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3:03:43

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经济;建筑生产;建筑产品

1建筑产品界说特性概述———了解建筑业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精准的设计、材料的选购、建筑动工、构配件生产和机械装置等一系列建筑勾画和建筑经济行动,最后就成为了外表形态和内在性能为一个整体的产品。根据不同功能,建筑产品一般分为三大类:供人们居住的房屋类;公路、烟囱类;管道线路安装类。不同的建筑产品特征都来自于不同的设计,设计导致建筑物的多样性。建筑空间的固定性在于地基,大部分工业产品和建筑产物都有这样的区别点;建筑产品如果在空间上较大,那么就会让体型增大,在经济成本方面自然就会提高。由于经济成本限制,会导致建筑产品功能的有限性;因为每个地方人们生活习俗的不同,也会让建筑产品在功能和经济方面受影响,也就是常说到的“社会性”。

2建筑生产主要以大众为消费对象———使用期限

建筑产品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价格表现,资产特质也要从它的价位来判定。因为建筑产品的社会性、代价超大、形态超大、性能特征等,让建筑产品的交换价格也比普通的类型要高,很多时候大家会采取个别定价和双方直接定价的方法。建筑产品经过流通和消费中的价值来进行互换,来达到最后的经济效益。其实建筑产品在消费流通中还潜藏很多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地方:①建筑产品因为其价值大的特点,多数情况下会经过租借的消费方法在行业中流通;②建筑产品由于占地面积大、固定性、社会性的特点,还拥有重复流通、地址一致的流通特质;③具有广泛使用性的建筑产品以人为消费对象,部分建筑物要肩负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如公路),所以在建筑产品定价时还需考虑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因此,常见性、永久性、长期性才是建筑产品真正的特性。不过,也存有一定的劣势,建筑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会直接显现出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居住后才会发现其不足之处。一般情况下,建筑产品的使用时间是指从竣工到废除这一阶段。其中时间的长短会受产品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构过于衰老、材料渗漏大等因素都会造成建筑垮塌。唯有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也是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3建筑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增质量减风险

建设生产率是在整个过程中产量和投入量的比率,并且也包含劳动和资本生产率,其中的劳动生产率不仅反映了劳动人员的生产效率,也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所以分析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建筑生产进步。我们把建筑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转变为生产工业化,也叫做建筑生产社会化,推动建筑生产从涣散落后、个人建造的方式向以技术为主的社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

4结语

建筑经济范文篇2

建筑生产具有周期长、单件性、流动性的特点,这里的流动性不仅表现在施工力量在同一建筑产品不同部位之间流动,还表现在施工力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产品之间流动。建筑生产还具有不均衡性,它不仅表现在由于受到风、雨、雪、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难以做到全年均衡生产,也表现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投入的人力、机械、材料不均衡。建筑生产是为特定的消费者生产,而不是像工业产品那样为广义的消费者而生产。另外,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因而建筑生产受到的城市规划、环保、施工噪声等外部约束条件比较多。

2.建筑生产的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共同构成生产力,它们统称为生产要素。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包括建筑材料和土地。其中,建筑材料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建筑业加工的原材料,另一类是经过建筑业或其他行业加工的构件和配件。土地作为劳动对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采掘对象,如作为建筑材料来源的采石场、砂场等;二是作为建筑对象,即作为建筑产品的地基。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品质的不断改进,推动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如新型材料和配件就是新型工业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基础条件。建筑生产的劳动资料包括设备、工具、容器、检验手段以及厂房、生产用房等设施。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改造自然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它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也是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建筑生产的劳动力的研究,重点是要研究劳动结构,即在劳动力总数中各种人员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否科学、合理。对建筑生产要素的研究,还要特别强调建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筑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取决于生产目标,比如要达到利润额最高、销售额最高,还是成本最小等等。如果生产目标改变了,那么要素的最佳组合也会随之改变。

3.建筑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某一生产过程的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即生产率=产出量/投入量。按照投入要素种类的不同,生产率可以分别称为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等,其中最常采用的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根据计算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多数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企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按部门或行业全部从业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研究建筑生产的生产率,主要是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要分析、研究建筑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比如,如何改进生产资料效能、改善生产组织和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等等。

4.建筑技术进步。

建筑生产的技术进步体现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等各个方面。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取得等量产出可以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分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分析和测算来评价建筑生产技术进步的经济效果。因此,对建筑生产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是选择适当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这对于正确评价技术进步的作用和发展状况,调整或者规划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5.建筑生产社会化。

建筑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经济;房地产经济;实践联系

虽然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有所区别,但由于房地产建设通常是由建筑商完成的,因此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房地产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扩大建筑规模,并创建相应的建筑公司,扩大建筑公司的发展规模,即建立自己的建筑公司,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1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概述

1.1建筑经济概述

建筑经济通常指与建设项目施工有关的活动。例如,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评估等过程都是建筑经济的主要内容。建筑经济直接关系建筑项目的成本以及质量,相关人员需要综合分析施工过程的利弊,不断研究建筑经济市场的规律,并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情况进行管理,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1.2房地产经济概述

从物理意义来讲,房地产具有物理上的特性。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经济是使用经济学的语言从经济的角度审视和研究建筑物,并研究建筑物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经济关系。换言之,房地产经济是房地产生产、处理和消费中出现的各种经济活动和条件的统称。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房地产经济的投资,使房地产业成为解决就业的支柱性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

1.3传统建筑经济的瓶颈和房地产经济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筑业的经营体系相对落后,虽然建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大量资源的支持,而且前期需要大量投资,因此,资源和投资的限制导致建筑经济难以长期高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不足也成为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筑经济若要实现良好发展,就必须协调资源效益比,减少资源浪费,并积极利用节能技术,提高建筑对于绿色能源的利用率。虽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各种问题,如银行信用风险增加、征地不当和房价上涨等问题,而且行业的快速发展还伴随全球金融危机。但是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多种利好,首先,可以为国家创造收入。近年来,房地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收入,这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且通过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各种可以适应不同住房需求并大大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商品房。其次,房地产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农村地区的一些剩余劳动力也已得到适当安置,这为全国的就业提供了便利,因此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

2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中的典型角色

2.1房地产作为财富或财产

房地产行业之所以具有很高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它象征着财富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房地产是一种独特的物质财富,这对于建筑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房地产作为财富或财产的地理位置相对固定,不同于普通的流通财产,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同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除了流通市场,还应该根据房地产的流通性质增加所有权和使用权。房地产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问题,交易量很大。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不断提高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对称性,加深对城市空间规模的理解,以提高房地产经济作为财富或财产的价值。

2.2房地产作为资本或资产

资本本身就是剩余价值的附加值,相关人员需要对资产概念进行静态管理,加强对建筑业务中资本活动的分析,不断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增加资本以增加财富,实现良好的资本自治,并传达经济活动的基本内涵。在进行资本评估时,不断回收一些建筑物的部分经济资本,扣除计算不必要的增值部分的成本,增加用于评估资产的资本再投资。无论是资本还是资产,相关人员都必须加深对房地产经济概念的理解,并通过适当的资产管理和净资产估值进行合理的估值,以确保资产的价值。

2.3建筑经济表现为劳动价值

建筑经济必须依附建筑公司才能发挥其经济属性,而其又必须通过房地产企业进行销售,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立项、施工以及交付等过程中。建筑经济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的劳动,然后将其价值化表现为建筑经济。因此建筑经济需要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即需要高质量的劳动价值。如果建筑的设计、施工或者交付等劳动质量不佳,那么建筑产品的质量会受到影响,从而也难以体现出较高的价值。

3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体系。从有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每个省市在发展规划中都包括城市高层建筑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建设项目的巨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提高税收、提高土地价格和吸引大量投资做出了贡献。因此,研究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建筑工程的重要课题,也是该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3.1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相互依存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建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对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相对独立的经验和管理措施无法完全适应建筑公司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活动。简而言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既有独立的生产活动,又有交叉的联系。建筑公司是建筑产品生产环节中的主要环节,产品流通环节中的主要环节是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将根据地方情况为项目批准做好充分准备,项目获得批准后,建筑公司必须严格进行标准建设。项目完成后,房地产企业需要以建筑产品为起点,开始多元化的交易活动。在此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扮演着复杂的角色,需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来运营和管理高质量的建筑产品,涉及的人员很多,如建设项目经理、会计师。各建筑公司存在显著差异,建筑产品是基于多种类型的建筑和生产活动而形成的,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各自的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在国家的发展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即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密切相关。在建筑业的发展中,突出的特点是建筑经济周期内建筑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网络结构的单个系统中,每个系统都是独立的,但不断相互作用,大多数建筑产品是根据合同生产的。

3.2建筑生产与房地产的联系

在新形势下,大多数建筑工程都是承包形式,对建筑设计的投资也相对较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使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复杂化。项目的建设极易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且所建建筑物没有流通特性。劳动力、材料和资本是建筑业的关键要素。此外,在工业建筑形式的影响下,房地产的销售占很大份额,这与建筑物的数量、类型和程序密不可分。在建设过程中,这还将刺激房地产行业以及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3.3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联系

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之间存在理论联系,为了应对经济波动,财政政策必须在经济萧条期间增加公共投资,以不断促进经济的自动复苏。合理使用理论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建设,建筑施工就像钻一口井,要不断提高经济产品的合理性,提高建设的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不同城市的房地产资源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成本不同和价值不同。建筑物价格应根据区域位置来决定,例如,同样房子的价格在不同地方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不同位置的建筑成本与建筑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实现建筑价值合理分配和管理。如果存在销售不佳的问题,则需要改善区域阶段的饱和度处理。例如,在翻新旧城区房屋和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时,必须遵守某些价值规律,更好地分析成本和价值之间的波动,以及必须提高经济规律的相对稳定性,提高管理效率。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并通过合理分析房地产的复杂性,简化处理复杂问题。房价通常直接影响商业活动,相关人员应根据市场规律,分析房地产的经济和建筑经济发展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城市化,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单位有必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经济控制,以及对市场和价值规模的了解。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逐步实现,房地产经济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活跃,对房地产经济开发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建筑生产的形式也对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建筑经济的研究、房地产经济的分析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李小燕.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216-217.

[2]张岱婧.对我国房地产的思考:基于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6(3):40-41.

建筑经济范文篇4

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的基本内涵

顾名思义,房地产经济的主要对象是房地产,其经济关系主要是由房地产的生产、消费等而产生的,能够将房地产生产力和经济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般意义上来说,房地产经济包括房地产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活动行为和导致这些行为产生的条件。要想做好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系统的考察房地产经济,首先可以从微观层面进行,即考察相关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具体项目的开发与进程;其次可以从中观层面进行,即考察相关部门和特定区域的房地产经济;此外还可以从宏观层面进行,即站在国家层面考察房地产经济。而建筑经济的概念则是从建筑领域着眼进行界定的,这一概念包括相关建筑项目的经济预测、决策以及实施和评估等等。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之下,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无疑成了建筑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力。在这种状况下,建筑经济的研究范围也有了一定的延伸,将建筑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建筑行业内部的宏观经济问题也纳入了研究范围。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研究人员不能纸上谈兵,而是应当深入建筑市场,依据建筑市场的各项基本状况对其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必须认识到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现实状况,不断探索建筑行业内部出现的新变化,更加重视对建筑经济的研究,从而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在对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而应当在合理发挥政府职能、合理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之上,在恰当的范围内调动市场的重要调节能力,使房地产经济、建筑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

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镜像关系

对于房地产经济、建筑经济而言,二者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看作一种镜像关系,所谓镜像关系就是指镜子中和镜子外的物体看似相同,但一个是实际存在的,另一个则是虚幻的镜像。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在房地产领域和建筑领域都分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建筑经济是实际存在的,而房地产经济却是一个虚幻的镜像。营销方案与企业工作效率对于建筑经济而言,各个建筑企业是其所赖以存在的主体基础,建筑经济的一切作用都是通过各建筑企业的行为发挥出来的。而房地产企业则负责销售建筑企业所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将如何更好地进行营销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其主要工作流程包括项目的设立、批准、建筑企业进行建筑生产、形成房地产产品等环节。只有确保建筑产品的质量上乘、生产高效,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房地产营销。因此,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互相关联、互相依托的关系,建筑企业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也能为房地产企业实施更好的营销方案提供支持。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角色关系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各自承担何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不仅自身具备营销部门,而且还承担起了进行建筑生产的职能,这类公司能够将这两项职能进行整合。这样的规划设计具有提高经营效率、节约经营成本的重要作用,将房地产资源和建筑资源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建筑项目争取较短的审批时间,减少与建筑企业之间进行沟通的障碍。而专门的建筑企业则可以与一些具备良好资质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并获得负责建筑项目施工的机会,以建设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为目标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并通过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与相关的房地产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规模和建筑产品质量对于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而言,二者之间既互相作用,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建筑企业所建造的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能够实现相互的直接作用和影响。建筑企业所建造的建筑产品的质量优劣能够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规模,建筑产品质量优良对其具有促进作用,质量低劣则会限制甚至阻断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而建筑企业则需要依靠房地产企业所获得的项目审批资格,其施工行为和房地产开发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建筑产品的房地产企业也是不可能存在于市场之中的。因此,二者需要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携手共进,才能实现两个行业、两种企业的共赢和发展。

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的汲水关系

房地产经济、建筑经济之间不仅存在镜像关系,而且还可以通过汲水关系的类比对其进行分析。汲水理论是指当经济不景气时,可以用部分公共资源进行投资,以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回暖的一种政策形式。而本文所提及的汲水关系则是对这种概念的一种引申和扩展,可以将房地产经济和房地产产品看作井水,而建筑经济则是打井的动作与活动。房地产资源的循环与再生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房地产资源所具有的价值也有明显的区别,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也会对房地产资源的价值有所影响,例如,郊区的房价自然不能与城市中心地区房价同类而语。在自然界,水资源自身能够达到一种循环,但是如果过度汲取同一口井中的水资源,也可能导致这口井的短暂缺水或枯竭,但如果此时采取人工回灌等措施,也可以进行及时的补救。而对于房地产产品而言,其本身具有较为明显的类同性。如果对某一个区域的房地产资源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开发和销售,就有可能造成该区域房地产产品的短时性饱和。但是,如果受到产品寿命、旧城区改造等因素的影响,已经饱和的房地产产品又可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价值规律在房地产这一行业内同样具有适用性,但是价值与价格的波动关系趋向稳定所需耗费的时间却比较长。建筑产品的实在价值打井的动作和活动是一种劳动,是具有实在价值的。与此类似,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建造也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其劳动成果就是建筑产品。空有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策划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建筑企业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建筑企业的建筑产品却可以通过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而得到依附,从而实现其价值。在目前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之下,长期的通货膨胀积累的表现形式就是房地产产品价格的不断提升。通过将房地产经济、建筑经济通俗地比作井水和打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发现其实际意义。这样的类比看似并不复杂,但是却能够将联系紧密又复杂多样的房地产经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使我们能够更明晰地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房地产产品的价格是否会出现大幅度的跌落呢?对此,我们可以用这一类比继续进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即使优质的水资源始终处于较为短缺的状况之下,但是总体的水资源仍然是较为充足的,因此,即便是突发洪水,也只能带来短期内的大波动,波动过后,仍然是会逐渐回归平稳,水资源的总量和优质水资源的数量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而言同样是如此,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区域、哪个城市,建筑生产与房地产营销活动也必须依照市场客观规律进行,并接受价值规律内在的调节与支配。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具有极大的规模,在当下的市场经济、城镇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之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总体上仍然呈现为较为稳定的状态,哪怕会出现一些波动,也仍然在一段时间后归于平静。因此,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房地产行业的波动。

结语

建筑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资金管控;策略

建筑经济管理是施工工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运营管理要求、经济管理特点、运营模式、技术专业、人力与物力、资金流转等要素和信息。建设项目的规划、施工、验收及后期维护等程序,都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

1我国建筑行业资金管控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发展速度较快,建筑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逐步增加,建筑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加大。在建筑行业中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就要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许多企业都以建筑管理正规化为发展策略和要求,没有被眼前的短期利润冲昏头脑,而是进一步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策略。然而,一些大中型建筑企业仍局限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不在制订适用的发展规划上下功夫,导致企业的发展规划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例如,因工程款项目垫资而无法掌握项目的经营主动权,还有部分企业在巨额亏损后仍然进行垫资,这样的企业势必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许多建筑企业已逐渐发现了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和措施,但适用效果却差强人意。从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与资金管理现状来看,出现了一些倾向性问题和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主要被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许多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层对资金管理与控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第二,从事专业资金管控的人员较少,专业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达标,不能满足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第三,在资金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专业理论作为支撑,没有建立完整的资金管理体系和系统,在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对资金管理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第四,资金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控制的意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先进的管理意识。

2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经济管理观念上存在一定偏差。建筑企业的管理层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功能实现的方向上,对于建筑企业的资金管控理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使得一些建筑企业对建筑经济的资金管理观念存在一定偏差,不了解管理体系的运行标准,会给资金管理与控制带来一定难度。许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些建筑企业还只是注重对施工环节进行节约与控制,在跟踪问效、投标中标、施工开展和工程竣工等环节,都没有建立有关资金管理方面的节约机制。2.2企业的资金融资压力较大。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的资金融资压力越来越大,融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单一。从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来看,周期长、投资额度大、回收资金成本过程缓慢,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争取到更大、更多的工程项目,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作为支撑。如果建筑企业没有一定的经济储备资金,就会在资金投资领域非常被动,这种问题一旦扩大化发展,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今,建筑企业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筹集资金,如借贷等手段,但随着国家金融业政策的改变,银根压缩、融资途径缩小等问题不断出现,势必会导致建筑企业在借贷方面出现困难,会使建筑企业陷入困境。2.3企业人员资金管理控制能力不强。第一,许多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都缺乏全员性参与的根本意识,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的管理与控制仅仅是领导层与专业人员的工作任务,没有扩展到全体工作人员。第二,资金管理专业人员没有对于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制定一个系统、详细的规划,没有安排好资金的管理周转期限,致使资金在工程项目运转的过程中被大幅度消费,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三,非资金管理人员不受机制上的约束,没有管理资金的权限,不会自觉维护资金管理与控制的运行制度,在资金管理方面随心所欲,给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带来了负面影响。

3加强资金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3.1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与控制理念。要进一步强化建筑企业的成本观念,必须在成本管理上树立正确的认识,要积极关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各个影响因子和各个环节上的节点,彻底对建筑经济的成本进行提前预测、超前管理,在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和效果评价考核,完成好在质量、安全、标准、任务实现等方面的统一化进程,进一步做好成本预算、成本规划、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及成本效果评价等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和质量,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认真思考和总结,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企业资金管理理念,积极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3.2建立科学的工程施工方案。第一,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前,应该对建筑工程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施工规划。第二,对于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设计好解决方案,提高资金管理质量。第三,要对施工工程的人力资源和物资储备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与控制。第四,安排专业人员去建筑市场进行调研,提升建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陶维.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9):76-77.

[2]田延年.全面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J].齐鲁珠坛,2017,(05):32-33.

[3]邓宜春.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5,(08):90-91.

[4]樊铭凯.浅谈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15-116.

[5]王继俊.浅谈资金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管控与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9):121-122.

[6]童敏莉.浅析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的管控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6,(11):25-26.

[7]王开锋.浅析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的管控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6,(11):68-69.

[8]许杰.浅谈资金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管控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258-259.

建筑经济范文篇6

关键词:建筑经济;建筑产品;建筑生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得到迅猛发展。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作为建筑行业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学科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二者对于建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从建筑经济视觉下,对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是目前建筑学者应重点探讨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对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特征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建筑产品作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载体,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固定性,例如社会生活中的住房、商业建筑以及公园景观灯,不仅是多样化的同时也是固定性的。同时建筑产品也具有价值不菲和社会性等特征。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历史等因素对建筑产品的构造风格和造型形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产品被建成后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寿命

建筑产品的寿命主要是指建筑产品被建成后直到拆除之前所使用的时间。建筑产品的寿命不仅受到建筑经济的相关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建筑技术因素影响,由此建筑产品的寿命研究可以分为建筑经济寿命和建筑技术寿命。建筑经济寿命主要是指受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包括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需要拆除的建筑产品;建筑技术寿命主要是指受技术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表现为由于建筑技术的不过关,建筑产品出现的结构损坏和使用功能下降等。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的技术寿命由于现代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意义日渐减小,反而建筑产品的经济寿命意义逐渐扩大。

(三)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

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主要包含两个范畴,即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建筑产品的流通价格。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主要是指新建造的建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流通价格则是指建成后以及使用过后的建筑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应价格。通常情况下,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指的是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对于建筑经济视角下建筑产品价格的研究,一方面要对其产品价格的特征研究,例如与正常的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具有采取单独计价的方式特点等。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进行研究,即对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2]。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特点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周期性长和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筑产品的流动性大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同一建筑产品进行不同方位之间的流动,同时也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建筑产品相互流动,此流动性是其他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具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具有不均衡性,其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狂风、暴雨、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建筑产品无法进行完整式的生产。另外建筑产品的不均衡性也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均衡等。

(二)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以及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主要是指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土地,建筑材料包含被建筑行业加工过的相关建筑配件和未经加工过的原材料;建筑土地则被作为采掘对象和建筑对象分别作为建筑生产的不同场地。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则主要包括产品建筑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设备、建筑工具和建筑检验手段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劳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改造自然界并创造建筑财富的能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则是指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劳动能力,是对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脑力和体力的总结归纳,劳动力是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3]。

(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设计过程、建筑产品的组成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的施工等方面。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生产技术日益提高,建筑生产技术提高的明显结果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力度。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进步作用的应用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建筑经济视觉下,通过对建筑生产技术进行相应分析,要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法,同时要确立相应的评价建筑生产技术的指标,从而促进经济视觉下对建筑生产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发展,本文也因此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建筑产品特征、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产品的价格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进行研究,同时从建筑生产的特点、建筑生产的要素以及建筑生产的技术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作者:周丽丽 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颜廷珊,李春雷.建筑经济角度的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01):257.

建筑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经济;生态经济;互动性机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建筑经济包括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程建筑、商业建筑、娱乐设施建筑等活动,在整体的建设体系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总体来讲建筑经济最关心的三个要素是成本、时间和质量。

1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管理者一方面要严格把空工程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较短的时间以及花费较少的成本,两者相结合的同时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该建筑产品的需求。这其中质量问题是关键,如果忽略了工程建筑的质量,那么该建筑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然后当前社会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忽视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随意破坏环境,不顾及未来的长远发展。生态经济的概念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的地位及其作用,生态经济就是环境经济。这就要求企业台开展建筑经济的同时不能随意破坏环境,要求相关监察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对破坏环境的活动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惩治。生态经济这个概念看起来比较宽泛,其实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发展建筑生态经济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本身就是资源消耗严重的行业,与此同时建筑行业当中的资源利用率也不高,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我国虽然自然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本不允许建筑行业队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当前这一发展现状,那么对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巨大地制约影响。这就要求对建筑行业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管理,做到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发展经济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生态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经济

3.1生态与环保。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人们绿色环保的理念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现代的建筑设计不能仅仅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应该重视结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人居环境中融入生态环境,可以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使用环保材料,例如当前建筑的大理石地板可以用木质地板来代替,既环保又有保温作用。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对于拆除的建筑中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材料,要加大循环利用力度。此外,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建筑材料的本身颜色,尽量较少的使用油漆,减少对环境和人的伤害。3.2智能与优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的节能效果。在生态经济的概念中,建筑行业应该更大程度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科技设备,从而极大地罗缎建筑工程的建筑周期,达到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好地达到建筑制定的节能计划,有效地实现建筑行业成本、效率、质量的有机统一,在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了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发达国家建筑行业中智能化设备应用率非常高,我国目前的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行业当中的应用对比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3.3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失衡来能够一个国家是否步入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施进入人们的生活,我国的高铁建设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科技力量正在成为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来源,我们要在建筑行业中大力的融入科技力量,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使我国建筑行业向着更快、更好、更高的目标前进。3.4节能与自然。节能与自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建筑行业节能与自然相协调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追求的目标。我国建筑行业要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注重建筑资源的二次利用。例如我国建筑行业的水资源利用中可以雨水采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以供建筑活动使用;另外还可以加强对污水的循环利用。这些都是建筑行业实现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4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

4.1优化评价体系。对一件事情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从事情发生的当前条件出发。针对我国现代建筑进行评价时,要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要让我国建筑业水平在短时间达到甚至赶超发达国家本身就脱离了我国实际国情。要立足自身国情,客观、公正地对我国现有建筑水平作出评价,既看到我国建筑也现在发展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建筑业取得的业绩。4.2建筑可持续化。(1)低碳化方向。近年来低碳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人们低碳化出行,采用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都是低碳化的表现。在建筑行业也是一样,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低碳化水平,在生活中使用节能灯,用壁纸取代油漆粉刷墙面等等都是我国人们低碳化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作为建筑行业也应该关注到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在建筑中融入低碳化设计,一方面节约了建筑成本,增加了建筑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相信在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低碳化注定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之一。(2)可持续化方向。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一次性资源的使用率。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大的行业更应该注意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质量较高的材料,尽量避免资源的无故二次浪费。虽然这看起来会相应的提高建筑生产成本,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实是节约了建筑成本。所以,可持续化发展就是今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具体表现在能源可持续化发展、使用寿命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3)环保设计思想。提到环保设计思想,就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把环保思想融入进去,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建筑选址的时候也注意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选址结束之后,在建设的时候也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人们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生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近几年我国建筑发展中环保设计思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必然得到更大的重视,推动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娟.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3(19).

[2]王燕.我国建筑业生态现代化发展模式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建筑经济范文篇8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同时也是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行业。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主要由建设成本、施工时间以及建筑质量三方面组成,其经济效益的实现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和最短的施工时间来实现的。这就造成了建筑行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周围环境肆意破坏并大量消耗资源。

1.传统的生命周期成本观

在传统的建筑经济观中,生命周期成本往往只包括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与经济价值,完全没有环境的概念,只考虑初期资源的投资,完全忽视了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环境保护、垃圾处理以及污染的处理等费用。然而实际的生命周期中初期的资源投入只占整个生命周期的一成左右。在传统的建筑经济成本观中缺乏使用过程中的经济费用计算与评估,使建筑的生命周期效率变得很低。

2.新时期下建筑生命周期成本观

新时期下,传统的、片面的建筑成本观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建立一个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新的建筑生命周期成本观。生态经济理论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互利共赢,以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繁荣促进环境的改进。这就要求建筑经济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要周全地考虑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要素,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垃圾处理、资源消耗等。要建立全新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估系统,要在生命周期评估中引入最新生态经济理论生命周期成本评估法,评估要包含三大部分的内容:建设期成本、使用期成本、生态环境成本。其中建设期的成本仍然同传统的相同,包含了材料费用、设计费用、建造费用、安装费用;使用期成本包括:维护费用、清洁费用、装修费用以及新增加的能源消耗费用;生态环境成本是以往建筑生命周期成本中从未有过的,包含了建筑在生命周期中创造的垃圾的处理费用、温室气体排放费用、环境污染费用等以及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连带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经济损耗。

二、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相融合

1.生态建筑

生态经济理论运用到建筑经济学领域是一大创举,生态建筑就是其结合的完美结晶。生态建筑并不会为建筑增加经济成本,反而生态建筑会为建筑节约大量的成本。生态建筑主要是初始时期的一次性投资,进而在后续的生命周期中以很低的维护费用进行运转,并提高了建筑的寿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其综合的经济效益要比一般的建筑高很多。生态建筑在实际的应用中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马来西亚的纳米亚大厦的设计与施工完全采用了生态经济理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纳米亚大厦的设计特点为:第一、建设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平面中每三层凹进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第二、中庭成为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渡空间。第三、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第四、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的热量,其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过滤器,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第五、每层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第六、所有电梯和卫生间都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第七、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和自然采光。第八、包围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第九、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2.实施条件

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相融合,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和节约能源具有很深的意义。但是由于生态建筑的受益人是所有的消费者而不是建筑企业,所以不容易实施和落实。所以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立法,强制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生态化的设计方案,在施工中使用节能设备以及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同时政府也要适当地调整税收及奖励措施,要为建筑开发商提供更优惠的条件,激励并引导建筑企业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建筑经济范文篇9

企业经济活动是存在风险性的,对于建筑施工的单位来说,其经济活动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而企业内部审计是为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它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建筑施工单位内部经济审计是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以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

1.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所属单位及施工项目部因存在分布散、广的特点,其经济活动、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就是在于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审查和评价,对存在不足与错误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济效益。其途径是以生产经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为切入点,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2.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企业领导人员在职期间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以及企业重大决策等都是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评价的内容。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主要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所要求的审计内容为主线,对企业资产、负责、损益的真实性、企业经营的效益性以及各项业务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同时,也将关于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重点审计内容,进而客观评价领导人员的任期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为企业对领导人员的调配、任用提供审计的支撑与服务。

二、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失真的原因

1.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的不对称及外部性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失真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控制和掌握经济审计主动权者的弄虚作假,伪造会计数字的现象,而存在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生成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的外部性也十分突出。现实中,经常有一些经济审计负责人、报表编制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工作的权限做假,为自己谋取利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都是造成审计失真的重要原因。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合理

就目前国内实际情况分析,之所以经常出现企业会计舞弊、审计失真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会计机构是自行设置的,其相关人员都是领导直接任命的。建筑施工企业同样如此,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能直接掌握和控制项目的财务经济审计系统。如果会计舞弊及申计失真,对项目经理人来说,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可以说,当前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十分不合理。因此,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

3.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素质偏低

近几年,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经济审计失真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与道德问题。许多单位在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方面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不高;在职人员不经专业的培训与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导致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不断的贫乏或老化,对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在工作过程上不依法办事,甚至有的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十分淡薄,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个人利益膨胀,根本无原则可言,故意伪造、毁损会计资料等。

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失真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防止其失真现象,我们应当重视影响经济审计的因素。由于经济审计涉及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这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1.提高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意识

目前,国内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相关法律与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者的指导思想不端正,不仅导致自己对经济审计责任的懈怠,同时也造成员工对其的认知不清。可以说,这是造成施工企业经济审计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要经常组织管理者自身的学习,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从而提高自身的会计法规意识,端正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样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失真的问题,也保证了领导者对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的责任。

2.构建规范化的治理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企业制度,就不能明确企业的产权。产权明确,财务才能清晰,建筑施工企业亦是如此。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现代施工企业制度要求,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另外,企业可以实行社会化管理,将施工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全面推向市场,借助外部的监督力量。这样可以保证财务人员真实的反映数字,正确的履行工作职能,提供真实、客观的经济审计。

3.加强外部的监督力度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是一个很好解决经济审计失真的途径。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财政、税务加强监督力度;(2)政府监督应当以其合法性、真实性作为政府对经济审计监督和管理的核心,始终围绕施工企业所提供的经济审计是否合法、是否真实来进行;(3)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完善注册施工企业会计师管理体制;(4)提高经济审计的可信度,对会计人员任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的直接提供者就是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保证经济审计真实至关重要。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财务会计知识,还需要他们必须懂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达到标准要求,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队伍,建立施工企业会计专家库,以适应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或会计工作的需要。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熟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促使他们更好的全面掌握施工行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减少因会计技术失误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而造成的经济审计失真。

四、结语

建筑经济范文篇10

1、建筑物的商品性质和使用价值建筑物是房屋的构筑物的总称。它直接建造在使用地点的土地上,起到住人和载物的作用。它概括了房屋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范畴,是建筑业的产品。建筑物作为商品,有如下一些特点:

1.1群体性。往往由一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组成,发挥总体的作用,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在同一地点,要由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工艺交叉生产。不象一般商品,采用比较单一工艺,不受干扰地进行生产。

1.2固定性。每一建筑物都要固定在一定地点的土地上,分散进行生产。不象一般商品能够集中生产,自由运输。

1.3单件性。每一建筑物都要与周围环境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不象一般商品,同一类型,成批生产。

1.4协作性。每一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需要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工种,协作配合,才能进行生产。不象一般商品,只需要单一或少数工种配合就可以生产。

1.5复合性。很多建筑物都是现场建造和工厂预制相结合的复合体。预制程度愈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也愈高。不象一般商品,都是在工厂生产组装而成。

1.6预约性。建筑物不象一般商品,可以拿到市场交换,只能在现场根据要求进行生产。因此,选择生产厂家,通过投标、竞争、订约、成交,就成为建筑业物质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事先要对这项产品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提出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因此,我们在预约和组织生产建筑物时,必须针对上述建筑所特有的商品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生产和监督检查,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必备的属性,它表现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建筑物的各种需求。作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适用性。任何建筑物首先要满足它的使用要求。例如住宅,要满足居住的要求;影剧院要满足文娱的要求;各类工厂要满足生产的要求;输水管线要满足供排水的要求;水电站要满足发电的要求;码头要满足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的要求。凡此种种,不同的使用功能,都要求制定一系列专门的建筑标准;(2)可靠性。任何建筑物都必须坚实可靠,足以承担它所负载的人和物的重量、风雪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结构,制定一系列结构标准;(3)耐久性。任何建筑物都要考虑满足它的使用年限和防止水、火和腐蚀性物质的侵袭。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构造上制订一系列的标准;(4)美观性。任何建筑物都要根据它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为人类提供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造型和景观,这就要求对建筑物的型体、装饰、园林绿化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标准;(5)经济性。建筑物作为商品,当满足了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种要求以后,能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性。只有做到物美价廉,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也要制订一系列定额、标准作为衡量、控制造价的指标。

2、建筑标准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就在于以符合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项要求和符合当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订的各项建筑标准,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制订建筑业的各类建筑标准,就成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而这些建筑标准的制订,都是通过科研和生产实践,肯定合理的指标,通过鉴定,以建筑标准的形式,在不同的实施范围,用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形式颁发。建筑标准依其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名词术语、图例符号、模数、气象参数等类基础标准;满足安全、卫生、环保要求以及工期、造价、劳动材料定额等控制标准;试验检侧、设计计算、施工操作、检查验收鉴定、安装技术等方法标准;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建筑机具、模具等产品标准。为了国内外竞争的需要各类建筑品的生产工厂,还可以编制比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要求更高的内控标准、超前标准以及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等等。建筑企业保证建筑物设计施工质量,除了要依据上述各类技术标准外,还要制订包括计划管理、工序管理、物料管理、机具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标准。上述这些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不仅是勘察、设计、施工企业据以生产的标准,也是国家据以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的标准。结合当前建筑业改革的形势,政府部门为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对建筑业有关标准的修订、颁发、管理,已是刻不容缓。而这些标准的编修颁发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要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充实、更新。、所以每个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都要落实到编制管理单位长期管理,才能为不断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标准化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手段建筑标准化就是人们在建筑活动中,为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应遵循的规则,作为指导人们进行建筑实践的依据。建筑物是一个复合产品,它是由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在现场组建而成,往往涉及到几十几百个生产单位。为了组织建筑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必须运用模数化、定型化、体系化、综合化等方式,在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因此,建筑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起到不可缺少的纽带作用。

3.1模数化。建筑模数是一种选定的建筑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等尺寸间相互协调的基础。我国《建筑统一模数制(CB12—73)》规定以100毫米作为模数的基础,称为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倍数,称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称为分模数。建筑设计上一切尺寸小至缝隙的留置,大至建筑物的跨度、柱距、层高,均须按规定的分模数、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数列和幅度采用。协调建筑物构造尺寸与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相配合,对减少尺寸类型、简化品种,扩大构件制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2定型化。定型化是对大量重复修建使用的各种类型房屋、构筑物、建筑、配件、建筑设备以及施工机具、模具等,结合地区具体条件,经过科学试验和实践检验,通过鉴定编制成系列化的标准图或通用图,编制好定型产品目录,供设计、生产、施工选用,借以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质量,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促进建筑工业化水平,获得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搞好定型设计,必须与有关生产、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好工业化生产与多样化的矛盾,满足不同类型建筑产品灵活多样组合的需要。

3.3体系化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又进一步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体系化就是把建筑物组建的全过程,从使用功能、平立面组合、艺术造型、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构配件生产、施工工艺、施工机具、施工组织、技术经济效益等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综合研究,配套解决,选择经济效益最佳方案,形成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成套技术文件,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这对组成专业化建筑体系公司,全面承担规划、设计、生产、施工任务,经济效益尤为显著。目前国内在房屋建筑中已推广的建筑体系有预制框架体系、预制排架体系、升板体系、滑模体系、大板体系、大模板体系、预应力板柱体系、隧道模体系、盒子体系等。

3.4综合化。是目前我国在制定各类产品标准工作上的新发展。综合标准化是指在制定或修订某项产品的质量性能指标、技术条件和参数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和平衡,对所涉及的有关标准,同时进行制定或修订,使各种标准能协调、统一、配套形成体系,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时,在某项标准指标提高以后,其他各项相关标准也必须及时调整,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例如当前在钢门窗综合标准化的工作中,除了修订钢门窗本身的规格质量标准外,还要确定建筑物门窗洞口的基本尺寸,也要考虑建材生产平板玻璃的规格尺寸,经过协调以后,玻璃的出材率从过去的50%~70%上升到85%以上。而冶金部主管的窗框钢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也要进行协调,才能保证钢门窗的质量。同时轻工部主管的门窗五金配件,也要与钢门窗的规格尺寸,配套制定。只有通过跨行业的协调,才能形成钢门窗综合标准化体系,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