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5:50:40

方向范文篇1

今天听政法学院教授的课,感触颇多,除了他提出的“明确历史使命,做党的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的大标题外,我的记忆里深深地留下了两个名词——学生党员和青年领袖。这两个词并不矛盾,当然,也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一种追求。

作为这次预备党员培训班的学员,我们应该算是这个校园里较为优秀的群体了,但是,我们真的能够肩负起一个学生党员的使命吗,我们有做青年领袖的决心和才华吗,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同志很早就意识到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作为青年中的进步群体——学生党员中的一员,我们该如何肩负起历史使命呢?教授讲到:“大学生中的党员应朝着青年领袖的目标努力”。

说到“青年领袖”这个词,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在层林尽染的橘子洲头呼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户侯”。那样的一种气度和风范,是真正的领袖气质,不畏惧,不隐瞒,敢于表达自己。今天,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吟这样的诗了,连这样的话说的也少了吧。太多现实的问题,工作、升职、房价,一步步侵蚀着那些年轻的心。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年党员们,更应该保持着纯洁的心,争做青年领袖。

培养青年领袖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树立起对党的事业的牢固信念,是最基础的一步。信念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在茫然的时候找到方向,不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朝着目标奋斗。而信念的缺失或者变质,就是庸碌和错误的开始。作为学生党员,我们的天职还是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实践,成为一个专业上优秀、又能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底气十足、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方向范文篇2

手语的识别不但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使得聋哑人,尤其是使得文件程度比较低的聋哑人,使用手语和正常人交流;(2)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人的视觉语言理解的机制,提高计算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水平;(3)利用手势控制VR中的智能化;(4)机器人的示范学习;(5)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多模式接口等。

从手语输入设备来看,手语识别系统主要分为基于数据手套的识别和基于视觉(图像)的手语识别系统。基于数据手套的手语识别系统,是利用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测量手势在空间运动的轨迹和时序信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系统的识别率高。缺点是打手语的人要穿戴复杂的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器,并且输入设备比较昂贵。利用数据手套等典型传感设备的方法,台湾大学的Liang等人利用单个VPL数据手套作为手语输入设备,可识别台湾手语课本中的250个基本词条,识别率为90.5%。CMU的ChristopherLee和Xu在1995年完成了一个操纵机器人的手势控制系统。Kadous用PowerGloves作为手语输入设备,识别有95个孤立词构成的词汇集,正确率为80%。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是利用摄像机采集手势信息,并进行识别。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入设备比较便宜,但识别率比较底,实时性较差,特别是很难用于大词汇量的手语录的识别。在基于视觉的方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1991年富士通实验室完成了对46个手语符号的识别工作。Davis和Shah将戴上指间具有高亮标记的视觉手套的手势作为系统的输入,可识别7种手势。Starner等在对美国手语中带有词性的40个词汇随机组成短句子识别率达到99.2%。Grobel和Assam从视频录像中是取特征,采用HMM技术识别262个孤立词,正确率为91.3%。此外,Vogler与Metaxas将两种方法结合用于美国手语识别,交互采用一个位置跟踪器及三个互相垂直的摄像机作为手势输入设备,完成了53个孤立词的识别,识别率为89.9%。

从识别技术来看,以往手语识别系统主要采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及基于隐Markov模型(HMM)等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分类特性及抗干扰性,然而由于其处理时间序列的能力不强,目前广泛用于静态手势的识别。著名的Fels的GloveTalk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方法作为识别技术。对于分析区间内的手语信号,通常采取HMM方法进行模型化。HMM是众周知并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一般拓扑结构下的HMM具有非常强的描述手语信号的时空变化能力,在动态手势识别领域一直占有主导地址,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美国手语识别系统及台湾大学的台湾手语识别系统等均采用HMM作为系统的识别技术。另外,Grobel与Assam利用HMM识别由戴有色手套的用户通过摄像机输入的262个孤立手语词,正确率为91.3%。然而正是由于HMM拓扑结构的一般性,导致这种模型在分析手语信号时过于复杂,使得HMM训练和识别计算量过大。尤其是在连续的HMM中,由于需要计算大量的状态概率密度,需要估计的参数个数较多,使得训练及识别的速度相对较慢。因而以往手语识别系统所采用的HMM一般为离散HMM。

在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吴江琴、高文等给出了ANN与HMM的混合方法作为手语的训练识别方法,以增加识别方法的分类特性和减少模型的估计参数的个数。将ANN-HMM混合方法应用于有18个传感器的CyberGlove型号数据手套的中国手语识别系统中,孤立词识别率为90%,简单语句级识别率为92%。接下来高文等又选取Cyberglove型号数据手套作为手语输入设备,并采用了DGMM(dynamicGaussianmixturemodel)作为系统的识别技术,即利用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具有M个分量的混合GaussianN-元混合密度来模型化手语信号,可识别中国手语字典中274个词条,识别率为98.2%。与基于HMM的识别系统比较,这种模型的识别精度与HMM模型的识别精度相当,其训练和识别速度比HMM的训练与识别速度有明显的改善。他们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速度,识别模块中选取了多层识别器,可识别中国手语字典中的274个词条,识别率为97.4%。与基于单个DGMM的识别系统比较,这种模型的识别精度与单个DGMM模型的识别精度基本相同,但其识别速度比单个DGMM的识别速度有明显的提高。2000年在国际上他们首次实现了5000词以上的连续中国手语识别系统。另外,清华大学祝远新、徐光等给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动态孤立手势识别技术,借助于图像运动的变阶参数模型和鲁棒回归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分割的图像运动估计方法。基于图像运动参数,构造了两种表现变化模型分别作为手势的表现特征,利用最大最小优化算法来创建手势参考模板,并利用基于模板的分类技术进行识别。对12种手势的识别率超过90%。在进一步研究中,他们又给出了有关连续动态手势的识别,融合手势运动信息和皮肤颜色信息,进行复杂背景下的手势分割;通过结合手势的时序信息、运动表现及形状表现,提出动态手势的时空表现模型,并提出基于颜色、运行以及形状等多模式信息的分层融合策略抽取时空表观模型的参数。最后,提出动态时空规整算法用于手势识别。对12种手势,平均识别率高达97%。

尽管已经实现了一些手语识别系统,但中国手语识别仍然面临许多挑占性课题,如手势不变特征的提取、手势之间的过度模型、手语识别的最小识别基于、自动分割识别基元、词汇量可扩展的

识别方法、手语识别的辅助信息、非特定人的手语识别问题、混合手指语和手势语的手语识别以及中国手势语语法等。

2手语的合成

手语的合成是使聋哑人理解正常语言表达的最有效手段,在手语合成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输入部分、文本切分部分、文本的分析与手语码转换、手语库的建立与基于手语词的手语合成和手语的显示。

文本输入部分的功能是编辑输入汉语句子。文本的切分将句子分成词,标点符合单独成词。系统的分词过程首先采用最大匹配发切分,然后利用第一步分词结果通过查找词条的歧义标志位调用词规则,进而进行歧义校正。文本分析与手语码转换是手语合成的重要部分。虽然中国手语是参考汉语制定的,但是两种语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表达形态、基本词汇、句子结构和构词方法。在语言表达形态上:汉语是靠语音/听觉交际的有声语言。中国手语是一种靠动作/视觉交际的可视化语言。在基本词汇上:汉语的词汇大约有近五万多个字组成,总的词汇量可达十万多个。中国手语的词汇仅由3330个手势语组成。中国手语的手势词语与汉语的词语不完全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手语句子与汉语句子的词序有所不同,此外还省略了日常语言的某些词如量词。因此从汉语转换到中国手语,主要解决的基本词汇上的差别,同时考虑部分词汇的差别。手语词库记录了每个手语词的手语运动信息,是手语合成的重要基础。建立手语词库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其质量也直接影响合成手语的结果。目前建立手语词库的方法有两种:运动跟踪方法和手工编辑方法。也有人综合使用这两种方式。运动跟踪的方法是对腕关节及各手指关节的运动由数据手套获取,肩关节与肘关节的运动由位置跟踪传感器获取。而手工的方法是通过手工实验来获取手势的参数。手语是一种可视语言,合成的手语只有显示出来,观察者才能“读”取手语的信息与意义。手语的合成与显示的实现的方法是:在VRML中有一部分是专门用于描述三维人体模型H-Anim标准,根据此标准对虚拟人的定义,一个虚人有47关节96个自由度,只要确定这96个自由度的角度值,应用运动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虚拟人每个肢体的位置和方向,由此确定虚拟人的一个姿态。一个手语运动是一个人体手势的序列,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显示一个手语运动中的每一个手势,既可以生成对应的手语运动。

3手语的网络通讯

当今,网络通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通讯手段。研究哑语通讯,使聋哑人更好地融入网络社会,感受科技的进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并且方便了他们的生活。而手语作为一种动作语言,从广义上讲,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聋哑人之间,聋哑人与非聋哑人之间,以及异语种间健常人的交流都可能应用到动作语言。从这个意义上,研究哑语的表达与通讯,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更实现手语的网络通讯,必须采用一种恰当的技术,它既能完成手语图像动画表示,它既能完成手语图像的三维动画表示,产生的数据、文件应该尽可能地短小,且便于压缩,以利于网络传输,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避免网络拥塞,实现实时反应。可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来实现手语动画,但一般的三维动画技术形成的图像虽然可能满足生动逼真的要求,却不适合网络应用。因为它们用于图像和动画的文件格式是基于像素的,大小和行为都是固定的,为了得到特体的三维印象,至少需要两幅图解,这使传输量巨大且不能实现交互。同时,基于HTTP、HTML标准的WWW只能表示和传递二维信息,不能满足对三维环境和三维显像具有特定要求的应用需求。鉴于这种应用的特殊要求,提出采用VRML技术。VRML(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是一种可以在WWW上操作的三维图形可视化工具,VRML2.0于1996年8月,它能够灵活有效的方式,将二维、三维图形和动画、影片、声响和音乐等多种效果调和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单一媒体,在环球网上创建动态世界。VRML本身不是一种传统的编程语言,它是一种建模语言,有它自己的文件格式,人们可以用它描述三维场景。它不但能满足图像质量的要求,而且存储和传输的只是物理的三维坐标,图像本身是在本地生成的,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传输量,也便于进行交互操作。同时,使用VRML技术生成的文件格式是ASCII码,能被有效地压缩,这就进一步减轻了网络压力,提高了传输效率,能够实现手语图像在网络上高速传输。

另外,日本北海道大学的青木由直教授是研究手语通讯的倡导者,他通过建立一个不同语言的手语翻译字典在Internet实现了日语和韩语的手语的聊天系统,进一步又研究了日本与中国的手语变换,手语手成的二维及三维动画,以及带有面部表情和嘴唇形状的日语和韩语的手语聊天系统等。

4手的运动约束

人手的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手是由骨头,连接骨头的韧带,作为拉力动力服务的肌肉,运动时连接肌肉与骨头的腱,以及覆盖着保护的软组织和皮肤。骨头通过关节连接起来并且不能改变大小,肌肉产生扭矩和关节通过拉力运动都存在一块或更多的肌肉群为其服务。因此,手的运动极其复杂的。由于真实手的生理特点,手的运动受到一些限制和约束。分析手的运动约束,就可以更好研究虚拟三维人手的运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有关手的动画片中避免一些不真实的动作,使其更加拟人化。

方向范文篇3

关键词:越剧;市场化;艺术市场;体制改革;市场培育

2006年是越剧诞生一百年,尽管越剧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中最年轻的成员,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越剧曾经是全国地方剧种中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危机:越剧剧目生产趋于下降、剧团数目减少、越剧人才缺失以及观众流失等等。如何让古老的越剧在新兴文化娱乐样式层出不穷的网络时代,在西方强势文化大举渗透的浪潮中能够不被湮没,如何让越剧走上市场化道路,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中重新焕发出青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越剧的发展历程及市场现状

越剧的母本是中国传统戏曲,父本是话剧和电影艺术,根则扎在生活之中。越剧既继承了传统戏曲写意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了话剧电影写实的表演,形成了善于抒情的特点。因此,在越剧里,唱是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观赏越剧演出,倾听越剧演唱能给人以艺术的陶醉。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因而,越剧也是浙江文化的特色和亮点。[1]34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越剧曾经历了四次重大的突破,奠定了越剧艺术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重要地位。越剧的第一次突破,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在1906年越剧诞生后最初的十几年里,一直是男子越剧。在艰难困苦之中的嵊州的男班艺人,办起了第一个女子科班,培养了第一批以施银花为代表的“三花一娟”的女演员。这一从男班到女班的突破,挽救了越剧,从此拉开了女子越剧繁荣发展的序幕。越剧艺术的第二次突破,是在20世纪的40年代。上海众多越剧团体向话剧、昆曲以及新文艺工作者学习,接受全新演出戏剧的理念,进行改革。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竺水招、筱丹桂、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等以“越剧十姐妹”名义联合义演《山河恋》,标志着越剧艺术各大流派的初步形成和艺术风格的日趋成熟。越剧艺术的第三次突破,是50年代到60年代,越剧艺术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重新出现了男演员登上舞台的“男女合演”的新现象,各大越剧流派成熟成型,引发了越剧走向全国的第一次热潮。第四次突破,是在80年代。以1984年浙江组建“小百花”越剧团为标志。这一次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剧本创作与舞台二度创作上的高度协调,以现代审美意识来统领传统戏曲,使越剧有了时代的新风貌,并起到了引领全国戏曲现代化进程的作用。[2]15

但是,从近十几年的越剧演出市场看,形势并不容乐观。从1985年起,越剧开始逐步走向低谷。越剧的低落,首先表现在观众大幅度地减少。五十年代越剧兴盛时期,每部新戏都可以演满3-4个月;八十年代初越剧复兴时期,一部新戏也能演满1-2个月;然而,这几年,一部越剧新戏上演,一般只能演几天,而且还是通过多方努力之后的结果。[3]9不论是“小百花”群英荟萃,还是“老百花”集体亮相,也只能火热两三天。

随着越剧观众的大幅度减少,接踵而至的就是越剧团的大量撤销。从全国来说,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其他各省市很少有越剧团存在,兰州、西安、天津、北京、长沙、合肥等地原有的越剧团都变成了“空白”;[3]10浙江是越剧最大最老的根据地,从浙江来说,与七、八十年代相比,部分剧团还在坚持演出,但能在演出市场中打出品牌,享有一定声誉的团却不到10个,其余的仅保留团名和编制,或者已经解散;就嵊州情况看,鉴于越剧之乡的独特优势,除1个常年演出的市越剧团外,还有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包括常年性30个、季节性50个和临时性20多个),活跃在省内城乡舞台,成为越剧演出市场的主力军。[1]34

另外,越剧作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在历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却很少亮相;还有,从越剧观众群体分析,多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年轻一代很少问津,这些都说明着越剧发展存在着危机。

二、越剧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市场化的深入带来的利益竞争需要越剧走入市场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残酷的市场竞争赋予越剧剧团很强的经济性,作为一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民间剧团为代表),必然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4]25惟利是图的经济性,使它们满足于短暂的演出利益,无暇顾及艺术水平的提高,走向了极端。因此许多越剧剧团很少排新戏,甚至根本不排新戏,也从不送青年演员去艺术院校进修。长此以往,演员的演出水平和演出的剧目就会迟迟得不到突破,因而无法吸引观众,甚至都不能保证原有的观众群体,剧团的经济效益就会越来越差,而低迷的经济效益则会促使剧团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用市场化代替“评奖评优”才能给越剧剧团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剧团在处理日常演出与比赛评奖关系上的本末倒置也直接导致了剧目的浪费观众的流失和效益的缺失。[4]27-30长此下去是非常不利于剧种发展的。因此剧团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把面向观众的日常演出作为最高任务,因为越剧生于民间,更多的越剧受众群体应该是广大的观众,而不是那些专家评委。一味地追求奖项,只会使得演员和剧团都陷入到一个较为功利的情况之中,甚至忘记了弘扬越剧的根本出发点和精髓所在。因为最终能够决定越剧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和观众,所以越剧应走市场化道路。

(三)越剧走市场化道路更符合当今文化事业及演出市场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而没有文化产业的概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艺术产品也是具有商品属性的。[5]因而,文化将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不仅是市场经济对文化事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文化事业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必要选择。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健全演出市场自身的发展,文化部修改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大幅度调整了演出市场准入政策,取消了演出单位主体资格的所有制限制,全面对内资开放,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投资兴办演出单位,举办演出活动。通过这样的政策,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政府方面还是演出团体方面,都有着想要走入市场的愿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剧剧团的演出如果还是仅仅停留在小范围内,面对的是小范围的观众群,久而久之,无疑会被观众遗忘、被其他形式的艺术形式淘汰。

从目前越剧的发展情况来看,遭遇发展的瓶颈和危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越剧工作者和热爱越剧的戏迷们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让越剧走市场化的道路,将其看作是一种文化商品,运用我们现代市场中的营销和推广机制将其推向市场和观众,才是使古老的越剧重新焕发出活力的关键所在。

三、越剧市场化道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越剧市场化道路存在的问题

1.剧目问题

越剧剧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戏多于新戏,鲜有创新之作。剧目的类型较为单一,不够多样化,而且小生花旦较多,其它行当残缺不全。很多剧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内容也离现实生活较远。

2.编导问题

越剧剧本缺乏创新,剧作家不受到重视。现在绝大多数的剧团已经不设编剧,有编剧的也是少人问津,待遇不高;在组织和会议上,已经很少见到编剧的面孔;好不容易有一个剧本采用了,好像也是一种恩赐,稿酬可以一压再压。凡是剧作家,绝大多数都有被侵权的经历,有的不光是在经济上,甚至是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署名权。现在,导演的地位在戏剧界是最高的,这是应该的。但同是一个戏的主创人员,编和导至少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

3.演员问题

演职人员青黄不接,年龄老化。现在大多数越剧团中,能够担任主角的演员年龄层次基本都在35-50左右,很多年轻的演员无法挑起大梁,担任出演主角的重任;很多年轻演员存在着怕吃苦、怕费时的思想,戏剧学校甚至出现招不到生源的情况。

4.观众问题

观众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由于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越剧的主流观众在中老年人,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观众群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6]

5.经费问题

剧团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主要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现职人员的收入主要来自演出。而演出很多是靠政府发文件所唱的主旋律大戏,走的戏路比较单一,戏路限制了财路。[7]41

(二)越剧市场化道路存在问题的原因

越剧市场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一种状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越剧团体及演职人员没有足够的文化市场观念

任何戏曲发展都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符合观众需求、有着新鲜表演的程式。然而越剧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1]34在许多越剧工作者的观念中,普遍存在着技重于戏、旧多于新、守胜于创和演员重于戏剧的情况。特别对流派唱腔的认识,在强调继承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创新发展。新剧目、好剧目出不来。另外,社会上对越剧的认识还停留在单一的地方戏曲这一层面上,其功能仅仅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忽视了越剧在经济建设、对外交往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1]35

2.越剧剧目不能贴近观众与市场

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加上外来文化的进入和新生艺术的涌现,人们对艺术有了新的要求。对电视、歌舞等能把握时代脉膊,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越剧,无论是演出的节奏、演出的剧目、表演的手法、反映的内容都已与现实社会相距遥远,导致与观众难以产生共鸣,缺乏艺术魅力。如过慢的演唱节奏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节奏相悖;演出的剧目至今还停留在《梁祝》、《红楼》、《西厢》等传统剧目,脱不出才子佳人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窠臼。

3.经济发展对越剧产生的负效应限制了越剧市场的良好运行

一方面越剧发展需要经济支持,为了争取观众,越剧在不断加大投入,包括现代科技、先进设备在舞台上的应用,每一出戏的舞美、灯光、道具、服装都需要专门制作等等。而面对市场的疲软,造成了投入大于产出的不良循环,为求得收支平衡,只好提高戏价。然而戏价高了,看的人少了,票房收入就更不行。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尤其是购置了高档的家庭影院,大多不愿意花钱到剧院里去,造成了经济发展对越剧(甚至是整个戏剧)的负效应。

4.越剧团体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越剧无法完全适应市场

越剧表演团体的体改步子缓慢,缺少强有力的措施,演员新陈代谢不畅,管理和操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艺术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出新戏出新人缺乏后劲,开拓演出市场缺乏手段和力度;同时,越剧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无偿地作为电视节目在荧屏播放,使戏曲演出失去观众。[1]35

四、繁荣越剧市场的策略——以宁波“小百花”为例

七年前,“宁波越剧团”改名为“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七年来,“小百花”始终以“成为宁波文化产业品牌”为奋斗目标,在剧目质量上敢抓,在市场开拓中敢闯,边摸索,边发展,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演出市场发展的需要。他们以“阵容整齐、流派纷呈”的整体优势,走南闯北,声名远播。南至香港、深圳等地,北至北京、哈尔滨、天津等地,西至西安、成都,以及上海、武汉、南京、九江、无锡、苏州、济南等地,赢得市场,站稳脚跟,演出场次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演出收入七年增加11.2倍。[8]12

宁波小百花为什么能够风靡全国?为何能在越剧演出市场普遍不景气、越剧团的发展普遍存在危机的条件下常演不衰?他们的市场究竟靠什么支撑?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关心越剧发展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小百花”成功的案例无疑给了我们很多关于越剧走市场化道路的经验和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市场观念,贴近观众寻求市场最大化

越剧是精神产品,首先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它的作用只有通过大众消费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没有市场,没有观众,戏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观众的多少,不仅是经济效益问题,而且是社会效益问题。所以,戏剧迎接挑战,要转变不注重观众市场的观念,要把剧团推向市场去经受考验。宁波“小百花”的每一次外出演出,总是把观众的需要放在首位。他们组织观众自觉购票,多设票点,举办讲座等等。根据所到的不同城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宣传演出。

而在高雅路线与平民路线之间,越剧的着眼点应该是平民路线。因为戏剧生来就是大众文化,戏剧的衣食父母是平民大众,越剧来自于山野乡村,成长于城市市民和乡村农民之中,它之所以还有生机和活力,就因为它没有脱离平民大众。越剧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越剧的提高,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2]17

(二)越剧剧本需要不断创新适应观众与市场的需求

要让越剧繁荣振兴,我们需要有不断创新的剧目。“小百花”建团前三年,剧团陆续请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等来辅导,集中力量排练了十七台优秀传统戏,使演员们学到了传统戏剧的精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7位演员人人都能演一至两台大型传统戏。越剧各种流派在宁波小百花都能找到,两次赴港演出,三次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演出,都是越剧流派的大亮相,使各地艺术团体同行刮目相看,也使各地戏迷爱不释手。甚至有观众评价,宁波“小百花”的跑龙套的演员也是主角。“小百花”建团后四年,在创作剧目和老戏新编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们的演出不仅仅限于继承,而是通过创新和改编走出了发展的新路子。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老戏新编,都大量吸收了其它剧种的表演手法,把运用于现代舞台的电脑灯、声控技术都运用到演出中,剧目的演出水平和效果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在第七届戏剧节上的《孟姜女》以它恢宏的气势获得了戏剧节全部奖项,在北京演出时,中央电视台四套对其进行全剧录像,并向全国播放。[8]13

从小百花成功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越剧要想征服市场和观众,必须要拥有好的剧目,而创作剧本时必须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剧目应该贴近观众。要贴近观众,越剧在题材选择和思想内容的表达上,要避免脱离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题材适合越剧剧种特点。贴近观众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观众群做出不同的剧本创作。这其中就有很多种类型:“亲政型”:继续做好主旋律文章,为党和政府做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大戏,同时也保证了剧团的稳定的经济来源;“亲商型”,为经济建设服务,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在招商引资、企业庆典中有所作为,让这部分演出的收入作为剧团主要收入。这一市场,现在几乎还是空白,非常具有发展潜力;“亲民型”,面向平民百姓,为大众服务,多演出一些雅俗共赏的戏,作为剧团的收入的补充;“亲子型”,就是走进学校,以策应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实证明,这一类型的剧本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7]42

第二,对编剧应有足够的重视。一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应尽可能多地提供编剧进修、培训、听课、观摩的机会;二是给予编剧深入生活的机会,调研、采风,开拓视野,广交朋友,深入体会生活底层的甘苦。三是为编剧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四是保障著作权不受侵害,不要让他们在待遇上比剧组的其他主创人员低一等。[2]18

(三)积极培育市场,拓宽发展空间

市场对于越剧,是决定的一方;但越剧适应市场不应当是被动的,而要采取积极开拓的方针。要重视越剧的革新和创造,把观众请回剧场,特别是要培养年轻观众。当然,在培养新观众的同时,更要留住老观众,要时时刻刻关注“票友”队伍的建设。因为广大的“票友”不仅是越剧繁荣的推进者,也是越剧走向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他们,能够把更多的观众吸引到剧场里来。宁波“小百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掀起越剧的新浪潮,和他们拥有一批广大的“宁波帮票友”是分不开的。宁波“小百花”每到一处的演出现场,都能看到这些“宁波帮票友”的身影。

同时,剧场应大力培植,开发演出市场,要调整演出市场的分配政策,剧团与剧场的收入分配应以按比例分成为主,场租分辅,同享利益,共担风险。要促进舞台艺术的转换,开拓广阔的越剧市场。随着现代化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戏剧利用新的传媒进入千家万户已成为可能。然而,戏剧与影视之间总是若即若离,又爱又怕。一方面,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戏曲都重视唱念做打,越剧也是如此。越剧电影由于写实的特点,很多地方影响了“做”。[9]另一方面,影视对戏剧缺少热情,更重要的则是利益分配问题。因为戏剧转换成影视,基本上是无偿的,又要较长的周期、较多的投入,播映以后还可能影响上座率,得不偿失。这就要求由有关部门制订对双方均有利的政策,促进戏剧市场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延拓。

(四)改革体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演职人员阵容

表演艺术团体的管理与建设,应以改革为动力,以创作为龙头,以人才为根本,以演出为中心。[8]13剧团的演出应该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因而越剧剧团都应该大力地改革体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演职人员阵容。

1.确立经营剧团的理念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的发展主要是以艺术水准寻求市场份额,而这个观念应该成为全团成员的共识。

2.多途径配备演职人员

除了剧团现有的演职人员,还应招聘社会上优秀演职员为签约导演、签约制作员、签约演员,并联络戏剧、音乐类高等院校为艺术支撑,全面提高剧团的艺术水准。对于专业剧团要实行离退休人员(含内退人员)费用单列,卸掉剧团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包袱,要加快演职员的新陈代谢,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在必要的事先投入的同时,逐步实行事后投入,以奖代补;对于演出团体自身来说要完善分配机制和激励措施,促进艺术生产力的解放,不断推出精品剧目。

3.打响品牌与挂靠经营相结合

对越剧而言,名剧团、名剧目、名演员缺一不可,而孕育着他们的还有名编剧、名导演和作曲舞美设计人员等等。[10]浙江宁波“小百花”剧团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知道,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搭乘品牌的快车驶向全国市场。因而,剧团可以利用地区、省级、全国的文艺调演,以及一些综艺节目的舞台,进一步扩大越剧的影响,做强品牌。[11]利用做大的品牌,博得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发展理念的企业的青睐,使其临时或长期地搞冠名演出,为剧团提供经费。[12]95-97

(五)充分运用政府支持的有利条件,为市场化奠定良好基础

七年来“小百花”之所以茁壮成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他们对市场的操作,培养了一批越剧戏迷。建团初期,市政府专门拨款着手建造了新团部和凤凰影剧院,不仅解决了剧团正常工作、排练、演出的场地,也为剧团发展三产、增加收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小百花”每一次的外出演出,政府都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利用媒体的力量为他们做出大量的宣传,造出声势,为演出的成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而“小百花”也不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演出团体,更把自己看作是宁波的文化使者。演出每到一处,他们在对自身进行宣传的同时也在大力地宣传自己的城市。[8]1剧团和政府之间真正达到了“双赢”。

从宁波“小百花”能够在众多的越剧团普遍存在发展危机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成功打出自己品牌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有利的外部条件,越剧走市场化道路是完全可行而且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我们应该将越剧艺术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越剧的发展应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用艺术来吸引观众,扩大市场,以市场来验证艺术,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果只为了利益而迎合市场,庸俗低下,最终会失去市场,走向自毁之路;同时也不能为了纯艺术而不顾市场需求和观众的愿望,同样也会走向死胡同。[13]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越剧在市场化的初期,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剧团在市场化的道路中少一些坎坷。然而,只有通过市场的考验,才会检验出艺术存在于现实社会的价值及其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才能让艺术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具有一百年历史的中国越剧,是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形式,在面对时代的挑战面前是否会轻易被吞噬而衰亡?我想,“艺无止境”并不是一句空话。[14]只要我们对越剧进行合理的革新,积极勇敢地走向市场,不断调整自己,适应市场需求,使其全方位地融入时代的主流,来一次与时代相适应的“蜕变”,中国的越剧艺术在不久的将来定会重新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裘巧芳.对越剧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戏文,2006(3).

[2]吕建华.百年越剧面临的“第五次突破”及对策——由中国越剧100周年所引发的思考[J].戏曲艺术,2006(3).

[3]傅骏.越剧怎么了,越剧怎么办?——对越剧衰落的十点检讨[J].上海戏剧,1998(2).

[4]朱小珍.越剧改革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4.

[5]林宏鸣.演出市场的培育与剧团运作机制的转变[J].中国京剧,2000(4).

[6]管敏政.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关于越剧争取青年观众的思考[J].戏文,2006(3).

[7]宋卫香.从海门山歌剧谈演艺市场的开拓[J].剧影月报,2005(1).

[8]邹建红.演出市场,靠什么支撑——宁波小百花越剧团风靡全国现象透析[J].戏文,1999(6).

[9]姚惠原.浅论越剧影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戏文,2004(6).

[10]茹春飞.越剧的发展在于创新[J].戏文,2006(2).

[11]宋卫香.稀有剧种市场运作模式初探[J].戏文,2005(5).

[12]Pronko,LeonardCabell.TheaterEastandWest:PerspectivestowardaTotalTheater[M].Berkeley:CaliforniaPress,1967.

方向范文篇4

2008年6月8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当前我国的林业及农地制度将发生重大转变,其历史意义堪称继30年前分田到户后的“第二次革命”。决策层希望通过林权改革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出台如此重大的改革意见,其意显然在于借助于总结30年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农村改革的方向。

一步到位的林权改革

从《意见》来看,林权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到林地的拓展和延伸,因而,起始于分田到户的农地制度变革的方向就是林权改革的方向。30年来农地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是不断确定农户作为农地经营和使用权的基本单位,并朝着长期性和物权性这两个方向汇聚。

简要地分析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过程,主要分为三大步骤:一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分田到户,部分土地承包到户,但集体保留了部分机动地,并拥有调整土地的权力;二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后,逐步规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保持长期不变,并最终演变成为“30年不变”及“永远不变”,集体调整土地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三是19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央逐步规定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机动地比例将受到限制,并鼓励取消机动地,集体对农村耕地的控制权进一步受到限制。这三个步骤的最终成果集中表现在《物权法》中,也就是说,农村耕地的承包经营权实际上拥有了较为完整的物权。

在这三大步骤的过程中,中央和各地还进行了无数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践,并对土地流转等改革领域进行了谨慎的探索,并至今仍然在试验之中,并没有形成相对确定的政策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户已经成为耕地的基本经营单位,但是,大部分地区出于各种实际情况,实行的是“两田制”,村社集体在相当大程度上保持了对耕地的控制权。从农地制度的实践过程来看,“两田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村社集体保留了数量不等的集体统一经营的耕地,即所谓的“机动地”或“公田”;二是大部分地区在村社集体范围内维持着“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土地均分习惯。由于“两田制”的客观存在,使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各地的实践千差万别,体现了不同的地方习惯,在形成不少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承认这种制度事实上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大概到了土地二轮承包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两田制”基本上被抛弃,强调农地经营制度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唯一正确性。其中重要的政策信号是明确规定集体统一经营的机动地应该保持在最小范围内,甚至应该取消机动地(中央规定机动地不能超过总耕地面积的5%),并且,明确规定农地承包一定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甚而总理在2006年3月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中指出,“中国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也就是说永远不变”。2007年,《物权法》正式颁布施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被进一步确定为物权,并明确规定耕地承包期为30年及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至此,经过30年的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基本上到达了其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地位。

相对于耕地制度的改革而言,林权改革几乎是一步到位,遵循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对30年农地制度的所有改革经验,并有相当大尺度的突破。《意见》决定,在5年之内于全国范围内完成林权改革,而实际上,福建、江西、辽宁等试点省份在《意见》出台之前已基本上完成了改革,浙江、云南、河南等改革力度较大的省份也接近完成,而大部分省市的改革都将在两三年之内完成,换言之,林权改革实际上是要在几年之内完成耕地制度改革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而林权改革的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明确鼓励林权的二次流转,并为此鼓励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及政府软件,市场化的取向是相当明晰的,这一点,已经远远突破了耕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在农地制度的改革上是惊险一跃。如果说30年来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的话,那么,当前正在推行的林权改革,则是相对激进的一步到位式的改革。

当年“林业三定”改革为何失败?

林地制度改革一开始就与耕地制度的变革方向相一致。改革开放初期“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成是“分田到户”的翻版。不过,与分田到户的成功实践相比,“林业三定”被普遍认为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衡量其失败的标准是实行“林业三定”以后,一些地区的大量的林木资源被破坏,决策部门不得不于1987年叫停改革。从“林业三定”改革终止的1987年到林权改革全面推广的2008年,未尽的改革制度在林业政策领域实行了20余年的时间。20多年来,林业资源的流失并没有因为改革的终止而得以遏制,林业管理实际上陷入了困局,这也实际上构成了林权改革得以推动的背景之一。决策部门基本上把20多年来林业管理的困局归因于“林业三定”政策,认为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推行“林业三定”,广大林农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政策要义,最终导致了林业管理陷于失控的境地。并且,通过这次改革的教训,认识到林地和农地的性质有所不同,其生产周期等方面的不相一致导致了农民对土地产出的预期不一样,从而也就有可能产生不尽一致的行为逻辑。

仔细分析“林业三定”与“分田到户”截然相反的政策后果,对于理解林权改革的方向与实践过程是相当有帮助的。当前的林权改革方向在本质上仍然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到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这一制度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完善,这一点与“林业三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而,改革的方向本身并非决定成败的唯一要素,关键的还在于改革是否适合时宜。除了决策部门所言的林业与农业的性质有所不一导致了“林业三定”改革的失败这一逻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先行一步的分田到户已经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客观上的缘由还在于,改革开放后的乡村社会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吃饭问题之后,如何致富已经成为农户最关心的问题。

由此,造成长期以来林业管理困境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是否进行“林业三定”的改革,而在于快速启动的现代化刺激了农户致富的欲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林业的延伸产业迅速发展,对林木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因而,在市场的撬动之下,无论是集体经营还是家庭经营的林业,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冲击。改革开放30年来林木市场需求量的大量增加,是“林业三定”之前及之后林业资源大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因而,进一步分析林业改革的方向及实践时,就不能不考虑林业对于农民家庭生计及村社集体而言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位置。“林业三定”使得大部分林区及山区的集体林地具有三种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经营制度,一种是自留山,对于农民家庭而言,这是一种最具物权性和长期性的家庭经营的山林,不过,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自留山,不仅所占所有山林面积的比例极小,并且,绝对数量也极少,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还有一种是承包责任山,由于改革的不完全性,各地的责任山所占的比例并不平衡,不过,总体上都要比自留山要多出不少;绝大部分山林仍然属于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性质的“公山”。

从“林业三定”后的林业政策实践来看,无论是自留山、责任山还是“公山”,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林业管理的政策绩效实际上与林权性质没有直接的关系。“靠山吃山”历来是山区林区农民生存的主要手段,集体化时代甚至一度形成了“农副结合,以林养农”的家庭和集体生计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山区及林区提出的致富口号是向山要钱,林业不仅在维持生存的意义上继续发挥作用,并且在农民发家致富的意义上具有战略地位,如此,应该承认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林业资源转化成资金和资本的冲动客观上与林业的生态地位发生了冲突。“林业三定”的改革方向并没有错,决定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分田到户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释放及快速致富的冲动与林业的特殊性质发生了冲突。

林权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析至此,可以看出林权改革的实践方向实际上有两个相当重要的历史线索在起作用。一是30年来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这一变革已随着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而基本完成;二是30年来林权山权在农村中的实践,“林业三定”政策因为林业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使得这一政策的实践效果并不尽善尽美。30多年来农村耕地释放出来的巨大的生产力,以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社会的相对稳定,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是相当成功的,也让决策层有理由相信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足以为林权改革提供完整的经验借鉴。尤其是在不满意于当前的林业现状,以及在社会和市场需求对林业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林权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一开始就抓住了耕地制度变革的经验。

不过,从林权改革相关的政策解读来看,几乎没有提及30多年来农村耕地制度变革的极端复杂性,其成功经验远远还不在于“分田到户”本身,而还在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两田制”在各地的积极实践;同样没有注意到的是,30多年的林地制度实践,客观上已经构成为农地制度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两田制”在广大山区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

考量30年来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不仅仅要看到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应该看到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社会福利的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应该归因于分田到户以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释放,还应该归因于在两田制的实践过程中,集体经济承担了大量的水利、教育、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农村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大量的森林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以后,一部分成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资金,以及发展的资本,而相当大部分维持了集体经济的运转,并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税收,林业资源的流失在相当大程度上只是表现为利益主体的分配不均问题。如果不从这方面去认识30多年来的农地制度实践,是不完全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从农地制度的历史和实践经验中审慎地看待当前林权改革的方向及实践是相当有必要的。林权改革坚持了30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却与30年来渐进式的农地制度改革多有相悖之处。对照30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评估林权改革实践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有必要的。诚如《意见》所指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从30年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手,但同时也是造成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林权改革的出台来看,人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前者,而对于后者却有可能估计不足。

事实上,从已有的林权改革的试点和实践来看,如此彻底的改革对农村社会所造成的震动是难以估量的。林权改革同时带来的是林业资源进一步转化为资金和资本,从这个意义上看,林权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是必然的。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从林权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基本上依赖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大规模的资本进入林业领域几乎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已经从林权改革的几个试点省份典型如福建省的试点中看出来。《意见》强调了林权改革中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也即均分到户,但是同时规定落实处置权,鼓励林地和林木的二次流转,而相当多的试点地区在初次分配中就进行了招标的形式,把集体林权一次性地过渡到少数人手中,由此,造成的分配不均等后果已在《意见》出台之时即已表现出来。在允许甚至鼓励二次流转的状况下,林权的集中几乎无法避免,这在事实上改变了30多年来农村社会的基本的生产关系。

在土地二次流转仍受到相当大的限制的情况下,农村社会的生产关系变革实际上仍然只是在村社集体内部进行,换言之是,是村社内部集体和农户之间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村社集体的完整性。并且,农村耕地经营管理制度中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始终坚持的一点是土地均分的原则,在“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情况下,均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而,必须注意到的是,30年来农地制度的变革不仅仅在制度上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还同时带来了村社集体成员内部的平均主义观念(这一点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新传统相衔接),村社成员内部分配关系的不平均必将带来种种社会问题。但是,允许及鼓励二次流转的集体林权改革,不仅容易形成村社集体成员内部的不平均,还事实上造成了村社集体外部力量的进入,这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成员权”是一个根本的冲击。林权改革打破了改革开放30年,甚至是建国60年来形成的集体成员间平均占有资源的社会主义新传统,无论这种突破是在正面意义上还是在负面意义上。

方向范文篇5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使班子成员做到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认识一致,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一致,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认识一致;让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上讲台,占领思想阵地,引领校园文化;适时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引向深入,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

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作为基本导向,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向国家重点单位和地区输送拔尖创新人才,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

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方针,提出把“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办好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履行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

坚持为国家服务的就业指导理念,将“我的事业在中国”等主题教育与思想理论课相结合,与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风教育和诚信教育相结合,与毕业教育和就业引导相结合。

方向范文篇6

一、语言的发展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想不断涌现。El常生活语言发生了许多本质的文化,语言形势向流行化、网络化趋势发展。

(一)流行语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忙忙碌碌,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作为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最广泛的语言系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发展,语言发展正在朝流行方向发展。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人们生活过程中非常流行的语言,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这种语言的翻译。流行语反映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类人群的语言习惯。流行语一般具有比较特殊的含义。被一类人在广泛地应用。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现象,反映一定的社会事件,反映某些层面上的社会属性。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概念等。流行语正因为被某一类人认可。流行的面通常比较广,时代性也比较明显,文化性比较突出。我们从流行语中可以感受到当代经济发展的脉搏,生活变化的轨迹,文化潮流的走向,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大众思维、观念和心态的种种变化。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发展的变化,影视作品中也使用到许多通俗简练的流行语。2009年非常流行的电视剧<爱你没商量>,这一1418胃癌口强E盈蜀圃个电视剧的名字中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没商量”。这个词还不仅用于这里,表示非常肯定的意思,还用于其他拓展词中,例如“恨你没商量”“宰你没商量”“骗你没商量”等。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新闻传播媒体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流行语出现。“我爸叫李刚”“富二代”“官二代”“海外派”等,这些流行语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中,给影视字幕翻译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但也丰富了影视字幕翻译理论。

(二)网络词汇的盛行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2l世纪我国的信息化、网络化高度集中,每个人都在网络中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为了快速交流和沟通,人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语言,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个笑脸。可能是某些数字,也可能是某些符号,这些网络语言通常都具有某一些固定意思。网络语言一般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或体系,但网络语言的实用性非常强。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为了网络交流的快捷、幽默.所以网络语言都比较简单,变化性也比较强,新词产生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例如,用“霉女”代替“美女”“5201314”代替“我爱你一生一世”等。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活动变化万千,网络语言也随着千变万化,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繁荣的状态,而且会随着自身的效率化而优胜劣汰,这恰恰是网络语言与时俱进保持其新鲜活力的体现。

二、意识形态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反映社会意识和文化成果,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随之产生。影视字幕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交际行为,不是单指语言形式,强调的是文化的概念。影视字幕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其他意识形态向本土意识形态转换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文化向另一个文化输入的过程。

(一)政治意识形态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我国的影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是息息相关的。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有宏观上的,也有微观上的。宏观上的是指国家层面上的,比较整体化的意识形态;微观上的指影视作品本身的意识形态。我国的影视作品无论从选题上,还是影视作品的主人翁意识,影视的场景,影视的深邃内涵都要符合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这种意识形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影视作品必须为中国共产党服务。影视作品的意识形态必须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要从国家整体的利益或角度出发,涉及国家荣誉要考虑国家的层面。1994年美国拍摄的电影《阿甘正传>,阿甘参加我国的乒乓球比赛。对于阿甘的这次活动有一句话。“IthoughtIW88goingbecktoVietnam,butinsteadtheydeededthebestwayformetofightthecommunistswastoPlayPingPong.’’“communists”这个词汇就应该考虑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communists”一词如果国际化概念下一般翻译成“巴黎公社社员”。如果具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文献中一般翻译成“共产党员”,如果具有反共的性质一般翻译成“共匪”。阿甘参加这次乒乓球比赛,恰逢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开始趋向融洽。但还不是非常好。这个词汇翻译成“共党”比较恰当,即不太趋于“共产党员”也不太反对“共匪”。整个句子就翻译成“我以为我要回越南去,但他们又觉得对付共党的最好办法就是打乒乓球。”“共党”这样的词汇比较中性。既表明了说话者的立场,又不会让中国观众产生抵触情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翻译也是非常复杂的,中国的孔盂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中强调女子要三从四德。要学会自尊自重,要谦虚本分。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就多处涉及中华最优秀的传统。“topleaseyourfutureinlaw,youmustdemonstrateasenseofdig-nityandrefinement.”这句话中“8senseofdignity”就应该考虑到这种传统文化,翻译时应该考虑这种政治意识形态,不能单纯翻译成“高贵得体等这种词,而应该翻译成“自重”。这样才能准确展现我国古代女子的美德。整句话翻译成“要取悦你未来的公婆,一定要自重、优雅,还要心存恭敬。”

(二)大众意识形态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大众意识形态不像政治意识形态那样权威,但它是反映普通民众的心理和思维的一种方式,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大众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通俗的大众文化,是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各团体的集体智慧。具有不稳定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大众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这种文化的传播者,还是这种文化的遵循者。影视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娱乐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享受;影视作品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了弘扬大众精神,传播大众文化。影视作品要迎合大众的口味,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大众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影视作品的命运。今天的大众更倾向于比较轻松、比较休闲的影视文化,这种轻松和通俗其实就是迎合了大众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种抽象存在形式。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社会众多的一般个人文化的集合,它是一种时尚文化,具有易变性和娱乐性倾向。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娱乐大众,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如果大众不认可,电影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大众的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命运实际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电影要迎合大众的欣赏水平和心理需要。美国华纳公司投拍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从2001年开始上映到今年第7部面市,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票房成绩。这7部电影,除了影片情节和优美语言外,最主要就是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给观众讲述了比较轻松、比较搞笑的故事。我国的电影业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大众意识形态。为我国普通观众拍摄出更多更好的娱乐片。

(三)商业意识形态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商业意识形态指影视作品的商场模式下产生的一种形态。吸引最多的观众,产生最大的商业利润是影片的最终目的。商业意识形态是流行社会文化和体育生存心理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竞争意识让影视作品产生商业价值。影视字幕翻译本身就是为了让影视作品在全球传播,创造更好的票房收人,为影片创造更多的收入。影视作品利用商业意识形态充分挖掘潜在观众的兴趣,影视字幕翻译通过跨文化交流,挖掘异国观众。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异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影视商业应针对差异,努力挖掘吸引观众的各种方式,使不同国家的观众喜欢该部作品。实践证明,谁的影片翻译的速度越快,谁的作品营造的异国文化背景越好,该片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就越高。影视作品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迎合大众的口味,产生大众的娱乐文化。《哈利•波特》这部经久不衰的小说,拍摄成电影后更增加了小说的商业利润。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从上市以来,各种语言版本都取得了成功,这些不同语言的版本既满足了大众的意识形态,也满足了商业意识形态。

方向范文篇7

关键词:邮轮旅游;优势条件;限制因素;天津

邮轮旅游就是旅游者乘坐邮轮所作的假期旅行,其真正内涵就是游客对美妙时光的渴望和一种全身心放松、娱乐的休闲度假浪漫经历。邮轮旅游现已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增长快、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邮轮停靠中国。中国的邮轮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邮轮旅游将成为国人的主要旅游选择之一。同时国际邮轮旅游业传统市场已日益成熟,正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发展邮轮旅游的前景看好。若能精心培育邮轮旅游市场,发展邮轮经济,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依托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主体、以蓟县和滨海为两翼的旅游景观开发格局,并确立了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截至2007年底,天津A级景区已达35个,其中古文化街旅游区、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处。此外,天津与北京、河北形成京津冀旅游区域,相互形成强烈的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增强了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二)市场辐射力较强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同时,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三)东疆港邮轮母港已建成运营

2010年6月天津东疆港邮轮母港的建成运营,建成后的天津邮轮母港,将成为继上海、厦门、三亚三个国际邮轮中心后,国内的第四个国际邮轮母港中心,这也使得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更为成熟。同时,依托国际邮轮泊位与客运站房,港区内拟建综合性写字楼以及餐饮业和商业设施。此外,为配合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港区内拟建国际商务采购中心、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设施以及特色旅游会展温泉度假村,从而形成与北方最大国际邮轮母港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完善的国际邮轮母港复合产业体系。

(四)国内良好的邮轮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兴、高端旅游产品,邮轮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政府为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2004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04中国邮轮高层论坛”,与会代表一致看好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前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文化体验、科考探险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因此,作为“有条件的地区”之一的天津,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限制因素

(一)服务设施规模有限

经济学家和旅游业内人士都指出,邮轮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表明,天津市旅游服务设施规模有限,影响和制约了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大连市相比,天津市拥有旅行社个数分别相当于上述四个城市的34.6%、32.1%、146%、73.5%;天津市拥有星级酒店数分别占13.9%、35%、48.5%、63.3%;拥有旅游企业数分别占31.5%、43.5%、90.3%、104%。

(二)专业邮轮人才缺乏

目前,天津市设置旅游专业的旅游院校近30所,但其中开设与邮轮旅游相关专业(邮轮乘务专业)的仅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等几所院校,远不能满足天津未来建设国际邮轮码头以及邮轮母港对专业邮轮人才的需要。

(三)来自周边港口城市的竞争

在中国,具有良好条件发展邮轮旅游的港口城市不只天津一个,很多沿海城市,如青岛、上海、厦门等也都很适合发展邮轮旅游。青岛以奥帆赛为契机,积极修建中国首个国际邮轮码头,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旅游的地位和档次,为青岛的邮轮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政府高度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可能会率先建成邮轮母港,从而有效占据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厦门是中国大陆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有定期国际邮轮航班的港口,依靠其丰富的接待经验和高水平的邮轮服务队伍,厦门在发展邮轮旅游方面也对天津构成一定威胁。

三、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邮轮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共同开发邮轮旅游市场。天津应当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包括北京、河北、山东和辽宁在内的环渤海湾邮轮旅游区。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推动天津迅速走上邮轮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二)吸引国际邮轮公司

建设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通常投资巨大且成本回收期较长,而一些国际邮轮公司为了延伸其邮轮产业网络,对在中国港口城市独资或合资建设邮轮码头表现出极大热情。所以,天津市应当采取适当政策,与国际邮轮公司展开全面合作,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邮轮公司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进而培养出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相关邮轮服务经营企业。

(三)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邮轮城市本地的邮轮旅游市场发育程度对邮轮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第一个国际邮轮母港选择了上海,正是因为看中了上海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潜在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大等优势,天津与之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天津应当进一步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从而为发展邮轮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邮轮旅游通常涉及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创新,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规范,同时,使各部门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例如,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条例,导致邮轮旅客出入关时间过长,出入口岸不方便,还有中国的邮轮停泊、靠港费用过高等都严重影响了邮轮旅游的发展。天津作为邮轮旅游的先行者,必须建立规范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需要。

(五)向邮轮旅游者提供消费优惠政策

邮轮旅游者在天津旅游时于特定的商店购物消费的,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行购物退税政策。这将刺激国际游客在天津的消费,同时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以邮轮旅游推动、拉动相关产业,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

(六)加快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天津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邮轮旅游专业,为天津培养急需的高级邮轮旅游人才。同时,邮轮企业也可以与高校、研究所、政府联合,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和研究所为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内部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选拔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西方国家学习深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七)加大邮轮旅游宣传

目前,国内居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旅游消费意识也相对薄弱,居民对邮轮旅游这种高端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乘坐邮轮旅游的游客数量也较少。因此,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尚需大力培育,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消费。天津要发展邮轮旅游,就要加大邮轮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世界邮轮组织活动,向国际邮轮公司宣传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让世界充分认识和了解天津。同时,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应积极推广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的邮轮旅游者,提升天津在邮轮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论

方向范文篇8

关于中国哲学身份及其发展方向,刘笑敢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身份,即现代学术、民主文化、个人生命滋养、世界文化资源等;而作为现代学术的中国哲学实际上应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纯学术的、历史的、文本的、客观的取向;另一个方向是现代实践的、发展的、应用的取向。但两个方向目标、功能、方法、标准皆有不同,不应混淆。

对于儒家“喜言善不喜言恶”的学术特点,早已成为中国哲学界的共识。郑宗义先生则认为,儒家实际上也是关注“恶”的,而唐君毅更是开拓了这一方向,因为唐君毅提出了“应加入摄入恶”的主张,这是唐君毅对儒家人性论的重大开拓。一般而言,孟子“扩充善端”与其“反身而诚”并无矛盾,因为孟子“求放心”就是为了“扩充善端”。但罗秉祥先生基于戴震对宋儒的批评,认为宋明儒“复其初”修养方法与孟子的“扩充善端”完全不同,后者更有利于美德品格的建立,而前者却是相反。

在学术界,主儒家有平等观念者向来少之又少,而且常为人所诟病。高瑞泉先生别立新说,认为儒家平等观念可从三个向度去解释:儒家心性之学发展起来的“圣凡平等”及其所蕴涵的自尊;“民本”和反对贫富悬殊出发的经济平等倾向;“互补”或“对等”来解释或补充的等差关系。并认为,这种解释自身将成为儒家传统创造性转换性历史之一部分。

方向范文篇9

一、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拓宽产学研研究平台,给学生增加课题研究的机会和企业合作的机会;通过建设校内外教育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交流和营销实战的机会。通过社会、企业、学校联合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培养具有服装艺术、技术、管理营销和传播知识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创建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课程体系根据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瞄准国际化、贴近大市场、服务产业链,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专业方向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课程模块,强调专业知识之间的穿插、复合,培养学生全面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的应用能力,创建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课程体系。

(三)扩大产学研合作,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1创建实践中心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市场要求,调整优化专业方向结构,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吸纳学生参与各类产、学、研科研活动,让学生直接与企业对话,与市场接轨,参与到管理和营销以及传播过程,在亲身体验中提高专业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的比例,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将目标服装商品做出前期包装策划,并设定市场进入模式、产品宣传纲要、价格定位与卖场定位、品牌传播,通过实践学习,熟悉并参与服装品牌管理营销传播全过程。

3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应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和校内服装实验商场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增加新型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摸索新型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过程,增强课程内容与教学间的链接,同时组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如: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营销教师、品牌传播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一门或一个系列课程的教学,这种方式将会使学生的知识链接更为紧密;邀请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参与到具体的服装课程教学中,直接给学生授课,进行作业点评,让企业了解学生和他们的作品,同时也让学生的作品有机会被企业认同,这样的课程学习变得具有实效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求知欲望。

(五)改革课堂教学,提倡案例式和课题式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在内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改革课堂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创新开发、品牌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临场主持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要。

(六)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互动,建立保障体系通过创建各类实验平台、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服装行业的距离;通过校内外团队教学实践,并举办行业名家及创业成功人士讲座,力求使学生的在校教育与社会、企业三方互动。同时,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教育保障体系。

二、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专业教学委员会根据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确立高级服装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建立本专业的知识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制订服装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革新教学模块、补充教学内容,形成高级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定实施方案教研室根据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制订实施方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新的教学平台,确定分段实施计划商定教学模块与授课形式。

方向范文篇10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使用体验;现实需求

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当前产品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高新技术手段不断融入,给产品设计带来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产品设计不仅要从性能和功能的完善上下功夫,还要在使用和安全等方面做到位,从情感层面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1]。于是,情感化设计开始出现在产品设计领域,并以其特有的众多特点为产品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那么,情感化设计包含哪些细节和特点呢?情感化设计强调从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借助生理刺激和精神刺激等诱发消费者的使用反应,从而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情感满足。这种情感化设计之所以能够迅速融入产品设计中,并获得设计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放松时间有限等原因存在很大的关联[2]。有了情感化设计的加持,产品设计在未来将拥有更多的设计可能性,给消费者带来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从而更好地应对时展中的各种挑战。

1追求趣味性,迎合情感需求

情感化设计的中心是人,这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中永远占据受欢迎的状态的一大关键,尤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追求不再只是实用层面,而是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的需求[3]。那么,如何才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这样的认知与情感的满足呢?趣味性产品设计给出了答案。这种趣味性可以是产品的外观属性,也可以是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其所带给用户的不仅是其本身的乐趣,还包括生活的乐趣。作为设计者,必须从这一层面着手,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情感化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愉悦、积极、正面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的生活压力[4]。从女性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产品设计的趣味性应借助视觉元素和功能元素,满足女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也有着很好的体现。例如,故宫福禄有余收纳盒就从女性的情感需求着手,采用了十分具有质感的陶瓷材质,盒面还融入了《玳瑁边嵌牙松鹤柏鹿图挂屏》及鲫鱼海水纹布等元素,并对其用色进行了创新,青春可爱的气息浓郁。不止于此,其整体的外形也十分出彩,大胆采用了粮仓的造型,还对收纳功能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无论是色彩、外形还是内容和细节,都抓人眼球,让女性消费群体瞬间萌发购买的欲望[5]。对于儿童消费群体而言,相关的医疗产品也对趣味性有着独特的见解与表现,增加了产品与儿童患者的亲近感。洛可可的听诊器的设计十分讨巧,其从儿童热爱自然,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着手,选择了对鹅卵石的仿生设计,这种造型对儿童而言有着更高的亲和力,也满足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同时综合温润的背部线条这一人机工程学的考虑,给了医生更好的使用手感。可以说,这样的趣味性设计给儿童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尤其趣味性的造型减轻了儿童对医疗产品的恐惧紧张心理,有效缓解了情绪的波动。

2实现系统化,提升情感体验

情感化产品设计对系统化有着强烈的追求,这是因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即便是很小的一款产品,也可能具备各种不同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化、智能化就变得十分迫切,即从整体的视角设计产品,以科学的组合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带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互动,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的理性,更好地为个性化服务创造条件[6]。从模块化的设计思路看,以子系统构建新的系统,产生多个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这样的设计理念既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又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了简便快捷,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7]。比如,生鲜包装盒的设计创新就是很好的例子。传统的包装盒只是简单地采用泡沫盒,这样的结果常常是用户带回家后直接扔掉泡沫箱。在创新思想和模块化思想的驱动下,这样的生鲜包装盒可以进行标准模块化设计,在其内部设计插嵌结构,内置环保塑料盒,这样一来,环保塑料盒取出后的泡沫箱还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或者让用户进行再次利用,且标准化的模块让整个产品的使用率变高,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8]。从智能化设计思路看,传统大众化的设计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自由化、自然化的互动设计能够对环境、用户习惯和使用过程进行优化,让用户的使用更加自然,从而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9]。例如,在众多的大小家电设计中智能化设计十分普遍,尤其是智能小家电更是十分符合用户的现实需求,不仅十分便捷,还让用户的生活由此变得井井有条。一些小家电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只需要用户借助指令终端进行指令操控,让整个使用过程更加简便且富有情感性。另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突出系统性设计更是一大突破。将家电产品通过各个方式与指令终端进行信息连接,建立智能化家居网络就是成功的尝试。这样,用户即便不在家中,也可以利用智能方式轻松管理电器。这种产品设计让用户的情感体验上升了一个台阶。

3突出人性化,强化情感关怀

人性化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组成,其对产品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10]。在一定意义上说,基于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是情感关怀的一种表现,是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的一大实践路径。只要在产品设计中渗透人性化理念,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切合实际的设计尝试,便可以促进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目标的实现。对于婴幼儿而言,他们所使用的产品必须具备安全性特质,因为他们并没有成年人的承受能力,有时一些轻微的碰撞就可能出现不良的后果,所以在面向婴幼儿的产品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成为情感渗透的一大方向[11]。在造型方面,设计者应对婴幼儿所使用的产品的外形进行人性化设计,以圆润的造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婴幼儿卫浴产品的设计就采用了元宝外形,并在内侧设计收腰,以便婴幼儿的扶抓,同时满足妈妈想要更靠近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安全为基本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地选择无毒、无异味的环保材料,且具备可回收等特质,既避免资源浪费,又为使用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效果。另外,在功能的设计上更是将情感关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婴幼儿卫浴产品采用PTC热敏电阻,很好地实现了加热器、开关、敏感元件等功能的集合,一旦超过正常温度标准,电阻即增加,限制电流的增加,从而使卫浴产品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标准下,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对于女性群体而言,人性化产品设计除了要具备本身的实用价值,还应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和内涵性,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12]。这一点在女性文创产品设计中同样适用。一般而言,女性群体对产品的喜爱更多地是在意产品的细节,希望在发现细节的过程中感受到惊喜感,发现产品的与众不同。因此,在设计文创产品时,除了外观过关,还应在情感体验上更进一步,好看又好用,以此满足女性的情感需求,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年轻女性群体多喜欢接受设计感强、新奇有趣的产品,因此,文创产品应从个性化视角出发,突出个性和情感,如文创产品设计并不完整,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女性消费者自由DIY,以此迎合其与众不同的情感需求。中年女性群体则因为生活阅历和背景的不同,不再只追求新颖出奇,而是对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有着较高的追求,所以其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转变思路,从品质和内涵上下功夫。这种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的不同情感需求就是人性化产品设计的具体表现。对于老年群体而言,产品设计应从其实际需求出发,从其特殊的生理机能和情感需求开始探索,设计出适合他们使用的产品,改善他们原本单一的生活环境[13]。例如,老年人时常需要测量心率、血压,而传统的血压计在使用上并不理想,给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造成了阻碍。从人性化设计理念出发,智能血压计设计就十分理想,设计者将具体的测量结果设计成大屏汉字显示,并配合真人语音播报,让老年人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每次的测量结果还可以与儿女的微信捆绑,将数据直接反馈至其子女的微信上,方便他们实时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