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8:51:02

解困范文篇1

一、深刻认识开展“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活动的重大意义

开展“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活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镇级各单位要切实肩负发展的历史使命,把实现扶贫解困作为执政追求,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的落实,确保我镇扶贫解困目标任务的393人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认真落实“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活动的目标任务

这次开展“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统揽扶贫解困工作,切实改善我镇扶贫解困目标任务的393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帮助镇低收入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解决因失业下岗、家庭成员患重病等造成就业、就医、入学等方面的困难,通过实施就业(自谋职业)、劳务输出、项目、就医、助学、生活等扶持,使我镇低收入家庭走上致富之路。

三、找准措施确保“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活动取得成效

我镇开展“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活动的具体措施是在镇低收入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他们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消除依赖政府救济思想,引导被帮扶对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门路。二是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因户、因人制宜,积极向社会推荐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就业、劳务输出,扶持有条件的帮扶对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生产自救。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在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给困难家庭更多的关爱。

(二)实施“五种扶持”:

1.就业扶持。积极为特困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推荐就业岗位,鼓励被帮扶对象转变就业观念,帮助有劳动能力或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扩大就业渠道,使其尽快找到相适应的岗位;把劳务输出作为被帮扶困难家庭脱贫的重要手段,利用各种途径输送有劳动能力、有技能的下岗、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2.教育扶持。对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特困生适当资助部分学习费用,资助上大学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教育扶持,帮助被帮扶家庭增强脱贫致富的发展后劲。

3.助医扶持。对于那些因病致贫家庭,适当资助医疗费用,帮助办理大病医疗保险,给予大病救助,使其早日摆脱困境。

解困范文篇2

一、财政运行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级财政调整对下财政体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后,平南县财政运转情况得到改善,但运转仍然困难,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不快,收支矛盾突出,各项增支因素较多,财政管理有待加强等等。

(一)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不快,质量不高。一是税源结构不合理,20**年以前,平南县糖厂、烟厂和桂花水暖等重点税源相继破产,县级财政收入只能靠零散税收,财政收入增长乏力;20**年,平南县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华润水泥);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2家,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2家;2007年,平南县税收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2家;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家,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7家。这说明平南县这几年财源建设有一定发展,但支撑性的税源不多,导致财政收入过度依赖个别企业的问题。2007年上半年,由于梧洲长洲电站建设致使西江封航,华润水泥等货物无法外运,平南县财政短收4000多万元。二是财政收入增长不快,质量不高,20**年财政收入33531万元,比20**年增长18.68%,而税收收入增长只有9.08%,非税收入增长就高达53.07%,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28.13%,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过大,直接影响到县级财政的可用财力。

(二)财政支出刚性大,结构不合理,增长过快。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全面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就要求财政支出水平大大提高,应付未付大量存在,导致县级财政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运行十分困难。

1、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基本上仍然属于“吃饭财政”。平南县2007年财政支出6942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就需4亿多元,占财政支出的56.17%。而人员经费的安排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住房补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失业保险等安排严重不足,据测算如果足额安排我县还需增加安排3639万元。

2、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无法保障。目前,在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在逐年增加,财政担负的支出责任无限扩大,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财政承担的法定支出负担在加重,各项法定支出如教育、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等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这种支出的定比增长与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常常形成很大的反差。如2007年我县为了通过教育“两基”验收,确保教育达标工作,增加安排各项教育经费2500多万元。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增加支出,如安排五保户、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县配套等等,平南一年就需要1800多万元。三是体制改革形成的增人增支,如畜牧、林业等改革就增加财政支出500多万元,如果水利体制全面铺开,则需要增加支出2000多万元。四是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体制的转变而无法运转,形成大量欠发工资和社会保障缴费,向财政申请增加补助的问题。

3、财政债务负担过重,隐藏的财政风险巨大,并直接形成财政增支。20**年底平南县财政直接债务21**0万元,其中逾期借款15675万元。这些财政债务都是历史债务,主要是“两会一部”、教育“两基”借款。尽管我县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偿还,但由于包袱过重,无法按期偿还,为此上级财政每年通过年终决算扣还借款,每年多达3000多万元,直接影响到县级财政的可支配财力。

(三)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乡镇体制不完善,乡镇积极性受到影响。主要体现在考虑乡镇利益较少,集中过多,乡镇得益不足。乡镇欠县级往来不断增大,难以化解,影响乡镇的积极性。乡镇作为一级财政,由于财力少,支出大,收支不平衡,乡镇赤字过大,乡镇欠县级债务包袱越来越大:20**年财政决算乡镇欠县级累计11**7万元,21个乡镇全部有拖欠县级债务。现在大部分乡镇收入的增长空间不大,不足以弥补所欠县的债务,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各项财政改革推进过快,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不够,配套措施跟不上。这几年,我县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如委派会计试点、财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审批程序改革等等,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改革推进过快,大部份是单项操作,整体推进和互相协调较少,改革的成本过大,效果受到影响。比如委派会计试点、财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变换过快,单位无法适应,会计管理弱化,出现了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年终决算无法独立完成,过度依赖核算中心的问题。

3、依法理财有待加强。一是人大对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职能仍未充分履行,只流于形式,特别是对部门预算工作审查不够;二是政府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轻预算、重执行的问题比较严重,致使预算批复较迟,年中预算追加较多;三是财政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制约机制,股室与股室之间职能交叉,管理越位与缺位的问题比较明显;四是部门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二、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平南县财政运行困难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支出增长过快,收入增长跟不上支出增长速度。经过几年的招商引资,平南县确立了以华润水泥为支撑点的税源体系,财政收入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增长幅度跟不上支出增长幅度。20**年平南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为18.68%,而支出的增长幅度却高达21.98%。

(二)事权与财权不相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明确中央与各级财政的事权与财权,但经过十多年,却存在着事权下移,财权上移的问题。比如上级政府出台各项政策,而开展这项政策需要的资金没有很好的落实问题。如工商、药监等部门上划,债务与分流人员由地方安置,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三)历史遗留的包袱过重。一是财政债务问题,如“两会一部”、周转金和教育“两基”借款;二是水库移民的问题,如同和、马练等北部乡镇水电站移民补偿等问题;三是以前县乡政府负债搞建设等。

(四)体制改革中的转型问题。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原来在计划经济中能够运转的自收自支和差额事业单位现在却大量欠发工资,欠缴社会保障缴费和无法运转,但它们仍然负担着社会公共职能,在体制改革中不断改为全额财政负担,比如水利、林业、畜牧等系统改革等等。这种改革还有加速趋势,据我县近来组织的自收自支和差额事业单位收支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86个差额、自收自支单位中,2007年有48个单位欠发在职人员工资,欠发额433万元;有23个单位欠发退休人员工资,欠发额74万元;有56个单位欠缴社会保障缴费,欠缴额132万元。尽管这一部份单位属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大部分单位仍然承担着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如园林所、歌舞团等。

三、在新形势下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对策思考

在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迅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平南县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广泛采用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做大财政蛋糕。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体制的支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争取建立一个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规范的财政体制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1、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壮大县域经济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最具潜力和活力,要采取更灵活、更优惠、更有力措施,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一是加快企业改革,在保证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改造和重组尚未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积极引导和帮助,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各类管理者和熟练工人。

2、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提高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工业项目时一定要抓住具有影响全局作用的兴县项目,否则,上的项目再多,经济效益很差,不但不利于县乡财政困难的克服,而且还有可能使本来就很困难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因此要鼓励引进一批与我县资源相适应的支柱产业。一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平台,要充分发挥平南县沿江和主要公路沿线优势,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大力推进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集中区承载和竞争能力,特别是要利用好原来烟厂、糖厂等闲置的厂房,减少征地成本。二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首先要做强建材业。以新型水泥为拳头产品,重点抓好华润水泥项目建设,并以此带动全县新型水泥、石灰、节能砖等建材业的发展。其次是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为平南县重要支柱产业。第三,要做优农药化工业,以安泰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农药化工业。第四要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三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加快港口码头、公路、水电等建设、加强政务中心管理等措施,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同时要在开放、发达地区设立招商办平台,形成主动型招商的局面。

3、大力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抓好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通过抓好农村通达工程建设、水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强巩固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畜牧水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尤其要大力发展桑蚕、中药材、茶叶、烟叶、木薯等特色种植业,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搞好优质生猪和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三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动植物防治、品种改良和农业保险的补助,降低农民的种养风险,促进农民致富。

4、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城乡规划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有序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四是加快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

1、在保障工资和法定重点项目支出的前提下,着重向农村、农业及社会保障支出倾斜,确保中央各种惠农及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政策的落实,同时继续严格预算支出管理,压缩一般支出。一要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巩固教育“两基”成果;二要加强农林水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资金、人畜饮水资金的投入,确保中央的惠农政策的阳光洒到农村;三要继续搞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救助工作,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四要加强对单位新增办公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办公经费的有效使用;五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继续完善公务活动接待限额制度,严格控制差旅费和会议费;六要规范预算追加的办理制度,严格控制各种新的开支口子,确保年度预算的正常执行。

2、要实现财政支出合理化,控制其增长速度。一要调整财政支出的范围和供给的方式。财政供给要根据构造公共财政的需要,以“社会共同需求”为原则,根据单位性质不同,制定不同的资金供给政策。财政应当对党政机关、公检法部门、科教文卫等公共部门实行重点保障,但教育、医疗等行业也应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如民办教育和民办医院等等,以降低财政负担;对于能够通过市场运作维持的机构和单位(比如说国有企业等)就要分离出财政供养范围。二要大力推进机构改革,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速度。必须严格控制编制,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财政工资统发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教育等财政负担大户的人员监督,防止吃“空饷”等问题发生。

(三)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1、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要改进部门预算审查制度,明确部门预算编制办法;二要制订科学的公务费分类分档标准,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同时,考虑县级政府工作的繁杂性,县级部门预算改革不适合全面采取零基预算,而应该以项目预算为主,对部门重大支出和专项支出坚持零基预算与项目预算管理相结合;三要积极推进综合预算管理,重新制订非税支出的安排标准,促进财政支出安排的公平、公正。

2、要整合财政资源,以改革促进县乡财政协调发展。一是处理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务集中核算和乡财县管的关系,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改革工作,规范财政资金的批拨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针对新的财政改革后的新情况,重新明确财政局各股室工作职责,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及时引进工作软件,促进财政办公自动化。

3、重新制订对乡镇财政体制。为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促进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我县在2007年重新制订对乡镇财政体制,新体制的制订体现了计算简单、得益明显,既保运转又赏罚分明的特点,用一句话来形容新体制的设计思路:新体制、新思路,四重大礼(保办公经费、均衡入库奖励、完成全年任务的奖励、超收入奖励),鼓励乡镇自主发展。同时,在新体制中继续保留原体制中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保证乡镇的既得利益。原体制中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了我县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新体制中保留了这些政策,并加以完善,促进了县乡之间、乡镇之间共同协作抓收入的积极性。

(四)加强债务的追收工作,防范财政风险。现在是我县偿债的高峰期,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预算的执行,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债务的追收工作。一要加大财政周转金的追收力度,特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担保借款的追收;二要加大对“两会一部”借款的追收,及时处置一部分抵押资产,保证财政资金的及时回收;三要清理教育“两基”欠债,对经过审计机构审核确认的债务,积极筹措资金分期偿还。

解困范文篇3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数学;学困生;解困;必要性;策略

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通常对数学课程缺乏浓厚的探索兴趣,数学基础也比较薄弱,在数学课堂上不善于互动交流,逐渐被边缘化,从而影响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帮助学困生解困的必要性,关注学困生的实际需求,对数学教学手段和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促进其个性品质和学习潜力的发挥,从而实现对数学学困生的高效转化。

一、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解“困”必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学困生”,主要是指数学探究主动性偏低、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存在厌学心理,导致数学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发展不力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如数学底子差,进入初中后因课程知识加深,自身的消化理解起来较为吃力,于是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动力;再如教师忽视学困生的需求,沿用的数学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上优先让数学绩优生、发展生发言,也会造成学困生放任自我、破罐子破摔。经过数学学情分析和理论实践研究,可将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解困必要性总结如下。

(一)有助于增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帮助学困生解困,有助于减轻学困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充满兴味地投入数学探究。大部分学困生都对数学知识存有枯燥乏味的不良印象,加之以往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不牢靠,学困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效率低于其他学生,教师在引领学困生解困时,可以引入更多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具象化地为学困生呈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学困生的记忆理解压力明显减轻,也能体会到数学世界的精彩和乐趣,从根本上增强数学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改善数学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转化学困生,是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数学学困生智力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如面对数学问题探究态度不端正,没有经过严谨的推理、计算、检验就草草写下答案;思维注意力容易涣散,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教师在助力数学学困生解困时,可以重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究品质,比如引导学困生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使学困生形成一丝不苟、务实求真的习惯和精神,这样学困生的数学素养势必会显著提高。

(三)有助于提高数学学困生课堂参与意识

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畏缩、自卑等表现,教师对全体学生提出同等难度的问题,学困生无法正确解答,久而久之数学课程就成为数学绩优生和发展生的舞台,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意愿逐渐消减。教师帮助数学学困生解困,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组织同伴群组合作等方式,给学困生创造展现特长和潜力的机会,深化学困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困生感知到自己也是数学课堂重要的一分子,从未被教师和伙伴忽略,这样学困生融入数学探究活动的动力和信心倍增,从而凸显带领数学学困生解困的必要性。

二、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解“困”策略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以激趣为首要任务,鉴于数学学困生兴趣低迷的问题,教师更应该在数学课程中渗透趣味元素,使学困生发现数学世界的奇妙。情境创设是促进数学学困生解困的有力举措,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知识点以及学困生的认知经验、爱好等,开发应用相关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多媒体材料,创设直观生动、浅显易懂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身于数学课堂学习。1.联系生活创设数学情境。数学学困生的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师立足生活创设情境,能够使学困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贴近性。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列举数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场景,学生观看和了解后,教师着重向学困生提问:能否列举出更多类似的生活实例?这个问题难度不高,大部分学困生都能流畅举例,使得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再如,在一些图形类数学课程中,教师也可以直接拿出相关的生活物品创设演示情境,近距离地为学生展示生活物品的外观和图形特征,然后点几名学困生上台,引导学困生一边演示生活物品,一边观察、复述其外观特点,达到对数学学困生的导趣和导学目标[1]。2.引入多媒体资源创设数学情境。信息多媒体资源生动直观,适用于作为激发学困生兴趣的数学情境创设材料。如在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搜集下载相关的图片、视频、模拟动画等材料,编制成PPT、Flash、Authorware等格式的多媒体课件,在电子白板上播放给学生,然后组织数学学困生、绩优生和发展生结对子观察探讨。先描述多媒体课件呈现的事物、内容,再抽象概括课件中蕴含的数学概念知识,最后指导全体学生参照教材概念,找出自主归纳概念的不完整处加以补足,并指定学困生反馈概念学习结果,从而加深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的印象,提高其学习主动性[2]。3.利用悬念创设数学情境。数学学困生和一般学生一样,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该加强设置悬念。如教师在揭示数学课程主题时,可以预先搜集整理和课程主题有关的趣味谜语,在导入环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趣味谜语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开展合作猜谜活动。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猜谜情况,若学生猜不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谜面,并提示谜目,直到学困生顺利猜出谜底,教师再顺势引出课程主题和要点知识。在谜语悬念情境的带动下,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困生对数学新知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动机。

(二)开展分层式教学,巩固数学学困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学困生的知识基础普遍不牢固,学习理解能力相较于一般学生存在弱势,教师对全体学生采取同一套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困生吃不消,绩优生、发展生吃不饱的局面,也会加重学困生的思想负担。分层式教学具有科学性,教师在助力数学学困生解困过程中,应该加强开展分层式教学,给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相宜的学习内容,侧重于弥补学困生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的缺失,循序渐进地巩固学困生的数学基础,促进数学绩优生和发展生实现超越。1.数学学习目标分层。教师在基于分层教学帮助数学学困生解困时,应该合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对于数学学困生,教师设立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充分理解教材概念、定理和公式;对于数学绩优生和发展生,教师设立的目标可以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适度向应用方面拓展。如在有理数加减法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各层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针对学困生,设立复习有理数分类,结合具体算式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等目标,学困生在实现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阐述有理数的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比较几组有理数的大小,最后出示几个简单的有理数加减算式,让学困生根据教材提供的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掌握有理数加减的算理;针对数学绩优生和发展生,教师可以省略有理数分类复习步骤,直接采用应用题引出有理数加减运算,引导学生结合数轴自主列出算式、计算结果,使其在习得运算法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就通过分层目标的设立,满足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3]。2.数学训练题难度分层。教师在转化数学学困生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科学设置数学训练题的难度。为数学学困生安排的训练题难度不宜过高,教师可以将基础教学中的例题稍加变式,比如改变某项数量条件,或者把已知条件调整为所求条件,生成新的题目供学困生练习,学生解题时,教师需要指导学困生将例题和训练题放在一起做比较,找到二者间的异同,明确题意和要求的结果,然后再代入相关公式和定理列式计算,强化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技能。对数学绩优生和发展生,教师应该在例题基础上适度增加难度,提供和例题知识点相同,但有隐含条件的题目,或者是出示有多种解法的训练题。在此类学生解题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探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法。数学学困生完成简单的变式题练习后,教师再鼓励学困生尝试解答绩优生的拓展题,若学困生解不出,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指导学困生结合参考答案研习解题思路。在分层式教学的支持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速率会大幅提高,其他学生也能获得有力的加强训练。

(三)深化小组式合作,开发数学学困生的探究潜力

数学学困生虽然在数学知识技能方面不拔尖,但在其他方面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在数学课堂上,学困生也渴望融入集体交流活动,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创意灵感。小组式合作能够给学困生提供发光发热的机会,提升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在引领数学学困生解困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化小组式合作,将数学学困生、绩优生及发展生,混编为同伴学习群组,设计相应的数学探究任务,引导各群组合理分工,协作完成数学探究任务和项目,从而开发数学学困生的探究潜力。教师在组建同伴学习群组时,应该为每组安排1名数学绩优生、1名学困生,2—3名发展生。在基于小组式合作设计数学探究任务时,教师应该丰富任务的形式和内容,融入一些手动操作和资料搜集活动,确保每名学生在任务探究中都拥有施展能力的空间。如在某几何课程中,教师设计的探究任务是制作几何图形模型,任务后,教师提供各种模型制作材料、工具,开放互联网搜索引擎,让学生以同伴群组为单位,由数学绩优生做小组长,为组员分配制作几何图形模型的具体工作。教师应该指导小组长把细化后的探究任务列出来,询问组内学困生擅长哪项任务、想要负责哪些工作,如裁剪模型材料、查找模型三维图像,等等。学困生优先选择后,剩余任务由绩优生和发展生负责完成。各组学生正式制作几何图形模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倡导绩优生和发展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边制作,一边向学困生讲解原理和图形特点,让学困生亲手尝试材料拼接等操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困生不耻下问,有理解不透彻的内容,积极向组内“小老师”请教,最终在群组成员通力合作下完成数学探究任务,既达到开发学困生潜力的目的,也能实现对学困生的精准帮扶[4]。

(四)实施鼓励式评价,增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助力学困生解困,关键点在于引领学困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评价在数学课堂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往教师忽略评价学困生的学习表现,或者对学困生过度使用批评式评语,这些都会损害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弃、自卑心理。为此,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方法,组织学生互动评价,针对学困生加强实施鼓励式评价,使学困生感受到认同和赏识,从而增强学困生学习信心。学生在以同伴群组模式完成数学探究任务后,教师应该立即组织各群组开展互动评价,引导各组的绩优生、发展生,重点评价学困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比如学困生是负责搜集资料的,组员就应该多肯定资料搜集整理的准确、全面,使学困生获得成就感;学生互评时,教师还应该启发学困生阐述在同组伙伴身上学到的探究经验和技巧,让学困生反思自身的不足,下一次探究如何改进等,这样更容易被学困生接受,培植其谦逊、乐学的品质。再者,教师在对数学学困生实施鼓励式评价时,应该抓住课堂上每一次鼓励机会,如学困生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教师马上评价:回答得非常到位,这个问题都难不倒你,数学进步真是神速啊!再如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十分积极,教师也应跟进评价:某某同学的钻研劲头很强,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在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赏识中,数学学困生会朝着转化目标更进一步[5]。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引领学困生解困,不仅有助于增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改善其不良的学习习惯,还能显著地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在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改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困生解困的目标,创设多样化情境、开展分层式教学、深化小组式合作、实施鼓励式评价,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巩固其数学基础、开发探究潜力、强化学习信心,从而帮扶数学学困生顺利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骆春芬.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2(8):17.

[2]梁应龙.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2(7):130.

[3]林训弟.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解“困”之道[J].名师在线,2021(3):60.

[4]宋于芝.浅析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12):142.

解困范文篇4

一、村发展现状

村境内兼有丘陵和山地,平均海拔约200米,耕地面积114公顷,其中水田60公顷,旱田54公顷,劳动力资源达56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50人,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02.65万元,全部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无村组集体经营收入。该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债务无积累。村没有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空白。同时,村级债权无法兑现而债务繁重,还债能力十分有限。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截止目前,该村债务锁定为39.2万元。二是有产品无产业。村属传统农业村,主要经济作物为桑蚕和食用菌,目前全村345户村民的桑蚕养殖和食用菌种植较为普及,其中桑蚕种养规模达到750亩,年产值达30万元,食用菌基地达到12亩50余万袋,年产值达30万元。在全村114公顷耕地面积中,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几乎各占一半,分散种养现象突出,加上缺乏专业农业合作组织,桑蚕、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作物没有给农民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三是有资源无规划。村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下暗河、溶洞等自然景观众多,但均未有效开发,盘活农村土地等集体资源有待时机。

二、原因分析

(一)政策扶持有限,难以发展。客观上看,由于该村不属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列,且属于全县偏远山区村,区位优势不明显,获得上级政策扶持极为有限,受各级关注程度不高,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对上争取工作存在诸多难题,近三年来,村级各项建设事业投入年均不超过10万元,0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仅为4万元,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村级基础薄弱,无法发展。由于历史原因,该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毫无积累,缺乏矿产等支撑性资源,无集体企业,集体收入无来源,农村发展长期得不到有效投入;全村通村通组公路里程为10.02公里,硬化率仅为20%,农业灌溉基础设施不健全,末级渠系不发达,村级产业仍然停留在“小而全、多而杂、松而散”的层次,缺乏发展的必要基础。

(三)群众素质不高,无力发展。该村劳动力资源达560人,初中学历有376人,小学学历有142人,占劳动力人数的90%以上,农村发展主体的整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保守,干事创业的创劲不足,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村经济能人、种养大户严重偏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致富的能力不强,收入难以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产业发展积极性,直接决定着村级发展的水平。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不动摇,多方筹措资金优先发展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设施环境,逐步扭转被动局面,为实现迎头赶上的目标积蓄力量。

一是积极多方争取。积极主动出击,发扬钻天拱地的精神,抓好对上争取工作。坚持准备在前,预备在先,全力做好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征地占田用山等协调工作,以扎实的作风和优异的工作赢得先机,力争更多的建设项目落户本村;积极争取对口帮扶企业和单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亲缘、地缘和业缘等关系,广泛寻求社会团体和个人自主提供资金扶持;引导群众投入,坚持做到政策宣传到户,发展规划到户,任务分解到户,适当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群众筹资投劳,积极主动支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二是严格质量标准。始终把工程建设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通过严格把好公开招投标关、工程合同关、开工签字关、工程监理关的四项措施,保障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严格工作程序,严格规范管理,严格操作步骤,着重抓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农田水利灌溉等工程的质量管理,创优农村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强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命脉”保障。

三是科学运行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突出农民群众的管护主体地位,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做到责任到人。积极探索设施管理维护的新措施、新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分段管护、协会管护、招标管护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管护模式,切实解决好管护资金难筹集、管护主体难落实的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质效,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逐步增强基础设施为村级发展、农民增收护航的“续航”能力。

(二)以打造优势产业为龙头,构筑加快发展的支撑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产业是关键,集体经济空壳村更是如此。立足村级实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调动一切因素,打造优势产业,是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立足本村实际,选准优势产业,强力予以推进。以食用菌和桑蚕为主导,通过突出“三个引导”和“三个扶持”,即突出政策引导、突出规划引导、突出效益引导,抓好用地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积极促成土地向大户集中,向种植能人集中,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坚持服务和服从农业主导产业,坚持做到项目资金和优势资源向主导产业聚集,通过争取土地整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搞好样板基地的配套建设,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创造现代的硬件设施条件,推动产业的迅速壮大。

二是积极培育合作组织。加快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积极抢抓各级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契机,以产业为依托,组建新型合作组织,充分网络农户,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作用;遵循“统一规划设计,合作组织主导,突出农民主体”的原则,精心培育样板示范基地,按照品种优良、设施完备、产业配套的标准,走“主导产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解决农产品加工难和销路难的问题,推动产业迅速壮强。

三是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特色优质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把培育农业优势产品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在抓好品种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分类管理,坚持“一手抓建园、一手抓改造”,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茶树菇等品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指导农户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管理,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发挥特色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优势。

(三)以组织劳务输出为抓手,激活加快发展的活力

劳务经济是农村发展的传统经济之一,以就业培训、组织输出、创优服务为抓手,促进劳务经济的提档升级,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加强就业培训。认真调查摸底,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县、乡各级培训网络资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阵地,积极组织对农民工的培训。重点以机械加工、手工工艺、家政服务等培训为主,适当将农村实用技能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升务工层次,增加劳务收入,形成竞争优势。

二是组织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劳务输出方面的作用,联合上级部门,积极探索输送劳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实施“订单培训”、“委托培训”,进一步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全力抓好协调服务,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及时提供信息,鼓励支持务工人员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人才招聘会,实现就近就地转移。

三是创优服务环境。关注留守子女问题,发动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等各方面的问题;关注留守老人问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解决他们的衣食起居等问题;关注农村用工问题,组织邻里开展农忙时节相互帮忙,组织对外出务工家庭的生产互助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全村劳动力普遍接受1——2次培训,掌握2——3门技术,确保每户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促进务工收入提升一个水平,为村级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营造加快发展的合力

突出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效益的理念,千方百计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汇聚发展因素,营造加快发展的合力。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干部是农村发展的主推力量。以提升“两委”班子整体合力为目标,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营造良好的村级干部队伍形象。

解困范文篇5

一、解危解困房的计划制定和资金来源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的低收入家庭情况,

于每年的11月将解危解困房建设计划报市房产局。

(二)市房产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对各区(县)解危解困房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后报市建委列入年度城市建设计划。市、区(县)两级财政按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建设。

二、解危解困房的建设

(一)解危解困房建设由各区(县)人民政府按年度城市建设计划安排,每户按建筑面积20—3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解危解困房建设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中标单位不得转包,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三)解危解困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享受政府扶持政策(参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本实施意见对解危解困房进行建设、管理。

三、解危解困房的售价

解危解困房售价以每平方米700元的均价向符合条件的居民销售,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售价。

四、解危解困房的购买对象

具有本市城镇常驻户口居民、最低收入保障以下的居民、优扶对象、下岗职工、残疾人及其他住房困难居民。

五、解危解困房的申购程序

(一)购房人提交书面购房申请。需携带户口、身份证(并附复印件)和有关部门颁发或出具的下岗证、失业证、残疾证、低保金领取证及购房人所在辖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出具的无住房证明材料。

(二)填写解危解困房住户申请表。

(三)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购房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初审后,报市房产局进行审批。

(四)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符合购房条件的申请人在其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或户口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无异议的方可购买。

(五)解危解困房审办时限为15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

六、解危解困房的管理

(一)凡购买解危解困房的住户在使用解危解困房期间,经济条件有所改善要求退房的,由政府折价回购。

(二)购买解危解困房后不允许出租、转让、抵押、继承。

(三)办理解危解困房房屋产权登记时,所有权证的产权性质注明为“解危解困房”。

(四)解危解困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按销售总房价的2%扣留缴交,并存入维修基金专用帐户。

(五)解危解困房销售后由建设地点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对房屋的使用情况、公共卫生、社会治安及水、电、暖等进行协调、管理、监督。

解困范文篇6

一、目标任务

2014年,我镇目标拟为扶持农村贫困人口740人。

二、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镇农技、畜牧、劳保等部门组织各村村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劳务输出200余人;在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种植核桃900余亩;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处;同时在村新建通村公路3公里。经验收,我镇规划扶持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740人,实际完成740人,占目标任务10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镇及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解困工作领导组。镇政府与责任村及相关单位(部门)签订扶贫工作责任书,责任村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由村主任具体负责扶持农村贫困人口调查、汇总上报,保证工作按规划如期推进。

(二)分解任务,确保落实

根据目标任务、以我镇各村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一次性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和今年项目实施集中的村和华年村,扶持贫困人口拟规划为740人。

(三)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1.镇扶贫解困工作领导组根据规划村实际,拟定扶持项目规划,并尽力组织实施,规划村对镇分解下达的扶贫解困目标任务,进行认真摸底排查,建立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台帐。

2.镇级涉农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安排各类民生项目资金时,将公路、水利、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重点倾斜到规划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地区,集中力量,整合物力,确保从根本上解决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切实改善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3.对规划扶贫解困任务的村,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积极参与研究规划,深入贫困农户帮助解决项目规划,资金筹措,协调相关部门在技术投入等给予支持,确保扶贫解困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对规划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引导,因地制宜的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农业、劳动保障部门要深入村、社加强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帮助协调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就地转移,实现增收脱贫。

5.强化信息报送,及时收集、整理扶贫解困工作信息,于每月25日前向镇经发办报送工作进度,做到工作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四)加强监督,强化考核

扶贫解困工作是我镇“民生工程”之一,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领导组适时开展工作督查,督查情况作为平时工作和全年目标考核内容。

解困范文篇7

第二条解困房是由市政府定点统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定向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的普通住房。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市区老城区。

第四条*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负责解困房建设、供应和管理工作。

*镇及市计划、建设、国土、财政、审计、监察、民政、公安、税务、物价、供电、环保、总工会等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解困房建设、供应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申请购买解困房的家庭(以下简称申购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含)以下;

(二)按家庭所有成员的实际收入计算,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含)以下;

(三)一对夫妇为一个申购家庭(含单亲家庭),至少夫妇一方具有市区常住户口10年以上(1992年12月31日前迁入的非农业户口)。

第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购解困房:

(一)家庭成员不足2人的(烈军属、劳模、残疾人除外);

(二)已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住房的。

第七条下列人员计入申购家庭人口:

(一)本人及配偶;

(二)同住的未婚子女;

(三)无工作、他处无住房的直系供养亲属;

(四)正在服义务兵役的未婚子女;

(五)在外地读书的未婚子女。

第八条申购家庭现住房的使用面积按下列方法认定:

(一)租赁公有住房的,以租约记载的使用面积为准;

(二)已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的,以记载的建筑面积按楼房70%、平房80%的比例折算成使用面积;

(三)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的,以具有国家测绘资格的测绘单位实地测量面积为准。

第九条下列房屋计入申购家庭住房面积:

(一)家庭成员居住的私有住房;

(二)家庭成员承租的公有住房;

(三)现居住父母或子女的住房;

(四)待入住的拆迁安置住房。

第十条市政府重点工程拆迁户、危旧房改造安置户、“双困户”、落私腾让户,经公示确认、审批等程序后,可照顾申购解困房。

第十一条承租同一单位自管房的住房困难户较多的(10户以上),原则上由所在单位、系统调剂解决。

第十二条申购家庭夫妇确定一方为申请人,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如实填报家庭的基本情况,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购买解困房申请表;

(二)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

(三)家庭成员户籍证明;

(四)现住房证明(房屋产权证明、公房租约、租赁合同等);

(五)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六)其他相关证明(烈军属证、劳模证、残疾人证、低保证明等)。

第十三条社区居委会对申购家庭有关情况调查初审,*镇复核,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购家庭的人口、收入、住房等情况在其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进行公示。10日内无异议的,签署意见后将申购材料报市房管局。

第十四条市房管局会同市民政局、公安局、总工会等部门对申购材料进行会审后,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在本市媒体上进行公告。10日内无异议的,给予登记;有异议的,组织人员复核后,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

第十五条市房管局对准予登记的申购家庭,会同公证处,通过公开摇号的办法确定选房顺序。

解困房不够供应时,排序靠后的家庭可通过下批解困房或调剂旧房等其他办法逐步解决住房困难。

烈军属、劳模可优先选房购买;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70岁以上的老人可优先照顾购买一楼房屋。

第十六条经摇号确定购买解困房的家庭,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购房手续,自确定之日起1个月内未能全部缴纳购房款的,作自动放弃处理。

租住公有住房的申购家庭在办理解困房购买手续时,同时解除原公房租赁关系,公房(含自管房使用权)由市房管局收回,调剂解决其他住房困难户。

私有住房的申购家庭在办理解困房购买手续时,原住房由市房管局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收购。

对极少数购买解困房有困难的特困家庭,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及系统应按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给予购房补贴;对极个别采取帮扶措施后仍无能力购房的特困家庭,可采取公房租住办法解决。

第十七条解困房的建设实行划拨供地,免收各种地方规费、基金,享受税收的优惠政策。

解困房的建设体现经济、适用的原则。解困房价格以低于成本价出售,价格由市物价局、市房管局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差额部分由市财政专项资金、土地收益、公积金增值给予补贴。

解困房建设依法进行招投标,接受社会监督和行政监察。

第十八条购买解困房应按市区统一规定交纳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

第十九条购买的解困房可申领《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解困房不得出租、出售、抵押、赠与,并在《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上注记。住户更新住房后,解困房由市房管局按不高于原销售价格收购,重新纳入解困渠道。

解困房小区的物业管理由市房管局委托物业公司实施,业主应按规定交纳物业管理费。

第二十条采取隐瞒真实情况骗购解困房的,由市房管局收回其所购住房。

解困范文篇8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扶贫解困工作集中体现了党委、政府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抓好扶贫工作,既是检验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基本标准与尺度,也是检验我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又是维护好贫困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上级下达我镇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目标任务的实现,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镇2014年扶贫解困工作领导组。并落实专人负责,以保证工作按计划推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狠抓落实、完善措施保证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1、深入调查,健全完善扶贫农村贫困人口的基础台帐,为制定科学的帮扶措施提供条件。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搞好摸底调查工作,集中精力对全村家庭年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农户进行认真摸底,按照镇党委、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健全基本台帐,并按时将台帐报镇经发办汇总上报。

2、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扶贫解困工作,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贫困人口能真正的脱贫,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具体工作上,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立足长远,从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着手,要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帮助贫困群众调整好产业结构,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二是要对贫困人口做好农业实用技能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组织有劳力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或就地非农转移就业;三是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在安排各项扶贫惠民项目和资金时,有选择地将水利、公路、住房改造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及资金重点安排在以解决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居住的地区,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大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贫困人口,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扶贫解困工作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解困范文篇9

*市实施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动员大会现在开会。

实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在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把实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列为全省实施10项利民行动之一,把这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程的实施,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全市“一帮一”工作汇报,要求认真总结第一轮城市“一帮一”工作基本经验,研究确定了第二轮城市“一帮一”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方法和实现目标。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对“一帮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重新调整,由书记和我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经过市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实施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动员大会。

在主会场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的领导,各县(市)区委书记,市“一帮一”扶贫解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中省直驻*单位及市直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办公室工作人员。

这次会议共有六项日程:

第一项,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第一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第二项,由市委副书记同志宣读《*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第三项,典型代表发言;第四项,现场捐助;第五项,由市委书记同志与各县(市区)委书记签定责任状;第六项,由市委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第一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请市委副书记同志宣读《*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典型发言;

首先请扶贫模范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市建筑安装公司总经理同志发言。

下面请致富典型代表下岗职工同志发言。

下面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同志发言。

下面请市财政局局长同志发言。

下面请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行长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现场捐助。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请市委书记同志与县(市)区委书记签订责任状。

下面进行会议第六项:请市委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

这次动员大会的既定日程已经全都结束。会上,市委、市政府表彰了第一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上,宣读了《*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一些典型代表作了发言,并在现场开展了捐助活动。特别是同志做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通篇贯穿了践行三个代表的核心思想,尤其是对下一步如何抓好“一帮一”扶贫解困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抓贯彻落实。具体我再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特别是要统一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真正把实施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工作做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密切党群关系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办好事的重大举措,摆上位置,真抓实干,把特困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解困范文篇10

一、切实加强领导

“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是为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扶贫解困民生工程”将纳入全乡年度目标考核,各村、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乡政府成立“扶贫解困民生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王霞,副组长乡人民政府副乡长侯立,成员由财政所、民政办、各村委会主任组成。办公室设在财政所,由何波同志兼任。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户家中,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认真落实任务

各村委会、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要认真按照乡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对号入座,要将扶贫任务、人员、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三、进一步落实定点扶贫制度

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制度。按照省、市、县要求继续开展“1+1”、“1+2”帮扶活动,即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和干部(含村主任)一人帮一户,担任实职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一人帮两户,落实到人、联系到户,加上乡村干部党员的联系帮扶,使全乡农村贫困户基本*到一户一个帮扶人,一户有一个致富项目,不脱贫困不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