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0:09:22

汇制范文篇1

本报告将对汇率变动的经济情势背景、汇率变动方向、程度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我县)外贸出口的影响作逐一分析,并参考企业的意见,尽可能提出一些实在的,可以切实降低汇兑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汇率变动经济情势背景

1、国内方面

据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3548.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同比下降42.5%。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一年多的调整、清库,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内需求有所恢复,库存量正在逐步增加。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结果,就是我国对外出口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恢复性增长,外贸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于均衡,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进一步下降,但顺差数值依然很大,和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形势相比,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外出口显得一枝独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的国际贸易格局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在阻力最小的时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央行在此刻提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内因(注:什么时候调整阻力最小,一定是一方面经过金融危机已经淘汰了一批相对落后的出口企业,另一方面在面对强大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对剩下的出口企业进行再调整)。

2、美国方面

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再次被下调,终值为增长2.7%,其中消费增长从3.5%下调至3.0%,这显示美国国内需求仍然不足。在美联储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之下,消费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说是和美国26年来的最高失业率数字9.8%(加上半失业率,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高度相关的。加上11月份美国国会要举行中期选举,届时将改选全部众议员、三分之一的参议员、部分州长以及州议员。我们都知道名义上是蓝领支持的政党,所以增加就业和提振经济势必将是在国会中期选举中获胜的关键。虽然我们都知道中美汇率问题实际上并不能直接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但不管是为了间接的和中国谈判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还是为和奥巴马在国会中期选举之前必须摆弄的政治姿态考虑,美式政客和经济学家都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攻击中国的汇率政策,极力向中国政府施压的。以上,应该就是将进一步汇改表态的外因。

二、汇率变动方向及幅度、速度分析

1、汇率变动方向

经过汇率机制改革的前两个阶段的汇率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不再显著低估,所以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持续下跌,美元相对升值,由于人民币今后将不再盯住美元转而参考包括欧元的一篮子货币,所以理论上人民币对美元是存在贬值的可能的,估计这也是央行所说“汇率弹性”措辞的由来,表示人民币并不必然单向升值,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的意思,但联系近期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大小,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贬值不包括超短期的波动回调,因为价格运动本质都是波动爬行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总的趋势必然是升值。

2、汇率变动幅度、速度

鉴于汇率问题的敏感性(预期、热钱)以及此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强调的市场性特征,汇率变动并没有确切的预期,即便央行有实施步骤也不可能向市场提前公布,所以对于汇率变动的幅度和速度我们只能在参考政府部门透露的一鳞半爪的情况下自我测算,以期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

国家发改委官员说此次汇率升值幅度将在5%左右,鉴于我国出口外贸低端劳力密集型产业利润下限仅有2%到5%的情况,估计政府出于淘汰部分企业、强迫其转型以及其他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考虑(我国出口企业一般利润是5%到10%),年5%的升值幅度是可能的,所以本报告预计:从6月19日央行公告起到年底的6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到3%(即年5%的一半),明年初到年中再升值2%,总计年升值5%。这样既符合人民币小幅爬行升值的惯例,也给予了企业应变和调整的时间,唯有如此,大部分企业方能承受汇改之重。

当然以上只是在政府预期基础上的推测,实质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只是一国内政(虽然政府总是强调此点),因为在全球经济贸易形势下,各个贸易伙伴国互相牵制互相约束,我们总要考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人对我们的汇率诉求。年5%的升值幅度,相信美国人以及和我国出口产品有竞争关系的东南亚、中南美洲国家是认为不够的(有数据说美国人的目标是27.5%),所以低于年5%的升值幅度估计我国政府将承受巨大的国际压力,毕竟年2%、3%的上升幅度过小,难免有敷衍的嫌疑,但高于5%的升值幅度对于我国的出口外贸企业又将是不可承受之重,毕竟我国出口企业的一般利润率仅有5%到10%,忽略涨价以及进口因素影响,高于5%的年升值幅度将把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一口吃光,所以综合国际、国内各方面考虑,我们认为年5%以内的升值幅度是恰当的。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外贸经济的影响

由于过慢、过小的升值并不现实,而过快、过度的升值又因为忽视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所必须的时间从而难免导致结构问题积重难返、问题丛生,所以本报告所述的影响强调是在适度升值情况之下的分析(譬如年升值低于5%),并不考虑极端情况。

1、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人民币适度升值会促使部分有潜力的劳力密集型出口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与德、日、韩等国竞争先进制造业,为中国外贸以及整个中国经济开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空间。

(二)部分减少贸易顺差,改善和各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关系。我国的贸易顺差问题源于整个现有国际贸易体系,是一个系统问题,本身不可能仅通过某一方面的变化譬如汇率升值从而得到根本扭转,所以人民币适度升值仅能相对增加我国进口总额,减少部分出口总额,从而部分减少贸易顺差,但聊胜于无,能促使国际社会经贸和谐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三)有利于我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资源产品的进口,改进我国过度开发本国资源的产业弊端。人民币适度升值,能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相对降低从国外购买原材料的成本,激励企业吸收海外资源,收购国外大型资源企业,缓解国内资源开采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双重压力。

2、消极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人民币升值以后,在国外市场买相同的中国制造商品顾客需要付出更多的美元,所以人民币升值等价于中国制造将涨价。经济学告诉我们,交易决策就是人们围绕商品价格和品质的高低作权衡取舍的过程。价格上涨,购买者必然转而考虑品质接近但价格更便宜的商品,如此,国外顾客就会更多地选择东南亚或者中南美洲的廉价商品,国内制造业将会因此损失部分出口订单。

(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加了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是刚性的,几乎难以规避。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涨价转嫁汇率变动成本或者通过外汇业务规避汇兑风险,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这些业务也是需要成本的。从根本上说,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一定会受影响,受影响的程度视出口商品可替代程度以及国外需求而定,汇兑风险视人民币升值幅度、速度以及企业接单策略而定。

(三)部分劳力密集型行业企业会亏损甚至倒闭。即便是年5%以内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对于一些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议价能力弱、国际范围内产能严重过剩、中小企业扎堆、长期恶性竞争的企业依然是不可承受之重。有数据表明我国部分出口外贸企业利润率不到3%,对于这部分企业假如他们客观上确实没有能力转嫁汇兑成本同时又不可能转型的话,亏损甚至倒闭将是必然结果。

(四)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会不断增大。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贸易收支的改善效应不大,前面已述我国贸易顺差巨大实质是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的必然结果,所以是刚性的,这就注定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缓解只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随着客观政治经济情势的演变,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将会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大。即顺差——外部压力——人民币升值——顺差依然很大——外部再压力——人民币再升值……如此循环往复,所以从长期看,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对我国是极其不利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虽然积累了巨大的外汇财富,但同样储备了巨大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的潜台词就是人民币的恶性盘升,所以升值一定要适度,要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拖延,以期改变我国的经济贸易结构以及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汇率问题和国际收支问题。

(五)人民币升值给国内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安全埋下隐患。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企业为了加强汇率风险控制,减少汇兑损失,必然选择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即尽量持有人民币资产、增加美元负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些期限较长的延期付汇、预收货款等贸易信贷以及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外资企业境外融资的增加和国内未汇出利润的增加,都将导致美元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国内人民币规模同步扩大,大量基础货币的投放、市场流动性增加的结果,都将对稳定物价、控制通胀等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人民币升值似乎能够降低输入型通胀的影响,降低物价,但我们研究的结论是,热钱流入以及国内企业贸易信贷的结果导致的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的影响远远大于人民币升值增加进口购买力的影响,这里还没有考虑说人民币购买力增加之后,国际大宗物资将同步涨价的问题,如果加上这个因素,那么人民币升值之后进口购买力是否能够增加本身都还是未知之数。还有,热钱流入,国内资产泡沫增加之后,总有一天热钱是要流出的,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一旦某一天国内资产泡沫破裂,经济金融形势逆转,不正常的热钱流出和正常的企业集中购汇汇出将同步发生,我国经济将因此遭受重创。所以我有时候在想,人民币升值实在是美国人的一个阳谋,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些许好处,但未知风险还是占据了主要方面。

四、我县对外贸易情况

1、2010年1-6月份情况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我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6亿美元,同比增长63.5%。其中出口7.08亿美元,同比增长63.6%;进口0.18亿美元,同比增长64.2%;外贸顺差6.9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县1-6月份外贸总体情况和全国形势大致相同,特点是外贸顺差极大,进口很少。

2、我县外贸依存度

2009年,我县实现外贸出口10.31亿美元,进口0.2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53亿美元(约等于71.81亿人民币);同期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25亿人民币,用进出口总额除以GDP可知:我县外贸依存度是69.55%,高于同期全国水平(2009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44.21%)。

3、加工贸易情况

1-5月份我县实现加工贸易出口0.29亿美元,同比增长59.04%,加工贸易进口0.09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为5.15%,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为69.23%。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县的加工贸易出口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增长,但数值很小,在出口总额中占比也很低,仅有5.15%,而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比例却比较高,接近70%(但数值也很小)。这些都说明我县并不具备发展加工贸易的劳动力和区域优势,我县的部分加工贸易进口也主要是外商指定要求的国外零配件及一些原材料进口,数量和规模都很小。

4、出口区域情况

欧盟地区占我县出口份额最高,为31.05%,其次是亚洲和北美洲,分别占25.09%和19.21%。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人民币又要升值,在这种双重背景之下,欧盟地区占我县出口的高份额会对我县出口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后面会详细论述。

5、出口产品结构情况

1~2月份我县出口的主要产品有:

(一)五金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34.79%;

(二)旅游休闲用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15.43%;

(三)车业(汽摩配件)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9.36%;

(四)门业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8.21%;

(五)电动工具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8.06%;

(六)化工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3.74%;

(七)文教、印刷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1.12%;

(八)服装、农产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量的2.04%;

(九)其他产品出口(含外贸流通出口商品)占全县出口总量的17.25%。

由上表可知,我县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五金、旅游休闲、汽摩配件、门业、电动工具等行业,这些行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一般,而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行业譬如服装、鞋类以及出口周期长的大型设备制造等在我县出口产品结构中占比很小。

五、人民币升值对我县外贸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外贸经济的各种影响在我县一样是存在的,这里主要针对我县对外贸易的特点谈谈一些特征性影响,一般性影响上面已述就不再重复。

1、我县外贸顺差巨大(出口很大,进口很小),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县外贸的消极影响会比积极影响更大些。负面作用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不会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因为沿海地区对外依存度都比较大,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性,也是地区内部的共性。

2、加工贸易比例过小,会有一些特殊影响。这点也说不上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只能说各有利弊。(一)一般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接单没有变得更难接,因为利润固定,来料、进料以及出口两头在外,所以出口订单没有多少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它们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但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是劳力密集型的企业(本质上他们就是在出口劳动力),所以对于劳动力成本非常敏感,再加上只是做代工赚取加工费利润实在有限,所以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变得昂贵之后,企业可能会选择产业迁移,这也正是深圳富士康等公司内迁到河南、重庆等地的本质原因,因为它们要对冲劳动力成本(我们说到这里发现人民币升值对于中西部有劳动力优势的地区竟然是利好,但对于加工贸易占比很大的地区比如广东、江苏却是利空,因为很多企业要外迁了,所以人民币升值确实是会大幅度撬动我国产业格局的)。

(二)我县的企业主要是生产型自营出口,原材料一般都是国内采购,这样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县出口企业的成本影响就显得比较大。因为我们不但如单纯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样劳动力变得昂贵了,连原材料等等都将变得昂贵,所以我们外贸接单和谈判难度都将增加,价格成本存在变数,或者说人民币升值对我县出口企业影响是比较刚性的。生产型自营出口企业的优势是国内采购的原材料部分出口可以退税,所以这次到企业调研的时候好些企业讲到这次“406取消出口退税”政策还好没涉及到自己的产品,言外之意如果涉及到就麻烦了。但是我们要理解政策的意图是什么,它实质是想把那些高能耗、高物耗的企业停产的停产、转型的转型,所以这次6月19日提出汇率改革,紧接着6月22日马上就提出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这不得不说是中央系统决策试图各政策合并发力的结果,看来中国经济结构的重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中央很可能有一系列的后手也说不定。这对于我县这种比较依赖出口退税的经济体是要深思的,虽然这次取消出口退税涉及到我县的产品并不多,调研的时候有家涉及到部分产品的企业也说影响不大,但这家企业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拥有我县优势矿产资源的缘故,导致它的产品在国外需求比较刚性,议价能力也较强,所以从根本上说其关于出口退税影响不大的表态是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事实上确实有好些企业都表现出了对出口退税取消后续政策可能推进的担忧,所以过度依赖原材料国内采购的发展模式其变数是客观存在的,假如你不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又不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之下我县一部分企业也很可能会如深圳的富士康一样选择外迁,毕竟,转型是有门槛的,而劳力密集型企业在当前这种国际贸易分工之下还是有需求和生命力的,这同时也符合中央力求各地区平衡发展,希望中国制造业服务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政策。当然由于我县加工贸易比例不大,所以外迁企业可能也不会很多。

3、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在“欧债危机”基础上放大欧元对人民币的汇兑成本,从而对我县出口欧盟的商品造成巨大冲击。这种影响不但体现在我县产品出口欧盟的比例上,更体现在时间上,因为我县很多出口到欧盟的企业一般都是上半年做美国的单子,下半年做欧盟的单子,所以企业就有一种担心,假如上半年做了美国的单子,下半年欧盟由于汇兑成本过高(“欧债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双重冲击之下)不给单子了怎么办?

双重冲击的逻辑链条是这样子的:“欧债危机”爆发——欧元贬值——美元相对欧元升值——人民币盯住美元——人民币相对欧元升值(一重);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欧元盯住美元——欧元相对人民币再贬值——人民币相对欧元再升值(二重)。

如此,等于人民币对欧元两次升值,原本物美廉价的我县商品到下半年可能出口到欧盟就变成物美价贵了,欧盟顾客在权衡取舍之下可能会如人民币升值之后的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更多地选择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廉价商品,更可怕的是这种购物转移的程度欧盟地区国家可能会比世界其他地方国家表现地更明显,因为他们的货币是相对人民币两次贬值。这个影响实在很大,我们去调研的时候企业也普遍表现出这种担忧,认为下半年欧洲的单子可能出问题。

六、人民币升值我县企业净利损失计算

用文字论述总不如数字表现来的直观,所以我们就来计算一下人民币升值到底会对我县出口企业造成多大的利润损失,当然,因为现实中变量非常多,我们的计算只能是一种理想化计算,仅具备参考意义。

我们忽略欧债危机欧元自身贬值的影响;忽略人民币升值之后,净出口额可能波动的影响(因为出口价格可能变动、贸易量可能变动);忽略部分企业可能外迁的影响;忽略406出口退税取消的影响;取时间周期为2010年6月19日之后的12个月;取6月19日汇率6.8;取12个月内人民币升值5%;以2010年1-6月份出口额、进口额为基数计算12个月的净出口额(计算过程从略),到这一步计算结果是4.69亿人民币;然后再修正不得不考虑的变量,即企业必然以涨价为手段转嫁成本的变量,我们取调研中采集到的企业与客户谈判后的数据,即人民币升值1%-3%以内,企业自行消化,成本不转嫁;超过了这个幅度的,产品就要涨价。我们取中间数2%,这样企业实际将承受人民币升值2%(总升值5%),这样得到的数字是1.876亿人民币,再联系本报告前面对人民币升值节奏的预期,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最终结论:在最初的三个月内(汇率升值1%幅度内)我县大部分企业都采取自我消化升值压力的策略;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汇率升值2%-3%幅度内),部分企业开始调整出口产品价格,但比例不大;我县出口外贸产品真正开始大面积调价要出现在明年的上半年(汇率升值超过2%幅度之后),可见,我县出口企业直接承受升值损失的时间主要是在今年下半年,预计将为此支付人民币1.876亿元。

七、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和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人民币升值确实将对我县外贸出口企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且人民币升值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稳定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所以,如何保持我县外贸出口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何承受住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冲击,本报告建议企业应着重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运用多种金融工具,锁定和规避汇兑风险。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和有效的金融工具,比如运用人民币对外结算、押汇、出口信用保险、远期结汇等方式控制汇率风险,在收汇后要及时结汇、甚至要求提前结汇,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尽量持有人民币资产,增加美元债务。当然以上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进入门槛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加强汇率风险控制的意识,主动了解学习,以期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法。

2、加紧与外商的协调和磋商,转嫁汇率风险。应充分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尽量缩短合同期限。如果没办法只能签订长期合同的,则应尽量在合同中附加汇率变动影响条款。譬如与外商约定,人民币升值在2%以内,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产品不涨价,但假如人民币升值超过2%,产品就要根据人民币升值幅度调整价格,当然具体多少幅度各个企业应视各自产品利润率而定。据调研,我县企业已经与外商磋商了的,选择1%、2%、3%各种幅度的都有。唯有如此,我县企业才能把人民币升值的风险部分地转嫁给外商,从而将最终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范围之内。

汇制范文篇2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十六大党章中又进一步将其完善,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为何我党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如此重视民主集中制?那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兴衰成败。列宁、斯大林以及戈尔巴乔夫从不同侧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党的成长历程中同样也是有着血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陈独秀、王明、等人在党内的个人专断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个人崇拜、独断专行思想在党内的滋长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党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来说,民主集中制也能运用到对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在班内发扬民主,让班上同学自由提出自己意见,同时在民主的基础上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全班同学齐心合力为班级建设而努力。这里所说的民主绝不等于自由涣散,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有集中作指导和归宿的。作为学生干部,就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不能走向极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上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他们都来参加班级建设事业,一起为班级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求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在布置工作,不仅要让同学知道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应该是思想上的积极调动而不仅仅是命令的生硬传达,要让大家从心里愿意去做,而不是因为应付形式出于任务的要求而去做。当然另外一点就是还要尊重同学、以身作则。只有班干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了,才能调动全班的参与热情。

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重。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集中又是民主的指导和归宿。只有正确把握好了两者的辨证关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将班级建设工作开展好。

汇制范文篇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年工作,按照政法工作“三项重点工作”司法行政“七项工作任务”要求,推进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

年。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关法制宣传教育

一、服从服务大局。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通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国组织开展“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题活动,联合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在北京举办主题论坛,各地、各部门通过法制报告会、法制讲座、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形式推进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积极开展维稳法制宣传事件后,全国普法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展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继续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并组织力量编译印制大量民族语言法制宣传资料。三是各地按照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防控流感、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禁毒等重点问题法制宣传教育。

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

二、结合“法律六进”活动。

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和会议精神。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亮点叠出,效果明显。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断深化。司法部与中组部、联合召开了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吴爱英部长、中组部李建华副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广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培训、自学法律等制度,许多省(区、市)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考试、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专项检查等,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年参加各地各部门法制讲座的省部级干部6000多人次,地市级领导干部80000多人次。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化。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制学习培训班50多万期,培训公务员1600多万人次。全国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投稿14.5万篇,有1万多篇论文报送全国普法办参评,法制日报选登“优秀征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断深化。各类学校法制教育不断推进。全国共有1600多万青少年参与了第六届网上普法知识大赛”开展了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各地组织青少年学生踊跃参加青少年现场法律知识竞赛,并通过层层选拔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总决赛。农民法制教育不断深化。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司法部和、农业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分别在黑龙江、湖南举办了专场主题宣传活动;各地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培养法律明白人、完善法律图书室、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有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司法部制作了一批优秀的法制类宣传节目,通过全国远程教育系统面向全国农村播出52小时。

三、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

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各地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有序地推开。一是范围较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9个省(区、市)下发创建活动意见,全国开展法治城市创建的地级市有130多个,开展法治县(区、市)创建的县(市、区)有500多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所有的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创建工作,并先后召开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开展创建活动的省、区、市都制定印发了指导性文件,一些地市还制定了考核评估指标与测评操作体系。三是加大了工作指导力度。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召开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研讨会,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总结推广了一些地方的创建经验。四是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地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和评选工作,有364个村经推荐、考核、公示,被评为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法制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四、创新载体和形式。

基本实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章”宣传局面。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作用。全国普法办与中央电视台协同制作《今日说法》360期、法制编辑部》52期,全国各地运用新闻媒体联合开办法制宣传栏目、节目、专版等。法制日报办专版52期、第一版“五五”普法巡礼报道近50期。各省(区、市)电视台都设了法治栏目,还有近10家地方开办了法治频道。二是网络法制宣传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普法网站近200家,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各大门户网站都开办了法治网页、频道、专栏、专题。三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影响广泛。全国各地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联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司法部与、全国人大内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普法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年“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暨“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法治的力量”专题晚会,开办“法律服务在行动”系列节目,开展全国“法制宣传书画大赛及展览、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法制动漫创作大赛等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活动计划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也开办和制作播出“法制宣传专题、专栏和节目,并广泛开展“活动新闻报道,大大提升了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社会效果。

不断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和对外法制宣传工作

五、积极研究探索。

吴爱英部长和张苏军副部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司法部召开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学习贯彻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大了对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监狱女警察王和省燕子司法所所长等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工作,树立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以建国60周年成就展为契机,面向社会宣传展示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充分运普法依法治理通讯、五五”普法简报、法制日报、中国普法网以及各地普法依法治理简报、报刊等平台,及时报道各地经验和做法,有力指导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五”普法的检查验收年,年是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之年。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新的五年规划,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当前。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和政法工作的目标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五个更加注重”和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找准普法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继续加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关法制宣传。围绕服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各类主题和专项法制宣传活动,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续深入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企业法制宣传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水平。二是结合“法律六进”活动,继续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实际效果。三是继续加强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法制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继续开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律送到街道、社区、乡村、企业、单位,送到每个干部群众手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继续推进“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等活动。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探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中政委、教育部《关于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通知》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立足于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司法部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做好年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各地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作用,近日。认真抓好落实。一要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近期,将发出通知,全国部署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层法律,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民族团结进步等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交通管理、物业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公民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方案,结合“法律六进”以及“法律进寺庙、法律进宗教场所”等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起来,把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述求、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变为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二要组织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与综治、公安、民政、工信等部门协调配合,大力加强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促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三要积极推进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1月20日下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吴爱英部长作重要讲话,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韩亨林同志作工作报告。会议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对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强廉政法制教育,开展廉政法制教育书画摄影作品大奖赛。各级法制宣传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廉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今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宣传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认真组织指导“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三、立足于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

今年是检查验收年。、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的实施工作从年3月份开始,年底结束,分动员部署、开展自查、组织检查、评比表彰四个阶段。一要及时部署,加强指导。检查验收工作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人大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检查验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内容。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措施,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二要求真务实,不走过场。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自查和检查。要制定具体的检查考核办法,坚持实事求是严格认真地检查验收,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自查工作要在月底前完成,并将自查情况报全国普法办公室。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将从有关部门和地方抽调人员,组成若干检查验收组,以全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组的名义,分赴地方和部门进行检查。检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每个检查验收组应听取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专题汇报,选择两个地(市)进行检查,并反馈检查验收情况。要在自查和检查的基础上,对“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总结报告于月底前报全国普法办公室。三要拾遗补缺,全面推动。要结合检查验收,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回顾,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四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要结合“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检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取得的成效,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推荐工作。

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四、立足于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举措,促进地方法治建设、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丰富依法治理的内容,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抓好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各地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视支持,把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指导和各种保障。要积极推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开展。已开展创建活动的地方,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继续加大指导督促力度,研究制定创建活动考核评价体系,把法治创建工作纳入当地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和评选评优的重要内容。还没有开展创建工作的地方,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尽快启动,填补法治创建工作的空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要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要按照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为充分展示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实绩,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全国普法办公室已于去年底下发了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各地要严格按照《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要求,认真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积极开展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为开展全国表彰工作打好基础。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评选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可以率先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三要进一步加大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力度。要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办事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深入蓬勃开展,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组织开展“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

五、立足于营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

全面反映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今年要组织有关中央媒体和省(区,市)有关媒体开展为期一年的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列入重要日程,确定分管领导,确定组织协调单位,明确责任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宣传策划,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活动方案,确定宣传重点,细化宣传措施,抓好组织实施。二要突出宣传重点。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普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五五”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宣传“五五”普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法律六进”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宣传“五五”普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活动中要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活动中普法,普法中活动”效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三要拓宽宣传渠道。要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广泛组织媒体参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作用,重点播出时段、重要版面,通过开辟专访、专栏、专版、专题,加强宣传。既邀请中央主流媒体参加宣传报道,也组织相关地方报刊、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参加活动。要组织媒体采访团,深入部分省(区、市)开展专题采访和集中宣传报道活动。各地、各部门既要积极配合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采访和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和宣传素材,同时也要组织策划好本地系列宣传活动。

不断扩大“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六、立足于塑造法制宣传教育品牌。

部党组对做好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全国法制宣传日确立十周年。以“全国法制宣传日确立十周年为契机,使系列宣传活动迈上新台阶,创造新境界。一要加强策划。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及早策划,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使活动更务实、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二要坚持服务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司法行政七项工作任务,来思考、来研究、来策划今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放大宣传效果,扩大影响力。三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大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合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四要注重创新。要在运用好传统法制宣传手段和形式的同时,努力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法制宣传公益广告、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的法制宣传手段和渠道。

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七、立足于坚持不懈地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司法部已将“法制宣传教育‘六五’规划研究”列为年度重点理论研究课题,成功实施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基础上。成立课题小组,吴爱英部长担任牵头人,张苏军副部长和法宣司负责同志参加,同时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六五”普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法制宣传司已成立“六五”普法规划研究起草小组,将邀请地方普法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参加。起草过程中将分别组织召开地方座谈会、行业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共同谋划“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一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加强理论研究对做好新的五年普法规划至关重要。近日,全国普法办发出通知,将开展“六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征文活动,力求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二要总结实践经验。要总结25年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把握发展规律,适应新的形势,使新的普法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要注重创新。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时,要立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立足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足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要有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要通过新的五年普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工作

汇制范文篇4

[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外贸企业风险管理规避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制。浮动汇率制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弊大于利,但从长期看却是中国摆脱初级产品“世界工厂”的形象,促使产业升级,减少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汇率是在国民经济仍处于繁荣阶段中调整的,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然较强,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理论测算得那么大,汇率小幅度调整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相反,从中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可见,浮动汇率制对于多数外贸企业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但我们也应看到,汇率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汇率向上或向下波动,对习惯于在原有固定汇率机制下采用单一工具避险的外贸企业而言,同样也将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自此以来,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直到近期才有所下降。然而在近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冲击。

一、浮动汇率制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

1.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汇率风险由国家承担,无论是利润还是成本,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可以不要过多地去控制汇率风险。但是,汇率制度改革后,企业开始意识到价格优势衰退的挑战和提高非价格竞争力的必要性,开始意识到货币结算时机和币种选择的重要性,也开始意识到利润(出口)和成本(进口)、资产和负债的货币匹配问题,有些企业靠人民币汇率的增值做大、做强(比如,海外并购、进口技术、引进人才、建立战略储备、打开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等),而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不得不走出去另辟蹊径,当然有些企业则因为增值挤掉了价格优势的空间而不得不停工,与之相反,也有些企业很快找到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维持了自己原有的竞争力。企业的这种变化,从宏观层面上看,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导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2.增加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成本。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人民币对外币汇价将更富弹性,这意味着汇率管理零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汇率制度改革后,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汇率变化是否对商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不得不思考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当然,也不得不考虑自己该如何“转嫁”汇率风险和向市场“寻求”更高的收益以冲销可能引起的损失。当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汇率风险时,企业感到最大的挑战是要拥有、培养熟识国际金融市场汇率走势的专业金融人才。这样势必不同程度地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3.直接产生汇兑损失。展望未来,短期内汇率价格调整与波动将较为明显,尤其是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元资产价格的风险预期,将会使资金流动出现较大的变化,欧元资产的吸引力将会有所上升,日元的弱势继续存在。但从长期来看,美元主导的地位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元汇率主导作用依然存在,市场份额与资金分配中美元的主导性不可能根本改变,但汇率价格风险将加大。可能导致尚未收回的外汇账款和必须履行的合同产生相应幅度的损失,若汇率上升则给应收外汇账款多的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应收外汇帐款越多,企业在结汇时损失就越大,反之亦然。

二、浮动汇率制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特别是美国深陷“次贷”危机的大环境下,政府与企业应共同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外贸企业应深入研究、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汇率变化压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外贸企业要重视汇率变化问题,加强汇率制度研究。企业要把应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并树立风险管理的成本意识。第二,外贸企业要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培养财务人员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财务人员必须明白每笔业务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应该找谁去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外贸企业应该将风险成本打入业务预算,如出口谈判时使用远期汇率而非即期汇率核算成本。第四,外贸企业应加强与银行合作,依托银行专业的财务顾问和理财顾问来化解和规避市场风险,因为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发展业务,而不是汇率走势分析,应善用银行的服务和产品。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根本之策。在人民币汇率变化、出口价格多变的背景下,出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3.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巩固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防范单一市场的不稳定风险。中东、欧洲地区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企业应积极向这些地区推出优质优价的产品。同时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规定,尽量选择多种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

4.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业务,进口用汇可相应抵消出口收汇的人民币之损失。因此,外贸企业应努力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型企业通过加大原料进口,外贸企业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5.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外贸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做好节流,间接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汇制范文篇5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并于1996年11月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基本吻合,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管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国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允许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允许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瑁佣繁A艘庾式鹑诨构ぷ鞯乃忱埂?/P>

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

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国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60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励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这些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管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三类是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办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办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这固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同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成功化解危机冲击,并在危机期间坚持人民?也槐嶂担俳鼙吖揖玫母此眨毡楦枇顺浞挚隙ā9驶醣一鹱橹谝环葑芙嵝员ǜ嬷兄赋觯骸罢且蛭泄谖;胁扇〉母涸鹑蔚暮旯劬谜撸又涫档耐饣愦⒈浮⒔洗蟮墓适罩巢睢⒍宰时菊驶ё杂苫扇〗魃鞯奶群图绦平母锏拇胧攀怪泄冉纤忱囟晒吮敬窝侵藿鹑谖;!?/P>

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股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管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基本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827.0亿美元、1838.0亿美元、1949.0亿美元和2492.12亿美元,其中每年约有35%—45%的出口额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从外商投资方面看,近几年形势基本稳定。外商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影响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452.57亿美元、454.63亿美元、403.19亿美元和427.98亿美元。从个人对外交流方面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外汇数额,使得近几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从个人投资B股方面看,尽管中国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交易时间较短(2001年初开放),但从目前形势看,从事B股交易者十分踊跃。据证券部门?泄刈腋軧股流通市值(约60亿美元—80亿美元)估计,当前个人投入B股交易的外汇资金约达1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中国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770亿美元,B股交易前景十分广阔。

3.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

近几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了人民币市场汇率。1998年底取消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到银行结售汇体系中后,彻底统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价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利用外资,同时也使中国在汇率方面比较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有效保证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统一的中国外汇市场,外汇资金可以在不同地区和银行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及时解决在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出现的外汇头寸的不平衡。据统计,在1998年12月取消外汇调剂中心后的1999、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成交600多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外汇市场的彻底统一,使外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汇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

在中国长期的“入世”谈判中,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国若想参加该组织,除了在工业、农业、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向组织内的成员国敞开大门和作出减让外,而且在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服务业方面也要向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为了配合“人世”谈判,积极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不断放宽外资银行设置的标准、地域及业务范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基本满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新批外资银行机构达70余家,相当于前15年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总量(132家)的1/2。

5.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6年起建立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摒弃了依赖各行业主管部门收集信息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步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质量。特别是1997年在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对外资产及损益、汇兑等四项申报内容后,使得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外汇收支。进一步讲,从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产品框架看,它不仅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且为日后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能编制按部门、行业、企业属性、交易国别、币种等分类进行划分的补充表格,而且能为现有的结售汇统计、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外债统计等提供重要的核对及必要的信息。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完善,其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爆发危机国家、地区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国际收支申报体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外债情况、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准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向中国政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预防和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服务。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网站提供的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这二年中,中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分别获得了416。88亿美元和466.13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52.57亿美元和454.63亿美元,外债余额分别为1309.6亿美元和1460.4亿美元,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399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处乱不惊,应对措施得当,与新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密切相关。它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击逃汇、骗汇、非法买卖外汇及鼓励出口、利用外资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同时也为外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1998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其他部委制定出台的《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为例,就起到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市场预期转变,资本流出的动机增强,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一升再升。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出于走私、骗税等目的,想方设法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使中国外汇收支形势变得趋紧。1998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2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40亿美元,但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亿美元,“外贸顺差外汇不顺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而用于支付走私款的骗购外汇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法走私活动的蔓延,干扰了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不良形势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打击骗汇、逃汇、套?愫头欠蚵敉饣愕姆ü妫环矫嬉婪ɑ嵬泄夭课越诟痘阋滴窠辛俗ㄏ罴觳椋远嘀质址ǖ钠阈形辛俗凡椋诩涔膊槌黾俦ü氐?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法规和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骗汇、逃汇、套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外汇收支的稳定。1998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开始恢复正常增长,1999年全年增加了97亿美元,到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55.74亿美元,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三、今后改革取向

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虽然汇兑制度不直接在WTO协议之内,但加入WTO事实上会产生部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会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成熟的时候,一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中国今后的外汇管理方针应该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借鉴工业化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2)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3)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2.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结汇制,即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按官方汇价全部卖给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则保留一定的限额不结汇。此种银行结汇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内外汇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平等竞争,也不利于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因此,中国今后进一步构建宽松外汇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方面。目前中国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列,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列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帐户保留现汇,帐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中国取消银行强制性结汇制,代之以比例结汇的意愿结汇制,可以降低中、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和平等竞争,同时也可以把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分散到千家万户,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一家承担,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改善外汇的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完善。当然,今后随着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外汇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交易性质上,中国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从市场公平上看,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主要是指强制性的银行结汇制);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单一偏少。目前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的即期交易,缺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其他交易品种;从市场形式上看,只是交易所形成的有形市场,而非现代无形市场形态;从对外交流上看,与国际外?亡市场基本隔离。由于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存在上述种种不足,结果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难于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经常被动人市干预、敞口收购溢出外汇,不利于提高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等等。所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灰祝醒胍型顺鼋灰字魈逦恢谩6侨∠恐菩砸薪峄阒疲笠嫡嬲斡胧谐〗灰咨ㄇ逭习H欠岣煌饣憬灰啄谌莺推分郑炫吩缺抑致蚵簦愎谕饩米橹酝饣阕什啾抑止钩傻男枨蟆A硗猓筛莨适谐」呃椭泄笠涤胍泄姹芑懵史缦盏氖导市枰煸镀谕饣憬灰住K氖峭晟浦醒胍惺谐「稍せ疲谥醒胍卸酝饣闶谐〉母稍ぶ校×考跎俣匀嗣癖一懵实闹苯有姓刂疲市砥浒凑帐谐」┣笞纯鲎杂筛《N苊馊嗣癖一懵实拇蠓ǘ醒胍锌赏ü⑺蚱阶蓟鸬陌旆ǎ攵匀嗣癖叶悦涝亩唐诨懵剩谕饣闶谐〗屑浣拥骺兀佣谷嗣癖一懵饰榷ㄔ谀勘昵段凇N迨峭平谐〉奈扌位ㄉ瑁】煊牍释饣闶谐〗庸臁R欢贤晟频缱咏灰紫低常芯抗实缱泳偷姆⒄梗怪泄耐饣憬灰紫低秤牍式庸欤瞎释饣闶谐〉墓嬖颍⒂肱υ肌⒙锥亍屠琛⒍┑戎墓释饣闶谐〗⒒锇楣叵担贫泄饣闶谐〉亩酝饪拧?/P>

4.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开放将呈现全方位态势。按照中国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今后的5年内,中国将向外国金融业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银行业方面,协议明确规定,“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地区和客户限制。”因此,从外汇管理角度考虑,目前必须加快研究开放银行业的问题。这主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申办外资银行或分行,须在提交设立申请前一年末总资产不得少于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在华最低注册资本要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另外申请手续繁琐、批复时间较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银行来华申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中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应适当降低外国银行的资产要求,并简化申办手续,限期内批复。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因此,中?饣愎芾淼本钟Ω冒凑展业某信担】旃岢孤涫担险娌际鹗凳凑杖嗣癖移笠荡婵钜滴瘛嗣癖掖⑿畲婵钜滴瘛嗣癖掖钜滴竦目潘承颍】煜蛟诨乃型庾室腥婵湃嗣癖乙滴窈头穸韵螅弥小⑼庾室姓驹谕黄鹋芟呱峡挂滴窬赫餐俳泄梅⒄埂H桥μ岣叨酝庾室械募喙苣芰退剑哟罂萍纪度撕腿瞬排嘌⒑徒∪喙芊ü嫣逑担繁6酝庾室械募喙苤柿浚ぶ泄鹑诎踩?/P>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国际收支数据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国际收支数据正在发挥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作用。展望未来,国际收支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加入WTO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将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与银行和交易主体的交易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汇制范文篇6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振兴中华的紧迫任务。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而矛盾的发展转化将极大的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的正确、及时地化解社会矛盾。可以认为,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和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因此,作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正因为农村地广人多的特点,农村社会中的矛盾不断出现,加之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法制观念不强,化解矛盾的能力薄弱,容易使矛盾激化,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难度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札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强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总书记在2006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强调:“全国建设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村工作在全国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及重要性。要根据中央要求,全力做好农村工作,落实各项“三农”政策,化大力气,教育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奠定基础。

二、农村中的不和谐音符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与城市比较均有差距,农民生活水平、法律知识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有极大的提高,但因目前农民增收能力还不强,村级建设规划滞后,特别是法制建设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引发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表现在:

1、在村级政权组织建设上,农民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缺乏权利意识,民主选举制度还不能正常推行。少数地区仍以宗族、大姓所主宰,在一些地区的村民心目中,可以“不给县长磕头,不能不给村干部烧香”。广大农民还不能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制约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个别地方出现村干部变“村霸”,成为推进农村民主建设的障碍,曾流行“村官不是官,法律无法管”的流言。

2、农村在一些敏感性的、难度大的工作上,缺乏执法力度,在执法中仍存在着随意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治理力度与整个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村的小偷、小摸、聚众、吸毒,和因生活琐事闹纠纷,聚众斗殴,造成人身伤害的,时有发生,甚至酿成重残、人命的大案,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3、由于农民的法律知识贫乏,在农民之间,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经济交往中,不重视各种合同的签订,即使有合同,在合同的条款上也缺少法律的规范性,在借贷关系中,忽视借贷手续的完善,农民外出务工,没有维权意识,因而,容易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由于农民自制力不强,遇有农村常见的邻里、水利、界地、宅基等纠纷,往往不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是形成纠纷以后,以非法律手段或以人多势众,宗族势力等“武力”解决,从而引发违法犯罪,不仅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还有的农民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明知是违法犯罪的事,不顾法律约束,违法、抗法、造成犯罪。

4、行政部门、政府领导干预执法事件时有发生,个别领导仍习惯于人治,对依法治国的方针理解不深,在某些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中,存在随意性,在对农民执法时态度粗暴,如对待农民进城销售农民自产农副产品的市场管理中;在农用拖拉机的使用中,在农民参与的所有市场的经营等环节中,行政执法人员,以歧视的心态,认为农民可欺,在执行处罚时行为粗暴,态度生硬,执法不公,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导致农民的极端反感。

上述种种表现都是激发社会矛盾的隐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协调的音符。

三、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而基层的重点,又是农村,有九亿农民的农村基础工作做到位了,将极大地影响构建全国的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有利时机,必须利用这一时机,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主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村级民主政权建设进程,有效地解决农村中的不安定因素,努力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1、必须加强村级政权建设,认真推行村民自治,做好村民组织的选举工作。村民组织即村民委员会的人选,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是一个村的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要积极提高广大农民、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选举意识,将本村的优秀村民选拔到村民组织中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族势力,拉帮结派,使不良分子掌握村民大权。要用法律知识,引导农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用法律、道德标准,衡量被选举人的品行、能力,能否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当前,有些地区从省市县的在职干部中,选派优秀者下派农村,担任村政权、党支部的负责人,不失是一种好的措施。下派干部在工作中,除积极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外,还要认真的培育农民的法制意识,成为推动村民自治和接班人。

2、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和法治理念教育,要充分运用全国开展普法教育的大气候,积极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律知识普及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农村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灌输法律知识,使法律知识渗透到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各个领域。使农民自觉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普及法律知识中,一是要以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手段,将法律知识教育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法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到法律既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手段,也是惩治犯罪的武器,提高农民的学法兴趣,使向农民普法变为农民自觉学法、用法。二是要解决领导思想问题,改变当前农村普法中呈现着“两头热,中间冷”的状态,即上级重视普法,农民群众期望普法,但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乡镇一级领导对普法却不热心,形成了中间梗阻状况。三是要解决方法问题,普法必须有针对性,要用当地和身边发生的案例,现身说法、“以案释法”,采取“寓教于乐”易于为农民接受的多样化形式,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摒弃干巴巴的说教方式。四是普法要讲究实效,不能以单纯的考试、考核或走过场的方式来衡量普法效果,要以一个地区的和谐、稳定程度来测试普法效果。

3、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做好对刑满释放分子的帮教工作和矛盾转化工作,增强农民的安全感。为构建农村社会扫清障碍。

汇制范文篇7

(一)加强重点对象普法,培育普法亮点

全面推行非人大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推广领导干部、公务员述法、考法新举措。推进学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法制宣传教育典型。继续组织“送法早班车”到乡村、集市为农民普法,推广如东、通州等地农村普法经验和启东聘用大学生村官担当农村普法辅导员的做法,切实解决农村普法难题。利用暑期时间,组织青少年参加学法用法守法演讲、法制教育主题队会、青少年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化服务企业“五送五帮”主体活动,针对企业需求,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法制讲座,宣传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推进市级机关与社区结对普法共创活动,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情况督查,促进社区普法宣传工作。开展第五批“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村(居)落实普法要求。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普法渗透力

要组织各县(市)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风格迥异的法治文化街区、广场、展馆、主题公园、教育基地等固定的宣传阵地,同时开发设计法制教育宣传短片、法治动漫,利用火车、汽车等流动阵地进行法制宣传。月份组织全市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命名工作,进一步发挥法治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刊《南通法制宣传报》(暂定名)替代《南通普法》,展示南通各条战线法治文化建设特色做法。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各地要发挥当地文艺骨干作用,围绕“五五”普法主题,创作编排1至2项法治文艺节目,以丰富多样的文艺表现手法展示南通法治文化底蕴,为争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市增添亮点。

汇制范文篇8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2012—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150万元,分别在特区乡小学、断丘田小学、县乡小学开展试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

(一)特区乡寄宿制小学:2012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25万元,建设学生宿舍500平方米。该项目于年月动工建设,于2007年7月竣工,合同平价566元/平方米,实际建筑面456.6平方米,完成投资26.47万元。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县乡寄宿制小学:计划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580平方米,实际实施面积5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93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75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其中:2012年25万元,2008年50万元。由于建设用地是粮食公司仓库,在评估和划拨过程中,耽误较长时间。该项目于2009年4月才开工建设,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无施工用电而停工。目前,由县教育局出资购买变压器,待地电公司安装后即可施工,预计8月底竣工,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三)断丘田寄宿制小学: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费附加50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总面积580平方米。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竣工,9月份可投入使用,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存在问题

(一)投资严重不足,影响了该项目建设进度,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在全国尚未开展的情况下先行试点,没有中央资金支持,县、乡财政未配套,仅靠市级教育费附加投入少量资金很难完成。如特区乡寄宿制小学,投入的25万元资金仅能修建一层学生宿舍,可满足110人入住。学生食堂没有资金投入建设,宿舍内的床、被生活设施无钱购买,2007年7月竣工后,至今未能投入使用。

(二)寄宿制学校将面临运营成本高的难题。农村学校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财政拨给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和普通学校的生均经费是相同的,但是寄宿制学校的运行成本显然要高于普通学校”。至少有几项成本要新增,如宿舍和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食堂炊具与食堂工作人员工资成本,宿舍与食堂的管理成本等,另外,水、电费成本也会因寄宿制而迅速增加。这部分成本该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摊,现实中尚需有效探索。

(三)寄宿制学校结构性缺编,将导致学校自身管理存在缺陷。结构性缺编,在农村寄宿制中学普遍存在,而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试点同样将面临这一难题。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只是解决校舍建设问题,却没有解决生活管理员、安全保卫员、医务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编制及其经费。由于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专项资金,只能由学校老师轮流监管。这样,一是加重了教师负担。教师的许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管理学生方面的很多琐事上,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二是管理质量不高。安全问题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学生都是5、6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很多方面都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监管,学校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问题很难得到保障。三是无医疗保障。学生集中食宿,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都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一旦有某种疾病发生或流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寄宿制小学贫困学生生活费用也将影响学校入学率问题。国家对农村寄宿制中学贫困学生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费补助,而寄宿制小学还没有政策性的扶持,如按每个学生一天5元的标准计算,一个月就需支付110元生活费,这样加重了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时间长了,贫困家庭学生、边远地区学生、留守儿童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从而辍学,学校的入学率就很难保证。

三、建议

(一)深化认识,抓好试点。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广,农村学龄人口正逐步从深山区、边远地区向中心城镇地区转移,从教育资源劣势地区向教育资源优势地区转移。布局调整的客观需求依然存在。寄宿制学校成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其优点是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势资源,特别是对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读书难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开展2010—2015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我市32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规划已上报省教育厅。在国家未全面实施前,先行一步抓试点很有必要,通过试点,探索经验,为下一步实施该项工程打基础。

(二)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试点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尽早投入使用。由于是试点,配套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衔接不尽完善,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欠缺,致使项目建设不能尽快投入使用。市、县、特区、区教育部门要对试点学校查缺补漏,加以完善补充。市、县两级要从教育附加费中继续给予配套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使之尽快投入运行,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汇制范文篇9

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

各级党委从帮助困难党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入手,把扶困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治区党委着眼于普遍提高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从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区开展党员全员大培训,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按照每位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20个学时”的要求,组织广大基层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知识,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专题讨论,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认识困难,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要求,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为了把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区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制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做到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及时解除困难党员的思想疙瘩和消极情绪,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战胜困难。通过扶困先扶志,一大批困难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坚持扶困与扶技相结合

全区有6.8万名困难党员,绝大部分在农村,普遍缺乏致富的知识和本领。为此,各级党委着眼于提高困难党员的致富能力,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在农村开展大规模、多渠道、全覆盖的实用技术大培训。2011年以来,每年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科技、司法、扶贫、劳动、国土等20多个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广泛开展现代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广大党员群众送知识、送技术、送良种、送服务,为困难党员重新就业、发展生产提供科技帮扶,帮助每位党员至少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仅今年以来,就举办各类培训班4.5万期,培训农村党员245.57万人次。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短扶与长扶相结合

汇制范文篇10

一、党代表的产生

党代表由党员直接、差额、竞争选举产生,是常任制试点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常任制工作水平的前提。最早开始直选党代表,是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他们于20**年12月开始试行。20**年3月—10月,湖北宜都市、罗田县也紧接着进行了党代表直选。20**年11月—20**年3月,浙江台州市路桥区也实施了党代表直选工作。综合上述三地的做法,党代表直选工作大致包括:报名(提名)—资格审查—推选(预选)—公示—审查—演讲—选举—公告等八项程序。其中改革最大并突破现有党规条例的有:

1、改变提名方式。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1994年1月中央印发)规定,党代表的产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名,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演变成了党组织提名,征求党员意见,确定初步候选人。试点单位一改这一做法,采用党员自愿报名、组织提名、党员联名提名等方式,并以党员自愿报名为主。

2、扩大差额比例。《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20%”。而试点单位最低限度规定: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20%(椒江区)。湖北试点单位规定:预备人选按照40%或50%的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人选按不低于30%的差额比例确定。

3、实行竞选演讲。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所有候选人都要登台发表竞选演讲,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打算。

4、党员直接选举。划小选举单位,便于集中。正式选举时,每个选举单位只设立一个主会场,采取统一时间、统一选票、分别投票、集中计票、现场唱票、当场公布结果的方式进行。

5、全程公开。所有试点单位在整个党代表直选过程中都做到了五公开:代表的条件和资格公开、名额和结构公开、参选对象的情况公开、选举办法和操作程序公开、选举结果当场公开。并在关键环节实行了“两公示一公告”:预选人选和正式人选产生后,公示;正式选举结果产生后,在电视台、报纸上公告,公布举报电话。

6、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搞好党员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保证参选党员不低于应到人数的80%。减少党代表名额,按照《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县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400名,将以往的300多名减少为200名左右。确定党代表结构比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代表一般占60%左右。台州市路桥区选出的领导干部只占代表总数的52.9%。

代表直选体现了党员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凸现了权力来源和委托授予关系的真正内涵。试点单位既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他们的成功说明,市、县党代表直选完全可以在总结经验、规范程序、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二、党代表的行权

党代表选出后,行使哪些民主权利?如何保障代表在开会期间与闭会期间权利的正常行使?对此,浙江台州市在《中国共产党台州市代表大会常任制度(试行)》(20**年3月)中,规定了代表的七项权利、八项义务、六项权益保障。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在《代表大会工作办法(草案)》中,提出了党代表的六项民主权利。湖北罗田县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党代表的六项职责、六项权利、六项权益保障、二项代表团和代表的活动。综合各地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

1、落实知情权。各试点单位把落实知情权,作为发挥党代表各项权利的首要一环。台州市椒江区坚持在党代会召开前,向代表通报大会议程、征求“两委”工作报告初稿和“两委”候选人建议名单的意见。湖北罗田县要求“两委”工作报告初稿,每个县委委员的述职报告,人大、政协、政府三个党组的工作报告,均要提前15天印发给每个党代表,以便代表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和思考。

2、落实参与权。在党代会开会期间,党代表除享有原有的选举、表决、审议等权利外,各地均增加了提案权(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建议、意见和批评权(代表个人或代表团提出)、质询权等。台州市还增设了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的制度。闭会期间,普遍建立了党代表定期专题调研和视察制度、向代表通报工作制度、征询意见制度、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措施反馈制度等。上述一系列新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党代表作用的发挥。

3、落实监督权。为了把市、县委领导置于党代表的直接监督之下,湖北罗田县创立了党代表评议制度。即每年年会,代表在审查“两委”报告、县委委员个人述职报告的基础上,对“两委”班子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的业绩评判,对县委委员作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的业绩评判。评判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结果当场公布,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届中,代表还要对委员进行一次信任投票。大家称这种做法是“委员要向党代表亮相,代表要给委员画象”。

4、建立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各试点单位均建立起了领导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这一“三联”制度,借鉴人大代表的做法,采用定期走访、专题调研、民主恳谈、帮困济贫、接待日等方式,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做到经常化与制度化。与此同时,党代表每年(或届中)须向选举单位的党员述职一次,并由党员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评议,使代表时时处处受到选举人的监督。

5、建立保障机构。党代表行使职权,需要有组织依托和组织形式。据此,有的地方建立了党员代表联络办公室,挂靠在组织部;有的地方建立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办公室,为县委常设机构。

三、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

如果说党代表的产生及职权的行使,是常任制试点的单项突破,那么,处理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常任制试点的关键与核心部位。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党内权力机构,规范党内权力机构的运行,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索和研究:

1、党内权力机构的运行

目前,各试点单位在规范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三者关系的运行方面,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如报告制度:要求全委会每年必须向党代会报告工作一次,常委会每半年必须向全委会报告工作一次。询问、质询、罢免制度:“两委”委员有权对全委会会议、决议、执行情况提出询问、质询,有权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委员、常委。票决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均由全委会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开放制度:全委会召开前,征求党代表对议题的意见,邀请部分党代表列席有关会议。这些制度的实施,细化和完善了现有党规条例,触动了倒运行的党内权力机构。但由于这种变革是在原有党内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并未对现有党内权力机构的产生、设置有所突破,因而它们的作用是有限的。

2、党内权力机构的产生

常任制调动了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了党代表监督全委会、常委会的权利意识。然而全委会、常委会委员乃至书记、副书记的产生,在试点单位仍是按照老办法进行,即由上级党委提名,党代表举举手,最多搞一下民主测评、民主考察。在这种原有干部任命、管理的体制下,无论怎样扩大代表对“两委”委员的评议、质询、批评、罢免等权利,都将无济于事。正如湖北罗田县一位同志所言:对县委委员作出不称职评判,虽然当场公布,脸上无光,但决定他命运的不是代表的投票,而是上级党委的提名与任命。有幸的是,湖北宜都市在20**年底常任制试点中,首次由党代表直接提名推选“两委”委员初步候选人。这一做法可以说是在全国首开先河,是对“两委”委员提名权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在全国许多基层党组织中已实行了,如乡镇党委委员、书记、副书记,由全体党员或党员代表大会直接差额竞选产生。可以预见,随着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的扩大,随着宜都市直接推选“两委”委员候选人试点的完善,常任制必将向党内权力机构的产生这一纵深领域扩展。

3、党内权力机构的设置

现行党内权力机构的设置,是与五年开一次党代会,并且权力高度集中于常委、集中于第一书记的党内权力机制相适应的。试行常任制后,既要每年召开一次年会,赋予党代会履行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又要在闭会期间,发挥全委会、党代表的作用,使原有的高度集中的权力体系得到分解与制约。这就需要重新设计党内权力结构,研究如何从现有状况出发,逐步过渡到最终目标。实践中,有的试点单位取消了常委会,设立委员制。其直接作用是减少了一个领导层次,扩大了决策机构的人数,相对制约了第一书记的权力。但决策、执行、监督权仍高度集中于全委会,乃至书记办公会、甚至第一书记的状况并未改变。对此,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建立代表大会常设机构的设想。建立党代会常务委员会,履行闭会期间最高决策机关的作用。建立党代会执行委员会,履行党代会的执行职能。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履行党代会的监督职能。这三个委员会,均由代表大会产生,相互成员不交叉,但与国家政权机关主要领导人交叉。这是长远目标。当前,可以全委会为依托组建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如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建立的代表工作委员会、党代会监督委员会、党代会决策咨询委员会等,其下属办事机构与原党委相关部门合并,以强化常务委员会的决策、监督职能。以常委会为依托组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不再设立书记办公会,其成员通过依法推荐进入国家行政机关,与政府相近的原党委工作部门并入政府之中,以强化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职能。

四、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