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9:28:04

繁育

繁育范文篇1

关键词:榉树;繁育方法;造林

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H-M),又名大叶榉、血榉、红榉、黄榉、岩郎木等,榆科榉属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属二级保护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风景园林观赏树种。目前,榉树苗木已被广泛用于园林配置、城市街道绿化美化及生物多样性方面。

榉树为深根性树种,是一种落叶乔木,主、侧根系都很发达,性喜光,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条件,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岩山地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榉树初期生长较缓慢,八年生以后加快,可持续生长70~80年,成年树高达30m,胸径1m以上。榉树在我国分布很广泛,主要产于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

1育苗方法

1.1扦插育苗

榉树资源稀少,生产上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的枝条取自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插穗长度10~15cm,粗度0.5~1.0cm,每个插条上至少含有2个以上健壮饱满腋芽,时间以春季扦插为好,其平均成活率可达16.7%;扦插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插条生根率达到80%以上,当年苗高可达50~180cm。绿枝扦插宜在6月上旬进行,自母树年龄较小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粗壮嫩枝上剪取带2~3片叶的插穗,迅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做到随采随喷水,随用生根剂处理,随扦插。扦插苗床基质以蛭石、河沙等为宜。扦插密度以插穗间枝叶互不接触为宜。插后喷水1次,上罩塑料膜弓形小棚,再搭起1.2~1.5m高的框架,用草帘或遮荫网在上方和两侧遮荫,保持20%~30%的透光率。扦插前期要做好叶面喷雾保湿、消毒防病、通风换气和喷水降温等工作;中期要以揭除薄膜和逐步移去遮荫物炼苗为主;后期做好消除杂草、施肥等。

1.2嫁接育苗

选择一至二年生、地径1.5~2.0cm的白榆实生苗作砧木,以一至二年生的榉树枝条作接穗,在树液流动季节进行嫁接,嫁接可分枝接和芽接2种。枝接一般在4月进行,操作时可用劈接和皮下接方法。适时嫁接、避开连阴雨天气、接穗削面光滑平整、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绑扎适度是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芽接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方块形芽接比“J”字形芽接为优。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时要将塑料薄膜带轻轻插入接穗芽与皮部内皮层与砧木密接,在操作技术保证的情况下,榉树嫁接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枝接当年生长量80~160cm,地径0.8~1.5cm左右。

1.3播种育苗

榉树种子采集时间常在10月中下旬,采种期3周左右,选择树龄30年以上,结实多且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在果实由青色转为黄褐色时进行采种,采得的种子去杂阴干,装入布袋或麻袋贮存备用。播种分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需随采随播,发芽在翌年3月上中旬,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较高,苗木生长期长。春播宜在雨水至惊蛰时进行,最迟不得迟于3月下旬,播种量150~200kg/hm2。当年种子翌年播种,发芽率高。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可对种子进行选种、浸种、消毒、催芽、低温存积处理等。播种后,25~30d种子发芽出土,应防止鸟害。出苗后要及时揭草炼苗。幼苗期应及时间苗、松土除草、灌溉追肥。此外,榉树苗期普遍有分叉现象,应在苗期进行修剪,蓄好1个主干,以利干形通直。

1.4组织培养

利用大叶榉树未成熟种子的胚依次在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芽分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可生产出3~5条不定根幼苗,生根率达30%,生根幼苗移植到温室花盆中成活率在50%以上。日本在榉树组织培养方面成功较早,有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2造林与管理

造林地宜选择在坡度30°以下,低山丘陵区土壤肥沃、保水较好的群山中下部、谷地、溪边。采用全垦方式整地,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3月上旬左右,选取无风阴天或小雨天气,用榉树一年生实生苗栽植,栽植前用10%~15%的过磷酸钙泥浆沾根,以提高成活率。栽植时要根舒不弯曲,严禁大土块和石块压在根部,回填土要实,深度为苗期地面与地相接触处印痕之上3~6cm为好。栽植密度可为1.6m×1.6m或2.0m×1.6m。另外,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栽植不同的树种。如山顶、山脊可栽马尾松、栎类,山脚、山腰栽榉树,形成马尾松、榉树、栎类块状混交林。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坡中下部可栽植榉树与山杉木行状混交林。苗木栽植后,前3年,每年抚育2次,分别于6月和10月进行。随时注意培蔸、抚正,剪去干上丛生小枝,将分叉株去除弱的分支,每年

不少于1次,清除绕干的藤本,留心有无蛀干和食叶害虫为害,一旦发现及时除治。3年后,可用刀砍去杂灌,以利通风透光。前5年可结合抚育加施复合肥或尿素,每株100g左右,撒于树蔸周围表土内。坚持修枝,有条件的地方可持续10年,使枝下高在5m以上。在10年内进行1次卫生伐,将虫害而无主干、歪斜弱小、无培养前途的植株去除,或萌芽更新,留下3450株/hm2左右,使之形成干形通直,林相整齐。15年时可考虑间伐,砍去50%。20年时应进行高强度间伐,再去掉65%,留下630株/hm2。25年时正值生长高峰期,应再度间伐30%,留下405株/hm2,培养大径材。

繁育范文篇2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

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繁育范文篇3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

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繁育范文篇4

关键词:圈养川金丝猴、环境、饲养方式、繁殖、疾病预防

金丝猴隶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陕西和湖北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

1川金丝猴生物学特性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性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拔1400m以上寒冷潮湿的高山森林中,那里的空气相对稀薄得多,鼻骨越短、越有利于呼吸时减少吸气的阻力。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川金丝猴两颊和额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鼻孔上翘的朝天鼻,因此,金丝猴也被叫作仰鼻猴[2]。正常情况下川金丝猴寿命可达20~25年。食性广,以树木的嫩叶、幼芽和花序为食,偶尔捕食幼鸟、鸟卵、昆虫等[3]。

2饲养地自然环境概况

川金丝猴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10~20℃,低于零下5℃或高于30℃时应采取保温或防暑降温措施,川金丝猴适宜的湿度为30%~70%,当环境湿度低于20%时,应采取加湿措施。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相对湿度约77%。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8℃或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比较潮湿、闷热。而福州动物园位于福州北侧,雨水多,绿化覆盖率高,环境湿度大,温度高。所以,在福州夏季应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防止川金丝猴中暑。

3圈养环境的设置

福州动物园川金丝猴的饲养场地位于园区北区的最高处,是一块天然山地,该高地既保证了笼舍的自然光照和通风,也远离喧嚣环境。该笼舍为钢构结构,由6cm×6cm菱形网格状的不锈钢金属网围成,整体高度约10m,面积约465m2,网内分3个外场、6间内舍及1个工作通道。3个外场内均种有大量非川金丝猴喜食的无毒绿植,这些绿植可供川金丝猴遮阳、隐藏、玩耍等。外场自然地面上有铺设成片的草坪。每个运动外场配有伞状木质栖架供金丝猴休憩,可遮阳也可避雨。中间的外场北面坡上建有内舍6间,内舍由4.2cm×4.2cm正方形网格的金属网构建而成,根据环境坡度,内舍建有两层,两层之间为工作人员工作通道,面积约7m2。通道下一层有3间内舍,内舍地面为硬质水泥地面,地面略有坡度,防止积水,便于日常打扫卫生。通道上一层有3间内舍,其中2间地面为自然泥土地,还有1间是上下两层屋顶的水泥大平台,内部设有1个伞状栖架。除大平台内舍是设置伞状栖架,其余5间内舍均安置1个保温木箱以供休息。木箱长80cm、宽60cm,前高62cm、后高69cm;前后形成有一定倾斜度的木箱屋顶。木箱固定在1个60cm高的四脚木架上,放置在内舍一角,牢牢固定。置身木箱可给予川金丝猴一定的安全感。6间内舍与3个外场可通过拉门相通。内舍之间的工作通道将人与动物隔离,方便日常的过笼操作,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园内现有川金丝猴概况

福州动物园从2008年搬迁至新园期间,川金丝猴数量从最早的2只,经过自然配对繁殖以及从其他动物园引入新成员,再配对繁殖,到后来的转移成员及个别成员生病死亡等,目前现有川金丝猴数量为5只。

5川金丝猴饲料管理及日粮管控

5.1饲料验收及加工

对提供给川金丝猴的饲料严格把关,杜绝来自污染区和疫区,且饲料中的蔬果、树叶每日由工作人员检测,确保饲料的安全性。饲料品种尽量多样化以满足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需求,同时,南方潮湿多雨,需特别注意防霉,饲养员每日都会仔细检查精料、水果、蔬菜是否霉变,并且清洗干净后再加工切成约3cm×3cm大小,便于投喂。

5.2饲喂方式

川金丝猴属于叶食灵长类动物,饲喂时应先提供青绿饲料树叶后再给予精料,须严格控制精料的量,过多会造成胀气及消化不良,过少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其中树叶应满足金丝猴随时采食,精料、果蔬饲喂间隔时间应不低于6h,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川金丝猴的消化道疾病[4]。福州动物园对川金丝猴采取单只过笼、分别投喂的方式进行饲喂,以便观察每只个体的食欲及健康状态。且分次投喂,2次/d,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30-10:00、下午15:00-16:30。同时,每日应提供足量且清洁的饮用水。

5.3川金丝猴日粮管控

5.3.1川金丝猴日粮配方

5.3.2川金丝猴窝头配方

6金丝猴繁殖管理

6.1性成熟及发情期管理

川金丝猴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在秋季与初冬季节处于繁殖旺盛期,性成熟年龄一般在4~5岁,雌性早于雄性。笼养条件下,雄性个体4岁开始出现交配行为,6.5岁开始出现明显的射精行为。雌性首次月经3.6岁,首次生育年龄为4~6岁[5]。成年雌金丝猴年龄在6岁以上、雄性在8岁以上属于成功繁殖阶段。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来讲,其交配盛期处于金秋季节,该季节野果遍地、食物丰富且富有营养,产仔集中于3~5月份,以4月份最多[4]。

6.2配对繁育方式

以近期繁育成功的雌性川金丝猴“十五”与雄性川金丝猴“金宝”的繁殖配对为例,细述福州动物园川金丝猴的配对繁育方式。圈养金丝猴同笼饲养难免出现抢食行为,故福州动物园对川金丝猴采取在不同笼舍分开饲养、喂食。到了繁殖期,当年8月开始观察雌雄猴发情情况,发现雄猴会阴区呈天蓝色,雌猴会阴三角区肿胀、变大、呈轻微红色、有褶皱时[6],即可将“十五”与“金宝”合笼配对。一般是在上午分别饲喂后再将2只合笼,下午喂食时再将2只过笼分开并喂食,而后观察雌雄猴状态再进行几次合笼,每次合笼5h。合笼2个月左右,观察到雌猴有挑食表现,且腹围增大,种种迹象表明已成功配上[7]。之后便不再合笼,分别单独饲喂,并观察"十五"孕期的精神行为及身体状况。

7母猴和幼仔的护理及观察

7.1母猴的护理与观察

川金丝猴“十五”孕前和孕期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充适量维生素、钙片等。2022年4月8日产下幼仔“多多”后,增加饲喂益母草等促排恶露,其日粮也相应作出调整。哺乳期间由于哺育幼猴,营养需求量大,出现脱毛、水肿、消瘦现象,再次调整哺乳期日粮。孕期前后为母猴提供的日粮。

7.2仔猴生长发育过程观察

幼仔“多多”出生后,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8疾病预防

8.1消毒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消毒,保证消毒质量。笼舍内外场由消毒公司每周来园消毒1次,日常操作中饲养人员不仅每日消毒金丝猴的食盆、饮水盆,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清理干净的水沟、内舍以及工作通道每周消毒1~2次。

8.2驱虫

由园方兽医院安排时间发放驱虫药,饲养人员执行驱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8.3防暑降温与防寒保暖

8.3.1防暑降温

福州夏季温度较高,为了减少热应激,防止川金丝猴中暑,特别是为了能让哺乳期母猴和仔猴安稳渡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炎热的高温天气:(1)给内舍屋顶铺设黑纱遮阳布,减少热辐射;(2)每天给内舍平台喷淋、洒水;(3)提供一块25kg冰块放置在内舍通道,降低室温;(4)在内舍工作通道放置地扇,保持内舍通风凉爽;(5)在母猴和仔猴的内舍外放置水循环空调扇,控制内舍温度;(6)每间内舍均提供干净且充足的饮用水和夏桑菊凉茶水。

8.3.2防寒保暖

福州冬季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为5~10℃,冬季时常有雨,湿度大。因此,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过冬:首先,在内舍四周围上厚实的防风布,加强内舍保暖性;其次,给内舍的小木箱放置稻草,供川金丝猴休息。

8.4专人专岗

应尽量确保饲养人员专人专岗,防止传染病在不同动物群体间交叉传染。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要每日注意观察动物精神状态及行为有无异常,配合兽医定期采集粪便、尿液等进行疾病预防筛查,及时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杜绝传染病、流行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保证动物健康。在疾病治疗期间,兽医要及时根据饲养员反馈的信息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二者相互配合才能确保治疗过程顺利。

9小结与讨论

福州夏季气候高温、高湿,不利于圈养川金丝猴健康,特别是对繁殖期的母猴以及幼仔。因此,在保证笼舍干净卫生、做好消毒工作的前提下,还应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减少热应激,防止中暑。繁殖期间为保证母猴顺利分娩,须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单独饲喂,避免其他地位高的雄猴等抢食而出现营养不均,并根据不同阶段营养需求及时调整日粮,防止精料过多而造成胀气等肠道疾病。鉴于福州动物园的圈养川金丝猴种群较小,且观察时间较短暂,不能进行大数据对比,是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王长美,孙伟东,葛超.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J].畜牧与兽医,2020,52(3):135-138.

[2]杨敬元.川金丝猴:灵长类动物中的"颜值担当"[J].绿色中国,2020(23):54-57.

[3]赵建友,孟晓岚.川金丝猴饲养与繁殖[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7):78-80.

[4]刘学锋.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6-17,65.

[5]苏彦捷.金丝猴的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1.

[6]贾琳琳,李炳志,王良增,等.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J].养殖与饲料,2021(3):58-59.

繁育范文篇5

1存在的一些繁殖问题

1.1不注重品种改良

有些奶农缺乏品种改良意识,认为只要母牛能怀孕就行。为了方便省事,找人包配,精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没有考虑到使用劣质精液会使后代遗传素质倒退,获得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差,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1.2急于求成,过早配种

个别奶农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到参配月龄时,在体重没有达~U350kg以上的情况下,就进行配种。由于开配过早,体重过小,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不进行助产。这样容易造成产道损伤、阴户撕裂,继发产后疾病,不仅影响下一胎的正常繁殖,而且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

1.3发情鉴定不准确

由于部分奶农采用栓系方式饲养奶牛,不让奶牛运动,致使奶牛发情不明显。加上一些奶农发情鉴定水平不高,不容易确定奶牛发情处于什么阶段,到配种时发现不是早就是晚,从而影响受胎率。这种情况不仅使产犊间隔延长,而且每推后一个情期,就会损失20d的产奶量。

1.4停奶不验胎

有些奶农在奶牛配种后只进行一次摸胎,到停奶前不验胎,这就存在到预产期时才发现牛没有胎或胎儿干尸化的风险。如果此时牛无胎,而且已无奶,这头牛不得不淘汰。

1.5接生助产时方法不正确

在接生助产时也用到一些消毒药品,但是用洗奶桶来装消毒水,用洗奶毛巾清洗临产牛的外阴,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增加奶牛产犊时感染的机会。在羊水刚破时,以为小牛会窒息死亡,立即就进行助产。由于软产道没有充分扩张,这时助产,产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产后疾病增多,使空怀时间长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

1.6空怀天数长

由于卵巢静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产后体况差及初产体重小的头胎牛表现更为普遍。有时治疗的方法也不对,使母牛产后不能及时配种,大大延长了首次配种前的平均空怀天数,使产犊间隔延长。针对以上奶农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奶牛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奶牛繁殖技术上的难题。另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奶农应积极参加服务中心每月的技术课,从中学习一些新技术新知识,更新观念,改变不良做法和习惯。

2应对措施

2.1提高育种意识,培育高产牛群

奶牛要高产,品种是基础。坚持用优质公牛精液实行选种选配,不断改良,提高牛群质量。提倡有条件的奶农自己培育后备犊牛,这样可较经济地获得质量可靠、系谱清楚、情况熟悉的后备牛,为培育高产牛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注意适时配种

要改变初配时间过早,个体过小的不良做法。虽然奶牛一生中只要多产犊就可以多产奶,但保持适宜的初产年龄却十分重要。适宜初产年龄为24~25月龄,也就是初配时间为l5~l6月龄,体重达N35okg以上。两项指标要综合考虑,既要达到性成熟,又要达到体成熟。

2.3增加奶牛运动

奶牛终日栓系看槽看桩缺乏运动,严重影响健康,降低奶的质量和产量,还会造成发情紊乱、配种难孕、胎衣不下等情况。设立运动场并保证奶牛充足的运动至关重要。奶牛运动不仅以保证健康,而且在发情时,出现爬跨行为,易确定最佳输精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

2.4孕牛适时干奶

奶牛一般怀孕7个月就可十奶,但停奶前必须进行验胎,以免出现空怀或干,’。还应注意,干奶期的长短应因牛制宜。牛老体弱及产量超过6000kg以上,干奶期70~75d或更长‘;J:量5000~6000kg,可定为60d;产量5000kg以下、体质强壮可定为45~50d。但无论何种情况,干奶期最少不低于45d,时问过矩会影响乳房腺体组织休整及下一胎产量。

2.5关于接生助产

奶牛在产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这就要求奶农要接受培训和生产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顺产的情况可以自己接生,一但出现异常,就请兽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采取措施,不虑自擅作主张,以免造成小牛死大牛伤的情况发。

2.6缩短产后乏情期

奶牛产犊问隔是由产后空怀天数和怀孕期所组成,由于母牛的怀孕期相对稳定(280d左右),所以决定产犊间隔的长短就是产后空怀天数,而产后不发情或发情时问推迟是导致母牛空怀时问延长和繁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产犊后60d内不发情的母牛进行直肠检查,查找原因,适当运用激素分类治疗,促进生殖机能恢复,缩短,:后乏情期,及时诱导空怀母牛发情,然后适时配种,是缩短产犊间隔的重要措施。缩短产犊问隔不仅可以提高繁殖率,而且可以提高产奶量。繁殖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因为奶牛/1繁殖就不可能产奶。繁殖性能低也会使盈利人人减少,这是因为:

(1)母牛一生总产奶量减少;

繁育范文篇6

一、认真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坚决打击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干扰了我县家畜繁育改良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繁育技术员工作的积极性。近几年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数量逐年增加,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加大了对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上半年一共处理了5起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同时我们还查处了十几起私自取精的事件,对当事人分别进行批评教育、警告等处分,对部分劣质冻精进行了销毁,使我县家畜繁育改良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大力开展三元杂交,提高肉牛改良的效果

1、我们在继续开展级进杂交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元杂交,三元杂交的比例占肉牛冻配的50%以上,注重引导繁育技术人员多选用几个肉牛品种,特别要选用肉质好、繁殖力高的或肉乳兼用的品种来提高我县牛群的质量。今年我县引进的肉牛冻精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品种多样,技术员可以自由选择品种和种牛号。做好选种选配工作,建立了母牛配种档案,认真填写配种卡片,每头可繁母牛筛选最佳与配公牛冻配,提高冻配效果,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教育和引导群众加强繁改牛的饲养管理,使杂交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2、结合县科技局无公害肉牛繁育项目,4月24日我们在县党校举办了技术员培训班,培训班上繁育技术员不但学习了肉牛冻配技术,掌握了肉牛杂交组合方式,同时还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职业道德观念和服务意识,靠技术、靠信誉去占领市场,提高冻配头数。6月份无公害肉牛项目下发了补助资金和液氮罐器材,对肉牛冻配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加强繁育技术员的管理,站点标准化建设常抓不懈

繁育技术队伍的建设关系到繁育改良工作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我们不但加大了对新站点技术员的审批制度,同时还对个体繁育技术员重新进行审批,登记造册,实行档案化管理,为实行微机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畜繁育改良工作也由过去的到站配种逐步演变为到户上门服务。有些繁育技术员标准化工作意识有所松懈,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可繁母牛生殖疾病发生率有所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加强母牛生殖疫病的治疗工作,采取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下去巡回检查督促,采取批评教育、罚款、暂停等措施来提高站点标准化建设的标准。教育引导技术员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输精器材的二次污染问题,尽量减少母牛生殖疾病的发生。全县繁育站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抓好自身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服务

我们发挥我们站一贯的传统,加强团结,分工协作,有工作争着干,有困难大家担,加强组织纪律性,全站人员严格遵守局里的各项制度,积极参加局里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情周到为广大繁育技术员服务,不论早晚或休息日,技术员有求必应,帮助他们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难题,团结广大繁育技术员努力工作,为我县肉牛冻配工作多做贡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繁育范文篇7

论文摘要分株是将带有根系的幼苗进行移栽繁育的过程;扦插是利用枝条或无根分蘖、腋芽通过扦插培育种苗的技术;组织培养是利用培养基大量繁殖种苗。特介绍利用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等繁育方法进行芦荟种苗繁育的技术关键。

芦荟由于雌雄花开放时间不一致,授粉不亲和,故而结籽少,发芽低,甚至不结籽,因而种子繁殖很困难且繁殖速度慢。生产上常用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1分株繁殖

芦荟产生分芽或分蘖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最佳分株期是4~6月份。一般待小苗长到2~3片叶时,就应及时进行分株移栽,分苗时注意不伤母株,小苗尽量多带土带根。在分株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技术可分2种。

1.1剥离幼株,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

将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刚移栽的幼苗,由于脱离了母株,营养供应来源发生了变化,自生根尚未扎入土壤,会出现一个营养不足的“饥饿时期”。如受到烈日照射,苗色呈红褐色,外叶干缩,这是芦荟移栽后的“缓苗现象”。此时的技术关键是采用适当遮荫,这样可缩短缓苗时间,促进芦荟恢复生长。有些地区先将芦荟幼苗从母株上剥离出来,然后摊在地上,在通风处干燥数日,使其剥离伤口完全愈合后再作定植,这样可以促进植株发根和缓苗,缩短缓苗期,减少芦荟幼苗死株。

1.2幼株与母株分离但不分开

用分株刀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但不要拔出来,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15d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带根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此法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秋夏季都可以随时进行,但比较费工。

2扦插繁殖

2.1茎穗扦插

在芦荟生长期采用生长充实的主茎或侧枝,剪取顶端短茎10~15cm作为扦插材料,或用采收芦荟叶片后形成的“秃杆”老龄植株断茎后扦插。为避免枝条切口被杂菌感染和促进生根,扦插枝条取下后,置于通风干燥处使伤口愈合收干,然后进行扦插,插入深度为6~8cm,扦条经过25d左右就会生根。插入土壤后决不能浇水,因为扦插早期的水分供应靠自身,直至水分将要用竭时,才开始根端发根。出根前,叶子会因水分消耗失去绿色变成茶色,而且枯萎翻卷,但当根长出后,叶子又会再度返青。通过观察叶色变化可了解根部的生长情况。根长出后开始浇水,过早浇水会使土温下降,影响发展,甚至造成根部腐烂。

2.2分蘖、分芽扦插

用未形成根的分蘖、分芽扦插繁殖是芦荟繁殖的一种主要方法。此方法成本低,繁殖较快,成活率基本上达到100%,由苗期到成株时间周期短。技术关键:①扦插基质。用蛭石加珍珠岩(2∶1)或蛭石加珍珠岩加草碳(1∶1∶1)或河沙等作扦插基质。②扦插条件。温度15~28℃,湿度75%~85%为最适宜。但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高温不能超过38℃以上,否则不适合生根,甚至出现烂苗。春夏秋季均需遮荫,夏季遮光率70%~80%,并且要经常喷雾降温。③扦插方法。将无根的分蘖和叶腋处的分芽放在阴凉处进行晾放处理,夏季0.5~1d,春秋季2~3d,待伤口稍干后扦插,或用生根剂处理后扦插。④扦插管理。扦插后要喷透水,以后见干见湿。生根后,可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在苗床上培育2个月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3组织培养

3.1材料准备

取嫩茎尖部分作为外植体,在清水中冲洗数次,再用洗涤剂漂清,进入接种室。先用70%的酒精浸30min,然后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15min,再用无菌水洗6~7次,即可作为接种材料。

3.2接种

将接种材料切成0.5~1cm的小段,在超净台上的火焰控制范围内,将其接种在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上(MS+BA2+IAB0.1)。

3.3试管增殖

在温度25℃、光照12h的恒温室中培养,经1~2个月由愈伤组织形成芽,将已分化出芽的材料通过继代培养而大量增殖。20d为1个周期,1个周期可达到10倍以上的增殖量。

3.4生根培养

当试管苗叶片长达2cm以上,便可将其分出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上,转移时要剔除小苗和基部愈伤组织,15~20d可生根。不足2cm的小苗连同愈伤组织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继续增殖。

繁育范文篇8

1永寿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荒山荒坡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场32万亩,林下草地40万亩,境内许多台塬三面环沟,呈孤岛地形,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天然屏障,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永寿生猪产业发展迅猛,存栏量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量达到33.5万头。同时,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并投产的杨凌本香15万头生猪繁育场;投资15亿元,现已建成年出栏仔猪40万头的温氏生猪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的正大集团1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真正将生猪产业培育成了全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因此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后续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要。

2永寿县生猪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永寿县生猪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成猪舍6栋1140平方米,饲料库及采精室等各种用房360平方米。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猪176头(纯种母猪160头、纯种公猪16头);购置人工授精等各种仪器设备80台套,布设人工授精点12个;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7人。

3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3.1加快生猪品种改良。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后,势必要淘汰大部分劣质公猪,可加快优秀基因的快速推广,促进猪品种、品系的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特别是土杂品种会得到快速改良,一方面可以加快商品猪出栏,每头节约饲料成本60元左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每千克提高销售价格0.4元左右。3.2节约饲养成本。公猪一次自然交配只能配1头母猪;实行人工授精配种,按每次采精200毫升。作1:3倍稀释可以得到800毫升稀释精液,每头母猪输精量为80毫升,这样每头次公猪精液可配10头母猪。由此可见,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比本交少养90%的种公猪,降低90%的种公猪购置、饲养成本。3.3降低疫病传播。人工授精使用的种公猪,必须是经过抽血检验的健康猪,一般不会通过精液将疫病传播给母猪;采用人工授精配种,由于公母猪不接触,也杜绝了公母猪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疫病;人工授精的采精、稀释、输精等整个过程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操作,一般也不会引起疫病的交叉传播。所以说,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疫病是可以通过规范的技术手段进行阻隔的。3.4克服多种差异。一是可以克服猪只体型大小差异。本交情况下,体型大的公猪很难与体型小的母猪配种,反之亦然,人工授精则不受影响。二是可以克服空间上的差异。本交公猪与母猪超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出现配种时间、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只能近距离利用种质资源;但是对人工授精来说,目前全国范围的公猪资源基本都可以利用。三是可以克服时间上的差异。本交中,经常是母猪发情却没有公猪可以利用,但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则可以将公猪精液在一定温度下,保存一定时间,随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

4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效益

4.1经济效益。4.1.1引进长白、大约克纯种母猪160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二元母猪1500头以上,每头按3000元计算,可收入450万元,育肥1500头,每头按1600元计算,可收入240万元,共计收入690万元,纯收入可达214万元。4.1.2纯种公猪16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精液1.6万头份,每头份按20元计算,可收入32万元。纯收入可达21万元。4.2社会效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集现代化生物科技,现代企业管理及经营推广于一体的产业,生猪良种化是猪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猪肉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农民养殖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该项目每年可向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提供1500多头二元基础母猪,可生产2.6万头商品三元育肥猪。每年提供1.6万头份精液可杂交改良8000-9000头母猪,为社会提供8-9万头仔猪,更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并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肉食品。使永寿生猪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4.3生态效益。生猪规模化养殖,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改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实现农业循环发展,并能极大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参考文献]

繁育范文篇9

关键词:良种繁育;方法;注意事项;种子检验

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提高良种种性,为生产提供合乎标准的种子和保持良种的纯度和质量,满足生产上对良种的大量需要。提高良种繁育技术,严格去杂去劣,提纯复壮,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1莜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优良品种并不能一劳永逸。良种和劣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个优良品种如果在一个地区长期种植,又没有健全的良种繁育制度,就会失去原有的优良性状,以致发生优良性状退化、抗病力减弱、纯度降低、成熟期不一致、生活力和产量下降等退化现象。如莜麦某一品种中出现植株高低不齐,成熟期早晚不一致,穗形、铃形、苗色不一致等情况,这就是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

引起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很多,不同作物,不同品种,退化的原因也不同。莜麦虽是自花授粉作物,但在自花授粉作物中,天然异交也是有的,这就是生物学上的混杂。耕作栽培条件与良种的要求不相适应,久而久之良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就会下降;还有宇宙射线、化学物质刺激等因素造成天然突变,也会使品种内某些植株的特征、特性发生质变;在播种、收获、脱粒、贮藏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不细,造成不同品种之间人为的机械混杂,也会使品种纯度降低、抗逆性变弱、产量下降。生产用种的品种混杂,主要是指机械混杂,由于良种中混进不同品种的种子,如不注意去劣去杂,“今年混进一粒籽,明年杂了百粒种”,使品种由纯变杂,甚至完全丧失了原品种的增产特性。引进的良种,由于自然条件,栽培制度的变化,时间久了,也会发生退化变劣的现象。

2良种繁育技术

在克服品种退化的群选群育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2.1穗行提纯法

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方法。工作程序是:单穗选择,分系比较,混合繁殖。

具体做法是:莜麦成熟前,组织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到种子田或丰产田,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特征和形态的优良单穗,数量也根据人力、物力情况选一百至几百个穗子。以坝莜一号为例,选穗形为周散串铃小穗、株高中等和无病虫害的单穗,然后在室内进行复选,进一步淘汰不具备原品种性状的单穗,留下中选单穗分别脱粒保存。选穗是提纯更新的关键,事先必须把人员组织训练好。

第二年进行鉴定。将上年入选的单穗,每穗种植两行,一般长3.3m,每隔10行设1对照区(原品种)。为了便于田间观察,最好有记载。生育期间必须进行田间鉴定,不断地去杂去劣。在苗期拔除和原品种苗色不一致的杂苗。拔节后根据各穗行的长相、生长势、抗旱性等进行一次田间评定,淘汰一些不好的穗行。抽穗后,鉴定抽穗早晚、有无病虫害等,再淘汰一批不符合标准的穗行。成熟前,组织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进行田间评定,依据“抽穗整齐、脚底清、秆立、铃重、无病”的丰产长相,对原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全面鉴定,选出若干优良穗行。一般穗行入选率应占60%左右。收获后,将入选的优良穗行混合脱粒,称为原种,做为下年原种田用种(原种圃的种子)。原种田用种再经繁殖,就称为原种,直接用于大田生产。

按上述程序进行的选优更新,去杂去劣,从选单穗到原种繁殖,需二年二圃制(即穗行圃和原种圃)。如把穗行圃选的穗行分别收获脱粒后,再种成穗系圃,再比较试验一年,从中选出优良的穗系后混合,第二年再种原种圃,称为三年二圃制。二圃制简单易行,原种繁殖快。三圃花工多,但效果更好些,究竟采用那种合适,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应用。

在上述提纯复壮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穗传”的育种方法,如发现个别变异类型,个别选择,还可以育出新的品种来。

2.2混合选择法

收获前组织有经验的农民和技术员,选择生长健壮、丰产性好、整齐的田块,进行严格的去杂去劣后,单独收获脱粒,作为下年生产用种,这种方法叫做片选法。这是一种辅助的方法。

选穗是在莜麦收获前,从生长整齐的大田地块里或种子田内,选择成熟一致,又具有原品种特征的优良单穗,混合脱粒,作为下一年留种田用种,这叫穗选法。以后都应按此方法在留种田(或大田)内进行穗选,供下年留种田繁殖。

这两种方法,虽然注意了品种的群体,但限于当年穗型上的选择,缺乏对种性等性状方面的全面选择,它不如穗行选择可以利用品种内的个体差异,分系比较鉴定的效果好。但这两种方法简而易行。尤其是在一部分种子工作不够健全、劳力不足的地区,这种方法是比较适用的。如果将片选、穗选和二级种子田结合起来,年年坚持做下去,则效果更好。

2.3异地换种

同一品种进行异地换种,是中国劳动人民多年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因为外界条件及生产条件的变更,改变了该品种个体发育过程,或多或少影响了它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大了其内部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存活力,增加了产量。但是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同的地区换种,一定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2.4建立种子田

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大量优良品种供应。为使品种避免混杂、退化,必须建立种子田,以保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良种供应,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促进莜麦获得大面积丰产。

怎样建立留种田?首先要把当地种植的两三个最好品种,分别种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和前茬都较好的地块上。其次,耕作管理要精细,特别在小苗时和抽穗后,严格进行几次田间去杂去劣工作。最后,在收获时,根据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单穗选择,并单脱、单藏,作为明年留种田用的种子(这里选出的穗子可按穗行法种植,也可以按混合法种植。要根据人力、物力的具体情况而定)。留种田剩下的植株混合脱粒,作为第二年大田用种。

每年这样作下去,不但每年都能得到播种用的良种,并且还可以延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年限,甚至有可能比原来品种的产量增多。

无论种子田或大田生产用的种子,均应提倡筛选大粒的做种子用,这不仅对保持良种性状有好处,而且比一般种子可增产10%左右。其方法也很简单,在脱粒时只要进行筛选和单独保存就行了。

3良种繁殖应注意事项

主要是防止良种的混杂,包括防止生物混杂和机械混杂两个方面。

莜麦虽然是自花授粉物物,但有的品种异交率也较高。因此,原种田和留种田不应和大田莜麦尤其是不同品种相邻种植,以防止生物混杂。

防止机械混杂,要注意在种子出入库时手续完备,种子袋挂上标签,并附品种说明书。种子要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注意防止虫害、鼠害、霉烂和变质。在良种防杂上应把好5关,即出库关、播种关、收割关、脱粒关、入库关。严防种子混杂。在收获时做到5单,即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独保存,以保证良种的纯度。

良种繁殖田的栽培管理和耕作技术应优于一般大田生产,使每个植株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以提高繁殖系数。特别注意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种子田。种子要精细选择,提高播种质量;密度要比一般大田稀些,保证单株有充足的营养面积;要多施基肥,适当施磷肥、钾肥;及时中耕除草、去杂去劣、防治病虫害。

4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实现标准化的技术措施。搞好种子检验对于防止危险病虫和杂草的传播,保证农业生产的高产和稳产有重要意义。在种子检验时,应采取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方法,以及同一规格的仪器进行,以便使鉴定的结果相互比较。

4.1田间检验

田间检验主要采取目测法,对品种的生育状况、品种纯度、病虫害、杂草等情况进行鉴别。

(1)生育状况:在幼苗期、抽穗期及蜡熟期,依植株整齐度、生长势等方面的表现,来评定生育状况的等级。

(2)品种纯度:在每次拔除杂株前,依品种的植株形态与特征,来鉴定其纯度。其方法是根据地块状况,采取对角线定点。如每个点取0.11m2调查,计算出杂株的百分率。但应以收获前的杂株率为主。

(3)病虫害:每次拔除受害株以前(受害株指不能做种子用的病虫株;能作种子用的病虫株只调查病虫株数,不进行拔除),取样调查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率、虫害率以及受害程度等。

4.2室内检验

室内检验,主要检验种子含水量、发芽力、净度、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检验项目的需要,一般在种子入库前、贮藏中及播种前,进行3次检验工作,以确定种子能否播种及其等级。几个主要检验项目的做法是:

(1)种子净度检验:种子净度也叫清洁率,是指从样品中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品种健全种子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一般检验两次,求其平均值。

(2)种子含水量的检验:种子含水量对种子安全贮藏和保持发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种子入库前,必须测定其含水量。取有代表性的样品50g磨碎,从中取两个5g,分放于两个称量瓶中,在105℃干燥箱中烘烤,直至恒重时称其重量。按公式计算:

两次样品相差不得超过0.5%,否则应重新测量。种子含水量还可以用种子水分测定仪测试。

繁育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介绍了银杏常用的育苗方法,如播种繁殖、扦插繁殖、根蘖繁殖、嫁接繁殖,以期为银杏的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鸭脚子,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高30~40m,胸径4m,树干端直,冠广卵形。银杏喜光,不耐庇荫,不耐严寒,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20℃;耐旱,在高温多雨情况下生长不良,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pH值4.5~8)均能适应,盐碱土、黏重土及低洼地不宜种植。深根性,萌蘖性强,抗风,较不抗烟尘,极抗病虫,寿命长。银杏树形挺拔壮观,枝条蓬勃美丽,叶片形如折扇,清翠、莹洁、精巧,中间分裂形似蝶,秋季到来,当风起舞,犹如万蝶飘飞,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园林风景树。银杏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播种、扦插、根蘖和嫁接繁殖等,现介绍如下。

1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多用于大面积绿化用苗或制作丛株式盆景。秋季采收种子后,去掉外种皮,将带果皮的种子晒干,当年即可冬播或在次年春播。若春播,必须先进行混沙层积催芽。播种时,通过湿沙贮存催芽,发芽率高达90%以上。将种子胚芽横放在播种沟内,播后覆土3~4cm并压实,幼苗当年可长至15~25cm高。秋季落叶后,即可移植。但须注意的是苗床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以防积水而使幼苗近地面的部分腐烂。全光育苗,夏天易遭受日灼危害,造成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地上部分枯萎死亡。光照不足则影响生长。西南向单面披荫的苗木生长较搭荫棚遮荫好。上午有光照,午后披荫利于银杏苗期生长,并且育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2扦插繁殖

硬枝扦插常用的基质有河沙、沙壤土、沙土等。沙壤土、沙土生根率较低,多用于大面积春季扦插;河沙生根率高,材料极易获得,被广泛应用于扦插育苗。插床长10~20m、宽1.0~1.2m,插床上铺1层厚度在20cm左右的细河沙,插前1周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量5~10kg/m2,与0.3%的甲醛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喷药后用塑料薄膜封盖起来,2d后用清水漫灌冲洗2~3次,即可扦插。

秋末冬初落叶后采集穗条,或春季在扦插前1周结合修剪时采条,要求枝条无病虫害、健壮、芽饱满。一般选择二十年生以下的幼树上的一至三年生枝条作穗条。根据试验,一年生的实生枝条的生根率最高,可达93%。枝龄越大生根率越低,实生树枝条的生根率高于嫁接树枝条的生根率。将枝条剪成15~20cm长,含3个以上饱满芽,剪好的插条上端为平口,下端为斜口。注意芽的方向不要颠倒,每50枝1捆,下端对齐,浸泡在100mg/L的萘乙酸液中1h,下端浸入5~7cm。秋冬季采的枝条,捆成捆进行沙藏越冬。

常规扦插以春季扦插为主,一般在3月中下旬扦插,在塑料大棚中春插可适当提早。扦插时先开沟,再插入插穗,地面露出1~2个芽,盖土踩实,株行距为10cm×30cm。插后喷洒清水,使插穗与沙土密切接触。湿度控制在90%左右。扦插后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①遮荫。可用黑色遮阳网或人工搭棚遮阴,有条件的用塑料大棚为好,使苗圃地保持阴凉、湿润的小气候。②喷水。露地扦插,除插后立即灌1次透水外,连续晴天的要在早晚各喷水1次,1个月后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③追肥。5~6月份插条生根后,用0.1%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1个月喷1~2次。

④移栽。露地扦插的,落叶后至第2年萌芽前直接进行疏移;大棚扦插苗要经炼苗后再移栽。⑤防治病虫害。银杏扦插育苗苗圃地的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食叶类害虫和茎腐病。可用40%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于下午灌在苗根部,杀灭地老虎效果达90%以上,还可兼治蛴螬、金针虫。也可用0.2%的呋喃丹对水或2.5%的敌杀死2000倍液,满地喷洒防治地下害虫;用2.5%的敌杀死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防治食叶类害虫;从6月份起每隔20d喷1次5%的硫酸亚铁溶液,还可喷洒多菌灵、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预防茎腐病。3根蘖繁殖

根蘖繁殖一般用来培育砧木和绿化用苗。银杏容易发生萌蘖,尤以十至二十年生的树木萌蘖最多。春季可利用分蘖进行分株繁殖,方法是剔除根际周围的土,用刀将带须根的蘖条从母株上切下,另行栽植培育。雌株的萌蘖可以提早结果年龄。

4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主要有切接、挖骨皮接和改良切接等繁育技术。

挖骨皮接操作步骤如下:①切砧。用修枝剪在离根径5~8cm处截砧,在砧木截面1/2~1/3处刀锋稍向外倾斜切1刀,长约3cm,然后剥离切开的小片砧木外侧皮层至第1刀末端,再在剥离皮层的木质部由外向里呈45°斜切1刀,取出木质部。②削穗。选好接穗芽根,在背芽面0.5~1.0cm处斜削1刀,深达木质部1/3~1/2,使削面略长于砧木切面,然后在削面2/3的表皮,然后留芽1~2个从芽眼上1.5cm处剪取

穗。③插穗。将削好的接穗对准一边形成层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下端紧贴而削面上端稍露白即可。④包扎。用塑膜全封闭绑扎。即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带严密绑扎接口的同时严密包扎接穗顶端截面,仅露出芽眼。

改良切接与切接比较,在切砧部位上和削穗方式上都作出了改进:削穗是依照了挖骨皮接的方法,扩大了愈合面;切砧时,待截断砧木后嫁接刀应与砧木截面的木质部外圆呈切线相垂直下切,不伤及木质部。故也称切皮接,其下刀容易,操作便利。插穗后包扎方法同挖骨皮接,进行塑膜全封闭绑扎。

5参考文献

[1]张玉涛.银杏繁育四法[J].农家致富,200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