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3:22:05

电子设计

电子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辅助教学

为了使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解决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高校建立了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加强高校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便是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有的学校实验室功能分散,不同的课程需要到不同的实验室进行,有的实验室只能进行电路基础课程的实验,有的只能进行模拟电子的实验,有的只能进行单片机应用的实验等,给管理和学习带来不便,也不便于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第二,实验室内相关计算机硬件的实验装置大都在普通桌面上进行,以至于无法对电路板等零部件进行固定,实际训练时现场凌乱,影响实训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针对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焊接的工具都是另外准备,既不方便教学,也不方便收纳;第三,实验室只有实验功能,教师需要讲解、示范实验过程及分享学生实验结果时,学生只能在教师或学生所在的实验台分批围观,不方便进行实验教学的开展等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平台,不仅可以进行综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等相关电子设计类课程的实验、组装、焊接,而且可以有效地对主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和收纳整理,另一方面此平台还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

1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教学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平台具有电子类课程实验功能、元器件组装与焊接功能、收纳整理功能、辅助教学功能等,具体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电子实验功能:在此平台上可分别进行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等电子设计类各门课程的实验,还可以开展一些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完成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装与焊接功能:平台中支撑板中部的矩形箱体可以固定电路板,并且在支撑板上表面左右两侧有工具箱和储存槽,可以归类放置焊锡原料辊、电烙铁、锡枪、热风枪、松香盒等焊接工具和原料以及各类元器件,并且电路板的固定、工具和元器件的拿取都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简单地进行控制,而且还有放大镜可以方便使用者清楚地观察和操作。整个设计使得电路的组装与焊接非常便捷有序。收纳整理功能:平台中支撑板的左右两侧有托板和工具箱,托板上的第一储存槽和第二储存槽的内侧面设有大小不一的储存腔,可以将元器件分类储存到其内。工具箱设置有电烙铁支架、热风枪支架等方便放置各种工具和设施。这一功能克服了传统实训现场凌乱不堪的不足。辅助教学功能:在显示器的后侧面下端设有数据接口,可以方便电脑外接设备的连接。数据接口包括USB接口、VGA视频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耳机接口。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将放大镜和微距摄像头移动到电路板的正上方,由微距摄像镜头将电器元件放大后清晰显示在显示器上,方便对电路板进行观察;当教师想要进行演示时,通过数据接口上的数据和网络接口将显示器上电路板及元器件情况输出到局域网中其它显示器等教学设备上,方便学生观看。综合实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平台硬件环境设计

使用此综合实训平台时,接通外部电源,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伸长,由第三电动伸缩杆将上盖板打开,将需要进行操作的主板放置到导杆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电路板进行卡接,调节定位滑块的位置,使得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复位弹簧将第一夹板紧压在电路板上。当需要进行教学演示时或者零部件放大时,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将放大镜和微距摄像镜头移动到电路板的正上方,由微距摄像镜头将电器元件放大后显示在显示器上,方便用户对电路板进行观察。当教师想要进行演示时,通过数据接口上的网络接口将数据输出到教学设备上,使用时将元器件分类储存到第一储存槽和第二储存槽的内部[2]。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第四电动伸缩杆、第五电动伸缩杆、显示器、音箱、第一直线电机、第三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微距摄像镜头等的输入端电连接,图3是平台控制部分的硬件框图。

3平台主要控制功能设计

此平台中,矩形箱体上盖板的打开与合上、放大镜和微距摄像镜头的移动、定位板位置的移动、工具箱和托板的移动等操作多处用到了电动伸缩杆、直线电机等的联动,这些器件都是由控制面板内的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其功能的,以下为这些主要控制功能的实现。

3.1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选用STC89C52,此芯片成本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较广泛、成熟,而且它灵巧的8位CPU、4个I/O口和8KB可编程Flash已经能够满足本装置的需求。

3.2电动伸缩杆的控制

平台中放大镜和微距摄像头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调节、矩形箱体左右上盖板的开合、矩形箱体底部旋转板的高度调节、支撑板左右两侧托板和工具箱高度的调节等处都用到了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是通过主控芯片控制步进电动机正转和反转来带动的。步进电动机是将电脉冲转化为相应的角位移的执行机构[3],每当输入一个电脉冲就动一步,步进电动机驱动的速度和位移大小,可由电气控制系统发出的脉冲数加以控制,并且位移量与脉冲数严格成正比,可以达到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适合于本装置中的控制。以下以一个步进电动机的控制为例来说明。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按键产生脉冲来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每按一次键转一定的角度,正转带动电动伸缩杆伸出,反转带动电动伸缩杆回缩。硬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按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及电源模块组成,图4是本控制的硬件框图。F其中步进电动机选用20BY20H01型号,驱动芯片采用2003,软件采用查询方式。此型电动机是电磁式、4相、单极步进电动机,程序中用的是1相励磁方式,如想要每次按键伸缩的距离更小,也就是调节的更精确可以采用1-2相励磁法。图5为加载了代码的仿真电路运行图。

3.3直线电机的控制

平台中矩形箱体底部的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台,用来调节定位板的前后位置,支撑板左右两端的工具箱和托板位置由第三直线电机上表面滑动连接第二滑台来调节,所以对直线电机的控制也是本平台的主要控制功能之一。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直线运动的新型电机,不需要像旋转电动机一样采用其他辅助机械机构,整体系统结构更简单,直线电机也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控制[4]。本平台中采用STC89C52芯片控制直线感应电机的硬件电路如图6所示,和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相似,由按键控制模块、单片机、驱动模块等组成。2021年高红霞,等:一种用于教学的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第1期对每个直线电机的控制都类似,当单片机收到按键信号后,发出指令驱动或停止各个IGBT,各个IGBT的不同工作状态产生8种0和1的组合,通过控制8种组合方式的顺序和逆序可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比如正转推动滑台向前滑动,反转则推动滑台向后滑动。

4结束语

本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平台可以综合进行电子设计类课程的实验、组装和焊接,辅助教学功能是它的一大亮点,使用有序、便捷,极大地解决了此类课程实验和教学过程的不足,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1-13)[2020-7-13].

[2]太原学院,任凤琴,郭银芳,等.一种教学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装置:中国,ZL201920379989.X[P].2020-5-15.

[3]张靖武,周灵彬,刘兴来.单片机原理、应用与proteus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电子设计范文篇2

近年来,我国电子技术获得突飞猛进发展,新型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得以广泛应用,电集成化与复杂化显然已成为新时期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更好满足当代电路设计需求,利用电子线路CAD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很有必要。在电子线路CAD技术的辅助下,电路设计的精密度将获得可靠保障。电子线路CAD技术的应用,其实是电路设计者在电路设计理论上具有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绘图、设计软件等工具,完成实际的设计工具。在电子线路CAD技术的帮助下,电路设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均将得以显著提升。目前,电子线路CAD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电路图的设计。作为电子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设计结构完善、功能全面的电路图很有必要,这是确保电子设计最终产物能够正常使用的根本保障。在电子设计者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工作时,完全可以借助Protel工具,实现原理图的输入。Protel蕴藏着资源丰富的电子器件库,在Protel的辅助下,设计者在绘图期间能够结合设计需求,灵活使用各类电子器件,大大简化了设计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电路原理图的精密度。譬如,使用者绘制完成元器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放在任何一个位置,仅需通过拖动就能实现,无需进行其他调整参数等操作。

1.2模拟数据。电子线路CAD技术还能起到模拟数据的作用,以便设计者根据模拟电路运行产生的数据,检验电路设计有无异常。同时,可结合模拟数据,对电路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Protel软件本身自带多种模拟功能,设计者可通过模拟功能的运用,对电子设计在通电情况下的温度、瞬态、灵敏度等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确保该电路的功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另外,还可利用数据模拟,了解电路各环节的运行情况,以便设计者及时察觉线路异常,并尽快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1.3设计PCB板。利用Protel软件,将电路设计图进行布线,最终形成的电路板即为PCB板。PCB板的设计,离不开电路原理图的导入,而电路原理图的导入工作,势必需要借助Protel软件的数据模拟功能。同时,为确保PCB板的设计达到理想效果,电路原理图与PCB板中的各类元器件的电气特点务必要保持一致。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借助Prote软件的布线功能完成布线工作,并在后期,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布线工作的效果,使电路布线更加精确、整洁。

2运用电子线路CAD技术提高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建议

电子线路CAD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性很强,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新兴课程,是当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电子线路CAD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锻炼学生PCB板的设计能力,能够结合设计需要,完成各种类型的PCB板布局与布线。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务必要掌握:CAD软件的应用能力、原理图绘制能力、原理图元件制作能力。PCB板设计能力、新元件封装制作能力、单面PCB板设计与编辑。双面PCB板设计与编辑,并了解一定的有关多层PCB板设计与编辑以及电子线路仿真知识。结合电子线路CAD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为能有效完成电子线路设计工作,全面落实电子线路CAD技术的教学很有必要。然而,从目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在高职电子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电子线路CAD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学生在对电子线路CAD技术始终无法真正掌握电子线路CAD技术,也不能通过灵活应用该技术,顺利完成电子设计工作。学生对该技术的学习,往往只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多呈现出临时性记忆的特点,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导或一定时间未接触,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发现运用以行动为向导的项目教学法效果更佳。告知电子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先整体后具体。在开展CAD技术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提前对该技术的应用价值与学习意义进行介绍,告知学生这一知识要点的学习难度与学习目的,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再进行各项目的教学与实践;

(2)循序渐进。学生初步接触CAD技术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尝试,带领学生运用该技术进行难度系数低的电子设计,然后不断增减难度,由浅入深,加强学生运用该技术的能力。比如说,相较于高频电子产品,低频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更为简单,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时,应从低频电子产品的设计入手,待学生完全掌握操作技能后,再逐渐转向高频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

(3)鼓励创新。在使用CAD技术进行电子设计时,教师应在学生CAD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电子线路CAD技术应用的灵活性;

(4)要求学生将理论落实到实践。子在学生运用CAD技术完成电子设计任务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设计转化为成品,而不是停留在电脑的设计。将设计转化为成品,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CAD技术的魅力,今后愿意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

3结束语

电子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在电子设计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运用EDA工具软件和平台可以对电子设计逻辑进行整体性描述,为电子线路系统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功能。而且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多种设计概念,是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重点。

1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1.1发展前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也就是EDA技术,其发展先导是现代科学技术,由计算机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结合构成,将电子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拓扑逻辑学、微电子结构学等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大大提高电子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其主要用于电子工程开发出的电子系统软件设计工具,所以强大的计算机功能被很好地融合进来[1]。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可以为电子设计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使得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的语言描述范围增大,实现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的统一,编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完整,实现了自动化技术语言的交流、保存与修改。而且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推动了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在各级仿真、纠错和调试中可以及时发现改正电子结构设计中的不足,保证了电子设计的具体细节,有利于充分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现代EDA技术有了良好的框架工作环境,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1.2发展优势。在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功能,而且电子硬件系统的功能仿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加强,方便进行电子数据的查找和错误修改。对于电子设计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文档管理有一定的简化作用,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其设计成本费用。在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加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功能充分发挥的要求,推动了虚拟电子设计过程的自动化。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利用了计算机各类库的支持作用,使得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的逻辑仿真性能加强,并通过模拟库、综合库、版图库与测试库的导向运用提高了其逻辑综合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HDL的功能[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主要运用了数字电子系统,所以可以进行电子设计抽象性行为的逻辑性描述,通过运用功能描述和内部线路结构描述,实现了各个阶段与各个层次中电子设计过程的应用。因此,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通过一定程度上相应的模拟验证,使得电子设计过程成本费用大幅度降低,设计过程中工作的正确性大大提高,设计周期缩短,设计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其发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对计算机软件与技术功能的运用,使得电子设计过程中电子文档管理作用加强,电子设计文档管理得到了简化。而且不同于以往的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逻辑设计与仿真测试技术强大,通过运用明确的电子设计方法在制定明确的标准规范时约束了其设计工作,所以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性能也有所加强。而且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子设计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标准化语言的功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对不同设计对象的管理推动了电子开发工具的规范作用,所以电子设计系统开发的可靠性提高,是电子设计技术发展过程自动化程度发展的重要技术。

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2.1系统结构。EDA系统的电路主要有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双管正激电路和二次斩波断电路3种。在电网电流进入系统的同一时间会到达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和系统中相应的辅助电源。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进入PFC的电流,其目的是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功率[3]。在具体运行中,进入辅助系统的电流可以保证单机片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PFC是处理双管正激变换电路中的电压,实现电压与直流电压的转换,提高电路运行的稳定性。2.2软件仿真。软件仿真设计原理是合理利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并结合电路支路特征和整体电路拓扑结构,合理运用构成的电路方程,求解电路的具体设计,然后进行设计仿真工作。仿真电子电路期间,在选择进行仿真分析时主要运用的分析方式是阶段分析和网络分析,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构建电路方程时,作业人员要尽量以矩阵的方式来表达方程,方便进行运算和检查工作,保证利益仿真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4]。

3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应用

3.1电路分析与计算机控制。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是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机控制,作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可以进行电子工程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含有电感的单相、多相电路、电子工程双口网络和三相电路等工作。在电路设计方案中进行电子工程行性的分析,是提高设计电路的科学性的重要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中也融合了电子工程计算机控制的相关技术,并类似计算机电子工程控制的应用过程,所以可以在虚拟电子设计中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5]。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控制精度,也是提高其效率的关键措施。3.2辅助计算机设计。提升优化计算机本身的辅助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功效,所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必须要配合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在进行新系统工具设计时,可以将自动化技术作为技术的基础,并就多种数据和方案进行选择,发挥计算机辅助的数据、方案、图像保存的功能,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时可以进行快速寻找。在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编辑和计算工作,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草图成正规图纸的转变,减轻了工作量。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配合,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虚拟电子设计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3.3辅助计算机制造。在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辅助制造领域中的CAM中(即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的硬件部分有计算机检测装置、存储装置、装卸装置、输送装置、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部分,软件部分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辅助作业计划编制、调度、辅助数控程序编制、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其中还有一些软件模块,比如数据库和辅助工装设计等[6]。在计算机辅助制造中运用软硬件模块相结合的电子设计技术,有利于提高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效率,并对计算机、电子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完善。3.4辅助办公管理。在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的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如果只是依靠人力设计存在很大难度,必须有大量的设计来辅助,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还制约了其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设计过程复杂人力设计中出现错误的情况。因此,充分发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就可以将其用来辅助进行办公管理,有效管理相关的文件与信息,使得数据计算更加精准,提高办公效率。3.5辅助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电子设计技术的设计过程复杂,设计时需要整合设计中的很多环节,并配合相关的设计人员和技术,保障虚拟电子设计的便捷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集成制造优势,优化其整体设计,充分发挥操作过程中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以此来辅助设计,优化每个设计环节[7]。在进行各个环节时,需要运用计算机的集成制造优势,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整合,最终达到实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样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产品质量和效率才能有所保障,有利于其不同程度的提升。

4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其在很大程度上为系统功能拓展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必须要结合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优势和前景进行分析,发挥其在虚拟电子设计技术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海燕.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6,(9x):52.

[2]景海宁,宋会良,张鹏涛.依附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电子线路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88-89.

[3]孟繁卿,蔡金燕,孟亚峰,等.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发展研究[J].飞航导弹,2017,(8):38-42.

[4]吴茂林.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33.

[5]颜海燕.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在电子设计技术中发展的优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151.

[6]胡晓华.电子设计技术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2):25-26+37.

电子设计范文篇4

1.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类型,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2.教学要求必须具有够用性。要求教学应“必须够用”,我认为“必须够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必须够用;二是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必须掌握;三是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需具备;四是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必须强化。本课程必须根据电子类专业群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制定合理的大纲,编写适用性强的教材。3.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4.教学方法要具有实践性。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5.教学考评要具有技能性。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二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技能考核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具有“双成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1.制定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大纲。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主要考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群的适用性。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介绍》要求,电子信息类专业群把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大纲所指向的内容必须为电子类各专业所适用;二是工具应用性的掌握。本课程是以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为主要内容,熟练应用软件工具进行各种电路设计是重点内容;三是要与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进行关联。使学生既掌握了设计知识和技能,又进一步增进了对专业课程电路的理解,具有整体专业观念;四是充分体现以应用性、技能性为核心的考核方案。2.进行教材的改革与建设。现有的教材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的,一定要改,系成立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教材编写小组,着力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应体现出最基本的足够的理论与操作知识,面面俱到的软件操作知识要省略,但原理图元器件知识、PCB知识、封装知识、制板知识等理论要详细突出;二是如何应用到实际电路的设计,将电子技术课程的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编入教材和讲义,让学生掌握实际电路的设计流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用结合;三是如何成为产品化的PCB,这也是进行教材建设的重点,增加实物制作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实物制作,既掌握电路设计技能,又熟悉了工作流程,形成了产品化的印刷板,实现了在课程中的工学结合。3.实操内容与相关课程的结合与应用。工学结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高职院校教学切入点,而实训是最好的载体,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总体改革方案的要求,对实验实训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一是将本课程的训练与相关课程连接、沟通。如与模拟、数字、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相互衔接,将相关课程的电路作为基础,由于学生比较熟悉,进行设计时得心应手。二是除了正常的实操训练外,进一步增加了课程设计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实物,通过实物制作这个工程实践环节,真正掌握书本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方面,将训练课改为任务驱动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任务分为六大块(即模板制作、原理图库元件制作、PCB库封装制作、层次原理图设计、PCB设计、课程设计),十小块(增加原理图检查、设计规则设置、原理图综合训练、PCB综合训练),每一块独立为一个任务,所有任务完成了,教学总体任务也相应完成。具体执行如下:①制订实训任务书。将每一个任务以《XXX实训指导报告》形式出现,提出本次实训的工作题目和实现目标,给出主要实现的主要步骤,学生当堂工作,得到结果,完成任务,同时让学生回答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教师指导。在实训中教师主要负责两方面指导:一是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在绘制原理图元器件时,有的学生将管脚方向放置反了,教师要纠正而且进行强调其方向的重要性;二是介绍相应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掌握的熟练性及工作效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网上交流,编写了教材上没有的应用技巧15例,在训练中不断让学生掌握,提高了学生设计速度和质量。③单元任务与综合任务相结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单元任务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争取让学生获得技能鉴定证书,具备国家认可的电路设计绘图员资格;二是单元任务与实践结合,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实际设计与制作电路印刷板的方法,通过参与工程实践,全面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在训练成为产品化PCB板方面,增加课程设计部分,采取实物制作训练方式,课时约为6~10学时,该训练要求采取“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路)”课程提供电路,为了搞好训练,笔者与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教师组成了项目开发小组,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有关实训环节,我们制订了“先易后难,稳步提高”的训练计划,为此我们为学生准备了两个训练项目,一是在数字电路中已经用万能板做过的“三人表决电路”,由于学生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并有制作经验,因此在设计PCB设计中能有效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选用较为复杂一点的“循环彩灯电路”,这是选做训练,该电路既可以作为复杂的单面板电路训练,又可以作为双面板电路制作,有很强的课程代表性。4.考核系统的建设。①实用性。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试卷定成绩,虽然卷面能反映一定的实践知识,但缺乏对应用能力,尤其是实际的操作能力的考查。新的考核要求的设计都是可以成为现实的产品,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既有设计的兴趣,又可以得到技能的提高。②与相关的课程的结合性。采取相关课程电路为基础进行设计,既可以较好地进行课程之间的沟通、复习,又可以增加设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③与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由于学生要参加广东省技能鉴定中心“计算机辅助绘图员(电子CAD)”职业技能考核,考试形式与之接轨,要使学生适应技能考核的环境和题型,提高考证的通过率。考试改革主要体现以下方面。改形式,期末考试全部上机实践考核,通过实际操作切实掌握知识和技能;改内容,试题与省高级技能考核形式相同,虽然难度有所降低,但考试的知识点和技能掌握的重点部分,在试卷上充分体现;改评卷,制定与行业标准相一致的评分标准,进行电子文档的教师评卷;改构成,平时占20%,主要是课程设计和平时实验报告得分,期末考试为大型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占80%。学期考核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不断强化操作技能,才能在上机考试中得以应用,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学生设计应用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1.教师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本课程设计是我们自己开发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训练的适用性,还要充分进行实验,在亲自设计并成功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后才能给学生使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技能水平得到长足提高。如在PCB板的制版方面,我们通过网上查询和自我反复实验,开发出背胶纸制版法和热转印制版法,尤其是热转印制版法的开发使用,提高了PCB板制作的效果,使学生作品更美观,更漂亮。2010年学院购置了两台PCB刻板机,使得优秀设计包括学生毕业设计得到了精密工具,教师的技能水平也得到长足的进步。

电子设计范文篇5

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推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作用[1-3]。

1.1ADI大赛的前期筹备

基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技能培养的需求,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2003年电子科技大学与ADI公司共同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ADI联合实验室”,为我们能够成功地承办这一大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4年ADI公司希望在电子科技大学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基于以上考虑,电子科技大学建议将设立奖学金改为赞助研究生综合设计竞赛,由ADI公司提供样片和部分制作费与奖金,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和提供场地与实验条件。

1.2ADI大赛的探索与推广

2005年3~10月,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电子科技大学-ADI研究生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了学校广大师生,特别是在校研究生的热烈反响。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使ADI公司意识到了举办大赛对学校和自身的双赢关系,故在2005年比赛结束之后,ADI公司计划将大赛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度的第一届全国创新设计大赛继续在电子科技大学举办。在统筹全国大赛进度的同时,学校负责西部赛区的具体组织工作。西部赛区负责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陕西10个省和自治区相关高校的联系和组织。短短两周的报名时间,我们收到了西部赛区30多支代表队的报名表。全国共有来自30多所高校的60多支代表队参与竞赛。经过初评、复赛、现场答辩等多层选拔,来自16所高校的20支参赛队分获特等奖至三等奖。与此同时,为了总结大赛的经验,承上启下,并保存大赛成果,在2006年ADI创新设计大赛圆满结束之际,学校联合ADI公司,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收集和出版了各获奖队的设计方案。以供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为将来赛事的参与者提供灵感。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历时半年,于2006年11月顺利结束。我院的承办工作受到了ADI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同,并总结此次活动的组织过程,形成一定的规程,作为后续赛事的参照指导。

1.3ADI大赛的竞赛影响

自2006第一届全国ADI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开展以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大赛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活动框架,并为后续两届大赛承办高校及其他类似活动广泛采用。它的社会影响和认同度正在迅速扩大,第一届比赛的全国7个赛区三十余所高校的87支参赛队共计300多名学生参与。2007年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竞赛,93所参赛大学,450支参赛队和1116名学生,增幅在300以上。由此可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尤其是国内著名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新兴的、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创新竞赛。它也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青睐,也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电子科技大学参加首届竞赛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奖励及省级、校级荣誉称号。毕业后部分选手赴国外大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或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的公司骨干,或成为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的科研主力,就业质量和薪水待遇与一般毕业生相比具有明显的提升。

2竞赛的启示

2.1开放式命题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凝练知识、检验技能、考察能力及注重创新的比赛[4]。ADI创新设计大赛是一个面向在校研究生的科技型创新竞赛活动,ADI大赛采用开放式命题的方式,把电子竞赛与开放式科技项目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竞赛统一命题、固定套路的模式,更着重于培养在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参与、独立思考,既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个性潜能的空间,又形成了一个自主学习、良性竞争的氛围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契机[5],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其工程实践素质,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效果。ADI大赛平台的搭建解决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的创建则需要依托学校和学院的科研能力。为了使我校的同学能够对参与此次竞赛有更大的信心,我们还打破了那种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知识的这种传统技术指导模式。我们邀请了多位理论扎实,并且有丰富的使用ADI公司器件开发经验的老师对同学们做了多场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获得了同学的广泛赞誉;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包含报名参赛同学和上届校内比赛的获奖同学的专题座谈会,使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这场科技竞赛活动中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6]。

2.2贴近实际需求,实现产学结合

电子设计竞赛完全是一次实践的竞赛,是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竞赛[7]。它采用围绕特定产业开放命题方式,促进学生紧密关注社会及产业的发展状况,在竞赛中引导学生主动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又能为相关产业积累创意,培养、选拔人才,是产学结合的有效形式,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摆脱传统电子设计竞赛高校热、产业冷的尴尬处境,实现学生、高校、产业等多方共赢。ADI赛事是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并成功地利用了企业的资金优势为教育服务。赛事不但为同学提供了发挥才智的空间,同时也使得ADI公司对我校学生的素质有了更加深入认识,为ADI同我校的进一步合作开辟了新空间。ADI竞赛为大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电子元器件、DSP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竞赛围绕创新这一主题,紧扣当今社会电子产业的最新领域和发展方向,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到现代信息产业设计中,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2竞赛推进国际化交往

全国性的电子设计竞赛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种辅助和促进手段[8]。受此活动的影响,校内各学院也纷纷兴起了旨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类学术竞赛,如英飞凌杯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应用大赛、软件设计竞赛等,ADI创新设计大赛开创了校内甚至是国内研究生综合性创新竞赛的新局面。同时也推动了学院研究生的国际化交往能力,2006年7月,IEEEEDS副主席AlbertWang教授通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带4名美国大学生赴电子工程学院交流。以电子工程学院为依托,成立了国内第二个IEEEEDS学生分会。为全校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电子设计范文篇6

知识面广,内容涵盖多个专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在连续四天三夜内完成赛题的设计、制作及调试,并写出设计报告。竞赛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团队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应用各种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创新能力。通过对连年来竞赛作品、设计报告的分析,发现在参赛学生中,以下问题较为普遍。(1)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新器件、新技术的应用;(2)知识面较窄,综合分析、设计运用能力不够,创新能力较差;(3)实践动手及调试能力不足。

2.依托电子设计竞赛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学生在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没有跟上当代科技的发展,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依托竞赛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体系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正朝着新器件、新技术及新应用方面发展,赛题综合性强,设计指标要求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扩充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新课程体系中增设一些综合性课程设计,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制作电子实物,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的内容不仅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部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科前沿知识,把新技术、新应用充实到教学中。要在有限的学时里增加新知识,我们必须对授课内容做相应调整,在基础课中减少基本公式推导等理论性论证过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实用性电路设计的实例,而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则需扩充一些综合性电路系统设计的案例。通过相应案例的分析、设计过程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以及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适当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案例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把实际工程案例中的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自学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依托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存在着偏重知识轻视能力、偏重继承轻视创新、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教育观[2]。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验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分量不足。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思维不足、难于将书本知识融合到实践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势必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电子设计竞赛的推动,按照训练层次,重新整合原有的实验,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2.2.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常用基础性仪器及基本电子器件的正确使用,验证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验证性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纪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对数据的正确性做出分析、处理。实验内容要尽可能多地涉及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实验过程中要对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做重点训练。完成验证性实验后,学生应该掌握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应具备测量和调试简单电路的技能。为后面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

2.2.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多种仪器综合使用的技能及对综合性电路的组建、调试的能力。实验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基本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小系统电路,实现电路系统的设计。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应具备小系统电路的构建、安装、调试的能力,查阅器件手册及网络查询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

2.2.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是老师出题,也可以学生自拟题目,针对题目,学生首先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出实验电路。然后自己进实验室,通过实验器件、仪器和设备完成实验课题。在设计性实验的全部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老师只扮演启发和点拨的角色。设计性实验赋予学生很大的空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大胆实验,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以体现,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应基本具备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以竞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教学工作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赋予高校的职责,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潜质。为了把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得更好,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要建立起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设立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用于奖励在此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另外,可以通过成立电子协会、电子兴趣小组、创新活动小组等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中来。

2.3.2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调动教师积极性,保证学生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学校应认可指导教师的付出,拨专项经费,建立、开放创新实验室,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量,成立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小组,落实指导教师职责,开展评奖评优等方法促进教师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学校则可以通过学分对换、设立创新基金等形式,奖励在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指导教师要切实起到引领和点拨的作用,首先应保证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定期给学生开办讲座,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科研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2.3.3建立创新实验室,加大开放力度。无论科技创新活动,还是学科竞赛都离不开实验室。学校应建立专门用于此类活动的创新实验室,添置活动所需的实验设备。更新实验室管理办法,设置实验室开放经费,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安排开放性实验教学,把开放性实验教学纳入学分中,有意识地使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相融合,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搭建良好的平台,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奠定重要的基础。

3.结束语

电子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电子设计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应用

电子设计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提高设计的准确性与便捷性,提高设计效果,还能够节约设计制图的时间,并将平面的图形立体化形象化,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再次修改,因此,电子设计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电子设计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1.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概述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量大,对技术的发展要求较高,资金与科研力量投入较大,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也就越迅速,电子设计技术也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并获得了一定成效。现代电子设计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下面主要围绕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进行简要概述。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为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再发展到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变革,已经逐渐完善,在电子系统中的多个领域,尤其是微波领域以及模拟领域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进行电子系统设计仿真测试,第二,进行电子系统的布局布线,第三,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与逻辑分析,第四,实现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平台只需要计算机硬件以及系统软件,在具备电脑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工作,方便、快捷,投入小,回报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电路性能分析与设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子产品以及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电子设计的发展经过了多次重大变革与进步,其发展历程如下,电子设计技术的原型是应用分离元件,经过不断研究,转变为SSI,SSI是电子芯片所构成的电子系统,不过当前,此电子芯片构成的电子系统已经不再使用,成为历史,在此之后,研发了微控制器MCU,微控制器MCU在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服了数字电路系统中存在的许多难题,实现了复杂的逻辑功能,使电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微控制器MCU是电子系统设计的里程碑,在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价值[2]。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还是较为乐观,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发展,为电子设计技术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提供了辅助,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具有强大的动力,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大,电子产品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科研人员的研发动力较强,相关企业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技术,促进了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

3.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3.1系统功能仿真

系统功能仿真是验证系统设计逻辑功能的有效途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电子设计技术工具与测试平台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波形输出、文件记录输出等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将输入信号与输出矢量进行比较,验证真伪,实现系统设计模块逻辑功能的验证[3]。系统功能仿真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在本系统输入EN、CP、CLR等信号,在信号输入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得到功能仿真系统输出的波形,其次,对波形进行验证,将输出波形与输入信号测试矢量进行比较,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系统逻辑功能是否正确。

3.2报警电路工作原理

报警电路是电子系统中常用的系统,常与检测数据处理系统同步,在电子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电子设计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报警电路性能,增强报警线路的有效性与灵敏性,改变传统报警线路的实现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报警电路多是由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而成,不仅规模小、灵活性差,逻辑能力差,调试过程还较为繁杂,无法使报警电路有效工作,而运用电子设计技术研发的新型报警电路,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报警电路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首级电路信号输入到扫描电路中,并为扫描电路制定标准,标准规则如下,在10次连续超过标准值的情况下瞬间报警,在其他情况下,安装定时器,累计到一定次数后,发生警报。其次,严密观察规定时间内的信号变化,30分钟、8小时是较为特殊的观察点,需要做好观察研究工作,最后,安装定时控制器,以8小时为间隔,每8小时,发出一次自检信号,此自检信号的作用是对计数器进行复位。

3.3逻辑优化综合

逻辑优化综合是电子设计技术在电子系统中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逻辑功能的综合优化,能够提升电子系统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使电子系统的智能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增强电子系统的各种性能,促进电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逻辑综合是指将较高抽象层次的描述转化为较低抽象层次描述的方式,当前,电子设计技术能够利用综合器对源代码进行优化综合处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还能够将逻辑电路图转化为门级电路,生成网络表文件,提升电路的性能,增强逻辑的综合性,有效进行逻辑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设计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实现逻辑的优化综合,提高电子系统的逻辑性与应用性,还能够设置报警电路,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保证电子系统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因此,研究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永鸿 单位: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亚平,王亮亮.EDA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电子设计范文篇8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所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举办了九届,由1994年第一届的44所院校219支参赛队657人发展到2009年第九届923所院校9042支参赛队人数达27126人。该项竞赛举办目的是:通过竞赛推动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断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了15年的积累与沉淀,为电子信息产业界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和在校大学生择业的桥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电子方面的优秀人才。我院2009年首次组两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获得了湖南省的三等奖一项。我们在和兄弟院校拼搏竞争、交流切磋的过程中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信心,更体会到了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面对竞赛暴露的问题应如何加以解决,值得探讨和研究。

二、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多个专业,涉及到模数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等多门课程及EDA软件工具的应用。竞赛分为高职高专组和本科组,题目一般四到六份,参赛队可以在相应组里任选一题。竞赛时间为连续的四个白天和三个晚上,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每个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制作、调试工作,并且写出设计报告。该竞赛对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体力都是一个挑战,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验的能力[1]。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参赛队要求在连续四天三晚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许多相关领城的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必须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电子设计竞赛不但对参赛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2]。

三、竞赛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从历届竞赛的题目来看,试题难度逐届加大,实用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明显,留给参赛学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研究我院参加的第九届电子设计竞赛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面窄,专业知识不牢固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停留在书本理解的层次,没有和实际应用挂钩。表现在竞赛中根据竞赛题目的要求提出切合题意的方案少,即使能提出第二、第三方案也往往是凑数,很难进行充分论证。使用参考电路时,往往生搬硬套,缺乏提取参考电路部分为我所用的能力,结果造成设计方案繁琐。学生没有接受过项目设计的训练,所以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制定出优化的设计方案。

(二)综合运用能力差

平时教学实践环节中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很多学生不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分析工作原理,抓不住电路的重点,特别是进行几种方案对比时,往往泛泛而谈,抓不住要害。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差,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

(三)实验基本功不扎实

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焊接不熟练,电路布局不规范,走线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思想。甚至有些同学想一次性焊接所有元器件,试图一次性成功,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出现故障不能确定问题发生在哪里,在查找故障的过程中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有的参赛学生甚至不会使用常用仪器设备,更不会选择元器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实验基本功不扎实。另外报告书写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利用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已不适应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从历届电子竞赛试题看,其知识面覆盖了无线电、应用电子、传感器和自动控等专业内容,而且设计指标要求高。传统的分立元件电路,老一套基础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已远不能满足电子竞赛和电子信息时代的要求。另外,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时,就会发生诸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如: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而电子设计竞赛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竞赛,也不是实验竞赛,而是由一个参赛队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工程背景的竞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系统实现。它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竞赛的形式与内容基本上符合面向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一个挑战。为了实现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实理论教学内容。由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而教材建设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死死地盯住课本,而是要把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在理论教学中时刻注意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引入,如在讲授单片机时,应把最新的单片机芯片介绍给学生,在讲授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理论课程时我们应插入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将Multisim、Protel、Matlab等软件开发工具穿插于各门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对大赛的所涉及到的几门主要课程,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单片机原理等方面加强理论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能适应竞赛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科研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应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应相应改革。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不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往往过分强调具体知识点的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弱化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法中我们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突出重点,启迪学生思维,把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我们在讲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可以应用Multisim虚拟演示平台现场检验学生回答思考题的正误,现场实现学生的一些设想;如果不能实现,引导学生课堂讨论。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即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答疑辅导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入检查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查漏补缺、弥补课堂讲授不足、扩展知识范围的重要措施,是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以及搜集学生对改进教学工作意见的重要形式。

(三)实验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着补充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3]。现行电子类科目实验内容的设置体系一般有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而现在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单一,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内容。系部可对简单陈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淘汰陈旧的过时的技术验证性实验,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项目,增加一批题型新颖、难度适度的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和应用型实验项目,并相应的提高实验的学时数[4]。这样,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专业特点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如电子技术中引入了EDA技术进行仿真,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EDA软件自行设计电路,使学生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设计电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新建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DSP原理实验室整合在一起完整地运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是本科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保证,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以及参赛,在与兄弟院校竞争中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先前我们实验室建设的差距。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学院应把实验室建设作为重点建设来抓,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和改革力度,多方面筹措资金,近年来,学院和系部对从数理系合并过来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补充了大量仪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并于2009相继建成了通信原理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DSP原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环境和物资保障。我系还专门建设了一个支持电子设计竞赛和平时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创新实验室,学生有了更好的创新舞台。另外,系部的部分专业教学实验室应努力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同时也可以使实验室逐步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我们可以专门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还可利用寒暑假集中对学生开放,拓宽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要求。

(五)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延伸,是巩固所学知识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索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院建立健全的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如设立创新学分,允许把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获得科技成果折算成相应学分,免修相关课程。系部组织学生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创新活动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以及各研究室接受大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科研小组等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如我系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自己购买元器件制作小作品。这些活动促进学生相互文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保证课外科技活动正常持续开展,建议学院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资助和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老师可定期为学生开办讲座,教学生如何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式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新技术和应用新器件,指导学生选课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购买元器件,设计制作作品,撰写论文等。学校还可以成立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建议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电子设计竞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还可以为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培养骨干力量。

(六)加强我院与工厂企业合作

实验室的资源相对有限,仅仅靠实验室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进一步丰富我院大学生电子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推动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实验室建设,促进校企之间的科研与教学上的交流。我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主要形式是在我院建立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在厂区车间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纳我院学生进行课程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应拨出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合作,这不仅对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还能为我院教师提供学习实践机会。我院教师通过到企业的实践锻炼,熟悉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提供了思路。有的实习教师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申请第二职业资格,实现“双职称”,为我院的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设计范文篇9

从我院参加历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情况来看,存在以下5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前期培训实践时间较短.我院参赛选手历年来均是从大三学员中选拔,集中培训一般是从大三下学期5月份开始,学员要在短短的4个月内掌握电子设计竞赛要求的如单片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传感器、自动控制等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应用,对辅导教员与参赛学员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2)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等,学员对一些常用的知识点没有学深悟透,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所以分析电路功能时常常觉得无法下手,对电路功能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更加困难.3)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学员在完成相应电类理论课程学习后,如果平时没有大量的时间去投入实践,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巩固,就难以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有些学员在连接电路时,布局布线不规范,电路的模块之间不够清晰;有些学员对常用仪器如示波器、频谱仪等操作不熟练,基本的焊接技能也不够扎实;有些学员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点;部分学员的作品制作完成后,在现场测试时出现失误,甚至出现作品烧毁的情况,影响比赛的成绩.4)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大部分学员缺乏一定的系统综合分析能力,不能按照竞赛题目的指标要求,经过全面深入分析并设计合理方案,只是单纯地按照查阅的资料将参考电路原模原样地拼接在一起,缺乏系统性,这样完成的作品,其技术指标往往难以达到题目的要求.5)缺乏相应奖励激励机制.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地方院校学生由于存在就业压力,参加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后会对今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较高.而军队院校学员没有就业压力,而目前奖励激励机制又不明确,从而导致指导教员与参赛学员积极性不高.

2以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电子设计竞赛不仅能够反映参赛学员的综合能力,也基本上能反映出学校的电类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水平.针对我院电子设计竞赛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确立了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通过加强电类相关专业课程和实验室的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学员电子设计综合能力.

2.1教学模式机制改革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根据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对电类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将重复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将衔接不紧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目的是完成电类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内容之间、电类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电路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融汇贯通,重构教学内容,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体系.2)实践研讨式教学.2013年开始尝试在每门课程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即在相应理论课程之后集中一周左右时间,通过教员出题、学员自拟题目等方式,围绕与理论课程相关的设计题目进行的工程实践训练,以团队合作、各自分工等方式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点,提高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针对综合实验小班化的特点,在选题和方案论证过程中倡导研讨式教学,通过学员之间激烈的思维碰撞,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3].3)引入示教系统.电类理论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其实践性较强,目前电类课程还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虽然一直强调教员要在课堂中注重引导学员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如何与现有装备结合,并贯穿到课堂中,但学员依然只是了解局部电路,对系统电路理解不深,不知道在实际装备中电路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真正到用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通过在电类课程中大量引入军民应用实例,制作了5门主干理论课程的虚拟与实物示教系统,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员不仅看到了装备中的实际电路,还学会分析现实装备的电路图,从而提高了学员理论分析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选拔实验小助手.在每次上课前根据上次实验课的表现,指定1-2名实验最快做完并且实验报告写得规范的学员作为实验小助手,让这些小助手提前预习并做一遍实验,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帮助其他学员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帮助教员检查部分学员的实验结果.对这些实验小助手,因为平时动手能力较强,所以可以给予更高层次的实验锻炼.通过选拔实验小助手,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对电类知识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独立实验能力,在帮助其他同学排故过程中也可以增进相互交流,更有利对于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减轻了教员的部分工作量[4],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5)改革实验成绩评价方案.我院之前电类课程的成绩评价方案是:在学期末只统计理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实验课的成绩没有计入总成绩,导致部分学员对实验课不重视,影响实践能力的提高.现在对原有的成绩评价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得现在的实验与理论课无缝衔接,将原有的实验成绩与理论课程成绩进行了合并,即“总成绩=理论成绩(60%)+平时实验成绩(25%)+综合实验成绩(15%)”.这样更能突出体现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更加突显实验成绩比重).同时在实验评价中,采用了全程跟踪式的多方面的评价体系,摒弃了单纯依靠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做法,将每一个实验进行分解,分阶段给予评分,对学员学习状况和实验能力的检验也更加客观、有效,也减少了学员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4].

2.2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

1)实验室体系化建设.实验室总体上按照四类五层进行建设和管理,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改建后的实验室功能划分更加清晰合理,总体上采用阶梯式实验模式,在实验室为学员设计构造一个能够充分自主、不受制约地运用知识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自主创新的场景与条件,进行通过项目需求分析、知识学习补充、理论推导计算、实现方法选择、电路设计仿真、实验步骤设计、参数测试方案、实验总结分析等环节,全面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工程实践、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5].⑤科技创新层图1电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体系示意图2)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实验室综合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对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实验过程、教员考核与设备器材的信息化管理.目的是实现对实验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仪器仪表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5].3)开放型实验室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中门禁与实验台位电源管理,学员通过预约系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开放型实验室中教员会预先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员比较感兴趣的小型实验题目,这些实验题目需要采取多种技术实现系统设计,例如防盗报警器、镍镉电池充电器、水温控制系统等,题目也可以是学员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选择的,其目的是鼓励学员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实验.学员有了目标以后会查找资料并确定实验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室进行设计方案验证到最终实现.通过开放型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深化学员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员的综合性实验技能,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培养学员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趣的实验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同时鼓励并引导学员参与电子设计竞赛俱乐部,积极参加学院的创新杯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6-7].4)加强现代电路设计课程比重.为锻炼学员使用现代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入了EWB、Multisim、Matlab、Pspice及Quartus等目前主流的电路分析、现代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计算机仿真使学员有了更加灵活的时间进行实验,同时电路结构与元件参数可以灵活修改,计算过程简单,对于电路分析结果还可以以图形的方式展现,有利于学员对电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开展,可拓展学员的视野,便于学员课余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同时注重强化学员在单片机、FPGA、ARM等创新设计平台和高频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的能力,将理论、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进行无缝结合,提升学员从理论分析到验证仿真到最终实现的整体能力[6-7].

2.3电子设计竞赛组织方式的改革

电子设计范文篇10

1对电子设计竞赛高职组试题的探讨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一般是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制作、调试)。具体的竞赛试题一般具有特定工程背景,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在给定功能和性能参数要求的情况下,由一个参赛队在四天内共同设计、制作完成。起初在竞赛的选题上,高职院校的参赛选手与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从同一组试题中进行选题,其竞赛的成绩与本科生差距明显,多数参赛队伍都难以按要求完成其中的理论设计部分。从2007年开始,组委会采用了本科生组(甲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乙组)分开的两组竞赛题目,高职组的题目相对本科组除难度小些,要求降低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大区别,仍然是以电路的综合设计与制作为主,评分标准也大体相同。从今年9月份举办的竞赛来看,仍是这种情况,给人的感觉只是本科生试题要求的缩水。竞赛对高职生在理论设计上的要求分量显得过重,与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似乎有些偏离。高职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成立之初,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同类专业差别不大,许多课程只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定位越来越清晰。教育部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维护、维修、安装、调试等工作,这与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是相符的。高职的课程改革也逐渐走上了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这种趋势下,大学生电子竞赛对高职生在电路综合设计方面的要求则难以发挥导向作用,以至于一些院校为了应付竞赛而另外为参赛选手开设培训课程的情况。既然竞赛专门开设了高职高专组,在题目的设计和要求上是否能多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不仅在难度上与本科组有所区别,在竞赛的侧重点和评分标准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本科组可侧重综合设计,高职组侧重制作和测试,这样更符合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2综合设计型人才难以成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虽然高职生也是从每年的高考中录取的,但是在入学分数上毕竟比本科生差了一个等次,这个差距反映出他们的中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的差距。许多学生读高职是想学一门专业技术,希望在动手能力上强于本科生,在今后的就业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基础、能力和心理上的定位预期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难以在电子电路的综合设计上有所作为。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高新技术,其理论抽象、高深,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高职生由于中学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较差,教学中他们普遍反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难度大,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理论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在各高职院校都较为普遍。另外,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也制约了他们深入、全面地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许多高职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或2年半,最后一年或半年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所以每届参赛的高职生,多以二年级的学生为主,以他们的课程安排来说,还只是学了一些基础理论,加上近年来的高职教学改革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许多理论课程被压缩,或降低要求,有设计要求的课程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高职生大多数不具备综合全面的设计能力。因此,课程难度与学习时间的限制决定了难以将高职生培养成为电子电路方面的设计型人才。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和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多数电子企业并不要求高职生具备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以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维修工作,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机会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因此,就业的导向也决定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不能以培养设计开发型的人才为目标。

3以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计高职竞赛题目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就是要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服务领域,职业岗位对高职生技能的要求是能够从事更高级、更复杂、更精细的工作。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电子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计高职电子竞赛试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出题,一是以电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为主;二是以电子产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主。这两方面是电子信息专业的高职生要掌握的主要职业技能,把这两方面的职业技能要求引入到竞赛中,通过赛项的设计将引导高职泛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高职高专组的命题设计,可以侧重考核参赛者的电路制作与测试能力,降低对电路综合与程序设计要求,甚至不做要求,直接给出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程序,变设计制作为分析、制作和测试为主。让高职生在识读电路原理功能、弄清信号流程、读懂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PCB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择安装;程序的输入调试;电路功能的实现;整机性能参数的测量。以充分反映参赛的高职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将图纸变为实物的技能水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电子信息类的选题,可以以电子产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主。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试题,就是按照完整的芯片级维修工作过程设计竞赛题目,竞赛内容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性。今后的竞赛若能以电子产品整机的维修作为竞赛项目(如数字电视、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在一个产品上设置多种故障,能涉及更多更全面的维修知识和技能。对高职生的维修技能要求应与经验型维修有所区别,应重点要求能从硬件和软件原理分析,仪器检测等分析复杂故障,写出故障分析报告。对于一般的维修技能也应有所要求,如根据电路板绘出局部电路图、软件的擦写、芯片的拆焊、元器件的代换、维修工具的使用等。

4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