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5:04:59

互助范文篇1

一、农机互助保险的内涵

农业机械安全互助保险是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对某种风险具有同一保障要求的个人或团体,满足所有成员对保险保障需求的保险形式,由广大农业机械拥有者、使用者以及其他从事农业机械生产经营或为农业机械生产经营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农业机械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二、实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的必要性

实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可以为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十二五”工作目标,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保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许多重大会议和文件均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国务院已明确了“十二五”农机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降价死亡人数,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共同投入的机制。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符合政策要求,将为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十二五”工作目标,打牢农机安全生产长远发展基础。实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机保险模式,是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农机保险属农业保险的范畴,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是一种商业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农业机械工作环境恶劣,损失大,赔付率高,且费率较低,现场勘险定损繁杂,商业保险经营农机保险一直举步维艰。因此,农机保险不应该完全是商业行为,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才能良性发展。这项保险以农机的特殊性和保护传统弱势农民的权益为出发点,对从事农机生产的农民人身安全和农业生产资料加于保护,财政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三、农机安全互助保险服务类型

根据农机风险保障需求,互助保险服务应逐步设计和完善服务类型,把农机安全监理与保险金融管理及政府补贴政策相嫁接,不断创新农业保险模式,使农机互助保险切实可行。

1.拖拉机交强互助险。遵从国家交强险规定,由省级农机安全协会、区县会员服务站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会员向一家保险公一刘军霞王素英马克明司投保。农民一旦出险,协会互助管委会帮助会员报案、协助会员向保险公司索赔,协助农机监理部门处理事故,开展救援和损失补偿。这样可改变保险公司多家竞争、业务分散、不成规模,避免保险公司高成本、高风险、高亏损局面。

2.农机机身互助险。农机机身互助险是指农业机械自身价值的保险。这里的农机不仅包括拖拉机、收割机,还应拓展到耕整机、卷帘机、植保机械等几乎所有的农业机械。机身互助险以农机实际价值为基准,互助会费做补偿保障。应具有标准低,档次多等特点,以适应不同需求的农民群体。

3.农机手人身伤害互助险。农机手是互助主体,也是操作农机生产的劳动力,他们在作业中一旦遭受伤亡,则需要马上拿钱抢救、医治、处理善后。他们的互助会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快速救助补偿,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收割机跨区作业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互助险。针对三夏、三秋跨区作业收割机发生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害而设计。互助期限可分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套餐”,让农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益保障。

5.农机保险试点。“农机保险试点”是农机互保的延续,除会员自筹资金外,通过国家和省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加快推进农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现有中央和省财政保费补贴的示范、拉动作用,做好农机互助保险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互助保险在农民群众中的认知度和参保面。

四、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保障体系

在政府农业农机系统的主导下,利用现有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引进农业保险专家管理,建立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优化组合资源,开展以农机户为主体的互助保险制度建设。

1.健全组织。成立农业机械安全互助保险协会,作为全省范围内的农业机械组织,为会员生命、财产损失提供经济补偿,并向会员提供安全生产服务,提高会员安全意识和预防、抵抗农机事故能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明确目的。依法开展互助保险、合作救济等活动,目的是组织会员发展安全互助事业,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实现农民之间互帮互助互利互惠,抗御灾害和减少事故损失,维护安全生产和社会安定。

3.合理确定业务范围。借鉴外省经验,结全河北省农机工作实际,互助保险业务应包括:农机驾驶人意外伤害互助;农业机械事故损失互助;农机新机具示范风险互助;相关的其它安全互助。

4.明晰原则。安全互助应坚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原则;坚持互助自愿和民主管理原则;坚持政府、企业、农民多方面筹集安全互助金原则;坚持低会费、广覆盖、保生产的原则;坚持事故预防与损失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安全互助金取之于会员和用之于会员的原则;坚持统一指导、试点先行、稳健推进的原则。

5.设定运作模式。农机安全互助不以盈利为目的。会员共济,筹集的安全互助会费,按照有灾补偿会员,结余滚动积累,盈余归会员所有。农机户、农机手、企业、农场、合作社等相关单位,自愿参加安全互助,在交纳会费后即为会员安全互助金由会员交纳的会费、政府补贴、社会赞助等资金构成。安全互助金实行安全互助管委会统一调配与各县会员服务站分别计帐相结合的管理。安全互助事故由安全互助管委会(县会员服务站)立案、定损。有灾补偿农民、节余滚动积累,将安全管理、事故救援与损失补偿服务结合。

五、发展农机互助保险的可行性

互助范文篇2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组织和行为,保障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法、稳健经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以服务社员为宗旨,谋求社员共同利益。

第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对由社员股金、积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法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以其社员股金和在本社的社员积累为限对该社承担责任。第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从事经营活动,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诚实守信,审慎经营,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

第二章机构设立

第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农村地区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发起方式设立。其名称由所在地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第九条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章程;

(二)有10名以上符合本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

(三)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注册资本。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理事、经理和具备从业条件的工作人员;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六)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经过筹建与开业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申请筹建,应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筹建申请书;

(二)筹建方案;

(三)发起人协议书;

(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申请开业,应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开业申请;

(二)验资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主要管理制度;

(五)拟任理事、经理的任职资格申请材料及资格证明;

(六)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等相关资料;

(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章程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名称和住所;

(二)业务范围和经营宗旨;

(三)注册资本及股权设置;

(四)社员资格及入社、退社和除名;

(五)社员的权利和义务;

(六)组织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和议事规则;

(七)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亏损处理;

(八)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

(九)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筹建申请由银监分局受理并初步审查,银监局审查并决定;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局所在城市的乡(镇)、行政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筹建、开业申请,由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金融许可证,并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第三章社员和股权管理

第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是指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入股条件,承认并遵守章程,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的农民及农村小企业。章程也可以限定其社员为某一农村经济组织的成员。

第十八条农民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本地有固定住所且居住满3年)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三)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四)诚实守信,声誉良好;

(五)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注册地或主要营业场所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二)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三)上一年度盈利;

(四)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五)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六)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总额的10%,超过5%的应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社员入股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

第二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向入股社员颁发记名股金证,作为社员的入股凭证。

第二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社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参加该社的民主管理;

(二)享受该社提供的各项服务;

(三)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四)查阅该社的章程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决议、财务会计报表及报告;

(五)向有关监督管理机构投诉和举报;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参加社员大会,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出资额较大的社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该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该社社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20%。享有附加表决权的社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社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社员。章程可以限制附加表决权行使的范围。社员代表参加社员代表大会,享有一票表决权。不能出席会议的社员(社员代表)可授权其他社员(社员代表)代为行使其表决权。授权应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授权内容。

第二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执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向该社入股;

(三)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四)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五)积极向本社反映情况,提供信息;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不得以所持本社股金为自己或他人担保。

第二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的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但理事、监事和经理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在任职期限内不得转让。

第二十七条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社员可以办理退股。

(一)社员提出全额退股申请;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当年盈利;

(三)退股后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四)在本社没有逾期未偿还的贷款本息。

要求退股的,农民社员应提前3个月,农村小企业社员应提前6个月向理事会或经理提出,经批准后办理退股手续。退股社员的社员资格在完成退股手续后终止。

第二十八条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已订立的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章程另有规定或者与该社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社员资格终止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期限和程序,及时退还该社员的股金和积累份额。社员资格终止的当年不享受盈余分配。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三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大会由全体社员组成,是该社的权力机构。社员超过100人的,可以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不少于31名的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按照章程规定行使社员大会职权。

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制定或修改章程;

(二)选举、更换理事、监事以及不设理事会的经理;

(三)审议通过基本管理制度;

(四)审议批准年度工作报告;

(五)审议决定固定资产购置以及其他重要经营活动;

(六)审议批准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七)审议决定管理和工作人员薪酬;

(八)对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做出决议;

(九)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召开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社员(社员代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

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该社社员(社员代表)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的决议应当由该社社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章程对表决权数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0日内召开临时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

(一)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员提议;

(二)理事会、监事会、经理提议;

(三)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由理事会召集,不设理事会的由经理召集,应于会议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时间、地点及审议事项通知全体社员(社员代表)。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召开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应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参加。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应在会后10日内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原则上不设理事会,设立理事会的,理事不少于3人,设理事长1人,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理事会的职责及议事规则由章程规定。

第三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设经理1名(可由理事长兼任),未设理事会的,经理为法定代表人。经理按照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的授权,负责该社的经营管理。

经理事会、监事会同意,经理可以聘任(解聘)财务、信贷等工作人员。

第三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经理任职资格需经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经理应具备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上岗前应通过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

第三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设立由社员、捐赠人以及向其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监事会,其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设监事长1人。监事会按照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授权,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事会的职责及议事规则由章程规定。

农村资金互助社经理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三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监事、经理和工作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将本社资金借贷给非社员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从事损害本社利益的其他活动。

违反上述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该社所有;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执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经理和工作人员。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四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应由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捐赠人身份和资金来源合法性进行审核;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应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审慎条件。

第四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应主要用于发放社员贷款,满足社员贷款需求后确有富余的可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农村资金互助社发放大额贷款、购买国债或金融债券、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应事先征求理事会、监事会意见。

第四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办理结算业务,并按有关规定开办各类业务。

第四十四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办其他业务应经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批准。

第四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其他金融业务,不得以该社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

第四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根据其业务经营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应按存款和股金总额一定比例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第四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审慎经营,严格进行风险管理:

(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二)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三)对单一农村小企业社员及其关联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薄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20%;

(四)对前十大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五)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

(六)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审慎要求。

第四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设置会计科目和法定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

第四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进行利润分配,在分配中应体现多积累和可持续的原则。

农村资金互助社当年如有未分配利润(亏损)应全额计入社员积累,按照股金份额量化至每个社员。

第五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监事会负责对本社进行内部审计,并对理事长、经理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报告。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对本社进行审计。

第五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照规定向社员披露社员股金和积累情况、财务会计报告、贷款及经营风险情况、投融资情况、盈利及其分配情况、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规定向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业务和财务报表、报告及相关资料,并对所报报表、报告和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审慎监管要求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持续、动态监管。

第五十四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本充足和资产风险状况,采取差别监管措施。

(一)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在5%以下的,可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属地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据其运营状况和信用程度提出相应的限制性措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适当降低对其现场检查频率;

(二)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2%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禁止其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限制其发放贷款,并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的力度;

(三)资本充足率低于2%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责令其限期增扩股金、清收不良贷款、降低资产规模,限期内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其自行解散或予以撤销。

第五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违反本规定其他审慎性要求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五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存在超业务范围经营、账外经营、设立分支机构、擅自变更法定变更事项等行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责令其改正,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理事、经理、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责令农村资金互助社给予处分,并视不同情形,对理事、经理给予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任职资格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本规定的处罚,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其监管权限决定并组织实施。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罚决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上一级机构提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

第七章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五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合并,应当自合并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机构承继。

第五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并应当自分立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六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因以下原因解散: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社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原因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由社员大会推举成员组成清算组,开始解散清算。逾期不能组成清算组的,社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社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六十一条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农村资金互助社,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农村资金互助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事宜。

第六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因本规定第六十条第一款的原因解散不能办理社员退股。

第六十三条清算组负责制定包括清偿农村资金互助社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偿所欠税款和其他各项债务,以及分配剩余财产在内的清算方案,经社员大会通过后实施。

互助范文篇3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农民和少儿没有被纳入医保的范围,农民因病返贫、患儿因病导致家庭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部分社会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于20*年启动了新农合试点,20*年在全市全面展开;20*年8月又在全市全面启动了少儿互助金工作,我市广大农民和少年儿童家庭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新农合工作成效明显。20*年,我市都江堰市被列为全国新农合试点县(市),今年,经过卫生部门积极争取,崇州、彭州、邛崃、金堂、大邑、蒲江、新津等三圈层7个县(市)被列为全国新农合试点县(市),基本形成制度科学、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截止6月底,全市参加新农合人数达543万人,参合率达92.3%,筹集基金2.7亿元。先后有104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医药费补偿共计5*0万元,参合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享受到每人500元的定额补偿。运行两年来,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全市农村“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病不出县”,收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的成效,卫生部、省委、省政府等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后对我市新农合工作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对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二)少儿互助金开局良好。我市是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开展少儿互助金工作的城市,自20*年8月30日启动运行以来,由市卫生局牵头,在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先后出台《少儿住院互助金筹集、拨付和核算的具体实施办法(试行)》等7个配套文件,规范少儿互助金、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特殊疾病门诊结算报销等程序,投资70万元建立市、县、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少儿互助金管理信息平台,对全市20个区(市)县实现网上审核和适时在线监控。今年上半年,参加少儿互助金人数达111万人,参加率达80.4%,筹集资金4465万元。4.5万人次享受到少儿互助金,报销住院医疗费1484万元。自去年以来,省内外多个城市到我市进行学习考察指导,全国人大领导也对我市开展此项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2001年以来,先后建立和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失地农民社会保险、新农合、少儿互助金等制度,覆盖了城镇职工、农民和城乡儿童,基本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兼顾不同医疗需求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正在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初步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机制。截止6月底,全市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77万人,这个覆盖面在全国大城市中是领先的,在中西部是一流的。其中: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220万人,综合社会保险覆盖人数26万人,失地农民社会保险覆盖人数32万人,参加新农合543万人,参加少儿互助金111万人,加上医疗保险省级统筹20万人、铁路系统和部分自行统筹企业25万人。在不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我们从今年以来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进行了完善,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切实减轻群众的医疗支出负担。据市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20*年上半年*市城区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72.4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6%。从近期的民意调查资料看:在726个有医疗支出的被访者当中,有67.4%的人通过各种保险方式报销了医疗费,所报金额占总医疗费用的比重为42.2%。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两金”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个别区(市)县对“两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两金”工作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受固有工作模式的影响,导致“两金”工作的筹资和管理机制还不尽合理。三是部分经办机构建设滞后,导致“两金”管理不太精细。四是个别部门对“两金”工作的职责划分不太明晰,导致“两金”工作的协同配合不太默契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矛盾,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推动“两金”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基本医疗制度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两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全面推进“两金”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全市农民、少年儿童等相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是构建城乡一体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城乡一体、和谐*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饱满的激情和干劲把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要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已把新农合和少儿互助金制度纳入“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这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坚持常抓常议,常议常抓。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职到位,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健康发展。要把建立健全新农合和少儿互助金制度、提高农民和少年儿童健康水平、减少本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等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

二是要明确目标和责任。今年,市委、市政府目督办下达了目标任务:新农合参加率要达90%以上,实际补偿比要达30%,少儿互助金参加率要达80%以上,8个全国新农合试点县(市),要接受国家专家组的检查评估,任务十分繁重。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和年度目标,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个个目标不落空,项项工作有人抓。各区(市)县要组织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处方、收费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严防大处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加强宣传。“两金”工作的互助和公益性质,决定了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必须坚持“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不准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和硬性摊派。前一阶段,通过我们广大干部的宣传和推广,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新农合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少儿互助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要认真总结前期宣传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继续搞好宣传工作。在校学生是购买少儿互助金的主体,学生入学时间将至,要实现今年少儿互助金收缴的目标任务,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新闻媒体、学校、医院、社区要集中力量,做好策划,大张旗鼓宣传少儿互助金的平民色彩、公益性质、缴费低等优点,大张旗鼓宣传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让广大学生和儿童家长理解少儿互助金的重大意义,自愿加入。新农合工作也要继续扩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参合率。

(二)着力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事物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有矛盾就有问题,因此,不要怕出现问题,甚至回避问题,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贻误战机;要善于发现问题,主动应对。“两金”工作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是正常的,关键是要迎难而上,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创新工作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市上自“两金”工作启动运行以来,一直十分关注“两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前一阶段,从各区(市)县上报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两金”工作存在资金沉淀较多,参加人员受益偏低;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偏低,农民不愿就近治病等问题,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决定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补偿标准,参合农民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人员比例由去年底的4.5%提高到5.5%;从20*年9月1日起,少儿互助金将家长负担比例由50%统一下调到40%,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定额补偿;调整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费用的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由30%提高到45%以上,县级医疗机构由20%提高到30%以上。由于及时发现问题,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扬好的传统,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做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被动地去处理、去解决。要着手建立“两金”的动态监管机制,确保“两金”始终处于比较优化的状态。

二是要善于及时解决问题。面对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沉得下去,积极思考,就会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面对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来自学习和借鉴,从前一段的工作看,各区(市)县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个别区(市)县面对这项新的工作,感到束手无策,认识不到位、机构人员不到位、资金不到位,导致工作进展缓慢;而有的区(市)县,及时学习,掌握政策,迅速建立健全了适应新工作需要的领导责任机制、宣传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洞察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及时解决问题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三是要善于创新工作。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先例,需要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打破常规,冲破一些体制性障碍,才能取得突破,收到成效。去年,家宝总理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会上指出,合作医疗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过渡并辅之以商业医疗保险,应该是发展趋势,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进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或商业医疗保险的探索。过去,我们根据“两金”互助、公益的共性,采用合署办公的形式,推进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我们结合*实际,整合劳动和卫生资源,在全国率先把“两金”工作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既建立了“管办分离”的新机制,又为下一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目前,金牛、双流、金堂、都江堰等区(市)县正在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准备工作,10月1日正式启动,待试点完成后,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大家要站在构建城乡一体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高度,用宽广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阔的思路,思考“两金”工作的着力点,思考医保工作的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较为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三)着力加强“两金”服务机构自身建设。“两金”服务机构能力的高低事关“两金”工作和城乡一体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流程优化、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两金”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优化办事流程。各区(市)县要严格按照“两金”的有关管理办法、方案及配套文件精神,规范审核流程,严把审核关,严格实行多级多人审核,全部实施网上审核和结算。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当日将参加“两金”患者的入院、出院和诊疗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各区(市)县对定点医疗机构提交的单据,必须按审核时效逐一进行审核;市上“两金”服务机构对区(市)县提交的单据必须在审核时效内逐一审核完毕;对须提交专家组进行审核的单据,要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市上“两金”服务机构要按时将核批通过的结算报销资金下拨给区(市)县管理中心;各区(市)县在收到下拨资金后必须及时足额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两金”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要做到每天备份,每月归卷存档。

二是要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市编办、市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对各区(市)县“两金”服务管理机构建立和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两金”工作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财政部门要对各区(市)县“两金”工作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确保“两金”工作健康发展。市级相关部门要着手研究建立激励机制,搞得好的有名有利,搞不好的,没名没利。对个别迟迟不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的区(市)县,要进行通报批评。

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群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两金”服务管理机构面对的又是处于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我们更要摆正位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忠诚、团结、敬业、奉献”。要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学习“两金”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认真研究“两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找到解决办法。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工作。

(四)齐心协力做好“两金”工作。“两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两金”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两金”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一是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从20*年7月1日起,我市“两金”工作由市卫生部门整体划转到市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工作划转后,市和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与卫生部门做好对接,确保工作不断档,切实做好全市“两金”牵头工作。

二是各协同单位要主动配合做好工作。市和区(市)县卫生部门要负责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宣传、动员非在园、在校儿童参与少儿互助金,动员广大农民参与新农合,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要主动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对卫生部、省卫生厅的协调工作,共同研究解决“两金”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市和区(市)县教育部门要负责组织学校、托幼机构宣传、动员在园、在校儿童参与少儿互助金。在这里我要再强调一下,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去年很多区(市)县自报的少儿互助金参加率同以公安部门提供的儿童人数为基数所计算得出的实际参加率相比,存在很大的出入。有的区(市)县自报参加率接近90%,但实际参加率只有50%。今年,我们将以公安部门提供的人数为基数对区(市)县进行考核,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在去年好的基础上再努一把力,把在校、在园儿童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好。市和区(市)县红十字会要宣传和动员少儿家庭及中小学生、婴幼儿参与少儿互助金;通过各种公益性活动,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作为少儿互助金的补充。市和区(市)县民政部门资助农村低保家庭和其他贫困家庭农民参加新农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和其他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婴幼儿参加少儿互助金。市和区(市)县计划生育、残疾人联合会、人事、编制、妇儿工委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自身的职责切实履职到位。

三是各区(市)县政府要认真落实配套措施。“两金”工作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改善药品供应监管等协调推进,需要各区(市)县政府政府加强协调,同步制定和实施相关配套措施。要按照承诺,将财政补助资金及时注入新农合专户,对财政资金不到位的,市政府将进行通报并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网点布局和药品供应监管,为“两金”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互助范文篇4

开展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是一项关注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工会为职工办的一件实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活动有一个正确认识,必须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开展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进行了专门部署。开展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要内容,是工会组织协助党委、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是职工队伍内部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一项纯公益性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职工队伍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也有助于协助党和政府推进完善现行的重大疾病救助制度,使单一的政府财政救助逐步向社会救助和群众互助的方向拓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组织职工之间的互助互济,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从机制上解决职工因病致贫的问题,使那些患大病的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作为医疗保障措施主渠道的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收费低、保障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解决一般的医疗问题,总体保障能力不强,覆盖面小,有很大部分职工群众因大病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极其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仅靠现行基本医疗制度还远远不够。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就是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它是由工会统一组织、职工自愿参加、以个人缴费为主的职工间的一种互助互济保障形式,目的是通过职工之间的互助互济,对患病住院医疗费支出较大的职工给予补助,缓解他们的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发生。

开展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工会组织作为职工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强化维护手段,丰富维护内容。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解决职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工会组织根据实际需要,发挥自身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为职工办好事、解难事的一项创新之举,是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会回馈职工、服务职工的一个载体。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使广大职工都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工会组织的存在,这对于提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增进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把职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宣传,强力推进。

开展医疗互助活动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是一件好事、实事,同时也是一件新事,必须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共识,保证医疗互助活动顺利启动实施。

一要正确认识活动的四个特点。一是群众性。医疗互助活动是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一项群众性的互助活动,以团体的形式加入,集中起来发挥“大树法则”效应,使那些患大病的职工得到有效的帮助。二是互济性。医疗互助活动需要职工之间发扬“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的互济互助精神,用群众的力量为参加互助活动的职工撑起了一个医疗保障的保护伞。三是自愿性。医疗互助活动是由工会组织广大职工自愿参加的一项活动,凡是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在册职工,承认医疗互助基金的实施办法,按规定交纳互助金和续交互助金均在互助范围之内。四是非赢利性。医疗互助活动是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回馈职工的一种实现途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互助互济,为职工排忧解难。各级工会工作者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到职工中,大力宣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知识,让广大职工群众认识它,接受它,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要发挥好“三个优势”。一是领导优势。首期实施互助活动,要把认识容易统一、收入较稳定、职工相对自足的党政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作为启动的重点,积极主动争取党政的领导、支持,以重点单位带动其它单位。二是宣传优势。利用电视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工会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取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三是组织优势。要发挥工会组织网络比较健全、直接植根于职工会员的组织优势,层层发动,把工作做到每一个职工家里。

三要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算清“三笔帐”。一是“小帐和大帐”。互助活动遵循“大树法则”,参加人越多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工会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职工提供免费服务,不计成本、没有利润,通过医疗互助后仍然困难的,还可进入帮扶救助程序,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帮扶中心予以救助。比任何商业保险都实惠。二是“短期帐和长远帐”。要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算清“长远帐”,一旦出现情况,就可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医疗救助。三是“经济帐和政治帐”。互助活动的本质是职工出一点钱为自己收下一份保障,防止患重大疾病医疗负担过重时出现经济困难。由于得到帮助的患重大疾病的职工毕竟还是少数,多数人做了贡献,从本质上就发扬了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优良传统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互助范文篇5

抓住新机遇

准确把握县情。仪陇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位于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总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93万。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5年全县人均GDP、人均财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2%和1.7%。全县尚有17875户、67500名贫困人口,饮水难、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增收难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仪陇是全国低山丘陵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

牢牢抓住机遇。2004年1月,总书记对仪陇26万农民饮水困难的问题做出了批示: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8月,总书记视察仪陇,作出了“一定要把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总书记视察后,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此高度重视,在与省、市、县反复探讨研究的基础上,于2005年6月在仪陇县开展了“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仪陇县抓住试点机遇,认真落实总书记对仪陇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仪陇两年内要有大变化”的阶段性目标,按照南充市委“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和谐”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一切发展依靠群众,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成果群众共享”的建设理念。在实践中,他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完善措施,逐步形成了“自主互助、整推共建”的仪陇发展模式。

试点成效明显。全县建成各类人饮工程19593处,在今年特大旱灾的情况下,确保了26万人的饮水供应。修建村社道路139公里,便民路216公里,“两路一桥”(潆新路、新马路、新政嘉陵江大桥)竣工通车。占地6平方公里的新县城在嘉陵江边拔地而起,并顺利地实现了县城的整体搬迁。维修扩建后的纪念馆大气恢宏,已正式对外开放。在校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了“两免一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改造了1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乡、村卫生站59所,近70%的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特别是农业特色产业的新发展,使农民增收有了新的希望。更为可喜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干部信心倍增,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明显转变。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井、新路、新村、新县城、新风貌证明,“自主互助、整推共建”的仪陇模式,是贫困地区搞好扶贫开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条可行之路。

闯出新路子

自主,就是群众作主。这是仪陇模式的主线。具体内容有:新村确定民争、建设项目民决、村务活动民理、“和谐农家”民选、贫困农户民评、扶贫互助社民办、环境卫生民护、后续工程民管、强化农民自我教育。以建设项目民决为例,日兴镇九湾村的群众以“投玉米籽”的方式,从兴水、修路、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十个项目中,确定了“一水二路三产业”的项目建设顺序。为确保群众作主真正落实,仪陇在村务管理上建立和实行了民主管村的“四权”制度。“四权”是指村党支部通过提案听证,实施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对重要村务进行决策,实施决策权;村委会负责对决定事项抓落实,实施执行权;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聘请“农民监察员”,全程参与和监督村务,实施监督权。

“四权”制度的推行,改变过去由村“两委”管理为群众直接参与管理,规范了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保障了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权”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统一的问题,真正体现了村民自治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扶贫开发主体的原动力。分了权力,聚了民心。农民的心热了起来、动了起来,他们高兴地说:“过去是政府包办,开会什么的我们都不愿意参加,现在村里的啥子事情都是我们说了算,打井、修路,好处都在我们,我们不干谁干?”

互助,就是引导农民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组建不同内容的互助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是仪陇模式的重要抓手。对无发展基础、无主导产业的村,从科技文化入手组建科技文化扶贫互助社;对有一定基础、正在发展产业的村,从金融合作入手组建扶贫互助基金;对基础较为完善、已有一定产业的村,从生产经营入手组建产业互助社。金融合作互助社采取“贫困户赠股、一般户配股、富裕户入股”的方式,按照每股1000元的标准入社,政府扶贫资金提供配股和赠股,建立起扶贫互助基金,把农户个体的资金特别是闲散资金聚积起来。按照章程,将资金发放到有需求的社员手中,整借零还,使社员实施生产计划成为可能。互助社每10天组织一次集中活动,审核社员申请并发放借款,组织社员交流生产发展心得,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讨论开展技术、信息、购销等生产经营的合作。试点最早的昆山村扶贫互助社集聚了116户农民7万多元的资金,已向村民发放小额借款7万多元,解决了群众启动项目资金不足和日常开支周转困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已有村级扶贫互助社20个,共有1404户农户加入,基金规模达到147万元,还款率达100%。

扶贫互助社把农民组织了起来,改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千家万户小生产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状况。随着互助社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其功能也从单一的合作向其他领域合作拓展,在农村的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新构架雏形正在逐步显现。

整推,就是整村推进和整体推进,是仪陇模式的实现途径。整村推进就是以村为单元开展扶贫开发。整体推进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建设,是对整村推进在内涵上的丰富和发展。具体做法是,以村为单元制定综合发展计划,捆绑各类项目、各种资金,一次性集中投入,解决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农民增收等问题。在推进的思路上,坚持从群众最急盼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现实最可能解决的事情起步,从打基础利长远项目办起的原则,全县确定了“兴水、修路、培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民主法制”的顺序,重点突出了产业发展。整体推进的具体内容是“十进村十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通村公路进村,便民道路入户;特色产业进村,助农增收入户;三建五改进村,美化家园入户;教育科技进村,技能培训入户;广播电讯进村,电视电话入户;医疗卫生进村,初级保健入户;先进文化进村,文明礼仪入户;民主法治进村,村规民约入户;党建示范进村,两带三为入户。在推进的方式上,采取群众自主定项目,部门指导规划为基础,主要从重点项目资金、部门技术指导、派出驻村干部帮扶三个方面推进。得到实惠的老百姓对此的感受很深,“自来水到了户,煮饭烧沼气,水冲式厕所,水泥路通到组,家家户户发展起了小果园,这样的日子真让我们高兴。”

整体推进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经济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脱贫和返贫问题,有利于贫困地区可持续地全面发展,体现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

共建,就是整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仪陇模式的推进手段。整合政治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仪陇是总司令、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和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紧抓总书记特殊关怀仪陇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整合经济资源: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群众投入为主体、业主投入为重点、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新机制,整合各类经济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使之成为推动和谐试点进程的“助推器”。特别是对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打破条块、部门分割,将各类资金聚合起来,实行捆绑使用,集中投入试点村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把农民作为教育者主体,以农民自学实践为主要方式,在全县开展“争做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教育活动,弘扬“两德”(、张思德)文化,挖掘客家文化,传承以“书法、篆刻、剪纸”为代表的“三乡文化”,培养知荣辱、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宣传动员、感动社会,建设网络、提供服务,政策引导、舆论鼓励,聚集县内外、国内外的各种资源,共同推进仪陇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深入乡村,以捐建、认建、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广辟选才引才之路,盘活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各类人才。

共建促进了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创新,使各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促,形成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共建和谐社会良好格局。

几点新启示

贫困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后的现状和群众脱贫致富强烈愿望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方面。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以此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就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牛鼻子”。但是,如何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不仅要有正确的产业选择和扶持,更要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扶贫开发必须激发建设主体的活力。人民群众是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就是“空话”。仪陇县坚持把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不干群众不愿干的事,不干群众不参与的事,不干群众不受益的事。通过扶贫互助社、村务“四权”下放等机制创新,让农民群众参与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全过程,强化了群众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使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保证了群众的权利,提升了群众的素质,这是试点短时间内能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仪陇的实践,就是变党委政府决策为群众共识的实践,变农民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的实践,变迫切愿望为现实行动的实践,其核心价值就在于群众做主,激发了主体的活力。

互助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法律困境;法律对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战略目标。2015年12月,国务院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确定为国家政策。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一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有着不同于其他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内生性优势。在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促进其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1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1.1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保障农村弱势者金融权利的基本主体。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导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前景与蓝图。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着的“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要想彻底解决,离不开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不断完善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保障农村弱势者金融权利的基本途径,这是由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固有性质所决定。作为一个互助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通过本集体内农民存款入股为社员,农村资金互助社将农村的资金有效停留在内部而将资金贷给社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社内资金为社员提供可贷款。农村借贷者在参与借贷活动时通常处在一个弱势地位。一方面,作为弱势一方主要根源在于其信息的不对称,难以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参与经济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通常会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使得整个过程的效率下降。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所有社员是该片区域的农村金融参与主体自愿加入,通常借贷双方是非常熟悉彼此。这样就保证了借贷双方的信息对称,降低了整个交易流程的成本,从而达到有效保障农村弱势者金融权利的目的。1.2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促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力量。“包容性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包括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在内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参与人员基数十分庞大。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想要参与农村金融活动却并没有城市地区的居民那么简单。真正提升我国农村金融全面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是首选道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较高。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包容性全方位发展,应将重心放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同时兼顾东部沿海地区,从而实现促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存在着许多其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难以比拟的优势。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农村资金互助社以社员为中心,所有的金融活动紧密围绕着社员而展开,严格的保障了参与金融活动的社员的金融权益。通过农村资金互助社参与金融活动的流程中,无一不体现出以人为中心、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促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力量,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1.3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促进农村金融内生发展的主要形式。内生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一概念由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强调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在2007年就有学者指出,真正的合作金融不可能在农村信用社框架内再生,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要走内生路径。[1]若想推动农村金融内生发展,恰当的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了无比重要的角色。而在农村地区,有着一套特殊的,以人情、熟人关系为纽带的信用评价体系。这一特殊的信用评价体系恰巧有悖于正规金融所提倡的。而且农业本身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有着不可预知性与脆弱性,再加之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以及金融交易等成本比之城市地区要高昂许多,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等。综上原因正规金融纷纷远离了农村市场,使得农村地区居民参与金融生活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引发了许多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村资金互助社顺势而生,有着较稳定的内部平衡性以及对风险的自我调整性,既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参与金融活动的需要,又规避了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可能承担的风险以及造成的不良后果。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真正能促进农村金融内生发展的主要形式。

2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法律困境

2.1法律地位困境。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法律上的特殊地位。其特殊性在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内部资本全部来自于社员,也就是说,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股东也是它的客户。要想明确规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就必须先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性质分析详尽。然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性质在学界内存在争议,对其性质尚无统一的定论。实践中,仍有大量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尚未取得金融许可证,因此只能将其看作一种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尚未纳入现行监管体制中,处于一个无法管制的尴尬境地,[2]其法律地位面临着困境。2.2融资困境。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政策来规制和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截止2013年,全国正规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共有49家,[3]其余的则都是未获取金融许可,由农民自发组织设立,非正规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由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规定,只能吸收社员的内部存款,从而导致了其存款来源不足,因此难以满足社员的贷款需求。[4]取得了金融许可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融资这方面面临着困境,无法满足农民的正常融资需要。因此导致部分非正规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逐渐演变为吸取农民资金,破坏农村金融环境的工具。2.3产权困境。作为社员共同出资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本应由社员实行民主管理。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民主管理被削弱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尚未构建合理而清晰的股权结构,并且产权性质尚未明确。然而作为一个新生的农村金融组织,产权制度的设立尚且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而在产权制度尚未明确设立之前,产权不清必然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独立、治理以及担责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也难以对其进行真正的管束。2.4社员权保护困境。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将资金投入互助社中,自己丧失了对于资金的支配权,同时也获得了作为互助社员的社员权。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一个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社员在参与互助社金融活动时对社员权的享有与行使关乎互助社存在的根本,其设立初衷便是为社员服务。然而目前并没有一部详尽的法律明文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享有的权利,只能依照《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农村资金互助社内部章程对社员的权利进行的规定,并对社员权实施保护,这给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权利的保护增加了难度。2.5监管困境当前,农村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供给能力产生了较大矛盾,在这其中便容易催生不法情形。因此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解决的问题。就最基本的监管标准而言,监管标准过于严格,会造成监管部门的不正当干预,引致互助社脱离合作性质,不利于互助社可持续发展。[5]监管标准过于宽松则无法真正起到对其的监管作用。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3普惠金融视角下的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持续发展的法律对策

3.1进一步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新尝试,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其法人地位虽有形式,但尚缺实质性内容。若想农村资金互助社能够在普惠金融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首先便应确立互助社的法律地位,这是我们商讨其他问题的前提。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想要商讨其他有关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问题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进一步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是保障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3.2健全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以江苏省盐城市5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的报告中指出,农村资金互助社独特的内在制度设计限制了其筹资能力,资金已经成为互助社发展生存的瓶颈。[6]资金互助社的融资途径较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比较相对单一,健全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有助于为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社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参考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融资机制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作金融机构,因此在考虑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时可以参考已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融资制度。合作金融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自愿性原则、互助合作性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及非赢利性原则。[7]其中互助合作性原则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设立目的与经营理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息息相关时,社员间的关系要比一般合作金融机构要更加紧密。健全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参考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融资机制,能够帮助在健全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起到一个参照作用。(2)拓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渠道众所周知,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全体社员出资设立的。这个特质导致了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社员主体只局限于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此范围过于狭窄。只依靠《暂行规定》所确定的主体出资,通常难以满足互助社的资金需求。因此农村资金互助社想要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拓展其融资渠道。在自愿性原则、民主管理原则的前提下,考虑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营业范围或是鼓励以多种形式出资,皆能吸引到更多农民或是农村小企业加入互助社成为社员。3.3创新农村资金互助社产权制度。作为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没有经过长期实践以及高位阶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规范,农村资金互助社产权制度不清晰,在互助社内部管理造成分歧时容易导致难以得出最终定论。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管理主要依据《暂行规定》以及《公司法》相关条文,其运营与现代企业管理区别不大,但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普通企业的管理方法不能完全套用至互助社管理中。譬如说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地域局限于一个行政村或是行政乡内,社员都是彼此熟知,可能会有社员运用其他不正当手段企图垄断互助社社内运营的情况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形在农村资金互助社产权制度尚未完善时显得无比棘手,只有创新农村资金互助社产权制度才能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壮大互助社竞争力,真正做到互助社与社员利益休戚相关,实现双赢。3.4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权保护制度。依据《暂行规定》,社员享有参加社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受互助社提供的服务,享受社内盈余,查阅章程、决议、财务报告,向有关监督机构投诉等权利。然而空有规定及章程书写的权利,没有真正的权利保护制度,社员权在实践中很可能仅仅是一纸空文。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权保护制度,可参照《公司法》相关规定进行完善。社员在认为自己的社员权受到侵犯时,可以依法行使程序性社员权以保障自己的社员权不受侵害,将问题解决在互助社内部。或是在程序性社员权也遭受侵害时转而向公力救济求助,其中可向监督机构寻求行政救济,在必要时启动司法程序以维护社员自身合法享有的社员权。3.5变革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制度。农村资金互助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监管,便容易成为滋生非法集资的温床。《暂行规定》第五十三条指出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审慎监管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持续、动态监管,第五十六条列举了互助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几种情形以及违规后果,规定违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然而银监会采取的监管手段,并不完全对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比如非现场监管方式,主要通过查阅报表、信息数据、财务状态等方式进行监督,并从其中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现状。然而目前为止,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渠道单一,给社员提供的服务类型也不如其他同类合作金融组织复杂,银监会难以从这些单一的数据中得到互助社真实的经营情况。同时银监会监管对象的复杂性也使得银监会对于互助社的监管不能真正做到合理可行。目前从整体来看,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从严监管的理念属于主流观点。[8]构建严格、有效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制度势在必行。因此,我国应以稳健经营、风险可控为目标,强化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业务、运行等监管。

参考文献:

[1]潘淑娟.农村合作金融重构路径分析——基于内外部治理关系解构视角[J].学术界,2007,(5):142-150.

[2]邓道才,蒋智陶,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组织边缘化及应对策略研究[J].征信,2013,(9):68-70,80.

[3]马九杰,周向阳.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所有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金融服务[J].汉江论坛,2013.

[4]姜柏林,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难题待解[J].银行家,2008.

[5]王军军.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36.

[6]孔祥智,史冰清,钟真等.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研究——百舍千户调查[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7]朱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6

互助范文篇7

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委组织部于**年7月1日正式启动了“关爱活动”,并设立了**县“困难党员互助资金”专户,制定下发了《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对弱势群体党员开展“关爱活动”的工作意见》及《**县“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在近一年多的运作中,**县“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确实为部分困难党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管理,管好用好“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真正使互助资金帮助更多的困难党员,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困难或身患重病党员的标准

(一)困难党员的标准

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的困难党员的标组织部每年向各基层党委公布一次“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的收支情况。准:有3年以上党龄,对党忠诚,拥护党的领导,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无子女或子女没有赡养能力的;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生活难以维持的。

(二)身患重病的标准

党员住院治疗半个月以上或长期生病,卧床不起,生活困难,难以支付医药费的;身患绝症的,因长期治病,家庭经济难以承担,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

二、**县“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的审批程序

(一)、困难党员或身患重病的党员。对困难党员每年给予一次性100元至500元以内的经费补助;对身患重病(绝症)的每年给予一次性500元至1000元以内的经费补助。具体审批程序是:由困难党员或身患重病的党员提出困难补助申请交所在村的党总支(支部);党总支(支部)调查核实,确实困难需要补助的,则由党总支(支部)书记在本人申请上签名并签署意见盖党总支印章后报所属党委审批;党委要指派专人再次核实,并按照《**县困难党员补助公示》的样式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如无人提出不同意见,则由党委书记或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在本人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盖章,附上调查情况及公示情况说明报县委组织部按程序讨论审批。

(二)、对农村病故党员给予一次性300元的经费补助。对因公、见义勇为牺牲的党员家庭给予一次性800元抚恤费。

(三)、对扶持贫困党员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的发放程序仍按《**县“困难党员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及《**县“困难党员互助资金”无息借款有关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办理。

三、不享受补助和慰问的范围。受党纪、政纪处分和被劝退、除名的党员或被评定为不合格党员的,不能享受一次性困难党员互助资金补助和慰问。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解除处分或不合格党员转变为合格党员后的,符合规定的,可以享受一次性困难党员互助资金补助和慰问。

互助范文篇8

一、基金筹集

1、党员捐助: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开展“党员一日捐”等活动筹集资金。

2、党费注入:可以从党费留存总额中按一定比例注入。

3、财政补贴:各镇、街道党(工)委应根据宝委组2004(60)号文的有关精神给予互助基金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4、其他来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接受单位集体或个人的捐赠等。

二、基金管理

1、基金由各镇、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门代党(工)委统一管理。基金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各党(工)委组织部门负责,党内服务机构承办。

2、基金工作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出纳分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金开设独立的账户,或在党费账户中设立专项科目,专款专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3、各镇、街道党(工)委要认真行使管理职能,每年12月20日前向区委组织部报告本年度基金帐务、使用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本年度基金筹集、使用和结存的数额;基金开支的主要项目;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做法、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

4、可接受捐款单位或个人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查询监督。

三、基金使用

1、基金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组织关系在我区基层党组织的特困党员。主要包括:因下岗、失业而无正常经济来源,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残疾或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万元以上),导致生活困难的;因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等。

2、基金的使用应以救急、解难为原则,对生活上发生困难的党员同志给予一次性经济上的援助。

3、基金的使用应坚持严格申请、逐级审批的原则。由基层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区党内互助基金申请表”。各委、办、局等区级机关困难党员申请党内互助基金,由所在党支部报上级党组织,最后报区党员服务中心审核,由区委组织部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签发补助款项;镇、街道所属困难党员申请党内互助基金,由所在党支部报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审核,经党(工)委审批同意后签发补助款项。

4、基金的使用应坚持严格控制、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5、各级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党内互助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以规范化、制度化为目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作。

四、其他说明

1、各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党内互助基金管理使用条款》,规范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工作。

2、各级党组织及党内服务机构应建立困难党员的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每季度一次),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互助范文篇9

农村党员互助会(站)是在乡镇(工业园区)党委直接领导和管理下,以实施党内互助帮扶为主要职能的党员互助性组织。旨在通过建立党员互助会(站)形式,发扬党内团结、友爱、互助精神,进一步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永葆党的先进性。

二、党员互助会(站)的设置

乡镇建立一个党员互助会,每个村建立一个党员互助站,村互助站属乡镇互助会分支机构。互助会、互助站隶属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管理。

乡镇党员互助会、村互助站分别设置在乡镇党员服务中心、村党员服务站内,在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外增挂互助会、互助站标识牌。

三、党员互助会(站)会员构成

1、乡镇党员互助会会员以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县直部门派驻乡镇单位党员干部、村互助站站长等人员为主体组成。

2、村党员互助站会员由村支委和农村党员(自愿加入)组成。

四、党员互助会(站)负责人的产生

互助会设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各1名,设委员2名,名誉会长由乡镇(工业园区)党委书记担任,会长由乡镇(工业园区)分管党建工作的副科级领导担任,副会长由担任过副科级以上实职的离退休干部担任或由全体会员选举产生,委员由全体会员选举产生。村互助站设站长1名,由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副会长、委员每两年选举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选举的,经半数会员同意,可提前和延期选举。

五、互助会(站)的职责

1、会长职责:(1)负责互助会日常工作;(2)负责互助会有关会议活动的组织和安排;(3)负责互助会互助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4)负责对全乡(镇、工业园区)各互助站工作的指导;(5)负责组织两年一次的副会长、委员的换届选举或临时选举;(6)做好互助会其它有关工作。

2、副会长、委员职责:(1)协助会长做好会内日常工作;(2)协助会长做好有关活动的组织、联络工作;(3)协助会长做好党员互助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工作;(4)协助会长分头抓好对下设各互助站的指导工作;(5)协助会长组织好两年一次的副会长、委员的换届选举或临时选举;(6)抓好会员发展工作;(7)协助会长做好互助会其它有关工作。

3、站长职责:(1)负责互助站内日常工作的安排和落实;(2)好站内党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3)做好结对帮扶的组织、联系和协调工作;(4)做好党员互助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工作;(5)做好两年一次的委员换届选举或临时选举工作;(6)做好会员发展工作;(7)做好乡镇互助会布置的其它工作。

六、互助会(站)帮扶内容

1、资金帮扶。通过发放党员互助金,对遇到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以及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实施帮扶。

2、物资帮扶。通过发放或赊销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物资,帮助困难党员组织生产或开展生产自救。

3、技术帮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到产业基地学习等方式,帮助困难党员学有一技之长,增强创业致富技能。

4、信息帮扶。通过搜集农产品市场信息、劳动就业信息,帮助市场信息闭塞、就业门路缺乏的党员进行农产品销售和安排务工就业。

5、劳力帮扶。通过组织会内或站内党员,帮助农村老党员、妇女党员解决农忙时节劳力缺乏等问题。

七、互助会(站)帮扶形式

1、实行普惠式帮扶。凡是对遇到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均组织帮扶,做到有困必助、有难必帮。

2、实行定期式帮扶。定期在“七·一”和春节期间开展慰问困难党员活动。

3、实行结对式帮扶。采取“1+1”、“1+X”、“X+1”等形式进行党员结对帮扶。“1+1”模式即由一名先进党员或先富党员与一名困难党员结对帮扶;“1+X”模式即由一名先进党员或先富党员与多名困难党员结对帮扶。“X+1”模式即由多名先进党员或先富党员与一名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结对帮扶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组合,原则上结对期限为一年。

八、党员互助金的资金来源和管理、使用

1、资金来源:通过会员捐一点、社会筹一点、乡镇财政拨一点等办法进行筹集。

(1)开展会员认捐活动。在互助会成立时,开展一次党员互助金会员认捐活动,原则上每位会员一次认捐金额在50元以上(多捐不限),认捐后发给“会员证书”,作为今后享受互助会帮扶的依据之一。互助会、互助站每年组织开展会员认捐活动两次。

(2)开展社会募捐活动。由乡镇互助会发起,向私营企业主及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一次“送温暖,献爱心”社会募捐活动。

(3)实行乡镇财政定额拨款制度。互助站每年由村级组织在转移支付收入中拨付2000元资金,作为本村党员互助资金。乡镇财政每年下拨资金10000元作为乡镇党员互助金,增加党员互助金存量。

2、资金的管理:

(1)党员互助金由乡镇党员互助会统一管理,设立专项账户,由会长指定一名委员专职负责款项的收支记账;(2)党员互助金的拨付款项必须经会长、副会长和委员的共同签字方可支付;(3)村级组织划拨的党员互助金,首先划拨到乡镇党员互助金帐户,并由乡镇互助会统一下拔到各村;(4)互助会会长、委员每半年向全体会员大会作互助金收支情况说明,接受会员大会的监督。

3、资金的使用:

(1)资助对象:老弱病残的困难党员,遇到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急需资金周转用于渡过生产难关的党员。

(2)申请程序:先由受助对象填写《党员互助金拨付申请表》,先由村互助站全体会员商讨确认,由站长签署证明意见,报乡镇互助会委员审核意见报会长审批后,方可拨款。

(3)由乡镇党员互助会会长、副会长、委员、互助站站长负责互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

九、党员互助会的工作要求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各乡镇、工业园区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互助会的筹备和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工业园区)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带头抓落实,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互助会(站)开展好各项活动。

2、组织调研,抓好组建。各乡镇(工业园区)党委要组织开展调查、调研活动,通过发放《党员情况调查表》、《党员互助会征求意见表》、召开党员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征求党员对建立互助会(站)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党员的入会意向。并在调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抓好互助会(站)的组建工作,选好配强互助会(站)工作力量,帮助制定好互助会(站)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对年度的活动作出详细的安排,为党员互助会(站)的实施起好头、迈好步。

互助范文篇10

省里召开这次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我省第一批互助资金试点经验,安排部署今年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才,财政厅文厅长就如何做好今年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我很受启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今天上午,大家还要实地考察县王家泉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建设和资金运行情况,下午,还要听取部分单位的经验介绍。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年试点工作打好基础

自去年六月份以来,我省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选择了10个县(区)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一是互助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比较规范。截至今年七月底,10个试点县(区)在51个试点村建立了43个互助组织,并全部在有关部门注册为合法组织。有11571个农户、40498人加入了互助组织,分别占试点村总户数、总人口的77%。在加入互助组织的农户中,农村绝对贫困户占93%、低收入户占90%。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1334.37万元,其中,中央安排150万元、省财政安排618.85万元,农民出资551.31万元、社会捐助14.21万元。已累计向农户发放借款1469.5万元,其中,投向种植业793.76万元、养殖业535.24万元、农产品加工业63.3万元、农业生产资料营销77.2万元,分别占借款资金总数的54%、37%、4%、5%。

二是互助资金的效益初步显现。长期以来,农村资金短缺、贷款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互助资金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试点村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使贫困农户可以借到他们发展生产所急需的小额资金,加快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据统计,互助资金建立不到一年的时间,累计已有3272户农民得到了借款,其中到期还款户户均增加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市7个互助资金合作组织,已有1214人次借款570.5万元,发展种植、养殖、运输、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生产经营项目,增加农民收入169.65万元,到期还款户户均增收1500多元。县5个互助资金合作组织已向农户发放贷款107.2万元,户均增收1760元。县6个互助资金合作组织放贷154万元,支持农户蒜苗生产、养兔和食品加工,户均增收都在2000元以上。县连崮峪村曹宏伟借款5000多元贩卖水果,80多天纯挣3000多元。

三是试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我省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显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和社会影响。首先,互助资金的建立,增强了农民的发展意识。互助资金以参与式理念,将原来政府无偿投入的扶贫资金转变为有偿使用资金,农民转变了原来等、靠、要得思想,提高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互助资金试点村,不少老年人和不能外出打工的家庭妇女,受这一发展机遇的激励,也在互助合作组织其他成员的引导和带动下,积极想办法、谋出路,挖掘潜力,发展生产。其次,增强了农民的互助、诚信、民主意识。在农村建立互助资金合作组织,互助组织成员之间在义务、权利方面是平等的,增强了农民的主人意识,农户与农户之间相互提供担保,提高了他们的诚信意识,通过组织技术和信息交流,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和科技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试点村的干部说:“互助资金合作组织建立以来,干群接触的机会多了,人与人之间也互相信任了,关系比以前融洽了,工作好干多了。”第三,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互助组织。建立互助资金在我省是新生事物,开始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随着互助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社会各界对互助组织逐步加深了解,并在许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建立互助组织的村,有些在外打工或办企业的小老板们利用互助组织这个平台,主动为互助组织提供捐助,支持乡亲们发展经济。县王家泉村,在互助组织成立当天,就收到捐款7万元。

由于我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进展还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总结前一段的试点工作,各地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互助资金试点资金投入量不大,短期内对县里的经济发展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而且工作量大,任务具体,但这是扶贫方式的一种创新,是直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各地从这个高度出发,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积极做好试点工作。市分管书记、市长非常重视试点工作,多次到试点村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所以的试点搞得好,为全省创出了宝贵的经验。县的领导,亲自与扶贫、财政部门研究方案、制定措施,落实试点单位,他们的试点工作走在了前头。

二是部门配合,形成合力。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由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工作各有侧重又密不可分,各试点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县两级扶贫、财政部门团结协作,从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到现场指导、总结调研,都是两部门共同组织,扶贫办、财政局领导亲自参加。市财政局领导在会议后,主动找扶贫办研究落实本市的试点工作。

三是落实经费。据我们了解,在第一期试点工作中,除了省里安排的工作经费外,各市和部分县也安排了工作经费,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潍坊市财政安排25万元用于工作经费和为互助组织购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市除了保障试点工作经费外,还另安排10万元用于扩大互助资金规模。

二、落实关键措施,努力提高试点质量

建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具体,层次、环节众多,省里已经制定了《省互助资金试点方案》,各地要切实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紧扣扶贫宗旨,选准试点单位。建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贫困村村民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扶持贫困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培养农民的信用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和谐农村建设。所以,选择好试点单位是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各地在选择试点村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试点村必须是第三期重点扶贫乡镇的贫困村。收入水平低,贫困户比例大的村要优先考虑。二是试点村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织能力强,接受新事物较快,对试点工作要有积极性。三是试点村村风民风淳朴,村民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四是试点村要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并与整乡推进紧密结合,互助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主导产业。同时,根据第一批试点的经验,发挥好试点村所在乡镇的组织指导作用,对于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要注意把试点村放在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试点工作认识程度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这些乡镇。

(二)搞好宣传发动,确保广泛参与。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是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农民作为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主体,其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各地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民宣传建立互助资金的意义和好处,详细讲解资金的来源、管理、使用等关键问题,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消除疑虑和担心。要注意消除过去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消极影响,把互助资金与基金会的区别要给村民讲清楚,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严格操作程序,保证公开民主。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涉及到试点县的贫困村,涉及到试点村的大多数农户,政策性强,环节多,工作量大。各试点县要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列出时间表,做到阳光操作。首先,要搞好基础调查。通过调查摸清重点扶持乡镇中有多少个贫困村,这些贫困村有多少符合试点的条件,贫困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发展的潜力在那里,在贫困村中有多少贫困户,有多少低收入户等,以便使试点工作有的放矢。第二,要严格工作程序。对试点村的选择、赠(配)股户的确定、互助组织的建立等工作,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一环扣一环地落实。这样可以使通过竞争入围确定的试点村感到压力和责任,没有入围的村看到差距和不足;使得到赠股的农户感到党的温暖,配股和入股农户心服口服;参加互助组织的成员感到自豪和光荣。第三,要严格公示制度。对于农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必须公示,要严格公示范围和公示时间,对公示期间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第四,要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对于农民是否参加互助资金组织,只能采取宣传引导的方式,决不能强迫命令,不能与村里的其他工作挂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四)健全规章制度,实现规范运行。要保证互助资金健康、有效、持续发展,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试点县要根据《省互助资金试点方案》要求,学习借鉴第一批试点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县的《实施方案》,要及时帮助指导各试点村制定好《章程》、《操作规程》、《管理办法》、《工作条例》等。各地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体现“扶贫、自愿、规范、可持续”的原则。扶贫,就是要对贫困户进行资助,但他们在互助合作社内的权利与其它农户是平等的。自愿,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愿参加,自我管理,政府起帮助指导作用,具体内容由合作社成员自己决定。规范,就是规章制度立的要严密、系统、操作性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可持续,就是制定借款额度、时间、担保等规定时,首先考虑资金安全,以确保这部分资金长期发挥效益。

三、加强领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着力推进。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县要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扶贫、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各试点乡镇也要抽调专门人员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乡镇的试点工作。扶贫部门要向县里的主要领导汇报好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各地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争取领导支持,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由各级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级扶贫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积极主动的与财政等有关部门配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我管理的关系,在互助资金的建立阶段以政府主导为主,互助资金建立以后,就要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各级各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对试点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但决不能干预互助资金的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