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8:07:30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湖南大学群众体育全民健身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学校在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通过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湖南大学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有着如下一些方面将给我们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深刻的启示。

1树立新观念,推出新内容,采取新措施

1.1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要树立新观念。

体育的观念,是人们对体育的总体看法。从学校各级领导的角度来看,认为体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改善体育环境、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条件,应当重视开展体育;从学生的角度看,体育既可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也可激发学生参与文明、健康、多姿多彩的新生活的热情,把体育看成与自己健康的身体、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养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踊跃参加体育。据专家的调查,湖南大学的体育价值观有如下的特征:一是体育价值观由模糊认识和单一功能认识转为较清晰和多方面、高层次的认识;二是娱乐价值观结合健身价值观向多元化、多方向发展;三是交往价值有了很大的升华,认为体育成为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四是集体协调的价值观,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五是荣誉价值观,己成为同学们共同的观念。

1.2推行全民健身,要推出新的内容。

长期以来,学校群众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受竞技运动模式的影响。这种充满了“竞技”性质的体育,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开阔视野,推出新内容。要打破竞技运动的框框,创造各种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满足不同需求特征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作用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湖南大学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和定向越野这一“热门”运动,举办比赛、培训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的需要,使这项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全校广泛开展,参加人数之多、活动面之广、吸引力之大,都是比赛项目难以比较的。

1.3推行全民健身,要采取新的措施。

要彻底改变一切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命令的作法,要坚持自愿原则,不采用强迫手段,不搞一刀切和多头并进的形式主义。要采取各种学生乐于接受、衷心拥护的新措施去吸引和引导广大学生心甘情愿地参加,这样方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湖南大学建立健全各种体育俱乐部并发挥其作用,改变以往一切依赖学校职能部门——体育部的做法,使学生体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湖南大学“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在1995年10—12月试办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开设的篮球、足球、技击俱乐部,人数达1220人;其中篮球俱乐部有八支球队,参加篮球裁判培训学生达87人;足球俱乐部有学生球队27支。从这一事实可看到,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是使学生群体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有力措施。

2认识要高,开展的内容层次要高

2.1湖南大学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己从过去强身健体的范畴,扩展到现在的终身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范畴。各系院根据本单位实际,制订了广泛开展本单位体育的决定,并明确指出“体育是民族精神的厨窗,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强国富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事”。许多学生把体育喻为“文明的标志、精神的寄托、友谊的桥梁、强身的手段、学习的保证”。

2.2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要尽量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高水平的需求。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只有竞技运动才有提高的问题,群众体育只是普及的问题。其实不然,群众体育也同样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高校、随着学生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学生体育需求的高水平,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广大学生观赏高水平的体育表演和比赛;二是指各系院大量吸收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们常把本系院体育队伍水平的高低与本系统的声誉联系起来;三是指学生的消费水平高。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密切注意广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新特点,善于组织和开展高水平的体育活动,不断地引导全民健身向新的高度发展。

3要造大声势,产生大影响,获得大效益

这是指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抓住适宜的机会,举办大规模的活动,造成大声势,产生大影响,获取大效益,并以此来牵动学校领导、各部门对体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的格局,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如湖南大学1996年成功地举办了集体育、文化、知识为一体的“体育文化节”等大型体育活动;1995年还试办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吸引了1220人参加。这反映了湖南大学生乐意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希望看到自己产生轰动效应的场面。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各校各系各人都在寻找机会表现自己,宣传自己,以引起社会的注意。因此,通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宣传自己的意义,显示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地位,有积极的意义。

4体育活动内容和竞赛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4.1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当前大学生的余暇体育生活有如下的特点:

大学生余暇体育生活的多样化。学生们以不同的特征表现人的个性品质,摆脱了干篇一律人的人格模式。

大学生余暇体育生活自由度增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兴趣选择自己所需的体育活动内容,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余暇体育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由兴趣爱好单一,转变为多样性、广泛性、兼融性。

正是上述特征,使得湖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从增强体质为目的的高度上升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高度。

4.2学校群众体育的竞赛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竞赛活动是检阅和促进学校群体发展的重要措施,湖南大学各级群体工作部门因势利导,从多方面组织开展群体竞赛活动,使竞赛活动多种多样,常年不断。

湖南大学群众体育特征和成功的经验,给予我们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很好的启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群众体育”并不等同于“全民健身”。后者的内容与外延,远远超过前者,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发奋图强,勇于创新。我们深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将会开展得富有特色,生气勃勃。

湖南大学范文篇2

[论文摘要]根据《湖南大学校史》运用现代行政管理学的观点,参照当代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加以勾稽整理,论证近代湖南大学(及其前身)在行政管理学教育方面启动最早,领导有方,师资优秀,课程新颖,成绩突出,曾长期居于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先进行列。对于以理工科占很大比重的原各部委所属院校,如何利用近二十年来积累起来的多学科资源发展行政管理学,本文也发表了意见。

[论文关键词]湖南大学行政管理简史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乃是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从隋朝算起,积累了一千多年的经验,臻于完备,以致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英国)文官制所参考。中国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教育当然也围绕科举制展开,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官学体系,即国子监和府州县学。宋元以来的书院,到清代也日益官学化。19世纪湖南行政人才辈出,他们基本上都在岳麓、城南等书院接受过科举考试前的培训(含自修和相互切磋)。这是湖南大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的渊源。

一、近代行政学教育的起点——时务学堂的“公法”和“掌故”专门学

湖南大学历史上的近代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发端,应归功戊戌维新时期陈宝箴巡抚在湖南期间的两项重大举措,即由熊希龄筹办时务学堂和由黄遵宪草拟《改定湖南课吏馆章程》。前者是湖南第一所新式学堂(1897年10月~1899年3月),梁启超设计的《湖南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规定学生先学“普通学”(含今文经学、诸子学、中外史学、公理学及粗浅数理化学)半年,再分科学习“专门学”,包括“公法学”(宪法、民律、刑律等,及与国际接轨的交涉、公法、条约章程等),“掌故学”和“格算学”三个专业。这里的“公法学”和“掌故学”属社会科学,其实就是培养司法、行政管理和法制、政策研究的人才,与现代法学、政治学以及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和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相对应。

失败,时务学堂改为求实书院(1899年3月~1902年2月),尽管仍然分科教学,但其内容有所倒退。一年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次年签订《辛丑和约》,清廷不得不推行“新政”,建立学部,实施“壬寅~癸卯”学制,即“钦定”和“奏定”《学堂章程》。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积极执行,将岳麓书院(1903年6月改名高等学堂)和求实书院(1902年2月已改名省城大学堂,1903年3月正名为湖南省官立高等学堂)在1903年冬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1903~1912)。

湖南高等学堂是湖南大学前身之一,其前期省城大学堂第一届学生有60%选送赴日留学,回国后成为新学骨干;然后是高等学堂时期,先办预科(相当于高中),1908年秋才办正科(本科),该年只招文科生,1909年开始招工科生,到武昌起义,长沙首先响应,文科生提前毕业,学堂停办,工科生改送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所学课程,文科的预科即加习法学、理财学(经济学),到本科阶段更加突出政法专业特色。从培养行政官员的角度考察,时务学堂学生除杀身成仁的众多烈士以外,有多人担任过政府或公共机构的都督、督军、教育总长、工商部总长、全国商会会长、陆军部次长等多种职务,可见效果显著。至于湖南高等学堂培养的学生,则有担任光复军北伐总司令、陆军部司长、国民党会计部长、铨叙部副部长、监察院监察使、省教育司长、教育会长、财政部次长、法制局参事、大学校长等职务的多位人士。一所地方高等学校能有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可居先进地位。

二、近代行政学教育的发展——湖南法政学校的崛起

清末民初湖南教育界培养的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几乎有一半是法政学校(堂)毕业,这反映了科举制瓦解前后,人们的价值取向,即转而想从新式学堂获得做官的资格,因之法政学校(堂)门庭若市,它们是湖南大学法科(内含政治学)的前身。由课吏馆到湖南仕学馆(后者存在于1904~1908,1906年附设法政速成科),再到湖南法政学堂“官校”(1908~1910),这是一支。另一方面,还成立了湖南公立法政学堂(1906~1908),湖南法政学堂“绅校”(1908~1910)。这两校合并为湖南官立法政学堂(1910~1912),后改名湖南公立第一法政学校,这是第二支。还有第三支,称景贤法政学堂(1910~1912),后改名湖南公立第二法政学校。第一、第二法政学校在1913年再合并为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4年,又吸收进第四支,即湖南公立法律学校(1911~1914)。这样组成的“湖南法专”就一直办到1926年,终于与“湖南工专”、“湖南商专”合并组成湖南大学(参见本文末尾所附示意图)。这些法政学校的课程,越到后面越完善,相当典型地反映了当年司法和行政管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础和专门知识,大致分为中外文、政治历史地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农工商业政策等,必修选修共44门之多。

湖南法专培养的学生,有任内务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纪检会副书记、中国银行总经理、轻工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湖南省主席、内政部长、长沙市长、美国国会国务顾问、美国安理会顾问委员等职务的多位人物。而上述各学校校长和教师阵容之强大,是办学成功的关键,如岳麓书院院长王先谦(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即校长)、时务学堂校长熊希龄(进士,任至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兼财政总长)、中

文总教习梁启超(举人,官至北洋政府司法总长、财政总长)以及黄遵宪、谭嗣同、唐才常等多位政界名人。湖南高等学堂的校长,有汪贻书知府、彭绍宗户部主事、程颂万校长等多人。教师有王正廷(北京政府外交部长、代总理、南京政府驻美大使)等著名人士。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及其前身各校)的教师可说集中了湖南早年留学日、英、美学习政治法律经济三科的俊才。首先是几位校领导,如胡子清任财政部佥事、省府审计主委,黄右昌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等,个个学有专工,行政也有实绩。教员中也人才济济,如李六如(明治大学政经系,任至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中共党组书记),以及后来任湖南大学校长的任凯南(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和李达(中共一大代表,宣传部主任,武汉大学校长)等。

三、老湖南大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台柱——各科精英毕集

湖南大学时期的校长,如李待琛(哈佛冶金博士,任至兵工署副署长)、胡元亻炎(黄兴推荐为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未就)、曹典球(省教育厅长、代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顾问)、胡庶华(留德冶金博士,中国工程学会会长)、黄士衡(省教育厅长)、皮宗石(北大图书馆长,武大法学院长)和李毓尧(省建设厅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可说人人都是行政管理专家。

湖大政治系(属文学院或法学院,含兼课)的重要教师有凌舒谟(中国大学法学院长)、余楠秋(复旦大学文学院长)、陈嘉勋(湖大代校长,交通大学训导长)、黄子通(台湾“考选部”部长)、朱剑农(湖大财经学院院长,中南财经学院院长)、萧杰五(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等三十余人,绝大多数拥有留学美欧日学历,都对湖南大学行政、法学及经济管理学教育作出了贡献。到解放前夕,湖南大学这些学科在全国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和地位。这些系培养的著名学生,有甘泗淇(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周小舟(秘书,省委书记)、刘彬(部长,两弹功臣)、熊清泉(省委书记、省长)、刘正(省长、省政协主席)、王向天(副省长)等。相对于同期部省级干部,他们这种专业性学历是较为突出的。

四、老湖南大学的行政管理教育以及与现代的比较

如上所论,老湖南大学时期(1926~1952)的行政管理学科,主要由政治系承担,这是完全符合国际上这门学科发展实际情况的;而法律系、经济系、教育系、商学院等也有相关的课程共同加以支撑。这个学科最初叫法科;1927年初北伐军抵长沙,国共两党依照广州办法,在湖南大学开办高级政治训练班,招原湖南工、商、法专毕业生250人予以培训;4月,省政府下令湖大改为工科大学,法商两科并入中山大学,不久发生“马日事变”,湖大停办;1928年恢复,将长沙中山大学(分校)并入,设文、理、工三科,文科一开始就有政治系和经济系,有时又合为政治经济系。据不完全统计,至1949年,政治系历届毕业生人数如下:

合计约220余人,在各系中排第6位(前5位依次是经济系、机械系、土木系、电机系、矿冶系),第7位是法律系,它在1941年才恢复,但到1949年已毕业169人。1949年全校共25系和2个专修科。而1926年湖南大学建校时,法科(含政经和法律两专业,分别有学生52人和38人)加上预科生,有176人。可见,第一,大革命后期撤销法商两科(并入中山大学)伤了一些元气;第二,1930年初,湖大定下“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程度提高了,比湖南法专时期政治系招生数减少了。另外,国民党上台后,教育部(特别是由陈立夫控制的时期)强调发展理工科,对文科有意压缩,也是一个原因。

湖南大学政治系的课程,以初期1932年为例,必修课有政治学、英国政治、欧洲大陆政治、政治思想史、联邦政治、日俄政治、市政学、市政计划、地方政府、国际组织、中国外交史、政党论、经济学、簿记学、财政学、官厅会计、法学通论、比较宪法、民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社会学、中国通史、西洋通史和毕业论文。选修课有英国宪政史、文官制度、政治地理、铁路管理、中国财政专题研究、经济地理、社会思想史、社会问题等。这表明其课程及时吸取20年代美国行政管理学改革新精神,确实是行政管理领域主要知识,又能结合中国实情,在全国先领风骚。

法律系的课程,集中反映了法学的专精和广博,如1946年设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保险法、罗马法、海洋法、公司法、强制执行法、犯罪学、法医学等,此外有哲学、论理学、伦理学等。其他还有不少课程与政治系相通。经济系(属法学院)的课程,以1946年为例,独特的是经济史(中国、西洋、思想)、国际贸易与金融、货币银行、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政策、所得税实务、商法等,其余不少课程与前两系相通。

由此可见,当时培养公共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这三个系(到1940年还增添了工商管理系)都发挥作用,各有其独当一面的针对性,联合起来又有其互补性。

事实上,现代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上也是由行政学类、政治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课程系列这几大块构成的。中国当代在这方面堪称权威的中山大学(拥有“中国MPA之父”夏书章)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南京大学的“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北京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也

都是优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的联合(这与西方现代将其两分有区别),同时又着力加强管理学的比重。湖南大学历史上与它们的传统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北伐时期广东的中山大学向外省发展为好几所分校,今天的南京大学(解放前为中央大学)就曾叫第四中山大学(原址在东南大学),长沙也有中山大学分校,1928年并入湖南大学,此前湖南大学法商二科又并入中山大学。至于北京大学源于京师大学堂,湖南大学则源于省城大学堂,省城模仿京师办学,这是毫无疑义的(当年学部即教育部明确作了规定)。另外,当年称“政治”系而不称“行政管理”系,是因为孙中山反复宣称“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含有管理之义在那时是广为人知的。

五、新湖南大学应当再造行政管理学辉煌——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本文可以看到,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算起)湖南高等学府的行政管理学教育成效卓著,启动的时间也最早,因为魏源与林则徐同样是“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郭嵩焘是第一任驻外公使,梁启超、黄遵宪都是早期学贯中西的大师,范源濂、胡子清(湖南法政专门学校主持人)等人是最早留日已经间接学到德国行政学(是美国现代行政管理学的来源)的代表,湖南留日、留法、留俄的人数在全国居最前列,大多成为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最得力的执行者,等等。当前中山大学宣称其行政管理学科“源于1906年广东法政学堂的行政本科,1924年孙中山创办广东大学(引者按:孙中山1925年初逝世,该校改名中山大学)将其并入,使之成为后来中山大学的政治学系”(引自现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MPA教育中心主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核心成员王乐夫教授2001年7月答人民网记者问)。这与本文所述湖南法专和湖南大学的先后关系何其相似!何况,如本文所指,时务学堂更早在1898年就已经开设了“公法学”专业,可以说真正走在全国最前列!

现在,全国拥有行政管理学硕士点的高校共22所,即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北京行政学院、吉大、东北大、南京大、复旦、上海师大、武大、华中师大、中南财大、郑大、厦大、浙大、中山大、深圳大、川大、西北大、公安大学。而博士点只有3家,即人大、复旦、中山大学。

从这里看到,只有几所原来的理工科大学跻身上述行列,捷足先登。而象湖南大学这样的原(机械工业部)部属大学,一般已发展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前者在湖大已达到博士后流动站层次,且MBA排名列前十几位,并首批开办EMBA高层次教育;湖大北校区(原湖南财经学院)的加盟对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又有新的整合,近年在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创立了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也增强了政治学、社会学的力量,南校区前进学院近六年来办过多批全国、本省的行政干部培训班。这些宝贵的资源应当在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硕士点和MPA的培养资格的获取上统筹安排,形成合力。(按:在本文撰写和审校的一年期间,2003年3月26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已正式挂牌,采取超常规发展方式,下设三系一所,聘请夏书章先生任高级顾问,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王邦佐教授出任院长。30名专职教师中已有3位博士生导师,20余位正副教授,将迅速跻身全国重要培养基地之林。这可以告慰前人,并成为本文最好的注脚)

[参考文献]

[1]何长胜.湖南大学校史(上册)[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2].[M].:,2000:92-112.

湖南大学范文篇3

关键词:湖南大学群众体育全民健身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学校在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通过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湖南大学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有着如下一些方面将给我们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深刻的启示。

1树立新观念,推出新内容,采取新措施

1.1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要树立新观念。

体育的观念,是人们对体育的总体看法。从学校各级领导的角度来看,认为体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改善体育环境、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条件,应当重视开展体育;从学生的角度看,体育既可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也可激发学生参与文明、健康、多姿多彩的新生活的热情,把体育看成与自己健康的身体、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养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踊跃参加体育。据专家的调查,湖南大学的体育价值观有如下的特征:一是体育价值观由模糊认识和单一功能认识转为较清晰和多方面、高层次的认识;二是娱乐价值观结合健身价值观向多元化、多方向发展;三是交往价值有了很大的升华,认为体育成为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四是集体协调的价值观,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五是荣誉价值观,己成为同学们共同的观念。

1.2推行全民健身,要推出新的内容。

长期以来,学校群众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受竞技运动模式的影响。这种充满了“竞技”性质的体育,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开阔视野,推出新内容。要打破竞技运动的框框,创造各种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满足不同需求特征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作用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湖南大学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和定向越野这一“热门”运动,举办比赛、培训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的需要,使这项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全校广泛开展,参加人数之多、活动面之广、吸引力之大,都是比赛项目难以比较的。

1.3推行全民健身,要采取新的措施。

要彻底改变一切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命令的作法,要坚持自愿原则,不采用强迫手段,不搞一刀切和多头并进的形式主义。要采取各种学生乐于接受、衷心拥护的新措施去吸引和引导广大学生心甘情愿地参加,这样方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湖南大学建立健全各种体育俱乐部并发挥其作用,改变以往一切依赖学校职能部门——体育部的做法,使学生体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湖南大学“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在1995年10—12月试办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开设的篮球、足球、技击俱乐部,人数达1220人;其中篮球俱乐部有八支球队,参加篮球裁判培训学生达87人;足球俱乐部有学生球队27支。从这一事实可看到,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是使学生群体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有力措施。2认识要高,开展的内容层次要高

2.1湖南大学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己从过去强身健体的范畴,扩展到现在的终身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范畴。各系院根据本单位实际,制订了广泛开展本单位体育的决定,并明确指出“体育是民族精神的厨窗,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强国富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事”。许多学生把体育喻为“文明的标志、精神的寄托、友谊的桥梁、强身的手段、学习的保证”。

2.2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要尽量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高水平的需求。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只有竞技运动才有提高的问题,群众体育只是普及的问题。其实不然,群众体育也同样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高校、随着学生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学生体育需求的高水平,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广大学生观赏高水平的体育表演和比赛;二是指各系院大量吸收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们常把本系院体育队伍水平的高低与本系统的声誉联系起来;三是指学生的消费水平高。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密切注意广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新特点,善于组织和开展高水平的体育活动,不断地引导全民健身向新的高度发展。

3要造大声势,产生大影响,获得大效益

这是指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抓住适宜的机会,举办大规模的活动,造成大声势,产生大影响,获取大效益,并以此来牵动学校领导、各部门对体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的格局,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如湖南大学1996年成功地举办了集体育、文化、知识为一体的“体育文化节”等大型体育活动;1995年还试办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吸引了1220人参加。这反映了湖南大学生乐意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希望看到自己产生轰动效应的场面。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各校各系各人都在寻找机会表现自己,宣传自己,以引起社会的注意。因此,通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宣传自己的意义,显示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地位,有积极的意义。

4体育活动内容和竞赛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湖南大学范文篇4

关键词:湖南大学群众体育全民健身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学校在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通过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湖南大学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有着如下一些方面将给我们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深刻的启示。

1树立新观念,推出新内容,采取新措施

1.1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要树立新观念。

体育的观念,是人们对体育的总体看法。从学校各级领导的角度来看,认为体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改善体育环境、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条件,应当重视开展体育;从学生的角度看,体育既可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也可激发学生参与文明、健康、多姿多彩的新生活的热情,把体育看成与自己健康的身体、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养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踊跃参加体育。据专家的调查,湖南大学的体育价值观有如下的特征:一是体育价值观由模糊认识和单一功能认识转为较清晰和多方面、高层次的认识;二是娱乐价值观结合健身价值观向多元化、多方向发展;三是交往价值有了很大的升华,认为体育成为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四是集体协调的价值观,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五是荣誉价值观,己成为同学们共同的观念。

1.2推行全民健身,要推出新的内容。

长期以来,学校群众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受竞技运动模式的影响。这种充满了“竞技”性质的体育,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开阔视野,推出新内容。要打破竞技运动的框框,创造各种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满足不同需求特征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作用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湖南大学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和定向越野这一“热门”运动,举办比赛、培训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的需要,使这项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全校广泛开展,参加人数之多、活动面之广、吸引力之大,都是比赛项目难以比较的。

1.3推行全民健身,要采取新的措施。

要彻底改变一切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命令的作法,要坚持自愿原则,不采用强迫手段,不搞一刀切和多头并进的形式主义。要采取各种学生乐于接受、衷心拥护的新措施去吸引和引导广大学生心甘情愿地参加,这样方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湖南大学建立健全各种体育俱乐部并发挥其作用,改变以往一切依赖学校职能部门——体育部的做法,使学生体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湖南大学“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在1995年10—12月试办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开设的篮球、足球、技击俱乐部,人数达1220人;其中篮球俱乐部有八支球队,参加篮球裁判培训学生达87人;足球俱乐部有学生球队27支。从这一事实可看到,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是使学生群体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有力措施。

2认识要高,开展的内容层次要高

2.1湖南大学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己从过去强身健体的范畴,扩展到现在的终身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范畴。各系院根据本单位实际,制订了广泛开展本单位体育的决定,并明确指出“体育是民族精神的厨窗,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强国富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事”。许多学生把体育喻为“文明的标志、精神的寄托、友谊的桥梁、强身的手段、学习的保证”。

2.2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要尽量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高水平的需求。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只有竞技运动才有提高的问题,群众体育只是普及的问题。其实不然,群众体育也同样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高校、随着学生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学生体育需求的高水平,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广大学生观赏高水平的体育表演和比赛;二是指各系院大量吸收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们常把本系院体育队伍水平的高低与本系统的声誉联系起来;三是指学生的消费水平高。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密切注意广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新特点,善于组织和开展高水平的体育活动,不断地引导全民健身向新的高度发展。

3要造大声势,产生大影响,获得大效益

这是指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抓住适宜的机会,举办大规模的活动,造成大声势,产生大影响,获取大效益,并以此来牵动学校领导、各部门对体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的格局,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如湖南大学1996年成功地举办了集体育、文化、知识为一体的“体育文化节”等大型体育活动;1995年还试办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吸引了1220人参加。这反映了湖南大学生乐意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希望看到自己产生轰动效应的场面。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各校各系各人都在寻找机会表现自己,宣传自己,以引起社会的注意。因此,通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宣传自己的意义,显示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地位,有积极的意义。

4体育活动内容和竞赛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4.1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当前大学生的余暇体育生活有如下的特点:

大学生余暇体育生活的多样化。学生们以不同的特征表现人的个性品质,摆脱了干篇一律人的人格模式。

大学生余暇体育生活自由度增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兴趣选择自己所需的体育活动内容,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余暇体育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由兴趣爱好单一,转变为多样性、广泛性、兼融性。

正是上述特征,使得湖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从增强体质为目的的高度上升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高度。

4.2学校群众体育的竞赛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竞赛活动是检阅和促进学校群体发展的重要措施,湖南大学各级群体工作部门因势利导,从多方面组织开展群体竞赛活动,使竞赛活动多种多样,常年不断。

湖南大学群众体育特征和成功的经验,给予我们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很好的启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群众体育”并不等同于“全民健身”。后者的内容与外延,远远超过前者,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发奋图强,勇于创新。我们深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将会开展得富有特色,生气勃勃。

湖南大学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美育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加强策略

1前言

音乐,是一门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抽象艺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借助音乐释放自己的情绪。因此,音乐能为人们带来听觉享受,净化听者的心灵,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高校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能开发学习者深层次潜藏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是其他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高校的美育教育中,音乐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

2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简介

为了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湖南大学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湖南大学于2019年1月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以课程建设为主体,以实践平台为支撑,推动艺术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课程化。在课程建设中,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紧紧围绕着学校“以智育人、以美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为教育目标,遵循艺术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2]。

3音乐审美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1培养大学生群体塑造审美的心理。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感知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塑造审美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开展音乐审美教育,能锻炼出学生听音辨乐的耳朵,并促使他们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时从中感知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将其升华,进一步发现生活中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和美[3]。这样一来,就能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审美直观感悟力的提升,实现他们审美心理的塑造。3.2促进大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音乐是培养社会中优秀男女青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手段。”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群体开展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就变得十分必要。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最突出的一个效果就是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个体熏陶心灵,从而净化他们的身心,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品德。因为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学生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时,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逐渐提升自己的艺术情感,这也是“高雅艺术进校园行动”的主要宗旨[4]。此外,大学生群体还具有自主追寻美好事物的显著特点。他们的心灵在音乐美的长期熏陶下,逐渐得到升华,从而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3.3促进高校美育师资力量的提升。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学,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授课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因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制度,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的讲解,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而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践行新颖的教学模式,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不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提高,教师自身也会获得相应的发展。

4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教育阶段,大都接受的是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加之我国音乐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家长并不重视音乐课程,导致本应在中小学阶段就完成的基本音乐素养教育无法得以实现,以致于学生错过了最佳的音乐学习黄金期,高校成为补齐音乐素养教育的最后一站。通过设立艺术教育与中心,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开展音乐审美教育,就变得十分必要且十分急迫。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设了“交响音乐赏析”“合唱艺术”“舞蹈艺术概论与赏析”等讲述艺术发展历史以及表现形式的课程,同时开设了“欧美戏剧史”“乐理与视唱”“古筝演奏基础”等通识选修课程,并且还开设了一批针对高水平艺术团学生的器乐演奏训练(包括西洋乐器和民乐器)、合唱训练、话剧表演、舞蹈表演、戏曲表演、声乐表演等艺术实践类课程,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湖南大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湖南大学学生的美育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5]。此外,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还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育措施,通过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机构开展艺术教育交流合作,开展了艺术大师课堂、高水平讲座以及艺术团交流演出等活动,艺教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如“美好的远方”合唱毕业音乐会、长沙爱乐交响乐团音乐会、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周雨平独奏音乐会、湖南大学大学生交响乐团首场音乐会、湖南大学大学生民族乐团音乐会、潇湘爱乐交响乐团湖南大学专场音乐会等,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不断扩大了学校在音乐审美教育领域的影响,提高了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水平[6]。

5加强高校美育教育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5.1更新音乐审美教育的观念。要想加强高校美育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首先要从观念入手,更新音乐审美教育的观念,促使学校重视音乐审美教育,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课改的要求,落实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任务,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树立美育教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为高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就如同湖南大学一样,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流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音乐审美教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湖南大学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为学生构建了美育教学与实践的平台,通过艺术教育中心,开设音乐审美教育类的通识课程,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他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5.2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相关高校还应积极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高校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是从相关专业选拔年富力强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建音乐教育团队,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受众特征,将专业性和通识性有机结合。既不能讲授过于专业和深奥的艺术知识,又要遵循音乐审美教育特点,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的;既要有面向全体的艺术选修课,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机会,又要有针对高水平艺术团的专门训练,切实提高专业艺术水平,提高校园文化高度;二是拓宽音乐审美教育人才引进的渠道,创新人才引进的模式,并积极采用全职、非全职、兼职等形式多样且灵活的方式,积极打造出一支优秀的音乐审美教育团队。5.3丰富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在高校开设音乐审美教育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教育。在实际操作中,除了更新音乐审美教育观念,组建优秀教师团队以外,还必须丰富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应积极开设音乐艺术类通识课程,同时增加一部分音乐史教学的内容,并适当增加音乐艺术实践类的课程。在设置课程时,相关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以通识课程的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大力建设一批“金课”,杜绝“水课”的出现。在打造通识课程时,必须组织课程组长、教学秘书以及学校分管中心严格审查,通过严格核查通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并严格进行课前的试讲,才能允许课程开设。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丰富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提高高校的美育教育质量。5.4借助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开展实践教学。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学生社团和艺术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提高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还应发挥出学生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组建各种类型的音乐社团,对他们加强培训指导,从而优中选优,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高水平艺术团成员,切实提高校园文化艺术水平。湖南大学现有大学生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键盘团、合唱团、话剧团、诵读团等高水平艺术团,艺术教育中心对其进行专业艺术培训指导,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类型的演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为他们今后向着更广、更高、更深领域发展积淀了一定的人文艺术知识。

6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必须转变音乐审美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化人,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稳步推进学校美育事业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升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群体音乐审美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晨歌.民族地区高校美育现状调查———以延边大学为例[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1):217.

[2]苏娅,李广睿.蒙古族民歌在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活态传承[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4):54-55.

[3]李娟.高校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方法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07):290-290.

[4]夏炎.音乐审美: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应有之维[J].林区教学,2018(1):87-88.

[5]乐春花.音乐课堂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J].赤子,2018(12):241-241.

湖南大学范文篇6

[关键词]软件人才;工程实践;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技术,具备软件开发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软件人才。针对这个专业培养目标,各大高校对软件人才培养思路纷纷进行探索。湖南大学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以工程实践锻炼为重点,强调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指导软件工程实践,并开展了一系列强化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实现理论学习与动手能力的结合,积累项目开发经验,湖南大学结合内外两个课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程项目开发过程的学习和实践体系,90%以上的专业课程含有实验环节,校内集中实习8周;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校外企业实践一年。为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不仅设计了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还建立了激励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制。

(1)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开发小组学习模式旨在使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学生以指导教师确定的实际项目或虚拟项目为课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下自主学习,共同探讨。这种模式不但使学生掌握自学专业知识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熟悉了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同时,编程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表述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提高。

(2)课程设计。巩固了专业知识后,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进入偏重思考和技巧的课程设计环节,主要有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设计、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所有授课和实践都在实验室进行,指导老师面对面指导并与学生交流。同时,该校还开发了完整的基于人机交互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3)校内工程训练。在前期的充分准备后,学生进入工程训练阶段。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的团队的基本情况,就一个工程项目从需求分析、程序设计、运行测试到最后的总结报告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发项目全程的工程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性开发意识等。

(4)校外工程实习。根据项目开发的经验,工程实习环境对养成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有较大作用,实习环境包括了开发场地、工程环境、工程氛围以及背景文化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使学生“毕业即上岗”,该校在进行充分的研讨和论证后,直接从教学计划入手,制定了大学四年级学生进人企业“真枪实弹”实习一年的教学计划。目前已在全国各大IT企业建立了60余个学生实习基地,所有学生分别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的部分软件企业参加实习。在实习期间,建立完善严格的培养考核机制,包括对学生工程素质评价、对教学体系的企业评价、学生中期考核评价反馈、实习基地建设等,专家定期指导和检查实习情况,学生也必须定期向专业导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保证工程实践的顺利进行和毕业设计的质量。2.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该校搭建的创新平台主要包括:

(1)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该校借助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支持,发起并组织创办了湖南大学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自2004年首届“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以来,已举行三届,有来自校内上十个院系和省内其他各个高校的共百余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同时,还邀请校内教授和企业专家通过项目跟踪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各参赛团队进行指导,为校内外的软件开发及技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技艺、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更为软件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巨大空间。“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已成为校园科技文化节赛事的亮点之一,也将发展成为湖南大学的IT传统赛事。

(2)其他创新性竞赛。该校以培养学生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指定专门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SIT)项目、数模竞赛、美国ICM和IBM竞赛等,为学生搭建一个接触社会实际、增长创业才干的平台。这些创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同时提高了其书写文档的水平。

(3)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创新性意识。为此,该校利用湖南省的三辰动画等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培养学生的电脑动画设计和数字媒体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就业优势。他们在2005年成功地举办了长沙高校动漫嘉年华活动,参加此次动漫活动的除湖南大学外,还有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单位。活动内容包括了cosplay、手绘作品展以及现场的万人涂鸦大型系列活动等。此举得到了长沙各高校动漫爱好者的好评,在学生中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吸引了湖南各界动漫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湖南经视、娱乐频道等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湖南大学范文篇7

城市作为我们现代生活的载体,既是当代规划实践不可回避的条件约束,又常常是规划设计的起点。如何处理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与周边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大学校园的地域性特征成为一大难题。图1自然山水风景图2岳麓书院1独特的“开放性”湖南大学所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场地毗邻岳麓山风景区,视觉敏感度比较高,校园建筑结合周围地形,或沿山坡、或站路缘、总体形态堪称“纳于大麓,藏之名山”[2],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的游客。新的校园规划将这种开放性发挥到极致,校园没有设置围墙和校门,校园建筑以一种隐藏的策略,与城市的市政交通、游客行人、周边的树木花草,形成了以广场、运动场、绿地以及周围岳麓山脉为一体的开放性校区。校园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城市的态度、开放与包容。2轴线的变异自古以来,湖南大学就贯有一条明显的古文脉作为校园的主轴线。在新时期的建设中,负责整个校园规划的刘敦桢和柳士英两位前辈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刻意延用轴线,反而力图弱化轴线的作用。采用新的同心圆规划思想,即以体育活动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教职工活动区层层由内向外呈放射状展开。与此同时,对旧的文脉保持着最大的尊重。这种模式使得对称感被削弱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校园的开放与自由度,与整个城市向往开放与自由的精神相得益彰。3空间序列的转变湖南大学在原有轴线的基础上,随着教学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向南不断扩建。故使原中心区不断南移,形成了另外一条轴线,这条轴线上集中了各大学校的教学实验楼,形成新的校区。新老校区结合两条轴线展开,既相互隔离又相互交融,两条轴线在运动场处发生空间扭转,形成全新的空间序列[3]。这条新轴线不仅与岳麓山平行,而且直抵天马山,使得整个校园在山脉之间显得更加丰富、富有活力。

校园建筑的地域性

校园建筑是一个校园、一个城市地域性特征最具体的表现,也是影响人们感受与体验的最直接的形式。校园建筑应当有其美学完整性,并充分表现时代特征,传承城市的地域性。在设计中我们常常关注建筑体现地域性的手法,不是对传统的可以模仿,不是符号的简单拼贴,而是用现代的技术、现代的材料来塑造具有地域性的建筑界面。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德•昆西曾在19世纪《建筑百科辞典》中提出:“‘类型’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的概念。因此可以发现,类型所模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4]。”看似抽象的“类型”隐含着物体与物体之间最本质的联系与共同点。而“转换”则是在“类型”前提下的变化,即在深层结构相似或不变的情况下,表现结构进行变化。人们往往对这种不同形式下具有的相同本质与内涵的形象会产生审美经验,在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中体会到生命和活力,产生地域性的判断与向往。岳麓书院的建筑以黑白色调为主,大多为明清建构,整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层层深进的院落形式(图2。地域性的校园建筑不是要完全依附于传统文脉,将原有符号照搬照抄,而是将同一类型下的形式进行变化,利用拆分、重组、变形、重置等手段进行物体的“有机更新”。如湖南大学的综合教学楼,不再是传统围合封闭的院落式,而是以一种开放、外向、流动的入口空间将环境与建筑界限模糊化,通过变化丰富的大台阶将处于不同标高上的内部功能与外界联系起来,将内外环境有机融合。教学楼的内部空间设计则来源于传统的院落符号,并赋予新的结构形式,通过大台阶、连桥、平台等形式营造了内向、安静的庭院空间。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楼毗临原有建筑科技馆,设计上没有将科技馆的建筑元素拿来拼贴,也没有简单的符号复制,而是采用大片的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立面。这种明显的现代风格大气却不张扬,将旁边科技馆的面貌投射在新的建筑中,达成了新老建筑的融合统一。二者一实一虚,一正一反,隐掩在绿丛之中。

结语——地域性的思考

湖南大学范文篇8

进入90年代以来,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挑战。网上教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教育技术界同仁讨论的中心论题和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呼吁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二、流媒体技术促进现代远程教育

1、什么是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2、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国远程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数的引用,采用流媒体技术为主要实现方式的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被寄予厚望。

3、流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教育的方式

目前,流媒体技术应用予网络教育上,表现为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两种主要方式。视频直播和点播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影音模式,广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示范、消息发送、网络影院、远程管理、教学点播等模式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

三、流媒体平台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思考

网络教育在教育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开始。但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技术应用上总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应用弊端和欠缺。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往往凸现出来的是网络应用时的一些细节问题。

1、新时代情况下,网络教育规模化、产业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使得网络教育的概念,不仅仅是在局域网内的网络化,而更多地是指通过internet网进行教育传播,而网络带宽成为制约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瓶颈。同时,昂贵的硬件设备对于绝大部分学校,学院来说都是非常重的负担。

2、通过互联网传播使得网络教育的学员更为广泛,然而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也是互联网长期以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网络安全。针对网络教育来说,网络安全主要分为网络教育过程中信息的安全和网络教育平台自身的安全。与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传输一样,网络教育的完成也是通过流媒体平台与客户端机交互完成,在交互过程中,往往造成信息的外泄等等,也就出现了经常提到的盗链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流媒体平台进行攻击,造成流媒体平台瘫痪等。

3、教育的产业化,使得其在管理等方面更偏向于商业性,因此,网络教育流媒体平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运营性的规范化。

学员管理;教师管理;教学、影视内容管理;教学公告等等,而这些主要集中体现在流媒体平台的后台中,流媒体平台的后台管理直接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运营效果。

以上问题综合了中国网络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部分硬件和软件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网络教育流媒体平台经典案例分析:

湖南大学网络教学流媒体平台:

湖南大学是国内拥有千年历史的知名学府之一。2002年1月由湖南大学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原成人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的,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校外学习中心(点),共有远程教育学生八万多人。为了适应教育市场的发展,湖南大学对现有网络教育平台进行了改革,新的平台采用的是VIEWGOOD流媒体平台。

VIEWGOOD流媒体平台单机并发量达到了1000以上,这样使得湖南大学的教学平台在硬件投入上减少到了最低,平台采用VIWGOOD自主开发的Vconnect、KeyBuffer独创技术,广域网时延最短只有100ms。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均衡性在行业产品中都遥遥领先。

(一)流媒体平台架构:

1、采集端:

课程的直播系统主要是进行教学现场的直播和现场活动的直播,直播信号通过WebLIVE视频直播模块采集系统编码压缩,通过局域网上传到中心机房,实时。采集同时,将直播的数字信号存储为AVI文件,上传到放置在视频点播服务器内,供客户端的学员进行事后的点播。

2、端:

各院系内部发部是通过组播实现,同一网段进行一路信号的组播。并上传一路至总部的总中心机房,不同院系的用户可以局域内观看。每个院系中心机房有自己内部的视频点播服务器,利用该系统各院系将所有的资料放置在网上,供客户端的学员进行点播。

(二)流媒体平台合理贴切的后台管理

湖南大学使用的VIEWGOOD流媒体服务平台支持NP、SP/CP、超级管理员、终端用户五种角色。每种角色均可提供多用户远程管理。

系统支持对会议、业务培训、活动、影视等内容划分级别,以及用户分级功能,系统限制只有当用户级别大于对应节目级别的时候,该用户才可以访问该级别的影片。如中层管理人员可以访问的权限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问权限,在系统中可以设定相应的区别。

节目级别可任意定制,级别数量不限,例如。可将节目设为“十个级别”进行管理。VIP用户可以看到所有级别的节目,而普通用户只能看到开放的级别的节目。

(三)方案硬件配置

点播服务器

◎硬件配置:HPTC2110:P42.4G、SCSIM18、100/1000网卡

服务器

◎硬件配置:HPTC2110:P42.4G、SCSIM18、100/1000网卡

采集工作站

◎硬件配置:P41.8GCPU、512M内存、声卡、10/100网卡、视频捕捉设备

Web服务器(自备)

(四)效果反馈:

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网络教学负责人表示,教育市场的竞争,在于教学机制和教学环境的竞争,学院拥有合理成熟的教学机制,也需要在教学环境上做好文章。通过良好的教学平台,逐步建立灵活开放、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湖南大学范文篇9

一、注重氛围营造,力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效应”

注重“师德标兵”等评选过程程序设计,吸引教职工全程参与2002年,该校党委将其定为“师德教育年”,相应出台了《湖南大学师德规范》、《湖南大学职工行为规范》及《湖南大学师德标兵评比办法》,精心设计,注重评选过程教育功能的作用发挥。通过历时四个月的“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事迹推介、师生投票、专家评议”等环节既对教职工身边的师德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又让广大教职工在参评中接受教育。

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种大型场合,增进教职工的认同感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在于解决产生在对象中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提升对象的精神境界。多年来,该校一方面坚持校领导定点联系学院、派、离退休支部制度,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公布“校领导信箱”,零距离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共谋学校发展大计,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

充分利用校内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工作密不可分,不发挥好党的宣传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达到正确引导的效果。

二、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民主管理监督权

积极推行“两级”教代会制度,落实好教代会的四项职权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畅通教职工利益表达渠道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增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该校坚持每年一次、四年一届的教代会制度,通过教代会将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全部公开,通过教职工源头参与和监督得到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该校全面推行了二级教代会制度,使教职工更广泛地更直接地参与民主管理,对本单位各项工作实施民主监督,既防止了教学院系在重大决策上出现大的偏差,也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举办各种类型的情况通报会,增强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信任感该校每年依托党委统战部,不定期向派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学校情况通告会;依托离退休处,举行学校情况通报会;依托党委宣传部,在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和出台后,举办专项新闻通气会,同时,人事处、招生就业中心、基建处、后勤处等单位还就有关工作举行听证会,充分体现了对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的满足与尊重。公务员之家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软环境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深厚的文化资源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该校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岳麓书院的修复。近三年共修复了崇圣祠、明伦堂和屈子祠,基本上恢复了“千年学府”的原貌。

湖南大学范文篇10

一、积极出台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创业

1、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意见》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科技奖励、鼓励产学研等方面明确出台了系列的扶持政策。安排了2%县财政年度预算支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业。

2、县政府出台了《向全县农村派驻科技特派员的实施方案》。《方案》主要是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逐步形成科研单位、农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广大乡土人才全面参与的农村科技创业和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网络。

3、县委、县政府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在文件中出台了“对工业园区企业给予科技扶持”的政策。此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听取创建工作汇报,亲自研究、部署和指导创建工作,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切实掌握好本县科技工作动态。

二、加强科技项目申报扶持创业

近两年来,我县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45个,到位资金808.5万元,其中有瑞宝公司和宝海锌业公司今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支持立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填补了我县该类项目的历史空白。另外,科技型企业研发的新技术、新成果有8项分别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开发的新产品有24项组织申报了省级重点新产品。在29家民营科技型企业中,扶持永特公司组建“市特种冶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依托单位来中科院金属所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承担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项,其中部级项目3个、省工业支撑计划项目3个、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制订产品标准40余项,该中心今年被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等四部门认定为全省1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扶持贝力得公司与中科技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在贝力得公司组建了“中科院霞光工程生物技术贝力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实施项目8项,其中部级2个、省级6个、申请专利5项,开发新产品3个,其中1个为国际首创。扶持大地制药公司组建“市合成化学药物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翔公司成功申报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三、大力推进科技大开放助推创业

1、产学研合作,推进创业发展。根据我县园区企业生产发展的现状,积极引导支撑企业与省内外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年开展产学研合作。2009年以来,园区有15家企业与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22所大学、科研院所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28份,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6项,光宇针车公司就缝制专用设备新技术开发与湖南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湖南大学将组建跨学科科研力量帮助企业攻关开发,森美公司与南昌大学开展科技合作,聘请孙宝腾博士就曼地亚红豆杉快繁技术和提高紫杉醇含量等问题正在进行2个课题项目研究。2009年4月7日上午,在市蓝波弯宾馆举行的“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对接洽谈会”。同时邀请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谢浩教授等一行八人到我县大地公司、高升公司、森美公司、吴楚公司实地考察,达成了有关项目进行科技合作意向。

2、科技兴农,服务创业。近两年来,我局坚持“科技兴农”不动摇,在传统农业产业改造提升上下功夫,通过“公司+科技+基地+农户”形式,全县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承担了一批农业科技项目,促进了农民工就业。

四、认真开展科技活动服务创业

1、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向创业项目负责人讲授专利申请与保护知识,培训服务对象180余名,并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专利知识宣传活动。

2、开展产业技术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市自主创新成果暨科研院校成果展示推介会”,组织了中小企业及创业对象参加市政府与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的产业技术对接活动,为提升中小企业和创业对象开展创业取得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