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3:37:28

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范文篇1

(一)体育旅游节庆的积极效应

1.体育旅游节庆展示了当地旅游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成功的体育旅游节庆由于在举办前、举办期间往往要进行多方位、高强度、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及其所引起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有利于扩大旅游者对信息的感知,促使旅游者做出到举办地旅游的决策,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强化区域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自2000年首届中国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举办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近万名车手、数十万车迷游客、1000多名中外记者的参加.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光明日报、新浪网、搜狐网等大型媒体分别对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与部分赛事的转播,直接受众突破百万人。

2.丰富旅游资源和产品结构。各省各地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类旅游资源,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吸引力,成为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各地的旅游资源大多是以静态的、参与性较差的文物古迹占主体。在旅游者越来越偏好动态性旅游活动的今天,它们的吸引力正逐渐减弱。通过举办体育旅游节庆,不仅可以将静态的旅游资源转变为动态的、参与性强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动、静的完美组合,增强旅游吸引力,而且可以完善、丰富各地的旅游产品结构,成功的节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受到广大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二)体育旅游节庆存在的问题

1.缺乏长期统一的规划。目前大多数的体育节庆活动都没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很多节庆活动从本质上讲还是政府行为。为节庆而节庆。随着政府领导的变更,这些节庆的地位、主体、内容、举办场地都会随之变化,不利于体育节庆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节庆品牌的培育。

2.市场化运作低。各地现已推出的体育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方式以政府举办为主,有的是省政府主办的,有的是省政府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有的是地市政府、旅游局、体育局举办的,甚至于有一些是县级政府主办的。各个旅游节庆的组委会都是由各级领导任主任,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任副主任。同时,整个节庆活动的组织安排、宣传促销等都是以政府命令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的。所需的资金往往也由政府来出,或者是由政府将其摊派给企业。由于在整个节庆活动中没有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节庆的组织安排呈现出很浓的“官气”、“官味”,使体育节庆所产生的效益也大打折扣。

3.规模小、知名度低。体育旅游节庆数量上虽逐年增多,但它们的历史大多较短。再加上宣传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部分体育节庆的知名度较低,活动规模小,吸引范围有限,难以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节庆相比。其应具有的高附加值的效力大大降低,产生的外向型经济和社会价值不高。

二、体育旅游节庆的发展对策

(一)长期培育,市场化运作

美国的玫瑰花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西班牙奔牛节的历史更是长达几个世纪,才有今天的成就。因而体育旅游节庆要产生综合效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对体育节庆活动进行长期培育。这种长期的培育不仅包括政府政策的长期性、当地市场培育的长期性,还包括经营行为的长期性、节庆主题行为的长期性等。政企分开、产业市场化是体育旅游节庆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职能以宏观调控为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吸引企业参与,特别是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建立多元的筹资机制,加强体育旅游节庆市场功能的开发,这是国际许多成功旅游节的做法。因此体育旅游节庆要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市场机制管理体育节庆活动,使之成为大众满意、商家受益、社会支持的旅游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旅游节庆的知名度

发展体育旅游节庆,必须首先让外人了解、认识、知道你要举办的体育旅游节庆,如西班牙举办奔牛节之前,政府会印制大量的日程表和节目单,便于国际游客挑选自己喜爱的项目;日本交通公社等大型旅行社五年前就把国内的节庆计划公布于众,都做了超前的宣传促销。因此要提高体育旅游节庆的知名度,必须靠宣传促销。体育节庆活动的举办者除向新闻媒介信息外,还可以利用影视、歌曲、小册子、招贴画、互联网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增强旅游宣传实效。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及各种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

(三)培养体育节庆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体育旅游节庆策划、筹办、管理人才相当缺乏。要培育体育旅游节庆产业,就必须重视体育节庆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通过派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的节庆策划经验或聘请国际专业人才直接参与体育旅游节庆的策划管理工作两种形式,加快我国体育旅游节跨入国际旅游节行列的步伐。

(四)抓好体育节庆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是旅游过程的延伸,是旅游印象的物化,也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节庆商品的构思与造型,应该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艺术内涵和商品本身结构、造型结合起来,把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结合起来推出紧扣节庆主题的旅游商品。

参考文献:

[1]DonalGetz.FetivalsSpecialeventsandTourism.VanNostrandReinhold,1991.

[2]杨雅玲.利用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推进民族旅游业发展.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6):66—68.

节庆旅游范文篇2

关键词:甘肃省;节庆旅游;形成机理

节庆旅游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节庆旅游者、节庆旅游活动本身,而且关联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和行业,所以节庆旅游的形成,必须具备很多相关要素。从某个具体区域的节庆旅游的基本形成来看,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或衰亡,受节庆旅游者内在的需求、节庆旅游外在的激发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见下图)。

一、节庆旅游需求驱动节庆旅游形成

在当前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节庆旅游的成败与兴衰,节庆旅游者需求的产生促使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来源于旅游需求。所谓旅游需求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驱动力[1]。现就甘肃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从总体上看,甘肃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海外游客以日本和港澳台等亚洲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为主;国内客源以周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省内市场为主。

1.海外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表明,来华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如下明显特征: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荒凉原始的边远地区和纯自然的环境;愿意从事参与性旅游活动,要求对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对异地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感兴趣[2]。

目前,到甘肃旅游的亚洲游客主要来自东亚的日本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其中,东盟国家以华人和华侨居多。这些国家的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上,除普通观光外,更愿意选择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胜地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对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受到他们的喜爱。如2004年日本旅华游客为292.6万人次,旅甘游客5.02万人次,占外国人旅甘市场份额的21.2%。同时,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来华日本游客的20%到达中国西部,走丝路线的21.4%到甘肃[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居民穆斯林众多,甘肃省穆斯林旅游产品对其有一定吸引力。甘肃可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和以裕固族、穆斯林为代表的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开发的节庆旅游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

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国。一般说来,欧美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据美国旅行业协会的调查,愿意造访具有某种历史价值的地方或举办节庆旅游的地方,美国游客高达55%[5]。大多数欧美游客偏爱河西的自然风光和甘南草原、藏民俗风情。同时,由于甘肃省地貌类型多样,开发出的丝绸之路长跑、戈壁越野、汽车拉力赛等专项旅游活动,在欧美市场也颇受欢迎。据旅游界协会(TIA)2004年调查[6],欧美旅游者最喜欢的节庆旅游主题是艺术节,达到33%,其次是传统节庆旅游,达到22%。甘肃58.9%的节庆旅游是从传统节庆旅游演变而来的,可以很好地满足欧美旅游者的需求。

2.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及度假休闲为主(见下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二者合计占70%,其他的旅游包括节庆旅游在内仅占7.1%,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甘肃省的节庆旅游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这与我国整体旅游市场状况基本一致,但甘肃可以通过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旅游来激发他们的需求。

二、节庆旅游吸引物激发节庆旅游形成

在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吸引物的吸引性质,将其分为场所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场所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这样的实体即是场所吸引物;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可称之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节庆旅游就属于事件旅游的一种。节庆旅游吸引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这里的资源依托型指节庆旅游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历史、城市环境等资源);资源脱离型指节庆旅游本身特有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即根据节庆旅游组委会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

1.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

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主要指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相关资源基础的利用之上,所以,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条件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能成为节庆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潜在的旅游资源,如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等。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以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所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节庆旅游本身的吸引

特色是增强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节庆旅游的特色是它的文化特质,缺乏文化内涵的“吸引物”不能构成真正的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底蕴时,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伏羲文化旅游节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已具有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甘肃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歌舞表演。主要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劳动和生活,这类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如花儿节、香巴拉旅游节、金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展示。将民间工艺品搬到特定的场所展示,有的还将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表演有些还允许游客参与,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四是神奇的民族宗教活动;五是历史文化活动展示。从历史的角度刻画节目内容和人物,再现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的历史和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王母宫朝圣旅游节等;六是体育竞技表演。这类表演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表演为主,如崆峒文化旅游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等。

除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以外,节庆旅游举办之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构成节庆旅游者参加节庆旅游的吸引物之一。

三、节庆旅游举办地的保健条件保障了节庆旅游形成

笔者将节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辅助要素称为保健因素,具体来说这些保健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节庆旅游的形成不产生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完善,有可能阻碍节庆旅游的形成。

1.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甘肃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甘肃来说,旅游业基本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没有通过产品开发转化成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实现,导致甘肃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3%;旅游业总收入为62.56亿元,增长11.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84万人次,增长21.84%,外汇收入587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纵向比,形势可谓喜人。然而放眼全国,甘肃旅游经济仍排在倒数几位。我们应借鉴其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而开发节庆旅游符合旅游业发展这一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举办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节庆旅游的规模、节期和水平。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商业性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开支,商业化筹资手段开始占主导地位,举办地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成功举办节庆旅游的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节庆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这将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节庆旅游的发展[8]。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1928.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8086.8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6.14%,55.6%和64.49%。甘肃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节庆旅游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9]。

3.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节庆旅游举办地后天赋予的,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即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节庆旅游举办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甘肃的旅游交通有显著改善。一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的公路达到5653km,高速公路超过1000km,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751km,公路网密度达到9.57km/百km2。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8%,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7%。全省建成等级汽车客运站276个,等级汽车货运站43个[10]。二是甘肃省铁路客运状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部门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客运站发展到348个。三是甘肃省航空运力显著增强。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天水、张掖、酒泉军用机场等。到2004年底,我省已开辟了43条航线和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29个[11]。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基础对节庆旅游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素。近年来,甘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2004年到2005年底,全省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设施798个,总投资达72.8亿元。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有219处,比2001年的73个增加了146个,其中有17个旅游景区达到4A级标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即阳光大厦;四星级有2家,分别为飞天大酒店、敦煌太阳大酒店;三星级分别以沙洲大酒店、敦煌宾馆等为代表。旅行社达到29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国际旅行社共27家。从2000年至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从1.6万增加到8万,间接就业人员从6.2万增加到38万。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张掖、武威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节庆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5.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是节庆旅游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外力

甘肃省节庆旅游84.6%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局主办的,得到了领导重视,有的领导亲自过问、亲手抓,节庆旅游的各项工作很容易开展。如在历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程序、提升档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5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首次由省政府主办,提高了节庆旅游的水平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节庆旅游需求内驱力的推动和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拉动及节庆旅游举办地保健条件的保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甘肃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86:30.

[2]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3]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R].甘肃省西部开发办,西北师范大学等课题组,2005:10.

[4]吴浩.徽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树立独立的市场形象[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5-05-13.

[5]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6]徐晨.节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02-23.

[7]邓志涛.努力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开发力度[N].甘肃经济日报,2005-08-15.

[8]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70-74.

[9]甘肃年鉴.2000-2005.

[10]赵万山.甘肃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里[N].兰州日报,2005-02-19.

节庆旅游范文篇3

关键词:甘肃省;节庆旅游;形成机理

节庆旅游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节庆旅游者、节庆旅游活动本身,而且关联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和行业,所以节庆旅游的形成,必须具备很多相关要素。从某个具体区域的节庆旅游的基本形成来看,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或衰亡,受节庆旅游者内在的需求、节庆旅游外在的激发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见下图)。

一、节庆旅游需求驱动节庆旅游形成

在当前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节庆旅游的成败与兴衰,节庆旅游者需求的产生促使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来源于旅游需求。所谓旅游需求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驱动力[1]。现就甘肃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从总体上看,甘肃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海外游客以日本和港澳台等亚洲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为主;国内客源以周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省内市场为主。

1.海外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表明,来华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如下明显特征: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荒凉原始的边远地区和纯自然的环境;愿意从事参与性旅游活动,要求对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对异地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感兴趣[2]。

目前,到甘肃旅游的亚洲游客主要来自东亚的日本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其中,东盟国家以华人和华侨居多。这些国家的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上,除普通观光外,更愿意选择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胜地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对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受到他们的喜爱。如2004年日本旅华游客为292.6万人次,旅甘游客5.02万人次,占外国人旅甘市场份额的21.2%。同时,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来华日本游客的20%到达中国西部,走丝路线的21.4%到甘肃[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居民穆斯林众多,甘肃省穆斯林旅游产品对其有一定吸引力。甘肃可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和以裕固族、穆斯林为代表的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开发的节庆旅游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

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国。一般说来,欧美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据美国旅行业协会的调查,愿意造访具有某种历史价值的地方或举办节庆旅游的地方,美国游客高达55%[5]。大多数欧美游客偏爱河西的自然风光和甘南草原、藏民俗风情。同时,由于甘肃省地貌类型多样,开发出的丝绸之路长跑、戈壁越野、汽车拉力赛等专项旅游活动,在欧美市场也颇受欢迎。据旅游界协会(TIA)2004年调查[6],欧美旅游者最喜欢的节庆旅游主题是艺术节,达到33%,其次是传统节庆旅游,达到22%。甘肃58.9%的节庆旅游是从传统节庆旅游演变而来的,可以很好地满足欧美旅游者的需求。

2.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及度假休闲为主(见下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二者合计占70%,其他的旅游包括节庆旅游在内仅占7.1%,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甘肃省的节庆旅游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这与我国整体旅游市场状况基本一致,但甘肃可以通过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旅游来激发他们的需求。

二、节庆旅游吸引物激发节庆旅游形成

在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吸引物的吸引性质,将其分为场所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场所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这样的实体即是场所吸引物;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可称之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节庆旅游就属于事件旅游的一种。节庆旅游吸引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这里的资源依托型指节庆旅游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历史、城市环境等资源);资源脱离型指节庆旅游本身特有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即根据节庆旅游组委会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

1.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

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主要指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相关资源基础的利用之上,所以,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条件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能成为节庆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潜在的旅游资源,如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等。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以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所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节庆旅游本身的吸引

特色是增强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节庆旅游的特色是它的文化特质,缺乏文化内涵的“吸引物”不能构成真正的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底蕴时,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伏羲文化旅游节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已具有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甘肃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歌舞表演。主要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劳动和生活,这类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如花儿节、香巴拉旅游节、金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展示。将民间工艺品搬到特定的场所展示,有的还将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表演有些还允许游客参与,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四是神奇的民族宗教活动;五是历史文化活动展示。从历史的角度刻画节目内容和人物,再现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的历史和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王母宫朝圣旅游节等;六是体育竞技表演。这类表演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表演为主,如崆峒文化旅游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等。

除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以外,节庆旅游举办之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构成节庆旅游者参加节庆旅游的吸引物之一。

三、节庆旅游举办地的保健条件保障了节庆旅游形成

笔者将节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辅助要素称为保健因素,具体来说这些保健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节庆旅游的形成不产生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完善,有可能阻碍节庆旅游的形成。

1.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甘肃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甘肃来说,旅游业基本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没有通过产品开发转化成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实现,导致甘肃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3%;旅游业总收入为62.56亿元,增长11.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84万人次,增长21.84%,外汇收入587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纵向比,形势可谓喜人。然而放眼全国,甘肃旅游经济仍排在倒数几位。我们应借鉴其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而开发节庆旅游符合旅游业发展这一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举办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节庆旅游的规模、节期和水平。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商业性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开支,商业化筹资手段开始占主导地位,举办地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成功举办节庆旅游的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节庆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这将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节庆旅游的发展[8]。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1928.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8086.8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6.14%,55.6%和64.49%。甘肃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节庆旅游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9]。

3.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节庆旅游举办地后天赋予的,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即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节庆旅游举办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甘肃的旅游交通有显著改善。一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的公路达到5653km,高速公路超过1000km,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751km,公路网密度达到9.57km/百km2。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8%,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7%。全省建成等级汽车客运站276个,等级汽车货运站43个[10]。二是甘肃省铁路客运状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部门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客运站发展到348个。三是甘肃省航空运力显著增强。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天水、张掖、酒泉军用机场等。到2004年底,我省已开辟了43条航线和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29个[11]。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基础对节庆旅游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素。近年来,甘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2004年到2005年底,全省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设施798个,总投资达72.8亿元。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有219处,比2001年的73个增加了146个,其中有17个旅游景区达到4A级标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即阳光大厦;四星级有2家,分别为飞天大酒店、敦煌太阳大酒店;三星级分别以沙洲大酒店、敦煌宾馆等为代表。旅行社达到29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国际旅行社共27家。从2000年至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从1.6万增加到8万,间接就业人员从6.2万增加到38万。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张掖、武威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节庆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5.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是节庆旅游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外力

甘肃省节庆旅游84.6%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局主办的,得到了领导重视,有的领导亲自过问、亲手抓,节庆旅游的各项工作很容易开展。如在历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程序、提升档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5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首次由省政府主办,提高了节庆旅游的水平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节庆旅游需求内驱力的推动和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拉动及节庆旅游举办地保健条件的保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甘肃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86:30.

[2]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3]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R].甘肃省西部开发办,西北师范大学等课题组,2005:10.

[4]吴浩.徽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树立独立的市场形象[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5-05-13.

[5]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6]徐晨.节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02-23.

[7]邓志涛.努力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开发力度[N].甘肃经济日报,2005-08-15.

[8]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70-74.

[9]甘肃年鉴.2000-2005.

[10]赵万山.甘肃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里[N].兰州日报,2005-02-19.

节庆旅游范文篇4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是东北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居辽宁四大名山之首;佛道同山,历史悠久。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是长白山的支脉。距沈阳约100公里,距大连约260公里。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素有“东北名珠”之称,鞍山市千山风景区是我国首批“4A”级风景名胜区。尤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以其奇险吸引着大量的游人,同时做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

1.1鞍山市千山风景区旅游节庆的发展优势

千山是辽宁省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景观,而且历来是辽东佛教、道教文化的集中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千日绣莲台、“千山弥勒大佛”和鞍山玉佛苑,都给鞍山这个日益崛起的旅游城市增色不少。其中已经存在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1.1.1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节庆活动

著名景点有仙人台景区、天上天景区、大佛景区、以及百鸟园景区。著名的节庆活动有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千山大佛节等。

1.1.2地理位置优势

千山旅游区位于市区东南,属城郊旅游资源区,既有良好的开发基础,又远离城市的喧嚣,整合了市区和县域旅游资源的优点。

1.1.3客源市场

随着这个区域内景观质量的提高,接待功能的完善,城市市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增加,回归自然生态的偏好增强以及现阶段短距离出游的增长,加之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作用,这个区域不仅能吸引大量的外来游者,而且还会吸引一个特别突出的市场群体高频出游,即城市居民的周末休闲度假。

1.2鞍山市千山风景区旅游节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千山旅游节庆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挖掘的类型丰富多样,在开发内容上也逐步走向深入,且形成了许多知名度较高的节庆旅游品牌,成为旅游业又一个比较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项旅游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节庆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节庆旅游的发展。第一,缺乏节庆特色。由于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自身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是成为了世界各国羡慕的必要因素,然而丰富的旅游景区资源却导致旅游景区节庆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重复现象严重,地方特色不突出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第二,重经济、重形式,而忽略节庆文化。旅游景区节庆旅游的举办不仅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千山风景区的节庆活动在开展时不可避免的加大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旅游节庆文化的展示。如在活动中加大对投资商的宣传,广告成了节庆的主角,完全没有将地方的文化特色展现,整个节庆活动就像是个小商品交易会。还有就是注重形式而轻视文化,认为节庆活动应该有排场、有气势,而过于攀比节庆活动的外在形式,没有对节庆活动的文化内容加以重视和开发。这些没有文化内涵,只是走走过场的节庆活动是华而不实的。第三,过于依赖政府。市场化运作一个成功的节庆活动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协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千山风景区节庆活动大部分存在着过于依赖政府的现象,甚至还将其举办权交给政府有关部门全权处理,错误的认为政府办节具有号召力和权威性,容易调动各种资源。可他们完全忽视市场的机制,如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将节庆活动完全作为政府行为是严重的误区,极大地限制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节庆活动主动性的发挥。第四,管理经验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千山风景区节庆旅游在举办期间通常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对于节庆内容缺少了解,各部门之间也没有很好的交流,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而且还缺少专业人才的参与,没能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使资源造成浪费。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更深的挖掘节庆的特色,造成千山景区的旅游节庆与国际品牌节庆的差距,无法与其接轨。

2鞍山市千山风景区旅游节庆发展的发展对策

2.1打造品牌策略

现今社会品牌极为重要,旅游活动也不例外,尤其是节庆旅游活动,更应注重品牌化的开发。而对于历史悠久的千山风景区只有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才能使千山风景区的节庆旅游得到长远的发展,主要有利于辽宁周边旅游的游客及时了解景区节庆旅游信息,缩短其选择的时间,也为千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现如今省内各大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和宗教节庆,民俗风情也丰富多彩,他们的节庆活动体现的是博大精深、神奇古老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旅游节庆活动走向品牌化的基础。同时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更是必不可少的,旅游纪念品是节庆旅游活动的产物,它是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华,它可以随着旅游者的足迹遍布到四面八方,可以更好的宣传节庆旅游和举办地的文化。

2.2提升旅游节庆的文化品位

旅游节庆文化品位是旅游节庆活动的灵魂,一个成功的节庆活动是当地特色文化成果的展示,没有文化的节庆是空洞的,一个地方要办好节庆不是由政府决定的,也不是由当地的经济决定,而是由当地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决定的。对于千山风景区举办节庆旅游要充分考虑到千山的特色文化,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商业文化等因素,要找到现代节庆活动与当地特色文化的契合之处,这样才可以把节庆的文化发挥到位,而不是只为追求经济利益,应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2.3政府加大旅游营销投入

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是国家旅游局“九五”期间一直在全国倡导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战略。其完整表述是“: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全面实行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以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的力度,加快旅游发展的速度,使旅游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强政企合作实行市场化运作更是为千山风景区旅游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动力。同时旅游地形象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政府进行公益性旅游营销符合市场失灵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特殊生产规律,而公共产品生产是当代政府和当代公共财政的主要任务,因此,对旅游营销进行财政投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要堤防过于依赖政府的现象出现。

节庆旅游范文篇5

关键词:黑龙江右岸中上游;世居民族;节庆文化;旅游发展

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迁移融合,创造了绚丽多姿、厚重悠远的北疆民族文化,绝非人们印象中的“文化沙漠、苦寒之境”。这里的居住者有鄂伦春族、柯尔克孜、满族、鄂温克、蒙古族、俄罗斯族等一些原驻少数民族,数千年来,黑土地上孕育的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有些却被人所忽略。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世居少数民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节庆活动形式,不同民族的节庆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及民族发展历史原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最终形成的,其对民族的历史及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各民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发挥出了巨大的文化、社会及娱乐功能,鉴于此,以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作为基础,将其与地方旅游行业发展进行结合,这样既能通过民族文化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可通过旅游发展良好地传播世居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

一、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及节庆活动

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黑龙江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在几千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当地的汉文化融为一体,在黑龙江整个民族历史的发展潮流中都承担了重要的责任。虽然这些世居少数民族的人数并不多,但其鲜明的特色文化却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世居少数民族也成为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文化发展的一个奠基者。世居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很多节日与汉族节日相似,如常见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但也有其独有的节日,这里笔者仅介绍六大世居少数民族有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六大世居少数民族主要节日、时间,以及采取的活动形式。1.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及其节庆文化活动。古伦木沓节是繁衍在大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一个世代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祭祀火神的一种仪式,鄂伦春族习惯于每年的春季,约为阳历的六月(时间不固定)来举办古伦木沓节。近年来,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的鄂伦春族举行了多次古伦木沓节的民俗节庆活动,如2012年8月6日在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乡就举办了“黑龙江首届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此次节日形式与以往不同,是由政府层面首次组织的,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各族的兄弟代表欢聚一堂,共庆民族节日,异常的隆重热闹。除了竞技活动、祭祀仪式、篝火狂欢等传统节庆活动内容,又举办了专题学术研讨会,展示了鄂族人民的剪纸、桦皮等传统技艺,举行了大型的民族文艺表演,活动异彩纷呈,形式多元,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民族节庆活动的重视与支持[1];黑龙江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民族乡也举办了多次古伦木沓节活动,2017年8月11日,鄂伦春族男女老少穿着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服饰,唱着鄂伦春民族小调,弹着悠扬的口弦琴,跳着绚丽的舞姿迎来了该乡第二十六届古伦木沓节,这一届届一幕幕展现民族风采与民族团结、民族共融与民族发展的画面振奋着所有人的心,“岭上人”以独有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一幅壮丽的民族风情画[2]。2.满族的颁金节及其节庆文化活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为满族的族庆节——“颁金节”,对于满族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节日当天满族人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跳起民族舞蹈、唱起民族歌谣来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的满族人口较多且相对集中,约有一万多满族人,分布在黑龙江黑河市四嘉子乡满族村、张地营子满达民族村、幸福乡长发屯满族村、上马场满族村、爱辉镇三道沟满族村等地。近年来,地方政府也十分注重传承和弘扬满族特色传统节庆文化,协助满族各乡镇举办该节,如2016年12月4日,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著名的满族乡——黑河市四嘉子满族乡小乌斯力村举办了首届四嘉子乡颁金节,市区乡各级领导出席了活动[3]。“颁金节”的气氛最为浓厚,在寒冷的黑河,气温阻挡不了当地居民庆祝“颁金节”的热情,原始的萨满祈福仪式上,极具民族特色的衣服为整个祈福仪式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活动设置有“古树祭祀”“冰雪派对竞技”“满乡民俗展区”“民俗文艺表演”“特色美食”等体现民族特色的系列主题内容,游玩参观者可深切地感受到喜庆的节日气氛,感知浓郁的满族文化,该乡还与黑河学院黑龙江流域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多届颁金节,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活动的举办对民族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4]。3.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及其节庆文化活动。据统计,达翰尔族已经有三百多年食用草本植物“库木勒”(柳蒿芽)的传统,库木勒与满族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逐渐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节-库木勒节,节日时间大体为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黑河市爱辉区坤河乡富拉尔基村达斡尔族、西岗子镇西沟达斡尔民族乡、嫩江县临江乡的一些达斡尔民族乡村民每到库木勒节聚集到广场举行庆祝活动,举行具有特色的民族文体活动,品尝柳蒿芽汤菜,跳达斡尔鲁日格勒舞,表演重现民族迁移史的演出,这是一个宣传爱国精神、展现美食文化,让民众忆苦思甜、寓教于乐为一体的节庆文化活动,深受民众的欢迎与喜爱。4.俄罗斯族的复活节及其节庆文化活动。欧亚跨境少数民族—俄罗斯族,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影响,东正教节日“复活节”对俄罗斯族来说是非常隆重的一个节日,此节是为纪念复活的耶稣。复活节的日期在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因为是东正教儒略历历法推算,时间总是变动的,大体在4月3日至5月7日之间持续一周。黑龙江右岸沿江俄罗斯族主要聚集在黑河市爱辉区、逊克县、孙吴县,呼玛、嘉荫县等地。逊克县著名的俄罗斯第一村——奇克镇边疆村,这是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俄罗斯族最为集中的村落,连续多年举办复活节,节日这天族人着传统民族服饰,撞蛋、打秋千、品尝俄式糕点、跳起具有强烈俄罗斯特色的踢踏舞,举行精彩文艺演出,共同祈求一年的平安与吉祥。5.鄂温克族的瑟宾节及其节庆文化活动。“瑟宾”的鄂温克语音译为欢乐、祥和的意思,“瑟宾节”是鄂温克人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6月18日这一天,鄂温克族都会庆祝节日。以黑龙江省讷河兴旺鄂温克民族乡为代表的鄂温克民族乡,近年来,都有隆重组织多次瑟宾节庆祝活动,现在的瑟宾节活动已经淡薄了,古老的熊祭仪式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形式,更多的是欢庆祥和的文体、文娱演出活动,如舞蹈、拉棍、拔河等。6.蒙古族的那达慕节。以骁勇、豪迈性格著称的蒙古族在节庆文化中最能体现其民族体育技艺的节日就是——那达慕会,黑龙江流域分布着的蒙古族,每年的七八月份就会举办盛大聚会。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已成功举办了25届那达慕大会,主要活动就是骑马、射箭、摔跤三项竞技类活动,活动地点一般选在草原、森林进行,有时候也会选在体育场举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那达慕会除了以上三项主要竞技活动,还会糅杂着唱歌跳舞、吃手把肉、喝奶茶、饮酒、踢乌兰红等其他一些传统的娱乐项目,新时代那达慕会又融入了商业交流会这样的崭新内容,为节日增添了更多丰富的活动元素,大会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展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综合产业宣传,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与旅游的发展。

二、黑龙江的右岸中上游地区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1.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世居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相比较,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的旅游资源中不仅保持了其独特性,而且还体现出了浓厚的北方气息,特有的自然坏境造就了世居民族豁达、爽朗的性格,保持了民族节庆活动的原生态特色。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居住着十几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民族迄今为止仍然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民俗习惯,如鄂伦春族每年举办一次的古伦木沓节能够充分展示出狩猎、捕鱼为主的生产、生活习俗;各族的节庆活动中都保有丰富的传统民族饮食习俗,达斡尔族的柳蒿芽,俄罗斯族的俄式糕点,满族的沙琪玛、团子、蒸碗,鄂伦春族的野味,蒙族的手把肉、奶茶等是节日的代表美食;除此之外,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世居民族的居住方面也别具特色,例如,鄂伦春族的“斜人柱”“奥伦”等都是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鄂族桦树皮工艺品、满族剪纸则都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蒙族体育竞技、满族的大秧歌、满、蒙族的祈福萨满舞展示了各族人民的艺体文化。在黑龙江文化长河以及历史的传承下,这些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都为黑龙江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优势。2.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在对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结合国内外一些成熟的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完全可以世居民族的节庆文化为核心开发出广受欢迎的旅游产品。首先,通过节庆文化为窗口打造地方旅游品牌,把节庆活动串联开发。以往人们虽然也都重视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但没有把节庆节日,作为文化的一个综合体来考虑,通过传统节日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民俗风情,恰恰是最能吸引全国游客来此旅游的最强手段,而通过这些节庆活动的串联整合开发,寻找最佳旅游策略,增加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旅游项目,必将对地方文化、经济价值、旅游开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将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扬民族精神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将大有裨益。春夏季可以以达斡尔的“库木勒节”、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为品牌开发节庆旅游项目,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地处自然坏境优美的山野之中,挖野菜、参观民俗村落,让游客参与到捕鱼、打猎、制作手工艺品等原始活动中来,可使游客体验最原始的原生态度假乐趣;秋冬季,以蒙古族“那达慕节”满族“颁金节”俄罗斯族“复活节”为依托,让游客在体育竞技、冰雪游乐、异域舞蹈中畅游穿梭,从中体会到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魅力,以期走出一条以鄂、俄、满、达族节庆为主的民族旅游发展新道路。其次,开发民族节庆品牌的同时,注重民俗美食的深加工,制作成便于携带的商品。一些世居少数民族的民俗食品本身不仅具有良好的口感,而且对人们强身健体有很大的帮助,加以适当的加工能够对其传播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达斡尔的柳蒿芽,鄂伦春的野肉干,满族糕点等都是极具特色的风味食品,以往游客在参观时大多数在现场品尝,商品仅有简易包装,如果在食品的外观,口感、品牌注册、宣传等方面再投入更多的心思,对民俗美食二次深加工,使其便于携带或网上邮寄,更有利于游客的接纳与购买。与此同时,黑龙江右岸中上游地区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因此,国家要从宏观角度上对民族节庆文化进行合理规划指导,尽快在政策上形成良好引导和规范,还可以与东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形成相互呼应的形式,通过紧密配合来打造出区域的旅游体系,逐渐形成系列化的旅游产品,地方政府也要结合当地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具体特征来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开拓旅游新路线,同时,还要专门针对节庆文化开辟出专用的融资、投资渠道,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型的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参与到节庆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中,同时,加强跨境世居少数民族的异国血缘联系,联合开展跨境旅游项目,这样才能有效推动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另外,要想大力推广进一步推动节庆文化旅游产品的,还要加强节庆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通过新颖的品牌塑造形式来吸引游客。

三、结语

节庆旅游范文篇6

关键词:甘肃省;节庆旅游;形成机理

节庆旅游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节庆旅游者、节庆旅游活动本身,而且关联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和行业,所以节庆旅游的形成,必须具备很多相关要素。从某个具体区域的节庆旅游的基本形成来看,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或衰亡,受节庆旅游者内在的需求、节庆旅游外在的激发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见下图)。

一、节庆旅游需求驱动节庆旅游形成

在当前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节庆旅游的成败与兴衰,节庆旅游者需求的产生促使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来源于旅游需求。所谓旅游需求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驱动力[1]。现就甘肃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从总体上看,甘肃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海外游客以日本和港澳台等亚洲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为主;国内客源以周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省内市场为主。

1.海外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表明,来华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如下明显特征: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荒凉原始的边远地区和纯自然的环境;愿意从事参与性旅游活动,要求对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对异地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感兴趣[2]。

目前,到甘肃旅游的亚洲游客主要来自东亚的日本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其中,东盟国家以华人和华侨居多。这些国家的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上,除普通观光外,更愿意选择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胜地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对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受到他们的喜爱。如2004年日本旅华游客为292.6万人次,旅甘游客5.02万人次,占外国人旅甘市场份额的21.2%。同时,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来华日本游客的20%到达中国西部,走丝路线的21.4%到甘肃[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居民穆斯林众多,甘肃省穆斯林旅游产品对其有一定吸引力。甘肃可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和以裕固族、穆斯林为代表的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开发的节庆旅游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

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国。一般说来,欧美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据美国旅行业协会的调查,愿意造访具有某种历史价值的地方或举办节庆旅游的地方,美国游客高达55%[5]。大多数欧美游客偏爱河西的自然风光和甘南草原、藏民俗风情。同时,由于甘肃省地貌类型多样,开发出的丝绸之路长跑、戈壁越野、汽车拉力赛等专项旅游活动,在欧美市场也颇受欢迎。据旅游界协会(TIA)2004年调查[6],欧美旅游者最喜欢的节庆旅游主题是艺术节,达到33%,其次是传统节庆旅游,达到22%。甘肃58.9%的节庆旅游是从传统节庆旅游演变而来的,可以很好地满足欧美旅游者的需求。

2.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及度假休闲为主(见下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二者合计占70%,其他的旅游包括节庆旅游在内仅占7.1%,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甘肃省的节庆旅游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这与我国整体旅游市场状况基本一致,但甘肃可以通过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旅游来激发他们的需求。

二、节庆旅游吸引物激发节庆旅游形成

在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吸引物的吸引性质,将其分为场所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场所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这样的实体即是场所吸引物;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可称之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节庆旅游就属于事件旅游的一种。节庆旅游吸引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这里的资源依托型指节庆旅游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历史、城市环境等资源);资源脱离型指节庆旅游本身特有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即根据节庆旅游组委会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

1.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

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主要指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相关资源基础的利用之上,所以,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条件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能成为节庆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潜在的旅游资源,如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等。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以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所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节庆旅游本身的吸引

特色是增强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节庆旅游的特色是它的文化特质,缺乏文化内涵的“吸引物”不能构成真正的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底蕴时,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伏羲文化旅游节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已具有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甘肃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歌舞表演。主要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劳动和生活,这类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如花儿节、香巴拉旅游节、金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展示。将民间工艺品搬到特定的场所展示,有的还将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表演有些还允许游客参与,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四是神奇的民族宗教活动;五是历史文化活动展示。从历史的角度刻画节目内容和人物,再现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的历史和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王母宫朝圣旅游节等;六是体育竞技表演。这类表演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表演为主,如崆峒文化旅游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等。

除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以外,节庆旅游举办之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构成节庆旅游者参加节庆旅游的吸引物之一。

三、节庆旅游举办地的保健条件保障了节庆旅游形成

笔者将节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辅助要素称为保健因素,具体来说这些保健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节庆旅游的形成不产生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完善,有可能阻碍节庆旅游的形成。

1.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甘肃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甘肃来说,旅游业基本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没有通过产品开发转化成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实现,导致甘肃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3%;旅游业总收入为62.56亿元,增长11.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84万人次,增长21.84%,外汇收入587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纵向比,形势可谓喜人。然而放眼全国,甘肃旅游经济仍排在倒数几位。我们应借鉴其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而开发节庆旅游符合旅游业发展这一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举办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节庆旅游的规模、节期和水平。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商业性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开支,商业化筹资手段开始占主导地位,举办地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成功举办节庆旅游的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节庆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这将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节庆旅游的发展[8]。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1928.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8086.8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6.14%,55.6%和64.49%。甘肃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节庆旅游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9]。

3.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节庆旅游举办地后天赋予的,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即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节庆旅游举办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甘肃的旅游交通有显著改善。一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的公路达到5653km,高速公路超过1000km,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751km,公路网密度达到9.57km/百km2。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8%,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7%。全省建成等级汽车客运站276个,等级汽车货运站43个[10]。二是甘肃省铁路客运状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部门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客运站发展到348个。三是甘肃省航空运力显著增强。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天水、张掖、酒泉军用机场等。到2004年底,我省已开辟了43条航线和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29个[11]。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基础对节庆旅游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素。近年来,甘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2004年到2005年底,全省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设施798个,总投资达72.8亿元。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有219处,比2001年的73个增加了146个,其中有17个旅游景区达到4A级标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即阳光大厦;四星级有2家,分别为飞天大酒店、敦煌太阳大酒店;三星级分别以沙洲大酒店、敦煌宾馆等为代表。旅行社达到29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国际旅行社共27家。从2000年至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从1.6万增加到8万,间接就业人员从6.2万增加到38万。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张掖、武威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节庆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5.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是节庆旅游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外力

甘肃省节庆旅游84.6%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局主办的,得到了领导重视,有的领导亲自过问、亲手抓,节庆旅游的各项工作很容易开展。如在历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程序、提升档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5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首次由省政府主办,提高了节庆旅游的水平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节庆旅游需求内驱力的推动和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拉动及节庆旅游举办地保健条件的保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甘肃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86:30.

[2]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3]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R].甘肃省西部开发办,西北师范大学等课题组,2005:10.

[4]吴浩.徽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树立独立的市场形象[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5-05-13.

[5]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6]徐晨.节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02-23.

[7]邓志涛.努力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开发力度[N].甘肃经济日报,2005-08-15.

[8]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70-74.

[9]甘肃年鉴.2000-2005.

[10]赵万山.甘肃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里[N].兰州日报,2005-02-19.

节庆旅游范文篇7

春节将至,为丰富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各地将组织举办各种群众性节庆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参与性强、开放度高、规模较大、人员聚集等特点,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引发严重后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春节旅游节庆安全防范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各地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节庆活动安全保障的政府领导责任、主办方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事事落实责任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保证责任网。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措施到位。

要开展动态安全监管。坚持部门依法监管、行业有效指导和社会广泛监督,对各类节庆活动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监管。加强安全检查,保证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安全情况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要积极与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各类大型活动的人员聚集场所、临时搭建设施、消防设施、安全出入口、疏散通道、隧道涵洞等的安全检查和动态监控,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在人流、车流高峰地段和时段,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疏导和控制,并加大安全保卫和安全巡逻力量,严防各类拥挤踩踏事件发生。

节庆旅游范文篇8

白族节庆民俗旅游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伴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短短30年,在白族民俗所生存的土壤、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观光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许多参与性较强的新兴专项旅游,如文化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白族村寨旅游等产品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起来。以云南省的主要白族聚居区大理州为例,“十一五”期间,大理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957.77万人次,年均增长13.85%;接待海外旅游者155.45万人次,年均增长18.56%;旅游创汇44692.93万美元,年均增长24.45%;旅游总收入403.85亿元,年均增长18.38%。大理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2008年至今,大理连续举办了4届以“赏风花雪月,品洱海渔歌”为主题的大理开海节。其中,2010年大理洱海开海节与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于8月1日举行,集中展示了鱼鹰捕鱼、赛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一系列大理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的剑川石宝山歌会要吸引来自剑川、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数万人参加,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大理周城村是有着1万多人口的全国最大的白族村寨。扎染手工艺制作、白族刺绣、服饰、农家乐,民族餐饮一条街的相继开发,加上周城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国内外旅游者和学者纷至沓来,逐渐使周城成为受旅游者欢迎的白族民俗旅游村,成为国内外有名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热点。新华文化旅游节在2006年推出,在大理白族村、新华村以民间工艺博览、白族文化旅游发展专家论坛等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2006年鹤庆县云鹤镇鹤庆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通过茶马古道文化历史展、人物塑像揭幕、文化旅游艺术品交易会、大型艺术演出的形式演绎了本土的白族文化;“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十五蝴蝶会时,过去远近的人们都要来这里赏蝶,现在是物资交流、探亲访友、谈情说爱的民间盛会。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内,有周城扎染文化艺术之乡、剑川木雕之乡、洱源梅果之乡、周城等民俗文化村。在大理古城、剑川寺登街、鹤庆新华村等白族聚居地由于白族节庆民俗的带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白族手工艺品、服饰的经营,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策略

2.1加强区域旅游联盟,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一年365天,大理地区白族的节日就有116个。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止,大理古城白族有正月初五的“葛根会”;洱源凤羽街白族的“尹尹悟”(晚饭后,凡7~12岁的男女儿童,以街、巷为单位组成若干小队,挨家挨户地进行祝岁活动);正月初九有大理坝区的白族登临苍山中和寺参加“松花会”,登山赏雪,烧香许愿,祈求福寿平安;正月十五有元宵节;农历二月十四日,是大理白族人民的花朝节,古代又名“太平会”,苍山十九峰,峰峰积雪,大理三千户,户户栽花,节日期间,在大理古城的入口、街口处用精美的花盆搭建一座座花山、华亭和花台;农历三月梨花盛开的时节,剑川白族的梨花会,有的弹三弦,有的唱山歌,有的吟诗作画;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是白族人民的三月街盛会;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的“绕三灵”会;每年立春前的“蛇日”是白族坝区人民的植树节“插柳”;每年惊蛰后的第一个“蛇日”和芒种日是山区白族的植树节“缀彩”;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的“蝴蝶会”,青年男女在泉边唱歌跳舞,互相倾诉爱情;每年农历芒种前后的“栽秧会”;农历六月二十一日的“火把节”;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三日,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一村接一村地举办耍海会,节日期间,赛船,海灯会,祈求风调雨顺,渔业丰收,出海平安。白族极富特色的白族节日文化体现了白族人民在创造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彩的精神文化。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之下,白族节庆民俗的传统、仪式得以保存,加之规模更宏大,内涵更丰富、样式不断推陈出新,节日氛围更加浓厚了。白族节庆民俗在发展中维系着白族的文化,塑造了白族共同的社会心理素质。丰富的节日文殷群: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品牌营销化资源,使大理可以通过加强与云南省内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大河村、昆明五华区沙朗乡东村、玉溪市元江县因远镇的安定村、楚雄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丽江的九合、金山、石头白族乡、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三眼井村、怒江兰坪县、文山邱北、迪庆州维西县维登乡的悉洛村,云南省外的湘西北的桑植县、湖北铁炉白族乡、贵州毕节等白族聚居区的旅游区域联盟,在白族节庆民俗线路的组合、文化内涵的发掘、游览项目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创新。

2.2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白族民俗节庆旅游的营销创新

以大理为例,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白族民俗节庆旅游在长期的大理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白族民俗节庆旅游产品,并具体表现为传统民俗节庆与传统贸易习俗相融合,白族传统贸易道德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道德相互调试的特点。白族民俗节庆与各地的物资交易会、传统集市、白族文化旅游产品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有力地促进了白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旅游者在选择白族民俗节庆类旅游产品时,往往不会只根据对一两个节庆旅游项目的熟悉或喜欢就作出自己旅游线路的选择,而会根据财力、时间、交通和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等因素,兼顾选择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因此,应该把对白族民俗节庆的宣传、推广与所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联合营销。云南省内外的白族聚居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游客互送的方式形成“合力效应”,建立如“白族节庆民俗旅游联盟”等跨区域的联合营销方式,打造白族节庆民俗品牌。在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下,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论坛,商业会议、文化论坛等扩大知名度和提高重游率。为了增加游客对白族民俗节庆的想象感知,可设计供游客广泛参与的主题活动和体验的环节,如白族歌舞、婚俗表演、霸王鞭、白族“三道茶”等都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3保护和开发并举,实现白族节庆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白族节庆民俗活动是白族民间定期举办的集舞蹈、音乐、戏剧、商贸等为一体的体现了白族习俗、仪式、信仰、生活方式、服饰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的白族文化旅游的载体。开发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是为了丰富当地白族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升对旅游者服务的层次。随着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加,白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手工艺、当地的风俗、社会规范等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旅游者,构成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白族节庆民俗文化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然,在旅游发展的同时,一些白族节庆民俗活动日益受到旅游的影响。如何处理好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何既向旅游者展示浓郁的白族节庆民俗的精华,又保证定时定点的白族节庆民俗活动不因旅游者的到来而成为表演?当地居民对待旅游的态度对于白族节庆民俗旅游的发展很重要。应强调白族节庆民俗作为白族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的特性,不能为了迎合旅游发展的需要,千篇一律地制造白族节庆民俗表演,应根据景区容量有计划地接待游客。

3白族节庆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模式

(1)白族文化主题公园模式。选取周城、喜洲、大理古城环洱海的周边村落白族聚居区,将白族节庆、建筑、服饰、歌舞等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一年一度的“绕三灵”期间,可以利用队伍从当年的佛都,现在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景区出发的民俗背景,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和路程内领略到“绕三灵”原生态民俗的特点。文化主题公园模式的优点是旅游者在有限的游览时间内,能迅速了解和感受白族节庆民俗的特点。缺点是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损失和歪曲白族节庆民俗原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了收回主题公园建设初期的成本,会导致游览门票价格较高。

(2)白族生态民族村寨模式。选取生态环境好的村寨,建设以白族节庆民俗为内容的民俗村、文化园、文化旅游村镇等。大理才村、古生村、桃源、仁和、阳鹤、洱源西湖等村落,可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自然风光、传统的本主节、本主庙会民俗节庆为旅游内容来吸引游客,开发中要处理好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3)白族文化遗产品牌吸引模式。利用条件较好的白族村落作为展示的载体,如蝴蝶泉公园、上关花公园、大理州双廊镇双廊村、洱源西湖等,对涵盖了白族建筑、服饰、文化、风俗、历史以及歌舞的白族节庆习俗进行开发,形成白族节庆习俗文化遗产品牌,使之能够长期稳定地对旅游者开放。

节庆旅游范文篇9

在秋季大泽山葡萄节的基础上,去年我市又先后启动了春季云山大樱桃节、夏季明村西瓜节和冬季马家沟芹菜节,均获得了良好的节庆效益,受到了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测算,去年“四季节庆”活动累计拉动农民直接增收3.1亿元,其中,节庆期间销售大樱桃450万公斤,拉动价格由上年每公斤8-10元上升到16-18元,每公斤平均提高8元,累计增收3600万元;销售西瓜1.84亿公斤,拉动价格由节前每公斤0.4元上升到0.6元,每公斤平均提高0.2元,累计增收3680万元;销售葡萄7500万公斤,拉动价格由节前每公斤4-6元上升到6-10元,每公斤平均提高3元,累计增收22500万元;销售芹菜125万公斤,拉动价格由上年每公斤30元上升到40元,每公斤平均提高10元,累计增收1250万元。同时,参加“四季节庆”活动的游客累计达到130万人(次),拉动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增收5000多万元。

2、树立了**形象。“四季节庆”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财经日报、农村大众以及人民网、大众网、青岛新闻网等30多家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四季节庆”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又对**马家沟芹菜作了专题报道。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推介,较好地树立了**良好对外形象,扩大了**对外影响力,目前,马家沟芹菜已被青岛奥帆委确定为2008青岛奥帆赛特供食品,明村大黄埠西瓜和樱桃西红柿也已申报了青岛奥帆赛特供食品。

3、拉动了产业升级。良好的节庆效益使广大农民群众真实地看到了特色高端品牌农业的增收潜力,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据调查,大泽山葡萄自1987年举办首届葡萄节以来,面积由原来不足1万亩扩大到目前的3万多亩;去年启动大樱桃节、西瓜节和芹菜节后,今年云山大樱桃新增面积2600亩;明村设施栽培西瓜新增面积2000亩;马家沟芹菜生产基地计划再增加200亩。

4、转变了群众观念。通过“四季节庆”活动,使农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如马家沟芹菜每公斤达到40元,是普通芹菜的20倍。受利益驱动,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各种农业技术讲座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四季节庆”活动承办镇村受到格外欢迎,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如李园街道的300亩基地芹菜全部采用了标准化生产技术,今年又有不少农户主动申请加入基地,按标准化进行生产。明村镇大黄埠村成功引进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产品质量又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从调查情况看,“四季节庆”活动不仅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而且有效地宣传推介了**,各方面都给予充分肯定。但由于办节经验不足,同时受办节条件限制,也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一是节庆秩序不够规范。如大泽山葡萄节期间,出现了车辆存放困难和较长时间的交通堵塞,云山大樱桃节也遇到类似问题。同时,由于当地接待能力不足,特别是餐饮等服务项目不配套,参加大泽山葡萄节的不少人员安排在莱州就餐,节庆活动的利益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二是外地游客不够多。主要是云山大樱桃节和明村西瓜节,参加节庆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当地群众。这说明这两个节庆活动的对外宣传推介工作还有差距,同时也反映出这两个节庆活动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够大。三是节庆氛围不够浓。除大泽山葡萄节之外,其他三个节庆活动仅限于承办镇(街道)的驻地或主会场气氛较好,而在全市范围内没有形成氛围。这说明其他相关镇(街道)和市直部门参与不够,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四是特色不够鲜明。主要是云山大樱桃节和明村西瓜节安排的专题活动比较少,缺少相关项目支持,并且主打产品特色不够鲜明,文化内涵不足。如云山的大樱桃和明村的西瓜,在品种和质量方面与外地没有大的区别,特别是明村西瓜节期间,正是北方西瓜集中上市时间,在产品上缺少吸引力。

二、举办“四季节庆”活动应着重把握好的问题

以农产品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具有受益面广、社会效益高和效益增长空间大的特点。特别是我市节庆资源丰富,具备办好节庆活动的基础条件,节庆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市应坚持把举办以农产品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作为促进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具体应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在定位上把握一个“准”字。当前全国各地的各类节庆活动非常多,其中仅山东省内的各类节庆活动就达300多个,如胶南的杜鹃花节、崂山的北宅樱桃节、胶州的秧歌节、黄岛的沙滩节、莱阳的梨花节、莱州的月季花节等。我市的“四季节庆”活动要在众多的节庆活动中脱颖而出,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节庆经济发展规律,对“四季节庆”活动进行合理定位。具体要重点把握好四点。一要准确把握发展定位。节庆活动需要较多的财力支持,特别是启动阶段,由于新建项目比较多,并且主要靠财政投入,财政资金回收渠道少,所以我市的“四季节庆”活动应充分考虑市镇(街道)两级财政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具体在近期目标上应将云山大樱桃节和明村西瓜节定位为胶东范围内的区域性节庆品牌,大泽山葡萄节和马家沟芹菜节可定位为全国范围内的节庆品牌。二要准确把握参与对象。树立良好对外形象,提高我市对外知名度,促进现代农业、高端旅游、文化等产业繁荣发展,是我们举办“四季节庆”活动的根本目的,相应的参与对象也应重点定位在当地农民、农产品营销企业、外地游客三个方面。三要准确把握节庆看点。“四季节庆”活动应根据参与节庆人员的参与动机,有针对性地研究确定节庆专题活动,力求使参与人员各有所获,各得所需,都有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

具体地讲,当地农民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主要来自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需要靠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娱乐性项目来吸引,并从多方面为他们参与产品展示交流和交易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营销企业参与节庆活动,看重的是节庆产品为自己带来的利益。这就要求节庆产品必须丰富,真正使双方都有利可图,实现共赢;外地游客参与节庆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休闲娱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们看重的是节庆的观赏性、娱乐性和知识性,既需要浓厚的节庆氛围,更需要有丰富的旅游、观光、文化活动项目及良好的吃、住、行等环境条件。因此,节庆活动是一套综合大餐,应紧紧围绕不同参与人员的需求和动机来规划设计专题活动,既要有标志性项目,也要有大众化项目,既要有“主菜”,也要有“配菜”。四要准确把握推进步骤。一个地方的节庆活动只有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有当地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才会形成浓厚的节庆氛围和强大的对外吸引力,如果当地群众不感兴趣,也不会有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如大泽山葡萄节最初就是由当地农民群众以庆丰收为主题自发发起的一项节庆活动,由于农民群众参与热情高,节庆氛围越来越浓,参与人员越来越多,节庆内容越来越丰富,并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其他三个节庆活动应借鉴大泽山葡萄节的成功经验,在推进步骤上首先把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调动起来,通过营造良好的节庆氛围吸引更多的农产品营销大户和游客,逐步做大节庆规模。

2、在时间上把握一个“早”字。农产品节庆活动与其他节庆相比,既有共性要求,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农产品属鲜活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收获时间集中等特点,要获得理想的节庆效果,在筹备工作上必须抓住一个“早”字。一是早策划。即要及早研究制定节庆方案,及早确定节庆主题和内容,及早规划安排好有关项目。如寿光市举办的国际蔬菜博览会,一般都提前一年就确定出参展产品,并组织农民严格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节庆策划工作是开展节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节庆方案定不下来,其他筹备工作都无法进行。因此,我市“四季节庆”活动的策划工作应尽量提前,特别是一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应在半年之前确定下来。二是早启动。对节庆活动涉及的参展产品选定,节庆场地安排,餐饮、道路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应及早明确承建单位,及早落实承建任务和责任,及早启动相关筹备实施工作。三是早宣传。节庆活动的对外知名度主要靠宣传推介来提升,如我市去年新启动的三个节庆活动,之所以马家沟芹菜节效果相对较好,主要是马家沟芹菜节安排在“四季节庆”活动的最后,准备时间长,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挖掘芹菜文化内涵方面做得比较充分。因此,“四季节庆”活动应及早启动宣传工作,及早将节庆的时间、地点、特色产品、特色项目及有关主题活动等列出日程表和节目单,及早对外宣传推介。特别要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通过当地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经典传奇故事及名人轶事等,增强节庆活动的文化色彩,提高节庆活动的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

3、在实施上把握一个“统”字。我市“四季节庆”活动都以农产品为主题,推介的都是高端特色品牌农产品,节庆的筹备和实施工作有许多共性的要求。立足这一实际,应把“四季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在实施上把握好一个“统”字。一是统一规划。据调查,我市去年举办的“四季节庆”活动,都由承办镇(街道)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策划,参与策划的人员普遍缺乏承办节庆活动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对全市面上的情况掌握不多。针对这一问题,应将“四季节庆”活动作为全市的一项活动,由市里统一牵头,打破镇与镇之间的行政区划界限,在全市范围内调动和整合文化旅游、餐饮娱乐、新闻宣传等资源,充实和丰富节庆内容,提升节庆活动文化品位。二是统一宣传。

要把四个节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设计包装,统一宣传推介,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①新闻会宣传。按照常规,我市四个节庆活动需要召开四次新闻会,在每次新闻会上既要突出主题,又要注意从整体上宣传推介“四季节庆”活动,通过轮番“轰炸”,提高“四季节庆”活动对外知名度。②旅行社社长说明会宣传。为增强“四季节庆”活动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和注意力,宣传活动应增加旅行社社长说明会项目,通过旅行社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游客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拉动旅游业发展。③固定标志牌宣传。根据**交通比较发达,过往车辆和人员较多的实际,应在境内东(云山镇)、西(明村镇)、南(南村镇)、北(大泽山镇)四个主要路口及大泽山风景区设置固定宣传牌和标志牌,增强视觉冲击力,使过往人员加深对**的了解。④专门网站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信息港开设“四季节庆”专栏,持续不断地对“四季节庆”进行宣传,扩大“四季节庆”活动的影响。⑤互动式宣传。采取面向全国征集节庆歌、节庆图标、纪念品设计图案等方式,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互动,增强“四季节庆”活动的吸引力。三是统一实施。一方面,对四个节庆活动可以重复使用的资源,应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以降低办节成本。如在节庆主会场安排上,可将大泽山葡萄节、马家沟芹菜节的主会场设在城区西部的市场群,既可以带活市场,又可以解决大泽山镇场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做到日常时做市场,节庆时做主会场,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对道路交通等投资较多、镇(街道)实施难度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应由市里统一组织实施。

4、在内容上把握一个“特”字。我市的“四季节庆”活动要坚持错位竞争,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具体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云山大樱桃节在丰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云山大樱桃的品质与外地没有大的区别,单就产品而言缺少吸引力。但该镇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资源较多,如云山观、尹府水库、高尔夫球场等。同时,周边崔召镇的桃花涧,古岘镇的即墨古城、六曲山汉王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开发价值。因此,云山大樱桃节应在大樱桃之外多做文章,通过整合各类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田园风光等资源,丰富节庆内容。二是明村西瓜节在提高知名度上下功夫。明村西瓜的规模和质量在全省范围内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去年西瓜节开幕式安排在7月15日,正是北方西瓜集中上市时间,并且高温阴雨天气较多,因而节庆效果受到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明村西瓜节应从三个方面作相应改进。一方面应合理调整节庆时间。明村西瓜的最大优势是已经形成系列,一年四季都有西瓜上市。因此,应合理选择时机,将明村西瓜节的办节时间安排在我国南、北方西瓜集中上市的空档,打好时间差。

另一方面,要根据人们的消费特点,改进西瓜造型,把西瓜做成文化艺术品,如方形西瓜及带有文字信息的专用庆典性西瓜等,做到出奇制胜。第三,改进办节内容。具体可通过挂靠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方式,加快引进西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争取把明村西瓜节办成西瓜技术成果展览会,使节庆活动同时成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和交易活动,提高节庆活动科技含量。三是大泽山葡萄节在提升档次上下功夫。目前大泽山葡萄节已经有了较高对外知名度,具备了做大做强的条件。下步应借大泽山风景区旅游管理体制理顺之机,进一步做好葡萄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文章,在丰富节庆内容,提高节庆档次,增加节庆效益上多下功夫。特别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书协等高层协会的联系,争取以部级协会冠名,多安排一些能够吸引高层知名人士参加的文化研讨交流专题活动,通过知名人士提高节庆知名度。四是马家沟芹菜节在高端上下功夫。马家沟芹菜的消费市场定位是高级干部、企业高管、高级知识分子“三高”人员,芹菜节也应相应的在高端上下功夫。具体可借鉴去年的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北京、济南、青岛及我市有关餐饮业商会、协会的联系,通过这些组织在北京、济南、青岛等地多举办一些以芹菜为主题,由“三高”人员参加的美食、保健及烹饪文化交流、比赛、品评等专题活动,促进马家沟芹菜顺利走向高端市场。

5、在产品上把握一个“牌”字。以农产品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主要看点在农产品,要打响节庆品牌,需要先打响农产品品牌。去年马家沟芹菜节能够一炮打响,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因此,要继续下大气力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打响特色高端农业品牌。一要抓好品牌创建。紧紧围绕“四季节庆”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联系,积极为他们充当新品种、新产品试验示范基地,争取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方面保持全省、全国领先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目前,我市不少农产品尽管质量很好,但对外知名度不高,如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尚属区域性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大的影响。要结合“四季节庆”活动的开展,调整宣传工作思路,面向全国在更高的层次抓好我市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打响优质农产品品牌。二要扩大基地规模。我市云山大樱桃的最大优势是已经初步形成规模,而马家沟芹菜的最大不足是基地规模过小,同时,明村西瓜、大泽山葡萄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以“四季节庆”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壮大优质特色农业规模,扩大“四季节庆”活动的规模效益和社会受益面。三要抓好品牌保护。一方面,要做好品牌注册特别是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加强产地保护。另一方面,要规范营销手段,加强与有关餐饮、营销企业特别是超市、连锁店的联系,逐步建立起稳定的直供直销关系。同时,要加快探索马家沟芹菜专营权拍卖和产品质量产地跟踪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好市场秩序。第三,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要教育农民诚实守信,严格按标准化技术规程搞好农产品生产,并配套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施,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维护好品牌形象。

三、举办“四季节庆”活动应配套加强的工作措施

1、成立节庆机构。我市去年举办的“四季节庆”活动,尽管都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挂帅的领导班子,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工作班子及早参与抓落实,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都由承办镇(街道)承担,工作力度明显不够,从而出现了个别参与部门配合不积极,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致使有些环节的工作出现较多疏漏。节庆工作头绪多、环节多,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借鉴外地经验,我市“四季节庆”活动应直接由市政府承办,并在市政府办公室内部设立专门节庆工作办公室,赋予三项职能:一是调查研究。为提高节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对有关节庆活动的具体工作,由节庆工作办公室集中精力,专门研究,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统一制定节庆方案,以切实解决镇(街道)节庆方面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并使市镇(街道)两级领导从繁杂的节庆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足够的精力抓大事。二是节庆规划。具体由节庆工作办公室负责在全市范围内调动和整合优质农产品、旅游、文化等节庆资源,统筹规划设计节庆项目和具体活动,确保把各项基础性工作做扎实。三是综合协调。由节庆工作办公室负责,对节庆活动筹备和实施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组织有关参与部门各司其职,抓好落实,确保节庆筹备和实施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其中,有关镇(街道)都可作为参与单位,承担的具体任务也由节庆工作办公室统一部署安排,需要市级领导部署的重要工作,由节庆工作办公室提出,由市级领导牵头部署。特别是对参展产品、节庆场地、道路、餐饮服务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应及早研究确定,及早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及早组织各责任部门研究制定操作方案,及早抓好组织实施,确保筹备工作质量。

节庆旅游范文篇10

1、做好*旅游风景区的对外宣传工作。

旅游景区的宣传和推广是景区进入经营阶段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环节。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问题。为此,许多景区管理者不惜重金拓展推广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把景点让目标市场的客户知晓,获得最大的市场效果。

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是最直观、最快捷的宣传形式。*旅游风景区的对外宣传应采取的主要形式有:﹙1﹚在游客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两侧的投放高炮广告、在大中城市的公交车上做车身广告、在城市在地铁站做地铁广告;﹙2﹚在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强势媒体和主要客源地市场的主要媒体集中投放*旅游形象广告片,通过阶段性密集式的宣传强化,把*旅游的整体形象传达给广大受众;﹙3﹚建立*风景区网站,开展网络宣传,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宣传展示*风景区;﹙4﹚参加各类的旅游推介会;﹙5﹚在发行量大的报刊上刊登宣传广告。(6)与旅行社合作共同宣传。

其他宣传推介形式,如名片宣传、短信宣传、DM广告等

推出广告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景区节庆活动和旅游旺季到来之前进行,因为这些时间段都是进行旅游推介的重要时间节点。广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效果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而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来强化广告效应,推出具体的旅游路线来增强可操作性,以增强游客来旅游的信心。

2、在景区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特色文化活动,节庆活动。

在景区组织大型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促旅游,是迅速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有效方法。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河北吴桥的杂技节、珠海的航展等等,引起了世界关注,对其旅游区的国际旅游形象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文化是旅游节庆活动的灵魂,文化性的节庆活动,潜力巨大。商机需要文化去引领,有时甚至需要文化去创造。因此,我们应在*风景区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扩大*风景区旅游的影响力,带动了我镇旅游业的发展。﹙1﹚继续举办*渔家美食节;﹙2﹚在每年的端午、中秋两季节组织举办*龙舟邀请赛;﹙3﹚在夏季组织*香莲采摘节和水产品捕捉节;﹙4﹚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以带动庞大的青少年客源;﹙5﹚组织举办“魅力*”全国美术、摄影大赛;﹙6﹚每年的5月与团县委等单位共同在景区组织开展*水乡渔家真爱婚典活动;﹙7﹚在每年的5月1日――9月1日组织*民俗风情旅游节。通过开展节庆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新闻媒体,对*风景区作深度宣传报道,同时也可以采取与媒体合作办节的方式,扩大*风景区旅游的影响力,带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加大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岛内文物的搜集整理工作,为*旅游的市场营销和对外宣传提供第一手资料。

*、*区域有着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如*渔鼓、*渔家美食、渔家舞蹈、渔歌、渔家婚俗、歌谣以及各种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为旅游宣传和景区节庆活动提供素材。因此,我们将尽快组织人力,深入*开展搜集整理工作。尽快拿出*风景区旅游导游词初稿。通过搜集整理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充分展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提升*的文化魅力。

4、迅速做好对*风景区文化产品的开发,做好红色文化、古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等文章。加大对景区员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培训,让景区的员工都能知晓*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能会唱*的渔歌、民谣,会讲*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同时组织一支小型专业文艺队伍,长年在景区为游客表演渔家舞蹈、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