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外汇储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7:44:22

高外汇储备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1

(1)长期以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被置于外汇储备功能的首要地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的首要功能已悄然发生改变。在IMF对外汇储备功能的新表述中,“增强对本币的信心”被放在核心地位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则退居其次。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我国将积累外汇储备作为抵御将来危机的缓冲体。在新的储备观下,货币当局虽然知道持有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但要考虑避免外汇风险和金融危机,自然认为外汇储备是“多多益善”了。

(2)我国在1994年就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人民币汇率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保持高度的“静态稳定”,实际成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2004年IMF的官方统计资料中,把人民币汇率制度归入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一类。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增加,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为了维持美元钉住制,中央银行被迫吸纳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导致外汇储备的高增长。

(3)体制方面的原因,1994年中国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之后,外汇储备增长便有了体制基础。在强制结售汇制和对外汇银行头寸进行额度控制下,银行、企业和个人均不能按意愿持有外汇,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部分的外汇。外向型企业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外汇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取得相应的人民币,外汇指定银行再将其结算周转外汇余额超过规定上限部分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中央银行购入这部分外汇后,就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因此,强制结售汇制成了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一个体制性原因。

(4)我国政治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和外资外贸政策优惠的吸引下,外资规模不断增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逐渐成为“世界的工厂”,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大额的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也是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产生主要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主要是因为我国引进外资只是单纯的资金流入,真实资源的引进较少。

(5)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为热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我们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渗入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

(6)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汇率机制受到了国际政治霸权等因素的影响。

(7)过度的引进外资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原因。

2我国当前高外汇储备的效应分析

2.1正面效应

(1)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2)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储备更是成为信心指标,雄厚的储备是一种财富拥有的象征,在主观、客观上稳固了本币在国际间的信誉,提高了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信心。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东亚周边邻国及地区几乎已经成为和美元无异的“硬通货”。

(3)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长远目标是使人民币的可兑换的货币。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中认为,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交易进行汇兑限制。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投资和金融交易进行根本性的汇兑限制。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广泛接受的硬通货,从而实同可自由兑换。我国在1996年12月已经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而要顺利完成剩余两阶段工作,实现最终目标,外汇储备有一种“定心丸”的效果。

(4)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这一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

2.2负面效应

(1)我国外汇储备当前收益偏低,甚至已经形成损失。按照美国财政部的统计,2003年7月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72%;2004年12份中国持有美元资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6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在美国债券。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债券的总体平均收益可达5%左右。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将随之贬值。但是,近年来美元呈现出弱势发展趋势,美元汇率下跌,例如今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也是深受其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3700多亿美元美国两房债券,5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2000亿美元中投控制,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分文不值的2000多亿美国次级债,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共计1.8万多亿美元。现在去掉分文不值的2000多亿美元美国次级债与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中国外汇储备以未平仓价格计算是1.3万多亿美元。一旦平仓,可能剩下的就只有那区区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了。

(2)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3)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4)我国外汇储备的持有以及管理带来高额成本支出。保有外汇储备需要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的观点,一个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当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即相当于年进口额1/4~1/2,这是国家帮助进口商或进口企业在出现不可抗的支付危机中作为最后债权人的保证。如果大大超过这一正常比例,就会形成所谓的“机会成本”。管理庞大的外汇储备也需要成本。

(5)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改变了人民币与外汇之间供求关系,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得到强化。巨额的外汇储备还成为了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或制裁的口实。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里,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了7.34、7.33、7.32和7.31四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再次向市场传达出人民币将加快升值的步伐。2008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果然延续了去年年底的涨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2996元,人民币单日升幅为50个基点,首次突破7.3元关口,为新的一年拉开序幕。

(6)加大了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我国外汇储备过高,虽然一部分来源于贸易顺差,但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和出口,亦使得美欧等国“眼红”,不时地制造贸易纠纷,严重困挠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贸易争端增加。

(7)过多尤其是纯粹的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将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很好,但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之处,大量热钱流入我国,流入我国外汇储备,一但我国金融政策变化不当(如调整汇率、利率),暂时沉淀下来热钱便会大捞一把快速撤走,这是比较危险的。它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8)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2.3用好“双刃剑”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从金融安全以及更好地发挥国家外汇储备的有效性出发,加强和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机制建设,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找到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途径。

要适时调整外资政策,我们应当吸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以质量为根本,合理的控制引资规模,确保引而有效;需要进一步重视进口,国际贸易是由进出口共同组成的,过大的贸易顺差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在保证出口的同时,适当扩大进口,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平衡;强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或避免外汇资产营运中的损失,提高收益率;促进官方外汇储备运用的多样化;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

多管齐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衰退情况下,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2

[论文摘要]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8088亿美元,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并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增加。为减少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应采取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目标,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等措施。

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能力日渐重要,但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18088亿美元,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1.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投放基础货币购入外汇以保持供求平衡,这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在货币乘数作用下会进一步带来货币总量的多倍扩张。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比例不断攀升,2005年至2008年8月更是分别达到110%、127.3%、126.4%和135%。为了避免货币的过度投放,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国内信贷的政策,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15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回笼基于外汇占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力图使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国内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完全或部分抵消,但收效甚微。巨额外汇储备给货币政策自主性带来压力,导致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并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根源。同时,人民银行为了冲销由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人民银行不断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

2.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高涨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几年,不仅美国、日本大力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在回流,甚至有大量投机热钱“潜渡”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10月9日,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换8.11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换6.8310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8.7%。并随着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不断下调美元利率,人为地拉大与人民币利率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压力仍然很大,美国等国家仍在利用我国高外汇储备的存在,继续胁迫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以便从中达到更多渔利的目的。

3.增加了持有外汇的成本

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需要付出高额成本。一方面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从而必须支付高昂的利息;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外汇储备一般不能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不能利用这些资源取得相应收益;而只能用于国外投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债券投资。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投资于回报率低的美国短期债券而不能用于国内建设的需要。我国外汇储备70%以上是美元资产,只要美元贬值,外汇储备就会缩水。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至今已缩水40%以上,且市场预期,今后美元会持续贬值。而且,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因此,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我国将庞大的外汇资产集中存放于美国,可能要承担某种程度的政治风险。

4.加大了资产泡沫,增加了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

外汇储备剧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边际效益递减从而降低了资本的吸引,导致国外热钱大量涌入,巨额的热钱通过混入外贸经常性账户、外资直接投资和QFII等渠道流入。这部分资金都属于短期资金,具有极大的流动性、投机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具有破坏性,因此并不会在中国进行长期产业投资,也不会乖乖存入到银行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更多的是投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进行短期投机,2006、2007年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股票指数飙升都与“热钱”的流动有密切的关系。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存在,大量“热钱”会迅速从国内流出,迫使人民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卖出美元回笼人民币。这一方面会减少外汇储备,同时引起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下降,进而拖累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出现金融危机。

5.外汇储备增加,汇率风险加大

国际市场上各种货币的汇率不断变动,2005年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就大幅降低。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重大,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降使我国遭受了很大损失。由于汇率变动频繁,因而规避风险的难度很大。

二、应对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对策建议

1.调整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目标

根据国际经验,各国的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并满足某种战略目标。对于我国来说,外汇储备增长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制约了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平衡的压力,而且也对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和国家的整体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运用外汇储备建立资源战略储备。

2.放松外汇管制,建立“双藏机制”

在发达国家,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企业、民间持有的外汇都非常多。而我国主要以国家外汇储备为主,企业、民间持有外汇受到严格限制。2006年4月央行推出了放松外汇管制的新措施,放宽和简化了国内机构和公众购汇、投资的限制,并允许个人、企业以购买外汇的方式,通过金融机构对境外投资。2007年2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并实施《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个人年度购汇总额提高到5万美元。这有利于建立“藏汇于企业”、“藏汇于民”的外汇“双藏”机制,改变原有的“藏汇于国”的策略,鼓励企业和居民持有外币,让企业、民众与市场分担汇率风险,改变国家被动吸纳外汇导致储备大幅增加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放宽居民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藏汇于民”,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以此降低官方储备的增长速度、分散储备管理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

3.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首先,在外汇储备结构中可以考虑进行币种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绝大比重。但随着美元汇率不断走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损失巨大,因此应减少美元的资产比例。同时适应人民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体制,适当增加欧元、日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重。其次,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还应考虑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是指持有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的变动。一般而言,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包括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黄金等。不同种类资产的收益率和风险各不相同。持有外汇储备的意义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外汇储备首先要考虑投资于高流动、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例如黄金和国债),但是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大幅上升,在保证外汇储备整体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我国目前经营的原则应当由“零风险、低收益”向“低风险、中收益”转移,拓宽投资领域,改革投资机制。在投资领域中,不止局限于存款、债券,还可以选取一部分资产,运用国际通行的投资基准、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模式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增加储备资产的盈利能力。

4.增加战略物资进口和对外投资

增加战略物资进口,充实战略物资储备,尤其是对石油、铁矿石等进行战略储备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我国是石油、铁矿石的消费大国,其国际市场供给情况和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运用部分外汇储备增加战略物资储备,把金融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是遏制外汇储备高速增长、降低汇率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以动用部分外汇储备,收购国外一些油田、矿井,或者购置一些石油公司、矿业公司的股票。利用资本市场做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3

关键词:外汇储备;原因;效应;双刃剑

1我国高外汇储备形成原因

(1)长期以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被置于外汇储备功能的首要地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的首要功能已悄然发生改变。在IMF对外汇储备功能的新表述中,“增强对本币的信心”被放在核心地位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则退居其次。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我国将积累外汇储备作为抵御将来危机的缓冲体。在新的储备观下,货币当局虽然知道持有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但要考虑避免外汇风险和金融危机,自然认为外汇储备是“多多益善”了。

(2)我国在1994年就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人民币汇率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保持高度的“静态稳定”,实际成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2004年IMF的官方统计资料中,把人民币汇率制度归入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一类。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增加,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为了维持美元钉住制,中央银行被迫吸纳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导致外汇储备的高增长。

(3)体制方面的原因,1994年中国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之后,外汇储备增长便有了体制基础。在强制结售汇制和对外汇银行头寸进行额度控制下,银行、企业和个人均不能按意愿持有外汇,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部分的外汇。外向型企业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外汇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取得相应的人民币,外汇指定银行再将其结算周转外汇余额超过规定上限部分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中央银行购入这部分外汇后,就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因此,强制结售汇制成了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一个体制性原因。

(4)我国政治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和外资外贸政策优惠的吸引下,外资规模不断增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逐渐成为“世界的工厂”,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大额的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也是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产生主要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主要是因为我国引进外资只是单纯的资金流入,真实资源的引进较少。

(5)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为热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我们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渗入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

(6)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汇率机制受到了国际政治霸权等因素的影响。

(7)过度的引进外资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原因。

2我国当前高外汇储备的效应分析

2.1正面效应

(1)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2)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储备更是成为信心指标,雄厚的储备是一种财富拥有的象征,在主观、客观上稳固了本币在国际间的信誉,提高了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信心。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东亚周边邻国及地区几乎已经成为和美元无异的“硬通货”。

(3)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长远目标是使人民币的可兑换的货币。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中认为,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交易进行汇兑限制。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投资和金融交易进行根本性的汇兑限制。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广泛接受的硬通货,从而实同可自由兑换。我国在1996年12月已经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而要顺利完成剩余两阶段工作,实现最终目标,外汇储备有一种“定心丸”的效果。

(4)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这一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

2.2负面效应

(1)我国外汇储备当前收益偏低,甚至已经形成损失。按照美国财政部的统计,2003年7月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72%;2004年12份中国持有美元资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6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在美国债券。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债券的总体平均收益可达5%左右。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将随之贬值。但是,近年来美元呈现出弱势发展趋势,美元汇率下跌,例如今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也是深受其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3700多亿美元美国两房债券,5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2000亿美元中投控制,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分文不值的2000多亿美国次级债,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共计1.8万多亿美元。现在去掉分文不值的2000多亿美元美国次级债与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中国外汇储备以未平仓价格计算是1.3万多亿美元。一旦平仓,可能剩下的就只有那区区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了。

(2)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3)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4)我国外汇储备的持有以及管理带来高额成本支出。保有外汇储备需要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的观点,一个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当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即相当于年进口额1/4~1/2,这是国家帮助进口商或进口企业在出现不可抗的支付危机中作为最后债权人的保证。如果大大超过这一正常比例,就会形成所谓的“机会成本”。管理庞大的外汇储备也需要成本。

(5)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改变了人民币与外汇之间供求关系,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得到强化。巨额的外汇储备还成为了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或制裁的口实。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里,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了7.34、7.33、7.32和7.31四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再次向市场传达出人民币将加快升值的步伐。2008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果然延续了去年年底的涨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2996元,人民币单日升幅为50个基点,首次突破7.3元关口,为新的一年拉开序幕。

(6)加大了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我国外汇储备过高,虽然一部分来源于贸易顺差,但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和出口,亦使得美欧等国“眼红”,不时地制造贸易纠纷,严重困挠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贸易争端增加。

(7)过多尤其是纯粹的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将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很好,但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之处,大量热钱流入我国,流入我国外汇储备,一但我国金融政策变化不当(如调整汇率、利率),暂时沉淀下来热钱便会大捞一把快速撤走,这是比较危险的。它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8)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2.3用好“双刃剑”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从金融安全以及更好地发挥国家外汇储备的有效性出发,加强和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机制建设,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找到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途径。

要适时调整外资政策,我们应当吸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以质量为根本,合理的控制引资规模,确保引而有效;需要进一步重视进口,国际贸易是由进出口共同组成的,过大的贸易顺差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在保证出口的同时,适当扩大进口,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平衡;强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或避免外汇资产营运中的损失,提高收益率;促进官方外汇储备运用的多样化;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

多管齐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衰退情况下,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4

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有喜有忧。庞大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实力的增强。但同时还必须看到,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过多,不仅会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造成宝贵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调整我国一贯坚持的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政策,适度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但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因素对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人民币汇率偏低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这已是被证明的不争事实。但其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确定的8.7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实有超跌之嫌。现由有二:一是以1993年12月31日外汇调。剂市场的美元汇价作为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价本身就不合理。因为当时我国仍处于经济过热时期,通货膨胀率高达14%左右,加之人为炒作,外汇调剂市场异常火爆,汇率严重扭曲,尽管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二是有人曾做过若干商品国内外价格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用1美元在美国买不到8.7元人民币在国内所购买的商品。正是人民币汇率偏低,加之各种名目的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中最大项目——贸易收支——连续10年顺差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

2、过度的引进外资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原因。扩大利用外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性、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片面理解利用外资的含义,不论条件的滥用外资。有些地方为引进外资竟相放宽条件,肆意降低地价,越权减免税赋,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有的部门将引资数量作为考核下级政绩的重要指标,诱使一些单位不择手段、不讲效益,盲目引进外资。

3、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我们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渗入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而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中一些迹象也明显反映出国际“热钱”正在悄悄流入国内。从宏观上看,连续4年的贸易顺收大于贸易顺差,其差额不可能都是以前出口未收回的外汇。从微观上看,一些地方出口项下预收货款金额猛增,有的外贸企业转口贸易的收益率高达40%以上,有些居民个人突然收汇、结汇多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诸如此类的异常现象,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游资正在以各种隐密的方式不断渗入我国。

外汇储备高增长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我国外汇资本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成本代价高昂。我国内地外汇储备的结构与日本、中国港台相比有很大差别,后者是以自有储备为主,而我国则借入储备(借入的国际贷款)的比例比较大。过高的借入储备也就表明容易造成外汇资金资源的浪费。因为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如果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借入大量外债,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同时又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借入储备比例过高时,过多的持有外汇储备既不经济,也将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

2、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增加了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现行比价换算,就有1.3万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到市场。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3、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近两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从我国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还有国际“热钱”潜渡中国。人民币升值自然是好事,人民币的坚挺可以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促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但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会削弱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特别是在目前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会影响国内劳动力的就业,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所以目前人民币不宜大幅升值。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4、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的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中约有60%—70%是美元资产,近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跌幅在30%以上,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我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如果按60%为美元储备计算,我国外汇储备中约有2400亿美元正在发生帐面损失,而且近一年多来损失额高达700亿美元之多。这种外汇储备过多导致的赔本生意应引以为诫。

几点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外汇储备既不能过少,也不宜过多,外汇储备规模必须合理适度。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外贸进口额,是短期外债余额的15倍,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最合理水平。因此,有必要调整外汇储备的政策取向,彻底摒弃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陈旧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度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1、调整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如前所述,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的汇率水平不合理,而造成人民币汇率偏低的根源是其形成机制的扭曲,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过度。要想抑制储备增长过快的势头,减轻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必须弱化央行干预力度,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加大汇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调整传统的鼓励出口政策是理顺汇率形成机制的前提,对各种刺激出口的措施,如出口退税、补贴等,必须先行逐步调整、削减;二是不要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出口增长减缓反应过度,因为这种增长减缓正是对长期以来出口过快增长的合理回落。

2、改进利用外资工作,减缓外资流入的进度。利用外资应坚持以效益为核心,对收益高、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资项目,我们欢迎。对只想利用我们的资源、市场、转嫁污染,破坏我们环境的外资项目当以拒绝。不能再把引进外资作为考核地方、部门、企业政绩的硬指标,诱使其为功名而引进、为数量而引进,不能再搞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外资就好的项目。要痛下决心转变观念,顺应经济规律,把以牺牲国家、民族工业利益为代价促成的“刺激流外资”变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流外资”。

3、加强对外汇收支交易背景的审核,严防国际热钱的涌入。全社会都应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警惕和阻止国际“热钱”的涌入。各商业银行要认真履行临柜依法审核职责,对无贸易背景的可疑外汇资金流动,拒绝结汇,及时上报。外汇局要加大对可疑外汇资金流动的检查,一经发现“热钱”流入,立即采取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予以处理。各企业、单位都要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不能为国际游资流入提供方便,更不能与境外势力共谋非法套利之勾当。

4、动用超额外汇储备,扩大引进国内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国可以在外汇储备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根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关键技术,如节水、环保、冶金、制药、计算机、精密机床、制导等方面的技术,切实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5

一、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分析

1.持续的贸易顺差是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环境不断优化.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2004年5月~2006年10月连续30个月实现贸易顺差,累计达279037亿美元。这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直接原因。但我国以巨额贸易顺差换得的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在换取巨额资金的同时.我国也付出了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以及资源和环境的高昂代价。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连续13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7767.38亿美元。近年来.与经常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相反.资本顺差的贡献度逐渐上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只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庞大的出口加工业.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大规模流入的国际资本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

市场对人民币加快升值的预期.不断吸引大量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流入我国。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大量海外资金进入.以期人民币升值获利.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财富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虽然政府已出台政策对境外资金投资房地产进行了限制.但由于存在管理漏洞.效果难以在短期内体现。这些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资本流人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另外.我国存在着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吸引国际游资进入的原因之一。

4.主要国家针对我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间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出于种种考虑.对我国实行出口管制.我国急需进口的产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均受到严格限制。如2006年7月.美国正式公布新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草案.对我国实行严格的高技术出口限制.对我国高技术实施全面控制。出口赚取的外汇因限制而无法进口国内急需的产品.间接地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

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高额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高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体现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然而.如果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超出适度合理区间.且结构不尽合理.将不可避免地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加重金融调控难度

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联结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纽带.而且还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持续累积.外汇大量流人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使货币政策难以保持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缩小了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加重了金融调控难度。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继续扩大.不仅会改变我国货币供给结构.而且会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对冲压力。2005年央行用于对冲操作而发行的票据总量高达2.77万亿元.如果按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很大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潜在威胁和投资膨胀风险

巨额外汇储备在央行帐目上的对应项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构成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致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尽管政府会采取“对冲”政策来吸收过多的货币.但囿于金融工具短缺的限制.难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如果对冲量不足.基础货币的投放速度加快.将进一步构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同时.基础货币投放所导致的大量流动性.给银行信贷扩张提供了资金条件.可能会引发信贷规模的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2006年1~5月份.我国投资贷款资金总额达到6760.6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提高10.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威胁和投资膨胀风险的存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3.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结构面临贬值风险

据估计.目前我国保有的美国国债约占我国外汇储备的30%.我国外汇储备的60%是美元资产。这种过于单一的储备结构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国长期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外汇储备债券投资的收益。虽然美国已连续16次加息.但美国国库券的回报率仍很低.上涨空间有限。而世界银行对我国120个城市的1.24万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2%。可以看出.在我国以牺牲消费和投资机会向美国提供了大量低息融资的同时.外资企业却在我国赚取了高额利润。二是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其汇率持续走低.增加了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同时.如果未来美元贬值.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也将遭受严重损失.安全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4.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被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具体体现。我国外汇储备超过l万亿美元大关.将可能使美国等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发起更加强劲的攻势。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在野的在众参两院都战胜了布什总统领导的共和党。控制国会将会使美国对华经济政策更趋强硬.人民币升值问题将再成焦点.要求对华采取制裁措施的呼声会更加强烈.预计届时难免会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外汇储备的激增将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和贸易状况的高度关注.容易引发争端,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引起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

三、对策建议

1.改善外汇储备结构.增强安全性与盈利性

外汇储备管理首先要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收益性。因此.要通过多元化来增强其安全性.增加除美元外其他国家货币比重。鉴于与其他国家状况相比.我国黄金储备占比过低.应选择适当时机.适度增加黄金储备.逐步形成以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三大货币和黄金为主体的多元外汇储备体系。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选择适当时机对部分外汇储备进行分散投资.提高其他资产如长期国债、公司债券或优质证券的投资组合比例.通过有效的管理获取合理的预期回报.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2.逐步完善外资、外贸政策

在引进外资中要更加注重技术和知识含量.改进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彻底改变“全民招商”的局面。鉴于目前跨国公司给我国带来的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严格控制引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外商投资项目.敦促跨国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考核体系和调控体系.增强外贸发展的自主调控能力.促使外贸出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严格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防止调控效果出现反弹。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步伐.使出口价格能真实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廉价资源的出口.缓解国际收支失衡。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信息服务.鼓励扩大重大装备关键件、先进技术和设备及国内稀缺的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加强沟通.争取主要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政策。

3.适度适时放松外汇管制.分散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

在国家保持适度外汇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我国外汇管制政策.改革外汇帐户管理。在已允许企业保留一些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国内企业和居民的用汇条件和范围.进一步放松对企业和个人使用外汇数额的限制.简化企业购付汇凭证和手续.实现藏汇于民.分散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拓宽外汇投资渠道.进行外汇投资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积极推动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开拓国内居民投资者分享国际金融市场成长收益的适当途径.

4.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逐步转变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管理.维护正常秩序。加强对国外短期资本进入的监管与管理.尤其要尽量避免那些为赚取投机收益的国际游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或房地产市场.防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5.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鼓励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产业调整的需要.也是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进行风险指导。加强对东道国政治、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涉外经济的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明确“走出去”的目标.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引入健全的法律咨询与审查规章。完善激励和约束制度.注重积累海外市场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吸引东道国当地的优秀人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6

1、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保证我国偿还外债。保证对外债的还本付息是每个国家外汇储备的作用之一。我国的外汇储备保留额度,与相应的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36.1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506.30亿美元,上升15.68%。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1535.3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1.74亿美元,增长10.17%,占外债余额的41.09%;短期外债余额2200.84亿美元,增加364.56亿美元,增长19.85%,占外债余额的58.91%。

据初步计算,2007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98%,债务率为27.84%,负债率为11.52%,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4.40%,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短期外债比例过大,这将给我国债务偿还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我们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并使其与债务结构相匹配,提高清偿能力。

(2)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当国际市场出现变化导致出口锐减,或因季节性因素及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国际收支逆差时,国家可动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影响国内经济正常运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当国际收支发生结构性失衡,需要进行紧急或长期调整时,国家可以动用充裕的外汇储备进行调节,以缓和调整过程中的外部冲击,从而降低各种措施对国内供求均衡所带来的负效应,维持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3)有利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开放,履行WTO承诺放松外汇管制,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为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做准备,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4)有利于实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我国进行积极主动的外汇管制调整,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的外汇限制,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早在2006年4月27日就透露,我国正计划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以满足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的需要。而且将重新颁布《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以便把近几年境外投资外汇改革的试点经验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确和巩固。同时逐步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品种等限制,力争在扩大对外金融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能为实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

2、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被认为是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一定的虚增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产物。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实际上扮演了外汇市场最终出清者的角色,而包括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外汇需求受到高度抑制,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相背离。

(2)延缓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而国有企业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加工贸易的发展尽管有利于我国的技术进步、出口增长,但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阻碍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3)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在人民币缺乏弹性的汇率政策下,外部资本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经济问题输入到国内,表现为高价进口和廉价出口。这样使得中国商品的国际销售价格较低,在国内加工制造能力过剩的前提下,每年形成巨大贸易顺差,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还造成资本项目下外币的国际过剩资本输入到中国,尤其是美元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演变成为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使国内利率政策、其他金融和财政政策失去原本的效力,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中国经济外部不均衡引发了国内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等问题,并且我国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4)加大了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它是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可能性。2007年中国向国外借债3736.18亿美元,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外汇储备实际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它们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因此,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实质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由于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用于国内外投资发展经济的收益率,超过需求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和机会成本的加大。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6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同时,我国又持着近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却是借钱给国外,其潜在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二、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所采取的对策

面对高额外汇储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规模,做到既不影响储备功能的发挥,又能降低机会成本。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外汇储备管理法律制度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样,在外汇储备的管理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完善立法,使我国的外汇管理和运营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而目前,在外汇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中国外汇储备的“对外债权”性质是直接以“对内债务”性质为基础的,动用储备直接关系到中国公众的切身利益。而目前我国的外汇管理相关法律还没有对国企注入资本金的相关规定。因此,在如何处理好对上述配置的资本金的合理运用,保护好公众对改制决策和目标的知情权,定位好汇金公司的法律地位,都涉及到法律的真空问题,容易引起争议。

2、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和币种结构的日常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必须注意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合理组合。流动性是第一位的,必须保持外汇储备能满足日常支付和不时之需,其次还要注意安全性,最后才能谈到外汇储备的增值。在储备币种结构管理上要依据宏观经济情况,有进有退,审时度势。

3、深化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

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管局宣布,境内机构即日起可自行保留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这意味着在中国实行了13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速度,应该进一步改革结售汇制度,由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放宽企业、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

4、管理好中国投资公司

作为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中国投资公司持有的外汇资产实际上已经不能再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外汇储备,其对内和对外投资所受的限制或约束相对较少,不仅能够投资在固定收益类债券上,也能够进行股权投资等长期投资和战略投资,特别是后一形式的投资更容易从长期实现国家或政府的某些意图。例如利用外汇资金注资国内金融机构,实现财务重组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又例如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资源、能源类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国家的资源和能源安全战略。

总之,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我们要辩证分析,建立起外汇储备适度性的观点,并要根据我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现实来确定适度的规模。同时要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它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等;同时它也带来了较高的汇率风险,使我国承担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等。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对策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呈递增态势。截至2008年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了16822亿美元。面对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那就是高额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双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国印、江华锋:浅议我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J].EcologicalEconomy,2006(7).

[2]贾丽娜: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7(3).

[3]周思聪、徐昀君: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5(8).

[4]张唯实: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J].发展,2007(4).

[5]刘微: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与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7

一、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分析

1.持续的贸易顺差是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环境不断优化.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2004年5月~2006年10月连续30个月实现贸易顺差,累计达279037亿美元。这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直接原因。但我国以巨额贸易顺差换得的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在换取巨额资金的同时.我国也付出了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以及资源和环境的高昂代价。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连续13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7767.38亿美元。近年来.与经常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相反.资本顺差的贡献度逐渐上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只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庞大的出口加工业.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大规模流入的国际资本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

市场对人民币加快升值的预期.不断吸引大量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流入我国。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大量海外资金进入.以期人民币升值获利.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财富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虽然政府已出台政策对境外资金投资房地产进行了限制.但由于存在管理漏洞.效果难以在短期内体现。这些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资本流人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另外.我国存在着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吸引国际游资进入的原因之一。

4.主要国家针对我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间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出于种种考虑.对我国实行出口管制.我国急需进口的产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均受到严格限制。如2006年7月.美国正式公布新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草案.对我国实行严格的高技术出口限制.对我国高技术实施全面控制。出口赚取的外汇因限制而无法进口国内急需的产品.间接地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会计论文网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

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高额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高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体现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然而.如果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超出适度合理区间.且结构不尽合理.将不可避免地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加重金融调控难度

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联结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纽带.而且还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持续累积.外汇大量流人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使货币政策难以保持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缩小了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加重了金融调控难度。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继续扩大.不仅会改变我国货币供给结构.而且会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对冲压力。2005年央行用于对冲操作而发行的票据总量高达2.77万亿元.如果按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很大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潜在威胁和投资膨胀风险

巨额外汇储备在央行帐目上的对应项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构成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致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尽管政府会采取“对冲”政策来吸收过多的货币.但囿于金融工具短缺的限制.难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如果对冲量不足.基础货币的投放速度加快.将进一步构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同时.基础货币投放所导致的大量流动性.给银行信贷扩张提供了资金条件.可能会引发信贷规模的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2006年1~5月份.我国投资贷款资金总额达到6760.6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提高10.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威胁和投资膨胀风险的存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3.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结构面临贬值风险

据估计.目前我国保有的美国国债约占我国外汇储备的30%.我国外汇储备的60%是美元资产。这种过于单一的储备结构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国长期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外汇储备债券投资的收益。虽然美国已连续16次加息.但美国国库券的回报率仍很低.上涨空间有限。而世界银行对我国120个城市的1.24万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2%。可以看出.在我国以牺牲消费和投资机会向美国提供了大量低息融资的同时.外资企业却在我国赚取了高额利润。二是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其汇率持续走低.增加了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同时.如果未来美元贬值.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也将遭受严重损失.安全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4.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被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具体体现。我国外汇储备超过l万亿美元大关.将可能使美国等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发起更加强劲的攻势。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在野的在众参两院都战胜了布什总统领导的共和党。控制国会将会使美国对华经济政策更趋强硬.人民币升值问题将再成焦点.要求对华采取制裁措施的呼声会更加强烈.预计届时难免会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外汇储备的激增将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和贸易状况的高度关注.容易引发争端,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引起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会计论文网

三、对策建议

1.改善外汇储备结构.增强安全性与盈利性

外汇储备管理首先要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收益性。因此.要通过多元化来增强其安全性.增加除美元外其他国家货币比重。鉴于与其他国家状况相比.我国黄金储备占比过低.应选择适当时机.适度增加黄金储备.逐步形成以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三大货币和黄金为主体的多元外汇储备体系。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选择适当时机对部分外汇储备进行分散投资.提高其他资产如长期国债、公司债券或优质证券的投资组合比例.通过有效的管理获取合理的预期回报.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2.逐步完善外资、外贸政策

在引进外资中要更加注重技术和知识含量.改进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彻底改变“全民招商”的局面。鉴于目前跨国公司给我国带来的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严格控制引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外商投资项目.敦促跨国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考核体系和调控体系.增强外贸发展的自主调控能力.促使外贸出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严格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防止调控效果出现反弹。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步伐.使出口价格能真实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廉价资源的出口.缓解国际收支失衡。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信息服务.鼓励扩大重大装备关键件、先进技术和设备及国内稀缺的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加强沟通.争取主要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政策。

3.适度适时放松外汇管制.分散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

在国家保持适度外汇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我国外汇管制政策.改革外汇帐户管理。在已允许企业保留一些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国内企业和居民的用汇条件和范围.进一步放松对企业和个人使用外汇数额的限制.简化企业购付汇凭证和手续.实现藏汇于民.分散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拓宽外汇投资渠道.进行外汇投资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积极推动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开拓国内居民投资者分享国际金融市场成长收益的适当途径.

4.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逐步转变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管理.维护正常秩序。加强对国外短期资本进入的监管与管理.尤其要尽量避免那些为赚取投机收益的国际游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或房地产市场.防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5.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鼓励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产业调整的需要.也是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进行风险指导。加强对东道国政治、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涉外经济的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明确“走出去”的目标.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引入健全的法律咨询与审查规章。完善激励和约束制度.注重积累海外市场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吸引东道国当地的优秀人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8

1.持续的贸易顺差是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环境不断优化.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2004年5月~2006年10月连续30个月实现贸易顺差,累计达279037亿美元。这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直接原因。但我国以巨额贸易顺差换得的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在换取巨额资金的同时.我国也付出了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以及资源和环境的高昂代价。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连续13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7767.38亿美元。近年来.与经常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相反.资本顺差的贡献度逐渐上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只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庞大的出口加工业.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大规模流入的国际资本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

市场对人民币加快升值的预期.不断吸引大量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流入我国。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大量海外资金进入.以期人民币升值获利.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财富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虽然政府已出台政策对境外资金投资房地产进行了限制.但由于存在管理漏洞.效果难以在短期内体现。这些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资本流人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另外.我国存在着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吸引国际游资进入的原因之一。

4.主要国家针对我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间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出于种种考虑.对我国实行出口管制.我国急需进口的产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均受到严格限制。如2006年7月.美国正式公布新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草案.对我国实行严格的高技术出口限制.对我国高技术实施全面控制。出口赚取的外汇因限制而无法进口国内急需的产品.间接地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

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高额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高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体现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然而.如果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超出适度合理区间.且结构不尽合理.将不可避免地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加重金融调控难度

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联结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纽带.而且还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持续累积.外汇大量流人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使货币政策难以保持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缩小了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加重了金融调控难度。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继续扩大.不仅会改变我国货币供给结构.而且会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对冲压力。2005年央行用于对冲操作而发行的票据总量高达2.77万亿元.如果按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很大的成本。

2.引发通货膨胀潜在威胁和投资膨胀风险

巨额外汇储备在央行帐目上的对应项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构成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致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尽管政府会采取“对冲”政策来吸收过多的货币.但囿于金融工具短缺的限制.难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如果对冲量不足.基础货币的投放速度加快.将进一步构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同时.基础货币投放所导致的大量流动性.给银行信贷扩张提供了资金条件.可能会引发信贷规模的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2006年1~5月份.我国投资贷款资金总额达到6760.6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提高10.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威胁和投资膨胀风险的存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3.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结构面临贬值风险

据估计.目前我国保有的美国国债约占我国外汇储备的30%.我国外汇储备的60%是美元资产。这种过于单一的储备结构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国长期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外汇储备债券投资的收益。虽然美国已连续16次加息.但美国国库券的回报率仍很低.上涨空间有限。而世界银行对我国120个城市的1.24万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2%。可以看出.在我国以牺牲消费和投资机会向美国提供了大量低息融资的同时.外资企业却在我国赚取了高额利润。二是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其汇率持续走低.增加了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同时.如果未来美元贬值.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也将遭受严重损失.安全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4.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被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具体体现。我国外汇储备超过l万亿美元大关.将可能使美国等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发起更加强劲的攻势。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在野的在众参两院都战胜了布什总统领导的共和党。控制国会将会使美国对华经济政策更趋强硬.人民币升值问题将再成焦点.要求对华采取制裁措施的呼声会更加强烈.预计届时难免会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外汇储备的激增将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和贸易状况的高度关注.容易引发争端,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引起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

三、对策建议

1.改善外汇储备结构.增强安全性与盈利性

外汇储备管理首先要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收益性。因此.要通过多元化来增强其安全性.增加除美元外其他国家货币比重。鉴于与其他国家状况相比.我国黄金储备占比过低.应选择适当时机.适度增加黄金储备.逐步形成以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三大货币和黄金为主体的多元外汇储备体系。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选择适当时机对部分外汇储备进行分散投资.提高其他资产如长期国债、公司债券或优质证券的投资组合比例.通过有效的管理获取合理的预期回报.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2.逐步完善外资、外贸政策

在引进外资中要更加注重技术和知识含量.改进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彻底改变“全民招商”的局面。鉴于目前跨国公司给我国带来的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严格控制引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外商投资项目.敦促跨国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考核体系和调控体系.增强外贸发展的自主调控能力.促使外贸出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严格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防止调控效果出现反弹。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步伐.使出口价格能真实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廉价资源的出口.缓解国际收支失衡。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信息服务.鼓励扩大重大装备关键件、先进技术和设备及国内稀缺的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加强沟通.争取主要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政策。

3.适度适时放松外汇管制.分散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

在国家保持适度外汇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我国外汇管制政策.改革外汇帐户管理。在已允许企业保留一些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国内企业和居民的用汇条件和范围.进一步放松对企业和个人使用外汇数额的限制.简化企业购付汇凭证和手续.实现藏汇于民.分散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拓宽外汇投资渠道.进行外汇投资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积极推动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开拓国内居民投资者分享国际金融市场成长收益的适当途径.

4.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逐步转变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管理.维护正常秩序。加强对国外短期资本进入的监管与管理.尤其要尽量避免那些为赚取投机收益的国际游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或房地产市场.防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5.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鼓励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产业调整的需要.也是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进行风险指导。加强对东道国政治、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涉外经济的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明确“走出去”的目标.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引入健全的法律咨询与审查规章。完善激励和约束制度.注重积累海外市场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吸引东道国当地的优秀人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9

众所周知,一国外汇储备的存量来自国际收支顺差的积累,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通常则是该国对外经济实力占优势的客观反映。因此,面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不能仅仅囿于外汇储备本身的数量增减而评判其利与弊,而应结合我国对外经济实力的变化来分析其得与失。以此而论,笔者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的重要标志,而且只要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我国的对外经济实力还会继续增强,这就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还将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经验表明,作为一国经济实力变化的结果,外汇储备的增减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并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除去个别储备货币发行国和一些石油生产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及数量增减与其经济实力相关程度较小外,大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动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外经济实力变化的必然反映,一国的外汇储备政策虽然可以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但这种影响只能是暂时的,影响力度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改变外汇储备随一国经济实力而变动的客观规律。我国建国以后外汇储备的变化轨迹就是有力的佐证。建国以后,由于外汇极为短缺,我国一直实行极其严格的外汇管制,试图以此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积累。但由于经济落后、实力薄弱,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给我国带来国际收支的长期巨额顺差,也没有带来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从1950年到1979年的30年间,外汇储备的数量一直在个位数以内徘徊。1980年甚至出现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的现象。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同样实行严格外汇管制,但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也十分缓慢,从1981年到1990年,经过千年积累,我国外汇储备才由27.08亿元增加到110.93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外汇储备才开始加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几年中,尽管我国采取了诸如放松外汇管制、冲减外汇储备增加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人民币升值等措施,但作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必然反映,我国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以致2005年底达到创记录的8188.72亿美元的规模。上述现象说明,在外汇储备与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函数关系中,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是自变量,外汇储备则表现为因变量。只要我国经济增长是健康的,只要我国经济实力是快速增强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就是必然的。如果忽视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的这种依存关系,一味刻意打压外汇储备的增长,最终必然付出抑制经济增长的代价。

二、外汇储备的增长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了物质基础

无论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考察,还是从人民币自身的演变规律分析,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并最终走向国际化,都将是人民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货币自由兑换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储备资产数量与其货币的兑换性具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代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就是因为美国集中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近60%的黄金储备。中东一些产油国的货币之所以能够自由兑换,并不是因为其经济多么发达,而是因为其储备有大量的石油美元。同样,多数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禁止或限制本国货币的兑换,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外汇短缺、储备匮乏。我国外汇管制的演变过程也证明了外汇储备和货币兑换性之间所具有的这种正相关关系。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储备的极度短缺使我们不得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完全禁止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改革开放以后,外汇储备的逐步增长,才使我们有条件于1994年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此后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有了进一步积累,我们才于1997年正式接受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2002年以后,也正是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继续高速增长,我国才开始出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管制放松的迹象,如放宽部分资本项下的购汇限制、放宽企业购汇对外投资的限制等。这充分说明,雄厚的外汇储备实力是实现货币兑换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当我们欣喜于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或否认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更何况我国目前所谓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还不等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下也仍然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制,这就意味着人民币距真正的完全自由兑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要最终达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真正完全自由兑换的目标,外汇储备还必须有进一步的积累。那种一方面赞成将完全自由兑换设定为人民币的终极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对外汇储备的增长忧心忡忡的观点,显然是忽略了外汇储备与货币兑换性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相关关系。

三、外汇储备的增长为我国防御金融危机提供了物资力量

受改革开放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领域积累起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其突出表现就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过低。例如,据较为保守的估算,债转股之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高达17000亿元左右,约占总资产的39%;1999年剥离近14000亿元不良资产后,到2001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又升至25.4%;经过2003年贷款总量高速增长稀释后,2003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达20.36%,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9168亿元。而根据2000年的数据,世界前20大银行的坏账率仅3.27%;即使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东南亚各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只有6%: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只有2.7%和3%,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大约是这些比较有效益的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的8倍。就资本充足率而言,2001年农业银行为1.44%,工商银行为5.76%,建设银行为6.88%,中国银行为8.30%。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不足6%,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15%外,其余三家银行分别为建设银行6.91%,工商银行5.54%,农业银行则更低。到2003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又降为平均4.61%,而美国花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达12%。为了降低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也为了提高“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2004年1月,国务院宣布动用450亿美元(相当3720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为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补充资本金。经过这次补充之后,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尽管对于动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做法,理论界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一个客观的事实则是,通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储备实际上充当着降低金融风险物资后备的重要角色。假如我国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积累,我们便不可能通过外汇储备的动用实现对急需增加资本金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这至少会拖延国内金融风险消减的过程。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仅来自国内金融业风险的积累,还来自强大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因为,在不断加深的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中,金融的连接效应日益强化,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与传导速度早已超出人们的反映能力与驾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充足的外汇储备无疑可以成为应对国际投机资本;中击、防御金融危机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武器。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各国不同的遭遇更彰显了外汇储备在抵御投机资本冲击、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重要性。当年泰国如果有足够宽裕的储备资金,金融危机可能就不至于恶化、蔓延为整个区域的金融灾难;韩国如果有充裕的储备资产,也不至于沦落到政府号召国民出卖手中金银饰品给国家,以便换取美元、帮国家渡过难关的境地。相反的情况则是,中国香港地区虽然也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但其拥有的大量储备资产以及政策策略的有效性却成为香港保卫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年也正是因为有一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支撑,才使我国政府有底气在国际投机资本的猛烈冲击面前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由此在国际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充足的储备做后盾,香港会成功狙击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人民币会在周边国家普遍陷入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独善其身、保持稳定。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已成为过去,但未来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国际投机资本仍有可能再次兴风作浪,由此引发新的区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继续保持并不断充实我国的储备力量,以防患于未然。那种一看到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就大声叫停的观点,无异于“好了疮疤忘了疼”,更类似于刚刚取得一役之胜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是很不妥当的。

四、外汇储备的增长对扩大需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年是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是需求过旺、通货膨胀;此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则演变为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运行特征的这种变化迫使我们将注意力从以前的治理通货膨胀转移到扩大总需求上来。总需求由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部分构成。国内需求主要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则通过进出口来体现,即国外需求的净额表现为进出口的差额。因此,要扩大总需求,实现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就必须同时扩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以及国外需求。扩大国外需求的实质是在政策措施上鼓励多出口,并尽可能地少进口,以便实现贸易收支的正差额(即顺差)。而在不考虑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中其他项目收支的情况下,贸易项下的顺差必然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实际上反映着扩大外需政策的有效程度。如果外汇储备是持续增加的,就说明进出口保持着持续的正差额,国外需求的净额在不断扩大,这对增加国内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就会发挥积极作用;相反,如果外汇储备是减少的,就说明进出口出现了持续的负差额,国外需求的净额在减少,这必然会对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作用。199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由1050.4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8188.72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扩大外需的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即使按照现行汇率计算,10年中增加的713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相当于增加了大约57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这7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我国至少要在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更长的时间。

当然,依靠扩大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来解决总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问题,并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就本质而言,这种扩大外需的政策带有“以邻为壑”的特征,它引发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经济摩擦。因此,从长远来看,扩大总需求仍要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但是,抛开外汇储备增长所涉及到的这种国际经济金融关系不论,如果仅从我国自身的利益来衡量,我们不得不承认,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为我国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非多到不可容忍的限度

面对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存量,很多人发出了外汇储备“过多”的警告。作为一般常识,笔者也非常认同“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的金融学定理,但对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已经超过可容忍限度的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

1.以3个月的进口额作为衡量外汇储备是否过多的标准并不科学。对于任何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无疑是将外汇储备保持在“最优”规模以内,使之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但问题在于,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标准来衡量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最优”。国际上通常将满足3个月的进口额作为判断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衡量,以2005年我国进口额6601亿美元计算,我国只需保持1650亿美元外汇储备即可,现有的外汇储备确实已经“过多”。但是,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并不科学,理由是:首先,它仅仅考虑到外汇储备对进口的保障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国际经济交易对外汇的需求。众所周知,进口虽然是对外汇储备的最大宗需求,但并不是唯一的需求,除了进口之外,劳务的输入、对外债务的归还等同样需要有外汇储备的保障。如果再考虑到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应对金融危机、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未来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等所需保有的储备量,则很难说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其次,3个月的进口额只是外汇储备的最低警戒线,并不是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标准,因此,以此为依据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并不恰当。第三,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很少有国家完全按照这一控制标准来规划本国外汇储备的存量,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凡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外汇储备存量都是非“最优规模”。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用3个月的进口额这一单一、固定的模式作为衡量我国外汇储备是否“最优”的尺度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2.我国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并不是最高的。一般的观点将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不超过10%作为衡量外汇储备是否过多的标准,笔者认为,这一指标也只能作为外汇储备的最低警戒线,并不能用来衡量外汇储备是否过多。而且,各国的这一指标相差悬殊,没有迹象表明超过这一指标的国家的外汇储备就是过多的(见表1)。

从表1可见,中国内地外汇储备占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的比重虽然高达46.19%,但占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的比重却只有10.78%,在上述各国和地区中是最低的。尽管IMF对人民币币值或购买力有过高估计之嫌,但起码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已经多到“不可容忍”的程度。况且,即使按照公认的10%这一标准衡量,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同样远大于这一指标,其中香港和台湾的这一指标更是高得惊人,但他们并没有像我们这样“惊恐万状”。相比之下,我国一些学者面对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所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3.我国外汇储备占流通中货币的比例并非过高。一般的观点还将外汇储备占流通中货币的比例不超过40%作为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的一个标准,并以此证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对此,笔者的观点早:第一,同上述两个指标一样,外汇储备占流通中货币的比例只能作为判断外汇储备是否适度的一个参考数据,并不足以成为衡量外汇储备是否过多的绝对标准。第二,即使按这一标准衡量,也不能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因为我国内地的这一指标同样不是最高的。2005年底我国大陆M1为10.73万亿元,M2为29.88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外汇储备大约折合7.05万亿元人民币,其占M1和M2的比重分别约为65.7%和23.6%。而同期香港外汇储备却相当于其流通货币的6倍多,约占港元货币供应M3的41%。面对如此高的这一指标,香港尚无外汇储备“过多”之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为外汇储备“过多”而焦心呢?第三,还应看到,国际上一般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现象,如果将现有8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按照IMF确定的购买力平价进行折算,其折合的人民币数额要远远小于7万亿,外汇储备占货币量的比例也要比按名义汇率计算的比例低很多,甚至可能出现低于40%的局面。这说明,在汇率扭曲的情况下,按照名义汇率进行折算所得出的外汇储备占货币量的比例具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它并不能作为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那种将巨大的外汇储备存量视为沉重包袱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第二,我国外汇储备尽管已逾8000亿美元,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外汇储备已经“过多”,那种以所谓国际公认指标为依据说明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观点是极其肤浅的。第三,外汇储备的增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国货币当局能够控制的空间并不很大,只要外汇储备增长的同时,国内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应当认为这种增长是正常,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如果刻意为减少外汇储备而采取什么措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损害经济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高外汇储备范文篇10

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收支平衡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一个经济体应该在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显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才是相对正常和稳健的。但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以及国际收支错位的不断恶化,加上国内市场机制扭曲(尤其是汇率并不能反映货币的价值),所以我国外汇储量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合理逻辑就值得怀疑了。

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就意味着外汇占款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由此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势必大打折扣。目前央行对付由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过度货币投放的办法就是发行央行票据来进行对重,从而每年由此产生的利息成本在翻番。依靠这个办法,央行迟早要面临巨大的由外汇储备所造成的财务亏损。这个巨额财务亏损背不动的时候,央行票据的操作就走到了尽头。

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因为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被投放于中国境外的金融市场,并未参与境内资金循环过程。这就意味着,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时以牺牲国内投资机会未前提,并最终绝对损害了国民的福利水平,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后续能力。

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带来了贸易上的相对优势。一方面,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本国货币汇率变动会通过资本转移和对外贸易影响本国的外汇储备。此外,储备货币汇率不稳会影响和削弱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外汇储备70%是美元资产,而美元已经完全跌入了一个漫长的颓废通道中,我国国民财富由此必然遭遇折损于流失的厄运。

二、造成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

1.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1999年~2005年的七年中,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而2006年~2007年两年顺差数额高达千亿元。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由连年的贸易顺差形成的。虽然顺差的出现对曾经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它带来了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是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二是造成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限制了货币政策调整的自由度。

2.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也是原因之一。1994年年初,我国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近年来,虽然外汇管理局已经允许外贸企业开设外汇账户,留存部分外汇,企业可以留存外汇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实际持有的外汇份额远远低于允许留存的限额。

3.我国的外贸政策的导向效应。出口政策是个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来过度依赖外需发展经济的策略并没有及时调整,以至于经济运行出于内外失衡的状态。同时,在外需模式的导向下,出口创汇规模演变成了地方政府考核其官员业绩的一把尺子,而扩大出口也成了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刻意追求的政绩工程。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经济运行中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由其导致的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在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扩大出口来缓解生产过剩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资金短缺的情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我们现在更需要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导向,更应当看重外资带来的技术于管理经验。

三、应对外汇储备激增需要采取的措施

1.对外经济政策宜以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我们应当逐步消除对出口和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对进口用汇和内资的限制,以改善长期以来依赖外资的局面。我国现有的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区域导向型强,产业导向性差,就是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由沿海到内地,以及由东向西,税收优惠程度是逐渐降低的。同时也必须对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整个引资政策进行调整,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减轻资本账户顺差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

2.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使得输导外汇储备的途径更加畅通。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需要兼顾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宜采取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办法。这一汇率制度需要事先推动三项改革措施:其一,统一外汇指定银行跟企业、个人之间的外汇市场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市场;其二,改革目前的强制结售汇制,实行自愿结售汇或者更宽松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其三,放松或取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余额管理。

3.为居民个人用汇开辟相关的渠道。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境内个人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境内个人多样化投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充裕的外汇资金也为境内个人开展对外证券投资提供了条件。这将有助于促进个人境外投资有序进行,积累相关风险防范和监管的经验。同时也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重要举措。

4.放宽金融机构的投资渠道。比如,境内居民可以间接投资海外股票市场。这个新政就是我们通常了解的QDII(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在银监会新政指引下,国内投资者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海外投资机会。QDII新政给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逐步放宽金融机构的投资渠道无疑会成为疏导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

[摘要]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如何对其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