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7:09:22

黑车范文篇1

一、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黑车”现象及其危害

“黑车”往往聚集在人流量巨大、交通工具不足的地区以及时间“盲点”的时候。在火车站、客运站、地铁分站点、机场、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处,城乡结合部、远郊区县和新建居民区等公交系统未能覆盖的“盲区”,全天候营业的大型酒店或高档餐厅等餐饮、公园、旅游景点等人流量较大的娱乐服务场所等,以及公交系统非固定的运营时间,我们会经常看见“黑车”的踪迹。从事“黑车”运营的人员,有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无正式职业的城镇居民,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社会闲散劳动力等弱势群体。黑车有着投资小、见效快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比较体面与轻松,这就极易使这些人握起了“黑车”的方向盘。“黑车”现象对公共交通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众多的危害。挤压正规出租车的生存空间。“黑车”基于价格上的优势对出租车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一方面,二手车价格的下降造成购买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黑车”不需要缴纳各种费用,能压价竞争与正规车争夺客源,侵害了合法出租车司机的权益。危害乘客权益和公共安全。“黑车”车况较为复杂,没有经过技术检测和车辆等级评定,稳定性、安全性普遍较差,安全系数极低,不能保障交通安全;黑车驾驶员没有参加客运服务以及相关的急救培训,因此不受行业规范的限制,服务质量不高,容易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再者,由于“黑车”属于非法营运,没有办理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有效地保障乘客的利益。此外,个别“黑车”司机借运送乘客之机,实施抢劫、强奸、盗窃等犯罪活动,危害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有些“黑车”司机则聚集起来,形成类似黑社会势力的“黑车”团伙,严重侵害了普通市民和出租车司机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黑车”治理的困境

“黑车”的鉴别与调查取证困难。黑车与一般私家车并无任何区别,同样都是普通牌照,难以区分。而且当下流行的“拼车”一族也使得执法部门在鉴别时面临困境。一些“黑车”车主在面对执法人员的问询时辩称自己仅仅是帮忙,并非有偿载客。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运管人员查处“黑车”非法运营,须在“黑车”拉载客人时,并要有客人的证言。但在取证过程中,乘客们或是害怕遭到报复拒绝配合,或是认为检查耽误时间匆匆离开,或是觉得作证很麻烦而使用假信息填写资料,这些情况都使得事后诉讼举证困难。另外,不少驾驶员在长期从事非法运营的过程中已经发展出固定的顾客群体,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对对方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无法通过调查辨认二者是否存在交易关系,最终不得不对这部分人放行。难以获得群众的支持。群众对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及黑车的危害不了解,因而难以对黑车形成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不少群众还会对“黑车”从业人员的社会弱势地位予以同情,并认为“黑车”运营既满足了自己的出行需要,又能够让弱势群体自食其力,应该允许、鼓励,而不是打击和取缔。甚至有些群众存在与“黑车”司机的长期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已经变得比较熟悉。因此当运管部门查处黑车时,他们一方面不愿主动配合,一方面对执法人员有很高的抵触情绪。打击的长期成效和力度难以保证。上述的取证困难、群众不支持的态度以及执法部门在财力和人力上的局限性,导致对黑车的打击力度不强,并且难以维持长期的打击行动。执法部门在任务重、工作多和行动力有限方面的冲突使得“打黑”行动一般只能在某个时间集中展开。在当前“黑车”已经越来越多形成集团的情况下,往往刚抓到一例,其他的“黑车”就会突然之间销声匿迹。而“打黑”行动结束后,“黑车”便又“春风吹又生”。此外,“黑车”司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失地农民或下岗职工,一旦将“黑车”没收或处以巨额罚款,这些司机们的家庭将丧失生活来源,有可能会导致犯罪率上升,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因此在对“黑车”进行处罚时,执法部门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情况在惩罚力度上仔细斟酌,这样就导致难以对其他非法运营者起到警戒的作用。

三、城市“黑车”治理困境的原因

学者们认为“黑车”治理存在法律方面的缺陷,认为应从立法的角度出发,提高整治黑车法律依据的位阶,对黑车性质、整治黑车的主管机关、整治黑车的管理体制和执法方式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惩治黑车行为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1]。有的认为社会需求的存在是“黑车”猖獗的内在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解决措施[2]。还有的从出租车行业的准入“门槛”出发,讨论正规出租车客运行业的高成本对“黑车”治理的客观影响,以及由此无法顺利实现“黑车”司机身份合法化的尴尬境况[3]。另有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加强对“黑车”的监控和管理,如建立网络化黑车治理数据库和电子摄像取证系统等,以解决“黑车”治理中取证和调查难的现实问题[4]。当前对“黑车”出现原因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只是讨论了“黑车”治理困境的表象原因,忽略了其根本的内在驱动力。“黑车”之所以“屡禁不止”,不仅仅因为法制方面存在漏洞,也不仅仅是出租车和公交系统的缺陷使然。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与基础设施发展速度的不一致,由此带来了市场方面的需求。

1.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市民的出行越来越要求快速和便捷。而目前城市交通中公共交通系统和出租车准入制度方面的缺陷,导致市民出行不便。“黑车”的存在弥补了这部分的市场空白,客观上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得到了部分市民的认可甚至支持,从而导致“黑车”治理缺乏社会基础。

2.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目前新的开发区、新建小区以及新建工厂层出不穷,急需与其配套的交通线路和公交车辆,而这些新区的公交线路普遍较少,车站设置间距过疏,行车间隔过长,公交车停运时间过早。这种情况不仅加大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市民的出行需求是刚性的,而且随着市郊人口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如果公共交通无法满足这一需求,那么必然会由使用方便、无处不在的“黑车”来填补空缺。反观“黑车”,其存在常常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找不到车子的困难,因此受到部分市民的青睐。

3.出租车特许制度的缺陷。我国多数城市的出租车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政府特许经营,即政府将城市的出租车业务授予少数公司经营,由公司向司机出售营运资格,而后者则需要向公司缴纳一定金额的管理费用,俗称“份儿钱”。特许经营提高了出租车运营的成本,导致城市出租车相对其他城市交通工具来说价格较贵。此外,出租车特许制度还对出租车数量实行总量控制,限制了新的主体进入出租车行业。一方面市场对出租车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总量控制的政策限制了出租车的投放数量,供小于求。因此这种贵且少的城市客运方式也很难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黑车结合了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优势,相对公交来说,具备了出租车便捷的优点———车辆乘坐空间相对封闭且宽敞,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两点直达,线路覆盖区域广,车速快;相对于出租车来说,因为存在很大盈利空间而可以根据乘客的需要调整车资。不仅如此,部分“黑车”常聚集在公共交通系统的空白地带,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一种常态存在,并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乘客群体。如此一来,“黑车”以其独特的竞争力满足了市民在交通上的需求,成为很多市民出行时的首选。在当下城市交通运输没有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背景下,“黑车”的存在因为弥补了部分市场缺陷而获得了市民的默许和纵容。而取缔“黑车”的执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民的出行活动造成了不便和影响,因此很难取得市民的认同和支持。

4.政府治理中存在不足和漏洞。城市扩张带来城市空间范围的不断增大和城市问题的增多和复杂化,由此相应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扩大管理的空间范围以及提升管理能力。但目前相关职能部门的改革和提升无法适应城市扩张的速度。具体到“黑车”治理上来说,城市交通执法的不到位,执法依据、手段以及观念的落后导致了“黑车”治理的执法困境。首先,当前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的观念仅仅止步于事后处罚,导致“预防难”。其次,执法手段单一,设备简陋,导致“取证难”。当前取证过程中仅采用录音笔和纸笔等工具,通过询问乘客搜集证言,而这已不能适应运输市场动态管理的需要。一旦乘客不配合或者推翻之前的证词,执法部门就难以对“黑车”运营者实施处罚。同时,也存在个别执法人员执法意识淡薄,为避免和非法出租车司机的正面冲突,擅自降低处罚力度的现象。

5.市民自觉能力较低。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带来的另一后果在于,城市文化并未按照景观扩张的速度同步向城市居民传播,由此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造成“新市民”没有丢弃原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二是城市居民的市民观念有所欠缺。从现存的情况来看,“黑车”具有出租车式的便捷、快速和舒适,其价格不仅远远低于出租车的价格,而且还可以根据乘客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自觉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市民往往抛弃了社会规范的制约和安全方面的隐患,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舍弃正规城市交通客运方式而乘坐“黑车”。另外,由于缺乏自觉意识,很多“黑车”乘客在遇到执法检查时一味推脱,没有履行自身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该履行的义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导致“黑车”治理缺乏社会支持的力量。

四、治理城市交通运输中“黑车”的途径

城市化的进程不会因为出现“黑车”问题而停止,因此走出“黑车”治理的困境,必须在发展中寻求解决方式。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与基础设施发展速度不一致的根本问题,必须将力量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发展方面,还应注意与此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人文素质等软环境的建设与提升,加强对“黑车”的综合防治。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符合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选择。公交交通具有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应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来扶持公交发展。首先,应改善传统的公交系统。一方面对公交系统实行扶持政策,比如国家给予公交企业适当的财政补贴,尽量减轻公交企业的税费,银行信贷向城市公共交通倾斜和制定合理的公交票价。另一方面,对城市私家车实施限制策略,对小汽车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控制,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此外还可以建设公共交通专用车道,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其次,建立快速公交(BRT)系统。BRT是一种结合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品质和地面公共交通的灵活性,通过对公共交通车辆、行驶道路和车站、先进技术、运营组织等方面系统性整合,形成的一种成本低、服务快速、运量大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服务系统[5]。市内BRT运营速度一般为20~30km/h,而运量可以满足1.0~4.5万人次/(单向•h)的不同需求范围,其建设成本不到同等服务能力轨道交通的1/10。通过设置专用行驶道路、专用的BRT车站和车辆以及发展智能交通技术来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便利、快捷的出行条件。再次,在传统公交的基础上建立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APTS)。通过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高使用率、分配驾驶的汽车、舒适的大公共汽车、有轨车辆和全程通过车辆的使用与运行中发展公共运输系统[6]。APTS可以实现对运营车辆的监控,能够使晚点车辆恢复正常运行,为乘客提供个人出行服务和车辆运营信息,为车辆修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取消出租车行业准入歧视,建立个体与公司经营相互补充的市场运营体制。城市出租车行业,既不具有天然垄断性质,也不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重大国计民生,完全可以取消市场准入的排他性政策规定,允许自然人个体经营出租车,形成出租车市场主体多元并存的市场格局。公司和个人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公司化还是个体化应该是市场竞争与市场选择的结果。反之,允许个体与公司平等进入,又可以促进市场竞争,避免发生行政干预下的垄断。因此应取消目前对个人申请出租车经营牌照的限制。同时应由市场调节出租车总量及出租价格,从而形成市场化的出租行业管理体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际春教授认为:“适当的出租车总量是由价格、供求、替代交通工具等综合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发展、动态的平衡。控制出租车总量和出租车企业规模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定势。”通过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允许个人经营出租车,降低出租车运营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出租车的市场投放数量,解决出租车运力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降低了出租车的乘坐成本,以质优价低的优势更好地吸引市民,进一步消除“黑车”存在的市场需求。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如此可以加快城市硬件设施的建设,保持其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一致性。具体而言,能够弥补城市公交运能不足的缺陷,使城市居民获得正规安全、快速方便、价格合理的出行工具,消除城市客运中的市场盲区,降低市民对“黑车”的需求。

(二)健全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

加快“黑车”治理的立法进程,提高整治黑车法律依据的位阶。2004年7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仅是一部行政法规,该法规没有赋予执法人员在查处“黑车”时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和取证办法。因此应尽快推进关于“黑车”治理的立法程序,对黑车性质、主管机关的权限、处罚措施以及“黑车”治理中公民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给予明确的界定。“黑车”认定需具备两个要件:未取得道路运输运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行为。但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依据过于简单笼统,执法人员往往不能据此认定或鉴别“黑车”,因此应尽量细化判别“黑车”的标准,这也是一切“黑车”治理手段的前提和基础。上海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就对“黑车”和“拼车”的区别作出了详细的界定,利用车主与乘客的行车路线是否相近或一致,乘车对象是否属于特定群体,合乘车主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乘客是否有固定的上车地点以及行车时间是否有规律等具有明显区别的方面来判别“黑车”[7]。要完善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目前“黑车”治理的执法主体有交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城管等,但在处理“黑车”问题的执法过程中,这些执法主体只能依据所归属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执法,难以对“黑车”现象进行针对性处罚。完善和明确执法主体的职责权限,不仅可以使执法主体有法可依,也可以提高“黑车”处罚的有效性。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条例》规定,道路运输监督检查人员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但是现实中往往正是由于乘客的不合作才导致大量“黑车”司机侥幸逃脱处罚。《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此,公民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同时也有义务配合执法人员,在面对检查询问时做到真实客观。

(三)提高市民抵制“黑车”的自觉性

应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加大对“黑车”的曝光程度。通过宣传一些“黑车”非法运营导致惨剧的案例,揭露黑车的危害,使乘客意识到黑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对群众的素质教育,使群众主动摒弃违法的“黑车”。不仅如此,还应发动合法经营者、广大群众和有关部门积极举报,这样使人们自觉拒绝“黑车”,主动配合执法工作,形成一种打击“黑车”的社会氛围。最后通过向大众阐述驾驶“黑车”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劝潜在“黑车”运营者,从而防止新的从业者进入“黑车”领域。

(四)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黑车范文篇2

一、我州农机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未,西双版纳州拥有各类拖拉机4205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15台;小型拖拉机41242台;农用运输车515台。拥有量在全省名列前矛。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11963台,没有办理牌证手续和未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30094台(俗称黑车),占拖拉机总数的71.6%;有驾驶人员42160人,参加年度审验的驾驶员12153人,没有办理驾驶证和未参加年度审验的驾驶员30010人(俗称非驾),占驾驶员总数的71.2%。数万“非驾”人员操作着数万台“黑车”,这类车辆安全性能、驾驶员技术水平得不到保证;为躲避监管,他们经常在夜晚等能见度低但检查较少的时间行车,专走路况差但较偏僻的田间小道,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2002年发生农机事故13起,其中重大事故6起,死亡7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14.7万元。在13起农机事故中,由于“黑车非驾”原因引发的4起,占事故总数的30.7%。农业机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农机销售、修配、服务作业三大市场的发展可扩大就业助民增收。全州农机从业人员49776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13062万元,实现纯收入6672万元,相当于全州59.5万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12元。农机服务领域的拓宽,服务范围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经营各类农业机械走上致富道路。农机化实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但是数万“非驾”人员操作着数万台“黑车”,“黑车非驾”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农民奔小康的进程,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成为农村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

“黑车非驾”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的发展模式也随之变化,拖拉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机监理部门对各类机车的检审也由过去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集中办理,变为灵活多样的下乡镇、进村入户,随时随地办理各种手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效果并不理想,“黑车非驾”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6年,对无牌无证较严重的乡镇有重点地进行治理整顿共消除无证驾驶人员2976人,消除无牌拖拉机1300多台。1997年全州拥有拖拉机33615台,换发“九二”式新牌照仅为15954台,无牌拖拉机17661台,占拖拉机总数的52.5%。2000年拖拉机拥有量39779台,参加年度检审15936台,无牌拖拉机(含未参加检审的拖拉机)23843台,占拖拉机总数的60%。2002年拖拉机拥有量42057台,参加检审的11963台,无牌拖拉机(含未参加检审)30094台,占拖拉机总数的71.6%。针对“黑车非驾”逐年增加的实际,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方便群众办事。2002年农机监理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近百人的检查队伍,长期不间断地开展路检路查,在检查中,加大安全法规宣传力度,对违章行为坚决取缔,对手续不全的现场给予办理,共出动检查人员1200人次,出动宣传车30余次,到村寨、田间地头宣传20余次,受教育群众3700人次。查验拖拉机2139台,查处违章车辆333台;进村入户补发牌照135台,补审驾驶员56人;拖拉机检审11963台。工作中采取分阶段、定任务、定指标、定奖惩的措施;方法上做到上路检查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罚款惩处相结合;同时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态度。然而年度检审率依然不高,“黑车非驾”依然是日趋严重。

二、形成“黑车非驾”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机手和农民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在和机手、农民的交谈中了解到,对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8年云南省人大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1999年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农业机械监理条例》以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颁布的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知之甚少。有的驾驶员错误地认为,自己买的拖拉机自己用,“拉拉肥料,运运土,收收谷子,送送粮”,无异于养了一头大家畜,还落什么户,挂什么牌,更无必要搞什么年度检审,根本不懂得作为一种机动车辆要纳入国家统一强制管理的范畴,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道理。有些农民还错误地认为,机关干部既然可以坐小汽车,我们赶街、下地劳动,或者婚丧嫁娶办事乘坐拖拉机有何不可,岂不知农业机械是专为搞农田作业和农业运输设计的,其安全性能是不能与专门从事载客运输的机械相比拟的。

(二)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严重。近些年来,省人大、省政府以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农机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依法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有宣传不到位的情况,每出台一部法规、规章,从上到下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声势不够大,没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也有执法不严的情况,以勐海县勐混乡为例,该乡有拖拉机2656台,已办理牌证手续的1378台,未办理牌证手续的1278台,参加年度检审的500台,占拖拉机总数的18.8%,无证驾车1120人。同在该乡的手扶拖拉机,参加年度检审的,要接受车辆检验办理相关手续,还要上缴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分别是养路费210元、运输管理费34元、保险费80元、检审费28元、农机服务费30元、车船使用税20元,合计402元;不参加检审的拖拉机,逃避了检验和以上相关费用。而农机监理工作受人员、经费、车辆等限制,执法力度跟不止,不能及时查处不参加检审等违章行为,这样参加检审的机手有“吃亏的感觉”。对违章现象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黑车非驾”的形成。个别农机安全执法人员不是秉公办事,甚至徇私枉法,对待熟人违规违章往往睁只眼闭只眼,网开一面,而对待其他人则加重处罚或者乱处罚,既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又伤害了管理对象的感情。

(三)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部门扯皮。1986年国务院确立的农机安全由农机监理部门为主体负责,上道路时接受公安、交通部门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是搞好我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本体制和指导方针。1998年国务院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赋予农业部"组织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这是符合精简、效率、统一的机构改革原则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个精神在我州没有很好的落实。近几年来,公安交警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提出不许农机学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停止农机监理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考试和年度审验工作。形成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审验由公安交警管,拖拉机的落户、检验由农业部门管,出现“人机分离”局面。这不仅违背了国务院的有关精神,还给我州农村的拖拉机及驾驶员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很多驾驶员不能按时参加年度检审,无证驾车人员逐年增多。

(四)没有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州的拖拉机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专门从事营运的拖拉机;既从事营运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前两类拖拉机上路行驶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时间较多,办理公安九二式牌照无可非议,这部分农民也愿意接受。在42057台拖拉机中,参加检审的有11963台,主要就是这两类拖拉机。第三类是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主要是代替人力、畜力在田间耕作,同时它也兼有运输功能,主要是从家庭到田间、从田间到市场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在农闲时节拖拉机往往被闲置,如果一概强调挂公安上路行驶的牌照,上交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又是一样,无疑是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就不能享受党和国家对专门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的各项优惠政策,农民当然不愿意,农民是最讲实际的。所以就造成了不落户、不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逐年增多,这类拖拉机目前成为“黑车”的主体,占“黑车”的80%以上。

三、解决“黑车非驾”问题的主要措施

安全生产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安全,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加强安全管理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州”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份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加大宣传力度和依法管理力度,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的途径,下大力解决农村“黑车非驾”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州农村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做好农机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是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宣传教育中,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在农机监理单位内部设立宣传科(股)室,固定专人,购置必要的设备,从组织机构、人力、物力上保证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把宣传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如在农机检审阶段,可下发宣传单,就农机法规、农机检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宣传;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要针对机手的违章行为开展法制教育。三是面向各级领导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四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机法规、政策,在农村利用节假日等,开展农机法规咨询,农机典型案例展览等方式的宣传。也可以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开办固定栏目,进行农机法规政策的宣传。还可以与中小学校联系,举办农机监理知识讲座和法制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学习制度,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二)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1984年国务院在放开农用拖拉机等机动车船经营运输业时,确立的农机安全由农机监理部门为主体负责,上道路时接受公安、交通部门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是搞好我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本体制和指导方针。这一分工原则,即使在1986年国务院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中也没有改变。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国务院国办发(1998)88号文件,省政府(2000)171号文件,州政府西政办(2002)45号文件,在机构改革有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已把“组织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等职能划给了农业部门,很好地解决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这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这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权衡利弊、合理配置的最终结果,是国务院深思熟虑的决策。我们要不折不扣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州政府的有关精神,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大农机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是农机监理的重要工作,是取缔“黑车非驾”、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拖拉机、农用车违章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的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为造成的。如果我们心慈手软,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制止一个违章者,这就意味着对几个甚至几十个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负责任。因此必须用铁的手腕,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应注意搞好五种方法的结合。

1、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在车辆经常出入的路段、路口、乡村、砖瓦厂等地点设立多个检查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适时派出监理人员在所辖区域内进行流动检查。

2、跟踪检查与蹲点守候相结合。对新车、二手车、重点车进行跟踪检查,对逃避检查的“钉子户”实行蹲点守候。

3、定时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在农机事故多发期、多发地段进行定时检查;对监理人员掌握的“黑车非驾”进行突击检查。

4、全面检查与局部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是指对所辖区域内的农业机械进行常规性路检路查;局部检查是指对特殊路段、重点村寨进行封闭式检查。

5、说法教育与严厉处罚相结合。对违章驾驶员以说法教育为主,对个别经教育仍不服从监管的要坚决处于罚款、扣证、扣车等强制措施。

(四)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是解决“黑车非驾”最根本的方法。我州的拖拉机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一是专门从事营运的拖拉机;二是既从事营运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三是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分类管理就是指对前两类拖拉机办理公安上路行驶牌照;对第三类拖拉机办理农业部门的农田作业牌照。根据农业部(1997)5号文件,其中颁布了三个农机行业标准,规定了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办理农田作业牌照。贯彻农业部三个行业标准,是对农业机械实行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从勐腊县实施农作牌的试点情况来看,以下几条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实施农作牌符合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是清理“黑车非驾”的治本之策;二是实施农作牌符合我州农村的实际,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根据省政府(99)245号文件规定,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免交养路费、运输管理费、保险费等,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两种不同的用途拖拉机,办理两种不同的牌照,承担两种不同的费用,是实事求是的,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得到了基层政府的好评,得到了试点地区农民机手的拥护。一个挂农作牌的农户说得好:“他上路跑运输,我下田从事农田作业,办一样的牌照,上交一样的费用,肯定不合理,早就该挂农作牌了。”实施分类管理不仅减轻农民负担,而且使他们脱下“黑车”帽子,有了名副其实的身份,可以正大光明地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实施分类管理也是广大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实施分类管理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首先对各级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宣传,要把实施分类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讲深讲透;其次协调好交警、运政的关系,农作牌上路行驶一般限定在本县范围,拉种子、化肥、上交公粮、转运农用物质等;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免交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这些都需要得到交警、运政部门的支持。再次是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实施分类管理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支持和拥护,才具有生命力。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并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农机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措施。

黑车范文篇3

为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监管,维护出租汽车行业良好的运营环境,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和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力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整治非法营运“黑车”重要性的认识

非法营运“黑车”现象的存在,既挤占了合法营运市场,扰乱我市正常的营运秩序,还滋生大量治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城市形象、社会稳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尽管我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了对非法营运“黑车”的查禁工作,处罚了一批“黑车”车主,查扣了一批非法营运车辆,但非法营运“黑车”仍屡禁不止,城区重点地段、公复场所、旅客集散地等一些地区“黑车”非法营运的猖獗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止。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的整治力度,既是规范全市道路营运市场、强化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保障民生、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更是维护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从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市场公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最大的决心和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顺利实现整治工作的目标。

二、进一步明确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按照“查处常态化、力量联合化、执法刚性化、机制长效化、舆论导向化”的“五化”要求,全面清理整治非法营运“黑车”,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是全面整治非法营运车辆,使非法营运猖獗“黑车”势头得到明显遏制,路口违停候客、流动拉客、抢客等现象基本杜绝;二是建立和健全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打击“黑车”的执法队伍和工作长效机制,使道路交通环境和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工作重点。一是重点查处非法营运“黑车”,特别是未经许可从事出租客运的小型客运车辆;二是重点治理车站、宾馆、饭店、医院、娱乐场所、住宅小区、外来人口聚集区等地段非法营运“黑车”集中区域以及重点区域内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

三、围绕“五化”要求,切实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力度

(一)坚持常抓不懈,加强日常监管。交通运管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一支“快速反应、打击有力”的专职查处队伍,采取定点与流动、定时与随机、明查与暗访、分片与集中相结合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现场查处打击力度,切实保持对非法营运“黑车”整治的高压态势。探索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完善非法营运黑车重点地段的电子监控网络,对非法营运活动实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控。公布举报电话96520,24小时接听群众举报信息。

(二)坚持联合执法,增强执法效能。从公安、城管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非法营运“黑车”专项整治队伍。公安部门要多警种参与,对非法营运“黑车”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及非法营运黑恶势力、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和发生暴力抗法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城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对在人行道违停等扰乱环境秩序的非法营运“黑车”加大处罚力度。

(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各部门要用足、用活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履行执法职能,做到程序合法、证据充分、裁量合理,增强责任意识。同时,严格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办理人情案。

(四)坚持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机制。在巩固整治成果的同时,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地段有关单位、出租车协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整治非法营运“黑车”的协作网络,落实重点地段有关单位的协管责任。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被查处非法营运“黑车”的行政处罚结果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对屡犯者加大处罚力度。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通报情况,研究举措,形成整治合力。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和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积极提供线索、协助查破非法营运“黑车”案件的群众和出租车司机给予奖励。

(五)坚持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整治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讲清政策界限,讲明从事非法营运的危害,震慑教育非法营运者。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非法运营“黑车”、举报非法运营“黑车”、不坐非法运营“黑车”。

黑车范文篇4

关键词:农村黑车非驾农机安全

Abstract:Thetractorisamajorproduceroftheruralmasses,oneofthemeansoftransport,productionanddevelopmentofthegraduallyreplacedtheslash-and-burnmethodsofproductionandthebackofthepackhorsetransportation.Tractortodothevillagersofproductionandlifeofagreatconvenience.However,duetolivinginscatteredruralareas,beyondthereachoftheCommissioneroffarmmachinery,lostcontroloutofcontrolalargersurface,resultinginsomevillagersdonothaveastrongsenseofsecuritysothatthetractorWupaiwuzheng,drinkdriving,seriousviolationssuchasillegalmannedphenomenonismoreprominent,andoftenstuffedBecomecasualtiesofthetragedy.Fromthetractorcausedthecauseoftheaccident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results,Wupaiwuzheng(non-blackcardriving)isoneofthemajorcausesTractoraccident.

Keywords:ruralnon-drivevehiclesandfarmmachinerysafety

一、我州农机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未,西双版纳州拥有各类拖拉机4205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15台;小型拖拉机41242台;农用运输车515台。拥有量在全省名列前矛。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11963台,没有办理牌证手续和未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30094台(俗称黑车),占拖拉机总数的71.6%;有驾驶人员42160人,参加年度审验的驾驶员12153人,没有办理驾驶证和未参加年度审验的驾驶员30010人(俗称非驾),占驾驶员总数的71.2%。数万“非驾”人员操作着数万台“黑车”,这类车辆安全性能、驾驶员技术水平得不到保证;为躲避监管,他们经常在夜晚等能见度低但检查较少的时间行车,专走路况差但较偏僻的田间小道,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2002年发生农机事故13起,其中重大事故6起,死亡7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14.7万元。在13起农机事故中,由于“黑车非驾”原因引发的4起,占事故总数的30.7%。农业机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农机销售、修配、服务作业三大市场的发展可扩大就业助民增收。全州农机从业人员49776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13062万元,实现纯收入6672万元,相当于全州59.5万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12元。农机服务领域的拓宽,服务范围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经营各类农业机械走上致富道路。农机化实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但是数万“非驾”人员操作着数万台“黑车”,“黑车非驾”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农民奔小康的进程,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成为农村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

“黑车非驾”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的发展模式也随之变化,拖拉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机监理部门对各类机车的检审也由过去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集中办理,变为灵活多样的下乡镇、进村入户,随时随地办理各种手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效果并不理想,“黑车非驾”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6年,对无牌无证较严重的乡镇有重点地进行治理整顿共消除无证驾驶人员2976人,消除无牌拖拉机1300多台。1997年全州拥有拖拉机33615台,换发“九二”式新牌照仅为15954台,无牌拖拉机17661台,占拖拉机总数的52.5%。2000年拖拉机拥有量39779台,参加年度检审15936台,无牌拖拉机(含未参加检审的拖拉机)23843台,占拖拉机总数的60%。2002年拖拉机拥有量42057台,参加检审的11963台,无牌拖拉机(含未参加检审)30094台,占拖拉机总数的71.6%。针对“黑车非驾”逐年增加的实际,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方便群众办事。2002年农机监理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近百人的检查队伍,长期不间断地开展路检路查,在检查中,加大安全法规宣传力度,对违章行为坚决取缔,对手续不全的现场给予办理,共出动检查人员1200人次,出动宣传车30余次,到村寨、田间地头宣传20余次,受教育群众3700人次。查验拖拉机2139台,查处违章车辆333台;进村入户补发牌照135台,补审驾驶员56人;拖拉机检审11963台。工作中采取分阶段、定任务、定指标、定奖惩的措施;方法上做到上路检查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罚款惩处相结合;同时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态度。然而年度检审率依然不高,“黑车非驾”依然是日趋严重。

二、形成“黑车非驾”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机手和农民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在和机手、农民的交谈中了解到,对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8年云南省人大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1999年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农业机械监理条例》以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颁布的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知之甚少。有的驾驶员错误地认为,自己买的拖拉机自己用,“拉拉肥料,运运土,收收谷子,送送粮”,无异于养了一头大家畜,还落什么户,挂什么牌,更无必要搞什么年度检审,根本不懂得作为一种机动车辆要纳入国家统一强制管理的范畴,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道理。有些农民还错误地认为,机关干部既然可以坐小汽车,我们赶街、下地劳动,或者婚丧嫁娶办事乘坐拖拉机有何不可,岂不知农业机械是专为搞农田作业和农业运输设计的,其安全性能是不能与专门从事载客运输的机械相比拟的。

(二)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严重。近些年来,省人大、省政府以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农机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依法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有宣传不到位的情况,每出台一部法规、规章,从上到下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声势不够大,没有

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也有执法不严的情况,以勐海县勐混乡为例,该乡有拖拉机2656台,已办理牌证手续的1378台,未办理牌证手续的1278台,参加年度检审的500台,占拖拉机总数的18.8%,无证驾车1120人。同在该乡的手扶拖拉机,参加年度检审的,要接受车辆检验办理相关手续,还要上缴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分别是养路费210元、运输管理费34元、保险费80元、检审费28元、农机服务费30元、车船使用税20元,合计402元;不参加检审的拖拉机,逃避了检验和以上相关费用。而农机监理工作受人员、经费、车辆等限制,执法力度跟不止,不能及时查处不参加检审等违章行为,这样参加检审的机手有“吃亏的感觉”。对违章现象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黑车非驾”的形成。个别农机安全执法人员不是秉公办事,甚至徇私枉法,对待熟人违规违章往往睁只眼闭只眼,网开一面,而对待其他人则加重处罚或者乱处罚,既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又伤害了管理对象的感情。

(三)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部门扯皮。1986年国务院确立的农机安全由农机监理部门为主体负责,上道路时接受公安、交通部门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是搞好我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本体制和指导方针。1998年国务院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赋予农业部"组织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这是符合精简、效率、统一的机构改革原则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个精神在我州没有很好的落实。近几年来,公安交警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提出不许农机学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停止农机监理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考试和年度审验工作。形成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审验由公安交警管,拖拉机的落户、检验由农业部门管,出现“人机分离”局面。这不仅违背了国务院的有关精神,还给我州农村的拖拉机及驾驶员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很多驾驶员不能按时参加年度检审,无证驾车人员逐年增多。

(四)没有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州的拖拉机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专门从事营运的拖拉机;既从事营运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前两类拖拉机上路行驶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时间较多,办理公安九二式牌照无可非议,这部分农民也愿意接受。在42057台拖拉机中,参加检审的有11963台,主要就是这两类拖拉机。第三类是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主要是代替人力、畜力在田间耕作,同时它也兼有运输功能,主要是从家庭到田间、从田间到市场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在农闲时节拖拉机往往被闲置,如果一概强调挂公安上路行驶的牌照,上交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又是一样,无疑是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就不能享受党和国家对专门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的各项优惠政策,农民当然不愿意,农民是最讲实际的。所以就造成了不落户、不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逐年增多,这类拖拉机目前成为“黑车”的主体,占“黑车”的80%以上。三、解决“黑车非驾”问题的主要措施

安全生产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安全,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加强安全管理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州”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份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加大宣传力度和依法管理力度,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的途径,下大力解决农村“黑车非驾”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州农村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做好农机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是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宣传教育中,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在农机监理单位内部设立宣传科(股)室,固定专人,购置必要的设备,从组织机构、人力、物力上保证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把宣传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如在农机检审阶段,可下发宣传单,就农机法规、农机检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宣传;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要针对机手的违章行为开展法制教育。三是面向各级领导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四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机法规、政策,在农村利用节假日等,开展农机法规咨询,农机典型案例展览等方式的宣传。也可以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开办固定栏目,进行农机法规政策的宣传。还可以与中小学校联系,举办农机监理知识讲座和法制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学习制度,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二)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1984年国务院在放开农用拖拉机等机动车船经营运输业时,确立的农机安全由农机监理部门为主体负责,上道路时接受公安、交通部门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是搞好我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本体制和指导方针。这一分工原则,即使在1986年国务院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中也没有改变。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国务院国办发(1998)88号文件,省政府(2000)171号文件,州政府西政办(2002)45号文件,在机构改革有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已把“组织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等职能划给了农业部门,很好地解决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这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这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权衡利弊、合理配置的最终结果,是国务院深思熟虑的决策。我们要不折不扣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州政府的有关精神,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大农机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是农机监理的重要工作,是取缔“黑车非驾”、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拖拉机、农用车违章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的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为造成的。如果我们心慈手软,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制止一个违章者,这就意味着对几个甚至几十个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负责任。因此必须用铁的手腕,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应注意搞好五种方法的结合。

1、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在车辆经常出入的路段、路口、乡村、砖瓦厂等地点设立多个检查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适时派出监理人员在所

辖区域内进行流动检查。

2、跟踪检查与蹲点守候相结合。对新车、二手车、重点车进行跟踪检查,对逃避检查的“钉子户”实行蹲点守候。

3、定时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在农机事故多发期、多发地段进行定时检查;对监理人员掌握的“黑车非驾”进行突击检查。

4、全面检查与局部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是指对所辖区域内的农业机械进行常规性路检路查;局部检查是指对特殊路段、重点村寨进行封闭式检查。

5、说法教育与严厉处罚相结合。对违章驾驶员以说法教育为主,对个别经教育仍不服从监管的要坚决处于罚款、扣证、扣车等强制措施。

(四)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是解决“黑车非驾”最根本的方法。我州的拖拉机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一是专门从事营运的拖拉机;二是既从事营运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三是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分类管理就是指对前两类拖拉机办理公安上路行驶牌照;对第三类拖拉机办理农业部门的农田作业牌照。根据农业部(1997)5号文件,其中颁布了三个农机行业标准,规定了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办理农田作业牌照。贯彻农业部三个行业标准,是对农业机械实行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从勐腊县实施农作牌的试点情况来看,以下几条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实施农作牌符合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是清理“黑车非驾”的治本之策;二是实施农作牌符合我州农村的实际,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根据省政府(99)245号文件规定,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免交养路费、运输管理费、保险费等,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两种不同的用途拖拉机,办理两种不同的牌照,承担两种不同的费用,是实事求是的,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得到了基层政府的好评,得到了试点地区农民机手的拥护。一个挂农作牌的农户说得好:“他上路跑运输,我下田从事农田作业,办一样的牌照,上交一样的费用,肯定不合理,早就该挂农作牌了。”实施分类管理不仅减轻农民负担,而且使他们脱下“黑车”帽子,有了名副其实的身份,可以正大光明地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实施分类管理也是广大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实施分类管理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首先对各级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宣传,要把实施分类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讲深讲透;其次协调好交警、运政的关系,农作牌上路行驶一般限定在本县范围,拉种子、化肥、上交公粮、转运农用物质等;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免交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这些都需要得到交警、运政部门的支持。再次是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实施分类管理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支持和拥护,才具有生命力。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并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农机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措施。

黑车范文篇5

一、我州农机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未,西双版纳州拥有各类拖拉机4205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15台;小型拖拉机41242台;农用运输车515台。拥有量在全省名列前矛。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11963台,没有办理牌证手续和未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30094台(俗称黑车),占拖拉机总数的71.6%;有驾驶人员42160人,参加年度审验的驾驶员12153人,没有办理驾驶证和未参加年度审验的驾驶员30010人(俗称非驾),占驾驶员总数的71.2%。数万“非驾”人员操作着数万台“黑车”,这类车辆安全性能、驾驶员技术水平得不到保证;为躲避监管,他们经常在夜晚等能见度低但检查较少的时间行车,专走路况差但较偏僻的田间小道,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2002年发生农机事故13起,其中重大事故6起,死亡7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14.7万元。在13起农机事故中,由于“黑车非驾”原因引发的4起,占事故总数的30.7%。农业机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农机销售、修配、服务作业三大市场的发展可扩大就业助民增收。全州农机从业人员49776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13062万元,实现纯收入6672万元,相当于全州59.5万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12元。农机服务领域的拓宽,服务范围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经营各类农业机械走上致富道路。农机化实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但是数万“非驾”人员操作着数万台“黑车”,“黑车非驾”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农民奔小康的进程,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成为农村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

“黑车非驾”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的发展模式也随之变化,拖拉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机监理部门对各类机车的检审也由过去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集中办理,变为灵活多样的下乡镇、进村入户,随时随地办理各种手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效果并不理想,“黑车非驾”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6年,对无牌无证较严重的乡镇有重点地进行治理整顿共消除无证驾驶人员2976人,消除无牌拖拉机1300多台。1997年全州拥有拖拉机33615台,换发“九二”式新牌照仅为15954台,无牌拖拉机17661台,占拖拉机总数的52.5%。2000年拖拉机拥有量39779台,参加年度检审15936台,无牌拖拉机(含未参加检审的拖拉机)23843台,占拖拉机总数的60%。2002年拖拉机拥有量42057台,参加检审的11963台,无牌拖拉机(含未参加检审)30094台,占拖拉机总数的71.6%。针对“黑车非驾”逐年增加的实际,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方便群众办事。2002年农机监理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近百人的检查队伍,长期不间断地开展路检路查,在检查中,加大安全法规宣传力度,对违章行为坚决取缔,对手续不全的现场给予办理,共出动检查人员1200人次,出动宣传车30余次,到村寨、田间地头宣传20余次,受教育群众3700人次。查验拖拉机2139台,查处违章车辆333台;进村入户补发牌照135台,补审驾驶员56人;拖拉机检审11963台。工作中采取分阶段、定任务、定指标、定奖惩的措施;方法上做到上路检查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罚款惩处相结合;同时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态度。然而年度检审率依然不高,“黑车非驾”依然是日趋严重。

二、形成“黑车非驾”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机手和农民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在和机手、农民的交谈中了解到,对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8年云南省人大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1999年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农业机械监理条例》以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颁布的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知之甚少。有的驾驶员错误地认为,自己买的拖拉机自己用,“拉拉肥料,运运土,收收谷子,送送粮”,无异于养了一头大家畜,还落什么户,挂什么牌,更无必要搞什么年度检审,根本不懂得作为一种机动车辆要纳入国家统一强制管理的范畴,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道理。有些农民还错误地认为,机关干部既然可以坐小汽车,我们赶街、下地劳动,或者婚丧嫁娶办事乘坐拖拉机有何不可,岂不知农业机械是专为搞农田作业和农业运输设计的,其安全性能是不能与专门从事载客运输的机械相比拟的。

(二)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严重。近些年来,省人大、省政府以及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农机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依法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有宣传不到位的情况,每出台一部法规、规章,从上到下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声势不够大,没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也有执法不严的情况,以勐海县勐混乡为例,该乡有拖拉机2656台,已办理牌证手续的1378台,未办理牌证手续的1278台,参加年度检审的500台,占拖拉机总数的18.8%,无证驾车1120人。同在该乡的手扶拖拉机,参加年度检审的,要接受车辆检验办理相关手续,还要上缴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分别是养路费210元、运输管理费34元、保险费80元、检审费28元、农机服务费30元、车船使用税20元,合计402元;不参加检审的拖拉机,逃避了检验和以上相关费用。而农机监理工作受人员、经费、车辆等限制,执法力度跟不止,不能及时查处不参加检审等违章行为,这样参加检审的机手有“吃亏的感觉”。对违章现象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黑车非驾”的形成。个别农机安全执法人员不是秉公办事,甚至徇私枉法,对待熟人违规违章往往睁只眼闭只眼,网开一面,而对待其他人则加重处罚或者乱处罚,既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又伤害了管理对象的感情。

(三)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部门扯皮。1986年国务院确立的农机安全由农机监理部门为主体负责,上道路时接受公安、交通部门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是搞好我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本体制和指导方针。1998年国务院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赋予农业部"组织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这是符合精简、效率、统一的机构改革原则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个精神在我州没有很好的落实。近几年来,公安交警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提出不许农机学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停止农机监理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考试和年度审验工作。形成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审验由公安交警管,拖拉机的落户、检验由农业部门管,出现“人机分离”局面。这不仅违背了国务院的有关精神,还给我州农村的拖拉机及驾驶员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很多驾驶员不能按时参加年度检审,无证驾车人员逐年增多。

(四)没有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州的拖拉机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专门从事营运的拖拉机;既从事营运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前两类拖拉机上路行驶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时间较多,办理公安九二式牌照无可非议,这部分农民也愿意接受。在42057台拖拉机中,参加检审的有11963台,主要就是这两类拖拉机。第三类是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主要是代替人力、畜力在田间耕作,同时它也兼有运输功能,主要是从家庭到田间、从田间到市场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在农闲时节拖拉机往往被闲置,如果一概强调挂公安上路行驶的牌照,上交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又是一样,无疑是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就不能享受党和国家对专门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的各项优惠政策,农民当然不愿意,农民是最讲实际的。所以就造成了不落户、不参加年度检审的拖拉机逐年增多,这类拖拉机目前成为“黑车”的主体,占“黑车”的80%以上。

三、解决“黑车非驾”问题的主要措施

安全生产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安全,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加强安全管理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州”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份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加大宣传力度和依法管理力度,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的途径,下大力解决农村“黑车非驾”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州农村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做好农机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是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宣传教育中,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在农机监理单位内部设立宣传科(股)室,固定专人,购置必要的设备,从组织机构、人力、物力上保证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把宣传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如在农机检审阶段,可下发宣传单,就农机法规、农机检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宣传;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要针对机手的违章行为开展法制教育。三是面向各级领导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四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机法规、政策,在农村利用节假日等,开展农机法规咨询,农机典型案例展览等方式的宣传。也可以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开办固定栏目,进行农机法规政策的宣传。还可以与中小学校联系,举办农机监理知识讲座和法制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学习制度,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二)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1984年国务院在放开农用拖拉机等机动车船经营运输业时,确立的农机安全由农机监理部门为主体负责,上道路时接受公安、交通部门安全管理的分工原则,是搞好我国农机安全工作的基本体制和指导方针。这一分工原则,即使在1986年国务院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中也没有改变。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国务院国办发(1998)88号文件,省政府(2000)171号文件,州政府西政办(2002)45号文件,在机构改革有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已把“组织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认证管理”等职能划给了农业部门,很好地解决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这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这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权衡利弊、合理配置的最终结果,是国务院深思熟虑的决策。我们要不折不扣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州政府的有关精神,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大农机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是农机监理的重要工作,是取缔“黑车非驾”、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拖拉机、农用车违章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的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为造成的。如果我们心慈手软,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制止一个违章者,这就意味着对几个甚至几十个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负责任。因此必须用铁的手腕,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应注意搞好五种方法的结合。

1、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在车辆经常出入的路段、路口、乡村、砖瓦厂等地点设立多个检查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适时派出监理人员在所辖区域内进行流动检查。

2、跟踪检查与蹲点守候相结合。对新车、二手车、重点车进行跟踪检查,对逃避检查的“钉子户”实行蹲点守候。

3、定时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在农机事故多发期、多发地段进行定时检查;对监理人员掌握的“黑车非驾”进行突击检查。

4、全面检查与局部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是指对所辖区域内的农业机械进行常规性路检路查;局部检查是指对特殊路段、重点村寨进行封闭式检查。

5、说法教育与严厉处罚相结合。对违章驾驶员以说法教育为主,对个别经教育仍不服从监管的要坚决处于罚款、扣证、扣车等强制措施。

(四)对拖拉机实行分类管理,是解决“黑车非驾”最根本的方法。我州的拖拉机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一是专门从事营运的拖拉机;二是既从事营运又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三是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分类管理就是指对前两类拖拉机办理公安上路行驶牌照;对第三类拖拉机办理农业部门的农田作业牌照。根据农业部(1997)5号文件,其中颁布了三个农机行业标准,规定了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办理农田作业牌照。贯彻农业部三个行业标准,是对农业机械实行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从勐腊县实施农作牌的试点情况来看,以下几条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实施农作牌符合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是清理“黑车非驾”的治本之策;二是实施农作牌符合我州农村的实际,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根据省政府(99)245号文件规定,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免交养路费、运输管理费、保险费等,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两种不同的用途拖拉机,办理两种不同的牌照,承担两种不同的费用,是实事求是的,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得到了基层政府的好评,得到了试点地区农民机手的拥护。一个挂农作牌的农户说得好:“他上路跑运输,我下田从事农田作业,办一样的牌照,上交一样的费用,肯定不合理,早就该挂农作牌了。”实施分类管理不仅减轻农民负担,而且使他们脱下“黑车”帽子,有了名副其实的身份,可以正大光明地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实施分类管理也是广大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实施分类管理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首先对各级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宣传,要把实施分类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讲深讲透;其次协调好交警、运政的关系,农作牌上路行驶一般限定在本县范围,拉种子、化肥、上交公粮、转运农用物质等;从事农田作业拖拉机免交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这些都需要得到交警、运政部门的支持。再次是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实施分类管理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支持和拥护,才具有生命力。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并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农机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措施。

黑车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依法行政,加大对非法营运“黑车”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我县道路运输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非法营运“黑车”进行整治,使全县道路运输市场达到“六个明显”,即:非法营运“黑车”明显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经营行为明显规范、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道路运输的投诉明显减少、道路运输经营者守法、诚信、意识明显提高。

三、整治对象

1、无《道路运输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擅自从事运输经营的客运车辆;

2、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的道路运输许可证件,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客运车辆;

3、擅自从事班车客运经营的出租、包车客运车辆;

4、下线和报废后仍继续营运的客运车辆;

5、从事窜(越)线,站外揽客等非法经营的客运车辆;

6、以欺骗、暴力等手段招揽旅客的客运车辆;

7、未办理经营许可证的旅游车辆;

8、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车和摩托车;

9、有组织的“黑车”团伙;

10、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养黑车,充当黑车保护伞公务人员;

11、其他损害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行为。

四、组织领导

成立整治非法营运“黑车“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人员从县交通局、县公安交警大队、县公安治安大队抽调。

五、职责分工

1、交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整治“黑车”非法营运专项行动,负责受理各类举报,合理组织客运路线,督促客运企业提高服务意识,依法处罚非法营运“黑车”。

2、公安部门负责查处涉黑、涉恶和有组织的“黑车”非法营运团伙;负责查处构成犯罪的非法营运行为;负责查处暴力抗法等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参与或组织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

3、监察部门负责查处公务人员徇私舞弊、私养各类“黑车”、谋取私利、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履行或不积极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通报批评和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整治非法营运“黑车”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整治“黑车”等非法营运行动的重要性,紧密配合、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加大对各类“黑车”非法营运等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务求取得显著成效。

2、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在整治“黑车”等非法营运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细节,积极疏导并解决矛盾,预防集体上访等事件的发生,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做到查处一辆、曝光一辆、警示一批、教育一片。

黑车范文篇7

通过前期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的专项整治,非法营运得到沉重打击,客运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运输市场得以稳定。竭力建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部门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打击“黑车”非法营运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打击“黑车”成果。

二、工作重点

1、重点打击非法经营的牵头者和组织者,特别是带有黑恶性质的非法营运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团伙。

2、重点查处“黑车”、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车扰乱运输市场的行为。

三、工作方法

1、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

2、在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执法局、县工商局、县交警大队等有关职能单位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执法人员与本所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实行合署办公,联合执法。

3、将所有执法人员分成两个执法小组,进行分区包片执法。一组负责县城及都蔡公路、蔡大公路、北多公路沿线乡镇。另一组负责县城及都中公路、公路沿线乡镇。

四、加强领导

我所成立打击“黑车”专项整治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和检查打击“黑车”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稽查股。稽查股股长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打击“黑车”工作是国家赋予运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体现运管部门是否履行职责,打造责任运管的形象。各股室要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开展执法工作,认真履职。

2、落实责任。各股室要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打击力度到位。要按照工作方案,依法严厉惩处“黑车”非法营运的行为。对现有班线和运力不足的,要及时组织开班,增加运力,切实解决群众的安全顺畅出行问题。

3、广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宣传打击“黑车”的意义,使打击“黑车”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印发通告,到“黑车”活动的场所发放,实行先教育,后惩治。各股室要及时报道专项整治工作动态,宣传打击“黑车”专项整治工作,稽查股每十天要出一期打击“黑车”专项整治工作简报,报送县委、县政府及市处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

4、有偿举报。要通畅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实行有偿举报,鼓励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治活动,对群众举报的“黑车”线索,要及时受理、核实、查处和反馈,对举报人身份要严格保密。

5、规范执法。要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的规定规范执法行为,在案卷制作时要字迹清楚,不漏字不空格,及时归档,稽查股要将查实的“黑车”车号一律发送到市处稽查科电子邮箱。

六、严肃纪律

严肃查处运管人员利用职权充当“黑车”的保护伞,一经发现,清除出运管队伍,运管人员一律不得为“黑车”和异地经营的出租车说情,一经发现,报市处严肃处理。

黑车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县政府统一指导、标本兼治、综合管治、引导结合、依法监管的准则,重拳打击“黑车”不合法营运,改善出租汽车运营情况,切实维护广大乘客的生命财富安全和客运运营者、驾驶员的正当权益,进一步促进我区客运出租汽车市场的健康不变发展。

二、首要目的

(一)打击不合法从事出租汽车运营的牵头者和组织者,重点打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强迫买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不合法营运和建设扰乱侵犯市场运营次序的团伙。

(二)查处伪造、变造出租汽车号牌、证件,挪用出租汽车专用标记、设备、拼装“克隆车”及窝点。

(三)查处在我区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车。

(四)查处摩托车、客货两用车和其他车辆等不合法运营的行为。

(五)重点管治全区首要道路、火车站地域、南湖花圃地域、远程客运汽车站、宾馆、病院、集贸市场、旅行景色区、新建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域不合法营运车辆和倒卖客源、建设扰乱侵犯市场运营次序的行为。

力争经过3个月的集中整治,使我区不合法从事出租汽车营运的车辆分明削减,客运市场获得净化,正当运营者的营运情况获得改善,切实保证广大乘客和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三、组织指导

成立区打击“黑车”等不合法从事出租汽车运营专项管治工作指导小组(以下简称指导小组),由分担副区长任组长,区城管协调办主任、区交通局局长、站区办主任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站区办、交通大队、区监察局、区信访局、区城管局、区工商分局等相关部分的分担指导为成员。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可依据工作需求,从相关部分抽调人员成立管治工作专班,办公地址设在区站区办。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邓彬生同志兼任,杨杰、李洪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四、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上旬)

1、印制宣传材料,制造横幅、口号。以《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治理条例》及市有关文件精神为中心内容,印制宣传材料,制造横幅、口号,有方案、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大造气势,震慑不法车主。

2、在重点地段设置宣传点。在火车站地域、南湖花圃地域、远程客运汽车站等无证运营车辆相对集中地域,开展大规范的宣传行动,普遍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受理告发和征询。

3、应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宣传有关司法、法律、政策和文件精神,对管治工作进行重点报道。经过普遍宣传,使人民群众充分调查不合法营运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富安全带来的风险性,调查不合法营运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富安全带来的风险性,提高市民的自我维护认识,自觉抵抗乘坐并积极告发不合法营运车辆,共同治理部分一起打击不合法营运。

(二)查询摸底阶段(4月1日-4月底)

1、以街道、社区为单位进行深化认真的具体摸排,摸清不合法营运车辆活动区域及规则,为具体管治发明前提。

2、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站区办、交通大队要对违规堆积、滞留在车站、病院、小区等客流集散地有不合法营运嫌疑和迹象的“黑车”进行摄像备档,先期做好取证工作。

(三)集中整治取缔阶段(4月1日-5月5日)

1、由区指导小构成员单位法律人员构成4个法律小组,在全区24小时轮班巡查,查扣不合法营运车辆。

2、有方案、有步调地集中取缔伪造、销售营运证照和出租汽车营运设备的窝点;集中查处偷盗出租汽车营运设备的嫌疑人;打击组织不合法营运、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的涉“黑”团伙。

3、在车站、旅行景色区、新建小区、城乡结合等重点区域和节假期客流顶峰期不连续地进行市场稽察,取缔“黑车”不合法营运转为。

4、集中取缔市民反映激烈和社会影响恶劣的不合法营运窝点。

五、责任分工

区交通局负责本次专项管治行动的总协调,总调度。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如下:

(一)区委宣传部:负责专项管治活动言论指导及新闻媒体协调工作。

(二)区公安分局:负责对查证属实的偷盗计价器、伪造GPS系统LED显示屏、建设扰乱侵犯出租汽车市场经济次序的“克隆车”制假团伙,对严厉阻遏不合法营运案件查办,暴力抗法,对有黑恶权力浸透、把持的不合法营运团伙依法严厉打击;做好群体事情的处置预案及应急处置工作。

(三)区交通局:负责对查证属实的不合法营运的客货两用车以及汽车修缮厂拼装克隆出租车违法行为的,现场查扣车辆,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治理条例》规则予以处分。

(四)站区办:负责对查证属实的不合法营运小轿车以及外地和远城区出租汽车在火车站地域从事客运营业的,现场查扣车辆,并依照《市火车站地域综合治理规则》(市人民县政府令第193号)予以处分。

(五)区交通大队:负责对应用微型面包车和摩托车从事不合法营运;改、拼装出租汽车及设备,挪用出租汽车专用号牌,运用伪造、冒充灵活车行车证件的,依法赐与行政处分直到追查其刑事责任。

(六)区信访局:负责专项管治的信访不变工作,包括搜集信息、引导和化解矛盾、招待上访人员。

(七)区工商、城管局:负责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共同管治专班做好响应工作。

(八)区监察局:负责监督各本能机能部分关于专项管治责任的落实状况,并对各本能机能部分的整治后果做出评价;对成果优秀以上的予以表扬,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予以追查。

(九)区管治工作专班:负责对辖区不合法营运车辆进行摸底,并做好辖区内宣传、教育工作、材料计算及汇总上报,对各责任单位整治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结合法律。

六、工作要求

(一)各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全局观念,在专项管治工作中做到责任、指导、人员、办法四落实。

黑车范文篇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为了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秩序,丰富“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共同携手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真正体现从我做起、人人参与。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公安局南汇分局、区区级机关党工委、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惠南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崇尚文明、珍爱生命,拒乘(开)黑车”万人签名活动今天正式拉开帷幕。前来参加活动的领导有:区文明办金卫国主任、区综治办王国安主任、南汇公安分局朱福天副局长、区级机关党工委张德明书记、区建设交通委党工委金关龙书记、惠南镇人民政府徐勤观镇长。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整治客运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龙辉。参加活动并到现场签名的来宾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惠南镇各小区居民、驻区部队等单位的代表。让我们对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热忱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首先有请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整治客运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龙辉同志讲话。……

感谢唐主任的讲话。从他的讲话中,我们感觉到了南汇区客运市场整治取得的明显工作成效,更感受到了政府全面整治客运市场决策的正确和及实现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们请区级机关党工委委员唐红军代表主办单位宣读“文明出行,拒乘(开)黑车”倡议书。……

感谢唐委员的倡议。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每一位干部职工,你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单位的中坚骨干、社会的优秀精英,理应成为倡导文明乘车的先行者、交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模范遵守公共道德的实践者。

下面请区文明办副主任吴忠林宣读“崇尚文明、珍爱生命”致全区市民的一封公开信。……

感谢吴主任的发言。衣食住行,陪伴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为了你人生的尊严、宝贵的生命和合法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敬请每一位崇尚文明、珍爱生命的市民从我做起,支持配合客运市场整治行动;从现在做起,远离黑车!

黑车范文篇10

一、工作重点

(一)重点查处非法营运车辆。严查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小轿车、面包车及其他车辆,伪造营运证照的小客车、异地经营的出租车、串线营运的客运班线车、客货两用车以及其他非法经营的车辆。

(二)重点治理主要区域。重点整治丹十线、六两路、六均路及其他线路,整治城区车站路、汽车客运站周边地段非法营运车辆和倒卖客源、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二、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2012年1月12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月12日至1月20日)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打击“黑车”等非法和违法客运经营行为的危害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做好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情况。对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黑车”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其活动区域和规律,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明确工作重点,为实施阶段集中治理做好准备。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月21日至12月25日)

一是公安交警、交通运管部门要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检查、交叉检查与联动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黑车”。

二是凡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黑车”,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对非法经营车辆实行曝光。在整治过程中,对依法处理的“黑车”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开曝光,以压缩“黑车”生存空间。

四是由公安、运管组成工作专班,在安乐河签证点设点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三)总结巩固阶段(2012年12月26日至12月31日)

总结治理过程中取得的工作经验及工作成效,探索建立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的长效机制及执法工作制度,巩固专项治理工作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打击“黑车”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同志任副组长,市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道路运输管理所,同志兼办公室主任,整治工作专班分别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抽调,对道路客运市场进行专项整治。

四、职责分工

交通部门职责:负责辖区内非法参营“黑车”的清理登记、调查取证工作,凡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严处;会同公安交警严厉打击车站周围乱停乱靠非法营运的“黑的”;制止不依法运行客运车辆的违规经营行为;按照《省出租客运管理办法》加强对出租车及经营者的管理,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净化客运经营环境,理顺客运市场秩序。

公安部门职责:交警大队及所属各中队要全力配合交通部门打击非法营运的“黑的”;整治不按规定运行、停靠的机动车。配合交通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的牵头者和组织者,特别是要打击欺行霸市的非法营运者和扰乱客运市场经营秩序的团伙;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行为依法快速处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从维护社会和行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打击“黑车”非法营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打击“黑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广大乘客认识到乘坐“黑车”的危害,自觉抵制“黑车”,举报“黑车”,压缩“黑车”生存空间。要通过打击非法经营车辆,净化客运市场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