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8:59:32

换位范文篇1

“对待群众要用真心、真情、真义,接待群众一定要坚持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身,一声好走相送。”这是江西省遂川县县长贺祥麟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向全县机关干部职工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并从群众的角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事例,充分阐述了推行“四个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换位思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法宝。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搞调研、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经验以及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坚持换位思考,坚持从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作出决策、评价政绩,就能真正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群众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来解决,把群众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来实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

然而,当前却有那么一些干部,头脑里总是缺乏群众观念和服务理念,仍然把群众作为管理的对象,对群众要求得太多,考虑得太少,既与群众没有共同语言,也很难听进群众意见,更难体会群众的难处。一旦工作不顺心,他们不是站在群众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抱怨群众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说刁民太多、工作难做,动不动就采取行政措施乃至强制手段来逼群众“就范”,其一言一行,俨然一幅当官做老爷的模样。因此,就有了“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所言所行,就有了河北定州因征地纠纷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而导致“6·11”事件的发生。这样的干部,群众能理解、支持和认可吗?更不用说满意!

理解换位思考是一种认识,运用换位思考是一种能力,坚持换位思考是一种水平。领导干部坚持换位思考,就是要大力摒弃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改行政型干部为经济型干部,改指挥型干部为服务型干部,改务虚型干部为务实型干部,坚持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造福群众。

干群关系永远是鱼水关系。没有群众这个水,干部这个鱼就没有生存的条件。因此,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换位思考不可少。

换位范文篇2

关键词:教师;教学;换位思考;心理换位;角色换位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要建树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变革与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大,信息渠道的畅通,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导致学生的依赖性与个性更强,而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却在减弱。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其个性的变化,多从学生的角度和需求出发,进行换位思考,也要教会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的内涵及其作用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时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教学中实施换位思考,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譬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拖了一点时间,而下面的学生大多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在东张西望,更有大胆的学生要求老师快点下课。如果老师只从自己的角度想:我这么辛苦还不是想让你们多学些知识?这样想的话老师的火气就会上来了。尽管他的课上得多精彩,也会为此而降低教学质量。法国名将拿破仑说过:“我就是胜不过我的脾气!”是的,人往往“胜不过自己的脾气”,在遇到情感挫折、情绪困扰时,就是想不开、钻牛角尖,以致怒火中烧,逼自己走上极端。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处于气愤不已的状态。反之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拖堂,那学生有没有时间休息,有没有时间准备下一节课?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学生因老师拖堂表现出来的无奈,也不会为学生的表现而生气。换位思考不但轻松解决了问题,还让自己得到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质量也自然会提高。所以,无论是在我们备课或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这样我们的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假如我是命题者,这个知识点我会怎样出才可以反馈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情感素质。”并且把这种思维方式方法用来教导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我们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也能够懂得在待人处事时进行换位思考。长此以往,师生的关系融洽了,学生也不再因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后的作业感到厌倦,更不会兴趣索然。反而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积极性会更高,学得也更好。

二、换位思考的具体实施

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可以使师生关系密切和谐,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实施换位思考呢?本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心理换位,其次是角色换位。

(一)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心理换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体现人格尊重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珍爱学生的自尊。教师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们需要心灵的抚慰,更需体贴入微的爱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理得曼说过:“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夸奖,那么,他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爱你、爱我、爱整个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审视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还是批评、纠错,都要始终为学生着想。譬如,学生在学习《原子的构成》和《离子》时感觉很难弄懂知识,因而成绩下降,对学习化学产生畏惧感。这时教师的鼓励和安慰就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体验学生的感受,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真挚的爱赋予学生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譬如,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教师一点也不能急躁,而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泄气,也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教师不能发火,换位思考一下:他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他的心理方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工作中学会心理换位。

2.体现心理特点

对于心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他们正处于半成熟时期,兴趣、爱好和理想都不稳定。我们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从感情上与心理上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态,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了解和信任的桥梁,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只要我们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从学生的内心世界、接受程度、生活方式、承受能力等方面考虑问题,可使我们和学生心理上更加接近,感情上更加融洽;学生就会以同样的爱回报我们,并把这份感情转移到我们所教的课上,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上。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二)教师角色换位

教师角色换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角色换位,使自己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要重视研究学生

教师角色换位要求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在备课过程中改以往只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而转变为重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的需求,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这样,我们的备课过程就不再仅仅琢磨我们怎么讲能讲得清楚、透彻、到位和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而应重点研究的是:课堂上怎样才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如何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协调并动。譬如我上第一节化学课时,特别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我认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课,既新鲜又兴奋,却不知道从何学起。所以我必须利用有趣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兴趣,从他们的风俗和身边的事情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当地有个风俗:某家有小孩出生,便会煲很多的“姜醋蛋”(材料有生姜、黑醋、鸡蛋、猪腿)。这些“姜醋蛋”不仅给产妇吃,而且还要分给来探望产妇和婴儿的亲朋好友吃,甚至送给他们带回家里吃。所以学生对这风俗很熟悉,但对其来源和里面蕴含的化学常识却不明所以然。于是我便进行设疑、引导,使他们觉得化学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化学也更加感兴趣,热情高涨。

2.课堂教学要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无论内容和手段都要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一支粉笔一张口”转变为努力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多变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成长的合作者和朋友,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必须做到:(1)在教学模式上,由讲解型变为自学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事理,掌握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变为朋友。通过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把感悟深刻的东西讲出来,师生共同总结掌握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师如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3)在组织形式上,由主宰者变为合作者。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考、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都有机会经历“看、想、听、说、辩”的学习过程,教师置身于其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譬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不仅要做演示实验进行示范,对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中的错误操作还要进行电脑动画模拟,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要创设条件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从而更好激发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把“问题”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去寻求问题,积极去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会问问题的意识。这要求我们:(1)要努力创设一种学生探究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提问题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启发学生去积极思维、积极探究、寻找规律、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升入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题,主要因素之一是长期养成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或满堂问满堂答的习惯,扼杀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养成学生善于提问题的习惯,真正使课堂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舞台。我的课堂不喜欢学生太“安静”,所以学生会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或者我会提出一些问题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继而引导他们自己提出更多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譬如讲《溶液》时,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影响物质溶解的速率,我会问:“在家里调配一杯食盐水,你该怎么做?怎样使食盐更容易溶解?”长期的引导,学生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特别是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4.要提供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创造性人才培养有赖于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民主”这个土壤中吸取养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民主、温馨的学习环境。我们教师要置身于“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交流、对话。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能舒展天性,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和发展。譬如讲话的语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刚接触化学,他们可能对较慢的语速、通俗的语句、一听就懂的朴素语言和讲课中夹几句方言俚语更能接受一些。调配食盐水是几乎每个学生都会的,这样说能借“熟”讲“生”,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引导他们进入溶液的有关知识,使他们由熟悉的现象迈进科学的殿堂。

总之,换位思考不仅仅是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更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统筹理性思考,是宏观思维和异位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上教师如果能在思想上和学生换位进行思考,这样能使以往经常遇到的问题得到比较客观和贴近实际的完善解决。只要我们能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世界,并更容易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也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N]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N]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

[3]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N]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4]憨氏孩子都是被骂坏的[N]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

换位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换位法”尝试

近两年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后,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讲座、报告,思想颇有触动,也极具危机感,于是在老教材中也尝试用新观念来上课,以防全面实施新课程时措手不及,尝试带来了甜头,期中考试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3分,逐想整理一下。

一、“换位法”教学详细过程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坐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我把这一教法简称为“换位法”。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5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做到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

(一)、创设情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1.1节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报表,提出问题:在这张天气预报上你有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二、设疑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仍以“正数与负数”为例:引课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设问的问题:

(1)什么是正数与负数?

(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判断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谨答题的习惯。

设问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关键所在,并非每处设疑,一节课若“四处设岗”,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了一节课的重点。

(2)要精心设计“设疑”问题,应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与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三、自演自评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前一环节设疑自学讨论,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落实设疑后,务必进入第三阶段即“自演自评”阶段,对设问的典型题目,按难易程度,有目的地让相应层次(中下生)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体验做题当中思维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进入自评环节,对演示的结果作出评议、分析,说出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错在何处。先鼓励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如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意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肃,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2)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学习了《第四册》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cm,BC=1cm,若将纸片沿AB对折成如图形状,点B落在B′,那么D与B′的距离是多少?求DB′?

在学生自评中竟有十种解法。

一种:图1,作高。

二种:图2,延长CB′,得∠4=60°,证:B′D=B′C。

三种:图3,作B′F∥DA,证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图3,作B′E⊥DC,证B′E=0.5,在直角ΔDB′E中,∠2=30°,∴DB′=1。

五种:图4,连结DB、B′B,证DBB′为直角三角形,证∠1=30°。

六种:图5,延长BC到E,成为平行四边形ACED,∠E=60°,证

ΔB′CE为正Δ。

七种:图5,延长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证。

八种:图6,延长AD、CB′相交于E点,证B′为EC的中点。

九种:图7,作OE⊥DB′。

十种:图7,作B′F⊥AC。

四、点拔释疑

经过“自演自评”后的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还是零乱、分散、彼此独立的,恐怕还有一些错误的解法,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拔,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拎得出,用得上。要实现这一点,我一般是从以下方面来做:

(1)首先对“自演自评”阶段中较好的思路进行总结,好在何处,错的原因加以分析。(2)其次讲述自身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图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

①已知=5,=7,求a+b的值。

在分析时,先作草图示意再按线路层层分配,答案有4种,做到不遗漏,解决了只有二种答案的错误,直观易懂,效果好。

②求---的值?

解:--

=-X3

③已知A、B两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小时他们相距离106千米?根据题意:

(1)背向而行时,8X+28+6X=106

(2)当同向右而行时,8X=28+6X+106

(3)当同向左而行时,8X+28=6X+106

(4)当相向而行时,8X+6X-28=106

此题关键:学生真正理解,图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点拔释疑的使用,应明白的是:“设疑”与“辨析”是一对矛盾,“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教无疑”

二、“换位法”教学的意义

运用“换位法”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

1、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

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认为“抱着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这样做学生只会张着嘴巴接,而不会明着眼睛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法”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

2、“换位法”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3、“换位法”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

运用“换位法”进行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的机会,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法”中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法”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法”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由此可见,“换位法”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换位法”不但改变了学生现有的困境。与传统的教师靠系统的传授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在“换位法”中老师开始跳出知识重点多次叙述的陷阱,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张行涛、周卫勇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上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换位范文篇4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委关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将“换位体验”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的重要措施,通过“转换角色、换位体验”活动,进一步转变部门职能,改进干部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提升群众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换位思考,轮岗体验等活动,体验他们的办事程序、办事方法和办事态度,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上,找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自身工作,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办事效率,力争更好的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为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三、活动内容

此次“换位体验”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时间为6月份,参与对象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体验时间不少于5天。各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检查,积极参与。

局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主要负责人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开展“换位体验”活动:

一是以服务对象的身份,从首道程序开始,全程办一次事。

二是以基层干部的身份,做好企业安全员。组织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表,进行现场仔细检查。认真填写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记录,积极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努力在做到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当好企业安全员”。

三是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深入非煤矿山等领域作业现场当一名工人,或作为一名农民深入田间地头,感受服务对象的工作疾苦,了解他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期盼和要求。

四是以宣传员的身份,做好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业务知识面宽、政策法规吃得较透的优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业务、技术服务,积极向企业、群众宣传各类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知识,解答企业、群众提出的政策法规方面问题目前。

在换位实践活动中,各党员干部要结合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搜集社情民意,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深入一线谈心谈话、深入一线解难帮困,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查找影响和制约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并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方面进行对照检查,将收集到的企情、民意进行详细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梳理,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个进行深入研究,突出整改重点,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整改。

换位范文篇5

一、“换位法”教学详细过程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坐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我把这一教法简称为“换位法”。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5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做到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

(一)、创设情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1.1节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报表,提出问题:在这张天气预报上你有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二、设疑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仍以“正数与负数”为例:引课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设问的问题:

(1)什么是正数与负数?

(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判断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谨答题的习惯。

设问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关键所在,并非每处设疑,一节课若“四处设岗”,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了一节课的重点。

(2)要精心设计“设疑”问题,应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与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三、自演自评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前一环节设疑自学讨论,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落实设疑后,务必进入第三阶段即“自演自评”阶段,对设问的典型题目,按难易程度,有目的地让相应层次(中下生)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体验做题当中思维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进入自评环节,对演示的结果作出评议、分析,说出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错在何处。先鼓励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如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意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肃,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2)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学习了《第四册》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cm,BC=1cm,若将纸片沿AB对折成如图形状,点B落在B′,那么D与B′的距离是多少?求DB′?

在学生自评中竟有十种解法。

一种:图1,作高。

二种:图2,延长CB′,得∠4=60°,证:B′D=B′C。

三种:图3,作B′F∥DA,证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图3,作B′E⊥DC,证B′E=0.5,在直角ΔDB′E中,∠2=30°,∴DB′=1。

五种:图4,连结DB、B′B,证DBB′为直角三角形,证∠1=30°。

六种:图5,延长BC到E,成为平行四边形ACED,∠E=60°,证

ΔB′CE为正Δ。

七种:图5,延长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证。

八种:图6,延长AD、CB′相交于E点,证B′为EC的中点。

九种:图7,作OE⊥DB′。

十种:图7,作B′F⊥AC。

四、点拔释疑

经过“自演自评”后的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还是零乱、分散、彼此独立的,恐怕还有一些错误的解法,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拔,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拎得出,用得上。要实现这一点,我一般是从以下方面来做:

(1)首先对“自演自评”阶段中较好的思路进行总结,好在何处,错的原因加以分析。(2)其次讲述自身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图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

①已知=5,=7,求a+b的值。

在分析时,先作草图示意再按线路层层分配,答案有4种,做到不遗漏,解决了只有二种答案的错误,直观易懂,效果好。

②求---的值?

解:--

=-X3

③已知A、B两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小时他们相距离106千米?根据题意:

(1)背向而行时,8X+28+6X=106

(2)当同向右而行时,8X=28+6X+106

(3)当同向左而行时,8X+28=6X+106

(4)当相向而行时,8X+6X-28=106

此题关键:学生真正理解,图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点拔释疑的使用,应明白的是:“设疑”与“辨析”是一对矛盾,“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教无疑”

二、“换位法”教学的意义

运用“换位法”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

1、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

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认为“抱着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这样做学生只会张着嘴巴接,而不会明着眼睛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法”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

2、“换位法”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3、“换位法”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

运用“换位法”进行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的机会,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法”中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法”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法”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换位范文篇6

一、开展情况

1、局党组书记、局长以普通审计人员的角色,于2014年6月18日至6月19日到群众中调查2013年度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资金兑现情况。

2、纪检组长以普通审计人员角色于2014年6月5日至6月16日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正风肃纪,严明财经纪律”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2、副局长以普通审计人员角色,于2014年6月22日到乡下村对土地开发项目工程进行审计现场收方复核工作。

二、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

通过三位领导干部“换位大体验”,发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宣传力度不强。我县群众大多数都不了解审计工作,并不知道审计是做什么的,对审计工作支持力度弱。二是对政策落实的监督需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对于富民惠民政策资金兑付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资金不能及时兑现到群众手中,影响了政策的落实,这充分反映出审计监督不到位。三是审计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在体验中,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够,不能适应现实的时代要求,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业务水平的提高。如果作为审计人员没有过硬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对业务法规不熟悉,在审计监督中很难查出深层次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准确判断。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三位领导班子成员换位大体验,谈心得,交流经验后,明确了领导班子以后的工作重心。

1、加大富民惠民政策宣传力度,落实责任,将富民惠民政策普及到群众中去。

2、加大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合力,发挥好审计推进善政良治功能,使审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换位范文篇7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经管类课程涉及的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较多,对于缺乏生活常识和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十分抽象,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单纯的讲解、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讲、记录和背诵,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对课程内容形成真正的理解,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换位思考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仅产生新鲜的感觉,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问题的不断提出和深入,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新的学习境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挑战学生的固化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程内容,学生对知识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甚至改变原先的思维和判断,进而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经管类课程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综合应用性较强,常常出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将各科知识孤立起来,单纯地就学科而学习,不仅影响了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也容易忽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换位思考,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设置情境,学生作为主体,开动自己的大脑,认真思考,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梳理,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认真分析,综合判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所学和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设想成别人,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由于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达成共识,在事务处理过程中才能认真思考对方的利益和诉求,调动对方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习惯于以己度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方面往往单纯从个人角度出发,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不为教师理解和重视,教师花大气力说明的又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导致学生态度冷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也受到严重影响。运用换位思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认真思考学生的诉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推动课程教学中师生间的相互启发,充分互动。教师的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用感增强,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换位思考的运用需要教师从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课程内容,换个角度进行教学的组织和设计,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无形中推动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熟悉课程要求,吃透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换位思考的运用也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课堂教学中换位思考的运用,一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角色转换的引导,教学进程的组织,另一方面则需要控制好课堂的气氛和节奏,掌握和运用好课堂提问的艺术,灵活应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二、经管类课程教学中换位思考的运用

(一)设置专门教学情境。学生多为90后,生活环境相对简单,与社会的直接接触有限,有相当的畏难情绪,但对于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事务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程教学中换位思考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教学的要求,从简单入手,顾及学生的自尊心理,选择学生熟悉或者容易接受的场景作为教学情境。

(二)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情境的合理设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似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熟悉的场景,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感觉自然、放松。这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动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逐步进入新的知识领域。由于经管类课程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有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或分歧,对此,教师不宜以简单的对错进行评论,而是应以此为契机,甚至举一反三,针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剖析;可以以一些典型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引导学生调整思路;也可以进行再一次的换位思考,重新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结并延伸课程内容。问题的提出与深入循序渐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也逐步清晰和明朗,问题的解决显得水到渠成。此时,换位思考过程的总结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总结不仅是对整个过程的简单回顾,同时需要指出整个过程运用的意义与目的所在,尤其要强调学生的回答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关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在总结中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进行过渡与延伸,顺其自然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三、经管类课程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需要注意换位思考的适用范围。经管类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多样,有的纯粹是理论教学,有的需要进行技能的训练,有的则是理论与实践运用的统一。换位思考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运用得当,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运用不当,就会产生消极影响。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换位思考在经管类的课程教学中,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内容,需要结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合理安排,灵活运用。连锁经营管理中谈到关联商品,学生觉得关联商品这个概念十分抽象,也就难以理解关联商品的陈列对销售的意义。因此,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假设学生准备烧烤,需要到超市购买烧烤物品,然后让学生思考,到超市买东西,面对几百上千的商品品种,最希望的是什么?当然是容易选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容易选购?再让学生以经营者的身份思考,在特定的时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将各种相关的商品集中摆放,不仅方便顾客购买,还能有效增强商品的销售。那么,什么是关联商品,关联商品陈列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在门店的布局方面,关于走道的路径与宽度,货架的方向与位置,如果还是换位思考,而不是让学生现场参观体验,动手实践,亲自摆放,恐怕各种原理学得再熟悉,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于实际中。

(二)需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换位思考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在复杂多变、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方法的配合使用,实现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中,贸易谈判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贸易谈判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学生对于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加上市场知识的缺乏和局限,也不知道该调查什么。这时,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创设这样的简单情境,市场是买方市场,买家有限,假设学生是卖家,正在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国内的竞争者,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各自有明显的优势。卖家报价后,客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在包装方面有新的要求,并且要求降价。该不该降?该降多少?怎样与客户谈,才能不仅充分表达与客户建立贸易往来的诚意与愿望,也体现自身的实力,让客户感觉踏实、放心,与自己交易是正确的选择。整个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自身对国贸交易的理解不断展开,循序渐进,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与回答中逐步感受到,只有对整个市场非常的熟悉,对产品的价格构成全面掌握,才能真正做到,而这一切,则需要通过大量的持续的市场调研才能完成。

(三)需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管类课程教学中,换位思考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教师的知识高度和知识广度远远超出学生,如果单纯以自身的理解开展教学,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教学中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特点,在备课时,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初次接触这些专业课程时的想法,在学习这些专业课程时对老师的期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如何安排教学进程,如何体现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深入,等等,应真正从实际出发,体验学生的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实现教与学的完善与统一。

(四)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经管类课程与现实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企业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课程教学中换位思考的有效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背景知识,创设更为贴近实际的情境,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不断将问题深化。因此,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已经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不仅需要认真研究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全面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吸收行业信息,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和新特点,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也需要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进企业,切实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甜酸苦辣,善于吸收,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灵活运用于课程教学中。

换位范文篇8

“换位体验”实践活动在林业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参加对象重点是: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参加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股室负责人。

二、活动方式

局班子成员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股室负责人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服务对象身份,到区行政服务中心林业局窗口办理木材运输证,从首道程序开始办一次业务。

2、以服务对象身份,到林业系统外的其他部门,从首道程序开始办一次事。

3、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到我局所属的服务窗口担任工作人员,直接面对面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体验。

4、结合分管工作,从事一次林业执法检查、造林绿化、森林防火、安全检查等等一线工作。

三、方法步骤

“换位体验”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底,具体到每名党员领导干部,体验时间不少于5天。

(一)部署发动。结合林业实际,制定“换位体验”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并报区委督导组审阅。同时要搞好动员教育和思想发动,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换位体验”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岗位职责和分管工作实际,开展“换位体验”实践活动,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责任,切实转变角色、查找问题、倾听意见,亲自参与、独立完成体验活动。局活动办要适时组织“换位体验”专题讨论活动,交流办事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尤其是因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主观因素影响办事进度与质量的现象,找准影响机关作风和效能方面存在的庸、懒、散、梗等突出问题。

(三)对照检查。结合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引导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参加“换位体验”实践活动,反思基层之所需、群众之所盼,倒查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方面进行对照检查。局活动办要召开一次“换位体验”反思查摆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查摆自己工作的不足和作风的差距,进一步找准问题,找到“病根”。要按要求认真梳理、总结“换位体验”实践活动中真实的感受、发现的问题、群众的意见,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检查材料中。

(四)整改提高。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个进行深入研究,突出整改重点,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整改。同时,对各项工作制度、办事流程等进行梳理,健全完善服务考评考核、激励奖惩等工作制度,巩固扩大活动成果。

四、活动要求

(一)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开展“换位体验”实践活动是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领导要高度重视,把此项活动作为开展学习教育、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查找“四风”问题的有效途径,切实抓紧抓好。局活动办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组织开展好“换位体验”实践活动。

(二)强化督导,确保质量。领导干部要根据林业部门的特点来开展“换位体验”实践活动,局活动办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换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活动质量。

换位范文篇9

县发展和改革局的全体在职党员干部。我局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确定2015年参加人数为在编在职的党员、干部共9人。

二、活动内容

(一)动员部署。通过前期专题研究并召开动员大会,对换位体验活动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层层动员部署,讲清楚换位体验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讲清楚单位总体安排、具体流程,讲清楚活动时间要求、注意事项等,不断营造活动氛围,掀起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换位体验的热潮。

(二)工作计划。局机关党组织在广泛收集换位对象问题和本单位党员干部换位意向的基础上,设置活动内容,编制计划安排,明确好体验时间、参与人员和换岗职责,做好沟通对接等相关准备工作,计划在2015年2月、3月份、4月、5月份开展4次换位体验活动。

(三)换位实践。

1.换岗位,体验走进基层。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窗口坐班日,副局长同志、纪检组长同志分别到基层服务窗口,开展值一天班、当一天办事员(办证人员)活动,并作为窗口服务人员解答疑问、受理申请。通过开展活动,体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流程。同时,在服务窗口随访一批服务对象,直接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思考基层在忙什么、盼什么,我们能为基层做什么,明确下一步整改方向。

2、到经开区当一天招商服务部工作人员。为一个组,在3月份到经开区当一天招商服务部工作人员,并督促企业形象进度,为企业服务、解疑释惑。同时随访一批企业、直接听取企业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思考企业在忙什么、盼什么,我们能为企业做什么,明确下一步整改方向。

3、到社区当一天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主任到县社区换位当一天办公室工作人员,并作为基层办公室工作人员为社区的群众解疑释惑。同时随访一批服务对象、直接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思考基层在忙什么、盼什么,我们能为基层群众做什么,明确下一步整改方向。

4、到联系村当一天村干部。陈勇、易薇英为一个组,到联系的御营镇万寿村分别换位当一天村干部,并作为村干部为老百姓服务、排忧解难。同时随访一批帮扶对象、直接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联系村的疑难问题,明确下一步整改方向。

5、到企业当一天服务指导。廖术章、罗家军为一个组,到企业当一天服务指导,廖术章为企业解答到政务中心县发展和改革局窗口需要办什么、怎么办,并留下县发改政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联系电话,请企业要到窗口办事时,先拨打电话询问,让企业一次办好事,不多跑、重跑。罗家军做为物价监察分局工作人员为企业解答物价相关的问题。同时随访一批企业人员、直接听取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思考企业在忙什么、盼什么,我们能为企业做什么,明确下一步整改方向。

三、工作要求

换位范文篇10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b)、与小斑羚的换位。学生提到“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句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学生讲到“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句时,便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摧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