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4:28:40

法学系

法学系范文篇1

早8点在县级人民法院开庭,去了在一件普通的办公室里面见到了法官和原被告双方。书记员还没有到之前,法官再详细的了解点关于纠纷的详细内容,并试图调解双方(这种努力自始至终都没停止)。

书记员到后正式开庭,先有原告陈述案情:在保险公司工作期间为被告垫付保险费,一年后被告退保,违约损失却不予赔偿给原告。并拿出保险公司开具的被告退保证明。有法官查看,书记员记录后,被告发言:投保乃被原告纠缠无奈,退保时又没有详细说明损失额度,不相信会有近万的差距,要求原告拿出保险公司的详细账目材料以及正式法律证明。

保险公司不属于国家机构,其资金详细计算方式方便随意对外公开,所以原告无法出具更有效证明,法官马上给该保险公司客服打电话,却被告知:除非本人亲至,否则难以提供详细账目。

法官提议由双方各处3百保证金,然后雇车去该保险公司(在外地)查账,再根据原告出具证据的是否有效来决定退还谁的保证金。被告不愿意,说自始自终都没有见过一分钱,一分实利,现在反而要投钱进去,他是无辜的,怎么可能还要损失呢?不了了之,等法官庭下询问相关专业人士后再择日开庭……

整个审理过程双方随未其争执,但长达五年的接触已经使其冷面相对。导致审理过程也充满了火药味,法官在明知被告理屈情况下,主动偏袒,为的就是在本地好做人中国人情味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由于原被告的法律知识不同程度的缺失,导致很多地方法官都要不停的给双方普及法律常识,例如“谁反对谁举证”什么的,这应该与国人教育程度,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

原被告在审理过程中都有些许无奈和自卑感,缘由不外是把上法庭解决问题当作了很羞耻,丢人的事,毕竟“打官司”这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习俗,很没面子的。

重要的法律核心:

一,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经济纠纷案件?

本案开始时被告由于人情关系才“被迫”购买了原告推销的保险,这样就产生了纠纷的隐患。如果我们做事情都能够顺着自己的心思,那以后出了问题也不太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纵使后悔也就不需要去打官司来解决。所以我们的法律是不是可以把人情味给考虑进去呢?这里说的“人情味”其实有点像是中国古代的那种“人治”他们一个县城也就靠十几个衙役来管理,说到底也就是灵活运用法律,依靠上位者(就是现在的公务员)来判断具体情况。向我上文所说的法官为什么要一直试图调节原被告双方呢?判案肯定会使有一方受损,如果能调节成功,那他所受的指责就可能少一点,至少本乡本土的不会太惹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像是美国的法律在运用上比较灵活,而且重案例,但这种情况本来就容易产生自相矛盾的情况,可是如果像现在法律那样把所有的罪行以及惩罚都规定得死死的那样死板的条律恐怕也不能对灵活中国人产生足够好的效果。这样的法律问题恐怕还得专家来掌握这个“人治”与“法治”的度量。

二,在审理过程中怎样做到公正和有效?

所谓公正,也只不过是以大多数的利益来考虑的,所以这样一来,必然会有属于少数派的不心腹,被责难也在所难免,“清官难断家务事”恐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下的极端例子。这起案件中法官试图采用一种“和稀泥”的方式来“善了”此事,虽未成功,但似乎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现行的道路:尽量减少直接冲突,有问题以协商解决法院在怎么说也是第三方,给出的结果必然不如当事人双方自己协调出来的完美。

而有效则是指像上文叙述中,很小,很简单的一点事情,就占用了四人(“法官,书记员,原告和被告)的一上午时间浪费之极!据我观察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1,当事人反复叙述案情,企图博得法官好感;2,双方对峙,甚至有起冲突的可能,主要是因为文化素质,以及当时情急,都很冲动的缘故;3,法官不断给双方“普法”法律常识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4法官个人因素一个性格比较软弱的人作为法官不免有点婆婆妈妈,这个与国家选择公务员考试的时候的评价标准有没有涉及个人情商有关系。针对以上四点,我想完全可以把该审理过程压缩到一小时以内!

法学系范文篇2

时值我校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之际,站在竞选讲台上,首先庆幸学校给我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要衷心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的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鞠躬)

我叫___,1978年生,中共党员,讲师。2000年从我校水利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新校区团工委书记。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法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竞聘这个职位的优势:

第一,岗位经历优势。曾担任水利系00级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随后担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评建办专职人员、新校区团工委书记。近6年时间中,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

第二,工作实绩优势。2003年来我校团学工作在校外媒体报道80余次,成功策划“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郑州市高校中首创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团委被评为省优秀社团管理单位,MMD学习研究会获得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在全省高校首先提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建设概念,已建基地28个。

第三,工作能力优势。主持、策划、参与我校多项重大团学活动,先后被评为校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郑州市优秀团员,每年都获得省、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05年度考核优秀。评建工作使我增强了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深入了解了学校整体状况。

第四,工作理念优势。善于总结创新,参与省社科联4项团学工作研究课题,其中一项为项目主持人,一项已获二等奖。学习评估知识使我服务学生成长成材意识进一步增强。

第五,工作作风优势。“踏实肯干,勤奋务实,团结同事,任劳任怨”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暑假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寒假陪伴留校学生过春节,节假日加班也是经常的事。

第六,教学科研工作优势。主讲课程1门,指导毕业设计4届,公开5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参编教材7万字;专业教改课题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

以上优势使我对胜任该职务工作充满信心!如果有幸担任该职务,我将从“认真、推动、创新、深入”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个认真。认真做好班长助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两项推动。一是推动校系二级学生管理机制的确立,二是发挥法学系“两课”教师优势,推动学生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三个创新。载体创新,积极开展以学术科技类社团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法创新,根据文科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内容创新,通过建立水法宣传网站,到水政部门挂职锻炼等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水法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四个深入。按照“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学习、深入学生”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探索教育、管理与服务三者和谐统一。我将在到岗1月内走遍现有30多个学生宿舍,认识所有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水法与水政管理发展动向,及时反馈到学生学习中,指导学生针对性提高综合实力,做好职业导航。

法学系范文篇3

时值我校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之际,站在竞选讲台上,首先庆幸学校给我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要衷心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的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鞠躬)

我叫___,**年生,中共党员,讲师。20**年从我校水利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新校区团工委书记。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法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竞聘这个职位的优势:

第一,岗位经历优势。曾担任水利系**级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随后担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评建办专职人员、新校区团工委书记。近6年时间中,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

第二,工作实绩优势。20**年来我校团学工作在校外媒体报道80余次,成功策划“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郑州市高校中首创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团委被评为省优秀社团治理单位,MMD学习研究会获得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在全省高校首先提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建设概念,已建基地28个。

第三,工作能力优势。主持、策划、参与我校多项重大团学活动,先后被评为校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郑州市优秀团员,每年都获得省、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度考核优秀。评建工作使我增强了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深入了解了学校整体状况。

第四,工作理念优势。善于总结创新,参与省社科联4项团学工作研究课题,其中一项为项目主持人,一项已获二等奖。学习评估知识使我服务学生成长成材意识进一步增强。

第五,工作作风优势。“踏实肯干,勤奋务实,团结同事,任劳任怨”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暑假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寒假陪伴留校学生过春节,节假日加班也是经常的事。

第六,教学科研工作优势。主讲课程1门,指导毕业设计4届,公开5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参编教材7万字;专业教改课题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

以上优势使我对胜任该职务工作布满信心!假如有幸担任该职务,我将从“认真、推动、创新、深入”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个认真。认真做好班长助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两项推动。一是推动校系二级学生治理机制的确立,二是发挥法学系“两课”教师优势,推动学生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三个创新。载体创新,积极开展以学术科技类社团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法创新,根据文科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内容创新,通过建立水法宣传网站,到水政部门挂职锻炼等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水法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四个深入。按照“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学习、深入学生”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探索教育、治理与服务三者和谐统一。我将在到岗1月内走遍现有30多个学生宿舍,熟悉所有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水法与水政治理发展动向,及时反馈到学生学习中,指导学生针对性提高综合实力,做好职业导航。

法学系范文篇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哲学角度讲。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平时的课堂学习已让我深深感觉到缺乏实践的法学学习是没有价值的比如民事诉讼法课上讲了举证责任,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书上和法条也都很明白,照理理解起来根本不困难。但是理解容易运用可就难了讲完举证责任老师让我小试牛刀—分析案例,大家全部晕头转向,被简单的案例搞得稀里糊涂,即便勉强答对的也说不出清晰的逻辑思路。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尴尬后我明白了那种只要读懂书就万事大吉的学习方法该被扔进垃圾箱了这样或许能应付考试,但绝对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那么在就业压力凸现的今天,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这也是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假期实习。其中具体工作主要是书记员办公室一些辅助性事务,因此我利用暑假在法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比如复印、扫描资料,协助整理卷宗,草拟法律文书(判决书等)填写、送达法律文件(传票、协助执行通知书等)但是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琐屑工作却让我切切实实得到实践的锻炼。

发现我学生的能力离实际工作的要求确实有相当的差距。举个例子,这次短暂的实践中。卷宗整理完后,需要用打码机在每一页打上号码,如2006年的卷宗的第一页即为060001以此类推。另外,对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同一案件的卷宗分为正、副两卷,正卷存放起诉状(及答辩状)案件受理通知书、传票、各种证据、本案的判决或裁定,有时还有财产保全的相关材料等;而副卷则存放合议庭评议笔录等内部文件。对这种卷宗,正、副卷是要分开打码的但很不幸,平时做事有些粗枝大叶的可是犯了大错误,给副卷打完码忘记调整号码机顺序即继续打码,结果正、副卷的号码连起来了只好随后返工。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要从某一页接下去打,居然没看清开始页码便草率开始,结果自然是多次返工。后来我提醒自己不要急于求成,看清要求再开始,这才正确完成了任务。但在这当中的多次返工也给人家单位造成了麻烦—比如一页纸上的页码划了再打,一片涂涂改改的墨团影响美观。

法学系范文篇5

第二次来到市中院了但感觉跟以前的很不同。

首先。接触到刑庭的卷宗文件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不如上年在执行庭面对文件的一脸茫然。因为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很多诉讼的程序也都比较熟悉,哪一步应该做什么也算是心里有数。这样的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有用武之地了另一方面也在检测我这个学期的刑诉法和以前的刑法学的效果如何。不过说来真有点惭愧。那一次把中级法院的受案范围和指定辩护人的情况混淆了就暴露出我对刑诉法法条的熟悉程度还不够。中院的受案范围其中一点是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而指定辩护的情况只是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才有权利,并不包括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由于我误解,差一点将一件案子中那可能判无期的犯罪嫌疑人的指定辩护函发到市市法律援助处去,幸亏发现得早,并得到书记员的提醒。

第二。而且由于不再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逐渐了解到各种文书的用途性质和填写步骤。法院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按部就班,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依据并留底归档。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司法文书,稍有差漏就必须重做或艰难地复查改正。要知道,文件是清一色的白纸黑字,大小质量也都完全相同,除了逐份查看,并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出想要的资料。一件稍复杂的案件就有堆得像小山似的卷宗,案件的原始材料还比较好办,因为可以对着正卷和副卷的目录表分拣整理。整理好两大沓就可以装订成册了最麻烦的后续的执行过程的变化,例如罪犯接受教育后悔改表现好,就可能得到减刑或假释。本着改造为目的惩罚为手段的宗旨,公安局每次都有大批的减刑假释申请书提请中院批准。大批的这类情况关乎到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这个基本的人权,中院在审批时候当然不能有一点的松懈。由一次减刑产生的文书就多达四五份,申请书、裁定书或决定书、宣判笔录等,看守所要经过看守人员、驻所检察员的签字,然后送报公安局有局长决定是否批准,送上法院后要请经办人和审判长签名,经过重重审核才可以得到最后结论。结论有了就必须尽快到看守所在服刑人员前宣判。该放人的要求看守所办好相应的出监程序至完成,才算是完成了这一项工作。程序的严谨和细致化体现了保障罪犯人身权利的重要性,但也同时考验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刑事案件的经办人员,要把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羁押时间列明并记下,因为限制他人身自由仅次于剥夺他生命权利,牢房的一天也不远不能用在监外的一天来衡量。尽管在整理和书写同一样的大量减刑假释文件的时候显得很枯燥乏味,计算他已服刑期和剩余刑期的时候头脑会很机械并容易出错,但是可知道他希望就紧紧地被经办人员手中快速的敲打键盘中捏着,就如生命垂于一线的感觉。当我工作有所松懈的时候,就会这样提醒自己,计算刑期一定要多留点心眼,否则,正义和公平就会在这不经意的一刹那间被抹煞。这只是一个例子用以说明法院程序的严谨和细致。为了提高办案结案的效率,往往是批量处理。即同类型的司法文书在同类案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起出具,流水作业。这种定势思维的工作方式确实可以快速不少,且差错率也会适当降低。但这也并不是万能的根据我经验,这考验着我耐性和条理性。面对一大叠类似的文书需要填写打印,一是要“冷静沉着”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能使促使事半功倍,收效较佳。二是就是细心,不放过任何要填写的地方,因为模板中的字眼有时候会因为具体案件的变化而变得不适用的这就要修改。以为模板万能的心态不要得。万一写错了虽然可作后期的改写和补救,但若该文书是送达给当事人,改写就未免有损法院的权威和尊严,严重的可能惹来笑话。法律在每个人心目中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法院出具的文书又岂能马马虎虎呢?司法机关这个社会的安全阀、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的作用又怎么最好地发挥呢?对法律文书的斟酌对较就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负责、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打下一支强心针。三是就是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因为每个人同时处理的不可能只是一两单案件,往往达数十数二十件。每一件案子去到哪一个阶段,哪些文件未处理好,哪些即将到审理期限,哪些需要延长审期…都需要十分清楚,不能有混淆或模糊。再者刑事案件的审结期限只有一个月,开庭、宣判的时间都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刑事案件的法官们具有更大的魄力并能果断,还双方当事人一个公道,而不能久拖不决。

第三。令我感受到法院执行工作的艰难以及对法官们处理当事人纠纷矛盾的实际能力要求之高。面对有能力支付却无赖的被执行人应如何采取强硬的措施执行,面对狡猾转移财产的当事人怎样查出他财产的真正去向并与他语言的交谈中斗智斗勇等等,都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事技巧。因为从“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各种类型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他特点并加以利用,因地因时制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今年在刑一庭可大不一样。刑一庭处理的主要是暴力案件,其中以故意伤害、杀人,以及抢劫和贩毒的居多。可谓是人们心目中最“十恶不赦”罪人”人身危险性确实是比较高的这几个星期里我跟着法官跑过市的很多间看守所。深入牢房区,面对面地接触过一些犯罪嫌疑人和短期刑的罪犯。看守所环境依地点的不同也大有差异,其中可能跟该区政府的财政和监所建成的时间有关系,但我窃认为这样是对在押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涉嫌)犯了同样的罪行,就因为“选择”犯案的地点不同,就会被关押在卫生和劳动环境相差十分之大的看仓。就那全市市牢房环境几乎最差的白云区看守所为例,据我解那里在整个走廊上也充满了刺鼻的臭气,仓内的空气更是溷浊不堪。但这里却是困有最多在押人员的地方。而番禺区看守所的卫生和伙食情况就明显改善,且每个仓内还有独立的阳台。这样空气的流通和在仓内人员的精神面貌会提高很多。致力于改善监所的环境,有利于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对于提高改造的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当然由于时间先后等的原因,不可能要求所有看守所在同一时间内都改善得一样地好,但统一的设施和卫生标准的落实确是刻不容缓的押人员也是社会中的人,不能因为身份的差异而置这种差别的对待于不顾,剥夺他正当权利,违背法律公正平等的精神。看守所的日子实际上也是对他考验,对于那些因“疑罪”被暂时关押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无可否认,现在公安机关还存在着重口供,轻实物证据的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也是多采取“关了再说”措施,防止他潜逃。也许这是打击罪恶的需要,但由此也产生许多运用严刑逼供,轰炸式”盘问等强迫手段获取被告人供述的情形。实物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如凶器上并没有被告人的指纹,被害者的伤痕并不必然是该凶器造成的等,公安人员可能会在向检察院提交证人证言时候避重就轻,想法设法”连成“证据链”去支持对被告人的控诉。与家人和朋友的隔离,孤独和绝望的心情满溢,这种状态下的人最为脆弱,看仓内正焦急地等待着法院公正的判决—有罪服刑,无罪释放,结心头的大事。法院未作出判决之前,每个人都是无罪的为什么又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呢?

每一双注视焦急的眼睛都注视着事态的进展。作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法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牵动着双方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心。包括我这样的实习生,都深深地感到身上肩负起的责任。面对一件案情简单的案件要作出一个判决或者裁定也许并不难,电脑上修改的时间可能只消十来分钟,但我保证的判断的正确,符合“内心的确信”法律的规定。法院的责任在于重新分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角色是中立的一方当事人不管是被害者还是加害人,应该承担的需要承担,不需要的不能强加。主观臆断或者有感情倾向都不是一位裁判者应该具有的还记得看守所一位在押的妇女向我下跪的那一幕:等待多时的判决终于宣判了觉得多时的压抑得到释放,尽管她因故意杀人被判了死缓,但她仍然感谢我还说早离开不用再连累家人,对得起死者。一见到法院的人来了就仿佛看到救星,滔滔不绝地向我哀求起来。每件案子的情况有不同,但当事人祈求这个社会纷争的最终解决途径—司法能给予他一个合理的答案。人民群众倾注的希望和信任都使法院的工作更神圣和庄严。

法学系范文篇6

第二次来到市中院了但感觉跟以前的很不同。

可能是刚刚学完刑事诉讼法的缘故吧,首先。接触到刑庭的卷宗文件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不如上年在执行庭面对文件的一脸茫然。因为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很多诉讼的程序也都比较熟悉,哪一步应该做什么也算是心里有数。这样的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有用武之地了另一方面也在检测我这个学期的刑诉法和以前的刑法学的效果如何。不过说来真有点惭愧。那一次把中级法院的受案范围和指定辩护人的情况混淆了就暴露出我对刑诉法法条的熟悉程度还不够。中院的受案范围其中一点是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而指定辩护的情况只是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才有权利,并不包括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由于我误解,差一点将一件案子中那可能判无期的犯罪嫌疑人的指定辩护函发到市市法律援助处去,幸亏发现得早,并得到书记员的提醒。

今年接触司法文书的机会明显比去年要多,第二。而且由于不再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逐渐了解到各种文书的用途性质和填写步骤。法院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按部就班,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依据并留底归档。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司法文书,稍有差漏就必须重做或艰难地复查改正。要知道,文件是清一色的白纸黑字,大小质量也都完全相同,除了逐份查看,并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出想要的资料。一件稍复杂的案件就有堆得像小山似的卷宗,案件的原始材料还比较好办,因为可以对着正卷和副卷的目录表分拣整理。整理好两大沓就可以装订成册了最麻烦的后续的执行过程的变化,例如罪犯接受教育后悔改表现好,就可能得到减刑或假释。本着改造为目的惩罚为手段的宗旨,公安局每次都有大批的减刑假释申请书提请中院批准。大批的这类情况关乎到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这个基本的人权,中院在审批时候当然不能有一点的松懈。由一次减刑产生的文书就多达四五份,申请书、裁定书或决定书、宣判笔录等,看守所要经过看守人员、驻所检察员的签字,然后送报公安局有局长决定是否批准,送上法院后要请经办人和审判长签名,经过重重审核才可以得到最后结论。结论有了就必须尽快到看守所在服刑人员前宣判。该放人的要求看守所办好相应的出监程序至完成,才算是完成了这一项工作。程序的严谨和细致化体现了保障罪犯人身权利的重要性,但也同时考验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刑事案件的经办人员,要把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羁押时间列明并记下,因为限制他人身自由仅次于剥夺他生命权利,牢房的一天也不远不能用在监外的一天来衡量。尽管在整理和书写同一样的大量减刑假释文件的时候显得很枯燥乏味,计算他已服刑期和剩余刑期的时候头脑会很机械并容易出错,但是可知道他希望就紧紧地被经办人员手中快速的敲打键盘中捏着,就如生命垂于一线的感觉。当我工作有所松懈的时候,就会这样提醒自己,计算刑期一定要多留点心眼,否则,正义和公平就会在这不经意的一刹那间被抹煞。这只是一个例子用以说明法院程序的严谨和细致。为了提高办案结案的效率,往往是批量处理。即同类型的司法文书在同类案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起出具,流水作业。这种定势思维的工作方式确实可以快速不少,且差错率也会适当降低。但这也并不是万能的根据我经验,这考验着我耐性和条理性。面对一大叠类似的文书需要填写打印,一是要“冷静沉着”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能使促使事半功倍,收效较佳。二是就是细心,不放过任何要填写的地方,因为模板中的字眼有时候会因为具体案件的变化而变得不适用的这就要修改。以为模板万能的心态不要得。万一写错了虽然可作后期的改写和补救,但若该文书是送达给当事人,改写就未免有损法院的权威和尊严,严重的可能惹来笑话。法律在每个人心目中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法院出具的文书又岂能马马虎虎呢?司法机关这个社会的安全阀、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的作用又怎么最好地发挥呢?对法律文书的斟酌对较就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负责、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打下一支强心针。三是就是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因为每个人同时处理的不可能只是一两单案件,往往达数十数二十件。每一件案子去到哪一个阶段,哪些文件未处理好,哪些即将到审理期限,哪些需要延长审期…都需要十分清楚,不能有混淆或模糊。再者刑事案件的审结期限只有一个月,开庭、宣判的时间都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刑事案件的法官们具有更大的魄力并能果断,还双方当事人一个公道,而不能久拖不决。

去年在执行庭的时候到外面跟法官们出差的机会比较多,第三。令我感受到法院执行工作的艰难以及对法官们处理当事人纠纷矛盾的实际能力要求之高。面对有能力支付却无赖的被执行人应如何采取强硬的措施执行,面对狡猾转移财产的当事人怎样查出他财产的真正去向并与他语言的交谈中斗智斗勇等等,都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事技巧。因为从“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各种类型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他特点并加以利用,因地因时制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今年在刑一庭可大不一样。刑一庭处理的主要是暴力案件,其中以故意伤害、杀人,以及抢劫和贩毒的居多。可谓是人们心目中最“十恶不赦”罪人”人身危险性确实是比较高的这几个星期里我跟着法官跑过市的很多间看守所。深入牢房区,面对面地接触过一些犯罪嫌疑人和短期刑的罪犯。看守所环境依地点的不同也大有差异,其中可能跟该区政府的财政和监所建成的时间有关系,但我窃认为这样是对在押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涉嫌)犯了同样的罪行,就因为“选择”犯案的地点不同,就会被关押在卫生和劳动环境相差十分之大的看仓。就那全市市牢房环境几乎最差的白云区看守所为例,据我解那里在整个走廊上也充满了刺鼻的臭气,仓内的空气更是溷浊不堪。但这里却是困有最多在押人员的地方。而番禺区看守所的卫生和伙食情况就明显改善,且每个仓内还有独立的阳台。这样空气的流通和在仓内人员的精神面貌会提高很多。致力于改善监所的环境,有利于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对于提高改造的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当然由于时间先后等的原因,不可能要求所有看守所在同一时间内都改善得一样地好,但统一的设施和卫生标准的落实确是刻不容缓的押人员也是社会中的人,不能因为身份的差异而置这种差别的对待于不顾,剥夺他正当权利,违背法律公正平等的精神。看守所的日子实际上也是对他考验,对于那些因“疑罪”被暂时关押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无可否认,现在公安机关还存在着重口供,轻实物证据的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也是多采取“关了再说”措施,防止他潜逃。也许这是打击罪恶的需要,但由此也产生许多运用严刑逼供,轰炸式”盘问等强迫手段获取被告人供述的情形。实物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如凶器上并没有被告人的指纹,被害者的伤痕并不必然是该凶器造成的等,公安人员可能会在向检察院提交证人证言时候避重就轻,想法设法”连成“证据链”去支持对被告人的控诉。与家人和朋友的隔离,孤独和绝望的心情满溢,这种状态下的人最为脆弱,看仓内正焦急地等待着法院公正的判决—有罪服刑,无罪释放,结心头的大事。法院未作出判决之前,每个人都是无罪的为什么又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呢?

每一双注视焦急的眼睛都注视着事态的进展。作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法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牵动着双方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心。包括我这样的实习生,都深深地感到身上肩负起的责任。面对一件案情简单的案件要作出一个判决或者裁定也许并不难,电脑上修改的时间可能只消十来分钟,但我保证的判断的正确,符合“内心的确信”法律的规定。法院的责任在于重新分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角色是中立的一方当事人不管是被害者还是加害人,应该承担的需要承担,不需要的不能强加。主观臆断或者有感情倾向都不是一位裁判者应该具有的还记得看守所一位在押的妇女向我下跪的那一幕:等待多时的判决终于宣判了觉得多时的压抑得到释放,尽管她因故意杀人被判了死缓,但她仍然感谢我还说早离开不用再连累家人,对得起死者。一见到法院的人来了就仿佛看到救星,滔滔不绝地向我哀求起来。每件案子的情况有不同,但当事人祈求这个社会纷争的最终解决途径—司法能给予他一个合理的答案。人民群众倾注的希望和信任都使法院的工作更神圣和庄严。

法学系范文篇7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哲学角度讲。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平时的课堂学习已让我深深感觉到缺乏实践的法学学习是没有价值的比如民事诉讼法课上讲了举证责任,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书上和法条也都很明白,照理理解起来根本不困难。但是理解容易运用可就难了讲完举证责任老师让我小试牛刀—分析案例,大家全部晕头转向,被简单的案例搞得稀里糊涂,即便勉强答对的也说不出清晰的逻辑思路。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尴尬后我明白了那种只要读懂书就万事大吉的学习方法该被扔进垃圾箱了这样或许能应付考试,但绝对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那么在就业压力凸现的今天,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这也是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假期实习。其中具体工作主要是书记员办公室一些辅助性事务,因此我利用暑假在法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比如复印、扫描资料,协助整理卷宗,草拟法律文书(判决书等)填写、送达法律文件(传票、协助执行通知书等)但是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琐屑工作却让我切切实实得到实践的锻炼。

发现我学生的能力离实际工作的要求确实有相当的差距。举个例子,这次短暂的实践中。卷宗整理完后,需要用打码机在每一页打上号码,如年的卷宗的第一页即为以此类推。另外,对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同一案件的卷宗分为正、副两卷,正卷存放起诉状(及答辩状)案件受理通知书、传票、各种证据、本案的判决或裁定,有时还有财产保全的相关材料等;而副卷则存放合议庭评议笔录等内部文件。对这种卷宗,正、副卷是要分开打码的但很不幸,平时做事有些粗枝大叶的可是犯了大错误,给副卷打完码忘记调整号码机顺序即继续打码,结果正、副卷的号码连起来了只好随后返工。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要从某一页接下去打,居然没看清开始页码便草率开始,结果自然是多次返工。后来我提醒自己不要急于求成,看清要求再开始,这才正确完成了任务。但在这当中的多次返工也给人家单位造成了麻烦—比如一页纸上的页码划了再打,一片涂涂改改的墨团影响美观。

法学系范文篇8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我的实习律师生涯已近尾声,真正静下心来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感触颇多,收获颇丰。这一年在指导律师与其它律师事务所同事的帮助下,我成长了,基本上也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公民到法律执业者的蜕变。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对法律的信仰也在逐渐加深,这不仅使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而心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走这条路的决心,对自己未来的执业生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在这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我所接触的案件都是诉讼案件,因此收获最多的也要算是诉讼的技巧与经验了。对于我这样一名初来乍道的新人在实习的初期,指导律师并不敢让我过多地参与案件的过程,而是让我不断地观摩他案件的开庭以培养我的法律思维与触觉。过了一个多月左右,我开始有机会独立地协助指导律师的案件承办,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开庭我觉得等这一天实在等得太久了,于是在接到法院传票的那天开始,我便精心准备,不断地在脑海里设想庭上法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自己怎样的回答才能让证据看上去滴水不露。为了防止第一次上庭的慌乱,我把证据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用红笔标注出来,把上庭所需要的材料都按顺序准备了一遍又一遍,让这些顺序都牢记心中好让自己在法官或律师需要任何一份证据材料原件或复印件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地一通乱翻。即使是这样细心的准备,在第一次开庭那天,当我作为人坐上了法庭,我依然按捺不住自己的紧张与慌乱,就算是简单地按照自己写好的举证意见一层不变地念出声来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声音的颤抖,更别说是在庭上能够头脑清晰地针对对方律师所抛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当时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下了庭,指导律师对我上庭的情况做了总结,虽然指导律师也看出了我上庭时的窘迫,但他依然鼓励我,在总结我上庭时的不足方面也轻言带过,但我知道这是他在给我勇气去改进自己。在以后的案件承办中,指导律师依然给了我足够的信任,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历练与打磨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所接触到的案件,在法庭上的思维也清晰敏捷了许多,在法庭上的发言也逐渐大胆自信了起来,但我知道这离在庭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庭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仅需要法律执业者有很深厚的法学基础、渊博的社会知识、雄辩的口才,同时还需要一些悟性与情商。要做一名好的执业律师实为不易,我只是翻开了其中的头几页。

在外行人士看来,律师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律师一直都顶着精英人士的光环。在律所实习的初期,我不敢把自己与律师这个名词挂钩,即使是“实习律师”这样的称号我也觉得怕自己的无知与愚钝称不上它。于是,当有朋友问起我做什么职业,我只是含糊其辞告知我在律师事务所上班,却不敢大大方方地对朋友说我是实习律师,我怕我破坏了律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我想当时的不自信也确实是来自于自己在知识与经验上的欠缺与匮乏。律师真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大量层出不穷的法律法规需要我们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当事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而作为律师需要在有限地时间内去回答去解决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在最开始有当事人来咨询指导律师的时候,我就把当事人的问题拿来问自己,如果当事人问到我,我的回答是什么,经常我会回答不上来。为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状态,我去图书馆借阅了不同领域的法律书籍,从劳动案件、工伤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公司法律实务…我都一本一本地认真研读再结合实习中所碰到的案件来运用。随着我接触的案件不断增多,我也慢慢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原理去回答当事人的咨询。当有朋友或是陌生人来电咨询我法律问题,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出现别人把我问得我哑口无言的尴尬场面,就算是在做面对面的法律咨询的时候,我有时也可以自信满满地有条不紊地帮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问题。在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当事人的时候,我还算沉着冷静。但有时在面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当事人,当事人问的问题又比较棘手的时候,那份沉着冷静有时也是装出来的。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想赢得别人认可的同时也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

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案源。如何接到案子,这对于实习期满后即将独立执业的我们来说是很现实又很头痛的问题。在长达一年多的实习过程中,我只为指导律师接了两个小案件,还是通过同学介绍的。在实习过程中我并未学会如何“自我营销”。有时担心像保险行业二手房销售行业那样的地毯式营销是否会亵渎法律降低法律执业者的身份,我把这样的困惑与指导律师交流。指导律师为了解答了这样的困惑,也转变了我对营销手段的看法。我们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律师行业也是服务行业的一种,也要走向市场。不走出去如何又能把自己推销出去,推不出去就算你学得再好也是无人问津无用武之地。在我去交警大队扣违章分数的时候,在交警大队门口就有人向过路人发一本书,我随手接过翻开一看是市某律师编著的一本《市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指南》,上面也有该律师的联系方式,这本书以他实际操作过的案例现身说法,看上去是一名在处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方面很专业的律师。我想如果我是一名需要聘请律师处理交通案件的当事人在看过这本书后我会优先考虑该名律师。我觉得这样的营销方式很不错,既达到了宣传自己的效果又显示了自己的专业水准。

实习小结是结束也是开始,未来的执业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会坚持地走下去。我相信柳暗花明的那天终归会到来。

法学系范文篇9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我的实习律师生涯已近尾声,真正静下心来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感触颇多,收获颇丰。这一年在指导律师与其它律师事务所同事的帮助下,我成长了,基本上也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公民到法律执业者的蜕变。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对法律的信仰也在逐渐加深,这不仅使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而心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走这条路的决心,对自己未来的执业生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在这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我所接触的案件都是诉讼案件,因此收获最多的也要算是诉讼的技巧与经验了。对于我这样一名初来乍道的新人在实习的初期,指导律师并不敢让我过多地参与案件的过程,而是让我不断地观摩他案件的开庭以培养我的法律思维与触觉。过了一个多月左右,我开始有机会独立地协助指导律师的案件承办,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开庭我觉得等这一天实在等得太久了,于是在接到法院传票的那天开始,我便精心准备,不断地在脑海里设想庭上法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自己怎样的回答才能让证据看上去滴水不露。为了防止第一次上庭的慌乱,我把证据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用红笔标注出来,把上庭所需要的材料都按顺序准备了一遍又一遍,让这些顺序都牢记心中好让自己在法官或律师需要任何一份证据材料原件或复印件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地一通乱翻。即使是这样细心的准备,在第一次开庭那天,当我作为人坐上了法庭,我依然按捺不住自己的紧张与慌乱,就算是简单地按照自己写好的举证意见一层不变地念出声来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声音的颤抖,更别说是在庭上能够头脑清晰地针对对方律师所抛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当时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下了庭,指导律师对我上庭的情况做了总结,虽然指导律师也看出了我上庭时的窘迫,但他依然鼓励我,在总结我上庭时的不足方面也轻言带过,但我知道这是他在给我勇气去改进自己。在以后的案件承办中,指导律师依然给了我足够的信任,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历练与打磨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所接触到的案件,在法庭上的思维也清晰敏捷了许多,在法庭上的发言也逐渐大胆自信了起来,但我知道这离在庭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庭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仅需要法律执业者有很深厚的法学基础、渊博的社会知识、雄辩的口才,同时还需要一些悟性与情商。要做一名好的执业律师实为不易,我只是翻开了其中的头几页。

在外行人士看来,律师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律师一直都顶着精英人士的光环。在律所实习的初期,我不敢把自己与律师这个名词挂钩,即使是“实习律师”这样的称号我也觉得怕自己的无知与愚钝称不上它。于是,当有朋友问起我做什么职业,我只是含糊其辞告知我在律师事务所上班,却不敢大大方方地对朋友说我是实习律师,我怕我破坏了律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我想当时的不自信也确实是来自于自己在知识与经验上的欠缺与匮乏。律师真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大量层出不穷的法律法规需要我们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当事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而作为律师需要在有限地时间内去回答去解决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在最开始有当事人来咨询指导律师的时候,我就把当事人的问题拿来问自己,如果当事人问到我,我的回答是什么,经常我会回答不上来。为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状态,我去图书馆借阅了不同领域的法律书籍,从劳动案件、工伤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公司法律实务…我都一本一本地认真研读再结合实习中所碰到的案件来运用。随着我接触的案件不断增多,我也慢慢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原理去回答当事人的咨询。当有朋友或是陌生人来电咨询我法律问题,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出现别人把我问得我哑口无言的尴尬场面,就算是在做面对面的法律咨询的时候,我有时也可以自信满满地有条不紊地帮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问题。在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当事人的时候,我还算沉着冷静。但有时在面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当事人,当事人问的问题又比较棘手的时候,那份沉着冷静有时也是装出来的。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想赢得别人认可的同时也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

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案源。如何接到案子,这对于实习期满后即将独立执业的我们来说是很现实又很头痛的问题。在长达一年多的实习过程中,我只为指导律师接了两个小案件,还是通过同学介绍的。在实习过程中我并未学会如何“自我营销”。有时担心像保险行业二手房销售行业那样的地毯式营销是否会亵渎法律降低法律执业者的身份,我把这样的困惑与指导律师交流。指导律师为了解答了这样的困惑,也转变了我对营销手段的看法。我们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律师行业也是服务行业的一种,也要走向市场。不走出去如何又能把自己推销出去,推不出去就算你学得再好也是无人问津无用武之地。在我去交警大队扣违章分数的时候,在交警大队门口就有人向过路人发一本书,我随手接过翻开一看是市某律师编着的一本《市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指南》,上面也有该律师的联系方式,这本书以他实际操作过的案例现身说法,看上去是一名在处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方面很专业的律师。我想如果我是一名需要聘请律师处理交通案件的当事人在看过这本书后我会优先考虑该名律师。我觉得这样的营销方式很不错,既达到了宣传自己的效果又显示了自己的专业水准。

实习小结是结束也是开始,未来的执业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会坚持地走下去。我相信柳暗花明的那天终归会到来。

法学系范文篇10

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条件,是培养法律信仰的前提条件。学生并没有通过本课程获得应有的法律知识。法律能力欠缺法律能力是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体现大学生法律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守法能力、用法能力和护法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守法的自觉性低。第二,用法能力弱。第三,大学生护法主动性不够。很多学生还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许多学生缺乏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法律信仰缺失通过法律知识的传授,让大学生具备法律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从现实来看,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法律知识了解太少等原因,非法学专业学生还缺失法律信仰,如怀疑法律的作用、强调权利而弱化责任、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等。

2加强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制教育的原因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位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必然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要遵循统一的规则和制度,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社会大背景下,法律手段对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个人所具备的法律知识和掌握的法律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青年大学生所要求具备的法律素养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全面融入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法治的轨道内有序进行,青年大学生迟早要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法规制度和社会规则的遵守就成为青年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特别是步入社会生活后,法规制度对其个人行为的约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违反法规制度的禁止性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惩罚,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必将造成巨大伤害。此外,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还可能面临各种合法权利的侵害,这时青年学生就不得不利用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利用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进行全面普法教育,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规范个人行为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十分必要和有价值。

2.3降低普法成本的需要

效益原则要求我们尽量用最小的成本办最大的事。社会普法教育的贯彻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其运行成本较高,不是贯彻执行效益原则的最佳实践路径。对在校青年大学生加强普法教育,是有效降低社会普法成本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随着近年来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将近六、七成的参与高考的青年学生走进高校学习,利用高等学校优势开展对非法学专业青年学生的普法教育具有明显效益。高校有丰富的法学资源,如法学教师、法学社团、教室、图书馆和开设法律公共课等,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普法就可以便捷地利用本校的资源,而不需要另行配置相应的社会法律资源,这为普法节约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基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学生有较充足时间利用学校的公共法律资源开展自我普法;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学生能有效集中,也为开展普法教育提供了时间便利。此外,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较高的知识接受能力,对他们开展普法教育效果明显。因此,为降低普法成本,加强对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是有效选择。

3加强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摆正法制教育地位

依法治国观念已为国人所认可,为了让普法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组织普法教育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高度重视普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法制教育”从属于“德制教育”的观念,让“法制教育”有自身独立的地位。其次,加大高校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普法的资金投入,为高校进行普法教育提供资金保障。高校是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普法的具体实施者,各高校应与国家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国家普法的要求,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普法队伍,保证足够的课时量,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青年学生通过普法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3.2加大部门法法律知识的容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只是法的一点表面知识,并未涉及到主要部门法的具体知识。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所需进行选择,即应选择能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的具体的法律知识。如在校大学生易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这就有可能触犯我国《刑法》里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财产权利犯罪,那么现行《刑法》对这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是如何规定的,应让学生学懂弄通;又如每位大学生毕业后必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一份真实有效的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当自己的相关权利受到侵犯后,如何运用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等,都要向学生讲清楚;再如与自己一生幸福有关的婚姻,其结婚的条件的是什么,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等,像这样的法律知识由于涉及到具体的权利义务,也能为学生将来步入婚姻解决实际问题,也容易使学生感兴趣,这些知识就更要为学生讲深讲透。

3.3改革普法方式

以往,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普法方式主要是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里的法律知识进行讲授,由于课程内容空洞,授课方式单一、课程缺乏长期性和长效性,使得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无兴趣,重应付。因此,应结合当前社会变化发展的实际,改进普法方式。

3.3.1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

现大部分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为保证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制教育的长期性、长效性,充实法律知识内容,丰富普法方式,高校应充分发挥本校法学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能动性。第一,由法学专业的学生组成专门的社团,如法律援助中心,以第二课堂为基础承担本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法制教育工作,如在本专业老师的辅导下,针对同学们常出现的法律问题,以法律专题的形式对本校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课程培训,这不但使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得以长期有效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二、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法律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