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7:51:07

假冒伪劣范文篇1

关键词:假冒伪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体主要有厂商、消费者、政府等.

1、从生产者角度来讲.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采用劣质的材料,无需广告宣传费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获取高昂的利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生产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产权导致厂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产,而不愿意为厂商长期的企业形象、信誉做过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种间接上放任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

2、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消费者的信息不完全,无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随着仿冒技术的不断提高,假冒商品与正品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正品与假冒商品越来越难以辨别.由于技术的限制、厂商的疏忽,厂商的防范措施做得很不够或由于成本的限制,做的宣传力度不够,这样使假冒商品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消费者信赖的部门不负责任,做虚假认证等,消费者因为对此机构信赖而疏忽了对其认证的商品的辨别.如原有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等都成了劣质商品的掩护.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虚拟的商店中,销售者与购买者往往是相隔在很远的地区,消费者不能看到真实的产品,不能了解销售者的信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于庞大的网路销售中第二,由于消费者对一些奢侈品的向往和有限的支付能力,故意去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一些奢侈品价格高昂,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然而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很难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但由于虚荣心,而去买一些仿冒品第三,对于某些商品,假冒商品与正规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很小或没有差别,消费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贪图便宜,明知道是假冒商品但还是去购买.

3、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对假冒伪劣生产厂商的惩罚太低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作用,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问题.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等问题,使政府的功能丧失,假冒伪劣商品更加猖狂.中央政府基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考虑,决心很大,出台了很多打假的措施与法规.但是,地方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有损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打假的热情不高,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打假也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尽管对假冒伪劣厂商有一定的处罚收入,但往往不足以弥补政府的投入.政府得不偿失,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

二、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假冒伪劣商品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利益,正是由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不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则,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导致了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治理假冒伪劣商品,就要从根本上、全面地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充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远,追求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要做充分的思想认识工作,从理念上树立打假的积极性和必然性.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并且要严格秉公执法,加强对执法工作人员的监督.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需要完善的法制做后盾.今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但对于猖獗的假冒伪劣商品现象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敢于赋予打假执法人员权利,同时更应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3、严格实行区域责任制.中央作为一个整体,在打假力度上往往很大,有很大的决心,尽一切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使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但是,地方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从地方的角度来看是作为一个小整体,它会从自身的角度处罚,谋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往往不会从整个国家去考虑.有的政府工作人员由于自己的政绩,或是连带责任,当出现假冒伪劣现象时,不去管理制止,反而放纵、包庇.

、提高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降低打假成本.假冒伪劣产品若无法销售,其危害将无法形成.消费者是商品的最终购买者,若消费者能有效地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那么将有效地制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对此应该大力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防范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监督意识.对于技术含量高、专业强的产品,国家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认证,降低消费者的识别成本.企业也应该提高产品的防伪技术,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形象和无形资产.

5、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首先,要大幅度提高行政处罚力度,明确制定行政判罚的依据其次,应大幅度提高判罚的比例最后,对于行政执法机关查获的制假售假案件,达到立案标准的,应从大局出发,及时交于公安部门刑事立案,不能单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罚代刑,拿钱了事,否则无法达到震慑和严厉打击违法者的目的.此外,对在流通领域查处的售假案件,不应只做局部处罚,应追根溯源,从查处的案件线索上溯回查处制假窝点,从源头上予以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6、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领导体制上要有所转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地位,但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传统官文化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政府管得过多、过死.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制售维护,不予管制,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危害也不予管制,使得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狂.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给经济发展创建更多的流通空间,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把关的同时让市场本身来检验产品的有效性,进行自发调节,让市场本身来淘汰假冒伪劣商品.

7、提高低收入人群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根据三鹿奶粉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掺入的奶粉大都是低档奶粉,一般都是销往农村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低收入人群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这对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可乘之机.国家应该严格控制低收入地区的产品质量情况.这种地区的地方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国家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并加大对假冒伪劣的处罚力度.

假冒伪劣现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因此应该同时从各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对网络环境的建设还没有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中假冒伪劣现象更加严重.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也应该与时俱进,严格控制新环境下的市场经济秩序,使我国经济能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使人民、国家、企业的利益不受危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厚刚.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博弈行为分析.科技创业

[2]胡俊超.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咸宁学院学报

[3]廖海敏.试论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综合治理.经济与社会发展

假冒伪劣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全市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开展专项行动要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等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一)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

新闻出版(版权)、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标签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非法加印、出售标识标签等印刷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取缔无证照经营地下印刷复制窝点。工业和信息化、新闻出版(版权)、商务部门要加大对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力度。质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以假充真、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的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农业部门要强化从种子生产源头治理侵权假冒行为,针对水稻等重点品种,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

(二)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工商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制止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经营管理者责任,加强监督和检查。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要求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

(三)强化进出口环节和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质监部门要加大对假冒伪劣进出口商品的查处力度。外经贸、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做好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工商、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加强网络购物、电话购物和电视购物活动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广电部门要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工作。

(四)加大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公安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要及时立案侦查,重点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防止有案不送、以罚代刑,坚决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知识产权、工商、新闻出版(版权)、商务、税务、质监、农业等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现场查获、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要立即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对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线索及时审查,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立案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审理工作。

(五)在政府机关全面使用正版软件

全市各级政府机关要对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新闻出版(版权)、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给予必要资金保障。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问题,要及时曝光,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全面宣传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报道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创新、自觉守法的典型,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向,针对社会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主动组织新闻、访谈报道,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决定成立全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委,承担日常工作。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也要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的监督考核体系。全市各级商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二)加强工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本次专项行动与各部门日常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相衔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执法协作特别是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三)加强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信息统计、编印简报、情况通报、定期工作督查、重大案件督办等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联络员,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效果以及案件查处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适时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抓好信息交流,指导县(区)、开发区(新区)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举报投诉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要积极参与专项行动,通过“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和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有关部门要认真接收、快速处理。发挥“12312”商务举报投诉电话、“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90”侵权盗版举报电话、“12318”文化出版市场举报投诉电话和“12365”产品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等其他相关举报电话作用,提供快速、便捷的举报、投诉、申诉和咨询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

四、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月4日-1月15日)。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在1月14日前报全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假冒伪劣范文篇3

一、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作用,全面提高全区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区范围内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一次集中全面清查,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做出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对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文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整治侵权盗版行为。(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区内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整治。文化、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要对政府机关、各办镇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尽快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工商分局)

(三)以强化大宗进出口商品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牵头部门:区商务局;配合部门:区科技局)

(四)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开展商标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印刷制作商标、标识标签、包装装潢企业的监管,集中开展清理检查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盗印、加印和出售标识标签等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案件,依法制止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质监、工商、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对假冒汽车配件、手机等重点产品的整治。质监、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等行为。(牵头部门:区工商分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文化局、区质监分局)

(五)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行动。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查处、办结一批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以及具有较大影响、久拖未决的案件,依法惩治严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专利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区科技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六)以商品集散地和各种重要会展为重点,组织开展商务领域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最终流向消费者。商务、知识产权部门要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规范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管理者的保护知识产权主体责任。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区商务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科技局、区物价局)

(七)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农发、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着力查办一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牵头部门:区卫生局、区药监分局;配合部门:区农发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八)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强化种子、苗木等生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产区,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质监、工商、农发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农资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办一批严重坑农、害农恶性事件。(牵头部门:区农发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九)以打击网上侵权盗版为重点,组织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工商、文化、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对网上购物和电视、电话购物活动的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牵头部门:区工商分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局)

(十)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行动。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作用,坚决依法追究侵权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并予以协助;对重要特殊案件要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及时审查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或线索,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突出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人员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案件审理工作。(牵头部门:区公安分局;配合部门:区监察局、区司法局、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2月15日前)。成立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办镇、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16日-2011年2月底)。各办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各办镇、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3月)。各办镇、各有关部门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并将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区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此次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承担日常工作。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会同区有关部门做好专项行动信息统计和进展情况通报,做好信息交流,搞好指导服务。各办镇也要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抓好工作落实。承担专项行动的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工作实施办法。各办镇、各有关部门要抽调专门力量集中办公,明确联络员,建立信息日报制度,将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效果以及案件查处情况及时汇总、分析、上报。

(二)加强工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有效开展。各项集中整治行动的牵头部门负责各自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他配合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特别是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假冒伪劣范文篇4

一、当前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现状

在对市场进行调查中感到,当前市场假冒伪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食品和营养品行业中的假冒伪劣。一些厂家在食品生产中,制假贩假或生产劣质的食品。如市场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月饼、饼干、奶粉、果冻、麦片、脑白金、白糖等,有的甚至加工生产劣质有毒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

2、肉类制品中的假冒伪劣。如用老母猪肉制作的劣质肉松,用死猪肉灌制的香肠和制作的劣质火腿肠,用农药泡制的火腿,用沥青拔过毛的鸡、鸭、鹅和注水的牛肉、猪肉等。

3、海鲜产品的假冒伪劣。如用甲醇泡制的有毒的海鲜水发产品等。

4、调味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酱油、无碘食盐、味精、淀粉等。

5、烟酒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屡禁不鲜的各种假烟、假酒等。

6、“三农”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如出现了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薄膜和劣质的农机等。

7、有关证件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毕业证、假身份证、假军官证、假驾驶证、假工作证、假学历证、假结婚证、各种假牌照、假介绍信、假房产证、假产品证、假合格证等。

8、服装产品的假冒伪劣。以劣质服装冒充名牌服装,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西装、羽绒服、皮装、西裤、内衣、婚纱、鞋帽、手套、被装等。

9、电器产品的假冒伪劣。有假冒伪劣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电风扇、电熨斗、电吹风、收音机、油烟机、随身听、电须刀等。

10、建筑和装饰材料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钢筋、水泥、楼板、劣质的铝合金、涂料、复合板、三合板、木地板、墙纸、地面砖、大理石、花岗岩等。

11、通信器材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劣质的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机、通信电缆等。

12、医疗器械和医药药品的假冒伪劣。如假冒伪劣的医疗器械和假药及劣质药品等。

13、文体器材及文化用品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板等;出现了盗版的磁带、光盘、唱片、杀毒软件、假钢笔、假纸张、盗版书籍等。

14、装饰品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水晶首饰、玉器首饰、金银首饰等。

15、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肥皂、香皂、牙膏、牙刷、洗涤剂等。

16、化妆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洗发精、护发素、洗面奶、护面霜、染发素、香水等。

17、杀虫除害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劣质的全无敌、一扫光、蚊香、电蚊片等。

二、产出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分析中,感到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营人员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来自政府部门管理上的原因。

来自经营者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一些市场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走捷径达到暴富的目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只顾自己发财,不顾他人死活。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制假贩假,以低价的成本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制作假冒伪劣的食品、水发产品、肉制品等,哪些赚钱他们制作哪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销售,在他们眼里,金钱至上,有钱就有了一切,一切向钱看,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去制假贩假,使假冒伪劣产品远远不断地供应市场,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2、互相攀比、挺而走险。在制作假冒伪劣产品中,一些生意人不是互相提醒、劝阻和制止,而是互相攀比,互相哄筑市场。看见别人制假贩假,他更不甘示弱,制假贩假的手段比别人更厉害、更高明。因此,在一些生意人中,较着劲制假贩假,假冒伪劣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本囤积也越来越厚,使制假贩假的技术越搞越发达。有的形成了制假贩假的一条龙生产的企业,使市场打而不绝,攀而不止。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制假贩假的行列中,有的是跟着亲戚打工学成的,有的是跟着近邻的生意人打工学成的,还有的是这个村出现了制假贩假,哪个村的人知道后,也跟着学着走歪路,使制假贩假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应,乡镇初具规模的地域性的制假气候,形成了以制假贩假共同发财的小局面。

4、道德败坏、品行低劣。在制假贩假的生意人中,有的灵魂扭曲了,只有了人的驱壳,实际只是个坑害人的魔鬼。什么道德观念、爱国爱人民的美德根本就不存在,认为能赚钱就是本领,他们昧着良心赚钱,心毒手辣,暗暗地拼凑黑势力,与政府斗争,他们当中有的是社会的渣滓。

5、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行为严重。在大部分制假贩假的人员中,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还有的甚至认为法不得众。因此,更加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以,有的地方出现了这里制假的工厂被打掉了,那里又冒出了个制假的场所和窝点,制假贩假、打而不止、攀而不绝,一些制假者与法律抗争,把制假贩假当儿戏,致使违法经营,胆大妄为,胡作非为。

制假贩假除了经营者自身的原因外,也有政府部门管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法打击取缔的力度不大。在打击市场假冒伪劣的政府行动中,一些政府部门追究的是部门利益,往往是以罚款取代打击取缔,哪个地方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查出来了便是罚款,没收产品,把打击假冒伪劣当作了部门的生财之道,市场上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越多,执法部门生财的途径就越广,财源滚滚进了少数执法部门,而坑害的只是消费者。对于查出假冒伪劣的经营产品是从哪个渠道进货的,源头在哪里的这样费劲费时费财的去调查、取证的事,却没有哪个执法部门愿意去干,既是要查,也是互相推委和扯皮,遇到罚款的事是争着去干。所以,形成了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打而不绝、攀而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2、地方保护主义作梗。在有的经济落后的地方,企业发展不起来,政府机关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因此,对制假贩假视而不见,有的甚至不但不打击取缔,反而暗暗保护起来,有的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制假贩假的市场。税源滚滚地流进了政府的帐上,使政府增加了税收,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制假贩假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当上级机关来查处时,政府部门去通风报信,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所以,使一些地方对制假贩假不但打击不力,而且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缺乏长效有力的管理机制。在一些地方对打击取缔市场假冒伪劣的问题缺乏长效有力的管理机制。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做法,缺乏制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整套长效管理的机制,担心打击的力度大了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打击假冒伪劣束手束脚。

三、假冒伪劣现象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当前,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给市场经济、人民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危害:

1、严重损害了市场的信誉和声誉。由于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出现,市场的信誉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毁坏。人民对市场的不信任感和恐惧感在心里越来越加重,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痛恨转至了对市场的怨恨,导致了不敢消费,有的甚至一日被蛇咬,十年惊草绳。在接头巷尾,人们更是谈假色变,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市场的不信任感,更严重的是不但国内公民对市场的不信任,引起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市场的不信任,从损害市场的声誉到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可想而知,假冒伪劣现象人们是多么深恶痛绝。

2、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假冒伪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市场出现的劣质食品,有的有致癌作用,有的有导致其他疾病的作用等。再说,消费者花费了购买名牌产品的资金却购买了假冒伪劣的有损身体健康的产品,精神上打击有多大,心理压力有多重,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有的假冒伪劣产品直接给消费者带来生命危险的事例也是举不胜举。

3、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的问题不仅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假冒伪劣的出现,市场产品造成了真真假假难分清,消费者把名牌产品也认为是假产品,假冒伪劣摧残了名牌产品的发展,导致市场萧条。假冒伪劣现象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发展转变到市场经济,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杆杠,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石和支点,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损害市场就会严重影响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也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假冒伪劣经营者在物质上制假贩假,无形的在社会精神上宣扬了一种自私自利、欺诈行骗、金钱至上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果任其蔓延发展,势必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不利因素,势必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势必使一些社会渣滓泛滥成灾,导致少数人崇尚假冒伪劣、追随假冒伪劣,形成制假贩假的社会气候。

四、对纠正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思考的对策

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问题,影响极坏,危害严重,人们深恶痛绝,不能任其泛滥,必须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坚决毫不留情地予以有力地打击和取缔。

1、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取缔假冒伪劣行为和产品。对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的产品、制假贩假的企业、经营者必须根据情节的轻重,坚决依法给予打击和取缔,不能迁就,不能手软,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缔的要取缔,对触犯刑法的该判刑的要判刑,给予严厉制裁。政府部门要组织联合执法队,领导要亲自挂帅,每年要组织几次全国性、全省性、全市性、全县性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整治,让假冒伪劣产品和经营者没有市场,没有立足之地,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2、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对个体经营户、产品销售人员、营业员和广大公民要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利用橱窗、新闻媒介大量宣传制假贩假的违法典型,宣传打击取缔假冒伪劣的典型案例,教育和启示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靠法致富,杜绝走歪门邪道发财,使广大经营者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就有较强的法制观念,用法律陪伴自己的经营人生。

3、加强道德和市场诚信教育。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对经营人员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私营企业要建立党团组织,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占领私营企业阵地。要对企业经营人员、私营企业法人、职工经常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教育大家爱党、爱国、爱人民、,讲诚信、讲奉献、讲风格,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大的商场,要悬挂道德和诚信建设的标语。要利用企业的宣传工具,大量宣传先进工作者,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假冒伪劣范文篇5

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属于典型的经济犯罪,行为人往往基于贪利的动机而实施此类犯罪。有行为人以此为生,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中获取生活的经济来源,甚至为了赚钱而置他人的生命健康于不顾,长期从事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正是基于牟取暴利的动机和原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在数十年来并未因国家的严厉惩治而有明显的消减,相反,仍然势头很猛,相当猖獗,持续不断地危害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此类犯罪,必须毫不懈怠地长期坚持从严惩治的刑事政策。具体而言,可考虑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其一,准确认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作为营业犯的特点,将行为人实施此类犯罪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作为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其二,如果制假售假针对的是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严重疾病患者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产品,那么,可以将其作为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其三,对于特殊时期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期,其行为的危害程度往往重于其他一般时期,因而可以考虑予以从重处罚。其四,充分重视财产刑、非法财物没收措施的作用,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要坚持多用财产刑和非法财物没收措施,既让犯罪人不能从犯罪中非法获取任何利益,又让犯罪人丧失继续实施此类犯罪的条件。其五,对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人民法院应当适用禁止令,使其不得再从事制售特定种类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判处其他刑罚或者适用假释的犯罪人,人民法院可向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不给其颁发涉案商品类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将涉案人员的某些个人信息予以公布,将其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其难以再从事涉案商品类的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运用严中有宽的刑事政策

对于宽的运用,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其一,从宽处罚的基础依然是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犯罪情节考察其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的程度。这些犯罪情节既包括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还包括悔罪等酌定从宽情节。司法人员应当对这些情节进行综合评价,以准确判定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从而合理地确定从宽的程度。但也要注意,不能为了从宽而从宽,在从宽量刑之时不能忽视对犯罪人进行守法教育,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适用禁止令,即在从宽的情况下也要确保对犯罪人特殊预防的法律效果。其二,对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初犯、偶犯,能否从宽处罚,应当结合主客观方面的各种情节综合评定。如果罪行确实不重,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也较低,可考虑贯彻从宽处理的政策,根据其是否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实际情况,依法从轻处罚;如果尽管是初犯或者偶犯,但置他人生命健康于不顾而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以及其他商品,缺乏真诚的认罪和悔罪态度,就不必因其是初犯、偶犯而从宽处理。其三,对于行为人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形,并非一概予以从宽处理,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确实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没有侵害或者危及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将迫于生计作为酌定从宽的情节来考虑;如果行为人虽然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但明知制售的对象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假药、劣药等可能危及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商品,在主观上有很大的恶性,则不宜基于迫于生计的理由而对行为人从宽处理。

本文作者:赵秉志工作单位: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假冒伪劣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违规企业,强化对生产、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的整治,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意识,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民族传统知识与文化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按照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全市开展十大集中整治行动。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对全市范围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集中全面清查,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配合部门:市广电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各级府特别是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我市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整治。经信、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商务等部门要加大对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力度。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对各级府机关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实现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各级财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经信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配合部门:市广电局、市经信委、市财局、市工商局)

(三)以强化大宗进出口商品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海关要依法加大对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查处力度。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及时对假冒伪劣进出口商品进行查处。商务、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牵头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四)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开展商标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加强对商标、标识标签、包装装潢印制企业的监管,集中开展清理检查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盗印、加印和出售标识标签的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案件,依法制止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质监、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假冒汽车配件、手机等重点产品的整治。质监、经信部门要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的行为。(牵头部门:市工商局,配合部门:市经信委、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质监局)

(五)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行动。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查处、办结一批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以及具有较大影响、久拖未决的案件,依法惩治严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专利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六)以商品集散地和各种重要展会为重点,组织开展商务领域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最终流向消费者。商务、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规范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管理者的保护知识产权主体责任。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发改委)

(七)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经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着力查办一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牵头部门: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部门: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八)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

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强化种子、苗木等生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产区,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农资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办一批严重坑农、害农恶性案件。(牵头部门:市农牧业局,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

(九)以打击网上侵权盗版为重点,组织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经信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经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对网上购物和电视、电话购物活动的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工商局,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十)以推进行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行动。要充分发挥我市行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作用,坚决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各行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对重要特殊案件要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及时审查行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或线索,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突出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司法行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案件审理工作。(牵头部门:市公安局,配合部门:市监察局、市司法局、各有关行执法部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府成立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专项行动,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区府要相应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

(二)密切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牵头部门要负责各自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和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级商务部门、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各项任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适时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组织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采取摸底、排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切实予以整改。对查缴的侵犯知识产权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组织集中销毁。

假冒伪劣范文篇7

一、成因

1、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是造成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泛滥的主要原因。因为农村市场点多面广,相关部门受人力财力所限制,要真正实施有效监管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形成了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的“失管”,农村消费者生命健康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保证农村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应当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2、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政府部门监管的失控,采取了所谓的“送货下乡”、“厂家直销”、“厂价直销”等名义,向农村消费者销售所谓“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利用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识别能力不高的现状,采取广告、虚假信息或者其他手段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诱使农村消费者上当受骗。

3、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消费者多数经济较拮据,“知假买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省钱,贪图便宜,自愿购买质差价廉的食品食用,因为他们不了解假冒伪劣食品会给自身生命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得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只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同时,边远山区的消费者因投诉成本高、维权意识淡薄等因素,不愿和不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付款→收货→走人,经营者利用农民消费者购货时不知索取有效凭证,发现问题后即使向有关部门反映因缺乏有力证据,导致有关部门无法处理。

4、农村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未健全,已建立的制度未完全得到落实,经营者利用监管部门制度上的空当,只顾牟取利润,不顾人民群众安危,铤而走险,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这也是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策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滞后、政出多门等是造成农村市场“失管”的主要因素。出现了多头管理先利益,市场混乱互相推诿的现状。要解决好这一根本部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一是提高消费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对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二是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健康、适度消费;三是帮助消费者掌握生活、生产消费所必需的常识;四是不断增强消费者维权和识假辨劣的能力;五是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的观念;六是帮助消费者了解假冒伪劣商品对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

2、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三农”利益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农村市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必然会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对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消费领域制定和落实“首问责任制”,以之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假冒伪劣范文篇8

关键词:行滥;产品质量;科学技术;伦理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治理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角度思考,多方面配合。从社会伦理角度分析和消除产生假冒伪劣产品的思想根源,是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现象的重要途径。在历史上,类似的社会现象早就出现过,当时称为“行滥”。通过对遏制“行滥”和打击“假冒伪劣”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发现影响我国产品质量的伦理因素,因而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对“行滥”现象的伦理评价与管理

“行滥”现象从我国宋代开始比较集中地出现,在民用商品流通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宋代改变了历史上“重农抑商”的某些强制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城镇工商业者生产与经营的限制,促成了一些商业城市的出现。我国的商品经济继战国至汉初的第一次发展之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在这一时期,有些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在产品质量上玩弄手段,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唐律疏义》中说:“不牢谓之行,不真谓之滥。即造横刀及箭镞用柔铁者,亦为滥。”《资治通鉴》卷二○六圣历元年八月戊子条载:“金银器物皆行滥,非真物也。”下注:“市例为行。市例造金银器物贩卖,率淆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滥,恶也。”

“行滥”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伪”,即以假冒真的物品,因此行滥也可称为“伪滥”;二是“恶”(不牢),即质量低劣达不到法定标准的物品。显然,当时所谓“行滥”,就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假冒伪劣”产品。“行滥”主要包括各种“器用之物”,还有绢、布、绫、绮等日常生活用品。各种“不及程式”和“涂粉入药”以增加重量的纺织品,是宋代“行滥”的主要部分。“如贩米而加以水,卖盐而杂以灰,卖漆而和以油,卖药而易以他物,如此之类,不胜其多。”不法奸商或者与官吏相互勾结,公开欺诈,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逃避官府的检查,暗中作伪,这种贸易自宋而后历代王朝都很难彻底禁止。宋高宗感叹说:“闻街市货卖熟药之家往往图利,多用假药,致服者伤生,深为恻然。”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图利”显然是商人违法冒禁的最大动力。

其实,“行滥”现象在历史上早就存在。西周时规定:“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指为出军赋的车乘)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这显然是针对当时产品质量问题而制定的。汉朝时曾出现过伪劣商品“鱼目混珠”的现象,如张衡《西京赋》所述:“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其注云:“先见良物,价定而杂以恶物,以欺惑下土之士。”东汉学者王符曾指出:“百工者,所使备器也。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今工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以欺民取贿。虽于奸工有利,而国界愈病矣。”可见,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时候,假冒伪劣产品是屡见不鲜,很难根治的。

我国古代针对“行滥”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含从伦理角度的评价和相应的管理办法。

其一是明确质量标准。《考工记》中记述:“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这是说,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举爵饮酒,二柱向眉,爵中还留有余沥未尽,工师就要处罚制器的梓人。《考工记》还指出在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手工业制品,必须符合规格,为买者乐于接受,残次品不能上市。秦汉以来对各类上市产品的标准都有具体规定。元朝针对纺织品中的“行滥”现象,曾下令“随路织造段疋布绢之家”,今后“选拣堪中丝绵,须要清水加密,段疋各长五托半之上,依官尺阔一尺六寸,并无药丝绵”,方准许出卖。

其二是强化质量监督,提高职业伦理意识。《礼论·月令》规定:“孟冬之月……,命工师效公,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所谓“物勒工名”,就是工匠必须把名字刻在自己所制作的器物上,以表示对质量负责,并准备工师来检查考核。如在出土的“吕不韦戈”上,有铭文“诏事图,丞戴,工寅”,即刻有掌管铸造的长官图、其副职戴、铸工寅三个人的名字,以确保戈的质量[5]。这种制度延续了许多世纪,乃至明代修的西安、南京城墙的墙砖上,还刻有制作人的名字。《宋史·职官制》记载,皇家官营作坊的艺徒训练制度为“庀其工徒,察其程课作止劳逸及寒暑早晚之节,视将作匠法,物勒工名,以法式察其良窳。”“物勒工名”后来演变成知名品牌的标志。如“某家某年某月制造”,代表着对产品质量的承诺。

其三是惩治“行滥”制造者。北宋建隆四年(963年)编定颁布的《宋刑统》,规定生产出卖“行滥”物品以所得利润“准盗论”,得利多者,如同偷盗的赃物多,所受处罚亦重。不自己织造,“专买而卖求利”,其罪“并同自造之者”。市官及州县官司知情不办,各与造卖者同罪,检查而不觉着罪减二等。宋代商业行会中的行户,有协助官府检验官府摊派(当时称“科配”)的商品质量的责任。明代《大明律》和清代《大清律例》中都有《工律》篇目,列出对非法营造、虚费工力、采取木石不堪用、造作低劣等方面的刑法规定。

除了这些技术上和行政上的管理措施以外,一些文人还借助“因果报应”的故事传说劝人行善,自我约束。鲁应龙《闲窗括异志》记载:“海盐县倪生,每用杂木碎锉炒磨为末,号曰印香,发贩货卖。一夜烧熏蚊虫,药爆,少火入印香箩内”,于是引起火灾,因火势难遏,屋焚人亡。此书又载:“盱眙有市人储酱一瓶,获利已多,然贪心愈生,设计售伪,日以咸水及碎瓦屑炭煤之属和之,所得十倍。一夕风雨,屋栋桁折,而夫妇正卧其下,皆压死。瓮已破焉。”在宋人的笔记小说中,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南宋袁采所著《袁世示范》在谈到经营财力的时候说:“大抵转贩经营,须先存心地,凡货必真,必须敬惜”,如果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虽“目下所得赢余”,而“造物者虽以他事取去,终至贫乏”。这种说教带有宗教迷信色彩,但在遏制“行滥”方面有一定的心理震慑作用。

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原因的伦理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与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同样有直接关系。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也曾有过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时期,但“假冒伪劣”现象并不多见。因为制造此类产品并不会给个人或小团体带来直接的好处,却很容易被发现和查处。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人们观念的转型往往滞后于经济体制变革和技术发展,这就使得某些技术应用活动时常脱离伦理道德制约,因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历史上的“行滥”,只是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已大不相同。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闻媒体有关假冒伪劣产品引发恶性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揭露出的情节令人触目惊心。像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之类的“坑农”事件各地时有发生,假酒、假药、假冒名牌服装屡见不鲜。类似的还有家用电器漏电、劣质啤酒瓶爆炸伤人、劣质锅炉爆炸,以至于楼房变形、公路桥垮塌、煤矿瓦斯爆炸、防洪堤决口等等,令人防不胜防。前些时候揭露出来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如设立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法,搞“3·15”打假活动,应该说有一定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势头。因为法律法规只能针对“假冒伪劣”事件的结果,而只有有效的社会伦理制约才能消除“假冒伪劣”产生的思想根源。

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社会伦理方面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技术活动的道德约束机制出现问题。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和技术活动中的道德制约以“他律”为主,强调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历史上行之有效的道德“他律”机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面临各种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处于经常变动之中,要实现强大而稳定的道德“他律”是很困难的,这时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道德规范的“自律”机制。然而,我国以往的道德教育在“自律”方面并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活动的道德自律机制。由以“他律”为主转向以“自律”为主,涉及经济、技术与社会意识的深层相互作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道德约束的缺失很难避免。

具体说来,当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之时,很多企业经营者经常面临着“德”与“利”相互冲突,难以兼顾的困难抉择。当出现经济利益诱惑时,该不该遵守道德规范全凭良心,这对于久已习惯道德“他律”机制的人们来说难以做到。因为此时遵守道德规范未必有直接的利益回报,而不遵守道德规范也未必有人发现,未必形成很大的舆论压力。在技术活动足够复杂,外行难以了解内情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以舆论监督为条件的“他律”,在个人有机会自由放任时,往往会成为“不律”。

其二,与技术活动相关的社会公德教育薄弱。现代技术产品是面向公众的,技术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掌握和应用现代技术的人如果没有公德意识,就可能给广大群众带来严重危害。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教育包含对社会公德的培养。在舆论监督的巨大影响下,无视社会公德的自私行为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普遍谴责,这对于强化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有明显效果。不过,在我国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中,与公德意识并存的还有很强的私德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看重私人关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它们是具体的、可直接体验的或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私德”与“公德”发生矛盾时,“私德”常常会冲击或架空“公德”,狭隘自私的行为常常披上一层“道德”外衣而损害公众利益。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打假”遇到各种阻力,其中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是一个重要原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显然是违背公德的,但造假者之间可能通过互相忠诚、信任、同舟共济等私德联系起来,共同追求小集团的私利,造成冲击社会公德和公众利益的局面,使私德的危害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应该看到,技术活动相对于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人们运用技术生产出某种产品后,很难知道这种产品以后为谁所用,效果如何。因而,技术活动中遵循的公德,应该面向所有与之相关的、绝大部分可能完全陌生的群体。而对于久已习惯“私德”关系的人们来说,要他们对素不相识的人讲道德可能是很困难的。当人们的私德失去了确定对象之后,往往也就失去了道德判断力。在许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心中,“私德”比“公德”来得更实在一些。卖假酒的人一般不会卖给亲友,盖劣质楼房的一般不会让亲友去住。由于利益的诱惑,国内一些不法商人可能为把劣质商品卖给外国人而心存侥幸和麻木不仁。至于这些行为是否会损害中国人的形象,这些人并不在意。

其三,与技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存在弊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接受了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技术活动的伦理道德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理工科专业学生所接受的伦理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与其他专业相比没什么两样,很少体现专业特点。尽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活动带来大量现实问题,然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却很少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科技活动中职业道德的内容更难以见到。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环节,学生们未能形成处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自觉的伦理意识,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自然缺乏思想准备,很容易不知不觉误入歧途。

在面对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还有另一种弊端,这就是简单化、形式化。往往把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分解成许多条条,规定得相当细致,而且尽量合辙押韵。然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求人们熟记会背,一条一条考核。然而,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自觉行动,它不能靠分解后逐条考核来施行,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写在墙上。如果用这一套办法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就很难避免弄虚作假,使道德教化流于形式。新闻媒体揭露出来的不少假冒伪劣工程,在出事之前被评为“优质工程”。制造和包庇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并非都不“讲”道德,实际上很多人是用“讲”道德掩盖他们不道德的行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往往伴随着假冒伪劣“道德”的泛滥,而后者往往比前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中央电视台创办“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后,在揭露和清理假冒伪劣产品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从该栏目揭露出的事实来看,许多问题令人深思。如2006年5月关于“齐二药”的报道提到,那里的药品检验工作人员从未接受过任何岗前培训。他们不做任何检验,却能按领导吩咐在检验单上写下“符合规定”的字样。2006年6月关于“干细胞美容”的报道提到,所谓“干细胞产品”,其实是源于非正常渠道的人胎素制剂,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感染潜在微生物。对于这些存在巨大风险和危害的生物制剂,经营该产品的广州西伯泰公司负责人心里很清楚,她承认消费者在注射后的命运实际上只能听天由命。在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报道中,可以发现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许多当事人心知肚明却有意为之,甚至在了解到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实际危害后仍无歉疚悔改之心,其职业良知的沦丧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有些企业经营者不择手段,没有任何伦理道德底线,而知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也漠然置之,认为与己无关而不予理睬,有些监管部门姑息纵容。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执法部门查处和媒体监督,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问题,以至于出现年年“3·15”打假,过后又卷土重来的局面。

三、社会伦理角度的比较、借鉴与对策

通过将历史上遏制“行滥”和现代打击“假冒伪劣”的情况进行比较,借鉴历史上一些经验教训,有助于从社会伦理角度提出治理“假冒伪劣”现象的相应对策。

历史上遏制“行滥”的努力和现代对“假冒伪劣”的打击,都表明了我国历来强调用伦理和法律制约技术产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态度。而以往遏制“行滥”和打击“假冒伪劣”都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则反映出传统伦理制约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与生产活动的发展。然而,历史上遏制“行滥”的一些具体做法至今仍有一定启发意义,值得借鉴。

比如,古代技术管理中的“物勒工名”,既是一种道德“他律”机制,也是一种个人信誉制度,在遏制“行滥”中有一定成效。现代技术产品不可能每一件都“物勒工名”,但建立相应的个人科技活动信誉档案并不困难,特别是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容易做到这一点。西方市场经济活动中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企业信誉调查,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应逐渐形成这方面机制。现在需要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技术和生产活动的信誉调查,借助于网络技术记载生产者和销售者是否有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是否有良好的产品质量信誉和经营道德,以便消费者及时查询了解相关的消费信息,形成更有效的“他律”监督机制。在“他律”的社会氛围尚有足够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建立适当机制加强对经济和科技活动中个人道德行为的监控,以达到与“物勒工名”同样的效果,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尝试。

又如,古代利用社会舆论包括故事传说来发挥伦理道德对技术活动的制约作用,尽管利用“因果报应”心理,可能有封建迷信色彩,但这种模式有某种启发意义。文艺作品是影响大众的最有效传媒手段。我们现在迫切需要通过文艺作品展现对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的尖锐揭露,对造假者观念和行径的无情剖析和抨击,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许多时候,造假者一旦把假冒伪劣产品售出后便溜之大吉,群众的舆论未必对他们有直接作用。而通过文艺作品等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手段,可以使道德“他律”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世界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这样才可能“润物细无声”,逐渐起到化“他律”为“自律”之效果。

除了借鉴历史上的某些经验教训以外,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用伦理道德制约技术和生产活动的有效机制,这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有所创新。在这方面,需要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其一,在科技伦理教育中,处理好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道德教育,不能回避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使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一致起来,使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一致起来,使“义”“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起来。日本的涩泽荣一曾提出“论语加算盘”的思想,强调道德经济合一论。他认为,孔子所谓“富与贵,人所欲者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是说不去追求不合正道的富贵。而本着正道得的富贵,安之无妨。受这种思想影响,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注重发挥儒家伦理作用,以形成个人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平衡关系。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其二,开展与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的公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所涉及的公德,从根本上讲就是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后果不损害公众的、国家的以至子孙后代的利益。所有从事经济和科学技术活动的人都应该意识到,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相关的“公德”问题之所以如此紧迫,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在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影响巨大的系统打交道。每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都会通过这个巨大的系统而不断放大或造成不可逆后果。因此,社会公德(尤其是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公德)已变得如此重要,它已成为维系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从这样一个高度考虑社会公德的“培育”,才能充分发挥它在保证社会文化有机整体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一般意义上说,作为培养“公德”意识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是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有一份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都有维护社会公德的义务。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超越“私德”的,是容易以此为基础实现道德自律的。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人对假冒伪劣产品并不那么厌恶,甚至有某种同情以至欣赏的心理。这可能出自“实用”的考虑,认为不管真假,管用就行。假冒伪劣产品往往以低廉价格诱惑顾客,而人们追求“物美价廉”的购物心理恰恰容易中这个圈套。人们必须意识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仅直接坑害消费者,而且使人们互相坑害,并且在整体上损害国家的利益即全民的利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人获得的不义之财,正是从所有纳税人腰包中以邪恶手段掠去的。因此,为假冒伪劣产品创造销路,实际上是助纣为虐,最后坑害自己。只有当每个公民都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实践和维护与此相关的公德,有义务同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的行为进行斗争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对技术应用的约束机制,才有希望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现象泛滥的势头。

其三,建立监督、揭露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社会保障系统。现代技术和生产活动专业性很强。非专业的普通群众的舆论监督难以抓住问题的要害。现代科技教育的专业化趋势也在不断加深,这使得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眼界狭隘,对技术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新技术成果在研究初期往往被控制在少数专家手中,在直接的利益驱动下运作,很难有人对其专门伦理意义进行考察和评估。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德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技术伦理评估机制。德国的重大技术决策都有伦理学家参与,伦理学家的意见在评估重大技术项目上有相当大的作用。德国工程师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从伦理和法律角度对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和检查。此外,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知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由于揭露“假冒伪劣”产品而遭到打击报复的问题,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法律保障系统,使他们在个人安全、生活和工作上得到保护。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技术伦理道德的教育,以维护企业自身在社会上的形象和信誉。

其四,在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中,避免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避免使人们过于注重表面行为而忽略了内在的良知。要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的伦理制约问题,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总工程师、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道德修养,并对他们的一般人看不见摸不着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估和制约。经济和技术活动中的道德教育要着重社会实效,要看是否真正避免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是否真正履行了产品质量承诺,是否真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只有当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与生产的伦理制约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之后,“假冒伪劣”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才有可能得到遏制和消除,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才有希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2]吴哲楣.礼记·王制:十三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450.

[3]王符.潜夫论[M].务本.北京:中华书局,1979:15-16.

[4]胡小鹏.元代的民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6):63-67.

[5]徐少锦.中国传统工匠伦理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6(4):14-17.

[6]于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33-134.

假冒伪劣范文篇9

(一)领导重视,全面统筹安排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根据文件精神迅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措施要求。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股室两所全力投入到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中来。

(二)普及宣传,构建社会共治氛围。

结合农村食品消费特点,我局采取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开展专项培训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增强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三)精准切入,全面开展专项治理。

我局重点对全县乡镇流动集市、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馆、食品批发商进行了检查。一是开展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专项行动,聚焦冷链食品,重点检查有无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过期食品、无标识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等。二是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经营户资质、索证索票情况、进货查验情况、储藏运输安全保障情况。对牛肉及其制品的经营户发起倡导实施牦牛肉及制品销售声明,并设置牦牛肉销售专区。指导商户签订声明书,在合理区域张贴“声明书”、“牦牛肉专区销售”和“非牦牛肉销售区”等标识,经营户签订和张贴“声明书”及分区销售标识110个。三是开展月饼小作坊专项整治,及时对小作坊开展培训。重点检查经营户资质、索证索票、标识标签情况,确保流入市场的产品不是“三无”产品。四是开展“周三查餐厅、周四查市场”及食品安全进校园行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形成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五是开展“你点我检,倾听民心活动”,通过电子化手段,让问卷与宣传同步进行。并具体结合问卷情况制定抽检计划,开展抽检。截止目前共计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265批次,其中4批次不合格,均进行立案查处。五是对辖区内的保健食品店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情况,查看是否有虚假、夸大、信息模糊等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截止目前,我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185人次,车辆39台次,检查经营户521户,对16起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06份。举办食品生产经营者培训7次,开展宣传活动4次。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检查发现,经营户目前还存在一些索证索票不全、标识标签不完善、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未及时体检等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环境卫生清洁、消杀不及时等安全意识不高、重视度不足的问题。

假冒伪劣范文篇10

一、总体要求

年10月至年3月,在全县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促使我县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各种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得到有效衔接,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专项行动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植物新品种权为重点内容,以产品集中地、商品集散地、大型展会、货物进出口环节为整治重点,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工业设计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查处产品,以权利人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为重点,加大主动查处和办案力度,提高执法办案效率,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根据此次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县开展九大整治行动。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作出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县工商局要加大对非法承接印制商标标识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商标印制企业建立商标印制台账,完善商标承接验证制度。县文广新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整治侵权盗版行为。(牵头部门:县文广新局,配合部门: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县文广新局、县工商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全县软件出售场所进行一次整治。县机要保密局等部门要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尽快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县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牵头部门:县文广新局,配合部门:县经信委、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机要保密局)

(三)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开展商标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县工商局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着力查处商标及其他商业标志违法案件,重点查办在食品、药品、服装、手机、电子电器、汽车配件、摩托车零部件等领域发生的商标违法案件,加大商标监管执法力度,避免侵权物品流入市场;加强对农资市场商标监管,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市场为重点,加大对涉农商标,特别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商标的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以商标侵权形式坑农害农行为;集中查处侵犯他人知名企业字号权和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傍名牌”案件,严厉查处涉及“三农”的“傍名牌”不正当竞争案件,特别要加大对“家电下乡”活动中生产销售假冒、仿冒家电产品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互联网、电视购物等新兴领域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一批侵权假冒大案要案。(牵头部门:县工商局,配合部门:县经信委、县文广新局、县质监局)

(四)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行动。坚决打击反复、群体、恶意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以及专利诈骗行为;县公安、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对食品、医药领域的专项检查,加强对专利商品生产、销售、许诺销售等市场行为的监管;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机制,加大对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的协调和协作力度。(牵头部门:县科委,配合部门:县文广新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公安局、县食品药品管监局、县法院、县检察院)

(五)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县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经济信息、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县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着力查办一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牵头部门: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部门:县经信委、县商务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

(六)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县农委等部门以农业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针对农资市场的实际,加大查处力度,执法重点从县、乡镇市场延伸到村社农资连锁经营店,初步实现农资三级全范围立体监管。县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强化种子、苗木等生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产区,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县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农资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办一批严重坑农、害农恶性案件。加大对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牵头部门:县农委,配合部门:县工商局、县林业局、县质监局)

(七)以打击侵权盗版为重点,组织开展版权执法集中整治行动。县文化执法总队要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图书、音像制品、软件市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热播影视剧、新近出版的图书、网游、动漫、软件、网络文学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对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严格防范侵权盗版发生;加强对著作权产品生产、制作、销售和传播的监督管理,对有侵权盗版苗头的企业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有明显侵权盗版行为的企业实行公示披露制度,坚决制止生产、制作、销售和传播著作权。(牵头部门:县文广新局、县工商局,配合部门:县商务局、电信公司)

(八)以打击假冒产品生产源头为重点,组织开展工业产品集中整治行动。县经信委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工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信用档案,将违法行为及时记载于信用档案,定期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不断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要指导企业开展工业产品质量达标备案工作,引导企业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项自查工作,重点排查生产原材料采购环节和产品设计过程是否存在采购“三无”产品、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和非法生产行为。县质监局会同县经信委、县工商局等部门,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生产窝点,对涉及安全的汽车配件、手机等重点产品;对上述产品的生产集中地等重点区域;对以假充真,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冒用质量标识、地理标志,以及违反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定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牵头部门:县经信委、县质监局,配合部门:县工商局、县公安局)

(九)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行动。县公安局要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大案要案,彻底铲除一批制假、贩假窝点和侵权商品生产线,摧毁一批跨地区的犯罪网络,严惩一批侵权盗版的犯罪分子;重点查处假冒驰名商标和涉外商标等情节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犯罪案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和生产安全的犯罪案件;其他国内知名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反映强烈、情节严重的重大侵权盗版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立案监督职责。对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督办的重点案件,县公安局侦办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要商请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要积极协助检察机关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等行为的监督,充分发挥其法律监督职能。有关部门要支持配合县法院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审理工作。针对专项行动,积极支持县法院开展好各项相关审判活动,形成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特别是要协助法院做好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案件的审判,确保公正、高效审理相关案件。(牵头部门:县公安局,配合部门:县检察院、县法院以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1月)。各牵头部门要深入动员,统一思想,制订具体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时上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1月至年3月)。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和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专项行动,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三)工作总结阶段(年4月)。各牵头部门要做好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开展督查,对表现突出的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和适当奖励,并将有关情况报县政府和全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政府成立全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县政府办、县公安局、县文广新局、县工商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农委、县科委、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质监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经信委、县新闻中心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广新局,负责日常工作和相关协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

(二)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专项行动与日常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有效衔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执法协作特别重大案件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三)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各牵头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九大行动的实施方案,于12月15日前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组织联合检查组,适时对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进行督查。要切实加强信息的沟通交流,九大行动牵头部门要每两周一次将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