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9:57:51

得与失范文篇1

我们只知道用尽一切方法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得到后你想过你失去了什么吗?往往我们只知道注意自己得到了什么?却忽略不去想自己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什么。

人生在世,你们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而生。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了钱吗?为了生存,还是什么。我感觉我们活着;人生在世,不是为了钱,因为钱不是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的全部。人生在世最多36500天,钱在多过了36500天后也不是你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生在世,就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在“得与失”之间,我们都要知道。在你得到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失去了并不意味着得不到。俗语说: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想着得到,你要知道你得到的同时你肯定也失去了什么。

得与失范文篇2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徐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张鑫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得与失范文篇3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得与失范文篇4

关键词:《卧虎藏龙》;武侠电影;受众角度;海外传播

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全世界电影最高奖———奥斯卡金像奖后,《英雄》《十面埋伏》等动作电影陆续在海外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国外观众对于国产大片的认可度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但中国电影“走出去”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在电影产业的效益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承载着许多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能够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武侠电影蕴含着许多普世价值,使得它们更易为海外受众理解和接受。因此,提高中国武侠电影质量,在减少文化折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其满足国外受众的电影审美需求,是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出去”的重点及关键所在。《卧虎藏龙》作为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借助Metacritic影评网站上国外受众对《卧虎藏龙》的权威评价和普通用户评价,分析《卧虎藏龙》在国际传播中的得与失,试图以此为例为华语武侠电影更好地“走出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影片在Metacritic影评网站上的受众分析

截至2021年2月19日,《卧虎藏龙》在Metacritic上共有32条权威影评,32条全部为正面评价,平均得分为94分。具体评分情况如下:100分评价16条,占全部评价的50%;90分评价8条,占25%;89分评价1条,占3%;88分评价1条,占3%;80分评价5条,占16%;75分评价1条,占3%。影片在该网站上有630条普通用户评分,平均评分为8.1分,具体评分情况如下:正面评分525条,占全部评分数的83%;中性评分51条,占8%;负面评分54条,占9%。下文将对这两类评价分别进行分析。

(一)权威媒体评价

在Metacritic网站上的32条权威影评中,这部电影被多次形容为fun(有趣的),elegant(优雅的),epic(史诗般的)。在这些权威评论家的眼中,这部电影如史诗一般,优雅而浪漫,激昂而震撼,有趣而又意味深长。有些评论家甚至表示这部电影“前无古人”,从未有哪部电影能够如这部电影一般面面俱到,满足观众的所有期待。评论家们提到的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点:(1)激烈精彩的武打场面;(2)史诗般的爱情故事;(3)演员对角色的精彩演绎;(4)电影中蕴含的人生观与哲学,如女权主义和女性意识的崛起;(5)导演李安对整部电影的节奏控制、服饰和配乐的选取;(6)如诗如画的风景和高超的摄影技术。在众多好评中,评论家MikeClark却表示了对这部华语电影的担忧。他在USATODAY中指出,这部电影很棒,但由于电影语言为普通话,需要一些销售手段———由此可见,和英语电影相比,华语电影受到电影语言的限制,如果想要走向世界,良好的宣传和销售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二)普通用户评价

在630名为该电影打分的普通用户中,有56位用户给出了自己的评价。2001年7月31日,JoshD.第一个发表评价,他给出10分的好评,并指出这是他看过的最棒的电影。第二条影评出现在2005年,该年共有5条影评;2006年对该片的影评为4条;2007年6条;2008年4条;2009年3条;2010年3条;2011年2条;2012年4条;2013年4条;2014年3条;2015年4条;2016年2条;2018年3条;2019年3条;2020年5条。自2001年JoshD.留下第一条影评后,时隔四年才出现第二条影评,此后除2017年外,每年都有观者留下影评。可见《卧虎藏龙》这部影片从上映起一直具有热度,能够被国外观众接受,它的经典性也使之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可能由于电影前期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这部好电影在上映之初被埋没了一段时间。在上述的56条影评中,正面评价44条,中性评价1条,负面评价11条,平均得分为7.5分。具体评分情况如下:10分评价共20条,占全部评价数的36%;9分评价14条,占25%;8分评价6条,占11%;7分评价4条,占7%;6分评价1条,占2%;3分评价3条,占5%;1分评价3条,占5%;0分评价5条,占9%。下文将对用户好评和用户差评分别进行分析与总结。1.用户好评喜欢这部电影的观者对这部电影不吝溢美之词:“这部电影值得看上一百遍”(Jonny_Greatbrow),“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电影之一,也是最伟大的动作大片之一”(JP32),“《卧虎藏龙》在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都堪称杰作”(theahsanhaseeb)……对这些正面评价进行总结可以得出,Metacritic的普通用户和上文的权威媒体看法相似,它们都对电影的武打场景、摄影技术、风景、配乐、服饰等表示欣赏。除此之外,有些用户还挖掘出一些深层次的价值。第一,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趣又有深度的故事。“我给这部电影打10分,因为作为一部动作片,它十分独特,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不仅仅是2小时的动作堆砌”(acaiberry),“他不仅创造了一些令人敬畏的壮观场面,同时也设计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与之搭配”(StevenF),“这是一个融合了动作、浪漫、背叛和复仇的故事,制作完美,是一种不同于好莱坞的体验”(KenL)。第二,这部电影完美地融入浪漫色彩,闪耀着东方风韵。“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给武侠片增添了几分优雅”(cameronmorewood),“诗意而优雅,在某种程度上,它不仅仅是一部有着精美动作编排的动作片”,“这是一件闪耀着东方风韵的作品”(ChristosM),“我被一部以芭蕾舞的美丽和优雅呈现的武侠片迷住了”(Rev.Rikard)。第三,这部电影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耐人寻味。“这部影片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气息。一切暴力都是象征性的,服从于某种目的”(pczw92),“它将浪漫与冲突结合,去讲述的是当责任、荣誉与欲望、激情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必须做出的决定。我抱着看动作片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却在看完一部史诗后离开”(JB),“它有壮丽的时刻,但也从未放弃它的谦卑,它结合了爱、失去、愤怒和尊重,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开创性、无与伦比的打斗场面”(StevenF)。2.用户差评在影片的诸多正面评价中也穿插着一些负面评价。“我对这部电影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看完之后特别失望”(Smiles22),“这部电影被高估了,故事情节很无聊”(CrazyBeetle),“这是我看过的最烂的电影”(ToddDow)……下文将根据这些负面评价,总结在国外受众眼中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第一,情节性不强。有的观者认为这部电影毫无情节,有的则认为这部电影不过是讲了一个宝剑被偷、主人追贼、最终贼坠入爱河的无聊故事。用户Marc5477认为这部电影无聊透顶,情节毫无逻辑,并指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先有一个好故事,即使一个故事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人物有趣,电影仍然可以是有趣的。第二,武打场面不精彩。一部分观者认为这部电影的打斗场面很俗气,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好的场景和说得过去的动作,并建议给这部电影的打斗场面更换一个更加激进的剪辑师。另一部分观者则认为这部电影中的武打场景太不真实,过分夸张。TraceyM表达了对影片中人物飞天本领的怀疑,对于李慕白和玉娇龙的那场竹林武打戏,KevinG.也指出人们在树上跳来跳去显然是吊在线上的。第三,结尾令人失望。影片以李慕白中毒身亡后玉娇龙跳下山崖结尾,因而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悲剧。ChristopherJ.表示,“我不觉得悲剧很有趣,尤其是在它慢慢展开的情况下。”EssenceOfSugar认为这是历史上最糟糕的结尾,是一个彻底的失败。Smiles22也表示这部电影的结尾很糟糕,让人失望。除此之外,还有观者表示自己不能理解这部电影想要表达什么,电影情节的串联毫无意义;也有观者认为这部电影节奏太慢,人物无趣,没有深度;甚至还有观者认为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一些看好这部电影的观者则认为该电影之所以被低估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这部电影的语言为汉语,而有些人讨厌边看字幕边看电影;另一方面,美国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在美国和英国之外也有电影制作的事实。由此可见,部分海外观众在主观上就不愿意去认可英美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优秀之处,于是便戴着“有色眼镜”去观看这部电影,对电影中的任何精彩之处都视而不见,甚至嗤之以鼻。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约瑟夫·伊伯特也在他的影评网站(RogerEbert.com)上对《卧虎藏龙》评价道,“我知道,有些人永远不会去看武侠片,就像有些人讨厌西部片一样。”

二、建议

从上文的受众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与海外观众的审美期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化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下文将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一)“武”“侠”并重,相辅相成

武侠电影,即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所构成的类型基础的电影①。武侠电影和人一样,既有血肉,又有灵魂,精彩的武打便是武侠电影的血肉。它们令人血脉喷张,但若只是单纯的打打杀杀,便只能给人们带来一时的视觉震撼,不会给观众留下长久的记忆,而侠文化和侠义精神则是武侠电影的灵魂,它们承载着电影的价值观,是最终能够在观众心中打下烙印的东西。武侠电影,应该同时发挥“武”“侠”的魅力,用“武”吸引观众,用“侠”使影片得到升华。中国武侠电影不同于美国的特效电影,它的武打招式拳拳到肉,视觉效果刚猛凌厉,武打场面给人一种真实又过瘾的感觉,让人热血沸腾。精彩的武打离不开巧妙的动作设计,然而好的动作设计不应只是动作,还要能够让观众透过武打动作领略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曾说过:“最好的电影不是你说了一个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些什么。”好的武侠电影不应该只是一个由武打戏简单堆砌起来的故事,它应该塑造起丰满的人物形象,并让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故事去诠释侠文化与侠义精神。

(二)打造中国特色,加强融合创新

近年来印度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在国际上广受欢迎。学习印度电影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电影“走出去”很有借鉴意义。印度的电影人在保持印度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地对电影艺术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②。印度电影中往往充斥着宗教文化、情感文化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这种极具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如今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喜爱。中国电影想要走向世界,就要增强文化自信,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但也不能忽视本土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会遇到的“水土不服”,所以要尽量选取符合普世价值的题材,有意识地加强中西文化融合,让中国的文化符号披上普世性的故事外衣,以减少中西文化的正面冲突,使视角多元化,更易为海外观众所接受。此外,中国武侠电影想要更加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传播,还要根据国际受众的口味和观影习惯做出适当的改变与调整,也要与时俱进,加强融合创新,在武侠故事中融入现实题材,用武侠故事来体现人性的真善美,引发观众共鸣。

(三)提高翻译质量,加强推广策略

受到语言的限制,华语电影想打入国际主流市场较为困难。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制作对演员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培养一些能够灵活使用双语的演员,适度加强中外合作,多尝试拍摄一些以英语为语言的电影。对于华语电影,也可以为国外受众提供双语字幕甚至是英语配音版本,避免一些好的电影因为语言而被埋没。这便离不开汉英翻译,地道传神的翻译才能促进与观众的沟通,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一直被视为经典,影片的对话台词也深受国外受众的肯定,译者们应当学习《卧虎藏龙》的翻译技巧,不拘泥于某一种翻译策略,而是根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充分考虑英汉思维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灵活运用缩减式、归化、直译、增译、抽象化等多种翻译策略,将流畅、通俗的译文呈现在目的语观众面前③。与此同时,华语电影要想走向世界,也需要更好的推广策略和宣传手段。在如今这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传统的电影海报已经不足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要同时进行户外广告、传统媒体广告和新媒体广告宣传④,尤其要重视电影上映前期的宣传。对于武侠电影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电影,除了精美的预告片,还可以一些有关影片背景文化的视频来提高影片的知名度。

三、结语

得与失范文篇5

郭某驾车靠边停车时将他人撞伤,经某交警大队现场勘验,认定其负全部责任。事故处理过程中,郭某和受害人未达成赔偿协议。其后,受害人以郭某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郭某也向法院起诉,以交警大队未依法向其送达责任认定书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交警大队履行向其送达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定职责。在行政诉讼中,法院经审查认为受害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遂依职权追加受害人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审理中,因交警大队送达及调解是在郭某和受害人之间进行,无其他案外人明确见证,而郭某确未在送达回执上签名,郭某否认交警大队曾向其送达责任认定书,因此,交警大队申请唯一在场的受害人做证,以证明其向郭某送达责任认定书而郭某拿取认定书而拒签名的事实。但郭某提出受害人已被法院追加为本案第三人,因而不能以证人身份出庭做证。因责任认定书有无向郭某送达的事实难以认定,被告申请受害人做证的请求被法院驳回

[评析]笔者认为,本案中法院将受害人追加为第三人的做法欠妥。诉讼应紧紧围绕当事人的请求展开。本案原告郭某起诉被告交警大队未向其依法送达责任认定书而要求交警部门履行送达职责,是我国行政法规定的公民认为负有法定职责的执法部门应履行应尽职责而未尽,因此通过法律程序要求执法部门予以履行的请求之诉。交警部门以其已尽送达职责而原告拒不签字为由抗辩,双方焦点明确,不应追加其他人作为第三人。法院审理应紧紧围绕责任认定书是否已向原告送达或视为送达展开。在责任认定书是否向原告送达这一问题上,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是交警部门和原告,与受害人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责任认定书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后产生的实际责任承担才与原告和受害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行政执法机关在处理纠纷中,不需要不借助与纠纷无关的第三方进行见证、监督处理过程的。因此,执法中出现类似有无履行送达职责等问题,除纠纷双方和处理者本身外,很难有其他人来证明。要弄清执法部门有无送达重要的法律文书这个环节,受害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身份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轻易将受害人列为本案第三人,使之与交警部门申请的证人身份重叠,导致本案原被告之外的唯一知情人作为证人的身份丧失,使被告有无履行送达职责的关键事实无法查清,必将使案件处理陷入困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纵观本案,原告诉讼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要求确认被告未依法向其送达责任认定书,因而该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重要依据,从而免除或减轻原告在受害人起诉的民事赔偿诉讼中的赔偿责任,但因诸多原因原告已无法请求改变该责任认定书对原告负事故全责的这一认定结果(实质是原告对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不服),因而企图通过否定责任认定书已向其送达来达到否定责任认定在民事赔偿中所具有的准法律效果。原告选择的是要求被告向其送达责任认定书这一诉讼请求,因而法院就应该就事论事,针对原告的请求和被告的抗辩(已送达)进行审理认定。

笔者意见:原告在未明确对责任认定不服而要求被告送达责任认定书的请求时,受害人做为本案事实焦点的唯一在场人应以证人身份出现,以便法院查清案件事实,作出公正判决。

得与失范文篇6

一、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一是公与私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始终站在国家和人民立场上考虑问题。特别是当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只有处理好了公与私的关系,做到公私分明、公字当头,我们领导干部履职用权才会坚持实事求是。

二是得与失的关系。如何看待得与失,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宗旨观问题,也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如果太看重个人的“得”、局部的“得”、眼前的“得”,我们的宗旨观、政绩观就会发生扭曲,作决策、谋发展就会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最终阻碍科学发展,损害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处理好了得与失的关系,做到志存高远、胸怀全局,我们领导干部为官谋事才会坚持实事求是。

三是情与法的关系。无情未必真豪杰。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在对待感情上必须把握个度,把握住底线,不能把感情、关系庸俗化。特别是当感情与原则、纪律、法律发生冲突时,必须把个人的感情放在一边,把原则、纪律、法律放在第一位,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决不能以感情代替原则,更不能因为感情而违反纪律,甚至触犯法律。

二、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着力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首要的是要明辨是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明白什么事可以干、什么事不可以干,知道什么事应该提倡、什么事应该反对,清楚什么事是群众拥护的、什么事是群众痛绝的。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不摇摆、不让步,不做“墙头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把握规律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关键在于提高把握规律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努力掌握客观实际情况,按照客观规律作出正确决策,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思路和措施。

三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贵在与时俱进。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时刻保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思想状态,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智慧,不断审视前进道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切实增强“三种勇气”

一是坚持真理的勇气。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其实就是坚持真理的过程。在领导工作中,当自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理解时,甚至与领导的意见、与同事的意见相冲突时,敢不敢直抒己见、力排众议,是对领导干部实事求是政治品质的直接考验。只有敢于坚持真理,敢于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敢于承受各种风险和阻力,领导干部才会真正实事求是。

得与失范文篇7

一、正确处理“荣”与“耻”的矛盾,常怀敬业之德。

荣耻观的问题,以履职尽责而言,还是个职业道德问题,只有知荣耻,才能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站稳脚跟和立场。当今社会,一些人之所以出现人性沉沦,道德滑坡,虚假丑恶不分,不知廉耻,甚至以丑为美等社会现象,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人的荣耻观念日渐模糊,道德观日益淡薄的结果。此外,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多元化价值理念鱼龙混杂,增加了识别荣耻的难度,使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一些人以居豪华住宅为荣,以坐名贵轿车为荣,以食山珍海味为荣,以穿名牌服饰为荣,以游山玩水为荣,以升官做官为荣,以拥有绿卡为荣,以家财万贯为荣,如此等等,一旦有了这些荣耻观,就必然正反不分,香臭不辨,把光荣看成耻辱,把耻辱当做光荣,对社会道德体系构成冲击,也损害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基层工商所是工商部门监管执法的前沿阵地,是提升服务、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直接面对监管对象和人民群众,是工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和着力点。

基层干部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整个部门形象。在树立正确的荣耻观和职业道德建设中,本人坚持从爱岗、敬业、奉献、文明、和谐五个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坚持做人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树立大局观念,自觉处理并协调好组与组之间,组与分局之间以及本人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注重强化主人翁意识,以忠诚之心对待红盾事业,以奉献之心对待岗位,以仁爱之心对待同志,以文明管理对待监管对象,自觉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立足本职创大业。工作中响亮提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请你监督”,时时处处为群众做表率,从而保证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工商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到位。

二、正确处理“工”与“学”的矛盾,常练素质之功。

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事业的兴衰。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随着工商监管重心下移、执法范围扩大、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基层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基层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往往身不由己,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如何使“工”与“学”两促进、两不误、两提高,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正视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靠挤出来的。我们应该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充分利用工作空隙和工余时间,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少应酬多读书,少休闲多“充电”,自我加压,自我警醒,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明确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需要、一种必须。人们常说,“学习意识即成长意识”,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拒绝成长。无论什么人,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刻苦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二要讲究方法,抓住重点。作为基层工商所,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非常之多,如何在繁琐的工作压力之下,抽出时间学到真正实用的新知识,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究其根本,就是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

在方法上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内容上要坚持带着问题学,瞄着热点学,想着未来学;在对象上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同仁学、向老师学、向专家学。本人在学习中,一是学好理论。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才可能识大体,顾大局,把握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才可能政治上坚定,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如果理论上似是而非,思想上模模糊糊,行动上摇摇摆摆,就会给事业造成损失乃至严重的失误,这方面有史可鉴,值得记取。学习理论,要注重学原著,注重把握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要特别重视国家三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概括、新贡献。学习理论要同实际相结合,同国家的实际、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好理论,发展理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学好业务。工商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领域较宽、适用法律法规多、工作要求也较高,为此,要熟悉和精通业务,做到完全胜任,就要做一个学习型的人,构建学习型人生。要在潜心钻研工商业务上求过硬,立足本职制定学习计划,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三是不断总结。要多思多积累,善于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带有普遍性,科学性,既看到事物本身,又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平常多积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提高,做到不仅能弹“老调”,而且还会谱“新曲”,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与时俱进能力。

三、正确处理“苦”与“乐”的矛盾,常思责任之重。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其辛劳可想而知。首先是众口难调。我们面临的对象,年龄不一,素质不一。既有领导,各类市场主体,也有普通群众,而群众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元,不是只有一种说法和要求,而是从各自的利益角度,有各种诉求和争议,有时群众对基层部门的工作要求还相当高,这就要求我们还得经常化很大气力去做工作。比如消费维权,既要合法、合情、合理,又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用“艰辛”两个字来概括,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其次是工作量大。基层是最主要的执行主体,需要安排落实方方面面的法规政策、工作方案,既有上级的计划部署,也有群众的呼声要求。基层干部查处无照、登记发照、实地巡查、文明创建、台帐资料等,忙起来的时候任何一项任务都会让人疲于应对,上级领导在“会、费、查、罚、考”这几个字动作多一点,有时还来点创新,基层干部的辛苦程度就要加大,甚至加倍。三是责任重大。

从某种角度看,基层工作作风就是一个社会和谐度的晴雨表。基层作为整个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同群众接触频繁,在群众眼中,任何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就是政府作风的缩影。群众看基层、上级也看基层,每一个基层工作者肩上担子和责任都是沉甸甸的。基层工作各方面压力大、工作强度难度都不小、受到的督促严格而广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是一个最能考验人的地方。出于以上的认识,本人坚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人民群众的快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作有意义的事去做,把吃苦当作愉快,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中带头吃苦,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而且对份外的工作,也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带头去完成,直至让同事信服、人民群众满意为止。

四、正确处理“得”与“失”的矛盾,常敲廉洁之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得与失的考量。何为得,何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理解和追求也不同。纵向看,前辈的失,才有今天的得;今天的失,才有后人的得。横向看,他人的失,是为了我们的得;我们的失,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得。全局看,个人的失是小事,国家、集体的失是大事。所失虽多,但若失去的皆非紧要;所得虽少,但若获得的唯此为重,就没有必要气不顺、心不平。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这必然导致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辩证地看,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

当然,得包括实惠实利,也不可不虑不计。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但确也不能老想占便宜,捞好处,事事得,处处得。不能斤斤计较,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享受不比出力,比索取不比奉献,比个别冒尖不比大多数。本人认为,乐于多失,甘愿少得,得亦不喜,失亦不忧,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把什么都认定是自己应得的,固执强求,得之以为应当,失之以为天欠,这只会自寻烦恼,总不快乐。得到了不知感恩,得不到怨天尤人,这不是人性的优点,而是人性的悲哀。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也能看出一个人的觉悟和情操。先进模范人物之所以先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淡泊个人得失。在得失观上,须防“三失”。

一要防止“失慎”。一些被查处的腐败官员,很多人起初都是因为自己在言行、交友等方面的“失慎”造成的。因此,要时刻注意防止“失慎”,要做到“慎言”,即说话要“讲政治”负责任,不能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慎行”,即要“三思而后行”,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干的不干,不该要的不要;“慎独”,即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一日三省吾身”;“慎友”,既为人处事讲原则,不唯利是图,用正常的心态交友。

二要防止“失意”。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影响他的行事方法甚至思想作风,要做到廉洁自律,有一个好的心态十分重要。要先做人后做官,心态要平,不好高骛远,宠辱不惊才是高境界。要保持高境界,就不能计较一时一事,不沉湎患得患失,心系群众,求真务实,为群众谋福利。

得与失范文篇8

一直以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的梦想,因为共产党员是先进模范的代表。但对于这个名词的了解也仅停留于此,究竟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精神?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久久不能释怀。直到这次党课前,看了沈浩的感人事迹,我才终于明白:什么是党员精神?

凛冽寒风,阻挡不了他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满腔热血:崎岖山路,压不垮他引领村民架桥修路的不屈意志;瓢泼大雨,改变不他率领村民齐奔小康的坚定信念。原来苦与乐,仅仅在于一种心态,一种坦然面对困难的心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就是我们的党员精神。

放弃舒适轻松的工作,长期扎根于艰苦的基层,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放弃妻子儿女高堂的挽留,毅然离开温馨的家,与寂寞为伍,和孤独作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毅力;放弃治病休息的机会,带病工作找第一线,总是和农民肩并肩,面对面,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意志。原来得与失,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态,一种以集体和人民利益为上的心态。这就是我们的党员精神。

村民的不理解让他对自己的改革产生过怀疑,但最终他选择了坚持;资金的缺乏让他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过疑问,但最终他选择了继续;家人的不悦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过迷惑,但最终他选择了不放弃。原来得与失,仅仅在于一种心态,一种拼搏向上的心态,一种用=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心态。这就是我们的党员精神。

也许会有人会说,这种精神只存存在于少数人之中,我们普通人根本就不具备,况且现在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样做。不,不,不是的,这些人也是从一个普通人转变的,是长期的坚持成就了他们不屈的意志,是无悔的选择让他们一直坚持下去,而没有放弃,是作为党员的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党员精神,并不遥远,它就活生生的存在,就在我们的身边。公务员之家

当我们看到5.12地震发生后,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自发到灾区去服务,当我们看到海南洪灾发生后一个又一个的学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当我们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学生自愿深入贫困地区进行义教。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这不正是党员艰苦奋斗精神的闪耀吗?这不正是党员乐观向上精神的完美阐释吗?这不正是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精神的再现吗?

我明白了,我也要按这种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的一份子的我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党员精神,争做一名优秀的当代青年。

得与失范文篇9

一.工作态度,思想工作。

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以律己,遵守各项厂规制度,严格要球自己,摆正工作位置,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工作态度,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始终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的职责。坚持理想,坚定信念。不断加强学习,牢固自己的工作技术!

二.设备操作,工作领悟。

每一个好的员工都应对自己的工作认识清晰,熟悉和熟练自己的工作。要有对机器工作操作的了解,也要有对发生故障的应变能力,完成领导给予的各项任务。但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做到一丝不差,所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对机器的原理和工作技巧还稍欠缺,但这些会让我更加努力的工作,谦虚谨慎的向别人学习,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到最大的作用,更快更效率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使公司获得做大的效益,这样我的做的和收获的也能达到一个平衡,使我更加有动力,更有自信的工作。

和其他同事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每件事的成功都是靠集体的智慧,所以和同事们团结在一起才是成功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的前提,这一点不仅仅事工作,平时的生活中也事如此,所以团结其他同事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一种工作的义务!我会履行我的义务,锻炼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得与失范文篇10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同时,党外领导干部也要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要把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作为首要的学习内容。

党外干部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在我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外干部在推动共和国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等方面都曾起到独特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统战政策的落实,党外干部促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作用日益彰显,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外干部要在新形式下实现建功立业,必须要从这“四心”着眼,这“四心”就是要“以忠诚之心对待组织、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以真诚之心对待同事、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在奋斗中体现党外干部锐意进取的先进风貌,公而忘私的道德操守,在奉献中体现重事业、淡名利的崇高境界,自觉抵御“酒绿灯红”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要用忠诚之心对待组织

(一)理论联系实际

广大党外人士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围绕十七大确立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领导干部作风和纪律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忠诚之心,人之大德

荣辱、是非、义利、生死等等,是人人都会面对并需要做出选择的,正是在这种选择中折射出了人的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中保持一颗“忠诚之心”,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朋友、忠于真理、忠于事业、忠于法纪。相反,一个心术不端、朝三暮四、诡谲多变、趋利忘义的人,终究会自取其咎、自取其辱。忠诚之心,人之大德。

(三)要奋发有为,不断提高决策管理能力

党外干部被组织上安排在某一领导岗位上,就要在其位、谋其政、主其事、负其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大胆拍板,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议而不决、拖而不行,否则就会贻误工作、贻误事业,不但辜负组织的厚望,而且自己也将一事无成。当然,在决策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绝不能想当然行事。

(四)要发扬民主,不断提高互帮互促能力

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党外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不独断,指挥不武断自觉维护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权威,与党员干部一道带领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勇争一流。

党外干部大多担任副职领导,这并不意味着党外干部是“配角”。相反,党外干部一定要胸怀全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维护正职领导干部的权威,当好正职领导干部的参谋助手。

二、要用奉献之心对待事业

(一)多作贡献

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实干兴邦”的历史责任感。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进步的浩然正气。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寝食不安、夜以继日的风范,居安思危,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报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首先是一种意识,但不只是一种意识,而是意识和行动的有机结合。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意识的实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必须勤奋学习,增强本领。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能力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快,知识更新快,党外干部一定要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在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的前提下,谙熟业务知识、了解实用信息、熟悉关键技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勤奋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的略知一二就可以,有的则要学而不厌,精益求精。只要扎扎实实地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理论修养、文化和领导水平,就会不断地得到新的提高,就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勤奋学习,要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位,当前,特别是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是管总的东西。不学习理论,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

(三)扎根群众中

在服务人民的领域、程度和力度上不断地拓宽、加大和深化,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党外领导干部本身是所联系的群众的代表。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意见,才有参政议政的基础;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党外领导干部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无论职位多高,都不能脱离群众,要关心群众,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使群众感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党外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促进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度自觉和实际本领。

三、要用真诚之心对待同事

(一)尊重他人

以平等、协商、互谅、互助的方式开展工作,特别要善于倾听,从倾听中获取营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思考辨析,决定取舍,通过协商,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二)正确处理与正职领导干部或其他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

做到平等相处分工不分家,做至分中求和,鼓气不泄气,做到互相帮助建功不争功,做到淡泊名利。只有用“相融”、“相商”、“相谅”、“相让”、“相帮”来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才会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共事氛围。

四、要用平常之心对待名利

(一)抵御诱惑

品德高尚,不断提高防腐拒变能力。古人曰“要做事,先做人要做人,先立志要立志,先立德”,一个人,事业有成也好,碌碌无为也罢,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注重人品修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努力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公务员的良好形象。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做到不以权谋私,不贪污腐化,坚决把好权力关、金钱关和人情关,自觉接受党组织群众的监督。

(二)正确对待得与失

得与失,是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面对得失,怎么对待,如何看待却大相径庭、因人而异。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得与失看似简单而又平常,但这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得与失,最基本的是正确衡量自己的所得与所失。不能把荣誉、名利看的过于高高在上,不能将名利视为套在脖子上的无形的“枷锁”,这样无异于是一种负担。只有为集体、为组织、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之人,才能真正体悟到其中的快乐,谱出一首和谐共建社会之曲,而不仅仅是鼠目寸光地看到自己的荣誉与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