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7:05:47

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范文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按照市政府安排,市审计局于2008年对政府投资的*、*、*、*、*、*、*、*污水处理厂及市*污水处理厂、*大道共计十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于2008年9月8日一12月15日组成10个审计组,对八县、市廛东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宙计,对王城大道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十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12000万元,查出违规金额l871.3万元,有三家建设单位的部分工程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3850万元,核减工程额1419.8万元,核减率为1.86%。为政府及各建设法人单位节约了建设资金,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加强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

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单位违反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1.部分项目应招标未招标3850万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项目应全部招标。审计查出存在部分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未招标现象。有三家建设单位的部分工程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其中宜阳县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为4178万元,仅对641万元进行了公开招标,且招投标的资料不完备。其他3537万元(厂区土建、设备及安装、办公楼、管网、勘察、监理等)均未进行招投标。**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道路工程的设计项目合同金额为172万元,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直接委托**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

2.前期报批手续不合规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工程项目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的不得开工建设。在建设中,有两家建设单位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就开工。**市王城大道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为43000万元,应当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省发改委批复,但本工程只经过了**市发改委的批复。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工程无施工许可证,王城大道建设工程无开工报告。

3.未按合同规定进行招标

**市王城大道建设工程在进行公开招投标时于2003年10月17日**市建设委员会与**市东虹廷设工程招标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其代为招标,但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却未履行合同,业主实行自行招标。

4.应作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应作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5.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监理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中标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市廛东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对监理工程进行了招投标,结果为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共同中标,标的55万元。但中标签订合同后,双方自行协议变更监理三体为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

按照《建设工程

2.管理费超支93万元。项目建设中,有2家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数额较大,与法律规定的标准有较大悬殊。如**市廛东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概算为215万元,截止2008年8月31日实际开支259万元,超支44万元。

3.违规列支工程费用105万元。廛东污水处理工程在2006年底已进入试运营,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在2007年及2008年该项目的借款产生的利息85万元仍在本工程的建设成本中列支是不合规,应计入运营期间的费用。

4.未按规定大额使用现金212万元。有两家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大额使用观金。如截至2008年11月30日,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以大额现金支付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费用22笔记153万元。

5.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41.5万元。

汝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41.5万元,未经决算直接支付全部合同工程款830万元。

6.虚列工程投资1419.8万元

八县及廛东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王城大道共计10个项目,批复总概算112000万元。经审核实际完成投资额中多列工程成本1419.8万元,造成投资完成额不实。其中孟津县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二程造价送审金额为2142万元,审定金额2053万元,审减金额为89万元。汝阳县污水处理工程造价送审金额为1374万元,审定金额为1226万元,审减金额为148元。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建设单位为了抢时间、抓工期,忽视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规定,部分工程项目在工程概算未经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且无开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情况下开工建设,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二是建设项目资金用量大,筹措困难,但项目办理拆迁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需大量资金,因而违反了国家有关基建程序规定。三是为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用地以租用形式使用土地,违反了国家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四是多数建设项目均由项目法人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人员组成多为临时抽调,易造成违规等情况的发生。五是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监督不规范、不到位,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

三、问题处理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等有关财经法规规定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并对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审计建议。相关单位根据审计意见正在进行整改,并表示在今后进行的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为以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对建设单位违反匡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问题的处理

1.部分项目应招标未招标3850万元、未按合同规定进行招标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前期报批手续不合规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补办手续。王城大道等两家建设单位正在补办手续。

3.未经审批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应作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补办手续。王城大道建设单位同意审计意见补办手续。

4.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监理单位问题,审计建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5.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补办手续,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正在补办手续。

(二)对违反国家财政财务规定问题的处理

1.业务招待费超支20万元、管理费超支93万元问题,审计建议今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规定,控制支出范围。

2.违规列支工程费用240万元、虚列工程投资1419.8万元问题,审计予以调账处理,并建议今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规定列支工程费用。

3.未按规定大额使用现金212万元,审计建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4.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41.5万元,审计建议财政在拨付所欠工程资金时予以扣除。

四、整改措施

(一)成立专职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范围

从审计情况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建设程序上不完善,将影响工程质量及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为此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纪检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建委、发改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资金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部门关于项目进度及监督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资金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规定,凡是政府投、融资的建设项目,应列入监督范畴,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接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审计机关的全程监督。

(二)严格工程预算,规范合同内容

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定额和我市实际,编制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概)算。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条款时要按照《**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单列条款注明:须经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作为投资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的依据;合同书副本要及时送市审计局备案,以减少审计风险和规避经济纠纷。

(三)完善工程普通更签证手续,落实工程变更签证报请批准制度

政府投、融资的建设项目,其工程合同签订后确需变更的,须经市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进行现场认证,确认有无变更必要,而后再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原设计部门要出具变更资料,履行相关手续后报请市政府批准,并送财政和审计部门备案。对擅自变更的,审计部门在工程决算审计时不予认可。

(四)按时提请决算审计,维护审计法律权威

建设单位要在验收合格后60天内编制出竣工决算,并向市审计部门提请决算审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编制期限的,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对不按规定时间编制竣工决算和报请审计的建设单位,视情况按拖延或拒绝情况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给子处罚。

建设投资范文篇2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概(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以及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指下列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一)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建设资金(基金)、政府债务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占概算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建设项目;

(二)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建设资金(基金)、政府债务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占概算总投资的比例未超过50%,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或者运营控制权的建设项目;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第四条审计机关负责依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实施审计。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年度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安排和预计完工项目情况抄送同级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应当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情况抄送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

第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结果,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六条审计机关履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职责所需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安排,列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审计机关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年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审计机关必审制度。

第八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按照审计管辖范围实行分级审计。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管辖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也可以直接审计属于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下级审计机关依据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实施的审计,审计结果应当报授权机关审定。

第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以及效益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包括对下列事项真实性、合法性或者有效性的审计监督:

(一)建设程序执行的情况;

(二)项目法人、资本金、招标投标、合同、监理等建设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

(三)项目概(预)算编制、审批、调整、执行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来源和到位的情况;

(五)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转出投资、待核销投资,尾工工程投资、结余资金的情况;

(六)项目所需设备、材料采购和管理的情况;

(七)编制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和明细表的情况;

(八)基建收入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使用的情况;

(九)投资包干指标完成和包干结余资金分配的情况;

(十)项目债权债务的情况;

(十一)项目各种税费计提和缴纳的情况;

(十二)工程质量管理的情况;

(十三)经济、社会、环保等投资效益的情况;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

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审计时,具有下列权限:

(一)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文件资料、财务资料和电子数据等资料;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文件资料、财务资料、合同、概(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监理资料和电子数据等资料;

(三)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限。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或者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审计机关选择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聘请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信誉良好,近3年内未发生过业务质量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

(二)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应当取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资质证书和会计资质证书;

(三)参加工程价款结算审计的,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聘请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或者相关专业资格(职称)证书;

(二)近3年内未发生过业务质量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

(三)与参加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项目前期审计的,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前向建设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建设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资料之日起15日内出具审计文书。

第十七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约定经审计机关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结算或者竣工决算,并约定保留一定比例的待结价款,保留的待结价款在结算审计后结清。

第十八条审计机关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完成后,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具备竣工决算审计条件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机关一般应当在审计通知书确定的审计实施日起3个月内出具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下确需延长审计期限的,应当报经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下达机关批准。审计结果作为建设单位支付结算款项的依据。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十九条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应当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违反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罚决定。

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需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移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结算中多计工程价款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依法据实结算,对已多付的工程款,审计机关还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收回或者依法予以收缴;对少计工程价款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

对改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用途,转移、侵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行为,审计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和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二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明知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而不主动回避的;

(二)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

(三)索贿、受贿或者接受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不当利益的;

(四)隐瞒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聘请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人员或者社会中介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停止其承担的工作、追究违约责任、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设投资范文篇3

一、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现状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以来,修武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县上下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增长阶段。

(一)农村固定资产总量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修武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多予”和减负,减免了农业税,积极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扶持措施,使农民直接受惠于党的政策,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特别是20*年以来,修武县委、县政府积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投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年,全县农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948万元,同比增长64.3%;其中农村非农项目投资39108万元,占农村投资的57.6%,同比增长151.7%。

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使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悄然发生变化,非农户投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户和非农户在不同的投资领域里各自发挥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20*年,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农户投资所占比重由20*年的37.7%大幅提高到57.6%,修武非农户投资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农村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修武农村内部形成的农业与非农产业投资结构比例,反映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变化过程,为农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农村固定资产形成的生产能力直接体现在对农民收入和非农产业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种拉动效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带动了各类经济实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投资项目的增加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加快了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20*年修武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8.1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3.3%,比20*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2.6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20.3%,比20*年上升0.6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2.1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6.4%,与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20*年,修武农民人均纯收入4903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314元,增长17.4%;工资性收入1377元,增长31.5%;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7%,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第三,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农户用于住宅和设备购置支出方面投资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住房条件改善显著。20*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平方米,人均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面积17.4平方米,增加10.1平方米。二是生活消费支出稳定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年,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3529元,同比增长14.5%。。

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随着修武农业、农村经济外部环境的趋好,通过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设备及工器具投资的大幅度增加,装备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了农业的基础,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年,修武农业机械总动力41.6万千瓦,比20*年增加0.3万千瓦。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快了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修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推进修武现代农业建设从技术装备上做了准备。

(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加快了城乡的融合。

1、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

随着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饮水问题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随着农村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修武农村正朝着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的方向发展。20*年,修武通电村、通汽车村、通电话村、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交通、通信、供电等事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镇聚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收入来源渠道。电、电视信号、道路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相应改善,汽车站、集贸市场、文化娱乐体育场馆、卫生院、互联网等配套设施的相继建立,启动了农村的存量需求,拉动了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农民进入现代市场体系中去,促进了农村现代化,拉近了农村和城市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修武农村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极大收益,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消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增长、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文化娱乐、外出联系、健康保健等方面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亟待改善的几大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三农”问题凸现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前提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首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核心问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投资旺,百业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修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投资结构上反映出的问题也亟待改善。

(一)自筹资金增长乏力,生产性投资增长放慢,对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任务的实现产生较大冲击。

从农村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结构上看,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以自筹资金为主,20*年自筹资金占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3.5%,比20*年的100.5%下降47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乏力。

农户投资出现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比例不合理问题。从近几年修武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修武农户投资以非生产性投资(住宅)为主,非生产性投资(住宅)占将近80%,生产性投资仅占20%。农户投资显现的结构性矛盾,表明农民的住宅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农户释放出多年积累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的比例过高,必然挤兑了发展生产的资金需要,缺乏有效引导必然影响生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农民收入的增长要靠生产的驱动,生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户自筹资金增长乏力,凸现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户生产性投资力度下降,势必造成农业生产的基础不牢,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

(二)公共产品投资不足,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羁绊着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从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但是由于公共产品投资长期缺位,引致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事业方面投资的严重不足,城乡差距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较大改观。

1、固定资产投资向城镇大力倾斜,造成农村投资总量规模偏小。

造成城乡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由于长期执行城市偏向的政策结构,城乡差距已由最初的外在制度设计引起,逐渐衍生为内在的自我强化,投资偏好加剧了投资鸿沟的形成,致使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成本过高,造成公共投资缺位,致使农业、农村长期失血,加剧了城乡鸿沟的形成。20*年,修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7亿元,其中农村投资所占比重只有20.2%,农村投资偏弱直接拉大了城乡差距。

2、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投资起步晚,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资来源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农村集体组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水利设施、农村公路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积累水平下降,农民投资关注的领域更多集中在房屋投资上,对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的公共产品投资较少。与2005年相比,20*年修武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林水的支出0.2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6%,所占比重比2005年下降5.3个百分点,20*年,修武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林水的支出0.5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9.8%,所占比重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此外,还有土地等生产要素受国家政策因素方面的影响,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大生产,遏制了技术设备的投资;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差,资源配置效率低,增加了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的风险。由于引致投资不足和制度因素的双重制约,使修武农村投资率在低位徘徊。

三、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建议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世纪工程,是一项需要巨大的投资来推动和构建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是关键。作为发挥最终生产能力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更应首当其冲。加快修武新农村建设步伐,有效解决农业农村投资上与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两大“软肋”——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滞后和农民增收缓慢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目标实现。

(一)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打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瓶颈制约。

1、强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所引发的联带效应,发挥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所起到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吸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双重作用。政府加大对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通水、通路、通电等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投资力度,会激发其他投资主体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随着投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民会因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而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企业会因为通水、通电所带来的便利而增加在农村的进一步创业。

2、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投资重点应加大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投资,这些项目周期短、见效快,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或独资开发等优惠政策,加大引资力度,鼓励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加快农村设施建设步伐。

(二)完善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稳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体地位。

修武现有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折射出保证农民纯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和产业结构的再调整,通过激发农民的投资热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壮大县域经济活力“三大”发展路径,增加农民收入,为扩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供资金保证。

加快形成一套旨在激励农民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强化农民在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惠农政策的连续性,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扶持力度,激发农民的投资热情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民理性投资,加大生产性投资,对农民自主投资的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引导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和改良进行适度投资,以提高农民的耕作方式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增值增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挥修武农业资源丰富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投资规模建设,扩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发展空间。

建设新农村,城镇是基地、纽带和节点,农村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小城镇,小城镇是集投资、创业、消费三位为一体的空间,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降低成本费用,而且能集中解决工业企业所需的能源供应和对交通、通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需要,并且企业的适度集中还能带来人口的适度集中,产生集聚效应。修武小城镇发展水平低,发展空间大,承接各方投资潜力大。发展思路上应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为主要路径,制定区域优惠政策,吸引各方投资者的资金进入。通过重视培育和发展重点中心镇,使有限的投资能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继而辐射、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步骤、有重点、因地制宜地搞好乡村建设规划,稳步推进村的整治和建设,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建设投资范文篇4

一、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现状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以来,修武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县上下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增长阶段。

(一)农村固定资产总量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修武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多予”和减负,减免了农业税,积极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扶持措施,使农民直接受惠于党的政策,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特别是20*年以来,修武县委、县政府积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投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年,全县农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948万元,同比增长64.3%;其中农村非农项目投资39108万元,占农村投资的57.6%,同比增长151.7%。

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使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悄然发生变化,非农户投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户和非农户在不同的投资领域里各自发挥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20*年,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农户投资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37.7%大幅提高到57.6%,修武非农户投资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农村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修武农村内部形成的农业与非农产业投资结构比例,反映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变化过程,为农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农村固定资产形成的生产能力直接体现在对农民收入和非农产业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种拉动效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带动了各类经济实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投资项目的增加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加快了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20*年修武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8.1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3.3%,比2006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2.6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20.3%,比2006年上升0.6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2.1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6.4%,与2006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20*年,修武农民人均纯收入4903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314元,增长17.4%;工资性收入1377元,增长31.5%;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7%,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第三,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农户用于住宅和设备购置支出方面投资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住房条件改善显著。20*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平方米,人均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面积17.4平方米,增加10.1平方米。二是生活消费支出稳定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年,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3529元,同比增长14.5%。。

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随着修武农业、农村经济外部环境的趋好,通过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设备及工器具投资的大幅度增加,装备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了农业的基础,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年,修武农业机械总动力41.6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0.3万千瓦。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快了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修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推进修武现代农业建设从技术装备上做了准备。

(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加快了城乡的融合。

1、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

随着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饮水问题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随着农村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修武农村正朝着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的方向发展。20*年,修武通电村、通汽车村、通电话村、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交通、通信、供电等事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镇聚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收入来源渠道。电、电视信号、道路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相应改善,汽车站、集贸市场、文化娱乐体育场馆、卫生院、互联网等配套设施的相继建立,启动了农村的存量需求,拉动了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农民进入现代市场体系中去,促进了农村现代化,拉近了农村和城市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修武农村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极大收益,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消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增长、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文化娱乐、外出联系、健康保健等方面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亟待改善的几大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三农”问题凸现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前提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首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核心问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投资旺,百业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修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投资结构上反映出的问题也亟待改善。

(一)自筹资金增长乏力,生产性投资增长放慢,对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任务的实现产生较大冲击。

从农村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结构上看,修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以自筹资金为主,20*年自筹资金占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3.5%,比2006年的100.5%下降47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乏力。

农户投资出现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比例不合理问题。从近几年修武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修武农户投资以非生产性投资(住宅)为主,非生产性投资(住宅)占将近80%,生产性投资仅占20%。农户投资显现的结构性矛盾,表明农民的住宅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农户释放出多年积累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的比例过高,必然挤兑了发展生产的资金需要,缺乏有效引导必然影响生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农民收入的增长要靠生产的驱动,生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户自筹资金增长乏力,凸现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户生产性投资力度下降,势必造成农业生产的基础不牢,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

(二)公共产品投资不足,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羁绊着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从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但是由于公共产品投资长期缺位,引致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事业方面投资的严重不足,城乡差距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较大改观。

1、固定资产投资向城镇大力倾斜,造成农村投资总量规模偏小。

造成城乡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由于长期执行城市偏向的政策结构,城乡差距已由最初的外在制度设计引起,逐渐衍生为内在的自我强化,投资偏好加剧了投资鸿沟的形成,致使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成本过高,造成公共投资缺位,致使农业、农村长期失血,加剧了城乡鸿沟的形成。20*年,修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7亿元,其中农村投资所占比重只有20.2%,农村投资偏弱直接拉大了城乡差距。

2、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投资起步晚,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资来源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农村集体组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水利设施、农村公路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积累水平下降,农民投资关注的领域更多集中在房屋投资上,对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的公共产品投资较少。与2005年相比,2006年修武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林水的支出0.2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6%,所占比重比2005年下降5.3个百分点,20*年,修武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林水的支出0.5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9.8%,所占比重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此外,还有土地等生产要素受国家政策因素方面的影响,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大生产,遏制了技术设备的投资;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差,资源配置效率低,增加了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的风险。由于引致投资不足和制度因素的双重制约,使修武农村投资率在低位徘徊。

三、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建议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世纪工程,是一项需要巨大的投资来推动和构建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是关键。作为发挥最终生产能力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更应首当其冲。加快修武新农村建设步伐,有效解决农业农村投资上与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两大“软肋”——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滞后和农民增收缓慢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目标实现。

(一)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打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瓶颈制约。

1、强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所引发的联带效应,发挥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所起到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吸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双重作用。政府加大对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通水、通路、通电等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投资力度,会激发其他投资主体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随着投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民会因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而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企业会因为通水、通电所带来的便利而增加在农村的进一步创业。

2、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投资重点应加大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投资,这些项目周期短、见效快,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或独资开发等优惠政策,加大引资力度,鼓励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加快农村设施建设步伐。

(二)完善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稳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体地位。

修武现有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折射出保证农民纯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和产业结构的再调整,通过激发农民的投资热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壮大县域经济活力“三大”发展路径,增加农民收入,为扩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供资金保证。

加快形成一套旨在激励农民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强化农民在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惠农政策的连续性,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扶持力度,激发农民的投资热情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民理性投资,加大生产性投资,对农民自主投资的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引导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和改良进行适度投资,以提高农民的耕作方式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增值增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挥修武农业资源丰富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投资规模建设,扩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发展空间。

建设新农村,城镇是基地、纽带和节点,农村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小城镇,小城镇是集投资、创业、消费三位为一体的空间,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降低成本费用,而且能集中解决工业企业所需的能源供应和对交通、通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需要,并且企业的适度集中还能带来人口的适度集中,产生集聚效应。修武小城镇发展水平低,发展空间大,承接各方投资潜力大。发展思路上应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为主要路径,制定区域优惠政策,吸引各方投资者的资金进入。通过重视培育和发展重点中心镇,使有限的投资能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继而辐射、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步骤、有重点、因地制宜地搞好乡村建设规划,稳步推进村的整治和建设,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建设投资范文篇5

1.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一的协同管理、造成投资浪费。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城市病”,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市是个复杂有机体,城市建设中要涉及到城市地下交通、市政给排水、热力管网、电力电网、通信通讯、道路、园林等不同部门或企业,这些相互独立的部门,在具体项目的配合中,由于缺乏可视化的沟通媒介及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协同沟通效率低下,协同工作难度大,从项目的规划、建设一直到运营维护,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因工作配合不到位,就出现了常见的“拉链马路”,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营,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浪费。1.2投资管控方式落后。导致超概算现象发生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市政工程情况复杂,涉及隐蔽工程较多,投资监管部门由于没有透明化的监管平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机构的形成工程签证、设计变更无法甄别真伪,对项目实施机构随意提高建设标准、盲目追加建设投入的行为,在过程中也无法控制。投资监管部门只能靠道德去约束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这种落后的投资管控模式,往往会导致工程建设实际投资超过工程概算。1.3财政投资项目未形成全过程阳光化的监管机制。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程及其每一个环节均应加强监管,否则容易产生监管风险。比如,在规划设计阶段,如果缺乏科学充分的经济技术分析,就会造成投入产出比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而难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没有形成覆盖项目全生命期的可视化信息化的监管平台,造成监管方和项目实施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全过程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项目结束审计发现问题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以上是国内各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逐渐得到各省市政府的重点关注。

2.解决的建议

针对城市建设投资管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经验及对BIM技术深入研究,建议“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运用建筑行业最前沿的BIM技术、及基于BIM技术全过程项目管控平台等科技手段,实现集成化、动态化的投资管控”,以下就该建议中利用BIM可实现的目标、以及政府方面具体的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1利用BIM技术可实现的目标。要实现利用BIM模型协同工作,就必须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上,要求具体建设项目,充分运用BIM技术建模,将完成的BIM模型导入项目管理平台,通过项目各参建方基于项目管理平台的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投资控制,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如下:(1)实现动态化集成化投资控制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构件与工程量清单、以及与工程进度进行关联,可以智能的进行投资预警提示,实现对项目动态化集成化投资控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有效地遏制管理渎职,避免工程投资浪费、超额付款等工程投资腐败现象的发生。(2)利用BIM技术实现审计端口前移的目标传统工程造价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属于被动审计,通过运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及财政投资管控平台,将工程造价审计端口前移,从项目立项就可以登录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对平台反馈的数据进行查看、监督,对不符合国家基建程序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加大事前、事中审计监督,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打消贪腐的念头。(3)实现全过程阳光化投资管控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变更的论证、审批等环节只有当事人清楚,投资监管部门和建设实施部门信息不对称。而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建设实施部门通过上传变更,将原模型和变更模型进行比较,实现量与价的实时变化,让变更费用有理有据,并形成费用变更确认的审批痕迹。投资管控部门在平台上可以对设计变更进行问题的追溯,对产生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对于重大变更项目,涉及金额巨大的,可以在平台的流程上设置投资监管部门的审核点,通过审核,流程才能继续推进,做到真正意义的阳光化投资管控。(4)建立财政投资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通过把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的数据和各省市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接口打通,实现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能提取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的关键数据,从而在每个财政信息化投资管控平台上可形成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项目数据。最后,国内各省所有的财政信息化投资管控数据汇合在一起,就形成国家财政投资的大数据中心,其价值无限,必将为国家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2建议政府的推进措施。(1)加大BIM相关的课题研究与落地的扶持建议城市建设以BIM技术为主线,加大培育新兴服务产业的力度,加大对BIM技术以及通过BIM技术实现的延伸性服务研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专业公司的优势,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对BIM工场、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平台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完善。通过课题落地应用的试点引领,逐步向全国推广。(2)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落地应用BIM的落地应用关键在于以项目为载体的逐个落实,建议2018年国有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全面推广BIM应用,尤其在相对复杂的工程建设中必须应用BIM技术,如城市市政建设、地下管廊、机场建设、城市地铁、以及其他的产业新区,都是BIM落地推广应用的重要试点工程,特别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包含城市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是城市正常运营的基础,应针对这些重大项目扎实推进BIM的落地应用。(3)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为保证BIM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尽快落地,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及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主导,其他部门或企业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实施细则的编制,并进行推广应用。具体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省市发展改革部门在可研估算中应要求项目建设方单独设立BIM咨询专项费用。第二,省市财政部门在预算批复及项目应用过程中,充分利用BIM技术实现投资的实时管控。第三,省市审计部门在项目审计时,通过BIM技术应用逐步将事后审计向前延伸,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打消贪腐的念头。第四,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下达政策性文件,要求各地市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国有企业(如市政工程局、水务公司、城发公司、燃气公司、三大运营商等国企单位)真正将BIM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第五,地市各旗县、各区政府作为政府投资的主导部门及实施部门,在2018年的工程项目中,应充分应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阳光化管理。3.小结综上所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及建设领域大力推进BIM的政策指引下,深度开展城市建设中BIM的应用,是城市建设投资管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通过BIM技术、及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一直到交付运营工程全生命期的集成化、阳光化管理的目的,从而优化传统城市建设的投资管控模式。最终形成的城市建设投资大数据,也必将为国家层面的建设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万晓红 陈瑞 白丽平 单位:内蒙古永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建设投资范文篇6

(一)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

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对所属地方的国计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一点上也说明了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意义。

(二)建设工程投资差异明显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规模,每项工程的结构、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不同的要求,工程内空和实物形态都有差异性,即是同样的工程处于不同的地区在人工、材料、机械消耗上也有差异。

(三)建设工程投资需单独计算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专门的用途,所以在结构、面积、造型和装饰上也不尽相同,即技术水平、减数等级和建筑标准也有差别。建设工程还必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因此,建设工程只能通过特殊的程序(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最后确定竣工决算等),就每项工程单独计算其投资。

(四)建设工程投资确定依据复杂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确定依据,且互为基础和指导,相互影响。如预算定额是概算定额编制的基础,概算定额又是估算指标编制的基础,反过来,估算指标又控制概算定额的水平,概算定额又控制预算定额的水平。间接费定额以直接费定额为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投资的内容等。

(五)建设工程确定层次繁多

凡是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建设的各个单项工程汇集的总体为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中凡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单项工程,也可将它理解为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完整的工程项目。考虑到组成单位工程的各部分是由不同工人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完成的,又可以把单位工程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等等。但需分别计算各个不同阶段和项目的工程投资,最后才形成建设工程投资。可见工程投资的确定层次繁多。

(六)建设工程投资需动态跟踪调整

各项建设工程在建设期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变化因素,如工程设备、材料价格变化、国家利率调整、不可抗力出现或因承包方、发包方原因等,必然会引起建设工程投资的变动。所以,建设工程投资在整个建设期内都需随时进行动态跟踪、调整,直至决算后,才能形成建设工程投资。

从以上所列举的建设工程的特点来看,要做好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就是自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生产过程。建设者不但受时间、经验包括科学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在工程建设伊始,就设置一个科学的、一成不变的投资控制目标,而只能设置一个大致的投资控制目标,既投资估算。投资概算应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初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设计概算应是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或建安工程承包合同价则应是施工阶段控制的目标。有机联系的各个阶段目标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系统。

三、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

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控制哪一阶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技术设计结束前的工作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从以上分析看,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项目做出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而目前我们的设计费用一般只占全部工程投资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微不足道的费用却基本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由此可见,设计对整个建设工程的效益是何等重要,正因为此,把好设计图的实施前的阶段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措施

要有效的控制项目投资,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投资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项目投资控制有专人负责,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的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的比较项目投资的实际值和计划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支出,采取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等。

五、投资控制的决策

一个项目,在立项之前,要进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多角度、多方面论证可行的依据,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作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措施,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一个工程项目要经历投资前期、建设时期及投入使用三个时期。投资前期是决定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实验中才发现工程费用过高、投资不足、或原材料不能保证等问题,将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投资者做一个十分可行的投资项目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投资范文篇7

第二条项目投资额以发改部门核准的项目投资总额为准。

第三条市政建设费是指投资项目规划报建时,依照有关法规和政策,由市政建设费征收部门向建设单位收取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或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四条享受市政建设费优惠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是省、市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并依照有关法定程序报经发改部门批准、核准或登记备案确认。

(二)项目投资额必须达到人民币1亿元以上(含1亿元)。

第五条项目投资额由下列费用构成:

(一)项目用地成本费;

(二)项目工程建设费(含土建安装费和装饰装修费);

(三)与项目配套的设备、用品费;

(四)项目配套设施费(含道路、供排水系统、人防工程、消防系统、供电系统、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费用);

(五)项目前期工作费(含工程概、预算编制费,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编制费,招投标、勘察、设计费);

(六)预备费(或不可预见费)。

第六条项目投资额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核算,并编制项目投资额报告书送发改部门。发改部门以报告书编制的项目投资额为依据核准项目投资额。

第七条项目建设单位按核准的项目投资额,享受市政建设费优惠:

(一)项目投资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含1亿元)、3亿元以下(不含3亿元)的,市政建设费按80%缴纳;

(二)项目投资额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含3亿元)、5亿元以下(不含5亿元)的,市政建设费按70%缴纳;

(三)项目投资额在人民币5亿元以上(含5亿元)的,市政建设费按60%缴纳。

以外汇投入的,按同期人民币与外汇比率折算成人民币计算。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条件的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发改部门提出优惠申请。申请时须提供下列文件资料:

(一)发改部门出具的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确认文件;

(二)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投资额报告书。

第九条发改部门应从收到项目优惠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项目,核发《惠州市第三产业项目市政建设费优惠通知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优惠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市政建设费征收部门应依照发改部门核发的《优惠通知书》核定的项目投资额,在项目单位申办规划报建手续时,按优惠率计征市政建设费。

第十一条项目单位采取夸大投资等手段骗取优惠的,由发改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补交市政建设费。不按期改正和补交市政建设费的,5年内不予享受项目优惠,并在下一项目报建时补收市政建设费。

第十二条咨询机构在进行项目投资核算时弄虚作假或核算严重失实的,由发改部门给予通报批评,3年内不予受理其编制的项目投资额报告书。

建设投资范文篇8

第一条由区政府全部或部分投资的建设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工程招投标,监督工程实施,组织竣工验收;项目主管单位负责提出工程设计要求;区财政部门负责筹集资金,并根据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工程进度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区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区监察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程招投标进行行政行为监督。

第三条区政府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土建项目或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装饰装修项目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到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办理各项手续;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50万元以下的土建项目和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30万元以下的装修项目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区相关单位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到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办理相关手续;10万元以下的土建和装饰装修项目由项目主管单位按规定办理项目发包手续,并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承接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具有与该项目相应的资质。

第四条项目程序:

(一)工程项目一经确定,由项目主管单位会同区审计部门、区财政部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区监察部门按规定确定有资质的单位负责工程设计,出具设计方案并附施工图预算及工程量清单。

(二)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有相应工程造价资质的单位来编定工程造价,同时组织工程的实施。其中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费、设计费、监理费、“三同时”评估费、质检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三)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监察部门组织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后,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主管单位组织工程实施。

(四)工程竣工后,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工程验收合格后,与项目主管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章工程招投标

第五条经区政府同意后的建设项目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工程招投标。

第六条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审计、财政、监察部门按规定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编制招标的相关文件。招标机构负责资格预审。具体工作程序为:

(一)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指定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公告时间为1日,接受投标报名时间为4日,自招标文件下发20日后开标(特殊情况报经市招标办和市监察局同意,可缩短时间);其中,评标参加部门及人员包括: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主管单位、从市有形建筑市场相关专家库抽取的专家以及公证处等相关部门,区监察部门负责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

(二)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中标单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单位提交的投标文件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和中标单位签订廉政合同。

第三章工程组织实施

第七条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主管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第八条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通知中标单位3日内进场施工,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做好配合工作。

第九条工程开工后,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现场签证;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工程实施监督;质监单位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安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十条区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出具前,财政部门拨付工程款不得超过工程预算的70%。

第十一条区财政部门根据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进度确认表,依据合同要求拨付工程进度款。由于工程项目变更引起项目总投资增加,由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申请,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到现场确认并上报区政府同意后方可增加。

第四章竣工验收及交接

第十二条竣工验收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项目主管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工程验收合格后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项目主管单位办理移交。

第十三条工程验收交接后,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整理完备的工程资料移交于区审计部门,由区审计部门对工程决算进行审计,工程项目根据审计结果办理竣工结算。

第十四条工程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单位负责工程保修,区财政部门按审计部门审定额的95%支付工程款,预留5%作为质量保证金,保修期满后付清。

第十五条中标单位在办理拨款手续时应提供正规发票、工程合同、中标通知书。

建设投资范文篇9

1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1.1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工程设计阶段,设计深度不够是主要原因。设计深度不够会造成大量的变更设计,一条铁路线Ⅱ类变更几十项、新增安全补强工程等投资增加几个亿不等。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这是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根本所在,但现有的铁路建设体制,建设单位对设计阶段的管理参与力度又远远不够。1.2工程招投标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手段招标书条款在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方面应尽量包死,少留或不留活口。采取先降造再招标是一种有效手段,避免出现织毕项目几乎无降造费的现象再次出现。1.3加强合同管理。在对合同条件的拟定、招标方式的选择,承包金额的协商过程中,应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切实控制投资,保证取得合理的最佳成本效益。从同管理可以看出,表面的低价,往往导致偷工减料或频繁的索赔。合理地制定标底,既保证了承包商的合理利益,又有益于建设项目的的顺利实施。1.4加强项目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设计如有变更,一是要尽量提前变更,因为变更越早,损失越小;二是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各方同意,杜绝先实施后补手续。为了严肃变更签证手续,应采取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代表现场联签的方式,保证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避免出现不合规现象。

2做好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的措施

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管理主要是事前系统策划、项目实施期间的全面管理和过程控制。针对目前建设项目出现投资失控,严重超概算,对各个环节,做好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的建议如下:2.1设计阶段。加强施工图审核力度,避免设计根据2000比例图尺出施工蓝图,否则将出现大量的施工图与现场不符,就行变更设计,造成大额投资增加。对施工图审核单位采取奖惩管理,切实做到真正的审核施工图,不只极限于审核施工图几何尺寸。2.2招投标管理。成立投资控制管理小组(具体管理办法需各部门参与补充完善),加强招投标工作,避免出现以往的该招未招,不该招的招了。设计单位提供的招标概(预)算需经概算工程师审核后确定,拟定建议先行降造率提交投资控制管理小组审定。2.3概(预)算管理。根据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建立健全降造费、预备费使用台账和变更设计台账、建设过程中政策性调整等批复台账,及时掌握合同签订情况,并及时刷新降造费、预备费使用台账,并动态掌握建设项目已招标、未招标情况,对超概算项目应及时报上级审批。切实控制建设项目总投资的使用情况。2.4合同管理。根据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招投标结果(含个别合同谈判),及时办理相关合同签订,确保先签合同、后实施。本着“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部门收集合同签订依据、起草合同,明确约定合同标的物的数量、质量及交付等相关要求;合同金额的确定及支付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原则上各类补充合同的签订不得违反原合同相关约定(尤其是合同价款的调整)。在合同约定内容实施完毕后,无论合同价款比照原合同是增加还是减少,均需签订补充合同予以明确(尤其是个别单价合同),以便后期清理概算能有一个确切的合同价。2.5计划管理。无论是季度计划还是年度计划,均需结合动态实施性施组进行动态调整,并且要在已签或可签合同金额内结合可完成并验工计价情况制订下发实施,以避免为完成计划而超验、虚验。施工单位上报的季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必须经监理单位、指挥部标段分管工程师按上述原则严格审定后实施。2.6征地拆迁管理。地方来函要求施工增加的沟渠、地方道路修复、建筑垃圾清运、炮损补偿等,均应由监理牵头、建指人员参与,在完善相关手续,及时签订补充合同,并报总公司批复后增加投资。对无监理牵头、无建指参与、施工单位自行支付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避免清概过程中增加巨大投资2.7变更设计管理。变更设计管理严格执行原铁道部铁建设[2012]253号《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及指挥部制订下发的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原则上“先变更、后实施”,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个别特殊情况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同步及时完善变更手续,但需投资控制管理小组同意,切实杜绝清理概算期间再办理变更手续。Ⅰ类变更设计严格按程序审查、上报,待批复后及时签订补充合同办理;Ⅱa类变更设计严格按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审查后上报铁路局,再根据铁路局审查纪要、设计单位编制概算送第三方审价后,按审价结果及时签订补充合同办理。监理、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中II类变更设计的统计汇总工作,当变更设计增减金额达到合同约定限额且该变更设计施工完毕后半个月内,施工单位应按变更设计管理程序向监理提出申请,超过半个月的监理将不再受理该IIa类变更设计的申请。监理、建指在收到申请后半个月内完成该IIa类变更设计的核实、审查及向设计院发委托函等工作。设计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完成IIa类变更设计的编制工作,如达不到合同约定限额不构成IIa类变更设计的,设计单位也应在1个月内给予书面回复Ⅱb类变更设计按变更设计管理办法,根据设计单位编制概算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几方会审后形成“变更设计通知单”,施工单位再据此根据合同约定结合施工进度纳入风险包干费计价。岩溶整治工程需分阶段进行清理,对超概算暂定投资部分需及时上报,争取获得总公司批复。在岩溶处理的过程中,如遇跑浆、漏浆,实际注浆量超设计注浆量或水灰比变化等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及时向监理汇报,并通知设计单位到现场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进行相应的变更,如无设计单位的核实签认及相关纪要,超设计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2.8材料价差管理。甲供物资招标采购需严格建立健全管理台账,根据建设项目概(预)算中甲供物资价值实时对照招标采购情况,形成的价差需按规定及时上报铁路总公司审批,以免超概(预)算。同时也为甲供物资后期的清理概算工作创造好的条件。2.9验工计价管理。验工计价严格依据合同、计划以及实际进度据实办理。所有费用均需办理验工计价,验工计价原则上“先验工、后计价”。监理单位和指挥部标段分管工程师需严格审查验工计价,尤其是对审查签认的验工(包括已完合格工程、已完合格工作)负责,严禁超验、虚验。计财部需每季度对验工计价进行核查,可根据相关条件进行抽查。对超验、虚验的建设项目上报投资控制管理小组,对建设、监理、施工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为准确反应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验工计价必须建立健全台账,每季度刷新一次,并与财务季度决算核对,确保一致。2.10财务管理。财务拨付款项必须严格依据合同约定,按合同约定方式付款。除预付款外,进度款必须严格依据验工计价办理,并需按合同约定预留质保金等尾款。财务季度(年度)决算必须以验工计价为依据,不计预付款。每季与验工计价工程师核对,确保财务决算数据与验工计价数据一致。建设单位管理费(含建设管理其他费、建贷利息)计价数据每季末由财务提供给验工计价工程师编制计价表。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要求以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为主线,以建设单位为主,兼顾工程建设项目参与各方,有效实施投资控制与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鹏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建设投资范文篇10

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活动中,发达地区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欠发达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具有示范影响效应。现以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表现出如下多种模式。第一,华西村模式。江苏省无锡市华西村有着“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在村党委领导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规民约》管理规范,不断努力与进取,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该村由原来的“小华西村”兼并了周边16个村庄,形成大华西村[5],使得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布局优化在更大空间范围之内得以实现。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由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对周边村庄进行兼并,由“强村”和“大村”带动“小村”和“弱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突破单一村庄的限制,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之内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产品。第二,蔡坨村模式。北京市峪口镇蔡坨村是一个平原村,2008年全村共有345户、1178人,村庄建设面积达到600亩。该村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动议搬迁并建设新村庄,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编制新村规划,自力更生,逐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6]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村民意愿,搬迁旧村庄,建设新村庄,稳步推行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第三,吴中区模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我国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发展物业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完善村镇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提高村庄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分类实施新村庄建设,节约使用土地。[7]376-400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基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结合,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第四,希森模式。山东希森集团为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通过捐资修路方式采用企业所在地新农村建设。该企业1999年通过拍卖获得某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权后,把房地产开发获得的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投资建设两个新村,对两个村庄进行了彻底改造,村民则搬入新村入住,该企业还在这两个村为外地员工建造住宅。[7]439-447该企业在新农村中通过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发展企业项目,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有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在为村民创造良好的公共设施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事实上,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城市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配套与对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体系。现把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如表1所示:除了上述4种模式外,随着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还会出现更多的典型案例与模式。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

欠发达地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的重点地区,不仅关系到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现以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问题。具体而言,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表现出如下几种典型模式。第一,安义模式。江西省安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引入社区建设概念,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在借鉴城市社区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村民社会的共同体,在自然村落的基础上从新的层次重新配置农村的各种经济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2003年江西省选择了100个自然村落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5]175-185。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对农村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进行再整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公共投资的积极性。第二,五山模式。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全镇面积250平方公里,管辖20个村子和2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人口3.5万人,该镇原来经济较为落后,经过新农村建设已经变成湖北省西北部重要的茶叶之乡和特色名镇。[8]该镇把发挥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村镇建设与茶叶产业联动发展。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综合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引入新村镇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之中,建设具有资源特色优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临泽模式。甘肃省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腹地,是一个传统的灌溉农业县,总面积2727平方公里,71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为14.6万。该县西街村积极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发展劳务经济,通过能人组织带动、吸纳富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其参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5]278-289。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劳务输出和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的能力。第四,毕节模式。贵州毕节地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还没有完全摆脱欠发达状态的贫困地区,2009年全地区大约727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大约60万人,低收入人口大约102万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地区以生态移民解决资源型贫困,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7]420-425。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扶贫开发与生态移民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可见,欠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现把上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如表2所示:除了上述4种模式外,随着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同样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典型案例与模式。

特殊类型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