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0:04:55

霍乱范文篇1

霍乱弧菌为革兰阴性弧菌,呈弧形或豆点状,在36℃~38℃,碱性(pH7.6~9.0)1%蛋白胨水或肉汤繁殖迅速,有毒性很强的内毒素。霍乱弧菌对低温抵抗力强,在河水中生存1~2周,在潮湿衣物及食品中可存活数天,在水果、蔬菜上可存活1~20天;对热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低,煮沸即死,日光照射1h即死,消毒剂如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易于杀灭。霍乱弧菌依据菌体抗原不同,已知有200多个血清群,致病的血清群有:(1)01群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2)0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3)0139霍乱弧菌。

2流行概况

2.1霍乱01群古典生物型霍乱(古典生物型)在全球发生过6次大流行,1817~1923年的100多年间,以印度恒河三角洲为地方性疫源中心,先后在亚、非、欧、美流行。在世界大流行期间,霍乱(古典生物型)首次传入我国,从那时起始至1948年为止的130年中大小流行几十近百次,6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不祸及我国。解放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消灭了该病。

2.2霍乱01型群埃尔托生物型20世纪60年代埃尔霍乱(副霍乱)打破了既往20余年中局限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一隅的现状,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1961~1964年)即已席卷了西太平洋直至南亚次大陆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自1970年侵入非洲和欧洲部分国家以后,几乎每年都有30多个国家和数以万计至十几万人发生本病。

第7次霍乱世界大流行期间,埃尔托霍乱1961年传入我国后首先在沿海省份传播并逐渐波及内陆。我国最先用第zv组霍乱噬菌体鉴别法证实其病原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经过大力防治于1965年基本得到防治。1973年疫情再次暴发。1979~1981年间形成第二个流行高峰,80年代后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波及面广。霍乱弧菌的血清为小川型和稻叶型。至今在很多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病。

2.30139群霍乱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先后发生霍乱样腹泻大流行,发病在13万人以上,死亡1870人,经查由不被霍乱弧菌01抗血清凝集的非01群霍乱引起的典型霍乱样疾病的流行,这些流行株属于至今未曾记载过的新血清型霍乱弧菌,定名为0139霍乱弧菌。因此,把该菌群引起的霍乱样病例也列归入霍乱中。1993年由该群引起的霍乱病很快形成蔓延之势,来势凶猛,传播快。继后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缅甸流行;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爱沙尼亚、德国、瑞士等国家有0139群霍乱病例报道。专家们担心0139型霍乱弧菌将有可能取代引起第7次世界大流行的埃尔托霍乱弧菌,而引起的0139群霍乱弧菌第8次世界大流行。因此,WHO告诫各国对此病应按《国际卫生条例》中有关霍乱的规定,对0139群生物型霍乱进行报告处理。

3防治对策与措施

霍乱是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即通过饮食、饮水和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和苍蝇等途径而传播,所以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霍乱的关键措施。

3.1防治对策霍乱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为主”的原则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搞好以管水、管粪、管饮食、灭苍蝇和蟑螂的“三管一灭”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逐步减少和清除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3.2防治措施(1)强化地方政府行为,实施一把手负责制。责任到人,依法实施防治。(2)采用不同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宣传要点: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熟炊具要分开,消灭苍蝇和蟑螂,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等污物,不污染水源。发现吐泻患者及时排查报告。疫区人员不要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和病村串门访友,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餐食品要加热煮透,饮用水消毒。(3)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生活饮水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卫生防病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严把“病从口入”关。(4)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腹泻专科门诊,及时发现和处理霍乱患者,使当地的霍乱防治工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和就地处理的“五早一就”原则。(5)及时准确向当地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信息,乡(镇)卫生院要提高对霍乱病的诊断能力,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6)加强霍乱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和外环境污染情况,掌握霍乱疫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为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7)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收容所、车站、企业、旅馆、厂矿和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的盲流租房户,垃圾场住棚内人员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和区域的预防性卫生监督。(8)霍乱疫区(点)的处理:①坚持“早、小、严、实”的精神,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疫点内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走。②隔离治疗传染源,患者疑似患者和带菌者要就地隔离治疗。③消毒:认真地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患者,疑似患者和带菌者的吐泻物、用具、衣物的消毒和处理。④接触者的管理:调查与传染源发病前5天内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过的人,了解健康情况,特别是每天大便次数和性状,限制其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⑤验便及服药:疫点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1次、连续2次。给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的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以下药物,小川型药敏结果:敏感药物有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等。耐药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及青霉素、四环素类。稻叶型药敏结果:敏感药物有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类及青霉素、四环素类。

4诊断及鉴别诊断

4.1诊断标准凡是有下列三项之一即可确诊的霍乱:(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2)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是有霍乱典型症状,如剧烈腹泻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粪便培养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条件许可时,对此类患者可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实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曾长时,可以诊断。(3)在疫源检索中,首次粪便培养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明显的霍乱接触史者均可诊断为霍乱。

4.2鉴别断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大肠杆菌性肠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那尔森菌、气单胞菌及病毒性肠炎。

5治疗

5.1治疗原则原则是补液为主,抗菌为辅,纠酸补钾,注意强心治疗。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隔离地治疗。轻型患者一般就地隔离治疗。

5.2治疗方法

5.2.1补液及时、足量、正确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5.2.1.1静脉补液视患者的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及血浆比重而定。轻、中、重型患者初24h输液量,成人分别为2000~4000ml,4000~8000ml,8000~12000ml;儿童分别为100~150ml/kg,150~200ml/kg,200~250ml/kg。先快后慢,老幼及心肺功能不全者注意滴速。输液种类用“541”溶液为佳(1000ml,水内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因其电解质含量与霍乱患者粪便中各相应离子浓度近似。用时每1000ml中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低血糖。为基层应用方便,可按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140ml配制。输液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速度。中毒性休克者酌情在输液中加血管活性药物和激素;如山莨菪碱,多巴胺及异丙基肾上腺素等。

5.2.1.2口服补液霍乱腹泻时肠道吸收功能不变,故国际上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常用ORS。轻度和部分中度脱水患者一开始即可使用,重度脱水或休克者经静脉输液抢救,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即可口服补液,或与输液同时进行可减少静脉输液量的60%~80%。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的,最初6h,成人每小时750ml。小儿(20kg以下)给予250ml,以后根据腹泻量适当增减。一般排出一份大便给1.5份口服液。口服补液配方,葡萄糖20g(或白糖40g),氯化钠3.5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加水1000ml。

5.2.2抗菌药物输液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能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便期,在药效实验后用抗菌药物。

5.3对症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如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低钾综合征等要及时治疗。

霍乱范文篇2

我市是霍乱的历史流行区,曾发生过中高强度的流行。近年来,虽然我市采取了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已连续多年没有确诊病例报告,但影响我市霍乱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加之近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O139型和O1型霍乱的散发疫情,在我市随时都可能发生霍乱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霍乱在我市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一是外环境中霍乱弧菌普遍存在。二是霍乱流行菌株复杂多变,多种亚型并存,不仅O139群霍乱发病地区不断扩大, O1群稻叶型和小川型近年来均有发生。三是改水管粪等治本措施进展尚不能满足控制疾病的现实需要,水环境污染严重,传播途径不易切断。四是农村地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难度较大。五是气候变暖导致该病全年都有发生。六是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其居住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较差,更易于感染发病。七是霍乱疫情监测方面存在差距,个别单位肠道门诊流于形式,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样品采集后不能及时上送检测。这些情况的存在,提示我们要严格采取各项防控措施,不能存在麻痹松懈的思想,确保全年霍乱防制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控制目标

2016年,我市霍乱防制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的流行;力争将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三、对策措施

霍乱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主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一)流行前期的对策和措施

流行前期,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霍乱防制工作方案,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制订方案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全市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制定好2016年度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要科学分析本地区的疫情形势,特别是要针对气候变暖对霍乱流行规律变化,流动人口病例构成增加,食品和饮用水卫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2、加强领导,健全防控组织

各地必须加强霍乱防治工作的领导,由政府统一组织和协调,迅速成立或恢复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情处理小组,后勤供应保障组等组织,落实好有关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制。其组成人员必须熟悉业务,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市人民医院及其它市直医院要建立抢救指导组,负责全市危重病人的抢救和会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掌握全市疫情动态并做好现场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

在市、乡(镇)成立领导组织的基础上,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防治领导小组,以便迅速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处理和扑灭疫情。

3、逐级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霍乱防治是一项要求高、业务性强的工作,各单位要在上级培训的基础上,在4月1日肠道门诊开诊前,对本院和辖区内所有医护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乡村医生(包括厂、校医),组织开展以《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更新的技术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专项培训。培训要讲究实效,要将疫情形势、防制对策、技术措施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等作详细讲解。在培训全,全培训的基础上,对受训人员进行书面考核,以便真正掌握相关要求。通过培训,以统一思想,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各项工作,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4、药械准备

各地应当根据霍乱疫情形势的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病人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5、开设肠道门诊

各级医疗机构应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根据防制工作的形势和需要,可以提前开设或延迟关闭。各地应严格按照原省卫生厅印发的《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开设肠道门诊,开诊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明确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冻增菌液,制订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治疗病房,开诊后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消毒以及疫情报告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市疾控中心加强对肠道门诊设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

6、开展外环境霍乱弧菌检索

根据《市外环境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方案》的要求,市疾控中心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4至10月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积极开展水、海(水)产品及食品监测工作,至少检测7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10份、海(水)产品(包括甲鱼、甲壳类、贝类、蛙类)50份(整体标本20份、涂抹标本30份)、食品10份],外环境及食品监测的细菌分离培养由市疾控中心完成,分离菌株及时上送至市疾控中心。

水系监测按照“水系霍乱弧菌监测技术规范”(附件2)进行监测,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填写“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附表5)。市疾控中心每月将监测结果整理录入“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附表6),每月3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未开展作零报告)。

7、做好预防性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省疾控中心的工作意见,在霍乱的高发、易发地区,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

(二)流行早期的对策和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防病意识

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地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要突出宣传饮用水消毒、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有病到正规医院治疗等卫生常识,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做到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

2、强化疫情监测,力争早期发现病人,并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

(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全市各级医疗机应实行预检分诊制,保证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肠道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在《市腹泻病人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腹泻病人(包括饮服人员,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 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年终总人口数的1‰。

(2)检索要求:各医院采集腹泻病人的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并及时送达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样便)必须用药前立即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所有病人标本要同时作O1群和O139的病原检测。

(3)霍乱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的同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市疾控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及时按规定发出协查通报,进行跟踪调查,直至疫情解除,同时相互紧密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②疫情处理。

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卫生部门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任务,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填写“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1)、“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填写“密切接触者登记表”(表10),对疫点内相关人员采样并填写“疫点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乡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处理,村级卫生室不得截留霍乱疑似病人,应及时护送至乡(镇)卫生院;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

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

疫情结束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辖区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市卫生局领导应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首例病人由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组共同参与调查处理。

从4月1日起,市、乡(镇)均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畅通,以争取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3、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扩散蔓延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地应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规范,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以及船只集中的码头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设立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进一步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发现因延误疫情报告时间,主动查治腹泻病人怠慢,疫点疫区处理不严格等引起疫情扩散蔓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依法追究责任,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村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各种宴席、个体饮食摊点,食堂卫生管理,各地要做好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流行季节要落实禁止生食海产品的措施,严防霍乱经食物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视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抗灾防病的应急准备。

(三)流行高峰期的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在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疫点内人群给予服药消菌治疗。疫区内要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卫生部门要组织医务人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和治疗腹泻病人,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

2、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市卫生计生委要派出工作组和医疗队,协助当地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必要时请上级部门派员支持,以便进一步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严防扩散蔓延。流行季节市卫生局将组织人员检查各地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严肃查处。

3、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以控制水型和食源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源型霍乱爆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依法严肃查处。

(四)暴发疫情的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地各单位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时,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并随后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开展传染源追溯调查,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同时加强主动搜索。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录入个案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附件1: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5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四、保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霍乱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经多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各地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夺取夏秋季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建议各级政府以及村委会把传染病防治的任务和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2、经费保证。以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实施为契机,确保今年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实现防治目标所需的宣传、培训、发动、疫情监测、疫点疫区的处理以及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等工作经费。

五、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防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指标:

1、控制指标: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市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2、工作目标:即落实预防控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⑴组织领导:有组织、有预案、有部署、有检查。

⑵流行期间的准备:有培训计划和培训总结等相关资料,有防治药械购置,分发和领取资料。

⑶肠道病门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的肠道门诊应当布局合理,符合隔离消毒要求,按时开诊,登记报告及时准确,检索标本数大于登记数的10%、总人口数的1‰,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⑷疫情调查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传染源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疫区内查治腹泻病人有记录,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处理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确诊病例要立即在网络上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霍乱范文篇3

[关键词]霍乱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在全国的发病有上升趋势。2002~2004年,双流县连续3年发生了7起霍乱疫情,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近800万元,严重影响了投资软环境。2005年在全县90多万人口中全面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全县各类人员霍乱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霍乱疫情零发生的效果,减少了政府在霍乱防治中的经费投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现场调查人数为474人。健康教育实施前358人,其中镇村社干部154人、镇村医生104人、流动厨师50人、农村居民50人;健康教育实施后调查116人,其中镇村社干部17人、镇村医生35人、流动厨师14人、农村居民50人。

1.2方法采用现场填写问卷方法了解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各类人员霍乱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率)情况,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指导完成;查阅档案资料获得2002~2005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资料。

1.3措施制定霍乱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分步骤分阶段对全县各镇村社干部、镇村医生、流动厨师、农村居民等人员分别进行霍乱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各类人员防病知识知晓程度。具体措施有:举办培训讲座、张贴防病标语、广播宣传、街头咨询、印发入户资料、其他形式等。

1.4评价指标效应评价指标: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结局评价指标:霍乱发病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食物中毒发生率等[1]。

2结果

2.1健康教育实施前本底情况

2002~2004年,双流县26个镇先后有6个镇分别发生了霍乱疫情,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中,部分镇村社干部和镇医生参与了本镇霍乱防治工作,部分农村居民接受了应急性的宣传教育知识。

2.2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及效果

2.2.1讲座:对26个镇举办健康教育培训讲座共76次,培训镇村社干部4189人、镇村医生498人、流动厨师478人,培训率均达到90%以上。

2.2.2标语:26个镇书写并张贴村村通标语5~30条/镇,布标及墙标共计2130幅。

2.2.3广播:覆盖13个镇128个村,每日早、中、晚3次播出,连续1月。累计播放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

2.2.4咨询:各镇在4~11月期间每月1次,逢场(赶集)设点,由专业人员提供现场咨询。累计咨询次数200余次,人数30000余人次。

2.2.5传单:印发霍乱防治宣传资料30余万份,由县到镇、镇到村、村到社、社到户,传单入户率100%。

2.2.6其他传播形式:宣传专栏、宣传车、展板、知识竞赛等。

2.2.7干预措施:分别于5、7、9月3次采用技术督查,2次情况通报等干预措施,考核并指导各镇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情况。

2.3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各类人员知晓的变化情况

表1健康教育实施前后镇村社干部知晓率(正确率)%比较[2]

问题实施前(n=154)实施后(n=17)

是否听说过霍乱?98.70100.00*

是否参加霍乱防治知识培训?53.25100.00*

霍乱为法定传染病的哪类?88.9694.12*

霍乱的传播方式?90.91100.00*

霍乱的疾病表现为?70.5986.36*

防止霍乱的方法有?93.51100.00*

防治工作牵头单位是?31.8258.82*

农村群宴管理的关键是?64.7185.06*

注:*P<0.01[3]

表2健康教育实施前后镇村医生知晓率(正确率)%比较

问题实施前(n=104)实施后(n=35)

是否听说过霍乱?86.54100.00*

是否接受霍乱防治知识培训?87.50100.00*

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是什么时候80.77100.00*

霍乱的传染源包括?91.35100.00*

传播途径是?95.19100.00*

霍乱的典型症状是?89.42100.00*

法定报告时限城镇\农村各是多少?27.88100.00*

如果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应向?报告51.92100.00*

治疗霍乱的主要措施是?69.23100.00*

注:*P<0.01

表3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流动厨师知晓率(正确率)%的比较

问题实施前(n=50)实施后(n=14)

是否听说过霍乱?70.00100.00*

当你有胃肠道症状时,认为是否可办宴席?98.00100.00*

承办宴席应提供的设施有?84.0092.86*

最常造成食物交差污染的原因有?78.0092.86*

食物彻底加热应达到的温度是?56.0085.71*

未及时食用的熟食应保存的温度?56.0078.57*

化学消毒餐具时,药水配置要求是?44.00100.00*

注:*P<0.01

表4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农村居民知晓率(正确率)%的比较

问题实施前(n=50)实施后(n=50)

是否听说过霍乱?27.40100.00*

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内容包括?52.0076.00*

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是什么时候86.0090.00*

如果得了霍乱,会有哪些表现?64.0080.00*

霍乱是怎么传播的?46.0088.00*

哪些方法可以预防霍乱?60.0080.00*

是否知道政府关于办宴申报制度?78.0094.00*

是否知道厨师和帮工要办健康证?70.0096.00*

若自家要办宴席,是否愿主动报告?84.0096.00*

注:*P<0.01

2.4健康教育实施后霍乱发病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期间(3~11月),未出现霍乱疫情。同时,肠道传染病发生率下降到2002~2005年最低水平;集体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较去年同期减少50%。

表52002~2005年双流县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发病情况表

年限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0万)7.948.6810.484.92

食物中毒起数(起)19232010

2.5健康教育实施后成本-效益分析

表62002~2005年双流县霍乱防治经费损失情况表(单位:元)

项目支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直接损失12838.7026765.5433778.68100000.00

间接损失4224688.701093929.742508090.68324194.00

合计4237527.401120695.282541869.36424194.00

2002~2004年,全县由于霍乱疫情导致经济损失共计790余万元,估算2005年用于扑灭疫情需要经费415.11万元。2005年实施健康教育,共投入经费42.41万元,净效益372.70万元,为总投入的9.8倍,直接投入的15.4倍。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5]。双流县2005年共投入健康教育经费42.41万元,通过采取多种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在全县26个镇90万人口中开展了全面、广泛、扎实、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干部、镇村医生、流动厨师、农村居民霍乱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达到了2005年双流县霍乱疫情0发生的显著效果,为政府减少霍乱防治经费372.7万元。同时霍乱防治健康教育的实施,降低了其他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了食物中毒的起数,实现了健康教育作为霍乱防治策略的最有效性。

将霍乱防治健康教育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是保证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在双流县开展霍乱防治健康教育活动中,县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将2005年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镇政府年度考核的目标中,建立了基层健康教育网络,落实了基层健康教育兼职人员,能够让镇村社干部、镇村医生、流动厨师明确应承担的霍乱防治的责任,使霍乱防治的相关资料够迅速从县、镇、村、社,发放到每一农户。成立督查组[5],确保了健康教育实施前、中、后整个过程中技术工作的工作质量。

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因地制宜是关键。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可采用口头传播及文字传播等耗费少的传播途径,如举办培训班、宣传资料入户、设置专栏、刷固定标语、有线广播等;对经济条件许可的城镇社区,可采用以电子媒介为主的传播方式如电视专题讲座、VCD播放,以及播放电影或张贴壁报、挂横幅标语、文娱活动等视听效果好的形式进行。笔者认为,能被各类人员接受并掌握知识要点的传播途径就是最好的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在人际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传者和受者的互动交流,可将受者曾经经历或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件作为例子进行讲解,以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可作为各种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中的第一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的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分病种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形式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样能达到显著的防病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收益一般只体现了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的价值却是无法计量的。笔者认为,在运用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基层一般疾病的控制中,因无简单易行的计算公式来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在个体、家庭、社会防病工作中产生的经济价值量,是影响健康教育措施在基层行政部门得到重视并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研究制定简单适合的、快速地、能够量化地评价健康教育效益的计算公式或方法,从而及时地向各级部门宣传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争取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与资金投入,以推动健康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1.

[2]黄全星等.泉州市部分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63-265.

[3]杨树勤.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9.

[4]朱兴文.霍乱防治试点县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国健康教育.2000V16N7395

霍乱范文篇4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我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历来高度重视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近几年,江苏省疫情表现出如下特征:(1)首发病例发生提早。1997年首例病人发生在4月30日,1998年发生在4月10日,1999年发生在3月27日,2000年是3月24日发生了首例病人,2006年2月9日即发生首例病例(同时也是当年全国首例)。(2)发生地区不一定在沿海地区,多数为交通便利地区,疫情呈散在分布。(3)疫情主要以聚餐引起的食源性传播为主,多与婚丧宴请、节假日聚餐等有关。(4)病原以O139群霍乱弧菌为主,2001年、2002年、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报告病例的病原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

徐州市霍乱疫情呈现了比较活跃的态势。2005年,浙江、福建发生的霍乱暴发疫情时有霍乱弧菌携带者流动至我市;同时,大运河水体及食品中分别检测出ElTor小川型、O139型霍乱菌株;2006年,这一态势继续扩张,在农贸市场牛蛙中检测出稻叶型霍乱弧菌,5月中旬发现我市首例O139型霍乱病人。这说明,在我市外环境(水、食品)中可能长期存在着小川型、稻叶型、O139群霍乱病原体,我市霍乱流行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

*区是霍乱常发地区及老疫区,随时都有疫情发生的可能。

二、主要问题

当前,在霍乱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霍乱发病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异常多变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卫生意识还较为落后,环境、食品、饮水卫生等尚未得到有效的保障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市部分地区仍可能存在暴发的危险。

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霍乱防制工作开展不平衡,在疫情监测方面尚存在差距。少数地方存在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规范现象;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先治疗后采样,重治轻防;同时在疫情调查处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追溯传染来源、主动查治腹泻病人等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我区亦存在着部分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形同虚设,预检分诊工作流于形式,对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和检索工作不规范,疫情监测敏感性不强等问题。

三、目标

我区霍乱的控制目标是: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四、对策措施

霍乱防制是全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先导,以《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为武器,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流行期前对策措施

流行期前,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制订本地、本单位的霍乱防制工作计划,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制订计划,完善方案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全区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科学分析2009年疫情趋势,制订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完善霍乱应急处置预案或方案。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业务培训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各类培训班。根据疫情形势、防制对策以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对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应侧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质量上,一方面对防制工作方案本身进行培训,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各方面工作要求,以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对具体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整体防制水平。

3、健全组织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应成立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熟悉业务,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4、药械准备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5、开设肠道门诊

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应在每年4月-10月开设肠道门诊。开诊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规范肠道门诊设置,指派专(兼)职医疗、护理、检验人员并开展技术培训,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器械,制订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治疗病房等。

6、开展外环境监测

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应在流行期前和流行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积极地开展水、海(水)产品及食品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线索。(附件2:水系霍乱弧菌监测技术规范)

(1)外环境水体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淡水、医院污水排放口、下水道排放口、肉联加工的出厂水、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池塘、湖泊、水井以及乡镇自来水厂源水等。

(2)食品监测

监测重点包括市售海(水)产品以及生冷、卤制食品。

各医疗卫生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工作量。外环境水体及食品监测的细菌分离培养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分离菌株应及时逐级上送至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填写“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表5)。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将监测结果整理录入“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表6),每月2日前分别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局。

7、免疫接种

在霍乱多发乡镇(办事处)、特殊职业人群中,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

(二)流行早期对策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内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强化疫情监测

(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

各级医疗机构应采取预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腹泻病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要进行专册登记(表2: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采样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年终总人口数的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旬分别向市疾控中心和区卫生局报告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情况(表3: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

检索要求:各医院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并及时送抵区疾控中心的实验室检验或采用金标法作初筛。金标法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做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细菌经市疾控中心鉴定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人。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但初筛数统计上报。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同时,必须做常规细菌培养。所有病人便样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的病原检测。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进行二次及其以上的增菌培养。

(2)霍乱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控中心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及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及时按规定发出协查通报,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直至疫情解除,同时相互紧密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②疫情处理

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区卫生局将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任务,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表11-1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表10密切接触者登记表),对疫点内相关人员采样并填写“疫点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镇(办事处)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处理,村级卫生室、个体诊所不得截留霍乱疑似病人,应及时护送至镇卫生院(医院);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

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

疫情解除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我区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区卫生局领导将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派人参加辖区内首例病人的调查处理。

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和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指派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区卫生监督所、区爱卫办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办事处)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各镇卫生院(医院)、区卫生监督所要做好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的应急准备。

(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疫点内人群给予服药消菌治疗。疫区内要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和治疗腹泻病人,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

2、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乡镇,区卫生局将派出工作组或医疗队,协助当地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3、进一步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乡镇、办事处可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以控制水型和食源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源型霍乱暴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依法查处。

(四)暴发疫情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并随后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开展传染源追溯调查,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同时加强主动搜索。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录入个案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附件1: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5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五、进度安排

3月下旬至4月初,区卫生局制订防制工作方案、召开防制工作会议和开展业务培训;4月中、下旬对腹泻病门诊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流行期不定期检查肠道门诊运行情况,全年不少于2次;5月份市疾控中心进行霍乱防制工作和肠道门诊运转情况检查;流行期内全力以赴控制和扑灭发现的霍乱疫情,并不定期检查;2010年1月3日前各医疗卫生单位完成并上报全年霍乱资料和工作总结。

六、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防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指标:

(一)实现霍乱控制目标

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落实霍乱防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1、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

2、流行期前的准备:业务培训;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3、腹泻病门诊:各级各类机构开设的腹泻病门诊应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及时开诊,登记报告及时、准确;检索标本数大于登记数的10%、总人口数的1‰;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4、疫情调查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现场处理各部门职责明确;疫点、疫区划定明确;传染源有效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在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上述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记录完整、规范。

霍乱范文篇5

从鸭的发病日龄及急性死亡现象来看,鸭得的应该不是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雏鸭阶段,伴有明显的拉稀症状,且病程较长。从黄震家鸭的发病特点及急性死亡症状来看,可能得的是鸭霍乱。笔者建议黄震带着病死鸭到淮安市畜牧兽医站检验,以确定病因。

当天上午,黄震带着病死鸭到淮安市畜牧兽医站,检验结果证实了笔者的猜测,鸭被确诊得了鸭霍乱。

鸭霍乱又名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一般呈零星发作,成年鸭易感,雏鸭很少发病。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多发生于5~9月,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呼吸道和眼结膜。患病鸭和带菌鸭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健康家禽和野禽带菌比例也很高,可传染鸭而使其发病。在健康鸭中,高达60%的鸭常带菌,病菌主要存在于鼻腔和呼吸道,多为终身带菌,常因应激诱发本病。

该病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无明显可见的症状,鸭常在吃料时或吃料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因而常可在食槽旁发现死鸭。急性型在临床上多见。病鸭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腹泻,粪便初为灰白色,后变为污绿色、巧克力色或红色。慢性型较少见,常表现为慢性关节炎。

最急性型病死鸭无特征性的剖检病变。急性型病死鸭心包积液,心肌外膜、心冠脂肪上有针尖大或块状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上面布满大量针头大的灰白色圆形规则坏死点或坏死灶;脾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肠道膨胀,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肠内容物黏稠呈糊状或胶冻样,有特殊臭味,肠黏膜出血,严重的有环状出血带。有的病死鸭腹部皮下脂肪出血。慢性型病鸭关节肿大,内有暗红色炎性渗出物以及干酪样坏死。

霍乱范文篇6

霍乱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我区是霍乱常发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霍乱大流行,近年来,随着肠道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强力推进,霍乱传播途径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2000年以来我区共发生10例霍乱病例,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2012年刘桥镇发生2例霍乱,说明我区外环境中仍存在霍乱弧菌,另外,2010年周边地区已经出现近年来少有的O1群霍乱疫情,市其他地区在外环境中亦检出了O1群霍乱弧菌,根据霍乱流行规律,一旦发生流行菌型变化,疫情暴发甚至流行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群众生食海(水)产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并未根除,综合性防制措施稍有放松即会出现流行。

二、主要问题

全区霍乱防制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腹泻病门诊流于形式,未归口诊治;少数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设施或药械不全,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难以到位;采样对象针对性不强或用药前采样;医疗卫生人员霍乱防治知识不熟悉等。

三、防制目标

我区霍乱的防制目标是实现“三不”,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四、对策措施

霍乱防制是全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先导,以《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为武器,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霍乱防制准备工作

1.健全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迅速恢复并及时调整充实霍乱防治领导小组,各医疗机构要成立霍乱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情处置小组,各卫生所要成立霍乱疫点疫区处理小组。各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业务,增强工作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救治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2.强化培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霍乱防治知识和技能的专项培训,层层统一思想,提高整体水平。培训应侧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质量上,一是对防制工作本身进行培训,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各方面工作要求;二是强化具体业务人员如腹泻病门诊、内科门(急)诊医务人员、疫情处置人员、采样检索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应对处置能力;三是加强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的培训,规范社区诊疗。2013年,卫生部重新修订了《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各单位要对其中所更新的霍乱防治技术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全面培训。

各医疗卫生单位务必于3月底前组织一次霍乱防治业务集中培训,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的培训工作由各卫生所统一组织。培训结束后,各医疗单位将院内培训人数、考试人数纳入培训小结报给当地卫生所,卫生所将辖区内各医疗单位培训情况连同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培训情况及本所人员培训情况收集汇总后于4月10日前电子版报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中医院霍乱防治专题培训情况直接报送区疾控中心。

3.药械准备。各医疗单位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及病床等,抢救治疗药械两套,放在区统一制作发放的霍乱抢救药箱中。各医疗单位、卫生所要配备足量的消毒杀虫药品,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蛆灭蝇药物等,放置在专用消毒药箱中,具体要求参照附表。抢救、消毒药械应专人管理,及时补充更新。

4.开设腹泻病门诊。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在4-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4月1日起正常工作,根据防治形势需要或上级要求,适当延迟关闭时间。省腹泻病监测哨点医疗机构全年开设腹泻病门诊。

腹泻病门诊要严格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要求设置,基本要求为:①房屋设施:一级医院(包括各级医院分院)腹泻病门诊可固定内科门诊兼室,二级医院应专辟独立小区,综合医院纳入感染性疾病科,规范设置,业务用房齐全。医院有醒目的导引标志,腹泻病诊室门口有醒目的标志,兼室的要另设腹泻病诊治专桌并有标牌。设置纱门纱窗、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紫外线灯(最好为动态消毒机)、采样用屏风、诊疗桌椅、诊疗床、便器、医疗废除物收集箱、垃圾桶、腹泻病观察室。②资料药械:腹泻病人登记薄、采样管或消毒棉签、保菌液、增菌液(放冰箱冷藏)、标签、送检单、洗手消毒药品、抢救消毒药箱等,霍乱防治领导小组、抢救治疗小组、疫情处置小组及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制板放大上墙。③医务人员:至少有1名相对固定的临床医生和1名兼职护士、检验人员,熟悉霍乱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防治对策及报告处置程序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霍乱的救治、消毒隔离、采样检测等方法。

腹泻病门诊开诊期间,要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按照腹泻病门诊消毒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消毒处理记录齐全,严防发生院内感染,导致疫情传播。

(二)流行季节防制措施

1.广泛健康教育。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通过广播、板报、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并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食物制作加工要生熟分开、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间不举办大规模聚餐等内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把住“病从口入”关。

2.强化疫情监测。各医疗单位要对所有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进行详细登记,对重点人群采样检索,以早期发现病人为目的,确保检索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1)规范腹泻病人登记。加强腹泻病例归口管理,各医疗单位应采取预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到腹泻病门诊就治,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腹泻病门诊开诊期间,除晚间急诊和腹泻病门诊外,其它门诊不得诊治、登记腹泻病人。腹泻病门诊医生必须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详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聚餐史并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测量,在全区统一印制的新腹泻病人登记簿上专册规范登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要将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在综合信息登记簿中规范登记。每镇每月腹泻病人登记数不少于该镇总人口的5/万,每医院每月腹泻病人登记数不少于服务人口的3/万。

(2)切实做好病原检索工作。每个腹泻病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配备适量的采样瓶及采样管或采样棉签,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来自疫区、有聚餐史、有流行病学史的腹泻病人)等对象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进行检索。尽量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确保疫情及时暴露。每医院每月检索数不少于服务人口的1.5/万,在此基础上,各医疗单位检索率不得低于腹泻病人总数的20%,各镇每月检索率不得低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5%,流行季节(4-10月)检索总数不少于辖区年末总人口的1‰。每社区卫生服务站5-8月份以上述重点人群为主,每月于用药前采样送检1份,遇到霍乱疑似病人必须立即采样送检。

检索要求:各医疗单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医疗单位由本院检验人员免费采用金标法作初筛或及时送区疾控中心检验科(为切实提高霍乱疫情发现及时性和敏感性,各医疗单位要尽量使用金标法初筛),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送当地卫生院免费采用金标法作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立即送区疾控中心进一步作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细菌经区疾控中心鉴定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人。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同时,必须立即送区疾控中心作常规细菌培养。所有病人便样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群的病原检测。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进行二次及以上的增菌培养。各单位金标法初筛情况要详细登记,记录完整真实,并建立出入库专帐,做到帐剂一致。

各医疗单位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旬末将本旬就诊的腹泻病人数、送检数、自检数、疑似病人数向卫生所报告,并详细登记备查。卫生所汇总后每旬逢“1”向区疾控中心报告镇级及村级上一旬数据。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于每旬逢“1”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汇总后每旬逢“2”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3.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区疾控中心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畅通。一旦发生霍乱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层医疗单位应立即以最快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如发现聚餐者中出现3例及以上腹泻病人时,应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各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要增强霍乱疫情的敏感性,发现可疑病例或腹泻病例明显增多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所、区疾控中心报告,以便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可能发生的霍乱疫情。确诊病例必须由区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霍乱确诊病例同时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4.规范社区诊疗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进一步规范对腹泻病人的诊疗工作,做到“五要”。一要询问有无聚餐史或流行病学接触史;二要与霍乱进行鉴别诊断;三要发现霍乱疑似病人立即电话报告疫情并护送至镇医院;四要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粪便标本;五要告知病人注意随访,并对重症腹泻病人于2小时内进行回访。

5.开展腹泻病监测。根据省统一部署,我区今年继续开展省腹泻病综合监测工作,区人民医院、区二院、金西卫生院、西亭卫生院以及金西三姓街村拖桥社区卫生服务站、金乐油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西亭草庙村周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等7家单位作为省腹泻病监测哨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腹泻病登记、旬报及标本采集送检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6.实施外环境监测。根据市霍乱防治工作要求和本区霍乱流行形势,于4-10月份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环境水体、海(水)产品及食品霍乱病原监测工作,重点关注近几年霍乱多发地区,规范采样方法,提高检测能力,以及时发现疫情线索。

7.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扩散蔓延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地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地以及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及饮食卫生条件,并设立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8.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用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建筑工地、厂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各卫生所、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做好农村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农村家宴聚餐的卫生监督指导,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滋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应急准备。

(三)疫情发生后的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较为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抢救治疗的同时,迅速按确诊病人的要求规范处理,确保用药前采样送检,并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类诊所一旦发现霍乱疑似病人,除不得擅自截留外,还应及时护送至就近医院隔离救治。要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组等职责,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可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确保霍乱病人就诊后不死亡。

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疫点所在村民小组或相当于1个村民小组范围,开展每天1次为期1周的灭蝇灭蛆和井水消毒工作,做好记录。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和共同聚餐人员,实施医学观察、卫生宣教和开展粪检霍乱弧菌等工作。一旦接触者出现腹泻等相关症状或粪检检出霍乱弧菌,应尽快予以核实诊断和实施隔离治疗。对粪检阴性且无腹泻等相关症状者无需采取服药措施。同时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镇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1周的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工作,镇卫生所必须组织乡村医生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发现腹泻病人,立即给予霍乱敏感药物(氟哌酸等)进行消菌治疗,18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服用痢特灵或黄连素,查治结果要有记录,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疫区内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采集不同水源水20份以上及可疑食品和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检索。凡发现因聚餐或水污染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及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一旦发现对疑似病人不报告、不采样送检、不进行疫点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2.加强指导检查,及时总结评价。发生霍乱疫情后,区疾控中心要及时派人赶赴疫点,指导疫情处置工作。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区将派出工作组或医疗队,协助当地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要与当地医疗卫生单位一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3.进一步强化饮用水及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可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控制水型和食物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物型霍乱暴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依法查处。

五、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

(一)控制指标

即实现“三不”目标,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工作指标

落实霍乱防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1.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

2.准备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3.腹泻病门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的腹泻病门诊应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及时开诊并正常使用,登记报告及时、准确,其它门诊日志上不得登记腹泻病;医疗机构检索数大于登记数的20%,各镇区检索数大于登记数的15%、总人口数的1‰;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4.疫情报告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现场处理各部门职责明确;疫点、疫区划定明确;传染源有效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在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疫情处理过程中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记录完整、规范。

5.业务资料:有关霍乱防制工作的报表、霍乱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要填写完整,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年底完成工作总结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6.实验标本:及时采集、检测标本,区疾控中心完成分离检测后,霍乱菌株立即送市疾控中心,严格按有关规定和要求保存、运送和管理菌株,不得擅自保存菌株,对菌株的管理做到有记录可查(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和销毁等)。

霍乱范文篇7

一、监测点的设立

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将设立肠道门诊的医院、卫生院定为腹泻病人监测点;将区内农贸市场、酒店、四十米路海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内养殖场定为海(水)产品监测点;将有可能受污染的水源设立为水样监测点。

二、职责分工

1、各监测点具体承担监测任务。

2、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的督导,每年开诊时和开诊中期全面检查1次。

3、市、区在抽查时,将随机抽取医疗机构每月连续3天的门诊病例登记资料。

三、监测内容与任务

监测工作以腹泻病人为主,同时采集海(水)产品为主的食品和水体等外环境标本。

(一)常规监测

1.疫情报告

1、霍乱病例的法定报告

(1)病例发现:可以用胶体金试纸条、制动试验、PCR等方法作为初筛。“逢泻必登、逢疑必检”,以县为单位腹泻病人的检索率不低于腹泻病人总人数的10%。

(2)病例报告:2小时内(2小时、6小时)

(3)个案调查:调查结束后2天内填写《霍乱病例个案调查信息一览表》(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密切接触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等)

2.暴发疫情监测

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发现有与霍乱病例症状相似的多例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

实验室人员发现分子分型一致的多个菌株,要及时告知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以便调查核实。

(二)腹泻病人及外环境和食品监测

1、腹泻病人:各医院、卫生院于5月1日开展腹泻病门诊,腹泻病门诊应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的规范要求设立;对疑似病人及具有一定临床或流行病学指征的急性腹泻病人一律采集粪便送检,发现疫情后应转为“有泻必检”。监测对象以成人为主。当标本数量达不到要求时,也要采集一般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粪便标本送检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各实验室对可疑菌落,均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医院、平民医院独立检测,其他医院、卫生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均送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的好坏,对整个检验工作的质量影响很大。粪便标本的采集应争取在发病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并尽快送到检验室。标本以腹泻病人粪便为主。采便方法可用棉拭子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亦可用直肠棉拭子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采用后者应注意棉拭子大小适宜,避免采便量过少。一般要求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的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和尸体的肠内容物亦可作为检材送检标本时应填写“标本送检单”,写明姓名、地址、发病时间、采集时间、临床诊断等。标本管或小瓶贴上送检号和姓名标签;2、海(水)产品等食品:选择1-2家水产品批发市场,餐馆1-2家,开展水产品监测。即贝壳类(海蛎、蛏、蛤、蚮、螺等)、甲壳类(虾、蟹等)、两栖类(甲鱼、牛蛙等)、鱼类及其他海(水)产品,每份采取样本50克左右,记录采集地点和销售地点,尽可能登记上一级批发和/或养殖地点。流行季节每月检测50-80份,并根据流行病学的需要,采检一定数量的可能受污染的其他食品进行检测。

3、水体:采集海水、江河水和其他容易受到污染、容易造成人群感染的水体;每月采30-50份。水体标本采样时,现场收集每份水样的pH、水温、采样点环境温度三项基础指标。pH测定用范围在5.5-10.0的pH试纸,水温和环境温度以普通酒精温度计测定,并记录在采样送检单上。

4、公共厕所:发生疫情时要在疫点、疫区、交通要道和外来打工者聚居地等公共厕所采集腹泻病人新鲜粪便进行检测。

5、霍乱病人和带菌者追踪监测:发现霍乱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必需及时追踪传染来源,除采检粪便外,对病人的饮用水、剩余食物及采购点的可疑食品等也应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病后可能造成的污染物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避免产生新疫点。

四、监测时间及要求

1、各监测点要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霍乱监测和防治工作。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5~10月份,从5月1日起开始监测;发现霍乱疫情或在外环境中检出霍乱弧菌(CT+)菌株,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3、疫情报告制度

监测点与非监测点均应严格按照《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实行霍乱病例和病原携带者网络直报制度,同时电话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监测数据报告制度:各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上报监测数据。各设区市也必须收集、汇总辖区内县(市、区)上月监测数据,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五、菌种管理

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各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记录数据库,填写霍乱菌株登记表,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

1、县区检出首例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带菌者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及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核、分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2、县区从海水产品等食品和外环境中检出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也应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及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毒力基因检测。

3、非首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应妥善保存,并在1周内分批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4、外环境、食品及动物等检出的霍乱弧菌,应全部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然后全部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5、严格执行霍乱菌种保存、运送、管理、销毁等规章制度,每次移交菌种均应填写交接记录。

6、医疗机构检出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鉴定,并负责收集和管理,不得擅自处理。

7、各级医疗单位、研究所及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卫生部批准均不得保存菌株。

六、结果与评价

1、霍乱监测结果与评价

1.1.霍乱疫情报告及时率;疫情调查处理率、及时率。

1.2.送检腹泻病人登记率、合格率。

1.3.疑似病人和霍乱病人菌株鉴定正确率。

1.4送检海(水)产品、水样等外环境标本登记率、合格率;检测正确率。

1.5.每月标本监测数量达标率。

1.6.监测内容月报表及年总结上报的及时率、正确率。

2、腹泻病门诊结果与评价

2.1.门诊腹泻病人登记率、合格率。

2.2.疑似病人粪检率、送检率、报告率。

2.3.疑似病人留验率、治疗隔离率。

2.4.霍乱病人治疗隔离率、出院合格率。

2.5.采样用具(保护液、棉拭子)合格率。

霍乱范文篇8

动物模型和人研究显示,WCV口服或胃肠外免疫均具有免疫原性,也具有预防呼吸道、肠道和全身性细菌感染的效力。虽然仅百日咳WCV被普遍应用,但其他WCV也具有普遍应用的潜力。本文报道了WCV研制的进展,重点阐述了制备更优质菌苗制剂的可能性。

肠道菌苗

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是引起胃肠炎的主要原因,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病4亿多例。某些地区的罹患率高达2.5万~4万/10万。这种病原菌感染的主要后遗症是Guillain-Rarré综合征。一种传统的空肠弯曲菌菌苗已在动物中进行试验,这种菌苗(福马林和加热共同灭活,3剂)通过口饲给予小鼠,每剂间隔2天,并以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25μg)为佐剂。免疫后4周在口服攻击模型中评估各种剂量的含和不含佐剂菌苗(105、107或109个细菌)的效力。用活空肠弯曲菌(108个细菌,100×半数定居量)攻击动物,并监测排菌情况。最大剂量菌苗和较小剂量含LT菌苗能预防定居,含或不含佐剂的菌苗均能预防细菌全身播散。两种配方的菌苗接种小鼠后,均检得空肠弯曲菌特异性血清IgA和IgG升高,但仅在含LT菌苗免疫小鼠中检得肠道IgA。

这种菌苗还在恒河猴中进行试验。猴子间隔14天接种2剂1010空肠弯曲菌菌苗加0.5~1000μgLT,未见不良反应。部分动物在6周时接受1剂加强免疫。不管菌苗(福马林灭活)是否含LT,接种者对空肠弯曲菌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均增强。由于初免程序后已获得最大应答,因此无需加强免疫。免疫后7天,IgA分泌细胞在含LT菌苗接种动物中增多。

第2种空肠弯曲菌菌苗已产生,目前正在进行Ⅱ期攻击研究评估。这种菌苗是利用能生产“抗原增强”菌苗的营养信号转导(NST)技术制备的。制备菌苗所用的细菌是通过专门方法培养的,其对INT-407和Ca-Co-2人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和侵袭力均增强,并在福马林灭活前与刚果红的结合力提高。这些表型被认为是空肠弯曲菌和其他肠道病原菌毒力和相关抗原表达的重要标志。为了获得这些特征,可将细菌置于含0.1%脱氧胆酸钠的脑心浸液肉汤中,37℃、10%CO2条件下培养至稳定期。

用上述细菌制备的NST菌苗在动物中的免疫原性强于传统方法制备的菌苗。NST菌苗免疫鼠肠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IgA大于传统菌苗免疫鼠。口服含LTnST菌苗的雪貂产生的血清IgG水平比含佐剂传统菌苗免疫雪貂高15倍。用同源泉空肠弯曲菌口饲攻击雪貂,17%的NST菌苗免疫动物发病,而接受传统菌苗的动物的发病率达67%。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造成儿童严重脱水性腹泻的最主要细菌,估计每年发病4亿例,死亡70万例。ETEC是造成旅游者腹泻的主要原因,仅美国就影响800万人。表达定居因子CFA/Ⅰ和CFA/Ⅱ的ETEC经福马林灭活制成的菌苗已在人中进行评估。间隔2周口服3剂含或不含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菌苗(1011个细菌/剂,5个菌毛型),免疫后7天检测外周血抗体分泌细胞(ASC)。对CFA/cFA/Ⅰ和CFA/Ⅱ抗原产生应答的细胞主要是产生IgA的ASC,其次是IgM-ASC,IgG-ASC极少。2剂后的免疫应答最强。CTB不能增强对CFA/Ⅰ和CFA/Ⅱ抗原的应答。检得对CTB产生应答的IgA-ASC,IgG-ASC,未检得IgM-ASC,尽管对CFA的局部IgA应答极少与血清抗体水平的升高有关。在埃及进行的ETEC/重组CTB菌苗的研究中,74名21~45岁成人间隔2周接受2剂菌苗或安慰剂。受试者对CTB、CFA/Ⅰ、CS4、CS2和CS1的外周血IgAb细胞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者。对灭活WCV产生强免疫应答的发现是重要的,因为口服纯化的定居因子诱发的免疫应答微弱,且无保护作用。对菌苗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也进行了评估。从接种者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观察到中等度的CFA依赖性体外增殖应答,用定居因子体外刺激应答细胞可产生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未检得白细胞介素2(IL-2)。应答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CD8+细胞较少。高水平IFN-γ的产生可能具有免疫学意义。IFN-γ能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增加肠细胞分泌组分的表达。这种类型的应答除产生IgA分泌细胞外,还能介导对ETEC攻击的防御作用。

受试者还接种了由大肠菌素E2处理灭活的ETEC菌苗。这种灭活方法能杀死菌苗,且不为化学或加热处理所改变。间隔1个月口服2剂此菌苗(3×1010个细菌)能在77%的接种者中诱导肠道抗CFA/ⅠIgA应答,86%的接种者产生增强的抗LTigA应答。接种者均能抵御同源和异源菌的攻击。

李斯德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杆菌是一种食物传播的病原体,人群罹患率较低,但在易感人群中的死亡率很高。最常影响的人群是孕妇或其他免疫损害者。

加热灭活的菌苗已在小鼠中进行评估。观察到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标志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和IFN-γ。在具有或缺少CD4+细胞的动物中均可诱导免疫应答,通过有免疫力动物CD8+细胞的导入可把免疫力移至无免疫力动物。菌苗是用在胰酷胨豆胨培养液中培养过夜、经70℃、60分钟加热灭活的细菌制备的。

沙门菌

在空肠弯曲菌检测前,沙门菌是美国引起胃肠炎的主要细菌,肠炎沙门菌仍是重要的病因。伤寒杆菌是伤寒的主要病因,全世界每年发病3000万例,死亡50多万例。加热灭活的鼠伤寒杆菌菌苗已在小鼠中进行试验,细菌在卢氏肉汤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沸水浴加热45分钟进行灭活。菌苗可经腹腔(ip)或皮内(id)途径给予。ip接种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强于id接种鼠,但在免疫后42天降至相同水平。ip接种鼠脾细胞产生的IL-4和IL-2水平亦较高。此外,T细胞免疫印迹检测显示,ip接种动物能对不同分子大小的抗原产生应答,而id接种鼠主要对<18kDa的抗原产生应答。

福马林、酚、丙酮灭活的鼠伤寒杆菌菌苗也在小鼠、大鼠和小牛中进行试验,小鼠免疫丙酮灭活的WCV产生抗脂多糖(LPS)和全菌体(WC)抗体。小鼠免疫野型光滑株或粗糙突变株(不能产生O抗原)制备的菌苗所获得的保护作用无差异。抵御致死攻击的短期保护作用与WC凝集滴度密切相关,而长期保护作用与之无关。大鼠免疫福马林灭活的菌苗能产生抗鼠伤寒杆菌抗体,且能抵御低水平的攻击,但无胸腺大鼠却不能,且能抵御低水平的攻击,但无胸腺大鼠却不能。用免疫动物的血清被动免疫无胸腺大鼠无效,而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移给无胸腺大鼠则产生保护作用。这些研究提示,对菌苗的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在抵御攻击时起重要作用。

志贺菌

志贺菌引起的痢疾在全世界均有发生,估计每年发病2.5亿例,死亡65万例。几项早期研究报道,一种灭活WCV能预防志贺菌病。有关这些菌苗组分的资料极少,但需口服大剂量才能奏效。其他途径免疫有反应原性,且保护作用极小。在痢疾爆发地区给予人群口服免疫,并在这些现声研究中比较免疫人群与未免疫人群的罹患率。虽然这些研究没有很好的对照组,但显然菌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菌苗效力不佳部分由于这些口服WCV中并不存在高水平的相关抗原和难以刺激对死菌的口服免疫应答。

目前已制成NST福氏志贺菌菌苗,并在小鼠鼻攻击模型中进行试验。与制备传统菌苗的细菌相比,制备种菌苗的NST细菌具有对人肠道细胞更强烈的粘附和侵袭力,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毒力相关蛋白,且与刚果红的结合水平提高。这种菌苗由福氏志贺菌2457T株构成,2457T株被培养于含0.1%脱氧胆酸钠的脑心浸液肉汤中,于37℃培养至对数生长早期,然后经福马林灭活。在凝集测定时,用NST培养的福氏志贺菌免疫家兔制备的兔超免疫抗血清能与同样培养的宋内志贺菌发生交叉反应。在小鼠模型中含LT的NST菌苗与EcSf2a-2减毒活菌苗的效力相同,且比传统方法制备的WCV更有效。

霍乱弧菌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严重的脱水性腹泻,估计每年发病700万例,死亡10万多例。

已在动物和人中对霍乱WCV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堆乱WCV+CTB胃肠外免疫小鼠能抵御霍乱毒素(CT,2.25~3LD50)的攻击,这与免疫CVD103-Hg减毒活菌苗的结果相同:分别有100%和70%的小鼠能抵御2.25和3LD50的CT攻击。小鼠口服CT能诱生产生IgA应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胃肠外免疫2剂类毒素或灭活菌苗的家兔能抵御活菌的攻击。胃肠外和口服途径一同给予类毒素和WCV均有协同作用和保护作用。

接种者间隔2周口服3剂菌苗(含加热灭活的稻叶型和小川型霍乱弧菌、福马林灭活的稻叶型和小川型ElTor弧菌各2.5×1010,有时含CTB),菌苗可被很好耐受,无副作用报告。口服2剂菌苗能诱导相似的IgA和IgG抗毒素和杀弧菌抗体应答。

用1×106个霍乱弧菌攻击,64%的WCV+CTB接种者获得保护,56%的WCV接种者获得保护,而对照组则90%发病。此外,发病的接种者的症状减轻。在孟加拉国的一项WCV现场研究中,2年内WCV的有效率为60%。在免疫成人中,3年中预防古典型霍乱的有效率为58%~76%,预防EITor型霍乱的有效率为48%~64%。菌苗在2~5岁儿童中的有效率为40%~56%,但预防ElTor型霍乱的效果较差。免疫接种后亦可观察到死亡率降低。霍乱菌苗含有与其他致病性弧菌发生交叉反应的抗原,但接种霍乱菌苗不能预防非霍乱弧菌感染,尽管接种组的罹患率较低。在CTB+霍乱弧菌全菌体(WC-BS)菌苗的现场试验中,免疫接种后能短期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接受WC-BS菌苗的旅游者亦能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及ETEC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还对口服霍乱菌苗的免疫应答进行了评估。在瑞典志愿者中,在67%的口服单剂WC-BS菌苗者的肠灌洗液样本中检得升高的抗毒素IgA抗体,在93%的血清样本和64%的唾液样本中检得升高的抗毒素抗体,接种者对菌苗的应答情况与恢复期病人相仿。在孟加拉国现场试验期间,WCV和WCV+CTB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滴度升高1.3~2.1倍,免疫后7个月滴度有所回落,但保护作用可持续3年。接受1剂和3剂者的抗体滴度相近,但仅接受3剂者获得保护。接受CTB+WCV接种者的抗毒素滴度升高2.5~4.5倍。在其他研究中,在接受WCV者中,71%的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57%的接种者的抗LPS和外膜蛋白(OMP)抗体、43%的接种者的抗血凝素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在接受WC-BS者中,89%的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68%的接种者的抗LPS和OMP抗体、32%接种者的抗毒素滴度升高4倍以上。在5~64岁接种者中,WCV+CTB均能显著提高IgG和IgA抗毒素和杀弧菌抗体滴度,而在4~12岁的接种者中仅抗毒素滴度升高。口服和胃肠外接种WC-BS菌苗均能诱生抗霍乱毒素的各类IgG和IgA1抗体,与恢复期病人产生的抗体相仿。反复免疫能诱生高水平的抗毒素IgG4抗体。免疫后检测接种者的PBL显示,口服免疫后的PBL主要产生IgA抗体,而胃肠外免疫后则主要产生IgG抗体应答,免疫后1年,接种者中存在产生抗毒素的PBL,且能产生以IgA和IgM同型为主的回忆应答。

霍乱弧菌灭活菌苗的制备方法可按NST空肠弯曲菌菌苗的制备方法加以改进。将霍乱弧菌569B株培养于含胆汁或脱氧胆酸钠的蛋白胨牛肉浸膏培养基中,于37℃培养至对数生长早期,即其对人肠道细胞的粘附水平较高时,提示粘附素产生增加。此外,应用能构建超表达重要毒力相关抗原的菌株来制备福马林灭活的菌苗是极有希望的,在越南现场试验期间,用表达毒素共调节菌毛的霍乱弧菌制备WCV显示有效。

参考文献

1PaceJLetal.Vaccine,1998;16(16):1563-1574

霍乱范文篇9

一、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霍乱等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传染病防控职责和任务,针对辖区霍乱、菌痢、乙脑等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完善工作预案,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本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各项要求,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传染病临床诊治、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以及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等工作,提高对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发现和处置水平,确保将疫情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

近期,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一次全面部署和督查,并针对辖区特点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防控和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在诊疗中要提高对霍乱、菌痢、乙脑、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的警惕性、敏感性和诊断水平,及时发现病例和可疑病例,并落实病例标本采样和报告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做好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严格掌握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各级医疗机构应在5月1日前开设或恢复肠道门诊。要进一步加强肠道门诊管理和建设,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设备,落实医疗救治队伍,完善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逐例登记。加强病原检索,各肠道传染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做到“有泻必采”;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重点腹泻对象检索,进行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一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发现重症腹泻病人,必须及时向设有肠道门诊的上级医院转诊,不宜转诊的要及时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处理。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市传染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对霍乱、菌痢、乙脑等夏秋季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定期对易导致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环境、食品、水源等进行采样监测;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布置和落实蚊虫监测工作;定期做好对辖区内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主动加强预警预测工作,坚持每日审核和分析疫情报告情况,尤其要注意疫情的异常增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收集全国和邻省夏秋季传染病疫情信息,做好信息监测和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调整充实传染病疫情处置队伍,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备必须的疫点处置器材和药品,加强防病值班。对发现或报告的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疫情,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坚持“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确定密切接触者,落实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消毒等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避免发生二代病例。

四、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重点地区和人群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以学校、托幼机构、外来人群聚集地等为重点,落实以饮食、饮水卫生为主导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各级水厂的监测与监督,郊区县要落实井水消毒所需人员、经费、药品,做好井水消毒工作,确保供水安全;要与食药监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集体单位食堂、盒饭公司等的卫生管理,建立和完善家庭自办酒席申报制度,做好对家庭办酒的劝阻和指导,消除食品传播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隐患,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霍乱范文篇10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指南、工流程,强化约束机制,加强对卫生监督执法过程和依法办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稽查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卫生监督员的监督考核和稽查,实现卫生监督作风的根本转变。开展全员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不低于40学时/人,提高全体卫生监督员的专业技能和公共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增强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进一步优化卫生许可审查、审批、发证及监督执法工作程序,规范监督执法行为,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落实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丰富卫生监督内涵。

二、突出重点,提高卫生监督效能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快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不断充实、稳定队伍,提高卫生监督能力,树立公众良好形象。统筹安排日常监督和应急任务,编制经常性卫生监督流程,强化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相结合,卫生监督覆盖率100%,监督检查文书化实施率>95%,加大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力度,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新方法、新手段,夯实基础,在监管中求创新、显特色。深入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全年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分行业进行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管,落实索证制度,推广集中配送,保证消毒产品安全,防范群体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放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做好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突出饮用水卫生监督重点,以夏秋两季为重点,加强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检每季度不少于1次,扎实开展2013年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4月、9月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卫生监督。

继续加大医疗市场监督力度,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效,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医疗服务日常监督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传染病防治、非法违规医疗广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业等查处力度,实施违法违规医疗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业务,保障卫生监督规范

(一)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严格遵守卫生行政许可规定,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审批行为,履行承诺,优化卫生许可申请审批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严格卫生许可申请、现场审核、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星级创建活动,依法实施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程序合法,行政许可文书规范率>95%。

(二)继续抓好法制稽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稽查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文书、信访投诉处理等专项稽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执法能力,促进卫生监督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重点抓预案建立和学习,提高监督员应急处理能力,举办相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为预防和快速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卫生保障任务。充分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加强技术监督能力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专项整治工作。把专项整治作为突破工作难点的抓手,并努力把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围绕社会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卫生监督执法中遇到的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工作,以整治除隐患、促发展,推动卫生监督水平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多形式宣传工作。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多形式广泛宣传《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细则》、《传染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制意识。

(六)做好卫生监督信息工作。做好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报送卫生监督信息,报道卫生监督工作动态,树立卫生监督社会形象。完成各项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及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

第二篇

1、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四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深化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2、继续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省基药增补目录,药品品种拓展到520种;执行基药定补准逐年增长机制,村医定补标准由13000元/人提高到16000元;增加政府举办的村级医疗机构运行经费标准,力争由原来每年10000元调整到12000元。鼓励和引导非公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四院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增加基药品种,提高基药销售金额比。

3、继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2014年计划改造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和病房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楼;实现80%村卫生室(站)达到省级示范建设标准目标。

4、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15名医学专科院校的毕业生进编制、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招聘比例不低于20%;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培养10名全科医师和为村级医疗机构培养10名执业(助理)医师,让每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每个村级医疗机构开展6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层群众;三是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二级以上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以上制度,接受和妥善安排好城市医务人员到基层和农村交流或支援,有助于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能力和水平。

5、强化服务内涵,推动服务转型。继续开展医疗机构“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实24项措施,深化“医院管理年”和推动优质护理、规范护理工作。进一步降低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提高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收治率,杜绝住院病人空挂床现象。落实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范医疗市场。

6、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是加大医改推进力度,健全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逐步配齐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实行乡村医生统一招聘,夯实网底人员建设,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项目基金监管、考核,提高项目基金运行效率;三是巩固血地防工作,一旦发现螺情及时扑灭;四是争创省、市卫生村,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

7、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以迎接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复查验收为契机,贯彻落实市政府印发的《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文件,加强与市中医院技术协作联动,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为基层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同时,积极将2-3家村卫生室创建为市级中医药示范点。

8、继续加大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提高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大公共场所执法力度,加强医疗市场日常监督执法,加强对放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做好对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9、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卫生信息化经费投入和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使卫生信息化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全部进行实施。推进健康小屋建设,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10、继续抓好卫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医务人员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电子考评。巩固“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成果,全面推动和规范院务公开,促进诚信服务。健全卫生行风监督体系。以深化推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主题活动为契机,以规范执业行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全面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健康和谐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

一、背景分析

市是多年的霍乱老流行区,七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等里下河地区以及高港等沿江地区都曾发生过高强度的霍乱流行。近几年,由于防控措施及时有力,未造成疫情的流行和扩散,但影响霍乱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去年其他地区发生O139型和O1型霍乱的散发疫情,在我区随时都可能发生霍乱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近年来我区虽然没有霍乱疫情,但是在霍乱防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霍乱疫情监测方面存在差距,疫情管理存在侥幸心理,个别单位肠道门诊设置流于形式,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样品采集后不能及时上送检测等现象;二是疫情报告不及时,信息反馈和资料上报不规范;三是少部分农村群众防病意识不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难度大等等。

二、防制目标

2014年,我区霍乱防制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三、对策措施

霍乱是我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主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制措施。

(一)流行期前

制订各镇街的霍乱防制工作方案或计划,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制订方案或计划。各镇街要根据我区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今年的疫情发生趋势,提出适合本镇街实际情况的霍乱控制目标,并制订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完善霍乱应急处置预案或方案。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应成立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业务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3.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针对不同对象,包括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对《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更新的技术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专项培训,统一思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各项工作,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4.药械准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5.开设肠道门诊。各级医疗机构应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根据防制工作的形势和需要,也可以提前开设或延迟关闭。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印发的《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开设肠道门诊,开诊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明确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胨增菌液,制订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治疗病房,开诊后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消毒以及疫情报告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区防保办要加强对肠道门诊设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

6.免疫接种。根据省疾控中心的工作意见,在霍乱的高发、易发地区,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

(二)流行早期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内容,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强化疫情监测

(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

各医疗机构应采取预检分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肠道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要进行专册登记“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附表2),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5%,年终总人口数的1.5‰。各单位按要求应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附表3)。

检索要求:检测方法除了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外,应积极推广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制动试验、PCR方法作为初筛。对于初筛阳性标本需进一步作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病菌经当地疾控中心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例。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但初筛数作统计上报。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的同时,必须作常规细菌培养法。所有病例标本要同时检测O1群和O139的病原。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要进行二次及其以上的增菌培养。今后,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逐步开展霍乱常规细菌培养和检测。

(2)霍乱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及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区防保办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我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

区卫生局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及时按规定发出协查通报,进行跟踪调查,直至疫情解除,同时相互紧密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②疫情处理

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防保办报告疫情。防保办接报后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任务,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填写“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1)、“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结合个案调查信息同步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断(判断依据主要是在病人发病前5天及其病后或带菌者被发现前5天内,与病人或带菌者具有共同的饮食暴露史、共同居住生活史来界定),填写密切接触者登记表(表10),对密切接触者应实行持续5天的医学观察、卫生宣教和开展粪检霍乱弧菌等工作,填写“密切接触者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一旦接触者出现腹泻等相关症状或粪检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应尽快予以核实诊断和实施隔离治疗。对粪检阴性且无腹泻等相关症状者无需采取服药措施。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乡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处理,村级卫生室不得截留霍乱疑似病人,应及时护送至乡级卫生院或中心;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

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

调查结束后2天内应填写《霍乱病例个案调查信息一览表》(附表1)。

疫情解除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辖区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局领导将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首例病人由省、市、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组共同参与调查处理。

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镇街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和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指派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管理。各有关单位要做好农村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的应急准备。

(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疫点内人群给予服药消菌治疗。疫区内要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和治疗腹泻病人,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

2.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区防保办和四院要派出工作组或医疗队,协助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要与辖区防保组一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3、进一步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可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以控制水型和食源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源型霍乱暴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严肃依法查处。

(四)暴发疫情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并随后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开展传染源追溯调查,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同时加强主动搜索。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录入个案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附件1: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5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四、进度安排

3月份,区卫生局制订全区霍乱防制方案、召开防制工作会议和开展业务培训;4月份区防保办对腹泻病门诊运行情况进行督导,督导覆盖面不低于乡、镇数的1/4,流行期不定期检查肠道门诊运行情况,全年不少于2次;4月下旬市疾控中心将组织对我区部分医疗机构的霍乱防制工作和肠道门诊运转情况进行督导,9月份进行二次督导;2014年11月中旬各单位完成防制工作总结并上报全年霍乱资料。

五、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防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指标:

(一)实现霍乱控制目标

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落实霍乱防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1.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

2.流行期前的准备:业务培训;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3.腹泻病门诊:各医疗单位开设的腹泻病门诊应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及时开诊,登记报告及时、准确;检索标本数大于登记数的15%、总人口数的1.5‰;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4.疫情调查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现场处置各部门职责明确;疫点、疫区划定明确;传染源有效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在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上述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记录完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