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8:51:21

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范文篇1

关键词:军用无人机、作战应用、发展

一、引言

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执行高风险作战任务,是当今国际航天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面。无人机也称无人航空器或遥控驾驶航空器,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或由预编程序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拥有众多有人驾驶飞机所不具有的优点,可遂行各种作战和训练保障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无人机在近几场局部战争被大量地使用,而且在未来战场上的用途将越来越大,成为世界各军事大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二、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及作战应用

1909年第一架无人机在美国试飞;1917年,英国和德国也先后研制成功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无人机直接用于战争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军侵越战争。最经典的无人机作战运用,是以色列人创造的。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沿苏伊士运河大量使用美制BQM-74C多用途无人机模拟作战机群,掩护战斗机超低空突防,成功地摧毁了埃及沿运河部署的地空导弹基地。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中,以军派遣“猛犬”无人机,诱使叙利亚地空导弹基地的雷达开机并发射大量地空导弹,为摧毁该基地创造了条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英、法、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的无人机纷纷亮相战场,用于中低空侦察和长时间战场监视、电子对抗、战况评估、目标定位、收集气象资料、营救飞行员和散发传单等,为多国部队实时了解战场态势及评估空袭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干扰、压制伊拉克防空体系和通信系统等也发挥重要作用。

三、军用无人机的种类与特点

3.1种类

目前从事研究和生产无人机的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和南非等近30个国家,无人机的型号已经增加到200种以上,无人机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用途有:

靶机:模拟飞机、导弹和其他各种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主要用于鉴定各种航(防)空兵器的性能和训练战斗机飞行员、防空兵器操作员。

侦察无人机: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

诱饵无人机:诱使敌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开机,获取有关信息;模拟显示假目标,引诱敌防空兵器射击,吸引敌火力,掩护己方机群突防。

电子对抗无人机:对敌方飞机、指挥通信系统、地面雷达和各种电子设备实施侦察与干扰。

攻击无人机:攻击、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攻击无人机携带有小型和大威力的精确制导武器、激光武器或反幅射导弹,对敌雷达、通信指挥设备、坦克等重要目标实施攻击以及拦截处于助推段的战术导弹。

战斗无人机:战斗无人机的速度将达到12~15马赫,既可用于对地攻击,又可用于空战,还可用于反战术导弹。

其他用途的无人机: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目标鉴别、激光照射、远程数据传递的空中中继站、反潜、炮火校正和远方高空大气的测量以及对化学、细菌污染和核幅射的侦察等。

3.2军用无人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无人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运用。各国重视发展军用无人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价格低廉,不惧伤亡。无人机设计构造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其研制费用、生产成本和维修保障费用与有人飞机相比要低得多,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员培训费用。此外,随着一些高技术装备的问世和应用,无人机已经可以执行部分空中格斗、对地攻击等过去有人作战飞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

(2)隐蔽性好,生命力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反射面积都要比后者小得多,再加上它独特精巧的设计以及机体表面涂敷有隐形性能极好的涂料,使得它的暴露率几乎呈几何级数减小。无人机还不受人为因素,如过载因素的制约,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飞到适合其特点的速度、高度、航程等,也可以通过超加速升降、倒飞、急转弯飞行等方式,来增加隐蔽性和提高生存能力。

无人机即使在较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也能非常有效地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夺取情报信息优势,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

(3)起降简单,操作灵活。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其滑跑距离要比有人机短得多,要求也不像航母起降甲板那样严格。

四、军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军用无人机的任务范围已由传统的空中侦察、战场观察和毁伤评估等扩大到战场抑制、对地攻击、拦截巡航导弹,甚至空中格斗等领域。无人机不仅对有人战斗机进行支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起到替代有人驾驶飞机的作用。未来无人机将向以下五个方向发展。公务员之家

(1)小型化无人机。充分发挥无人机成本低的特点,研制并大量应用小型化无人机,满足部队连、排级近程战术侦察的需求,完成战场监视、目标侦察、毁伤评估等任务。

(2)高空、高速无人机。高空、高速无人机需要新型的高空、长航动力装置,如液(气)冷式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转子发动机等。它能比普通的无人机更快、更安全地执行侦察任务。

(3)隐形无人机。在飞行器的设计上采用隐形外形设计技术,在材料上采用隐形材料技术,并采用相位对消技术,减小被雷达、红外和噪音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提高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

(4)对地攻击无人机。对地攻击无人机可分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和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携带攻击型战斗部,在侦察过程中发现敌方临时出现的重要目标时可进行实时攻击,无人机直接撞向目标,实现“查打结合”,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减少因呼唤火力延误战机的可能性;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指在飞机外挂战斗部,通常是主动或半主动寻的导弹,当飞机发现并锁定目标后,由地面人员发出攻击指令,导弹脱离发射架,飞向目标并将其摧毁。无人机返航后,可加挂导弹再次使用。

(5)空战无人机。空战无人机的智能程度要求更高。美国虽然曾对空空格斗型无人机作了一些研制试验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但空中机群格斗错综复杂,存在多机控制、操纵与指挥协调,以及无人机与地面火力的协同作战等问题。因此,研制空中格斗型无人机是一项较长远的研究课题。

五、结束语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人机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研制投入的加大,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未来应用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装备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发展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群,国外电子战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舰船电子对抗2003,26(3):6~9

电子对抗范文篇2

关键词:军用无人机、作战应用、发展

1.引言

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执行高风险作战任务,是当今国际航天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面。无人机也称无人航空器或遥控驾驶航空器,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或由预编程序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拥有众多有人驾驶飞机所不具有的优点,可遂行各种作战和训练保障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无人机在近几场局部战争被大量地使用,而且在未来战场上的用途将越来越大,成为世界各军事大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2.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及作战应用

1909年第一架无人机在美国试飞;1917年,英国和德国也先后研制成功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无人机直接用于战争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军侵越战争。最经典的无人机作战运用,是以色列人创造的。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沿苏伊士运河大量使用美制BQM-74C多用途无人机模拟作战机群,掩护战斗机超低空突防,成功地摧毁了埃及沿运河部署的地空导弹基地。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中,以军派遣“猛犬”无人机,诱使叙利亚地空导弹基地的雷达开机并发射大量地空导弹,为摧毁该基地创造了条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英、法、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的无人机纷纷亮相战场,用于中低空侦察和长时间战场监视、电子对抗、战况评估、目标定位、收集气象资料、营救飞行员和散发传单等,为多国部队实时了解战场态势及评估空袭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干扰、压制伊拉克防空体系和通信系统等也发挥重要作用。

3.军用无人机的种类与特点

3.1种类

目前从事研究和生产无人机的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和南非等近30个国家,无人机的型号已经增加到200种以上,无人机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用途有:

靶机:模拟飞机、导弹和其他各种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主要用于鉴定各种航(防)空兵器的性能和训练战斗机飞行员、防空兵器操作员。

侦察无人机: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

诱饵无人机:诱使敌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开机,获取有关信息;模拟显示假目标,引诱敌防空兵器射击,吸引敌火力,掩护己方机群突防。

电子对抗无人机:对敌方飞机、指挥通信系统、地面雷达和各种电子设备实施侦察与干扰。

攻击无人机:攻击、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攻击无人机携带有小型和大威力的精确制导武器、激光武器或反幅射导弹,对敌雷达、通信指挥设备、坦克等重要目标实施攻击以及拦截处于助推段的战术导弹。

战斗无人机:战斗无人机的速度将达到12~15马赫,既可用于对地攻击,又可用于空战,还可用于反战术导弹。

其他用途的无人机: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目标鉴别、激光照射、远程数据传递的空中中继站、反潜、炮火校正和远方高空大气的测量以及对化学、细菌污染和核幅射的侦察等。3.2军用无人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无人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运用。各国重视发展军用无人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价格低廉,不惧伤亡。无人机设计构造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其研制费用、生产成本和维修保障费用与有人飞机相比要低得多,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员培训费用。此外,随着一些高技术装备的问世和应用,无人机已经可以执行部分空中格斗、对地攻击等过去有人作战飞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

(2)隐蔽性好,生命力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反射面积都要比后者小得多,再加上它独特精巧的设计以及机体表面涂敷有隐形性能极好的涂料,使得它的暴露率几乎呈几何级数减小。无人机还不受人为因素,如过载因素的制约,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飞到适合其特点的速度、高度、航程等,也可以通过超加速升降、倒飞、急转弯飞行等方式,来增加隐蔽性和提高生存能力。无人机即使在较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也能非常有效地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夺取情报信息优势,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

(3)起降简单,操作灵活。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其滑跑距离要比有人机短得多,要求也不像航母起降甲板那样严格。

4军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军用无人机的任务范围已由传统的空中侦察、战场观察和毁伤评估等扩大到战场抑制、对地攻击、拦截巡航导弹,甚至空中格斗等领域。无人机不仅对有人战斗机进行支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起到替代有人驾驶飞机的作用。未来无人机将向以下五个方向发展。

(1)小型化无人机。充分发挥无人机成本低的特点,研制并大量应用小型化无人机,满足部队连、排级近程战术侦察的需求,完成战场监视、目标侦察、毁伤评估等任务。

(2)高空、高速无人机。高空、高速无人机需要新型的高空、长航动力装置,如液(气)冷式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转子发动机等。它能比普通的无人机更快、更安全地执行侦察任务。

(3)隐形无人机。在飞行器的设计上采用隐形外形设计技术,在材料上采用隐形材料技术,并采用相位对消技术,减小被雷达、红外和噪音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提高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

(4)对地攻击无人机。对地攻击无人机可分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和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携带攻击型战斗部,在侦察过程中发现敌方临时出现的重要目标时可进行实时攻击,无人机直接撞向目标,实现“查打结合”,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减少因呼唤火力延误战机的可能性;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指在飞机外挂战斗部,通常是主动或半主动寻的导弹,当飞机发现并锁定目标后,由地面人员发出攻击指令,导弹脱离发射架,飞向目标并将其摧毁。无人机返航后,可加挂导弹再次使用。

(5)空战无人机。空战无人机的智能程度要求更高。美国虽然曾对空空格斗型无人机作了一些研制试验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但空中机群格斗错综复杂,存在多机控制、操纵与指挥协调,以及无人机与地面火力的协同作战等问题。因此,研制空中格斗型无人机是一项较长远的研究课题。

5结束语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人机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研制投入的加大,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未来应用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装备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发展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群,国外电子战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舰船电子对抗2003,26(3):6~9

电子对抗范文篇3

关键词:军用无人机、作战应用、发展

1.引言

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执行高风险作战任务,是当今国际航天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面。无人机也称无人航空器或遥控驾驶航空器,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或由预编程序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拥有众多有人驾驶飞机所不具有的优点,可遂行各种作战和训练保障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无人机在近几场局部战争被大量地使用,而且在未来战场上的用途将越来越大,成为世界各军事大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2.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及作战应用

1909年第一架无人机在美国试飞;1917年,英国和德国也先后研制成功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无人机直接用于战争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军侵越战争。最经典的无人机作战运用,是以色列人创造的。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沿苏伊士运河大量使用美制BQM-74C多用途无人机模拟作战机群,掩护战斗机超低空突防,成功地摧毁了埃及沿运河部署的地空导弹基地。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中,以军派遣“猛犬”无人机,诱使叙利亚地空导弹基地的雷达开机并发射大量地空导弹,为摧毁该基地创造了条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英、法、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的无人机纷纷亮相战场,用于中低空侦察和长时间战场监视、电子对抗、战况评估、目标定位、收集气象资料、营救飞行员和散发传单等,为多国部队实时了解战场态势及评估空袭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干扰、压制伊拉克防空体系和通信系统等也发挥重要作用。

3.军用无人机的种类与特点

3.1种类

目前从事研究和生产无人机的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和南非等近30个国家,无人机的型号已经增加到200种以上,无人机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用途有:

靶机:模拟飞机、导弹和其他各种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主要用于鉴定各种航(防)空兵器的性能和训练战斗机飞行员、防空兵器操作员。

侦察无人机: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

诱饵无人机:诱使敌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开机,获取有关信息;模拟显示假目标,引诱敌防空兵器射击,吸引敌火力,掩护己方机群突防。

电子对抗无人机:对敌方飞机、指挥通信系统、地面雷达和各种电子设备实施侦察与干扰。

攻击无人机:攻击、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攻击无人机携带有小型和大威力的精确制导武器、激光武器或反幅射导弹,对敌雷达、通信指挥设备、坦克等重要目标实施攻击以及拦截处于助推段的战术导弹。

战斗无人机:战斗无人机的速度将达到12~15马赫,既可用于对地攻击,又可用于空战,还可用于反战术导弹。

其他用途的无人机: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目标鉴别、激光照射、远程数据传递的空中中继站、反潜、炮火校正和远方高空大气的测量以及对化学、细菌污染和核幅射的侦察等。3.2军用无人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无人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运用。各国重视发展军用无人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价格低廉,不惧伤亡。无人机设计构造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其研制费用、生产成本和维修保障费用与有人飞机相比要低得多,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员培训费用。此外,随着一些高技术装备的问世和应用,无人机已经可以执行部分空中格斗、对地攻击等过去有人作战飞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

(2)隐蔽性好,生命力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反射面积都要比后者小得多,再加上它独特精巧的设计以及机体表面涂敷有隐形性能极好的涂料,使得它的暴露率几乎呈几何级数减小。无人机还不受人为因素,如过载因素的制约,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飞到适合其特点的速度、高度、航程等,也可以通过超加速升降、倒飞、急转弯飞行等方式,来增加隐蔽性和提高生存能力。无人机即使在较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也能非常有效地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夺取情报信息优势,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

(3)起降简单,操作灵活。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其滑跑距离要比有人机短得多,要求也不像航母起降甲板那样严格。

4军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军用无人机的任务范围已由传统的空中侦察、战场观察和毁伤评估等扩大到战场抑制、对地攻击、拦截巡航导弹,甚至空中格斗等领域。无人机不仅对有人战斗机进行支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起到替代有人驾驶飞机的作用。未来无人机将向以下五个方向发展。

(1)小型化无人机。充分发挥无人机成本低的特点,研制并大量应用小型化无人机,满足部队连、排级近程战术侦察的需求,完成战场监视、目标侦察、毁伤评估等任务。

(2)高空、高速无人机。高空、高速无人机需要新型的高空、长航动力装置,如液(气)冷式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转子发动机等。它能比普通的无人机更快、更安全地执行侦察任务。

(3)隐形无人机。在飞行器的设计上采用隐形外形设计技术,在材料上采用隐形材料技术,并采用相位对消技术,减小被雷达、红外和噪音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提高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

(4)对地攻击无人机。对地攻击无人机可分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和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携带攻击型战斗部,在侦察过程中发现敌方临时出现的重要目标时可进行实时攻击,无人机直接撞向目标,实现“查打结合”,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减少因呼唤火力延误战机的可能性;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指在飞机外挂战斗部,通常是主动或半主动寻的导弹,当飞机发现并锁定目标后,由地面人员发出攻击指令,导弹脱离发射架,飞向目标并将其摧毁。无人机返航后,可加挂导弹再次使用。

(5)空战无人机。空战无人机的智能程度要求更高。美国虽然曾对空空格斗型无人机作了一些研制试验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但空中机群格斗错综复杂,存在多机控制、操纵与指挥协调,以及无人机与地面火力的协同作战等问题。因此,研制空中格斗型无人机是一项较长远的研究课题。

5结束语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人机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研制投入的加大,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未来应用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装备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发展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群,国外电子战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舰船电子对抗2003,26(3):6~9

电子对抗范文篇4

1.1电子目标处理面临复杂电磁环境

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越来越被交战各方重视,军事强国甚至提出了战场信息单向透明的终极目标,采取的措施包括使己方的信息利用环节“感知-处理-传输-应用”能够顺畅以及破坏对手信息利用环节。在以上信息利用环节中,信息感知、传输、应用的手段有多种,但最重要的几乎都是电子设备;在阻止敌方信息利用的措施中除硬摧毁(火力打击等物理破坏)措施外,几乎也是电子设备,因此导致电子设备使用数量的剧烈增加和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据分析计算,现代战争的战场电磁信号环境密度将超过1MPPS(百万脉冲每秒),电磁环境复杂程度可见一般。随着电子对抗侦察技术发展、装备侦察能力提升、系统规模及作战范围扩大,情报和指挥控制系统中需要处理的电子目标数量大大增加,对处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处理深度和自动化处理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2电子目标处理特点及面临挑战

电子目标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的电磁特征复杂,参数维度多;2)相似电子设备多,目标识别和目标区分难度大;3)一定区域内目标数量大,对处理时效提出要求。由于电子目标以上特点,处理过程面临如下挑战:1)电子目标关联过程复杂,计算量大;2)相似目标多,要想获得最优目标识别和区分,除运算量大外,还存在非最优收敛的问题;3)目标容量大,处理时效要求高,需要优化处理流程,实现高效处理。

1.3电子目标处理架构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子目标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图1电子目标情报处理的一般流程图1总体上是一个线性级联、开环的处理流程,利用收集的数据和识别库、目标库实现了电子目标处理过程,但对识别库和目标库的生成没有贡献,即没有实现情报的自积累过程闭环。现有电子目标处理采用技术有:1)目标关联技术,主要在排序和遍历技术支持下进行目标特征关联,在目标容量不大的情况下处理效率能满足要求,在目标容量大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实时处理;2)目标识别技术,主要采用模式匹配的技术,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样本数量大情况下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另外,在相似样本多的情况下(现代电子设备大量存在这种情况)识别过程不一定会收敛到最优识别结果。随着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处理技术逐步成熟,智能处理技术逐渐进入电子战情报处理领域。本文在研究电子目标处理功能组成及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对抗情报智能处理的架构,研究了该架构下实现大容量目标快速处理、智能处理的方法。

2电子目标智能处理架构

2.1主要智能处理技术分析

智能处理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有许多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并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智能处理技术种类和分支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技术都适合电子目标处理。通过对这些技术在电子目标处理中的针对性、实用性分析,筛选出以下在电子目标处理过程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技术:1)神经网络技术[1]。神经网络技术利用完善的样本,经过训练,形成多层加权网络,实现快速、准确的分类,且具有一定的模糊处理能力。神经网络技术主要用于已知样本情况下的目标分类,对动态变化的属性参数缺乏处理能力。在电子目标处理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系统训练生成型号、已知目标等神经网络系统,用于快速实现辐射源型号识别和已知目标识别。但神经网络存在如下问题:样本更新后必须重新训练、训练时间较长、训练完成后的规则隐藏在网络中,难以维护和调整,因此使用受较大局限,主要在非实时系统中应用。2)专家系统技术[2]。专家系统技术利用推理机和知识库规则对输入命题进行推理和解释,获得推理结论。专家系统技术利用目标已知信息(如技术特征参数等)进行推理获得其他信息。专家系统由于采用推理机技术,能非常灵活地适应规则变化,且规则几乎是完全显性的,便于维护和调整,可获得更大范围的应用。在电子目标融合处理中,主要用于电子目标体制、用途识别、行为、企图分析等。3)数据挖掘技术[3-4]。数据挖掘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分支也很多,主要用于对目标聚类、分类、规律分析、规则发现和趋势预测等。在电子目标处理中,主要用于目标分析、目标分类(分类规则提取)等。4)索引技术[5]。对大量目标来说,利用目标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参数建立目标索引,有利于快速搜索到目标,这类技术广泛用于数据库查询及搜索。在电子目标处理中,主要用于对目标建立多维参数的索引,实现相似目标快速搜索,提高目标相关过程的效率。

2.2电子对抗智能情报处理架构

在智能处理技术基础上,构建新的智能情报处理架构如图2所示。该架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引入智能处理技术,提高处理速度和处理准确性,完善处理功能,形成了处理过程闭环。图2电子目标智能处理架构图2相对图1的最主要的变化有5点:①在实时目标关联融合过程中引入目标索引技术。当目标增加或变化时,利用目标参数和位置等信息,生成目标索引树;在目标关联时,首先对索引树进行搜索,找到相似的目标或目标集,然后再进行复杂的关联计算。②在目标融合后,提取新的辐射源参数加入识别库,作为识别样本,形成辐射源型号识别库的自积累闭环。这一步只是完成了信息闭环,完善了传统的处理流程,但尚不能完全支持辐射源型号的智能识别。③在情报产品库的基础上,引入辐射源型号参数挖掘和型号分类规则挖掘技术,辐射源型号参数挖掘技术实现从电子目标情报产品库中分析提取辐射源新参数样本,型号分类规则挖掘技术对辐射源的参数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分类规则挖掘,分析提取型号参数样本的分类规则树,作为辐射源型号智能识别的规则,支持辐射源智能识别过程中的推理识别,提高辐射源型号识别速度和准确性。④在目标处理后,增加目标情报整编功能,实现从情报产品库中提取电子目标信息,形成电子目标识别库,解决电子目标识别库数据自积累闭环问题。这一步只是完成了信息闭环,完善了传统的处理流程,但尚不能完全支持目标的智能识别。⑤在情报产品库的基础上,引入目标特征挖掘和目标分类规则挖掘技术,目标特征挖掘技术实现从电子目标情报产品库中分析提取电子目标新参数样本,目标分类规则挖掘技术对电子目标的参数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分类规则挖掘,分析提取目标特征差异,形成目标样本的分类规则树,作为目标智能识别所需规则,支持目标智能识别过程中的推理识别,提高目标识别速度和准确性。

3智能情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3.1目标索引技术

如图2中的①所示,目标索引技术主要是利用目标的一维或多维参数,建立目标索引树。目标电磁特征参数较多,通常建立多维空间索引树,通过空间索引树可以实现目标的快速搜索。索引树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其中非叶子节点包含所属子节点的参数范围,叶子节点即具体的目标参数。图3目标索引树图3中的目标索引树可以采用二叉树或多叉树(通常建立平衡树即B树,以保证平均搜索效率最高),当采用二叉树时,搜索时间复杂度是O(logN2),N为目标数量,而线性搜索时间复杂度是O(N/2)。由此可见当N较大时,效率提升非常明显,如N=1000,线性搜索平均需要500次搜索到目标,而通过索引树只需要大约11次即可搜索到目标。当然索引维护也需要时间,但采用适当的索引更新策略,可以减少索引更新次数。

3.2辐射源型号分类规则挖掘技术

图2中的③所示的辐射源型号分类规则挖掘技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情报产品库中,通过数据挖掘提取辐射源的新特征参数样本,过程如图4所示。二是:辐射源型号分类规则挖掘,对辐射源电磁特征参数样本进行分类,生成辐射源型号分类决策树,生成智能识别所需的推理规则。决策树示意如图5所示。图5决策树示意图决策树上的非叶子节点上包含目标数量N及参数范围,叶子节点(N=1)包含目标ID、型号及参数信息。连接线表示分类规则,规则由参数类型和参数范围来描述。将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规则顺序连接起来就得到推理过程。

3.3辐射源型号智能识别技术

辐射源型号智能识别技术一般可以基于两类技术来实现,第一类是神经网络技术;第二类是智能推理技术。基于神经网络的辐射源型号识别技术的过程是利用辐射源电磁特征样本进行训练,生成多层加权网络节点,对辐射源进行快速参数加权运算,实现型号识别,流程如图6所示。图6神经网络辐射源识别流程基于智能推理机的辐射源智能识别技术采用智能推理机技术,利用辐射源分类识别的推理规则来进行辐射源型号识别,可以避免辐射源的逐个参数相关对比,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识别速度。识别速度的时间复杂度和索引树类似,但不完全一致,因为决策树构建过程通常不需要建立平衡树,因此有的目标会识别速度很快(与其他目标参数差异大,路径较短),有的目标识别过程要长一点(与其参数接近的目标较多,路径较长)。基于智能推理机的辐射源智能识别技术流程如图7所示。图7辐射源智能推理识别流程基于神经网络的辐射源识别技术可以用于特征样本不多、相似样本较少且不常更新的情况,基于智能推理的辐射源识别技术适应范围则更大一些。

3.4目标整编技术

目标整编技术如图2中的④所示,主要对情报产品库的目标情报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提取并丰富目标识别库,为目标识别提供样本数据。目标整编技术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聚类分析技术,分析提取目标的完整特征参数、空间位置;采用推理分析技术对目标的参数、工作模式等进行推理分析,获得目标的其他属性信息。

3.5目标智能识别技术

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同辐射源型号智能识别技术类似,过程略有差异,详细过程略。

电子对抗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红外多路遥控系统。红外多路遥控系统可实现16路的红外开关控制。以码分制多通道红外遥控为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键盘及代码生成电路、编码、脉冲调制振荡和红外发射构成红外发射电路。通过红外接收,解码以及由单片机控制的医码控制电路组成红外接收电路。

Abstract:Thepassagehasintroducedtheinfraredmultichannelsystemofremotecontrol.Theinfraredmultichannelsystemofremotecontrolcanrealizetheinfraredswitchcontrolof16roads.Withyarddivideintosystemthebasictrainofthoughtwithmuchpassagewayinfraredremotecontrolofdesign.Throughkeyboardandcodegenerationcircuit,codingandpulsemodulationvibrationwithinfraredprojecttoforminfraredprojectcircuit.Passinfraredtakeover,decodeaswellasthemedicalyardcontrolcircuitcompositionthatcontroledbysingleflatmachineareinfraredtotakeovercircuit.

Keyword:theinfraredmultichannelsystemofremotecontrol;MCU;infraredtoproject;infraredtotakeover

1.前言

1.1序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跨入2000年后,红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红外遥控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控制过程、信息采集和处理、通信、红外制导、激光武器、电子对抗、环境监测、红外育种安全防范、家用电器控制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红外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红外技术的研究开发是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针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控制过程、信息采集和处理、通信、红外制导、激光武器、电子对抗、环境监测、红外育种安全防范、家用电器控制及日常生活(如节能灯控制、自动门控制、节水节能控制、红外医疗与美容、智能玩具、空调、彩灯遥控以及VCD、SVCD和DVD机录放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红外研究开发和控制。

1.3论文主要工作概述

针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可见红外遥控系统是我国未来智能化发展方向。本课题要设计的红外多路遥控系统,主要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这两部分,本设计依托市面上常见的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元器件,使设计具有传输距离一般、硬件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便宜的优点。本文所介绍的红外多路遥控系统,是采用码分制多通道红外遥控系统装置。早期的码分制的脉冲指令编码多采用分离元器件及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编码、译码电路弄得很复杂,可靠性也差。但随着大规模数字集成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各种大规模专用集成编、译码集成器件的层出不穷,使元器件很少,电路简单,功能完善。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频分制多通道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频分制的频率编码一般采用频道编码开关,通过改变振荡电路的参数来改变振荡电路的振荡参数和频率。当按下不同的编码键时,振荡器就会输出不同频率的指令信号。这些指令信号经驱动级放大后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并驱动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光脉冲信号。

红外接收控制电路的组成框图包括红外接收光电转换器、前置放大器、频率译码电路、驱动级和执行机件等。当红外光电检测器接收到发射器发来的红外编码指令后,光电检测管随即将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前置电压放大器放大后,加至频率译码电路和选频电路,选出不同指令的频率信号,并加至相应的驱动级及执行机件。对应每一频率的指令信号,应有一个相应的选频电路。

在频分制红外遥控电路中,代表控制指令信号的频率一般为几百赫兹至几十千赫兹。发射电路中的频率编码开关的位号应与接收电路中的选频电路的位号相对应,以选出不同频率的指令信号。

红外接收、译码电路由红外接收器、前置放大器、解调器、指令译码器、记忆和驱动级组成。红外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再经高倍数电压放大后加至解调器进行解调,然后由指令译码器解码出指令信号。指令译码器是与指令编码器相对应的译码器,用于脉冲指令信号译出。译出的指令信号加至相应的记忆和驱动级,驱动执行机件动作,实现红外光遥控。

图2-1:方案一的方框图

方案二:采用码分制多通道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码分制的遥控指令信号是由编码脉冲发生器(一般由数字集成电路和少量元件组成)产生的。码分指令是用不同的脉冲数目或不同宽度的脉冲组合而成的。

指令编码器由基本脉冲发生电路和指令编码开关组成。当按下S1—Sn中的某个指令键时,指令编码器将产生不同编码的指令信号。该编码信号经调制器调制后变为编码脉冲调制信号,再经驱动电路功率放大后加至红外发射级,驱动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编码脉冲光信号。

图2.2:方案二的方框图

2.2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频分制多通道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用在单通道或者几通道的红外遥控系统中。能够形成一个无线的短距离的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和接收并执行两部分组成。先是发射部分,用户根据需要按下功能键,在经过编码后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接收部分接收到发射信号,然后经过芯片内部译码并执行对应遥控路上的发光二极管发光

方案二:采用码分制多通道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用在多通道的红外遥控系统中,遥控系统抗干扰强。能够形成一个无线的中距离的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和接收并执行两部分组成。用户根据需要按下功能键,先是指令编码器进行编码,在进行信号调制,在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接收部分接收到发射信号,先经过信号处理,在通过单片机软件译码,查表控制对应遥控路上的发光二极管发光

2.3方案选择

频分制红外光遥控电路比较简单,通常应用在遥控通道数目不太多的控制系统中。当频道数目较多时,选频电路和相应电路的数目加多,电路复杂,且各频道间的相互干扰加重,导致误控或误报。采用高品质因数的LC振荡器或选频回路,可提高选频精度和稳定度,但会使LC回路的体积加大,电路便得复杂,调试困难,成本也加大。因此,这次我们设计的是16路遥控,遥控数目较多,所以不宜采用频分制而采用码分制遥控方式。

3.单元模块电路设计

3.1红外发射电路设计

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包括4个部分:(1)键盘及代码产生电路,(2)编码电路,(3)调制振荡电路,(4)红外发射电路。

3.1.18421-BCD码控制电路的设计

8421-BCD码控制电路采用CMOS型16路模拟开关集成电路CD4067,它和S2-S17按压开关等构成开关编码控制电路,将输入开关状态编成8421-BCD码,并由CD4067的第10,11,13,14脚输出地址码。CD4067的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BCD)与S2-S17接通通道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3.1.2数据编码电路设计

由集成电路MC146026组成的编码电路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是MC145026的内部框图,器件RS、CTC、RTC决定编码器的时钟频率。在图中:A1-A5是地址线,A6/D6-A9/D9是地址/数据复用线,即MC145026可对9位并行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到传输启动信号(TE)时,输出串行数据。TE是传输启动信号的输入端。当它为低电平时,器件开始启动传输过程,为高电平时,器件完全被阻塞,无信号输出。RS、CTC、RTC是内部振荡器的外接元件,其参数决定振荡器的振荡频率。通常RS、CTC、RTC取值为400pF<CTC<15μF,RS=2RTC,RS>=20KΩ,RTC>=10kΩ,振荡器的频率f≈1/(2.3CTCRTC),取值范围为1KHZ-40KHZ。若频率超过此范围,精度将降低。DOUT是数据输出端,依次送出经过编码的数据。

图3-3编码电路

电子对抗范文篇6

1效能评估研究成果可视化分析

1.1数据来源及方法。以“主题=效能评估”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最近20年(1998年~2017年)的文献,共得到3089条数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可知,少数核心期刊集中了该研究领域的大量重要文献,于是在高级检索中将期刊来源类别选择为核心期刊和EI源期刊,检索条件:精确,经过筛选去除不相关的声明、通知、公告等,可得该领域的有效文献1248篇。将检索结果导出为Refworks文本文件,导入CiteSpaceV中进行格式转换,“TimeSlicing”选择1998年-2017年,“YearsPerSlice”设置1年为一个时间分区,“TOPNPerSlice”选择阈值50,即每个时区选择高频出现的前50个节点,采用网络裁剪运算策略(pruningslicednetwork),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有效地完成效能评估领域科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1.2论文产出时间图谱。论文产出是衡量研究领域已有知识的累积量以及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笔者将效能评估研究近20年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时间图谱分析如图1所示:效能评估领域研究论文产出曲线基本符合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普赖斯逻辑增长曲线。1998年-2000年,国内效能评估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论文年平均不超过10篇,是普赖斯曲线缓慢增长的初级阶段;2001年-2003年,国内效能评估研究论文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并于2003年首次突破了20篇;2004年-2007年,该领域研究论文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并于2007年达到了峰值105篇,该年研究成果占比总研究成果的8.3豫;2008年-2017年,该领域论文发文量基本稳定在(80~100)之间波动,标志着国内效能评估研究已经成熟。将刊载效能评估领域研究论文的北大核心期刊按其刊载量进行降序排列,前十位分别是《火力与指挥控制》(358篇)、《系统仿真学报》(71篇)、《弹箭与制导学报》(66篇)、《电光与控制》(63篇)、《现代防御技术》(61篇)、《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55篇)、《计算机仿真》(30篇)、《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篇)》、《现代雷达》(27篇)、《兵工学报》(23篇)。根据布拉福德定律,该领域最核心区期刊所刊载的文献数量约为总数的1/3,即1248/3=416篇。由此可见,国内效能评估领域已形成集中稳定的核心发文期刊群;其中,《火力与指挥控制》和《系统仿真学报》为效能评估领域的核心区期刊,两种刊物均为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期刊检索,所发表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领域的热点,是该领域后续学者的重要参考期刊源。笔者进一步对核心期刊群进行时序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可见,2007年-2016年是国内效能评估研究的高产年度范围,两类核心区期刊时序变化曲线显著不同。其中,《火力指挥与控制》所刊载的效能评估相关论文从数量上看,走出了普赖斯逻辑曲线的缓慢增长、线性增长、指数型增长和稳定震荡阶段;其年度产出在2007年首次超出25篇后一直保持在该水平以上,且在2016年达到峰值38篇。《系统仿真学报》所刊载的效能评估研究论文首次出现在2004年,年度产出随后缓慢增加,在2008年达到峰值14篇后迅速下降。1.3学科分布。通过对效能评估领域近20年的研究论文分析,提取研究成果的学科分类如表1所示。其中,武器工业学科方向效能评估研究成果最突出(742篇),占总研究成果的58.86豫;其次是航空航天科学工程学科方向(186篇),占总研究成果的14.75豫;电信技术学科方向发文164篇(占比13豫);军事技术学科方向发文量105篇(占比8.33豫);计算机软件与应用技术学科方向发文量为93篇(7.45豫);各学科方向发文量时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典型的普赖斯逻辑曲线特征。

2效能评估研究合作图谱分析

2.1作者合作图谱。根据普赖斯定律,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数m应满足:m=0.749*nmax姨(nmax姨表示发文最多作者的文献数),经过统计分析可知m=0.749*31姨=4.17,取整得到5,即在效能评估研究领域发文量大于等于5篇的作者可视为核心作者,近20年共有55人,共计发文403篇,占总文献数的32.75豫,未达到普赖斯所认为的核心作者发文总数占全部发文量的50%,说明国内效能评估领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笔者采用CitespaceV对效能评估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字号越大说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红色圆圈表示作者间的合作研究成果较多。可见,近20年来该领域共包含252个作者、252对合作关系、作者合作网络密度为0.008;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整体较为松散,即效能评估领域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但是,以来自同一院校师生之间2人~5人之间的局部合作网络较多,如空军工程大学的徐浩军、华玉光、刘凌、孙金标、郭辉等5人组成的最大子网络,通过发挥团队集体优势,承载效能评估知识的延续性,提高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效率。通过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可知,该领域核心作者中的高产者(假定其论文总量大于等于10篇)有张安(31篇)、徐浩军(18篇)、郭三学(14篇)、高晓光(13篇)、罗鹏程(12篇)、王维平(12篇)、武昌(12篇)、周经伦(10篇)。笔者将效能评估领域论文高产者前三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时序统计分析如下页图4所示:这3位学者的发文量时序变化曲线截然不同;西北工业大学的张安近20年几乎每年都有产出效能评估相关论文,其中2008年达到峰值8篇;空军工程大学的徐浩军在该领域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年平均发文量为3篇;武警工程大学的郭三学在效能评估的研究开始于2014年,且年平均发文量为4篇。2.2机构合作图谱。通过分析效能评估研究论文的机构合作网络如图5所示,近20年机构合作网络节点数111,合作关系数57,网络密度为0.0093。网络节点和字号的大小反映机构发文量的多少,红色圆圈表示机构合作研究成果较多。该领域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包括空军工程大学(239篇)、西北工业大学(107篇)、国防科技大学(90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4篇)、海军航空工程学院(41篇)、海军大连舰艇学院(35篇)、海军工程大学(30篇)、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7篇)、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27篇)、解放军理工大学(25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合作次数。由图可见,参与效能评估领域研究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疏散,合作关系较为突出的是空军工程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2.3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是对所述文章思想和观点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近20年效能评估领域1248篇核心文献的分析,提取得到关键词3967个,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该领域前10个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分别为:效能评估(593次),作战效能(170次)、层次分析法(91次)、指标体系(60次)、作战效能评估(52次)、评估(48次)、效能(38次)、评估模型(37次)、仿真(27次)、模型(24次)。笔者将该数据导入CiteSpaceV中进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其中,图谱共生产节点215个,54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36。知识图谱中字体及其圆圈的大小代表该节点的重要程度,字体越大、圆圈越大则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重要性等级越高,越有可能成为网络的核心节点;连接线上的数字表示共现次数,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大小。CiteSpace软件中提供了一个可量化某一节点在连接其他节点中的重要程度的指标———中心度(中介中心性),若某节点的中心度大于等于0.1,说明该节点处于核心位置或对信息的流动起到控制作用。从图谱中可知,关键词中效能评估(1.21)、作战效能(0.37)、层次分析法(0.17)、指标体系(0.11)、评估模型(0.10)等节点在图谱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媒介作用。综合关键词频次及其中心度,以上节点可视为共现网络的关键节点,反映了效能评估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和方法。2.4效能评估文献共引分析。表2是效能评估研究排名前5位的高被引文献,说明其学术水平较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涉及武器系统、雷达、导弹、电子对抗等学科,期刊来源均为公认度较高的核心期刊。其中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在高被引文献中占比67豫,由张克在《宇航学报》上发表于2002年的《关于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的探讨》,其总下载量最高、被引次数较高,为各学科效能评估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后续学者的重要参考来源。2.5关键词突变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能够显示知识单元和知识群之间的网络结构、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关系,新研究主题或研究热点的确立通常可依据词频增长率显著变化或爆发词检测;而CiteSpaceV不仅能够实现对高频节点和聚类的解读,也能通过“突变词语”的突变检测(burstdetection)来实现对学科研究前沿的探测。笔者通过对效能评估研究领域近20年的1248篇文献进行突变词(burstterms)提取分析,其结果如图7所示。1999年-2005年,“作战效能评估”突变强度和频次高居榜首,表明该时间段效能评估研究集中在武器装备和军事领域;2005年-2007年,突变词为“防空导弹”,说明该时间段的研究热点是导弹效能评估;2013年-2017年,“云模型”[13-14]和“评估指标”[15]突变次数显著增加,为效能评估学者青睐的新主题和热点。

电子对抗范文篇7

[摘要]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探测技术和手段也越来越进步,对隐身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采用电磁损耗材料,这类材料一方面受质量、面密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类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也是有限的。故新的隐身机理研究是研究新型隐身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目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军事高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以牺牲飞机的气动性能为代价的传统隐身技术正面临挑战。“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正在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与隐身外形、隐身材料和隐身结构等传统的隐身技术相比,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21世纪隐身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指产生并利用在武器装备(例如飞机、舰船等)表面形成的等离子体云来实现规避电磁波探测的一种隐身技术。它可以在武器装备几乎不作任何结构和性能上的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武器装备表面的等离子体云的特征参数,如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等,来满足各种特定要求,使敌方雷达难以探测,甚至还能改变雷达反射信号的频率,使敌方雷达测到虚假信号,以实现信息欺骗,从而达到隐身目的。

运用等离子体隐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通过高频和高压提供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以便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另一种是在飞行器的特定部位如强雷达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α射线在电离空气时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云具有足够的电离密度和厚度,以确保对雷达电磁波具有足够的吸收和散射能力。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与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隐身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它改变了常规隐身技术的被动实现手段,采取了主动控制方法实现隐身,使隐身系统便于维护;不需改变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不会影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等离子隐身方法不仅可以吸收雷达波,还可能吸收红外辐射,具有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的特点;俄罗斯克尔得什研究中心实验表明等离子体还能减少飞行阻力30%以上。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作为新概念的飞行武器防御系统,目前在理论和实验上已经获得成功,如果在工程应用上一旦取得突破,将对未来空战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现有的一些大雷达截面飞行器,欲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积,可以采用等离子体作为隐蔽部件来实现,而无需做重大的结构改变。这样,在电子战中使一些老装备的服役寿命得以延长。同时还可以研制不同的等离子体隐身系统用于船舶、机载平台和卫星以抵御不同雷达的威胁。因此,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将成为隐身技术发展的新的突破方向及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

二、国内外等离子体隐技术现状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前苏联)致力于发展军事用途的飞机隐身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休斯实验室投资65万美元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计划。1992年发表的美国国防文献中心研究报告《非磁化等离子体球中电磁波的传播》,描述了陶瓷球壳内用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球对电磁波的衰减多达100dB。1997年,美国海军委托田纳西大学等单位发展等离子体隐身天线。该天线是将等离子体放电管作为天线元件,当放电管通电时就成为导体,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断电时便成为绝缘体,基本不反射敌探测信号。

美国还在《国防部1997年基础研究计划》中提出了“中性等离子体效应可以为国防部的飞机和卫星提供隐身条件”。法国的ONERA一个多学科研制小组已经研制成了一个非物质的全隐身的等离子体雷达反射器。它与通常的平面或抛物线天线不同,一个等离子体平面可确保在空间不同的方向中传输波束。等离子体反射器开创了雷达工作性能和特性的新纪元。

我国尽管对隐身飞机的复合电磁吸收材料及表面涂层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

三、等离子体隐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用等离子体技术实现兵器隐身也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和问题:

(1)兵器安装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部位无法隐身。

(2)所需电源功率很高,设备体积大,产生等离子体并维持一定的电子密度和范围需要消耗能源。飞机利用其隐身会减小作战半径。美国休斯实验室在试验中只达到每20kw的功率产生1L等离子气体的水平。

(3)产生等离子体需要分子、原子作为电离对象,这给在真空中飞行的卫星和战略导弹利用等离子体隐身造成了困难。

(4)飞行器在较低高度飞行时等离子体隐身效果较差。

(5)用电弧放电的方法产生等离子体的同时,会产生射频辐射、强烈的闪光和紫外线,等离子体复合也会产生光辐射。这些信号泄露不仅对隐身不利,而且紫外线也可能使飞行员受到伤害。

(6)飞行器所用的等离子体在吸收对方雷达波的同时,对其本身的通信、导航、雷达和敌我识别信号的传输都能造成衰减,甚至中断。公务员之家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随着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虽说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却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应用为武器装备的隐身带来了突破性的革命,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各种武器平台的雷达隐身,还可以应用于光电对抗等方面。当然等离子体隐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大气等离子体技术、电磁理论与工程、空气动力学、机械与电气工程等的交叉学科。如何设计一种易于产生、易于控制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并能适应各种武器平台的技战术要求成为实现有效隐身的关键。一旦关键技术被突破,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很有可能替代现有的靠外形和材料隐身的技术,为隐身兵器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孙宗祥,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14(2):115-116.

R.J.Vidmar.PlasmaCloaking:AirChemistry,BroadbandAbsorption,AndPlasmaGeneration.AD-A222044.1990.

M.S.Danoel,etal.IEEElntemationalConferenceonPlasma,Bostm,Massachusetts,1996:3-5.

孙和敏等,对抗等离体隐身子技术的探讨.电子对抗.2003.5:92-96.

电子对抗范文篇8

一、着眼时展要求,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责任

(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我国的安全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对增强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战略威慑力,构建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的脉搏,正确把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进一步丰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蕴藏于民间战争潜力的挖掘出来,把作战能力储备起来,提高应对多元化威胁的能力,有效维护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富国与强军统一的现实要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军地各级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

二、紧贴形势任务变化,创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思路

一是坚持理论先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对后备力量建设中遇到的平(战)时指挥体制、组训装协调发展、战时力量使用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寻求有效对策,努力形成在国防后备力量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新思想新举措,不断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搞好统筹规划,从顶层搞好设计。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通盘考虑,扎实推进。

三是坚持科技主导。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借助地方科研部门集中、技术力量雄厚、信息设施先进的优势,搞好国防后备力量指挥自动化建设,着力提高兵员的科技含量,尽快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四是坚持同步推进。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坚定不移地走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路子。要坚决摒弃“后备后抓”、“后备后建”、“补充角色”的思想误区,牢固确立“首战必用”、“首批运用”和“全程使用”的观念,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标准定位在能直接参战支前上。

五是坚持“双应”一体。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必须按照“合成、精干、高效”的要求,把国防动员体制与应急防灾体制统一起来,建立具备应急应战双重功能的国防后备力量指挥体制;着眼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对应急应战任务预测和分析,制定完善配套的方案和保障计划,落实人员、装备,把应急训练与应战训练捆在一起抓,谋求“双应”能力功能同步增强。

三、围绕提高质量效益,突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点

一是编实建强各类队伍。在组织布局上,加大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要目标和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民兵分队组建力度。在兵员结构上,要把科技含量突出起来,要针对辖区内院校多、高新产业多的特点,多组建一些民兵网络、雷达、电子对抗等技术含量高的民兵分队,储备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人才,把科技含量突出出来。

电子对抗范文篇9

一、着眼时展要求。

(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的安全发展环境并不乐观。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对增强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战略威慑力,构建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把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进一步丰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蕴藏于民间战争潜力的挖掘出来,把作战能力储备起来,提高应对多元化威胁的能力,有效维护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军地各级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

二、紧贴形势任务变化。

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一是坚持理论先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对后备力量建设中遇到平(战)时指挥体制、组训装协调发展、战时力量使用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寻求有效对策,努力形成在国防后备力量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新思想新举措,不断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

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统筹规划,从顶层搞好设计。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通盘考虑,扎实推进。

借助地方科研部门集中、技术力量雄厚、信息设施先进的优势,三是坚持科技主导。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搞好国防后备力量指挥自动化建设,着力提高兵员的科技含量,尽快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坚定不移地走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路子。要坚决摒弃“后备后抓”后备后建”补充角色”思想误区,四是坚持同步推进。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牢固确立“首战必用”首批运用”和“全程使用”观念,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标准定位在能直接参战支前上。

必须按照“合成、精干、高效”要求,五是坚持“双应”一体。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把国防动员体制与应急防灾体制统一起来,建立具备应急应战双重功能的国防后备力量指挥体制;着眼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对应急应战任务预测和分析,制定完善配套的方案和保障计划,落实人员、装备,把应急训练与应战训练捆在一起抓,谋求“双应”能力功能同步增强。

三、围绕提高质量效益。

加大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要目标和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民兵分队组建力度。兵员结构上,一是编实建强各类队伍。组织布局上。要把科技含量突出起来,要针对辖区内院校多、高新产业多的特点,多组建一些民兵网络、雷达、电子对抗等技术含量高的民兵分队,储备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人才,把科技含量突出出来。

电子对抗范文篇10

我们在月号进行了培训,到市芝罘区政府和动漫节执行委员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配送桌椅,布置会场,基本上干的都是体力活等极为繁杂的工作,可以说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

动漫艺术节于月日晚在市政府礼堂正式拉开帷幕。整个晚会以一部由评委及相关领导为角色的轻喜剧电影拉开序幕,以中国()动画短片大奖赛颁奖仪式为主线,中间串插第三届国际动漫艺术节开幕仪式及领导讲话,邀请了中国资深动画大师、著名动画电影配音演员与观众见面,以国内著名动漫歌曲模仿秀表演及COSPLAY社团表演等为点缀,烘托晚会气氛,晚会期间还宣布中韩漫画对抗赛启动仪式,对抗赛结果将于第四届国际动漫艺术节开幕式揭晓。参加了动漫艺术节开幕式,情不自禁地被舞台的灯光吸引,好像和海妞一起活跃在动漫制作的舞台上,心情异常激动。感受艺术节气息的同时,内心也弥漫着淡淡的属于自己的那份朦胧的梦,只是感到原来人生的舞台可以这么大。

动漫展开馆仪式月日上午9:00举行,此次动漫艺术节在市旅游大世界进行,以“动情山海、漫秀天地”为主题。《赌》、《兔子往哪里跑》、《牡丹亭》、《诺言》、《狂野大雪地》、《小鸡想飞》等获奖,共评出最佳新人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奖、实验影影像奖、评委特别奖、最佳技术应用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等7项大奖。在旅游大世界西侧展厅一楼至四楼共计1万多平方米举行馆内展示,馆内设特装展位、标准展位200个。馆内展示持续四天,邀请了日本、韩国等国外动漫企业、济南、青岛等动漫基地。这次动漫节亮点频现,大主题活动及13项配套活动看点多多。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企业、机构参会,参展人数预计突破10万人。本届艺术节,在旅游大世界展馆内集中安排了室内活动区域,优秀动画短片播放、省历届漫画精品作品展、电子对抗赛、电子游艺、动漫体验,以及包括-DANGER、动漫168等1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cosplay团队,将带来《地下城与勇士》、《仙剑奇侠传Ⅳ》等近50个节目,使现场观众能体验动漫的精彩。在展馆外广场,还设置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5个大型充气卡通城堡,环绕卡通城堡和广场草坪设置长500米、宽1.5米的涂鸦展示区,并搭建舞台组织动漫歌曲表演。艺术节以“创造、合作、发展”为主题。期间将组织海内外参会参展的企业、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举办实质性技术推广和产品交易活动。同时,还将围绕国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及人才技术等问题,邀请中日韩动漫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举行动漫产业高层恳谈会。

我们志愿者都是来自四所大学的学生,被分成四个组。我们鲁东大学共去了三十多人,女生负责售卖门票,就在售票厅卖票,看来很轻松的事情,如果做起来还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这就如同做销售工作,需要一定的亲和力还要有很好的耐心,而且来买票的大部分是小孩子,所以一定要给他们解释清楚怎么入场,如何凭票玩游戏,总体来讲综合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初三学生乔峰一大早就在动漫节售票处等待正式售票,一边和刚认识的几位朋友聊天,话题当然离不开动漫。乔峰家住日照,学过绘画,对漫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的动漫节,吸引他不得不过来。为了能买到票,乔峰一大早就来排队了,那时还没人,如今售票处前已经排起了好几个长队,买票的人越聚越多,等着动漫节对外售票开始。

我们二十多个男同学也分成小组,负责在四个入口处帮助民警检票,每个入口都有一位领导指挥,我们都要时时刻刻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及时向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小孩解释说明动漫节的细节等,有时候还要引导他们进入,找到他们要观看的地点,这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记得有一位68岁的老人牟大爷前来咨询,他很早就来到了这里,牟大爷打趣说,他是“来考察动漫业的发展”的。牟大爷年轻的时候就搞美工,他回忆以前的动漫单纯、单一,比如:一休、西游记,都是故事性的。不像现在,动漫涉及面广,还能带动经济的发展。牟大爷的儿子在外地搞三维动画创作,他也想看看儿子工作的领域,“动漫产业一年一个台阶,老年人也该看一看,学习一下”。73岁的赵大爷在我们的陪同下在漫画精品展区前仔细欣赏,留连忘返,他对漫画还有雕塑,都有浓厚的兴趣。赵大爷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孙子考察路线,时间安排的原因,赵大爷的小孙子后天才能来到动漫节。对考察的结果,赵大爷相当满意,“一些东西对孩子挺有好处”。看着来客高兴的玩,大家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就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很自豪。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期间付出了许多,有些时候我们头顶着炎炎烈日,坚持站在门口一整天,但我们依然很快乐,因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夸奖,而且我们接待的来客都很有热情,尤其是孩子们的那种情绪会带动你,给你快乐,让你兴奋。这种成就感、这种激情足以消除疲劳的心情。我喜欢这种工作!而且在旅游大世界那边付出了我的汗水与激情,得到了很多社会阅历,这是我们现在需要经历需要成长的关键点。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限,我们的交际范围毕竟还是比较狭窄,但艺术节负责人和领导对我们很关心,说“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就直接找我们,电话短信都行,我们给你们解决。”这句话使我们很感动,使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敢放手做事。当出现问题时,我们都是直接他们时,基本上都给我们解决了,在志愿者服务期间,要感谢他们对我的照顾,对我的指导,使我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了解了很多我们暂时在学校还接触不到的事情,这个假期,我成长很快。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校园是一方净土,没有杂质,永远不像社会那样复杂。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说真话的,并不是我们要说谎,而是我们要学会变通,学会委婉的拒绝别人,学会利用其他途径帮助他人。社会就是一个大的交际圈,善于交际就会很好的生存,否则就会四处碰壁。这就是社会的复杂性及其对我们而言带来的残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