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3:14:09

大学校

大学校范文篇1

抗震救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令人们打心底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试问:在重大灾害面前,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政府能全面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做到了!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党的领导人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风尘仆仆深入灾区指导救灾、慰问群众?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到了!有哪一个国家能在短时间内举全国之力,调集千军万马,调拨各种急需物资,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我们中国做到了!这一切,都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千真万确,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能够指引人民群众战胜千难万险,走上幸福无疆的金光大道。

抗震救灾,让人们领略了英雄人物的风采,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四川德阳市汉旺镇中学教师谭千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身体护卫着4个学生使其脱险,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郑镇,在失去20多名亲人的情况下,强忍悲痛,含泪带领部下投入到搜救群众之中……成千上万个舍生忘死的人在危急时刻冲在前、扛得住,不愧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有血有肉的遍地英雄,焉能不震撼国人的心灵?

抗震救灾,让人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灾难。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毁坏了10多万平方公里的家园与道路,可谓灾难空前。然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灾区人民选择了坚强。他们擦干眼泪,挺直腰杆,同地震灾害斗,同次生灾害斗,积极着手恢复生产,展示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毅品格。

抗震救灾,让人们懂得了如何善待他人。汶川在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全国13亿人民的心。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同灾区人民心连心,或捐款,或拿物,或献血,或出力,涓涓真情,爱心如潮,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多难兴邦。这种协作,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树立了正确对待他人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人人做到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温馨的和谐社会。

抗震救灾,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少人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的极限,创造了世界生命的奇迹。映秀镇虞锦华被埋150小时后脱险;彭国华被困170小时,靠吃纸、喝自己的尿逃生;彭州市60岁的老太太王有群被困196小时获救……这些均彰显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及顽强的生命力。人活着,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善待生命,活出生命的滋味,活出生命的精彩。

大学校范文篇2

多年来,**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跃升,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大学对**州贡献是很大的,对此我表示感谢。特别是96年合校以来学校抓住国家实施“211工程”、西部开发重点院校建设、省部共建、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等机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进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布局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总体面貌正呈现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大学领导班子是一支团结奋进的班子,廉洁务实的班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对**大学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州委表示祝贺和感谢!借此机会,我说几点建议:

一、着力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层次

全校上下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研工作上取得新成绩,在提高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要针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思想和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学科设置,要突出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着力加强科学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二、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创新实践的能力。要结合推进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工程,全面提升学校自身建设水平。

三、继续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

目前**大学已经与延吉、安图等县市和敖东集团、**林业集团等企业开展了科技对接,在推进校地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提高自身办学实力的同时,努力把高校的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要认真组织好省部共建的项目,加快推进东北亚研究和长白山自然资源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三个学科发展的战略和12个学科群建设。尤其要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搭建创新平台,深入研究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要针对**州人才结构性紧缺的状况和地区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经济类、管理类、行政类等专业,为地方建设和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继续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展应用型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

四、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这个部多说了,我们这个班子的建设还是做得很好的。下一步还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政廉洁、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这几方面的要求希望大家在下一步学习实践活动中参考。

下面我借这个机会,就一些情况和学校领导同志包括院系同志做个交流。

第一是在学校工作的领导同志包括院系的老师需要进一步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民族的振兴,特别是关心**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关注形势。因为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过去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评价,有一条很重要的赞美性的评价,就是始终有一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现在仍然需要这个,我们在学校领域工作的同志必须关心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对学校有这么个体会,我们中国的高等院校的建立和发展到今天,它始终是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没研究过教育史,但是就通过现有掌握的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我们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就是从大学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学校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大学都不行了,跑到西南搞联大去了,我们延安时期还有个抗大,所以说每个不同的革命阶段,革命的任务和工作都是和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现在这个时候,我想,在学校工作的同志,对这个民族对国家应该有更多的思考,这也是责任。因为,我们这些管理者,我们这些老师有这个责任,才能把这种信号,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那么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些人,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他们都应该有一种民族责任感,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我说这个事是因为今年08年太特殊了,08年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遇到的难题太多了,当然好事、大事、要事也很多。年初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然后围绕奥运火炬的传递在西方受到一系列的干扰,最近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金融风暴的冲击。这些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地震灾害是前所未有的,那是最大的,这金融风暴也是百年不遇,当然我们也有可喜可贺的事情,就是百年奥运成功举办,这是举办得最成功的一届奥运,我们神七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然后我们又进行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性庆典。08年确实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让全国人民难忘的一年。那么处在2008年最后的时候,没有几天就09年了,想想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走了30年走到今天不

容易啊,我们这次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实际上是进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我们现在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那么将来还会有别的创新理论,现在十七大有个决策,通通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到这个理论就知道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这30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其实核心就是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发展了,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总体实现了小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这个道路将来可以永远地延续,中华民族就能够振兴。所以说,香港搞经济学的郎咸平教授有时候发表言论是很右的。我当宣传部长的时候,还小范围地封杀过他的言论。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一个经济学教授,他也提出来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研究,里面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相对来讲有可能是世界上走进下一阶段比较成熟的一个制度模式,所以西方现在面临金融危机,也开始研究《资本论》了,认为社会主义能够救资本主义,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市场一旦失灵,就会陷入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者包括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检讨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更明显的体现出来。英国在香港的前总督彭定康现在态度也转变了,他最近有一个论调,中国政治动员力,政治能力,政治体制的优势,是资本主义现在所没法比的。本来这个社会文明就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历史才几千年,,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好,人类社会还要往下走很长时间,不是几千年,而可能是上万年。所以现在就下结论说资本主义制度一定就好,搞社会科学的都不能赞成这个,不讲意识形态差别,就从科学上来讲就不能承认。真理无穷尽,现在探索刚刚开始,资本主义也就几百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走的路有可能是为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一种新的制度模式。我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关心和思考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我们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有这样的意识,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传递给学生,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因为我总觉得,我们现在干部啊,群众啊对民族思考的人有,但是缺。所以我在干部大会中跟大家讲,看了《恰同学少年》这个电视剧,写年轻时代的,我是感受非常深,如果大家没看呢,应该找来看,它叫红色偶像剧,写的是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湖南一师学习时候的故事,他们就以民族兴邦为己任,的父亲问:“你入湖南一师有什么理想?你有什么抱负?你为什么要学习?”说:“不知道!我四年以后告诉你!”四年以后他说他走上了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道路。所以走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同样是湖南一师的,也有不同的道路。我就说我们应该多思考国家,多思考民族,多思考我们民族的整体利益。现在中国振兴应该不会成为空话,中华民族肯定会振兴。昨天我秘书长给我拿了一本《环球杂志》,在里面介绍了几位中央领导人,其中一个是写的,他在浙江做省委书记的时候,西方记者采访他,说:“中国搞得这么快,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他当时就说:“我们有一个民族自信心在里面,我们一百多年以前,鸦片战争以后受尽了耻辱,我们一定要学习耻辱,一定要民族振兴,这个朴素的动力,激励了中国各族干部群众去奋斗。”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会议上讲,建党100年时候怎么样?建国100年的时候怎么样?就是2049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那就是实现民族的振兴。

我讲的这些不是什么大道理、空道理,中国现在被市场经济驱动的都是眼前的事,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民族,考虑长远的事情。现在当干部的也一样,我现在是做副省级干部,在一定的圈子里,我有的时候是很不合群的,不愿意和他们交流,讨论的问题有的时候也很难说品味很高,志向很高,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很高,但是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他谈论的不是这些事情。涉及到对**也一样,对**省也一样,也需要大家关心**的发展,关心**省的振兴,现在**形势很好,州长前一段给你们做报告,把州里的形势如实的报告了给大家,但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情况,我想跟大家交流。**现在随着**省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发展的节拍是跟上了,**州发展也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候。今年是“十一五”第三年,但有些指标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州发改委向州人大递交了“十一五”实施过程当中的阶段性报告,我们预计到明年,“十一五”所有指标都能完成,这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候,即使下半年受到了金融危机,我们全年增长速度还能保持在18%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难得的。**州“十五”期间才10%点几,现在“十一五”前三年就已经超过了18%,即使压力很大我们明年计划也定在15%,**省今年是16%。所以我在不同场合说,**州现在阶段性特征明显,这个没跟学校同志老师交流过。一个阶段性特征就是整体提速,就是发展速度上来了。不是说政绩就看GDP,但这速度代表了整体趋势,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永远甩在其他地区的后面,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里面,我们就变为后面的了。所以现在速度问题是一个长远信心问题,也和就业紧密相连。中央为什么要保8啊?中央工作会议大家看了,必须保证8%的增长,因为8%的增长计划里就有一个就业,没有一定速度,就业就成问题了,所以整体提速是**的一大特征。另外一个就是后劲急剧增强。当然后劲增强的评价标准很多,比如说教育实力增强了,是后劲增强,人才的素质提高了,也是后劲增强了,资源储备探明储量增加了,也是后劲增强,但这些都不算,后劲增强有一个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工业项目上多了。到08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能够达到420个亿,增幅超过40%。420个亿是什么概念呢?2004年我们才89个亿,04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项目、技术改造、基础设施、房地产加一起才80多个亿,结果到了08年末,我们就搞到了420个亿总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年每年的净增都是100几十个亿,这一百多个亿有一半是上工业项目,比如明年投资540个亿,那就有270个亿是在工业项目上,工业项目就带来后劲带来税收了,当然现在主要投资还是民营资本投资,加上银行贷款,但是这个比例很小,大量是民营企业家南方产业转移过来的资本,这个都是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投资。这就是后劲增强,未来**不怕金融危机,这些项目会支撑**平稳的发展。比如大家在媒体上看了,**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一个协议,在敦化办一个抽水蓄能电站,投资额54亿,54亿是**地区历史上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目前最大的是26亿的珲春电场2期。这个最晚后年开的一个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另外快速铁路从**市直接通到了图们,现在又有新消息,有可能直接通到珲春,这也是巨大的投资。这个

后劲增强的特征非常明显,有这样的投资,它保的是GDP增长速度,稳定就业,稳定社会,然后财政收入才能稳步增长,后劲增强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就是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的突破,特别是中心城市建设和图们江开发。延龙图一体化,朝阳川也划过来了,公交车也通了,我们预计在适当的时候把收费站拿掉,然后城际路再改造,又修几条公路,延吉和龙井之间再加两条道,和图们再加一条道,这样区域一体化的格局就形成了。明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要制定一个图们江开发规划,那个规划一制定,投资产业项目就会带来新的变化。广西北部湾开发规划定了以后确实带来很多效益。这个规划一批,已经有四位国家副总理级领导同志画圈了,同意抓紧制定规划。前天我们省发改委和州发改委已经派人到国家发改委组成了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规划起草小组,预计用三个月时间把规划制定出来,这都是突破性的。90年代初我们搞图们江开发,吵吵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稳步推进,但是到了这两年温度开始提升,周边环境变化了,**有可能会面临新的机遇。改革开放了,这就是突破,现在叫阶段性突破,我们这个叫做图们江开发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启动阶段。第四个阶段性特征就是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了,农民全部都免税了,全部义务教育阶段都免费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几乎100%,另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和范围都不断提高,另外住房建设这两年建设最快,连林区棚户区改造都启动了。今年全州廉租房搞了8万多亿,买不起房子的低价让你租住,但有个严格的标准,得有社区的困难证明,这样政府才给你发钥匙。这次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房地产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搞保障性住房。民生状况、就业方面都很好,但是问题还很多,但这些阶段性特征是主流的。现在的金融危机确实是很严峻,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面没变,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没逆转,这两个判断是准的。但有一些经济下行的苗头,比如说增速回落,单月同期比增长速度回落了,投资的速度也降下来了,财政收入现在也减少了,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也出现了。劳务收入去年10亿5千万美元,今年劳务收入可能才8亿,因为韩币贬值,给劳务人员工钱换不了美元,换美元就赔了。另外市场消费有一些疲软的现象,百货大楼消费额比同期下降,房地产销售不旺,就这些经济危机影响的现象都还存在。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个政策中央有一系列配套政策,10个方面的总体措施加上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入,再加上九条金融对策。现在房地产和两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下降了,力度之大是超乎寻常的。**省围绕保持经济增长,也下大决心搞了4000个亿,这对**省来说是数额巨大的,在全国,**省的力度是够大的了,光铁路就1200个亿,有5大铁路工程,这些都会见效的。年底前中央紧急下拨1000个亿。由于北方冰冻,不能搞生产了,但即使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也积极争取,有一些隧道可以打,有些土方可以搞,有些内装修可以干,有些设备可以购置,这样东三省都可以挖一块这1000亿的“蛋糕”,**省争取了这1000亿中的43个亿,百分之三点多,这43个亿中**州争取来将近3个亿,这也不容易,大家都拼命挤这班车,把资金拿来发展自己。通过这个办法,乐观的估计我们州明年第三季度开始回暖,悲观的估计是可能后年,但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分析,这场危机是迟早会顺利度过去的,可能时间长短会有一些区别,但肯定会顺利度过去,然后保持一个平稳的发展。我们州里开了一次经济工作会,提出了要全力加大投资,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另外全力搞好企业,扶持企业发展,确保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企业开工不足,企业没有订单,比如我们全州木制品企业订单没有了,过去出口退税也取消了,甚至有些税率也提高了,受到了影响,现在国家在调整,那么这些企业能否顺利度过难关,需要服务,需要制定政策。省里出台若个政策,州里也正在积极出台,让企业开工,让它生产,这样可以把税收拿上来,经济运行的质量才能保护好。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确保发展的持久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动力。全力搞好民生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不受金融危机的过重影响。一点影响没有是不可能的,比如上韩国打工这些人,他就会受到影响。这部分人将来可能会回流,他们回流后生活怎么保障,我打算明年专门研究就业问题。还有农民工回流,南方的那些企业都不生产了,以“过冬”的方式度过金融海啸,农民工就得回来,他们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他们就业怎么办,所以说老百姓的生活还得解决好。但是州委州政府有信心,按照这四个确保去开展工作,我们预计明年增长值还是15%,比今年少3各百分点,省里是由08年的16%到09年的12%,相对保守。这需要全州上下,也包括**大学的老师了解全局,**大学领导同志了解全局,多出主意,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多关心国家民族,关心**州的形势。

第二个就是希望**大学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大学过去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希望今后为**州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实我们地方党委对**大学一直引以为豪,还寄予殷切的期待,希望它为州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出去宣传**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们那有一个省部共建院校、“211”大学——**大学,在校生很多,教学实力很强,成为**的荣耀了。和别的地区比,**地区的教育资源有很多优势,但这个优势我们应该发挥的更好,要重视**大学,相信**大学,然后依靠**大学。我们依靠了**大学以后,希望**大学要在各个方面发挥好更大的作用,应该成为**州经济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因为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对**州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能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经济,社会发展,**大学都有人才,都可以给州里提意见,这个智囊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对于东北亚研究,我们**大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有时为了照顾影响我们跑外边去请一些专家,但将来我们会更加重视**大学知识力量的发挥,发挥我们本土人才的作用,为**州经济发展服务。另外一个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用,现在**州党政机关里后继乏人,特别是年轻干部,朝鲜族干部,三支队伍——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企业管理者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都有结构性的矛盾,都是十分紧缺的,都需要**大学加速培养。**州为了补充机关干部后续力量不足问题,专门出台政策给朝鲜族大学生,他们的助学贷款全部免除,州财政给他们还,然后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到基层锻炼几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给予特殊照顾。现在已经连续搞了两年了,刚刚有一班刚结束,每年都有100多大学毕业生,这就是说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是很迫切的,需要高层次的大学生,**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对**的形势熟悉,另外能在这长期奋斗留下,到北大能招来学生,但能不能留下很难说,所以座谈的时候我和那些学生说,第一条是希望你们树立在**创业的信心,长期奋斗。别今年招来了,过两年就走了。但在**大学读书的孩子,学习四年了,对**会有感情,对**又熟悉,我想应该更多的留在**,当然这个培养人,留住人是学校和地方共同做好的一个工作,但培养好是前提,尤其是围绕**州的需要,人才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当然这是个很慎重的课题,学科设置,课程设置,但总要有一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在不断的发展和分

大学校范文篇3

完善“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深入实施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1.要以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理想信念、形势任务、劳模精神、民主法制、优良传统等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帮助职工养成爱国守法、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道德规范和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敬业奉献的职业风尚。各级工会组织可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借助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广泛开展适合基层职工的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公益大讲堂”,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教育的内涵,促进和谐油田建设。2.以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核心,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一方面,建立系统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在厂一级建立培训基地,在队部建立培训站,在班组建立学习小组,力争纵向上涵盖全体职工,横向上涵盖钻井、作业、采油、集输等油田生产建设的主要方面。工会组织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特点,采取集中组织、送教上门、弹性学习、网上远程教学等方式,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机制,减少职工工学矛盾,提高培训质量。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各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结合各行业特点和实际,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术拉力赛等活动,以赛带训,以训促赛,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搭建通道。对不同工种大赛的优胜者,按照中石化及油田相关政策,给以物质、精神奖励,并在岗位晋升、职称评聘、学习进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发技能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3.以提升经济效益为目的,完善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积极推进合理化建议。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等内容,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进、小核算、小节约、小经验“六小活动”。各级工会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征集、评选和表彰的工作制度,细化量化工作指标,定期进行评审,对采纳、立项、实施、奖励等情况进行公示,引导职工把握主题方向、注重实施效果,提高采纳率和实施率。组织评选职工创新工作室,举办创新成果展。工作室是凝聚创新力量的攻关团队,也是技术成果推广的交流平台。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开展项目攻关、名师带徒等活动。同时,在油田层面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为各单位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并积极探索适合成果转化的方式和途径,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营造出创新受尊重、创新得实惠、创新有地位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推动职工队伍素质提升

1.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以坚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发挥。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有着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天然政治优势。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实施、科技、组织、劳资、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将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到油田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融入勘探开发、经营管理、HSE管理全过程,并在每年职工代表大会上做出安排部署。要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相关规章、规划职责分工,并纳入对干部的管理考核内容范围,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以有效保障激励促进职工素质提升。胜利油田施工区域广、产业链条长、流程节点多,涉及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基地服务四大板块22类236个工种。只有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才能使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规范运作、系统持久。横向上,应在油田层面建立起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经费投入、激励表彰四个工作机制,对素质提升工程进行全过程、无间隙管理;纵向上,建立油田、厂、矿、队、班组五个管理层级,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的工作格局,保障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充分发挥。3.抓好阵地建设,以特色活动激发职工素质提升的热情。加强职工教育阵地建设,抓好“职工创新工作室”评比、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为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培养技能人才搭建学历升级、技能晋级的平台;加强职工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发展富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加强职工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教育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并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学习力度,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李明工作单位:胜利油田

大学校范文篇4

多年来,**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跃升,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大学对**州贡献是很大的,对此我表示感谢。特别是96年合校以来学校抓住国家实施“211工程”、西部开发重点院校建设、省部共建、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等机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进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布局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总体面貌正呈现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大学领导班子是一支团结奋进的班子,廉洁务实的班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对**大学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州委表示祝贺和感谢!借此机会,我说几点建议:

一、着力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层次

全校上下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研工作上取得新成绩,在提高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要针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思想和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学科设置,要突出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着力加强科学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二、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创新实践的能力。要结合推进校区扩建和集中办学工程,全面提升学校自身建设水平。

三、继续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

目前**大学已经与延吉、安图等县市和敖东集团、**林业集团等企业开展了科技对接,在推进校地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提高自身办学实力的同时,努力把高校的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要认真组织好省部共建的项目,加快推进东北亚研究和长白山自然资源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三个学科发展的战略和12个学科群建设。尤其要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搭建创新平台,深入研究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要针对**州人才结构性紧缺的状况和地区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经济类、管理类、行政类等专业,为地方建设和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继续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展应用型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

四、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这个部多说了,我们这个班子的建设还是做得很好的。下一步还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政廉洁、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这几方面的要求希望大家在下一步学习实践活动中参考。

下面我借这个机会,就一些情况和学校领导同志包括院系同志做个交流。

第一是在学校工作的领导同志包括院系的老师需要进一步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民族的振兴,特别是关心**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关注形势。因为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过去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评价,有一条很重要的赞美性的评价,就是始终有一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现在仍然需要这个,我们在学校领域工作的同志必须关心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对学校有这么个体会,我们中国的高等院校的建立和发展到今天,它始终是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没研究过教育史,但是就通过现有掌握的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我们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就是从大学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学校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大学都不行了,跑到西南搞联大去了,我们延安时期还有个抗大,所以说每个不同的革命阶段,革命的任务和工作都是和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现在这个时候,我想,在学校工作的同志,对这个民族对国家应该有更多的思考,这也是责任。因为,我们这些管理者,我们这些老师有这个责任,才能把这种信号,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那么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些人,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他们都应该有一种民族责任感,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我说这个事是因为今年08年太特殊了,08年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遇到的难题太多了,当然好事、大事、要事也很多。年初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然后围绕奥运火炬的传递在西方受到一系列的干扰,最近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金融风暴的冲击。这些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地震灾害是前所未有的,那是最大的,这金融风暴也是百年不遇,当然我们也有可喜可贺的事情,就是百年奥运成功举办,这是举办得最成功的一届奥运,我们神七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然后我们又进行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性庆典。08年确实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让全国人民难忘的一年。那么处在2008年最后的时候,没有几天就09年了,想想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走了30年走到今天不

容易啊,我们这次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实际上是进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我们现在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那么将来还会有别的创新理论,现在十七大有个决策,通通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到这个理论就知道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这30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其实核心就是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发展了,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总体实现了小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这个道路将来可以永远地延续,中华民族就能够振兴。所以说,香港搞经济学的郎咸平教授有时候发表言论是很右的。我当宣传部长的时候,还小范围地封杀过他的言论。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一个经济学教授,他也提出来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研究,里面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相对来讲有可能是世界上走进下一阶段比较成熟的一个制度模式,所以西方现在面临金融危机,也开始研究《资本论》了,认为社会主义能够救资本主义,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市场一旦失灵,就会陷入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者包括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检讨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更明显的体现出来。英国在香港的前总督彭定康现在态度也转变了,他最近有一个论调,中国政治动员力,政治能力,政治体制的优势,是资本主义现在所没法比的。本来这个社会文明就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历史才几千年,,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好,人类社会还要往下走很长时间,不是几千年,而可能是上万年。所以现在就下结论说资本主义制度一定就好,搞社会科学的都不能赞成这个,不讲意识形态差别,就从科学上来讲就不能承认。真理无穷尽,现在探索刚刚开始,资本主义也就几百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走的路有可能是为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一种新的制度模式。我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关心和思考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我们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有这样的意识,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传递给学生,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因为我总觉得,我们现在干部啊,群众啊对民族思考的人有,但是缺。所以我在干部大会中跟大家讲,看了《恰同学少年》这个电视剧,写年轻时代的,我是感受非常深,如果大家没看呢,应该找来看,它叫红色偶像剧,写的是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湖南一师学习时候的故事,他们就以民族兴邦为己任,的父亲问:“你入湖南一师有什么理想?你有什么抱负?你为什么要学习?”说:“不知道!我四年以后告诉你!”四年以后他说他走上了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道路。所以走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同样是湖南一师的,也有不同的道路。我就说我们应该多思考国家,多思考民族,多思考我们民族的整体利益。现在中国振兴应该不会成为空话,中华民族肯定会振兴。昨天我秘书长给我拿了一本《环球杂志》,在里面介绍了几位中央领导人,其中一个是写的,他在浙江做省委书记的时候,西方记者采访他,说:“中国搞得这么快,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他当时就说:“我们有一个民族自信心在里面,我们一百多年以前,鸦片战争以后受尽了耻辱,我们一定要学习耻辱,一定要民族振兴,这个朴素的动力,激励了中国各族干部群众去奋斗。”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会议上讲,建党100年时候怎么样?建国100年的时候怎么样?就是2049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那就是实现民族的振兴。

我讲的这些不是什么大道理、空道理,中国现在被市场经济驱动的都是眼前的事,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民族,考虑长远的事情。现在当干部的也一样,我现在是做副省级干部,在一定的圈子里,我有的时候是很不合群的,不愿意和他们交流,讨论的问题有的时候也很难说品味很高,志向很高,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很高,但是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他谈论的不是这些事情。涉及到对**也一样,对**省也一样,也需要大家关心**的发展,关心**省的振兴,现在**形势很好,州长前一段给你们做报告,把州里的形势如实的报告了给大家,但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情况,我想跟大家交流。**现在随着**省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发展的节拍是跟上了,**州发展也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候。今年是“十一五”第三年,但有些指标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州发改委向州人大递交了“十一五”实施过程当中的阶段性报告,我们预计到明年,“十一五”所有指标都能完成,这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候,即使下半年受到了金融危机,我们全年增长速度还能保持在18%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难得的。**州“十五”期间才10%点几,现在“十一五”前三年就已经超过了18%,即使压力很大我们明年计划也定在15%,**省今年是16%。所以我在不同场合说,**州现在阶段性特征明显,这个没跟学校同志老师交流过。一个阶段性特征就是整体提速,就是发展速度上来了。不是说政绩就看GDP,但这速度代表了整体趋势,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永远甩在其他地区的后面,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里面,我们就变为后面的了。所以现在速度问题是一个长远信心问题,也和就业紧密相连。中央为什么要保8啊?中央工作会议大家看了,必须保证8%的增长,因为8%的增长计划里就有一个就业,没有一定速度,就业就成问题了,所以整体提速是**的一大特征。另外一个就是后劲急剧增强。当然后劲增强的评价标准很多,比如说教育实力增强了,是后劲增强,人才的素质提高了,也是后劲增强了,资源储备探明储量增加了,也是后劲增强,但这些都不算,后劲增强有一个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工业项目上多了。到08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能够达到420个亿,增幅超过40%。420个亿是什么概念呢?2004年我们才89个亿,04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项目、技术改造、基础设施、房地产加一起才80多个亿,结果到了08年末,我们就搞到了420个亿总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年每年的净增都是100几十个亿,这一百多个亿有一半是上工业项目,比如明年投资540个亿,那就有270个亿是在工业项目上,工业项目就带来后劲带来税收了,当然现在主要投资还是民营资本投资,加上银行贷款,但是这个比例很小,大量是民营企业家南方产业转移过来的资本,这个都是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投资。这就是后劲增强,未来**不怕金融危机,这些项目会支撑**平稳的发展。比如大家在媒体上看了,**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一个协议,在敦化办一个抽水蓄能电站,投资额54亿,54亿是**地区历史上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目前最大的是26亿的珲春电场2期。这个最晚后年开的一个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另外快速铁路从**市直接通到了图们,现在又有新消息,有可能直接通到珲春,这也是巨大的投资。这个

后劲增强的特征非常明显,有这样的投资,它保的是GDP增长速度,稳定就业,稳定社会,然后财政收入才能稳步增长,后劲增强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就是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的突破,特别是中心城市建设和图们江开发。延龙图一体化,朝阳川也划过来了,公交车也通了,我们预计在适当的时候把收费站拿掉,然后城际路再改造,又修几条公路,延吉和龙井之间再加两条道,和图们再加一条道,这样区域一体化的格局就形成了。明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要制定一个图们江开发规划,那个规划一制定,投资产业项目就会带来新的变化。广西北部湾开发规划定了以后确实带来很多效益。这个规划一批,已经有四位国家副总理级领导同志画圈了,同意抓紧制定规划。前天我们省发改委和州发改委已经派人到国家发改委组成了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规划起草小组,预计用三个月时间把规划制定出来,这都是突破性的。90年代初我们搞图们江开发,吵吵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稳步推进,但是到了这两年温度开始提升,周边环境变化了,**有可能会面临新的机遇。改革开放了,这就是突破,现在叫阶段性突破,我们这个叫做图们江开发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启动阶段。第四个阶段性特征就是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了,农民全部都免税了,全部义务教育阶段都免费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几乎100%,另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和范围都不断提高,另外住房建设这两年建设最快,连林区棚户区改造都启动了。今年全州廉租房搞了8万多亿,买不起房子的低价让你租住,但有个严格的标准,得有社区的困难证明,这样政府才给你发钥匙。这次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房地产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搞保障性住房。民生状况、就业方面都很好,但是问题还很多,但这些阶段性特征是主流的。现在的金融危机确实是很严峻,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面没变,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没逆转,这两个判断是准的。但有一些经济下行的苗头,比如说增速回落,单月同期比增长速度回落了,投资的速度也降下来了,财政收入现在也减少了,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也出现了。劳务收入去年10亿5千万美元,今年劳务收入可能才8亿,因为韩币贬值,给劳务人员工钱换不了美元,换美元就赔了。另外市场消费有一些疲软的现象,百货大楼消费额比同期下降,房地产销售不旺,就这些经济危机影响的现象都还存在。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个政策中央有一系列配套政策,10个方面的总体措施加上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入,再加上九条金融对策。现在房地产和两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下降了,力度之大是超乎寻常的。**省围绕保持经济增长,也下大决心搞了4000个亿,这对**省来说是数额巨大的,在全国,**省的力度是够大的了,光铁路就1200个亿,有5大铁路工程,这些都会见效的。年底前中央紧急下拨1000个亿。由于北方冰冻,不能搞生产了,但即使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也积极争取,有一些隧道可以打,有些土方可以搞,有些内装修可以干,有些设备可以购置,这样东三省都可以挖一块这1000亿的“蛋糕”,**省争取了这1000亿中的43个亿,百分之三点多,这43个亿中**州争取来将近3个亿,这也不容易,大家都拼命挤这班车,把资金拿来发展自己。通过这个办法,乐观的估计我们州明年第三季度开始回暖,悲观的估计是可能后年,但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分析,这场危机是迟早会顺利度过去的,可能时间长短会有一些区别,但肯定会顺利度过去,然后保持一个平稳的发展。我们州里开了一次经济工作会,提出了要全力加大投资,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另外全力搞好企业,扶持企业发展,确保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企业开工不足,企业没有订单,比如我们全州木制品企业订单没有了,过去出口退税也取消了,甚至有些税率也提高了,受到了影响,现在国家在调整,那么这些企业能否顺利度过难关,需要服务,需要制定政策。省里出台若个政策,州里也正在积极出台,让企业开工,让它生产,这样可以把税收拿上来,经济运行的质量才能保护好。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确保发展的持久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动力。全力搞好民生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不受金融危机的过重影响。一点影响没有是不可能的,比如上韩国打工这些人,他就会受到影响。这部分人将来可能会回流,他们回流后生活怎么保障,我打算明年专门研究就业问题。还有农民工回流,南方的那些企业都不生产了,以“过冬”的方式度过金融海啸,农民工就得回来,他们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他们就业怎么办,所以说老百姓的生活还得解决好。但是州委州政府有信心,按照这四个确保去开展工作,我们预计明年增长值还是15%,比今年少3各百分点,省里是由08年的16%到09年的12%,相对保守。这需要全州上下,也包括**大学的老师了解全局,**大学领导同志了解全局,多出主意,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多关心国家民族,关心**州的形势。

第二个就是希望**大学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大学过去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希望今后为**州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实我们地方党委对**大学一直引以为豪,还寄予殷切的期待,希望它为州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出去宣传**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们那有一个省部共建院校、“211”大学——**大学,在校生很多,教学实力很强,成为**的荣耀了。和别的地区比,**地区的教育资源有很多优势,但这个优势我们应该发挥的更好,要重视**大学,相信**大学,然后依靠**大学。我们依靠了**大学以后,希望**大学要在各个方面发挥好更大的作用,应该成为**州经济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因为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对**州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能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经济,社会发展,**大学都有人才,都可以给州里提意见,这个智囊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对于东北亚研究,我们**大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有时为了照顾影响我们跑外边去请一些专家,但将来我们会更加重视**大学知识力量的发挥,发挥我们本土人才的作用,为**州经济发展服务。另外一个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用,现在**州党政机关里后继乏人,特别是年轻干部,朝鲜族干部,三支队伍——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企业管理者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都有结构性的矛盾,都是十分紧缺的,都需要**大学加速培养。**州为了补充机关干部后续力量不足问题,专门出台政策给朝鲜族大学生,他们的助学贷款全部免除,州财政给他们还,然后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到基层锻炼几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给予特殊照顾。现在已经连续搞了两年了,刚刚有一班刚结束,每年都有100多大学毕业生,这就是说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是很迫切的,需要高层次的大学生,**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对**的形势熟悉,另外能在这长期奋斗留下,到北大能招来学生,但能不能留下很难说,所以座谈的时候我和那些学生说,第一条是希望你们树立在**创业的信心,长期奋斗。别今年招来了,过两年就走了。但在**大学读书的孩子,学习四年了,对**会有感情,对**又熟悉,我想应该更多的留在**,当然这个培养人,留住人是学校和地方共同做好的一个工作,但培养好是前提,尤其是围绕**州的需要,人才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当然这是个很慎重的课题,学科设置,课程设置,但总要有一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在不断的发展和分

大学校范文篇5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文化;生态观;公共性

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艺术设计形式,是设置在大学校园内部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1]”。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集中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大学形象的综合性展示,是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实体形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大学的精神和审美的思维观念。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公共艺术建设的形式设置不是它表达的重点,它的价值在于所承载的学校文化、精神、底蕴及内涵。

一、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平台

校园是青春成长的美好记忆、是大学生创造与智慧开启的学习阵地,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感受生活、艺术审美的重要平台。学校是学生时代密不可分的活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景观所进行的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学校的文化历史以及学生氛围,在学生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公共艺术,是特殊的校园活动的物质文化形态,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中具备深厚的学习意义和教育价值,借助公共艺术平台传递出学校特定的文化、历史及社会教育意义。如北京大学正门和北京大学校园华表(图1、图2),通过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和雕塑,传达出北京大学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涵。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承载学校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的形态载体,是一种学生和学校联系的家园纽带,这个载体既是一种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作为一种人文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在于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以充分的包容和关照的存在状态,使学生生活和公共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接收既是主动者,同时也是受动者,体现出学生和校园的协调一致性。大学校园应围绕居者和家园的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建筑、山水、绿化和空间表现的在场性展示出青春活动的主题,在学生与校园、人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中致力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就是一个课堂,公共艺术建设就是特定的课程内容,讲述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营造与构筑全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极富生机与活力中倾听年轻生命搏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2]”。

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艺术与功能并重

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实用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与艺术的整合与规划,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在艺术审美和文化氛围上,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知环境,在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中更好地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以轻松、温馨和舒服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审美和精神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和净化,并实现育人的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也要体现出它的功能性,通过学生与公共艺术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更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达到校园文化美育的公共艺术建设目的。如东华大学校园导视牌设计(图3),造型简洁,设计现代,小雕塑一般矗立在校园中,文字导向和地图导向合二为一,体现出先进的导向功能。校园的公共艺术是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活动场所的艺术表达形态,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广场、体育场、道路等学生能够共享的空间,在这些地方展示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形态美,蕴含着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体会与认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丰富美感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校园文化的精神认同。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可以是一幅笔画,可以是一个雕塑,可以是一个公告栏,也可以是路边的一把休闲的椅子,但是这些艺术形式必须受制于学校的人文特征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魅力和协助确立学校人文氛围框架的精神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的艺术美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可以给身在其中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视觉体验,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的触觉感受,在美化学校环境的同时,为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产生共鸣和联想,促使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功能,激发大学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达到审美熏陶、审美教育的目的。大学校园建设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也传递出诸多学校文化的信息,成为学校传统文化物化的载体,不但可以凝聚学生团结在一起的力量,也可以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和校荣我荣的自豪感。学校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修正学生前进的方向。

三、生态环保观念的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

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中,要将学生、校园和环境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校园建设不但要满足学生的使用功能、符合时代审美情趣,还要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和制衡,达到学生、学校和环境的共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观视野下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是保证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生态化的校园建设要处理好学生与环境的关系,要对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作出深刻的反思。要创作出符合生态原则的公共艺术形态,就必须要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观念来指导设计进程,使保护校园环境、自然环境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种自发的自律行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基础上,建设有机的、可持续的、自然融合的校园景观,使人文社会观念、艺术精神属性和科学指导性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休息的创所,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功能。景观生态型校园规划,要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力求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成为独具风格、高水平的开放性的校园和环境[3]。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图4),校园景观别称“校园谷”,基地位于山谷,建筑依山就势,使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互相融合。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融于校园的自然环境,要使人、环境、公共艺术的隔阂完全消失,营造出天人合一的至高生态境界;要贴近生活,使心理上更加接近单纯、安详、宁静、永恒的协调境界。生态观要求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亲切的力量,在自然舒适地完成信息的交流、沟通的传输。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观念,返璞归真,建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切合校园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缓解不良环境造成的生态失衡,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与学校的整个环境、历史、文化协调,给学校师生营造一个维系情感、彰显意志的多元化空间。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命题,赋予校园环境空间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和质量,成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公共性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的产物,不是自然产物,它总是体现为某些特定的社会功能,所有的公共艺术都要服务于学校的文化发展需要。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向学校的师生开放,它要成为学校师生聚会和活动的特定场所,因此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尊重师生的公众意见,反映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要能够反映出学校师生的利益和意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是时展与文化浓缩的剪影,它不仅要具备艺术自身的感染力,也是大学生对空间权利争取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的生存关系,体现出一种人文、自然、环保、公平、民主、开放的社会态度。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形式多样,包括建筑、雕塑、道路、公共环境、园林景观、图书馆、食堂等,但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形式自身上,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情感的感染力,要具有诱导公众关心环境和生态的特质,要具有内在的教化力量,使人们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如复旦大学“驴背诗思”雕塑设计(图5),驴子的笃诚、诗人的忧郁一起构成了“驴背诗思”的深邃意境。基于大学校园环境派生出来公共艺术建设要文化和艺术并重,要展现出校园的青春生活、要建构出各种新的实用性空间、要传达出成熟思考者的内涵、要展示出现代环保和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内涵,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要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中得以体现,注重把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艺术中的精华部分传承和发扬,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规划设计出具有民族个性特征的、内涵独特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的灵魂是美的,内涵文化是有倾向性的,表现手法是具有国际性的,视觉感受是社会共享性的。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观念产物,是随着现代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的出现而出现的,它的任务就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中通过对现代学校环境的艺术再创造而形成集体的审美对象[4]。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相对于社会是一种半开放状态,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空间,是当代人对学校空间人文的最高形式的追求和期待。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必须是对人的意义的持久性和永恒性意义的思考和展示,是对空间形体,对人的生存价值意义的历史延续性的把握和创造。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力求达到可操作性、协调性、经济性、艺术性和创新性[5]”。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注重的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观念在公共空间的传播和大众接受,尽量在校园文化和设计观念中寻求平衡,在实用性和人文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使校园成为师生激励成长、陶冶情操、追求美好、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体现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日趋多元化,走向了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但是不管怎么发展,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必须综合人文与科学的因素,营造出青春成长的见证地、人文智慧传播的场所,所以它的公共艺术建设要成为人才成长与思维创新的交集,要能触发青春、抚慰心灵、延续生命和守望未来,最终展示出一种生命和谐与青春相约的社会价值。

作者:刘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刚.公共艺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J].雕塑,2005(4):48.

[2]杨文会.论校园雕塑的审美教育功能[J].装饰,2005(5):26-27.

[3]夏伟荣.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1):141-143.

大学校范文篇6

[关键词]美国;大学校长;启示

校长在大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个人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在任期间甚至多年后大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美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包括遴选程序、校长素质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大学校长队伍建设,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一、中美两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比较

1.遴选程序的比较

美国法律规定,所有高等学校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被认为是独立公司。因此,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董事会,董事会有权监督学校的运作与管理[1]。董事会通过一定的严格程序来决定校长人选,校长则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其具体程序为:(1)由校董事会成员、教师代表、职工代表以及校友代表等组成校长选拔委员会。(2)由学校董事会讨论决定校长的任职资格。(3)校董事会在国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杂志或其它有影响的报纸、媒体上招聘校长广告,同时,还会写信给一些知名的校友、其它学校校长、教务长等,请他们推荐人选。(4)校长选拔委员会确定候选人。(5)校董事会根据前面的工作汇报,集体讨论决定校长人选。

与美国系统严格的大学校长选拔程序相比,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制度长期以来与政府官员的遴选制度如出一辙。我国大学校长一般都由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选拔、任命,在这一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也会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但是这些意见一般很少向教师反馈,基本上是不透明的,教师几乎不了解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及采纳的情况如何。而且,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在自己校长的选拔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可以说我国大选校长的选拔至今还没有一个基本的制度可以遵循,广大教师还没有参与校长遴选的权利。

2.综合素质要求的比较

美国大学校长的资格因学校的类型、规模、具体情况和地理位置等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政治活动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除了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以外,他们更注重的品质是熟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尤其要有个性,有对大学深刻的理解,持有鲜明的大学理念。作为大学的校长,他必须能够使自己的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准确定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任期目标,实践自己具有特色的大学理念。

而我国按照行政模式选拔的大学校长,大多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这使得校长注重对上级负责,时刻关注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种政策指令,接受各种规定的制约与限制。同时,校长还承载着校内的广大教职工的期望,希望校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办好学校,解决好学校存在的问题,给学校创建美好的前景。由此,选拔更注重其行政职能和职务能力,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和关系,对其学术水平和办学理念关注不足,甚至有些校长并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也没有自己鲜明的教育理想。

3.角色定位的比较

由于校长选拔的要求和程序不同,决定了校长的素质结构有一定的差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外界的干预、实际工作的需要和校长本人的理念不同就决定了校长的角色定位不同。

美国新校长到任后,董事会或下属的相关机构和人员有权利、有义务让校长懂得“让校长领导一切”、“校长能够领导一切”、“校长的权力是绝对第一位的”等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利益至高无上[2]。在这里,他既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持有鲜明旗帜的锐意改革者和一个锁定明确目标的掌舵手。他更注重的是集思广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而我国的大学校长却在很大程度上丢弃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动摇了自己的治学信念,歪曲了自己的办学观念。

二、对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启示

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领导体制虽然不同,但是,大学校长对大学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律、管理策略等是相通的。从我国大学办学实际出发,借鉴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经验,得出引导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启示。

1.改革校长遴选制度,拓宽校长来源渠道

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学的本质特征,把大学校长的岗位与国家行政级别彻底分开。给大学校长的岗位冠以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这样会促使校长的行为模式越来越趋同于政府官员,与教师的距离渐行渐远,从而使得行政权力不断地侵蚀学术权力。因此,我们要适度约束校长的行政权力,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校长目前的官员式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遴选出熟悉高等教育、理解大学、致力于实现大学理想的人出任大学校长。

其次,大学校长的选拔不仅要面向本校、本地市,更要面向全国或国际。局限于本校或本地市的选择范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近亲繁殖”对学校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不同省区或不同国家的、具有丰富的教育经历和生活阅历的校长可以给我们带来新思维、新理念,可以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带动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再次,大学校长的选拔要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该成立专门的大学校长“选拔班子”,要客观、公正地调研和评价每一位候选人的学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并深入调查,全面考察每个人的品行和素养,确保将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交际能力好、修养好、品德高的人选拔到高校的领导岗位上来。

2.注重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综合素质

从校长的角色能力与培养方面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校长培训机构。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不仅要对在任校长进行“专业化”培训,而且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

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队伍,必然会对其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有关学者研究,高校校长的综合型素质结构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决定高校校长领导活动目的方向性的素质(主要包括高校校长的教育理想和办学理念);二是决定高校校长领导活动过程调控的素质(主要包括民主作风、人格魅力、意志品质等);三是决定高校校长领导活动质量与成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教育管理能力、创造力等三方面)[3]。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逐渐整合化,职能趋于多样化。他们既要持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又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处理与协调好校内外的各种关系,还要维护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这都有待于校长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明晰校长角色定位,强化校长专业职能

目前,高校管理干部和教师混岗的“双肩挑”现象在我国大学中还普遍存在。我国的大学校长往往身兼数职,追求的目标也呈现多元化,既要当好校长,又要当好教授,还要成为学术泰斗,如此一来,结果什么都办不好。要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就要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哈佛大学校长介绍说,“美国大学校长上任前就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一旦做了校长,就必须放弃学术研究”。在中国,大学校长们其实也承认,真正要当好校长,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教学和科研的。天津大学校长单平教授同样也认为,“既要搞好科研,又要管理好学校,这是不可能的”[4]。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我国大学校长管理大学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明确校长的角色定位,强化校长的专业职能,使校长全身心专职于校务管理,成为“职业化校长”。这是世界成功大学的办学经验和新世纪大学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大学实施科学化管理的实际需要。

4.加强校长工作评估,把握工作方向

系统化的评价机制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校长队伍的有力促进。现代大学理应成立专门的组织对大学校长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实施有效监管,使其更好地把握工作方向,保证校长工作的健康、持续、稳步开展。建立系统化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评价组织,其成员由社会、企业、政府、家长、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的代表组成,以保证校长的工作接受不同层面的评价与监督。其次,应建立科学化的校长评价考核指标,这是推进校长职业化的重要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聘期内对校长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做出等次评价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续聘、奖惩的客观依据。再次,应建立规范化的校长职级评定机制。打破原来校长职务与行政级别挂钩的管理制度,建立校长职级档案,制定校长职级标准,提高校长职级待遇,实行校长职级工资,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校长的薪酬水平,将优秀人才选聘到大学校长岗位上,适时地调整薪酬制来维持职责与权益之间的平衡。

制度化的监督机制是促进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新任校长首先确定自己的任期目标、工作步骤和保证措施,并将其目标及配套设施公布于众,并限期完成。校长在聘期内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监督,接受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代表的社会监督。校长聘期届满或离任时,接受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对我国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进行改革,稳步实现职务化校长向职业化、专业化校长的顺利过渡,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魏士强.美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及主要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3,(17):41-42.

[2]王东波.美国大学校长选聘制的启示[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6):47-48.

大学校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化;评价指标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作为研究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生态化潮流趋向,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人与教育和环境的浑然一体关系的重视以及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构建。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因素,其生态文化也相应的表现出特殊性,需要我们具体探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校园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内涵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为环境载体,以校园群体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实践为基础的,以大学历史脉络,人文积淀等为核心并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专题讲座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而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经历近现代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后、在不断探索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形式,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文化理念与行为模式。将生态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对于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界定所谓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指在大学人与大学校园以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直接反应大学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形态和行为体系等。①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文化,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建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是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新型文化形态。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1.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理论教育取得进展。大学校园作为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校园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已成为各个大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当代大学生态文化教育主要专注于理论教育,即通过学校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环节,教育者被要求将系统的生态理论知识通过教学灌输给受教育者,以此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教养。实践证明,这种生态文化理论教育对于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大学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有所改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今很多大学开始筹划并实施校园改建、扩建工作,同时,很多新的大学校园也陆续涌现。在校园生态规划和环境建设方面,原有的以功能实用为主的校园生态规划和建设理念已经慢慢被兼具生态、文化、娱乐和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理念所取代。在倡导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众多大学开始关注校园自然生态与和谐环境建设,这些大学在充分尊重生态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大学校园。在这一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大学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与德育建设孤立发展。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大学德育建设的新课题。生态文化是人类在新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下所做的一种道德选择,生态文化与道德是一种相互包容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应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事实上,不论是校园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教师队伍,对于生态文化的理解普遍不够透彻,因而导致了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将其与德育建设区别对待的现实态度,这种态度也就造成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孤立发展的结果。这种结果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态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缺乏实现路径。

2.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在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加强生态文化教育,还能更好的保障生态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轨道进行。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高校一方面对于建立生态校园有着良好的愿景,另一方面对于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结果是否尽如人意以及对于这些方面如何衡量、评价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大学校园生态建设评价指标薄弱仍然是大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3.大学校园生态建设规划缺乏合理性。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生态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功能能否有效发挥。然而当下有不少的高校在进行校园建设规划过程中,对自身的办学特点与建设目标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校园生态规划与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协调程度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只是片面追求校园环境外在的美感和视觉效果,盲目追求大规模和大气势。这就导致校园环境杂乱无章、古板单调,缺乏校园的独特个性。另外,在功能系统规划上,现在的大学校园往往过于强调功能分区,忽视整体而片面强调局部,导致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不足或是互相干扰,也使得校园内设计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校园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去探索。

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一)用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引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1.用儒家生态思想指导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在自然观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现人道与天道合一;二是以一种折衷调和的生态观念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儒家思想重视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生态观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2.用道家生态思想指导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道家思想体系中也包括非常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齐同万物”。它要求人们遵循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顺应自然法则,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念。道家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着,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致力生态和谐。这种哲学观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3.用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影响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主要有“缘起论”、“宇宙图示论”等。佛教主张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众生与宇宙自然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佛教认为一切生命形式都是宇宙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才能和谐永生。佛教生态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生态创设了美好前景。

(二)将生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德育课程体系之中

1.提高德育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大学德育教师队伍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求德育教师在其特殊岗位上发挥作用,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理想效果。要想有效发挥德育教师的教育功能,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德育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首先,对德育教师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培训。生态文化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观念,它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很多德育教师不能自发的形成这种生态意识,就必须通过外在的教育和培训使其产生生态思想观念,并将其传导给学生;其次,增加德育教师实践锻炼。生态文化起源于人类实践的需要并且可以指导实践,只有立足于实践,回归自然,加强德育教师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态思想的领悟,将生态实践内容内化为自身道德意识,才能够对教育对象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最后,德育教师应当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用生态文化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用实际行动使自己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榜样。

2.德育教材内容的编写体现生态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将其融入德育建设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作为大学一项新的文化教育内容,生态文化在大学教育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中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内容编排。因此,将生态文化理念贯彻于德育教材的编写中,是促进生态德育建设的必然选择。努力实现生态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学校园生态环境

1.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子系统,它与大学校园外在系统进行着物质、资源和信息的广泛交换。因此,利用大学校园这个开放、民主的交流平台来进行是生态文化宣传,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应采取正面宣传的方式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可以广泛地开展生态文化知识讲座、党团活动、生态知识演讲和竞赛等形式进行生态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和生态道德素质。

2.完善校园生态系统布局和规划。大学校园生态包括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空间配置等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大学校园生态规划和布局的质量,因此,建设生态大学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在校园生态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校园的土地状况与自然环境条件,如校园的地质地貌、气候类型、水文特点、人文精神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使大学校园的生态系统趋于合理化,从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四)建立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应当是一个多维的目标系统,它包括校园环境生态化、教学目标生态化、行为实践生态化等方面。考察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校园环境建设应坚持生态性、人文性原则,旨在通过创建一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校园氛围使校园群体受到感化和熏陶,自觉的树立生态意识;其次,教学目标应贯彻生态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大学德育课程中,使生态文化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融为一体,共同作用于大学教育教学过程;最后,生态文化实践目标。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文明做人,文明做事,注重保护校园环境,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建立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生态文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评价是所有评价体系中最为复杂的一环。进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评价,对正确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决策失误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评价主要通过对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评价主要包括对生态文化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评价、对重要决策的评价、对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的评价。

3.建立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结果评价对于衡量生态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评价。一个大学的校园环境能直观体现一个校园的整体风貌,环境的和谐与否,也比较能进行直观评价。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境评价应切忌主观随意性,对大学校园环境应进行客观的整体性评价;二是对大学生生态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诸如生态知识竞赛、生态知识问答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三是对生态道德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实践行为是生态文化建设结果评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生只有将自身的生态意识外化为相应的实践行为,生态文化教育过程才算最终完结。对行为的评价应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的行为表现进行划分,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结论

作为生态文化建设子系统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人类为适应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求、保证大学生乃至整个大学群体更好生活而做出的文化价值选择。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大学教育应努力实现的目标,构建良好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需要我们立足于大学生态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新路径。[注释]①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44.

作者:汪杨燕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44.

大学校范文篇8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2001和2002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与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一些建筑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思想对校园建设的影响,只是他们的观点阐述不太系统,只能说是一种“散见”。如:《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一文认为“大学校园形态与大学当时的办学理念、教学制度和内容是一致的”。如中世纪的大学主要职责是培养神职人员和为王室服务的人才,大学校园必须是封闭的,能够使学院排除外界各种影响,完全服从教会,校园生活充满清规戒律。因此,校园多附属于教堂或修道院,或者以宗教建筑为样本进行设计建设。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高校将学术自由理想和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创立了影响全世界的开放式校园形态。20世纪后期,教育体制走向多元化,校园形态也越来越多元。这种对教育思想和校园建设关系的描述,虽然稍稍打破了一点建筑界习惯性思维的限制,但依然停留在对高等教育理论浅层次的理解上,并没有阐明在大学校园形态演变中表现出的教育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建筑学者除了对校园形态的“过去时”进行归纳总结外,对于校园的当下形态和未来趋势也作了一定分析探讨。一部分人认为,大学城将是我国大学校园在新时期的某种发展趋势。“大学城”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概念之一,至今并无确切定义。一些文献资料认为,“大学城”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化方式,其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学术型”、“商业创新型”,或介于两者之间。前者多起源于历史悠久、具有强大学术号召力的一所或多所大学,经过漫长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校城交融的自然环境,如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城,德国的洪堡大学等。“商业创新型”大学城起源于新兴的理工科院校,以科技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美国“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关村则兼有二者的特征。

虽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大学校园建设起重要作用,教育界每一次大的运动都在校园形态上留有痕迹。但是多数情况下,建筑界与高教界的对话局限在建筑工作者面对高教体制改革所作出的单方面呼应。在现代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现代大学不断构建着新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对校园建设有一定影响;可这种影响对建筑界来说是被动的,因为建筑界还没有系统地探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大学校园建设的关系。凭着对教育思想一知半解的领悟,喊几句时髦的教育口号,校园建设只能停留在肤浅的、“闻风而动”的层次,不可能有深度。

总之,当前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实际问题提出的,研究思路也是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展开的。他们本着务实精神对教育界的热点理论进行可行性探讨,从建筑和规划的视角提出方案、进行实践,为新时期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氛围。

二、高等教育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

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一直是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对大学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念、制度、机构等非物质层面,很少关注大学的物质实体——校园,即使有所触及也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同大学校园形态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的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它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全体师生员工的观念和行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生活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它的主体是包括学生以及教师、行政人员在内的大学校园文化群体;它的内容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层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及校风和校训、学风和教风、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内文体活动等,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特色、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校园绿化美化、学校的信息传媒等。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价值观”。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到教育学者们倾向于把校园形态划分到校园物质文化领域。

过去,大学校园形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被忽略着,被忽略的主要原因大概是大多数人认为:建筑与教育没有多大关系。是的,建筑没有以“知识”的身份、“课程(狭义)”的姿态进入人们的“学习”视野,但它对人的教化作用是“知识”和“课程”所不能给予的。这一点,中国古人深有体会:《三字经》的头几句,“昔盂母,择邻处”可谓家喻户晓。正是孟夫子本人,亲身体验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作出了“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的总结。中国古人早就懂得环境对人的“模范”作用,环境就是“模”,就是“范”;使用什么样的模范,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物。英国首相邱吉尔也讲过“先是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创造人”,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暗示了建筑的“育人性”。

当前,教育界在反思现代教育中的弊病时,把环境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哲学的高度。金生在《理解与教育》一书中谈到“在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的冲击下,现代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学生被纳入教育生产的流水线,与日常的生活世界相隔绝”。面对这个现实问题,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呼吁到:“人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教育的研究都来源于并且归根于实践生活世界的需要”,“对教育的认识并不是一种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也不是把人和教育作为孤立的客观对象去解剖,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

中理解和解释,也是‘同情’与‘参与’”。狄尔泰指出“理解和解释是贯穿人文科学的方法”。人文学的对象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而生命总是具有意义并且要不断需求意义的,所以它就需要不断地理解和解释。这种方法把研究活动、研究过程看作是解释者和被解释者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使研究者直观地体验和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与周围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大学校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意义形式”,学生生活在其中,通过理解和解释与之“对话”、“交往”,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教育不知不觉进入学生的精神整体。大学校园形态就是一种教育表达式。

对于大学校园具有的“教化”作用,教育课程理论也有所触及。在课程理论中,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绿化设施、文化生活、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环境氛围等都属于“隐性课程”,与其对应的“显性课程”是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同显性课程的明确性、强制性相对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1)潜在的规范性。无论是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或校风、学风都潜在地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境界,使生活于其中的受教育者感受到应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2)非强制性。不通过强行灌输、纪律约束,而是通过陶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净化人的心灵。(3)作用的持久性。即使生活环境变化或迁移,已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仍能长期保持。我认为“隐性课程”也包括“隐性”和“显性”两个状态。校园形态属于“隐性课程”的物质方面即显性形态,而校园形态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所凝聚的价值观念,所包容的文化生活则属于“隐性课程”的精神方面即隐性形态。对于隐性课程的规范系统的描述和研究以前在我国教育领域不多见。

最近几年,教育界的学者开始用跨学科的方法和视角研究“隐性课程”中的“隐性形态”,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刘云彬博士进行的学校生活的社会学研究等。但是对“显性形态”——大学校园的系统研究一直被忽略着。

三、大学校园研究的紧迫性

就全球普遍的时代背景而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改变了以往作为社会产品和最终用户之间的中介身份,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的基本任务,更成为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环节。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我国大学校园的现状在数量、质量、规模上都相对滞后,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能力,大学校园建设(改建、扩建、新建)工作迫在眉睫。

时代在变,大学的功能、职责、理念在变,校园建设的理论指导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高等教育界、建筑和城市规划界的专家学者打破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对大学校园进行系统研究。因为理论的苍白将导致实践的浮躁,校园建设的失败必然会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希望高教界对大学校园的理论探索中多一点对物质形态的关注,改变一下教育研究者在校园建设中的“失语”状态;希望建筑界对大学校园的理论研究多几个视角,改变一下建筑人在校园建设中的“自语”状态。

参考文献

[1]姜耀明,王晓丹.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J],新建筑,2002,(4).

[2]王吴.弹性与共享:大学城规划[J].规划师,2002,(5).

[3]胡智丹.关于有效控制校园文化整合方向的几点思考[J].江南学院学报,2001,(9).

大学校范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创新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校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的交互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开放性,扩大了信息的辐射范围,信息的共享性增强了信息互联的凝聚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推动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继而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创新大学校园文化要做到继承发扬,注重内容,增强大学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意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自信意识;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增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自强意识。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必要性

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思想文化的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沿阵地,在为社会的发展培育英才、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发挥着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所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寻与新媒体环境的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社会发展的内推力,创新必须是在社会实践和继承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创新要紧跟时代脚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立足社会实际,根据社会实际的实践需要及客观环境进行创新。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所在、国家兴旺的重要源泉,创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文化的升华,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根植于社会实践、立足于继承发扬、着力于开拓创新。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对于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进步及引领科技人文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契机、新的载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流通状态,信息的高速流动将新媒体的数字化和互动式特征发挥到了极致。新媒体环境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所形成的新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环境来说的,它是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与辅助,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互动,有助于形成更加积极良性的文化氛围。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及媒介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高校应开拓思路,寻求更加积极稳妥的发展之策。首先,坚持创新观念,树立创新理念。坚持从大局出发,促进线上和线下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倡导一元主导和包容多元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多元文化共生,坚持先进文化理念主导;促进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媒体空间和表达方式。新媒体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崇尚自由、鼓励创新的环境,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便捷,也为高校的独特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能。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构建融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强化网站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让网站“动”起来、“实”起来。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即时通讯工具的互动性打造虚拟校园交流平台,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要强化管理手段,建立配套管理制度,把控校园信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构建能力。建立新媒体管理团队,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合理筛选,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扩大新媒体传播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媒介使用习惯,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能够合理使用新媒体,准确理解传播者信息传播的根本目的,分辨出信息优劣并进行合理传播。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必须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为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健康和谐校园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玺明.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08(8):38-41.

大学校范文篇10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性

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较为繁琐,首先是因为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程度都比较深,其次是因为大学涉及的并不只是单一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高校要坚持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同学学习的知识更系统,视野更加宽阔。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融入和谐的理念,发展校园文化的精髓,根据自己学校的优势和传统,寻找建设大学校园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建筑特色以及校园环境,校园的设备标准等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会从外观的特征去吸引学生和家长,儒雅的环境更适合学习和生活,可见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有多么重要。加强整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先在头脑中设计出该学校的代表图案,例如:校徽等。校园环境的建设要符合本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整体特征,体现该学校独有的魅力。无论是雕塑,标牌还是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加工和升华,要通过环境的设计和提炼,反映整个学校的精神和一定的文化特征。例如:艺术院校与综合类大学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类院校的校园虽然不大,但这个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音乐学院有贝多芬,歌德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的雕塑,而戏剧,电影类学校有摆设着莎士比亚等名人头像,初次此外艺术类院校在教学楼里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思想的灌输,墙壁的颜色以及墙上的壁画都有着一定的传播效果。对于综合类大学的物质文化设计则显得普通些,通过建设要体现高校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环境等等。所以,全校师生也应该维护校园的物质文化,丰富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内在机制,若要推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就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证大学的日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师生严格按照本学校的规章制度去做,遵守学校纪律,执行学校任务,整个学校才会良性发展。因此,学校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让所有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达到共识,可以避免部分学生思想意识不积极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建设校园的制度文化要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不要让学生感觉自己“被管理”,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营造团结,共进的文化气氛,发挥最大的功效,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提高效率。

三、开展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的行为文化指的是学校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校园独特的风格和文化气息,目的是要培养当代优秀的人才,大学的课程没有初高中紧张,增加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好处。不同的行为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学校开展大学生艺术节,培养了学生兴趣,能够让校园内多才多艺的学生有更好的施展空间,同时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给他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光彩。学校开展学术科技文化的比赛,对于培养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学习系统的知识结构都有着积极作用。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最需要的是劳逸结合,舒缓学习紧张的神经和压力。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具有娱乐功能,让同学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受到教育,学习无处不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注入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与精神文化教育相结合,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特征。

四、培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建设主要指的是办学理念特征及价值观念。某些大学会弘扬自己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风气,陶冶学校师生。纵观世界的知名大学,每个大学都有着独特的校规和校风,体现了大学的整体精神面貌。国内大学要学习国外知名大学的文化建设观念,创造一个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教风和学风。综上所述,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文也从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总结出,只有将各个层面综合起来,全面的发展,才能建设出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才会使校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者:黄静欣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霞,张继河.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