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5:36:33

过敏

过敏范文篇1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危害防治

【Abstract】Allergyisacommonadversereaction,theincidenceishighandcausedgreatharm.Inordertoreducetheoccurrenceofallergicreactions,beforetreatmentshouldbeaskedindetailaboutthehistoryofmedicationincaseofallergicreaction,shouldimmediatelystop,andpromptlysentforhospitaltreatmentorrescue.Inordertoreducetheallergicreactionthebodyofthedrugth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nnotbeignored.

【Keywords】drug;allergyreaction;harm;preventandtreatment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的特殊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会发生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症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预知。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做皮试,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所以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

目前各种化学合成药使用相当广泛,新药种类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过敏的病例也大大增加。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90年代增加到3:1。而且过敏反应并非西药独有,某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1常见的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有以下几类

1.1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1.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1.3催眠药、镇痛药、抗癫痫药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1.4各种疫苗、血清制剂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1.5其他类局麻药普鲁卡因、各种碘制剂、细胞色素c等。

1.6中药及中药制剂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青蒿、防风、丹参、毛冬青、益母草、鱼腥草、紫珠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0.004%~0.015%,且常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病最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谨慎。

2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同时使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就地抢救,抢救措施如下:(1)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略减,可缓解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1次,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炎症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必要时,也可肌注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3)经上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大量补液增加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3小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小病”就自己进药店购买使用,这就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应多了解用药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过敏范文篇2

目前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很多,大致分3类:单味中药及制剂、中成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制剂。目前有文献统计了从1994—200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193篇,共355例。根据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2]。另有文献统计了仅河南省2004—2005年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414例,前五位为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3]。

2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2.1药材方面

2.1.1药材来源药材来源是造成中药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的影响,其中所含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差别就更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往往造成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差异,进而导致其过敏反应也不尽相同。

2.1.2药品本身成分复杂有些药品成分分子量较大,某些含动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半抗原-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所含的水牛角成分;而且,这些成分中有些还是重要的热原物质。有些注射剂因可能引入异性蛋白质,而具有抗原性,容易产生过敏反应[4],如含有蝮蛇、水牛角、山羊角、羚羊角、鹿茸、熊胆、水蛭等动物药材的注射剂。TCMI中普遍含有绿原酸成分,而绿原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次代谢产物,有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其在金银花、忍冬藤、茵陈、鱼腥草、栀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含量较高,通常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已有研究证明,绿原酸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其与人类血清蛋白的结合物有高度致敏性。而双黄连、茵栀等主要成分有绿原酸,清开灵同时含绿原酸和动物蛋白。上述药物有较高的致死报道率,除使用性因素外,也可能与其绿原酸的含量有关。在非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中,虽然绿原酸可能不是活性成分,但在制备工艺中有可能未将其除去如:脉络宁、刺五加中含有少量的绿原酸,使其成为过敏的原因之一[5]。

2.2生产工艺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相同品种由于不同厂家制备工艺的差异,致使制剂中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质含量不同,易引起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是发生药品过敏反应原因之一[6]。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及其制剂中的鞣质也是致敏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药注射剂中要求除去鞣质。

2.3临床应用方面

2.3.1微粒叠加导致微粒增加因素有:注射剂本身微粒较多或药物未完全溶解及液体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配制后由于溶剂pH值等影响,使某些药物的成分析出;药物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了沉淀;配药或输液过程中的污染[7]。据报道:有人对10种中药注射液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后进行微粒检查,结果表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pH变化影响,溶媒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有关。中药注射液与输液或其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8]。

2.3.2个体差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一般认为,药品过敏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约占1/4[9]。

3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

3.1生产工艺改进明确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并应用新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分离,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对于增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应慎重,并应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减少由于该类物质的加入而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明确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将其在工艺生产过程中除去,并依成品质量标准对其作限量检查,避免成品因此类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3.2动物实验检测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通常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剂等)需考察Ⅰ型过敏反应,如注射剂需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透皮吸收剂需进行皮肤主动过敏试验等。Ⅱ和Ⅲ型过敏反应可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选择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如观察动物的体征、一般表现及免疫系统损伤的评价指标等。经皮给药制剂(包括经皮给药发挥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的药物)应进行Ⅳ型过敏反应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给药途径、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为基础进行选择,如皮肤主动过敏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MEST)、啮齿类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Buehler分析法、豚鼠最大值法(GPMT)等[10~13]。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室就是通过Beagle犬的过敏反应区别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过敏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实很多中药本身含有过敏物质,并发现是何种成分致敏,去掉了这个成分是否影响药效[14]。

3.3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运用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过敏原研究中的查找可能存在的变应原。包括变应原的结构分析,蛋白质致敏性的评估,变应原之间交叉反应的预测,确定中药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生物信息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它能够对日益增长的变应原的序列和结构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提取、加工、分析和研究,同时建立理论模型,指导实验研究。

4结语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提示在开发和使用此类制剂时要高度重视其安全性问题。通过研制现代化的提取工艺、高科技的控制手段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这同时为研究者及生产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杜国安,付志荣,陈世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298-299.

2李丽,刘日升.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业,2004,13(3):61-62.

3张惠霞,陈建玉.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药物警戒,2006,3(4):21-23.

4张健民,将三员,余南发.5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中南药学,2003,10(1):253-254.

5赖宇红,陈浩桉,高锦明.绿原酸及其类似物与生物活性.中草药,2001,(2):173-176.

6刘静,黄祥,王玉荣.5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5):307-309.

7杨文昌,李素民,樊德厚,等.注射药物配伍实验方法研究概况.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5):225-225.

8赵永新,徐乃焕,吴碧桃.常用中药注射剂与其他针剂的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9):550-551.

9周超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中国药物警戒,2005,2(2):68.

10乔赐彬,李云波.免疫毒理学常用方法及其评价.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7,6:329.

11张建英,祁丕东,杨平.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初探.临床药学,2002,11(2):64.

12赖宇红,陈浩桉,杨卫荣.中药注射剂变态反应研究亟待加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5):324-326.

过敏范文篇3

一、FA的流行病学

食物过敏反应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人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欧州和美国的资料报告,7%~8%3岁以下儿童曾发生过食物过敏,1岁以内婴儿牛奶过敏发生率2.0%~7.5%。国内报道2岁内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3.5%~5.2%,1岁内为6.1%,4-6个月为高发年龄段,提示婴幼儿期食物过敏的易感年龄,可能与婴儿辅食添加的种类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不成熟有关。

二、FA的致病食物及临床表现

(一)常见的致敏食物

引起过敏常见食物有海鲜、牛奶、花生、果仁、大豆、小麦等。每种食物可能包含几种独特的变应原,大部份食物变应原易被加热、烹饪或其它方法破坏。某些食物变应原则对烹饪过程和机体消化过程有一定抵抗性,如鸡蛋、鱼变应原。少数食物变应原可以在油中发现,如豌豆、大豆、芝麻籽和鱼肝油等。食物过敏常常与花粉过敏有交叉反应。

(二)食物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

食物过敏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反应,前者属于I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累及皮肤,吸收道。这些症状常常同时出现,但无特异性。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涉及了IgG,免疫复合物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症状。食物过敏可累及多器官,多脏器,表现的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根据受累的器官或系统,产生的症状包括:①皮肤反应: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湿疹。②呼吸道症状:哮喘、鼻炎。③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肠胃痉孪。④全身性系统反应:心血管症状、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中要特别注意小儿过敏的非特异性症状及行为主改变,非特异性症状常在小儿接解过敏原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出现,症状可表现为面颊、鼻头及耳垂潮红、耳道湿润、耳痛、鼻塞、打喷嚏、黑眼圈,眼脸肿胀,下垂、头痛、唇干,皮肤干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现皱纹,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臂腿或关节处有湿疹,反复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浅而快或不规划,脉搏紊乱,血压升高,关节发紧等。

三、FA的诊断

目前国外报道的FA诊断方法较多,如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TP),排除性饮食试验,血清过敏原吸附试验,细胞毒实验以及过敏原激发试验等。一般认为,食物回避和激发试验是诊断FA的“金标准”。食物回避即患儿停止食用导致其过敏的食物,并且母乳喂养的患儿在母亲的饮食中也要严格回避过敏原。对于怀疑有食物过敏的婴儿应由儿科医师进行相应的临床评估,首先明确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喂养史,辅食添加时间等。然后对患儿作相应体格检查,包括检查食物过敏的体征,并与相关疾病鉴别;接下来作相关筛查试验,如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IgE检测(RAST)、膳食回避试验等,必要时还可行胃肠病学试验(如内窥镜,组织学检查等),最后对照口服激发试验来明确诊断。(1)SPT:是针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检测。通常认为SPT阴性预报正确率非常高,特别是在同时患有过敏性皮炎的儿童中SPT诊断FA的正确率常达99%,故阴性者可排除FA。STP敏感性高,阳性代表机体已被致敏,但临床上并不一定有过敏反应出现。(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试验(RAST):特异性强,但敏感性差,有高阴性预测值,其低阳性预测值通常不如皮肤试验敏感。其优点是不受药物和过敏症状影响,可排除皮肤假阳性结果,还可用于严重皮炎不能做皮试者。此外,特异性IgE水平与激发试验存在相关性,可预测激性试验的试果。(3)排除性饮食试验:病史及SPT阳性者,给予专门的饮食登记表。不限制小儿饮食2周,然后排除可疑食物1周。若怀疑为其它食物引起症状者,则将可疑食物从小儿饮食中完全排除。在此期间,家长记录小儿进食食物的种类,数量及有关的症状。结果判断: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无消失为阴性,可排除FA的发生;反之,则为阳性。(4)开放式食物激发试验(openfoodchalenge,OFC):排除性饮食1周后在医院内进行。将排除的可疑食物以普通形式从不引起症状的小剂量开始加入,观察一段时间(根据病史中提供的摄食至出现症状的时间而定),若未出现症状,则将食物逐渐加至常量,院内观察2h,监测呼吸、心率及皮肤改变,并记录可观察到的症状及不适。无症状者回家继续该试验,电话随访2-4h,若出现反应则嘱来医院证实。结果判断:可疑食物诱发出症状即为阳性,阳性者可确诊为FA。

过敏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1日—2011年8月10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病人373例。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病人发生的皮肤过敏仅与PICC装置及相关维护材料有关。排除标准: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全身皮肤过敏反应;非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破溃、渗液;皮肤疾病病人。373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0547导管日,发生PICC相关性皮肤过敏30例,符合诊断标准[3]。其中直肠癌2例、胃癌2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16例、神经外胚层瘤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过敏体质病人4例,研究中通过询问病史排除本次皮肤过敏与既往过敏史相关,仅与PICC装置及相关维护材料有关。两组病人分别采用便利取样方法收集资料。传统纱布组(对照组)17例:年龄46.4岁±8.9岁;导管留置时间129.06d±42.52d;男4例,女13例;置入部位:肘上6例,肘下11例;置入静脉:贵要静脉13例,肘正中静脉3例,头静脉1例。安普贴组(研究组)13例:年龄47.0岁±11.3岁;导管留置时间61.92d±42.52d;男3例,女10例;置入部位:肘上5例,肘下8例;置入静脉:贵要静脉10例,肘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导管留置时间、置入部位、置入静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材料

美国Bard公司的三向瓣膜式4F单腔PICC导管,英国Smith&Nephew公司的IV300010cm×12cm透明敷贴,法国URGO公司的10cm×10cm安普贴水胶体敷料,一次性无菌纱布,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无针密闭T型输液正压接头,德国3M公司的易撕敷料胶带及美国Bard公司思乐扣(Statlock)导管固定器。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使用零角度拉伸的方法从皮肤完好部分开始由四周向中央、从下至上去除敷贴。②去除导管固定器。③乙醇消毒皮肤3遍,待干。④聚维酮碘消毒皮肤消毒3遍,并消毒穿刺点,待干。⑤更换正压接头,10mL生理盐水冲管并正压封管。⑥安装导管固定器。⑦根据过敏范围覆盖无菌纱布,外层覆盖IV3000透明敷贴。⑧胶布固定敷贴外露部分并注明维护时间、日期及换药人。若未使用导管固定器,则省去②和⑥。研究组:①去除敷贴、固定器及消毒皮肤同对照组。②待聚维酮碘待干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脱碘,待干。③安装固定器,贴安普贴。贴安普贴时要将皮损部位完全遮盖。④固定敷贴外露部分,注明维护时间、日期及换药人。导管维护周期:正压接头、固定器的更换周期为7d。敷贴更换周期:对照组为2d1次,研究组为每周1次或2次[4]。敷料潮湿、松动、破裂及时更换,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情况[5]。由取得中华护理学会PICC资格认证的专科护士完成。观察记录病人皮肤过敏发生时间、愈合时间,局部情况(红斑范围、皮疹范围、渗液范围、渗液量)及过敏程度。

1.2.3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轻度仅有轻微的皮肤瘙痒及红斑(面积约为5cm×5cm以内);中度表现为皮肤瘙痒感明显,皮肤过敏处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潮湿(面积约为5cm×5cm以上),部分散在粟粒状皮疹;重度表现为瘙痒难忍,出现水疱、糜烂甚至渗出(面积在10cm×10cm以上),抓痒后可使渗液蔓延导致过敏的面积增大,夜间不能入睡或睡眠差,影响其生活甚至治疗效果[6]。

1.2.4疗效痊愈标准

瘙痒停止,渗出停止,丘疹、红斑消退,置管处皮损全部消退或留有色素沉着,无再次新发皮疹[7]。

1.2.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过敏平均愈合时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种方法对PICC相关过敏平均愈合时间见表1,不同过敏程度愈合时间见表2,其中对照组轻度9例,中度5例,重度3例;研究组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3例。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过敏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过敏程度平均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过敏程度越严重皮肤平均愈合时间越长。目前,安普贴水胶体敷料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压疮的早期预防、轻度渗出性表皮损伤及愈合最后一阶段的伤口,效果显著[8,9]。本研究借鉴安普贴治疗伤口的机制用于治疗PICC相关皮肤过敏,结果发现安普贴因其特殊的结构、功效及特点,对皮肤过敏治愈效果优于纱布,原因如下:

3.1安普贴为水胶体结构具有促进修复功效

安普贴是一种由厚度为350μm的水状胶团构成的半渗透无菌水胶体敷料,外层背衬为聚氨酯,内层为水胶微粒构成的水胶粘性物质,有利于吸收渗液,减少炎性渗出,保持创面干燥,防止皮损蔓延。当与伤口接触时.安普贴的水胶微粒吸收伤口渗出物并膨胀,形成一层温和而湿润的凝胶填充层,产生微湿、微酸和低氧环境,加速坏死组织自溶,自行清创,为伤口提供愈合的良好环境,同时可以刺激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以及胶原纤维蛋白的合成,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和新生肉芽组织生成,促进局部愈合,使皮肤得以恢复其正常功能[10]。安普贴具有抗过敏、止痒功效,更换时无痛,病人舒适。此外还可防止外界水及细菌侵入,防止感染。与此相比,纱布敷料覆盖创面时,创面渗出物易与干燥真皮组织一起形成痂皮,上皮细胞被迫在痂下移行,妨碍上皮化;同时这种痂皮形成的干燥创面与敷料粘连,肉芽组织易长入纤维网眼中,换药揭起时引起疼痛,并形成新的创伤[11]。如果渗出物增多时会随着渗液的蔓延加重过敏程度或形成新的皮损。

3.2安普贴更换频次低减少创面刺激

研究组为无菌透明敷贴,渗液多时及时更换,本研究一般每周2次,渗液停止后,每周维护1次。维护频次降低,对伤口刺激小,病人舒适度增加,节省时间和人力。对照组为纱布敷料,2d更换1次,更换频次高,容易对刚愈合伤口形成刺激,不利于伤口愈合。本研究对照组1例皮肤过敏反应病人,最初皮肤过敏反应为中度过敏。每2天换1次纱布敷料,15d后发展为重度过敏表现,后改为使用安普贴,每周更换安普贴2次,使用安普贴7d后渗液减少50%,瘙痒停止,27d后病人痊愈,小斑丘疹全部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3.3安普贴有自粘性能妥善固定导管

安普贴为无菌黏性敷料,直接将导管粘贴于皮肤上,固定牢靠,防止导管活动摩擦皮肤。无菌纱布透气性高,但没有黏性固定作用,导致导管部分滑出,最终导致非计划性拔管[12]。而且纱布容易活动摩擦皮肤,引发新的皮损,延缓皮肤愈合。

3.4安普贴可透视方便创面观察

安普帖为透明敷料,可随时透过敷贴监测过敏愈合情况。纱布为不可透视敷料,不便于监测过敏局部愈合情况。

过敏范文篇5

【关键词】慢性乙肝;干扰素(安福隆)

1病例资料

例1:男,13岁,维族,学生。因纳差,乏力,右上腹不适10天于2007年1月14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9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0/60mmHg,神志清,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坦、软、肝脾未扪及,入院后化验肝功:ALT130u/L,AST132u/L,ALT/AST0.96,TBIL6.5mmol/L,DBIL1.8mmol/L,IBIL4.7mmol/L,TP74.7g/L,ALB42.4g/L,G32.00g/L,A/G:1.33,HBsAg(+),AKP227u/L,GGT21u/L,乙肝三系:HBsAg(+),HBeAg,抗HBc(+),HBV-DNA5.07×106拷目/L,肾功:正常,血常规:WBC6.0×109/L,RBC4.20×1012/L,HGB129g/L,PLT204×109/L。入院诊断:病毒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凯西莱注射液0.1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胸腺肽注射液20mg静点。1月15日18:00时肌注干扰素注射液300万单位,3h后出现高热体温40.0℃以上,头痛、全身酸痛,瞻妄,22:00时,抽风、瞳孔散大,血压80/60mmHg,大小便失禁,给予安痛定注射液10mg,吸氧,安定注射液5mg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推,第3天尿潴留,嗜睡状态,查头颅CT正常,ECG: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肝功能:ALT1526u/L,AST1750u/L,ALT/AST1.13,TBIL44.7mmol/L,DBIL31mmol/L,IBIL13.7mmol/L,TP69.1g/L,ALB40.0g/L,G29.12g/L,A/G1.37,HBsAg(+),肾功:CO2-CP19.3mmol/L,UA521mmol/L,Na146.7mmol/L,Cl106.7mmol/L,Ca2.10mmol/L,P2.12mmol/L,Mg0.85mmol/L,CK295u/L,CKMB284u/L,LDH1127u/L,HBDH846u/L,凝血功能正常,血常规:WBC7.3×109/L,RBC4.22×1012/L,HGB129g/L,PLT124×109/L,并给儿科会诊,诊断:干扰素过敏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给予果糖、丹参,大量维生素、激素,脱水剂等药物抢救治疗上述症状消失,病情稳定恢复。1月19日,神志清,复查肝功能、肾功、心肌酶、ECG正常,停用干扰素注射液,继续保护肝脏、对症治疗,2月10日出院。

例2:男,38岁,维族。因纳差,乏力,肝区不适10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2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60mmHg,心肺(-),腹平坦、软、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化验肝功:ALT65u/L,AST50u/L,ALT/AST0.71,TBIL8.4mmol/L,DBIL5.0mmol/L,IBIL3.5mmol/L,TP75.3g/L,ALB43g/L,G24g/L,HBsAg(+),HBV-DNA1.12×106拷目/L,乙肝三系:HBsAg(+),抗HBc(+),HBeAg(+),血常规:WBC5.77×109/L,RBC5.2×1012/L,HGB140g/L,PLT126×109/L,ECG:正常,腹部B超:胆囊炎。入院诊断:病毒性慢性乙肝炎(轻度)。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凯西莱注射液0.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加胸腺肽注射液60mg静点。3月6日肌注干扰素注射液500万单位,2h后出现发热,体温40.0℃,剧烈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血压150/90mmHg,当时给予肌注安痛定注射液10mg,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推,肌注安定注射液10mg,第2天症状缓解,恢复,但是血压偏高140/90mmHg,3天观察以后血压降至正常110/70mmHg,停用干扰素。

2讨论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程迁延不愈,主要是因为病毒不断复制和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所引起对肝组织的不断损害,如果能清除病毒,终止免疫应答,就可阻断对肝组织的损害,故病毒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很多,但普遍使用疗效切着仍为是干扰素,我院传染科于2003年应用国际先进的第二代基因工程α-2b干扰素(安福隆),国际药品GMP认证企业制造,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任何动物或人的血液提取成分的干扰素制品,临床应用更安全、更方便、经济稳定的水平制剂,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更适合本地区人使用,近几年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取得理想的结果。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他干扰素产品。本文的2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病人感染了耐药性病毒株,病人的耐受力低,明显的免疫缺乏,首次药物剂量大,容易抑制DNA聚合酶,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给综合抢救治疗和病人恢复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应用干扰素注射液需特别注意过敏体质的人和儿童,减量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过敏范文篇6

过敏体质原因分析与护理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作者:黄静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05级统招高级护理01班

[摘要]探讨研究过敏体质的症状和影响因素,针对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查阅权威资料结合学校所学知识,临床观察研究,以及与病人交流,医护人员的探讨。结论(1)过敏体质与遗传,饮食,压力过重导致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不足有关。(2)过敏体质的病人并不了解或关注引起过敏表现的根本原因,即过敏体质。(3)单纯的药物治疗不利于彻底改善过敏性体质

[关键词]过敏体质原因分析护理

Physicalcausesofallergiesandnursing

July12,2008Saturday

Author:HuangJing

ShandongModernVocationalHighSchoolofNursing05Tongzhao01classes

[Abstract]Thestudyofallergysymptomsandphysicalfactors,inviewofitsnursingstrategy.Accesstoauthoritativeinformationonmethodsofschoolknowledgeandclinicalobservationstudiesandexchangeswithpatients,medicalstaffstudy.Conclusion(1)physicalandgeneticallergy,diet,ledtoheavypressureontheresistanceofthelackofpoorimmunefunction.(2)physicalallergypatientsdonotunderstandthecauseallergicorconcernedabouttheperformanceofunderlyingcauses,namely,physicalallergy.(3)simplynotconducivetodrugtherapytoimproveallergicconstitution

[Keywords]:physicalcauseofallergycare

一般的,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体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主要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气喘及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往往承自父母,也与饮食习惯、压力、免疫力、等有关,但遗传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疾病,表现形式症状不尽相同。由于此类疾病表现形式多样,病因复杂,而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住院治疗,所以绝大部分病人只关注由于过敏体质而表现出来的某种疾病症状,忽视根本病因。遵医嘱用药是最简单快捷地缓解症状的方法,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暂时由于药物的作用缓解或控制了病情,一旦再次接触过敏原仍会诱发疾病,所以调理过敏体质才能根本地解决过敏问题。

1.症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气喘、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

1.1过敏性鼻炎,早上起床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肤痒、上颚痒,遇天冷或吹冷风时加重病情,过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

1.2过敏性气喘亦称哮喘,常经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而严重诱发,细支气管在很短时间内,会发生严重呼吸喘鸣气管阻塞狭窄的现象,也有初起咳嗽、皮肤泛红疹轻微发烧,经过敏物质激化而发生使细支气管内积满黏液,气管管径收缩变小,以致呼吸困难,常在晚上或凌晨发作

1.3过敏性皮肤炎,好发肘部、膝部、膝后窝、四肢、全身等,常为对称性发作,有瘙痒症状并起红色斑疹、湿疹、荨麻疹,常反复发作。

2原因分析

2.1过敏体质的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热,易受外邪侵袭。脾主运化,营养失调同样也会损伤脾胃,进而运化水湿聚合成痰。肾主气纳,肾阳不足,气纳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也失调

2.2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比如家庭小型化、家用消毒剂的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饮食结构中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使得过敏性疾病患者日趋增长

2.3免疫球蛋白E是介导过敏反应的抗体,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微,而某些过敏体质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10.000倍;正常人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两类细胞有一定的比例,两者协调,使人体免疫保持平衡。某些“过敏体质”者往往Th2细胞占优势。Th2细胞能分泌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4(IL-4)物质,它能诱导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正常人体胃肠道具有多种消化酶,使进入胃肠道的蛋白质性食物完全分解后再吸收入血,而某些“过敏体质”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质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异种蛋白进入体内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常同时缺乏分布于肠粘膜表面的保护性抗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类抗体可使肠道细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这样便加速了肠粘膜对异种蛋白吸收,诱发胃肠道过敏反应;正常人体含一定量的组织胺酶,对过敏反应中某些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可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坏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对某些物质有过敏反应,症状也不明显,但某些“过敏体质”者却缺乏组织胺酶,对引发过敏反应的组织胺不能破坏,而表现为明显的过敏症状。

2.4最新的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形成,以及过敏的发作,都与机体内“健康杀手”——自由基过多地堆积有关。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还会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及少数辐射问题,都会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体内的堆积,使原来不是过敏体质的人也变成了过敏体质。

2.5健康的细胞可以防止有害的物质侵入其中,任何一种营养素不足时,都会使细胞的可透性增加,他就像筛子的孔一样由小变大,使营养从细胞中渗透出来,而有毒物质也能进入其中,此时加上蛋白质不足,污染源便会造成伤害,必须及时补充营养才能预防过敏。

3护理

3.1找出过敏原,目前检测过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斑贴测试、皮肤过敏点刺试验、抽血等方法,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疾病有两个高发的季节,一个是3至5月份,另一个是9至10月份,这两段时间存在一些比较相似的情况,一是一天之中的气温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早晚和午间的温差较大。这种气候容易让抵抗力不强的儿童患上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这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二是这个阶段各种过敏原比较多见,比如花粉、粉尘、螨虫等。临床统计发现,在由过敏导致的哮喘患儿中,有80%%由螨虫引起。此外,家养宠物,刺激性食物、食品添加剂等也会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这类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如蜜饯、金针和一些糖果,过敏患者还是少吃为妙,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发痒、红肿的过敏反应,例如香蕉、酪梨、奇异果、栗子、木瓜等。平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感冒,非稳定期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是过敏体质,最好能找专科医师做全面检查。

3.2郝创利说,吸入的皮质激素对于哮喘的长期控制效果较好,在医生推荐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国外已经用了三四十年,随访十多年发现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家长不必有顾虑。如果年龄超过5岁,有明确过敏原的轻中度哮喘也可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但根据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推荐使用脱敏治疗,原因是很多过敏源制备不纯,有潜在过敏性休克的危害。

3.3药物的过敏反应与过敏体质相关。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应将家族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告知医务人员,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应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严格做好皮试,鉴于过敏体质对药物反应存在高敏感性,凡使用新药时,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进行,即使是非处方用药及中药,亦应如此,对于过敏体质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应用。

3.4国外过敏研究机构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达到逐步改善过敏体质,使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还通过服用OPC保护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难以释放过敏反应介质。

3.5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别。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根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过敏症的发病。少食肉类,蛋类,牛奶等,另有多种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过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别显著。过敏性体质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浆,多吃糙米,蔬菜,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异性皮炎发生。

3.6正确选用护肤品

由于过敏性皮肤的症状因人而异,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择护肤品要十分慎重,购买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不选气味太芳香的产品,因其含香料太多,太复杂,容易引起过敏。

2、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产品也要慎用,因其对皮肤刺激大,对敏感性肌肤无疑雪上加霜。

3、不使用深层清洁的磨砂膏和去角质霜,这些都是加重过敏的产品。

4、购买时,应选标有“敏感肌肤用”,或有“低过敏”、“经皮肤科医生测试”等字样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丁建中,高锐,李秀雨,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49—55

2周德生,肖志杰,张雪花,等.内科释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22—23

3伦登.H.史密斯,埃伦.H.布朗,林恩.佩奇.沃克.Nature''''spharmacyforchildrenDrug-freeAlternativesformorethan200childhoodAilments,200百种儿童常见病的非药物预防与康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1):14—1781—83

4邵先玉,王海霞,陈振华,等.内科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366—367

过敏范文篇7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过敏原

随着中药新剂型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TCMI)的品种增多,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TCMI不良反应(ADR)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增多,过敏反应均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草药中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很多,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的抗原性;另一些分子较小的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这些半抗原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如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

一、导致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

目前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很多,大致分3类:单味中药及制剂、中成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制剂。目前有文献统计了从1994—200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193篇,共355例。根据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另有文献统计了仅河南省2004—2005年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414例,前五位为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

二、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2.1药材方面

2.1.1药材来源药材来源是造成中药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的影响,其中所含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差别就更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往往造成中药注射剂批次间质量的差异,进而导致其过敏反应也不尽相同。

2.1.2药品本身成分复杂有些药品成分分子量较大,某些含动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半抗原-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所含的水牛角成分;而且,这些成分中有些还是重要的热原物质。有些注射剂因可能引入异性蛋白质,而具有抗原性,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如含有蝮蛇、水牛角、山羊角、羚羊角、鹿茸、熊胆、水蛭等动物药材的注射剂。TCMI中普遍含有绿原酸成分,而绿原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次代谢产物,有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其在金银花、忍冬藤、茵陈、鱼腥草、栀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含量较高,通常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已有研究证明,绿原酸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其与人类血清蛋白的结合物有高度致敏性。而双黄连、茵栀等主要成分有绿原酸,清开灵同时含绿原酸和动物蛋白。上述药物有较高的致死报道率,除使用性因素外,也可能与其绿原酸的含量有关。在非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中,虽然绿原酸可能不是活性成分,但在制备工艺中有可能未将其除去如:脉络宁、刺五加中含有少量的绿原酸,使其成为过敏的原因之一。

2.2生产工艺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相同品种由于不同厂家制备工艺的差异,致使制剂中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质含量不同,易引起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是发生药品过敏反应原因之一。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及其制剂中的鞣质也是致敏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药注射剂中要求除去鞣质。

2.3临床应用方面

2.3.1微粒叠加导致微粒增加因素有:注射剂本身微粒较多或药物未完全溶解及液体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配制后由于溶剂pH值等影响,使某些药物的成分析出;药物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了沉淀;配药或输液过程中的污染。据报道:有人对10种中药注射液加入到常用输液中、后进行微粒检查,结果表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pH变化影响,溶媒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有关。中药注射液与输液或其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

2.3.2个体差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一般认为,药品过敏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约占1/4。

三、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

3.1生产工艺改进明确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并应用新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分离,减少无效成分和杂质,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对于增溶剂等辅料的使用应慎重,并应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减少由于该类物质的加入而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明确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将其在工艺生产过程中除去,并依成品质量标准对其作限量检查,避免成品因此类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3.2动物实验检测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通常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剂等)需考察Ⅰ型过敏反应,如注射剂需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透皮吸收剂需进行皮肤主动过敏试验等。Ⅱ和Ⅲ型过敏反应可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选择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如观察动物的体征、一般表现及免疫系统损伤的评价指标等。经皮给药制剂(包括经皮给药发挥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的药物)应进行Ⅳ型过敏反应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给药途径、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为基础进行选择,如皮肤主动过敏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MEST)、啮齿类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Buehler分析法、豚鼠最大值法(GPMT)等。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室就是通过Beagle犬的过敏反应区别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过敏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实很多中药本身含有过敏物质,并发现是何种成分致敏,去掉了这个成分是否影响药效。

3.3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运用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过敏原研究中的查找可能存在的变应原。包括变应原的结构分析,蛋白质致敏性的评估,变应原之间交叉反应的预测,确定中药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生物信息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它能够对日益增长的变应原的序列和结构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提取、加工、分析和研究,同时建立理论模型,指导实验研究。公务员之家

四、结语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提示在开发和使用此类制剂时要高度重视其安全性问题。通过研制现代化的提取工艺、高科技的控制手段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这同时为研究者及生产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杜国安,付志荣,陈世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298-299.

2李丽,刘日升.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业,2004,13(3):61-62.

3张惠霞,陈建玉.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药物警戒,2006,3(4):21-23.

过敏范文篇8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累及皮肤、关节、胃肠和肾脏。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腹痛、便血等症状出现在紫癜之前往往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7~2006年住院期间初诊的误诊的9例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文本误诊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6岁1例,6~12岁6例,12~14岁2例。

1.2初诊的误诊的病种及临床表现误诊为急性胃炎3例,均表现为突然剧烈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以脐周为主,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样物,低热1例,血WBC:7.5~13.0×109/L,血小板均正常。入院后仔细查体确诊2例,1例在12小时后出现紫癜确诊;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一例,患儿此前有腮腺炎病史,入院后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后经仔细查体确诊,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患儿有上感史,伴发热,体温37.5℃~38.6℃,血WBC大于11.0×109/L。入院后8~12小时双下肢出现紫癜而确诊,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患儿均存在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不伴发热,血常规正常,均先收入外科,后请儿科会诊而确诊。误诊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大便常规不支持,大便培养阴性,入院后1天双下肢出现紫癜而确诊。9例患儿血小板均正常,BT、CT正常,经抗过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

过敏范文篇9

过敏体质原因分析与护理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作者:黄静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05级统招高级护理01班

[摘要]探讨研究过敏体质的症状和影响因素,针对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查阅权威资料结合学校所学知识,临床观察研究,以及与病人交流,医护人员的探讨。结论(1)过敏体质与遗传,饮食,压力过重导致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不足有关。(2)过敏体质的病人并不了解或关注引起过敏表现的根本原因,即过敏体质。(3)单纯的药物治疗不利于彻底改善过敏性体质

[关键词]过敏体质原因分析护理

Physicalcausesofallergiesandnursing

July12,2008Saturday

Author:HuangJing

ShandongModernVocationalHighSchoolofNursing05Tongzhao01classes

[Abstract]Thestudyofallergysymptomsandphysicalfactors,inviewofitsnursingstrategy.Accesstoauthoritativeinformationonmethodsofschoolknowledgeandclinicalobservationstudiesandexchangeswithpatients,medicalstaffstudy.Conclusion(1)physicalandgeneticallergy,diet,ledtoheavypressureontheresistanceofthelackofpoorimmunefunction.(2)physicalallergypatientsdonotunderstandthecauseallergicorconcernedabouttheperformanceofunderlyingcauses,namely,physicalallergy.(3)simplynotconducivetodrugtherapytoimproveallergicconstitution

[Keywords]:physicalcauseofallergycare

一般的,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体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主要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气喘及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往往承自父母,也与饮食习惯、压力、免疫力、等有关,但遗传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疾病,表现形式症状不尽相同。由于此类疾病表现形式多样,病因复杂,而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住院治疗,所以绝大部分病人只关注由于过敏体质而表现出来的某种疾病症状,忽视根本病因。遵医嘱用药是最简单快捷地缓解症状的方法,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暂时由于药物的作用缓解或控制了病情,一旦再次接触过敏原仍会诱发疾病,所以调理过敏体质才能根本地解决过敏问题。

1.症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气喘、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

1.1过敏性鼻炎,早上起床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肤痒、上颚痒,遇天冷或吹冷风时加重病情,过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

1.2过敏性气喘亦称哮喘,常经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而严重诱发,细支气管在很短时间内,会发生严重呼吸喘鸣气管阻塞狭窄的现象,也有初起咳嗽、皮肤泛红疹轻微发烧,经过敏物质激化而发生使细支气管内积满黏液,气管管径收缩变小,以致呼吸困难,常在晚上或凌晨发作

1.3过敏性皮肤炎,好发肘部、膝部、膝后窝、四肢、全身等,常为对称性发作,有瘙痒症状并起红色斑疹、湿疹、荨麻疹,常反复发作。

2原因分析

2.1过敏体质的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热,易受外邪侵袭。脾主运化,营养失调同样也会损伤脾胃,进而运化水湿聚合成痰。肾主气纳,肾阳不足,气纳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也失调

2.2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比如家庭小型化、家用消毒剂的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饮食结构中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使得过敏性疾病患者日趋增长

2.3免疫球蛋白E是介导过敏反应的抗体,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微,而某些过敏体质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10.000倍;正常人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两类细胞有一定的比例,两者协调,使人体免疫保持平衡。某些“过敏体质”者往往Th2细胞占优势。Th2细胞能分泌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4(IL-4)物质,它能诱导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正常人体胃肠道具有多种消化酶,使进入胃肠道的蛋白质性食物完全分解后再吸收入血,而某些“过敏体质”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质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异种蛋白进入体内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常同时缺乏分布于肠粘膜表面的保护性抗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类抗体可使肠道细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这样便加速了肠粘膜对异种蛋白吸收,诱发胃肠道过敏反应;正常人体含一定量的组织胺酶,对过敏反应中某些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可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坏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对某些物质有过敏反应,症状也不明显,但某些“过敏体质”者却缺乏组织胺酶,对引发过敏反应的组织胺不能破坏,而表现为明显的过敏症状。

2.4最新的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形成,以及过敏的发作,都与机体内“健康杀手”——自由基过多地堆积有关。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还会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及少数辐射问题,都会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体内的堆积,使原来不是过敏体质的人也变成了过敏体质。

2.5健康的细胞可以防止有害的物质侵入其中,任何一种营养素不足时,都会使细胞的可透性增加,他就像筛子的孔一样由小变大,使营养从细胞中渗透出来,而有毒物质也能进入其中,此时加上蛋白质不足,污染源便会造成伤害,必须及时补充营养才能预防过敏。

3护理

3.1找出过敏原,目前检测过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斑贴测试、皮肤过敏点刺试验、抽血等方法,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疾病有两个高发的季节,一个是3至5月份,另一个是9至10月份,这两段时间存在一些比较相似的情况,一是一天之中的气温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早晚和午间的温差较大。这种气候容易让抵抗力不强的儿童患上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这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二是这个阶段各种过敏原比较多见,比如花粉、粉尘、螨虫等。临床统计发现,在由过敏导致的哮喘患儿中,有80%%由螨虫引起。此外,家养宠物,刺激性食物、食品添加剂等也会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这类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如蜜饯、金针和一些糖果,过敏患者还是少吃为妙,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发痒、红肿的过敏反应,例如香蕉、酪梨、奇异果、栗子、木瓜等。平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感冒,非稳定期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是过敏体质,最好能找专科医师做全面检查。

3.2郝创利说,吸入的皮质激素对于哮喘的长期控制效果较好,在医生推荐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国外已经用了三四十年,随访十多年发现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家长不必有顾虑。如果年龄超过5岁,有明确过敏原的轻中度哮喘也可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但根据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推荐使用脱敏治疗,原因是很多过敏源制备不纯,有潜在过敏性休克的危害。

3.3药物的过敏反应与过敏体质相关。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应将家族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告知医务人员,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应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严格做好皮试,鉴于过敏体质对药物反应存在高敏感性,凡使用新药时,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进行,即使是非处方用药及中药,亦应如此,对于过敏体质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应用。

3.4国外过敏研究机构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达到逐步改善过敏体质,使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还通过服用OPC保护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难以释放过敏反应介质。

3.5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别。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根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过敏症的发病。少食肉类,蛋类,牛奶等,另有多种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过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别显著。过敏性体质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浆,多吃糙米,蔬菜,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异性皮炎发生。

3.6正确选用护肤品

由于过敏性皮肤的症状因人而异,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择护肤品要十分慎重,购买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不选气味太芳香的产品,因其含香料太多,太复杂,容易引起过敏。

2、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产品也要慎用,因其对皮肤刺激大,对敏感性肌肤无疑雪上加霜。

3、不使用深层清洁的磨砂膏和去角质霜,这些都是加重过敏的产品。

4、购买时,应选标有“敏感肌肤用”,或有“低过敏”、“经皮肤科医生测试”等字样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丁建中,高锐,李秀雨,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49—55

2周德生,肖志杰,张雪花,等.内科释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22—23

3伦登.H.史密斯,埃伦.H.布朗,林恩.佩奇.沃克.Nature''''spharmacyforchildrenDrug-freeAlternativesformorethan200childhoodAilments,200百种儿童常见病的非药物预防与康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1):14—1781—83

4邵先玉,王海霞,陈振华,等.内科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366—367

过敏范文篇10

患者,男,71岁,因腰部酸痛6天于2008年06月12日10:00AM以“退变性腰后关节病”入院。入院时患者精神一般,腰部疼痛不适,活动欠利,体温36.5℃,脉搏76次/分,血压110/70mmHG。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率,异常Q波;腹部B超提示:弥漫性脂肪肝,肝脾肿大;既往有血吸虫性肝炎病史;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空腹血糖8.06mml/l,既往有糖尿病史,平时常服参芪降糖颗粒药物治疗。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葡萄糖(+2),隐血(+),蛋白质(+2),红细胞计数829/ul,白细胞计数173.3/ul,细菌计数4092ul。6月13日10:30AM,遵医嘱监测餐前半小时电脑末梢血糖为11.3mml/l,静脉点滴0.9%氯化钠250ml+绵舒24mg,56滴/分。患者在输入液体约2分钟左右出现出现胸闷、心慌、全身湿冷,大汗淋漓、血压测不出,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立即停止输液,遵医嘱持续给予吸氧3升/分,心电监护显示:血压80/50mmHG,Spo292%,心率134次/分。更换输液器,用0.9%氯化钠250ml加多巴胺100mg、阿拉明30mg静脉滴注,0.9%500ml另一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约10分钟后,于多巴胺20ml/h微泵控制输入,血压稳定。查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正常。17:30PM多巴胺8ml/h微泵控制输入,19:30PM多巴胺4ml/h微泵控制输入,22:30PM多巴胺6ml/h微泵控制输入,平衡液500ml补充血容量,血压稳定。于第二天12:30PM撒去多巴胺,血压平稳。

2护理

2.1快速评估处理

静脉用药药物过敏反应来势凶猛,本例为绵舒过敏,既往报告病例甚少,容易被忽视,护士应快速进行评估,停用绵舒,更换输液器,改用0.9%氯化钠250ml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医生,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记录。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调整患者卧位,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3-4升/分,加强保暖。

2.3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情绪紧张害怕,甚至认为药物有质量问题或挂错了药。此时,护士要保持冷静,同时讲解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稳定患者情绪。

2.4后续工作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患者,对绵舒过敏史,并在病历上做标记,防止再次使用绵舒而发生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留取剩余药品、药瓶、输液器,并记录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等,以便进一步分析原因。

3讨论

绵舒被临床广泛应用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疼痛等。有关绵舒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少见,且有关资料诸如《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中均未提及绵舒可致严重的过敏反应[1]。本列患者平时无药物过敏史,在应用绵舒后出现过敏反应,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停用绵舒后,继用其他药物未出现过敏反应,故绵舒致过敏反应诊断成立。

绵舒不良反应较少发生,可能出现发热或皮疹周,本例在静脉滴注时引起过敏反应,故在临床实践中应严密巡视,注意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1)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护士应在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询问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如出现不适,立即告诉护士。同时在用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谨防严重后果发生。(2)护士要掌握一定的药理知识,了解药物的作用、疗效、副作用及药物禁忌症,加强应急能力。(3)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详细解释用药的目的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确保双方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