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0:52:24

俄语

俄语范文篇1

关键词:俄语;语言文化特质;语言文化单位;分析

一、“语言文化特质”释义:

所谓特质(личность,或译个性、人格)是个人或民族行为、准则和制度等诸成分的综合体,受制于社会文化。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开发和改造世界,含有交际间性、认知间性、规范间性、“设塑”间性(разрядка);其与特质直接相关的功能有:人类化(гоминизация),社会化,“文化间化”和个性化。它是语言民族文化价值的主核。

“语言的文化特质”(языковаяличность)是揭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和辩证发展的核心词。特质和文化的联系极为密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特质由文化来支撑,文化由特质来实现,特质愈多样,文化愈繁荣。在语言与文化的互动作用中,语言文化特质作为其枢纽,既用语言(文本)表述,又是语言物质。

在俄语的语言文化特质中,宗教性十分明显,基督教像一股溪流注入其间。俄语语言文化特质的完整性表现在它的精神性(духовность),而它的多样性、可分性、可测性和稳定性则表现为实体性或物质性,其外在表现是它与社会文化个体和物质文化的关联,存在于待人接物和语言场景之中。每一个元素都展示着整个特质。

俄语语言文化的典型特征(доминанты)表明,可以利用“俄罗斯语言民族特质”(русскаянациональнаяличностьязыка)的概念来论析语言呈现出的俄罗斯语言的文化特质。

作为民族的一分子,人“沉溺”于文本,尤其是民族性文本,文本充当人的独特的语言文化标签,即所谓“潜在文本”(прецедентыетексты),包括:(1)认知和情感义素,(2)超个体性,(3)在语言个性中常常被新化的话语。

俄罗斯语言民族特质可归结为русскость,包含русский,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личность和язык等四层意义,它是若干相距甚远的个性元素的融合体(единство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остей),无法用共同符号标识,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有机体,构成一个椭圆型的两级:AB。比如:русский本是形容词,却可充当名词,既指俄罗斯人,又指俄罗斯语言。俄语的文化特质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及其概括性的语言化身(обобщённоеязыковоевоплощение)。

二、语言文化特质的呈现:

俄语的语言文化特质由“语言文化单位”(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ема,即反映民族人格和精神的基本语汇——吴国华,杨喜昌,2000年:14)组构而成,表现在物质文化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它可由一个词的聚合关系、组合关系构成的语义场及搭配范围来分析。

<!--[if!supportLists]-->(一)<!--[endif]-->物质文化领域。它是语言文化特质的外在表现,在三个方面引人注意:

<!--[if!supportLists]-->1.<!--[endif]-->它是需要作相应注释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尤其是对学习俄语、俄罗斯文化和文明的外国人。

<!--[if!supportLists]-->2.<!--[endif]-->它是处于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

<!--[if!supportLists]-->3.<!--[endif]-->它是某些价值观内涵的载体。

这里可用表示“货币单位”(русскиеденежныеединицы)的语言材料的“语言文化单位”组成的聚合体为例。请看货币名称构成的聚合体:копейка,грош,aлтын,гривна\гривенник,рубль...

在此,钱的价值不重要,而对语言文化单位的相应定义——价值称谓才是关键性的。有时价值变了,称谓未变,它在语言表达式中的地位也不会变。如грош起初等于两戈比,但1837~1917间降到半戈比,“Небылонигроша,давдругалтын”(本来两戈比也没有,可突然有了三戈比/喻事情发生了变化),在绝对值上грош和алтын区别不大。

货币种类中,每个货币聚合体的语言文化单位聚合价值在文本间众词位的组合关系中实现。在谚语、俗语中,用货币价值对立的方式来评价俄罗斯人的生活情景、行为及性格特征十分常见,如:

(1)价格评价:Заморемтелушка–полушка,дарубльперевозу。

(2)道德评价:Унегонинаполушкусовестинет。

(3)人品评价:Убогатогодаскупогорубльплачет,аубережливогодаубогогополушкаскачет。

语言文化单位копейка常用于:(1)评价经济困难,如:никопейкиденег,последняякопейка;(2)对资产创建的态度,如:Копейкарубльбережёт;Беречьнароднуюкопейку;(3)进行道德伦理的评价,如:Егокопейканищемурукупрожжёт。

语言文化单位гривна也有类似的评价功能:Ктогривнунебережёт,тамрублянестоит;Рублюгривнанеродня。

语言文化单位алтын用于评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价值色彩丰富,如Счастьебедномуалтын,богатому–миллион。

语言文化单位рубль没有特别的文化内涵,常表示经营智慧,如:Былбыум,атобудетрубль,небудетума–небудетрубля。

题外说一句,俄罗斯人对钱的态度很淡:Денежкамаленькая,даимявелико。

(二)精神文化领域:在俄语的语言文化特质中,语言文化单位的本质可以用由五个主导因素构成的聚合体和具体形成的言语组合体中来分析:1)宗教性(религиозность或православие),2)合聚性(соборность),3)国际情怀(всемирнаяотзывчивость),4)高级体验愿望(стремлениеквысшимформамопыты),5)心灵两极性(поляризованностьдуши)及其他。虽然其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时而变,但它们仍组成一个以宗教性为轴的相对稳定的示意图(схема):

3

<!--[if!supportLists]-->2<!--[endif]-->14

5及其他

Религиозность(православие)及其对绝对善的追求是俄罗斯民族最深层的特征。俄语语言文化特质属宗教精神范畴,是超个性价值的承载者、创造者和实现者,由其如此,才能创造出它的完整性和恒久意义。它反映在语言作品的组合关系中,如:

(1)《圣经》:ЛюбиБогабольшесебяиближнего,каксебя。

(2)作家作品: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Можетбыть,единственнаялюбовьнародарусскогоестьХристос»;

С.Н.Булгаков:“РоссиядолжнаявитьмирусвятуюРусь”。

(3)民间谚语:Жить–Богуслужить;УБогамилостимного。

(4)固定结构:Богдал(даст);дайБог;Богмиловал。

Соборность指个体因爱上帝,爱彼此而形成的自愿而和谐的联合。它是一种协调活动,整合天地经验,整合言语与行动,是智慧和心灵的综合物,俄罗斯人与自然的关联,即人与民族,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它就是俄罗斯思想(русскаяидея)。其实质表现为协作精神(чувстволоктя),亲和力(артельность),集体亲近性,互帮互助。这也呈现在语言单位中,如доброебратствомилеебогатства;своилюди,сочтёмся。

Всемирнаяотзывчивость指俄罗斯人心中常怀有的好客心态,自我牺牲,利他主义,对全球命运的优伤和宇宙意识。它表现为国际主义,人类的相互尊重;对民族风格,文化的尊重;反映在语言组合关系中,如政治口号:Борьбазавсеобщиймир;Пролетариивсехстрансоединяйтесь。

Стремлениеквысшимформамопыта与纯粹的经验主义(эмпиризм)和日常需求(потребностидня)相反,它包括宗教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对他人的精神生活的感悟,理性直觉等。这些行善、求真、审美的追求都反映在作家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之中。如Достоевский主张:“美拯救世界”(Красотаспасётмир),Н.К.Михайловский说:“对真理的热烈追求是俄罗斯人的典范”。

Полярзованностьдуши(поляризациядуши)包含着对立的特征,使俄罗斯民族成为最含两极性的民族,如勤劳与懒堕、求智与愚昧、善良与凶恶、慷慨与自私、自卑与沙文主义、神圣性与桀骜不驯、自由与臣服、果敢与侥幸等等揉在一起,所谓Щелкщелкуведьрознь.\Дапонадеялсяоннарусскийавось(А.С.Пушкин)。

三、语言文化特质的形成方式:

语言文化特质的形成方式,可以用函数式Y=F(X)来考察,其中F表示Y和X的变化规律。俄语的民族语言文化单位可以表述为:Y(F)X1X2X3。如:中心词русский与其相关词русский(名词),великорусский,российский等,从两方面相连接:(1)组合性复合语言文化单位,(2)自变量X与函数F构成的聚合关系。

其组合关系可用下列的“形+名”(AN)结构来作分析案例,如:русскиеблины,русскаяженщина,русскийхарактер。其中,定语A强调俄罗斯的典型特质,突出某个物体(现象、概念、人),以区别于其他语言文化单位。俄语“блин”源自共同斯拉夫语mliпъ,后变音为блинъ--приготовленныйизмуки(Воробьёв,1997:108),直译为:面饼。它以尺寸大、佐料咸、腻而丰富,花样繁多著名,童话中说:Сколокольниотцаблиномубил,可见其大;种类有小麦面的,燕麦面的,荞麦面的,加鸡蛋和牛奶的等,可见其品类之繁。它是传统送冬节、谢肉节的标志性食品。可以说,它是最俄罗斯化的,因此,成为русский函数中的首项。

语言文化单位русскаяженщина主要展现在俄罗斯文学的语言描写中。对此冈察洛夫在《Обломов》中有句著名的描写:“Влюбвионатакнежна;вовсехеёотношенияхковсемстолькомягкости,ласковоговнимания–словом,онажанщина!”。普希金笔下的Татьяна是其典范,她爱俄罗斯的冬天,爱诗人;她不追求财富,而是追求心灵的体验,追求真理、朴质、人性;她心地善良、充满宗教虔诚和道德感,她总守候自己(остатьсявернойсебе)。

Русскийхарактер作为语言文化单位是俄罗斯人精髓的浓缩,以A.Толстой重要的“潜在文本”《Русскийхарактер》为标志,其本质特征是人性、心灵美、深沉的道德感和精神力量。他写道:“Да,вотони,русскиехарактеры!Кажется,простчеловек,апридётсуроваябеда,вбольшомилималом,иподнимаетсявнёмвеликаясила–человеческаякрасота”。

一般而言,在“形+名”(AN)的组合关系中,语言文化单位的特点通过其成分的线性关系来揭示,在聚合关系中,语言文化单位通过函数对应关系来揭示。比如хлеб-соль是俄罗斯待客食品,所谓(1)Безхлеба-солиобедатьнесадятся;(2)хлеб-сольешь,аправдурежь。

хлеб-соль及其聚合性词语的函数表达式为:

хлебосольство=Fрусс.(гостеприимство)

相应的词还有хлебосольный,хлебосол,хлебосолка等。

由此可见,俄语的语言文化特质丰富而深邃,难以述说,需要去体验、感知和悟入。诗人И.Северянин在《Предгневье》一诗中说得好:

Родитьсярусским–слишкоммало,

ИмнадоБЫТЬ,имнадоСТАТЬ!

语言是了解“社会现实”,认知语言社会义素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理解语言文化特质的象征性指南。俄罗斯语言的文化特质丰富语言的文化内涵,又由语言来表达呈现,揭示其互动的基本规律是语言与文化研究的一个尝浅和新径。

参考文献:

<!--[if!supportLists]-->1.<!--[endif]-->ВоробьёвВ.В.,Лингвокульрурология[M],Москва,Изд.Российског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дружбынародов,1997г.

<!--[if!supportLists]-->2.<!--[endif]-->СапроновП.А.,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Изд.“Союз”,1998г.

<!--[if!supportLists]-->3.<!--[endif]-->Введениев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ю[M],Москва,Изд.“Владос”,1996г.

<!--[if!supportLists]-->4.<!--[endif]-->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俄语范文篇2

现如今的大学生道德问题屡见不鲜,而造成道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应有的素质教育。因此,近些年来我党在高等素质教育问题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在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曾经明确的提出了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一举措,要求各个高校必须要强化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人文精神。这是因为只有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如今仍有不少高等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素质教育的融入。因此,就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开展的总体情况而言,绝大多数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但是素质教育工作并没有被放在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上,也就抑制了高等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与提升。

2俄语教学的重要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与俄罗斯政府始终保持着十分良好的外交关系,且两国的人民也保持着十分深厚的情谊。因此,两国之间无论是在政治、文化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上,都始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领导人与俄罗斯领导人通过定期会晤,更是进一步加深了两个国家的合作关系,可以说现如今中俄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俨然已经从原有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小额交易合作,转变为现如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大项目合作,联合开发,并且在未来中俄两国还会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正是因为中俄两国交往领域的越发广泛,交往层次的越发深入,我国就需要大量优秀的俄语人才,去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双方贸易合作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因此,高等院校作为俄语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更应该做好俄语教学工作。

3素质教育给俄语教学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俄语教学中,其更注重于对学生专业能力、个性化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选择的也多半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教学内容,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如在俄语教学过程中,俄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方式、竞赛教学方式,来调动与激发学生对俄语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现如今许多学生对于俄语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往往是重量不重质,且缺乏深入的探索,也就造成了不少学生的实际俄语水平仅仅只够应付俄语考试用,无法发现俄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无法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在俄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思考,进而发现事物特点、本质,提出相应的问题,有效锻炼自身的推理与思考能力。因此,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俄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俄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需要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所以,在俄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对俄语专业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俄语教学过程中,恰恰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去对一切事物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对俄语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四,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的关注重点是学生是否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观能动性始终是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的热点问题,俄语教育教学工作势必也不会例外。而素质教育在俄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恰恰就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一切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思考习惯,进而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恰恰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所在。所以,素质教育在俄语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如何做好素质教育在俄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第一,切实提高俄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俄语教师是俄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建设俄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开展俄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对俄语教育教学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进一步提高俄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也是深入发展教学改革的现实目标,同时也是进一步贯彻我党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接班人、建设者的切实需求。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做好俄语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俄语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俄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将俄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纳入到职称考核之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俄语专业学生,为俄语教学效率,俄语课堂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高校应该加强对俄语氛围的创造。各个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外教,组织俄语交流会议的形式,为俄语教师以及俄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俄罗斯人接触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浓厚的俄语交流氛围,进而感受到地地道道的俄语。高校还可以积极的与俄罗斯当地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通过双方高校教师、学生的交流学习,切实了解并掌握两国的真实语言环境,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俄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俄语教学活动。现如今手机、电脑俨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也为微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俄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余时间制作俄语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班级或者是学校的微信群、QQ群、校内网站之上,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构建一个更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了俄语课堂教学效率。

5结语

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对素质教育与俄语教学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分析,能够为广大俄语教育同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俄语教学的巨大影响,进而将素质教育更好地渗透到俄语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作者:刘鑫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征.俄语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智能城市,2016,(10):45-47.

[2]冯海霞.在俄语教材中加强美育教育渗透问题探讨———基于莫斯科大学对外俄语教学的启示[J].西伯利亚研究,2015,(03):89-93.

[3]王洋.高等教育专业俄语课堂教学现状思与行[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2):75-78.

俄语范文篇3

主题词:构词,功能语义,前缀化

词缀化是俄语构词的重要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构成不同词类的同根词。在词缀化方法中,前缀因其对词汇的构成和派生所起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动词前缀化的语义及结构十分复杂,动词的前缀化构词研究始终在构词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本文拟根据俄语动词前缀化的特点,从语义研究的角度,就俄语动词前缀构词中的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以论述。

1.构词与体的关系

动词前缀化与动词体的关系问题,或者说,词缀问题是否属于体学范畴,不仅是一个复杂、且尚无定论的问题,也是许多研究者刻意回避的一个问题。

动词前缀的传统描写方法是在语言学的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中形成的:前缀学研究一方面是体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构词学的组成部分(至少在俄语学研究中是如此)。然而,体学和构词学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范围:无论是对前缀学这一研究领域总的立场和纲领的确立,还是具体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和描写方法都完全不同。体学研究首先关心的是前缀化与完成体之间的关系、行为方式的语义、由前缀构成的动词体的对偶、以及相应的所谓前缀的纯体性意义等;而构词学的兴趣在于前缀的形式特征、派生现象、以及能产动词与派生动词之间的关系、同一前缀的构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尽管体学与构词学的观点和兴趣有如此大的差异,但现代前缀学研究的重点恰好处在这两个领域在这些问题的交汇点上。使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研究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是前缀学研究的传统任务。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对于前缀学,乃至构词学和体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某些具体问题究竟应该纳入哪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学者们仍然是各执一词,智者见智。准确地说,在目前的俄语词缀化构词研究中,并存着许多不同的词缀学理论和研究方向,其中有些新观点、新方法要证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尚待时日。

2.动词前缀的零位意义与语义重叠

关于动词前缀的零位意义的提法已存在近一个世纪了。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对该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围绕着‘如何理解和阐释“零位意义”这一概念’,‘它对动词前缀的普遍意义’,以及‘零位意义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才开始了较为切实的、有理有据的研究。首先是捷克的语言学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证实了从结构上解释前缀与动词结合时产生零位意义的可能性,用一种新的结构模式,取代了把很多前缀定义为意义空缺的纯体学意义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中,零位意义被解释为前缀与动词相互作用的规则。这种规则恰好解释了前缀的某些选择性搭配的特点。西方的大部分俄语学研究人员都接受了这种理论观点,但俄罗斯的语言学家和我国的俄语学家们对此观点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从语义研究的角度来看,任何前缀都有自己的意义,而不可能等于零。事实上,所谓零位意义的存在是指,当前缀意义中的某种语义与基础动词意义中的某种语义完全相吻合时,表现出的一种零位效应。例如,前缀ПРО-与表示带有时间限定过程语义的动词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ЦИТИРОВАТЬ组合,构成ПРО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ПРОЦИТИ-РОВАТЬ时;或前缀С-与表示带有创造语义的动词ДЕЛАТЬ,СТРЯПАТЬ组合,构成СДЕЛАТЬ,СОСТРЯПАТЬ时,动词和前缀所表示的最终意义完全一致,此时,前缀的语义表现为形式上的无意义,或者说,只具有纯体学意义。这种现象是前缀语义和基础动词语义完全对应,或者说是语义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前缀,还是基础词所表达的语义真值是相同的。

构词语义研究的实践证明,类似的语义重叠也仅仅是存在于个别的或某一些例证中,还没有经过所有带前缀动词体的对偶的检验。例如,前缀ПРО-在与某些动词组合时会获得具体语义,而并未与动词的语义发生重叠,而是增添数量和质量的语义如:ПРОЛИТЬ(洒出,溢出),ПРОВЕРТЕТЬ(钻透,钻出),ПРОКУРИТЬСЯ(吸很多烟,吸烟吸坏了身体),ПРОКРИЧАТЬ(呼喊,喊叫一声)等。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前缀都可能与基础动词发生语义重叠,都能显现出语义上的‘空白’。即便是同一个前缀,当与不同的基础动词组合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在以词汇和篇章材料为基础,对大量的带有各种前缀的动词进行系统的历时分析的研究也证明这一点综上所述,作为语言学术语,“动词前缀的零位意义”这一称谓本身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似应称作“动词前缀的语义重叠”更为准确和贴切。

3.前缀动词的形态结构语义

俄语中带前缀动词是语言连续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词前缀化是俄语动词派生系统中能量很大,功能很强的一种派生手段,前缀是一种语义复杂的多义性构词单位。前缀的这种词汇潜能使得它们可以传递各种各样的语义,并能保证词缀变化中的语义含量。前缀的意义中有构成语义聚合体的结构。不同的前缀具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因而,它们对与其组合后所构成的带前缀动词的意义变化的影响也不同。

前缀动词的各种形态结构语义变体,是由前缀的具体的空间意义加上动词的概括性意义构成的特殊‘产品’。前缀的形态结构语义变体和动词的词汇语义变体是前缀化动词构词的物质基础。这些语义成分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构词系统的框架内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构词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前缀的意义就成了某一类型的派生动词所特有的构词意义形成的基础,如体学意义,阶段转变意义,数量意义,质量意义等。

前缀在与基础动词组合构成完成体动词的同时,常常会使动词发生不同类型的词义转义:明喻转义、隐喻转义等。各种不同的转义语义的产生是前缀的形态结构语义与各种类、别和组、群的原始动词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动词前缀的语义特征不同,与其构成的动词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描写前缀语义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动态模式的概念,以便弄清不同前缀意义之间的联系,弄清这些意义中一个意义在另一个意义基础上发展的具体途径;从而建立各种构词意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分类体系,揭示构词结构语义在语言及其使用中的普遍规律。

在明喻转义机制中,前缀的‘行为方式’意义起重要作用。与体的传统范畴不同,关于前缀的行为方式的概念,是把带前缀的动词的功能意义称为‘行为方式’,以便明确指出,某一行为是怎样进行、完成的,以及该行为存在的方式。例如,动词ВЕРНУТЬ加不同前缀时,词义发生的转义变化:ВЫВЕРНУТЬ——旋转着拧下来,卸下来;НАВЕРНУТЬ——缠绕着安放上——戴上、穿上;ПРОВЕРНУТЬ——使旋转着穿过去,拧过去。从语义研究的角度看,由于前缀语义的作用,这种带前缀的动词,实际上在其语义中包含着两种行为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旋转着’‘拧下来’。在俄语词典中,通常使用副动词来标注‘行为方式’的语义,例如:ВЫВЕРНУТЬ--ВЕРТЯ,СНЯТЬЧТОСЧЕГО;НАВЕРНУТЬ--ВЕРТЯ,ПОМЕСТИТЬ,НАДЕТЬЧТОНАЧТО;ПРОВЕРНУТЬ--ВЕРТЯ,ПРОПУСТИТЬСКВОЗЬЧТО-Л等。在这种转义中,新的意义构建于前缀的普遍意义——空间意义的派生——表示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而基础动词的基本语义特征‘旋转’被排挤到第二位,变成了区别语义特征——行为方式‘旋转着’。

在隐喻转义过程中,由于‘语义弱化’,动词基干部分的语义会发生‘丢失’,导致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其搭配的前缀的语义特征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前缀语义取代了动词基干的相应语义,成了新的词义产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带前缀动词的词义发生变化,出现转义。这种转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它语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它所支配的题元的词汇语义的影响。仍以动词ВЕРНУТЬ为例:НАВЕРНУТЬКАРТОШКИ——吃了很多土豆;ВЫВЕРНУТЬСЛОВО——脱口说出(不该说的话或全部想说的话);很明显,在上述转义中,转义是在前缀的某一语义特征上发生的,而不是在基础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发生的[杜桂枝,1996]。再如,动词КРУТИТЬ加前缀НА-:НАКРУТИТЬ(ЧТО,ЧЕГО)——机灵、狡狤地搞出,弄出(一些怪名堂,一些新花样);绕着弯子说出或写出(令人费解的话)。在类似的转义现象中,前缀的语义起了重要的作用。4.动词前缀的功能语义

关注前缀的功能语义是现代俄语构词学中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当从功能的角度,也就是从交际的立场出发,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研究时,构词的机制就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把构词过程置于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中,置于活的语言环境中来研究,也就是把具体的构词过程放在话语结构中,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本身的活的动态行为特征。具体地说,构词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弄清构词与话语的关系,即构词的功能语义:构词在话语构建中的作用,什么样的具体话语条件能促使派生词的生成,什么因素能激发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创造新的词汇等。

Е.А.ЗЕМСКАЯ在《构词是一种活动》一书中对于这些问题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描述,提出了两种互为补充的构词学研究角度:一种是研究构词学在篇章中的作用和功能;另一种是在篇章研究中揭示构词机制。换句话说,关于构词与话语的关系问题至少有两个研究方面:对篇章而言的构词学(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ДЛЯТЕКСТА)和对构词而言的篇章学(ТЕКСТДЛЯ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Я)。从这两个基本观点出发,划分并描写构词在话语中的行为特点,分析各种句子成分在话语中的构词能力和类型,研究各种构词手段在言语环境中的使用情况和功能,以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构词学机制,全面揭示其在交际中的功能等问题。

构词与话语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表明,动词的前缀在话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首先是指偶然性词汇、新词、动词词干的语义空缺以及同一前缀动词多次重复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对话语的理解常常要求首先理解前缀的意义,而不是整个词汇单位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前缀事实上限定了话语的内容,换句话说,前缀意义成了话语的语义中心,例如,ЕХАТЬ—ПОЕХАТЬ—ПРИЕХАТЬ:ОНПОЕХАЛ(1);ОНПРИЕХАЛ(2);在例句(1)和(2)中,说话人关注的焦点并不是行为的方式(怎么“走”的和“来”的,是否乘车),而是前缀所表达的基本语义:他走了;他来了。因此,研究前缀在话语中的这种‘创造性’潜力,是研究构词的功能语义的重要课题之一。

此外,前缀不仅具有表示客观实际的真值语义,在具体的话语过程中,前缀还能获得表示主观情态的语用语义,试比较下面两句话:

1)--ЭТОХОРОШАЯКНИГА,СТОИТЧИТАТЬ.

--ЛАДНО,ПОЧИТАЮ.

--这本书很好,值得读。

--好吧,我读一读;

2)--ЭТОХОРОШАЯКНИГА,СТОИТЧИТАТЬ.

--ЛАДНО,ЯПРОЧИТАЮ.

--这本书很好,值得读。

--好的,我一定通读一遍。

在这两个语境完全相同的句子中,不同的前缀给予了动词不同的情态色彩,表示说话人对这本书的感兴趣程度有所不同。

值得指出的是,前缀不仅对与其组合的动词的语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动词的支配和组合行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动词在加前缀构成了带前缀动词后,其支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搭配的词汇要求做某些语义限定。例如,СИДЕТЬ加前缀ПО-,构成ПОСИДЕТЬ时,常与时间副词НЕМНОГО搭配,构成短语ПОСИДЕТЬНЕМНОГО;当加前缀ПРО-,构成ПРОСИДЕТЬ时,则常与表示相对较长时间量的词组搭配,如:ПРОСИДЕТЬЦЕЛЫЙДЕНЬ(ЦЕЛЫЙЧАС)等。

前缀的功能语义研究从一个侧面表明,构词本身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有能力在语言的内部特征和语言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交际过程中独立形成。

5.前缀动词的词汇语义群研究

随着语义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把词汇-语义群、词汇-语义场等概念和方法引入和应用到构词学研究中,是近几年俄语学研究中的一大成就。与构词学中常用的构词族、构词链和构词聚合体概念不同,构词中的词汇-语义群是把意义上相关的词(同根或不同根)放在一个语义群中,研究它们在构词类型上的联系、特点及其与语义的关系。前缀意义的不变体的研究是构词的词汇语义群研究的可行途经之一。关于不变体理论,大致上有两种观点:(1)传统的观点认为,不变体是前缀的共同意义,前缀的所有附加意义都是相互交叉的;(2)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变体是前缀意义的某种深层本质特性。

关于在前缀意义中存在不变体的设想,也就是在所有的前缀中存在有一个共同部分的设想,既有其明显的合理成份,也有明显的不足:一方面,意义不变体可以特别简单、又特别苛刻地把带前缀动词的词义部分的语义变体联合在同一个标记下,并试图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前缀意义的不变体永远是相当抽象的,因此,很难把它与纷繁众多的具体的伴随意义相对应,发现并建立起联系。可以说,探索直至建立从意义的不变体到意义的多种变体的转变模式的机制,是前缀意义的不变体理论的中心任务,亦是其最终目标。

КРОНГАУЗ[1995]提出了建立另一种语义结构的构想:把语义的不变体概念转变成语义网络或语义系统概念。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作了描述和论证,并试图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前缀的各种附加意义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尽管前缀的所有附加意义彼此之间都有联系,但这种联系不一定必须通过不变体意义,呈辐射状联系,而很可能表现为连环式联系。显然,找出语义的局部联系要比找出总的全面的联系要简单得多,也现实得多。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语义网络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这主要与两个基本概念有关:前缀的典型意义(ПРОТОТИПИЧЕСКОЕЗНАЧЕНИЕ)和前缀语义网络系统的多层次性(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СТЬСИСТЕМЫ)。

所谓典型意义,或者称作前缀的主要意义,通常,是指前缀的最具体的空间意义。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从这一典型意义中得到前缀的其它意义。把典型意义的思想引入前缀语义网络,便可显现出这类语义网络的特点:区分出一个意义作为典型意义,而且,所有其它意义与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指向性。与不变体概念相比,这种语义网络的观点虽然较为宽泛和温和,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假设性。事实上,并不是在所有的前缀中都能很容易地划分出典型意义,例如,在前缀ПО-,У-的意义中就很难区分出典型意义,而前缀С-则具有至少两个典型意义。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建立前缀语义描写的多层次模式。这种模式应能体现出带前缀动词意义分析和综合的复杂性,以及其各种意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采用多层次模式,可以沿两个方向对语义进行描述:从深层向表层,或从表层向深层,从而避免了上述网络的指向性和假设性等不足。鉴于语言材料的庞杂及语义的多样化,对语义网络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对网络的整个机制——从抽象到具体或反之——还没有作出一个系统性地完整描述。尽管有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前缀意义的多层次语义网络概念的提出,毕竟是朝问题的解决前进了一大步,对前缀动词的词汇语义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词类典型意义时,已经发现,在动词类别中,除了典型的过程意义外,还有表示物体空间状态的一组词。按照语义特征可以把这组词划分成三个小组:1)表示物体在空间的状态特征的四个动词:СТОЯТЬ,СИДЕТЬ,ЛЕЖАТЬ,ВИСЕТЬ;2)表示主体在空间的状态的改变的四对动词:СТАТЬ–СТАНОВИТЬСЯ,СЕСТЬ–САДИТЬСЯ,ЛЕЧЬ–ЛОЖИТЬСЯ,ВИСНУТЬ–ПОВИСНУТЬ;3)表示使客体在空间的状态改变的四对动词:СТАВИТЬ–ПОСТАВИТЬ,САЖАТЬ–ПОСАДИТЬ,КЛАСТЬ–ПОЛОЖИТЬ,ВЕШАТЬ–ПОВЕСИТЬ。每一组动词的派生能力、构词类型、构词关系、以及派生词与基础词在语义和结构上的联系均对动词构词行为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汇进行语义成分划分后,得以证实这些动词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空间存在’(或广义讲,‘空间状态’)语义特征与‘改变状态’、‘使役状态’以及‘独立存在’等语义特征之间不仅仅在词汇方面,而且在结构-构词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促进了词汇-语义群及语义场理论在构词学领域的应用,大大拓宽了构词学研究的视野:不仅研究派生词汇在形式结构上与基础词的联系,而且研究它们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基础词和派生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从构词学的角度,揭示出语义组、语义群以及语义场中词汇在意义上相互联系的内部根源和机制6.动词前缀构词语义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描写方法是以统计相互毫无关系的意义的形式来表现前缀语义,而在传统的词典学概念中,这些相互毫无关系的前缀应看作是同音异义现象[ИСАЧЕНКО,1960]。然而,语言学家的直觉,甚至是语言持有者的直觉告诉我们:前缀是一个统一的词义部分。只有找出前缀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这些意义在统一的符号特征下联合起来。

在现代俄语动词前缀构词学的语义研究中,相对于意义作用的四种类型,前缀语义研究可以划分出四个层次:(1)在一个前缀的范围内的研究;(2)在整个前缀构词学的范围内的研究;(3)对前缀与动词基本语义相互作用的研究;(4)对前缀与更宽的语境语义相互作用的研究。前两种类型属于聚合关系的相互作用,后两种类型是组合关系的相互作用。

在聚合关系的研究和描写中,重要的是实现对前缀语义关系的全面而完整的描写。因为,哪怕是只为一个前缀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有联系的语义网络,也是对每一个假设的最切实可行的检验。这种完整的语义网络应包括:单个的具体意义,语义转变(从一个意义向另一个意义转变的规则),意义在话语中的实现规则(根据动词词干和上下文语境的语义-语用类型进行排列),以及更高层次的意义(局部的不变体意义和总的不变体意义)。然后建立适用于全部十九个前缀的这种整体性语义网络。只有在这样描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前缀构词学的内部分类,及其元语言的标准化。

前缀语义关系中的组合关系目前研究的比较少。然而,前缀与动词词干的语义的相互作用正日益成为研究人员注意的中心。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指出了研究组合关系的必需性和可能性。1993年КРОНГАУЗ提出了一种假设:前缀与动词可搭配性在语义上是可证明的。他认为,具体前缀的选择以及带前缀动词意义的组合是由动词词干的语义决定的,更准确地讲,取决于动词词干中是否存在某种语义成分。这一假设提供了两个方向的研究:第一,描述动词与前缀搭配的规律及‘计算’出相应的带前缀动词的意义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讲建立语义语法的问题;第二个方向与之相反:从语义上来解释相应的语言现象,即语言中存在某些具有一些特定意义的带前缀动词这一现象。既然从一开始就认为,动词与前缀的搭配性是可以从语义上证明的,那么,这种可搭配性就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无前缀动词语义分析时的重要语言区别特征。这样,可以根据其前缀的相关概念来确定无前缀动词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杜桂枝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глаголоввращательногодвижениявсовременномрусскомязыке.1996.

ЗализнякАннаА.Опыт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семантикиприставочныхглаголовв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RussianLinguistics.19.1995.P143—185.

ЗемскаяЕ.А.,КитайгородскаяМ.В.,ШиряевЕ.Н.Русскаяразговорнаяречь.Общие

вопросы.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Синтаксис.М.1981.

ЗемскаяЕ.А.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какдеятельность.М.1992.

ИсаченкоА.В.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йстрой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в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словацким.Т.2.

Морфология.Братислава.1960.

КронгаузМ.А.Семантикарусскогоглаголаиего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евозможности//

RussianLiguistics.17.1993.P.19–27.

КронгаузМ.А.Приставкииглаголы:грамматикасочетаемости//Семиотикаи

информатика.1995.вып.34.

КронгаузМ.А.Приставкииглаголыврусскомязыке: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грамматика.М.

1998.

俄语范文篇4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

1基本概念的界定

1.1OBE教学理论

成果导向理论(OutcomesBasedDducation,简称OBE),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在《Output-basededucationmodel:controversyandanswers》中,首次提出成果导向理论,随后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应用[1]。OBE理论的核心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优化”,贯彻“以生为本”,遵循“以学定教”原则,以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需求为目标,确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全方位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2]。

1.2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移动智能终端与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将移动教学技术、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全面提升学习效益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全面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理解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

1.3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进步为目标,在教学的思维、方法、内容和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改革通常分为新政策改革、新理论改革、实验性改革、推广性改革等方式。

2OBE教育理念下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2.1理论基础

首先,OBE教育理论基本成熟。OBE教学理论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方式,以“需求”为起点,最大限度地确保教育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其次,混合式教学融合发展。该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线上与线下教学优势相结合,形成有普遍适用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俄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OBE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4]。

2.2技术服务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为OBE教育理念下的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如依托ios/Android系统搭建的蓝墨云、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同时为师生提供移动端与PC端两个版本,满足不同主体的学习需求。疫情期间,全方位地创新与拓展此类学习软件功能,使得线上线下教学逐渐成为俄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改革目标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3OBE教育理念下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设计

在OBE教学理念指引下,设计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与修正。

3.1教学目标

以教育部提出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指引,参照“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大纲”相关要求,依托腾讯深度分析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疑惑及线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做到“以学定教”,即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但在教学目标要设定四个问题:学生能够接收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所需要的吗?如何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如何确认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2教学内容

根据“双万计划”提出的国家精品线下线上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从资源种类来看,可以分为自建资源和已有资源两类,其中分析已有资源的利用形式、选择标准和适用性,根据学生需求结构化、任务化地处理资源,确保其符合混合式教学改革要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自建微课资源,选择线上直播、点播、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围绕“需求”进行设计,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需求”为结果[5]。

3.3教学模式

OBE教育理念下,混合式俄语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应用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多端系统”,确保混合式俄语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网络系统发挥平台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托平台进行互动。在线平台还具有充足的管理功能,如打卡、签到、点名等。通过数据分析系统,了解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效率,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融合OBE教育理念,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智慧教学模式,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和组织,以达到“点对端”的教学效果。

3.4教学方法

OBE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必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系统同样能够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等,尤其在培养学生俄语翻译及互动能力方面,远程对话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云教学,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比如,线上教学+线下讨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专业化与线下互动化紧密结合,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高阶的思维体验。

3.5教学评价

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评价必须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引,一切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评价,结果、方法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主体、多维度,针对过程性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选择学习情况、课堂参与、作业情况、课后讨论等,不仅可以针对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能够兼顾教学过程。从评价视角分析,还有教师互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组内互评等,通过教学评价引发学生的反思。

4OBE教育理念下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实践

4.1搭建“网络、课堂、终端”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

结合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要求,设计“网络、课堂、终端”三位一体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在OBE教学理念背景下,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平台搭建完成后,教师在课前可上传教学资料,让学生能够查找和预习,使其充分地认识本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关注学生的问题,并且给予针对性的解析,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将PPT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并且布置作业,依托教学平台实施监督。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整体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评价学生,这样既能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依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俄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达成“授人以渔”的目标。

4.2构建在线精品课程开放体系

混合式俄语教学模式必须要有精品课程作为支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由于平台教学模式既有直播,也有录播,以慕课形式进行公开教学,设置互动学习、在线问答、作业讨论等教学环节。首先,综合学习资源。混合式俄语教学必须要吸纳更多的课外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为基础,与信息化平台相融合,以视频、图像、音频方式进行教学,与教材资料相结合。学生既可以在线学习,又可以选择在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上下载资源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以刺激他们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其次,个性合作学习。俄语精品课程设计必须满足混合式学习要求,推动合作学习朝着合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根据不同的分类特征,线上学生一般是个性化学习,而线下学生是合作学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教学前后,学生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下载所需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在平台上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教学小组,按照“强弱搭配”原则进行组织,以此提升集体教学效果。最后,答疑解惑。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可依托移动智能终端方式搜集和解释问题,学生依托网络并提交问题,而且在网上获得答案,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集思广益,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尝试延伸,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4.3实施多元化动态评估机制

推动OBE教育理念下的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动态评估体系,以便综合评估教学情况。首先,评教一体化。依托同一教学平台进行互评,即教师在平台上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听课情况、出勤率、成绩等。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相向评价,以此提升教学效果。评教一体化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深化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于网络数据服务平台不仅教师和学生可见,而且其他管理者及部分有权限的人员均可进入,因此在评价时,学生可以直接评价,其他参与学习的人员也可进行评价,从而确保社会对教学主体的有效监督,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评价主体在评价时要注重客观性,不能求全责备或恶意攻击。最后,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内容可以具有多样化特征,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效果、作业情况等,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态度,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5结束语

OBE教学理念对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学由“被动”转向“主动”,一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发展。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已不再是新的课题,如何在OBE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更好地推动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是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础,分析其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等概念,明确混合式俄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搭建“网络、课堂、终端”三位一体教学平台,构建在线精品课程开放体系,实施多元化动态评估机制,以期为俄语教学引入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持续发展,达成预期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岩.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俄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79-80.

[2]张薇,陈思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俄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5):46-50,71.

[3]张悦.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36-138.

[4]徐梅,郭芋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与高校俄语教学改革[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111-112.

俄语范文篇5

1、练习舌头灵活度:把舌尖顶在上颚,然后吐气,利用气流把舌头冲开,发音的规则就跟发汉语的"特"这个音的规则一样,每天坚持练习10分钟以上,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练习,比如走路、上网、写作业的时候,练习的时间长了以后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儿头晕,不过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也就证明:你已经很用心练习了,离成功不远了,加油。

2、过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同学就能使舌头轻微颤动了,这时就应该加入双音节辅助练习了,比如把:“Ра,Ро,Ру,Рэ,Ры”这几组音节反复练习。

3、如果你的舌头已经能灵活地带动上述的单音节发音以后,就开始转入单词的训练了,多拼读一些带“Р”的单词,比如“Страна,Рано,транспорт”等等。然后是句子练习。

俄语范文篇6

(一)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现状。随着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在诸多领域提供了国家保障。在此制度保障下,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各个领域应用型的人才。而现实却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奇缺,不能满足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需求。这种现状也表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是高校正面临的新挑战。以我校为例,有的学生是以个人兴趣为学习动机,其俄语学习目标不过止于入门知识和简单交流,有的学生是以适应工作需要为学习动机,这些学生并不渴望系统而全面地掌握俄语这门语言的知识与相关技能。这种传统的学习现状与大格局的国际型人才需求相悖。尽管大格局的国际社会对俄语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现实中各高校学习俄语的学生人数非常少。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每年大学俄语的学生也就是10人左右。并且这些学生集中在少数几个系、几个专业。上课时间常常安排在周三下午或周末,有时甚至还会安排在晚间。这种授课时间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因为学生在上俄语课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进行课后业余活动,学生就会出现情绪不稳,上课静不下来心的情况,甚至个别学生还需要请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高中毕业的学生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俄语基础知识,但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的俄语基础参差不齐;而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高中不同,学生在知识衔接上存在问题。我校大学俄语教学一直沿用2001年的全国统一大学俄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规格与模式。虽然这种传统的大纲、目标与授课模式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我校大学俄语的教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不能突出我校是工科院校的特点。(二)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工科院校大学俄语教学现状的另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没有相应的工科俄语教材,凸显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并且大学俄语教材内容与高中没有很好的衔接。大学俄语课程比高中难度大,很多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适应大学俄语的教学。多年来,大学俄语教材一直跟不上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没有全面系统适合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阅读、听说等配套教材。而且我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同一种类教材也存在诸多问题。(1)忽视了实际技能的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教材与我校工科院校的特点脱节,统一的大学俄语教材无法与不同的专业相匹配。(2)教材改版更新的速度较慢,不能与时俱进,缺少时效性。(3)注重理论,缺少实际应用的训练。(4)在听力训练方面,听力的训练课时分配较少,听力内容更是与所学专业脱节。(三)缺少复合型的俄语教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传统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各高校俄语教学应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培养方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高质量、复合型语言人才,以此推动俄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此要求我们俄语授课教师了解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目前工科院校的俄语教师大部分都是俄语专业毕业的,无论是俄语专业水平还是授课能力、科研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那种既有俄语专业知识,又了解一些相关工科专业的复合型俄语教师普遍不足。众所周知,工科院校大学俄语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把外语作为交流的工具,能够与国外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准确地看懂相关的俄文资料、说明书,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而承担大学俄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工科专业的知识,再加上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脱节,势必会影响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质量。(四)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就业需求。我校大学俄语课程开设三个学期,课时量少,难以满足工科学生对大学俄语课程知识的需求。大学俄语课程的学生生源不同,学生俄语基础参差不齐,造成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直接学学俄语有时会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在短短三个学期内,大多数学生学好大学俄语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导致学生大学俄语的学习达不到与专业要求相匹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授课方式单一影响了学习效果。一直以来大学俄语课程的授课形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其有利的方面,如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课,有利于学生掌握连贯而扎实的知识。弊端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虽然扎实,但活用能力欠缺,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衔接不上,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再加上有的学生对俄语课程的认识不足,俄语的学习效果欠佳。

二、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与时俱进转变师生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从传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转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高校的教师就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教学理念上,要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把单纯讲授知识放在次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改变之前一直以来以授课教师为核心,授课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力图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内容上,教学应由句子为中心转变到语篇为中心;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语言精确又重视语言流利性,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观念的转变。1.学生必须明确大学俄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大学俄语课的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的,同样是为就业服务的。2.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3.让学生意识到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如: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等。总之,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高度。(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俄语能力的培养。2014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这对大学俄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听说语言实践能力,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大学俄语课程的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实践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必须将知识、交际、创新和创业能力等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教师上课时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穿插带有专业性且十分重要的知识内容,如传真、进口设备的俄文使用说明书、俄文合同书、俄文邀请函、委托书等,以此来使学生自然融入大学俄语学习的语境;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把大学俄语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提高俄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注重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材的选择。目前在许多先进的国家重点本科院校都开设了俄语专业课程,俄语也是我国最早开设的外语专业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扩大与苏联的经济合作,培养俄语人才,使我国的俄语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俄语课程。十年浩劫再加上后来的中苏关系恶化,俄语教育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各高校纷纷取缔了俄语课程,俄语教师也纷纷改行从事其它工作。造成的后果就是俄语教育停滞不前,俄语方面的人才不足,学生使用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俄关系发展迅猛,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中俄边贸活动的增加,推动了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学习俄语的人数急剧增加。这种俄语教育的需求与现实脱节的矛盾尤其显得突出。以我们学校为例,开设了大学俄语课程,也有选择大学俄语课的学生,但矛盾的突出点就在于教材的选择方面。我们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尽可能选择有针对性的、配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含有技术资料、设备操作规范及工厂的工作场景等内容的教材。(2)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在选择应用型教材时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时效性。一定要选择出版日期新、内容先进、正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3)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此外,为了能尽快让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大学俄语课程教师还应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走出去,请进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学俄语的质量。(四)强化工科院校的特点,注重俄语教师能力的培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这个理念的提出,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是一场时代变革。大学俄语教师应该不断地与时俱进,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养,强化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促进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才能使工科院校的大学俄语课程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大学俄语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提升适应力和竞争力。

三、结束语

大学俄语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创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精华,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重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完善、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大学俄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俄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

[2]谭顺志.谈谈大学俄语教材、教法及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48-50.

[3]张继红.大学公共俄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19):170-172.

[4]李晓梅,邸彦彪,于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方法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07-109.

俄语范文篇7

【关键词】商务俄语;课程;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对于既能熟练使用俄语,又掌握国际商务知识、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旺盛。很多学校因此开设了商务俄语课程。商务俄语课需要在俄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行业领域知识和综合技能。课程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和一般性的语言课程相比,商务俄语课的教学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目前,高校商务俄语课程的设置方式主要还是在低年级语言教学(精读、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语口语等)的基础上,在高年级阶段开展商务俄语教学,通常是开设2、3门课,有的是专业必修课,多数是专业选修课。由于各校都在压缩教学总学时,所以商务俄语课的门数和学时通常不会太多,以此来保证基本的俄语语言教学。由于商务俄语的出现晚于俄语语言文学教学,且一些学校的传统人才培养目标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对培养应用技能的商务俄语课程不够重视,所以,目前高校里的商务俄语教学还存在着缺少经验、课程设计不科学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商务俄语课程设计需要在引进有行业经验教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尽可能地采取案例式、互动式、情景式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助以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论概述

课程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一门学科内容的特点,通过科学的规划,系统地、有效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要素可做以下分类:一是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表明了该学科学习各阶段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内容,内容可以从范围和顺序两个方面来把握,顺序指的是教学内容纵向的设计,一般是由浅入深,范围指的是教学内容的横向设计,即所学内容的宽度;三是教材,教材是授课的主要工具,对教材的设计和选择体现了整个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四是模式,指的是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五是评估,是指对教学成果的判定;六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指课程设计总体和各阶段的教学长度,空间指的是教学的场所,比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调研场所等等。课程设计根据模式还可以分为三类:以学科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社会为中心。

三、商务俄语的特点和商务俄语课程设计原则

1、商务俄语的特点商务活动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包括商贸谈判、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市场营销、跨境物流运输等等。商务俄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商务俄语学习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实际的商务活动和交流之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同时,它需要结合经济和贸易常识及商务文化礼仪知识。此外,对语言流利性和逻辑性的要求比较高,而对于文字的优美性要求较低。二是广泛性和专业性。中俄交往的很多领域都涉及到商务俄语,对人才俄语能力的要求比较综合。商务俄语的课程内容涉及外贸流程的各个环节,并与国际市场动态息息相关,包含行业术语,如能源类、机械类、农牧业、矿产类等等。三是实时性和及时性。商务俄语的使用者是从事中俄经贸往来的人员。这一领域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快速查找、提取、加工、整合各种商业信息并开展交流。商务活动的很大部分是口语交流,口语交流中有时会遇到不可预见的内容,要求翻译人员或业务员能及时反应。有些商务活动并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因此,俄语翻译进行商务活动时,其听、说、译和对形势的研判、分析思考是要同时进行的。四是对语境的依赖性。商务活动中,交际者的动作、表情、语音语调和语速都是辅助交流信息的有效方式。同时,交际语境也相对较小,交流结构相对自由。这就要求交际者有较高的听力水平。2、商务俄语课程设计原则商务俄语课程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课程设计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商务俄语人才应具备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和综合素质。二是课程设计要避免盲目性。商务俄语课程的学时分配十分重要,因为商务俄语覆盖面广,要想面面俱到,往往各课程都浅尝辄止,也不利于学生巩固。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与学时分配。三是课程设计应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商务俄语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将课程设计与相应的资格证书挂钩,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商务俄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商务俄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商务俄语水平,保证学生在流利使用俄语并了解商务礼仪和国情差异的基础上顺利地推进商务活动的开展,培养具有商贸知识和俄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商务俄语方面的教材不少,有一般性外语教材,如从亚平的《俄汉外贸谈判必备》、孙淑芳的《经贸俄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还有纯俄文版的,如胡谷明的《Кур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по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мсвязям》。可以选择比较主流的教材,而有实力的高校也可以自编教材,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商务俄语专业系列教程?商务俄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程》。商务俄语课程设计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以《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三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但要兼顾传统俄语课程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而且要增加大量反映商务活动各环节的时新的音视频材料。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获取更加快捷,影视音各类资料十分丰富,这些为商务俄语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语料[5]。商务俄语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任务式教学法、情景法、朗读法等。这些方法的配合使用能从多角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注意的是,商务俄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听力。因此,听力教学应贯穿商务俄语教学的整个阶段。

五、当前商务俄语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商务俄语课程在各高校开设有一段时间,但由于它不是传统俄语教学的主流方向,所以课程设置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课程安排零散、不成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商务俄语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语言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也以教师讲解相关词汇、语法、句型,而学生进行课内对话操练为主等为主。教学场所基本囿于教室,而实验室等实践场所教学不够。3、口语、听力教学比重偏低由于商务俄语词汇比较专业,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词汇教学上使用的时间比较多,而有限课时内对听说的训练就显不足。很多学生学习商务俄语仅侧重商务知识、语言知识的掌握,考试可能得高分,但听说能力不强。实际上,听说能力是商务俄语要求的首要能力。4、有行业背景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商务俄语教学是由俄语语言教师担任的。这些教师往往具有深厚的俄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但是由于缺少行业经历和企业背景,在教学中还是比较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商务能力的培养缺乏经验。特别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俄语人才,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是重点培养的能力。因此,对于这样的学校来说,更应该有具有行业背景的商务俄语教师。

六、商务俄语课程设计对策

根据商务俄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当前商务俄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下课程设计对策。1、优化课程设置形成课程体系,提供模块式课程,注意课程的先修和后续关系。商务俄语课程应涉及以下几大方面:1)礼仪类;2)贸易类;3)语言类。应为商务俄语是培养懂国际贸易、能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俄语人才,所以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商务礼仪类课程可以早些开设。如有条件,在进入商务俄语学习前开设汉语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将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2、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商务俄语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教学。课堂上尽量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增加听说训练。教学可以视不同环节在相应实验室进行,如谈判实验室、口译实验室。(1)加强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是指通过设计虚拟场景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可以设定专题情景,如商务谈判时,可以准备谈判室,分好角色,展会情境可以设计专门的展品、展台,现场推介;可以设计“商务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商务俄语的兴趣;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俄语活动实现情境教学的外延;可以建立实践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去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和训练。(2)加强口语教学口语是俄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商务俄语尤其如此。因为商务口语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并且商务活动中需要临场发挥的地方多。所以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提高记忆能力。记忆力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得以加强的,并且有一定方法可循,所以在商务俄语课程设计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学时安排。比如开展语言滚雪球、词汇游戏等活动,在短时内强化刺激人的大脑,提高记忆力。二要培养速记能力。速记是商务翻译人员的另一个重要能力,在商务口译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数字、人名和地名等大脑不容易记住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可以现场选择有效的速记方法进行应对,所以商务俄语课程中可以安排速记内容。三要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对学生提问,对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答案。(3)加强书面语教学在对外商务交往中,电函、合同、协议、章程、各项批准证书和法律文件的阅读和书写都离不开书面语的知识储备。而书面语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很多固定的写作格式、习惯用语和固定句式。商务俄语课程设计在以口语为重点的基础上,也要兼顾学生们的书面语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笔译和写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可以从起草名片、翻译广告开始,加深到译草拟合同等正式文件。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商务俄语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经验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较高。一方面,俄语院系可以聘请具有贸易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另一方面,俄语院系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商务专业知识培训、进行挂职锻炼,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

七、结语

近年来,商务俄语教学受到了各高校俄语专业的普遍关注。各校应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首先,基础俄语课程是学生进行商务俄语学习的首要前提,要打好这个基础。其次,商务俄语课要注意商务口译和相关书面语的训练。再次,除常规的讲解教学,商务俄语课程还应大力推广交际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多媒体教学法和模拟实训法。最后,商务俄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在于的授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芳.改革俄语教学:培养高级俄语经贸人才[J].教育探索,2009(12)

[2]刘博.商务俄语阅读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新视角[J].西伯利亚研究,2013(1)

[3]杨立明,赵秋野.试论商务俄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俄语教学,2014(12)

俄语范文篇8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校应用俄语专业自2005年创办以来,在人才培养上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多次将《旅游俄语》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应用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水平将其安排在离校实习前的学期。从制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旅游俄语》课程被列入专业选修课中,作为职业技能课备选。该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俄语为外国游客服务,能够较为熟练地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国情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旅游常识,使学生能以俄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为实习和就业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打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俄语》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应用性教学;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负载俄语导游工作岗位对应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俄语交际基本技能,在不同场合下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有效地表达思想,为全面提高涉外俄语能力打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丰富的旅游文化、景点和民俗知识,掌握必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导游业务知识,熟练进行导游实务操作,具备从事导游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和实践中去。

三、教学内容设计

《旅游俄语》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又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既要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者在教学中一改以往按书本内容顺序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导游实务工作任务分析,设计了接团、带团、送团和应急工作4个大项目,下设机场接机、酒店入住、旅程安排、景点游览、文化介绍、传统节日、饭店就餐、商店购物、送团致辞、应急措施10个子项目,将导游实务和社会文化常识相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导游工作过程。每个子项目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根据项目的内容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都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将教学方法公式化和模式化,而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在笔者担任该课主讲教师期间,在运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还采用了以下独特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前练口

导游工作是一个交际性较强的职业,如果学生张不开嘴,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导游服务工作。为此,要求学生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做一个小演讲,内容自选,但要与旅游有关。这样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

(二)互动式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运用讲授法传授俄语基础知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打好俄语基础才能发展其专业、职业能力。根据该课程“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我在上课时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走上讲台,大声朗读或背诵,体验成功表达的乐趣,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和思想达到真正的双向交流。

(三)情景交际法

《旅游俄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俄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以俄语为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从事旅游工作。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要培养以上能力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实际语言应用环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实物教具,如导游证、旅行社旗、旅行社标牌、接站牌、扩音器、旅行包、景点示意图、电话、餐具等,将实训室布置成机场、酒店、饭店、商店、银行等场所,营造轻松活泼的情景训练环境辅助教学。例如,在进行“饭店用餐”导游实务操作训练时,我和学生把实训室布置成自助餐区和圆桌餐区两个场景,让学生模拟点餐和用餐。又如,在实训室张贴景点示意图模拟进入景点的通道,让学生们模仿导游与游客进行交流。学生在这种模拟情景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该项目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建立了学生面对游客时讲话的信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各种导游实务情景中扮演导游、司机、领队、游客、服务员或营业员等来模拟导游工作流程,从而使学生熟悉导游实务操作的技能要求,学会运用导游技能,创造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五)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现代社会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共同或分工完成工作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导游工作及与游客沟通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方式

外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旅游俄语》课是考查课,我采取的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关注过程,另一方面关注结果,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具体方式是: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占10%)、课堂表现(如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小组活动参与情况)(占20%)、作业情况(20%)评估学生的平时成绩,占综合评价的50%,期末成绩占综合评价的50%;考核形式多样化:编演导游实务情景对话;编演景点导游词;撰写有关导游知识的论文等。

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学生俄语基础薄弱

我校应用俄语专业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学习俄语,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俄语基础知识并不是十分扎实,特别是听力水平不高,俄语语言表达不够熟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虽有部分学生意识到学好《旅游俄语》课对就业的帮助,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但由于基础比较弱,又受传统教育影响,更加注重单词、语法和翻译的学习。加之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更加感觉学习俄语尤其是口语非常的吃力。而导游行业最注重的就是语言表达和沟通,这就造成学生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学习兴趣愈发低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主要目标来追求,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师资力量薄弱

俄语范文篇9

关键词:中俄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吸取国外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加深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各种模式的国际合作办学方兴未艾。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推进,我国同俄罗斯等国的政治经济互动日益频繁,俄语人才的社会需求日趋旺盛,黑龙江省的高职院校把握契机,利用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掀起了开展对俄合作办学的热潮。与此同时,教育部16号文件的颁布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改革提上日程,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将职业教育改革推向了新的阶段。黑龙江省广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中俄国际合作办学之力,努力打造特色的优质的高职教育,推进俄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俄语专业大多出现在世纪之交,正值中苏(俄)两国外交及边贸复苏,急于向社会输送“经贸型”俄语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交际能力、忽略文法的实用性人才。而今,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不断加强加深,俄罗斯各领域飞速发展,与我国交往日趋频繁,社会需求俄语人才的领域更加宽泛,标准也更高,要求更全面。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随之调整,由“技术应用型”转变为“高素质技能型”,从“学科专业性”向“社会职业化”转变,主要培养从事旅游、经贸、农业、建筑、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一线俄语工作者。开展中俄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中俄合作办学,在原有的办学体制基础上增加新的办学模式,扩大现有的办学规模;将两国不同的教育体系、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扬长避短,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经验,使彼此融合,促进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我省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16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方向为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改造教学情境。1.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就高职俄语专业来说,就是在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入学水平低、学习年限短的学情,结合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设定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必须以涉外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任职行业或职业为背景,以俄语为工具,设计专业课程,构建“专业公共平台+职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专业公共平台类课程以培养涉外行业通用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标,其中包括“两课”和就业指导类课程、外语基础课、拓展类课程。职业模块部分以培养具体岗位群所需的专用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标,例如俄语导游、经贸俄语、食品俄语等。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中俄两国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联合办学的优越性和师资共享的优势。如外籍教师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语言技能训练、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国外合作院校更方便进行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和外语技能的拓展,国外企业则有利于开展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2.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使之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融合。高职俄语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以在相关职业领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相关职业技能为核心,按职业岗位的定向需要进行选择配置,将获得俄语专业四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通过中俄合作办学,借鉴俄罗斯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安排学生深入俄罗斯相关企业考察或实践,使学生直接接触俄罗斯的相关行业领域,分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要素,选取其强调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必需性的内容为我所用。3.转变教学方式,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要实现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肯定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改造教学情境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同时有效利用和开发国际互联网和媒体资源,开设远程教育课程,建立中俄双向课堂教学机制。开展中俄合作办学,与合作的俄罗斯院校、企业实现相关资源的对接共享,让学生走出国门、走入企业,独立完成某工作环节或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在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教学方式由讲授式向技能训练式转变。4.探索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国际化高职教育改革必须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方面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加大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评价,改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多元化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另一方面根据俄罗斯对外国留学生的评价模式,将俄语一级水平评估引进到教学中,结合多样的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与学生未来国内就业、国外就业、境外求学以及国内升学等不同发展方向,制定差异性的评价方式,从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国内俄语教学都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黑龙江大学为龙头,大多选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学俄语“东方”系列教材或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主编的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对于高职高专的生源素质以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这两套教材难度较大,内容也并不十分合适,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俄语教材几乎没有。在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指定教学内容,进而共同开发授课教材。一些合作项目中,教师更是据此自编教学材料、讲义,打造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通过与外方合作,为教学引入全新的方法和理念,通过引进国外原版教材,为课程注入全新的知识和内容,更为教材的开发和编撰拓宽了思路,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积极研发多媒体课件,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教材建设的形式和内容。

四、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中俄合作办学的开展,为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的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为深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会。一方面,把国外专家请进来,聘请境外合作院校、企业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做兼职教师,既可以改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又有助于国内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国内教师可以走出去,到合作的境外院校或企业,或实践锻炼,或提升学历,对双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利。不论是语言能力、教学能力还是科研能力,都可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中俄合作办学助力高职院校的俄语专业,探索出一条应时顺势的改革之路。要想沿着这条路走得更远更顺畅,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全面思考,对已经出现的诸多问题、遇到的瓶颈等深入研究,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更实质性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2]刘芳.浅析中俄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J].林区教育,2006,(5).

[3]史征.高职院校中外愿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05,(143).

俄语范文篇10

一、我国体育俄语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体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大型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纷纷移师到中国举行,造成体育翻译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的状况。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每年会举办约一百场国际体育赛事,而每一场赛事都离不开外语人才的“桥梁”工作,如北京奥运会就招募了上万名外语志愿者,广州亚运会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派出了5441名懂基础体育翻译的志愿者[1]。中国科学院翻译科技工作者协会曾一篇《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参与调查人员中62%为外语专业毕业生,仅2%为翻译专业教育背景[2]。根据对译员擅长领域的统计来看,擅长体育翻译的译员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1.29%,位列全部22个翻译专业的倒数第四位。由此可见,体育外语人才严重短缺,远远无法满足大型赛事举办需求。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最大邻国俄罗斯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已逐步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典范。两国已将交流合作拓展到各个领域,包括文化与体育方面的合作,如“中俄体育交流、大众体育与健康合作论坛”“中俄区域间体育交流合作会议”“中俄跨境马拉松赛”“哈尔滨中俄体育交流周”等。除俄罗斯之外,俄语还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官方语言或第二官方语言,在乌克兰、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通晓俄语。随着我国与这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之间的体育交流逐渐增多,在对体育外语人才的培养中,俄语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门语言,并且在未来与各国关系不断升温的前景下,全社会对体育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

二、高校体育俄语人才培养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七十余年,从一开始一边倒的“俄语热”,到六十年代初全国各类院校极大压缩甚至取消俄语专业的设置,再到九十年代随着两国政治、经济逐步展开合作,对俄语学习的兴趣逐步回温,直至今天的进一步升温,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几经波折、历经坎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30多所院校开设了俄语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也经历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逐步转变,即从单一型语言人才到复合型“俄语+”高级应用人才的转变。一部分外语院校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新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与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商学院合作,推出了“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的“3+2”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3],中央民族大学俄语专业则调整为“俄语+一门中亚语言+俄罗斯、中亚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培养模式,开设了中亚国家语言、中亚宗教、中亚研究等特色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实施了“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学位模式[4],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将俄语与法律、金融、数学等专业结合,还有其他一些高校设置了“旅游俄语”“商贸俄语”“石油俄语”“地质俄语”等跨学科课程。然而,体育学科在俄语人才的培养中并未受到重视。从2002年起,我国体育类院校陆续开设了体育外语类专业,目前已有十余所,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旨在培养掌握熟练英语和一定体育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在外事、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从事翻译与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据了解,除了北京体育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7年增设了俄语专业外,其他体育院校的外语专业目前均仅招收体育英语方向的学生,并未重视体育俄语人才的培养。虽然体育俄语人才严重不足,但国内综合性高校和外语院校并未将体育学科纳入专业学习,也没有推出“俄语+体育”的培养模式,而体育类院校也将体育外语的教学聚焦在体育英语上,并未重视对俄语的需求。所以,具有针对性的体育俄语人才培养方案亟待补缺。探究该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高校俄语生源极度匮乏。由于前苏联解体,世界范围的俄语学习陷入低谷,我国目前中学俄语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许多曾经开设俄语课的中学陆续停开俄语课程,导致参加高考的俄语考生数量锐减。目前,开设俄语课程的中学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等省份,其中俄语学习氛围最好的是黑龙江省,但中学俄语教学也在严重萎缩,而且主要集中在县级中学及农村中学[5]。我国中学俄语教学已经陷入困境,这一现状影响并限制了高校俄语教学的发展。(二)高校学生学习俄语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全国上下普遍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然而,不难发现,在这股热潮中也存在某些倾向。除了英语之外,高校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日语、韩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上,而俄语则少有人问。大部分学生选择法语、日语作为二外进行学习,选择俄语的则少之又少。(三)高校俄语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我国高校俄语人才培养采取的主要是学术型和应用型的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的人才,前者倾向于为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师资力量,后者则更侧重于塑造从事翻译工作的译员。然而,需要俄语译员的领域千差万别,从文艺、体育、外事、商贸,到农业、通信、地质、石油,不管哪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俄语专业毕业生通常知识结构单一,仅具备单纯的语言能力,而缺乏自己将要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初入职场时十分吃力,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来熟悉该领域,造成时间与机会的浪费。(四)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相近。我国高校俄语专业通常以传统的俄语语言教学为重点,旨在培养具有俄语语言技能的工具型人才,课程设置以语言技能为核心,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主,一般开设的课程有“精读”“语法”“视听说”“写作”“国情”等,再加上一些“文学选读”“报刊选读”之类的课程。虽然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经贸俄语”“法律俄语”这样带有其他领域专业知识性质的课程,但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效连接,且课时较少,能够教授的内容极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俄语界大力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有少部分高校推出符合本校特点的“俄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如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五)体育俄语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俄语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属于语言文学类教师,本身缺乏体育方面的学习、实践经验,对体育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若学校开设体育俄语相关课程,教师往往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工作,效率低下且备课内容难以深入。(六)体育俄语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及内容,也是教师授课的参考与依据。国内体育俄语教材严重缺乏,目前了解到的仅有北京体育大学编写的《体育专业俄语阅读》和《俄语体育字典》作为俄语公共课教学的教材与参考资料。

三、高校体育俄语人才培养策略

早在1996年,我国俄语界就提出了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问题。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6]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历经起步、发展阶段,到现在已初见成效,部分高校结合自身优势推出的“俄语+”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涵盖了法律、经济、政治、石油、地质、工程等领域。而体育作为中俄交流的重要部分,应该受到重视。下面将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计、师资队伍构建及教材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体育俄语人才的培养策略。(一)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俄语+体育”这一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熟练掌握俄语语言技能、具有扎实的体育运动相关知识并了解一些中俄文化知识的人才,他们能够从事体育各学科的口译与笔译,能够胜任在体育科技情报、体育信息、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体育网络编辑及各种体育赛事中的对俄交流任务。在明确这一目的的基础上,可以将综合性大学与体育类院校分开探讨,分别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大学往往设立有自己的外语学院和体育学院,拥有雄厚的外语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可以开设“俄语+体育”双学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下,学生以俄语为主专业,大一和大二学习语言知识,打牢语言基础,从大三开始通过双学位课程增加体育知识储备,并从这时起开设将俄语与体育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使学生学习两个专业,毕业后获得两个学位。学校也可以与俄罗斯体育类院校合作办学,给学生提供赴俄短期交流的机会,或者向学生提供“2+2”学习模式的选项,即国内学习两年后赴俄学习两年体育专业,如此便能在锻炼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习体育知识。体育类院校可以在外语系中增设“体育俄语”这一全新学科,更好地把体育和俄语进行融合,从大一起同时开设体育专业与俄语专业的课程。由于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靠时间累积,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学生的俄语能力还处在入门等级,因此体育类课程须用中文教学,大三之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学校可以聘请体育专业的外籍教师用俄语授课。体育类院校也可以与俄罗斯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短期交流或“2+2”学习模式的选择。(二)合理设计相关课程。体育俄语人才一般服务于大型体育赛事及奥运相关单位、体育经济公司、竞赛俱乐部、体育新闻机构、体育外贸机构,或从事对外体育健身辅导、涉外体育旅游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应贴合这些方向,在教授俄语及体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俄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俄语方面可以开设“基础俄语”“实践语法”“视听说”“翻译”“俄罗斯国情文化”等课程。体育方面可以开设“体育史”“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教育学”“球类”“田径”等课程。在语言达到一定水平后学校须开设“体育俄语口译”“体育俄语阅读”“体育俄语新闻”“体育外事俄语”等课程。为了防止所培养的学生偏离市场需求,学校应与实训基地及体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这些理论课程教学之外增加一定量的实践课程和实习经历,让学生定期参与到赛事翻译、涉外接待等任务中,让他们摸清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并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该领域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语言技巧。(三)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优秀体育俄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应为教师搭建起国际化平台,与俄罗斯高校体育专业合作,给教师提供短期赴俄访学的机会,打造既熟悉体育知识又精通俄语的师资队伍。此外,学校可以积极引进或聘请行业专家开设课程或举办讲座,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了解社会需求,更新知识,累积经验。例如,河北师范大学自2016年起试行非师范专业教师企事业单位兼(挂)职办法,鼓励教师结合实际需求和用人标准,积累经验,撰写课程教学案例,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新课程,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7]。(四)优化教学方式。由于体育俄语人才的就业更看重学生用俄语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更侧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体育俄语口译”的课堂上可以模拟不同的会议和活动翻译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课下准备和课上演练的过程中主动消化吸收相关知识。“体育俄语新闻”的课堂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最新的俄语体育新闻,标出其中的生词、词组,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解其中的语法、句法知识,必要时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这样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加知识储备、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五)加快教材建设体育俄语人才的培养主要针对的是国际体育赛事、与体育相关的对外合作交流等领域,所以应该尽快完成相关方向的教材建设工作,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所参考。根据课程设计,目前亟待编写的体育教育教材有:《体育俄语口译教程》《体育俄语阅读》《体育俄语新闻》《体育外事俄语》等。

四、结语

现今国内体育俄语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这一需求在未来仍将呈上升趋势。国内高校应看清这一事实并积极应对,探索科学的体育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计课程,同时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方式、加快教材建设,加速培养熟练掌握俄语技能、具备体育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学礼.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相关认识误区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6).

[2]宋宝婵,田学礼.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

[3]钱晓蕙.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08(1).

[4]王钢,李明徽,吕旌萍.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回顾、现状与展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5]何红梅,马步宁,武晓霞.中国大学俄语教学:历史与发展[J].外语学刊,2017(2).

[6]何其萃,殷桐生,黄源深.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