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1:51:12

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范文篇1

[关键词]客户盈利能力;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成果,向报告阅读者传递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而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作为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还反映公司的战略定位及其商业模式。一般而言,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从多维度分析,如产品、地区、客户、渠道(线上和线下、自营和)等。然而,实务中很少见到公司分析客户盈利能力的案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困境、主要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1现行财务报告中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的缺失

客户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顾客就是上帝”和“以客户为中心”销售和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对客户的要求积极响应,尤其是市场营销和销售部门都在争取利用公司内各种资源,努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并希望客户能够回馈公司更多的订单。然而,通过阅读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对企业盈利的分析还停留在常规的毛利、地域及渠道方面,涉及客户的也仅仅列举前几大客户名称及其销售额,往往忽略了对客户盈利能力的分析。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更难见到分析客户盈利能力的相关报道。那么,既然企业高度重视客户,那么为何对客户的结构及客户给公司带来的贡献缺少深入的分析呢?1.1传统财务报告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欠缺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客户盈利状况的资料分散在公司内各个部门,无法及时协调并汇总。从开发一个新客户到交付产品或服务(以下统称为“产品”),需要的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市场营销、研发(尤其是定制化的产品)、采购、制造、财务和售后服务等部门,资料散放在上述部门,很难按照客户的口径归档。第二,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不适应按照客户归集收入和相关成本的要求。由于现行会计的假设之一便是会计分期,而且会计期间一般按照自然年度,跨年度的成本和费用因为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而结转。同时,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未按照客户的维度设置辅助账,不便于统计相关数据。第三,客户给企业带来的贡献有滞后性。毕竟,从开发新客户到产生订单需要一定时间,对客户未来的贡献更难准确地预测。第四,企业观念短期内很难转变。通常认为,对待客户应该一视同仁,不应因其订单给公司带来的贡献不同而被贴上不同的标签。1.2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不足的影响。然而,由于“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的存在,从管理角度而言,并非所有的客户都能给企业带来等价的贡献,通常而言,只有少部分的客户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的高价值的贡献。如果对所有客户采取同样百分百满意的策略,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将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来维护客户,在企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很明显存在浪费资源或资源错配的现象。第二,公司的整体财务绩效受影响。由于选择了错误的客户,企业的业绩自然受到影响。第三,对公司商业模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对于选择线上和线下销售的企业而言,客户定位和细分客户的统计选择将会影响到公司的客户战略。相应的,企业的主要活动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公司的商业模式,最终影响公司的整体战略。

2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框架

基于前面的讨论,有必要围绕客户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为此,在明确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客户的成本和费用,包括直接成本、支持性成本与费用(以下统称为“支持性成本”),通过与来自客户的收入进行匹配,从而判定客户的真实贡献。2.1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框架的设计。以制造型企业为例,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进料、生产、发货、销售、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包括财务、计划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采购等。企业通过整合自己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而获取适当的利润。其实,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企业的价值链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研究开发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企业产品销售从原来的线下销售也逐步尝试线上销售等。对于企业而言,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边界越来越模糊,凡是为客户及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都可以称为主要活动。基于此,将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变换成环形的话可能更为合适(如图1所示)。图1中的逻辑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从研究与开发入手,通过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及公司内其他管理性职能部门的支持,从而完成公司产品的价值实现。组织保障包括市场销售、质量控制、管理层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护客户关系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为了方便计算,设计相应的计算表格(详见表1),并说明如下。2.1.1客户收入。很明显,来自客户的收入主要是产品销售收入,无论从会计核算还是统计的角度而言,来自客户的收入都可以直接从与之相关的订单中获取,只是涉及跨年度数据时,需要从不同年度账套中提取。由于会计核算采取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于尚未实现的客户收入可以不包含在统计范围之内。如果是为了预测客户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的收入,也可以将未实现或预期可以实现的收入一并统计。当然,基于收入成本配比的原则,与未来收入相关的成本也应予以考虑。2.1.2客户成本。客户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与客户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销售给客户的产品成本与企业承担的运输费用,即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间接成本则是与为了获取客户以及维护客户关系相关的成本,即表1中的组织保障费用,包括市场销售费用、售后服务费用、质量成本、管理费用以及研究开发费用等。其中,属于公司公共费用的管理费用既可以分配,也可以不用分配,这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目的。另外,由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管是进行费用化处理还是资本化处理,都与产品相关,是否作为相关费用分配到客户也可以酌情考虑。毕竟,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项工作内容,并不像对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那么明确,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决策需要。2.1.3客户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分配客户间接成本或相关费用的难点在于采取何种方法。就像制造型企业分配制造费用时,无论采取时间标准还是材料直接成本等标准,都可能导致成本或费用分配不合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是采用作业成本法(ABC)的思路,通过划分为客户服务的相关活动来分配。然而,由于ABC核算体系的复杂性,在实务中并不易操作。有学者曾提出可以采用估时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Activity-BasedCosting,TDABC)来解决成本分配的问题。即便如此,采用TDABC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变革,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操作的难度较大。基于此,笔者的建议是对于直接与客户相关的费用,如市场销售人员发生的与客户有关的费用以及因客户退货而产生的质量成本,直接计入即可。如果销售人员同一期间为较多客户服务,则可以按照其服务时间简单分配即可。而对于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不太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这些费用和客户收入内在的关联性。建议对于此类费用区别对待,其中的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等)不予以分配,对于此外的相对变动性的固定费用(如差旅费、工资等)则按照客户收入的占比予以分配。这样的分配肯定不够准确,但如果采用一贯的分配口径,从长期看还是可以从中发现客户的贡献度。2.2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的运用。在做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之后,从客户盈利能力水平和客户市场增长率这两个维度,将企业的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上述两个维度从低到高的趋势看,客户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为了说明客户对公司的现有贡献程度,以图2展示如下。A象限的客户是企业最有价值的客户,属于重点发展和维护的对象;B象限的客户其盈利贡献程度较高,但市场份额增长有限,企业只要维护即可;C象限的客户,虽然客户盈利水平较低,但市场增长率可能快速提高,企业应采取增加订单的形式,通过销售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对于D象限的客户,由于客户的贡献较小,且市场份额增长有限,可以采取放弃的策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转到其他象限的客户。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策略主要是基于现状的静态描绘,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实际上,客户和企业的关系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中。实务中,企业不可因此而“刻舟求剑”,而应采用积极的策略将现存的有增长潜质的客户都发展为价值型客户。

3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框架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框架在实务中并未全部应用,还处于验证阶段,要运用好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框架,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事项。3.1组织变革和高层的支持至关重要。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由于跨部门、跨年度和跨地区,需要协调的事项较多,这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因此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就变得非常重要,高管层不但可以从绩效考核角度推动跨部门的合作,而且可以在公司内培育良好的协同文化。必要时,由于工作的需要,可能需要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理念以配置相应的资源,破除企业仅仅以客户或者企业自身为核心的经营理念,逐步形成企业与客户双赢的局面。在企业普遍采用“金字塔”式组织架构的状况下,任何革新都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支持,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只是企业诸多变革中的一部分而已。3.2跨部门的合作是应用的重要基础。由于绩效考核的导向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约束,公司内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利益,对于跨部门的业务,如果仅仅依赖部门领导的自觉意识是很难推动的,这需要公司整体文化氛围的熏陶、跨部门合作的奖励机制等,如在公司考核时引入“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满意度”则可以适当减少跨部门的壁垒。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借鉴经济增加值的管理理念,引导各部门站在公司整体利益考虑业务的开展情况。就客户盈利能力分析而言,企业需要明确主要责任部门(如财务部)以及相关配合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其他职能部门等)的具体职责,尤其是各部门需要提供的信息通过相关表单来明确,从而为分析客户盈利能力提供及时、完整和相对准确的基础信息。3.3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是必要的保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了。企业通过实施ERP或其他管理软件,不但为会计核算及日常管理提供了便利,更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客户盈利能力分析而言,借助信息化工具,可以围绕客户,全面收集和整理客户的基础信息、产品要求、采购频次、售后服务、参与本公司产品设计的意愿等相关信息。必要时,还可以互相开放彼此之间的供应链系统,以做到材料信息共享。在通过信息化平台具体分析客户盈利能力时,需要关注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和口径的一致性,做到应取尽取,不重不漏,而且通过模型的建立,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防范内部的财务舞弊行为。3.4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有效保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公司各项行为准则的指挥棒,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着无形的、深刻的影响。前已述及,为了推动客户盈利分析这种跨部门的合作以及深刻分析客户的行为倾向,有必要推动公司层面的绩效考核,以此奖励在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方面表现得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这种正面的鼓励行为更加有助于分清客户的种类,即哪些客户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贡献的价值型合作伙伴,哪些客户是临时性交易对象,哪些客户是战略型客户。只有准确地为客户画像,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3.5其他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是补充。站在企业的角度而言,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只是为了准确识别有价值的客户。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要提供合适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也会直接影响着客户的选择。因此,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盈利能力分析一样重要,通过甄别各类产品对公司的贡献程度,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才能有效地推广公司的产品。无论是客户盈利能力分析还是产品盈利能力分析,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企业可以借鉴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系列指南,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灵活运用相关管理工具,为企业创造价值。

总之,客户盈利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鉴于实务中缺少应用案例,上述探讨也仅限于理论上的探索,尚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不过,在国家大力推行管理会计创新应用的背景下,任何旨在推动企业改良或创新的做法都值得鼓励。毕竟,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企业的适度盈利及其可持续发展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团结,季建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框架探索[J].会计之友,2019(1):60-62.

[2]赵团结,刘全山.关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9(21):44-47,60.

[3]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公告(第四辑)[M].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4]赵团结,徐开磊,查燕云.借助商业模式画布分析公司财务绩效[J].国际商务财会,2020(6):17-22.

分析能力范文篇2

关键词:贸易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一、引言

对非公益性企业而言,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不仅有助于对企业经营者工作业绩的评估,也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经营者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企业常用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有业务(产品)层面的,如销售毛利率;有公司整体经营层面的,如销售净利率;有基于投资报酬评估的,如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等。由于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来源,因此围绕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贸易企业在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二、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

对贸易企业而言,其基本的盈利模式是将资金投放于供应链中,完成从上游投放到下游回收的一个循环,从中获得价差收益。价差即单位毛利,为了使不同售价下的价差具有可比性,贸易企业常用销售毛利率指标来分析评估业务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采购单价)/销售单价。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贸易企业总是倾向于经营毛利率更高的产品。对同一产品不同时期销售毛利率变动的计算,有助于企业分析上下游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优化供货渠道和仓储物流成本,调整营销策略,拓展盈利空间。企业也可通过销售毛利率的比较来评估不同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促进毛利率低的部门学习先进,补齐短板,改善盈利能力。企业还可利用销售毛利率的对比进行合同或客户的排序,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毛利率高的合同或客户。

三、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

贸易企业完成一个业务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一个业务循环的周期越短,企业投入在业务中的营运资金周转的次数就越多。在销售毛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笔资金周转次数越多,为企业获取的利润也就越多。传统的销售毛利率分析方法忽视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可能会误导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一)导致预算资金分配差错,降低企业整体收益水平

以下通过一个实务案例来分析说明。A公司系一家钢贸企业,设有两个业务部门,业务一部经营工程类客户,业务二部经营制造类客户。公司在编制2019年经营预算时,计划投入业务资金15000万元,两个部门均向公司提报了2019年业务计划,其中一部上报的客户毛利率约6%,二部上报的毛利率约3%,两个部门均需资金10000万元。由于公司计划投入的资金无法同时满足两个部门的需求,公司经过盈利能力对比分析,决定给予毛利率高的一部资金10000万元,给予毛利率低的二部资金5000万元。2019年,两个部门均实现了1800万元的业务毛利,其中一部销售毛利率为6%,二部为3%。。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工程项目结算周期较长,二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约定的回款周期为4个月(从公司对钢厂付款之日起至客户回款之日止,下同),10000万元营运资金全年只周转了三次,实现收入30000万元。而一部客户处于卖方市场,与公司约定的回款周期为1个月且均能按期支付,5000万元营运资金全年周转了12次,实现收入60000万元。二部的毛利率和营运资金占用均只有一部的50%,但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到一部的4倍,最终与一部创造了相同的利润贡献。由于公司使用销售毛利率分析对业务部门盈利能力形成了错误的评估结论,导致公司的资金流向了盈利能力低的部门,降低了公司整体收益水平。

(二)导致新业务开发方案的盲目决策

当公司计划开发新业务时,如果有多种经营产品可供选择,在毛利率水平和回款周期均存在差异时,无法量化各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只能简单以销售毛利率作为选择依据,最终导致因回款周期过长,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

(三)导致销售合同签订的盲目性

在贸易实务中,不同的售价往往对应不同的回款周期,毛利越高回款周期越长,仅凭销售毛利率一个维度无法评价结算条款的优劣。由于缺少定量分析工具,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选择毛利高或回款快的结算条款。

(四)导致采购资源选择的盲目性

同一销售产品,不同的厂家不仅存在采购价格上的差异,而且其生产周期、供货距离和物流组织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交货周期的不同,进而导致整个业务循环的回款周期差异。如果不能定量比较盈利能力的高低,只能凭直觉选择采购价格低的厂商或者交货快的厂商。

四、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的改进建议

为解决销售毛利率指标在分析业务盈利能力上的不足,笔者建议贸易企业引进新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销售毛利/(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占用天数/365)。这里的营运资金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三者之和。上述公式可进一步推演为: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占用天数/365)】=销售毛利率×营运资金年周转次数。公式中的销售毛利和销售收入应使用不含税金额,如果要保留使用含税收入计算资金周转率的传统方法,则计算出来的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含税收益率,再除以应税税率则转化为不含税收益率。使用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指标可有效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优化预算资金分配

以前述A公司为例,业务一部销售毛利率为6%,营运资金年周转次数为3次,则其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6%×3=18%;业务二部销售毛利率为3%,营运资金年周转次数为12次,则其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3%×12=36%。显然,二部的盈利能力是一部的两倍。如果我们用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指标来优化2019年度的预算,则公司15000万元的资金将分配给一部5000万元,二部10000万元,全年实际可获取的利润为:一部5000万元×18%=900万元,二部10000万元×36%=3600万元,公司整体利润为4500万元,比原预算方案增加了900万元,增幅为25%。

(二)指导新业务开发方案的选择

A公司为分散经营风险并扩大经营规模,计划投入5000万元经营新的贸易产品。经市场部调研分析,公司在两类产品上有资源优势,且均能开发出经营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群。市场上接受的甲产品销售毛利率为6%,乙产品销售毛利率为4%;按客户所处的行业惯例,甲产品客户平均回款周期为4个月,乙产品客户平均回款周期为2个月。经测算,甲产品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6%×12/4=18%,乙产品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4%×12/2=24%,乙产品虽然销售毛利率低于甲产品,但综合盈利能力强于甲产品,应将增量资金用于乙产品的经营。

(三)指导销售合同的签订

A公司为某客户供应钢材,不含税采购成本预计为4000元/吨(税率13%),公司需全额向钢厂支付预付款,预计钢厂生产周期为10天,钢厂发运至客户需5天。客户提出两种可选择的结算方式:如果要求收货后60天付款,则按4200元/吨确定不含税结算价;如果要求收货后120天付款,则按4300元/吨确定不含税结算价。经测算,第一种方式的销售毛利率=(4200-4000)/4200=4.76%,资金年周转次数=4200/(4000×1.13×(10+5+60)/365)=4.52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4.76%×4.52=21.52%;同样方法可计算出第二种方式的销售毛利率为6.98%,资金年周转次数为2.57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17.94%。第一种结算方式毛利率远低于第二种方式,但资金年化收益率却比第二种方式高出3.58%,应选择按第一种结算方式签订销售合同。

(四)指导采购资源的选择

A公司销售一批专用钢,不含税售价4000元/吨,客户收货后15天付款。公司有两家钢厂采购渠道可供选择,均需全额预付采购款,甲钢厂不含税采购成本为3900元/吨,生产周期20天,钢厂发运至客户需5天;乙钢厂不含税采购成本为3890元/吨,生产周期25天,钢厂发运至客户需10天。按前述方法计算,向甲钢厂采购的销售毛利率为2.5%,资金年周转次数为8.28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20.70%;向乙钢厂采购的销售毛利率为2.75%,资金年周转次数为6.64次,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为18.26%。向乙钢厂采购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交货期长,降低了公司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应选择向甲钢厂采购。

五、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过去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已缺乏生存能力,贸易企业应改进业务盈利能力的分析手段和方法,从基于赚取价差的销售毛利率分析转变到基于资金投资回报的营运资金收益率分析。企业要提升营运资金收益率,一方面要拓展和优化采购渠道,以集采模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优化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等途径提高销售毛利率;另一方面要强化业务组织,尽可能压缩上游交货时间和物流发货时间,合理控制下游回款账期,提高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参与文献:

[1]赵勇.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8):30-31.

[2]王梓杰.X集团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105.

[3]张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02):94-95.

[4]张梨花.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4):94-95.

分析能力范文篇3

关键词:写意性测试;翻译能力;测试方法;信度和效度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定期对学习者的外语能力进行测试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翻译曾被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和目标,翻译教学法也曾经盛行一时。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对学习者的外语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和双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给翻译的测试和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大型的测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八级以及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翻译都是必不可少的保留题目。然而,翻译究竟是什么,翻译能力包含了哪些方面,翻译测试的目的何在,如何设计翻译题型才能达到测试目的。翻译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才能得到最满意的实现、这些都是翻译测试中需要理清的概念和重视的问题。本文着力分析翻译能力,并提出对翻译能力进行分析测试。以达到测试翻译能力的目的。

二、翻译能力分析

随着语言教学方法的改进,交际法兴起,语言测试不仅仅局限于测试语言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即交际能力)(高兰生、陈辉岳1996:5-13)。翻译测试则是对译者综合能力的测试,翻译能力不是单一的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能力体现,而是一项包含了诸多因素的综合能力体现。

要设计出合理的翻译测试题型,首先要把翻译能力分解成可以评估的因素。不同的学者将翻译能力分解成不同的因素,这里笔者参考PACTE(ProcessoftheAcquisitionofTranslationCompetenceandEvalu-ation)研究小组的分析方法,他们将翻译能力分解成六个因素(PACTE1998and2000):

1、双语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bothlanguages,包括原语理解和译语表达);

2、语言外能力(Extralinguisticcompetence,包括翻译理论知识、双语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和主题知识);

3、转换能力(Transfercompetence,理解和再现);

4、职业能力(Instrumentalprofessionalcompetence,包括文献资源知识、新技术、人力资源和职业道德);

5、心理生理能力(Psvchophysiologicalcompetence,如阅读与写作技巧、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逻辑思考力、好奇心、毅力、严谨、敏锐、自信等);

6,决策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即处理问题的决断能力、纠正偶发错误的能力、复述能力和文献编纂能力等)。

其中,转换能力和决策能力是关键。许多人认为翻译能力是个抽象概念,不便评估操作,人们通常采用主观翻译题型进行测试,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分。然而,对翻译采取分析型测试并不是无路可寻。根据PACTE的这一分解方法,结合实际的翻译测试,我们可将译者翻译能力分解为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推理能力、转换能力及决策能力等若干单项能力。这些单项能力互为补充,整合作用于翻译过程。分析型测试就是将构成整体译者翻译能力的单项能力分别进行测试,以确定受试者的翻译能力。因此,在近年来的翻译测试中。逐渐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客观题型,即分析型测试,把译者的翻译能力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单项能力,分别测试。

三、测试题型的设计

分析能力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内容之一。现阶段,多数幼儿教师都意识到了阅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关键作用,各个幼儿园也为幼儿构建了较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极大地提升。本文重点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这一话题开展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一、分析对幼儿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幼儿阶段的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对事物的认知热情也非常强烈。幼儿通过对各类故事书等书籍的阅读,可以在其中捕获很多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让幼儿提前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强化幼儿一些实际生活感触,提前让幼儿进入单纯美好的图书世界,可以充裕幼儿的生活世界,使幼儿的生活世界更加美妙多姿、趣味盎然,这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二)对幼儿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和初步构成观察力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在阅读活动期间,通过比较、分析画面、动物表情,人物表情等思维形式,幼儿能够作出简单的推理及判断,同时在成人连续性、言简意赅的讲解指导的前提下得到推动,促进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三)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人类互动、交流的一种主要工具,语言对正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是发展其口头语言的惊人途径,幼儿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也愿意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解释。如此一来,幼儿口语的发展空间就变得非常大;与此同时,幼儿通过早期阅读,能够大面积接触一些书面语言,对他们相关书面语言方面的知识起到了增长的作用,为未来步入小学阶段时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建较好的阅读环境及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而言阅读环境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举个简单的例子,为幼儿提供轻松、愉悦、平静的阅读空间,为方便幼儿取放及随时阅读,将图书放置最适宜的地方,依据幼儿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变化对图书进行定期更换,对生动的新图书、好图书推荐窗口进行设置,并在布置阅读空间时,结合阅读教育,比如说夏天的时候可以将阅读空间布置成充满夏凉的气息,多提供与夏天内容相关的图书等。(二)指引家长构建较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的参与、支持与幼儿教育紧密相连。培养幼儿阅读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构建较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最应注意的是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阅读形象。努力让幼儿在家中常常看见父母读书的样子。家长也要尽可能的抽出一点点时间,与幼儿一同阅读,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到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在家长布局一个幼儿可以放书和看书的地方,根据幼儿的喜好及年龄特征,对合适的各种图书等进行购买,让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材料。(三)选取适当书籍,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根据幼儿认知特征,幼儿更容易接受色彩鲜明、形象直观,及生动有趣的书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可以为低学龄儿童选择简单,且具有插图的中心内容阅读书籍,阅读内容连续性小,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选择具有一定连续性的书籍,以及插图和少量文字的书籍为中高儿童,该种阅读书籍因为连续的内容,因此可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选择阅读的书籍应考虑生动插图,文本和图像的适当协调性,以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三、结束语

幼儿阶段儿童们的阅读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发展速度非常快,只要我们多留心、勤思考,将阅读能力与想象力有效融合,关注一点一滴的累积,仔细并善于倾听,对幼儿思维的闪光点要及时抓住,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要肯定、赞扬和鼓励,幼儿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还能为幼儿的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幼儿在阅读中愉快的翱翔,自然而然的就能实现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俊丽.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80-81.

分析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民族自治县;苗医药;服务

我国苗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苗族人民在历史长期的迁徙、在与自然环境抗争、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运用智慧将各种动植物、土石、金属及巫术相融合,形成了苗族独创的救死扶伤的医药文化——苗医药文化。贵州省雷山县是一个拥有15万人口及较完整苗族文化体系的多民族自治县,县内有苗族、汉族、瑶族、洞族、水族和彝族等6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了23种珍惜保护动物和200多种名贵中药材,因此它不仅是贵州省历史上中药材主产区,还有着“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及“苗疆圣地”的美誉。在雷山苗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据调查苗药是当地70%的农民、38.7%的城镇居民就医的第一选择。在综合指标选择中,苗族医师作为就医第一选择达到55.%,疑难杂症选择达38.2%、乡镇医院选择占19.8%,县人民医院选择占42%[1]。由于我国各地区人文科学、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医药服务在各地有着鲜明的运作模式和运作特点[2]。

一、雷山县苗医药服务现状

(一)雷山县国营医疗机构苗医药服务现状。雷山县内没有中医药的专科医院,只有一所县人民医院,院内设有中医科,科室设有门诊诊室1间,住院部诊室1间,在用病床25张。科室有6个医生,6个护士,在6个医生中具有正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6人均毕业于专业本科院校。中医科目前尚未开展苗医药的相关服务。(二)雷山县民营医疗机构苗医药服务现状。雷山县目前共有民间医师257人,民营医疗诊所17所,其中12所集中在县城,5所分散在乡镇。其中有两所民族医院因名气和规模较大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为福源民族医院和雷山回生苗医堂。1.福源民族医院。文玉忠是福源诊所的负责人及主诊医师,也是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诊所服务面积370个平方左右,工作人员22人,除1名苗族医师和1名苗族医士外,还有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护士6人,无职称人员3人,后勤人员1人。福源诊所在治疗直肠炎、结肠炎、阑尾炎等十几种胃肠道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疗效,医院所用苗药除少部分购买以外,大部分草药均采至苗岭雷公山,医院每天的门诊人数在30-45人左右,医院有住院病床6张。福源民族医院经营理念由传统的苗医药诊疗向现代医疗转变,医院将传统民族医药和现代治疗仪器相结合,引进了现代熏蒸的治疗设备,帮助病人通过洗浴熏蒸的方法提升苗药吸收疗效。同时医院也引进了B超机、碎石机等西医诊疗设备,也采用一些西医的治疗手段。扩大诊疗项目,增加诊疗收入。2.雷山回生苗医堂。雷山回生苗医堂位于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王增世是苗医堂的负责人及坐诊苗医,他对苗医药有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让许多人摆脱病痛,医技受到人们的肯定,因此人们送他人“苗医圣手”的称号,同时他也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传承人,取得了民族医师的资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医堂面积在180平方左右,王增世外与其十余名学徒共同为当地居民开展医疗服务,医馆的特点在于精湛的苗医技术、苗医医理和治疗手法,治疗特色覆盖骨科、血栓和各种疑难杂症。3.其余苗医馆服务能力。雷山还有一些小有名气的苗医馆如;以治疗肝病为特色的杨氏苗族医馆、以治疗结石为特色的江氏苗医馆、以治疗骨伤为特色的何氏苗医馆。他们较福源民族医院和回生苗医堂而言,行医人数较少,诊所面积不大、服务项目都较少。

二、公共政策视角下的雷山县苗医药服务分析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的战略方针。苗医药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目前困扰苗医药发展的瓶颈有管理口径众多并各自为阵,在思路规划、措施落实方面不适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和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还不适应。还不适应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事业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发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的直接领导[3]。(一)雷山县苗医药政策外部系统分析一是在政治上。在《贵州省“十三五”中医发展规划》颁布前,黔东南州就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条例》从保障与发展、从业与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概定,进一步为苗医药侗医药传承、研究、保护提供了法规保障。二是在经济上。黔东南州于2014年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侗医发展条例》,《条例》中明确指出“县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立苗侗医学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医疗、教学、科研、科普及产业发展”。三是在行为上。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苗侗医药发展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苗侗医药发展管理工作。四是在医药上。依托苗族人民千年来的智慧,深厚的医药文化、苗医们精湛的医技和口传心授的传承。(二)雷山县苗医药政策内部系统分析除相应的行政组织机构外,政策内部系统还由服务过程、系统运行和健康结果构成。一是服务过程。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雷山县人民医院、县苗医院和诊所的管理,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县内村级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二是系统运行。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名工作人员分管中医药的,除处理平时公文运转的相关事务外。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负责中医药相关文件的处理、每年村医培训、走访。三是健康结果。目前县内以县人民医院为主,民族医院为辅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看病需要。但是县卫生局分管工作众多,大多数工作人员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因此,在对中医药配套政策了解的深度不够,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薄弱,没有结合县内苗族医药的特点结合政策提出更深入的思考。

三、存在问题分析

以来,政府对人民的“健康”高度重视,贵州人民政府草拟了《贵州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黔东南州就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都为雷山县苗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2017年国务院办公室下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为中医药服务的提升和优化指明了发展方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侗医发展条例》的颁布为苗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但是苗医药的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困难。(一)政府对苗医药服务推动能力有待加强。一是缺乏对政策的掌握和推动。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虽是县中医药的主管单位,但该岗位人员负责事务较多,对中医药政策把握欠缺。二是缺乏对中医药的宣传。县内尚未制定和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的宣传。三是缺乏引进人才机制。目前县内许多乡镇卫生院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下修建了中医馆,但是从事中医工作人员明显不足。四是服务能力不均衡。县内有民族医院、苗医馆12家,但是在农村人口分散的乡镇只有5家苗医馆,服务能力不均衡,(二)苗医药自身特点制约其发展。一是苗族缺乏文字制约苗医药发展。苗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许多古人的经验和药法无法保留传承,理论体系难以形成。二是苗医药传承方式制约苗医药发展。苗族医药都是以家族式的方式进行传承,“传儿不传女”,“不传外姓人等风俗”,使苗医药在原始的传承方式中各自为阵,缺乏交流,苗医药发展日益萎缩。三是苗族医药对自然界的依赖制约苗医药发展。苗医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野生资源的需求也限制了苗医药的发展。

四、建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政府的推动下,人们对民族医药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2015年,凯里市150余名苗医组建了苗医药学会,凯里建成了第一个中医医院,将苗医从“散兵游勇”向“正规军”又迈进了一步,增强了苗医的信心[4]。(一)修建县中医院 发展苗医药门诊专科。在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积极申报下,预计于2018年底开工修建雷山县民族中医院,计划医院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床位规模为100床,鉴于目前县人民医院的中医科没有将苗医药纳入诊疗范围的情况,建议新修建的县中医院考虑将苗医药纳入医院服务的诊疗范围,这不仅体现国家对苗医药发展的重视,提升影响力,增强了苗医的信心,还为苗医药的人力、技术、财力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加大苗族医士、医师的人才队伍建设。(二)经验向理论的提升 深挖苗医药丰富内涵。随着人们民族医药意识的提升,目前贵州有相关民族医药专著陆续出版如《苗族医药学》、《苗族药物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发展》,结束了苗医药长期需要“口传心授”的历史,苗医药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是相对于苗族几千年的历史,目前的研究水平和范围对薄弱,苗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对配方自我保护意识,使许多药方散落民间,有的苗医有心相授,但是无人继承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组织专家团队深挖苗族医药文化内涵,收集民间药方,夯实苗医药理论体系,促进苗医药向现代医药的转变迫在眉睫。(三)充分发挥苗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雷山县继续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7年开展中医培训274人次,并为1289名60岁以上的老人和2542名3岁以下儿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但是缺乏将苗医保健服务项目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结合,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苗医药诊疗及保健服务,将苗药推进大众的视野,走进群众的生活,提升苗医药的生命力和活力。(四)提升苗医药人工种植和养殖技术。目前苗药标准还不够完善,人工种植和养殖的手段有待提高[5],因此要提高苗医药人工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和手段,寻找替代品,减少对自然破坏及野生资源的需要,实现苗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来林.传统苗医药文化对苗药发展的影响[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9-33.

[2]王高龄.构建及提升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23-26.

[3]袁黔华.完善举措,解除困扰贵州苗医药发展的瓶颈[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262-265.

[4]陈丹.黔东南州搭乘大健康产业发展快车——苗医药从小众走向大众.贵州日报,2016年3月11日第011版.

分析能力范文篇6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里“尤其要重视的”不只是语感,还有我们忽视着的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关于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及其教学策略,教育刊物上经常可见,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仅就培养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教学策略,谈谈拙见。一、培养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性。1、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高玉祥著《个性心理学概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标准》),并遵循这一规律,从学生的直觉思维出发,从整体把握入手。2、文章的作者告诉我们:文章是融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是作者人生观、审美观的外现。如《草原》一文,作者要告诉学生的是:(1)草原很美;(2)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3)我们祖国多可爱。这三个方面就是文章的主线,感悟了这一作者的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课文,这也是《标准》中为什么要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3、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前,我们的教学仍普遍存在着“庖丁解牛”式的文本分析(我听了农村小学的不少公开课,因此我这样认为),已经形成了“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订证—学生抄背的基本程序”(《福建教育》2001、1,陈宝铝老师语),从而忽视了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的培养。其实,只要我们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难发现,即:我们的教学造成了课文教完时,学生连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呢?”(《伟大的友谊》)也搞不清楚的这样类似的难堪局面。这也是《标准》强调“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主要原因。二,培养整体把握能力的策略。1、从阅读内容出发,构建整体把握系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的主要阵地,从阅读内容入手,必须构建一个系统,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①以单篇课文为对象构建整体把握阅读系统。这是整体阅读教学的基础,因为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关涉其它任何系统的整体把握阅读,单元整体整体把握阅读的教学目标要靠单篇课文来落实。首先,教师要抛弃传统的从字词句到段落层次,到篇章结构的三段论式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从全篇着眼的重读书、重感悟的整体感知的教学模式;其次,要让学生懂得一篇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知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必须把它们看作整体中的一部分,从整体中去理解部分,增强学生整体感受知课文的意识,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第三、多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哪些词或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四、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到讲台上把故事的内容埂概告诉给同学们,课后可要求学生把故事讲给亲人、伙伴们。②以单元为核心构建课内整体把握阅读系统。首先,在单元内的课文与课文的联系中构建。可采用“精讲引路——自学讨论——比较异同——归纳总结”这一思路去构建。如:教学六年制四年级第六单元时,可先精讲《捞铁牛》,而教学《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一次科技活动》就可以按自学讨论、比较异同、归纳总结时行,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中构建。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阅读内容是螺旋式的深化,只要我们树立以单元为核心的思想,便能从同一册中或不同册中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中寻找到突破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教学六年制五年级第三组课文时,可以联系六年制四年级的第三、四单元,因为这三单元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因此,只要重温这两组课文,学生便能自主地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阅读内容。③以阅读实践为依据构建整体把握阅读系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整体把握阅读系统就应建立在“大语文”的这一观念之下,强调凡有语言文字运用地地方,就有语文学习。这是与整个大文化背景、整个丰富多采的生活密切相联的,渗透在一起的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地方。也就是说,应把学生在课内外的生活实践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统一在教教学的目标要求之下,开展语文学习。构建整体把握阅读系统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师的“导”是以“整体把握”为出发点,学生的“悟”是以“整体把握”为核心的。循着这一方向,落实《标准》中的“尤其要重视”就有枝可依了。2、从审美教育出发,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之作,是精心筛选的美文时文,都蕴含着不尽的“美”。因此,从审美这一角度出发,构建语文美育框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①重视古诗词的诵读,在体验其间蕴含着的文化美和韵律美的同时,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精神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把握这些优秀民族文化散发出来的睿智,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感情因素,必须要求学生去诵读,使其自然受到“美的能源”的辐射和熏陶,并在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美”。而有表情的朗读古诗词,可以起到春雨润物般的审美作用。因此,从审美出发,借助于诵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至小学毕业至少80首),并要求不必去详细的分析,这为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空间。②加强写景文章的学习,在体验其间蕴含着的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同时,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写景类文章是自然形态与审美情感的物化形式。学习这类文章不仅能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美,还能体验到作家震撼人心的情感美,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学习这类文章必须靠体验,如:教学《观潮》一文,你总不能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去,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因此,最多只能借助多媒体或一些画面引导学生去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验中华大地有这奇观而迸发的自豪感。经常让学生这样去体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③透视课本人物的形象,在体验其间蕴含着的思想美和人格美的同时,培养整体把握能力。课本人物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前者如为新中国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董荐瑞;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监牢里的革命前辈;坚强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熔合了人类进步理想情操的人物群体,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后者则是缔造人类文化灿烂成就的众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各自的感人事迹和流传至今的精美篇章,放射太阳般的光辉,如陆游渴望统一的临终叮嘱;杜甫忧国忧民的叹息;鲁迅对青年一代的关心……这些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是构成中华品格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园地。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体验,在体验中透视人物形象,把握这些人物的思想美和人格美。“人,是依着美的原则生活的”,只要我们从审美教育出发,在“体验”这两个字上做文章,落实《标准》中的“尤其要重视”也就水到渠成了。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这“尤其”,我们必须加强研究与探索。

分析能力范文篇7

l、概念及其阐释

研究政府能力,通常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指什幺样的能力,二是指何种程度的能力。前者是就能力的类别而言,后者强调的是能力的强弱与大小。单从能力的类别来考察,它往往同政府职能的含义较为接近,如果就能力之大小来研究,则要切入诸多变量,更多地从实证分析中得出一种比较的相对的量的规定性。显然后者的研究更具挑战性,当然也更具有说服力。不过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变量的确定,统计的偏差,难以预测的相关因素的干扰等。所以,在政府能力研究中的歧义和纷争就不是那幺令人费解了。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从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出发,提出功能三分方案,即系统功能(包括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政治沟通)、过程功能(包括利益表达和综合、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功能(包括提取、限制、分配与输出),并用“政治生产力”给以概括和总结,无疑,这种尝试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也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我们当然可以把“政治生产力”作为衡量政府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古德诺的政府观似乎更为简洁,他说:“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功能中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分别就是政治与行政。”2这实际上是对政府能力的二元划分,即政治能力与行政能力的二元组合。

持系统政治观的学者则是从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等向度来定位政府能力的,具体表现为体系的维持能力,体系的生产能力,体系的适应能力,体系的统合能力等。当然,各部分的能力之和并不等同于体系的综合能力。

国内学者对政府能力概念之阐释亦不尽一致,王绍光和胡鞍钢把政府能力、国家能力、中央政府能力作为同一概念来定义。“国家能力是指国家(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包括四种:汲取财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其中国家汲取能力是最主要的国家能力,也是其它国家能力的基础。”3也有的学者把政府能力概念归纳为“创造能力、生产能力、改造能力、适应能力、贯彻能力、自律能力”等六个方面。4这些见仁见智的论争说明,对政府能力的研究,尚无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这种局面一方面令人眼花撩乱,另一方面也使人看到百花竞研的可喜景观。

概而言之,研究政府能力要涉及到政府与社会、政治与经济、权利与交换、结构与功能等政府观的根本内容,政府能力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政府绩效,具体可表述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基本向度。政治绩效主要指政治生产力以及政治产品,即政策的形成与贯彻;经济绩效主要指经济增长与稳定中政府的导向作用,其中通货膨胀、失业、收入分配等是重要的参数;文化绩效主要指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补与渗透,以及文化的繁荣与整合;社会绩效主要指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安全与犯罪、公平与正义、福利与贫困、稳定与动乱等指标是重要的参数,这几方面绩效的大小强弱反映的正是政府能力的大小强弱。

政府能力这一概念涉及到大小之辩与强弱之辩两组范畴,即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强政府还是弱政府,这是较为流行的描述,实质上大小和强弱反映的是一个问题,大与强相联系,小与弱相联系。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演化为四种模式:1,强政府——弱社会模式,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属于这一模式,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其政府能力最强。2,弱政府——强社会模式,这种政府是“守夜人”式的政府,其能力最弱。3,强政府——强社会模式,这一模式的政府与社会相互制约,形成对列之局。4,弱政府——弱社会模式,这一模式在现代国际舞台上较为少见。

政府能力的强弱与政治体制的变迁、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发展的状况、文化与社会整合的程度紧密联系,互为因果,并且不断相互转化。政府能力之提升与削弱既依赖于环境的改变,同时反过来又规定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程。政府能力强弱之分野昭示出政府在价值追求上的不同侧重,强政府偏重于对权威与秩序的青睐,弱政府却表现出对自由的厚爱。

2、社会转型与政府能力相关分析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亚戈分校的罗纳一塔斯(AKOSRona—Tas)将整个改革过程分为社会主义的侵蚀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两个阶段。5如果这种划分有一定道理的话,无疑,我国自90年代以来,改革已进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从参与国际分工和加入全球市场的大背景来看,我国的市场体系构建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它是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对市场的介入程度以及在整个体制转换中的导向作用是政府能力的重要体现。如果说90年代以前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社会推动的话,那幺90年代以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则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环顾全球的一些社会转型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发现强有力的政府是特别引人注目的,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韩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后发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是社会转型的领导者,制度变迁的推动者,行为规范的制定者,制度运行的监督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这种权威十市场的体制模型创造了“东亚奇迹”,开辟了太平洋繁荣时代。所以说,社会转型与政府能力又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二者同样是互为因果的。

首先,政府是社会转型的领导者。一般而论,社会转型有两种基本模式,一为革命导向社会转型,二是改革导向社会转型,前者是突变模式,即从“根抵处掀而翻之”,6后者是渐变模式,即“磨砖作镜,炊沙为饭之类。”7突变是新政权对旧政权的取而代之,对旧秩序的破坏与新秩序的重建,其转型过程分为破坏与建构两个阶段,首先是打碎,然后才是建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旧政府能力衰竭与新政府能力之强化过程。渐变模式同样也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但破坏的程度要小得多、主要是建构与创新,渐变模式是温和的变革,不涉及政府的更迭,渐变是在既有政府之统领下,有秩序地有战略选择地完成社会转型。

但不论是突变还是渐变,强有力的政府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突变模式中,政府应体现出强大的破坏能力,在渐变模式中,政府发挥其应有的建构能力。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属于渐变模式的社会转型,从社会转型目标之确立、方略之选择到轻重缓急之控制,都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事,怎幺行呢?”8从某种程度上讲,渐变模式更具有复杂性,因为进步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否定与继承、守业与创新、渐进与激进等等因素,纷乱杂陈,莨莠难分,如果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制定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体制创新能力、秩序维持能力、社会整合能力,那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转型就只能是缘木求鱼,如梦幻朝露了。

其次,政府是社会转型的保障者。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秩序的正反合过程,按照马克斯·韦泊的社会秩序观即“社会分层,社会组织和社会体系”9来分析,这一过程表现为原有社会分层界限的打破,社会组织的重组以及社会体系的重新整合,其间的社会角色转换、价值嬗变、利益分化、体制瓦解形成一股强大的“无组织力量”进而产生无序与混乱,而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在混乱中求得新的整合,任何其它社会组织都无此能力。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作为社会转型之保障,社会转型就只能陷入高度无政府状态,正如亨廷顿所言:“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就会无力界定和实现其共同利益”。10中国社会的转型历程主要体现为市场化进程、法制化进程、世俗化进程与一体化进程的统一,与此四个进程相伴的是一系列混乱和无序现象,诸如经济组织的改组、生产关系的调整、政治机构的分化与整合、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利益冲突的明朗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无组织力量的迭现,致使社会转型中充满变革与保守、分化与整合、多元与一元、无序与有序等激烈的对抗与冲突,这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是相背而驰的。所以,强有力的政府对社会转型的导向和保驾护航尤为重要。回顾“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政府与“”和“晚清新政”时期的中国政府,他们二者的差异就在于强弱之别,结果,日本抓住了机遇,中国错失良机,日本渐趋富强,中国日趋衰败,日本导入了现代化,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沼泽地。

当然,社会转型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内在冲突也是明显的。因为社会的价值追求与政府的价值取舍并非始终是完全吻合的,社会的自由发展是以个体理性为前提的,而政府的发展战略是以集体理性为依归的,个体理性的合理性并不必然隐含着集体理性的合理性,反之亦然。所以社会的发展是生动多样而充满激情的,政府的战略导向是整齐划一而充满理性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是以牺牲别的选择为代价的,理性以激情为代价,自由以秩序为代价。正如林德布洛姆所言,“一个政府同另一个政府的最大不同,在于市场取代政府或政府取代市场的程度。”11在某种意义上讲,两者力量是此消彼长的,但并不绝对,两头同时强大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二者的关系复杂而多变,如何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实践问题。3、社会转型对政府能力之挑战

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变革过程,新的生活方式的建立不可避免地蕴含着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破坏。当人们舍弃了旧的一头,新的一头又没有及时找到时,迷失与阵痛是难免的。“当意义深远而势头迅猛的变革席卷而来之时,社会中没有任何一对因素能以同等速率适应这些变革,……正常的政府已变得不可能。”12中国政府在转型期所遇到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挑战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层面。

第一、政治层面的挑战。政府的政治能力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治资源的汲取、政治资源的保护以及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等层面上。过渡社会对政治能力之挑战可能来自六大危机,“即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参与危机,一体化危机和分配危机。”13具体而言,在政策制定方面的挑战来自体系内和体系外两方面,体系外的环境特征具有变动性、复杂性、无序性,所以在信息输入方面的混乱和失真在所难免,对体系自身来说,结构和功能贯彻阻碍重重,所谓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时有发生。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权钱交易甚为严重,地方主义日渐抬头等等政治衰败现象不一而足。政府在合法性与政治认同等方面受到极大挑战。同时,政治参与的膨胀对政治体系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与政府间张力日渐增强。政府机构的不断扩大导致政治成本快速增大,“国家机器渐趋臃肿庞大,不久将会因负担过重而开始丧失它适应社会要求的灵活性和敏捷性。”14这一切因素的存在共同构成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危机与困境,从而形成对政府能力的强有力之挑战。

第二,经济层面的挑战。社会转型在经济层面的最大变迁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对经济体系的全面控制来行施功能,政府对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管理是直接的、指令性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实际上是政府不断退出经济领域而市场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政府遇到的挑战是巨大的。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1991年全社会投资合计527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其中全民所有制占3558.15亿元,增长21.9%,集体所有制占688.59亿元,增长18%,个人投资占1091.76亿元,增长9%。很明显,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在减少。15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31.2%下降到1992年的14.2%。零售物价指数1976年为100,1988年为172.7,到1995年上升为356.11,增长35倍多。总而言之,在经济层面上的主要挑战表现在“政府贫困化”、通化膨胀、国营大中型企业亏损、经济增长瓶颈、分配不公等方面,此外政府在宏观调控、计划指导、法制构建、市场监督等方面也遇到全新的课题。

第三、文化层面的挑战。转型期的文化变异是不可避免的。在价值层面、心理层面、生活层面形成对旧的信仰体系的消解,同时又对新的精神依归的苦苦寻觅。转型期最可怕的状况是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碎,新的价值观又不能及时建立起来,形成价值真空,进而导致文化迷失。其间,平等观与等级观的对立,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市场伦理与计划观念的矛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抵牾,所有这些关系盘根错节,经纬万端,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纷乱杂陈之态势。道德衰败、享乐盛行、解嘲神圣、玩世不恭、心绪迷乱、漂荡不归,这种“后现代”文化观日渐抬头对主流文化的式微和挑战是无可限量的。

第四、社会层面的挑战。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综合参数,但是在转型期,这一目标似乎是可欲而难求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城市化的进程,文化的普及,“分利集团化”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变异,社会期望的增强,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多,参与的膨胀,社会挫败感的增强,使社会的稳态难以维系。“经济发展使经济上的不平等越发严重,与此同时,社会动员又在削弱这种不平等的合法性。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政治动乱”16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而言,目前来自社会层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人口爆炸、福利保险尚未确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盲流、城市膨胀、黑社会抬头、治安混乱、失业剧增等方面。对一个转型社会而言,这些现象可能在所难免,但它确实形成了对政府能力实实在在的挑战。

4、政府能力提升之假设

社会转型一方面在瓦解政府能力,另一方面又强烈需求政府能力之提升。转型意味着无组织能量的释放,政府能力之提升则意味着对秩序和规范的重新建构。所以从理论上讲,政府能力之提升与社会转型之间是一个悖论。社会转型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上对政府能力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政府能力的提升只能是建立在对此挑战的回应上。

首先,提升政府的政治生产能力。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实质上就是公共选择过程,提高政治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政策思想水平,政策选择水平。提升政治生产力必须同体系的结构调整,功能转换相伴进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演进,政治体系的结构分化与功能专门化是提升体系生产力的主要方式。在操作上必须在信息收集、信息综合、政策制定、信息反馈等环节上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利益表达的专门化,利益综合的专门化,政策制定的专门化和政策执行的专门化。

其次,提升政府的适应能力。政府适应能力的提升必须同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在社会转型和市场化进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培育市场。制定规则,制定法规,规范行为,调整经济关系,协调社会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改组,以求得动态平衡,政府组织应具有灵活性、流变性、机动性和适应性。

再次,提升政府的统合能力。在社会关系重组,构建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统一政治认同,整合社会价值,强化政府权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统合能力的提高应从政治统合、经济统合、文化统合、社会统合四个层面着手。加强立法,规范政府行为,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反腐倡廉,重塑政府形象、完善税制、解决财政失衡状况,弘扬主旋律,整合社会认同,严明法纪,打击犯罪,维护公平,增加福利,以求社会之稳定繁荣。

概而言之,政府能力之提升不仅是一种理论假设,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过强的政府可能是令人伤心和恐惧的,无能的政府同样是灾难性的。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伟大变革,变革的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之政府把这个文明古国带向世界、带向未来。

注:

1、加布里埃尔·阿尔门蒙等:《比较政治学》。

2、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3、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第3页。

4、唐贤兴:《论政府能力与社会进步》《晋阳学刊》1994年第6期第11页。

5、孙立平:《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问题》,《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4期第12页。

6、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

7、同上。

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7页。

9、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第69页。

10、塞缨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24页。

11、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第1页。

12、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第37页。

13、王沪宁:《政治民主和政治稳态的相关分析》。

14、猪口孝:《国家与社会——宏观政治学》,第1页。

分析能力范文篇8

关键词: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

实验教学不仅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的内化部分。大学实验的开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开设实验课,一种是附属于课程。任何一种形式的实验都是由目标、内容、过程、条件等构成的完整体系[1]。实验教学评价贯穿于实验教学体系所有环节,它是从教与学的角度对实验教学的效果作出判断,是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然而,以往的实验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从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动性的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实验性质的课程中考核评价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在最后的实验报告中体现,也可以渗透于实验设计、操作以及问题解决等各环节。加强实验课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应综合考虑各环节,将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就是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操作、问题分析与解决以及总结等一系列过程。这样就使得实验教学评价由注重结果转为注重过程,评价的取向由注重成绩的获得转为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以下简称“卫检专业”)2014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分析化学”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分析化学”是“卫检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常常不加思考、照方配药,致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少,对实验的细节也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如试剂浓度、用量不知由何而来等;考核评价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通常是将教材内容照抄一遍,实验结果与总结也是进行表面化分析而对本质性分析似乎无所适从。这种教学形式尤其是评价方式枯燥单一乏味,加之“卫检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从而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实验规范化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不利[3]。“分析化学”实验在整个“卫检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取向,同时对学生后期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完善以往“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单一能力考核评价模式,加强对本课程实验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本门专业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实验作风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创新以及合作等综合能力。

二、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的模式

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在学期末进行,以自主设计性实验为主线,考核学生对前期“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应用并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其中。考核评价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4]。1.选题:教师预先给出与“分析化学”知识相关的选题范围,并提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模式、注意事项和评分标准。2.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两人为一组,从给定范围中选题或自主选择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选题意义、背景和操作细节等,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案紧密结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3.开题交流与讨论:以班为单位,各组分别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方案。4.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从准备器皿包括选择天平、配制试剂、样品处理到实验完成,全程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全过程指导,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遇到的突发问题。5.论文写作:以小组为单位,将整个实验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总结和心得体会写成论文形式。6.答辩与讨论:以班为单位,各组汇报自己的实验内容和结果,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体会,教师给予提问和点评。7.总结与颁奖:教师集体讨论并总结学生在整个设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将共性问题反馈给学生。最后根据方案设计、开题、实验操作、论文写作和答辩几个环节综合评分,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以资鼓励。

三、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的效果

通过设计性实验整个过程发现,本次考核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有效激发兴趣。学生以极大兴趣和热情投入实验,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由于选题很贴近生活,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很多乐趣与道理,如有学生感言,从设计实验中感受到了“分析化学”的神奇魅力,能将自己理论课中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印象更深刻。此外学生也初步体会到了卫生检验的意义和作用。2.更深体会知识。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化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时,共存还原性糖的影响等;体会到了样品处理对整个分析过程的重要性和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等。3.促进后期学习。该设计性实验对他们后期课程的学习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在后续课程实验报告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再是照抄教材,而是更多地去自己梳理知识并更深入思考总结实验结果;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学生也会更主动去查阅整理资料并独立投入实验中。总之,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对教师教学和科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在考核评价探索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查阅文献能力欠缺:在此之前学生检索文献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在查阅文献时出现了误区,如只是通过百度的方式查阅、对收费文献无从下手、无意识查阅国家标准方法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增加网络信息分享,补充介绍一些查阅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校园网等。2.PPT制作技术不足:因为学生实际制作PPT的机会少,缺少常规制作技巧,过分注重花哨而忽略了PPT对所讲内容的注解功能。作为展示内容的现代化技术,有必要给学生讲解PPT的常规制作技巧。3.方案设计不到位:过分以文献为主,有的学生甚至完全照着文献做实验,却忽视了自己对问题的剖析,为此,教师应更多地去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4.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较缺乏:有的学生依赖性较强,遇到问题时直接问教师而不是尽自己可能去思考并解决,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知解决方法。5.细节易被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仪器试剂准备和样品处理两方面,如有学生在称量药品时没有考虑天平的精确度,所用药品全部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样品捣碎后,匀浆液是应先过滤后定容还是先定容后过滤,事先没有认真考虑;测定中才发现已配制好的溶液不够等。6.论文写作缺乏深刻性:学生只着重写实验内容并过分注重结果,而忽略了结果背后的思考。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过程、分析结果。7.网络资源不足:由于学生所在宿舍和教室的网络不是很通畅,给学生查阅文献造成一定困难,须协调学校加以解决。此外,作为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应将分析问题、筛选信息、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综上所述,本次“分析化学”实验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为“分析化学”课程乃至后续相关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建东.试论高校实验教学评价[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2]MalikaTRIDANE,SaidBELAAOUADandSaidBENM-OKHTAR.Theimpactofformativeassessmentonthelearningprocessandtheunreliabilityofthemarkforthesummativeevaluation[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5,(197).

[3]刘云凤,张加玲.卫生化学实验实施翻转课堂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5,(10).

分析能力范文篇9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局集团公司)地处路网中部,居中之要,承东启西,通南达北,邻接郑州、上海、西安、成都、南昌、广州6个铁路局集团公司,过境客流、中转客流较大,客运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局集团公司的旅客发送量、客运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增长,客运收入占运输收入比重由建局之初的51.0%提升到72.9%(2018年),客运总量在全路排名第7,作为华中地区主要节点之一,客运大局优势将更加明显、突出。当前,我国铁路客运运力总体不足与局部或短期过剩同时存在,运力紧张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研究铁路运输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运输资源合理配置、谋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出发点。研究运力配置合适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还是评价客运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将直接影响客运市场占有率[1-2]。根据相关研究报告,铁路客运能力配置主要包括运力规模和运力结构配置2个方面。运力规模是指企业总的运输能力,运力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运输方式的比例关系。从两者辩证关系来看,客运能力规模适应是结构适应的基础和前提,结构适应是规模适应的分解和优化。若运力规模与结构不适应,就会造成总运力紧张,无法满足运输需求,或者造成结构配置不合理,部分运力资源过度紧张与闲置同时并存。因此,运力配置只有规模和结构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旅客运输体系,从而使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3-4]。通过剖析武汉局集团公司管内铁路客运能力配置规模与结构情况,以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全程客座率指标为抓手,全面分析如何配置运力来适应市场变动的需求,统筹评价运力配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逐步建立与运输需求相匹配的运力规模与结构,避免运输资源不足和过度闲置,从而实现集团公司客运能力供给与运输需求的平衡发展。

2客运能力关联指标

2.1旅客发送量。运输需求是评价客运能力配置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运输需求的抽象性,往往用旅客发送量作为运输需求的适当替代,特别在运输能力出现部分闲置的情况下,这种替代是可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对于稳定增长的运输需求,若运力投放量不足,就不能满足正常出行需求并会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若运力投放量过大,又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好运力与运量的关系尤为重要,合理地配置客运能力,既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又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2.2全程客座率。全程客座率(简称客座率)是衡量运力与运量之间是否匹配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客座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票价、时刻、突发事件、季节和常旅客计划等。若客座率过低,代表运力投入过大,反之客座率过高,代表运力投入不足。可通过盈亏平衡客座率和溢出对客座率上限的限制来确定目标客座率。当客座率超过目标客座率上限时,则需增加运力。因此,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评价运力配置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2.3列车趟收入。列车趟收入是旅客列车开行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指标之一,即旅客列车在单程全程满员状况下的收入情况,并通过开行成本、盈亏状况等指标综合分析,计算分析每趟开行列车的盈亏状况,为铁路旅客运输市场化经营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服务。因此,经各项指标综合测算,可设定列车趟收入目标值并将目标值作为列车是否开行的“阀值”。

3现状分析

3.1图定运力。武汉局集团公司图定(2019.7.10图)列车共办理497对,始发列车260对,自局担当列车190对。按列车等级分:动车组列车321对,普速列车176对;按列车性质分:直通列车407对,管内列车90对。2016—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办理对数增长5.9%,始发对数增长9.9%,自局担当增长11.4%,客运旅客发送量、客运收入任务指标分别增长19.8%、26.0%,客运能力与客运任务近3年均实现了同步扩张性增长。2016—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图定运力配置见表1。3.2运力结构。始发列车对数是衡量铁路客运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从始发列车对数方面分析武汉局集团公司客运能力结构在开行方向和列车类型上的配置情况。2016—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运力结构配置见表2。由表2可见,直通列车除沪杭温、成渝方向能力增长较大外,其他各方向客运能力在配置上差异性不明显;而管内列车各方向总量基本相对平衡且稳中有升。近3年来,集团公司直通动车组增长17.3%、普速下降19.6%;管内动车组增长26.7%、普速下降30%。客运规模总量稳中有升,但动普结构配置比例变化较大,尤其是管内运力结构配置变化较明显。

4客运能力匹配分析及建议

基于上述始发运力配置,以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客座率3个重要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武汉局集团公司各方向客运能力规模及结构与市场的匹配情况。4.1规模分析。2017—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始发列车日均指标见表3。由表3可见,集团公司始发运力与各项指标在理论上基本相匹配,始发4项指标也均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其中运力增长10.9%,旅客发送量增长4.1%,客票收入增长16.8%,客座率增长0.4%。还能看出,虽然始发运力增长了10.9%,但仅利用了4.1%,不到运力的一半,说明部分运力存在一定闲置。建议以客座率和客票收入为导向,深度优化运力结构,合理配置各方向运力,逐步提高始发各项技术指标。4.2结构分析。分别统计高速列车、直通动车组、直通普速列车、管内列车和城际列车等近3年的运力、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分析客运能力结构与市场的匹配情况。4.2.1高速列车2017—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高速列车运力、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等客运能力指标分析见图1。表22016—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运力结构配置对年度由图1可见,旅客发送量:除武广高铁较富余外,其他方向运力配置与旅客发送量基本匹配;列车趟收入:各方向列车趟收入均呈增长态势,尤其是西东北高铁、京武高铁增幅较高;客座率:各方向总体客座率差异性较小,但西东北高铁客流呈上升的趋势。建议可适当加大西东北高铁运力投放。4.2.2直通动车组2017—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直通动车组运力、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等客运能力指标分析见图2。由图2可见,旅客发送量:成渝动车、南昌动车旅客发送量高于运力,表明运力较为紧张,而合武方向运力稍有富余;列车趟收入:合武动车、成渝动车趟收入明显高于南昌动车,但成渝动车趟收入随着运力增加呈下降趋势;客座率:各方向总体客座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合武动车、成渝动车客座率明显高于南昌动车。建议优化各方向列车编组结构、停站设置等,尤其是要加强南昌动车运力结构优化调整,逐步提高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4.2.3直通普速列车2017—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直通普速列车不同方向的运力、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等客运能力指标分析见图3。由图3可见,旅客发送量:各方向运力均显紧张,尤其是北方、东方普速运力与运量匹配矛盾更加突出;列车趟收入:东方普速列车趟收入明显低于其他方向,西方普速运力配置最低但列车趟收入最高;客座率:东方普速运力与客座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客座率处于较低水平,北方普速客座率最高。建议优化调整东方普速运力,适当增加北方普速运力。4.2.4管内列车2017—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管内列车运力、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等客运能力指标分析见图4。由图4可见,旅客发送量:汉宜线运力基本匹配,但汉丹线运力明显较为紧张;列车趟收入:汉丹线趟收入明显高于汉宜线,但汉宜线呈上升趋势;客座率:汉丹线平均客座率达77%以上,明显高于汉宜线水平。建议优化调整汉宜线与汉丹线动车开行比例结构,适当增加汉丹线运力,优化汉宜线运力结构。4.2.5城际列车2017—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城际列车运力、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和客座率等客运能力指标分析见图5。由图5可见,旅客发送量:各方向运力均有富余,尤其是武冈城际日均运力仅利用1/2;列车趟收入:武孝城际趟收入总体上稍优于其他城际线,但差异性不明显;客座率:武孝城际客座率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城际线。建议优化调整武冈、武石城际运力结构,适当增加武孝城际运力。

5结束语

通过武汉局集团公司近3年始发运力配置规模和结构分析看,经过近年多次大型调图,目前集团公司客运能力规模及结构与市场需求基本相匹配,各项技术指标也均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但部分方向运力还是存在一定的闲置或不足现象。因此,建议建立以客座率、列车趟收入指标为开车导向的运力配置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新图调整时机,持续优化局管内各方向始发运力配置结构,重点加大西东北、南贵昆(高峰期)等方向高铁运力投入,优化调整成渝动车、武广高铁运力结构,努力提升列车开行品质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集团公司客运能力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唐建桥,王慈光.旅客运输供需结构适应性的熵分析研究[J].铁道学报,2013(5):1-7.

[2]赵宇刚,戴新鎏.我国铁路客运市场发展趋势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5(1):24-27.

[3]郭伟.道路客运运力调控决策参考模型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45-247.

[4]苏婕,闫海峰,于汝滨.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利用优化措施浅析——以成绵乐客运专线为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8(3):131-137.

[5]陶思宇,查伟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J].中国铁路,2005(8):42-45.

分析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对策

建立起有效的盈利策略还需要对现有的保险公司情况作出分析,找出优势与不足,后续关注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争取可以面临市场上出现的各项挑战,运用发展的战略去解决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增强财险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一、财产保险公司盈利现状的问题分析

(一)盈利结构单一,缺少稳定性。从盈利的结果上去分析,很多财产企业在盈利结构上不够完善,并且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之下,较多盈利过于依赖于投资。财险企业的保费一般都是以一年的时间为主,因此不能与寿险一样需要进行长期的跨越周期的投资,这样在投资盈利能力方面以及长期的稳定性方面就非常明显的比寿险公司要弱一些,导致很多的财险公司存在脆弱的盈利链,在盈利上也存在非常大的波动性。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财险在市场上的利润率水平就出现了下降的情况,特别是最近几年,这充分的说明财产险市场已经从较丰厚利润格局中走出来,有些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还有一些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在我国进入到世贸组织之后,衍生出一些新的主体,产线市场在竞争力上得到增加,部分企业公司盈利更是雪上加霜,一些从盈利走向亏损是非常短暂时间的事情[1]。(二)存在威胁,市场垄断结构明显。保险市场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垄断结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保险企业存在一定的寡头垄断现象,常见的一些较大型的财产保险公司主要有太平洋、平安等等,这些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75%以上,可以说已经垄断了保险市场,还有一些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在夹缝中生存非常艰难,从技术人才上、资金对比上或者品牌上都无法和大型财产保险公司所抗衡竞争,因此在盈利政策上还需要站在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立场上,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升保险市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三)市场形象问题,存在欺诈现象。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人们的契约精神得到提升,市场经济活动的财产保险也存在一定的欺诈现象,特别是一些刚刚成立的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想要获得资金支撑。缺少对员工的培训,在员工个人综合素养上的筛查不够全面,因此部分员工的素质无法达到业内标准,这样保险人员经常对消费者隐瞒一些条款,由此达到自己推销宣传的目的,后续出现问题,责任无人承担,相互推诿。进行保险宣传也很少能够顾忌到消费者的感受,偏重于保险的盈利性介绍,长此以往群众对于财产保险公司出现了不信任的感觉,市场形象问题严重,存在非常大的欺诈问题。

二、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定位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分析。财产保险公司若是要实现可持续性的盈利还需要在企业价值链条当中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在市场上找准企业的定位和发展形象,争取能够有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先决条件。财险公司的定位不同,那么核心竞争力也会不同,持续性盈利还需要中小企业向着大公司大集团的综合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和兼并等等,走专业化的企业化经营之路,只有这样才可以明确自我在市场中的位置,竞争能力和优势等等。一些小公司由于技术和资金不足,因此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做好经营环节的分离工作。例如,采用两头在外的经营方式,就是将销售和理赔勘查外包给中介公司或者外包公司,本企业内部专业做财险核保,由此提升财险的业务质量,强化风险方面的管控工作,这样扭亏为盈,或者实现更高的盈利也将成为一种可能[2]。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投资环节的有效管理,进行保费的大规模定位。保险公司要想进入一个常规的稳定的盈利程序当中,实现大规模的保险就需要承担获取的承保利润之外进行股权投资,也可以实施兼收并购等等,让财务的投资带来丰厚的企业利润。财保公司在业务流程方面更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链,不断的降低公司组织经营的成本还需要扩大定位选择,由此也让企业的销售能力、风险抵御能力或者成本管控能力得到全面的整合和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得到优化[3]。(二)强化平台建设,体现合作共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分析。财保公司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共赢就需要建立起优良的企业环境,运用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水平在市场上赢得位置。中小公司尽管规模不大,并且资金力量薄弱,但是也可以实现内部服务质量提升的竞争,考虑到将部分企业的经济行为面向市场,在市场上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保险行业话语权在市场上得到增强,面对大企业的挤压和竞争,就需要中小财报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减少重复性建设的情况,运用社会化,高端化的服务获得规模性经济,减少运行中产生的资本。保险市场也有一定的容量,为了能够让各个保险公司都可以在市场上有羹可分,就需要建立起通畅类型的进退机制,由此维持市场合理竞争性。适当的对新主体的进入,老主体的霸权主义进行控制,鼓励竞争淘汰经营机制,提倡科学合理的有理性的经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好有效的调节作用,增强整体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4]。(三)突出人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分析。人才建设是盈利不可或缺的战略方式,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关注自我形象在社会上的建立,这样关注人才培养就是必要的步骤。首先在人才的招聘上要建立起严格的筛查制度,所招聘的员工在培养上建立起长远的发展机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筹划,争取可以实现员工和公司之间的融合。人才培养还需要对跳槽人员进行整治,不接受集体辞职,这有利于整顿整个行业的不良现象,也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树立起新风范。其次,建立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行为都需要符合企业文化,员工在社会上代表着企业形象,企业要树立起好的形象就需要员工的行动做证明。必须杜绝出现欺诈现象,也必须要减少可能发生的欺诈问题,面对问题员工,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必要可以进行劝退处理。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环境,使其自觉的自愿的进入到执行任务的氛围之中,尽自己所能去完成任务[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对策进行了研究,了解了财保公司的盈利现状,清楚问题所在,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财保公司的盈利情况,才可以让财产保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赢得位置。另外,在盈利能力上还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争取可以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提升财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华晓琴,马继生.项目动态成本盈利分析研讨管理体系浅析——基于扬州公司成本盈利分析季度专题研讨制度[J].国际商务财会,2014,14(11):22-25.

[2]王松涛.浅析费用分摊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14,14(29):216-216,217.

[3]杜位林.论费用分摊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J].商情,2017,14(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