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4:46:35

黑白木刻范文篇1

[关键词]黑白木刻版画精神

中国的黑白木刻是中国艺术家自身多年蓄积、几经曲折,在跌宕和冲动中,在大千世界的搜觅中,在自我心灵里无时不在感应中,并通过无数次梳理与组合、安排与加工,然后重新结构出一个美的所在。

一、激情飞扬的黑与白

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的处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也是检测一个木刻版画家是否理解、熟悉和掌握版画特性的一种很好办法。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墨分五色”一说。黑色并不只是单纯的只是一种颜色,它是有生命和情感的,这种情感是人们赋予它的。在中国画中通过笔墨的干湿变化,创造出了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而黑白木刻没有浓淡之分,都是点线之间疏密聚散而构成的不同的灰色来创造出“黑白木刻”特有的层次感,这一点也很象中国画中对线的要求的特点。在木刻中所谓的黑白感并非简单的一块黑衬托一块白,或一块白衬托一块黑,而那种黑点,黑线,黑面相结合而构成的层次感才是黑白感的来头。一些好的木刻家很会运用这种黑白关系的技巧,所以构成的黑白感也会有生命力,为人们奏出多种多样的画面效果。

懂得木刻者或那些木刻家常说“黑白木刻”是版画的入门基础,就是这种基础代表了版画的灵魂,它不追求绚丽夺目的效果去诱惑人,没有太多的装饰,没有过多的喧哗,可以一眼看清楚,可以尽情的表达纯净、质朴,从黑白中可以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激扬之黑白”的特点在赵延年后期作品中仍能强烈感受到。如《逐日》、《砥》、《填海》,以及《20世纪90年代》。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没有感到他因为年岁增大而创作激情有所减退,精神境界更趋深邃,艺术风格更为鲜明,刀法与技巧更加老练精到,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酣畅淋漓的抽象表现

抽象审美情趣,是指艺术家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各种外在形态和不同事物进行视觉感应时所产生的特定情感思维,也是艺术家独立依据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以及长期实践而确立的自我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的一种审美判断。正如人们从铁栏杆中看到一种防御和纪律,从轻波泛浪中感觉到平静和优美一样。

古往今来,凡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总是对一切美好事物表现出喜爱、赞赏、向往、追求。不管是春天树林里的阳光明媚,还是秋天高山溪流中的流水;也不管是故居里斑驳粗陋的残迹,还是雨夜电闪雷鸣中的滴漏草棚。这些种种情感的孕育,正是艺术家抽象审美情趣的作用,也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最初机缘和驱动力。

中国从事黑白木刻创作的每一个艺术家总是要想方设法在自己的画面上营造一种自我独特的抽象审美情趣,让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得到情感上的沟通和感染。塞尚在古典绘画中发现了抽象几何图形的合理安排,是绘画视觉审美的本质所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了先河。从此,架上绘画的抽象审美情趣总是以注重构图形式的张力作为表现作品内涵的基本构架而引起重视,唯美主义画家创作的田园风光绘画,大多都以优美、匀称、平静、和谐的构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表现主义画家总是以夸张、扭曲、动荡、杂乱、凝重的构图形式来表现自身对社会、对战争、对人生的抗争与呼唤。而抽象派画家更是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来组合画面,以摆脱具体物象,直接利用符号的构成形式来体现画家的思想情感。我国著名老版画家王琦先生的黑白木刻《古墙老藤》和著名版画家卜维勤刻的黑白木刻《岁月中的树和鸟)),虽然在题材的选取上基本一样,构图的组合方式也基本相同,但是,构成画面形式美感的抽象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却不一样:王琦先生的画面构成所采用的是具有动感的向上伸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在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上激发的是一种有韵律的朝气蓬勃和唤发青春活力的心理沉思;而卜维勤先生的画面构成采用的是纵横交错、向外拓展和坚韧刚毅的涩线,在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上激发的是一种崇高、庄严、质朴和沧桑的心理沉思。不言而喻,两幅作品的外在形态不同,所体现出来的作品内涵和艺术家的人格力量也有所不同。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绘画把“气韵生动”放在构造画面第一位的原因。

三、气势高亢的民族精神

纵观中国大多黑白木刻作品都洋溢着浓烈的民族之情,版画家们将自己的深深的爱国热情雕刻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上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兴木刻,不仅是一个新的绘画品种的诞生,更是受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和影响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艺术。比如版画家力群及他的作品,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力群,不仅受到了校长林风眠的油画、老师李苦禅的国画影响,更是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勇敢地拿起了木刻刀,走上了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他1933年的版画《病》,正是用卧在床榻上的病人那茫然的眼神和干枯的手,深深刻画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而缘于他作品所表现出的进步思想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5年的木刻《抵抗》和1937年的作品《抗战》,是他用洗练的刀法、简洁的造型,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场面进行了生动的展示。1940年初,力群来到了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美术系教员,延安的6年度过了他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他把火热的目光投向了劳动人民。作品《饮》以素描的手法,将陕北劳动人民健康的体格和朴实耐劳的品质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套色木刻《丰衣足食图》则抛弃了版画艺术上的欧化风,吸取了民间木版年画和剪纸、窗花的特点,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使新兴版画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个画种。

鲁迅先生把木刻艺术比做一种“捏刀向木”、“放刀直干”的充满“力之美”的艺术。它的创作全过程融入了艺术家的感情与感受,而且更能表现“现代社会的魂魄”。我们从赵延年早期创作的《负木者》、《抢米》等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百姓以及祖国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赵延年的创作高峰期,他的许多代表作品以至后来成为当代版画名作的作品,都是那个时期创作的,虽然那时远不及今天这样生活优裕。究其原因,这可能是人的精神作用。精神境界和精神含量对一幅艺术作品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我国的黑白木刻发展到今天,虽然研究的人不多,但是她的艺术魅力却和其它画种一样博大而精深。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它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的事业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社会意义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参考文献:

黑白木刻范文篇2

[关键词]黑白木刻版画精神

中国的黑白木刻是中国艺术家自身多年蓄积、几经曲折,在跌宕和冲动中,在大千世界的搜觅中,在自我心灵里无时不在感应中,并通过无数次梳理与组合、安排与加工,然后重新结构出一个美的所在。

一、激情飞扬的黑与白

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的处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也是检测一个木刻版画家是否理解、熟悉和掌握版画特性的一种很好办法。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墨分五色”一说。黑色并不只是单纯的只是一种颜色,它是有生命和情感的,这种情感是人们赋予它的。在中国画中通过笔墨的干湿变化,创造出了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而黑白木刻没有浓淡之分,都是点线之间疏密聚散而构成的不同的灰色来创造出“黑白木刻”特有的层次感,这一点也很象中国画中对线的要求的特点。在木刻中所谓的黑白感并非简单的一块黑衬托一块白,或一块白衬托一块黑,而那种黑点,黑线,黑面相结合而构成的层次感才是黑白感的来头。一些好的木刻家很会运用这种黑白关系的技巧,所以构成的黑白感也会有生命力,为人们奏出多种多样的画面效果。

懂得木刻者或那些木刻家常说“黑白木刻”是版画的入门基础,就是这种基础代表了版画的灵魂,它不追求绚丽夺目的效果去诱惑人,没有太多的装饰,没有过多的喧哗,可以一眼看清楚,可以尽情的表达纯净、质朴,从黑白中可以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激扬之黑白”的特点在赵延年后期作品中仍能强烈感受到。如《逐日》、《砥》、《填海》,以及《20世纪90年代》。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没有感到他因为年岁增大而创作激情有所减退,精神境界更趋深邃,艺术风格更为鲜明,刀法与技巧更加老练精到,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酣畅淋漓的抽象表现

抽象审美情趣,是指艺术家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各种外在形态和不同事物进行视觉感应时所产生的特定情感思维,也是艺术家独立依据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以及长期实践而确立的自我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的一种审美判断。正如人们从铁栏杆中看到一种防御和纪律,从轻波泛浪中感觉到平静和优美一样。

古往今来,凡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总是对一切美好事物表现出喜爱、赞赏、向往、追求。不管是春天树林里的阳光明媚,还是秋天高山溪流中的流水;也不管是故居里斑驳粗陋的残迹,还是雨夜电闪雷鸣中的滴漏草棚。这些种种情感的孕育,正是艺术家抽象审美情趣的作用,也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最初机缘和驱动力。

中国从事黑白木刻创作的每一个艺术家总是要想方设法在自己的画面上营造一种自我独特的抽象审美情趣,让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得到情感上的沟通和感染。塞尚在古典绘画中发现了抽象几何图形的合理安排,是绘画视觉审美的本质所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了先河。从此,架上绘画的抽象审美情趣总是以注重构图形式的张力作为表现作品内涵的基本构架而引起重视,唯美主义画家创作的田园风光绘画,大多都以优美、匀称、平静、和谐的构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表现主义画家总是以夸张、扭曲、动荡、杂乱、凝重的构图形式来表现自身对社会、对战争、对人生的抗争与呼唤。而抽象派画家更是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来组合画面,以摆脱具体物象,直接利用符号的构成形式来体现画家的思想情感。我国著名老版画家王琦先生的黑白木刻《古墙老藤》和著名版画家卜维勤刻的黑白木刻《岁月中的树和鸟)),虽然在题材的选取上基本一样,构图的组合方式也基本相同,但是,构成画面形式美感的抽象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却不一样:王琦先生的画面构成所采用的是具有动感的向上伸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在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上激发的是一种有韵律的朝气蓬勃和唤发青春活力的心理沉思;而卜维勤先生的画面构成采用的是纵横交错、向外拓展和坚韧刚毅的涩线,在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上激发的是一种崇高、庄严、质朴和沧桑的心理沉思。不言而喻,两幅作品的外在形态不同,所体现出来的作品内涵和艺术家的人格力量也有所不同。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绘画把“气韵生动”放在构造画面第一位的原因。

三、气势高亢的民族精神

纵观中国大多黑白木刻作品都洋溢着浓烈的民族之情,版画家们将自己的深深的爱国热情雕刻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上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兴木刻,不仅是一个新的绘画品种的诞生,更是受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和影响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艺术。比如版画家力群及他的作品,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力群,不仅受到了校长林风眠的油画、老师李苦禅的国画影响,更是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勇敢地拿起了木刻刀,走上了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他1933年的版画《病》,正是用卧在床榻上的病人那茫然的眼神和干枯的手,深深刻画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而缘于他作品所表现出的进步思想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5年的木刻《抵抗》和1937年的作品《抗战》,是他用洗练的刀法、简洁的造型,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场面进行了生动的展示。1940年初,力群来到了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美术系教员,延安的6年度过了他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他把火热的目光投向了劳动人民。作品《饮》以素描的手法,将陕北劳动人民健康的体格和朴实耐劳的品质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套色木刻《丰衣足食图》则抛弃了版画艺术上的欧化风,吸取了民间木版年画和剪纸、窗花的特点,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使新兴版画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个画种。

鲁迅先生把木刻艺术比做一种“捏刀向木”、“放刀直干”的充满“力之美”的艺术。它的创作全过程融入了艺术家的感情与感受,而且更能表现“现代社会的魂魄”。我们从赵延年早期创作的《负木者》、《抢米》等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百姓以及祖国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赵延年的创作高峰期,他的许多代表作品以至后来成为当代版画名作的作品,都是那个时期创作的,虽然那时远不及今天这样生活优裕。究其原因,这可能是人的精神作用。精神境界和精神含量对一幅艺术作品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我国的黑白木刻发展到今天,虽然研究的人不多,但是她的艺术魅力却和其它画种一样博大而精深。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它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的事业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社会意义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参考文献:

黑白木刻范文篇3

[关键字]黑白木刻;网络教学;疫情;互联网版画

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与前景

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在线教育教学,充分认识到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成建制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是对教育系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既要明确当前线上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不断探索开学后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基于网络特性分析,网络教学有如下优势:(1)打破了空间局限,空间分离可有效控制病毒扩散;(2)网络资讯发达,素材多、案例多,学生可自行搜索国内外优秀的黑白木刻作品;(3)有助于学生发挥创作灵感,从侧面丰富黑白木刻的语言;(4)可广泛传播黑白木刻知识,进行行业交流。高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跨地域讲座,甚至要求策展人、画廊、美术馆等相关人员进行线上线下黑白木刻展览,这样既能节省交流的成本,又能通过网络向大众展示精彩的木刻作品。

黑白木刻网络教学的特点

1.黑白木刻教学的基本要点。黑白木刻有两个教学目的:其一,学习黑白艺术的处理方法和刀触语言组织方法,掌握制版、印刷工艺流程,了解印刷原理。通过讲授黑白画理,让学生对画面的构图、色调、布局、节奏、肌理和变化等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其二,以变体练习为手段,引导学生领悟木刻艺术的语言特点,使其能熟练运用黑白木刻技法,为将来进行插画艺术创作奠定基础。黑白木刻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步:(1)绘制画稿。画稿设计主要以黑、白、灰三色构成,在创作画稿时强调画面的黑白对比、光感,以及对中心事物或者事件的刻画。(2)刻板。根据黑白画稿进行刻板复制,需要注意线条分布的一致性、主要造型的准确性,以及具体刀法的应用。(3)印刷。印刷是成画的关键,需熟悉纸张的挑选、设备的轻重,知晓油墨的多与少及母板对机器压力的承受程度。2.黑白木刻网络教学的特点。从网络角度结合黑白木刻的教学特点来看,黑白木刻的网络教学主要有如下优势。(1)开放的信息传递。网络课程改变了纸媒、电视、广播等渠道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使信息传送模式具备双向传递的特征,这种双向交流既可以是即时的,又可以是跨时间(用视频、录像等形式进行保留)的。一方面,便于学生随时与教师交流,接收教师传来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这一方式还可使教师快速收到教学反馈,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加优化。网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还便于社会公众参与课程,为课程提供多元化评价。在充分开放的网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丰富的黑白木刻学习资源,如黑白木刻的制作方法、相关美术史,以及中外艺术家的在线作品欣赏等。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绘画元素设计。(2)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一,打破了工作室的地域限制。黑白木刻教学一般只能在工作室内进行,而网络课程从根本上突破了地点的局限,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网络学习。学校从有围墙的实体转变为可覆盖全球的知识网络。课程不仅在时间、空间上实现了开放,还能对所有个体进行开放,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被拒之门外,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其二,多媒体的创作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方法。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式是对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直播等媒介学习,学习环境更加多样。另外,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的黑白木刻设计,仍具有一定的探讨性,对于“软件处理—打印输出”的非传统创作,可以在学术上开展进一步研究。(3)促进多元交流,滋生多种可能。网络学习更能体现协作优势,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应引导、促进、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加强合作共处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这对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小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化、理解问题,还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小组学习提高了网络课堂的交互能力,摒弃了传统课堂中单纯的人机“刺激反应”的交互形式。网络资源十分丰富,黑白木刻网络教学能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流程。同时,对于艺术风格和艺术作品的创作,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使自己获得更多创作灵感。教师借助网络资源,根据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总归,网络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运用,还能锻炼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拓展其对创作的设想,并勇于创作,滋生无尽的可能。3.黑白木刻网络授课的局限(1)黑白木刻制作版画时需要机器,而机器的非普及性,使参加远程网络教学的学生难以亲身操作机器,导致学生对工作机械不熟悉。(2)网络的远程特点给学生提供了逃课的可能,难以保证所有学生按时在线学习。(3)过多的信息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有随时被庞杂信息迁走思维的可能。

黑白木刻网络教学的远程办法探讨

黑白木刻教学应让学生熟悉画稿、刻板、印刷等基本操作。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无缝衔接黑白木刻创作,本文将黑白木刻分为理论课的网络讲演方案和版画制作过程的网络模式方案,用以讨论黑白木刻网络教学的具体模式。1.理论知识的网络讲演网络课程中的艺术与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整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黑白木刻基本知识的讲演分为两个部分:(1)中西方黑白木刻发展史;(2)黑白木刻相关理论。“会议软件”是将学生聚集在课堂的最好方法,目前常用的会议软件可以解决学生在线齐聚一堂、及时打卡的问题,如“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它们的操作步骤区别不大,第一步,教师(群主)建立一个交流群或一间会议房间;第二步,要求学生进群(或会议间)。在这些软件中,组织架构的层级关系十分明晰,除了班级群,还可以再建立子群聚项目(部分视频会议具有人数限制),教师可在相应用户群或者网络会议室中发起直播。黑白木刻的理论知识主要有:(1)讲解基本的运刀方法及木刻语言;(2)用三角刀、圆刀、斜刀、平刀、木口木刻排线刀等分别完成一张同一主题的作品;(3)引导学生尝试黑白木刻及刀触语言协调关系的多种可能性。上集体课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关闭麦克风,以保证学生能保持基本的网络课堂秩序。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紧抓学生的思维,教师会随时要求学生在线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在电脑或手机上安装相关会议软件,为顺利进行网络教学提供保障。2.版画制作过程的网络教学版画制作过程的网络教学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制作实际工具的操作视频,另一种是进行电脑与网络工具的版画模拟。实际工具操作视频是针对黑白木刻基本操作而言的。目前,实际工具操作视频的网络制作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整个制作过程和规范的操作细节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但由于线上授课开展得比较急,课时量又大,在网络教学中,申请视频制作时应顾及学院实际情况,要考虑教学视频的针对性。视频制作流程如下:A.拍摄,用摄影器材将木刻版画的制作流程全程拍下。B.用采集卡采集数字视频文件,由视频编辑软件生成AVI和MOV文件、WAV格式的音频数据文件、无伴音的动画FLC或FLI格式文件,以及各种格式的静态图像,包括对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之中的讲解文字等,应该用BMP、JPG、PCX、TIF等格式保存,随之将其插入每个流程的节点。C.剪切,将重复、无效的视频内容剪切掉,插入视频声音、讲解部分的文字及图片。D.后期,主要是对注意事项的处理,如处理音效文件、添加字幕文字等。E.生成视频文件,生成的视频文件多为AVI格式。(2)将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进行全程直播:目前很多具有直播功能的开放平台,如“腾讯课堂”是腾讯推出的专业在线教育平台;“云朵课堂”是一款可为教育机构、企业、教师和个人提供包括直播、录播、学员管理等功能的在线视频教学软件;“网易云课堂”是网易公司打造的在线实用技能学习平台。在直播的过程中需要一人摄影,一人操作并讲解,就可以完成直播,在此过程中只要保证学生的在线听课率即可。在网络授课中,相比视频和直播分开一一放映,将直播和视频一起利用起来的效率会更高。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在直播过程中有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认真记住操作细节和步骤,二者结合使用既可以保证学生及时学习,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标准流程让其反复观看,夯实基础。第二种远程木刻版画教学是电脑与网络工具的版画模拟,利用数码技术模拟黑白木刻的风格特征,只要有电脑与绘画软件即可,例如Adobe公司所研制的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数位板)。该方式模拟木刻版画的根本逻辑在于:(1)可以制作模仿刀刻的笔触效果,模拟木刻创作;(2)借助电脑软件切换的便利,可在阴刻和阳刻之间自由转换;(3)软件的设计逻辑具有和木刻版画同样的层次,先将线条进行风格化设计,再建立黑、白、灰三色之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开放了版画的制作过程,增多了可用的元素;弊端是架空了传统版画的制作过程,其在印刷、雕刻中的不可控纹理灰随之消失,减少了艺术的可能性,且对学生进入工作室创作有操作上的影响。综上所述,黑白木刻网络教学的基本难点在于其操作性,以及如何让学生熟悉工具。虽然可使用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让学生熟悉黑白木刻操作过程,但是由于与工具的距离感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真实的创作,难以有真实的创作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视频和直播作为网上教学的主要对象,再以电脑软件创作课程作为辅助,两者同时使用,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应是条件限制下网络课程的最好效果。

黑白木刻范文篇4

首先,由于它所用的工具和表现形式,使它具备“力之美”的特点。它以刀,就有如用刀切东西那样明快有力。这种用刀刻出的味道,我们管它叫做“刀味”。又因它是以木代纸或布,木的质地硬而带纤维,便使它产生既结实又披蘼的效果,我们管它叫做“木味”。以刀刻木便自然造成自己的“刀味”与“木味”的特别形式。因而产生一种“力”的表现。它给我们视觉以强烈刺激,给我们精神以兴奋,这就是“力之美”。

另外,木刻还有一种黑白对比的力量。鲁迅先生曾说过:“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木刻的“力之美”很大程度上也是产生于黑白对比上的。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形和色;而在色彩的全色阶中,黑和白是两个极端,因此它们有最强烈的对比色值。由这两种最强色表现的木刻,给观众视觉的刺激也是最强的,强烈的视觉刺激带来刚健有力的感觉,这又是“力之美”。

用锋利的刀刻在坚硬的木头上,再由于黑白对比的视觉刺激。给人一种明晰豪快,刀砍剑击的艺术形象,这综合形成木刻这门艺术的“力之美”。

“力之美”,意味着艺术有充沛的生命。当然,成功的艺术不都是黑白艺术,木刻的“力之美”也不仅表现在黑白木刻之中;套色木刻也同样具有“力之美”的,只是木刻的色彩处理也应不同于中国画和油画。套色木刻的色彩也应强调色彩的对比关系,以保全并发挥木刻所固有的“力之美”。

艺术上的黑白世界是个最纯朴,最深奥的天地。纯朴无华的黑白世界,不借助于色彩缤纷的眩耀,使观众的精神更集中于事物本质的理解,驰骋想象于玄虚之间,因而更能达到精神上的最纯朴而深刻的境界。“力之美”是一种艺术的魅力,它吸引着人们的精神集中,是为别之画种所无法比拟的。比如我们喜爱汉代画像石,不是因为它比唐代金碧辉映的山水画古老些,而是因为它特别具有一种纯朴无华的艺术特质,显示了汉代人的雄伟而质朴的精神世界,透过这种“力之美”而感动二千多年后的我们。鲁迅曾给汉画像以很高的评价,说它们是“气魄深沉雄大,就是用这个观点说的。鲁迅先生在《近代木刻选集》的小引中所说:“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的意思,也可以就他对汉画像的推崇而得到理解:即在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汉代统一中国,建成一个封建大国的当时,民族和社会的气魄是深沉雄大的,和后来唐代已开始烂熟的封建艺术比,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我们欣赏这朴素无华的黑白艺术,具有“力之美”的木刻艺术,其理由就在于此。在这里我们来欣赏几幅我们熟识的著名版画家的作品。

凯绥、珂勒惠支是本世纪德国著名女版画家。她是鲁迅先生所推崇的西方艺术家之一。对于我们,她已经不是陌生的了。这位被罗曼、罗兰誉为“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用她的刀锋在木板上面刻出具有“力之美”的黑白木刻,很能成为这种朴素艺术的典范。她用“无声的描线,侵入心髓,如一种惨苦的呼声,希腊和罗马时候都没有听到过的呼声”(霍普德曼语),喊出了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热爱和表达了慈母的深厚感情。因此,她的黑白木刻总是朴素无华,也正是由于朴素无华,却能那么有力地打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唤醒他们起来为正义而斗争,和由此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我们在这里欣赏作于1622-23年的一套木刻组画《战争》的两副:《寡妇》和《人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珂勒惠支一直在想用自己的艺术来表现对战争的看法。她在1917年战争接近尾声那年,写道:“这一年有什么收获?它没有带来和平,相反地它夺去的东西愈来愈多,它夺去了人,夺去了信心,夺去了希望和力量。”她的十八岁儿子牺牲于战场之后,她对战争就感到痛苦。她要寻找一种艺术语言来倾诉心里的话,于是她选择了黑白木刻这种有“力之美”的艺术形式。完成于1922年的木刻组画《战争》的第四幅表现一个牺牲了丈夫的寡妇,终天怀抱自己最小的婴儿,也逃不出炮火的灾难。这悲痛的一幕就是战争的“赐予”。《战争》组画的第七副是《人民》,它表现的是一群以年青母亲为前景的人民群众,他们处于一个可怕的恐怖之中,他们痛哭、惊叫、挣扎,以突出保护孩子这个母爱的主题。她完成这套组画后,写道:“我的战争木刻集将近完成,一项多年的工作得以结束,没有人能想象这样一块中型的木刻里蕴藏了多少年的心血,但事实如此。它包涵了我1914到1918几年间对生命的探索,而这四年是极度难以捉摸的。”这用刀刻木,以坚定的线条,明快而强烈的黑白对比,从构图、造型以至沉着而豪放的刀法,创造了一种朴素无华却最能打动人们肝腑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木刻的“力之美”的感染力。一幅油画可以细致地逼真地描绘一个在战火中牺牲了的寡妇,但是这几幅小小的木刻却蕴藏有更逼人的力量,使人的精神震荡,在单纯简朴的黑白画面中,思想有更多驰骋的境地,感情受到更多的激发,视觉得到强烈的刺激,综合起来能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这是具有“力之美”的黑白木刻的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这个各种绘画和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我仍然为这门朴素无华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折服,也因此有理由更加的期望这种具有强大“力之美”表现力的艺术有更好更长足的发展。

黑白木刻范文篇5

非智力因素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意志力、独立性、自信心、善恶感、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良好的适应能力等。意志:包括行为的目的性、坚持力和自制力等方面。独立性较差的人往往不愿意主动而积极地去干某项事情,而是指望别人的帮助。而独立性强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以这个目标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不指望别人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暗示,不为各种偏离目的的主观诱因所干扰,能较自觉地克服外部障碍和内心矛盾,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比如一个人的责任感就是经常起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开始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再画一个。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耐性、毅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观察得更准确,画得更熟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你的意志力、独立性和绘画成功的自信心。”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后来,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把技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完善地步,《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成为他举世不朽的名作。又如爱迪生从小为生活奔波,培养了对生活的责任感;居里夫人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女性的强烈自信、自尊和自爱,激发了她对事业的责任感。非智力因素都成为他们在成功路上战胜无穷困难与挫折,不断进取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注意学生的心境是否愉快,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把他们塑造成为有意志,有智力,而且心理健康的好学生。心理学家曾对百名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造诣,取得一定成就者,不一定是各个学校学习成绩佼佼者,相反却是那些成绩一般,而且有顽强毅力和吃苦精神,性格执着和有广泛兴趣的人。我在美术教学实际中遇到有意志不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中使我最深刻的是在课堂里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初三学生刘某在升中考试到来之际,在上美术课时对其数学老师宣泄,大意为“现阶段最使我担心的是,我会不会变成书呆子,在一堆一堆作业和频繁的模拟考试中度过每一天,实在太难过!老师每节课给我们的是填鸭式教学,我不学不做也肯定考上省的重点中学。”据我了解,这个学生平时是有点小聪明,但成绩中下水平,我再加分析该学生行为说话,发现存在心理障碍,从表面看是一种自负,自吹的潜意识行为,从实质分析是一种逆反抵触学习的心理。课后我与他谈心,剖析其思想问题,由于考试压力,频繁的测验,模拟考等关系,加上来自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催促等原因,迫得他喘不过气来,导致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形成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对外部教育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感体现和行为表现。我根据逆反心理的预防和消除方法,寻找该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发现该学生爱好绘画与我的美术教学是一致性方面为教育的突破口,在课余时间与他一起绘画活动,和他一起谈心,谈及绘画也有成功与失败,每一个作者都必须具备有品尝胜利喜悦的心理素质,也要有竞争中承受矛盾困难的耐心意志,失败时承受挫折与打击的心理素质。再说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还要有顽强的意志,诚实而高尚的品质,广泛而集中的兴趣,坦诚而乐观的性格,才能考得好成绩的,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并指出他现在的学习成绩如此不好,要改变学习方法,加倍努力拼搏,才能取得好成绩。通过心理辅导,该学生逆反心理逐渐消除了,可以说他的意志力,自信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学习的情绪稳定,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以此说明了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重点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提高自我成功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授黑白木刻版画时,强调黑白木刻的特点,一是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单纯、质朴;二是具有刚劲的刀味和木味。因为黑白木刻的画面只由黑白两色构成,画面黑白的处理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通过教学示范木刻的步骤:(1)过稿;(2)刻制;(3)拓印等方法,特别在第二步骤的刻制,强调“意在笔先”,放刀直干,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坚定沉着的运刀方法,以及细部刻画整体处理的表现力。作业要求:制作一幅版画。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握刀手发抖,胆怯,难以下刀,缺乏勇气和动手能力。后来,我讲述毅力和意志培养的有关绘画故事,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是印象主义之后画家,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活着为了作画”他晚年得了糖尿病,仍不肯改变在户外写生的习惯。去世前一个星期,在公园里写生风景,因头晕目眩,支持不住回去躺在床上,还忍着痛苦,翻过身来加添几笔。直至临逝的一刻还以顽强的意志去作画。这个事例大大鼓舞了同学们的木刻制作的勇气,坚定情绪,大胆运刀,不必拘泥于原稿的细节,以自己的主见成竹在胸,让刻刀在版上根据自己的意象,创作的激情,充分发挥臂腕之力,真心做到“放刀直干”,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在木刻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勇敢和意志,不怕失败的自信心,最后许多学生都能刻出富有黑白木刻版画之特质。在美术课里通过非智力因素的渗透,一能培养学生勇敢坚定顽强的意志和成功的自信心;二能增加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法,提高了艺术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也说明了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以上陈述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反映了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探究学生的内心倾向、个性、意志力、自信心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A.L拉扎若斯做了兴趣与智能对比的研究,认为兴趣(非智力因素)具有促进努力学习的功能,他还认为,兴趣(非智力因素)与智能相比,兴趣更重要,也就是说兴趣较浓的学生比智能较好的学生在学业上更占优势。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以下的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习兴趣;(2)教材难度要适合学生水平;(3)要注意知识更新来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此外还遵遁一定的原则:一是挖掘其潜力而不是强加于他;二是让其自然吸收而不是硬性灌输;三是培养能力而不单纯积累知识;四是启发式教育,而不是强求知识系统化;五是因人施教,而不是一成不变;六是进行综合训练,而不是单一发展。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学习兴趣,独立性,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就必须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渗透,使学生确立远大理想,诚实的高尚品质,坚定顽强的意志,广泛而集中兴趣,成为智力超卓,心理健全的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资料]:

1.《现代家长学校系列讲座》中学卷,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2.《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

3.《教学心理》吴重光主编。

黑白木刻范文篇6

一、少儿版画的基本表达方式

少儿版画不同于传统的版画表现形式,传统版画即属于工艺制作范畴之内,也属于绘画范畴内,它是集刻、印、画为一体的一种伊苏表现方式。对于儿童而言,少儿版画的整个过程,就是一门集合手工课和图画课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少儿版画的表现形式很多,例如吹塑性版画、黑白木刻的版画、KT板材质的版画等等形式经开展了秘书专业,但是开设秘书学专业的目的仅仅是未来满足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而已[1]。吹塑纸版画是少儿版画的创作中最好的一种形式。它是将吹塑板或者吹塑纸作为底版,由于吹塑纸的结构相对松散,较为容易的在吹塑纸上留下痕迹,它的特点还有素材的选取比较容易,价格也不贵,少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即安全有简便,因此,它在表现的手段和应用技巧,甚至是表现题材的形式和主题方面看来,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受到少儿们的喜爱。在版画的发展漫长历史中,黑白木刻版画是最为古老的一种版画形式之一,主要素材是木板。木刻版画的特点是以刀作为画笔,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痕迹,从而产生了一种新颖的版画方式,使其具有独特的版画美。木刻版画的两种形式,分别为水印和油印,他们具有相同的执刀方式,但却具有不同的印刻方法。木刻技术要求儿童们具有较强的记忆和很好的手脑协调的能力。现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刻画时需要的胶版,这种胶版的特点是,很好地诠释了木刻艺术的美感和赐予少儿们快乐成长。KT板版画是通过撕刻划压的手法来表现的,虽然与木刻版画相似度很高,拥有相同的特点,但是不同于木刻版的凹凸不平,KT板版画则相对平整。因为在KT版作画时,木板上刻掉的木板和没刻掉的部分二者对比明显,KT板版画和吹塑纸相比,KT板版画的表现手法会多一些。它的特点是方面少儿刻画,安全卫生,清洁环保,适合于少儿们集体作画。

二、少儿版画的表达形式

对于版画最原始的表现是指少儿在小时候玩耍时,经常会把弄湿的小手或是小脚丫印在墙壁上、地面上的经历,尽管对于年少无知的儿童来说,他们并不了解“拓印”一词的概念,但是他们却在兴趣乐趣的基础上对他有所接触,间接的接触少儿版画知识。少儿版画的样式多种多样,并且大部分都具有少儿喜爱的游戏性和童趣性,尤其适合于年纪小的儿童学习。有很多种版画都可以表达少儿版画趣味形式,例如综合材料的版画、剪贴完整的版画和对饮版的版画。本文主要是对综合材料版画和纸质版画两种形式。一是综合材料的版画,它的主要原材料是树叶、菜叶毛线、纸片等等。将原材料和自然花纹连接在一起,制作出的版画激励条纹变化多端,美不胜收。综合材料的版画为少儿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纸版画,它是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产生的,属于凸版画的一种。拼接法是纸质版画制作的最基础的方法,将纸板直接撕成或是剪成物体的形状,然后再平贴或是叠贴,使版画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但是在黏贴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把油墨粘到版画上面。纸质的版画主要是利用各种薄厚和肌理都不同的纸张和工具,通过剪刻撕等方式制作出,这样使得版画层次更加分明。纸质的版画容易制作,简单便捷,能够引发少儿对版画的兴致,有利于培养他们创作性思维经开展了秘书专业[2]。

三、少儿版画的特殊效果的表现方式

同一个材料的木板,应用不同的印刷和制作方式,会出现不同效果的版画,其中少儿的版画则更加随性自然,没有过多的要求。在日常的版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少儿们通过使用相同的素材,不断改变表现手法来进行版画的创作,这样可以激发少儿对版画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少儿学习到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经开展了秘书专业,但是开设秘书学专业的目的仅仅是未来满足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而已[3]。

黑白木刻范文篇7

[关键词]建党百年;党史学习;版画创作教学;教学策略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开启教育现代化征程,谱写新时代教育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战略机遇期。对中国高校美术学科版画专业而言,版画创作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检验版画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在这项教学中包含了主题引入和技术过程实施两个层面,主题引入是指母题方向和创作观念的确立,技术过程实施则是指版画技法学习和渐进有序的技术活用。高校创新性教改中关于版画创作教学策略的研发,其实质是建立在艺术创作选题方向和方法论上的创作教学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教师可将思政教育与创作教学有机结合,将党史学习纳入版画创作课堂教学,以创新美术教学形式。

建党百年主题版画创作教学开展的背景及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的发展多从本体语言上寻求突破口,积极探索版画概念拓展的可能性,有意无意地放弃或回避了自新兴木刻运动以来的革命文艺主题,改变了版画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固有文化形态。文艺主题传承的断层使版画丧失了原有的宣传教育作用和教化功能,乃至于出现了当代中国版画艺术“形式繁荣”“内容空泛”“精神缺失”的尴尬现状。追根溯源,产生这一现象的本因在于学术界对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全面接受和艺术教育思维与方法的全盘西化。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国家对文艺发展的要求——文艺创作要表现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新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版画创作教学应秉持“双管齐下”的教学理念和开阔的视野。所谓“双管”,既包含版画技艺的有效传授,又能对学生的创作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在积极向上的精神作用下主动学习,这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环境和文化建设语境下,对高校版画学科发展的重新定位与思考。高校可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主题版画创作教学,突破当前教学的困顿与瓶颈。通过党史学习开展版画创作教学的意义在于:(1)传播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文化。这既是版画创作教学的研究内容,也是版画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学生可在创作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2)打破当前常规的以本体语言探索为目的教学模式,用党史主题带动创作,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3)重新熟悉中国近代史,通过党史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促使学生熟读中国现代版画史,丰富其大脑图谱库存,增强对经典主题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理解。(5)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活化版画技艺、增强造型能力,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气质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6)逐渐形成基础扎实、方法合理的主题性创作教学体系。

建党百年主题版画创作教学的开展策略

1.全面宣介党史学习与创作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应深入领悟的教诲,把学习党史融入美术专业学习,这是作为美术事业接班人应有的责任和信仰。高校学生在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化作内心时想的同时,要用迸发的艺术创造力和饱满的创作激情为新时代谱曲与造像。在美术创作教学领域,各个时期都涌现了一批名师和名作,这些先辈无不将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以时代精神为己任,用自己的画笔书写了一件件振奋人心的伟大力作。同时,他们在培育新人的教学实践中,用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识不断摸索新观念、新方法,用崇高的人格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影响着后人。例如名作《开国大典》的作者董希文,将新中国的理想与中西教学方式相融合,培养出李化吉、袁运生等一大批举足轻重的教育家。再如一生为人民创作的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刘文西,他带领学生采风于陕北各乡镇,用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勤奋刻苦的研学态度,为西北美术教育事业树立典范。新时代要求高校在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的思想指导下,培育出一批真正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愿意为时代而创作的优秀艺术人才,这需要依靠党史教育把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作为营养,去滋润青年学子,对此,可以主题创作的教学特色来增强学科的影响力,使年轻一代能创作出更多具有“奋进中国梦”主题的优秀艺术作品。2.追溯教学谱系,填补教育传承缺失中国主题版画创作的教学谱系有一条鲜明的演进脉络,其指导的核心思想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现今重新回顾这段历史,对当前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版画创作教学的来历实际是从20世纪30年代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所开始的,教学的视野和主题紧紧贴合着当时中国社会各界的爱国运动,它是站在社会立场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来促成版画作为“武器”的功用。此时的版画创作教学从爱国立场出发,用极具视觉张力的黑白木刻图式和可复数的版画功能,抒发和传递人民对革命与斗争的呐喊。(2)延安时期的鲁艺木刻工作团继承了新兴木刻版画创作教学的“革命”旗帜,继续用思想和信仰来发挥版画的宣传作用。1942年,在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下,版画创作教学的重心逐渐开始转向大众化、民族化题材,延安的爱国青年在那个特殊时代创造了具有中国气魄和民族气质的版画新面貌。(3)新中国成立后,各大美术学院分别开设了版画专业课程,版画创作教学在主题上依然秉持“为大众而艺术”的创作思想,风格上既保持本土民族化特色,又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随后的近30年时间里,反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工农生产生活题材成为版画作品的主旋律。(4)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引入,一直以宣扬政治主旋律的版画创作教育戛然而止。与此同时,教学朝着版画本体语言建设与版画概念拓展摸索的领域极速转向,从而形成了与红色主旋律创作教学的断层,而高校主题创作教学体系的崩塌、教学方法的丢失等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知识结构较为片面。3.确立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版画创作教学目标开展建党百年主题版画创作教学的目的有:(1)版画主题创作实为主旋律题材的创作,通过学习党史和主题性版画的创作方法,让学生掌握从素材转换成创作的过程,使其能准确把握时代气质与画面的整体特征。(2)以绘制多幅同一主题草图的手段为前期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使其在图式结构转换中学会多种创作手法的空间思维。(3)创作以黑白木刻为主,通过解析黑白木刻的图式特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构图布局、点线面构成、黑白灰安排及人物造型等知识。(4)最终创作出具有建党主题的优秀版画作品。4.建党百年主题版画创作教学的实施步骤(1)研读党史,以党史为创作主题。要求学生从研读党史资料开始,同时邀请党史专家进行多场专题讲座辅导。关于党史的研究,可先聚焦地区党史,着重学习地区党史的历史特点及贡献。在开展主题版画创作时,画家应对时代气息、人物特征、相关环境以及重要事件等一系列内容都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只有这样,创作时才能对画面的元素与细节有准确的把握和肯定的描绘,因此读通史料是创作的前提。(2)深化选题,以重点人物和事件为创作母题。通过前期党史研读,学生已对党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此时在教学上可灵活推进创作母题的确立。首先,教师可设定多项创作命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主题范围内自主设定命题。其次,每个学生有了初步选题后,应通过分组讨论、选题故事讲述的形式深化自己对党史命题的理解。这个阶段多以启发、互动为主,用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思维和学习积极性。(3)构思选题,用素描方式绘制创作草图。草图绘制是创作的重要过程,要求学生能用严谨的素描造型进行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对选题的画面构成进行辅导,不但要强调作品直观醒目的视觉效果,还要鼓励学生在保持画面时代气质特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这项教学还坚持量质并举,教师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反复强调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学建设中,高校要不断夯实教学基础,深耕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用打造精品课程的方式来推进版画学科的良性发展,提升高校培养艺术人才的质量和竞争力。建党一百周年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在新时代的号召下,中国高校已逐渐意识到打造主题性艺术创作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不久的将来,艺术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各专业优秀人才集结,他们将运用各自的学识和团队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添光增彩。

结语

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版画创作教学不只是简单地以党史知识为基础的普及铺陈,而是要在党史学习中让学生对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和党的伟大成就有所感悟。同时,主题版画创作教学也不会只停留于过往,即对历史题材创作的简单延续上,它将通过激发年轻个体的爱国主义情感来带动他们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使其形成一种创作自觉,让个体审美向集体审美跨越,这才是顺应时代需求的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版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样也肩负着国家文艺繁荣发展的责任。对中国高校而言,只有加快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打造多类型课程,才能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新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4,5.

[2]梁星亮,杨洪,姚文琦.陕甘宁边区史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3.

黑白木刻范文篇8

关键词:手;艺术创作;珂勒惠支;丁绍光;标识

人类进步的标志是发明和使用工具,对工具的操作离不开双手,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人类通过双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手通常也是艺术家表现的重点,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手的重点表现,反映出对象的性格、生活背景、职业和经历,在对手部的处理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通过比例放大,夸张变形,突出手的造型特点;有的通过明暗对比,突出手的结构特征,给人以坚实有力的强烈感受;有的通过流畅柔美的线条,表现出手的纤细柔软,好像有故事从手中娓娓道来。而在现代设计中,通常会对手的造型进行提炼概括、装饰变形、打散重组等处理,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需要的作品。

一、中外美术作品中“手”的表现

(一)丁绍光工笔重彩画手部装饰变化

丁绍光先生的工笔重彩画,以其浓郁的装饰美感,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及画面中洋溢的强烈的人文关怀享誉世界,连续三年被联合国聘请为代表画家,为联合国的和平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名美术家张仃老师在观赏了丁绍光的作品后,评价道:“世济其美,意气如云”,他的作品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为题材,通过对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出浓重悠远、深入肺腑的美感,上感天地,下动人心,使每一个看过他画面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产生心理变化和强烈共鸣。他的作品吸收了中国古典和民间艺术,广泛汲取并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精华,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笔力刚劲、流畅。他用连绵不断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造型,夸大手部、脚步、腰部比例,将线条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静夜思》(如图1)中,少女的双手托于下巴之下,环抱双膝,坐在夜晚的树丛中,眼神淡定,陷入深深的思考,给人以安详宁静的美感。在表现方法上,画家运用流畅、粗细均匀的线条,勾勒出手部的造型;在比例上,夸大手部的尺寸,使线条可以清晰地描绘手部的每一个结构转折,左手轻放于右手之上,右手轻轻依着下巴,手指修长而纤细,舒展放松。正是通过放大手部的尺寸比例,使线条能够充分表现。因为线条是具有一定长度的造型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线是点的轨迹,具有方向感和形态,线比点更具有感情,能对人的思想意识起作用,使人产生心理变化。在丁绍光的工笔重彩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线条的运用,也是画面的风格所在,为了充分地表现线条的美感,特别夸大手部的比例,使线条能够充分舒展,婉转曲折、连绵不断,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线条的装饰美感。他对手部的拉长处理,可以说是使线条在整个画面中达到和谐统一的绝妙方法。正是这挺拔、流畅、清晰、均匀和繁复的线条,给画面注入了无限的装饰美感。

(二)珂勒惠支黑白木刻中的手部表现

珂勒惠支是德国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她的黑白木刻作品醒目、简洁、强烈,删减了多余的细节,只留下有关主题表现的部分,主题突出,黑白对比强烈,让人印象深刻。其作品以强烈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在她的作品中反映出深切的母性关怀,表现出她对社会底层人民博大深沉的爱。她站在母亲、女性的角度,塑造了许多穷困、饥饿、反抗、斗争的艺术形象,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饥饿、死亡和恐惧[1]。在她的黑白木刻中,巧妙运用黑白关系,结合光影表现,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主题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直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在画面选材方面,作者也删减细节部分,着力刻画面部和手部,在她的作品《自画像》(如图2)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画面中,憔悴无力的脸庞掩映在布满沧桑的手掌背后,花白飘零的头发随意散落着,面容流露出岁月的沧桑,布满青筋的大手坚强而有力。此刻,手不再只是身体的一部分,而是一切行为的象征,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含义,手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同样可以制造灾难,僭越文明[2],在巨大的历史不幸面前,又是那么无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抗、斗争、饥饿、穷困遍布整个德国,人们生活在疾病困苦当中,珂勒惠支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以绘画为手段,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人民的呼声,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呼吁和平、安宁和幸福的生活。在她的自画像中,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通过对手的刻画和塑造,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表达了“母亲”想用一双有力的大手,给人们带去保护、帮助和关爱。但面对巨大的不幸,个人的力量又是那么微不足道,复杂而矛盾的情怀让所有看过珂勒惠支自画像的人都记忆深刻。

二、现代标识中手的运用

在现代标识设计中,以手为创意灵感的logo众多,通过手部造型传达出更为深刻的内涵,手成为一种载体,表达设计师的意愿,有着深刻的寓意。如2016年奥运会西班牙马德里申奥标志(如图3),图形为一个伸开的手掌,手掌内部的五种颜色代表着奥运五环,整个标志象征着多元文化融合的马德里,也代表着马德里伸开热情友善之手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设计师通过一只张开的大手,表达了丰富而多元的内涵。再如以手为造型的经典之作——图2《自画像》珂勒惠支图1《静夜思》(局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如图4),运用正负形设计,外部为爱心形状,内部为一只伸开的手,同时也是一只鸽子的造型。意为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献出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和“团结互助,共创和谐”的主题。整个标志造型简洁,形象清晰明了,图形表现贴切准确,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在这个标志中,手的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宗旨。1999年世界昆明园艺博览会标志(如图5),让所有人都耳目一新,抽象的手部形状由每个局部图形组成,手掌中间为一朵盛开的花,整个标志表达了星、云、气、风的运动,用手托起生命之花,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一图多义,“以义象形、以形举义”,很好地诠释了园博会的主旨。

三、现代图形设计和招贴海报中手的表现

图形设计通过构思用以说明某种信息、思想和观念,是促进传播的视觉符号。图形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说明性,设计师进行图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传播,通过对图形的大量复制来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思想和观念,以期为传播对象广泛接受。图形设计通过置换、共生、矛盾、渐变等方式,对图形进行再创造,呈现全新的视觉效果。如将扳手的一端置换成手(如图6),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联系,都具有功能性,将扳手的把手与人的手部衔接起来,表达两者之间的一种共通性,通过“移花接木”,产生了全新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一定的趣味性。在招贴海报中,德国当代著名海报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就经常在其作品中运用手的形象,表达尖锐讽刺的主题,很有个性。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题都和音乐盒戏剧有关,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和各种奇妙的组合,使作品产生丰富的内容和视觉张力,把并排的手指与钢琴的键盘(如图7)联系在一起,钢琴弹奏离不开手,手的造型又和钢琴琴键存在外形相似的联系。通过两种元素的组合,体现了两者的协调性,从视觉效果上看,将手融入戏剧主题创作中,通过手带来的丰富印象,表达了喜剧的丰富多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手在传达情感方面的重要性,汉语中也有“国手”“买手”“牵手”“举手”等词语。手可以创造和改变世界,人们通过双手辛勤的劳作,实现丰衣足食,创造美好家园;也可以摧毁一切,制造灾难和不幸。因此,我们应该把手的力量发挥在积极正向的一面,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在艺术创作中,手常常是艺术家表达的对象,或仅用一双手作为整个画面的内容,或和人物肖像等其他形象同时出现。艺术家们十分重视对手的表现,通过对手的刻画,反映出个人情感,表达独特的内心感受。在表现方法上,更是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使手的艺术效果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方面,加强对手部表现的重视和理解,将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可以说,对手部表达的重视是提高作品表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手的细心描绘,注入了艺术家足够的情感,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向.刻刀下呈现的人道主义关怀:评德国女性画家柯勒惠支的版画艺术[J].池州学院学报,2009(1):105-108.

黑白木刻范文篇9

一、关于作品的视角

视角也是叙述角度及阅读心理角度。木刻画以静态平面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画面所呈现的信息有限,而观众或读者在欣赏时,需要捕捉住有限的画面信息,发挥联想和想象,完成作品形象的构建和作品内涵的解读。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也只能了解到小伙计在酒店中看到的故事,也一样的“肉眼凡胎”。读者的欣赏不再是“上知其因,下知其果,知其前生,知其来世”的上帝式的欣赏,他们已变为凡人,就跟自己在寻常生活中的观察一样,这就使作品的视角与读者的生活视角重合,作品更加贴近读者。转换角度以后,读者化为凡人,需要从作品呈现的生活画面中自己去解读猜测、推理品味,不再是坐在那里听“上帝”的解说和对是非曲直的判定。读者欣赏作品的过程也就如同观众看一幅静态的画的过程,它们都默默不语,呈现着一个客观的本真,读者可以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去解读品味从而获得解读的快感,审美愉悦由此产生。

二、关于故事情节

鲁迅小说总体上都表现出情节简洁明快的特点,《孔乙己》也不例外。作品没有花多少笔墨对社会背景和人物经历的来龙去脉作具体详实的描述,只在开篇以极其简省的笔墨点出的故事发生的环境。小说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动人心魄的场面,讲的只是一个酒店小伙计所看到的一个偶尔来买酒的酒客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伙计与酒客这样简单的关系。仅有的一次近距离接触,也就是孔乙己要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而被拒绝的这件事。这种情节的简化与传统小说“着意于奇”“跌宕起伏”的传统格格不入。但就是这种简单的情节与人物关系如同鲜明的白色线条在黑色背景下表现出的张力,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作者去完成。另外一方面,背景的纯粹,线条的简单,往往能使读者注意力集中,不被旁逸斜枝所干扰,直指作者要表达的情意。作者借用这些“线条”的张力,传意于形,把读者引向他所要创造的艺术境界。这时候,“形”不必太复杂也不能太复杂,挥洒几笔,点线勾勒即可在短小的篇幅中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并通过展现人物形象的遭遇境际,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其生存环境,把对人物的关注上升为对社会的关注。这样就深化了主题,增添了作品的意蕴。

三、关于故事结局

小说的结尾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里用“大约”,又用“的确”,既是估计又是肯定,显得含混矛盾,不合情理,似乎是一处败笔。其实,在这之前,文中“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出现了四次。“十九个钱”时断时续,如同草蛇灰线,隐现其中,早已为孔乙己的“失踪”埋下伏笔,作好铺垫。一直写到主人公最后失踪,最终被黑色所吞噬。孔乙己的“死”虽没有明证,但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等待孔乙己的只有一个阴森凄惨的、张开大口的黑洞。文中阴郁凝重的色彩渲染了悲剧氛围,传递给读者以压抑感,使读者从心里产生对孔乙己的同情与怜悯,对其所处社会的控诉。

四、关于人物形象

黑白木刻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在版画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是画家的思想以及其艺术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观念就决定着用什么样的版画表现语言去作特定的艺术追求,并最终将决定作品的成败及作品内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画创作中重视和强化版画的表现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版画因其版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直截了当的表现过程,通过对不同媒材的刻制处理,去寻求特殊的艺术效果。因为无论媒材是石、木或金属,在经过刻制之后大都体现出很强的力度,最后所形成的画面效果往往都具有表现主义倾向,而表现主义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谈到表现语言就首先要明确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是表现语言;二是版画表现语言。所谓表现语言就是表现手法,是画家表现个人情感和实现创作目的的手法。而版画的表现语言则首先是使用个性化的版画语言去表现画家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情感,其次是通过对版画材料的选择以及版画技法的个性化制作,呈现出独具特性的版画符号。这两者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使版画外在表现形式产生内在本质的艺术升华。因此一幅优秀版画作品的产生,不仅需要画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思想内涵,更需要画家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版画表现语言,这在版画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我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的版画艺术创作始于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深受20世纪初以欧洲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一批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形式的影响。虽然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在作品中表达的不仅是个人主观的情感,而是基于民主和人道的思想,对终日劳作而生活贫困的劳动人民群众寄予的深深同情。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更多人的命运和痛苦,这在动荡的一战后的欧洲社会特别是德国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具有撼人的感染力。它们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尤其是欧洲表现主义的版画作品,在版画表现语言上所作出的突破和所取得的成就,都大大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造就了世界性的影响。欧洲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版画中那强烈的对比和伤口一般的刀痕印痕,都准确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本质,这也和上世纪20一30年代的中国大背景相吻合,所以中国新兴木刻一经产生就有了大批的参与者和追随者。但当时还是以学习欧洲版画为主,在版画表现语言上探索较少。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风雨洗礼之后,在各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索都有了才反大的进展,出现了很多在版画表现语言上不断探索和极具个性的版画家,如吴凡的《蒲公英》。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版画创作开始由以宣传政策为宗旨转向了对艺术个性的追求,尤其是在版画表现语言方面,开始了空前的全方位的探索,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版画家更加重视对自身情感的观照,其一也是最主要的宗旨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其二是对制作技法的探求,以致很快形成了以学院版画为代表的精英版画,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索。这既体现在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也体现在版画家的思维方式、创作观念上。我国版画在经历了从服务于政治需要和地域风情民俗的描绘到对版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之后,版画表现语言的突破是我国版画创作进程中最本质最关键的成就之所在。

尽管如此,我国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素与世界知名版画家的创作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差距。如前面提到的比利时著名的现实主义版画家麦绥莱勒,在他所创作的上万件作品中,很少对客观事物作客观写实的描绘,主要是使用一些他自己所特有的概括手法和完全符号化了的象征性手法来表现事物,作品线条坚挺有力木味十足,画面变化丰富。如他在1920年创作的《烟》,从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都是工人及其家人的生命,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却县画家用针钾的目光经过深刻的思考从缤纷繁杂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版画表现语言极其深刻。总之,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版画家都在尽力用自己个性化的版画表现语言传达他们的观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版画中所蕴涵的表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处理上的不同,更应该是版画家在画里画外所彰显出的灵魂的独特光华。它全部的核心价值则在于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即艺术家的思想、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力—这是版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点。

另外我们还必须把版画表现语言看作是艺术家“中得心源”的意向,而不是简单的“外师造化”的摹写。它所表现的应该是将蕴藏在版画家心中的巨大能量用富有激情的艺术符号—版画语言来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创造独具艺术特性的各种各样的符号—版画语言一定要让它成为振动心魄的手段;我们要努力做到把物象的普遍性赋予单纯化的形态和象征性的艺术处理,用单纯独特但有象征意义的艺术符号—版画语言表现在版画创作中,建构极具个性化的版画艺术面貌;我们要长期深人地研究版画创作的内在精神性和文化针对性使其溶化在版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版画语言之中,并使其呈现出历史的深厚底蕴和当今的时代光华,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有在版画创作中通过版画特有的尤其是个人特有的版画表现语言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