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2:01:41

动脉瘤

动脉瘤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女18例,男12例,年龄40~6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均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治疗,住院时间7~15天。手术方式:全身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右侧腹股沟穿刺插管,经血管造影以明确导管准确无误地介入动脉瘤内,根据测得的动脉瘤大小选用合适的微螺圈。在屏幕直视下将它们送入动脉瘤内[1],经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闭塞后拔出导管,加压包扎,送返病房。

2.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栓塞,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术后无并发症。

3.护理

心理护理:

患者常有焦虑、烦躁、情绪不稳等心理变化,护士多关心安慰患者,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患者家属指导工作,要乐观地照顾患者,注意言行避免给患者带来心理刺激和精神干扰。重点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微创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术前准备:皮肤准备:

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皮肤清洁并祛除毛发;抽血化验血常规、凝血四项、输血前五项。禁食8~12小时,禁水4~6小时。术前指导: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均在床上进行,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用镇静剂;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切记控制血压在正常较低水平防止瘤体破裂;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是使用缓泻剂;指导患者深呼吸[3],学会有效咳嗽。

术后护理:

①穿刺侧肢体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伤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并1kg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小时,及时查看穿刺处有无渗血[4]。如局部压迫不当或穿刺肢体过早屈曲活动都可引起穿刺孔出血,按压局部有无波动感,及早发现活动性出血及血肿。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良好,肢体末端血循情况,皮肤有无发凉发白等情况,以利于及早发现穿刺侧肢体的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生及早处理,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

动脉瘤范文篇2

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壁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脑动脉瘤极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患者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可达75%~80%[1]。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介入设备、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的良好护理措施对于介入治疗的成功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我科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08年8月,我科共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8.5岁;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头昏、恶心、呕吐,54例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8例,后交通动脉瘤22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大脑前动脉瘤6例。

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下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主要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术中根据动脉瘤所在位置或血管代偿情况,酌情使用肝素,确认栓塞满意后拔出导管鞘,压迫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绝对卧床24h,并应用尼莫地平等扩血管药物治疗1~2周。5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18例,经临床治疗,恢复良好;全部患者动脉栓塞成功,术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供血正常,康复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无再出血。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护士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意识清醒患者应细致地讲解手术目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注意事项、术中配合、术后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介绍介入治疗的优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要保持病室安静,将患者安排在单人病室,限制探视,避免和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日常护理工作要集中进行,注意“四轻”,避免噪声刺激。

2.1.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2.1.4术前基础护理要预防便秘,防止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而诱发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麦片等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通便,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防止剧烈咳嗽、打喷嚏增加颅内压诱发再次出血;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1.5控制血压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输液泵,控制降压药物的滴注速度,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并根据血压调整输液滴速,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mmHg(1mmHg=0.133kPa)为宜[2]。

2.1.6术前准备术前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化验,行头颅CT、MRI、DSA、ECG等检查;双侧会阴区备皮,术前4~6h禁食水,留置导尿管,并在插管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术前30min静推地塞米松10mg,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及护理要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电监护,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详细记录;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头昏、失语、呕吐、癫痫发作、肌力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过高而引起再次出血或过低造成脑缺血及脑梗死。

2.2.2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平卧24h,穿刺肢体应伸直并制动24h,嘱患者切勿屈曲肢体,避免穿刺点再次出血而形成血肿;穿刺点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24h,并用砂袋压迫6~8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注意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部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痛觉及末梢循环等有无改变,如有异常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2.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出现,如脑血管痉挛多发生在术后12~24h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短暂的意识障碍、肌力下降等,可遵医嘱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若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应怀疑发生脑梗死,一旦经CT检查确诊后,可给予抗凝、扩容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后的严重并发症[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24~72h,避免一切引起血压骤升的因素。

2.2.4术后其他护理措施术后烦躁的患者可给予镇静药物,昏迷患者用鼻饲维持营养;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高热患者给予低温冬眠疗法,预防抽搐。

2.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低脂、低盐,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要定期复查,以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讨论

脑动脉瘤极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血管内栓塞技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使用特殊材料如弹簧圈将动脉瘤闭塞,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的优点。通过对本组54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笔者体会到: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的良好护理措施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应当进一步加强护理操作规范,以保证患者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游潮,郭付有,蔡博,等.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3):250-257.

动脉瘤范文篇3

关键词:急救护士;颅内动脉瘤;自我管理;培训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又称脑动脉瘤,是一种由于大脑动脉或静脉壁薄弱导致血管局部扩张或膨胀的脑血管疾病[1,2]。多种影响因素均可形成颅内动脉瘤,例如遗传、身体其他疾病、使用可卡因、吸烟、过度酗酒、肥胖、头部创伤和感染等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3,4]。颅内动脉瘤发病迅速、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会迅速渗漏到蛛网膜下腔,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突然,基本没有前驱症状,大约40%的患者在破裂后迅速死亡。即使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及时救治,但若术后没有正确的治疗和护理,40%的患者也会在术后3周内再次出血,再次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为80%[5,6]。因此,对需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至关重要。随着自我管理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指患者在自身个体控制下,通过自我护理的一系列行为来监控疾病和身体状况,改善自身的疾病状况和心理状态,促进健康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疾病,明显改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自我管理应用于临床中,效果良好[8,9]。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或再次破裂严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制定颅内动脉瘤患者自我管理培训课程,探讨该课程应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准备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15分,可配合研究者进行问卷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躯体严重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由于严重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意识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将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为(46.9±12.3)岁;学历: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或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17例;婚姻状况:已婚29例,单身2例;动脉瘤部位:前循环22例,后循环:8例,多发1例;住院时间:(14.1±2.4)d。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为(49.4±14.5)岁;学历: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或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19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单身1例;动脉瘤部位:前循环23例,后循环:7例,多发1例;住院时间:(14.5±2.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患病情况两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干预方法。1.2.1.1对照组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常规护理,包括当班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出入院宣教和术前术后护理。1.2.1.2观察组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动脉瘤患者自我管理培训,该课程均由在神经内科工作满3年及以上,经过卒中急救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师及主管护师为指导老师,由视频、PPT课件和微信群等授课方式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均上传至微信群,以便患者及时查阅;患者可在住院及出院任何期间及时询问卒中急救护士关于颅内动脉瘤自我管理的任何信息。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动脉瘤患者自我管理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各个方面[10,11]:(1)症状自我管理:在患者入院当日,指导患者正确评估和表达自身的症状,并明确各症状的意义、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及缓解症状的重要性和自我干预方式,尤其是控制血压、预防癫痫发作和处理动脉瘤突然破裂的方法;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方法;在出院前1~2d,指导患者学会伤口自我护理、用药管理、不良症状的预防和处理。(2)日常生活自我管理:在患者入院当日,指导患者掌握术前正确的生活方法,包括环境、饮食、活动与休息、不良生活习惯改变等方面;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掌握术后早期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家属配合患者进行肢体制动;在出院前1~2d,指导患者掌握出院后正确的生活方法。(3)情绪自我管理:在患者入院当日,鼓励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刺激;在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情绪;在出院前1~2d,鼓励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活动。(4)社会自我管理:在患者入院当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鼓励家属积极配合和支持患者;在术后第1天,鼓励家属积极协助患者自我管理;在出院前1~2d,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尽早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5)信息自我管理:在患者入院当日,及时了解患者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并向患者介绍正确、便捷、迅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积极寻求专业指导;在出院前1~2d,向患者讲解随访的方式和时间,入院复查时间和相关资源获取途径等。1.2.2观察指标。1.2.2.1颅内动脉瘤自我管理测评量表评分。采用徐燕等[12]研制的颅内动脉瘤自我管理测评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症状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管理、社会自我管理和信息自我管理5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总分为28~14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56,内容效度指数为0.802。该量表均在患者入院当日、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1~2d的自我管理培训课程后发放和回收。1.2.2.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制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住院满意度调查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得分为2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1~2d的自我管理培训课程后发放和回收。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得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颅内动脉瘤自我管理测评量表得分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3.1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自我管理培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培训课程较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研究表明,77%的护士由于缺乏专业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且在临床工作中存在时间紧张、专业知识不足、健康宣教方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个体化等一系列的问题[13]。本研究制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自我管理培训课程有如下特点:第一,授课老师均为工作年限在3年及以上、经过卒中急救护士培训且通过考核。第二,授课方式包括现场讲解、互联网讲解及讨论和课后一对一解答等,课程内容会以视频、PPT课件和宣传册等方式充分展现,以促进患者理解和应用。第三,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症状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管理、社会自我管理和信息自我管理5个方面,并在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1~2d三个时间段分别授课,以促进患者充分掌握术前、术后和出院后自我管理内容,授课内容比较明确和系统科学。3.2颅内动脉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自我管理。颅内动脉瘤起病迅速,早期没明显症状,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动脉瘤破裂,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大约40%的患者在破裂后迅速死亡;即使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及时救治,但若术后没有正确的治疗和护理,40%的患者也会在术后3周内再次出血,再次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为80%[14]。除了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其破裂外,患者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情绪,不依从医嘱用药等也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因素[15]。因此,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医疗干预外,患者围手术期及出院后自我管理对于预防动脉瘤破裂至关重要,是一个长期的自我管理过程。

4小结

动脉瘤范文篇4

腹部搏动性肿块,仅有腹部轻度不适或胀痛。

2医疗目标

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移植,以取代病变血管的功能。

3护理目标

消除恐惧,及时发现并发症,协助自理。

4护理问题

4.1恐惧与瘤体危险性高有关。

4.2自理缺陷与瘤体破裂限制其活动和手术有关。

4.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床有关。

4.4潜在并发症大出血、切口感染。

5专科评估

5.1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的了解程度和反应。

5.2腹部搏动性肿块的大小及有无变化。

5.3有无邻近器官受压迫的临床表现。

5.4术后生命体征及其变化。

5.5术后恢复情况,有何不适,有无大出血的征象。

5.6病人是否及时得到有关疾病的健康指导。

6护理措施

6.1术前护理

6.1.1体位仰卧下肢屈曲位,避免剧烈激动及给予外力,以免造成瘤体破裂。

6.1.2心理护理理解和同情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问,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6.1.3改善病人营养状态,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饮食,以提高病人抵抗力。

6.1.4避免便秘和剧烈咳嗽、打喷嚏致腹压增加。

6.1.5疑瘤体破裂,立即用腹带加压包扎,在积极抗休克同时送手术室急救。

6.2术后护理

6.2.1体位取仰卧位,卧床2周以上。

6.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是否存在吻合口出血的征象。

6.2.3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压疮。

动脉瘤范文篇5

1.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0例,女17例,年岁40~85岁,均匀63岁。按Hess和Hunt分级:Ⅲ级11例,Ⅳ级16例。25例在发病12h(均匀8h)内举措脉瘤栓塞,1例在第1次出血后第5天再次出血后急诊入院栓塞;另1例在第1次出血后第40天,第3次出血后急诊入院栓塞。27例均因出血凶险水平、动脉瘤部位、不能耐受满身麻醉或开颅手术等因素而不适当行开颅手术。

1.2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经头颅CT证实有SAH,并伴有脑内血肿12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5例,并恐慌阻塞脑积水2例。按Fisher分级: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入院后急诊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海绵窦部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椎动脉壁间动脉瘤5例。动脉瘤巨细5mm以下12例,5~10mm9例,10~20mm5例,22mm1例。瘤颈宽度在3mm以下11例,≥3mm10例,无法坚定6例。2例并发阻塞脑积水的行脑室外引流后再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术。全组均为单发动脉瘤,动脉瘤有显着小泡的19例。

1.3治疗要领在基础麻醉或全麻下行DSA及动脉瘤栓塞术。通例行股动脉插管,以手推造影剂,先对困惑为出血源头的动脉造影。搪塞老年患者,为警备造影时血管壁硬化斑块脱落,在导管插入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前,先行颈总动脉分叉部和椎动脉肇始部造影。扶引导管选用6FEnvoy(Cordis公司)或Omniguide导管(Mis公司)或Fas-Guide导管(Boston公司)。选用Track-18,Track-10(Boston公司),Prowler-14(Cordis公司)等双标志微导管和相应的微导丝。微导管导入前,为防治血管痉挛,从扶引导管注入尼卡地平0.5ml。本组采用GDC(Boston公司)作为栓塞质料。GDC的弹簧圈不能置于动脉瘤小泡处,以免动脉瘤破碎。每一根GDC熔断前行正侧位造影以确认载瘤动脉不受影响,并视察动脉瘤的丰裕情况。在导入GDC时经常会遇到阻力,通常是微导管开口处遇到已导入的弹簧圈或动脉瘤壁。这时将微导管稍回撤再推进GDC。动脉瘤的栓塞尺度:(1)动脉瘤不显影而载瘤动脉不受影响;(2)栓塞后动脉瘤小泡不再显影;(3)弹簧圈的置入尽可能弥漫满动脉瘤。搪塞瘤颈较宽的动脉瘤,由于弹簧圈导入时较易突出瘤腔至载瘤动脉,在栓塞历程中需要一项特别的技能,即在导入弹簧圈时,在动脉瘤开口处的载瘤动脉内丰裕一个球囊以闭塞动脉瘤口,警备弹簧圈突至载瘤动脉,即瘤颈成形术。颈内动脉动脉瘤,选用Balt球囊,将球囊用细线绑在Track-18或Track-10导管头端,做成一个不行脱球囊导管。另一侧股动脉穿刺,置入7F或8F导管鞘,球囊经7F或8F扶引导管导入。因在颈内动脉中需插入2根扶引导管,故议决GDC的扶引导管应选用较细的型号,本组较多采用的是5F扶引导管。当动脉瘤在基底动脉顶部,瘤颈较宽的,为警备弹簧圈影响大脑后动脉,偶然需用二根球囊导管行瘤颈成形术。但由于椎动脉相对较细,本组采用Fas-Stealth单腔阀门球囊导管,双侧股动脉穿刺,一侧肱动脉穿刺,采用4F或5F扶引导管,左侧椎动脉插入二根扶引导管,议决右侧肱动脉将一根扶引导管插入右侧椎动脉。当弹簧圈靠近动脉瘤时,将球囊丰裕,闭塞动脉瘤口并开始计时,导入弹簧圈后,泄掉球囊,球囊的丰裕时间尽可能短,一样平常不凌驾60s,视察弹簧圈的位置和形状,正侧位造影证实得意后再行电熔断。

1.4术后处理术后通例以低分子肝素静滴7d。搪塞宽颈动脉瘤,术后予满身肝素化3d,同时监测凝血时间,使之连结在200~300s。这类患者在停用肝素化后予恒久口服华法令或小剂量阿司匹林。6例在栓塞竣事后即行腰椎穿刺置管一连引流,2例行脑室外引流。腰椎穿刺置管在透视下操作,尽可能将管头靠近颅腔。其中7例在术后次日,经引流管注入构造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2mg,夹管1h后再放开引流。凭据复查CT表现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情况和引流出的脑脊液情况椎管内注射t-PA,每天2mg,可一连用4d。栓塞术后通例立刻行CT检查。术后2周、3个月、1年行脑血管造影随访。

1.5并发症处理SAH后脑血管痉挛是紧张的并发症。本组有4例行球囊血管扩张术。用Track-18或Track-10微导管,前端用细丝线缚一个Balt球囊,球囊顶端用无孔细针穿一小孔,自制成带孔球囊导管。经7F或8F扶引导管将球囊送至痉挛部位,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盐酸婴粟碱以扩张动脉。

2结果

2.1疗效本组栓塞术后当时动脉瘤腔完全闭塞的16例(59.5%);栓塞达90%以上的7例(25.9%);栓塞在70%~90%的4例(14.8%)。2周后造影复查无显着厘革。有显着的小泡19例中,栓塞术后当时小泡已消散的17例(89.5%);另2例术后当时小泡仍显影,但已有造影剂永劫间滞留,2周后造影复查小泡已消散。本组无1例孕育发生载瘤动脉或相近动脉栓塞。4例在术中出现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其中2例突出部份短于3mm,经术后抗凝治疗未出现症状;另2例因突出较长,用鹅颈血管内异物取出器取出突出之弹簧圈后,再加以动脉瘤颈成形术完成了栓塞治疗,并制止了弹簧圈的突出。本组在全部栓塞操作历程中,未孕育发生动脉瘤破碎。

2.2并发症本组6例脑血管造影证实孕育发生血管痉挛致出现神经功效缺失症状,均孕育发生在发病后3~7d。其中4例行球囊血管扩张术,4例中有2例殒命;另2例因侧枝循环尚可,未行球囊扩张术。

2.3随访19例术后随访1年,5例随访3个月,3例在术后2周内殒命。无1例孕育发生再出血。17例规复良好,无神经功效缺失症状;5例残留轻度神经功效缺失症状;2例有紧张的功效停滞。殒命3例,其中1例因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破碎出血致脑干受损而于发病后3d殒命;另2例死于紧张的动脉痉挛,本组殒命率1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碎后的2周是殒命和病残的高峰期,重要缘故原由是由于动脉瘤破碎时形成的脑内血肿、SAH后的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的再次出血[1,2]。有人报道首次SAH后2周内,若不积极治疗,有20%~30%可孕育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殒命率高达70%以上[3]。若不对动脉瘤举行积极处理,也无法有用地防治脑血管痉挛,因此我们倾向于早期积极治疗。然而,搪塞SAH后临床情况较差,尤其是Hunt和Hess分级IV~V级的患者,行开颅手术的临床预后极差[4]。有些患者由于原有其他体系的疾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全麻。有的动脉瘤位于手术困难的部位,比喻高位的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可脱弹簧圈的应用使动脉瘤的治疗指证孕育发生了很大的厘革[5]。本组选择病例的尺度多为不适当行开颅手术的,这也是本组病例中后循环动脉瘤较多(13例,48%),SAH的分级较差的缘故原由。

由于本组病例均选用分级较低或满身情况不适当手术的患者且多为手术困难部位的动脉瘤,因此本组的手术殒命率达11%,与手术夹闭殒命率无可比。动脉瘤的栓塞并发症为术中动脉瘤的穿通破碎、血凝块引起脑梗死及载瘤动脉的闭塞[6]。

搪塞SAH后的动脉瘤,尤其是小动脉瘤,在微导管导入动脉瘤腔历程中,应当只管即便制止导丝凌驾微导管的头端,绝对制止微导丝与动脉瘤小泡的打仗。为制止弹簧圈的太甚挤压导致动脉瘤破碎,在栓塞时不要强求完美,即便动脉瘤颈残留,也可留待择期再次栓塞手术或择期动脉瘤夹闭术。本组1例栓塞70%的患者,6个月后复查示弹簧圈压缩,再次行栓塞术将动脉瘤完全闭塞。一旦术中出现动脉瘤的穿通破碎,应立刻中和肝素,尽快继续完成栓塞以堵塞破碎口。动脉瘤栓塞术后的脑梗死多见于宽颈动脉瘤栓塞术后有少许瘤颈残留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残留的瘤颈处血栓的生长,血凝块脱落进入脑动脉所引起。现在的对策是术后短期的肝素化和恒久的阿司匹林治疗[6]。另一重要因素是SAH后紧张的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本组2例有紧张功效停滞的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

椎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开颅手术处理较为困难。在栓塞动脉瘤的同时,载瘤动脉也被栓塞。由于夹层动脉瘤通常导致动脉管腔变窄,球囊无法到位,而用GDC可以将弹簧圈置于动脉瘤的最远端,以警备动脉瘤的末梢端残留而袒露于侧枝血流的打击,造成再次破碎出血。

脑血管痉挛是SAH后紧张的并发症。40%~70%的SAH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痉挛,20%~30%会出现神经缺失症状[7]。有报道以为SAH后48~72h内扫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预防脑血管痉挛。已有许多报道证明鞘内注射t-PA能有用地预防脑血管痉挛[8],但可引起硬脑膜下血肿、手术区渗血、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我们以为这些并发症多与直接手术有关。采用血管内手术团结鞘内注射t-PA,能显着淘汰并发症的孕育发生[9]。为了制止t-PA引起动脉瘤的再出血,我们选择动脉瘤完全栓塞或基本完全栓塞的病例才使用t-PA。本组有6例在栓塞术后行鞘内注射t-PA,无1例孕育发生有症状的血管痉挛。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大课题脑血管病防治研究(98ZB003)

【作者简介】陈左权(1967~),男(汉族),主治医师

【作者单元】陈左权(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3)

朱诚(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3)

白如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3)

张光霁(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3)

高桥明(日本仙台广南医院血管内神经外科)

江面正幸(日本仙台广南医院血管内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1]田增民.破碎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处理希望[J].外洋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7,5(1):34-36.

[2]RabbCH,TangG,ChinLS,etal.Astatisticalanalysisoffactorsrelatedtosymptomaticcerebralvasospasm[J].ActaNeurochir(Wien),1994,127(1-2):27-31.

[3]HaleyEC,KassellNF,TornerJC.Theinternationalcooperativestudyonthetimingofaneurysmsurgery:theNorthAmericanexperience[J].Stroke,1992,23(2):205-214.

[4]BailesJE,SpetzlerRF,HadleyMN,etal.Managementmorbidityandmortalityofpoor-gradeaneurysmpatients[J].JNeurosurg,1990,72(4):559-566.

[5]吴中学,王忠诚,张友平,等.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05例颅内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6-9.

[6]VinuelaF,DuckwilerG,MawadM.Guglielmidetachablecoilembolizationofacuteintracranialaneurysm:perioperativeanatomicalandclinicaloutcomein403patients[J].JNeurosurg,1997,86(3):475-482.

[7]GruberA,UngersbockK,ReinprechtA,etal.Evaluationofcerebralvasospasmafterearlysurgicalandendovasculartreatmentof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J].Neurosurgery,1998,42(2):258-267.

[8]FindlayJM,WeirBK,KasselNF,etal.Intracisternal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after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age[J].JNeurosurg,1991,75(2):181-188.

[9]EzuraM,TakahashiA,OgasawareK,etal.Intra-aneurysmalGDCembolismfollowedbyintrathecalt-PAadministrationforpoor-gradebasilartipaneurysm[J].SurgNeurol,1996,47(2):144-147.

动脉瘤范文篇6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2.2警惕瘤体破裂

由于动脉瘤的扩大是进行性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突发腹痛或腰背部痛常常提示是破裂前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注意病人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

2.3术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锻炼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病人戒烟(术前至少戒烟两周以上),忌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术前10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有2例术后出现2次插管。饮食上食用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紧张情绪,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4下肢循环的观察

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

3术后护理

由于AAA多见于老年人,很多病人合并心、脑、肾、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加之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肾功能衰竭等。[4]因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

3.1循环系统

3.1.1术后高血压、低血压

AAA病人高血压病人较多。本组术前高血压者占65.5%。术中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常有血压不稳定情况出现。为了防止吻合口出血,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保持血压的平稳尤为重要。[3]尤其在术后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过程中,常有血压急剧升高表现,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我科通常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浓度为10~20μg/L。使用输液泵或可调速输液器及有创连续血压监测方法,确保安全可靠。由于有时监护仪显示血压值与袖带听诊器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一般1~2h进行对比测量。本组术后有13例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其中有10例术前有高血压史,故对术前有高血压病史者,术后更应注意血压控制。在护理过程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血压平稳,无明显诱因而血压忽然升高,经过加快降压药速度仍无明显改善时,我们检查药液的浓度,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药液是否按规定的浓度进入人体。检查无误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调节用药的浓度及滴速。当病人血压过低时应尽快找到原因如出血、容量不足等,及时升压治疗。

3.1.2术后出血

尽管术中严密止血,但因部分病人术后血压的波动,或需采用抗凝、祛聚治疗,特别是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易出现术后出血危及生命。因此术后密切注意意识、心率、血压、呼吸、尿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观察是否有贫血貌,有无皮下瘀斑、腹部切口内血肿情况等,[3]以估计是否有出血的可能。对于疑有出血者多次查Hb、RBC及HCT,床旁B超。

3.1.3心功能

高龄病人中有相当部分心功能较差,心排出量偏低。术后易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组有4例合并冠心病,其中有2例合并陈旧性心梗。护理中严格掌握输入液总量及输液速度,定期观察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变化。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泡沫样痰等心衰表现时,及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并随时配合床旁摄胸片,了解肺瘀血情况。

3.1.4下肢循环

腹主动脉瘤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及附壁血栓,特别是动脉壁钙化严重者,术中阻断动脉很容易导致肢体栓塞。近端阻断时间长,肢体易出现血栓形成。上述情况均可导致下肢急、慢性缺血。因此术后及时了解下肢血供情况,包括:皮色、皮温、静脉充盈情况、肢体动脉搏动。发现异常时行Doppler检查。诊断明确者予以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尚需手术取栓。本组无1例发生动脉栓塞,有3例术后发现皮温低,动脉搏动弱,考虑动脉血管痉挛,遵医嘱给予罂粟碱等治疗,2~5h后症状缓解。

3.2呼吸道护理

造成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很多,由于全麻气管插管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长期卧床,分泌物坠积,腹部切口疼痛,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极易引起肺内感染及肺不张。本组有2例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气PO2在5.2~6.7kPa,PCO2在9.2~12kPa。急行气管插管,从气管内吸出大量粘稠痰液,后经精心的呼吸道护理,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危险。这两例病人术前均有长期吸烟病史。故护理中特别注意:①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定时测量血气,以了解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情况,及时调整吸氧的浓度、流量和吸氧方法。②对全麻术后带有气管插管的病人至少每小时吸痰1次。③拔管后注意定时行雾化吸入。血氧分压低时,采用鼻导管加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对于痰多,咳痰无力的病人用鼻导管经鼻腔入至咽后壁刺激咳嗽,将痰吸出。④对术后应用镇痛药者,特别注意对呼吸的影响。

3.3胃肠道护理

因术中创伤较大,腹主动脉瘤术后易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急性胃扩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慢,术后必须行胃肠减压。对于同时作肠系膜下动脉切断结扎的病人,我们着重注意有无腹泄、便血、左下腹痛及腹膜炎等降结肠、乙状结肠缺血病变的征象。[2]

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间断胃肠减压。每日用温水冲洗胃管,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当病人腹胀,而胃管又无胃液引出时,检查胃管位置,是否打折或脱出,及时处理。本组有例术后发现腹胀,胃管阻塞。经重新插胃管后,引出200~300ml胃液腹胀减轻。留置胃管禁食水的病人常感口渴,咽部疼痛,口腔有异味,给予口腔护理。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的条件下,可以饮用少量清水(准确记录饮水量),病人多感舒适,有利于刺激肠功能恢复。饮水量以湿润口腔为限,一般为10~20ml/次。对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自胃管内注入蓖麻油、中药、汤剂或灌肠治疗,以利胃肠道功能恢复。

3.4肾功能保护

AAA有可能波及肾动脉。急性肾衰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于术后48h内发生。虽然本组病变均未累及肾动脉,但由于应激反应,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可出现暂时性少尿。此外若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可引起肾脏缺血、肾小管坏死及肾动脉血栓形成,造成严重的少尿和无尿。术后主要应严密观察尿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均衡,由于循环容量不足引起的少尿、无尿现象,可在充分补充容量的同时,予以利尿治疗。因此准确记录并比较出入量,出现出入量失衡时及时报告医生是此方面护理的主要内容。失血量多者可因输入大量库血而发生某种程度的溶血现象,发现有血红蛋白尿时,应适当碱化尿液,避免管型生成。

3.5正确体位

术后主张病人卧床,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之后,采用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流向盆腔内(盆腔内腹膜吸收能力较强)。为避免人工血管吻合口撕脱出血,形成血肿或假性动脉瘤,主张7~10天后下地活动。在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病人出汗较多时,给予床上擦浴,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出现。老年病人较长时间卧床后,开始行走时肌力低下容易跌倒,需借助于拐杖或在他人的扶持下慢慢行走。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有利于血管内、外膜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冯友贤.血管外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35-453.

[2]鲁洁,姚蕴伍.腹主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中华护理学杂志,1993,28,10:594-596.

动脉瘤范文篇7

【关键词】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因此,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45例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8~72岁,平均51.3岁。部位:前交通动脉瘤20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高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

1.2手术方式45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41例,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

1.3结果45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4例,合并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

2护理

由于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后7天~3周内易发生再出血,行手术治疗前,动脉瘤处于无保护状态,如护理不当,即便是轻症患者也非常容易出现突然恶化的可能,所以,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

2.1健康教育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颅内动脉瘤多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属对突发重病难以承受,会产生各种负性心理。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知识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反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和卧床休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的内容,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康复训练指导和预后,使患者和家属树立治疗信心,配合检查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基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尽量住小房间,保持病室安静,限制陪护、探视,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使动脉瘤内压力降到破裂的临界水平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遵医嘱口服或静脉微量泵注入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一般降低基础血压原有水平10%~20%,高血压者降低30%左右,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3]: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

2.3严密监护病情及时发现再出血体征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发现出血及再出血的体征。对于病情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出现剧烈的头痛、昏迷、脑膜刺激征等再出血表现,及时处理。本组1例中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出现意识丧失,血压升高,护士及时发现后,遵医嘱给予降压脱水治疗,查CT确诊为动脉瘤再次破裂,急诊行手术夹闭,患者康复。

2.4DSA护理造影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常规做好实验室检查,做心电图,拍胸片,术前一天做碘过敏试验,会阴部备皮,术前6~8h禁食水,术中协助医生安置患者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6h,24h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患肢制动8h,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2.5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患者后期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4]。脑血管痉挛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病理体征。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动态变化及双侧肢体的肌张力和活动情况。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均提示为脑血管痉挛的先兆,应根据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合理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我科常规在诊断为SAH后,均应用尼莫通注射液50ml(含10mg)微量泵匀速持续静脉输入7~10天,速率为2ml/h,即0.4mg/h,注意避光,观察血压、心率变化,保证用药安全。

2.6术后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取平卧位,24h专人监护,尽量减少体位搬动,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记录24h出入量,保持静脉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伤口渗血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7出院指导鼓励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乐观情绪和心态平静;坚持服用抗高血压、抗癫痫、抗痉挛等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以免病情波动;指导其进低盐、低脂、清淡富有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若再次出现症状,及时复诊,每3~6个月复查1次。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较积极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基础护理、DSA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4:268-269.

2程文兰.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8):150-151.

动脉瘤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9~35岁,平均25岁;注射15例,其他原因3例。治疗结果16例Ⅰ期愈合,患肢动脉血流图波形恢复正常,随访2~12月恢复良好;1例皮肤延迟愈合,但穿刺人造血管血流通畅,动脉压力高,经清洁创面后转移皮瓣闭合创面痊愈,1例45天移植物完全闭塞。

2手术配合

2.1手术器械与物品准备除常规手术用品外,另备0/7、0/5号无损伤血管缝合线若干、人造血管,肝素液(按5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6250u配制),显微针持、剪刀、镊子各2把,显微止血钳6~8把,血管阻断钳2~4把,电凝止血器1台。

2.2手术中配合从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由于吸毒所致,他们往往不敢过早进医院,在发生了反复大量出血时,不得已才到医院治疗,对这类患者一定要分秒必争,立即手术。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入室后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施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同时洗手护士应配合医生先进行按压止血,并作常规消毒铺巾,迅速于出血肿块的近端切开,分离出肢体动脉,立即给予静脉注入肝素6250u,同时递血管阻断钳阻断血管,再于出血瘤体的远端解剖出远端动脉并完全阻断。切开瘤体可见较多血液和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净血液,血凝块存放于弯盘内。术中出血多采用双极电凝器止血,应保证电凝器工作良好。由于长期反复注射,使肢体动静脉均变硬或闭塞。因此,常需采用人造血管作动脉重建。此时应备齐血管吻合所需用品,包括显微针持、剪刀、镊子、无损伤缝合线等,动脉重建后置橡皮引流并逐层缝合切口。

3体会

3.1迅速准备手术用物接到手术通知单起,手术室应立即组织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迅速准备相关物资。因患者常以急诊入院,由于大量失血和吸毒,身体条件差,一定要分秒必争,立即手术。

3.2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做必要的心理护理。由于大量出血或吸毒违法,患者常不敢面对事实,对疾病产生悲观情绪,丧失治疗信心,对手术治疗感到紧张和恐惧,根据这种心理,我们在接患者入室时,必须由巡回护士守在患者床前,防止坠床和发生意外,尽量满足患者需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保存生命的信心。

3.3限制肢体活动以避免出血加剧由于动脉经反复多次注射动脉壁损伤,或血管壁病理性变化,形成假性瘤体,不象健康的动脉壁可收缩而产生凝血而止血,加之瘤体内高压的动脉血流常导致动脉破口扩大流血不止,因此应尽量限制肢体活动,以免出血加剧。血压波动时,不要急于使用活血药。

3.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吸毒患者四肢的浅静脉多因注射堵塞、闭塞[1]。给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选择弹性较好、口径大的深静脉进行穿刺,我们常进行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严格无菌技术,保护好穿刺部位,确保输液通道的通畅,以便及时输血输液。

3.5确保术中止血彻底由于多次多处注射致使肢体主干血管闭塞,侧支循环丰富、双极电凝器对减少术中出血很有帮助,但应根据术中要求随时调整电流强度,一般0.05~0.5mm直径的血管用Ⅰ级电流,0.5~1.5mm者用Ⅱ级,1.5~2.5mm者则用Ⅲ级,确保术中止血彻底。

3.6术后处理由于本组病例均以急诊方式进行手术对其是否携带某些特殊病源菌未作检查,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我们对器械、物品、空气均进行了严格处置。

3.6.1器械的处理用0.5%泡腾液(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送高压灭菌。

3.6.2手术间物品的处理用0.1%消毒净液擦拭消毒,包括手术床、麻醉桌、器械桌、输液架、墙壁、地面等。

动脉瘤范文篇9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供血不足;高血压;吸烟

介入栓塞术作为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常用手段,其将柔软钛合金弹簧圈经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囊内,可促使瘤囊内血流消失,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已有研究证实,介入栓塞术治疗IA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和远期疗效可靠,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可能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并发症,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影响治疗整体获益[3]。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均可能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4],但更多的影响因素有待探索。本研究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0例IA患者资料,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43~67岁,平均(55.62±3.24)岁;动脉瘤位置:颈内动脉29例,前交通动脉26例,大脑中动脉23例,基底动脉8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IA符合《欧洲卒中组织颅内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5]中相关标准,且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破裂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完成介入栓塞术治疗(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Hunt-Hess分级[6]Ⅲ~Ⅳ级;凝血功能、免疫系统正常。排除标准:多发动脉瘤;合并血液性疾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性高血压、糖尿病二期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肝肾衰竭等重要脏器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前1个月发生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前伴有脑缺血损伤。1.2脑供血不足评估统计患者术后3周脑供血不足评估情况,脑供血不足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7]中相关标准,且经脑CT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脑缺血。1.3基线资料采集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其他)、动脉瘤最大径(>10mm、≤10mm)、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8]中相关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Hunt-Hess分级[Ⅲ级:轻度局灶性功能缺损,伴有嗜睡、精神错乱等表现;Ⅳ级:昏迷,中度或重度偏瘫,有早期去大脑强直症状]、收集相关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和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基线资料比较90例IA患者术后有13例发生脑供血不足,发生率为14.44%。发生脑供血不足组动脉瘤最大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Hunt-Hess分级、TG水平、TC水平与未发生脑供血不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2.2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将动脉瘤最大径、合并高血压、TG和TC变量纳入作为自变量,将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最大径>10mm、合并高血压、TG与TC水平升高可能是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表2)。

3讨论

动脉瘤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颅内动脉瘤是极其凶险的疾病,发生率0.2%~8.9%,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我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5~58岁,平均47.5岁。8例中7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入院。颈内动脉近端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前交通支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最小5mm,最大31mm。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Ⅳ级4例。

1.2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方法有:①在全身肝素化抗凝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脑血管循环情况,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瘤颈和瘤体并进行测量;②根据动脉瘤的部位经股动脉血管鞘放置6F导引导管至颈内或椎动脉内,用Tracker-10微导管,配合Seeker10或Dasher10微导丝,沿导引导管将微导管的头端放入动脉瘤内;③按照测量结果,选择直径与动脉瘤体大小相当的GDC,沿微导管缓缓放入动脉瘤内,并经导引导管造影确认GDC完全在动脉瘤内;④连接电源发生器,阳极与GDC输送导丝尾端相接,阴极与插在腹股沟区皮下组织的7号针头相接,启动电源,开始解脱;⑤当电源发生器显示已解脱,并经透视确认后,抽出输送导丝,记录解脱时间;⑥根据残留动脉瘤腔的大小选择GDC,如上法继续栓塞,需继续溶栓,直至导引导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撤出微导管;⑦再次经导引导管造影,并与栓塞前造影相比较无异常后,拔出导引导管,不中和肝素,6h后拔除股动脉的血管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3d,3个月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d,术后脑血管痉挛者采用“3H”疗法,即扩容、升压、血液稀释,并定期作腰穿,置换放出血性脑脊液。

2结果

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痊愈8例,其中,2例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并发尿崩症,治疗3周后缓解,1例动眼神经麻痹术后随访12个月未恢复。

3讨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但在操作过程中,尚需注意其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1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

包括:①开颅可处理的囊状动脉瘤;②颅内巨大动脉瘤;③梭形或基底较宽、缺乏清晰可辨的瘤颈者;④手术夹闭失败或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⑤全身情况不允许(如Hunt-Hess分级Ⅳ~Ⅴ级)或拒绝开颅手术者;⑥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瘤周粘连明显,开颅手术风险较大者。

3.2GDC栓塞操作注意事项

包括:①微导管在动脉瘤内的位置应据其大小而定,对于小动脉瘤而言,微导管头端不应超过动脉瘤体长的2/3[2];②第一个微弹簧圈的大小应与动脉瘤囊的最大直径相适应,不应小于瘤颈的宽度,使用三维微弹簧圈更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网篮状支撑结构;③最后一个微弹簧圈的长短要合适,过长可能脱入载瘤动脉,过短可能填塞不完全,且其前半部分应与其他微弹簧圈紧密缠绕,以免移位;④近期破裂的动脉瘤应特别注意,操作要轻柔,用柔软型GDC-10,或与标准型GDC-10联合应用,双直径型的微弹簧圈更易缠绕且对动脉瘤壁的刺激小;⑤在栓塞过程中如出现血栓栓塞,溶栓要慎重,如尚未栓塞完毕,禁忌溶栓;如动脉瘤溶栓完毕,权衡利弊,如为重要功能区血栓形成,行微导管下局部溶栓。

3.3栓塞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有:①术中动脉瘤破裂,多因微导管及微导丝操作不当或GDC放置时刺破动脉瘤壁引起,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致命性后果。一旦发生,应立即中和肝素并降低血压。如果微导管尖端已到位,继续以GDC填塞动脉瘤至填实。②术中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血管内操作均可诱发血管痉挛,术前使用尼莫同,术中良好的镇痛麻醉,应用高分辨率透视和示踪技术,操作轻柔以及术中使用罂粟碱,可有效防止和解除痉挛。③GDC发生移位,每次解脱GDC前,需经引导管造影证实微导管尖端位置及GDC的位置,确保两者位于动脉瘤内。④动脉瘤再通,多为不完全栓塞所致,主要见于巨大或宽颈动脉瘤。因此,栓塞时强调致密填塞,并应长期随访,对动脉瘤再通者可再次栓塞,而达到治愈目的。

3.4术后治疗

术后给予抗凝治疗3d,祛聚治疗4周。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通过腰池持续释放血性脑脊液、扩容、血液稀释及提高血压等方法来避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吴中学,王忠诚,孙永权,等.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2):90-93.

[2]赵文元,刘建民,许奕,等.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