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0:09:58

大规模

大规模范文篇1

**区的干部培训,一直以来主要依托区委党校分期分批进行,在班次设置、培训规模、培训周期等方面受到场地、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难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为此,**区在培训形式上寻求突破,在**年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共同创办了一月一期的大型系列专题讲座“**讲坛”。

讲坛以“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品位,造就学习型的干部队伍”为目标,选题既有经济社会建设相关专题报告,又有文化建设相关专题报告;既有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心工作的内容,又有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内容;既有关他们的工作,也涉及他们的家庭与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正昆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应邀授课。

有干部这样概括“**讲坛”的特点:用“名家效应”增强培训的吸引力,用前沿学科的最新成果开阔视野,用高端研究的前瞻性观点启迪思维,用先进文化陶冶情操。讲坛自开讲以来,平均每期学员过千人,场内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去年共举办8期专题讲座,培训干部近9000人次。“**讲坛”已逐渐形成**区干部培训的一个品牌。

举办专业培训,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

在以往的培训中,一些班次内容设置过多过杂,与实际贴得不紧,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区积极创新培训内容,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先后开办了**区“十一五”规划专题研修班、空港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招商引资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和商务外语培训班等多个专业培训班。培训选材涉及经济建设、农业农村、城建规划等多个领域,通过培养部分业务尖子带动整个行业、领域的干部专业水平有所提升。

专业培训班突出了课程设置的专业性,紧扣一个主题,邀请名家名师进行深度讲解。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专业培训深受学员欢迎,是大规模培训干部中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培训方式。

在商务外语培训班中,**区首次尝试了长期培训的方式,聘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朝鲜语系主任全永根博士等一批专家进行授课,利用每周两天晚上和周末进行学习,培训时间长达半年,由于采用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法和科学的分级分班培训,培育出了30多名具有流利的外语口语和商务函电书写能力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拓展培训阵地,变“一花独放”为“春色满园”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须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区在加强区委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各镇(街)党校建设,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去年全年共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147期,开展党课82次,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535人次,真正实现“无缝式”培训。

**区把镇(街)党校定位为基层干部培训阵地、产业技能人才培训阵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阵地和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阵地。同时,加大了对基层党校的建设投入,确保基层党校教学场地、建设资金、教学设备、组织管理“四个到位”。

工作中,**区采取抓点带面的方法,在各镇(街)党校开展一系列场所建设、新班次开设、新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的改革;整合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师等方面的资源,提高基层党校培训效率;严格管理制度,出台一系列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考核激励制度,在基层干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突出办学特色,注重结合各镇、街特色,打造特色培训精品课程。

各镇(街)党校的教学把解疑释惑与互动教学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分组讨论以及经验介绍等,为学员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把基层党校教学与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设立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教学点,形成“党校+基地”的办学模式;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一方面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和单位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把专家教授请来进行实地指导。

启动网上培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大规模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规模培训干部,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新形势,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要站在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上来,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以此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目标要求,分级分类实施,全面落实全员培训的目标任务

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大局,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总体要求是:从**年下半年到**年下半年,利用五年时间,对全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轮训一遍。培训的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特别是各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后新进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培训县处级干部200人左右、乡科级干部1400人左右、一般干部1300人左右;培训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企业其他经营管理者2700人左右;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左右。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5年内参加各类培训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不得少于2个月;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少于3个月,企业其他经营管理者不得少于2个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3个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2个月。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实现,实施分级分类培训。具体分工是:

——党政干部的培训,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市委组织部负责市管干部和部分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每年按计划向中央、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和有关部委(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选调县处级领导干部20余名;每年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县处级干部进修班3期,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和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各2期,选调150名县处级干部和300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每年选调30名县级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锻炼。各县区委负责安排未列入市委组织部选调计划的科级干部的培训。市人事局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的要求,负责制定市直机关干部培训规划,并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实施培训。党外干部的培训,由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负责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市委组织部和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并对企业领导人员实施培训。企业其他人员,由本企业实施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市人事局牵头,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市管专家,由市委知识分子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培训。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市人事局统一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

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各县区、各部门要对本县区、本部门包括本系统干部的培训作出具体计划安排。

三、突出理论武装,优化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理论武装。通过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要认真研读原著,研读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同志《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一系列重要著作。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学习读本作为重要辅助教材。同时,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级各类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在职学习。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准确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全面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级各类干部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法律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各类业务知识。对党政干部,要强化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国际通行规则、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等急需知识的培训,以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好、驾驭能力强、具有战略眼光的党政干部队伍。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强化工商管理、WTO基本规则、现代企业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对专业技术干部,要强化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特别是本专业、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的培训,努力培训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干部队伍。

突出抓好能力建设。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对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重点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注重加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开发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培养。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努力提高科技素养和创造能力。在培训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干部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四、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

各级党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和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为中心,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主要内容,形成适应工作需要的培训教学体系。为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各级党校要实行新的教学改革方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多层次、分类别设置教学内容。要采取菜单式选课和研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多搞短期强化培训,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力开辟新的培训渠道。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思路,拓宽培训渠道,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体系。加大与高等院校合作培训的力度,积极开展合作培训项目。同时,要运用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远程教学和社会化教学。

大力加强干部的在职学习。要把干部在职学习纳入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检查指导,实行规范管理。各级党委(党组)要以中心组学习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在职学习。要制定好中心组学习计划,联系实际确定研讨主题,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一般干部的在职学习,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提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重点利用好中央编印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五、改进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干部培训实行项目管理。根据任务需要和个人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逐步推行培训项目管理。对干部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培训,由干部管理部门、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培训项目,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发一批培训模块和培训菜单,为干部管理部门确定干部培训项目创造条件。对培训重点项目,要采取招标制,鼓励培训机构之间适度竞争,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推行短、专、快的专题培训模式。坚持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在抓好中长期培训的同时,办好主题突出、对象明确、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充分发挥短期培训班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实用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专题班时间要短,一般安排5—7天;内容要专,直接进入培训主题;要注重分系统、分岗位、分层次的分级分类培训,力争使每个县处级领导干部在1-2年内接受一次专题培训,加快干部培训的频率。

继续搞好县处级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锻炼工作,与上海、山东等地组织部门及其培训机构联系,建立3-5个教学点,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实践考察基地。开设县级干部“**大讲坛”,以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国际通行规则、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等知识为主要内容,每年举办8-10次讲座,促进干部的知识更新。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开办各级各类干部知识讲座,进一步开阔干部眼界,增长知识。给全市除厅级干部外的所有干部配发《**市干部培训证书》,对干部学习培训情况进行登记考核。

逐步推行干部培训学习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各类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在职学习、学历教育以及学习成果进行学分量化,并赋予一定的分值,通过考试和考核等手段确定学分,客观、科学、公正地检测和评估干部培训学习效果。

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从市内外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担任教师,建立培训师资库。培训教育机构,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人员聘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机制。把掌握干部培训需求作为干部管理部门一项工作内容。有关部门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要重视搜集干部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向干部培训部门提供归口管理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情况,提出培训建议,为干部培训部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提供依据。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把参加脱产学习、在职学习以及获得学历学位情况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必不可少的一项任职资格。

认真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领导干部进修研究生学历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习培训,不审批出国学习考察的规定。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继续坚持在市干部教育委员会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主管,市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市、县分级分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构的职能作用。组织部门要制定好规划,加强工作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发挥好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形成抓培训的整体合力。

大规模范文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干部教育条例》),积极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曲组发[200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县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一、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

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是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通过创新培训体系,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有利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大力提升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乡科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水平,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大力提升专业技术干部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能力;大力提升企业领导干部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推动企业创新的能力,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按照“三支队伍”建设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乡科级领导干部每年参加一次县委党校的培训,以及省、市委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调训,五年累计2个月以上的培训,其他干部一般每年参加累计不少于12天的脱产教育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专业技术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培训时间原则上参照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执行,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三、构建适应“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培训体系

为顺利完成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任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逐步完善干部基本学习培训、组织计划调训和自主学习培训三大模式,构建适应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要求、适应干部学习培训需求、适应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目标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广泛覆盖、开放办学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努力加强干部的基本学习培训。基本学习培训是每个干部按规定必须参加的全员培训形式,包括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在线学习、“菜单式选学”和业务培训等。各地各部门要创造条件,确保广大干部完成基本学习培训任务。

着力改进干部的组织计划调训。组织计划调训是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及各单位部门有计划地抽调相关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各单位部门要严肃调训纪律,严格按程序按计划调训,被调训干部要服从安排,认真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大力推进干部的自主学习培训。自主学习培训是干部自主参加的各种学习和培训,主要包括在职自学、攻读学历和学位、达标培训考核、职业资格培训等形式。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激励干部参加自主学习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观念,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围绕建立健全三大学习培训模式,着重构建六大培训体系。即: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干部教育培训目标体系;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符合不同岗位职责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特点,既相对稳定又充满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配置体系;科学、实用、灵活、高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方法体系;以《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为主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四、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主要措施

1、开展“菜单式选学”培训。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县干部队伍实际的菜单式选学模式。由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结合本身的专业特长和干部的培训需要提出培训菜单。干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制定年度“菜单式选学”参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参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

2、开展全员业务“大练兵”。各系统各单位要充分调动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积极性,采取自行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干部业务技能的培训,使每个干部熟悉和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本领,提高业务能力。各单位要制定相应办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本系统本单位全体干部每年至少完成7天的脱产业务培训。

3、开展“走出去”学习培训。每年选派一批干部到省外学习培训。一是广泛宣传动员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曲靖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清华大学学习班的培训。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全国著名高校以及实力较强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有计划的选派领导干部到浙江温州等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培训。

4、开展“请进来”讲座活动。围绕构建平安和谐**,紧扣县委政府工作大局,着力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在干部中开展学习讲座,邀请市内外相关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作为主讲人,帮助干部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工作。

5、开展基层干部“学先进、谋发展”感受教育培训。2006年我县的古敢乡和富村镇富村村委会黄土坡村被推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干部感受教育培训示范点,各乡镇党委要借鉴学习,积极利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来教育基层干部。通过深入挖掘本地“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确定1-2个感受教育培训基地或示范点,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由县委统战部牵头,会同县人事局、县经济局、县工商联等单位认真调研,在全县企事业单位的范围内树立2-4个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教育干部。充分利用**县内现有的2个干部感受教育培训示范点开展培训,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和管理,并及时做好县内干部感受教育培训示范点或基地的调整充实工作。

6、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一是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继续开展好选派县处级领导干部到上海静安区等发达地区挂职工作。二是建立上挂、平挂、下挂相结合的挂职锻炼体系,采取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与临沧市凤庆县干部互派、县直部门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重点做好乡科级领导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年轻干部的挂职锻炼。确保少数民族干部五年内至少参加一次理论学习,一次省外考察学习。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不低于20天。启动“新录用公务员到农村培养锻炼计划”,认真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到农村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工作。

7、开展信息化学习培训。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推广网络教育、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干部通过现代教育培训手段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水平和教育培训效果。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干部信息化教育培训途径。与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或培训机构合作,使干部可以共享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干部信息化教育培训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五、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负责。按照《干部教育条例》的要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是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主管,县直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党委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抓好落实。县委组织部履行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各党委、县直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制定“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意见,并做出周密安排,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2、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拓展基地。为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已建立的党政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以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主体,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一批农村基层干部感受教育培训基地。同时,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盘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2006-2009年,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农广校、县委党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县煤炭安全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建成“**县职业教育中心”,可容纳在校学生8000人,使其成为集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扶贫开发、理论教育等各类长短期培训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基地。

3、深化改革,培养师资,强化队伍。各培训机构要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逐步推行专职教师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完善专职教师知识更新制度。在抓好现有师资队伍进修提高的同时,从党政机关、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兼职教师,逐步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兼职师资库。

4、建章立制,加强评估,监督检查。在进一步完善脱产培训制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计划调训制度、计划申报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级干部学习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强化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评估考核和检查监督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工作创新。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时学分制和自主选学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干部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适应新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学分制管理办法,通过学分对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进行量化考核和管理,并努力探索,逐步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届中及换届考核的内容,作为考核定级、评优评先和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评优,不培训不提拔。

大规模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对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党心民心,对于我市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市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市要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能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新形势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大规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大规模的培训干部,努力建设学习型的干部队伍,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大幅度地提高素质和能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努力形成全党动手,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从**年起,利用5年时间,把全市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其五年内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累计必须达到3个月以上。对其他各级各类干部,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校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要大力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全市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全面开展知识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法律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各类业务知识,积极开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等专题培训,学习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使广大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干部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相关能力的培训。

各县(区)、各部门要在《**—**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今后5年的培训任务,认真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以首批12种《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为基本培训教材,进一步深化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为主的各类培训,切实把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

党的**大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线索,把党的**大报告和党章、同志《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培训活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委组织部负责制定县处级领导干部的轮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今年11月左右,将在市委党校举办2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把县处级领导干部全部轮训一遍。今年年底前,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也要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各县(区)党委要及时制定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的具体方案,采取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在今年下半年内把科级领导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各级党校、行政学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及时对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调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而重要的内容切实抓好。

(二)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

围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我市“十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层层培训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上级调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1、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

(1)地厅级在职领导干部的培训,由省委组织部负责。

(2)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全市432名县处级实职领导干部,其中,正处级128名,副处级304名,由市级负责培训。每年都要将县处级实职领导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每次轮训时间为5—7天,5年培训累计时间为3个月以上。除参加市级组织的培训外,县(区)委书记,按中组部的调训计划,由省委组织部选送到中央党校培训;县(区)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一把手参加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举办的进修班学习。

(3)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市直部门科级干部的培训,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市直部门共有科级实职干部502人,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1期100人的培训班进行脱产培训,5年培训500人,基本将科级干部轮训完一遍。各县(区)科级干部的培训,由各县(区)负责规划和培训。其中,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轮训,市委组织部在县(区)培训的基础上每2年轮训一遍。

2、中青年干部的培训

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切实加大中青年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的力度。培训对象分别为40岁以下已担任正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地厅级后备干部、35岁以下已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县处级后备干部。其中,我市将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每年选拔一批年轻的地厅级后备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同时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1期中青年县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每期50人,学制2个月。

要注意加大中青年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积极选送具有培养前途的县处级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内外进行中长期培训,在继续搞好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同时,有计划的组织好市直机关干部的下派锻炼工作。

3、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训

切实抓好对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省委组织部下达调训计划里,重点安排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参加培训,积极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省级机关挂职锻炼。市委组织部将会同市民宗局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规划与实施,并继续组织好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特别要注意重点培养好我市干部成长相对缓慢的苗、佤、傈僳、布朗、德昂、阿昌、傣等民族干部;会同市妇联搞好全市妇女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妇女后备干部的培训;会同市委统战部规划实施好对非党干部的培训。在县(区)培训的基础上,每2年组织一次科级优秀少数民族、妇女、非中共党员干部培训班。

4、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目标,按照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以及职位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初任培训,加强任职培训。晋升行政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坚持先培训后任职。公务员的培训由市人事局负责规划和管理,公务员任职培训和初任培训由市行政学校承担,按干管权限调训。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群团和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其工作特点,参照国家公务员培训办法,根据不断提高本系统干部业务素质的需要,制定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的具体规划,积极开展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素质。政法干部的培训,由市委政法委规划、管理,各职能部门按照《法官法》、《检察官法》和《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具体组织实施。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不脱产的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参加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在职干部学历、学位的管理。

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上,除参加省调训外,应灵活多样开展专业培训,开展普及性的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等知识的培训。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通过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懂得现代科技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6、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原《**地区2001—2005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保署人劳[2001]76号文件)精神,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行业分布状况,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高效使用人才。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推动继续教育终身化、规范化,把继续教育培训成绩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职务、聘任、考核、奖惩挂钩,促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市委组织部与市人事局规划和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继续坚持和完善在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体制。各级党委要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提上主要日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协作,组织部门要发挥好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作用,确保本地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完成。

(二)抓紧制定新一轮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大规模培训,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为确保中央提出的“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的在职干部参加各类培训,争取五年内使全体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任务的完成,各县(区)党委要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与各地干部教育“十五”规划的衔接工作,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开展建立学习型组织活动,制定本地今后5年的在职干部培训计划,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培训作出分级分类部署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突出能力建设,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法律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各类业务知识,使广大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终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培训干部。

各级党校要坚持和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党校、行政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要以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质量和培训数量等方面,都要进一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同时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各项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关于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具备“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的规定,把“考学、述学、评学”作为考察和决定干部任用的重要内容。实行培训登记制度,记录干部培训的班次、内容、时间等,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档案,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后,市委及各县(区)党委在讨论干部时,要把学习培训情况和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切实推动干部的学习。

(五)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管理和督促检查。

市直各部门因工作需要,抽调县(区)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脱产参加的各类培训,需将办班计划于每年的11月底前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按干管权限和培训计划进行调训。未经审核批准的办班计划,各县(区)、各部门可不抽调干部参加培训。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按计划点名调训,对县处级领导干部,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安排,要防止多头培训和重复培训,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区)组织部门每年年底要将培训情况向市委组织部门书面汇报。

(六)加大各方面投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

大规模范文篇5

一、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筹划,认真部署,组织领导和指导力度不断加强

**年底,中央做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决策后,市委常委会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关精神,并对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做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确定了“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一个目标,加强两项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需要体系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这个目标。**年初市委先后下发了《中共**市委关于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有关制度。各县区、各部门相继围绕“十五”时期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

为了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落实,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宏观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几年来,市上先后多次以座谈讨论、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和改进办法,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市、县区委在每年召开的工作会或组织工作会上,都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部署,调整加强了党校领导班子力量,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市委组织部加强了对市直部门、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的审批、协调、指导和督促。在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工作中,市委主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教学备课会,同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培训方案,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区的领导也能够深入到党、干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干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干部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体系功能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年初,市委及时调整加强了市干部教育委员会组成力量,由主管副书记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任副主任,委员会设专门办公室,并配备了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协调处理全市干部培训工作有关事项。各县区、各部门普遍参照市级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各自干部教育培训的领导机构,多数县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兼任干教办主任,安塞、黄陵等县还配备了专职副主任。市林业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单位都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有的还配备了专职人员。全市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二是不断整合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主阵地建设力度,培训机构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为了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培训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市县两级党委都十分重视党校设施建设问题,加大了对党校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党校建设,市、县党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年9月、2005年7月、2007年3月,市委组织部、党校先后三次配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检查组对全市党校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截至目前,市、县各级党校普遍建有多媒体报告厅,图书阅览室,微机房,学员食堂和宿舍,教师办公条件也大大改善。市委党校建成了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络B级站,13个县区党校全部建成了C级站。市委党校、安塞、志丹党校新教学楼即将建成。黄陵县委将党校迁到场地宽阔,具有较好办学条件的原康崖底乡政府办公楼,设施条件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在各级加强党校主阵地建设的同时,市干教办把**市工交干校确定为经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教学院、苏州市委党校、苏州农村干部学院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培训基地。市人事局成立了全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中心。子长、延长等县分别将深圳、无锡、江阴市委党校确定为各自干部培训基地。市总工会在北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立了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市教育局在**电大建立了培训基地,市公安局投资改善了公安干校的办学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校)为主阵地,省外培训基地、各部门培训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多种措施并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全市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通过加大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力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考核等措施,促进了专职教师队伍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市委组织部广开视野,聘请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市级领导干部、县区领导干部和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大学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2006年筛选确定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第一批专兼职教师138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党校专职教师84人,特聘兼职教师54人),并制定了《**市干部教育培训特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干教师资队伍力量明显加强,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师资基础。

四是按照思想性、时代性、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成绩。在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上,本着“少而精”和“实用”的原则,市委党校编写了《“三个代表”与新时期党的建设》、《“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既特色鲜明、紧扣主题,又贴近实际的培训教材。同时编排了干部培训内容菜单。为全市县处级干部和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征订了《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向基层分发了省委组织部“三秦大讲堂”光碟等,干部教育培训的知识领域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

五是坚持把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来抓,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新成果。几年来,市上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干部教育培训特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党校学员党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为了推动干部在职自学,2006年制定下发了《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全市机关干部在职自学的指导意见》,把干部的在职自学纳入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之中。在全市党政干部中实行了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学习考试制度,**年12月全市11293名行政、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考试,成绩普遍良好。延川县实行了科级后备干部培训成绩末位淘汰后备资格制度。市委组织部为全市县处级干部建立了个人培训档案。宜川等县也为科级干部建立了培训档案。2007年初市委党校重新修订了主体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中的18个制度。目前,全市以中、省、市规章制度为主体,县区、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为重要补充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三、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全面开展培训,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一是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修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大理论培训的力度,广大干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打牢。十六大召开后,市委就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工作及时做了全面部署安排。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联合分期对市直在职县级干部进行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轮训,随后又组成宣讲团深入县区,对13个县区的县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了轮训,共举办轮训班20期,培训科级以上干部3800多人,全市县级干部参训率达96%。随即市委组织部又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举办了企业领导干部、专家知识分子、妇女干部学习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班。市县区还大规模组织开展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培训。先后组织市、县科级以上干部4000多人次参加了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报告会。在理论学习中,我们既注重从总体上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又注意引导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密切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认真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推进思想解放、实现科学决策、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以学习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基本内容,大力开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全市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信息化知识、现代工商管理等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市法制办集中对全市县处级干部进行了《行政许可法》轮训。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县处级干部分别集中进行了“两个条例”、信息化知识、《公务员法》等专题轮训。市人事局加大了对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上岗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市经贸委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的培训中,强化了工商管理知识和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则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结合我市国企改制的实际,适时增加了有关国企改制的政策法规和实际运作等内容的学习,对推动我市国企改制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和推进国企党建工作,市直机关工委举办了“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促进了企业党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市总工会对全市工会干部进行了集中的培训。通过举办一系列重点内容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以领导干部培训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各级组织部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组织开展培训。市委组织部及时对全市县处级干部、县处级后备干部、乡镇领导干部培训进行了计划安排,调整了培训班次,缩短了培训时间,加快了培训频率,扩大了培训规模。在主体班培训中,根据不同班次和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不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教育培训首要内容;把廉政教育、**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必修课;把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讨,作为一项重要培训内容。培训中,积极采用了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培训效果不断增强。市县两级还举办了大量“短、专、快”的专题班,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专题内容的培训。

坚持采用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渠道不断拓宽。**年市委组织部开办了“新知识大讲堂”,先后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政治、经济、科技等专题讲座、报告会15场,参加干部达12000多人次。宜川、洛川、吴起、志丹、延川、黄陵、黄龙等县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经济、主导产业、旅游业等聘请专家、教授举办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专题报告会50余场。洛川等县还通过选派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方式培训干部。**年市委党校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尝试了本地教学与无锡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延长、子长等县先后在江苏江阴、无锡、深圳等市委党校举办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市共外出举办培训班30多期,培训干部1500多人次,都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我们还充分利用中国**干部学院资源,先后组织市直部门科以上干部参加中国**干部学院举办的专题报告会14场,参加人数达2100多人次。今年5月,我们又充分利用省级干部培训基地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资源,举办了5期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轮训班,将全市163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县区部分涉农部门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共335人。这次培训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好评和乡镇干部的欢迎,同时也引起了省广播电台、**日报等媒体的关注,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不断拓宽,培训力度明显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培训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在做好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高质量地完成了中、省组织部安排的其他工作。在中国**干部学院的建设上,我们全力支持和配合,协助学院完成了教学设计、队伍建设、教材开发、课程设置等工作,受到了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大规模范文篇6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为办好这一期培训班,县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书记办公会议多次研究培训,并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在培训内容上保质量,二是在培训形式上要有突破,三是在培训工作组织上要严纪律,并把本次培训纳入干部日常动态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进入干部档案。为此,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课程设置、教师聘请、后勤服务等作了认真准备,尽量为大家做好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家能静下心来安心学习。培训班开始时,县委副书记束建民同志亲自到班作了动员报告,他从多方面、多层次阐述了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并对学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培训结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朝晖同志到会作了培训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期培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勉励大家要强化学习、勤奋工作、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为富民强县、加快发展、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领导自始至终参与其中,给全体参训学员以极大的鼓舞,为办好这期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周密、纪律严明

根据县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为本期培训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安排:首先,本期培训实行了干部调训制度,保证了参训人员“来得了”。事前,县委组织部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通气协商,确定了培训人选,然后由县委党校下发调训通知。为了使学员集中精力搞好学习,通知中明确要求在培训期间,调训学员不参加本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其次,本次培训实行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这是保证参训学员既来得了,又坐的住的一条重要措施。学员每天分上、下午各签到两次,按照规定的位置对号入座。中途休息后,党校工作人员按照座位巡查是否有早退人员。考虑到大家工作较忙,为了便于大家处理好工学矛盾,本次培训给每人安排了半天机动假期,但请半天之内的假也必须层层履行请假手续,即由县委组织部分管培训工作的副部长或者党校常务副校长批准方可准假。对缺课半天以上或者迟到早退4次以上的学员,本次培训工作作无效处理,必须参加下一期培训。第三,本次培训建立健全了组织制度。坚持将学员个人的学习活动纳入集体、组织之中。我们设立了培训班临时党支部、班委,建立了临时党小组,学习小组长。培训期间的一切活动都由班委和小组去组织,增强了学员的集体意识。第四,本次培训实行了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坚持以考促学。培训结束时,花半天时间进行了笔试和写个人培训小结,认真填写个人培训登记表,分别由培训小组长、班长和党校签署意见后,进入干部档案。由于我们实行了以上严密的措施,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学员都能认真执行培训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课,记好笔记,认真参加班级、小组活动,并严格执行了签到、请假制度。

三、内容充实、层次较高

大规模范文篇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会议。

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把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贯穿于教育培训全过程;必须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不竭源泉。这些经验既是30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总结,也是今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

在讲话中对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今后几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培训干部,着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坚持用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培训干部,着力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本领;坚持用各类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干部,着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干部培训工作中,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把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培训,促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

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坚持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相统一,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大规模范文篇8

一、管理的“祛魅”和大规模生产

笔者借用马克斯•韦伯的“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来描述发生在工业社会中管理的演变及其重要后果。马克斯•韦伯所称的“世界祛魅”,是指人类社会在近几个世纪中高举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旗帜,通过建立现代科学和实现工业化来涤荡一切非理性因素,在这同时也剥离了事物的丰富的属性,譬如剥离了人的主体性、经验和感觉等。在这一过程中由伽俐略始创,继而被笛卡尔所完善的分析方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事物由复杂还原到简单,将整体分割成局部,来了解事物的真相。分析的方法在科学史上功不可没,但是把它作为唯一正确的方法,发展到极致便会形成机械论的世界观。我们看到,机械论的世界观对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大机器生产、层级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原则等产生了很大了影响,构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最具竞争力的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MassProduction)。与此同时,管理经历了一个“祛魅”的过程。对于大规模生产模式来说,“祛魅”既是这种生产模式形成前提又是其产生的结果。

在管理的“祛魅”过程中,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确切地说,是工具理性和分析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马克斯•韦伯那里,对理性的崇尚表现为“理性设计”的社会结构、理性人“扮演特定的角色”、“行动理性”,即必须以某种客观标准进行评价。韦伯的管理思想集中于在理性化的权力基础上建立组织并实施管理,因而被称为“官位主义”。在这里理性是指,有明确目标的组织行动和组织模式,除了被指定为完成某个特定目标的行动外,所有其他的行为都被排除在外。韦伯说,把非特定目标的行为排除在外!休谟说,“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所以,管理思想家们说,把导致非理性行为的激情、直觉、经验等都排除在外,把干扰工人们专注于特定活动的思想也排除在外!在这里,“管理的理性和工人们的非理性”成为各种管理理论的重要的假设,员工们被“祛魅”因而成为完成指定任务的被动工具。在整个管理理性运动过程中,效率(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产出)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准,工具理性因此排挤掉价值理性而占据统治地位,而工具理性的搭档则是科学的分析方法。

管理的“科学化”过程是动用分析方法对劳动和管理进行“分工再分工”,通过不断分解,把复杂的活动还原成最简单、最细微的组成部分,以提高每一个细微活动的效率来达到整体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思想肇起于亚当•斯密,他指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可以提高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节约同一工人进行不同操作的转换时间,更为重要的简单的活动可以由机器来替代,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此以后,通过劳动分工来提高生产率被奉为工业社会的圭臬,斯密也因此不愧为工业文明的奠基人。把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科学化”并大规模推行的是泰勒及其后继者,他们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对劳动的分解发展到凳峰造极的地步,他们的理论也因此被贴上“科学管理”的标签。从机械论的世界观出发,泰勒认为人本质上如同机器,员工就是生产工具。他对管理的定义是,知道让人们做什么,并看着他们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做。管理的核心是工作组织,高效监工、工作测量和激励。泰勒及其后继者先是用“时间——动作”(Time—Mation)研究来分解人有肢体,进而用“计划——实施”相分离来分解人的头脑和肢体。他们认为,经验管理的方法容易使工人分心,因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必须分开。尽可能减少工人的独立性和尽可能扩大管理者对劳动过程的控制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在享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那里演变为“指挥(命令)和控制”的管理原则。

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理论仍然把员工视为“完成指定任务的消极工具”,他们认为,人和机器的能力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机器以及怎样训练人。与科学管理思想的不同之处,他们把人看成是由制度决定的不变因素,员工能够按正式规定所要求的那样去做,而正式组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的理性,在这里,人的动机仅仅是一个组织设计问题。法约尔认为,动机取决于钱、工作设计、纪律和监控。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化和等级制度才能使组织效率最大化,其思想基础包括了劳动分工、等级与职能过程、组织结构和控制范围是四个关键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工业社会中都是一些很实在的问题。所以,法约尔所定义的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命令、协作和控制至今仍然是工业社会中流行的管理经典理论,“指挥和控制”至今仍是工业社会中管理的基本原则。

不难看出,“控制”成为管理理性主义和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所谓“控制”是对非理性的,因而也是最难予预测的生产要素——劳动者进行控制。安东尼认为,机械化、劳动划分和教育是对劳动者进行控制的三大策略。所谓机械化是限定工作任务、秩序、时间和细节。享利•福特在福特汽车公司创造的流水线生产成功解决了机械化如何控制劳动者的问题。所谓“劳动划分”是在组织中构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权力水平和不同报酬的工作序列。可以说,工业社会中普遍采用的金字塔式层次组织、科层制度和命令链解决了劳动划分和如何控制的问题。所谓“教育”则是把上述两个策略的原则和方法灌输给劳动者,即解决了法约尔所说的如何训练人的问题。控制方式的创新和控制范围的延伸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现时人们通常把福特主义(Fordism)作为大规模生产模式的代名词。所谓福特主义乃是指由福特所创立的,包括了劳动分工、流水线生产,并通过高工资和福利保障制度来保护工人生产积极性的生产组织模式。但是,福特主义并不是由福特所独创,而是集工业社会管理思想之大成的一种定型化实践,福特式组织的基础是等级森严的层次管理,或称科层制度(Hierarchy)和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原则,后者指倍增生产能力而不会倍增其生产成本的原则。所以,科层制度和规模经济原则也是大规模生产模式在工业社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在管理“祛魅”和大规模生产模式形成的过程加,劳动者被视为由外在关系所决定的客体,要么被看作是被动的生产工具,要么被看作制度所决定的,丧失了个人动机的不变因素。人的自决性、创造力和责任感这样一些主体特质完全被剥离了,工人甚至沦为由机器任意摆弄和控制的动物。所以,管理“祛魅”本质上是人的“祛魅”,大规模生产以人的“祛魅”为代价。但是,人的“祛魅”引起劳动者的强烈敌意,因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和管理的效率,这不仅与大规模生产模式的初衷相悖,而且也损害了工业文明本身的意义。正因为如此,重新审视工业文明的意义,建立起一种恢复劳动者主体性特质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以适应现代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并进一步提高效率,一直是工业社会中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股潜流,我们把这些现象称为“返魅”(reenchantment)。

二、管理的“返魅”和大规模定制

在管理的“祛魅”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返魅”,即要求恢复人的主体性的潜流。如果说欧洲工人早期的捣毁机器的运动还没有意识到“祛魅”对他们的巨大危害,而仅仅认为机器抢了他们的饭碗,把愤怒发泄在机器身上的话,那么,1972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因流水线的速度太快、工作重复、单调而没有意义举行的罢工,就明确地表达了劳动者对“祛魅”的强烈敌意和反抗。工人的罢工说明了“祛魅”对劳动者带来的痛苦是不能用福特主义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来补偿的。

马克思也是最早对“祛魅”进行批判的理论家,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表达了机器这一劳动的产物反过来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进行了鞭笞。人际关系理论可以说是一种较早的关于“祛魅”的理论,但是,这里并不包括那种试图从人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从人的本质来解释员工行为的所谓“社会人”理论。从表面上看,“社会人”理论把人的需要和内在动力恢复到管理的中心位置,但它从来没有偏离过泰勒主义的思想范畴,只是希望为管理者再生出被工业化破坏掉的社会关系网络。从本质上讲,它仍然属于把人看作由外在关系决定的客体的“祛魅”理论。我们所指的“返魅”理论是指强调给工人们提供在工作中成长和发展机会的新人际关系理论,它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试图复元人的主体性特质。

如果说管理的“返魅”在20世纪仅仅是潜流涌动,那么,当21世纪之钟敲响之时,“返魅”将成为明显的潮流。我们已看到若干因素和趋势在推动着这股潮流,其中包括被称为“数字化革命”的信息技术的冲击,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的趋势和“产品形成的决定权转移给消费者”的趋势,都将极大地削弱大规模生产的竞争优势,使这种在工业社会中引以自豪的生产模式日益力不从心和风光不再。大规模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巨大的、持续和稳定的消费需求,在以生产定位的短缺时期,大规模生产厂家通过以一对多的关系主导消费者,从而产生极高的成本效益。但是,在产品过剩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时期,大规模生产方式就显得僵硬和缺乏灵活性,因为大规模生产本质上要求固定:当企业找到了生产某种产品的最佳方案(产品开发)后,就尽快地将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固定下来,以便可以重复地制造大批量、低成本的产品。所以,大规模生产很难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许多大规模生产厂家想用增加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方法来应付迅速分化的市场,以维持大规模生产的传统。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恰及时(JIT)管理体制,在主计划(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看板制”方式来灵活处理顾客需要的变动,以增加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柔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的冲击是革命性的,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多个生产者对话,也就迫使生产者不断与顾客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确切了解他们的爱好并作出反应。信息技术促进了“产品形成的决定权转移给消费者”的趋势,或者说“生产者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链条的末端交到消费者手中”,使新产品增多,从而消费者消费得更多。在这种条件下,大规模生产模式将可能在很多领域内被大规模定制所取代。

从托夫勒(AlvinToffler)在1970年在《未来的冲击》(FutureShock)一书中提到大规模定制生产,到1993年派恩(B•JoserehPineⅡ)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assCustomization:TheNewFrontierinBusinessCompetition)一书中对大规模的完整描述,大规模定制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派恩的定义,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和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定制生产任意数量的产品。大规模定制不同于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多样化:多样化是先生产出产品,再等待需要它们的客户出现,而定制是应特定客户的要求而生产;多样化只是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而定制则可能将生产的末端交给消费者,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参与产品生产。大规模定制所面临的挑战是,既要对外展现产品无限的多样化,又不能因产品内部多样化而导致额外的成本和时间的延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产品模块化来降低内部的多样化,并且能够为任何特定的顾客提供独特的模块组合。所以,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固定但有柔性而且反应灵敏的生产方式,它提供动态的产品流,使企业以同时实现低成本和高度的个体定制。

在大规模定制条件下,生产者与顾客不断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员工的基本工作是确认并满足每个客户的个体需求。可以说这是速度竞争比之成本和质量的竞争更为重要的市场环境,速度的竞争需要员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判断力、果决力和创造力。那种把人视为“活的机器”。认为只须用命令的锁链和权力的绳索来维系和聚合;那种把员工当作“经济人”、“组织人”或是“社会人”的来看待,认为外在关系决定人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已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条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点将是以恢复人的主体性特质的“返魅”的管理模式,使每个员工都具有自我决策,创造力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层次组织科层制度将被一种能改善信息交流、作业协作和知识状况的网络组织所取代。在这种新型组织中,员工不再是被动的、受指挥和控制的,甚至沦为机器的附庸,而是积极的,学习型的和具有创造力的知识性生产要素。

三、大规模生产在中国的历史性命运和人力资源管理基点

计划经济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祛魅”的经济,计划管理是通过计划对人进行控制。从根本上说,这里不需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特质,需要的只是工具理性,这也是列宁对泰勒制备加赞赏的原因。中国人似乎对工具理性不那么推崇,因此,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做的计划科学化工作远远不及前苏联。另一方面,中国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发展并不充分,一直受到小规模重复建设的困扰。江小涓的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在改革前后的10多年内一直处于分散的生产格局和竞争性市场结构的状况,并认为这种产业组织特点的形成与传统体制中的技术扩散方式有关,主管部门要求企业间无偿转移“先进技术”,使“先进技术”这个在市场经济中决定规模经济的关键因素成不“公共品”,从而使大、中、小型企业基本并行发展,这种状况一直存续到改革后的数量扩张时期。因此,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江小涓,1999)。而张军的研究则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经过10多年的数量扩张以后,许多行业转向集约化,集中度的提高体现了规模经济正不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不具备规模经济的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张军,1998)。江小涓和张军的研究说明了中国大规模生产方式发展不充分,规模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以及中国目前正向规模经济方向迈进的趋势。

中国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不充分发展,以及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科学化程度不高,也许是中国企业员工较少被“祛魅”的原因。因此,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能够提出“鞍钢宪法”这样的类似于“返魅”的管理模式,“鞍钢宪法”是指“两参一改三结合”,强调“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结合”。当然,“鞍钢宪法”最终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计划体制是一种“祛魅”的管理模式。除“鞍钢宪法”之外,中国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的优越感,以及长期享受“领导阶级”的政治待遇等,也是激活其主体性特质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置于一种类似于“返魅”的基点之上,所谓“类似于”是说它实际上缺乏真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效率标准被置于首位,规模经济正在成为通行的原则,可以预料大规模生产模式会有长足的发展,“福特主义”生产将会中国盛行。我们也很赞同“先搞福特主义生产”,事实上,中国目前正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大规模生产,一种是国内优势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合营的方式形成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外资在中国组建大规模生产企业。但是,我们在此仍要提出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第一,中国现时的“福特主义”生产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已不同于原创性“福特主义”生产。信息技术的冲击已危及构成“福特主义”生产的重要条件,即是说,在“产品形成的决定要转移给消费者”的趋势下,已经不存在巨大的、持续和稳定的消费需求,大规模生产能否具有原创性的竞争优势。对于这一点有人可能会说,中国的市场很大,这不会对大规模生产构成威胁。但是,我们要提醒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市场已不分内外,商战已不分东西。第二,外资在中国组建大规模生产企业,按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地理学教授大卫•哈菲的说法,是所谓的“边陲福特主义”(PeripheralFordism)生产,其典型的特征是“弹性资本累积”(flexibleaccumulationofcapital),即把投资弹性视为最高原则,随时准备撤离被认为不利投资的地区,将工厂关闭。这一特征不仅会危及中国经济稳定,而且会大大削弱外资企业员的议价能力,使其遭受到“祛魅”的痛苦而又得不到高工资和高福利的补偿。因此,虽然我们赞成先搞“福特主义”生产,甚至认为要踏踏实实地搞“福特主义”生产。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福特主义”生产绝不是原创性的,或者是冠以“中国特色的”这类定语的“福特主义”生产,而是建立在现实条件下的、经得起经济全球化冲击的、具有柔性的“福特主义”生产,我们特别要警惕那种“边陲福特主义”,这就是我们对大规模生产模式在中国的历史性命运的看法。至于中国搞不搞大规模定制,我们的看法是,如果大规模定制的条件已经具备,如果柔性的在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只隔一步之遥,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中国为什么不搞?

第三,中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既然要推行大规模生产,是否意味着要重蹈一遍管理的“祛魅”过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回答可能不象“需不需要大规模生产”那样斩钉截铁,甚至于有点暧昧。从“祛魅”是大规模生产模式的前提和结果这一命题来说,大规模生产是与“祛魅”相联系的。但是,我们说,管理的“祛魅”本质上是人的“祛魅”,人的“祛魅”又与大规模生产提高效率的初衷相悖,正因为如此,在管理“祛魅”的过程中始终相伴着一些“返魅”的现象。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在其后发性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特别是具有柔性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建立过程中,不应该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点完全置于“祛魅”之上。

从当前中国企业的员工状况来看,他们既未经受泰勒制的训练,又未接受“福特主义”的意识灌输。相反他们倍感失落的是“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和“领导阶级”的荣光不再,并且随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他们面临“下岗”的威胁。这样的状况是很难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要求。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历程中,始终是效率优先,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居主导地位,但是效率出在人手上,不注重价值理性,人的积极性就很难真正调动起来,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率目标。此外,很多管理理论关于“管理理性和工人非理性”的假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管理的理性是有限的,而工人的行为也不可能完全非理性。从这点出发,我们也不太赞同彻底的“祛魅”。

参考文献:

1、大卫M•安德森、B•约瑟夫•派恩二世:《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江小涓:《体制转轨与产业相关性、合意性以及对转轨理论的意义》,《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大规模范文篇9

[关键词]大批量定制;管理信息化;可重构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加快现代化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这为我国企业应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方向。在现阶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深化改革、建立新型企业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迎接挑战的需要。

根据国家经贸委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状况调查,全部实现OA或MIS的企业仅占总数的7.5%,尚未实施的企业占32.6%;全部实现ERP等系统的企业只占4.7%,尚未着手的占64.6%;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1.2%,尚未着手的占75.5%。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项目成功率不高等问题,还需要学术界、软件系统商、企业、社会和政府来共同努力,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分析

1.需求和软件的多样性

由于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的能力不同,所以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最初是企业需要管理的文档、图纸和基本数据越来越多,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手工处理难以适应管理的要求。然后,企业又希望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实现各个业务单元和行政办公的信息管理。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管理资源、经济资源、竞争资源被人们重新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在于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将分散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在管理和决策的目标驱动下,人们又希望使企业变得“聪明”起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又转向重视信息内容挖掘、全盘协调各种因素。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应用的深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早期有管理技术数据的各种CAX软件,后来又发展到统一的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现在又发展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强调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数据的管理。还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现在非常流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商务智能BI、电子商务等。但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功能太少,就是浪费太多,找一款称心如意的管理软件非常困难。管理软件的多样性本来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不同管理需求的,但在应用中反而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困扰。

2.定制化需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其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等的不同必然要求个性化的软件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只有定制软件才能达到这种需求。但是定制软件的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导致了定制软件项目的不确定性,容易失败。软件厂商一般是根据各自对企业和行业的理解,开发出商业化的标准软件,才能维持较低的成本,大规模推广,而这又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冲突。为此,厂商一般提供所谓“二次开发”,但功能有限。所以,需要借鉴生产制造领域的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来改进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和开发,既控制合理的成本和时间,又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应用的成功率。

三、大规模定制的思想

大批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MC)是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每个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而成本和时间同大批量生产产品相一致的一种生产模式,根据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提供定制产品。

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强调对产品进行模块化和标准化分析,在识别客户的不同要求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想和相似性原理,对产品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产品族等模式,得到能够快速配置的产品模型,并且将形成特定产品的时间尽量延后,使产品的定制化工作简化,然后在标准化技术、模块化技术、成组技术、现代设计技术、并行工程和重组制造等技术和思想的支持下,根据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最终实现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提供定制产品。

四、企业管理软件的大规模定制

运用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对管理软件进行定制部分和标准组件的区分,利用现代软件技术,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管理软件大规模定制。

1.区分基本通用部分和定制化部分,快速建模

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会有所差异,因而要求软件系统能够与此相适应。全球化的进程与激烈的竞争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由此需要企业增强组织的可变性以适应快速竞争的环境,这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动态重组。但是变和不变是相对的,在某个时期,总有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最基本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组合出不同的个性化的变化。这样,通过区分软件的通用部分和定制部分,将软件系统建立在可快速变更的企业模型基础上,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变化,动态地配置和裁减,能够快速、低成本地得到企业所需要的个性化管理软件。为了建立可快速变更的企业模型,人们提出了动态企业建模DEM(DynamicEnterpriseModeling)的方法,通过它提供一个企业管理与运行的框架结构,以保证企业的应用系统能够紧密匹配企业经常改进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型,进而减少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应用系统柔性,方便信息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进而获得优化的个性化软件系统。在企业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组合软件商开发出的基础平台和标准化自由定制模块,能够大规模定制出管理软件,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企业的需要。

2.利用可重构的软件技术

传统软件的系统设计方法,注重软件的功能分解及功能之间的信息交互,软件中所有的功能都是预先设计好以针对某种具体业务过程的,这种方法是无法通过对这些功能体的替换来实现重构的。为了实现软件的大规模定制,需要一种新的可重构的软件技术。我国的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这方面的多项研究,探讨了解决的办法。把软件的功能实体和它的交互界面分离,使得界面的设计和功能实体的设计得以分别进行。在软件的功能设计阶段,只关注其软件功能细节以及完成每个功能细节所需的条件,而不关注它是如何处理界面的。系统的交互界面的设计是通过对功能实体的封装来实现,是在系统实施的时候才设计和确定的。采用不同的功能实体进行封装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软件,实现不同的软件应用。

3.需求获取、快速定制

在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时,对于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信息系统,总有相似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可以重用的部分,可以通过组合各种可重用的单元,通过对单元进行参数化的设计实现完全不同的功能。在大规模定制的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整个设计过程将比普通软件的开发过程更为缓慢,需要进行行业性和地域性分析,分解功能模块,对模块单元进行参数化设计。在软件应用过程中,生成针对某个企业的特定管理软件是非常迅速的,通过确定用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和单元参数,进行组装和调试,即可得到所需的应用软件。

五、企业应用服务的个性化与通用化

不但在软件的开发过程能够应用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在管理软件的企业应用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大批量定制的思想来改进我们的工作,缩短项目的时间和成本,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1.企业应用的基本需求

对于需要进行管理信息化的企业用户来说,总有一些是他们所共有的基本要求,包括硬件配置、基础培训、流程分析及改造、实施计划等。在具体的管理信息化的软件要求方面,也有对基本的软件构件的共同需求,这些基本服务和基本软件部分可以完全成为模块化的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实施咨询专家和企业的IT人员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普遍管理要求,利用企业建模工具快速实时地搭建企业的应用环境,不但缩减了实施的时间,降低了实施风险,实施成本也大为缩减。

2.个性化要求

对于企业个性化的管理信息化业务要求,实施咨询专家和企业的IT人员可以使用业务配置工具以及企业建模工具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重组,融合企业的独特管理模式和个性化要求,得到可裁减的系统,不但能够符合企业当前的需求,而且在企业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对软件系统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在后续服务方面,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多,需要能够提供包括软件及IT外包托管、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持续改进等方面的服务。这类服务可以按照大规模定制中的产品族设计的概念,将服务设计和分解成系列化的产品,用户可以有多种的选择组合,提高服务的适应性。

大规模范文篇10

关键词:5G技术;大规模;通信优化模型;创建;仿真

M2M通信技术在实际运用期间,通过为各个机器提供相应的通信服务,有效地淘汰了人工干预模式,通过借助蜂窝网络,课程实现对相关信息数据的高效化传输。在与此同时,当终端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时,现有蜂窝用户数量将会呈现出“指数爆炸式”增长趋势,所涉及领域较广,主要包含医疗行业、化工行业、环保行业等,这表明,机器类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人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例如:在医疗行业中,M2M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相关数据的远程化控制以及无创手术的实施中。又如:我国天津大学成功研制和应用了NOTES平台,该平台具有强大的触觉功能以及智能化特征,便于医护人员采用远程操控的方式,开展腔道手术操作,为手术的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这无疑促使大规模通信技术取得良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而这得益于大规模通信优化模型的应用,因此,为了进一提高5G通信水平,在5G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如何科学地构建和仿真大规模通信优化模型是技术人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通信能效问题描述

当MTC终端数量变得越来越多时,加强对大量MTC终端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确保MTC终端管理的科学性,才能实现对网络通信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多种场景网络延时需求,促使资源利用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1.1通信能耗问题

在网络场景中,一旦出现通信能耗问题,将会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目前网络场景所用到的MTC设备通常具有庞大、复杂的功能,MTC设备在实际运行中,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对数据的安全化、可靠化传输。另外,数据在实际传输期间,通常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影响能耗大小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2种,一种是传输数据的距离;另一种是传输数据的数据。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借助相关模型[1],精确地计算出网络通信次数,能耗传输效果通常与通信距离和数据发送频率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影响MTC发送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中继选择的合理性,一旦中继选择不达标,那么MTC发送频率将会受到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影响MTC终端总能耗的主要因素是中继选择。

1.2通信能效优化问题

影响MTC终端总体能耗的主要因素是中继选择,该总体能耗的控制情况,在某部程度上可以对无线通信资源管理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技术人员要在综合考虑能耗与资源分配2种因素的基础上,完成对2种因素指标的科学化、规范化评价。另外,当加权等效增加到最大值,总体能耗降低到最小值,可以获得最佳总体效能,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方案,以实现对总体效能的最大化提升。为了实现对通信能效优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需要在充分结合无线资源分配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和控制MTC终端传输顺序。此外,还要根据RB资源的使用情况,将相关信息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于MTC终端中,此时,MTC终端会自动向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终端编号[2]。所有MTC终端在具体的运行中,需要选用合适的通信路径,该通信路径属于一种常用的序列,可以将相关信息数据从汇聚节点所在位置直接传输到通信设备上。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实现对大规模通信优化模型的科学构建,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所设置好的编号排列顺序,将向量与MTC终端进行充分结合,在确保通信路径选用合理的情况下,构建出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向量[3],并将该向量命名为“通信路径向量”,编号顺序向量与通信路径向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实现对2种向量的精确化区分,需要在科学调整和控制多跳通信和发送功率等参数的前提下,可以获得以下2种常用参数,一种是通信次数。

2通信能耗问题求解

影响通信总体能耗的两大核心因素主要包含以下2种,分别是MTC传输顺序、MTC发送功率。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终端所对应的发送功率通常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果终端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大数据维度不断增加,如果终端数目设置为“N”,那么其传输顺序所包含的种类达到N∧种,此时,如果采用常规算法[4],无法对其进行精确化求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对通信能耗问题进行求解期间,需要优先选用启发式算法。

2.1启发式算法的提出

MTC终端中继选择是否合理对MTC发送功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能耗优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出回合的网络性能。假如MTC终端传输数据恰好处于所设置的通信范围以外,则需要借助汇聚节点所对应的MTC终端,将中继转发工作落实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在整个过程中,当通信回合达到一定数量后,位于汇聚节点附近的MTC终端通常会形成较大能量消耗[5],但是,其他终端所对应的能量消耗相对较低,这就表现出了较大的能耗差异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继选择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需要将MTC终端与汇集节点进行充分结合,从而确定出合适的欧式距离。总之,MTC终端所含有的剩余能量往往较多,这些剩余能量与汇聚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需要将其设置为中继节点,使得能耗得以大幅度降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分配。

2.2遗传算法求解

为了实现对通信能效优化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求解,在本次研究中,要优先选用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主要是由Holland学者所提出的。遗传算法主要是在全面参照生物学自然选择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并充分利用优胜劣汰进化相关规律[6],求解出最终最优结果。遗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借助初始化群体,然后,利用编码技术,对生物整个进化过程进行科学地模拟,并采用变异的方式,对整个群体进行不断进化,最后,获得最优个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通信能耗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所获得的最优个体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为MTC终端编号顺序,通过对大量个体进行筛选,可以获得相应的种群,遗传算法求解步骤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遗传算法计算过程主要包含以下3个步骤:(1)初始化种群。通过采用随机排序的方式,对MTC终端编号进行科学处理,从而得到传输顺序向量;(2)适应度计算。针对当前所处的网络场景,将现有个体代入到总体能效值的计算公式中,从而精确地求解出最终总体能效值;(3)获得新个体。根据所计算的适应度,获得最终优质个体和交叉的成对个体,并从这些成对个体中,选出相应的子序列[7],然后,对这些子序列进行交换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新个体。接着,从变异后的个体中,对子序列进行重新获取,并采用随机排序的方式,对所获取的子序列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新子序列,并将其放回到个体中,最终形成大量的新个体,按照以上操作过程,变异过程圆满结束。

3仿真实验及结果

3.1参数设置

在本次仿真实验中,通过采用仿真的方式,对遗传算法的最终应用效果进行有效地验证和分析,并严格按照如表1所示的仿真参数,做好对相关参数的科学化、规范化设置。首先,要在保证初始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准备500个医疗化学MTC终端,然后,将这些终端全部固定于指定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中的圆心是汇聚节点所在位置,MTC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能量消耗情况与数据发送情况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8],当发送数据结束后,所获得的总通信回合数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出网络寿命的长短。

3.2仿真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本文提出的能效优化算法表示为HEEOS;将基础对比算法表示为Baseline,在整个选择中,在充分结合距离汇聚节点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最小通信距离原则,将实验操作落实到位。在整个实验中,首先,要做好若干个信噪比阈值的设置,然后,精确地计算和统计2种算法的性能指标,从而得到如图3所示的网络性能与信噪比阈值的关系变化曲线。由图4可知,该曲线形象、直观地呈现了平均每回合最大跳数所对应的变化状态,Baseline算法、HEEOS算法2种算法所对应的通信跳数与信噪比阈值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当信噪比阈值不断增加时,通信跳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如果信噪比阈值达到最大值时,MTC终端通信范围会不断缩小,使得网络能耗大幅度降低,进而确保所有MTC终端均拥有相同的能耗,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对网络寿命的有效延长。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