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2:10:45

横向范文篇1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合理的价格发现机制,行情看涨时投资者一起入市炒作,没有行情时纷纷离场,导致股价经常大起大落,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较高。2010年伊始,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开设融资融券试点业务,证监会将按“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和试点实施方案准备情况,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首批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此外,股指期货也相继获批。启动融资融券将为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空”机制,能有效减少我国股市的波动幅度,避免出现恶性的暴涨暴跌。同时,也使投资者在证券价格下跌时也能获利,从而为我国股市“单边市”的局面划上句号。随着融资融券的破冰启航,其实现路径的探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大热点。

1我国融资融券的推出历程及其主要影响

1.1推出历程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我们通常所指的“融资融券”,主要是指券商与投资者之间的融资和融券交易,是投资者是通过提供担保物,借入资本金买入证券或借入证券卖出从而获取价差的行为。融资是投资者借钱买证券,到期偿还本息,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到期再买入证券归还并支付利息,称为“卖空”。融资融券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发达国家超过95%,新兴国家超过40%引入了融资融券业务。而在我国融资融券发展道路颇为曲折,迄今为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铺垫阶段。1998年末国务院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交易,直至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通过,删除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条款,使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合法化。2006年7月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这就意味着融资融券制度正式在我国起动,铺垫工作告一段落。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融资融券呼之欲出之时,国内股市的“牛气冲天”使得融资融券试点搁置下来。

2实质准备阶段。2008年4月,国务院正式出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融资融券业务被正式列入券商业务中,并从账户开立、融资融券比例、担保品的收取、逐日盯市制度等方面,对融资融券业务作了明确规定。2008年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随后,中信、银河、广发等11家证券公司先后于10月25日和11月8日进行了两次融资融券业务全网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3正式实施阶段。2009年1月中旬,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要做好融资融券业务试点。2010年1月8日,国务院表示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证监会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酝酿多年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浮出水面。2010年3月31日,首笔融资融券交易成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纪元,意味着国内股票市场双边交易时代的正式来临。

1.2主要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融资融券实质是一种金融杠杆,贯彻到资本市场的最强大力量就是增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通过盘活证券公司手中的存量资本增大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量和需求量,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闸有望使国内证券业迎来一个多赢的局面。首先,对整个证券市场而言,融资融券的推出直接增加了资本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为证券市场开拓新的资金来源,这大大促进证券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及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做空”机制的引入能有效减少我国股市的波动,避免出现恶性的暴涨暴跌。此外,也使投资者在证券价格下跌时也能获利,从而为我国股市“单边市”的局面划上句号。其次,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券商的利益诉求,增强了券商的盈利能力。目前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交易手续费,股市长期低迷将导致证券业全面亏损。存在卖空机制,券商通过为客户融券,可以赚取手续费以及客户所缴保证金从卖空指令发出到所融证券归还的利息,增加熊市时的收入来源。而融券交易活跃市场,增大交易量,又反过来增加了券商开展的经济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卖空机制的推出也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有利于券商改善投资组合。最后,从投资者角度看,可利用卖空机制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投资收益;融券卖空机制可大幅减弱“庄股”的波动幅度,甚至终结“坐庄”现象,从而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国外主要融资融券模式比较与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世界,成功实现融资融券,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国家不在少数。一方面,市场环境、法律制度固然重要,是融资融券业务兴起的前提;另一方面,事实证明,设计符合国情的融资融券模式,更是成功的关键。总体上,境外融资融券交易的主流做法大致可归为三大类:

1分散化的券商授信模式。分散化的券商授信模式是典型的市场化模式,代表是美国、英国等金融体系开放、法制环境完善的国家。投资者和券商之间直接进行融资融券,当券商资金或证券不足时,可以向金融市场融通资金或证券借贷市场借取股票。该模式下,信用交易的主要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是对运行的规则作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并监督执行。

2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集中授信模式。集中授信模式下,证券金融公司成为整个信用交易体系中证券和资金的中转枢纽,承担相关的融资和融券业务。证券金融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针对券商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一般投资者的融资需求和融券需求仍主要由券商满足。集中授信模式又分为“单轨制”和“双轨制”。前者以日本为代表,以证券金融公司为枢纽,所有融资融券业务必须通过少数几所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进行,其他任何金融机构都无权直接办理;并且客户也不可以绕过券商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借资券。后者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和少数经批准的证券公司办理融资融券业务,客户也可以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办理融资融券;该模式以我国台湾地区为典型。

3证券借贷集中市场模式。在该类模式下,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居于重要地位,集中办理证券的借贷业务。一方面,交易所采用股票逆回购模式,以标准化的证券借贷合约或者股票逆回购合约进行集中竞价买卖。投资者之间可以相互竞价借券,然后通过交易所的撮合系统撮合,登记公司负责股票的结算,卖空账户的保证金和卖空证券则由交易所进行监控。目前,雅典证券交易所采取这种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由登记结算公司组织证券的借贷。结算公司开设股票借贷市场,选取可供借贷的证券,建立可借贷的股票组合,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该市场借入或借出证券。瑞士、新加坡、韩国等市场采取了这种模式。

上述三种模式都说明,在融资融券交易中,既不能完全依赖券商,又不能离开券商的直接授信;既不能完全集中化的授信模式,又不能放纵分散授信,必须要有一定的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境外证券借贷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就是由交易所或登记结算机构组织的集中化的股票借贷市场。这说明融资融券,必须立足于不同的国情区情,进行适当的设计,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进一步推进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慎重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融资融券运作和交易模式

我国2008年修订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把融资融券纳入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但同时又规定了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具备的五个条件,这说明只有小部分证券公司是可以经批准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其余的证券公司则没有营业许可。此外,条例还规定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不足的,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这一规定又确立了证券金融公司的地位。因此,综合来看,我国确立的模式是类似我国台湾地区实行的“双轨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完善,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难以直接采用市场化的融资融券模式,选择类似台湾的模式既有利于防范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信用薄弱、监管不完善等缺陷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又避免了像日本采用“单轨制”所带来的市场垄断弊端,利于融资融券市场竞争,形成良性的市场。同时,应注意到我国属于转轨经济国家的现实,证券公司许多地方有别于他国,如国有股问题,A、B股问题,银行、券商、上市公司以国有控股为主等等,因此在建立自己的模式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金融公司制度。

王福岭、李巍、罗国庆(2009指出,我国应采取证券金融公司主导的集中授信模式作为过渡,待市场发育成熟后再逐步转向市场化模式。因此,主张建立证券金融公司时要充分注意其过渡性。从日本、台湾的经验看,证券公司曾在活跃市场、融通资金以及控制风险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一方面,它在融资融券市场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在运行中也容易导致业务大、责任重、风险集中的状况。而且,其本身作为一个“强加”的中介枢纽,提高了融资融券的成本,降低了市场配置的效率。既然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才是最终选择,建立证券金融公司作为一个过渡的桥梁,在制度设计中,就应使其尽量精干并易于调整和过渡。在功能上,应尽可能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减少政府过度干涉,防止权力和责任过于集中。

3.2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参与主体范围

随着“融资融券”的酝酿上马,相关各方都陆续出台了各项操作政策。国内融资融券标的的限制条件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满二个月,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近二个月内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20%,日均涨跌幅的平均值与基准指数涨跌幅的平均值的偏离不超过4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不超过基准指数波动幅度的5倍以上。上交所和深交所都规定融资融券的初始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维持保证金不得低于130%;如果维持保证金比例低于130%,必须补仓到维持保证金比例高于150%。只有超过维持保证金比例300%的部分才能从信用账户中转出。从融资融券标的和保证金的横向比较看,我国比美国和日本都要更为严格和谨慎一些。

2010年1月22日,证监会了《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申请首批试点的证券公司需满足净资本50亿元以上、通过“全网测试”和符合“一参一控”等六大条件。将在通过融资融券业务联网测试的11家券商中选择6、7家作为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计划于春节前完成评审,“两会”后融资融券业务将正式上线。

《指导意见》对于参与融资融券试点业务客户的准入门槛倒没有规定,而是将该权限下放给券商。对此,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投资者资质条件和资产“门槛”设立最低要求,由试点券商根据自身情况,从严掌握。有券商人士表示,资金不低于50万元是目前业内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标准。

从相关各方出台的政策来看,虽然“融资融券”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但还是伴随着诸多限制,短时间来看,还只是少数几家实力雄厚的券商和少数高端投资者玩的游戏;对于大多数券商和一般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为此,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下一阶段应进一步适度降低门槛、扩大融资融券参与主体范围。

横向范文篇2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题。

横向范文篇3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题。

(四)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类思想品德课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17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德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文科类语文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英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通过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家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历史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地理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社会本学科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地理、伦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世界”,进行心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三册隐含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理科类数学小学阶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浦大桥的长度等)。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自然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化学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生物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理科本科学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视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的能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等)。体育与保健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量素质方面,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技艺类唱游音乐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丰收之歌》、《我们的中队》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美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小学“生活与劳动”、中学“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教育训练。“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高中,进一步明确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和质量意识以及劳动中好品德、好作风。让学生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劳节约等良好习惯,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最大特点。职业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懂得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行行光荣的思想,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为参加劳动和工作,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计算机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wps中选用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在高中还渗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

横向范文篇4

1.理解与支持原则。针对学生思想单纯、认识事物片面的特征,允许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给予宽容、谅解和体贴,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鼓励的原则。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努力目标,鼓励学生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成绩也要抓住并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以自信,让他感到我能行,我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3.民主性原则。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营造浓厚的民主、平等、友善的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为集体、个个做贡献的班集体意识。

4.因势利导原则。对班干部的工作“想不到”或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提示,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二、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建立两套班子,实行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相结合,并以横向管理为主体。纵向管理:选举一名常务班长,建立班委会,给班委会成员细致分工,负责一条线的工作又要配合其他轮值班干部开展工作,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地对班级实行纵向管理。在纵向管理中常务班长是班主任的助手,负责领导班委会成员和对所有轮值班长的工作进行评估、考核、量分并在每周的班会上公布积分,学期结束时,按积分高低确定表彰对象和授奖等级。横向管理:将全班学生按“自由组合适当搭配”的方式分成4个或6个小组,推荐各组组长领导小组工作,每周轮值班长、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监督课堂内外纪律、检查环境卫生、代老师全权处理一天中的日常事务及偶发事件,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评议,这样“组长轮值制”和“班长轮值制”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均等地得到锻炼。要求轮值班长、组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带动全班每个同学,并帮助一名后进生,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因素,这是“主动发展教育”的主要机制,也就是内化机制。

形成班干部轮值制后,要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常务班长与轮值班长例会制度“会诊”轮值管理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二是指导常务班长和轮值班长根据各自的职责和特点组织班组活动。三是疏理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整好组与组之间的个性结构,对班集体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要注重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差生做轮值班干部,更要给予“多关顾”,班主任必须是他们的“参谋长”。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具体做法是:以小组为考核单位,确定考核内容,每周班会将积分公布。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组长、轮值组长和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学生们感到:好好学习、遵纪守法不只是自己个人的事,自己不能为组里丢分。有的组长,优秀学生为了提高本组的“地位”主动当上了学习辅导员,为了组里的荣誉,“小老师”以帮助他人进步作为自己的责任。

横向范文篇5

1.1国库制度建设滞后于横向联网业务的发展

随着横向联网系统试运行的不断深入,业务量逐步提升,横向联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①横向联网重复缴税导致退税问题该如何审批、1日常操作中发生的伺题该如何解决,没有具体的制度规定;②在相关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横向联网挂账问题。如中心支库下午收到的横向联网资金,是由中心支库挂账,还是由营业部各支库挂账没有一个明确规定}③当前的国库制度中没有明确TIPS系统操作人员应由哪个岗人员兼任,或设置专职操作人员,导致横向联网岗位职责不清。

1.2在实际操作中,对重复缴税无法识别,不易区分横向联网责金与其他国库汇划资金

从TIPS系统及支付系统中无法确认是否发生了重复缴税,只有打印出的凭证有相同金额,操作人员需细心审核判断才能发现}横向联网资金,按规定是从支付系统的国库资金汇划(贷记)支付报文录人,但有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往往是将横向联网资金从支付系统的汇兑支付报文进行汇划,加之发报行录入资金时附言不按规定进行录入,造成横向联网资金与其他资金从支付系统来账报单上看不易区分,要通过工作人员进入TIPS系统查询之后才能确定,增加了国库人员的工作量。

1.3税票资金到达国库的时间滞后于TIPS系统税票信息的时间

TIPS系统能提高税款征缴工作的效率,加快了财税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到账速度,缩短了税款入库时间,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税票资金到达滞后税票信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TIPS系统查询到了税票信息1天后该税票资金才能划到国库;还有一种情况是,税票资金已划到税收单位开户行,但税票却不能及时送达开户行,有时可能延迟几天,延缓了税款资金征缴入库的时间。

1.4对外宣传培训力度不够,不利于横向联网系统工作的开展

由于横向联网系统是一种新的缴税模式,对于已经习惯了原始手工税款征收模式的税务工作人员来说不是很适应,所以,他们对使用横向联网的缴税模式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横向联网系统的正常使用。

1.5系统信息增值服务欠缺

TIPS系统集聚了大量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运行的积极成效也得到了税务、国库一线工作人员的认可。但目]~/TIPS系统只面对具体的单笔电子缴税业务提供了核算信息明细查询功能,但对与国库统计分析相关的大量税收征管信息没有开放统计查询功能,大量的查询结果只可读、可打印,没有自动统计和可导出功能,导致对查询到的信息无法进行二次加工、统计、分析,TIPS系统信息再利用效果不理想。

2相关建议

2.1建立健全相关国库制度,使制度建设紧跟业务发展的需要

对已过时和缺乏实用性的旧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制定统一的横向联网系统操作规程,规范横向联网系统业务操作,拓宽国库制度覆盖面,确保横向联网业务依规有序、安全开展。

2.2加强业务培训,统一操作规程

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增加对重复划税的识别功能。加大对各商业银行及参与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力度,使其尽快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准确无误的办理每笔横向联网业务。

2.3加强横向联网系统汇划资金管理,确保税票资金与税票信息同步

税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协调好日常工作,尽量做到税票资金和税票信息同步到达,提高税款资金的征缴入库效率。

2.4加强推广宣传,不断提高横向联网系统的使用盎

在系统运行阶段,相关部门仍需不懈怠地加强TIPS系统的宣传推广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对纳税人进行宣传和辅导,让纳税人认识和了解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的方便快捷,促使各方达成“合作共赢”的共识。不断提高业务人员对横向联网系统的认识,提高TIPS系统的使用率,充分发挥TIPS系统的应用效能。

横向范文篇6

新编教材中,有些内容也讲到小学数学与地理、自然等课的横向联系,如第十二册15页的例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只是这样的例子不多,至于数学与语文、音乐、体育之间的横向联系则很少见到。为此,我们可以在数学中自己设计有关例题、习题、加强小学数学与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具体举例如下:

一.根据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及时选编有关的数学题材,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例如:(结合第八册语文第10课《太阳》的一段话)“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出示数学题:地球与太阳距离一亿五千万千米,一个人每小时步行5千米,日夜不停地走,走完这段距离要用多少时间?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日夜不停地飞,从地球飞向太阳要用多少时间?

150000000÷5÷4÷365≈3425(年)

150000000÷800÷24÷365≈21(年)

通过具体地演算,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太阳与地球距离之遥远。

又如:第八册的24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可以在让学生朗读第三段以后,启发学生知道,这段话中有三个数学关系式:(1)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2)如果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3)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从(1)得到(2)与(3)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结论,只有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才不会有这种错误的结论。

二.结合音乐课乐理知识的教学,编选有关的数学计算题。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分数加减法时,音乐课学唱《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歌,可以有这样的数学练习给出曲调:

附图{图}

(1)写出每个唱名各有几拍或几分之几拍。(2)算出每一小节所有唱名节拍的和。

附图{图}

附图{图}

(3)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做,既练习了分数加减法,又巩固了乐理知识,一举两得。

横向范文篇7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题。

(四)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类思想品德课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17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德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文科类语文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英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通过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家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历史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地理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社会本学科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地理、伦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世界”,进行心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三册隐含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理科类数学小学阶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浦大桥的长度等)。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自然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化学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生物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理科本科学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视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的能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等)。体育与保健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量素质方面,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技艺类唱游音乐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丰收之歌》、《我们的中队》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美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小学“生活与劳动”、中学“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教育训练。“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高中,进一步明确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和质量意识以及劳动中好品德、好作风。让学生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劳节约等良好习惯,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最大特点。职业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懂得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行行光荣的思想,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为参加劳动和工作,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计算机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wps中选用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在高中还渗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

横向范文篇8

一、政务信息网的基本框架

政务信息网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政务内网主要运行党委、政府、机要等涉密信息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政务外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各类非涉密信息系统。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物理隔离。为了方便政务人员上互联网,政务外网提供上互联网功能。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政务信息网从纵向分为省、.市、县(市、区)三个平台。纵向主干线分别由l55M和8M的SDH线路连接,并已全线开通。我县的主要任务是将县直单位的局域网或电脑与县政务信息网络中心联接起来,形成县级政务信息网平台(简称横向联网)。

二、横向联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联网单位

这次横向联网,原则上县领导班子及所有的县直一级单位均要联入政务信息网,其中64个单位为我县重点联网单位(详见附表)。政务内网的联接按照市国家保密局和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迸一步做好涉密系统联网保密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办理审批手续。

2、施工单位

根据省信息中心和省电信公司签订的省政务信息网建设合同,施工单位定为县电信公司。

3、联网方式

横向联网方式原则上采用光纤接入。确因光缆资源限制,短期内无法采用光纤联网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县信息中心同意后,政务外网可采用ADSL方式接入,政务内网可用SDH方式接入。

4、互联网出口

为了确保政务网的安全,联入政务外网的单位必须从政务外网上互联网,绝对禁止联入政务外网的电脑直接通过运营商的线路上互联网。联入政务内网的电脑绝对禁止以任何形式联接互联网。

5、资费标准、

(1)使用光纤接入的单位联网交费为:14400元。其中光纤接入费l0000元/20年(不含上互联网的费用),光电转换器4400元/2对。

(2)使用ADSL接入的单位资费为230元/月(含上互联网的费用)。

(3)采用SDH联网方式接入的单位,其每月费用不高于400元(不含上互联网的费用)。

(4)使用光纤接入的单位上互联网的资费参照市场价另行收取。

6、付费方式

(1)光纤接入的单位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付接入费:A、一次性付清l0000元(不含上互联网的费用);B、分五年付清l0000元(不含上互联网的费用):即每月付310元(含利息)。一次性付款的由各接入单位在施工前缴纳给县电信公司,分期付款的待县电信公司施工完毕后由各接入单位按时缴纳给县电信公司,可采用托收方式一次性划拨或随单位电话话费逐月划拨。

(2)购买光电转换器的经费由光纤接入的单位一次性付给县信息中心,并统一由市信息中心采购。

(3)SDH、ADSL接入的随单位电话话费逐月划拨。

7、申办程序

(1)由使用单位向县信息中心申请接入政务信息网,并填写申请单,县信息中心下单给县电信公司要求施工,施工完结后,填写竣工验收单。

(2)对采用光纤接入或SDH接入的单位,由县信息中心发联网通知单给县电信公司,县电信公司在接到县信息中心提供的联网通知单20个工作日内开通所需使用业务。

(3)对使用ADSL接入的单位,在号线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由县信息中心发联网通知单给县电信公司,县电信公司在接到联网通知单后的5个工作Et内开通所需使用业务。

(4)由于使用单位原因造成电路推迟开通的,开通时限顺延。由于电信方原因造成电路推迟开通的(超15天)免收使用单位一个月的使用费。

(5)联网施工完成后,由县电信公司出具竣工验收单,县电信公司、联网单位盖章确认,一式三份,联网单位、县电信公司、县信息中心各壹份。

三、横向联网工作的要求

1、统一认识,充分认清横向联网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措施。而横向联网是实现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是开展电子政务的必要前提。

横向范文篇9

关键词: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问题;完善建议

随着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渠道的不断完善,横向项目在现代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地勘单位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横向科研项目增多,在促进本单位科研实力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影响了横向项目经费的正规化与制度化管理。鉴于此,分析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来看,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管理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过紧”或“过松”、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忽视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等。

(一)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的纵向项目是我国科研的主要资金来源。该类资金投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当时的国家实际,有利于集中力量在短时期内攻克难关、重点,事实上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横向项目在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地勘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横向项目增多。但是在横向项目经费具体管理中,却盲目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的适应地勘单位横向项目发展需要。甚至在个别单位,依然秉持纵向项目的科研考核评价标准,不重视横向项目的争取。

(二)横向项目经费管理“过紧”或“过松”

在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经费管理中,“过紧”或“过松”的情况较为突出。不重视横向项目的单位,在科研人员按规定缴纳管理费等费用后,经费往往由科研人员自由支配,项目经费支出混乱,甚至科研人员将项目经费用于个人日常生活开支,出现了横向项目经费管理“过松”的情况。在另外一些地勘单位,则存在管理“过紧”现象。与纵向项目可以在实验室完成不同,横向项目需要科研人员大量的走访、实地调研,在很多环节难以提供正规发票。但是管理过紧的地勘单位,则要求必须提供正规发票,并不符合横向项目的实际。

(三)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

任何科研项目都有一定的风险。风险管理是现代科研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部分地勘单位以及科研人员,将横向项目看成“摇钱树”,只看到了横向项目带来的科研投入,并没有认真分析该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风险性。在实际研发中,可能会出现项目结果难以达到投资人(出资人)要求的情况,容易引起地勘单位与合作方的纠纷,并损害地勘单位的社会声誉。

(四)忽视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管理

项目成果收益分配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横向项目实施中,项目人员贡献了智力资源,地勘单位则贡献了相应的物质设备(比如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因此,地勘单位有权利要求参与项目成果收益分配。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地勘单位对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横向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在形成成果后不能有效的参与收益分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的完善建议

针对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为了更好的推动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探索符合横向项目特点的管理模式

横向项目与纵向项目有不一样的特点。因此,地勘单位在横向项目管理中,不能盲目的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而是应该结合横向项目的特点,确定符合横向项目的管理模式。就地勘单位而言,横向项目管理应考虑如下内容:一是要反映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适当增加科研人员的人头经费支出,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考虑横向项目实地走访、调查的情况较多,在各类票据的要求方面,要适当灵活,满足科研人员走访、调研的需要。

(二)坚持横向项目管理的“松紧结合”

横向项目管理“过紧”或“过松”都不符合现代科研经费管理正规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在横向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坚持“松紧结合”。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横向科研项目的实际特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以满足科研需要;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从严管理、制度管理,制定的各项制度必须执行,各类账目指出必须要有台账、有发票,无发票的支出则要有证明人等佐证材料。

(三)强化横向项目的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要始终贯穿于横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在承接横向项目时,要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和可行性报告,并与合作方就风险承担达成一致协议,防止以后出现纠纷。在项目实施中,则、地勘单位则要充分发挥本企业乃至本行业的技术优势和智力优势,通过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满足横向项目研发需要,并降低研发风险。

(四)合理分配各方收益

合理分配各方收益是横向项目管理的题中之义。在横向项目落实前,地勘单位要与合作方就成果收益达成相关协议,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在项目落实好后,单位、科研人员(团队)则要进一步明确内部的收益分配关系,既要保障单位的集体利益,同时也要考虑科研人员(团队)的智力劳动。同时合理分配各方利益,调动整个单位横向项目参与积极性,并提升横向项目研发实力。总之,随着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的增多,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不断创新横向项目管理模式和体制,以更好的适应横向项目管理需要。

作者:胡思远 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

参考文献:

[1]刘军民.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战略[J].地方财政研究,2014,01:44-52

[2]金俊华.课题制下科研项目核算相关问题探讨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4,25:70-73

横向范文篇10

关键词:长距离输水;渠道;纵横向排水;施工方案

一、项目简介

本工程渠道桩号为73+459.445~84+416.287,全长10.957km,渠道设计流量为44.3m3/s,加大流量为52m3/s。渠道底板下部布设直径为15cm及10cm的软式透水管作为纵向排水通道,渠道左侧排洪建筑物两侧布设直径为20cm的PVC排水管做作为横向排水通道。纵向排水沿渠道纵向布置,开挖尺寸为倒梯形断面,底部宽度为50cm,两侧坡度开挖坡比为1:0.5,顶部宽度根据纵向排水纵坡确定。横向排水自渠道中轴线开始,沿渠道横断面方向布置。开挖段底部开挖宽度为50cm,开挖边坡为1:0.5,排水管埋设完成后采用人工回填至原地面;填方段排水管顶部填筑宽度为50cm,两侧填方坡比为1:1.5,排水管两侧30cm范围内采用人工回填。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1)组织项目技术干部及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图纸会审,仔细研究施工图纸,明确了设计意图,并讨论制定了渠道纵横排水施工方案。(2)对现场测量控制桩进行检查,根据业务联系单及施工图纸,绘制了施工放样图,确保施工放样工作的准确性。(3)编写渠道纵横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以便现场施工人员按照正确的施工步骤和技术要求进行土方填筑施工。2.生产准备。(1)渠道纵横排水施工作业队进场,主要设备有反铲挖掘机、自卸车、8t载重汽车、装载机、22T自行式振动碾、2T夯板等,渠道纵横排水施工设备数量满足要求,并对进场设备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确保纵横排水施工期间设备完好率。(2)测量人员若干名,RTK测量设备一套,全站仪2台、水准2台,CASIO5800计算器3个、CASIO9860计算器2个,满足施工测量需。(3)试验室根据施工强度已配备了相应的质检人员、试验人员及相应的试验设备,具备级配料填筑试验要求。3.施工道路。场内施工主道路布置在渠道右侧,沿渠道全线布置。左侧施工道路主要利用渠道左侧连接路,两侧道路宽度为9m,路面为砂砾石路面。4.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主要采用水罐车在渠道沿线取水点取水,拉运至工作面。

三、渠道纵横排水施工方案

(1)纵向排水施工方案开挖段渠道,渠道内坡面开挖完成后,进行纵向排水槽的开挖;填方段渠道,渠道填筑完成,渠道沉降量稳定后,进行渠道纵向排水槽的开挖[1]。纵向排水槽的开挖采用人工配0.5m3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弃料采用8t载重汽车运至施工段附近弃渣场;砂浆垫层采用10m3砼罐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铺设;软式透水管铺设采用人工配8t载重汽车将管道运至施工现场后进行安装;级配料填筑采用3m3装载机装车,8t载重汽车运输,施工工作面采用小推车进行回填。(2)横向排水施工方案横向排水施工采用两种施工方案:其一,正在进行土方填筑的渠道,当渠道填筑至横向排水管安装高程时,按照横向排水施工图纸,采用人工配0.5m3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排水管安装完成后,采用人工回填夯实。其二,已填筑至渠顶高程的渠道,采用拖管法进行穿渠段横向排水管施工[2-3],即采用DDW-150E型非开挖导向铺管钻机钻导向孔,导向孔钻成后,卸掉钻头及控向系统,安装扩孔器进行扩孔,扩孔完成后进行管道回拖施工。

四、施工工艺

渠道纵横排水施工工艺流程:(1)纵向排水施工工艺流程渠道基础精修坡→洒水→基础全断面碾压→管槽开挖→砂浆垫层→管道运输安装→人工级配料填筑(2)横向排水施工工艺流程①正在进行土方填筑的渠道:开挖基槽→安装排水管→人工回填、压实。②已填筑至渠堤高程的渠道:铺管钻机工作场地准备→规划和设计钻孔轨迹→配制钻液→钻先导孔→回拉扩孔→回拉铺管→注浆。

五、施工方法

1.纵向排水施工。纵向排水槽的开挖采用人工配0.5m3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弃料采用8t载重汽车运至施工段附近弃渣场。横排管与纵排管连接处,先在直径15cm的纵排管侧壁开出一个直径10cm的孔,将直径10cm的纵排管插入孔内进行连接,再将15cm的纵排管插入横排PVC管中,接口均用无纺布包裹密实,扎丝绑扎牢固。2.横向排水施工。(1)人工开挖回填横排施工方法当渠道填筑至横向排水管安装高程时,按照横向排水施工图纸,水平部位采用人工配0.5m3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料在填筑区内补水后作为渠道填筑料继续使用,外坡面部位横向排水管在渠道填筑完成后再采用人工开挖沟槽。排水管安装采用人工配8t载重汽车将管道运至施工现场后进行安装,专用接头连接。(2)非开挖钻孔机铺管施工方法放出入土点、出土点和管线中心轴线的位置,在入土点端测量并确定钻机安装位置,钻机安装在入土点和出土点的连线上,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导向孔的转进。

六、渠道纵横排水施工注意事项

(1)高填方段及泥岩段的纵向排水管沟槽开挖完成后,需先进行渠道内坡砂浆垫层及一布一膜(0.4mm)的铺设,完成后再开始软式透水管的安装施工[4]。(2)透水管开挖前要精确放线,确定位置和开挖深度,现场采用挂线进行控制。(3)软式透水管的安装,渠道纵横排水管槽开挖完成后,为了避免已开挖成型管槽坍塌,需尽快安装软式透水管。透水管接口包裹绑扎后的土工布应平整均匀,松紧适度。(4)为避免回拖失败、扩孔报废、防止塌孔,应采取以下措施[5]:1)选择适宜的钻机,通常选择钻机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是最大推、拉力和最大输出扭矩。管道回拖力主要与回拖管段的规格和长度、预扩孔的直径和质量有关。2)确保导向孔质量,导向孔是预扩孔的基础。导向孔的基本控制指标是出、入土角、曲线偏移和造斜段曲率半径。3)在满足管道回拖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扩孔直径;选用适宜的泥浆;选择适宜的钻具和钻具组合,并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

七、质量保证措施

(1)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放线,定位。开工前做好施工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及控制点详细交底,做到参与施工人员都能熟知技术质量要求。(2)强化质量教育,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质量体系文件及施工技术要求,并做好记录;做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施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的质量。(3)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施工中加强工序管理,各工种、各岗位严格把关,认真执行“三检制”,并做好详细记录。(4)钻机及配套设备就位准确可靠,导向孔不得急于求快,要认真复核,参数要求准确,偏差要符合规定,司钻、控向及注浆等操作人员按照制定的方案钻进,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必要时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和支持。

八、安全保证措施

(1)电源装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实行一机一闸,机械设备一定要有接地接零。机械操作由持证专业人员操作。(2)施工区域内设置安全警示牌,并设置夜间警示标志,上岗人员必须使用劳保用品。(3)定期检查液压油损耗情况,并及时更换。(4)晚间施工应确保照明良好,现场四周设置可移动的碘钨灯。九、结论渠道主要进行纵横向排水的施工设计,对于纵向排水,开挖段渠道内坡面开挖完成后,进行纵向排水槽的开挖;填方段渠道,渠道填筑完成,渠道沉降量稳定后,进行渠道纵向排水槽的开挖。对于横向排水施工采用两种施工方案,正在进行土方填筑的渠道,当渠道填筑至横向排水管安装高程时,按照横向排水施工图纸施工。

参考文献

[1]丁银剑.某扩建渠道排水方案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5,(05):115-116.

[2]王丹妮,周丹顺,杨静安等.南水北调工程高潜水强透水地基渠道施工期渗流及降排水研究[J].西北水电,2014,(05):49-52.

[3]匡德.纵横排水与竖井抽排在北疆供水工程中的应用[J].新疆水利,2014,(05):30-34.

[4]任喜龙,吕红波.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滩地段渠道排水设计[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0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