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急诊处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24 18:01:24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1

关键词: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364.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50-02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例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临床发病特点、致病原因、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并总结针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出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最合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12例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8例,女性患者则有4例,年龄最大患者49岁,年龄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35.8岁。全部12例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中造影剂过敏1例,头孢类药物过敏5例,蜂毒过敏3例,青霉素类药物过敏3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首先要给患者进行吸氧,同时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护,以防止患者发生气道痉挛,若发现患者的心跳以及呼吸均处于严重抑制状态,则可以采用机械通气和心肺复苏进行治疗。吸氧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皮下肾上腺素注射,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及病情选择0.3-1.0毫克,同时肌注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要迅速打通患者外周静脉通道并且建立起中心静脉通道,静脉通道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后迅速对患者对症给以氨茶碱0.25克;参麦注射液20-100ml;参附注射液20-100ml;分别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要积极迅速为患者进行输液扩容,在抢救治疗的1个小时内要对患者输液量达到1000-2000毫升,对患者先输入晶体液,后输入胶体液;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胶体液和晶体液的交替输入,如果测不到血压,则可以在中心静脉通道处快速静滴或静注胶体液或者晶体液。对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激素治疗采用的是地塞米松静注,剂量为10-20毫克;或者用琥珀酸氢可的松静脉滴注,剂量为200-300毫克;或者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剂量为40-120毫克。用以激发患者的应急状态。

2 结果

全部12例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了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后均救治成功,其中8例患者在抢救成功后1小时内血压恢复至90mmHg/60mmHg以上,4例患者在抢救成功后2小时内(1小时后)血压恢复90mmHg/60mmHg以上,全部12例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意识均能逐渐恢复至清醒状态,没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的一种由于Ⅰ型超敏反应而导致的患者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非常迅猛,病情发展变化快,并且一旦抢救不及时的话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失去生命[1]。但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则患者完全治愈的几率很大,所以针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即为急救治疗。休克在理论上有许多类别,包括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等,过敏性休克就分属于分布性休克一类,这种休克会导致患者全身发生强烈变态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扩张,心脏排血量减少,发生周围循环衰竭[2]。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关键就在于迅速补液以及扩容,终止其变态反应,防止病情的迅速变化发展,一旦抢救的不及时导致休克情况进入晚期,患者体内各种细胞因子以及毒素持续伤害会使患者体内多脏器的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3]。目前针对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仍然是肾上腺素,它能够抑制患者组织内肥大细胞和循环中的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使患者的血压上升[4]。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例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其临床发病特点、致病原因、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并总结针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出针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最合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发现全部12例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了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后均救治成功,其中8例患者在抢救成功后1小时之内血压恢复至90mmHg/60mmHg以上,4例患者在抢救成功后2小时之内(1小时后)血压恢复至90mmHg/60mmHg以上,全部12例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意识均能逐渐恢复至清醒状态,没有并发症发生。综上所述,对于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需要在发现情况时尽快进行抢救,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病情来确定用药种类和剂量,要积极迅速的为患者进行补液和扩容,这是影响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若发现患者的心跳以及呼吸均处于严重抑制状态,则可以采用机械通气和心肺复苏进行治疗。只要能够积极、迅速的进行抗休克治疗,并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抢救,那么对于急诊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建议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23.

[2]李春盛,龚平.我国心肺复苏的近10年研究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 1) : 5-7.

[3]李晓雷. 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业,2012,11:160-161.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2

关键词:毒蛇咬伤;急诊治疗;临床护理;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1

毒蛇咬伤事件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加上我国毒蛇种类繁多,因此如果患者不采取及时的对症治疗与临床护理,就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诊处理的42例毒蛇咬伤患者,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探究分析。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2例毒蛇咬伤患者,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1-61岁。患者咬伤部位分布于双手、双足和局部躯干,就诊时间为咬伤后的20min-5d。其中大部分患者为从事蛇业人员,23例,占54.8%,其中农民11例,占26.2%,工人与学生各4例,各占9.5%。多数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眼睑下垂、全身无力、烦躁等症状,伤口均具有烧灼感,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肿胀,其中22例患者出现水疱,3例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血压偏低的症状,其余患者各项体征相对稳定。就诊时经过短暂询问后,即可开始急诊处理。

1.2 方法

治疗方法:首先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切开伤口以寻找残留的毒牙,对于咬伤时间较长的患者,应以“十”型切开,进行挤压,排除毒素,但要避免损害大血管;其次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使用过氧化钠溶液或呋喃西林(1:5000),冲洗时保证患肢处于低位,并使用浸泡过呋喃西林的湿纱布进行湿敷,再者对于咬伤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使用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加注到普鲁卡因注射液中,进行皮下环形注射,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如果伤口上方出现肿胀,需在其近心端进行环形封闭,以减少毒素蔓延,最后要保持患者伤口清洁干燥,防止出现感染[2]。在完成伤口的处理后,就需要采取药物治疗,通常采取抗蛇毒血清是最佳方法,因此需要确定咬伤患者的毒蛇种类,对于已经确定种类的,予以单价血清治疗,而没有确定种类的,则采取多价血清治疗,使用前均需将0.1ml血清加注到1.9ml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后,取0.1ml进行过敏试验,观察20min左右,若无丘疹、红晕及蜘蛛足则可以使用。而如果存在过敏反应,则需使用氯化钠将血清稀释至20倍后进行使用,并且需严密观察注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则使用肾上腺素进行脱敏抢救。同时还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避免破伤风感染,以及进行利尿和输液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临床护理,如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功能康复护理、饮食生活护理等,以此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我院急诊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后,41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由于就诊时间过长,导致抢救无效死亡。而且在治疗中,经过针对性护理,41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临床症状,伤口愈合良好。

3 讨论

由于蛇毒中含有多种毒性蛋白和溶组织酶,因此一旦患者被咬伤后,其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轻则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重则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因此不及时予以治疗,患者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3]。在本组探究中,多数患者属于受到神经毒素的攻击,少数患者为血液毒素和混合毒素,其中1例死亡患者就是受到混合毒素的攻击,加之就诊时间过长,导致临床治疗无效,最终死亡。因此笔者认为,进行毒蛇咬伤患者的急诊处理,首先要准确辨别患者中毒的类别,其中神经毒素主要是神经方面的改变,如头晕、眼睑下垂、失语等是主要症状,而血液毒素主要对患者局部皮肤产生破坏,表现为伤口肿胀、流血不止、疼痛等症状,而混合毒素就兼俱上述两种症状,因此不易辨别。而且在完成辨别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也是治疗关键,一般要先清除毒牙与毒素,防止向近心端蔓延,之后进行简单的抗感染和消肿处理,避免出现二次伤害,之后就要根据毒素类别选用血清治疗。在本组患者中,多数患者就诊时间及时,因此血清药效发挥较好,而且结合我院针对性护理,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治愈率高达97.6%。同时对出院的患者还进行了健康指导,教会患者进行毒蛇咬伤的紧急处理,以此提高自救效率。

参考文献

[1] 袁肖媚,温冬娣.毒蛇咬伤63例急诊处理与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14-1915.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28-02

护士素质是指在一般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对护理工作提出的特殊素质要求。在当代新形式下,急诊护士担当抢救重、危、急病人的重任,要求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监护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突出的应变能力以及高度的法律意识。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和要求,才能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1]

1.1 熟练掌握并不断学习提高各专科的医疗护理和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医疗护理和基础知识,经常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尤其是急救护理学、社会学、心理护理和伦理道德,沟通技巧等,同时应具有丰富的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如脑出血昏迷病人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分泌物倒流引起误吸;休克病人应取中凹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前区叩击或胸外心脏按压。

1.2 精湛的专业急救技术

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设备的使用,操作时做到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动作准确迅速规范,做到忙而不乱,穿刺时稳、准、快,一针见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3 对疾病的系统认识

急诊护士应掌握重症监护室内各种仪器的使用,如用心电监护仪监护病人时,则要求护士要掌握一定的心电图知识,了解监测参数和图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如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图型时,则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同时备好除颤仪,预防心室纤颤的发生。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病人气道压力过高提示分泌物过多,需吸痰。

1.4 及时记录抢救过程

急诊抢救时,护士应严格记录抢救开始的时间、进行治疗处理的时间及病人死亡的时间。急诊抢救中,有时病人神志不清,有时无家属在场,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单做为第一手资料,提供法律依据。抢救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并能真实地反映抢救过程,应妥善保存。

2 敏锐的观察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2]

2.1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实际上是广泛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高尚情感的结合。通过敏锐的观察,不仅可以从病人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等方面获取病人的信息,而且对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病人的疾病和需要。如脑出血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或不规则等脑疝征兆,机械通气病人颜面潮红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把握抢救时机。

2.2 较强的应变能力

危重病人抢救时,急诊护士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病情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独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医生提供治疗依据。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将除颤仪等急救物品备在床旁,防止病人发生心室纤颤或猝死;呼吸衰竭病人,应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他抢救物品。

3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2]

一个优秀的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力,乐观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1急诊室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急诊室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诉、安全隐患较多的科室。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如大型车祸、群体突发中毒事件,突然发生的火灾、洪灾等。这时病人家属毫无思想准备,情绪紧张、焦虑、易怒,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家属常对护士的治疗及处置不满意,语言苛刻,提出过分要求,使急诊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和心理疲劳状态。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视病人的痛苦和生命高于一切,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视病人如亲人,以病人之忧而忧,以病人之乐而乐,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危急情况下,不惊惶失措、稳准快捷地对病人进行救治。

3.2急诊沟通技巧

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抢救病人时,多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即举止、行为和表情、动作的沟通方式,护士应仪表大方、举止得体、待人彬彬有礼。护士的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抢救患者时,如果护士面部紧张、动作惊慌,就会使病人感到自己处于险境之中,加重心理负担。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在紧张的气氛中注意保持面部表情的平和,如车祸患者恐惧心理尤为突出,护士镇静的目光是消除其不良情绪的一剂良药。急诊护士能够在急、危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使患者由恐惧、焦虑到平静。有效的沟通能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有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4 职业道德素质

急诊护士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具有献身精神,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护士必须视病人的痛苦和生命高于一切,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世服务的思想,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5 高度的法律意识[2]

近年来,病人对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意识和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安全的要求提高,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和投诉。护士在对病人的急救过程中,为病人进行注射、抽血、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棉签、安瓿、针头遗留在病人身旁,针头及安瓿刺破病人皮肤,输液时出现输液外漏,造成局部皮肤坏死,转运病人过程中发生输液速度改变,吸氧管脱落,这些都是纠纷的根源。因此,护士除具备精湛的技术外,必须严格、准确、及时,完整科学、严肃无误地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护理纠纷发生,达到保护自已及病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亚娟.浅谈运用有意注意提高急诊护士病情观察能力[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52.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4

最近,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因吃芋头过敏导致咽喉急性水肿的男子。该男子到院时耷拉着头,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不能说话,病情非常危急。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男子方才转危为安。像这样因食物引发的过敏反应患者,我院每年都要接诊数十例,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甲壳动物(虾、蟹)、鱼等。过敏反应可以引起患者面部水肿,严重反应者可发生喉水肿,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过敏性喉水肿是临床上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发病急骤,常无先兆症状,必须快速做出诊断和救急处理,否则危及生命。喉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荨麻疹,前者比后者多见。本病还可伴有其他过敏表现,如皮肤表现(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青霉素、含异种蛋白的生物制剂、碘化物等)等。药物、食物和吸人物是喉水肿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药物过敏中,以煤焦油产品(如阿司匹林和同类药物)发病率最高;吸人物包括动物皮屑、屋尘、花粉、羽毛、霉菌、挥发油、化妆品等。

水肿时,水肿可能仅限于喉部,其他好发部位是面、唇、手和脚。因血管神经性而发病者,喉部病变的发展尤速,患者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且有喘鸣。喉上部水肿者,喘鸣如鼾声,唾液积留于梨状窝,更使呼吸音重浊;喉下部发生水肿者,喘鸣声较高,因杓状隆突及杓会厌皱襞肿胀,患者感觉喉部有异物,吞咽困难。

喉过敏性水肿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包括声嘶、咳嗽、梗阻,有时有吞咽病症,但体温正常。喉部检查可见黏膜苍白水肿,表面有浆液渗出物,苍白是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诊断时还可用肾上腺素溶液(1:1000)0.2毫升皮下注射或喉部喷雾,如系过敏性水肿就会很快消失。因此,任何部位的苍白、闪光状水肿都强烈提示过敏性喉水肿。

治疗此病,包括局部或症状治疗和特效疗法。症状治疗包括:①明确诊断后,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 0.5毫升,喉部用1:1000肾上腺素喷雾。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毫克,口服苯海拉明50毫克或扑尔敏8毫克。③颈部冰敷,喉梗阻严重者行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禁用镇静剂。急性期控制后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直至水肿消退。特效疗法主要致力于消除变应原,以达到永久治愈的目的。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中图分类号: R46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075-02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再灌注治疗,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 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心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 标志,也是对AMI诊断灵敏和特异的指标。笔者通过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 )测定cTnI,并同时定量检测cTnI和CK-MB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在快速诊断AMI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在本院急诊就诊的急性胸痛、胸闷患者血清标本105份。

1.2 试剂与方法

1.2.1 cTnI定性用美国高兹诊断公司生产的肌钙蛋白I快速测试板;胶体金免疫层析双抗 体夹心法,cTnI≥1.0ng/ml为阳性。操作按说明,5~15min出结果。

1.2.2 cTnI定量用太原市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敏感性为0.3ng/ml;CK-MB定量 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免疫抑制法,CK-MB≥25.0U/L为阳性;日立7180生化 分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计算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 YDI)、阳性似然比(+LR)、诊断指数 (DI)、符合率。

2 结果

105例cTnI定性与定量相符合,即定性阳性,定量浓度均大于1.0ng/ml;反之,浓度小于1 .0 ng/ml。105例中,53例临床确诊为AMI。cTnI有53例真阳性,其中有3例假阳性;CK-MB有39 例真阳性,其中10例假阳性。cTnI和CK-MB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诊断 指数、符合率详见表1。

表1 cTnI和CK-MB的诊断价值评价

类别敏感度(%) 特异性(%) YDI +LR DI(%)符合率(%)cTnI 100(53/53) 94(49/52) 0.94 16.6719497CK-MB74(39/53)81(42/52) 0.553.8915577

3 讨论

cTnI是心肌的特异性蛋白,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cTnI

综上所述,cTnI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AMI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孔宪明,高海清.心脏病最新诊疗[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7: 72-73,367-368.

[2] 潘柏申.应重视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 05,28(9):881-884.

[3] THE JOINT.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 Commi ttee.Myocardial infarction redefined-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European Socie t y of Cardiology/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the redefinition of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al,2000,36:959-969.

[4] 徐成斌.临床心血管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9.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174-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于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糜烂或者破裂、继发不完全或者完全闭塞性血栓而形成病理基础的临床常见综合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心肌肌钙蛋白等作为检测蛋白量为主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受到临床医师和临床检验医师的普遍认可。近些年来,肌钙蛋白指标的有效克服MB和CK-MB在检测患者心肌损伤方面的各种局限性,特别是cTnT,不但能够检出AMI,还能够发现微小的心肌损伤,显示了很大优越性。为探讨和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ll和肌钙蛋白T(cTnT)以及cK-MB在早期进行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现对该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就诊的88例因胸闷和胸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来该院就诊的住院患者共88例,都由于胸闷和胸痛云因就诊。其中,女42例,男46例,平均年龄为56.5岁,依据WHO组织推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35例,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22例,其它疾病的共29例。

1.2方法

首先进行标本的采集,对于各组患者都分别在胸痛持续发作后的6h之内抽取静脉血液,在分离血清后放在零下40°的冰箱内待测。检测的同时要检测cTnT指标,在2 h内检测结束。其中对于cTnT的检测,使用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仪Elecsys2010和配套的第三代试剂、定标液和质控品,若cTnT>0.1ng/mL则确定为阳性。对于cTnI的检测使用美国AbbottAxSym生产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试剂、定标液和质控品,其测定的原理是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若cTnI>0.4ng/mL则为阳性;对于CK-MB检测使用日立公司H1TACHl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试剂是RANDOX公司产品,若CK-MB>24U/L,则表明是阳性。

1.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都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数据组间对比使用f检验法,所有计数资料使用校正x2检验和秩和检验,若p

2结果

该研究组中的3组患者血清中的cTnT和cTnI以及CK-MB的阳性例数和阳性率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ACS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ll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或者破裂,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栓重叠,或者是远端血管形成血栓是造成ACS的共同病理学机制。临床上,ACS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数据以及实验室各项检查来做出诊断与危险分层,但是仍会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其胸痛症状无特征或者不够典型,造成临床诊断非常困难。随着干预措施的不断提高,开展快速高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危险分层,对于决定患者的预后以及干预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心肌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主要标志物比如心肌肌钙蛋白,目前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重要诊断基础。

临床实践中,大部分观点认为肌钙蛋白(cTn)和CKMB质量法检测属于AMI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fACsl诊断中最为有效的实验诊断方法,要明显地优于传统的AST、LDH、CK和CKMB、以及HBDH。近些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关于Myo、cTn与CKMB-mass指标诊断ACS与AMI的临床方面研究更加深入。Hawkins等报告中,通过cTn诊断69例AMI患者,其特异性TnI是100%,TnT是92%,其敏感性TnI是88%、TnT是93%。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7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HSP)为儿童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以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损害未表现的多系统疾病。现将我院200001~200610收治的80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脏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诊断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对本组80例患儿从年龄、性别、好发季节、诱因、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肾脏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临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以季节分布 80例患儿中,男50例,女30例,男孩多于女孩。年龄3~14岁为64例,四季均可发病。9月~次年3月为发病高峰,为70例。单纯皮疹为主要首发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易误诊。

2.1.1 诱因 上呼吸道感染50例、疫苗接种2例、食物过敏8例、无明显诱因20例。

2.2 临床表现

2.2.1 皮肤紫癜 80例均先后出现皮肤紫癜,累及部位以双下肢最常见,其次为78例臂前、上肢,紫癜反复成批出现,反复持续时间一般少于1个月。

2.2.2 消化道症状 60例出现腹痛、呕吐,以此症状为首发症状8例,1~3 d后出现紫癜。

2.2.3 关节症状 紫癜伴关节肿痛10例,多发于大关节且同时受累,最常见为膝关节、踝关节及肘关节。

2.2.4 肾脏症状 紫癜伴血尿、蛋白尿10例,多数患儿出院时仍有血尿,无肾功能改变。

2.2.5 随诊,不伴发肾炎者,预后良好,易复发。临床治愈70例,好转10例,好转后伴血尿、蛋白尿5例,无肾功能改变。

2.3 实验室检查 80例血白细胞10×109~15×109,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30例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阳性。10例尿常规潜血、尿蛋白阳性,肾功能正常,双肾B超正常。

2.4 治疗 本组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给予抗炎、抗过敏、解痉、止痛等系统治疗,有胃肠道及关节症状给予糖皮质激素。

3 讨论

HSP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常见在7~13岁男性儿童,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HSP临床表现复杂,前驱呼吸道感染似是HSP发病最常见的诱因,心、肝、肺、脑等器官受累的发生率不高[2]。紫癜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故诊断正确率高,然而若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者中易发生误诊及漏诊,如腹痛出现在紫癜之前,特别是有下腹表现为局限性压痛,极易与阑尾炎相混淆,另有2例诊断为阑尾炎,3 d后出现紫癜皮疹,考虑为过敏性紫癜由外科转入我科治疗。故笔者认为对于儿童不明原因的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应详细进行皮肤检查,尿常规和关节症状的问诊,无紧急手术指征不宜行剖腹探查术。为了尽快明确诊断及减少误诊、漏诊。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出现典型紫癜皮疹,需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典型紫癜皮疹伴腹型、关节型需排除败血症。③以腹型为主尚未出现紫癜之前应与急性胃炎、急性坏死性胃炎及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尽量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④以关节型为首发症状尚未出现紫癜前应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3]。

HSP治疗,日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注意以去除病因、抗过敏及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减轻患儿痛苦,缓解症状。糖皮质激素对腹型、关节型HSP效果佳,但不能防止病情反复及肾损害的发生。本组有1例患儿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腹痛症状仍反复,后给予甲基强的松治疗症状缓解。HSP预后良好,多数4~6周痊愈,肾脏受累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确定为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些患儿尿常规异常可持续数年,故预防感染、减少病情反复有利于肾损害的好转,对预后都起到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8

急性胸痛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急症。常常起病急骤,预后凶险。但病因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急性胸痛患者的住院率高达40%,但有>50%患者经耗时费钱的检查后证实无需住院,另有2%~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被误诊或不恰当出院,致病死率上升近2倍。尤其是ACS、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和主动脉夹层,这3种常见胸痛的临床表现相似,如不能及时诊治,病死率将显著升高。因此,研究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根据初级评估进行危险分层;(2)通过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1急性胸痛的初级评估与危险分层

对老年急性胸痛的初级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体征、心脏标记物、心电图检查对胸痛诊断做出初级判断,对疑诊ACS和肺栓塞的患者还可根据指南进一步进行危险分层,以便尽快做出下一步诊治的决策。

1.1临床表现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在临床均有特异性表现,但ACS的传统危险因素对于鉴别急性胸痛价值有限。需要注意的高危险的体征是心力衰竭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压、心率增快)、新出现的二尖瓣返流杂音、其他心脏病的体征和肺部疾病的体征。

1.2生物学心脏标记物肌酸激酶是传统的心肌梗死标记物,但特异性、敏感性差。肌钙蛋白敏感性、特异性好,有助于识别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升高也预示肺栓塞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增加。此外,主动脉夹层、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导致的心肌损伤也可出现肌钙蛋白水平升高。B型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缺血、其他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的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升高,有助于ACS患者的危险分层。D-二聚体(D-dimer,DD)阴性结果可以排除肺栓塞、主动脉夹层;阳性结果对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强,特异性低。C反应蛋白在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胸痛均可升高,因此,对急性胸痛三联征的鉴别意义有限。高敏C-反应蛋白,有助于识别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对急性胸痛的鉴别意义有限。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目前一些新型的关于主动脉夹层特异标记物:(1)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特点是在主动脉夹层发生最初数小时迅速升高,24h内下降,且发生在近端的主动脉夹层较远端主动脉夹层升高程度大。(2)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特点是可持续升高到主动脉夹层发生后72h,具有良好的阴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的标记物之一。但是,在主动脉夹层完全血栓形成时结果可为阴性。(3)钙调理蛋白,特点是无论远端、近端主动脉夹层发生24h内均可升高,阴性预测价值大,阳性预测价值小。酸性钙调理蛋白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3心电图心电图是对胸痛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需要在急诊的10min之内进行。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为20%~60%,ST段抬高提示有立即再灌注治疗的指征,ST段压低则与心肌梗死危险增加、缺血并发症有关;T波倒置与缺血风险有关,但较ST段压低的风险小;Q波与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有关,不如ST段改变的意义大。在心电图的使用方面,对有持续症状或心电图有提示意义,但未能确诊为缺血诊断的患者,采用每隔15~30min动态检查,加做后壁导联心电图,或者通过使用多导联心电图监测设备,将有助于提高心电图对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

1.4危险分层目前,对有潜在ACS风险的最初评估已经从诊断评估转变到危险分层。对怀疑患有ACS的患者,可以参考TIMI危险评分(表1)。0~2分为低危,3~4分为中危,5~7分为高危[1]。TIMI危险评分越高,发生全因死亡、紧急血供重建、致死或非致死心肌梗死概率越高,需要积极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治疗。对怀疑VTE的胸痛患者,按照《急性肺血栓栓塞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推荐的诊断流程和危险分层项目进行鉴别诊断的判断和危险评估(图1,表2)。危险分层为>4分高度可疑肺栓塞,≤4分为低度可疑肺栓塞。

2急性胸痛的影像学检查和确诊

是指根据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和检查技术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便对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和决策。

2.1X线胸片检查主动脉夹层患者85%~90%有纵隔增宽表现,而肺栓塞患者有局部病灶“楔形影”及肺动脉增宽表现。但对病史和体格检查为低危的ACS患者常表现正常,诊断ACS价值有限。

2.2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仅用于30%~50%疑似肺栓塞患者,有1.0%接受肺通气-灌注扫描的患者被诊断为APTE,4%不能诊断或排除肺栓塞患者通过超声发现DVT。适于无多排CT检查设备、有肾衰竭、对造影剂过敏者。

2.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心功能状况,在心肌缺血早期发作时评价心室壁运动可靠性高,早于心电图改变和症状的出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敏感、可靠,亦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有助于评价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在肺栓塞的评估方面,高危和极高危肺栓塞患者有特异性的声像图特征,如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径增宽,应用心脏超声有助于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以便对肺动脉栓塞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但是,局限性是对肺段或肺段以下肺栓塞,没有特异性的声像图特征,难以直接评价诊断肺栓塞。心脏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是超声造影剂显像研究结果大多来自单中心研究结果;不能进行24h连续监测;检查结果受操作者水平的影响。今后开展超声造影剂安全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改善成像质量和心功能评价,提高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是心脏超声在胸痛鉴别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方向。

2.4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MPI同时检查室壁运动和厚度,可以区分来源于伪影的灌注缺损和来源于心肌缺血的软组织显影,并可同时获得左心室射血分值。在胸痛发作期即可检测,在症状稳定后可以延迟显像,灌注缺损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结果正常,提示临床为低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有检查适应证的患者有助于明确诊断,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降低总体医疗费用。但是,局限性是对缺血灌注缺损检查的敏感性取决于总的缺血面积,对3%~5%小面积缺血灶难以检查到。因此,不能替代全部患者的负荷试验检查,适合与心脏损伤标记物共同使用评估缺血风险的危险分层,指导进一步选择胸痛治疗方案。

2.5心脏磁共振(MRI)检查MRI优势在于无创、无电离辐射;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小,分辨率高,延迟增强扫描对存活心肌的检出应用价值强,在评价心脏灌注、功能、瓣膜功能具有优势。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有研究报道,MRI诊断AC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4%和85%,加用腺苷负荷MRI检查后,对冠心病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6%和83%;评价可疑ACS患者可直接进行腺苷负荷MRI的“一站式”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还可用于主动脉、肺动脉成像。心脏MRI的局限性是MRA用于诊断肺栓塞敏感性不高,评价冠状动脉成像能力次于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成像平面的定位以及诊断标准缺乏统一标准,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检查时有心脏运动伪影问题。且体内装有除颤器、起搏器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

2.6多排CT血管造影(MDCTA)检查MDCTA无创,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可比性高,其敏感性87%,特异性96%。诊断价值优于其他负荷试验。MDCTA可以同时提供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成像两方面信息,识别不稳定斑块,进一步筛选高危人群;在排除潜在冠心病方面也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MDCT检测阴性也可以排除非高危肺栓塞。MDCTA与心脏MRI相比,检查时与心电图检查同步,只需患者屏住呼吸,心脏运动伪影的问题相对可以避免。但是,其局限性是受检查设备条件和成像特点所限,肥胖、心律失常、对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使用该检查手段。MDCTA更适用于低风险、通过其他检查更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反复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使用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获益较低的患者,以及DD水平高,疑诊肺动脉栓塞的老年胸痛患者。在疑诊肺动脉栓塞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休克患者,其发现肺动脉主干栓子的敏感性达97%。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9

[关键词] 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4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60-02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发生不可预测,其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多属B型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能死亡,因此,必须迅速做出诊断,治疗必须当机立断,紧急进行[1]。临床上如何及时正确地诊断、尽早地给予抢救药物对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03年~2010年救治的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男 4例,女4例,年龄2~67岁。其中青霉素过敏2例,头孢曲松过敏2例,诺氟沙星过敏1例,林可霉素过敏1例,鱼腥草注射液过敏1例,细辛草注射液过敏1例。8例患者均系静脉用药,6例在本院观察室输液,2例在村卫生室输液,其中2例原有慢性支气管炎,其余6例患者均无基础性疾病。

1.2 临床表现

发病经过:8例患者均系急发型过敏性休克,即在输液后3~30 min内发生,其中2例头孢曲松过敏均系在村卫生室未做皮试直接用药当天引起,其余6例均是在用药后1~3 d发生。临床症状:除1例转来时已心跳呼吸停止。其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烦躁、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意识淡漠或恍惚,脉搏细弱,心率为56~128 /min,血压下降至20~80 /10~60 mmHg,3例两肺闻及哮鸣音。8例患者休克前分别有头昏、恶心、心悸、胸闷、四肢发麻、出冷汗、皮疹、喉咙发痒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

1.3 方法

1.3.1 临床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体征可迅速地判断休克的存在,并根据病史果断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及迷走血管性昏厥等,尽快明确过敏性休克诊断。

1.3.2 抢救方法对所有过敏性休克诊断后,迅速就地进行抢救。主要包括:①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解除过敏原,同时要保持静脉通畅,必要时可开通两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②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所有患者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成人0.5~1.0 mg/次,皮下或肌内注射,小儿酌减,根据病情3~10 min后可重复应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成人10~20 mg/次,iv,以后可予氢化可的松200~300 mg静脉滴住,小儿酌情减量。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在人工心肺复苏同时仍应同步应用上述药物。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给氧:无明显呼吸道阻塞症状者经上述用药后,可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对呼吸道阻塞症状明显,经上述用药及氨茶碱等解痉平喘治疗后,呼吸困难不能缓解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切开,以迅速解除气道梗阻症状。④其他抗休克及抗过敏治疗:经肾上腺素等处理后血压回升缓慢或不稳者,可给予多巴胺5~10 μg/(kg・min)缓慢静滴维持,并输液扩容。其他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im,钙剂酌情应用等。⑤一般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7例(本院6例、村卫生室1例)因诊断及时,立即予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抢救措施,其中6例患者在抢救成功后24 h内经观察无异常出院,随诊1~2 d均无后遗症,1例患者因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经气管插管抢救成功后,其家属要求转院治疗,予转上级医院,1周后随访亦无后遗症。另1例患者,因原有慢性支气管炎,在村卫生室发生过敏后未做任何处理,约40 min后转至本院,呼吸心跳已停止,已错失抢救时机而死亡。

3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 ,女,38岁,于2009年1月18日因急性支气管炎在本院门诊治疗,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予8 000 000 U+0.9%NS 250 ml静滴,于输液后约5 min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手足发麻、面色苍白,继之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神志淡漠,BP为40/20 mmHg,脉搏细弱,心率为118/min,心音低,两肺闻及哮鸣音。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液体,予平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迅速予0.1%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推,氨茶碱0.25 g+5%GS 100 ml静脉滴住,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肌注,约5 min后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重复应用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1次,剂量用法同上,同时予多巴胺10 μg/(kg・min)静滴,约半小时后患者意识清醒,面色红润,呼吸平稳 ,血压升至90/60mmHg,观察8 h无不适出院,随诊2 d无后遗症。

4 讨论

上述8例患者均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神志改变及血压下降等症状,明确诊断后,能否迅速施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4.1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过敏性休克多是由免疫活性物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导致血液中组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过多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可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可反复使用,剂量因人而异。肾上腺素是α和β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因此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出现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2]。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多个环节,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重要药物。从本组8例患者可见,7例早期应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患者均抢救成功,且病程短、无后遗症。由此可见,这两种药物早期应用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一般患者经及时积极地应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辅以其他抗组胺药、支气管解痉药、吸氧、抗休克等对症处理,休克症状多可缓解。但对有严重呼吸道阻塞症状者,及时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3-4]。本组1例患者经气管插管才后抢救成功。

4.3 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技能及基本的抢救设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不可预测,即使皮试阴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亦时有发生,本组患者均是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做到:①详细地询问病史,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尽量避免应用同类药物和静脉用药。②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对所有输液患者即使皮试阴性者,在用药后半小时内医生或护士应巡视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③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程序,本组2例患者是无医生在场情况下,值班护士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后方通知医生,为进一步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④输液室应备有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氧气及气管切开包等基本的抢救设施,这在基层医院不难做到。

[参考文献]

[1]邓普珍.临床休克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8.

[2]吴景时.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6.

[3]邢淑慧.如何防治药物过敏反应[J].中国医药导报,2006,44(24):94.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篇10

作者简介:石永玲,女,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急诊急救。方法: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给予抗过敏药物;抗休克治疗等。结果: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以就地抢救为原则。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临床分析

药物过敏性休克(drug anaphylactic shock,DAS)属B类不良反应,药物引起过敏性不良反应严重时即可导致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笔者临床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11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1~2010年发生的药物过敏性休克116例,其中男76例,女40例。年龄12~68岁,平均29岁。青霉素过敏21例,头孢菌素过敏63例,清开灵11例,利多卡因过敏6例,复方丹参5例,双黄连3例,破伤风2例,穿琥宁2例,胰岛素过敏2例,赖氨匹林1例。

2 急诊急救

急诊急救的方法有:(1)立即停药,平卧、氧气吸入、保暖;并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2)即刻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 mg(小儿0.02~0.025 mg/kg。如症状不缓解,可每10~15 min后重复注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20mg或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10%葡萄糖20ml~50ml内静注。(3)抗组胺类药物以10%葡萄糖酸钙10~20 ml稀释后静脉缓注或苯海拉明40 mg肌肉注射。(4)经以上处理后,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升时,需及时建立输液通道1~2条,以补充血容量,并及时静脉给予抢救药物。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血液常有浓缩,使血容量减少,可于30~6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500~1000 ml。首选5%葡萄糖生理盐水,继而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如血压仍不回升,可考虑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5)休克伴气管痉挛时,立即静脉缓注氨茶碱0.25 g、地塞米松10 mg、50%GS 20 ml,继而静滴10% GS 500 ml、氨茶碱0.5 g、地塞米松10 mg。(6)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7)观察病情,对症治疗,以防再次发生。

3 结果

116例休克者经过抢救全部痊愈出院。(其中112例流管24小时后出院,4例由于并发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等住院治疗5~10天后痊愈出院)。

4 讨论

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过敏性休克,最根本的办法是明确引起本症的药物及其诱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但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做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不少患者属于并非由免疫机制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因此应注意:(1)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阳性病人应在病史首页做醒目而详细的记录[1]。(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注射用药,尽量采用口服制剂。(3)对过敏体质病人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 min,在必须接受有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磺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 mg。(4)先作皮内试验皮肤挑刺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可试行“减敏试验”或“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到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水剂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可以静脉注射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一切应急抢救措施。(5)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皮试阴性但仍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注意患者的主诉,如麻木、瘙痒、呼吸困难等,以及早发现过敏反应,做出相应的处理。(6)抢救准确、迅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首先行肌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不要因测血压、叫医生而耽误抢救时机,可在抢救同时叫患者家属或其他人员通知医生。并迅速另建静脉通道,及时准确地给予抢救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 严密监测,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以判断休克是否好转,一般患者面色转红润,尿量>30ml/h即休克有所纠正。同时做好记录,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8)做好预防和健康教育应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做皮试,结果阴性方可使用,且皮试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做皮试,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做皮试,并加强观察。对皮试阳性或应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后不能再用,以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前后不能喝酒等。[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