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局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0 20:29: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商行政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商行政局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1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市场监管,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依法监管市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权威之源。工商机关不依法监管就没有权威。要坚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以高效能的监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加强对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1.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积极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要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严格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要继续深入开展国务院部署的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要加大食品市场巡查和日常规范管理力度,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围绕规范食品市场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保障食品质量,积极推进食品市场监管信息网络化、监管电子化和监测手段现代化。为丰富检测手段,实现监测手段现代化,按照省局部署,要加快食品检测中心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全市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全面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强化竞争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要依法查处公用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进一步做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工作,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要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查办商业贿赂大要案件。继续认真开展打击“傍名牌”活动,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力度。

3.切实加强商标行政保护工作,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要以保护涉农商标、地理标志、食品商标、药品商标、涉外商标为重点,继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进一步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加强对商标行业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商标行为。今年要组织开展2至3次保护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制止对我市品牌的侵权行为,为省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加大整顿规范广告市场力度,切实维护文明诚信的广告市场秩序。要充分发挥市局广告监测中心的作用,实现对全市媒体广告的全方位监测,形成违法广告快速打击反应机制;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作用,继续以食品、药品、医疗等广告为重点,深入推进广告市场整治工作,强化对电视购物广告和网上非法广告的治理力度。要强化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广告环节的监管,推动建立和落实媒体单位虚假违法及不良广告行为领导责任追究制。要加大对违法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查处力度,坚持多措并举,健全联合监管的综合治理机制,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案件查办程序,强化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增强联动机制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监管合力与实效。加强行业指导,积极促进广告业健康有序发展。

5.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传销和严格规范直销。要加强对大要案件的查处,加大对传销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的打击力度,强化对诱骗大学生、农民工等参与传销的查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以“资本运作”等名义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的传销活动。完善打击传销长效机制。要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打击传销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完善“五个一”监管模式,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监管,严肃查处直销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直销市场秩序。

6.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要深入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加强基础数据、监管数据的归集,推进全市登记信息和监管信息的联网应用。要加强对企业登记和出资违法行为的监管,开展打击违法登记和虚假登记行为专项行动。要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出资监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完善企业“黑红名单数据库”,加强对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管理。要改进年检方式,强化年检发现问题和搜集企业信息的功能。

7.全面加强各类市场监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2010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和省局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四个只有”,持续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思路,着力转变职能提高服务发展水平,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着力推进消费维权促进民生改善,着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市场监管,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依法监管市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权威之源。工商机关不依法监管就没有权威。要坚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以高效能的监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加强对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1.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积极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要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严格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要继续深入开展国务院部署的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要加大食品市场巡查和日常规范管理力度,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围绕规范食品市场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保障食品质量,积极推进食品市场监管信息网络化、监管电子化和监测手段现代化。为丰富检测手段,实现监测手段现代化,按照省局部署,要加快食品检测中心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全市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全面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强化竞争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要依法查处公用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进一步做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工作,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要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查办商业贿赂大要案件。继续认真开展打击“傍名牌”活动,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力度。

3.切实加强商标行政保护工作,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要以保护涉农商标、地理标志、食品商标、药品商标、涉外商标为重点,继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进一步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加强对商标行业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商标行为。今年要组织开展2至3次保护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制止对我市品牌的侵权行为,为省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加大整顿规范广告市场力度,切实维护文明诚信的广告市场秩序。要充分发挥市局广告监测中心的作用,实现对全市媒体广告的全方位监测,形成违法广告快速打击反应机制;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作用,继续以食品、药品、医疗等广告为重点,深入推进广告市场整治工作,强化对电视购物广告和网上非法广告的治理力度。要强化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广告环节的监管,推动建立和落实媒体单位虚假违法及不良广告行为领导责任追究制。要加大对违法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查处力度,坚持多措并举,健全联合监管的综合治理机制,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案件查办程序,强化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增强联动机制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监管合力与实效。加强行业指导,积极促进广告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2

第二条凡在本市范围内查处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下称工商部门)作为执法主体的各类违法行为涉及到行政处罚的,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种类和幅度内,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违法事实、证据等因素,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给予何种处罚以及采用多大处罚幅度的权限。

第四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目的,正确适用法律。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第六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当。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第七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第八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遵守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明确执法流程,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第九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综合裁量原则,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十条工商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同时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对责令改正的具体期限,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未作明确规定的,工商部门可给予一个月的责令改正期限或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期限。

第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第十三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一)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四)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第十四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的;

(二)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违法行为的;

(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的;

(四)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的;

(五)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第十五条本制度所称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工商部门依法对特定违法行为不给予处罚。

减轻行政处罚是指工商部门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适用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应当受到的一种或者几种处罚之外选择更轻的行政处罚种类进行处罚,或者在应当并处时不进行并处;另一种是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的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从轻行政处罚是指工商部门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该幅度内较低部分予以处罚。一般地,在实施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时,选择最低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低的30%部分处罚时,可视为从轻行政处罚。

从重行政处罚是指工商部门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予以处罚。从重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该幅度内较高部分予以处罚。一般地,在实施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时,选择最高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高的30%部分处罚时,可视为从重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工商部门在听证报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应当将处罚裁量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理由。在处罚案件核审过程中,核审机构对处罚裁量部分应当加强审查力度。

第十七条工商部门应当积极建立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探索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决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工商部门在进行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考评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行为,增加自由裁量权行使情况的考评比重。对于不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情况严重的,要坚决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3

一、推进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消费维权工作与“社会大调解”工作的融合,认真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的咨询、申诉和举报,依法协调化解消费纠纷。重点处理好一些涉及面广、影响面宽的群体性投诉,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稳定;二是完成12315“五进”三步走任务,要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年内每个工商所推出“一会两站”和消费维权服务站示范站点不少于1个,县局将适时进行验收授牌。同时畅通消费纠纷和解“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和“一会两站”作用,切实把消费纠纷和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

二、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一是完善质量监测制度、问题发现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工作机制;二是认真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全年县局抽检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5种商品,每种商品不少于5组。认真做好监测后处理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利用效率,切实做到高效监测,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实现“抽查一种商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标;三是开展节能产品、消防产品、汽车配件、建材等重点商品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县局要切实查办一批消费维权大要案件,每个工商所的商品质量案件不少于2件。为提高各单位对商品监测案件处理能力,加强合法性、规范性操作,县局今年拟开展监测案件评查工作。

三、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

一是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指导服务行业自律,对有关服务领域经营者的教育引导和规范;二是切实拓宽服务领域维权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开展对供电、国有银行社会评议工作,促其全面履行保障消费质量和安全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三是开展规范预收费用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联合消委会、行业协会,发动美容美发、洗浴、洗染等行业及其他存在预收费用的服务业签订《预付费消费卡发售企业自律公约》。

四、开展消费教育和引导工作

围绕新型消费领域和消费者投诉热点,不断创新消费教育引导的形式和内容,切实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消费知识大讲堂、放心消费体验行,召开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经验交流会、一会两站和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座谈会,以及消费提示警示、印发宣传材料、培训维权工作者、送法上门、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能力和经营者自律水平,展示工商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

2014年,全县商标监督管理工作以贯彻落实省、市局中心工作为重点,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突出加强商标运用能力,提升我县商标行政监管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商标普查工作。为大力推进我县商标战略实施,加大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掌握我县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及基本信息,各单位要做好辖区内注册商标的普查登记工作。

二、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加强行政指导,主动引导企业特别是新设立企业、涉农企业、小微企业、旅游服务业、食品企业申报商标注册,宣传有关商标法律法规,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提升商标品牌意识,建立、完善企业商标工作定期沟通机制。

三、加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培育力度。要认真按照《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对辖区内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程度高、同类商品(服务)商标资源丰富的区域进行培育,成熟一个申报一个。

四、继续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培育推荐工作,充实驰著(知)商标储备力量。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服务业、食品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帮扶、培育和指导,按时进行驰著名、知名商标初审和申报工作。2014年争取实现驰名商标零突破。

五、进一步扎实做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坚持和完善商标质押贷款"五项服务"制度,加大与金融机构协调力度,强化对企业的引导和信息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确保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六、持续开展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重点,认真落实省市组织开展的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查办一批商标侵权大案要案。

七、完成省市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篇

一、扎实推进12315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315行政执法体系是我们工商部门消费维权的窗口,是与广大消费者信息互动、畅通民意、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要严格执行总局下发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一是认真处理好消费诉求。县局12315中心及基层工商所要严格执行《省工商系统“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制度》,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及时认领网络任务,严禁网络无人守、机了无人开、任务无人管现象。对县局分流转办的申诉举报案件,特别是有期限要求的交办件,各单位要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要求,及时办结并反馈办理结果;对于办理中遇困难不能及时办结的,要及时沟通,不能久拖不办。县局每季度对各单位申诉举报案件办理情况进行通报。今年县局将把各单位12315诉求渠道是否畅通、申诉解决率和举报办结率是否提高,作为各单位今年一项重要工作考核。二是强化12315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各工商所每月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工作信息,县局每月形成全县12315数据分析报告,动态分析申诉举报热点和消费市场秩序状况,充分发挥12315数据在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消费警示、政府决策参考、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做好12315信息的公布工作。各工商所每月报送县局消费维权稿件不少于1篇,县局每季度1期《12315消费维权信息通报》,大力宣传消费维权工作情况、消费警示、典型案例,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消费维权氛围。

二、大力推进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切实打牢基层消费维权基础。

(一)继续扩大“一会两站”覆盖面。要按照工商总局《关于加强“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提高覆盖面,力争在今年内实现农村行政村和城市社区“一会两站”全覆盖。要在提升“一会两站”实效上见成效,充分发挥社区和城镇居委会、村委会的积极性,针对城乡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社区和村头,开展面对面的消费咨询服务,更加方便消费者就近咨询和申诉,就近解决消费纠纷,真正把消费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继续推进12315“五进”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12315“五进”规范化建设意见》和省、市局“三年三步走”要求,在扩大覆盖面、规范运行和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大推进“五进”工作力度,按照科学设立的标准、基数和条件,要确保今年内12315“五进”各种类型和数量累计超过辖区总数的三分之二。二是要加强“五进”规范化建设,明确“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职责,严格规范“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制度,确保每设立一个“消费维权服务站”都做到规范运作。三是要全面推进“五进”向经营主体延伸,建立消费纠纷绿色通道,今年每个工商所都要选择1个服务站,建立起12315网络联接,逐步推动12315行政执法体系向经营主体延伸,使普通消费纠纷不出商场、不出超市,就地协商解决,有效减少调解的中间环节,降低消费维权成本,实现行政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四是要提高“五进”工作效能,今年县局拟对“五进”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县局、工商所要建立对“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消费维权服务站点专人对口联系制度,宣传法律法规、开展督促检查、定期考评交流,进一步提升“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效能。

三、科学安排商品质量监测,切实保障流通领域商品安全。

按照《省工商系统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县局已制定2014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计划。今年县局增加了商品质量监测的密度和广度,全年开展重点商品质量监测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5个品种,每个品种不少于10组。各单位要认真做好监测配合工作。要加强对监测后不合格商品处理工作,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按要求依法组织查处,按时报送处理结果,对扣押没收不合格商品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认真做好监测结果综合利用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整改和行政指导力度,通过培训、约谈、媒体通报等方式,加强对不合格商品经营企业的行政指导,提高其守法经营意识。为提高各单位对商品监测案件处理能力,加强合法性、规范性操作,县局今年拟开展监测案件评查工作。

四、继续开展重点市场专项整治,切实强化维权打假执法力度。

根据流通领域市场变化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涉及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监管,集中执法力量,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商品等违法行为。一是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是我省“家电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年,各单位要善始善终做好市场监管,确保全省“家电下乡”活动圆满结束。二是开展流通领域消防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积极配合消防部门查处流通领域消防器材质量的违法案件。三是开展以建筑钢筋和纤维板材为重点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在全面整治基础上,重点查处建筑钢筋和纤维板材假冒伪劣案件。四是开展以汽车销售4s店、各类汽车装潢和维修企业为重点的汽车销售行为及汽车配件质量的专项整治工作,在去年摸查规范的基础上,今年要在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销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售后服务中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诉求等违法行为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根据省、市局安排和市场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各类专项整治工作。每个工商所每次专项整治查办的案件不少于1件。开展专项整治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每整治一次市场,都要净化一片消费环境,都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都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面,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知晓率。

五、加强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服务领域经营秩序。

认真落实总局《进一步加强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依法受理和处理有关服务领域的申诉举报。针对公共服务、商业零售等一些领域存在的垄断、强制搭售、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问题,加强对重点服务领域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的查处,依法严厉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服务领域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保障服务领域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今年县局将在三个方面拓宽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一是联合县消协共同开展服务领域社会评议工作。从5月份开始,拟对供水、供电、电讯、有线电视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行业进行评议。通过了解被评议公共服务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侵犯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表现,采取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督促公共服务行业依法整改到位,规范、守法经营,促进服务企业自觉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对公用服务领域消费纠纷多的行业规范其经营服务行为。拟在全县选择消费者申诉较多的服务领域开展规范活动,各工商所也要在某个服务领域开展规范活动。三是对叫停餐饮服务企业有偿提供一次性消毒餐具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今年要在宣传和查处案件上下功夫,巩固已有成果。

六、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维权模式,切实做好消费教育引导工作。

要积极创新消费维权新模式,重视做好消费教育引导工作,一是要重视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要面向消费者、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文明消费理念,增强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者科学消费能力。二是要积极创新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的形式和内容。要充分发挥12315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进一步创新消费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工作实效。三是要积极构建消费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优势,建立共同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县局今年着重开展三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二是开展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推进12315进学校、消费知识进课堂工作;三是开展对经营者守法经营教育和消费者消费维权教育活动,继续开展“12315开放日”、“12315体验日”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消费维权效能建设。

要按照“数字准、情况明、责任清、作风正”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要求,严格规范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加强消费维权工作的效能建设。县局今年将在加强消费维权效能建设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和各类数据的质量及时效性进行统计,对少数单位在上报材料和统计报表方面存在的不报、漏报、迟报以及应付报、乱填报等问题列入目标考核;二是加强督查督办,组织交叉检查,深入基层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监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通过《12315消费维权信息通报》通报工作情况。

第四篇

一、加强工商所企业属地监管,确保“五有一到位”达标

1、明确加强企业属地监管的目标。具体目标是:全面落实经济户口制度,实现辖区内已登记内资企业经济户口完整,每户企业户口档案资料(登记基本信息、变更登记信息、注销登记信息、吊销执照情况以及巡查记录)详实、准确;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准确、到位(对B、C、D级企业按制度规定巡查到位,有记录,对发现有问题的企业,有处理结果);电子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严格落实工商所企业监管“五有一到位”标准。工商所企业监管“五有一到位”标准是:有一个企业监管领导小组;有一套完备的企业监管制度(包括岗位分工责任制、企业巡查制、企业监管信息管理制度等);有一个完整的企业联络机制,每户企业都有企业监管联络员;有一个企业监管工作创新亮点;有一套完整、准确的企业户籍档案;企业监管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没有工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3、确保工商所企业监管“五有一到位”达标。一要加强企业注册登记与企业监管认领的衔接工作。对于新办或变更的企业,工商所要及时认领,建立完整的经济户口,并在三个月内进行回访检查,核对登记事项等相关信息。二要巩固和扩大工商所企业监管“五有一到位”联系点。去年县局确定的联系点要进一步深化“五有一到位”工程,并作为示范所影响和带动全局其他工商所企业监管“五有一到位”工作。今年全局要新设4个以上工商所作为联系点,其中城区和农村各不少于2个。三要切实发挥联系点工商所企业监管“五有一到位”的示范作用。联系点是集中帮助打造成企业监管示范所,要以示范所带动、影响非联系点工商所开展企业监管工作。

3、要切实加强企业属地监管,基本杜绝违反企业登记法规的行为发生。各单位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认真核查各类企业有无违反登记法规的行为。工商所要结合年检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每户企业检查营业执照是否悬挂,前置许可是否齐全,登记事项是否名实相符(特别是企业名称与企业悬挂牌匾是否一致,住所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地址相符)等行为。

二、严格进行审查把关,切实做好2011年度企业年检

4、强化重点事项审查把关。一要加强对登记事项的审查和监督,重点审查各类登记事项实际变动情况;二要加强对前置许可事项的审查,重点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行业,特别是食品、药品、农资、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娱乐场所、电力供应施工、民用爆破器材、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行业,要认真审查其前置审批证件;三要加强对经营范围的审查,对许可证用语与企业经营范围用语不一致的,要求企业办理变更登记后再年检;四要加强对企业出资行为的审查,对“两虚一逃”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五要加强对分期到位注册资本的审查,对未按期出资企业和被责令限期出资又逾期的企业,要重点审查。

5、推进网上年检。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网上年检进行广泛宣传,有条件的工商所要在年检办公区域开辟网上年检指导服务区,使更多企业掌握网上年检申报方法和流程。

6、提高监管数据质量。一是确保监管数据质量。各年检初审和复审单位要严格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保证新录入数据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信息中监管数据的核对和清理,提高监管数据质量;二是按照“谁初审谁录入信息”的原则,认真做好企业信用分类各项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为年度企业信用分类评定奠定基础。

7、做好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对各类使用“交易所”名称的交易场所的年检时间从6月1日开始,7月底结束。对各类使用“交易所”名称的交易场所进行严格审查。对未取得相关批准文件的交易场所,不予办理年检,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逾期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同时,要加强对各类交易场所经营范围的审查。经营范围中使用“将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以及“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管理”、“仓单交易”等字样的企业,和经营范围中虽未使用以上字样,但含有相同含义内容的进行清理。

8、认真执行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出现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情形,并在“黑名单”锁定期限内的,应先责令其变更法定代表人后,再对该企业年检,否则不予年检。要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确保将“黑名单”数据缺失率降低到2%以下。

9、严格开展省局委托监管企业的年检。凡在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登记的企业,由所在地工商机关负责初审,市局企业科负责审查确认,并于2014年7月底之前将省局委托已检和未检企业名单和年检材料报省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处。

10、做好年检总结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各年检初审和复审单位,要及时做好年检总结和年检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要根据今年年检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原因,完善措施,以便进一步改进年检工作。各单位务必于2014年7月底之前将年检总结、年检统计表和各类交易所清理整顿情况统计表报县局企业股。

11、严格年检纪律。严禁利用年检滥收费、搭车收费、代收代扣其他费用、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以及谋取其他利益。严禁推荐企业到指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全面收集企业信用信息,深入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12、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结合2011年度企业年检和市场巡查,工商所要认真详细地归集企业相关信用信息,及时地录入数据库,为2014年度企业信用分类评定奠定基础。

13、提高信用分类监管的准确性。要注重采集多部门信用信息,使企业信用分类评价更趋准确。要在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企业信用信息上下功夫,建立上下互动,横向互通的整合机制,进一步丰富各职能部门的监管信息,有效提高信用评分的准确性。

14、落实对企业信用分类的监管。继续落实对AA、A级企业的扶持与激励,对B级企业的预警与适度管理,对C级企业建立惩戒机制,采取强制性监管,对D级企业建立淘汰机制,加强对退出市场的后延监管。

四、积极搞好协调配合,认真抓好各类专项整治活动

15、配合各相关部门做好其他专项整治工作。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联系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品、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各类交易场所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重金属、环境污染等安全生产和关系到生命安全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省、市政府安委会对今年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县局、各分局和工商所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继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依法履行工商部门监管职责,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五、认真开展业务数据统计,及时填报各类监管统计报表

16、做好统计上报工作。省局今年对企业监管统计报表进行了完善,要求从第一季度开始执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因此,各级要认真按照省局新的统计报表样式,按质、按量、按时进行填写和上报,确保县局按时汇总上报市局。工商所务必做到:一明确落实统计人员和审核人员;二上报前必须经过单位领导签字确认。

第五篇

一、积极推进全市创业富民工程的开展

1、要认真贯彻实施《个体工商户条例》,落实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等相关文件,工作要有学习、有部署、有总结和有报表。结合国家工商总局将要出台的《关于实施“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全市创业富民工程的开展,确保完成市、县两级对今年个体工商户发展户数目标任务的完成。

2、在监管上,要以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为目的,重在引导规范;在准入上,要做到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领域一律放开,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要求提供前置审批的,一律按直接登记注册程序规定办理;在服务创新上,要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帮扶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刑释解教人员及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创办小微企业及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做法,探索创建小微企业集群式发展路径。

3、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帮助农民创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发展。要全面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私营企业的登记质量。要确保做到依法登记和程序合法,对登记后的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以备省、市局检查.

二、深入开展证照管理一城联创活动

4、认真贯彻落实省局黄山会议精神,以证照管理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平台,抓主体规范、促市场监管、带诚信建设,在去年开展的一城联创活动的基础上,今年范围要进一步扩大,标准要进一步严格,落实要进一步到位,效果要进一步显现。

5、坚持抓好对已开展创建的工商所及其创建区域的巩固,防止反弹。

6、安排好今后的创建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抓落实。按照省局提出的三年内(到2014年底),所有市区和县城城区都完成创建任务的要求,今年城区工商所在年底前要全面达标,其他工商所要有一半达标。

7、统一创建标准,基本要求是:(1)创建区域内,持照、亮照、年检验照、信息抄告做到4个100%;(2)创建区域内,凡工商部门核发的证照,要置于统一制作的证照公示栏内,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公示;(3)创建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通报、有总结上报,有明确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三、坚决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8、对潜在社会危害大而又责令不改或不可能改的以下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查处取缔:(1)危及人身安全的,如易燃、易爆、交通运输等;(2)危及环境安全的,如易污染企业等;(3)危及经济安全的,如金融、证券、保险、集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4)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餐饮等;(5)危及身心健康安全的,如娱乐业、网吧等;(6)危及农民利益安全的,如种子、农资等;(7)危及公共利益安全的,如废旧金属收购、职业中介、公共聚集场所等;(8)危及国家安全的,如国家禁止经营的事项。

9、在市场监管上,要将上述列为市场巡查的重点,做到尽早发现,尽早依规办理,依法处理,确保市场安全和监管安全;在主体准入上,要坚持程序,坚持条件,严格把关;在处理方法上,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由于此类行为,一般需要前置许可,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及时抄告相关部门,并按规定认真做好督办协办工作。

10、要加强动态管理。抓好市场巡查的到位率,直接关系到对证照规范管理的成效,这将是今年县局对各单位暗访督查的重点。因此,工商所必须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予以重视,抓好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严格措施,切实把证照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达标,不出问题。对涉及前置许可的,要按照106号文件规定,严格落实信息抄告、信息反馈及督办到位的责任;在限期内所抄告的信息未反馈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四、坚持抓好各项专项整治活动

11、省综治委在2012年重点工作中,明确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探索对在皖外藉人员的服务管理模式、打击非法集资、确保“三电”安全、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黑网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7项涉及个私监管的工作内容列入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这是硬任务,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好专项整治活动。

12、认真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活动。这是国务院明确规定由工商部门负责的,必须无条件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各单位要与公安、文化、通信管理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对“黑网吧”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露头就打。要进一步落实网吧监管包保责任制,对“黑网吧”的监管,严格实行属地监管责任制度。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强化对为“黑网吧”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及相关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的监管,从源头土切断“黑网吧”生存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13、校园周边整治,既涉及到工商部门多项业务,又是个私部门牵头,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在突出每年一至两次专项整治作用的同时,坚持对校园周边加大巡查密度和力度,使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4、其他配合性的工作,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探索对在皖外藉人员的服务管理模式、非法集资、“三电”等,虽然内容很多,但我们要具体负责做的工作,主要是看其主体是否合法。总体要求是,要立足职能、积极作为、认真作为,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尽职尽责,作出应有贡献。具体讲,就是要根据统一要求,部署到位、督查到位、情况清楚、统计准确、总结详实、报告及时。

五、切实抓好个体私营经济的党建工作

15、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非公党建工作作为工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

16、增强责任感,把抓业务和抓党建结合起来,在协助抓好非公党建的同时,推动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17、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指导工作,立足工商监管职能,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18、结合企业登记和年检验照工作,扎实做好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摸底调查和统计上报工作。

19、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联合建立或依托个私协会建立党组织等多种形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20、注重发挥个私协会的作用,组织会员中的党员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

第六篇

2014年全系统广告监督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广告工作会议和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化"责任工商"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工作目标,深入整顿和规范广告市场秩序,积极做好指导广告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广告市场监管和广告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广告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任务是:推进一个战略,即推进广告战略的实施,围绕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指导广告业发展和广告基础工作等三个方面,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推进广告战略的实施。

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推进广告战略实施的意见》要求及省局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广告战略的组织实施。积极制定我县推进广告战略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继续深入整治和规范广告市场秩序。

(一)深入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

一是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完善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召开我县2014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总结2011年整治工作,部署安排新形势下广告市场整治工作,按照《2014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要点》,抓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二是突出重点,继续加大对我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广告的监测检查力度,严格监管电视购物广告,依法整治以新闻报道形式和健康资讯类节(栏)目变相广告的行为。三是加大办案力度,严厉查处虚假违法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化妆品广告以及收藏品、招商加盟等广告,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确保广告市场规范有序。四是认真抓好两项整治清理工作,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第一,抓好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第二,抓好对网络上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开展检查清理工作。

(二)继续抓好广告监测工作。

健全广告监测制度,完善监测标准,进一步提升广告监测数据质量和覆盖面,全面掌握广告趋势。强化广告监测结果的运用,指导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及时曝光和制止在多个媒体、多个地区的严重虚假违法广告,及时编撰和报送广告监测通报,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媒体广告情况。

(三)强化对广告环节的监管。一是要认真组织广告审查员参加广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告审查员素质,增强广告媒介单位自律意识和把关能力。二是要会同媒介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指导督促大众传播媒介单位认真执行《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切实落实广告审查责任。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对不执行广告规定,导致严重违法广告屡禁不止、广告违法率居高不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积极推进广告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工商系统内部联动机制,实施广告监测、监管、执法联动,提高快速处置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动机制,创新载体和方法,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加强联合检查、联合公告、联合告诫、联合查处等工作。

三、全面提升指导广告业发展的效能。

(一)、认真做好总局制定的《广告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建立重点联系广告企业制度。选择部分广告企业加强重点联系、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广告经营单位改制或成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三)继续推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广告行业组织,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全市第二届优秀广告作品评选活动,推动建立公益广告的多元化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投入和参与各类公益广告活动。

四、加强广告基础工作。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4

一、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三大教育

人的因素决定一切,队伍建设是完成其它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今上半,我局通过抓“三大教育”,使队伍自身建设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1、抓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职工荣辱观。我局作为县委宣传部确立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示范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了每周五下午的职工集中学习的制度,通过学时事政治、学理论、联系实际研讨问题,使每个职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思想的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在学习教育中,我局重点强化了“五个灌输”,即:理想信念思想的灌输,执政能力思想的灌输,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灌输,爱岗敬业思想的灌输,廉洁守纪思想的灌输,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诚实信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使整个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职工的荣辱观得到了全面的增强。当“*”*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局通过积极发动共组织本局职工和个体、私营企业捐款26万元。

2、抓业务技能教育,增强履职能力。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全局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采取人人当老师,个个是学生和送出去学、请进来教、走下去讲、抽回来练的方法,扎实地开展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知识和业务培训,把构建“学习型工商”落实到了行动之中。今年4月21日,组织了全局13个工商所的执法办案人员,统一进行了“农资打假技能培训”,专门从成都请来2名《四川经济日报》的打假顾问,进行现场演练,使全局职工从中学到了打假本领,为随即展开的“田园风暴”打假护农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3、抓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工责任感。为打造一支公平正义、高效廉洁的工商执法队伍,塑造一个庄严文明、秩序优良的执法机关形象。我局狠抓了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从内部抓起、从制度抓起、从教育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而*到了正形象、树清廉、正风纪的目的。并广泛推行承诺制,向社会公开作出了“五保证四坚决”的庄严承诺,即:保证不让办事者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保证不让工作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保证不让工作事项因我而延误,保证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身上发生,保证不让工商形象因我而损害;坚决不收人情费、不办人情案、不发人情照、不搞私下交易。与此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约机制,严格实行了上班考勤制、中途抽查制和效率考核制,不断规范和完善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

二、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努力实现三大转变

今年,是全面实施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一年,我局以此为契机,努力实现了三大转变。

1、业务工作从收费型向监管型转变。过去多年以来,工商部门所涉及的市场管理费等国家预算性收入,牵扯了工商部门的大量精力,甚至也影响到了市场执法监管工作的实现。为改变这一状况,更好运适应新形势下工商工作的需要,我局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全面停收个管费的基础上,在今年“*”*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局又暂停了市管费的收取。针对情况,我局一改多年来偏重收费的做法,转而将大量精力全面投入到了市场监管工作中,由此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今年上半年我局专门开展了打假护农、查处无照经营、整治运输市场、建筑市场、煤窑和食品安全专项执法等整治行动,1至6月,全局共查办一般市场违法案件236件,罚没金额150万元。

2、职能发挥从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担负着监管商标、广告、企业登记和查处扰乱场经济秩序的多种职责,工作面宽量大。在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我局主动提出了要从事务型向服务转变,各项工作要以服务为先导,改变传统的工作理理念,为此,我局开展了“消费维权到万家、工商法规送万家、部门行风访万家”的“三万”活动,同时,进一步深化了服务举措,针对个体工商户管理工作的特点,我局广泛开展了深入店中坐一坐、意见要求听一听、红白喜事看一看、遇到困难帮一帮的活动,让执法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到和谐与协调,推进了部门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形象工程建设。

3、日常工作从应付型向调研型转变。新的形势对工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局认真领会国家工商总局的战略思路,大胆探索市场监管的新举措,从局到所,从局领导到普通职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工商工作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把构建“学习型工商”落到了实处。今年上半年,局领导分别对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文化建设、建立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和如何规范水上运输市场等方面进行探讨与调研,其中李玲同志撰写的《打造特色工商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本局职工撰写的《当前农资市场监管的难点及对策》等5篇调研材料分别在*县社科联和《*州内参》上发表。不仅如此,我局今年进一步注重了对外宣传工作,本局自办的《红盾文苑》报做到了每月一期按时编发,全局职工还利用业余时间采写宣传报道316篇,分别在《中国工商报》、《市场与消费报》、《*州日报》等20多种报刊上发表,展示了本局工作亮点。

三、以形象建设为抓手,全力做好三大服务

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今年以来,我局着力打造“服务型工商”,把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和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全心全意抓发展,认认真真谋发展,为实现*县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工商部门应有的贡献。

1、打造”阳光”办事窗口,全力做好工商登记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局继续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从局到所都设置了办照绿色通道,为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全面坚持办事公开制度,实行“阳光作业”,开办专门特办窗口,在县政务中心安排的企业登记窗口,被县政务中心评选为先进窗口。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010户,新增私营企业49户,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已*21438户,从业人员28144人;私营企业累计660户,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在财政收入中已占到了“半壁江山”。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5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破旧立新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迈入了××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我县先后获得了__余项全国性殊荣,全县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凝聚了工商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商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发努力的结果。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县工商局党总支立足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在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大电站建设、扶持三产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挂帮镇村、扶贫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重要贡献。对此,县委、县政府是充分肯定的,人民群众是十分满意的。由于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对工商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立工商局党委势在必行。借此机会,我就加强全县工商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机关党建工作只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正在全面推进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文明××、法制××、诚信××、生态××、小康××、和谐××”建设,正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县工商局党委要围绕全县经济建设中心,切实把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进上来,紧紧抓住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把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工商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紧密结合行业自身工作实际,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优化环境和推动工作上,放在解决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难点问题上,从而有效促进我县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是要紧紧围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抓党建。工商局党委是全县工商系统党组织的“龙头”,其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局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因此,在今后党的建设工作中,工商局党委要切实围绕领导核心作用,从“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好“四个功能”。一要发挥好组织功能。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把我县工商系统_个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和职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进一步增强全局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工商工作的核心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核心,加强党员的发展工作,及时把优秀的工商骨干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充实壮大党的队伍。二要发挥好决策功能。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注重汲取集体智慧,注重收集和提出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地推动工商事业的健康发展。三要发挥好服务功能。工商系统党的建设工作要以服务为定位,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设施,通过高效规范的服务赢得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同时,要结合全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形成党委服务支部、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链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四要发挥好表率功能。工商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努力成为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勤学务实的模范、遵章守纪的模范和工作业绩的模范,进一步增强机关党委的向心力。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6

一、目标要求

要把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相结合,严格上班考勤制度,坚决杜绝领导不上朝、干部上班不点卯、工作期间不撞钟的现象,增强全员学习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真正解决学风不浓、精神不振、服务不优、工作不实、为政不廉、合力不强等问题。

二、工作步骤

从四月份开始,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分五个阶段进行。

1、学习动员、专题讨论阶段,时间10天左右。全局开好党委和支部会议,统一思想;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召开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组织开展关于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专题讨论。

2、自我检查、自评互评阶段,时间10天左右。开好党委、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机关干部座谈会,深刻查找自身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开展自评互评,从思想上分析原因,剖析根源。

3、制订整改方案阶段,时间7天左右。根据自查与评议的情况,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党员干部和其他干部制定个人整改计划,并将整改方案与计划在一定范围内汇报交流,并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公示,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4、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阶段,五月为主题活动实践月。各分局、所针对自身实际和干部自查互评中查找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设计一至二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最突出、群众和社会最不满意的一至二个问题。

5、完善制度,总结评比阶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各分局所要针对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中查找出的问题,认真修订密切协作完善干部管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同时局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分局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比,通过检查,发现典型、推广典型,总结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办法和途径。

三、落实措施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省局党组制定的新时期工作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提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需要;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一轮机构改革、积极应对停征“两费”新形势,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全力推进*工商工作科学监管科学发展的需要。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和广大工商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今年基层建设、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工商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紧紧围绕“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和“四高目标”,推进*工商工作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实现“三个到位”“六个好”工作目标。

(二)基本原则、目标要求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理论武装贯穿始终,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坚持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科学发展,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坚持联系实际,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把握科学发展与市场监管执法的内在规律,努力做到市场监管与发展、与服务、与维权、与执法的统一,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构建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诚信和谐、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市场秩序,实现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行为的最佳监管,实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实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关系的最大和谐;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工商工作推进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基层工商工作转型,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谐的消费环境和宽松的就业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推进“三个到位”“六个好”的工作目标,努力做到明确职责、履职到位;爱岗敬业、工作到位;统筹兼顾、谋划到位。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环境,搭建一个好平台,树立一个好形象。

三、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安排

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要重点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的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3月下旬至4月底)

1、制定方案,搞好思想发动。3月27日,召开*市工商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做动员讲话,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险讲清楚,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讲清楚,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和特点讲清楚,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开好局、起好步。制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各县(区)局根据各县(区)实际及市局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组织全员学习培训。根据《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单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方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和材料: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二是认真学习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工商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0周年暨“双先”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及《在总局机关处以上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辅导报告会上的报告》;三是认真学习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同志在《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四是认真学习省局纳宗会局长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报告、《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小结》和《在省局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测评大会上的讲话》。全员学习培训采取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各县(区)局负责本单位的全员培训,要分期分批地把基层干部集中到县(区)局进行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4月初,市局派人参加省局组织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骨干培训班。

3、领导干部带头蹲点,开展专题调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市局将组织由领导带队,到基层工商所(分局)蹲点,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工作调研,发现和查找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监管执法工作上台阶。

4、进行案例分析。各县(区)局、市局各科(室)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和教训,按照“依理说事、就事明理”的方式,精心选择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剖析,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各自特点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本行业特点,认真调研,积极探索,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搞好服务,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6、组织“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对全市工商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组织讨论,通过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5月上旬至6月下旬)

1、查找问题。要结合实际采取“群众提”、座谈走访“当面问”、问卷调查“多方求”、总结正反经验“对比找”等方法,认真查找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对照市委要求着力解决的“十大问题”,查找在建立健全配套制度、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如实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反馈。

2、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调研的成果,紧密结合工商工作实际,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提炼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等。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两个重点,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党组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后,进行修改完善。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要召开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做到“四谈”,即主要领导与领导班子成员谈、党员领导干部与分管部门负责人谈、支部书记与党员谈、党员与单位干部职工谈。会上,要做到“三检查、三分析”,即检查是否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分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检查现行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分析制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明确今后的整改措施。各党支部要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整改办法。

4、组织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进行评议,着重从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以及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议要采取无记名书面评议的形式进行。参加评议的既要有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代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同级相关部门和本系统下级单位的意见,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评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参评人员范围内以书面形式公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7月上旬至8月下旬)

1、制定整改方案。在深入研究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针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制定市局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要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项目、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干部职工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按照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特别是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工商部门实际,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解决方式。

3、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健全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要结合工商工作的职能和工作特点,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创新一批长效机制,履行好工商职能,做好服务,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贡献。

4、认真做好总结、测评和考核工作。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时,市局机关、各县(区)局要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特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并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总结报告和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要向党员、干部职工公布。

四、结合工商工作实际,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按照《*市第二批开展学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县(区)局、市局各科(室)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

(一)结合工商部门实际,着力解决好存在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着力解决的“十大”问题,紧密结合*工商工作实际,重点思考和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着眼于实现科学发展和工商职能的转变与提升,重点思考和着力解决在科学监管、服务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二是着眼于切实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点思考和着力解决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以及消费维权中的有效化解途径和难点问题;三是着眼于积极推进我市实施商标战略,重点思考和着力研究加强我市商标注册申请服务、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云南著名商标评定和驰名商标推荐上报等工作的措施办法;四是着眼于积极服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思考和着力找准工商工作的切入点;五是着眼于“三个过硬”的要求,重点思考和着力研究努力提升工商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办法;六是着眼于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重点思考和深入研究如何积极推进个私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大扶持个私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七是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重点思考和着力解决基层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突出实践,积极创新。

要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主动实践,既严格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规定动作”,又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和载体完成“自选动作”,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在创新中求实效,形成自身特色。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个人自学,二是上好一堂领导辅导课,三是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四是开展一次典型交流,五是开展一次现场观摩学习,六是写好一篇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七是开展一次学习讨论。

(三)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工作上台阶。

今年,全市工商系统推进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各县(区)局要妥善处理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紧紧扣住省局党组确定的六项重点工作和市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用各项工作成效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区)局要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习习活动的领导关系原则上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并结合分工,建立党组和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市局领导分工联系挂钩的县(区)局与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一致。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工作要做实,宣传要跟上,学习实践活动的信息要及时报到,要在媒体上进行延伸。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引导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系统内部网络和工商政务信息、《红盾之约》办好学习交流专栏。要及时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报送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为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统筹兼顾,抓好结合。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8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抓好信息处理工作,并进一步作好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1、我局局域网已完全建立,办公自动化基本实现。但自1*9年开始筹建的局域网,其服务器、VPN防火墙等设施已不能承担当今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一些电脑老化,不能适应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为此,今年上半年我局经过多方努力,从区政府得到信息化资金23万元,缓解了我局更新信息设备的资金压力。目前已更换服务器一台,VPN一台,购进网络版杀毒软件一套及部份电脑,使得网络稳定提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作好信息处理工作,及时上情下达、反馈信息,上半年来,共向市局报送信息70条。

3、继续完善经济户口,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数据录入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的工作原则,做到谁巡查、谁办案、谁登记、谁录入,全面及时地做好信用信息的采集,并以经济户口基本信息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注册登记、守重状况、巡查回访等信息资源,全面及时地录入信用数据库做好数据库的录入。

4,对我局原有“乌当红盾信息网”进行全面改版,设立“办事指南”“有问必答”、“消费者之家”、“信息动态”“意见箱”“法律法规”“软件下载”等栏目,增加了服务功能和互动性,使之成为为宣传乌当、树立工商形象、强化市场监管、及时沟通信息的多元化信息平台,成为与各级、各部门及社会联系的纽带。

二、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

(一)、认真履行工商管理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坚持原则、依法登记,严格注册登记程序和执行一审一核制度,按照市工商局“四个一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登记注册审批责任制,做好登记审批记录,并明确登记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上半年企业年检应检1094户,实检979户,年检率89.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阶段目标预测数,企业新设立登记107户,注册资本(金)5594万元,其中国有企业2户,集体企业8户,有限责任公司32户,独资企业15户,合伙企业4户,全局新办个体户726户,上半年我局验照4607户,换照291户,拟定吊销1295户,目前我局共有企业1158户,个体户7193户。办照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和外来经营人员计生手续等政府一级目标的前置审批,手续提供率达到100%。

(二)、积极支持国企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积极为企业做好改革当中登记方面的政策咨询工作。动员企业吸纳下岗工人,鼓励下岗工人兴办企业,认真执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努力为下岗工人再就业服务。上半年下岗失业人员办照59户,免收登记费0.1357元,免收管理费21600元。

(三)探索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监管机制,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和机制。

1,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严格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的配套措施,建立委托登记、委托备案机制,除经营项目中涉及前置许可和专项审批的,仍由分局登记外,其他登记事项均实行分层登记管理。

2,为保持整顿和规范我区市场经济秩序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乌当区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和《乌当区打击非法传销三年规划》,为下步专项整顿工作作了长远安排,使我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3,继续推行商品入市索证备案制度,商品质量关口监管前移。要求食品经营户建购销台帐,督促农资经营户做好“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即建立购、销货台帐,保管好进、销货发票,签定“质量信誉承诺书”,还制定《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推行食盐索证索票备案制度,完善食盐准入制。

(四)大力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工作。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仍然是今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制定了食品整治方案,并督促落实,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和小结。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涉及面广、品种多、难度大、要求严,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搞好集中整治。主要是把日常监管任务落实到基层工商所,对食品经营户的主体资格、经营行为、食品质量、食品包装和商标广告等实施有效监管,取缔无照经营。上半年以来,围绕粮油、肉、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以及其他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进行了整治,同时还开展了以下相关专项检查:腌腊制品、安顺毒糖果、遵义牌奶粉、苏丹红(一号)、“正蒙牌”黄金搭档奶粉、假冒*茅台酒等。查处了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五)“*”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及消协工作情况

“*”进乡镇、进村寨,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了《*农村维权网络实施方案》。目前,我局已在全区14个乡镇(含野鸭乡)、街道办事处设立农村消费者维权网络联系站(点)134个(其中联络站14个,联络点120个),维权网络已落实到各乡(镇)、村,并已将各维权联络网站(点)及人员情况统计上报市局。

广泛深入的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活动。根据市局《关于认真抓好“3·15”晚会热线值班工作的实施方案》,我局高度重视,并制定本局*的实施方案。我局认真准备,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3·15”晚会现场直播及消费者申诉举报转办工作万无一失,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好*热线值班的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在三月十五日这天组织了以“健康、维权”为主题的“3·15”大型宣传活动。这次宣传活动一改往年单纯发放资料和接受咨询、受理投诉的方式,而是增加了知识问答、兼带歌舞的形式,同时台上台下互动参与,使活动气氛热烈、活泼;知识有奖问答,题目涉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范畴,活动中发放相关资料3000余份,区卫生局、区建设局、区物价局、区技术监督局等参与部门都积极参与。

认真受理消费者投诉工作,半年来,受理消费者投诉30件,调解处理30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2万元。

(六)开展红盾护农专项整治

为服务“三农”,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我局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

(1)对辖区农资经营户进行了摸底,造册登记,建立了专门的台帐,并及时要求上报。现已摸清目前我局辖区农资经营户有192户,其中:种子经营户97户(企业39户、个体58户),化肥经营户55户(均为企业),农药经营户32户(企业18户、个体14户),农业器具及配件经营户8户(企业7户、个体1户),合计企业119户、个体73户。大部份农资经营户主要以经营种子、化肥、农药、农地膜为主,主要是从农资公司进货。

(2)为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切实抓好农资打假护农工作,实现“打假、护农、保粮、增收”的目的,保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局制定《20*年红盾护农实施方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了相关检查,共查处涉农案件3件,案值9.72万元,罚款合计2.6万元。

(3)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了“两帐两票、一书一卡”监管制度。要求经营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完善进销台帐;要求经营户严把进货渠道关;建立进货销货台帐备查,实行索证备案制度;为提高广大农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工商所设立了“*”电话投诉;加强与种植经营户的联系,定期走访,如东风所为种植经营户发放了消费维权服务卡,高新所同辖区的农资经营户签定了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

(七)各项专项整治情况。

1、“扫黄”“打非”专项整治

我局从20*年3月31日开始到4月14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出版物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此次共出动执法人员94人次,车辆35台次,检查音像店35家,书刊15户,印刷业7户;查获非法音像制品共计1332盒(其中涉嫌淫秽色情光碟29张,软包装156张,盗版碟1115张,录音带32盒);经营含有封建迷信的书籍及色情内容书1107本(其中涉嫌封建迷信书籍46本,涉嫌盗版书籍61本,其它书刊1000本),另有1家受让营业执照。

2、严厉打击非法拼装组装汽车行为和废旧车零部件违法行为

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监管,特别是清镇和金华交界处的毛栗山、百花、野鸭、东风一带等列为重点监管区域,严防非法改、拼装车行为死灰复燃,并加大对汽配经营等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堵塞报废汽车零配件非法流入市场。

三月份进行了集中整治,重点是汽车维修行业、汽车配件行业、摩托车配件行业及废旧金属收购行业为主,检查经营户261户,其中:车辆维修经营户144户;汽车配件经营户55户,摩托车配件经营户26户;检查废旧金属回收户36户;对1户无照经营废旧物资回收点进行了查处。检查中未发现拆解、拼(组)装汽车等违法行为。

3、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

我局从20*年4月11日开始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的工作。共出动人员64人次;车辆12台次,检查网吧35户;茶室59户;查获3户无照经营案(其中2户为棋牌、茶室案;1户为旅店)。

4、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

我局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出发,扎实抓好打传工作。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同当地部门紧密联系协作。上半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传销行为。

5、旅游市场专项检查

在元旦、春节、五一节日期间我局组织开展了重要食品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旅游景点的餐饮业,食品超市及集贸市场的肉制品、水产品、糕点、豆制品等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商品质量。

6、烟花爆竹专项检查

为了切实做好烟花爆竹禁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节日安全,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我局制定了两节期间烟花爆竹禁放、禁销工作实施方案,并与各工商所签定禁放禁销目标责任书。在元旦、春节、清明节前对辖区烟花爆竹销售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人员88人次,车辆47台次,对辖区1020户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发现2户烟酒经营户超范围销售烟花爆竹,对其违法销售的1000余支烟花、20万响爆竹依法给与没收。其余地区未发现烟花爆竹销售行为。

7、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和汽车运输市场专项整治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依法行政、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乌当工商分局关于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和汽车运输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从第一阶段摸底情况来看,目前我局辖区没有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和汽车运输市场;从事汽车运输行业的个体户有285户;汽车运输企业2户;汽车销售企业2户;汽车配件经营户有55户;摩托车配件经营户有26户;汽车租赁4户。

8、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我局第一季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殡葬市场检查工作。共检查殡葬用品经营户14户(其中1户为公墓公司),有5户无照经营,下达停此经营活动通知书2户,立案查处3户,罚款5300元;其它均有合法手续;通过检查未发现、擅自设立经营性公墓的行为。

9、陈化粮监管方面

加大对辖区陈化粮使用大户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要求陈化粮使用大户按时报送陈化粮进出库台帐及使用情况统计表。

10、不合格铅笔检查

为让考生正常考试,我局20*年5月31日至6月1日对铅笔市场各商场、超市及相关经营户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中华牌”2B铅笔,此次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出动车辆15台次,共检查文具店30户;超市20户;其他经营户138户;检查中发现有4户经营户销售假冒“中华牌”2B铅笔,共没收假冒“中华牌”2B铅笔300支。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制度的落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狠抓制度建设,重新制定了绩效考评制度。为了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全局干部职工,确保分解的目标任务能顺利完成,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有明显改观,履行职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局结合实际重新制定了《乌当工商分局机关科室工作标准与考核标准》及《乌当工商分局基层工商所绩效考评表》,重新制订的绩效考评制度不仅细化量化了工作目标,而且定目标到岗位,为客观地评价工作成绩,推动工作全面开展、奖勤罚懒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局根据市局的要求,于4月份前将所有工作目标录入到绩效考评管理系统,并分两次组织科所长及各部门网管员到市局进行培训,为我局绩效考评的良好运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新拟订和修改完善了18项制度及规定

(二)认真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今年1月28日,我局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随后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我局党组根据实际制定出活动的制度和措施——“八四五”。“八”是“八个一”,即1、即听一次党课。2、举办一次演讲比赛3、做一次试卷。4、搞一次调研。5、走访一次扶贫村。6、上一次先教活动专题课。7、开展一次谈心活动8、走一次红色之路。通过“考、讲、听、写、走”的方式,采取“党员做得到,群众看得见”的形式,有效调动基层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使思想上有促动、理论上有提高、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有突破,努力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四结合”,即1、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2、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我们正在开展的"两整顿"活动相结合3、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4、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与选拔任用干部相结合。“五”是“五落实”,即要确保人员、时间、内容、程度、效果的具体落实。

经过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并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委以及省、市工商局党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局实际,积极采取有效形式和措施,创新形式,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学习动员、民主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都圆满结束,使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学习培训和开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及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我局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党员的宗旨意识、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党员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标准,广大党员把先进性的标准自觉落实在行动上,使党员先进性在干部队伍中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调动了非党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继续搞好队伍教育整顿“五清理九查纠”工作

根据队伍教育整顿“清理、查纠”工作的要求,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把“清理、查纠”作为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头戏,要求各部门要以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清理、查纠”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按照市工商局《关于继续搞好队伍教育整顿“五清理八查纠”工作的通知》筑工商通字[20*]15号文件精神,在20*年上半年继续深入抓好清理查纠工作,把深化队伍教育整顿和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作为20*年上半年我局工作的两项重要任务,为把两项工作抓紧抓好,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扎实抓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五项清理”相结合的通知》乌工商党组[20*]16号文件,要求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深化队伍教育整顿;用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来检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

认真进行队伍教育整顿“清理查纠”后的“回头四看”工作。五项清理责任科室对牵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清理,对清理出的问题已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用制度加以约束,用制度来管理人和事,加强执法队伍教育,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广大干部,希望他们正确使用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珍惜前途、事业和家庭。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我局“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层层落实,加强监督管理。

2、按照中央、省、市局通知精神,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了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参加赌博行为。作为乌当区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我局制定了《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结合工商工作的职能,严厉打击赌博违法活动。

3、认真抓好“六项禁令”的贯彻落实。我局采取了学习讨论、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出黑板报、开办宣传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学习,使“六项禁令”切实入脑入耳入心。在贯彻落实中我局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做好“三个带头”,即在贯彻执行中局领导率先垂范,各中层干部带头执行,纪检干部带头贯彻执行,通过督查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队伍素质。

4、认真开好我局20*年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我局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利用开座谈会、设意见箱、发征求意见表、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就加强我局领导班子建设、机关建设、队伍作风建设等问题广泛征求了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和个体户及本局非党员群众的意见;先后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出征求意见表30份,收回30份;召集企业、个体经营户召开座谈会3次;召开本局非党员群众座谈会6次,组织谈心120人(次)。

5、为建立“诚信工商”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力度,提高我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诚信服务意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顺利开展,我局认真开展了“诚信工商”建设,各工商所针对辖区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征求了社会各界对建立“诚信工商”的意见和建议,就工商所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行风建设、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是否落实好、在案件办理中是否滥用自由裁量权、行政指导制的执行情况、收费是否透明公开等设计了专门的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向前来办事的群众征求意见。并针对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整改措施,下半年将继续深入开展对工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1、局法制机构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着眼点,重点抓好《工商行政管理法律全书》、《*省工商行政管理案件评查标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2、为了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办案质量,今年,我局继续加大对基层执法部门执法办案的指导与监督。局法制机构在严把案件核审关的同时,针对局各执法部门在案件查处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从法规适用和文书规范上给予及时纠正、完善;对我局查处的大案、要案、疑难案件,局法制机构提前介入,会同相关机构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了此类案件质量。同时,局各执法部门法制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和义务,对本部门查处的当场处罚案件进行认真把关,有效地规范了我局的执法行为。目前,我局所办233件行政处罚案件(其中:一般程序159件,当场处罚74件)。

3、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局严格执行同级案件核审制度,按照《*省工商行政管理案件评查标准》,把各执法办案部门的案件工作与绩效考评、评分量化考核等相结合,对核审的案件质量进行评价,加强对执法质量监督,规范了我局的执法行为。据统计,至5月底,局法制部门共核审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159件,案值达300万元;其中商标类案件1件,“两法”类案件5件,产品质量案件16件,无照经营类案件143件,涉农案件3件,同级一般程序案件核审率达100%;基层法制员核审本部门当场处罚案件共74件。

五、进一步改善协会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个私协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作用,积极为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再就业牵线搭桥。组织会员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如发动捐款救助遭遇车祸的个体户,组织慰问受雹灾袭击的会员等。在年检换照期间会费收取严格按照“四分离”制度,未发生违反工作纪律的情况。

六、其他工作

1、加强财务监督,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票据管理,严把票据的领、发、结三个关,防止漏洞,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统一使用省财政厅的行政性收费收据,进一步强化依法理财意识,努力增收节支。在收费工作中,讲求方式方法,做到不乱收,不多收,不漏收,不预收,严格依法收费。

2、进一步开展献爱心、扶贫济危活动。上半年,我局党组两次前往帮村扶贫点,除送去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具等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以脱贫致富。年初,我局组织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献爱心捐赠活动,通过红十字会以帮助印度洋地区遭遇海啸的难民。五月,局党组又组织慰问受雹灾袭击的个体会员,让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六月,组织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大力支持慈善事业。

3、春节前,局党组组织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部,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4、与地方政府及各部门通力协作,主要抓了禁毒、综治(维稳)、环保、“四五”普法、保密、创卫等工作,分别签定相关责任书,做到分管领导亲自抓,层层抓落实,使得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七、存在的问题和下半年工作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半年来,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硬件设施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尤其是工商所交通工具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商所缺乏专业微机管理人员,从而影响信息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干部素质教育力度有待加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市场监管中,由于检测手段落后,致使监管工作被动,力度不够。虽然问题不少,但我们仍然有信心克服困难,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在市局的领导下,使下半年工作再上台阶。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9

本文试图以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为个案,用“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分析当代中国民间社团组织的“官民二重性”的缘起及其实作逻辑。

一般公认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正经历着一个从市场中逐渐撤出的过程,其结果便是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空间。而各种社会团体作为新的组织实体正在进入这一空间。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生的民间社会团体不可避免地需要现有体制的权威认可,因而与原有的组织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具有特定的官方性;同时它们又是新兴群体的利益代表,是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组织,因此又必然具有民间性。这种官民二重性实际上是国家、社团以及个人三者博弈的结果,其中的“官方”性降低了个人之间组成社会团体的成本,与此同时“民间性”又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节约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成本;同时,社会团体一旦形成以后,就具有了相对独立性,这种官民二重性给社会团体自身的存在以及有效运转提供了便利。

立基于交易成本概念及其相关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社团的官民二重性源自社团成员自组织成本与官方组织成本之比,而这恰恰又是这种官民二重性赋予中国社团组织以极大的活力,并有助于在政府、社团以及社团成员三方之间达致一种可欲的正和博弈状态。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实证分析,对其“半官半民”性质的缘起与实作逻辑做出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因此,在框架安排上,本文将首先对已有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回溯,然后说明在研究实证个案时所经历的操作过程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而运用“交易成本”概念对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官民二重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还将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2.文献回顾与方法论说明

2.1文献回顾

积二十年改革之功,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并行深入、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而社会开始大规模变迁为特征的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有非政府组织特征的各种团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从学理角度观之,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GOs)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国际关系领域,随着20世纪80年代国际舞台上行为主体日趋增多的局面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概念还有很多,如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志愿组织、公益组织、公民社会等,但是他们共同分享的基本特征是非强制性和非营利性。[2]确切地说,“‘非政府组织’是由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成员-领导结构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之外而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是有别于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3]

在中国,改革开放使国家从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中部分撤退出来,政府与市场之间留下了管理的空隙,因而各种非政府组织得以迅速发展。然而,较之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而言,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产生方式到活动空间的诸多方面独具特色,它既与原有的体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带有官方性,同时又是新兴群体的利益代表并因此具有民间自主性。这种双重性主要表现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团体-的中介作用上。因此,社团的二重性是当代中国社团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就相关的研究成果而论,当代中国社团组织的研究文献可以区分为个案描述和研究以及立基于个案研究之上的一般意义的社团研究。这些文献为我们理解社团的形成及运作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知识积累。

从个案研究成果来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以其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成功主持“希望工程”的巨大成就而成为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中的典范,因而围绕着青基会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例如以“第三部门研究”为主题对青基会在“希望工程”中的募捐机制、资助方式、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法律环境、文化功能、效益评估、发展模式、发展历史和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讨。[4]同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沈原教授亦以青基会对外交往活动为个案,探讨了中国社会团体的发育状况。他用“同形异质”这一概念来描述中国的社会团体的发育,考察了现有社团对原有体制的“体制依赖”途径,强调当代中国社团的“官方性”,进而认为社团的国际交往将可以增加社团的自主性从而完成“官方性”向“民间性”的转化。[5]以上有关青基会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团及其发展环境与机制,为我们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与理论知识。但是,由于青基会的成功是当代中国社团的典范,青基会作为个案也因此有着很大的特殊性。青基会作为全国性社团组织,同时有团中央的支持,因而有着贯穿全国的强大的社会动员网络和与国际社会发生较强的互动的可能,而其他社团往往没有此种优势,因此,沈原教授所谓“通过对外交往向组织输入自主性因素”的条件对中国大多数社团而言是难以企及的。

有关社团个案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是朱英教授对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透过丰富的商会档案的历史资料,朱英重现了20世纪初中国新式商人社团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肯定了商人社团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商人社团通过其特有的凝聚作用,将分散、孤立的个人与群体联合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为资产阶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6]在其后的研究中,他又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商会的出现对中国20世纪初市民社会形成的意义。他认为,商会的软弱性使得它没有能承担市民社会在推动国家现代化中应该发挥的作用。[7]但这种研究结论所赖以为基础的国家与社会两分法,在适用于中国场景时却有着特殊的困难:商会理应活动于市场经济的“私人领域”,但却经常性地进入了理应由政府管理的“公共领域”。正是为了缓解国家与社会两分法带来的困境,黄宗智创用了“第三领域”的概念来分析新兴商会;他认为,虽然商会由商人组成,但却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成立的,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在行政、半行政和非行政事务方面确立起制度化的权威。[8]

英国学者格登。怀特(GordonWhite)怀着同样的市民社会的问题意识对当代中国的社团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浙江萧山市的各种社团的实证研究,他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不充分导致国家在经济领域中仍然保持着主导地位,使得当代中国的新兴社团呈现出“半官半民性”‘这种半官半民性是市民社会仍处于萌芽状态的软弱表现,随着经济改革的加快,非国家部门的扩张将逐渐削弱国家的主导地位,一个较为强大的市民社会将会出现。[9]

与此相关的是王颖、折晓叶和孙炳耀在同一地区(浙江萧山)所做的社团调研。通过大量个案的调查,他们再次提出了当代中国社团的官民二重性问题。在他们看来,社团的民办性来自成员自助、互益和自我管理的需要,而官办性则来自政府间接管理的需要。[10]与格登。怀特不同的是,他们不是将半官半民性看成是社会与国家的结构性分离下的市民社会的萌芽,而是社团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下所呈现的一种状态。[11]进而他们又认为目前的半官半民的组织特性是双轨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团的民间性特征将逐步加强,“官办”将转成“官助”,即社团和政府共同管理社会的状况。

上述对中国社团的研究大都强调社团对政府的依赖性。正如景跃进在《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一书的书评中所提出的问题:这种半官半民性是作为中国转型期所特有的现象存在还是一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持久的现象?孙炳耀在《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一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社团的官民二重性的存在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他认为,政府需求与社团需求可以通过机械和有机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这种半官半民性对社团发展和政府都有积极的作用。[12]

孙炳耀对社团的官民二重性的合理性的解释无疑有助于我们对社团性质的理解,但是这种社会学的解释取向强调的是社会团体的功能,其前提是这种社团业已存在。而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这种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社团为什么会存在?也就是说,作为这种社团构成成分的新型主体为什么会组织成一个社团组织?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考逻辑或激励动机促使他们这样做?这种官民二重性对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认为,在对社团二重性的这种发生学解释中,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概念有着独到的适用性。如果说交易现象存在于一般的社会进程之中,那么,在中国目前这种渐进式的改革进程中,交易现象则更加明显和突出。就我们所讨论的社团问题而论,一方面,社团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社团加入者与社团资格认可者之间的交易的结果;另一方面,社团的持续存在亦可以看作是上述双方已有交易条件维持不变的结果。也就是说,社团的出现和生存是上述双方是在抱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之下的理性选择,是相互交易的结果。我们的个案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交易成本”理论的有效性。因此,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来分析社团的官民二重性。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上所有研究的起点-社团的官民二重性-成为我们此次研究最终所要解释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个协的官民二重性的存在及其实际运作是源自资源配置最优的考虑,在自组织成本低于官方组织成本之前,这种官民二重性将持续获致合法性且良性有效地运行下去。

2.2概念分析: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

交易成本概念源于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Institution)的构成和运行,并力图发现制度在经济体系中运行的地位和作用。1937年,科斯(R.H.Coase)所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他在文中所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引发了一场经济学革命,拓展了经济学的视野与应用领域。

企业的起源及决定其规模的因素是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所探讨的主题。科斯指出,假如正常的经济体制如阿瑟。索尔特爵士所描述的那样,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则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完全能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作为一种对价格机制的替代性机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传统经济学中,一体化与专业化之间存在着张力。在此,科斯提出了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交易成本这一概念。科斯指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例如订约成本、预期成本等,因而,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够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我们通常所称之为“企业”的关系从而确立。而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在于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之比: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科斯在其后“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又进一步推演了交易成本概念,并提出“科斯定理”:假设交易费用为零,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中又推导出“科斯第二定理”,亦即,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13]沿着同样的思考逻辑,张五常则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Crusoe)经济中的成本。由此,交易成本概念可以被泛化为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等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14]

我们认为,沿着科斯的研究路径更进一步地推演,将“交易成本”概念运用于“中国社团”的官民二重性的解释,是必要而且可能的。利用这一概念工具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当代中国社团组织官民二重性的缘起及其实作逻辑。在本文对海淀个协的制度分析中,所使用的就是泛化处理后的“交易成本”概念。本文的“交易”概念指的是个协成员之间为着利益目的而展开的各种相互关系,而“交易成本”概念在本文的语境中,则特指个协成员在获取信息、交往、谈判、订约等各种交易活动中所支出的费用。此外,鉴于中国社团、尤其是本文所考察的个体劳动者协会在成员构成、制度环境等要素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本文进一步地将科斯的“组织成本”概念划分为“自组织成本”和“官方组织成本”,同时还强调市场交易成本的高昂导致分散的个人生成联合结社意愿;然则在中国特殊场景之下,分散的个人、尤其是个体工商户阶层仍然无力负担高昂的自组织成本。由此,官方组织成本与自组织成本之比便成为当代中国社团“官民二重性”的渊源,并为官民二重性的进一步演化设定了边界。当然,在使用交易成本概念进行制度分析时,无法回避交易成本(尤其是泛化后的交易成本)的不可测性。就此,本文遵循了张五常的建议:剖析这些成本是怎样在不同的可见环境中变化的,从而避开测量问题。[15]

2.3研究的理论与实证意义

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社团组织研究主要以理论探讨为主,实证分析相对薄弱。从理论研究上讲,本文将交易成本概念应用于中国的社团分析,突破了原有的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功能分析的界限,是将制度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就对个体工商户这一特定阶层的研究而论,目前的研究则更加薄弱。尽管时宪民博士在《体制的突破》一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行为模式以及由此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分化的状况;[16]但更多的研究是从社会形态学的角度对个体工商户进行考察,主要分析这一阶层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和空间,以及他们的命运,意在揭示了他们的内心生活和日常行为,展示这一新的社会阶层正在经历的丰富多彩的生活。[17]相对而言,目前尚缺乏对个体劳动者所组成的个体协会的系统研究,尤其是未曾涉及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因此,本次研究为个体工商户这一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他们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出一个静态的描述与动态的分析,将有助于对个体工商户这一社会群体的理解。

就实证研究而言,目前主要有王颖、折晓叶和孙炳耀等在《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和由中国基青会组织和资助的“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项目”。前者试图通过对一个社区中社团的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变迁的问题,涉及到原有的和新兴的社团组织。这种对众多不同性质的社团做一个全景式归纳的学术努力因其讨论对象的多样性而使得任何概述与归纳都显得不尽全面,这也构成了该项研究报告中有关社团的理论定义与实际作用描述相互矛盾的困境:作者一方面将社团定义为民间自发组织,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在社会现实又社团又严重依赖和依附于政府。因此他们不得不用用“半官半民性”对这一矛盾进行折衷处理。[18]就此而论,本文将对这一不足之处进行补救,以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单独个案探讨其“半官半民”性存在的原因。

对于中国基青会组织和资助的“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项目”而言,中国青基会与其他社团组织相比有着很多的特殊性。由于其特定的组织性质和活动范围,青基会与国际组织的交往活动较多,同时它又属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体制内”变迁的范例:它与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原体制中根本没有的社团即“体制外”的社团有着极大的差异。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变迁现实中,后一种类型的社团组织占有更大的比重。因此本文对个体劳动者协会所做的个案调查将丰富现有实证研究。

2.4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为个案。从组织层次上讲,海淀区个体协会处于全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组织网络的中间层次:其上有中国个体协会和北京市个体协会,其下有15个街道个体劳动者分会和大小分组。我们认为,以此为个案,既可以考察这一中间层次的组织与其上级之间的互动,又可以利用其与具体的个体劳动者联系较为密切的便利条件,考察个体协会的个人会员。

在对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中,我们主要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通常用的文献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我们广泛接触与个体劳动者协会有关的各种人员,主要涉及政府部门、个协常设机构和个协成员三个方面。其中,政府部门包括工商局的相关管理人员;个协工作人员包括海淀区个体协会及其下属街道分会的主要工作人员和聘用人员;个协成员方面包括个协理事、组长和个体工商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又包括在海淀区从事图书销售、服装业和电子业务的人员。通过与各方面人员的深度访谈,我们对个协的基本设置、主要功能、经费来源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了实际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参与旁听了一次个协分会的月度例会,同与会理事们进行了接触。

我们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涉及两类:第一类是文献材料,我们查阅了1982-2001年的《工商管理杂志》,收集了其中有关个体协会的文章、文件、法规和条例;还查阅了有关个体私营企业的学术著作和其他出版物。此外,我们还收集了有关调查点的文献、文件、档案、工作报告和通讯等资料,从中获取了有关社团的文字材料,包括社团名单、理事名单、社团章程、会员证等。

第二类是访谈材料。选取调查点后,我们设计了访谈提纲作为访谈的主要提示,然后逐一走访了上述的众多访谈对象。在面对面的访谈过程中,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事后回忆记录、现场笔录、录音记录整理等技术手段,从而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访谈材料提供了大量生动的个人性描述,成为研究中重要的材料来源。尽管不同层次的访谈者对个体协会的作用和功能有着不同的认识,但经过处理,可以总成为一幅立体式的图景,有助于对个协组织的真实了解。

由于个体协会的人员编制变动较大,同时个协没有对以往有关材料进行保存,致使有关个协的文件档案和历史纪录难以得到,这增加了材料收集的难度并影响了文献的准确度和全面性。与此同时,我们进行实地调查之时恰逢海淀街道进行大规模拆迁;拆迁工程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个体工商户群体的急剧缩减,海淀街道个协分会由原来的几百户缩少到几十户,有的个协分会甚至面临着成员散失,工作无法开展,组织几近瘫痪的局面。这些事先未曾料到的问题构成了调查的困难,但是也为我们理解个协提供了一些更加特殊的生动知识。

3.海淀个协“官民二重性”的制度分析

3.1海淀区个体协会简介

海淀区个体协会全称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于1978年。现有个体成员近两万人。1999年海淀区私营企业协会与个体劳动者协会合并成一个协会-海淀区个体私营协会。虽然个体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实现了合并,但具体工作仍然是分开进行的;因此虽然名义上合并了但事实上却仍然是分离的。

海淀区个体协会理事会是个协的常设机构。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组成。理事会下设办事机构,有9名工作人员。区协会下设23个街道分会,分会由会长、秘书和理事组成。其中有的会长由街道工商所所长担任,有的由工商所的退休人员担任,秘书则大多聘用退休人员担任。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分会以下又设有大小小组协组分会的工作职能。海淀区个协挂靠在海淀区工商管理局,海淀区民政局是协会的社团管理机构,同时,海淀区个协又是北京市个协在海淀区的分会,接受其领导。

作为一个民间社团组织,海淀区个体协会基本上围绕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展开工作。所谓自我教育是指组织个体会员学习政府的政策文件,对个体劳动者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活动。自我管理是指按照个协章程规定的民主管理原则,自我主持会员大会和每月的理事例会,对个协活动做出决策。自我服务指的是为个体工商户精神生活和业务经营方面提供帮助,前者如设立图书馆、阅览室,成立幼儿园、医疗所等,后者如组织信息交流会,组织国外商务考察等。通过这些活动,个体协会将政府政令与会员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使会员感到协会是他们的“娘家人”,另一方面则力图配合工商部门展开工作。

3.2官民二重性的表现

就历史发展而论,个协的成立经历了民间推动-政府肯定-全国范围推广的过程。在组建初期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个体劳动者协会是以个体劳动委员会命名的纯民间的群众组织。当时的委员会从主任到委员均由个体劳动者担任,只有一名秘书是当时区政府领导指派的工商局干部。但由于个体劳动者委员会开展工作困难重重,于是各级个委向政府提议要求将个委的性质由纯民间改为半官半民,置于工商局的领导之下。1986年全国个协成立时这一条件被列入个协的章程之中,由此形成了个协的半官半民性。[19]

3.2.1民间性及其表现

海淀区个协的民间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个协的章程和宗旨表明了它是一个民间组织;从动态来看,其民间性表现在它的服务功能上。《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个体劳动者则协会是由全国城乡个体工商者及其它个体劳动者组成的群众团体。[20]其宗旨是服务于个体户,促进个体户的健康发展,维护个体户的合法权益。在采访中,无论是个协工作人员、政府官员还是个体工商户,他们都一致认为个协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是属于个体户自己的组织。它的民间性从章程中得到确认。

如果说个协的章程规定了它的民间性的合理性的基础的话,那么个协民间性的合法性则建立在它的实际运作之中,体现在他为个协会源所提供的服务性工作当中。对个协来说,它的成员不是自愿组成,而是一种法定成员。个体劳动者《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规定,凡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劳动者,均为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会员:每一个个体劳动者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即成为本会会员,个体工商户歇业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自然停止(第五条)。[21]由于个协的成员不是自发而是法定的,因此个协走向民办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个协的服务职能。[22]对个体成员而言,个协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个协的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当中。个协的作用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为协调个体户之间的关系而提供的服务工作,二是为解决的是个体户与社会之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而提供的服务,三是处理个体户与政府互动而提供的利益传递服务功能。

第一类活动在个协的工作中占很大比例。个体户作为新兴的社会要素,在原有的体制内没有对应的所属机关,他们分散的状态不利他们之间信息的沟通,另外,部分原来由单位的人退休后从事个体经营,他们虽然从工作上已经退休,但是在心理上仍然渴望交流,对此,个协为他们提供了集体的家园。海淀区个协会定期组织个体户参加运动会,开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活动评比,开展普法知识竞赛,表彰好人好事、学习先进,评比文明经营户等。同时还举办个体劳动者的福利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如为会员进行全面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还参组织个体成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类活动是解决的是个体户与社会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部分个体协会没有单位归属,而他们他们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其他组织发生关联,这时个协作为个体户的组织承担者单位一样的功能,出面为个体户证明身份,使他们得到社会的承认。比如个体户出国时办理证件的过程中就需要个体协会的帮助。这类功能使个体户对个协的认同感增加,个协从中也建立了自身的权威。

第三类活动是为沟通体户与政府,为个体户表达意见的职能。海淀个协在政府与个体户之间充当了中介体的作用,一方面传达政府文件精神,如配合申奥运动、批判法论功、组合学习有关文件等,另一方面当政府的行为损害了个体户时,个协可以将个体户的意见向政府反映,在相关部门的协商下为个体户解决困难。例如北京市为了整顿市容决定取消沿街的摊商小店,虽然街头摊商经营规模很小,但对于有的个体户而言,摆摊设担就是他们的唯一生活来源,取消以后他们的基本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海淀区个协向海淀区政府里汇报情况,区政府召开会议商讨解决的方法。经过各方面的协调,区政府决定放宽政策,对摊点有限制地保留。这样个协在帮助个体户反映情况、解决困难中发挥了实际的作用。

3、2、2官方性及其表现

尽管个协的服务试图在个体户之间获得了合法性,但个协为其成员提供的服务在实际当中也离不开对政府的依赖,具体表现在海淀区个协在人事安排、经费来源、法律地位、组织方式等方面与政府的关联。

从人事安排来看,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办事机构九名工作人员中,有七名为海淀区工商局正式干部,只有两名为临时聘用人员,同时个协会长由海淀区工商局局担任。他们作为工商局的正式工作人员,工资从工商局领取,可以在工商所不同的科室之间流动,因此,在他们看来,工商局与个协是没有分开的,有人甚至把个协看成是工商所下属的一个科室。海淀以下各分会的会长也大多由工商所的所长担任。同时,从个协的理事成员来看,1996年个协理事中7名政府正式工作人员,占个协理事人数的23%,其中包括税务、工商、物价等方面的人员。[23]由此,个体协会实际上被纳入到工商管理局的管理范围之内。

丛经费来源上看,海淀区个体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两项:会费和工商行政管理费的提成。个协承担着分会的工作人员和聘任人员的的工资、办公费用、有的还为个体户聘请了法律顾问,同时各种宣传教育,技术培训、误工补助、奖励等等也需要财政开支。而而海淀区个协会费仅为每人每月仅6元,这远远不能满足社团组织活动的需要,因此个协不得不寻求工商管理局的帮助。国家工商局《关于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收支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市地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取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提成,除应当上缴的提成外,按70%以上的比例拨给同级个体劳动者协会。[24]对个协经费难以解决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局下文通知“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常活动经费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从收取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提成中拨付”。[25]工商管理费用的提成意味着个协对工商局的经济依赖关系的加强,同时个协也必须承担一部分是市场管理的行政功能。

从法律地位上看,从中国个协成立伊始,就规定个体劳动者协会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指导,地方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同级工商管理机关的指导。[26]在个体经济逐渐加强的情况下,1998年6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职责为指导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工作,再一次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个协之间的工作关系。[27]因此,个体协会在组织上对政府的依赖性是有增无减。

从个协的组织方式来看,个协除了成立协会分会和小组将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个体户组织起来以外,还利用党团组织形成网络状管理模式。根据共青团、中国个协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年个体劳动者中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暂行办法》,海淀区个协也成立了个体团组织。[28]同时,海淀区个协还发展党建工作,一方面将个协党员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另一方面以党员的模范作用激励非党员个协会员。1997年海淀区个体协会成立党支部,分配一名副秘书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在个协分会中成立党支部。2000年海淀区还启用了个协党总支活动中心,为个协的党员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海淀区个协党支部在海淀工商局党委的领导下工作,同时新启动的个协党总支活动中心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得到海淀区工商局的支持和援助。这样,通过党组织的建立,个协在组织上与工商局保持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个协的官民二重性就是这样在个体会员和政府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以上只是对官民二重性的一种静态的描述,下文将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对个协的“半官半民性”做出分析,对个协如何在官民二重性中保持平衡做出解释。

3.3官民二重性的制度分析

3.3.1官民二重性的缘起

“个体劳动者”是指以自有生产资料、自己或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从事个体经营的劳动者。[29]改革二十余年间,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日渐提高,从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个体工商户地位的提高,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城镇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底的14万户发展到1994年底的2187万户。[30]截止到2000年底,仅海淀区就有个体工商户36850户,私营企业21000余户,从业人员6万余人[31],所涉行业分布广泛:个体户已经成长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立阶层,并在日常事务中与政府发生密切联系。在个体户与政府的关系处理模式中,存在着两种行为选择,不组织(处于松散状态)和组织,而后者又分两种,即自组织(创办完全民间性群众组织,承担利益聚合利益表达等功能)和接受官方组织。在“不组织”的行为选择中,个体工商户面临市场交易成本;而在“组织”这一行为选择中,个体工商户面临自组织成本以及作为“自组织成本”替代性概念的“官方组织成本”。下文将在比较个体工商户在不同的行为选择中所面临的三种成本的基础上揭示个协官民二重性的缘起。

市场交易成本与个体工商户。

个体户在处理与政府关系过程中要承担高昂的市场交易成本。首先,在与政府交往过程中,个体户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相对于孤立无援的个体户而言,政府拥有无上的权威性与强制力。当遭遇拆迁、乱收费等现象时,个体户若非忍气吞声,就只能前往政府机关反映情况,而此时必然要支付时间、交通费、讨价还价甚至礼品等等交易费用。

在我们的访谈中,A先生描述了当年申请执照的经过:

A先生(原海淀某公社成员,86年加入个体工商户行列,历任分会组长、理事、区会副会长等职务。)

85年在报纸上看到某些个体户开办旅馆的事例,我也想尝试一下,从85年5月开始在公社申请了停薪留职,着手办理营业执照。由于没有经验,因此托人去办。来来回回出入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防疫站等地。后来在填表时出了岔子,从业人员少填了一个经理,结果派出所不给签字,整耗了我一年,我跟他泡上了,不行就天天去。后来就房子产权、甚至我儿子是否同意问题再三纠缠,全公社的人出面为我作证,这样到86年7月终于办好执照可以开张了。这当中整整一年时间,我们全家没有收入,而且还丝毫不敢懈怠,忙着规整卫生,以应付突然的卫生检查、或者治安科的抽查什么的。[32]

而B先生谈到处理与工商局、税务城管等政府部门的关系时认为:

B先生(服装业,从业5年,非个协成员)

我是外地人,办照特别麻烦,凡事得拿钱顶着,要是有个组织会好得多。我们外地人不敢得罪工商部门或城管部门,有苦难言,你一旦得罪他们,凡事都会找你麻烦,专门针对你。多数时候图个安稳,小事就算了。[33]

其次,个体工商户具有分散化和流动性大的特点。个体户多从事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服装、鲜花礼品、修车等,从而散布在海淀各居民区内;而随着海淀区建设“中国硅谷”规划的提出并付诸实施,海淀区个体户面临着强大的拆迁压力,这使得个体户的经营地点变动不拘。海淀某分会秘书G先生说,去年还有300余户个体户来工商所验证,今年还不足100户。连分会理事都已经失去联系。[34]在缺乏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个体户之间相互沟通传递信息或获悉有关政府精神的信息成本高昂。

最后,不组织状态为个体工商户的其他活动设置了障碍。例如个体工商户办理出国手续、申请银行贷款等事务,按规定需主管单位盖章作保,而工商管理部门不承担这项义务。只能由本人商请在银行有账户的个体户或在银行有存款的私人盖章作保。[35]在不组织的行为选择中,个体户所要支付的市场交易成本高昂,理性的经济人必然会放弃不组织这一选择,根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如果组织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此时组织便会形成。

自组织成本与个体工商户。

自组织成本是指由个体户相互联合组成自律组织过程中所需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自组织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契约(即讨价还价)成本等。囿于个体工商户的基本特性及其所面临的制度约束,个体工商户所面临的自组织成本仍然过高,远超其承受能力。首先,个体工商户是以自己或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从事经营的劳动者,且多为小本经营,对个体户而言,付出时间精力参加社会活动就意味着相应减少其赖以生存的收入。在高边际成本的情况下,理性的个体户会吝于付出时间精力参加社会活动、相互联络、交换信息,更惶论彼此讨价还价订立章程了。海淀某分会理事R先生在理事会例会上谈到找小组长很困难时说,“个体户就是靠时间赚钱的,许多人嫌做个协工作浪费时间”。[36]而在我们所采访的多位个体户成员中,谈到自组织协会的可能性大都表示否定,认为自己即没有时间又缺乏能力进行组织。

其次,个体户还面临着制度约束:政府通过相关法规规定了社团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以及申请设立的四大要件,这些规定抬高了组织社团的门槛,从而提升了个体户自组织成本。早在1950年9月,政务院就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1989年10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又颁布实施了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在以上诸条例中规定了中国政府对社会团体的双重管理体制,即对社会团体的登记注册管理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1996年,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正式确认了该体制并明确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并在1998年社团条例中明确了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法律责任。就海淀个协而言,同级民政部门是其登记管理部门,负责其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备案,并实施年度检查,对执行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条例的行为依法给以处罚。而海淀工商局则是海淀个协的业务主管部门,按照条例规定,工商局应当负责个协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民间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负责民间组织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民间组织的清算事宜。

同时在现行的法规条件下,社会团体要申请登记注册,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第一:业务主管单位审批。没有业务主管单位或没经批准,登记管理部门不予受理。第二:满足注册登记的基本条件。如: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机构;有固定的住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等等。第三:符合分级登记规定。民间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制度:全国性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民政部进行登记;地方性的民间组织向所在地相应的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第四:合乎非竞争性原则。按照98年条例,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成立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民间组织。[37]以上法规所作的规定构成了对个体户自组织行为的制度约束,提升了个体户在组织选择中所面临的自组织成本。

由于个体工商户本身所特有的属性及其所面临的制度束缚,个体工商户群体仍然无法承担高昂的自组织成本,此时“官方组织成本”便作为一个替代型概念进入我们的分析模式。

官方组织成本与个体工商户。

本文所提出的“官方组织成本”概念是指,在由官方介入组织个体劳动者协会从而使协会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这一过程中,个体工商户群体所需承担的费用。由工商局出面组织个体劳动者协会,基本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在自组织行为选择中所面临的自组织成本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多次下文指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的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问题”。[38]就人员编制而言,海淀个体协会的九名工作人员中有七名是工商局正式干部;个体协会的经费除会员所交纳的会费外,很大部分来自工商管理费的酌量提成;而个协办公室,无论是区个协还是各分会,都在工商局/所的办公大楼内,协会成员无需为房租、办公设备等支付费用。

在基本免除了自组织成本之余,协会成员同时也负担了一定的官方组织成本:自主性的让渡与合法性的丧失。首先,由官方介入组织协会,协会头面人物由工商局干部担任,的确使协会成员的自主性受到影响。在访谈中,A先生谈起理事与会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原先是老C担任会长,特别支持协会工作,经常组织学习;现在不行,不如以前支持工作了。前段时间,咱们理事提出“半年办一次学习班,学习劳动法、民事诉讼法什么的”,跟所里领导一说,所里挺重视,就办了。但如果协会不主动提,(上头)当然就不会管(这事)。因此,组织活动跟会长的关系很大,如果所长不支持,协会工作就开展不起来,人家给你钱你才能活动,不给你就吹了。97年工商局减人,调走了老何,辞退了小丁等工作人员,又不给钱,没人办板报办通讯,协会一下就弱了。[39]

可见,在官方介入组织个体协会从而使协会成员得以免除自组织成本的同时,协会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商局/所对协会工作的支持程度:协会的自主权部分的让渡给了其所隶属的工商局/所。

其次,官方组织成本还包括协会合法性的丧失,这主要源于对成员身份的强制性规定。如前所述,个协会员是法定成员,每位个体劳动者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即成为协会会员。而根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为的合法性来源于个体成员的“同意”,而在本案中,由于个协会员资格的取得是强制的,并没有得到会员“同意”,协会丧失了来自会员认可的合法性,而只能依靠工商局/所的行政权威性来弥补这一民间合法性的缺失。在访谈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协会工作人员,当谈到协会是否可能脱离工商局成为一个完全民间性组织时,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异口同声的加以否认。

G先生认为,如果将个协从工商所里分离出去,这样将会对个协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个协的权威要是建立在工商所的行政职能上,如果从工商所里分离出去,个协工作将难以开展,如对违章经营的检查,美容美发厅的整顿等都将难以进行制止。[40]

综上,由官方出面组织协会将大大节约个体工商户的自组织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官方组织成本。然而尽管如此,在现有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水平和制度约束之下,由于自组织成本的过分高昂,官方组织成本仍不失为一种对自组织成本的有效替代方式,个协也因此必然具有官民二重性。官民二重性的边界在于官方组织成本与自组织成本之比,而在前述诸因素变动过程中,两者之比可能发生变化并导致个体协会官方力量的收缩和民间性的增长。由于调查中这一变更正处于进行过程,本文囿于时间的有限和变更的不确定性,没有涉及这一边界变更的分析,而只是对官民二重性的缘起及其实作逻辑做出一个说明。

3.3.2官民二重性的实作逻辑

个体协会的官民二重性源于自组织成本与官方组织成本之比,而在官民二重性的制度框架内,三方行为者:官方(工商局/所)、社团本身(海淀个协及各分会)以及社团会员(个体工商业者)之间达致了一种正和博奕状态,而这种正和状态的可欲性又为官民二重性的存在提供了进一步的合法性,并构成官民二重性的实作逻辑。

第一,对官方而言。个协所具有的官民二重性为其节省了行政管理成本,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个协所承担的职能是对工商局行政监管功能的补充。个体协会创立伊始,便在章程中明文规定,个协的任务之一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工作”。[41]个协在工商局日常运作当中承担了大量信息搜集传递工作:在我们所参加的海淀个协某分会的理事例会上,与会理事纷纷向会长、秘书汇报本管区无照经营的状况,情况详细到具体门牌号码,从而为工商局日后进行检查提供方面,大大节省了工商局的行政管理成本。[42]

其次,个协还在工商局所发起的某些特殊“运动”中承担动员组织功能。个协自成立以来,承担了监督管理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工作[43]、保险工作[44]以及新形势下的安置下岗职工工作等特殊任务。在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局发起的“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中,工商局在下文进行组织动员时明确规定了个协将承担的任务:“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三自“作用,通过搞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制定‘个体劳动者文明公约’、‘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规范’等形式,做好政府管理的助手。在工作中还要注意总结市场中介组织自律的特点和规律,搞好行业小组和基层协会的建设,采取成立自查自纠小组,建立以协会理事、行业组长和党团员为主的监督网络,制订抵制制售假货的制度,丰富协会的管理内容。协会还要发挥党员和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通过党员挂牌服务、表彰先进等形式,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向模范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准,为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做出努力。”[45].海淀某分会会长Z先生回顾了五年来“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的实施情况:我们年初做动员布置,年终总结工作,平日“自查互查理事抽查”相结合,并将落实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一旦查出问题,将交由工商干部执法处理。这些特殊任务的承担节省了工商局/所组织分散的个体户的成本。

第二,对个体工商业者而言,个体协会的确能够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和权益,反映其合理意见和要求,而这对于缺乏其他救济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阶层而言,尤为重要。个体工商户阶层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缺乏其他救济方式。李宝梁在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过程的分析中指出,私营企业主之所以参与政治渠道的热情、愿望和主动性未能与其经济实力同步增长,是由于他们能够获得其他政治安排并从中得到救济,如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46]而个体工商户阶层多半时间精力都投诸于经济活动,较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囿于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各种要素的制约,个体工商户通常无法进入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行列。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协会成为个体工商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映其意见要求的唯一途径。A先生在访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3年,工商管理费暴涨,街头卖冰棍的老太太原本一年要交160元,突然间涨至1300元,老太太无可奈何找到我,由我去跟区领导反映,并在当时崔会长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免。”[47]

而D女士(原工商局个体科副科长,现任海淀区个协秘书长)则认为,协会与工商局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协会功能的行使。D女士认为协会不愿完全脱离工商局,如今个协担任工商局与个体之间的协商工作,并希望能与工商局保持密切关系。D女士说道,“要有什么事,我直接找W(海淀工商局局长,兼海淀区个协会长),你得想办法给我解决。”[48]无疑,丁女士个人与工商局局长的密切关系对个体协会维护个体工商户利益功能的实现有莫大推动作用。

个协所具有的官民二重性对表达个体户利益的推动还表现在“退路进厅”问题上。“退路进厅”是个体工商户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指撤销路边摊位,一律搬入市场经营。由于无法负担进入市场后的高额租金,很多个体工商户面临失业。面对这种情况,海淀个体协会主动进行调查,写成“个体工商户呼唤经营空间”一文向区领导反映,该调查报告得到区政府的重视,立即组织了“24个街乡10个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并提出“关于解决海淀区失业个体户就业问题的意见”试图解决这一问题。[49]此外,海淀区个协目前正在筹建一个担保中心,为申请贷款困难的个体工商户承担担保责任,力求为会员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对于缺乏其他救济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阶层而言,具有“官民二重性”的个体协会是他们表达利益、提出意见建议的唯一渠道,他们从中获益良多。

第三,社团工作人员也同样从协会的“官民二重性”中获益。本文所谓的社团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商局编制的正式工作人员,另一类则是充任个协理事的个体工商业者。通过在海淀个协中工作,这两类工作人员都在不同程度上获益。首先,就工商局编制的正式工作人员而言,他们虽然编入协会工作,但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仍然属于工商局编制;同时由于个协在行政级别上高出海淀工商局/所半级,他们转入个体协会工作在行政级别上有所提升。对于海淀区协会秘书长D女士而言,担任秘书长一职还给她带来意外之喜:“区政府对我们特重视,开什么会让我坐在主席台上,开始我还不好意思,后来想一下,我代表了海淀区3万余户个体私营者,坐就坐了。”[50]对于工商局编制的正式工作人员来讲,正是官民二重性的存在才使他们能够在保有既得利益(工资待遇福利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其在行政等级序列中的地位:对他们而言,在个协的工作反而转化为一种良好的政治资本。

其次,对于充任理事的个体工商户而言,担任理事虽然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相反有时还会在时间等方面给他们带来损失。但在官民二重性这种制度安排当中,个协理事扮演了个协成员与官方之间的润滑剂,从而得以与工商局干部建立亲密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关系使他们在年检等活动中受到份外照顾,与政府其他部门打交道时也更受尊敬。A先生说,后来曾经阻挠他办照的派出所工作人员曾经专程前来道歉。此外,个协理事可以被吸纳加入中国工商联,这增加了他们的替代性救济方式。

综上所述,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实际运作中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而本文通过交易费用理论的考察认为,官民二重性制度的缘起在于个体工商户的自组织成本高于官方组织成本这一现实,两种成本之比划定了官民二重性这一制度安排动态变动的边界。在官民二重性这一制度安排中,实现了政府、社团本身和社团成员之间的三方正和博弈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可欲性又构成了该种制度安排的实作逻辑。

4.值得讨论的其他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颇值研究然则囿于选题却难以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此作一简单回顾,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首先,个体工商户阶层本身的发展趋势。王少明在调查中指出,个体经济在自身经营规模扩大后有四种发展方向,一是合作化,二是直接依附于公有制经济,三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仍旧个体经营,四是向私营企业发展。统计表明,个体走向私营的趋势最为明显。[51]而我们在调查中也察觉到了这一趋势,尤其是在规范市场管理,推行“退路进厅”举措之后,个体工商户阶层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重组阶段,目前这一过程只是初露端倪,个体工商户阶层的演进趋势究竟如何尚待考察。

其次,“退路进厅”举措是否意味着“市场管理模式”的变动?朱总理在最近的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指出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一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部门,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首当其冲。[52]无独有偶,在1983年的机构改革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作为不弱反强的部门单独提出。笔者推测,工商管理部门的这种特殊地位大约来源于目前市场管理不力的现实。笔者在访谈期间走访了数间市场,发现目前为止市场管理十分混乱,无照着有之,不交税者也有之。我们在采访中也着实遇到许多无照个体户,这些个体户侵犯了有照个体工商户的利益,然则由于工商部门人力有限,使无照个体户有空可钻。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正在进行的“退路进厅”活动远非美化市容、区域规划那样简单,更可能演进成为一种新的市场管理模式:由市场经营者承担部分监管职能,个协活动以市场为基地等等?这一问题有待研究。

此外,海淀区个协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改制过程:1999年北京市工商局对个体劳动者管理方式作了大幅调整。首先做出了撤销个体科的决策。个体科是80年代初作为加强对个体工商业者的管理措施提出的。[53]根据北京市工商局W先生的解释,做出这种决定主要是出于精简机构的考虑,裁撤综合部门,并入业务部门从而使部门设置更趋合理,不再以身份为界限划分科室,平等看待个体工商户。个体科撤销后,原有的管理个体工商户的登记与监督的职能分别下放到企业登记处与企业监督管理处,登记处负责企业的登记、管理处负责企业的监督管理;其中部分发展和指导个体企业的职能则交给了个体协会。[54]这是否意味着官方加强了对协会的倚重?其次,北京市工商局发文规定,公务员不再兼任个体协会工作人员职务,据W先生解释,这是因为公务员无法同时兼任监管者和利益代表者的身份,而且会给人“两家通吃”的感觉。但区工商局的C先生却认为以上改革措施都是暂时的,随着朱总理对工商职能的强调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进一步扩大,再改回来也决非不可能[55].究竟这一改制过程怎样发展,将如何影响个协的工作能力和权威性,以及个协与工商之间的定位上不可知。有待进一步关注。

总之,本文运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对海淀区个体协会的官民二重性的存在做了一个制度经济学的注解,这只是对社团研究所做的一个新的尝试,其中仍然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对文中提出的“半官半民性是作为中国转型期所特有的现象存在还是一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持久的现象”这一问题,本文作为个案研究仍无法对这一中国社团发展趋势问题做出全面的回答,但这无疑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Ding,Xueliang,InstitutionalAmphibiousnessandtheTransitionfromCommunism:TheCaseofChina,British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1994年第24期

Eldridge,PhilipJ.: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andDemocraticParticipationinIndonesia,KualaLumpur:OxfordUniv.Press,1995,260p

Unger,JonathanandAnitaChan:China,Corporatism,andtheEastAsianModel,inTheAustralianJournalofChineseAffairs,No.29,January1993,pp28-53

White,Gordon:ProspectsforCivilSocietyinChina:ACasestudyofXiaoshanCity,inTheAustralianJournalofChineseAffairs,No.29,January1993,pp62-87

Zhou,Xueguang:UnorganizedInterestsandCollectiveActioninCommunistChina,in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93,Vol.58(February:54-73)

中文图书

布罗姆利,丹尼尔:《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程澍:《草莽英雄-个体户阶层透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郭于华等:《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经济司:《个体工商业基本情况统计资料选编》(1949-1986),1987.8

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编:《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法规选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2年版

国务院研究室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组:《中国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北京: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

国务院研究室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组:《中国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北京: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

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中的第三领域”,载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姜建清编著:《个体工商户指南》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年版

科斯,罗纳德。哈里:《论生产的制度安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3月版

诺斯,道格拉斯,和罗伯特。托马斯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秦少相:《社会新群体探秘-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时宪民:《体制的突破——北京西城区个体户调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史蒂文斯,乔:《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斯密德,爱伦:《财产、权利和公共选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苏力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力平等:《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林昌主编:《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南湜:《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张静:《法团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静:《国家与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张军:《合作团队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中国科技促进会:《捐款是怎样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周志忍等:《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构个案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期刊文章

景跃进执笔:“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中国社团”,《中国书评》1996年2月总第9期

李宝梁:从超经济强制到关系性合意,载《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63-75页。

李路路的“评《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会组织》,载《中国书评》1996年2月总第9期

刘豪兴、许珂: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载《江苏社会科学》,第60-65页。

盛洪:外汇额度的交易:一个计划权利交易的案例,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年冬季卷,总第13期,第21-31页。

孙炳耀:《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季刊》1994年2月(总第6期)第17-23页

孙立平:国家与社会的结构分化-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研究之一,第69-76页。

王颖:中国的社会中间层:社团发展与组织体系重构,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2月(总第6期)第24-36页

张宇燕: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弈-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创建为例,载《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第73-80页。

周雪光:“西方社会学中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状况述评”,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4期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载《人民日报》1998年11月4日第三版

期刊

《工商行政管理》1982-2001年

内部文稿和网上资源

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和罗伊。加德纳:灌溉系统自主治理与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网上资源

胡祥苏:交易成本与农民合作化:内部合作成本与农民合作化供给,网上资源

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干部培训研讨班资料汇编,内部文稿

沈原、孙五三:“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会团体的发育-以中国青基会及其对外交往活动为例,网上资源

王名等: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内部文稿

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网上资源

张小劲: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综述,内部文稿

张小劲: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非官方传播机制的生长及其作用,内部文稿

内部文件

《海淀私企通讯》2001年第1、2期

北京市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第四届会长理事登记表

青龙桥个协分会第七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个体工商户呼唤经营空间

关于落实区领导对《个体工商户呼唤经营空间》一文批示的有关情况汇报

迈向新世纪的海淀民营经济

海淀区个私协会2000年度工作总结

甘家口个人私协分会2000年工作总结

青龙桥工商所2000年工作总结

关于批转失业个体户就业问题意见的通知,海政发(2000)132号

关于解决海淀区失业个体户就业问题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本次调查以海淀区个体协会为个案进行,但是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与私营企业者协会于1999年合并,合称为海淀区个私协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协与私协的工作仍然是分开的,因此目前的合并只具有名义上的做文章,并不影响本次调查的对象设定。本文以下论述均沿用个体协会这一名称,有时也简称个协。

[2]参见徐永光主编第三部门(TheThirdSection)研究从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孙力平等,《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郭于华等,《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周志忍等,《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构个案研究》;中国科技促进会,《捐款是怎样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苏力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

[3]张小劲,“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内部文稿。另可见王名,《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2000.8(内部文稿)。

[4]同注释2.

[5]沈原,“‘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会团体的发育──以中国青基会及其对外交往活动为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网上资源。

[6]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7]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8]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中的第三领域”,载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9]GordonWhite:Prospectsforcivilsocietyinchina:acasestudyofXiaoshanCity,Australianjournalofchineseaffairs,1993.No.1

[10]王颖、折晓叶和孙炳耀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11]景跃进执笔,“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中国社团”,载《中国书评》1996年2月总第9期。

[12]孙炳耀,“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总第6期),第17-23页。

[13]关于科斯理论综述参见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安排》,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3月版;丹尼尔·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以及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利和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中的相关论述。

[14]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网上资源URL:

[15]

[16]时宪民:《体制的突破——北京西城区个体户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7]《中国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国务院研究室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组,改革出版社,1990年11月;程澍,《草莽英雄-个体户阶层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秦少相,《社会新群体探秘-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1月。

[18]关于这方面的评论可见景跃进执笔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中国社团”和李路路的“评《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会组织》,载《中国书评》1996年2月总第9期。

[19]王颖、折晓叶和孙炳耀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9页。

[20]中国个体协会,“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载《工商管理杂志》1987年1月,第12页。

[21]见“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载《工商管理杂志》1987年1月,第12页

[22]孙炳耀,“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总第6期),第17-23页。

[23]海淀区个体协会1996年1月会长与理事名单,内部资料。

[24]见“关于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收支的暂行规定”(工商字[1983]第91号)和(工商字[1984]第137号)对“关于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收支的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个体工商户指南》,姜建清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11,第295页、301页。

[2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工商个字[1996]第294号),《工商行政管理》1999第20期,第7页。

[26]中国个体协会,“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载《工商管理杂志》1987年1月,第12页。

[27]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工作指导的同志”(工商个字[1999]第191号),《工商行政管理》1999第16期,第6页。

[28]共青团、中国个协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年个体劳动者中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暂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1988第6期,第7页。

[29]“个体劳动者”词条解释,载《工商行政管理》1983年10月,第7页。

[30]“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的初步考察”,载《工商行政管理》199年月,第47页:“王众孚局长在私营企业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11月16日),载《工商行政管理》1995年24期,第6页。

[31]“迈向新世纪的海淀民营经济”,海淀个私协会内部文件

[32]于晓虹、李姿姿:《当代中国社团官民二重性的制度分析》谈访录,20010327A,北京。

[33]同上:20010317I,北京。

[34]同上:20010228B,北京。

[35]“个体工商业问答”,载《工商行政管理》1983年21期,第28页。

[36]谈访录,20010306C,北京。

[37]“中国NGO概况”,载《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内部文稿,第16-17页

[38]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993年4月28日),载《工商行政管理》1993年期,第三页。另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工作指导的通知”(工商个字[1999]第191号),载《工商行政管理》1999年16期,第6-7页。“甘国屏在全国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4月6日),载《工商行政管理》,199年期,第13-20页。

[39]谈访录,20010327A,北京。

[40]谈访录,20010228B,北京。

[41]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载《工商行政管理》1987年1期,12页

[42]谈访录:20010306A,北京。

[43]参见“关于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的意见”,载于《工商行政管理》第5页

[44]参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大力开展个体工商业户和合作经营组织保险业务的通知[85]保发字105号,载《工商行政管理》1985年7月第9,40页。

[45]甘国屏同志在深入开展“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7月11日),载《工商行政管理》1996年16期,14-15页

[46]参见李宝梁:从超经济强制到关系性合意,载《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63-75页。

[47]谈访录,20010327A,北京。

[48]谈访录,20010316A,北京。

[49]参见“个体工商户呼唤经营空间”,“关于落实区领导对《个体工商户呼唤经营空间》一文批示的有关情况汇报”,“关于批转失业个体户就业问题意见的通知,海政发(2000)132号”,以及“关于解决海淀区失业个体户就业问题的意见”等内部文件。

[50]谈访录,20010316A,北京。

[51]王少明,“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的初步考察”,《工商行政管理》1991.2,第48页。

[52]参见“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应大会新闻发言人曾建徽邀请到会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网上资源,URL:

[53]“如何解决管理(个体劳动者)机构和管理人员问题。现在一部分省市自治区解决的比较好,在各级工商局设立了专管个体工商业的处、科、股。”引自费开龙:在全国个体工商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工商行政管理》1983年14期,3-7页。

工商行政局范文篇10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再贴近些说,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现代社会可以讲是合同社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效,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切不可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把合同束之高阁,我们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惩罚。本文围绕近年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岐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4、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的。5、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元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迥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1、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3、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4、应当追究的动过了诉讼时效。建筑行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于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不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6、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二、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试图从治本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一)历史根源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是按地域分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按照财政拨款(加点企业自筹资金)结算的。一切都在上级计划控制之内。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需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长达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八十年代初期,建筑业开放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竞争,施工任务的取得再也不由上级下达,而是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和合同管理,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当时的合同是很不规范的,也没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由此引出了不少教训,交了不少学费。一项工程辛辛苦苦赢得的一丁点利润,到头来由于合同的漏洞,一场官司就输掉了,甚至赔上了老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深感合同的重要,深感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对比八十年代初期,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三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类似本文所说的12个问题。(二)认识根源主要是建筑业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首先,是对市场与合同的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和其他形式。这三种形式概括了市场全部交易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市场是靠合同动作的,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市场与合同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草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足。其次,是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这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施工任务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回复到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上去。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或者对发包人的迁就。正因如此,就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发的问题。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对市场来说,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可以说,企业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分系统共同配合。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出来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门之间的履约责任不明确、不沟通、不落实,造成失误。合同管理比其他管理更需要信息沟通和处理。(三)法律根源这里是指合同的法律根源。根源在于两个滞后: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前期的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没有合同法,因为计划经济不需要合同,也就不需要合同法了。我国《经济合同法》迟至1981年12月才出台。到1985年3月出台《涉外经济合同法》,1987年6月出台《技术合同法》。但三本合同法都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少新的合同问题在法律上是空白的。1993年修改了《经济合同法》,但这次修改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消除合同法诸法并存和有关法规相互冲突的现象。直至1999年3月才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由此可见,我国的合同法律是滞后的。换言之,在近二十年的开放改革进程中,在十年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合同法津环境是不完善的。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我们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的问题,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合同法律的作用,从宏观来说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说是规范合同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四)制度根源这里是指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由于存在以上三个根源,因而也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建筑业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只有合同而没有合同管理。由于吃亏交了学费,于是开始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及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才不断补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不能说没有空白与死角)。但由于有以上三个根源,加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因此,也就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制订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解决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1、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2、组织好在职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同时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成才。3、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一般地说,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总部应当设合同管理专职部门,分公司设合同管理专职或兼职部门,项目经理部应设合同管理岗。如果设有法律工作部门的,那么这个部门应当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制度网络,一提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总部要建立和健全总的合同管理制度,分公司则根据自身的需要补充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也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合同法》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合同理论的实际运用。分则第十六章对建设工程合同,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更有利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86条,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建设工程的折价或折卖所得中优先受偿的权利。《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一句话,对合同管理体系也应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上述两项治理对策,都是企业内部战略措施,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则是一项外部措施,目的是借助外部措施,推动内部的合同管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展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是企业领导要主持制订开展活动的计划,明确当年的目标,指定合同管理部门,落实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定期检查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使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二是根据活动的六项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这项活动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这六项标准中最重要一项是: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双方同意解约外,企业签订的合同履约率必须达100%。因为履约要靠企业上下的努力,靠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配合,所以,必须同整个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其中合同管理首当其冲。100%的履约率,是对合同管理的最高要求,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否则,就不达标。这项活动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严厉的约束。三是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因为履约率与合同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好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履约。"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要求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局推荐的这份示范文本,是根据菲迪克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结合我国建筑业开放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编写出来的,具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一份很好的合同文本。使用这份文本,将有利于堵塞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和语文水平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由于这份文本不是强制推行,而是只供参考和推荐,因而有些发包方不予使用,自行草拟。对于这些自行草拟的文本,我们应当在审查时注意对照示范文本,防止错漏或产生岐义。最好能够在"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中,动员发包方使用示范文本,以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四是争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和支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合同的监督管理,争取共指导和支持,不但有利于企业宏观合同管理,还可以从微观上防止无效合同和诈骗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协调合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履约率,争取成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