产过程细致化、规范化,及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2.2有利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对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将市场报价情况、农产品的需求情况、经销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辅助广大农业工作者对市场进行把控,也能进一步调整市场规划,降低经营风险。除此之外,对我国农业经济实行信息化管理,还能推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4]。

3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农业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来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逐步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此来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3.1完善相关的服务系统。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多重配合,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信息化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建立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综合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想建立适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就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农业信息资源展开全面分析,逐步建立起综合的农业管理服务系统。还要根据各个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市场分析,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和农业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并实现市场经济的信息共享。二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使信息进行有效交换和共享,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完整度。三是加强国际农业信息工作,并积极运用国际化的数据资料扩大我国农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验证收集信息的准确度。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2落实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农业经济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相关政府部门也要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同时,要了解当前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培养懂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5]。3.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大员都是非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都缺乏专业性。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只从事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工作,对农业市场没有太多了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农业信息得不到深度挖掘,资源也会被浪费。农业科研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现代管理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相关从业人员要参加定期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及时应对市场变化[6]。

4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郭馨,孙景富.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0):122,124.

[2]张俊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20(19):70-71.

[3]石磊,陈新.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20):37-38.

[4]王宇飞.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7):122-123.

[5]陆晨光.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3):10.

经济信息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经济信息安全国家经济安全信息化法律保护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已成为影响一国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各国对经济信息的争夺加剧。完善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体系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生产力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对经济信息安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分析我国经济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现有法律保护的不足,提出完善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对策。

一、信息化挑战我国经济信息安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非常脆弱,对于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更是一片空白。国家经济数据的泄露,泄密案件的连续出现昭示着我国经济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对经济信息的争夺日益加剧

经济竞争的白炽化与信息高速化在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业已存在的窃取经济信息活动更为猖獗,无论是官方的经济情报部门还是各大财团、公司都有自己的情报网络。世界各国在千方百计地保护本国经济信息安全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获取他国的经济情报。目前我国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泄密发案数占泄密法案总数的70%以上,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商业活动中,商业间谍与经济信息泄密事件频繁发生,据业内人士透露泄密及损失最渗重的是金融业;其次是资源行业,大型并购很多,而十次并购里面九次会出现信息泄密事故;高科技、矿产等领域也非常严峻,很多行业在经济信息安全保护上都亮起了红灯。

(二)窃密技术先进,手段多样化

一方面,发达国家及其情报组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监听监视我国经济情报,非法获取、篡改我国信息或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经济波动,以获取经济乃至政治上的收益;另一方面,除技术手段,他们还通过商业贿赂、资助学术研究、举办研讨会、派专人在合法范围内收集企业简报、股东报告甚至是废弃垃圾通过仔细研究,分析出有价情报等方式大量收集我国经济信息。正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一位中国专家认为:“在中国,当前贿赂最主要的形式不再是支付现金,更多可能由公司付费途经洛杉矶或拉斯维加斯到公司总部考察。这种费用可以被看做是合法的营业支出,也可以为官员设立奖学金。”窃密技术日益先进与手段日趋多样化、合法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特别是经济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淡薄

近年来,每当政府机构公布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前,一些境外媒体或境外研究机构总是能准确“预测”;许多重要的经济信息,包括经济数据、经济政策等伴随学术报告、会议研讨甚至是一句家常闲聊便被泄露出去;载有核心经济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被随意连接至互联网导致信息泄露等问题严重。有调查显示,我国有62%的企业承认出现过泄密现象;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为商业秘密管理所设立专门机构的比例不到20%,未建立任何机构的比例高达36.5%;在私营企业中,这样的情况更加严峻。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的薄弱已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缺失

安全的实质是一种可预期的利益,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主张。保障经济信息的安全是信息时代法律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利益之一。法律保障经济信息安全,就要维护经济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控性,这是由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然而,由于我国立法上的滞后,对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仍存在相当大的漏洞。

(一)缺乏对保密性的法律保护

保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者,并对需要保密的信息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不同等级,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力度的保护。现行《保密法》对于国家秘密的范围以及分级保护虽有相关规定,但其内容主要针对传统的国家安全,有关经济信息安全方面仅出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这样原则性的规定,对经济秘密的划定、保密范围和措施等缺乏相应条款;对于跨国公司或境外利益集团等窃取我国经济政策、产业关键数据等行为也缺乏法律上的界定,以至要追究法律责任却没有相应法律条款可适用的情况屡屡发生。

在涉及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上,法律规定分散而缺乏可操作性,不同部门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不统一,商业秘密的概念模糊而混乱,弱化了商业秘密的保密性;①另一方面,与TRIPS协议第39条规定的“未披露的信息(undiscoveredinformation)”即“商业秘密”相比,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商业秘密须具有秘密性、价值型、新颖性与实用性且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并将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局限于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样的规定不以商业秘密在商业上使用和继续性使用为要件,使不具实用性却有重大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信息得不到保护,不利于经济信息的保密。此外,人才流动的加快也使商业秘密伴随着员工的“跳槽”而流失的可能性激增,但对商业秘密侵权威胁(ThreatenedMisappropriationofTradeSecrets)我国尚无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对于泄露或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刑法》第219条虽增加了刑事处罚,但处罚力度过轻而又缺乏处罚性赔偿规定,导致权利人的损失无法得到弥补。

(二)缺乏对完整性的法律保护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未授权的或非预期的操作修改和破坏,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始面貌,即信息的正确生成、正确存储和正确传输。目前,我国保障信息与信息系统完整性主要依靠《刑法》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总体而言层级较低又缺乏统一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4条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重点维护国家事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但在第23和25条却只规定对破坏和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的承担民事责任,并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0元以下罚款的较轻处罚规定;现行《刑法》第285条也只规定入侵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就是说,行为人非法侵入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在内的其他信息系统并不构成本罪。可见,法律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依然侧重于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而忽略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

(三)缺乏对可控性的法律保护

可控性是对经济信息的内容和信息的传播具有控制能力,能够按照权利人的意愿自由流动。网络的盛行使得经济间谍、商业贿赂等窃密手段的频繁出现而使得经济信息不能按照权利人的意愿流动。面对日趋“合法化”的窃密行为,《刑法》第110条的间谍罪与第11l条的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罪都只是笼统的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和“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缺乏有关经济间谍罪的专门规定;而《国家安全法》也只是笼统的规定了国家安全整体的法律条文,并且侧重的是传统安全的政治和军事领域,对于经济安全,尤其是经济信息安全这样一个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存在的威胁仍缺乏适当的法律规制。

除了经济间谍外,跨国公司对我国实施商业贿赂获取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的案件不断增加,经济信息的可控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备的《反商业贿赂法》,对于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刑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上。然而,现行《刑法》并未直接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罪行定义,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虽然规定商业贿赂的对象既可包括交易对方,又可包括与交易行为有关的其他人,但《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却又将商业贿赂界定为“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缩小了商业贿赂对象的范罔,将除交易双方以外能够对交易起决定性作用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单位或个人被排除在外。另外,对于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力度畸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22条,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但事实上,通过商业贿赂手段所套取的经济信息往往可以带来高达上百万的经济利益,过轻的处罚完全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威慑力。与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相比,我国对于商业贿赂,特别是跨国商业贿赂的治理仍存在不足。

三、完善我国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对策

法律保护经济经济信息安全,既要求能预防经济信息不受侵犯,也要求能通过国家强制力打击各种侵犯经济信息安全的行为,从而达到经济信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经济主体主观性不存在恐惧的安全状态。因此,维护经济信息安全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体系。

(一)修订《保密法》,增加保护经济信息安全的专门条款

《保密法(修订草案)》增加了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措施以及加强涉密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等五方面内容,总体上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但仍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斟酌与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应增设专门条款明确规定经济秘密的保密范同,明确哪些经济信息属于国家经济秘密,通过明确“密”的界限强化保密意识,维护经济信息的安全。因此,在修订《保密法》时,我们可以在保证法律的包容性与原则性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俄罗斯的《联邦国家秘密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将属于国家秘密的经济信息以法律的方式予以规定,将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过早透露可能危害国家利益的包括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活动以及用于维护国防、国家安全和治安的财政支出情况等经济信息包含在内,以具体形象的样态将国家经济秘密明确的归属于法律控制范畴,避免因法律缺乏明确性与可操作性而带来的掣肘。

(二)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完善商业秘密的保护

针对我国商业秘密泄密案件的日益频繁,商业秘密保护立法分散的问题,尽快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是维护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时,可以借鉴国外以及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但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在对商业秘密进行界定时,应采用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体例明确商业秘密的内涵。同时在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中剔除“实用性”的要求,使那些不为本行业或领域人员普遍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具有“经济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合理保护措施的信息也能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2)要明确规定各种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由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是一种暴利行为,但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却往往十分巨大,如不以刑事责任方式提高违法成本便难以遏制其发生;(3)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时应当引入不可避免泄露规则(InevitableDisclosureDoctrine)。该原则主要是针对商业秘密潜在的侵占行为采取的保护方式,旨在阻止离职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泄露前雇主商业秘密的问题。引入不可避免泄露原则更能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避免因人才流动为保密性带来的威胁。

(三)制定统一《反商业贿赂法》,确保经济信息的正向流动

随着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加重,商业贿赂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获取商品销售或购买的机会,通过商业贿赂获取竞争对手经济秘密已成为信息时代非法控制经济信息流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将分散在各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例加以整合,实现对国内外商业贿赂行为的有效监管,是堵截经济信息非法流动、维护我国经济信息安全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制定统一《反商业贿赂法》时首先应当对商业贿赂的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借鉴《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将商业贿赂定义为经营者通过不正当给予相关单位、个人或密切相关者好处的方式,获取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④其次,对于商业贿赂的管辖范围应当适当扩大。根据《经合组织公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缔约国应确立跨国商业贿赂法律的域外管辖权制度,对故意实施的跨国商业行为予以制裁。因此,制定《反商业贿赂法》要求将我国经营者或该商业活动的密切相关者无论是向国内外公职人员、企业、相关个人以及国际组织官员行贿行为或是收受来自国内外企业、个人的财务或其他利益优惠的受贿行为都应列入该法管辖范围内,并针对商业贿赂这种贪利性违法行为,完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责任;此外,在立法时还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大制裁力度,取消现行法律中固定处罚数额的不合理规定,采用相对确定的倍罚制,并制定对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的资质罚(指取消从事某种职业或业务的资格的处罚),使得经营者在被处罚后不再具备从事相同职业或业务再次进行商业贿赂的条件,从而有效遏止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以确保经济信息的合理正向流动。

(四)完善《刑法》,维护经济领域信息安全

“只有使犯罪和刑罚衔接紧凑,才能指望相联的刑罚要领使那些粗俗的头脑从诱惑他们的、有利可图的犯罪图景中立即猛醒过来”。故此,完善《刑法》并加重处罚力度,是维护经济领域信息安全的必要保证。

首先,计算机与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成为影响经济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面对《刑法》对经济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的缺位,增加维护经济信息安全的专门条款是当务之急。因此,应首先对《刑法》第285条进行调整,规定凡侵入具有重大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科技价值与政治价值等)或者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同时,针对目前窃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不属于商业秘密或国家秘密但却具有知识性或重大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的数据、资料现象日益严重,《刑法》中还应增设窃取计算机信息资源罪,对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手段,以窃取他人信息资源为目的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予以规制;此外,在《刑法》还中还应增设财产刑、资格刑,适当提高法定刑幅度,从多维角度预防和制裁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

其次,在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上,应完善相关刑事责任与刑事诉讼中的保密规定。现行《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但在刑罚的表述中并没有详细的划分。纵观国外立法,大多根据侵权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规定了多种量刑幅度。因此,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设置应根据危害程度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刑罚,对侵犯商业秘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者从重处罚,确保罪责刑相适应的同时保证法律的威慑力。此外,针对目前在审理涉及商业秘密案件除规定不公开审理外,没有对参与商业秘密的诉讼人员规定保密义务的问题,在刑事诉讼中还应设置相关保密义务条款,在司法解释中也应规定配套的保密措施,以确保权利人在伸张权利时其商业秘密的保密性不会因法律的漏洞而丧失。

经济信息范文篇7

**年9月,省局党组扩大会议提出围绕农业强省建设,要依托气象网络建设农业经济信息网。**年省局成立农业经济信息中心,设专用设备与人员,收集国内及省内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下传信息,开始编印网刊对外服务。

**年省局提出依托气象卫星通信网及气象台站网络组建全省农业信息网(下称农网)。当年被省委列入《强省建设重点推进项目方案》,作为全省信息化七个重点项目之一,由省农办、省气象局负责实施。

**年省农办、省气象局联合提出,由政府领导、农委主管、气象承办,依托气象信息网建设全省农网的发展意见。当年我局在克东县进行了“信息入乡”建设的试点。

**年3月由省政府投资260万元,在省气象网络中心建成了省直农口农业信息平台,省农网网站同时建成开通。按省局要求,各市县局在省级网站上开设了各自的网页,对上传送和信息,下载省级网站信息,对外开展服务。

但是,**年省政府机构改革后,省农办改组为省农业委员会,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由农委系统自办农业信息网。经省长办公会同意,从当年起不再依托气象网络建设农网。

二、目前的发展状况

怎样在失去政府支持下把农网做大做强,一直是我们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深入分析我省气象部门的优势与不足后,近两年我们把单一发展农网的思路调整到办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信息网站的思路上来。即将我省农网、网上气象台、农业气象服务网和乡镇雨量网四个网整合为一个更全面的更专业的服务性的网络。并根据黑龙江省特点将主要用户群定位到农垦、森工及相关涉农企事业单位。**年,我们重新开发了省级农业经济信息平台即“四网合一”网站建设。综合信息网站在保留了原农网的精华栏目如农业新闻、供求热线、市场行情、招商引资等栏目后突出气象及农业气象实时信息,逐步使农网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四网合一”网站建设,使其新的省农业经济信息网具备省、地、县三级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这个平台,地、县气象局可在拥有自己的用户和服务特点的前提下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专业的适合各个用户的服务信息。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

我局认为,办好农网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为此,虽然遇到新的情况,仍要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继续办好农网。

1、从定位上看,仍要把农网作为重点为农业、农村、农民及其他有关部门服务的公益信息网。今后,要以农业信息主,通过网络,大力收集本地和省内外农业信息,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同时大力充实气象信息内容,开设网上气象台,以此更新农村气象服务网,形成自己的特色,增强竞争能力。

2、根据农委系统,特别是市、县农委因技术、人才问题迟迟建不成农网的情况,我局要求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宣传气象部门的网络优势,继续争取在市、县一级把当地农网的网站建在气象部门。

3、突出市、县、乡三级信息服务中心服务意识,尽快使涉农企业事业、农民受益。力争在短时间内在全省各乡镇、农场及种、养、加工大户建立微机终端,并与省农网互联网站和市、县农网信息平台联网、入网,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信息覆盖面,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新技术和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指导基层农业生产和经营。对外各种农业信息,逐步开展网上交易。

四、农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农业经济信息网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由于省政府机构改革后思路的变化,后期农网发展受阻。地县农业经济信息网发展不平衡,部分市、县推进力度不够,进展缓慢,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政府后期支持力度不够。按照省里的统一规定和农委与气象局原来商定的意见,全省农业经济信息网本应在99年全面启动并完成向乡镇延伸的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年后主管部门改变了计划,准备另建设一套网络,不再利用气象卫星通信网组建全省农业经济信息网,因而,至今未能全面启动起来。**年底省政府又决定在省农委建设全省农业经济信息网,并将全省农业经济信息网纳入到黑龙江省政府上网工程之中,将硬件平台配备到乡。

经济信息范文篇8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策略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及时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1农业经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发展。1.1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乡村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很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偏远地区还未开始信息化建设,很多居民还未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部分地区信息闭塞,对于国家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并不了解,对于经济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1.2消息延时性。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延时性问题比较严重。在信息后,乡村收到相关信息的时间较长,这样就会降低信息的价值。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当农民知道某地区农产品紧缺时,很多农民开始将农产品送往该地区,但是送到后发现农产品紧缺问题早已解决,造成资源的浪费[1]。1.3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足。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没有采用机械化的种植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主,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降低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很多农民依然选择在集市上售卖,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这样就会降低农产品的销量和收益。

2农业经济信息化对乡村发展的意义

2.1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步伐。近些年,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农业生产环节包括土地、水源、人力等,每户的劳动人口数量不同,资源配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优化生产环节,整合土地、人力资源,引进机械化技术,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不断增加收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2.2扩大农村经济市场占有率。在农村现有经济市场下,农作物一般会通过线下渠道销售,对外流通不畅,收益率较低,影响市场占有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及时知道哪些地区缺乏什么农产品,掌握市场供需情况,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借助网络销往外地,打通农产品销路。2.3拓宽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鸡、养猪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能够对市场需求进行预估,给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能够让农民及时得到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且对种植或养殖结构进行调整[3]。

3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

3.1国家的扶持。要想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经济建设创造便利条件。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修建公路,搭建网络,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国家要对农业政务信息进行升级,提升政府人员的工作能力,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化农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全面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做好市场监督工作,为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3.2培养专业人才。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专业人才对相关政策有更高的认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带领农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鼓励大学生进入农村,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优秀人才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安排对先进农村进行考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运用网络技术,培训电子商务经营方法[4-5]。3.3创新信息化服务方式。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的服务方式进行调整,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等普及相关政策,了解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知识点,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4积极开发大数据。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在积极打造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通过先进的手段,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等,对重点品种进行监测、挖掘和利用。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对国家农业数据的升级和更新,加快建成农业信息基础支撑平台,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农业发展进行指导[6]。

4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农业的建设进程,带动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紧跟时展步伐,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逐步实现信息化。要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晨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8(23):11-12.

[2]王景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新农村(黑龙江),2018(36):22.

[3]王雪宁,吴燕,浦世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8):203-204.

[4]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改革,2018(10):122-132.

[5]谢鹏进,刘旭锟,罗旭辉,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8(4):68-70.

经济信息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信息化;信息适配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下,农村区域经济迅速兴起,并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资源共享和经济体的联动发展后,农村经济体内就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优化配置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循环,形成农村经济所特有的发展格局[1]。在该种发展格局的影响下,逐渐带动农村中不同形式的经济体参与其中,在区域经济形式的控制下,逐渐发展成为互不可分的经济纽带。打破了农村经济环境中存在的空间壁垒,为农村经济格局打造了一种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农村政策制度的引领下,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稳定发展。但当下农村经济依旧存在着增收困难的问题,受到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影响了粮食的生产,导致很多的农户收入增长缓慢或是下降[2]。为此,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的管理策略,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落实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措施。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外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起步较早,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研究人员使用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化管理措施与农村经济增长效率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度,并研究得到了多种推动因素[3]。国内研究信息化管理策略起步较晚,如今已研究得到多种产业结构与升级间的关系,在经济数据的支持下,构建了多种数据模型,检验信息化管理措施与农村现代经济间的关系。

二、探析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从当下研究学者对农业经济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管理策略来看,农村信息化充分调配了土地资源、资本走向以及生产劳动力间的关系,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协调了农业生产,整合了农产品销售与消费方式,平衡了生产效率和市场规模间存在的矛盾。在信息化的方式下,整合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项信息,将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形成了一体化的形式[4]。改变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了农村区域性经济体的形成速度。根据区域性的农村土地环境,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够将农村区域性经济体与经济环境相融合,带动区域环境中其他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知识资源信息网,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处于稳定状态,不断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统筹规划农业信息资源的配置,增强农业信息的配置效率[5]。基于各区域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总结取得的建设成就,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大农业现代化的范畴。变换区域现代化视野,不断论证现代化农业建设对农业产品的促进作用,调动区域经济内的生产要素,完善农业供给机制。

(二)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需要健全的保障体系支撑,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有着公益性色彩,信息服务主体的不同,其信息建设工作有着不同的复杂性,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融合性作为基础,管理策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充分调配了公共信息资源[6],对区域经济内的整体规划进行了宏观调控,发挥了建设工作的最大效益和产出,平衡了区域经济内各项经济体的发展。在农业区域经济范围内,以政府的经济信息作为支撑,确定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主体,完善细化管理策略的监督体系,保证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政府所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比较高,居民认可度普遍比较高。政府应优化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自己作为制定者、监督者的功能地位,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以信息产品供给者和信息市场调节者的双重身份进入市场,既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供给,还要积极参与到整个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的中间环节来[7]。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当地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制定出台多种经济政策,在宏观财政调控的支持下,不仅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发展资金,还带动了个体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丰富了区域经济管理策略可调控的资金。加强了区域经济环境内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建立了多种信息传播平台,拓展农业个体与外部经济环境间的联系,准确提供区域经济环境所需的各种农业经济信息。

(三)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存在的不足

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在践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整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影响,部分区域经济建设工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的投入,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受到信息化管理策略实践性的影响,如今信息化管理环境存在很多的思维限制,缺少对信息化管理战略的制定,规划方向混乱。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过多注重策略的标准化,而忽略了管理策略的个性化发展,策略内的机制实用性较差[8]。管理工作缺少合理的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专业的经济信息化人才受到发展约束。在策略实践过程中,无法平衡区域内的发展不均,解决信息化管理策略产生的约束。从地域环境来看,不同区域的信息化管理策略的侧重方向不同,信息化策略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核心管理技术的硬件结构存在空缺,多数的核心信息技术对外部的依靠程度较高,多数管理策略还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区域经济体。信息管理策略构建的市场环境稳定性较差,践行管理策略时的风险性较强。

三、构建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提升经济区域信息化程度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的现状及存在不足,在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时,利用区域产业内存在的资本集聚制度,丰富区域环境内信息化设施的形式,拓宽产业发展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适用性,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基础,增强区域经济与信息基础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加快管理策略形成的速度。将建设得到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作为管理策略的发展动力,以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资本进驻[9]。加强经济信息网络硬件的设计,为经济信息管理策略提供流畅的交流环境,加强区域经济产业间的交流,完善各个产业结构。不同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对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传统式的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策略能够调动区域内所有的生产材料,减少传统式管理方法产生的成本浪费,将呈散落分布的产业形式转换为集聚形式,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发展[10]。以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注重完善区域信息化的体系改造,平衡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资本溢出。通盘考虑整合区域环境,并划分为不同的组成区域,制定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机制。平衡基础设施带来服务性,将该服务性与信息化管理策略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

(二)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互联网信息平台已不再是单向的交流环境,所以在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时,以区域经济环境中的基础硬件环境作为基础,不断丰富支持管理功能的软件,平衡信息化管理的对象[11],激发不同管理对象的发展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内的产业升级。以机械性的平台建设工程作为基础,完善区域内电力网络,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经济环境内互联网平台技术的基础层建设。引入高技术水平的信息化人才,以政府构建的信息交流网络作为基础,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间构建一个良性的信息循环,实现平台信息功能间的互通[12]。以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作为信息主要内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转换信息为可利用的数据,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内创建多种分工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内经济体向信息化方向的发展。在构建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中,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宣传多种区域经济的商业模式,将经济信息化的方向由传统的借鉴式转向创造式[13]。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控制下,升级改造原有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产业分工,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内设定不同的信息管理模式,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与管理机构间的联系,形成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各个研究部门间的分工,创新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功能结构向服务化方向发展。

(三)建设个性化的基础设施

从当下的区域设施环境上来看,不同区域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对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需求,基础设施的针对性越强。分析各个区域经济信息化表现出的显著性作为个性化建设指标。当该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建设指标呈正向显著状态时,维持该环境内的基础设施。当该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建设指标呈正向稳定状态时,则表明该区域内个性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般,需要加大对区域经济结构的研究,平衡各个基础设施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该区域环境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14]。当该区域内个性化基础假设水平呈负向状态时,表明此时区域内并未存在具有个性化的基础设施,应加快地区内信息基础设施的设置,侧重突出区域的经济特点,并逐步增加设施环境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取区域经济中具有个性的一项资本组成,以基础信息设施环境作为个性化支撑,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基础设施环境[15]。以个性化的基础设施作为研究基础,研究稳定区域经济市场环境的具体措施。

(四)稳定区域经济的市场环境

在上述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在稳定区域经济环境时,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处理对象,综合考虑外部的经济开放环境,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内的经济制度。采用创新的形式重新调配市场内存在的要素配置,控制市场内的竞争机制向公平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完善经济体所特有的专利技术,平衡各个经济体间的要素分配方式,增强同产业间的竞争效率,打造一个各产业间争相创新的发展环境[16]。针对区域经济中不同的商业模式配置不同的技术外溢机制,设定不同的市场秩序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遵循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坚决打击各种恶性经营行为。以政府建立的制度作为管理准则,严格掌控各个经济体所使用的创新要素,保证区域市场内经济体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对于市场行业的上下游产业,运用有效的市场秩序管理保证该产业实现有效供给[17]。保护技术型产业构建市场结构的过程,抑制恶性抢占市场的行为,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综合区域内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在各项制度内针对不同的市场建设行为,创建市场经济激励与补偿措施。以市场内形成的产业结构作为市场服务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断细化保障市场环境的措施,充分发挥经济市场环境中各个企业的主体作用,稳定市场环境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五)完善市场制度设计

在完善市场制度设计时,以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基础,强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法律监管和管理的地位,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创新现有区域经济环境中的管理体系,坚决维护正当的竞争行为。完善市场环境组成部分中的制度框架,消除创新方法与信息化管理策略间的“排斥性”,尽可能地消除市场制度践行时产生的潜在不良因素,帮助区域经济向稳定状态发展[18]。客观评价市场内存在的各项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要素,积极调动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到区域市场产业发展工作中,以政府行为作为市场制度的落实支撑,调配社会组织的行动能力,帮助管理策略的落实。在市场制度内设定一个产权保护机制,树立市场环境中产权的保护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调动各个产业经济体的创新的积极性[19]。衡量区域经济环境内各项创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后,针对不同的创新等级,完善信息化管理措施的支持制度和资金标准,为区域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完善的市场发展制度构建环境。信息化管理策略不同的分工行为能够决定市场环境的专业性,所以在完善市场制度设计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增强区域性知识作为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环境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控制信息化管理策略实施时产生的内生成本,强化市场区域内各个产业的分工,逐步构建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机制,保证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有效性[20]。综合上述处理过程,最终完成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

四、结束语

经济信息范文篇10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信息管理;对策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道路运输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目前,随着公路运输信息管理模式的应用,公路运输管理效率显着提高,道路运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详细阐述了公路运输经济信息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管理综述

在公路运输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订单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距离管理和货物管理。当客户传送相关信息时,运输企业必须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及时注册所需货物,并安排合理交付和接受货物的人员。在货物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条形码扫描。订单代码和负责人应及时确认。在车辆运输过程中,运输公司应该实时掌握车辆信息,及时响应客户的信息。一旦发生客户投诉,运输公司需要详细检查整个运输过程的信息记录,并记录相关信息,以避免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因为客户订单会涉及许多管理问题。为了优化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运行过程,必须在信息管理参与公路运输经济各个方面的产值创造过程中进行参与。

二、信息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降低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要降低运输风险,必须利用信息管理及时收集天气和路况,有效和及时掌握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不仅能够使道路运输安全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尽可能及时把握风险信息,尽量减少风险发病率。(二)优化公路运输企业资源。要优化自身资源,公路运输企业必须能够充分掌握行业最新信息和竞争性企业运营等信息和外部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利用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可以帮助道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胜,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公路运输经济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随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进入道路运输行业。但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公路运输公司都比较小。一些领导及其员工没有系统的管理经验,不了解信息管理。因此,在公路运输的经济结构中,这些小型公路运输公司已成为整个经济结构中最弱的组成部分。公路运输供热公司可能会导致运输安全等一些问题,日常工作中会发现企业常常出现错配的货物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在于其采用笔录的方式登记客户信息,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在企业内部还远远没有形成,实际上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受到了影响。(二)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普及公路运输经济信息管理的第一步。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之上的,但从作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公司内部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理论指导,很难在实践层面上成功完成各项业务,这将对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阻碍公司生产和运输规模的扩张。

四、加强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信息管理网络关联系统。目前,中国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这一变化反映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个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公路运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建立的信息管理网络也需要联系起来。战略是企业在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企业在开展自己的运输业务时,必须通过内外部信息网络清楚地掌握内部信息,适应和积极响应市场变化,这对企业的战略发展非常重要。全面了解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企业发展绩效最大化的重要保证。(二)创建客户服务系统。客户至上是公路运输企业必须秉承的原则。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科学执行。例如,企业可以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客户专用接口,建立完善的客户需求信息和客户需求选项,以便客户在平台中指定相关服务。只有高品质的服务之一,客户可以选择运输单位。因此,创建客户服务体系是优化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三)创建完善的评估机制。客户的服务反馈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评估的最佳来源,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指南。正是由于科学的评估机制,企业才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各种问题不可避免,道路运输企业要深刻认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改变旧观念的沾沾自喜,极度嚣张,按照发展趋势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只有定期评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合顾客重点反馈,企业在同期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企业才能优化评估体系,使信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企业发展和客户服务提供动力。(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通过运用信息管理,运输公司可以掌握市场竞争和竞争对手的实时信息,外部信息的完整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在详细的外部信息支持下,运输企业可以制定科学的市场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五、结束语

在当今的信息技术中,信息管理为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加大对当前市场的信息使用认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完善企业自身发展难题,降低企业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必须能够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更多活力。研究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问君,杨娜.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2).

[2]张宏,刘露.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3(30).

[3]宋琪.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