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6:00:39

电子技术课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1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与改革

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规范教学大纲就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在工业生产等方面深入的应用,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对该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每年都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做适当调整,对该课程在教材选择、学时分配、考试方法等环节做出细微调整。比如,该课程传统教学时往往在逻辑运算、分立元件等内容的讲解时占用课时量较多,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应用,教学信息量不断提高,在修订大纲时适当压缩了该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学时,将教学重点从简单的分立元件逻辑电路分析转向集成电路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新时期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媒体教学具有学习直观、交互性好等特点,单是与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板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推理过程更加严密,讲授也比较直观,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的教学手段。该课程的讲授需两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使用,比如,在讲授时逻辑运算部分采用板书的教学形式比较合理,它能够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重视推理过程,且同学生能够适时互动,可充分把握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在讲授数字集成电路时采用多媒体,学生既可生动的从投影屏幕上了解半导体存储器和D/A及A/D器件的外表封装,还可看到应用在实际电路板上的半导体存储器和D/A及A/D器件,直观具体。另外,网络教学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即采用建立课程教学网站的方法,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部分教学视频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并对学生开放,建立有效的如电子信箱、实时网络信息传递软件等学生学习反馈途径,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出及时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引入项目教学方法,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时给学生布置简单的设计实训题目,如电子表、抢答器、彩灯控制器等内容。通过这些简单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从而产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业也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批改对学生同样具有指导和培养的作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在做课后作业布置时尽可能选择与实际接触紧密的作业题或者自行设计作业题目,且作业题目力求答案多样。通过作业的练习使学生不但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业答案的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作业能够全面地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对每次的作业都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每次上课前尽可能抽出时间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上次课内容做有重点的复习,从而增进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课程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环节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之一,传统的期末卷面考试只能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能片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多样化的考核手段,主要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环节主要有期末考试、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阶段性测试等内容,各环节都采用百分制,课程考核结果由各环节成绩综合加权求和得到。根据学生专业的要求适当调整个环节的权重值,形成各专业通用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各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要求和掌握情况。

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在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也是我们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用主要设备及器材、实验过程基本要求、实验项目及内容做出明确的要求。实验大纲制定时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相结合的渐进培养模式。在实验项目选择和实验方案设计中,根据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基础条件,综合考虑学生基础理论、技术和技能三个层面上的培养要求,制定基本实验+扩展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选择集成门电路的功能测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触发器及其应用和电子秒表的设计四个基本实验环节,通过这四个基本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另外,设计若干个综合型实验作为扩展实验,制定适当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后参与完成扩展实验[1]。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我们自编实验讲义,将实验台的各项功能综合应用起来,围绕实验教学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两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教材内容,使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2]。实验过程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环节认真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有针对性地灵活采用常规式、开放式、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保证一人一台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强调必须学生自己动脑并独立自主地完成。另外,在辅助实验教学方面也做了初步的探索,建立了实验教学网络课件和多媒体实验课件,并应用虚拟模拟仿真软件完成部分实验教学,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实验课外时间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工作。实验完成后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建立“多形式考核方法”。主要做到使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结束的实验报告填写、实验基本原理的口述等环节相结合,给出综合实验成绩,计入课程综合成绩。

三、课程设计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2

摘要:如何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项目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项目教学法既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又鼓励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尽早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乐趣,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而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这种对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了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及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进行深入地学习。项目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层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用于帮助师生进行互动教与学,教师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会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较强的学科,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本课程,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高职学生们甚感茫然,尤其是在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兴趣偏颇,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本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全部内容划分为四个知识模块,将知识模块转换成与实践相对应的项目,分阶段选择四个项目:稳压电源、调光灯、可控放大器、收音机。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按3~5人一个小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方框图,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必要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最后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经过改进后,学校提供器材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写出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体会、包括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2.1项目的选取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项目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项目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的选取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但要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了“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晶闸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等内容后,向学生布置了“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在动手之前,向学生发放任务书(包括设计项目、技术指标、可选器件等),要求:设计一个白炽灯调光灯电路,能够无极调光。首先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对总体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计算,画出电路原理图和布线图;预设计经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试验板上组装电路;此后运用测试仪表进行电路调试,排除电路故障,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在为期1周(课外时间)的时间内,针对学生水平不齐,实行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动手能力强、能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增加了有一定难度的额外设计(如进一步利用继电器和声音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对其进行遥控控制),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潜能。选择此项目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前面所学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加以巩固提高。全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讨论,确定了五套方案,分别如下面的电路图1~5所示。通过该项目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学过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还对双向可控硅、传感器、继电器等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总之,项目的确定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2.2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任务、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应先期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我们在开展项目“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在项目开展前,教师先完成了一套“调光灯电路”的设计并制成样品,在提出项目要求时当场表演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明确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3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评估时,我们详细分析了全班五套方案的各自特点,总结了“可控硅”、“单结晶体管”的应用,介绍了调光灯电路的原理和传感器的基础知识,详细说明了怎样用微弱信号对高电压、大电流的控制和变换的简单方法,再通过电路成本核算比较,最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的方案,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4调查测评是项目教学法的有效补充

重视调查测评环节,有利于对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的更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通过实施项目活动教学,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制作了成品,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老师也感到骄傲。公务员之家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项目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周林林.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6,(6)

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型研究与实践

1前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工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对该课设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在总结相关教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型研究与实践。

2课程设计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利用电子元件和集成数、模芯片根据电子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模电、数电等知识并能熟练操作EDA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仿真,利用相关工具和仪器制作电路板并进行调试和检测,完成满足功能要求的作品。通过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本文提出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突破课程界限,把课程设计和模电、数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及相关大学生竞赛相结合。使得课程设计选题丰富,制作形式多样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时间安排上也比较灵活,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认真完成课设内容。

3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介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打破了时间设定,突破课程界限,实施过程中可以由以下三种途径进行。第一种,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在第二课堂自主完成。通过加入我院的专业社团,该社团主要进行电子技术相关培训和制作训练,面向全院各年级招人。社团负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电子技术知识培训和制作并有阶段性考核;通过一年左右的培训,从中选拔较好的学生,由指导教师提出符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由选题,独立制作一件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作品,制作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判,评选出优秀作品。如图2所示,是学生制作的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板。这部分作品的制作者通过这样的培训和实训后,对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电子制作方面的兴趣,是第一批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成为社团负责人,为新成员进行培训。对于其他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对电子技术有了一定掌握,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也起到促进作用。第二种,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程设计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分割,同教学内容结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块化教学,在项目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对其应用领域也有一定了解。这种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相当于把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建立了“相关知识库”。在课程后期引入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可以从这些知识库中选择相关模块,然后进行总体设计和制作完成课程设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且和课程设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第三种,结合省大学生电子专题设计竞赛,该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赛题有适当的理论分析和基本计算。赛题符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能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视为通过该课程设计。在备战该比赛时,由指导教师组织报名培训选拔,对培训队员进行强化训练,在省赛中获奖的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理解和实践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创的目的。

4结语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实践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类、自动化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电力电子技术横跨电子学、电力学、控制理论3个专业方向,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天通信、家用电器等众多重要领域[1]。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且应用愈益广泛的诸多重要学科之一,这使得它在电气类、自动化类本科专业基础课中砥柱中流的作用日益凸显,该课程的特点是兼具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2]。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与除旧布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电力电子的技术进步洪流,带动各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不断涌现,原有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亟须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但其本质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占主导地位,尽管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提供了更多案例和Flash动画等教学资料而费尽心机,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就成为并不鲜见的“常态”。显然,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考虑到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且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效果就会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努力除旧布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的要求[3]。以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为导向而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并以“微课+慕课+仿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时俱进的有效努力方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之间配合差、互动少的状况,并为使学生改变他们以往事半功倍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逐步实现由厌学—有兴趣学—掌握方法—学会—会学的转变,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要求,经过我校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教师的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应以开关器件为基础,以四类基本变换技术为核心,以两种控制方法为辅,以四类技术的应用为目标,并应适当兼顾当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内容设置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使他们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以及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基础性开关器件的内容安排上,以全控型器件为主,兼顾半控型器件的相关内容。晶闸管是半控型器件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几乎所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中都会介绍的器件,它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现在以电力场效应管和IGB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从而会影响到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4]。我们在教学中,按照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器件的历史发展,将半控型器件的相关内容结合整流电路进行讲解,而对全控型器件及其组成的逆变器流交流变换技术、斩波技术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并且会给学生增加一些教材内容之外的全控元件的介绍。在课堂上及时传授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并介绍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紧跟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良好习惯。例如,将当前诸如无功功率发生器(SVG)、电网谐波抑制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高压变频器、矩阵式交-交变换器等电力电子最新应用的内容,作为补充拓展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此外,还应该将那些诸如电子镇流器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等与学生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内容,插入到适当章节的教学中,来增加学生对其身边电力电子技术的感性认识。

2“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注意到“95后”学生求新、求变的特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基本是95后,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厌倦甚至反感,然而他们对互联网、新技术、新教学方式的喜爱并渴求掌握的愿望又是非常强烈的。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1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指基于某种特定的教学设计思想应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等具体教学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方法传授、教学经验介绍等方法论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4]。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微课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形式。

2.1.1微课在新授课上的作用及效果

微课在新课教学的课前预习、新课内容导入、新课重难点讲解等不同环节可以扮演不同角色。首先,在新课教学之前,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微课视频,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视频,为新课做好预习准备。其次,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教师会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依据此教学方法制作微课,在开始上课并复习旧课内容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以此作为学习新课的新颖序曲。最后,还可以将教师对新课中重难点做点拨、对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其规律等内容,也制作成微课,用以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团队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微课视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知识点多而难,并且里面的输出波形较多,如果简单的让学生看书预习,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结合以上微课的诸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会在备课时,自己制作或从网络资源上搜索并购买相应的微课内容,在上课前一周通过与学生建立的班级微信群进行,让学生对新内容进行热身,以达到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并达到预习的效果。

2.1.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优势

微课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应用中拥有几项不可多得的优势。其一,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笔记本电脑或是智能手机,当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二,微课短小精悍,其所围绕的一个议题或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其三,学生学习微课的时间和地点选择的自由度很大,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对微课视频的充分利用。其四,微课可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由于视频播放的快慢可以调节,这就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播放的快慢,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其五,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这使得那些平时反应慢而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这就为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3]。在每次课后,教师通过班级的微信群相应的作业要求,当有学生进行反馈该作业的困难时,通过统计分析学生们的共性问题以及易错、易疏忽的问题时教师就对该知识点和作业制作相应的微视频,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整体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达到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和感情。

2.2慕课的应用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很容易从网上找一些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在线视频,它们既可以使教师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形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慕课教学内容。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精品课的在线视频公开课,就可以作为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慕课形式的参考资料,使用这些资料进行慕课教学,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网络资源,也使得学生们有更多机会领略国内名校的名师风采,这对于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显然益处多多。当然,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中也可以重新复习这些视频,这要比以往的看书本复习效果好得多。随着以后双语教学的逐步普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慕课的资源共享范围,还可以扩展到包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

2.3实验及实践中仿真的实施

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已经成为现代工程设计领域的常态,它也应该成为工程教育领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常态。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环节中,无论是拥有充足实验设备的学校,还是缺乏实验设备的学校,都可以采用Matlab软件实现为实验教学做出必要补充的努力。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元件库来建立电力电子电路仿真模型并给出仿真结果,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实验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而且更容易使学生学好这门专业课程。同时,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仿真教学能够部分代替实验教学,节省大量的教学资源[4]。在实践课中仿真的实施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布置课程的设计任务时,要求3个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给出具体的题目、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等内容后,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数模电技术、编程语言(C语言或Matlab)完成相应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级、部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科技制作。在实习环节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电力电子设备生产单位、发电厂以及其他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单位。

3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较强课程,因此其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技术性涉及面也较广,它的核心在于“实用”[5]。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调实际的应用。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感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微课+慕课+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作者:樊建强 郭晋蜀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张文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6-67.

[3]杨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通大学学报,2006(22):95-96.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型研究与实践

1前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工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对该课设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在总结相关教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型研究与实践。

2课程设计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利用电子元件和集成数、模芯片根据电子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模电、数电等知识并能熟练操作EDA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仿真,利用相关工具和仪器制作电路板并进行调试和检测,完成满足功能要求的作品。通过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本文提出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突破课程界限,把课程设计和模电、数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及相关大学生竞赛相结合。使得课程设计选题丰富,制作形式多样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时间安排上也比较灵活,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认真完成课设内容。

3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介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打破了时间设定,突破课程界限,实施过程中可以由以下三种途径进行。第一种,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在第二课堂自主完成。通过加入我院的专业社团,该社团主要进行电子技术相关培训和制作训练,面向全院各年级招人。社团负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电子技术知识培训和制作并有阶段性考核;通过一年左右的培训,从中选拔较好的学生,由指导教师提出符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由选题,独立制作一件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作品,制作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判,评选出优秀作品。如图2所示,是学生制作的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板。这部分作品的制作者通过这样的培训和实训后,对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电子制作方面的兴趣,是第一批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成为社团负责人,为新成员进行培训。对于其他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对电子技术有了一定掌握,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也起到促进作用。第二种,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程设计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分割,同教学内容结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块化教学,在项目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对其应用领域也有一定了解。这种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相当于把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建立了“相关知识库”。在课程后期引入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可以从这些知识库中选择相关模块,然后进行总体设计和制作完成课程设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且和课程设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第三种,结合省大学生电子专题设计竞赛,该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赛题有适当的理论分析和基本计算。赛题符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能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视为通过该课程设计。在备战该比赛时,由指导教师组织报名培训选拔,对培训队员进行强化训练,在省赛中获奖的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理解和实践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创的目的。

4结语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电路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提高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2],是基于学习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门实训课[3],课程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着重于学生动手设计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为例,该课程改革前主要是通过购买具有一定功能的印刷板套件,然后学生通过套件的电路焊接文件、电子器件进行焊接调试,最终教师通过学生焊接板子的质量、美观度、功能是否完全等情况进行考评,这样造成了学生对系统中电路的原理不求甚解,只求按照电路焊接文件焊接出结果为目标,虽然很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原理图焊接、调试成功,但是经调查,很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这样的实训课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只会焊接电路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第一是课程的考评环节太过简单;第二是课程教学中缺乏对电子技术的自主设计环节;第三是实训过程中焊接、调试遇到问题太少,造成这样的问题就是给学生发放的印刷板本来就是经过厂家调试好的电路板了,只要按照原理图焊接,一般情况不会出错。基于这三个方面,有必要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进行改革。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设计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是电路的焊接技术;第二个是电路系统的设计能力;第三个是电路系统的调试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前只重视电路的焊接技术,忽视了后面两种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厌学,对电子技术课程技术实训课缺乏兴趣。以下是文章对着这三方面进行改革的看法。

1.1课程设计中电路焊接技术教学的改革

电子电路的组装与焊接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将理论电路转换为实际电路的过程,组装及焊接的优劣,不仅影响外观质量,还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4]。任何一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焊接技术开始起步的,焊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电路调试的复杂度,如果在电路系统调试前焊接技术不过关,焊接出来的板子错漏百出,估计在后续调试电路中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在电路的断路、短路、器件放置错误等低级的问题上[5],这不仅给后续加大了难度,而且调试出来的电路也是不稳定的,在工厂里这类产品属于次品。为了提高学生的焊接技术,文章进行了以下几部分改革。第一,增加学生焊接的难度,把之前直接购买的印刷PCB电路板作为焊接改成了直接利用万能板作为焊接对象,这时学生就不会有完美的板子作为焊接的支撑了,需要学生焊接板子需要通过电路原理图进行板子的布局、布线,如果当中遇到跳线或者焊盘脱落了的问题,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第二,增加学生焊接原理图的难度,这样学生焊接的原理图文件就不是单一的功能电路,而是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需要学生在了解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上方能更好地进行焊接,这跟改革前不一样,改革前是购买单一的功放电路、流水灯电路等单一功能,从原理图上加大难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重视焊接是为原理图设计做铺垫的,只有很好地理解原理图才能在焊接环节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第三,加大考评的力度和维度,不单是从焊接后电路系统功能是否完成进行考评,从焊接过程的操作方式方法、焊点的圆润情况、功能是否完成、布局布线是否合理、板子是否美观等作为评价学生在焊接技术部分的成绩。不仅焊接技术在进行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同时在改革之中,还要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

1.2课程设计中电路设计教学的改革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改革前完全忽视了电路设计环节,没有在设计环节培养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能力,一味地重视焊接技术。针对这些问题,在该课程中添加电路设计的环节,以2020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中添加的设计环节的题目为例展开说明。在2020年春季期,为期一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81和182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中,在学生练习、掌握了焊接技术的基础上,在最后面的三天实训中以课程设计的方式出了一道声控灯的电路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声音震动的检测,声光报警控制,以及可调节该电路声音震动的灵敏度,调节声光报警延迟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实训后以此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报告中阐明实现题目所有功能可行的方案,并且选出最优方案,而且说明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等。当设计电路的题目发放给学生以后,本来就缺乏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电路基础知识的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指导老师会一步一步指导他们分组讨论电路设计的方案,并指引他们利用仿真软件Protues先仿真自己设计的方案,然后仿真功能完成后再进行线下万用板布局布线进行焊接。在利用仿真软件中发现声音传感器根本仿真不了,这时需要指导学生把问题转移,理解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后利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串联模拟声音传感器电压模拟量的输出,最后完成电路的设计仿真,同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获取有用的资料,比如设计电路中利用的NE555芯片、LM393芯片等资料。教师就是通过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添加难度适当的课程设计题目,并且在学生设计电路中充当组织、指导、辅导、答疑的角色,让学生感受一下设计电路中从无到有,最终仿真成功的喜悦。

1.3课程设计中调试系统教学的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的调试是整个课程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所谓调试就是检验设计的电路系统原理是否正确,焊接技术是否有短路、断路等问题,电子电路本身的类型非常复杂和多样,每个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也有很大的不同[6]。当然更需要考虑到电磁干扰等问题,它是决定整个课程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改革前都是通过指引学生反复利用万用表检测相关电路的某些测试点电压,并以此判断某部分电路是否出现问题。改革后,第一,加大学生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的种类,不单有万用表,还有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频谱分析仪等,让学生在调试过程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检测工具,比如在测试芯片NE555的时候,指导学生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频率以及电压大小;第二,差异化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然后将同学出现的类似问题在课后分享给同学们,让他们在自己的调试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也收获间接经验;第三,个性化指导,针对个别学生在调试到某个步骤实在进行不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亲自下沉一线,把遇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案讲解给同学,让学生知道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调整自己的调试步骤和方案;第四,严苛考评,针对课程设计已经调试成功的同学进行验收答辩,特别是针对电路设计中某个重要器件的作用进行答辩,让学生在调试中重新认识电路系统的原理,明白理论与实践是有差异的,而且让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此倒逼学生再次深刻理解课程设计题目的原理。

2结果

文章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进行改革,主要针对课程设计中电路焊接、电路设计和电路调试三部分的探索,最后以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课程设计作品为根据评分,图1是近三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与学生评价授课内容、方式满意度的柱形图,2019年是教学改革前的数据,学生该课程的平均成绩为75分左右,2020年、2021年是教学改革后的数据,学生该课程的平均成绩为82分左右,足足提高了7分左右,而且从学生评价的满意度可以看到改革后比改革前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以上分析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前后效果的对比,教学改革后大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利用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为接下来学习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栋,冯成涛,储开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数字化超声波发生器电路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5):57-60.

[2]臧利林,魏爱荣,徐向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83-86.

[3]段凌飞,姚敏,李翔.新工科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5):107-109.

[4]咸立伟.谈电子电路的组装与焊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24):329-329.

[5]陈晔,黎锦钰,翟亚飞,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单面印制电路实物制作[J].电子制作,2020(21):69-72.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7

关键词: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电工电子课程

1问题提出

电工电子技术课是技工学校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其他工科类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学科。近年来,该课程与其他学科技术的相互融合,使其在技工学校的地位尤为重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内容繁杂,并应当通过足够学时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其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最优化,是在新的教学挑战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老师应该探讨和反省的课题。

2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电工电子技术的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2.1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层面,其还需要学生具有将知识转化成为实用性技能的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而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最为注重的便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具备学习和自学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2.2有助于改变教育环境

因为社会对教育所存在的高期望值,以及教育现实境况的窘境,往往会让家长及社会人员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偏见。作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因其所具有的实用性,更加让人们对其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期许。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则可以满足家长和社会对于该专业的期望值,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够有效改善家长和社会对该专业的人士看法,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

2.3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电工电子教学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教学,是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间接的也是在为电子领域培养新型的人才,也是在为祖国发展做好基石。通过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扩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储备力量,促进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进步。

3提高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本身在教学中是无法单纯依靠教师的板书、口头描述来实现准确传递的,如果在教学中适当的利用多媒体,那么极大的方便的解决了教学内容中较抽象、动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做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具有声音、动画、影视等优势,使教学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易懂。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授课,在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中,巧妙恰当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开展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技工学校设置的课程中的理论教学无法将这些抽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解释清楚,不少同学在课后反映,听完课后的感觉往往是“云里雾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引入情景教学法,又称之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企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案例,无形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巧妙地结合起来。技术的学习本身便是为了服务实践,一旦偏离了培养方向,再高超的技术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知晓原来电工电子技术是如何操作的以及其服务现实的巨大意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不断求学的热情,并能够让学生了解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途径。

3.3创设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位置“颠倒”的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在师生之间创设一种双向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模式多样化,不断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2)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参与这一环节纳入到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去,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变化,构建和谐互助互补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运用丰富有趣的评价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教师形成新的印象。

4结语

在新时代,人们对技工学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人们更为关注的则是技工学校是否能够培养更多的实用性技能,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时,更加需要做好实践教学的探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曾宪益 单位:广东汕尾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因材施教

电子技术作为高校电气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电类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主要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大模块以及相关的实验。其知识对构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校电子技术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进行了因材施教的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索,力求提高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培养出更适合快速发展信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技术人才。

1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知识内容方面的问题。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学时少、基础性强、知识差异明显等特点。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在制订教学进度时只能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目标[1],但是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具有明显差异[2],如果不掌握专业需求,不照顾学生差异[3],采取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因前面的知识点未能及时消化理解而影响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学习效果和考核成绩势必较差,最终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2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我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微电子、自动化、电气、能源等多个专业在大二均开设电子技术,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达到20个班,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体系,只能采取大班授课模式。大班授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对坐在教室后排学生有效管理,加之学生自身约束力较弱,后排学生会出现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等不良课堂行为,对这些学生若不加强劝解引导,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也会造成课堂不良风气。1.3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优点不言而喻,但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势必使学生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缺乏思考时间。另外,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便教师设置一些提问互动,学生或因不会,或因羞涩等原因不愿参与,不能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

2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根据“专业特点、学生需求”选择多种教学模式。电子技术是当前高等工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我校每年度同时学习这门课程的班级达20多个。但是,不同专业对该门课的需求不同,如在《模拟电子技术》第一章《半导体》知识方面,微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半导体内部特点,以便为设计半导体器件打下基础;然而对于通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知道一些半导体外部特性,会辨别使用半导体器件即可。因此,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需求,在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1)课上教学,根据内容难易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复杂难画的图表一般采用多媒体表达以便节省课上时间,但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大多采用板书形式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2)课下教学,通过对不同专业特点分析和对学生兴趣点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各专业动态和学生需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将慕课、微课、精品网络课等介绍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创新性的题目,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并定期解答学生疑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新时代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2进行“精点、宽面”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探索。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建立与学生个性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具体体现在“精点、宽面”两个方面[4]。(1)所谓精点,指精选理论知识点。对于经典常用分析方法,要反复强调,务必使学生掌握良好。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讲解中,要反复加强对“先静态后动态”分析方法的讲解。对于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定性分析理解为主。如在讲解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晶体三极管全波段等效电路时,不再详细推导如何获得该等效电路,而是让学生在理解半导体晶体三极管各个PN结内存在杂散等效电容的情况,利用电容在高低频的不同表现,直接给出该等效电路模型,删除烦琐的公式推导,以便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不会感觉知识太难,产生畏惧情绪。(2)所谓宽面,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覆盖面要宽。教学内容改革要适应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需求[5],不仅要扎实各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各专业学生的知识交叉点,如从强电、弱电不同领域,讲解晶闸管的特点和应用。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新观念引入课堂。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介绍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实例,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的热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2.3实施分层分流和因材施教的课外讨论模式。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结合学校现有资源、教师队伍和学生特点进行改革。由于我校在多个专业同时开设电子技术课程,学生人数众多,在教师人力缺乏、教学设施有限的情况,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变得尤为重要。经过教研组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我校自去年开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在传统“大班授课”中,根据学生平均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进度,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每章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能力特点,每位教师对自己课程班中的学生分3组进行“小班讨论”指导。(1)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小班讨论”主要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答疑形式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质疑形式两种方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疑惑,巩固知识点,使其不丧失信心,跟上课程进度。(2)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小班讨论”主要采取引导启发方式,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如对数字电子技术计时器的讨论中,引导学生采取“清0”“置数”正反向思维设计计时器,并讨论计时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3)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显然“大班授课”的内容不能满足其要求,在“小班讨论”中一般设立专题,开阔学生的思路[6],如模拟电子技术中,专门设立“差分放大器分析方法”“大规模电路图读图”“先进电子仿真应用”“功率放大器效率提高”等专题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集成放大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的特点以及应用等。都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讲并不比专业课差,是今后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和保障。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高校的录取规模逐年增加,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为此出现了分批次多层级进行的多种招生方式。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教学进度快,学习任务重,学习方法多样,且与高中物理知识联系较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对课上所讲知识理解有限,学习感到吃力。再加上课后作业不仅仅需要复杂的计算,也需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需要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导致其课下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日积月累,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部分学生因听不懂学不会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1.2教师状况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一般为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学历高、理论水平强,但由于直接从教室到讲台,从教材到教案,尽管理论功底强,创新思维有,但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没有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知识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证明阶段,知识抽象化、甚至是理想化,纸上谈兵现象严重,导致“教与学”两张皮,存在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另外,教师长期工作在学校,不了解企业和生产实地实际需求,讲授知识陈旧,知识结构过时,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科研更新慢,培养出的学生不能直接适应生产企业的需求。

1.3教材状况分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主要以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与普通高等教育几乎发展到了等量齐观的地步,但是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配套教材还不完善,大部分是本科教材和中职教材的删减版或修改版,教学内容过深过难,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设计简单。另外,高职院校教材一般由在校教师编写,缺乏对生产一线所需知识的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教材内容过度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原理性、完整性,而应用型、技能型的知识点偏轻。教材一旦出版发行,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更新到教材中,导致学生所学不能紧跟实际生产发展脚步,当然更不能满足教学服务实践、创新促进生产的职业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2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教学计划,保证学生学能致用、学能创新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覆盖了电子、通信、电气自动化、测控、机械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专业。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该课程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内容多,如果每个部分中的内容都展开学习,大概需要232学时,耗时非常多,而且也没有必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必须按照不同专业领域的要求来完成教育过程,以适应新时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趋势,从而更好做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下面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如表1[1]。高效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数,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制定满足不同专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计划,并注重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与对接企业的生产和对口岗位的需求如最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设备、新产品等相衔接,保证培养的学生学能致用,学能创新。同时,为了提高就业质量,更好地使学生面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专业课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就业需求进行,可以从事比如电子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进、测控生产线上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等一系列设计、开发、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让学生学有所用,毕业后迅速成为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建设者.

2.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课堂生动有趣,知识易学快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第二大特点是知识理论性强,概念多,内容抽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形象思维优于理论思维,动手能力优于动脑能力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实际,传统的“教材+黑板”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将深邃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快懂,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参与。电子电路实验实训仿真技术软件等现代化教学软件的使用,不仅最大化满足了实验实训条件,安全可靠,同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和设计潜能,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学以致用。2.2.1制作微课(Microlecture)微课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视频播放模式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再呈现的一种新型化教学资源。微课时间短,内容精,主题突出,问题聚焦,播放方便,类型多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教师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模块的方式设计制作“微课资源包”,一个个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看似独立,谓之“碎片化”,又结构紧凑,形式多样,相互联系,具有系统性。微课录制也要打破“讲授型”单一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把握,比如:讨论型、问答型、演示型和实验型等,具体情况参照表2。对教师要求其对教学内容能够深挖精髓,制作的微课要简单明了,高度概括。对学生而言,易学好懂,查缺补漏,印象深刻。微课,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和资09源拓展,类似于教学回放,对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2.2.2利用NIMultisim10仿真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训相融合的课程,理论和实训课时的分配比例大约为3∶1。传统的实训课都是在实训室利用实验台或实验箱完成,具有消耗能源、消耗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误差大,对实验仪器仪表要求高等缺点,同时实训中存在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问题。采用NIMultisim10仿真软件,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保证了教学效果。NIMultisim10仿真软件作为虚拟实验平台拥有庞大的虚拟元件库,如Source库、BASIC库、Di-odes、Transisitor库、Analog库、TTL库、COMS库等16个种类。还拥有种类齐全的虚拟测试仪器仪表库,其中既包括通用型仪器仪表,也包括专用型测试仪器仪表,既可以完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元器件性能测试、定理和定律的验证、故障电路的排查等基本电路功能的理解,也可以对复杂电路进行设计、调试、分析等,尤其是在完成综合性、创新性较高的实验时,需要多种仪器仪表进行多次测试,对电路反复调试改进,此时NIMultisim10仿真软件创造的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完全超越传统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弥补因实验设备缺乏或者精确度达不到要求而导致实验不能完成的缺憾。另外,NIMultisim10还可以通过强大的电路分析功能,帮助同学们完成烦琐复杂的数学推算,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大大提升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实训部分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开展综合性的电路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开发和创新能力。2.2.3翻转课堂教学应用(FlippedClassroom)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将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重新调整,由以前课堂上听老师讲改为学生提前自学,以前课下复习提问改为课堂上答疑解惑,让学生自己对“学什么、怎么学、为啥学”变得清晰明了,从而有目的地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寻找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节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则由原来的“主演”转变为“导演”,作为“掌舵人”,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和指导,负责答疑解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由以前的“观众”转变为“主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难度大、概念多、理论知识抽象、实训步骤复杂,在“传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翻转式教学,构建“课前学—课上问—课后拓”的新型教学模式[2],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页图1。课前学:教师将教学PPT提前以微课或者视频的形式录制好,插入图片、动画、仿真软件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表现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并附以配套自测练习,方便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提前一周发给同学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提前学习。学生自主预习,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并做好学习笔记。课中问:学生提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老师答疑解惑。老师按照教学重难点巧设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观察、旁听、收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师生间及时互动和交流。课后拓: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比较讨论成果,得出正确结论,并将知识进行总结和拓展延伸。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充分参与,有付出就有收获,并且渴望收获,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以学习效果为依据,制定科学评价体系,综合全面进行成绩评定,实现以评导教,以评促学

成绩评定是教学环节中的最后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课程的成绩评定工作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习效果为主要依据,以评导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效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是推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的主力军,考评系统应该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能力等方面,形成“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体系,科学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给出评价。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训高度融合应用型较高的课程,结合课程特点,成绩评定(满分100分)需要综合考虑“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两个方面,其中理论考核包括传统的闭卷考试(占比30%)和平时成绩(占比20%),实践考核包括实验成绩(占比30%)和实训成绩(占比20%)[3]。期末试卷出题以基础知识考核为重点,适当增加一些电路分析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平时成绩除了日常的出勤、纪律、作业之外,还要对课堂提问、讨论互动和参加竞赛情况等进行打分,全面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实验成绩记录教学任务规定的基础性的实验完成情况,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等,考查学生的基本实操能力。实训成绩指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得分情况,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从选择设计方案开始,到电路元件选择、电路设计、参数计算,直到电路制作调试完成,考察学生电路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的学习方法,熟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好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过渡。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究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钧,胡智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88-89.

[2]刘春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268-269.

电子技术课范文篇10

建设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是安徽省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一,是深化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1]。安徽三联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实验教学是我院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将电子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开发能力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现出高校实验教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2创新平台构建的思路与目标

我院开设的创新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得到培养。在进行电子技术的创新实验中,学生只有经过必要的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必须亲自去进行实验操作,并且在可能存在的失败中探索正确的方法,并且写出理解深刻的实验报告,而不是简单的对实验方法的概述,只有这样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锻炼,日积月累,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进步。创新实验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新要求较高,这里我们主要看广义的创新实验。广义的创新并不是说必须要学生发明出一个作品,而是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老师提出实验项目或者问题,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操作[2],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老师由过去填鸭式的教学转向引导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积累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将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教学转变为创新性的教学,能够转变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刻板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从兴趣入手,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考虑,进而升华为创新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本门课需先修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符合我校的教学定位,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专业型人才。3.1建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创新平台我院在2015年5月新建了电子技术与创新实验室,教学对象是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五个本科专业的学生。只要是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对电子产品开发和制作有兴趣和责任心的同学都可以进入到创新实验室中进行项目的开发。2017年对本实验室进行扩建,购置了包括刻版机在内的PCB制板设备,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丰富学科竞赛类别,促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3.2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结合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实验内容与管理的开放。内容开放是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题目不固定,可以由老师根据教学项目或者自己的科研课题拟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这里须精简低层次的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形成多层次的实验体系。另外还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实践自己拟定,由老师评估其可行性后确定[3]。实验内容的开放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点燃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的探索热情,提高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4电子技术创新平台成果显著

学校依托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平台的建立,将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到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要求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必须完成8个学分的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学分。创新学分包括五种获得方式,即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参加科研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参加各种竞赛等。每种方式对应的学分数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同时学校加大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从学校到学院层面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积极推进创新教学的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生投入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依托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中电子技术与创新实验室的开放平台以及学校的相关扶持政策,我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电子信息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近三年来举办校内电子设计大赛,选拔出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国、省级各项竞赛,先后取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荣获2015年、2016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暨全国机器人邀请赛一等奖;荣获2014年、2017年"TI"杯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荣获2014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华东2区一等奖等。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电子信息实验实训示范中心选派专业教师去工厂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进修培训,实行新进教师的“导师制”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培养“双能型教师”师资,并且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5结语

我院自电子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以来,科学践行电子技术实验创新改革,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努力提升实验室硬件配置和师资力量,取得了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果。为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建设成果,在今后的几年当中我们应该跟紧时代步伐,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深化创新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我院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基地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合肥:皖教育[2008]1号.

[2]白广梅,王小逸.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0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