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病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3:13:43

黑豆病害范文篇1

摘要:总结了黑豆主要病害,如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锈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并提出防治方法。

我国大豆病害以真菌性病害最多,有23种以上,如霜霉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只有2种,即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斑疹病;病毒类病害以大豆花叶病生理病为主;线虫病主要是大豆孢囊线虫病;还有一些缺素症和生理病。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

1.1症状

受花叶病毒感染的植株叶、荚、豆粒或全株变形。病荚畸形,主要特征是无毛。病粒粗糙无光泽。叶片症状有以下5种类型:一是轻花叶型,叶片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抗病品种或生育后期感病的植株多有这种表现。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黄绿相间而皱缩,叶脉褐色而弯曲,后期叶脉变赤褐色坏死;结荚稀少并弯曲无毛。三是芽枯型,病株茎尖变赤褐色且萎缩卷曲,最后枯死;一般在开花后期出现症状,发病急,蔓延快,严重矮化;结荚极少,多为畸形。四是矮化型,病株叶片皱缩,节间缩短,结荚少或为畸形荚。五是黄斑型,常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生;下部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呈不规则形,叶色变褐。

1.2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尚无有效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传播特点(种子带毒、田间蚜虫传播),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较抗病毒病的品种有山西省的岚县天鹅蛋和繁峙大八仙黑豆等。

(2)播种前严格选种,剔除带毒种子。带毒种子表面粗糙,无光泽,有褐斑。

(3)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管理,彻底拔除病株并深埋。

(4)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特别是防治有翅飞蚜,这对切断田间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1症状

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幼苗、叶柄、豆荚和种子。叶上病斑起初为褪绿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液。一般是植株下层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层叶片发展,病斑中央部分坏死,叶片干枯脱落。病株茎和荚上也生出红色小点,形状不规则,以后变为黑褐色。种子被侵染后,出现半圆形淡褐色斑点,斑点处凹陷,有明显痕迹。

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播前严格选种,剔除带病斑的种子,并用药剂处理。

(3)收获后及时处理带病植株,实行轮作,以减少病源。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0%四基托布津或50%退菌特8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

三、霜霉病

1症状

成株叶片上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斑点,以后逐渐变为褐色,散生或连生在一起。病叶背面有灰霉(病菌的孢子囊梗及及孢子囊)。病斑连接成大斑无块后,叶片干枯死亡。染病植株矮化。病粒表面附着有不规则形、灰白色的霜层,是病菌的菌丝和卵孢子。

2防治方法

(1)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高抗霜霉病的黑豆品种有:黑龙江省的尚志黑豆、吉林省的安图黑大豆、内蒙古的哲里木盟黑秣豆等。

(2)严格选种,清除病粒。选用无病菌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100g药剂可拌50kg种子。

(3)采取综合性农业防治措施。深耕能深埋潜伏在残株落叶上越冬的病菌,减少翌年侵染源;实行3年以上轮作,同时前作不能选择带病菌的寄主作物。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农药。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喷药2次,用配制好的药液2250L/hm2。

四、锈病

1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染病部位初为红褐色小斑点,后呈圆形或多角形。散生,夏孢子堆稍隆起,破裂后散出茶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叶片变黄、枯焦、脱落。

2防治方法

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有江苏省的泰兴黑豆,河南省的延药豆、登药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天等黑豆。因为大豆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有关,部分发病严重的地区可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的方法减轻病害,如将秋播改为春播,即可避开适宜锈病流行的环境。调节播种期也可以减轻锈病发生。锈病寄生主要是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应尽量避免重茬和迎茬,实行合理轮作。化学防治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75%百菌清750倍液或25%磷酰胺25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喷2~3次。使用粉锈宁,按每3g药剂加10L水的比例配制药液,喷1次效果就很好。

五、大豆孢囊线虫病

1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在黑豆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侵染植株后主要危害根部,致使植株生长缓慢、矮小,新叶变黄。第2片复叶出现时,根部开始显囊。典型症状是:根上生有白色或米黄色球状小孢囊,为线虫的雌虫。成熟的孢囊为深褐色或黑色。植株受害严重时,侧根脱落,荚和种子变小或不结荚,甚至整株死亡。

2防治方法

(1)黑豆品种之间对孢囊线虫的抗性有明显差别,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经多年试验,较好的抗病品种有:山西省农家品种应县布支黑豆、五寨黑豆、赤不流黑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的晋品78号新品系兼抗1号、3号、4号、5号生理小种,以及北京市的北京小黑豆,河北省的蠡县小黑豆高抗1号及3号生理小种。种植抗病品种不但当年不发病,第2年土壤中孢囊线虫可减少75%,连续种植2年,孢囊线虫可减少80%以上。

(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迎茬。

(3)孢囊线虫需要良好的通气环境,通过灌溉,增加土壤湿度,可使孢囊线虫窒死,减轻危害;同时灌水还可以促进作物根系重新发育,使病株恢复正常生长。公务员之家

黑豆病害范文篇2

关键词:黑豆病害;症状;防治方法

我国大豆病害以真菌性病害最多,有23种以上,如霜霉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只有2种,即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斑疹病;病毒类病害以大豆花叶病生理病为主;线虫病主要是大豆孢囊线虫病;还有一些缺素症和生理病。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

1.1症状

受花叶病毒感染的植株叶、荚、豆粒或全株变形。病荚畸形,主要特征是无毛。病粒粗糙无光泽。叶片症状有以下5种类型:一是轻花叶型,叶片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抗病品种或生育后期感病的植株多有这种表现。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黄绿相间而皱缩,叶脉褐色而弯曲,后期叶脉变赤褐色坏死;结荚稀少并弯曲无毛。三是芽枯型,病株茎尖变赤褐色且萎缩卷曲,最后枯死;一般在开花后期出现症状,发病急,蔓延快,严重矮化;结荚极少,多为畸形。四是矮化型,病株叶片皱缩,节间缩短,结荚少或为畸形荚。五是黄斑型,常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生;下部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呈不规则形,叶色变褐。

1.2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尚无有效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传播特点(种子带毒、田间蚜虫传播),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较抗病毒病的品种有山西省的岚县天鹅蛋和繁峙大八仙黑豆等。

(2)播种前严格选种,剔除带毒种子。带毒种子表面粗糙,无光泽,有褐斑。

(3)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管理,彻底拔除病株并深埋。

(4)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特别是防治有翅飞蚜,这对切断田间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2.1症状

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幼苗、叶柄、豆荚和种子。叶上病斑起初为褪绿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液。一般是植株下层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层叶片发展,病斑中央部分坏死,叶片干枯脱落。病株茎和荚上也生出红色小点,形状不规则,以后变为黑褐色。种子被侵染后,出现半圆形淡褐色斑点,斑点处凹陷,有明显痕迹。

2.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播前严格选种,剔除带病斑的种子,并用药剂处理。

(3)收获后及时处理带病植株,实行轮作,以减少病源。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0%四基托布津或50%退菌特8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

三、霜霉病

3.1症状

成株叶片上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斑点,以后逐渐变为褐色,散生或连生在一起。病叶背面有灰霉(病菌的孢子囊梗及及孢子囊)。病斑连接成大斑无块后,叶片干枯死亡。染病植株矮化。病粒表面附着有不规则形、灰白色的霜层,是病菌的菌丝和卵孢子。

3.2防治方法

(1)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高抗霜霉病的黑豆品种有:黑龙江省的尚志黑豆、吉林省的安图黑大豆、内蒙古的哲里木盟黑秣豆等。

(2)严格选种,清除病粒。选用无病菌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100g药剂可拌50kg种子。

(3)采取综合性农业防治措施。深耕能深埋潜伏在残株落叶上越冬的病菌,减少翌年侵染源;实行3年以上轮作,同时前作不能选择带病菌的寄主作物。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农药。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喷药2次,用配制好的药液2250L/hm2。

四、锈病

4.1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染病部位初为红褐色小斑点,后呈圆形或多角形。散生,夏孢子堆稍隆起,破裂后散出茶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叶片变黄、枯焦、脱落。

4.2防治方法

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有江苏省的泰兴黑豆,河南省的延药豆、登药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天等黑豆。因为大豆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有关,部分发病严重。的地区可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的方法减轻病害,如将秋播改为春播,即可避开适宜锈病流行的环境。调节播种期也可以减轻锈病发生。锈病寄生主要是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应尽量避免重茬和迎茬,实行合理轮作。化学防治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75%百菌清750倍液或25%磷酰胺25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喷2~3次。使用粉锈宁,按每3g药剂加10L水的比例配制药液,喷1次效果就很好。

五、大豆孢囊线虫病

5.1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在黑豆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侵染植株后主要危害根部,致使植株生长缓慢、矮小,新叶变黄。第2片复叶出现时,根部开始显囊。典型症状是:根上生有白色或米黄色球状小孢囊,为线虫的雌虫。成熟的孢囊为深褐色或黑色。植株受害严重时,侧根脱落,荚和种子变小或不结荚,甚至整株死亡。

5.2防治方法

(1)黑豆品种之间对孢囊线虫的抗性有明显差别,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经多年试验,较好的抗病品种有:山西省农家品种应县布支黑豆、五寨黑豆、赤不流黑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的晋品78号新品系兼抗1号、3号、4号、5号生理小种,以及北京市的北京小黑豆,河北省的蠡县小黑豆高抗1号及3号生理小种。种植抗病品种不但当年不发病,第2年土壤中孢囊线虫可减少75%,连续种植2年,孢囊线虫可减少80%以上。公务员之家:

(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迎茬。

黑豆病害范文篇3

传统农业的地力养分维持机制

在数千年的农业实践中,我国传统农业并没有化肥的生产与使用。在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的条件下,实现了连续进行作物生产的同时,还达到“地力常新壮”。我国传统农业的地力养分维持机制较多,主要有几个方面。

农业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传统农业是一个没有废物产生的系统,几乎所有的副产品都被循环利用。例如,骨头、羽毛、秸秆和粪便通过堆肥回田,旧房子的泥砖也是良好的肥源,剩饭剩菜饲喂禽畜后过腹还田。烧饭剩余的草木灰也被用作肥料。

外部物质的收集利用在传统农业中,也收集外部物质用于农业,例如,鱼塘的淤泥每年挖起来用于附近的农田,在靠近农区的江河中挖河泥、河沙用于改造农田,海边的贝壳、山上的石灰石、钟乳石、硫磺、村边的树叶和草都会成为被收集的对象。

绿肥生产与利用我国早在1750年前就懂得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来达到肥田的目的,使用的绿肥包括绿豆、红花草等。农民还用小麦和大麦压青[5]。

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我国的农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就由休耕制进入连作制。合理的耕作制度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维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垄作方法。在公元前89年汉代就有在同一田内实行位置轮换的“代田法”,还有集中管理田间小区的“区田法”[3]。目前,在南方实行的耕作制度主要是以水稻为主的稻田一年多熟制。这种耕作制度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在季风环境下,水稻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有机物分解速度,提高固氮蓝藻等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水稻和旱田的轮作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稻田还可以实行稻鱼、稻鸭混养系统。北方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主,实行禾本科和豆科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明朝末期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杉树与粟、麦实行林粮间作的种植方式。

粪肥的循环使用传统有历史记载表明,我国甲骨文时代就有象形文字“屎”,说明在商朝就有开始使用粪便的实践[3]。进入战国时期,农业从休闲制转向连作制,使得农家肥使用相当广泛。查阅先秦诸子文献可以发现有文字记载“粪田”。比如,韩非子在《解老》中记载:“积力于田畴,必且粪溉”[3]。同时在《说苑•建本》中提到“孟子曰: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粪田莫过利苗得谷,粪心易行而得其所欲”。由此可见,在秦汉时期就有将人厕和猪圈设在一起的实践。文献中“囤中熟粪”的表述,说明当时已经有堆沤加工的农业实践[3]。关于使用方法的介绍,包括有作种肥、基肥和追肥的记载,可参考《氾胜之书》中记载的“骨汁、粪汁浸种”的方式。到明清两代,煮粪方法和混合肥料的制作方法发展成熟。徐光启提出了煮粪,此法是把粪放入锅里煮沸,牛粪加上牛骨,人粪要加人发。徐光启还发明了蒸馏法,即烧酒法,取其馏水用之,煮粪肥力同“金汁”,馏水则同“百倍金汁”,锅里熟粪再埋一两年,又是金汁。在《国脉民天》中记载的混合肥料的制作方法是:“大黑豆一斗,大麻子一升(炒半熟碾碎),石砒细末五两,上好人、羊、犬粪一石,鸽粪五升。将上拌匀,遇暖和时,放缸内封严固,埋地下四十日取出,喷水晒干,加上好土一石,再拌匀”[3]。施肥提倡的“三宜”分别是“时宜、土宜、物宜”。“时宜”中提到春夏秋冬四季用肥之道,“春宜人粪、牲畜粪”,“夏宜草粪(堆肥)、泥浆、苗粪(绿肥)”,“秋宜火粪”,“冬宜骨哈、皮毛粪之类”。“土宜”是指“土宜者,气脉不一,美恶不同,随土用粪,如因下药”。这说明施肥前要考虑土质,根据土壤质地用肥事半功倍。“物宜”阐明作物适宜的肥料以及搭配使用方法,比如粟宜用黑豆粪、苗粪,蔬菜宜用人粪、油渣之类[5]。传统农业习作方式一直沿袭至今,并且深深影响现在农村农民的农事行为。人粪尿是我国农村一直以来普遍使用的肥料。主要的使用方法有3种:经过一段时间粪坑发酵后,直接用于目的作物作基肥及追肥,比如农作物和果树等;另一种方法是变成堆肥使用,通过与作物秸秆堆沤发酵产生堆肥,一般用作基肥;还有就是将人粪尿直接用于鱼塘养鱼。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城镇的人粪尿通常全部运回乡村使用。在广州,进城拉粪的农民每逢中秋等节日,都会为户主送去芋头、番薯等农产品以表感谢。而且在武汉、北京等地于1949年前还形成了由粪商经营的商业化运作模式[6-7]。

传统农业的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害虫控制技术历史上,控制蝗虫注重治本,实行对低洼积水的蝗虫繁殖地进行落干来清除。小麦椿象可以通过种植芥和种麻来驱除,还可以用芥末拌种来防治[8]。水稻害虫的防治通过冬天清除田边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数。还可以通过混合施用烟梗与草木灰或在稻根斜插烟梗来实现。稻叶蝉和稻飞虱的低龄阶段,在无风的傍晚,通过水面加少量油,抖动植物使虫落入水中。用蚕粪作基肥或用芝麻渣作肥,可以减少稻田虫害。防治稻田螟虫可以用芥子油或石油涂于茎叶,或用芸薹菜的水浸出物灌于稻株中。用灯光或火诱捕飞蛾。稻田养鸭、青蛙、鱼,有利于减少虫害。棉花通过与水稻轮作,或者积水过冬可以消灭虫害。防治棉田的地老虎幼虫可以通过翻耕暴露,令天敌捕食,还可以用火诱捕成虫。为了引诱棉田害虫,种植时每25行棉花种5行玉米,并于成熟前烧毁玉米,以清除被诱捕的害虫。甘蔗种植前用温水浸种,可以去除虫卵,苗期可以通过石灰硫磺水浇根除虫。蔬菜地种植百部,可以驱虫。蔬菜虫害防除还可以使用苦参根和石灰水,或桐油与粪水混合物。果树螟虫用杉木塞洞可以使虫死,也可以用硫磺烧之。在种树时,置大蒜和甘草与根下,可以防虫。柑橘果园放蚁防虫,“种花先养蚁”以防虫。芝麻挂树上可以避衰衣虫。在冬至后的寒冷季节,使用鱼腥水浇果木可以使虫落地,减少来年虫口[9]。

病害控制技术水稻病害防治可以通过减少施肥和中耕后落干一段时间来达到目的。夏季插秧后,使用石膏可以减少死苗。为预防麦类黑穗病,用盐水选种或澄清的木炭水浸种1d或温汤浸种5min,还有换地种植等办法。棉花通过与水稻轮作减少病害。

杂草的防治办法人工中耕除草是传统农业最常用的方法,也可通过施用松、柏、钩吻、食芹、桂花、芝麻、蚕沙、羊粪、石灰、牡蛎等来减少杂草[10-11]。为了减少新垦地的杂草,明代朱国桢的《涌幢小品》记录到:“开荒时,先种芝麻一年,后种五谷,盖芝麻能败草木之根”[12]。

鼠鸟害的防治技术用假人驱赶鸟,用胶粘鸟,用水覆盖稻种防鸟。用黄鼠狼、猫、猴、蛇等捕鼠。养松鼠驱赶家鼠。用牛粪涂箩筐装米可以防鼠。

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农业中的系统构建

“三才”和“三宜”思想“三才”思想是指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思想。如《荀子•富国》中写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齐民要术》中提出“,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三宜”思想是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13-14]。《农书》中指出:“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功倍矣。”

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荀子•王制篇》中提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鳄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战国时期的《逸周书•大聚解》中记录夏禹的禁令是“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实践在北宋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介绍了养羊和养鱼结合的例子,在清代《常昭合志稿•卷48轶闻》中描述了一类种养结合的系统:“凿其最佳为池,余者围以高塍劈而耕之,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笈舍,畜鸡豚其中,鱼食其粪易肥;塍之上植梅、桃诸果属;其于泽则种菰诸蔬,皆以千计。”在珠江三角洲,从16世纪初就形成了著名的基塘系统,并逐步扩展。到18世纪由于蚕丝贸易的发展,使该地区的桑基鱼塘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残剑多”的现象[15]。

传统精华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