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3:38:55

经济信息化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农村市场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度,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应将信息技术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而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除此之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也推动了农业发展和转型,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1]。

1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农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还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较少,获取的市场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1.1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进一步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民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获取市场信息,不仅获取速度慢,而且内容也不准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网点没有达到全覆盖,从而造成农村信息闭塞。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度,建设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并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生产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网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1.2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才。信息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管理建设中需要相应的农业科技型人才,农业信息化建设后的传播、管理和维修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尤其是农村地区更加缺乏专业人才。因此,要想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就要建立多样且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要对农业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此来提高农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从业水平。另外,政府应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学习信息化技术,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走进农村。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教育信息化网络,进行信息化试点,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使更多人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3]。1.3农业经济信息化相关制度较为落后。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更是实现目标的前提。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财政制度、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财政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具体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进。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培养方式单一,培养范围较窄,人才引进机制缺乏可行性,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在管理制度方面,缺乏具体性和层次性。相关部门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的方法,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和制度,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科学的制度。

2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

农业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快,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和手段也逐渐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农作物的产量也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总体实力提升。2.1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一定的生产体系,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高新技术,依然依靠化肥、农药等提高产量。我国农业管理部门在区域结构的布局方面也存在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也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相关部门和农民应以农业经济信息化作为农业生产、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加工的导向,进一步将农业生产过程细致化、规范化,及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2.2有利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对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将市场报价情况、农产品的需求情况、经销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辅助广大农业工作者对市场进行把控,也能进一步调整市场规划,降低经营风险。除此之外,对我国农业经济实行信息化管理,还能推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4]。

3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农业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来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逐步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此来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3.1完善相关的服务系统。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多重配合,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信息化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建立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综合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想建立适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就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农业信息资源展开全面分析,逐步建立起综合的农业管理服务系统。还要根据各个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市场分析,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和农业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并实现市场经济的信息共享。二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使信息进行有效交换和共享,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完整度。三是加强国际农业信息工作,并积极运用国际化的数据资料扩大我国农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验证收集信息的准确度。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2落实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农业经济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相关政府部门也要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同时,要了解当前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培养懂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5]。3.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大员都是非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都缺乏专业性。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只从事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工作,对农业市场没有太多了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农业信息得不到深度挖掘,资源也会被浪费。农业科研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现代管理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相关从业人员要参加定期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及时应对市场变化[6]。

4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郭馨,孙景富.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0):122,124.

[2]张俊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20(19):70-71.

[3]石磊,陈新.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20):37-38.

[4]王宇飞.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7):122-123.

[5]陆晨光.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3):10.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策略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及时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1农业经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发展。1.1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乡村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很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偏远地区还未开始信息化建设,很多居民还未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部分地区信息闭塞,对于国家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并不了解,对于经济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1.2消息延时性。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延时性问题比较严重。在信息后,乡村收到相关信息的时间较长,这样就会降低信息的价值。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当农民知道某地区农产品紧缺时,很多农民开始将农产品送往该地区,但是送到后发现农产品紧缺问题早已解决,造成资源的浪费[1]。1.3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足。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没有采用机械化的种植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主,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降低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很多农民依然选择在集市上售卖,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这样就会降低农产品的销量和收益。

2农业经济信息化对乡村发展的意义

2.1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步伐。近些年,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农业生产环节包括土地、水源、人力等,每户的劳动人口数量不同,资源配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优化生产环节,整合土地、人力资源,引进机械化技术,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不断增加收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2.2扩大农村经济市场占有率。在农村现有经济市场下,农作物一般会通过线下渠道销售,对外流通不畅,收益率较低,影响市场占有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及时知道哪些地区缺乏什么农产品,掌握市场供需情况,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借助网络销往外地,打通农产品销路。2.3拓宽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鸡、养猪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能够对市场需求进行预估,给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能够让农民及时得到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且对种植或养殖结构进行调整[3]。

3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

3.1国家的扶持。要想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经济建设创造便利条件。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修建公路,搭建网络,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国家要对农业政务信息进行升级,提升政府人员的工作能力,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化农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全面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做好市场监督工作,为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3.2培养专业人才。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专业人才对相关政策有更高的认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带领农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鼓励大学生进入农村,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优秀人才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安排对先进农村进行考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运用网络技术,培训电子商务经营方法[4-5]。3.3创新信息化服务方式。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的服务方式进行调整,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等普及相关政策,了解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知识点,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4积极开发大数据。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在积极打造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通过先进的手段,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等,对重点品种进行监测、挖掘和利用。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对国家农业数据的升级和更新,加快建成农业信息基础支撑平台,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农业发展进行指导[6]。

4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农业的建设进程,带动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紧跟时展步伐,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逐步实现信息化。要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晨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8(23):11-12.

[2]王景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新农村(黑龙江),2018(36):22.

[3]王雪宁,吴燕,浦世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8):203-204.

[4]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改革,2018(10):122-132.

[5]谢鹏进,刘旭锟,罗旭辉,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8(4):68-70.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3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信息化;信息适配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下,农村区域经济迅速兴起,并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资源共享和经济体的联动发展后,农村经济体内就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优化配置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循环,形成农村经济所特有的发展格局[1]。在该种发展格局的影响下,逐渐带动农村中不同形式的经济体参与其中,在区域经济形式的控制下,逐渐发展成为互不可分的经济纽带。打破了农村经济环境中存在的空间壁垒,为农村经济格局打造了一种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农村政策制度的引领下,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稳定发展。但当下农村经济依旧存在着增收困难的问题,受到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影响了粮食的生产,导致很多的农户收入增长缓慢或是下降[2]。为此,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的管理策略,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落实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措施。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外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起步较早,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研究人员使用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化管理措施与农村经济增长效率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度,并研究得到了多种推动因素[3]。国内研究信息化管理策略起步较晚,如今已研究得到多种产业结构与升级间的关系,在经济数据的支持下,构建了多种数据模型,检验信息化管理措施与农村现代经济间的关系。

二、探析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从当下研究学者对农业经济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管理策略来看,农村信息化充分调配了土地资源、资本走向以及生产劳动力间的关系,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协调了农业生产,整合了农产品销售与消费方式,平衡了生产效率和市场规模间存在的矛盾。在信息化的方式下,整合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项信息,将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形成了一体化的形式[4]。改变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了农村区域性经济体的形成速度。根据区域性的农村土地环境,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够将农村区域性经济体与经济环境相融合,带动区域环境中其他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知识资源信息网,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处于稳定状态,不断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统筹规划农业信息资源的配置,增强农业信息的配置效率[5]。基于各区域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总结取得的建设成就,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大农业现代化的范畴。变换区域现代化视野,不断论证现代化农业建设对农业产品的促进作用,调动区域经济内的生产要素,完善农业供给机制。

(二)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需要健全的保障体系支撑,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有着公益性色彩,信息服务主体的不同,其信息建设工作有着不同的复杂性,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融合性作为基础,管理策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充分调配了公共信息资源[6],对区域经济内的整体规划进行了宏观调控,发挥了建设工作的最大效益和产出,平衡了区域经济内各项经济体的发展。在农业区域经济范围内,以政府的经济信息作为支撑,确定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主体,完善细化管理策略的监督体系,保证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政府所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比较高,居民认可度普遍比较高。政府应优化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自己作为制定者、监督者的功能地位,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以信息产品供给者和信息市场调节者的双重身份进入市场,既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供给,还要积极参与到整个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的中间环节来[7]。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当地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制定出台多种经济政策,在宏观财政调控的支持下,不仅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发展资金,还带动了个体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丰富了区域经济管理策略可调控的资金。加强了区域经济环境内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建立了多种信息传播平台,拓展农业个体与外部经济环境间的联系,准确提供区域经济环境所需的各种农业经济信息。

(三)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存在的不足

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在践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整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影响,部分区域经济建设工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的投入,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受到信息化管理策略实践性的影响,如今信息化管理环境存在很多的思维限制,缺少对信息化管理战略的制定,规划方向混乱。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过多注重策略的标准化,而忽略了管理策略的个性化发展,策略内的机制实用性较差[8]。管理工作缺少合理的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专业的经济信息化人才受到发展约束。在策略实践过程中,无法平衡区域内的发展不均,解决信息化管理策略产生的约束。从地域环境来看,不同区域的信息化管理策略的侧重方向不同,信息化策略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核心管理技术的硬件结构存在空缺,多数的核心信息技术对外部的依靠程度较高,多数管理策略还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区域经济体。信息管理策略构建的市场环境稳定性较差,践行管理策略时的风险性较强。

三、构建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提升经济区域信息化程度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的现状及存在不足,在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时,利用区域产业内存在的资本集聚制度,丰富区域环境内信息化设施的形式,拓宽产业发展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适用性,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基础,增强区域经济与信息基础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加快管理策略形成的速度。将建设得到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作为管理策略的发展动力,以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资本进驻[9]。加强经济信息网络硬件的设计,为经济信息管理策略提供流畅的交流环境,加强区域经济产业间的交流,完善各个产业结构。不同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对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传统式的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策略能够调动区域内所有的生产材料,减少传统式管理方法产生的成本浪费,将呈散落分布的产业形式转换为集聚形式,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发展[10]。以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注重完善区域信息化的体系改造,平衡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资本溢出。通盘考虑整合区域环境,并划分为不同的组成区域,制定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机制。平衡基础设施带来服务性,将该服务性与信息化管理策略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

(二)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互联网信息平台已不再是单向的交流环境,所以在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时,以区域经济环境中的基础硬件环境作为基础,不断丰富支持管理功能的软件,平衡信息化管理的对象[11],激发不同管理对象的发展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内的产业升级。以机械性的平台建设工程作为基础,完善区域内电力网络,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经济环境内互联网平台技术的基础层建设。引入高技术水平的信息化人才,以政府构建的信息交流网络作为基础,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间构建一个良性的信息循环,实现平台信息功能间的互通[12]。以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作为信息主要内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转换信息为可利用的数据,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内创建多种分工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内经济体向信息化方向的发展。在构建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中,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宣传多种区域经济的商业模式,将经济信息化的方向由传统的借鉴式转向创造式[13]。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控制下,升级改造原有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产业分工,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内设定不同的信息管理模式,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与管理机构间的联系,形成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各个研究部门间的分工,创新互联网信息平台中的功能结构向服务化方向发展。

(三)建设个性化的基础设施

从当下的区域设施环境上来看,不同区域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对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需求,基础设施的针对性越强。分析各个区域经济信息化表现出的显著性作为个性化建设指标。当该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建设指标呈正向显著状态时,维持该环境内的基础设施。当该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建设指标呈正向稳定状态时,则表明该区域内个性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般,需要加大对区域经济结构的研究,平衡各个基础设施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该区域环境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14]。当该区域内个性化基础假设水平呈负向状态时,表明此时区域内并未存在具有个性化的基础设施,应加快地区内信息基础设施的设置,侧重突出区域的经济特点,并逐步增加设施环境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取区域经济中具有个性的一项资本组成,以基础信息设施环境作为个性化支撑,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基础设施环境[15]。以个性化的基础设施作为研究基础,研究稳定区域经济市场环境的具体措施。

(四)稳定区域经济的市场环境

在上述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在稳定区域经济环境时,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处理对象,综合考虑外部的经济开放环境,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内的经济制度。采用创新的形式重新调配市场内存在的要素配置,控制市场内的竞争机制向公平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完善经济体所特有的专利技术,平衡各个经济体间的要素分配方式,增强同产业间的竞争效率,打造一个各产业间争相创新的发展环境[16]。针对区域经济中不同的商业模式配置不同的技术外溢机制,设定不同的市场秩序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遵循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坚决打击各种恶性经营行为。以政府建立的制度作为管理准则,严格掌控各个经济体所使用的创新要素,保证区域市场内经济体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对于市场行业的上下游产业,运用有效的市场秩序管理保证该产业实现有效供给[17]。保护技术型产业构建市场结构的过程,抑制恶性抢占市场的行为,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综合区域内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在各项制度内针对不同的市场建设行为,创建市场经济激励与补偿措施。以市场内形成的产业结构作为市场服务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断细化保障市场环境的措施,充分发挥经济市场环境中各个企业的主体作用,稳定市场环境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五)完善市场制度设计

在完善市场制度设计时,以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基础,强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法律监管和管理的地位,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创新现有区域经济环境中的管理体系,坚决维护正当的竞争行为。完善市场环境组成部分中的制度框架,消除创新方法与信息化管理策略间的“排斥性”,尽可能地消除市场制度践行时产生的潜在不良因素,帮助区域经济向稳定状态发展[18]。客观评价市场内存在的各项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要素,积极调动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到区域市场产业发展工作中,以政府行为作为市场制度的落实支撑,调配社会组织的行动能力,帮助管理策略的落实。在市场制度内设定一个产权保护机制,树立市场环境中产权的保护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调动各个产业经济体的创新的积极性[19]。衡量区域经济环境内各项创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后,针对不同的创新等级,完善信息化管理措施的支持制度和资金标准,为区域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完善的市场发展制度构建环境。信息化管理策略不同的分工行为能够决定市场环境的专业性,所以在完善市场制度设计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增强区域性知识作为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环境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控制信息化管理策略实施时产生的内生成本,强化市场区域内各个产业的分工,逐步构建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机制,保证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有效性[20]。综合上述处理过程,最终完成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

四、结束语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4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信息管理;对策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道路运输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目前,随着公路运输信息管理模式的应用,公路运输管理效率显着提高,道路运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详细阐述了公路运输经济信息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管理综述

在公路运输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订单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距离管理和货物管理。当客户传送相关信息时,运输企业必须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及时注册所需货物,并安排合理交付和接受货物的人员。在货物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条形码扫描。订单代码和负责人应及时确认。在车辆运输过程中,运输公司应该实时掌握车辆信息,及时响应客户的信息。一旦发生客户投诉,运输公司需要详细检查整个运输过程的信息记录,并记录相关信息,以避免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因为客户订单会涉及许多管理问题。为了优化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运行过程,必须在信息管理参与公路运输经济各个方面的产值创造过程中进行参与。

二、信息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降低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要降低运输风险,必须利用信息管理及时收集天气和路况,有效和及时掌握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不仅能够使道路运输安全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尽可能及时把握风险信息,尽量减少风险发病率。(二)优化公路运输企业资源。要优化自身资源,公路运输企业必须能够充分掌握行业最新信息和竞争性企业运营等信息和外部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利用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可以帮助道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胜,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公路运输经济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随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进入道路运输行业。但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公路运输公司都比较小。一些领导及其员工没有系统的管理经验,不了解信息管理。因此,在公路运输的经济结构中,这些小型公路运输公司已成为整个经济结构中最弱的组成部分。公路运输供热公司可能会导致运输安全等一些问题,日常工作中会发现企业常常出现错配的货物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在于其采用笔录的方式登记客户信息,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在企业内部还远远没有形成,实际上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受到了影响。(二)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普及公路运输经济信息管理的第一步。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之上的,但从作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公司内部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理论指导,很难在实践层面上成功完成各项业务,这将对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阻碍公司生产和运输规模的扩张。

四、加强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信息管理网络关联系统。目前,中国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这一变化反映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个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公路运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建立的信息管理网络也需要联系起来。战略是企业在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企业在开展自己的运输业务时,必须通过内外部信息网络清楚地掌握内部信息,适应和积极响应市场变化,这对企业的战略发展非常重要。全面了解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企业发展绩效最大化的重要保证。(二)创建客户服务系统。客户至上是公路运输企业必须秉承的原则。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科学执行。例如,企业可以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客户专用接口,建立完善的客户需求信息和客户需求选项,以便客户在平台中指定相关服务。只有高品质的服务之一,客户可以选择运输单位。因此,创建客户服务体系是优化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三)创建完善的评估机制。客户的服务反馈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评估的最佳来源,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指南。正是由于科学的评估机制,企业才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各种问题不可避免,道路运输企业要深刻认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改变旧观念的沾沾自喜,极度嚣张,按照发展趋势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只有定期评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合顾客重点反馈,企业在同期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企业才能优化评估体系,使信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企业发展和客户服务提供动力。(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通过运用信息管理,运输公司可以掌握市场竞争和竞争对手的实时信息,外部信息的完整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在详细的外部信息支持下,运输企业可以制定科学的市场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五、结束语

在当今的信息技术中,信息管理为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加大对当前市场的信息使用认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完善企业自身发展难题,降低企业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必须能够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更多活力。研究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问君,杨娜.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2).

[2]张宏,刘露.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3(30).

[3]宋琪.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山东大学,2015.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好农村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客观、科学的角度,正视当前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积极有效地解决,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1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是我们必须要客观、慎重对待和审视的。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相关资金方面的投入支持力度相对有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广大农民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信息消费能力,“底子薄”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具体信息化发展中,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团组织以及农户投入为辅。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市场化和商品化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如何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做好相应的引导,规避其中的风险,提升资金投入支持力度与合理性,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的信息化服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信息化服务的主体不够明确和多元化,信息服务渠道不够科学,这导致了实际信息服务的提供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当前技术方面的支持力度也相对有限。如何能够因地制宜地结合农业生产的情况,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和特点进行发挥,这也是我们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2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对策

2.1资金方面的投入支持。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充分、稳定、持续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做好相关工作是整个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的具体情况,对于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围绕政府“输血”、合作社“自助”以及市场化维持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力争构建一套能够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共赢的资金投入机制,并且科学调整当前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整个农业信息化资金方面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并且整个资金投入的持续效果、协调效果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这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关键的推动意义。2.2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是当前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中所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对各项农村经济发展中相关工作进行支持的关键举措。在当前的信息服务模式下,我们需要结合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做好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依托信息技术手段,配合新闻广播、保值、音像、图书等多方面的渠道,打造一个畅通的信息交互空间,让信息需求、反馈、收集以及加工等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和明确。从服务主体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效率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继而以提升信息服务主体作为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执行工作。在主体的拓展中,我们可以从乡镇、村级等不同的部门、合作社、单位、个人以及经济实体的角度,做好相应的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需要我们从信息服务的渠道、主体、内容、保障体系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展现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2.3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举措,我们应该从技术的角度上给予有效的支持。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这样可以更好地结合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做好其组织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生产管理、生活管理、信息资源、农业技术推广等技术方面的需求,并且让信息技术本身发挥更强的应用优势和价值。例如,对于农业生产管理来说,信息化管理其涵盖了农业控制、远程诊断、专家支持等多方面的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配合数据库技术和判断推理程序等,可以实现对农业专业知识、技术传授等多方面功能的的整合。依据产前决策、施肥管理、节水灌溉、病虫害管理、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给予相应的决策帮助。这样广大农民在实际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相关知识内容的获取,得到科学的指导,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另外,配合当前的信息网络技术,这些知识内容也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传达,广大农户也能够依托相关技术进行反馈。这大大提升了整体系统的交互水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

3结语

在现阶段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整体工作方面的有效改进,切实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信息化应用的相关问题,给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麻云娟.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46.

[2]张科.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5,(24):99.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资源国民经济开发利用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信息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决定着下个世纪的发展实力与机会,这就使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什么是信息化?我国定义为:在国家统一规划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化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适应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显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关键。

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

1、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1)、信息资源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0----1990年间,美国、日本、西欧的CNP增长率分别为:2.97%、8.53%、1.02%,而同期的能耗增长率分别则为:0.49%、1.65%、0.17%。这组数字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物耗和能耗却不断下降。也就是信息所起的作用超过了物质和能源这两种传统经济的基础资源,信息已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积累有序化的有用信息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和它的生产者及信息技术的集合,信息、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技术三要素按一定的原则加以配置,构成一个信息系统,才能显示其价值并被加以利用。

信息资源建设是人类对处在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集合、开发、组织的活动,其结果是形成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化,就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扩大信息活动的规模与作用,统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中国信息协会1996年年会认为:我国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重设施(硬件)建设,轻资源开发的倾向表现突出。近几年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大型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高潮迭起,而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业却进展迟缓,造成资源开发和硬件建设比例严重失调,以数据为证:目前美国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营业额之比为:1:57,日本为:1:96,韩国为:1:566,而我国仅为:1:1129,况且,这一“重硬轻放”的现象还有加剧的趋势,长此下去将严重制约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占有和控制了信息,谁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谁就能占领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制高点”。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从生产角度来看,以计算机科学力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以数字编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传摇手段得到迅速和普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手段,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生产关系来看,传统工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而信息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上层建筑来看,人类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乃至无意识形态不再有国家的界限,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可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知识经济的产生。

知识经济是以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出现的经济,它的产生又导致了一系列显着的变化。首先,是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新的信息产品和业务层出不穷;其次,在知识经济形态下,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自然资源、资本和硬件技术的数量,而是直接依赖于智力资源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第三,知识经济直接导致经济的全球化,这就使市场的规模和容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市场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可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资源通信领域将成为下个世纪世界各国激烈的争夺的焦点,谁占据了通信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未来。

二、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状况是五多五少,即原始信息多,加工整理少;孤立分散的多,交流共享的少;常规方式的多,电子方式的少;为政府宏观服务的多,为企业微观服务的少;静态的信息多,动态的信息少(国内上下千个信息库能保持动态更新和有效利用的不足10%,其余的是“死库”)。形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普遍存在。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数据加工、产品研究开发和产品服务是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就是资金的主要投向。目前我国对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方面投入很大,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而作为支柱产业的电子工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信息产业群中的其它产业,如电脑业、电信业等,这就造成了整个信息产业技术设备国产化程度低,大部分核心设备市场为外商所占领。例如:目前微机芯片和电脑软件基本上均需进口,集成电脑市场约有75%为外商所有。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的不足,加上国内科研单位、企业大都需要零散经营,各组为战,缺乏核心经营效应,因而在技术开发上始终滞后于世界水平,这也大大影响了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2、信息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且法制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的信息资源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民办信息市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发育不健全,统一的信息市场尚未形成,这不仅与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对信息化进程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由于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市场政策,一方面,对新兴的信息市场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市场的法制建设极其滞后,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关于信息市场的全国统一法规,来治理市场,整理秩序,保护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而信息具有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变化频繁、结构复杂、组织无序等的特点,信息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显然不利于信息进程的加快发展。

3、全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高,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尚缺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将成为人类进行生产、管理、教育、流通等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应用手段。但在我国,信息化意识并未深刻变化,对电脑、科技通讯、网络的应用也十分局限。尤其是目前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比较少,这一点必然影响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规划,宏观调控,促进信息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政府管理、支持和引导十分重要。

实现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是抓好两个转变,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层面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逐步理顺信息产业群中的电子工业、电信工业、信息服务业内部及相互间的体制关系,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产业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性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管理机构,优化市场机制,才能使信息化经济沿着集约化的增长方式发展。而且,由于信息产业群内部诸产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且兼有专门化特点,因而各个部门的发展,必须随着该产业与整个经济的发展,进行动态平衡和协调推进,以避免彼此间畸轻畸重,甚至“瓶颈”产生。

2、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共同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或脱离工业化实际盲目追求信息化,都是不现实的。必须把工业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此作为我国中远期发展途径。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引导新时期的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产业的建设发展提供物质、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而且,由于信息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形成后,信息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客流量和货运量,以此缓解工业化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环境的危害,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点来抓。

抓好大型企业与放活小型企业相结合,同时把信息化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信息化进程中,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内外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程度化等工作在我国仍十分薄弱。因此,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开发力量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注意中小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植。另一方面,信息化也为企业改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两年国家经贸组织和实施的“金企业工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信息化的导入,将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内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还将要求企业对旧体制的流程及时进行改革。目前已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注重提高运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企业尽早摆脱困境也是可能的。从这一角度看,企业信息化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廷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J].中国信息导报,1999,(5).

(2)邬江兴.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J].中国信息导报,1998,(12).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经济管理;有效利

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问题经济发展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只有农村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进而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基础是农业的,农村经济直白而言是农民的利益,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采用信息化的方法来管理农村经济,我们要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

一、农村经济发展、管理的现状

由于农村经济信息管理应用程序还不够成熟,人们没有意识到经济信息管理的作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被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1.推广不充分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有很大的影响的是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但经济信息化管理方法是不同的,这是根据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来进行的,我们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信息网络技术服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的改进,一些地区运用了信息网络技术,然而,许多用户的缺乏很多的电脑知识,导致农村经济信息管理推广的程度不足,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去进行农村的经济管理,我们一半多采用人工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缺乏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进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未能应用信息的经济管理手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农村的经济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最明显的表现在平时的运营管理的一些不足,需要经济会计检查管理,而这种方式往往效率低下,这些传统经济管理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尚未实现农村经济信息管理在一些地区,或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使用不够,做不到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向农村地区投入信息化手段,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的发展。2.较高的信息化手段。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经济管理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许多农村居民认为互联网、计算机的使用成本的范围比他们所能接受的要高,根据我对“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进行的分析,虽然说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之前,但是,网络上的设置和使用农民对此还不太熟悉,农村居民在其他方面更愿意使用它。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农村居民不大愿意把钱花在网络和电话费用上,他们认为互联网和电话费用太高,因此,没有给予建立一个网络太多的关注,而且,在一些地区没有支付能力,使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出现,我们要建设有一定的规模的网络系统,除此之外对于维护工作要认真进行,成立后的信息资源收集和软件开发的关注度要进行提高,否则将会有浪费的硬件设施、农业信息太单一,不及时,损失的价值信息”信息没有及时使用,失去了原来的价值的信息出现在不关注的情况越多,农村地区使用网络的动机会更不积极,导致信息减少,并且出现非常缓慢的农村信息化3.缺乏一些有关的技术专业人。缺乏专业信息管理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许多管理者只有较低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的相对缺乏信息化的管理,许多管理者只能进行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一些信息以及基本信息的收集,不了解更复杂的统计工作和先进的信息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更无法完成复杂的任务,许多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很低,因此,在信息化知识的了解方面水平也比较低,没有的信息化的意识,新一代研究人员大都不愿做这个工作,反而选择出去打工,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重大的责任仍然依赖于老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人员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非常的低,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应用效果无法达到。4.在农村地区使用信息化管理的费用比较高。不够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成本,投资管理信息化意味着更多的投入,慢一些的收益,因此,许多农村地区不想尝试,经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仅包括一些硬件设备,除此之外它还包括相关专业人事管理,还有一些支出和维护成本等问题,因为农村的高成本”信息管理和农村地区并不热衷于经济,即使对于大范围的宣传,如果信息管理的成本仍然很高,农村地区很难承担费用,所以没办法进行长期的经济信息管理。

二、改变农村经济现状的措施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信息管理应用程序成熟程度比较低,人们没有意识到经济信息管理的作用,由于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对一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提升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从信息化手段开发入手,我们要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知识,改变他们的原有的观念,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进而能够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突出经济信息管理在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重点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建设性的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使农村经济成为信息技术管理的作用的一些途径,能够让经济信息化管理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加强政府部门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农村经济并没有得到一个稳固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困难的局面,政府应加强监管的功能的使用,在推广的过程中,建立权威,让人们了解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信息管理的,减少农村百姓自己经济信息管理费用,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的经济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管理的有效性2.各部门之间要进行交流合作。我们要提高各种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并且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经济信息管理的效率,在农村经济信息管理中,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农村信息传输延迟的特点,这样才可以突出农村经济信息的作用,使农村的经济的得到一个飞快的发展。3.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如何拥有很好的经济信息质量管理人才这是我们如今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拥有人才我们才能发挥经济信息管理的使用,所以应加强经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技能,进行定期培训管理人员,还要支持管理员到经济信息管理开发的一个更好的地方去进行学习,学习各地的应用经济信息管理手段和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向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农民对农民经济信息管理知识的培养工作,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处理方法,建立一个信息管理服务,为农民使用问题在经济信息管理方面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正确使用的信息管理技术。4.农村经济管理示范基地的建立。由于居民在农村地区居住,他们对网络的理解是比较不充分的,因此,无法理解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不能看清信息化的好处,政府应该建立经济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为农民显示信息管理应用程序所促进的经济的发展,展示一些先进的经济管理手段,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民会比较乐于接受信息管理,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朝向健康的、快速的方向进行发展。

三、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改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经济效益,在农村地区应该分析目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民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从而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好铺垫,在本篇文章中我主要从加强政府部门职能、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以及建立农村示范管理基地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综上所述,现代科技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向提高农村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应用信息手段,增加农村信息化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纳税,2017(3).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8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作用

公路运输在工作范围和内容中都是比较简单的,操作也非常的灵活,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创新,并创造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当前网络和信息化十分发达的市场环境中,公路运输管理也需要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在管理中有必要引进信息化管理。

一、公路运输经济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物流信息中,运输的费用占比是非常大的,这使很多企业都增加了很大部分的经营成本。有数据表明,有关公路费用在企业的运输成本中大部分都占有50%以上的份额。所以在当代物流发展的基本面上,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加快现代物流的成长,也能够让现代物流的信息共享在网络中,还能够利用信息管理的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运输的安全性,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的成本,所以信息管理的应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途径[1]。

2.是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的必要条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国针对交通运输不断提出改革方案的同时,需要交通运输业不仅能够完善相应的设备设施,还需要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完善交通网络的目的。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管理的方式就能够帮助交通体系完成方案的改革。自信息化管理实施以来,交通体系不仅能够将信息进行远程传送,还能够监督运输中的各个环节,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所以不难看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让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3.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运输的必要要求

所谓的节约型交通运输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管理减少空车运输来往的频率,这样就能够加大车辆的满负荷使用,进而减少耗能和运输成本,所以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推动交通运输的良性发展。再者,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监督和协调,当出现交通拥挤的时候,信息化管理就能够进行合理科学的调动车辆使用情况,规避不利的条件,以此达到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成本。所以信息化建设能够让交通运输成本有效的下降,也能够改善交通运输的现状。

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

1.信息化管理能够促使资源得到优化

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准时的将信息和运输的数据传到终端系统中,而系统操作的人员就能够及时的得到运输情况和详细的信息,这样就能够依托自身的优势和运输信息的及时性让顾客达到满意的程度,而且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委托方利用电子设备即时的查询运输的路线和详情,让委托方更加放心,这样就加大了委托对相关运输企业的信任,所以信息化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的配置,以此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并获得更多的利润[2]。另外,运输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信息化管理能够收集相关发展信息,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也能够制定有效的发展措施。

2.信息化是解决管理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能够让企业的经营更加透明化、规范化,也能够及时解决运输企业的管理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的流失。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便于企业内部部门及时了解运输的情况,这些都能够保障运输公司能够积极的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信息,同时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3.能够提高公路运输业的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不断深入到各行各业,让各行各业的服务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还需要让顾客了解到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在公路运输行业中,物流企业需要按照顾客的要求将物品运输到指定的地点,并收取相应的费用,在运输的过程中,运输企业需要及时的了解货物的情况和运输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公路运输行业竞争非常的激烈,为了能够占领市场的份额,各个企业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以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程度。而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行速度,也能够及时的获取运输中的各种信息,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种损失。而且信息化管理也能够让顾客及时的了解到自己的货物的运行情况,这样便捷的服务也得到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和好评。

4.能够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公路运输行业运行的过程中,会承担很大的运输风险,而且风险是不可预测的,特别是因为交通路况或是天气、地质方面带来的风险。除了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北方运输行业还经常会遇到风雪,而南方会遇到暴雨台风,夏秋汛期则常遭遇山体塌方、泥石流阻断交通等情况。这些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公路运输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小的事故,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加大了企业运营的风险。自信息化管理进入到运输行业之后,就需要相应的运输管理职能部门及运输企业科学地整合这些信息,并实现运输行业共享,使之能够提前查看运输路段的天气、地质变化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也能够减少运输中带来的风险成本。所以信息化管理的开展,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便利服务,这样公路运输企业不仅仅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自身在顾客眼中的信誉度。

三、结语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考验,特别是公路运输行业,因为很多顾客都需要利用公路运输来达到货物的远程传递,而信息化管理的出现,提升了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率和管理效能,还能够提高对顾客的服务质量,所以信息化管理的出现能够加快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输中出现的风险。

作者:张苏学 单位:甘南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9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发展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公路运输行业在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中依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公路运输。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我国目前当下经济发展的现状,才能不断地开拓我国的经济市场,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公路运输行业必须要积极的抓住现代时展基于的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输效率,从而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公路运输行业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经营管理方式,加大自身的基础设施投入,充分的应用好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精准定位客户,从而促进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目前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处于初期开展阶段,这样一来,就导致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公路运输企业作为一种传统的行业,在信息化管理范围中没有充分的发挥出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举例来讲,很多的运输企业管理层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的理解比较表面,没有重视起财务管理部门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没有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资金或者设备,导致企业各部门信息沟通较差,最终影响到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运输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

公路运输企业在进行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通过完善和改革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的进程。然而就目前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公路运输企业由于内部缺乏完善的控制系统,很多的控制系统在操作过程中流程比较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进行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将信息化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进行融合,导致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得不到相应的改善。公路运输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手段并没有充分的融入到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当中来,降低了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新兴产物,虽然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企业并没有彻底的贯彻落实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在我国公路运输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果公路运输经济缺乏信息的管理意识,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出现弊端,不能使公路运输企业及时的规避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风险,降低了公路运输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制约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分析

(一)合理的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众所周知,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进程。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只有公路运输行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快我国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中,云计算、大数据是互联网技术的主要内容,在公路交通运输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到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行业中,帮助公路运输行业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现数据处理的精准化。例如,在公路车辆的运输过程中,通过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车辆运输的实时调动,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运输路线,实现运输的高效率,优化公路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的管理进程,使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互联网技术完善公路运输

经济信息化的评估体系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公路运输行业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我国时代前进的步伐,提升自身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在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对公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更新,才能有效地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公路运输行业要充分的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当地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在公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只有精准的定位客户,才能不断的加强人们对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的认知。在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对公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旨在培训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分的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进行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三)将信息化管理工作融入科学的

内部控制制度当中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公路实现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基础。公路运输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发展,从而帮助公路运输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到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当中,通过运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的工具,改变原先传统的公路运输发展模式,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新型的发展手段,最终实现公路运输企业经济信息化的推动。公路运输企业通过重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效的提升了公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举例来讲,在公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高尖端的信息技术手段快速的处理财务管理软件,使得公路运输企业的财务报表与预算管理数据更加准确和精准,大大提高了公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帮助公路运输企业管理层提升了管理水平。未来公路运输企业经济要想获得蓬勃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起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沟通,通过建立高效的数据沟通系统,实现公路运输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为公路运输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高质量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公路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拓宽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

虽然我国目前高度重视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我国的公路运输企业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公路运输企业要想促进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带给公路运输的好处,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路资金的筹集工作,确保公路运输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公路运输正在不断地向前迈进,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强。但是,资金问题仍然是我国公路运输建设的一大难题,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公路的建设质量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公路运输企业需要紧抓信息化技术给予的机遇,拓宽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减轻公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压力,公路运输企业可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制约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例如,在公路运输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资金使用的公示,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完整的资金使用安排计划,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公路运输企业合理的利用资金,减少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促进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经济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运输企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管理技术息息相关,在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信息化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融合,通过实现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内部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公路运输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使得公路运输各个管理环节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提升,及时的帮助公路运输企业规避了财务风险,提高了公路运输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可以得到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黎莉.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初探[J].财经界,2019(22).

[2]段晓东.互联网发展对公路运输经济带来的改变[J].中国商论,2019(19).

[3]刘建丽.新时期公路运输经济优化发展路径探究[J].财经界,2019(22).

[4]薛莹.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作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8).

经济信息化范文篇10

1.1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发展农业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人才,最终更好的促进农业教育以及科技的信息化建设,使教育更开放,有效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以及知识水平,积极培养出高端的农业人才,并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1.2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

农业生产与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其中有空气、水、光照、土地以及营养要素等。使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化,也就是充分理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作用,并且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同时科学合理的提出完善并有效的方案或者意见,最终推动农业生产的创新与改进。

1.3农业市场信息化

第一,始终保持市场渠道的畅通,并及时掌握了解市场的信息更新,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农业的种植种类,进而更好的保证农业产品占有市场优势。第二,实现农业市场的信息化能够更好的确保农业管理处于先进状态,并且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对管理的模式与农业生产的程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对市场最新信息进行了解,并正确选择先进的生产资料,最终通过生产资料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发展,再由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力。

2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实现产业化经营

因为农业服务体系的缺陷导致产品难买难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来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的体制,使得农业可以与企业相互合作,不仅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建立了产业化的经营与销售模式。此外,将新型的服务体系投入实际运行中,也能够扩大销售渠道以及销售市场,能够有效的保证农产品实际的销售量。

2.2农业类型由传统型转变成知识型

传统的农业类型属于资源型,其信息化的水平不高,生产方式也比较落后,并且无法满足现代的农业生产。而知识型的农业则是利用现代知识与技术,使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并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依靠传统农业,因此,利用农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对农业类型进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3积极培养农业的信息化人才

农民在农业的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其自身的素质并不高,而且受教育的程度也很低,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实际的经验来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也很落后。而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对农业教育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的培养信息化的专业农业人才。此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渠道对农民进行引导与教育,使其深入的了解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进而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因为市场信息的滞后会造成产品的滞销,还会导致农业收成的不稳定。此外,由于气候或者人为的因素,也同样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然而,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市场中的最新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并将市场作为导向,积极的鼓励农民种植,能够实现种植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3.1.1河南平桥区政府可以将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的工作关键,并要求相关的部门与行业进行详细的分工与规划,积极的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区政府需要对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地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对资金的实际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避免腐败浪费现象的产生。平桥区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的鼓励个人或者是集体共同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同时也鼓励本地大学生毕业回到农村参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能够利用的资源,需要充分的发挥河南平桥区政府的职能,有效的建设现代化的农业。

3.1.2除此之外,河南平桥区政府还制定了相应的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将对农民的补贴与补助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还组织了小麦的“一喷三防”的项目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3.2建立农业信息化的管理示范基地

在河南的农村中,实际实行农业信息化的数量不多,大部分的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并不了解,所以,可以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可以让农民直接感受信息化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平桥区可以选择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来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区政府的补助以及该项目的带动,加上附近企业的优惠等形式来支持示范基地的运行。同时,还要保证参与示范基地运行的农民具有计算机,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查询信息。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积极的带动河南省内其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河南平桥区政府在肖店、甘岸、彭家湾乡、洋河镇、五里镇等7个水稻、小麦、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并对生产组织的方式进行创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含量,具有积极的带动与辐射作用。

3.3将信息网络与传统的媒体相互结合

虽然信息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并且在信息收集与处理和存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特点,但是在农村,传统媒体仍占主要的地位。传统媒体比较直观,并且覆盖面比较广,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河南省可以在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进行合理的结合,两者相互补充,进而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