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和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0:43:04

党内和谐

党内和谐范文篇1

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促进党内和谐,一个关键环节是推进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科学把握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的关系,在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通过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营造党内民主氛围。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内民主制度之所以贯彻执行得不好,与党内民主氛围不够有很大关系。个别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表面上讲民主,但遇有不同意见时,总是事前定调子、会上搞“集中”,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而一些党员缺乏民主观念,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时不敢表达,习惯于看风向、顺大溜,放弃了自己作为党员的权利。在这种氛围中,很难有真正的党内民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党内和谐。为了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氛围,宜宾市广泛开展了党内民主教育活动,提倡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遵循、维护党章,不断强化党内民主意识,在切实履行义务的同时充分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积极探索发扬党内民主的具体途径,推行一把手末位发言制,要求集体决策讨论和发表意见时一把手最后发言,努力营造党组织集体和领导班子中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氛围,鼓励大家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落实党内民主制度。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的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进一步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但在实践中,个别领导干部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影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为了落实好党内民主制度,宜宾市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的全委会的作用;明确规定议事和决策的形式,推行重大决策票决制,凡提交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研究的事项,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通过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员听证会制度,在作出党内重大决策前召开党员听证会,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见。党内民主制度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党内和谐。

提升党员干部民主素质。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离不开制度保障,也与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有很大关系。党员干部民主素质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敢于和善于发表看法和意见,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就容易实现;反之,有关制度和规定的贯彻执行就可能变味走样,也就谈不上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着眼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宜宾市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求一把手带头发扬民主。对一把手履行职责特别是进行重大决策和决定重要人事任免作出明确规定,促使其增强民主意识,避免个人专断。二是开展学习教育。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融入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相统一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把贯彻执行党内民主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做得好的给予褒奖或加以重用,对做得不好的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内民主制度和规定的作出组织处理。

党内和谐范文篇2

任何政党内部都不可能没有矛盾,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促进党内和谐是一个不断化解党内矛盾的持续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化解党内矛盾的思维、理念、方法和途径是不同的。党内路线斗争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党内矛盾的思维、方法和途径,这显然已经不符合今天促进党内和谐的时代要求,而应当用民主的思维、理念、方法和途径处理党内矛盾,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要求加快推进党务公开。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是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公开什么内容、谁来决定公开的内容、以及公开的时间等问题非常重要。在以往党务公开实践中,存在着事后公开多、事前公开少、过程公开少、公开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党员特别想了解的内容和特别想知道的时候却不公开,而党员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内容却迟到地公开,这在党员心理认同上产生问题。如果党员在心理上不认同党组织的所作所为,党内是难有和谐可言的。所以,事后党务公开必要,但事前公开和过程公开更需要。近两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在推进党务公开方面已率先进行了尝试,党内外反响很好。每当党内重大举措启动实施时,中组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记者的采访,已经形成了惯例。2005年7月7日,中组部首次出席国新办会,介绍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效果很好。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中纪委、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台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共中央七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公布了七部门新闻发言人及新闻机构电话,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的话说“这是质的飞跃”。今后,加快推进党务公开,除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外,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各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草案应提前广泛、公开地征求党代表、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逐步推行党代会像人代会那样对新闻媒体有限开放;逐步扩大党代会列席人员范围;党的代表大会期间党代表提案和会议简报在党内公开。

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要求完善党代会的开会制度。审议“两委”(党委和纪委)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党内重大问题,是党代会的重要职权,也是开好党代会的重要环节。听取有余、审议不足,决定迅速、讨论不充分,是一些地方党代会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大会期间审议报告和讨论问题时是否允许党代表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从党内一系列文件规定来看,没有哪一部文件规定不允许,相反,却规定“党员有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氛围”、“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专门提出上述要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决不是无的放矢。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恐怕在于对“跟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上。实际上,强调跟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和统一思想是有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的,即决策后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开发表与党的“四个基本”(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相违背的观点和意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握住这些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有利于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氛围,以及党员和党代表在讨论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此,要宣传、认识和确立一些民主理念,这些理念在党内受到推崇,坚持这些理念的党员及党代表,在党内受到尊重,是党内和谐的重要标志,是真正的党内和谐。同时,还要有党内民主制度来保障和落实这些理念,包括建立审议中党代表进行质询制度、党代表在党代会上的言论不受党纪追究的制度。

党内和谐范文篇3

一、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依据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章规定我们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性质决定了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性。党的性质是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党内和谐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否实现党内和谐是判断党是不是具有先进性的要件之一。党的先进性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的先进性的这种动态表现就是要首先造就党内和谐,以此去影响、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居于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党不仅在国家政权运作中,而且在社会发展中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也就决定了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党所肩负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也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构建和谐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它的成果要为全体人民群众所共享。实践党的宗旨,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努力做到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保持“最大优势”,避免“最大危险”,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一种有效做法。这是因为:实现党内和谐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更有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实现了党内和谐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反映群众心声、化解社会矛盾,从而达到营造社会和谐的目的。

二、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党内和谐要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我们党是执政党,许多党员干部在国家政权机关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中担任着领导职务,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和贯彻落实程度会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发展产生带动作用。只有党内民主走在人民民主的前面,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以“民主法治”为重要特征的社会和谐才能够得以保持、稳固和延续。

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必须自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只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不断增强党的集中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内和谐范文篇4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从“和谐”和“促进和谐”的角度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内和谐,说到底在于党内各方面关系的团结与和谐。其中,包括党内党员与党员之间、普通党员与领导干部之间、各级领导班子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同级党组织之间、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行为活动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党内和谐并不意味着党内只讲共性,不讲个性。缺乏个性基础,就没有集思广益和活力,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全党自觉的巩固的共性。实现党内和谐就是要通过发扬民主,党内建设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与党内民主要对人民民主起的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作风建设要带动和促进政风、行风、社会风气建设一样,强调了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党的带动和示范能力,可以检验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的巩固性,归根到底属于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范畴。“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对党的带动和示范提出的新要求,不仅包含了党内民主和党的作风建设两个方面,而且包含了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党内和谐只有根植于群众,根植于社会,才能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党的广大党员是党内和谐的主体。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工作是建设并完善党内的基层民主。党内的基层民主建设,最主要的方面是在强调党员责任与义务的同时尊重党员的权利。这就是要使党章规定的党员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罢免或撤换不称职领导的权利、讨论党的政策的权利、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监督权利等等,实质性地融入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之中,形成上下互动的运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我们党7000多万党员中绝大多数人工作在、生活在社会基层。他们是实践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动纲领的先锋队,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主体力量。

党内和谐范文篇5

社会和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和谐,主要体现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而人与人和谐是首要的和谐。只有人与人和谐,全体社会成员才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有所为,充分激发创造力,形成凝聚力,提升生产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正如荀子所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历史也一再表明:社会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社会的进步速度。社会相对和谐的时期,往往是社会进步较快的时期。相反,如果社会不和谐,社会进步就会停滞或减缓。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时期,社会较为和谐促进了社会进步;而当社会动荡不安、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导致社会进步受阻。因此,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深刻认识社会进步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理性选择。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谋求党内和谐至关重要。党内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核心位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完整的思想体系、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推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党可以借助执政资源,以制定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全体人民树立和谐理念。只有党自身和谐团结,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才会高。同时,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起着引导、带动作用,党内和谐之风能带动政通之风,促进人和之风。分析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可以发现:建设和谐政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同心同德,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稳定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党内和谐,关键是领导班子和谐;领导班子和谐,又关键是被形象称之为“班长”的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和谐。只有领导班子和谐,才能为全体党员提供榜样,并营造一种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兴事、以和成事的政治生态环境。“班长”与班子成员之间和谐,就可以消除阻力、形成合力、增强活力、提高战斗力,建设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和谐的领导班子,从而促进党内和谐。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培育以崇尚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化,是群体行为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群体行为。这种反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取决于文化的特质。从党内来讲,和谐文化指导下的党员行为,以团结、协作、统一为基本特征。因此,实现党内和谐,需要着力培育一种以和为上、以和为荣、以和为贵的党内和谐文化,为全体党员树立一面精神旗帜。只有以党内和谐文化为旗帜、为主导、为支撑,党内和谐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才会稳固恒久;只有用党内和谐文化教育党员、陶冶党员、武装党员,和谐才会成为党内的自觉取向。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培育的党内和谐文化,应当体现崇和尚中、同舟共济的价值理念,体现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的思维方式,体现严己宽人、修身养性的行为操守,体现事业至上、和衷共济的务实氛围,体现遵章守制、顺畅有序的党内风尚。

党内和谐文化,取决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党员是培育党内和谐文化的主体,党员领导干部是培育党内和谐文化的骨干。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着能否培育党内和谐文化。精神境界始于内心状态,“内和”才“外顺”,心性和谐才不会心态失衡、追求失重、行为失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升精神境界,就要有与和谐相吻合的先进理念、宽广胸怀和崇高境界,坚定共同的理想,握持共同的信念,抱守共同的事业,不分心,不分神,不折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抱真守正,秉气持节,节制物性奢求,扩大心性空间,坚持和谐融洽的价值追求,保持健康平和的人生心态;以坦荡的心境、豁达的胸怀,宽人容事,求同存异,以沟通祛除误会、以诚信祛除猜疑、以宽容祛除计较,使人人内心温馨、大度、和谐;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维护集体的统一领导,共同营造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局面。

党内和谐范文篇6

党内和谐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内和谐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党内和谐作为党内整体状态的综合反映,是党的先进性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党内和谐以党的民主集中制为基础,以充分的党内民主,严格的党内生活,党的团结统一以及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基本特征,反映了全党在指导思想和共同纲领目标基础上的思想统一、组织协调、作风优良和行动一致,是党的先进性在党内关系、党的生活和党的建设中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实现党内和谐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党内和谐的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党内矛盾的过程,就是党内各种关系不断协调的过程,也就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反之,如果形而上学地理解党内和谐,认为和谐就是追求一团和气,就是回避矛盾,就是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恰恰曲解了党内和谐的含义,背离了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解决党内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内不和谐因素,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实现党内动态和谐的过程。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不会有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也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实现党内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实现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实现党内和谐,是坚持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客观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党内和谐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一致基础上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和谐,是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的客观标志。只有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促进和维护党内关系、党内生活的全面和谐,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和目标一致,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高度集中,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使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领导责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党内和谐,是不断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内在需要。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自身建设水平在党的执政活动中的外化体现,而实现党内和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和动力之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促进政党关系、党群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实现党内生活健康有序,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实现党内和谐,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挥执政党对社会的表率作用的重要途径。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作用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先进性,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实现党内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效发挥执政党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党内和谐是弘扬党的先进性、凝聚党心民心的一面旗帜。只有实现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向全社会更好地展现党的先进形象,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先进性的导向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

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实现党内和谐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与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必须从党的建设整体上予以推进。同时,要正确把握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把实现党内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和目标一致。党内和谐首先是建立在全党理想信念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谐。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也是实现党内和谐的灵魂。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党员意志,团结全党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发展党内民主,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决定性因素。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团结也是党的生命,是实现党内和谐的根本所在。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一致。要把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实践上,落实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党的团结推动社会的安定团结。

党内和谐范文篇7

对于具有70**多万党员,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党内和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以及这两者和谐才能实现的行动和谐。思想和谐是灵魂,组织和谐是保证,行动和谐是结果。这是由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共产党是具有共同信仰和奋斗目标的先锋战士自愿结合的政治组织,与行政组织不同,它是“主义”的结合。曾讲,有了“主义”才有所指望,有所趋向。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讲,“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统一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有一时的统一,也难以维持。思想统一是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组织统一的基础。但是,共产党也不同于坐而论道的学术团体,它是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的有机整体。它所以坚强有力,“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因此,组织统一以思想统一为内涵,又是思想统一的重要保证。

思想和谐,主要指全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和党自身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上的共识。思想和谐的前提是党的思想理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科学性、人民性、民主性、开放性,能够指导全党带领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就是在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以及在实践中、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不断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求得共识。

组织和谐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包括党内干群之间)关系的和谐。各级组织决策科学、民主;纪律严明,执行有力;运转高效有序。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党员思想活跃,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具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整合利益、凝聚力量和纠错防错机制。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前提,以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为保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关键。

有了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就会有党的行动的和谐,党组织就必然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当然,执政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是一种互动关系。党内和谐对实现党与国家政权、与各派、与社会关系和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党与上述关系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党内思想的和谐,进而影响党的组织和谐和行动的和谐。

党内和谐范文篇8

党内和谐作为一个概念是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但作为一种思想理念从党成立时就进入党的视野下了,为构建党内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历代领导人作出了重大探索。陈云同志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如何构建党内正常的党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他从党员的条件、党的干部政策、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党与非党干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斗争、党内民主等方面对建立正常的充满活力的党内关系进行了探索。体现和隐含了党内和谐的思想。

一.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党员标准,提出了成为一个良好党员的六个条件。造就党内和谐的主体性基础。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党组织的状况。陈云非常注重党员的入党条件。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关于入党资格问题上,陈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保持党的成分的纯洁。什么人有资格入党,是我们经常留心的问题------所以,什么人有资格入党,是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通晓的。”﹙1﹚陈指出:“党的性质与和党员的成分与入党的条件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党的建设中党员的意义和作用这上问题,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2﹚但陈云并非把出身作为入党的必要条件,而是特别强调列宁所主张的“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这说明了:一方面陈强调党员成份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陈更是把从党员从思想上入党放在第一位的。

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审视,陈云高度重视党员的入口关,实际上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基本手段。正如胡景涛同志指出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这是党员主体地性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首次确认,是马克思主义建党说最基本最核心原理在我党党建理论中的历史性回归,在我党建设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既然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那么对党员的素质就有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并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成败。只有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党员才有可能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党组织才能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从而为党内和谐奠定基础。

在党员标准问题上,陈云提出了六点原则: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地执行党的决议。第五,群众模范。第六,学习。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党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党内和谐的程度。陈云试图通过严格党员标准,解决党员入党以后思想松懈的可能性。特别是强调对党员进行教育。在党员的党习上陈云认为党员首要的是学习马列主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有能力的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陈云指出:“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教条。”﹙3﹚在这里陈云把党员的学习放在战略的高度。把党员的学习看成是党员的责任。把党员的学习看成是党解决自身问题,实现党内思想统一,实现党内和谐的主要方法。胡景涛二00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上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讲话同样把党员的学习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党员学习对于解决党内和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二.提出了领导干部用人的科学方法,理顺党内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的干部思想。

1.要正确处理领导干部的用人问题,营造和谐的党内上下级关系。造成党内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导干部的用人方法不当是造成党内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陈云提出了“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4﹚的论点。而干部政策则首当其冲。陈云认为:“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这道。”P45“我们现在来讲干部政策,只想用十二个字,分成四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5﹚了解人,是干部任用的前提,由于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客观地了解下属,因而不能公平,公正地使用人才,导致下属缺少积极性,并进而产生对领导干部的对立情绪,这是导致党内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原因。陈云认为使用干部必须全面地了解干部的长处和短处,干部的历史和现实,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干部的缺点和优点,陈云指出:“今天这个干部表现得好一点,就把他抬上天,同一干部表现得坏一点,就把他一打打到地下去。”这样做是不行的。用人就是用人之长,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的,所以他认为。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看人不要只看一时,只看一面。对一个人没有根本的估计,用人就会造成很大在错误。这就为公正地使用人才提供了条件。从而为避免下属的不公正感提供了可能性。气量大,陈认为在时生重在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壮大革命的力量,“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复杂得很------我们要有大的气量”能容得下。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环境下,不同出身的人加入到了党的队伍里,尽管他们的各自具体利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党的领导干部在党内民主生活中要能容得下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党内和谐。关于用得好,陈云认为,用得好的标准就是“只要是在你的领导下人都很高兴地工作,都很积极工作,能够这样,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为了使下属高兴地工作,只有一条,就是上级要信任下级,下级也信任上级,上下相互信任。“不能只批评下级,上级不作自我批评。”﹙6﹚上下级关系不协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上级负责。下级要尊重上级,对上级要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做到让下属敢于说话,敢于做事。只有这样上下级才能和睦相处。关于爱护人,陈云指出对于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要想法子解决;当解决一个干部问题,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时,要很郑重、很细心地处理它。从构建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领导干部正确的用人方法,有利于解决上下级相互不了解,不沟通的状况,从而有效防止上下级矛盾的发生,达到党内和谐。但陈在强调关心爱护干部的同时,也指出了纪律的重要性,并非无原则的调和。

2.提出了挑选干部的标准和原则,消除党内不和谐的重要因素。陈云指出挑选干部的标准是:一要忠于无产阶级事业、忠于党;二要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要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要守纪律。在原则问题上,陈云指出,要以德为主,德才并重;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挑选干部的标准和原则事实上把德、才和群众公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党内和谐的角度看,这有助于消除干部选拔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消除因用人不公而导致的不和谐的党内人际关系。促进党内和谐

三.正确处理党内各种矛盾,实现党内和谐

1.要正确处理上级党组织和下级党组织的矛盾。实现领导和被领导的和谐。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的规定,“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也就是说,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它们的职权,支持下级组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属应由下级组织处理的问题,如无特殊情况不要干预。下级组织必须坚持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既要向上级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下级组织如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上一级组织报告,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上下级关系是否协调是党内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主动权把握在上级机关手中,这就要求上级机关充分发挥民主的原则,建立上下级沟通的有效途径。这是有效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方法。陈云说:“党的领导方式必须做到:对同情者的活动不要多加干涉,即便他们有问题向党请问时,决不作武断结论,一般地要他们依据情况自已适当解决;对下级党委及党员,只作大政方针和战略性的质的领导,不要干涉其细目,使下级同志的活动不受拘束,能力逐渐增长。”﹙7﹚有了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上级下达的指示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下级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内和谐就有了必要的基础。

2.要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的关系。“在党与非党干部组织上的关系,应作如下规定:党的一般支部会议欢迎非党干部参加,只是无表决权,但有发言权。定期召开党员和非党员联合的各种会议。要经常听取非党干部的意见,非党干部有直接找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级党的干部部门谈话之权等。”﹙8﹚关于新老干部关系问题上,陈认为新老干部一定要团结,“如果不团结,主要责任应由老干部负责。因你是老干部,怎能和新干部一样犯错误呢?你从前也是新干部嘛,所以我们要帮助新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之间的矛盾是党内不和谐的又一重要因素。总起来说,新干部和老干部是相对而言的。今天是新干部,明天就是老干部。老同志要信任新同志,放手让他们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弱点。新同志要尊重老同志。只有双方都清楚这个道理,认识一致了,才能更好地合作。消除新老干部之间的矛盾,促进党内和谐

3.要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实现党在思想上的和谐。关于干部中间的思想问题,我们“应该反对干部里面怕斗争的倾向。我们不主张乱斗,而是主张在原则问题是上进行必要斗争。”﹙9﹚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和平,有了错误不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不对的。这充分体现了陈对于正确的党内斗争与党内和谐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党内斗争的是非标准混乱会引发各种形式的党内矛盾,对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破坏,引发和破坏原有的党内和谐。本人认为党内和谐思想首要的、基本的体现为构建党在思想的上和谐,这一点其实从入党的要求也已体现出来。通过党内正确的思想斗争达到党在政治上的一致,实现政治上的和谐,因而思想上的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是根本性的。

四.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问题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0﹚的命题。高度强调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反对腐败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重要代表之一,敏锐地发现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而导致的制度、法规和管理上的空白点所引起的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出了上述论点,并指出: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党内和谐范文篇9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实现江苏盐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苏盐司委[*7]10号和通盐党发[*7]5号文件精神,现就开展以“争先聚力、推进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党内主题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和市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所确定的*7年发展目标,和党委工作会议所确定的重点工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争先聚力、推进和谐为重点,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内主题活动在推动企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激发党内活力、促进企业和谐上有新成就。

二、活动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省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7年党委工作会议,和市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党委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争先聚力、推进和谐”为载体,组织学习省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党委工作会议和市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并围绕“我为江苏盐业又好又快发展做什么”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激发党员投身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积极性。

三、方法步骤

“争先聚力、推进和谐”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5月份):为学习讨论阶段。以支部会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学习省公司关于开展“争先聚力、推进和谐”党内主题活动所规定的相关文件。二是学习《江苏省盐业集团南通盐业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董事长陈瑞林同志在一届二次职代会和党委会上的《工作报告》等。

在深入学习的同时,围绕如何实现南通盐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为如皋盐业又好又快发展做什么、怎么做,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大讨论活动,以实现思想认识上的“六个统一”:一是统一对“十一五”发展战略的认识。二是统一对“六个第一”的认识。三是统一对加快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认识。四是统一南通盐业正处于整合期、创建期、转型期、过渡期的认识。五是统一人才是支撑发展的关键要素、没有人才就难以发展的认识。六是统一一个单位领导干部的作风决定一个单位事业成败的认识。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查找不足:一是发展意识强不强的问题;二是发展的理念新不新的问题;三是发展本领高不高的问题;四是服务质量优不优的问题。

活动的载体有:举行形势和任务分析会;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选派人员参加省公司“我为江苏盐业又好又快发展”演讲比赛。

第二阶段(3—12月份):为主题实践阶段。突出工作实践,在争先聚力、推进和谐中体现先进性,组织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深入开展创建“党员标兵岗”活动、“党员先锋岗”活动、“先进党员之家”活动、“党员示范责任区”活动、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每个党员至少提出1条以上合理化建议等,激励党员努力成为六个方面的表率:一是解放思想,做开拓创新的表率;二是坚持发展不动摇,做又好又快发展的表率;三是坚持爱岗敬业,做出色完成任务的表率;四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带领职工共同致富的表率;五是履行党员义务,做构建和谐盐业的表率;六是遵纪守法,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达到“四个自觉”即自觉完成好本职工作;自觉搞好团结、沟通、协调、配合;自觉与公司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推动如皋盐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种形象”即树立积极进取的创新形象;树立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形象;树立敢为人先的先锋形象。

活动载体有:“七一”前夕表彰“两优”。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每个党员至少提出l条以上合理化建议,并撰写心得体会1篇,由单位召开交流会。领导干部每人撰写l篇既有理论性、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调研文章报公司书记室,本公司并将择优在如皋盐业网站上,供大家学习交流。同时,公司将领导干部撰写的优秀文章推荐报南通盐业有限公司。

第三阶段(11—12月份):为总结提高阶段。总结开展党内主题活动的先进经验,宣传“争先聚力、推进和谐”的先进典型,对全年活动进行自我检查,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迎接省市公司党委的检查。

活动载体有:表彰年度党内主题活动先进个人。

四、要求

1、全体党员要高度重视党内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党员会、局域网等宣传阵地,营造宣传声势,从而使党内主题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2、要紧贴经济建设中心开展活动。开展党内主题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实现如皋盐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无论是组织大讨论,还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都要紧扣发展的“第一要务”,为发展献计献策,为发展建功立业。

3、要将“争先聚力、构建和谐”主题活动与省公司党委开展的“倡新风、树正气”教育活动和“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推进司务公开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党内和谐范文篇10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命题。这是中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所谓党内和谐是指在实际的党内生活中,党的各级各个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友好相处,融洽共事的一种党内生活状态,它是对党内团结的继承与发展,是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的团结。”

党内和谐作为一个概念是在*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但作为一种思想理念从党成立时就进入党的视野下了,为构建党内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历代领导人作出了重大探索。*同志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如何构建党内正常的党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

*的党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他从党员的条件、党的干部政策、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党与非党干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斗争、党内民主等方面对建立正常的充满活力的党内关系进行了探索。体现和隐含了党内和谐的思想。

一.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党员标准,提出了成为一个良好党员的六个条件。造就党内和谐的主体性基础。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党组织的状况。*非常注重党员的入党条件。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关于入党资格问题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保持党的成分的纯洁。什么人有资格入党,是我们经常留心的问题------所以,什么人有资格入党,是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通晓的。”陈指出:“党的性质与和党员的成分与入党的条件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党的建设中党员的意义和作用这上问题,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但*并非把出身作为入党的必要条件,而是特别强调列宁所主张的“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这说明了:一方面陈强调党员成份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陈更是把从党员从思想上入党放在第一位的。

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审视,*高度重视党员的入口关,实际上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基本手段。正如胡景涛同志指出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这是党员主体地性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首次确认,是马克思主义建党说最基本最核心原理在我党党建理论中的历史性回归,在我党建设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既然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那么对党员的素质就有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并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成败。只有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党员才有可能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党组织才能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从而为党内和谐奠定基础。

在党员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六点原则: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地执行党的决议。第五,群众模范。第六,学习。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党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党内和谐的程度。*试图通过严格党员标准,解决党员入党以后思想松懈的可能性。特别是强调对党员进行教育。在党员的党习上*认为党员首要的是学习马列主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有能力的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指出:“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教条。”在这里*把党员的学习放在战略的高度。把党员的学习看成是党员的责任。把党员的学习看成是党解决自身问题,实现党内思想统一,实现党内和谐的主要方法。胡景涛二00-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上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讲话同样把党员的学习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党员学习对于解决党内和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二.提出了领导干部用人的科学方法,理顺党内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的干部思想。

1.要正确处理领导干部的用人问题,营造和谐的党内上下级关系。造成党内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导干部的用人方法不当是造成党内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了“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论点。而干部政策则首当其冲。*认为:“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这道。”“我们现在来讲干部政策,只想用十二个字,分成四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了解人,是干部任用的前提,由于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客观地了解下属,因而不能公平,公正地使用人才,导致下属缺少积极性,并进而产生对领导干部的对立情绪,这是导致党内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原因。*认为使用干部必须全面地了解干部的长处和短处,干部的历史和现实,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干部的缺点和优点,*指出:“今天这个干部表现得好一点,就把他抬上天,同一干部表现得坏一点,就把他一打打到地下去。”这样做是不行的。用人就是用人之长,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的,所以他认为。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看人不要只看一时,只看一面。对一个人没有根本的估计,用人就会造成很大在错误。这就为公正地使用人才提供了条件。从而为避免下属的不公正感提供了可能性。气量大,陈认为在时生重在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壮大革命的力量,“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复杂得很------我们要有大的气量”能容得下。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环境下,不同出身的人加入到了党的队伍里,尽管他们的各自具体利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党的领导干部在党内民主生活中要能容得下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党内和谐。关于用得好,*认为,用得好的标准就是“只要是在你的领导下人都很高兴地工作,都很积极工作,能够这样,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为了使下属高兴地工作,只有一条,就是上级要信任下级,下级也信任上级,上下相互信任。“不能只批评下级,上级不作自我批评。”上下级关系不协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上级负责。下级要尊重上级,对上级要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做到让下属敢于说话,敢于做事。只有这样上下级才能和睦相处。关于爱护人,*指出对于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要想法子解决;当解决一个干部问题,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时,要很郑重、很细心地处理它。从构建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领导干部正确的用人方法,有利于解决上下级相互不了解,不沟通的状况,从而有效防止上下级矛盾的发生,达到党内和谐。但陈在强调关心爱护干部的同时,也指出了纪律的重要性,并非无原则的调和。

2.提出了挑选干部的标准和原则,消除党内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指出挑选干部的标准是:一要忠于无产阶级事业、忠于党;二要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要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要守纪律。在原则问题上,*指出,要以德为主,德才并重;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的挑选干部的标准和原则事实上把德、才和群众公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党内和谐的角度看,这有助于消除干部选拔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消除因用人不公而导致的不和谐的党内人际关系。促进党内和谐

三.正确处理党内各种矛盾,实现党内和谐

1.要正确处理上级党组织和下级党组织的矛盾。实现领导和被领导的和谐。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的规定,“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也就是说,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它们的职权,支持下级组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属应由下级组织处理的问题,如无特殊情况不要干预。下级组织必须坚持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既要向上级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下级组织如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上一级组织报告,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来看,上下级关系是否协调是党内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主动权把握在上级机关手中,这就要求上级机关充分发挥民主的原则,建立上下级沟通的有效途径。这是有效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方法。*说:“党的领导方式必须做到:对同情者的活动不要多加干涉,即便他们有问题向党请问时,决不作武断结论,一般地要他们依据情况自已适当解决;对下级党委及党员,只作大政方针和战略性的质的领导,不要干涉其细目,使下级同志的活动不受拘束,能力逐渐增长。”有了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上级下达的指示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下级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内和谐就有了必要的基础。

2.要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的关系。“在党与非党干部组织上的关系,应作如下规定:党的一般支部会议欢迎非党干部参加,只是无表决权,但有发言权。定期召开党员和非党员联合的各种会议。要经常听取非党干部的意见,非党干部有直接找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级党的干部部门谈话之权等。”关于新老干部关系问题上,陈认为新老干部一定要团结,“如果不团结,主要责任应由老干部负责。因你是老干部,怎能和新干部一样犯错误呢?你从前也是新干部嘛,所以我们要帮助新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之间的矛盾是党内不和谐的又一重要因素。总起来说,新干部和老干部是相对而言的。今天是新干部,明天就是老干部。老同志要信任新同志,放手让他们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弱点。新同志要尊重老同志。只有双方都清楚这个道理,认识一致了,才能更好地合作。消除新老干部之间的矛盾,促进党内和谐

3.要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实现党在思想上的和谐。关于干部中间的思想问题,我们“应该反对干部里面怕斗争的倾向。我们不主张乱斗,而是主张在原则问题是上进行必要斗争。”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和平,有了错误不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不对的。这充分体现了陈对于正确的党内斗争与党内和谐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党内斗争的是非标准混乱会引发各种形式的党内矛盾,对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破坏,引发和破坏原有的党内和谐。本人认为*的党内和谐思想首要的、基本的体现为构建党在思想的上和谐,这一点其实从入党的要求也已体现出来。通过党内正确的思想斗争达到党在政治上的一致,实现政治上的和谐,因而思想上的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是根本性的。

四.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问题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命题。高度强调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反对腐败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重要代表之一,敏锐地发现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而导致的制度、法规和管理上的空白点所引起的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出了上述论点,并指出: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