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4:34:36

干部考察

干部考察范文篇1

不少干部考察材料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考察材料千人一面。表现最明显的是三个“基本一致”:

框架基本一致。一般是,第一段反映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表现,第二段、第三段反映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熟悉哪方面工作、工作实绩、事业心责任感等,最后一段是干部的“不足之处”。在最后一段之前还习惯于专设一段,东一句、西一句、拉拉杂杂地填补几句“为人正派,团结同志,有口头表达能力,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等比较抽象的内容。

素材基本一致。例如,不管说被考察对象政治上坚定也好,强也好,考察材料基本上都是“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等内容。再如,说一个被考察对象熟悉经济工作,考察材料中不是说其“主持制定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写来写去,考察材料既没有上下之别,看不出被考察者是省级干部,还是地、县级的;也没有主次之分,看不出被考察者是主要领导,还是其他领导成员;甚至没有地域之差,看不出该地领导干部与它地领导干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语言基本一致。如要说某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强,例子不是“能团结一班人,善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就是“能坚持民主集中制,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几大班子比较协调”。说某人作风深入,不是说其下“工厂”,就是到“农村”,要不就是“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反映干部的不足,也总是翻来覆去那么几句话:“批评人有时注意方式方法不够”、“有时急一些”、“有时处理问题过于谨慎、魄力小一点”等等。至于被考察者到底有哪些特点,到底在哪些方面与他人不一样,则看不出。

造成“千人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

有时考察任务急,要求快去快回,使考察工作蜻蜓点水,走过场。由于考察没深度,只好凭大体印象、既有“经验框框”凑资料,缺什么补什么,拼来拼去,交差的只能是一份内容“完整”的“大路货”。

考察方法过于简单,没有真正摸准、吃透被考察者的情况。考察中,主要采用个别谈话方式。该方式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有时听不到真实情况。有的谈话人,或有“害怕”(怕反映情况外传后,被打击报复)、“应付”(事不关己,敷衍了事)等心理,或有“送神”(希望被考察者快点走)、“帮忙”(与之关系好,帮着说好话)等杂念,结果使谈话情况失真,夸大成绩,隐瞒缺点。二是即使谈话人出以公心,但受临时召集准备不充分、记忆不确切或表达能力弱等因素所限,谈话内容往往是概念化的、笼统的、没有经过验证的情况。据此,难以全面、准确地分析、评价干部。三是谈话时,往往谈工作多,谈性格少,因而,考察后得到的共性的情况多,个性的情况少。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考察材料在写法上公式化、雷同化。主观上,一方面,每一时期组织系统都以会议、发文等方式对任免材料(包括考察材料)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按“规定”框框写,八九不离十,好通过。另一方面,有时考察人员有顾虑,对问题不敢写,或担心写多了难交代。客观上,一方面,各地都围绕中央部署而工作,也就是说,各地的中心工作都一致,考察材料大方面的素材也一致。另一方面,无论领导干部个人条件怎样,不管其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工作,对他们选拔、任用、管理的原则都是相同的,考察材料要围绕被考察者的“德才”情况而展开,要按照“四化”方针的要求来反映。因此,如果考察者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在体现干部个性方面没有充分占有资料,写出的考察材料自然难与他人有别。

考察材料只有贴近实际,写出性格,才能形神兼备。

写好考察材料,首先要把功夫下在提高考察质量上。要认真选好谈话对象。谈话对象的选定,除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选一些情况熟、作风正、认识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同志,并尽可能给予一定的准备时间外,还应注意谈话对象的广泛性,以充分听取意见。考察前,应先对被考察者的现实表现、工作基础、各方面人际关系、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纪检审计部门的反映、新闻舆论正反两方面的报道等作些了解,拟定考察重点。考察时,可设专人,建立热线联系电话,接待各方来访,不能赶进度,图省事。对所反映的有关问题应作了解,搞不清楚的应请有关党委(组)核实,不能得过且过。对谈话对象应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使他们既放下包袱,又不感情用事;既谈工作情况,也谈被考察对象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的特点。

在个别谈话的同时,通过采取民主测评、民主评议、随机抽查、问卷调查,通过把任前考察与中青年干部党校培训班跟踪考察、届中考察等情况结合起来,通过认真查阅被考察对象的工作总结、有关会议记录、人事档案、学习书目、读书笔记、党校和其它各类学习成绩、各时期考察材料、领导谈话要点等资料,通过广泛收集真实、具体、能够反映被考察对象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和材料等,尽量搞准被考察对象是否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否对一些社会思潮、社会现象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是否在履行职责中能够提出切合实际、得到群众拥护的思路,是否采取了比较积极、稳妥的工作措施,是否在本职和其它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等。

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被考察对象。评价干部应坚持两点论,注意区分表象实象、真象假象。有些表象,可能反映复杂、隐秘的情况。如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被考察者是实事求是,还是虚报浮夸;在困难面前,是积极进取,还是怨天尤人;在不正之风面前,是大胆抵制,还是讲关系、看来头、曲意迎合;在选人用人上,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等,可以从中进一步掌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有些真象,可能被假象掩盖着。如有的干部看似头脑清醒,有思路,实际是上巧舌如簧,唱功足,做功差;有的干部看似有开拓进取精神,实际上是沽名钓誉,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干部执行上级指示看似态度坚决,实际上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干部看似群众基础好,实际上是“怕”字当头、多栽花、少摘刺,遇着问题绕着走。有些缺点,可能与优点是伴生的;有些不足,可能与客观情况相关联,等等。应透过扑朔迷离的表象、假象,联系被考察者的工作岗位、性格特点、成长过程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不能凭一时一事下结论,也不能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既不能用“高大全”的眼光寻找干部的不足,也不能对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一时看不透、看不准的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可扩大谈话范围,进行专项调查,深入分析论证,认真听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综合评价,必要时也可听听其他地方、部门领导同志的意见,直至搞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多数人的意见,哪是干部的主流和本质。公务员之家:

干部考察范文篇2

一、思想素质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强

×××同志有较强的组织观念。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组织,听从指挥,执行上级党委的决定和决议态度比较坚决。任×××职务,分党务、人事和办公室等工作,大局意识比较强,能紧紧围绕上级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比较到位,得到上级党委的肯定。原创:平时注意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二、工作尽职尽责,事业心比较强

×××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任区×××职务后,适应能力强,业务上手快。对分管的工作思路清晰,能从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着手,健全和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努力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他工作大胆,原则性强,对不良现象敢于批评。平时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作风比较深入、民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为人正直,群众关系比较融洽

×××同志性格爽直,乐于助人,善于关心群众,热心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工作、家庭生活中的困难,思想工作认真、细致。待人处事公道正派,自我要求严格,有一定的群众威信。

不足之处:文化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年度考核情况××年优秀,××年称职,××年称职。

民主推荐情况:人参加投票推荐,人推荐为××局副局长,人认为可以提拔使用;考察谈话人,人认为可以提拔使用。

干部考察范文篇3

一、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们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抓住重点,严把“三关”,切实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水平。

1、严格把好考察对象的民主推荐关。民主推荐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和内在需要,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在考察中,我们采取会议投票推荐和会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发动干部群众,进行民主推荐。在此基础上,党委(党组)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人选。一般情况下,没有经过民主推荐或经过民主推荐未获得一定推荐票的,不列为考察对象人选;确因工作需要或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党委(党组)才直接提名考察对象人选,我们在坚持扩大民主的基础上实现了民主推荐与组织推荐、个人推荐的有机统一。

2、严格把好干部考察的程序关。根据《条例》规定,严格执行好六项程序:一是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考察组一般由熟悉干部工作的同志组成,只有在大考察时才从组织部其他科室抽调人员,参与考察。二是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三是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干部考察预告。四是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征求意见、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和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五是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六是考察组向区委组织部领导汇报考察情况,经部务会集体研究后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区委常委会报告。

3、严格把好干部群众的监督关。考察前实行考察预告制,一般提前1天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张贴考察预告,对外公布考察内容、考察方法、考察组成员情况及联络方式。任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在区委常委会结束后立即在拟提拔对象所在单位、区机关公开栏和《相城党建》网站等信息,公示拟提拔对象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等,公示期限一般为7天。在考察预告或任前公示期间有群众举报,区委组织部立即成立专题调查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核实,弄清真相,并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向反映人反馈;若调查属实并影响任职的,就取消公示对象任职资格。自实行《任前公示制》以来,全区共公示196人,其中2人因群众反映情况属实并影响任职而被取消了任职资格。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干部全程监督,今年还添置了录音电话机,增设了24小时服务的干部监督专线电话。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区以来,我们虽然在改进考察方法、完善考察程序和提高考察质量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与考察“四化”(即考察标准科学化,考察范围合理化,考察方法现代化,考察程序制度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五个不够”。

1、考察标准不够细。考察一名干部,主要是考察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而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细化量化的考察指标体系,因此在考察中难免会考察标准多样性、随意性,影响了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评价一名干部,目前主要采取定性评价,即用“好”、“一般”、“不好”等表述,定性考察的优点是便于对干部总体把握,不足是往往对干部产生一个大概的、甚至是模糊的印象,缺乏个性特征的描述,导致考察结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考察视野不够宽。在考察范围上,往往偏重于对干部工作圈的考察,忽视了对其社交圈、生活圈的考察,很难清楚地掌握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情况。在考察层面上,往往偏重于向干部所在单位的同级、上级了解情况,忽视了向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倾听意见,很难全面地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在考察内容上,往往偏重了对干部工作实绩、业务能力的考评,忽视了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了解,很难客观地判断干部的德才情况。在考察时限上,往往偏重于干部现实表现的考察,忽视了对历史表现的了解,很难历史地评价干部的成长情况。

3、考察方法不够细。干部考察,目前主要采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征求意见、个别谈话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固定模式,对实地考察、专项调查、经济责任审计、同干部本人面谈等考察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完全到位。现在,有时候干部不调整不考察,要调整急考察,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任前考察多,日常考察少;静态考察多,跟踪考察少;定性考察多,定量考察少,这样难免会出现考察不全面、了解不透彻、评价不深刻的情况。

4、有些谈话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有的“不敢说”,怕自己说了对考察对象不利的公道话,被其知道后,不仅“破了脸”,还可能遭受打击报复。有的“不愿说”,觉得上级部门在干部人事安排上早有方案,考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走走程序,自己说不说一个样,说了也白说。有的“戏说”,不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而是“正话反说”,对希望调走的拼命说好话,怕说了“坏话”影响调走。个别甚至凭个人恩怨好恶或“只摘花不摘刺”,或“鸡蛋里挑骨头”。

5、个别考察者业务水平不够高。客观上,干部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头绪多、要求高,由于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虽然在干部考察上有创新的愿望,但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实践。主观上,有的考察者业务能力不够强、专业水平不够高、知识面不够广,对一些常见的专业术语、某一行业的发展水平等情况不了解,有时出现外行考察内行的情况。有的考察者方法简单、经验不足,不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不善于捕捉信息和线索,听不出弦外之音、辨不出言外之意。

三、对策与思考

干部考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较强。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必须先要在干部考察的指标体系、规章制度、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1、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指标体系。一是将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标准(即《条例》中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细化量化,建立干部考察指标。二是以上述指标为基础,以《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为依据,根据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要求,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科学地量化细化考察内容,制定科学的干部考察指标体系。鉴于先行测评表项目设置过于笼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过于抽象,参评者对诸多项目难置可否,以及得票率难以真实反映干部德才表现等情况,要合理设置民主测评内容,量化细化测评要素,使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要把领导干部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情况,主要领导在本单位民主考评考核情况、综合评议情况和单位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量化计分,并将其结果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引进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心理测评技术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将干部的个性心理素质列为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

2、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制度。着重抓好“六项制度”:一是建立干部考察承诺制。考察前,考察组要向参与评议、座谈的人员作出承诺;在考察期间,做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保守秘密,如实反映考察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此消除被考察者和被谈话者的思想顾虑。二是建立干部日常考察制。除在提拔干部前进行考察外,还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年度考察、届中考察、届末考察等定期考察制度,尽可能多地掌握干部在“常态”下的表现。同时还要结合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下基层调查研究、群众来信来访等,加强对干部的跟踪考察、日常考察,把功夫用在平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情况。三是建立提拔干部差额考察制。以职位与提拔人数1:2的比例对考察人选进行考察,按照人岗匹配的原则进行综合比较,权衡选拔;同时要把未选拔的考察对象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跟踪考察。四是建立干部考察工作责任追究制。按照“谁组织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干部考察主体的责任和权利,一旦出现瞒骗组织、以权谋私、任人唯亲等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五是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在考察预告时,要进一步公开考察内容,把考察的目的、要求、标准(即选拔什么样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向群众公开,以便他们早了解、早准备;要进一步扩大考察预告范围,及时向纪检(监察)和公、检、法、司等机关部门征求意见。六是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定期或不定期听取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的意见,防止把违纪违法的干部列为提拔对象,防止出现“边腐边升”或“一升就倒”的情况。

干部考察范文篇4

一、撰写干部考察材料的基本原则

l、思想性。即考察材料要注意对干部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的表述。这是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写哪一类或哪一级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都要注意反映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对行政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素质情况的表述。在干部考察材料中,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内容的表述应占有一定篇幅。

2、写实性。撰写考察材料要全面、客观、公正地描写干部的特点,要采用写实的方法,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不要用一般概念化的描述。要充分依据确切的事实和综合评价意见,有观点、有事例,选取的素材要真实并具有典型性,对干部的功过是非,尤其是缺点和不足,要如实反映,不能笼统抽象地概括。

3、准确性。考察材料对干部的评价,要恰如其分,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引用的数据、事例,要认真核实、有根有据、准确无误。无论是基本观点还是典型素材,都抓住干部的本质和特征,写出特色,“画像”要准确,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万能评语。

4、规范性。撰写考察材料应讲究语法修辞,格式统一,用语规范,简明扼要,考察材料一般在1500字左右。

二、撰写干部考察材料的基本格式

干部考察材料的格式,要有利于把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准确、清楚地表现出来,给人形成生动、立体、确切的印象,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l、标题。即“xxx同志考察材料”。

2、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对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核和准确评价。德、能、勤、绩、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干部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在考察过程中必须加以全面把握。“德”,就是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建设情况;“能”,就是干部的领导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等方面的情况;“勤”,就是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绩”,就是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实绩;“廉”,就是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

3、主要缺点和不足。对干部的缺点和失误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偶发的还是一贯的;是缺乏经验造成的还是渎职失职造成的;是思想品质问题还是工作方法问题;是出以公心还是图谋私利;是知错就改还是屡错屡犯。

4、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情况。

5、落款。即署明负责考察的组织或个人,上报上级机关的考察材料一般应以组织的名义。

6、考察日期。

三、撰写干部考察材料的注意事项

l、材料和观点要统一。材料属客观存在范畴,观点是对干部的评价。材料决定观点,应先搜集事实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观点提炼以后,对材料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即按照观点的要求来取舍材料。在考察材料中,应该既有材料,也有观点,二者必须统一,不能互相抵触,更不能产生矛盾。目前,在一些考察材料中,只有观点,缺乏证明观点的事实;有的仅罗列一些事实和数据,缺乏对干部的评价;也有的材料,观点和事实不完全一致。如有的考察材料,其中一个观点为“开拓性比较强,敢于创新”,而事例却是该同志如何重视业务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这说明对干部的评价有主观随意性。

2、干部的缺点要据实写明。要全面反映一个干部的情况,不仅要表述他的优点,而且对他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要认真分析和归纳,并用实例来说明。然而,在不少考察材料中,或者不写缺点,或者含糊其词地提几点希望,或者用一些概念化的语言轻描淡写地描述一番。严格地说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3、材料的叙述要详略得当。考察材料中要有典型事实和一般事实。典型事实具有代表性,是说明观点的重要依据。对这部分事实,应具体叙述;而对一般事实,只要作概括叙述则可。如果把所有事实都平铺直叙地罗列出来,反而会冲淡重点,给人以模糊的印象。公务员之家:

干部考察范文篇5

一、目前干部考察工作不足的表现分析。

一是考察手段“单一”,接触面窄。考察时,主要采取“一听(领导班子成员述职)、二测(民主测评)、三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四座谈”的方式进行。实践中,座谈考察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机关干部中,即使对乡镇领导班子考察,也是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中层正职为主,而与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服务的对象和基层群众参加个别谈话的不多,考察组接触的对象范围偏窄。二是考察内容“笼统”,方法简单。现在所采用考察干部内容基本是印象分。在具体操作上,没有做到因人、因事、因地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也没有进一步地细化考察细则,更没有提出不同岗位职责对不同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而是很笼统且原则地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结果测评,内容包罗万象且大而全。民主测评时,与会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凭印象测评出来的干部民意,其真实可信程度不高。三是考察方法“老套”,了解不透。考察干部时大部分是座谈和个别了解被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勤政廉政、工作实绩、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从谈话的有效率来看,反映情况雷同的(思想表现好、实绩突出、勤政廉政等)要占很大比例,原因在于有的即使了解真实情况的不愿说、不敢说;也有的不了解情况,与被考察对象工作上接触并不多,说不出所以然,反映的材料也是“二传手”。同时,考察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去,很少核实有关资料,以致情况了解不透。四是考察材料“一律”,较少个性。目前,干部考察材料往往使用主观性语言多、客观性语言少;共性化语言多、个性化语言少;反映显性的多、分析隐性的少。特别在评价不足时,避重就轻,不分析岗位需要,如: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性格内向;缺乏行政工作经验(原来就没有行政工作舞台)等等,考察材料千人一面,画而不像或雾里看花。

二、目前干部考察工作不足的原因探究。

1、创新的意识不强。干部考察重点是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总体把握,《干部任用条例》对于干部考察环节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具有较强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封闭性,因而带来在干部考察方法上的程式化,缺乏创新的勇气。一是以票取人,可以减少责任风险。考察主要是以民主测评的“优秀率”、民主推荐的“得票率”来作取舍、定升降的,至于其中的情况是否真正反映民意、真实可靠,不作深入的分析。然而实际情况往往现象掩盖本质,有的干部工作踏实,能力突出,但不善于与人沟通,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难免较真、碰硬,损害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加上能力突出,遭到这些人的妒嫉,因而测评中形成了不少的“出气票”。还有的干部工作不认真,但善于乔装打扮,迎合蒙蔽同行,“你好,我好,大家好”,工作上搞搞花架子、树点“形象工程”,却被视为“能人”、“好人”,由此得到许多“人缘票”。这些“民意票”比较难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干部的德才情况,但对于考察组,却不敢“越雷池”,以票定优劣,比较稳妥。二是封闭运行,可以减少泄密危险。干部考察工作对保密的要求很高,考察的深入程度和进展情况“外界”是不清楚的,尤其在领导班子换届考察、较大的人事变动前更为明显。在干部考察过程中,一但某些环节被“创新”或者提前“突破”,不仅可能会对当事人产生伤害,甚至给拉票者提供可乘之机,而且影响党委选人用人决策。因此,循规蹈矩成为考察组首选。

2、洞察和识别人的能力有差距。古人云:一流之士,识一流之人。考察人的人,应该是识人的高手,看问题能够入木三分,分析问题高人一筹。因此,考察人的人,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树立公道正派的工作理念。评价干部要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察干部要处理好动态与静态的关系、直接与间接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显绩与隐绩的关系。这就对考察人看问题的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察人在撰写考察材料时,要善于突出个性,把握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分寸。

3、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够。由于多种因素,干部考察过程不够深入,带来知人不深、察人不细、用人不准。一是考察“例行公事”。考察年年搞、年年搞考察,考察目的不具体,特别是考察人分组分工相对稳定,工作方法“老套”,对被考察对象多次考察印象深刻,以致走形式、不深入。二是集中考察时间仓促。集中考察往往是对一个班子考察2-3天,基本属于测评、推荐加座谈,个别特殊情况难以摸透。三是考察拾遗补缺。个别时候因工作需要或班子结构需要,定点、定向考察,考察实际就成了补充材料、完善程序的过程。四是考察作风欠扎实。考而不察,考察组大部分时间坐在“家”里,而不去被考察对象的工作一线,接触的主要是班子成员、中层正职干部,听听一些情况,这样的考察叫做“井底的葫芦——看似沉在底下,其实还是浮在上边”。

三、创新干部考察工作的几点构想。

1、要把干部考察的对象由“平行线”转变为“金字塔”,形成立体化考察结构。以往我们考察干部所接触的只是一个平面——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村主要干部。所谓“金字塔”考察模式,就是开展民主测评、民主推荐,要分层次和不同对象,第一层次:领导班子成员;第二层次:机关工作人员;第三层次:基层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第四层次就是与被考察对象直接共事、经常接触的普通群众。通过“金字塔”式的考察,对被考察对象,可以更全面了解,这样就避免了测评和推荐在一个平面上、一个活动范围内所产生雷同效应。

干部考察范文篇6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了解和评价干部,为选配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和有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干部考察工作,是指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对领导班子的表现情况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了解、核实、评价,并以此作为调配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第三条干部考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委(党组)领导,分级负责;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三)发扬民主、群众公认;

(四)全面准确、注重实绩;

(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六)依法、照章办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宜昌市科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察。领导干部的考察主要是任前考察。干部提拔任职和平职(级)改任(或交流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考察。

干部的日常考察,试用期干部期满考察,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非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及其他干部考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考察内容

第五条领导班子考察内容

(一)思想政治建设

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政治表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团结协作、选人用人、廉政建设等情况。

(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主要包括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工作实绩

即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在推进改革、维护稳定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果。主要包括:各项经济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与后劲,以及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状况;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成效等。

第六条领导干部的考察内容

(一)思想政治素质

主要包括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情况;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关键时刻的态度及表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表现和情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谋利益的情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经受名、利、权、色考验的情况;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情况等。

(二)组织领导能力

主要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依法行政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文化专业水平;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三)工作作风

主要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和实干精神、吃苦精神的表现情况;勇于改革,敢于负责,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严谨细致,勤奋敬业的情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情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良好生活作风的情况等。

(四)工作实绩

主要包括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任期目标和上级规定的工作任务中提出的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和所取得的绩效等。

(五)廉洁自律

主要包括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情况;遵守中央、省委、市委和有关部门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廉政纪律、财务纪律、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等情况;以身作则,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情况;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严格要求的情况。

(六)干部的潜能

主要包括适应能力;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系统思想和全局观念;知识面及学习运用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应变能力;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等。

(七)身体健康状况

在考察工作中,根据上述考察内容,按照不同职位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考察标准。对党政正职拟任人选还要重点考察其党性修养、政治意识、全局观念、宏观驾驭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民主作风、决策能力等。

第三章领导班子考察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第七条领导班子考察主要是定期考察,一般在届中和届末进行。

第八条领导班子考察由组织(人事)部门报党委(党组)同意后组织实施,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一)制定工作方案,组建考察组。

(二)考察预告。考察组深入各单位考察前1至2天,在被考察单位进行考察预告。预告内容为考察内容、考察时间、考察的方式方法、考察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

(三)商定考察具体方案。考察组与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研究、商定考察的任务、方法、步骤、考察对象、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时间安排等具体做法。

(四)召开考察动员会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大会。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征求意见情况分层统计分析。

(五)考察座谈,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

(六)反馈考察情况。考察工作结束后,考察组综合情况,向被考察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反馈,并共同酝酿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

(七)向派出考察组的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汇报。

第四章任前考察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第九条在民主推荐基础上确定考察人选或在下级党组织呈报干部提拔任职意见后进行任前考察。任前考察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一)考察前准备;

(二)考察预告;

(三)实施考察;

(四)反馈情况、交换意见;

(五)向考察组派出机关汇报。

第十条考察前准备

(一)确定考察人员,组建考察组。考察组由2名以上人员组成。

(二)拟定考察方案。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考察目的以及拟任职位的要求,确定考察内容(标准)、方法、步骤、座谈范围、工作时间等。

(三)收集材料,核实有关情况。主要包括查阅干部档案,年度考核材料、一票否决的情况、群众来信来访和工作总结等材料;核准其出生、参加工作、入党和任现职的时间;核准学历(包括入学和毕业时间、学校和专业、学习形式等)、工作简历等。

(四)审核呈报单位领导职数、呈报对象的资格、以及呈报的任免材料,填写《干部任前监督表》征求干部监督科室的意见。

(五)根据工作需要,设计、印制有关表格。

第十一条考察组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或呈报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并通知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考察预告。考察组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在实施考察前1-2天,采用《考察预告通知》或召开会议通告等形式在考察对象所在地方或单位一定范围内干部考察预告。预告的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拟任职务、考察时间、座谈范围、座谈地点、反映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考察组的联系方式等。

结合考察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人选的,考察预告的内容不包括考察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第十三条采取多种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一)个别谈话

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包括《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范围内的全部对象。上述范围内的人员不能参加的,要说明情况和理由。考察组可根据考察工作需要,适当扩大个别谈话范围。

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选的考察,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为: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大常委会、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主要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本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正职人选的考察谈话对象应扩大到人大常委会、政协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县市区直部门主职和乡镇党政正职。

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人选的考察,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为:县市区委书记、副书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纪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人大常委会或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本人及其他有关人员。

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选、县市区纪委副书记人选的考察,个别谈话范围和对象参照县市区人大、政协领导成员人选的考察执行。

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人选的考察,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为: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本部门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本人及其他有关人员。

对无党派人士和派干部的提拔,还应请同级党委统战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其有关党派负责人介绍情况和意见。

考察组可根据考察工作需要,适当扩大考察范围。

科级干部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前考察,考察组根据需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确定谈话范围和对象。

结合考察进行个别谈话推荐的,要注意了解其推荐人选的德才表现情况和推荐的理由。对平职(级)改任或交流到重要岗位的,可视情况进行推荐,或点名征求意见。

个别谈话按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考察内容,听取和了解各方面的意见。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对拟任人选的反对意见,尽可能了解其理由和具体事实。

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在个别谈话中应注意核查。

在与党委(党组)成员个别谈话时,要注意了解党委(党组)会议研究时的情况,重点听取其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和任用意见。

在与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个别谈话时,要把群众反映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平时掌握的一些具体问题和需要调查核实的情况了解清楚。根据需要,可由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有关文字材料。

(二)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按照个别谈话范围执行。上述范围的人员全部进行个别谈话的,不另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由考察组主持,并负责《征求意见表》的发放、回收和情况汇总工作。

(三)民主测评。任前考察的民主测评情况可利用年度考核情况。也可根据考察工作需要,结合发放《征求意见表》对考察对象进行民主测评。

(四)实地考察。根据考察对象岗位职责要求,对其履行工作职责的主要成绩、工作思路的实施情况、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绩效,进行实地考察。主要方法是实地了解情况、走访有关干部群众等。

(五)查阅资料。收集和查阅的材料主要是:近几年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年度计划、工作总结和民主生活会记录、中心组学习记录、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等材料;考察对象个人述职、年度考核、个人发表的文章及研究成果、读书笔记、重大事项报告表、收入申报表等。要注意运用已有的实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成果,从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采集、核实反映考核对象工作实绩的数据。

(六)专项调查。对来信来访和考察中反映的问题,考察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处理。对署真实姓名反映意见或举报问题的,由考察组结合考察工作直接找举报人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核查有关问题;对举报人提供了具体线索的问题,由考察组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进行核查;对情况比较复杂或通过干部考察方式难以查清的问题,由考察组提出,责成考察对象所在地方或单位党委(党组)或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写出专题报告。

根据考察工作需要,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对考察对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七)同考察对象面谈。通过与考察对象面谈,了解其经历、思想、工作、生活、家庭及个人特长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通过问答方式,考察其理论水平、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向考察对象反馈有关情况或问题,要求考察对象作出说明。

向干部本人反馈情况,可在考察组综合座谈情况、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交换意见后进行。反馈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征求意见情况,座谈中了解的考察对象的优点、缺点和不足及希望和建议等。反馈意见以口头方式为主。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考察对象和需要经派出考察组的党组织集体研究形成反馈意见的,应在考察后以书面方式反馈。

第十四条通报情况,交换意见。考察组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全面分析干部的德才表现、突出特点、发展潜力和有无影响任职的问题。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做出公正评价。并向考察对象所在地或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通报,进一步听取和交换意见。

实行差额考察的,对拟任人选提出具体建议意见。

第十五条向考察机关汇报。考察工作结束后,考察组集体研究形成考察材料(包括专项调查材料),向考察机关全面汇报考察情况。

第五章考察材料

第十六条考察组在集体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考察材料。

第十七条领导班子考察材料的内容

(一)考察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导班子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三)领导班子成员的简要评价及分析排队;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八条领导干部考察材料的内容

(一)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二)主要缺点和不足;

(三)近3年年度考核等次情况以及会议民主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测评等情况;

对考察中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调查情况及其他补充说明材料,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第十九条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考察材料必须客观、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和主要特点。做到观点明确,文字简练,用语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人名、职务、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要有观点、有事例,避免抽象和空洞的描述。

考察材料一般在1500字左右。

考察材料由考察组集体研究,修改定稿后,署名以示负责。

用于向上级党组织呈报的考察材料,落款应为呈报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部门,并加盖公章。

第二十条考察材料的使用期限。干部提任同一职级的任前考察材料,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的,必须重新进行考察。其他考察材料以任前考察为准。

第二十一条建立考察文书档案。考察工作结束后,应将确定考察对象的上报材料、考察工作的实施情况、谈话记录、民主推荐情况、考察材料、专项调查报告等材料集中,建立专题文书档案,以备查考。已经提拔任职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和考察材料等应及时归入本人档案。

第六章考察机关、考察组和工作人员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所称考察机关,即派出考察组的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

第二十三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

第二十四条考察组由考察机关组建并派出,对考察机关负责。

考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从其他单位抽调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的人员,参加考察组的工作。考察组组长应由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的领导干部或担任过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担任。

第二十五条考察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熟悉了解组织人事工作,具有胜任考察工作所需要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公道正派;

(四)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

第七章考察工作纪律、责任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考察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凭个人好恶了解和反映情况,不准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

(二)不准泄露民主推荐和干部考察的情况;

(三)不准参加可能影响考察工作正常进行的宴请和活动;

(四)不准收受礼品、礼金,更不准借考察之机谋取私利;

(五)不准搞非组织活动。

第二十七条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是:

(一)考察机关对干部考察工作负组织领导责任。对应该考察的对象适时安排考察,并负责考察组的组织、考察人员培训、考察方案的审定,以及对考察方案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考察结果的评定、考察材料的验收,有关材料的归档等工作。

(二)考察组对考察实施负具体责任。考察组及考察工作人员负责考察工作具体方案的制定,并严格按考察方案实施考察。对考察方案的实施、考察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认定,以及考察材料(包括有关专题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如实向考察组反映考察对象情况,表明使用意见,并对此负责。

(四)考察工作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如实提供情况和数据,并对此负责。

(五)考察对象应正确对待组织考察,如实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对考察人员需要了解的问题,做出如实回答和说明,并对此负责。

第二十八条切实加强责任追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追究考察机关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确定的考察工作方案及工作程序违反《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的;

对考察对象的资格审查不严,导致用人失误的;

对考察组成员把关不严,缺乏教育管理,致使考察组成员出现问题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追究考察组组长的责任:

考察组未按考察工作方案实施考察;

未严格履行考察工作程序,草率提交考察结果,造成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

对群众反映或揭发、举报的问题既不认真调查,又未责成有关单位、部门调查,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

隐瞒重要情况,不如实向考察机关汇报考察情况,导致用人失误的;

放松对考察组成员的管理,导致考察组成员违纪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考察人员的责任:

考察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草率,或夹杂个人好恶,讲人情,看关系,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

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不如实向考察组组长汇报考察情况,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

随意向他人或考察对象透露、散布考察谈话内容及调查情况等,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追究干部呈报单位或人员的责任:

对不如实反映情况,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造成不良后果的;

对考察机关和考察组提请调查核实的问题,不认真调查,敷衍了事,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

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追究考察对象的责任:

向组织隐瞒自己的问题,或授意他人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的;

采取各种手段为自己拉票的;

对举报人进行恐吓威胁、打击报复的。

第二十九条实行考察工作回避制度。回避的对象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及地域等其他需要回避的。属于回避对象的考察工作人员,应主动向考察机关申请回避。

第三十条加强对考察工作的监督。考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对考察工作实施监督;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考察工作进行监督;对干部群众反映考察工作和考察组、考察组成员的有关问题的举报,要及时受理,并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查、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考察机关可根据本规定,结合考察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干部考察范文篇7

要全面把握干部考察标准,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握干部考察标准,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要注重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注意了解干部群众公认的情况,注重社会公论。各级党委(党组)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制定具体考察标准。当前,要特别注意选拔任用政治清醒、信念坚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原则、弘扬正气的人。对那些不顾大局、不守纪律、闹不团结的人,那些不讲原则、回避矛盾、吹捧逢迎、见风使舵的人,那些争名夺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人,那些投机钻营、拉拉扯扯、跑官要官的人,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要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要认真执行考察程序,保证考察工作规范进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六项考察程序,总结了干部考察工作的实践经验,明确了干部考察工作的基本步骤,体现了对干部考察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标准是考察干部的基本依据,严格执行标准是选好人用好人的前提和基础;程序是规范考察行为的必要形式,严格执行程序是选好人用好人的条件和保证。坚持考察标准与执行考察程序在本质上是相互统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考察程序的过程,也就是坚持考察标准的过程。只有严格执行考察程序,才能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工作,保证考察工作有序进行,保证考察任务顺利完成。

要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考察工作质量。要通过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的意见等多种方式,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够畅所欲言,说出对干部的真实看法;确保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干部,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

干部考察范文篇8

注重学习,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该同志在积极参加机关集体学习的同时,坚持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纪检监察业务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并注重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编写的两万多字的《××》已作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教材推广使用,撰写的《××》和《××》经验文章均被××《××》刊物采用,并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业务熟悉,组织协调能力较强。该同志在十几年的查办案件工作中,能够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做到查办案件与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教育干部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依法依纪办案,他严格规范办案程序,认真实行双报告(案件调查报告和案例剖析报告)、双建议(处理建议和整改建议)制度,实行查办督办案件目标责任制,落实办案组长负责制,既保证了案件的有效突破,也保障了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近三年来,他牵头组织共初核违纪案件线索××件,立案××件,其中查办全市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件,涉及县处级干部××人,科级干部××人,累计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收缴违纪资金××万元。特别是在查办中纪委交办、省纪委督办的反映××一案时,通过大量调查和认真分析,敏锐地意识到此案不仅涉及××,还存在一些其它黑洞。在市委、市纪委领导有力支持下,及时抽调市检察院、公安局及有关人员30余人调查取证,并积极协调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联合办案,挖出了××、××一些干部与私营企业人员相互勾结,致使××多万元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案,案件查办工作进展顺利。

工作认真,作风扎实,敢于负责,原则性较强。该同志勤奋敬业,踏实肯干,事业心责任感强。在查办一些案件时要实行集中封闭办公,有时几十天不能回家,但他能够主动克服年龄大又身患××病等困难,和同志们工作生活在一起,身先士卒,处处发挥表率作用。对一些群众上访案件,不推不拖,认真调查取证,及时研究解决。××一名离岗职工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长期上访,他受理这个案子后,带着感情做工作,查资料,翻档案,找知情人座谈取证,多次召集有关单位协商,对反映合理的问题得以纠正,对存在违纪并造成错案的责任人进行了坚决处理,使上访××年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受到市委领导表扬。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案件一上门、两头都托人的问题。面对各种压力和利益诱惑,他坚持按原则办事,秉公办案,不徇私情,不怕得罪人。在查办××县有关部门违规为合同制工人转公务员一案时,涉及到4名县级干部,7名科级干部,有多人前来说情。他顶住压力和说情风,先后四次召开办案组成员会,统一思想,排除阻力,最终使违纪人员受到处理,违规办理公务员的问题得到纠正。

为人正派,团结同志。待人诚恳,关心年轻人成长,既压担子,又教方法。要求自己严格,群众威信较高。×××年××月民主推荐正处级干部,××人参加,得××票,占××%,排名第×;考察谈话××人,一致推荐他担任正处级职务。

不足:性子急,有时批评同志严厉些。

干部考察范文篇9

1、扩大干部考察的横向面

充分利用人大工作的成果。人大按照法律行使监督权,有许多有效的监督方法,比如工作评议、述职评议、工作视察、处理来信来访。这些工作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依法监督,二是参与面广。依法监督保证了监督的权威性,参与面广代表了监督的广泛性。因此,人大工作的相关成果是可以运用到干部考察工作中来的。是可以反映部分单位和个人工作的实际的状况的。地方党委应该要求组织部门主动的和人大常委会取得联系,加强情况的沟通。必要时,在征得人大常委会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参与一些具体的工作。

注重政协参政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形式上通过组织委员视察、参观和调查,了解情况,就各项事业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和其他形式向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和批评。因此,单位和领导者个人履行职责的好坏,也可以从政协委员们的建议案、提案中得到一些反映。组织部门在干部考察中应该注重这些建议和批评。

严格收集部门工作信息。每一个单位和部门有着自身的工作范围,同时也也必须完成其他单位和部门相关的工作。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宣传工作等等。乡镇与县直单位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对班子和个人的考察,就应该对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细致的收集。这些情况的收集,可以反映出工作的大致过程,也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工作的实际成效。比只是在年终看最后的结果要更为有说服力。

广泛征询考察对象相关部门和工作联系紧密人员的意见。这些人包括分管的领导挂点的领导,挂点的单位,业务密切关联的单位,服务对象群体等。这些人与考察对象接触多,而且往往有实质性的接触。对考察对象履行职责情况有最直接的感受,他们的意见也是最真实的。这些人当中,尤其要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

2、大胆采用日常了解的情况

组织部门现在的考察工作,一般是以集中考察所了解的情况为依据。对于平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一般不纳入考察的归总。原因在于,集中考察是集体的行为,对反映的情况有考察组其他的同志在场,而且有原始的记录,即使考察偏差较大,也有依据可查,责任的承担也是考察小组的,个人一般不会承担。由于集中考察往往时间要求很紧,考察组在谈话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时间的把握,因此在集中考察中客观掌握情况的难度就加大了。同时,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许多同志不愿意反映情况。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认为班子是否团结,对干部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即使有问题,有矛盾,在考察中也尽量避而不谈。二是认为考察只是一个形式,干部使用受非考察因素的影响很大,说了也没有用,不如不说;三是对考察组不够信任,怕考察组泄露谈话内容,怕别人打击报复。由于以上原因,集中考察就不可避免的有了局限性。与此相反,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随意的谈话、聊天、议论所反映的情况往往就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氛围轻松,没有什么顾虑。所以,作为组工干部,应该以事业为重,不要过多的考虑个人的得失,要敢于承担责任,要把工作的意识贯穿到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到的情况通过合适的方式加以验证,敢于把得了验证的情况反映到考察工作中去。

干部考察范文篇10

根据镇党委分工,××同志协助镇长××同志抓农村工作和财政工作。三个月来,该同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以讲促学”活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注重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先后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使自身能够更加适应和担当起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挂职期间,该同志在尽快熟悉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分工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林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突出荒山造林这个重点,通过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管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提高了全镇造林绿化水平。全镇新造林亩。二是“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的排查调处,建立了排查、反馈、调处、回访“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及时发现、超前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原创:三是财源建设富有成效。围绕构筑大财源体系,巩固壮大现有税源,培植后续税源,引进外来税源,健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强化税收征管,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占计划的。此外,还参加了《征地安置补助费发放办法》、《农民养老补助费发放办法》的起草工作,建立起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挂职期间,该同志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崇尚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深入企业、村庄调研,在“一线”解决问题,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挂职时间较短,到基层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全镇情况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