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6:25:02

教师教学

教师教学范文篇1

本文以山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为例,探讨如何以竞赛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概述

近年来,高等教育中的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重,2014至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4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到总人数的比例均大于50%,分别是57%、56%、55%(数据来源: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青年教师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学习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容易和学生接近;学历较高,一般为硕士以上,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丰富。但是大部分专任教师并非师范类专业毕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山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以40岁以下教师为参赛对象,比赛共分为三个组别: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学科。按规定,各院校在每个组别中选定规定人数(一般是1到2人)参加比赛。比赛项目共有三个:教学设计(占比15%),包括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占比80%)时间为18~20分钟。教学反思(占比5%)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

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不容乐观。从社会层面上看,青年教师中师范生占比较小,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的基本功培训。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更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却往往忽视教师的教学能力。鉴于此,山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是一个很好的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机会。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3.1竞赛效果不能惠及全体教师。山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要求各个院校推荐,在各自院校内首先进行系-院-校层层选拔,使得大赛的覆盖面积相对广一些,但未获奖或者未获名次教师很难获得指导。受指导的覆盖面小,教师可以从别人身上获得一些启示来让自己进步,可是很难获得有针对性的专家的指导,只是参加了一次“试讲”而已,起不到很好的效果。3.2竞赛与平时课堂结合度不够。课堂教学的比赛的时间限制为18到20分钟,和真正课堂的时间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很难和平时的课堂相结合,会出现“为了比赛而教学”的现象。在比赛时,由于场地等各方面限制,台下坐的只是评委和参赛选手而没有学生,使得课堂中的很多环节无法真正展示出效果。也很容易让一些环节的设置流于形式,如教学反思环节。3.3竞赛中教学方法展示有局限。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多,而比赛的条件限制,可能很难保证完成联网的一些动作,影响教师的展示效果。对于高职的学生,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比赛中对于一些实践课程,比如沙盘的讲解很难实现。3.4基本素质展现不全面。这三个环节的比赛能够较全面的看出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但是由于无法模拟真实的上课场景,对于教师的课堂控场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却很难考查出来,而这些对于真实的课堂是很重要的。

4以赛促教,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4.1充分发挥竞赛作用,完善教师基本功培训。为了更好的让竞赛效果惠及全体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让全体教师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得到有效反馈。(1)建立全校听课评课机制按照院系进行分组,形成良性的听课评课机制。使教师们把功夫用在平时,而不仅仅是为了赛而赛。把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专家分成不同的组别,每学期按照时间表进行抽查听课,组织教研组活动,进行一一评课。(2)鼓励教学团队协助参赛由于比赛名额的限制,不可能每次有很多教师参加,可以鼓励整个“教学团队”一起协助某一名教师进行赛前准备。没有参赛的教师在协助准备的过程中,对自身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加强全体教师教学培训各高职院校针对教师的科研培训、与企业合作培训可能更多一些,往往会忽视“教学能力培训”。各院校可以聘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4.2积极主动提高自我,加强教师基本功练习。(1)夯实专业知识高职青年教师离开学校时间不算长,对于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容易回忆,青年教师要不断钻研自身专业,做到“学有所长”。同时,青年教师的学习能力较强,应当利用这一优势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相结合,与时俱进。(2)熟悉教材教具青年教师更多的是使用一些经典教材或者专家所撰写的教材,要做到对所使用的教材烂熟于心,参看各类参考书,吃透教材,并在教材的讲解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合理的使用教具,青年教师可以自己手工制作一些贴合课堂的小教具。(3)提升课堂掌控力课堂环节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讲考验很大。首先是对时间的把控,竞赛中要求18到20分钟的时间,时间不够或者超时均会扣分。相对来讲,真实课堂的45分钟更难把握一些,涉及到整个课堂的容量,教师的语速,教师的板书,解决现场学生的突发问题等因素,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其次,课堂上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比如学生状态不佳,这可能是高职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重视课后反思在竞赛中场下并没有学生,导致教学反思只能根据自身经验来做。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中,课后反思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职青年教师要养成“每课必反思”的好习惯。4.3采取灵活课堂形式,辅助教师基本功提升。(1)多样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学方法在竞赛中可能难以展现或只能模拟展现一下,但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如“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控场能力和对学生的了解能力。(2)灵活的课堂形式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高职青年教师已经不能局限于过去的“教学基本功”,应当尝试使用一些新的媒介和手段,提升自身新的基本功,让课堂更加灵活轻松。如flash动画的使用、翻转课堂的使用、微课的使用、直播课堂的使用等,增强自身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浩,李建新,解建宝.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1).

[2]周仰楠.浅议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和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3]顾文秀.让教育充满常做常新的智慧挑战——谈教师基本功[J].人民教育,2012(11).

[4]孙伟国.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

教师教学范文篇2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把教师、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复制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式也主要以填鸭式为主,教师单向灌输,学生不参与课堂讨论,教师的教学没有特色,同一种教学模式反复使用,以课本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观点虽然有其实用性,但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压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学应该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活动,应该根据教育对象、教育情境、教育内容的千变万化,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要关注知识学习,更要关注知识的应用。课堂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的第一任务是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这样的理念: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是互动各方的情感、体验、思考与发现共享、共进的过程。多数的时间里,课堂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要以多种交互模式为载体。教师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负责,逐渐促使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明白自己在教学中要学什么、怎么学、实现怎样的目标。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学习,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开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2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猫狗的视频体现了由于个体差异,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无优劣之分。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可以造就的潜能,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尊重他们的优势领域。(朱浩,2010)现实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环境、资历、语言天赋、学习动机、学习类型、情感特征、实践体验等条件的不同,存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而不是贬低或批评学生的差异性。其次,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意见或者情感的机会,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长处或短处,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除了观察学生的优缺点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学生,及时了解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只有清楚地知道学生所处的水平,考虑到学生可接受的能力,才能选择符合学生的方式和内容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容,在课堂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堂活动的难度,调整教学顺序,这样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特色

教师教学范文篇3

1.1以“学”为主,突出教学全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的“备课”,而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探究如何“教”,即“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以预设开始,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调整是教学设计的继续和发展,课后总结则是对之前设计的沉淀和提升,并为之后新的教学设计再延伸与上升奠定基础。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1.2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设计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知识背景,终极目标是顺利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把握学生学习不同情况并及时调整,并善于反思和完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能发展自我。

2教学设计技能构成

(1)课程标准解读技能。

课程标准的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具体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比如: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如能正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就能真正着眼于高职教育开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设定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既是基础,又是方向。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尚在进行,新旧课程交替。我们首要注意的就是教学标准的设定。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但不应仅限于此,教学的目标应更广泛地体现在认知、情感、社交、学习方法与思维等多个领域。切忌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替代教学目标。

(3)教学要素分析技能。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个要素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所有各因素的中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叠加要素,而是先规划哪一要素实施何教学活动,即先进行单个的功能分配,而后对各要素综合整体调配,使之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4)教学资源开发加工技能。

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空间范围限于校内,校外资源包括网络、实训基地、社会资源等。高职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对校内资源,应加重实训室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尽可能地对各资源综合开发加工,实现校内教师的校外延展,突出学生“技能”的培训。

(5)教学结构布局的技能。

教学结构布局技能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统筹思考,各模块优化组合。设计过程除了有整体全局观的视野外,特别要关注“同课异构”的实践。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必然地要求同一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结构设计。“同课异构”体现了对教学本身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解,是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特殊体现。

(6)教学情境构想技能。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了教学活动必然要突出实训实操,场景再现是最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应当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充当一个优秀的编剧,一个称职的导演,一个成熟的心理分析师,多角度综合地构思和预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活动流畅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7)教学效果预测技能。

教学效果预测技能并非在教学活动后自由呈现,而应当由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能够基本预测。教师有策略地预测教学效果,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检验,是教学目的的有力保障。预测的内容主要在于预测学生课堂的心理状态,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的过程和状态。显然,这种预测技能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学任务,有效落实教学预设,了解学生学习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8)教案撰写技能。

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物质表现,教案撰写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建议高职教师采用“任务式”或“问题式”,即教案以模块任务形式出现,以具体工作情境中的问题引入,以问题举例,以任务牵引,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小结。这种方案可以少一点教师讲,多一点学生“做”与“思”。在选择任务和问题时,切忌任务太大或任务太多,问题太乱或问题太难,任务和问题要能反映教学本质,要使学生能够破解与完成。

(9)教学临变设计技能。

教学活动是一个多信息交汇与撞击的动态过程,永远存在变数,教师不应一成不变,或“临时抱佛脚”应对变化,针对不同变数,预先设计迅速生成教学,针对性地提出新方案,设计使教学能够流畅进行的技巧与方法,如:顺势力导,溯源回望,疏堵变通等等。当然具备该技能需要长期、持续、有意识的训练,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效。

(10)教学设计再思技能。

教师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激励计划;深度优化;交互激励计划;自主学习

一、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展开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多这方面的探索[1—2]。然而,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比如专业课课时不足,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足,学生课堂玩手机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首先,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本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某一级学生中,大概只有1/3不到的学生是主动选择本专业,而大部分的学生或是被调剂到该专业中的,或是由家长帮其选择的专业,因而从心理上他们对其是有抗拒心理的。这些新生对他们一年级将要学习的《高等代数》或《数学分析》等难度较大的专业课是难以接受的,同时他们会对该专业的前景和意义产生很多疑惑,不知道学习该专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都是影响他们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这类课程,往往是由一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经验匮乏或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进行授课的。在年轻教师的课堂,经常是单方面讲授,课堂气氛沉闷,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高等代数》或《数学分析》等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年轻教师每次要在两节课时间内讲清楚一节内容已经实属不易,还要让每名学生尽可能听懂,那就难上加难了。另外,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和教师所关注的地方都是放在课堂教学上,认为只要把每堂课上好,至于课后学生们怎么学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其实是不全面的,因为教学过程并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辅导和答疑,这些都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内容。其次,目前的中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好不容易熬过了中学,到了大学似乎都变成了脱了缰绳的野马,面对大学教学方式的变化,很多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需要一两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对他们来说,像《数学分析》或《高等代数》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必修课程,是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学习成效的,因此更加阻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拿笔者曾经教过的班级(应用统计学专业)来说,整个班只有极个别学生会努力学习,进行所谓的深层学习,即他们会学习术语,记忆公式,并将公式应用于新的解题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而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学生,他们往往只会采用表层学习,即运用低阶认知水平去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3]。既然课堂上的预期学习目标绝大多数学生是很难达到的,那就需要他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自行纠正或者需要教师来纠正。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模式。鉴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上海市在2012年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4],该文件中提出要在高校开展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该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弥补了上述问题。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手抓,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极致,让学生的学习真正见成效,这应该就是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4],计划从2012年开始在3所高校试点,到现在已经覆盖了上海市全部市属公办本科高校。该计划旨在以加强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和规范教师行为为重点,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形成有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使上海高校教师的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的目标。以笔者的理解,该计划针对的是课外教学,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即课堂上没有理解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后的坐班答疑、晚自习辅导的形式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该计划自正式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教学进展。经统计[5],2017年春季学期,一项针对21所市属高校19365名本科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教师坐班答疑、自习辅导的参与度分别为59.51%和42.50%,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咨询教师的比例为71.43%,师生课外互动呈现常态化特征;2017—2018学年,上海21所激励计划试点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承担的课程门次数比例和课时数比例都与其占授课教师人数的比例基本一致,90%以上的教授、副教授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由此可见,通过教师激励计划的实施,确实达到了该计划的工作目标。但是,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仍有40.49%(57.5%)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教师坐班答疑(自习辅导)中来,仍有28.57%的学生没有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咨询教师,这些都是比例相当大的。根据简单的概率方法,可以估算出仍有6.65%左右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到教师坐班答疑、自习辅导或电话网络等咨询方式中来。对于这6.65%的学生我们不能将他们放弃,因为有教无类,我们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游离在教学之外,这才是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激励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仍然有很多教师没有被激励起来,使得激励计划变得形式化;学生和教师的时间不统一,即学生来找教师辅导答疑的时候但教师不在办公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学生出发,因为我们注意到该计划对学生并不具有强制性,从而使得学生的覆盖面仍然不是太广。这些都是激励计划的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的必要性和实施构想

要解决教师激励计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更加全面、更加富有成效地将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执行起来。注意到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中仅仅一味地要求作为教师要如何做,如何规范,却忽略了怎样调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好比厨师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没有人来品尝只能是浪费的。因而我们需要对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里我们提出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所谓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是指在教师激励计划的基础上,将激励计划与学生平时成绩、学分或社会实践活动等挂钩的前提之下,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课外答疑或晚自习辅导等课外辅导。特别地,对于那6.65%左右的学生,他们可能对专业有所疑惑,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所以没有学习热情,对于这些学生,必须要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执行激励计划,这样教师才有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从心里接纳教师,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因此,必须要明确学生在激励计划中需要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真正体现出激励计划应有的成效。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大对象,教师的责任除了教授书本上的内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有自主性,但是也需要稍加一点强制性,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的出发点是强制性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尤其是参与到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来,最终的目标是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来,使得其成为大学校园中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该计划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走进教师办公室,通过教师的答疑解惑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具体实施情况如下:实施对象:全校一、二年级新生。实施科目:通过专家评议评定来确定需要安排激励计划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是专业性较强、具有一定研究性、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等。实施时间:对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实施,即该计划只在每名学生的前两个学年实施。因为如果说中学是应试教育,学生没有时间或根本没有思考过自主学习,那么大学前两年就是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阶段。实施方式:在原来的教师激励计划的基础上,着重加上学生激励计划的内容,即每名学生在其大学前两年的每一个学期中,对于该学期需要进行坐班答疑和晚自习辅导的每一门课程,必须要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进行面对面答疑,且次数不能太少,至少两到三次(根据实际,具体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需要学科专家或教务处确定具体的次数),一旦该学生该学期所选的所有需要进行坐班答疑和晚自习辅导的课程中任何一门没有达到该课程制定的次数标准,那么该学生该学期这门课的平时分(或者其他考核内容,比如取消奖学金评选资格等等,要具有较强的惩罚性质)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做到一票否决。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师答疑预约系统,使整个激励计划的执行更加规范化,也可以避免学生找教师但教师不在的情况出现。从中可以看出该计划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普适性和平等性,即每一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必须都要强制执行,如果没达到要求,都要进行惩罚。通过以上手段来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

四、具体实例

笔者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2018—2019年第二学期的《数学分析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这种激励方式。笔者以这种激励计划与该学期这门课的平时成绩有关联要求学生实行该计划,具体地,要求本学期每个人至少面对面答疑三次,不包括微信或邮件等其他方式,对于达到的学生会在其最终平时分上加五分,对于没有达到的学生会在其最终平时分上扣五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不到50%的学生执行了该计划(因为该计划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很多学生并不重视),所以最终对达到要求的学生加了分,对没有达到的并没有扣分。笔者教授了两个大班,其中一班有85人,二班86人(不包括重修的学生)。到学期结束时,一班的学生共答疑87次,答疑人数40人,平均答疑率2.175次/人,答疑通过人数35人,其中有45名学生从未进行面对面答疑;二班学生共答疑83次,答疑人数38人,平均答疑率2.184次/人,答疑通过人数33人,其中有48人从未进行答疑。在最终的期末总评中,一班未通过人数为25人,其中这25人中有19人从未进行面对面答疑,二班的未通过人数为22人,其中这22人中有17人从未进行面对面答疑。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挂科的学生中有绝大多数是从没有进行过答疑的,在答疑的人中,答疑通过率分别为87.5%和86.8%,这说明面对面答疑和通过率之间有很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也是我们考虑优化教学激励计划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的学生来进行答疑,至少在课程通过率上会有很大的改善。同时也说明,《数学分析二》的答疑次数定为三次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在平均答疑率大约2次/人的情况下,答疑通过率接近90%,如果每个人都达到三次的话,那么答疑通过率应该能达到95%以上。经历了这一个学期的测试,笔者认为,改进之后的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对于提高那些参加答疑的学生的通过率确实有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由于自己制定的要求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导致不合格的学生分别有76%和77.3%从没参加过答疑,要使该计划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需要推广到整个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计划的最大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能更完善,更充实。

五、总结

通过对原有的教师激励计划的改进,使之成为对学生具有一定约束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学生交互激励计划,我们坚信该计划会将学生拉到学习轨道上来,至少反映在课程通过率上,应该会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另外,通过与任课教师更深层次的沟通,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感情,让他们在学习上少走弯路,不至于迷茫、找不到人生目标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在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这一个较为特殊群体实施激励计划,相信会对他们适应大学学习氛围,找到个人的自主学习模式,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得大学校园中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沟通,成为大学里面最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何莉敏,程慧琴,侯双玉,等.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3):82—84.

[2]庞坤.基于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大学数学教学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3):86—88.

[3]约翰•比格斯,凯瑟琳•唐.卓越的大学教学:建构教与学的一致性(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7—19.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R].上海,2012.

教师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需要;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类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学规模和教育质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作为精神和智力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高职高专教育逐年扩招,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以及在校人数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新任教师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以及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已成为我们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任教师,首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首要职业道德规范,它是由高等教育和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所决定的;忠诚教育事业,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遵守职业操守,不违背道德规范,才能在本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行为准则,是由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势必会贻误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将学术业务与思想道德相结合,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当然,求知创新是高校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特质。由于科研工作是推动学院发展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完成好科学研究,更离不开求知创新的贡献。所以,教师是一个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伟大职业。刚出校门的学生突然转变为高职教师,大都会面临以下问题:

1如何适应教学需求

对于新任教师,如何适应教学要求是踏入教育行业的重要任务。第一,转换角色是一名新任教师从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转化成为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大转折,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才能成为道德楷模和典范。第二,找准定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充当的角色,适应学校的要求,才有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目前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职院校为了早日晋升本科院校,虽然努力地追求自己高职学校的升格,但却忽略了学生真正的需求。高职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性、逻辑性的理解和掌握,却忽略了教育和学生的特点、任务以及专业要求,还有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的创办过程中,不仅要制定学校的办学目标来提升教学层次,而且应该让高职教师首先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准备,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特别是在教育型管理方面,要使学生从“要学”转化成“乐学”,其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行为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三,环境转换有益于制定个人教育教学的职业规划,尽快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转变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处理好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集体中,适应单位的环境,注意心态的转变,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优秀教师。

2如何解决工作问题

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辅导员、教学管理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要准确地评价出自己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其次,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积极制定和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学习目标,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2]。在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反馈,而不能简单地以错或者对来评价问题的情况,要从中发现不足,然后启发学生反思其问题的思维过程。再者,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书本知识水平,过于重视理论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锻炼,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相脱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其中在很多情况下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角色所存在的[3],所以作为教师要明白理论传授与实践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育人方式与艺术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高职教师应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持续改善教育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运湘,宁科良.数学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J].湖南教育,2007,(1):7-10.

[2]贺津津.浅谈高职高专教育问题[J].大观周刊,2012,(45):263.

教师教学范文篇6

请允许我代表二中全体师生,首先。对各位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情况

二中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也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末的云龙书院,在百年的沧桑巨变中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稳步前进的发展之路。目前,学校为十二规,36个初中教学班;有在校学生1934名,住宿生763名;有教职工148名;党员17名。

一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校园”的办学目标,大力开展“党员带头就是为引领普通教师服务,领导带头就是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学习就是为社会服务。从而建立以服务为纽带的党员干部——一线教师——学生——社会的新型的校园服务关系的“党员先锋岗”带头的“四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作风纪律集中整顿”和“三评一访”,整体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谋求学校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和谐文明校园”;被命名为“全国中语会重点课题当代“三读”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学校”、“全国初中英语网络教材实验学校”;被评为省“2009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暨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华魂“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县“中国(晋中)社火节县文化活动特色奖”,局“年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

特别是今年我校通过成功举办全市示范初中校长协作会和全市寄宿制学校安全现场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全面展示,与会领导和校长对我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二、具体做法

(一)、让学习成为队伍自身素质提高的有力保障。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为使全体教职工以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新校园的新生活,学校一直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契机,号召全校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三联五帮”、“三评一访”和“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系列活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规划纲要》和袁纯清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符合学校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能力;二是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在总结一周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专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不断生发新经验,采取新举措;三是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精良肯干、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开展“每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活动,鼓励教师争做专家型、学者型、学习型的教师;四是通过教师间的互听课和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师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让廉政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不辜负全县人民对新二中的殷切期盼,学校加强自身行业作风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办人民满意校园。一是严格领导工作纪律,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带头示范,在教职工中树立表率;二是始终不放松教职工的师德底线,坚持“三项承诺”,即:1、校园内严禁打麻将、打扑克和下象棋等变相活动;2、未经学校许可,不得向学生收费或指定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图书资料;3、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向学生开展以赢利为目的补课。凡违反上述规定的教师,一经查实、取证,情况属实,本人聘书就地解除;二是招生编班、教师搭配实行全程性“阳光作业”,着实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是要求班主任在调配学生座位时实行前后和左右每周一轮换,不搞特殊座位;四是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三评一访”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以正教风,“教师评校长”活动以正校风,“家长评学校”活动以正行风,“校长教师访家长”以促整改;五是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作风纪律集中整顿结合起来,使全体教职工的作风面貌、服务态度和工作纪律有个大触动、;六是将过程管理与年终考核相挂钩,通过“八个倡导”和“八条禁令”的贯彻执行,形成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让党旗在农村招展。“三联五帮”工作开展以来,校党支部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各项文件精神,深入农村,走进农户,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计划,全心全意为帮扶村办实事。

二中的帮扶对象是李阳镇马圈沟村,该村现有人口101余人,基本以老人为主。耕地620亩,党员13人,外出务工80多人,无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800元。为尽快使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今年我们将工作中心由过去的单纯救济帮助转向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一是我们根据村情和民生现状,研究农民脱贫致富之路。我们运用自身知识引导农民由单一型落后生产型向规模经济农业型转型。二是学校拿出9000元,帮助村民种植大葱,实现产销一条线服务,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学校让村里的孩子进二中读书,享受优质教育、感受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发展培养后备军。四是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活动,资助受灾困难农户1000元,解决燃眉之急。

(四)、让安全教育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它比走读制学校工作量要大出好几倍,学生一周不光学习,吃、穿、住在学校,而且活动时间长,隐藏着许多随时发生的事情,因此要求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学校制定了《二中安全管理常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每到放假每生必发一张《告家长书》,将学生在校、在家的一切活动情况反映出来,以便家长与教师掌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二是学生在离归学校时要求他们严禁乘坐“三无”车辆,农用运输车辆,以免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三是学校严格执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疏散制度》和《学生上下学楼道安全疏散制度》,和交警队联系安装了交通警示牌和减速带,政教处有关人员和相关教师在学生上下学时定时到街上和楼梯出口疏散学生,引导学生走人行道和在楼道内行走做到“红灯行,绿灯停”、“轻声慢步靠右行”。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制定了《教师师德管理制度》、《师德考核细则》、《教师管理制度》、《二中学生自我防范措施》、《学生安全求助反映》、《学生安全预警措施》、《安全考评细则》等,我们还将有关安全知识编印成册,印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自己,一旦遇火、水灾、触电、中毒、烧烫伤时怎样处理,有的学生还将这些知识编写成文章,刊登在校报上宣传。

三是重视后勤服务。一是制定了《厨房卫生安全制度》、《食物保管卫生制度》、《开水房使用制度》、《锅炉工操作要求》、《餐厅卫生安全制度》等。尤其是学生在打开水,打饭时,我们要求值班人员务必高度负责,让学生自觉排队,拉开距离,虽然老师辛苦了,但换来了学校的安宁。

四是向宿管要质量。制定有《二中宿管教师工作职责》、《学校宿管要求及有关纪律规定》、《学生就寝管理制度》、《二中寄宿学生监护、管理联系册》、《宿舍管理应急措施》、《学生就寝须知》等;二是要求宿管教师在工作中时刻做到“两勤”、“一注意”,即白天勤开窗通风,午晚勤督促学生休息,注意发现学生有病和不适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五)、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步入新校园,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一流的实施设备,一流的教学环境。为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对楼体、校园路、教室、连廊、文化橱窗进行了布置。

校园楼体和校园路征集筛选了以立志和德育为主题的命名,使校园路标育德、楼体立志、草木含情。楼道内、教室墙壁上制作了以“八荣八耻”、“名言警句”为内容的一幅幅喷绘宣传牌。文化连廊装有“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校园小报”。宿舍楼内悬挂有《学生宿舍管理须知》、《安全大于天,生命高于一切》等警言。餐厅里我们有针对性地设了许多温馨提示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这些无声语言,不仅让学生从中真实地领悟到:怎样去做人的道理,还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约束。

(六)、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终生追求。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创新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资源优势,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彻底打破课堂教学“一言堂”,尝试推进“三·三·三”课堂模式。

(一)、形式上的“三·三·三”

第一个“三”,即:班主任结合科任教师的意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以优势互补为前提,重新编排座位,原则上三人一小组,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学习单位,使每个学生都有人教、有人帮、有人管。

第二个“三”,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每节课学生的自习和合作讨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每节课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在整体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适当地进行自主调节。

第三个“三”,即:学校将教室三面墙全部安装了黑板,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舞台和练习平台。

(二)、内容上的“三·三·三”

第一个“三”为课前备课要做到“三清”,即:理清每节课的知识点;理清每节课的教学思路;理清每节课的梯度练习目标。

第二个“三”为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到位”,即:点拨要到位;练习要到位;激励评价要到位。

第三个“三”为课堂要做到“三有”,即:课后知识有延续,课后作业有梯度,课后教师有反思。

“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使厌学的学生少了,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七)、让运动成为学生健美心灵的载体。“5•12”大地震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校园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阳光课间一小时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教育契合点。学校突出“我平安、我健康、我快乐、我发展”主题,全力打造集应急疏散演练、阳光体育和养成教育为一体的阳光课间,整体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阳光课间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应急疏散,时间6分钟。师生在《分列式进行曲》的引导下克服在紧急情况下的恐惧心理,听号令,以班为单位,按学校预定的应急疏散路线图,有序、迅速地到操场指定区域集合。

第二步密集队形跑,时间10分钟。学生在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运动员进行曲》引导下,以班为单位按学校统一划定的区域进行小步跑,锻炼耐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年级、学校凝聚力,以展示二中学子坚定有力的步伐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第三步在《青春的旋律》等音乐引导下,分年级进行每周一轮换的健美操、跳绳、篮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体育活动,时间20分钟。而且每十分钟进行一次活动项目的互换。看!那宏大的气势,交错变换的队形;听!那欢快的节奏,生命跳动的旋律,令滔滔漳河生情,巍巍云龙写意。

第四步踏步整理,时间4分钟。学生在昂扬向上,振奋人心,洋溢着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走向复兴》音乐引导下,整齐划一地原地踏步,整理放松,调整心态,尽情体会歌曲曲调所传递着的中华民族渴求民族复兴、期盼国家富强的热切愿望,坚定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奋进的坚强决心。

第五步队列回归,时间6分钟。学生在《闪闪红星》音乐引导下,以班为单位按应急疏散路线回到各自班级。准备新的课堂学习生活。通过这首革命歌曲,让学生重温历史,学习小英雄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全篇通过五个乐章有机整合,让师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感受教育,锻炼技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接受一次全面发展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虽然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属于山区校,经济基础、师资水平、信息传输等方方面面都很薄弱,就其实际效果来讲与周边兄弟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与新时代的学校工作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体现在观念上,又体现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层面上;二是如何结合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进一步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四是进入新校区,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教育师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新校区的新的学习生活以回报全县人民对新二中的厚望,依然任重而道远。

教师教学范文篇7

“我们吃进去的草,挤出的是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任何形容我们教师的工作的语言都不为过。蔡元培说过:“小学教师的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是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说特殊,是因为小学教师教授的对象都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低年级的教师更是这样,要将那些刚从幼儿园中走出的孩子教育成为明白懂事的“人”,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我们常年在忙忙碌碌中生活,不论八小时内外,下了班还在工作,甚至有时连做梦都是在操着孩子们的心,实在辛苦!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深深体验到其中的艰辛,我要祝福我的同仁们和我自己,祝我们幸福!祝我们快乐!

我们爱孩子,孩子也爱你。我们付出一个微笑,孩子会回报几十个微笑;我们付出一片爱,会收获层层的爱。我常常为此而感动。今年元旦,我收到了几十张贺卡,有的折了纸鹤,有的用布做了一些小挂件等等,他们用稚嫩语言倾诉着对老师的爱,其中有四位同学联名写道:“沈老师,您的样子确实有些像江爷爷,摘下眼镜又像一只小黄兔。我们真诚的希望您可以留下来,陪我们渡过小学,祝您身体健康!”还有很多学生把他最喜欢的照片贴在贺卡上送给我,留作永远纪念。我把所有的贺卡拍成照片挂在我的博客上,时时回味,时时感动。

我们在学生身上的付出,其实都是感情的碰撞与交融。让这碰撞与交融在现在的学生身上更猛烈些吧!!!

二、“爱”的行动

我追求真正的素质教育,“他”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学生是自由的、轻松的、活泼的、个性是张扬的、人格是健全的。

为实践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我正在行动。

教师教学范文篇8

信息化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突破。过去的教学是通过黑板板书或者相关的教具及相关的实验,给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说,教材、教参、实验、黑板的传递信息是教师过去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使命是尽可能将教材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追求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新资源,提高教学容量,促进教学课程改革。追求信息化,可通过创建微课甚至慕课,结合教学平台,如超星教学平台、云平台及学校校园网本身的教学平台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和理解教学内容本身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将现实或具体的环境中抽象出具体的教学问题。特别是生活化的资源可在教学中直观的展示,实验教学在教学平台的展示,往往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有效,学生之间的协作方式更加流畅。而要达到这种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在信息化的时代,则无法逃避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合理的备课,把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会贯通,实现教学精彩化,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新资源。

二、坚持教师素养化,夯实教师原本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给教师的定位是传授知识,但是在当今的时代,由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的素养更应该是全方位提高,充分夯实教师的原来本质.新的素养如何养成,笔者认为不妨从教法到学法的信息化改变做起,以公开课教学为例,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可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的飞跃,当然在教学中仍然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情境教学中,真正把知识汲取,通过学生的认知、思索、理解,从而实现公开课教学的突破。其中教师的主线工作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丰厚的讲解,知识点的剖析、教学方式的评价,学习知识的线索串联,且立足学生的个性与需求,建构对话、讨论、翻转课堂、合作与研究的课堂,这就充分培养了教师的新素养。构建微课以及慕课,甚至是建设云平台的教学资源库,这些都是新时期对教师新素养养成提出新要求。因此对教师提出以下一些要求:过去的教材和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尽量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再尽力传递给学生,但是现在教师则要从多个方面构建教学资源,形成丰富的一堂教学课,特别是需要从生活的情境中去寻找教学内容,或者是将已有的教学资源能够返回到生活中去,实现教学方法的新突破。

三、寻找教师素养点,探求教师个性化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教师素养的养成是绕不过的话题,且教师新素养的养成要和时代的步伐一致。如何寻找到教师的素养点,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教师的专业、教学及教学研究来展开,且要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培养每个教师的新素养。教师的个性发展是教师新素养养成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育管理、教师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得到改变与发展,是教师新素养、新知识、新教学、新生活的综合体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具备有独特的个性,并且把这种个性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行为和风格,凸显教师的新素养。教师的个性化特色是一个教师能够成为优秀教师的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样的资源,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解的深刻化,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寻求到教师的素养点,更是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需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充分激发教师自身的源动力,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支撑,这样教师才能敢于尝试,敢于思考,不断超越,形成更鲜明的独立人格、鲜明的教育思想,对课程、对学生有独特的理解与思索,实现教师新素养的养成。

四、探索教研新模式,提升教师新素养

教师的发展也就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如何让教师本身的素养得到最大的提升,从而让每个教师能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动作用,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教研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交流相互提高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教师新素养养成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教研形式多样化与深度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在合作中交流,在教学中研讨,在探究中创新,在实践中提高。建议通过以下的教学研讨来促进教师新素养的养成:一是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可以以课题研究来探索教研活动,即化解教学瓶颈,重建教学范式,通过示范课的引领,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要重视基于网络的教研,充分利用信息化,使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丰富化,让学生对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三是要充分研究“他人”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学习各地的优秀教学课例,在互动中交流启迪教师的心智,享受合作交流的快乐,在思辨中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建构,全面提升教师的全方位素养。

五、关注教学反思性,发展教师新途径

教师教学范文篇9

1.1对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体制由最初的“以中央教育部为核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组织规划,重点高校为主要培训点”的培训体制,然而,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培训体制主要注重师德风范、思想观念的教育或是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国家一系列的项目评估、人才工程及奖励也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校对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管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很好地保证。而同时,教师也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仅将有关培训视作一种形式,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或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这种情形下,培训越来越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1.2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行的教师培训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培训内容和形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就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来说,十几年来,内容上基本都是以原国家教委规定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主[4]。虽然在2006年对有关教材进行过修订,但内容依然老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仅有的一些专门针对教学技能提升的培训,也几乎都遵循传统的思想,按“应试教育”训练教师,重解题指导的技能,忽视指导研究性学习,很少进行探索法、发现法等教学技能有关内容的培训。而在培训形式上,无论是岗前培训、教学观摩或是其他专题讲座等,主要采用的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传授方式,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锻炼,形式单一枯燥,不够灵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作用也十分有限。

1.3对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不够

虽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有关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但我国对教学技能的研究和训练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并且一直都只在师范生中开展。然而这种方法主要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割裂了教学行为与教学情景的密切联系,不能把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的几点建议

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起承师启生作用的动态纽带,只有这个纽带通顺流畅才能产生显著的教学效益。基于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是教师培训体系的一部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等各环节应积极参与行动,各负其责,各行其道。一方面,国家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应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并理解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对高校教师提出总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制度设计上,应兼顾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与高校长远的发展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高校和教师应增强主体意识,自觉提升教学技能。

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训练获得”。教师教学技能也应在实践训练中得到提升。学校及教师自身应敏锐洞察,及时更新观念,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传统以教育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师训练模式,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特点及未来发展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计划,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保障,让高校教师真正从培训中受益,在培训中提升。同时,教师自身应加强主体培养意识,主动加强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结合加拿大ISW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加拿大ISW(InstructionalSkillsWorkshop)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一种为期24~30小时的强化集中训练,采用研讨会的形式提高参与者的教学技能,其最初是由温哥华大学的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Kerr)团队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对教师资格认证的需要,于1976年创建的,到现在已成为整个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学院、大学、研究院实质性发展项目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以教学实践为主,以教学理论为辅,让学员(准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其核心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研讨会式的培训形式。

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组织研讨式训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既要进行自身授课训练,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授课,并按照一定要求给出听课反馈。ISW的这种组织形式让参与者在平等互助、互相学习、协同工作、共同提高的环境中锻炼和提高,对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高效学习的好机会。参与者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中,可以集中研究和讨论课堂设计、教学技术、媒体应用等各种教学问题,并通过研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他人的良好做法或给出的建议中,不断地实践、思考、分析、借鉴和提高,甚至还可以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单单复制以前成功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创新发展教育理念。

(2)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在ISW的训练中,对包括备课、建立学习环境、授课及总结等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参与者准备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按照ISW备课教案模板(如图1所示)书写教案,体现对“引入(B)”“学习目标(O)”“课前摸底(P)”“共享学习(P)”“课后检查(P)”“总结(S)”,即BOPPPS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事实上,这个设计和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梳理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若能很好完成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已经确定该堂课成功了,而完成这一要求的训练,就是对教学技能最直接的锻炼。

(3)科学合理的培训周期。

设计合理的培训周期,使参与者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是培训的最直接目的。ISW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备3次课,写3次教案,组织3次课堂讲授,同时以听课学生的身份给出3次反馈意见。这种设计科学合理,3次设计中,第1次能让参与者知道怎样组织一堂课;第2次则让参与者熟悉了一般课堂的组织方法;而第3次就使参与者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此外,每次课的教授时间设计为10分钟,这种设计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10分钟对于参与者来说不会分散太多精力在课程内容的准备上,对于要求给出反馈意见的听课者来说也不会显得太过冗长,而10分钟的讲课训练还有利于培养教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3结语

教师教学范文篇10

我国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构建适应时展要求、反映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形成科学、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综合运用教学评价的反馈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鉴定和规范功能,引导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使命.

2评价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是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有助于明确评价标准和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

(1)科学性原则.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突出教育理念的前瞻性,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注重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关注学生对教育的消费需求,“德育”与“智育”全面发展;二是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关注实践教学质量,引进用人单位和社会标准,突出人才的实用性;三是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减少个人感情色彩,避免主观臆断,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评对象的真实价值;四是确保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争取督导、同行、学生、企业管理者、教育部门全面参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展开多维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选取要适中,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要给予合适的定性分析,对于一些标准难以明晰、主观性太强的指标要及时舍弃.

(3)激励性原则.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要能够调动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

3评价方法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立体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来看,分为三方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第一方评价),学校内部督导、同行、学生评价(第二方评价)以及学校外部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从评价时序上来看,力求全面性和完整性,包括教学准备评价(包括教师素质、教学目标等)、教学实施过程评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学生实践能力、企业认可度等).为了构建这一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高职教学质量进行多因素、多标准、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其利用“方案层+准则层+目标层”的系统分析模式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严密分析问题的方法.

4评价指标在层次分析模型下,选取多级指标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标准,将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级别,并进行合理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及一级指标分别赋于权重,进而计算教学质量的综合得分.应当适当提高来自外部的企业评价的权重;在内部评价指标的权重赋予上,打破传统评价方式只重结果、不注过程的模式,提升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从而激励教师全方位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引导、鉴定、诊断、激励、规范的功能,高职院校、企业、政府教育部门必须采取统一行动,保证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性,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前期思想动员工作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视力度组织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认真学习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文件,从思想上认清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坚定教学质量检查的决心,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任务.让广大师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满足学生对教育的消费需求尊重学生参评的主体地位要向学生讲解评价项目及标准的具体内涵,力求让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准确、公正的价值判断.要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结束后才进行评价的模式,注重日常教学评价,形成定期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参评的主体地位,保护其教育消费的权利,提高其参评的积极性.

3定期举行教学竞赛听课制度常规化高职院校应当组织教师定期全员参与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学”挖掘教师教学潜力,提高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缩短听课时间,对教师教学形成常规化的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4拓宽同行评价范围加强高职院校教学交流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同行评价的参评人员以校内在任教师为主,同行范围窄小,难免掺入人情因素,也无法认清高校间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差距.为此,今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应当拓宽同行评价范围,引入评估团机制,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在职的本专业教师,可以特聘一批经验丰富、原则性强的老教师、老教授进入评估团,充当评估活动的掌舵人,既能服众,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应加强院校间的走访和交流,参与相互评价,即可减少人情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预,又能取长补短,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体水平.

5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督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杜绝程序化,而要以实用性为主.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定期对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评估、人才培养评估、精品课程评审,利用其权威性将外部评价标准内化为校内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