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0:57:35

错别字范文篇1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学者们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常用汉字,从而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时代在变化,常用字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教材的编排就要不断地更新来反映这种变化。目前的教材在这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许多已经不太常用的字仍然出现在课本中,许多教材内容不符合儿童的语言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而许多应该在教材中出现的字词没有出现,致使学生写成错别字。如,“遥控器”是个儿童熟知的词汇,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个词,学生常常把它写成“摇空气”或“遥空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香港教育学院的谢锡金博士(2006)在《母语与汉字学习》一文中指出:“儿童识字的初步阶段,不宜采用传统的常用字或高频字的概念来编写教材。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些常用字或高频字,都是搜集成人创作或阅读的语料分析,其中不少字不能确切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而且有很多课本范文都是从成人的角度编写的。选取儿童的母语或心理词汇作为识字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童学习汉字的效果一定会更佳。”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教材编写中要注意所用的语言材料应该是儿童熟识的,容易为儿童接受的语言素材,这样才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能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常用字词的使用。

二、关于教师

许多教师对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基本特点缺乏了解和认识,教学时缺少有效的方法。有的老师把生字往黑板上一写,算是示范,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一个字重复书写好多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有的老师连板书示范都省去了,把生字的学习当成晚上回家的家庭作业,孩子们纷纷买来教辅资料,照着书写生字、组词,一点脑子都不动。这样做,当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汉字修养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提高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了解欣赏汉字的笔画、结构、布局、意蕴的优美。新课标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结构,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觉汉字的形体美。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书,要又好又快,布局美观;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汉字的图画性、趣味性,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的,但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开掘和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是很可惜的。

三、关于社会环境

电视、广告、电脑输入为现在“错别字”高发的三大“罪魁祸首”。下面是街头广告中无意出现的错别字:(1)饭店门口:“抄”饭。(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4)家具店门口:家“俱”。(5)装潢店门口:装“璜”。(6)失物广告:失物“启事”。(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而下面广告中的错别字则是有意为之:药品广告:(1)“咳”不容缓。(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网吧广告:一“网”情深。(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以上现象,构成了影响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严重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单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很难杜绝学生写错别字的,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齐抓共管和整个社会用字环境的净化。

四、关于各学科间的兼顾

在学生的日常测试中,语文卷子中出现错别字,评分标准中会有相应的扣分要求,但在其他学科的试卷上出现错别字,就不会扣分。各科平时的作业也是这样。好像写错字只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与他科老师无关。这种现象在中学尤其普遍。

我们处在汉语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学科都以汉语为符号进行表达和帮助认知,所以汉语识字教学必须注意学科综合,在各种学科、各种时空中去识记汉字,学习汉语,做到立体渗透,全方位感知。如果处处留心,零碎识记,其实可能并不比课堂上得到的少。

五、关于学生

许多小学生上学不带字典,即使教师强调得再严格,有些孩子也不听。因为他们经常不用字典,没有养成好的查字典的习惯。于是,学习中遇到不会写或记忆不清的字,既不问别人,也不查字典,随意乱写,这就必然导致错别字更多的出现。

另外,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易写错别字,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识字教学。

错别字范文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一)对初学来说,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错别字较为普遍,特别是识字不多的中小学生,而在中小学阶段又是学文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笔者建议,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初学者就应该从小到每个字,多到每句话,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避开错别字的干扰。第一,培养合乎规范的书写技能。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边书写,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没有得到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能够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迟钝、缓慢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书写速度与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边书写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了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词写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条件。”明自了这个逆理,初学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练习,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理论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总结,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如用“段”作声旁的字,一般读duan,如“锻、锻、缎”等。用“段”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滥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两个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与“花园”的“园”。“艰难困苦”的“艰”与“坚持”的“坚”,“迫不及待”的“及”与“紧急”的“急”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应该注意辨记它们的用法。

3.注意字义。用错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义而引起的。如“颗粒归仓”的“颗”常有人写成“棵’,这就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分不清楚。“颗”从页”、“果”声。原义是小头,引申作量词用。指形圆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珠子”等;“棵”也是形声字,从“木”、“果”声,作量词用,指植物,如“一棵树”,“两棵白菜”等。粮食是粒状的,所以用“颗”不用“棵”。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树梢”写成“树稍”、把“草稿”写成“草搞”、把“贷款”写成“代款”了。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用了,要了解词的原义,才能辨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提纲”误作“题纲”,“贡献”误作“供献”,“规矩”误作“规距”。还有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寓言或历史故事,如“滥竿充数”、“班门弄斧”、“为虎作怅”、“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不会把“滥竽”写成“烂芋”、把“班门”写成“搬门”、把“怅”写成“帐”、把“殄”写成“珍”了。因此,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在平常的应用习中,应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词义,并能准确运用汉字,是消灭错别字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纠正乃至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1]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2]许正元.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语言文字周报.

错别字范文篇3

除却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外部各类因素也会对学生写错别字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一,汉字本身多具备结构复杂且同音、形似字多的特点,学生难以清晰辨别;其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明显的便是广告标语的影响;其三,教师“重识轻用”,并且将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作为重要方向来予以关注和培养。

二、错别字矫正对策探讨

1.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识字教学观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当明确教学方式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摒弃传统的“识用分离,为识字而识字”的教学方式,树立“识用结合”的正确识字价值观,如此方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探索丰富的识字教学法

针对上述小学生错别字内因分析内容,笔者认为可由下述几项措施着手,降低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发生率:(1)口诀记忆法。对于字形相似的字,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编写口诀,以方便学生记忆。如:戌横戍点戊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2)字义辨析法。如:区分“燥”及“躁”,向学生讲明“躁”指代一种不满情绪,人们在不满时通常会捶胸顿足,因此是“足”字旁。“燥”意指一种缺乏水分的状态,因为受到火或阳光的炙烤才会干燥,故而用“火”字旁;(3)比较巩固法。如:教授“推”时,可让学生将已经学过看到过的形似字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处和区别,避免因记忆不清而导致书写错误的情况。

错别字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消灭常见错别字”;信息化教学

当今时代,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热潮,而作为传统学科的大学语文课程如何融合创新地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是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就以2018年贵州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消灭常见错别字”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教学分析

我校“实用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面向学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并呈现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职业性特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其中职业性是高职语文与其他各层各类语文课程的区别性特征。高职语文是为高职学生适应就业需要、适应岗位和职业转换需要,是提高各个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人文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旨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趋势,培养学生的听写、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较高的独特文化视角,为学好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基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我院语文教学团队自编教材《实用高职语文》,即将出版发行。[1]本次课是“消灭常见错别字”,通过了解错别字,知道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掌握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或技巧,参与课堂“捉拿错别字猎手榜”和“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传承中华汉字文化。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错别字的内涵,知道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掌握消灭错别字的方法或技巧,能够根据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或技巧,对日常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给出正确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学习,掌握有关错别字的常识;开展“捉拿错别字猎手榜”和“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提高学生认字和写规范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受汉字文化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汉字文化。教学重点是线上学习掌握消灭错别字的方法或技巧;线下能够根据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或技巧对日常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效分析,并给出正确写法。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根据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或技巧,对日常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效分析,并给出正确写法,成为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从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汉语基础知识网络学习平台,将汉字书写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多元教法学法于一体的“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现代化课堂环境,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因此拟定本课的教学策略为:基于信息技术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上学习与实际教学相结合。[2]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本课采用的是基于信息技术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翻转课堂,故课前准备阶段搜集各种关于汉字和错别字的资料,编写关于错别字的教学资源也分为线上和线下,[3]具体如下:1.线上学习(1)编写微课脚本,具体做了“什么是错别字”“为何会有错别字”“避免写错别字的‘法宝’”三个脚本,按照脚本自制微课,最后把微课、课件、讲稿到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2)根据微课内容,编写相应的测试题。(3)借助超星尔雅庞大的在线图书资源,搜集和错别字有关的书籍,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阅读资料。(4)课堂“汉字听写比赛”资料——《医学用语常见错别字正(误)》,在qq讨论群要求学生务必认真学习。2.线下学习(1)准备课堂所需的课件和工具,课件形式不限,尽可创新。(2)准备“最佳知识王”电子版和纸质版荣誉证书,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3)准备游戏活动“捉拿错别字猎人榜”所需的任务书以及答案解析。(4)准备课后作业抄写词语材料。(二)新课教学。整个教学分为两个模块: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1.线上学习线上学习的总体思路是慕课自主学习,包括梳理错别字常识和拓展资源学习。(1)慕课自主学习(总体思路)。教师自制好的微课、课件、讲稿、讨论题、拓展性教学资源到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线下教学做好准备。(2)梳理错别字常识(具体学习内容)。为帮助学生对错别字知识有较为系统的把握,为分析错别字、正确书写汉字奠定必要的基础,学生要学习如下的错别字知识:错别字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概念:错别字,顾名思义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是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产生的原因:错别字的产生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产生错别字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为写字是小事,一点一画不必斤斤计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客观原因是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很多字形体相似。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所以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是注意字形、注意字音、注意字义。(3)拓展资源学习(个性化学习内容)。教师利用超星尔雅的在线图书资源,搜集和错别字有关的学习资源供学生拓展阅读。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借助pad、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学习,以此加深对知识的内化吸收。2.线下学习在活动教学法的指导下,三个活动来呈现教学过程。通过“漫画、故事、真实案例”导入新课,接着分别进行“最佳知识王”知识竞赛、捉拿错别字猎手榜、汉字听写大赛三个教学活动,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1)导入新课:走进错别字,认识错别字的危害。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看几幅漫画,听一个《“食指”与“十指”》的故事,讲述一个真实案例《错别字简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错别字的危害,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2)“最佳知识王”知识竞赛。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设置固定时间,限时回答三种题型,系统评分,根据分数高低评出优胜者,颁发“最佳知识王”荣誉证书。这个游戏环节一方面能摸底学生自学情况,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及师生间互动,有效激发学生建立起对本课内容的兴趣。(3)捉拿错别字猎手榜。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进行,首先教师发放“捉拿错别字猎手榜”任务书,限时10分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猎杀错别字活动,接着随意抽取小组成员代表本组展示“猎杀”成果,师生交流互动完成评改任务,并且针对高错误率和难点,老师重点讲解。课后,“捉拿错别字猎手榜”任务书及答案解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资料,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4)汉字听写大赛。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医学用语常用错别字正(误)”听写卡,利用qq群通知学生自主学习,课上主持“汉字听写比赛”,并安排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探究学习,课上完成听写和批改他人作业的任务。这一环节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听写专门搜集的医学用语常用错别字,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和语文结合的核心素养。(5)课堂总结。学习内容概括:①错别字的概念、产生原因和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②错别字漫画、故事《“食指”与“十指”》、真实案例《错别字简历》。③讨论错别字的危害。④知识竞赛、捉拿错别字猎手榜、汉字听写比赛。点评学生表现:“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抵触课堂转变为享受课堂,普遍积极性增强,学习效率提升。表扬突出者:表扬“最佳知识王”获得者,表扬“捉拿错别字猎人榜”活动环节优胜小组。(6)布置作业。课后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参与话题讨论;搜集资料,抄写一份来源于《人民日报》上的常见错别字,规范清晰地书写汉字,完成后拍图,上传网站平台,进行自评、他评,给出分数及评语;根据个人需求,阅读课后拓展资料。

四、成效特色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错别字网络学习平台,打造立体化课堂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实践,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调动参与积极性。(二)信息化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自主开发微课、课件和讲稿等资源,实现知识可视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得教学信息,对知识体系构建的兴趣明显增强。(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课堂效果明显。本课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作业完成率上升。(四)努力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汉字文化”的教育。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汉字本来意义,努力实现弘扬汉字文化的教育,同时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教学。

总之,本次信息化教学设计贯彻的理念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化,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服务学生的职业需求,[4]以此促进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芳.《<红楼梦>的职场启示》信息化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5(2):15-16.

[2]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3-48.

[3]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错别字范文篇5

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如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经常采取罚抄、罚站、罚劳动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生硬机械、高耗低效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识字效果也不好。

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来从事中师《语基》课教学和带队试教、实习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一些纠正错别字的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杭州(洲)—亚州(州)”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

(4)“敲鼓”“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5)“急躁(燥)”一个人心里着急或心情烦闷时,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与“足”有关。“燥”表示太阳晒过或火烤过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6)“恭敬”,“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乚)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恭”字下面部件是“心”的变形,所以,竖钩(亅)左旁相应也是一点(丶),右旁相应也是两点(丶丶),也是一共三点。当忘记了心字底()的写法时,不妨回忆“心”字的写法。

(7)“虐待”“虐”字上面是虎字头(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捉人时自然是向着虎牙方向往外扑,而不会自己抓自己(彐),自己伤害自己。虐待表示对待别人就像老虎一样凶狠。所以,“彐”的方向应向外,而且中间一横要出头。

(8)“再接再厉(励)”“接”指斗鸡“交战”“叮啄”的意思,“厉”同“砺”,指斗鸡在石头上磨快鸡嘴。看斗鸡比赛是唐朝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中写到:“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下句写公鸡相斗,每次交战,都要在石头上磨快它的利嘴,便于叮啄对方。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越来越勇猛,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优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常用在表彰、表扬方面,就误用了“鼓励”的“励”字,这是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出处造成的。

(9)“拜”拜是双手合掌,左边是手(),右边也是手,另外最后还要加上向下的动作(丅)。“丅”是古“下”字。所以,“拜”字自然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特别要注意不能漏了表示向下的动作部件(丅)。

(10)“通宵(霄)—云霄(宵)通宵指整个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与屋子(宀)有关。而云霄与云气、气象有关,所以有雨字头(雨)。

(11)“风采”(彩)、神“采”(彩)“采”字除了有“采摘”的义项之处,还有一个义项:(古)指有彩色花纹的帛后引申为颜色彩色,(今)指神色、神态和表情。在表示这个义项时,虽然意同“彩”字,但仍然应写成“采”,这是古代汉语用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镜子,虽然已使用了玻璃制作,但仍用金字旁(钅)表示。

形旁分析法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那个形旁。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准确率就高。

(二)分析声旁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由于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的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为39%。但是,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只要细心辩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1)“悠”“悠”与“修”的韵母相同,所以“悠”的声旁应与“修”字一样,同是“攸”(yōu),中间不能漏一竖。

(2)“含琴—零岭”“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南方方言区的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今(jīn)”与“令”(lìng)这两个生字时,一定要有超前性预测,准确把后鼻音韵母和前鼻音韵母区分出来,普通话要标准。可以这样识记:前鼻音“今”(jīn)字少了“g“,所以也就少一点(、);后鼻音“令”(lìng)字多了“g”,所以也就多一点(、)。或者识记为:声母有(le)多一点,声母无(le)少一点。反之,如果“今”“令”两字初学时前后鼻音念不准,多一点少一点不理解,就会为以后的正字正音带来被动和麻烦。

(3)“刊(刋)”“刊”(kān)字韵母是ān,自然应用“干”(gān)作声旁而不是(チ)。而“刂”则表示用刀刻好木模好排版印刷,是形旁。

(4)“冻”“冻”(dòng)字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应该用“东”(dōng)作声旁最谐调,而不用“拣”字的左边偏旁。“拣”字的左边偏旁是繁体字,“揀、練、煉”等字中“柬”字偏旁的简化,其代表的韵母是(-ian),与(-ong)无关。

(三)奇特联想法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悠久。有些汉字因时代演变或简化,现已很难析解字理,探求字源。这时,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现举例如下:

(1)“溪”[想象]一条小溪流呀流,弯弯(ㄥ)曲曲(ㄥ)碰石头(幺)。把纹丝旁想象成弯弯曲曲的小溪,把旁边的一点(、)当成挡住小溪前进的一块石头。这样,一点就不会漏写了。

(2)“流”[想象]想象如上,然后编出歌诀:三点水(氵),点横头(亠)。转了个弯碰石头(厶),分成三条小溪流(川)。

(3)“柳”[想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杨柳万千条。”师生一边读诗,一边把“柳”字的长撇(丿)想象成随风飘动的长长柳丝。

(4)“公园(圆)”[想象]“一元钱,买了票,进了公园看花园。”把花一元钱的“元”与公园、花园联系起来。目前,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花园、公园毕竟还是少数。毕竟是市场经济嘛!没有一两元钱很难进公园看花园。

(5)“圆(园)形”[想象]熊猫眼睛“口”圆又圆,真是小朋友的好宝贝(贝)。把“口”想象成眼睛,与圆形联系起来记忆。

(6)“燕”[想象]一只小燕子,张嘴(凵)吃虫子(廿)。身子(口)往北(北)飞,长出四条尾(灬)。把“廿”想象成嘴里(凵)含着一条小虫子。也可把歌诀式改为谜语式:一只小小鸟,虫子掉进嘴(廿)。身子往北飞,长出四条尾。(打一鸟类)这样就把(廿)与(艹)区分了。

(7)“肺”[想象]“一”像人的宽宽的肩膀,“冂”像肩膀下的两叶肺,“丨”像一口气从上到下猛吸进来(巿)。这样“巿”与“市”就区分开了。

8、“方向(象)”[想象]有窗子的房子(冋)向南开(丿),即“向”。

9、“衷(哀)心”[想象]“衷心”指发自内心,不是指口头说说而已。而内心包在衣服(衣)的中间,所以,衣字框里用“中”字而不用“口”字。

10、“包”[想象]用布把东西严严实实包起来,所以“勹”里应该是“巳”才包得严实。如果用“”作偏旁,东西就会漏出来了。

奇特想象法,或想象成一幅画,或想象成一种景象,或想象成一个故事情节。经过奇特的想象,把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并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法加以巩固识字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在运用奇特想象法的同时能结合“编歌诀法”,那么效果更佳。编歌诀时,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它生动活泼,琅琅上口,易唱易记,符合教育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夸张强调法

这种方法适于一些比较细微的易忽视的笔画。一般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感知力差,观察力弱。所以,教师用毛笔或彩色笔特地加粗后,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例如:

(1)“底下”教师先发问:“哪里是‘底下’?”然后反复用手指着桌子底大声说:“哎呀,那里就是底下!”紧接着,快步走上讲台,用毛笔或彩笔在黑板上或生字卡上“氏”下重重的补上一笔(、),非常醒目,印象深刻难忘。

(2)“时候(侯)”“春天的时候,绵绵细雨不停的下(丨)。”然后教师补画上粗粗的一竖,有点像雨滴,与“侯”字区分开。

(3)烧“山上烧火要安全,火星(、)飞出要灭掉。”然后,教师一路碎步小跑,跑上讲台,把那一点火星(、)擦掉。最后,教师装作气喘吁吁地说:“幸亏---把火星---灭了,不燃---烧起来---就---麻烦了!”。

运用此法时,教师可结合体态语和有感情的叙述和抒情,以达到夸张强调的目的,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趣味笔顺法

“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熟练。”“正确,指的是字形规范”,还必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见《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有不少学生,字形书写正确,然而笔顺却不准确,从动态角度看,严格来说也属于错别字范畴。

讲解笔顺时一定要注意几点:(1)静态观察指导。即让学生静心地观察课本上或黑板上所示范的分解笔顺。(2)动态观察指导。即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优秀生的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怎样起笔和落笔,怎样点画呼应,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动手又动脑。(3)趣味性。

举例说明如下:

(1)“山”正确的笔顺是:先画中间一座高高的大山(丨),再画左边的矮山,要注意和山脚的土地一起画(└),最后,在大山的右边再画上一座矮山(丨),两边对称。

(2)“水、小”正确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然而一些学生却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写。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所以还是写错笔顺。这说明死记硬背笔顺的缺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先展示一下这两个字行书的笔顺写法(水)(小)(如果磁盘中或邮件中不能显示方正行楷字体,请另行选择其他行书字体或黄草字体)然后教师示范后让学生抬起手书空来模仿行书,那么学生就会自然感到汉字的点画是那么灵动、飘逸、流畅和呼应,让学生学会笔顺的同时领悟到汉字的美。

(3)“廷、这”同样,教师可以先展示这两个字的行书写法(廷、这)(如果磁盘中或邮件中不能显示方正行楷字体,请另行选择其他行书字体或黄草字体),让学生模仿,再结合笔顺规则讲解“先内后外”,效果更佳。

(4)“女、为”借鉴行书写法(め、ゐ)(如果磁盘中或邮件中不能显示方正行楷字体,请另行选择其他行书字体或黄草字体),教法同上。

以行(书)带楷(书),以行(书)悟楷(书),呆板枯燥的笔顺教学也就鲜活起来了。也许,这也属于创新教学的一种方法。当然,对中低年级学生教学时,必须强调作业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如果在草稿纸上练练行书笔顺,那又另当别论了。

六、明确字体法

低年级小语课本主要用楷体印刷,高年级主要用宋体印刷。有些字的字体在印刷宋体和楷体(手写体)上不完全一致,存在着细微差别。有的教师在学生采用宋体还是楷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对于字形有差异的字,教师应当按照印刷楷体(手写体)的字形来指导学生书写。现举例如下(前楷体后宋体):

(1)雪—雪(点与横的差异)

(2)这边—这边(走之底形状的差异,“横折折撇”与“横折撇”的差异)

(3)日目自白—日目自白(内横右边相连与不相连的差异)

(4)国团—国团(第二笔是“横折钩”和“横折”的差异)。

总之,笔者认为,纠正错别字应该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适时性原则(5)鼓励性原则(6)趣味性原则(7)创新性原则(8)民主性原则。

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方法很多,如“猜谜语法”“图标法”“加换偏帝法”“词语竞赛法”等等。本文只是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师《语基》课教学和带队实习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只要我们教师在

备课和学生练习当中,把各年级的错别字分门别类地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最佳的纠错方法。那么,纠正错别字,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质量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书目:

1.黄亢美主编:《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J],广西小教培训中心出版,1998年。

2.中学语文室编:《现代汉语知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徐永谦:《语文大世界》(《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5期。

4.王力主编:《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出版。

错别字范文篇6

来宾市《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来宾市中考语文卷设立书写题,设有独立分值,此外,作文评分标准中5分为书写分。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条新闻,国家语委将出台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考试,并已在一些地方作试点。《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书写有如下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可见规范汉字书写是十分重要的。

一、初中生汉字书写的现状

(一)书写工具不理想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观察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书写工具大多为水性笔和圆珠笔。例如,初一(1)班50多位同学,找不出5支钢笔,其它班的情况也大抵如此。钢笔、水性笔、圆珠笔这三种笔中最好练字的是钢笔,水性笔和圆珠笔练字时不好把握,练出来的效果很差。初中生因为大多用水性笔和圆珠笔练字,这就大大制约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二)书写时整体布局、笔画、结构方面欠缺

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笔记,都是信手乱涂,潦草难辨。有些学生的作文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甚至在关键的中考,卷面上那些字也写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笔画、结构方面更是欠缺。在学生的作业、作文中很难看到有练过笔画和结构的痕迹。

(三)初中生书写汉字能力差

1.主观原因造成写错别字

(1)笔画错误。书写时因增减笔画而造成错别字的。多写笔画,如“琴、染、武”等字常常多加一点或多加一撇;少写笔画,如“压、真”等字常常少写一点或少写一横。(2)偏旁误用而造成错别字。如把“初”字的“衣字旁”写成“示字旁”。这些都是主观上对正确书写汉字缺乏足够的认识,平时没有养成规规矩矩地写字的习惯造成的。

2.客观原因造成写错别字

(1)汉字的结构复杂,有的字笔画很多,有的字则笔形相似,难认难记。这样就造成学生因音形相近而误写错别字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错别字:①因字形相似造成错别字,如“气概”写成“气慨”。②因字音相同造成错别字,如“克”与“刻”,将“克服”写成“刻服”、“刻苦”写成“克苦”。③因音形相近造成错别字,如“草稿”写成了“草搞”。这类错别字的出现,轻则闹点笑话,重则误大事。据报道,有一个青年医生为一个受伤的病人开诊断书,原是“截去食指”,却因一时粗心竟写成了“截去十指”。要不是当班的护士和其他医生及时发觉纠正,一个错字差一点酿成一场惨剧。

(2)造成错别字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受社会上流行的乱造简化字的影响。在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错别字;报纸杂志、标语、对联、电视广告和节目字幕中的错别字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网上出现了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胡编乱造的新词、错别字百出、汉字与英语夹杂、普通话与方言夹杂的网络语言,这对广大初中生来说是极大地误导,其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现在很多中学生常靠用电脑打字来完成作业,久而久之,提笔就忘记书写汉字了,这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初中生写好汉字的对策

(一)思想上重视,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1.要向学生讲清楚写字的重要意义。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作为书面汉语的信息载体,其书写目的是记录和传达语言,具有社会交际的实用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字同样如此,为了使汉字起到社会交际的作用,就要写得清楚端正,使人容易辨认。字是写给人家看的,就进而要求把字写的美观些。字写得美观,就具有供人欣赏的艺术性,因而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我们今天学习写字的目的,不一定都要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端正、干净、容易认。假如写的字让人难以辨认,就起不到交际的作用。于人于己都不方便,影响办事效率,甚至出差错。由此看来,学习写字对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来说都很有必要。

2.写字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促进智力发展,使手、眼、耳、脑的协调能力加强,使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说过:“写字是一种体力劳动。”他曾一度右臂酸麻,后用坚持练字的方法治愈了这一疾病。有关专家也认为,常练字可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保持血液通畅,精力旺盛,有益于健康长寿。

3.写字还可以陶冶性情。才华横溢的大作家郭沫若认为练习写字既练字又练人,可以怡情养性,逐渐免除性情急躁,粗枝大叶的毛病。欧阳修也曾说过:“学书为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好字的道理,他们才不会觉得写字是无意义的临摹。

(二)选好书写工具

好的书写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初中生在选择书写工具时应首选钢笔,并选择一些口碑好的墨水,要定期(每周)用干净水清洗钢笔。

(三)教师要上好写字课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升学”为中心的观念,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写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因此,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写字,不要认为学生的字只要别人认得就行,写不写好没有多大关系,何不多抽出点时间来复习其他功课。这样下去,中学生的写字质量怎么会不大幅下降呢?上课时除了向学生讲清写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应该加强具体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笔画的形态、书写的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指导学生背临、意临。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力。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应指导学生根据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造新的作品。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引导他们大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正确地分析,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练习写字时,教师要在教室内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用笔的方法等,并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指导,如发现典型问题,立即提出来进行讲解演示及时纠正。要将正确的写法与错误的写法加以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揣摩体会写字要领。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教互学,互相对照检查并纠正书写错误。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巩固学生练字的成果

1.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把班级里爱好书法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小组可以征订有关的书法报刊,如《中国钢笔书法》,定价每期仅为人民币几元,每月还可以出版一份有关书法的手抄报。这样,在兴趣小组的影响、熏陶下,班级的写字氛围会变好,为写好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关写字方面的内容)

比如有些同学利用三分钟演讲,讲一些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来激励同学,如:唐代著名草书大家怀素,练字极为刻苦勤奋,长期坚持不懈。纸供不上,就用芭蕉叶子代替,叶子用光,又用木板代纸。日久天长,终于成为了一位大书法家。他用秃的笔头扔在窗外堆成小山,掩上泥土,被人称为“笔冢”。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听完这两个故事后学生们受益匪浅,议论纷纷,和自己比较,觉得自己练字太怕吃苦,缺乏恒心;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练好字。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五)把练字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拿笔及练字的习惯

学生功课多,时间紧,而解决学生练字时间不够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在大脑中确定“拿笔即练字”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每次作业都是练字的好机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规规矩矩地练,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练好字,教师还要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除了注意知识的正确性以外,还要把字的好坏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依据,要注意直观性、示范性。对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字要做出具体批改,必要时应写出示范字,还要写上指导性的批语,如卷面是否整洁,字是否正确、端正等,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同时还可以采取学生自批、互批或师生共同讲评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看出自己和别人作业中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批改完作业后,还应该认真总结,找出好坏典型及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讲解,以点带面,达到提高全班写字水平的目的。

(六)增加汉字的识字量

错别字范文篇7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涉及到汉字方面的知识,考查的重点在于要求考生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易错字和错别字,主要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把握。

知识要点: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的形体是指汉字的外形、体式,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以上“甲金篆隶楷草行”称为“汉字七体”。

2.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成有几种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表意是汉字字形的一大特征,是汉字构形的基础。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和转注字字形都跟字的本义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不同字义可以从字形构成加以区别。

3.怎样避免写错别字

错别字是做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形近字的别字。形近字主要分为音同形不同和音不同形相同两个方面。如“装帧”误作“装祯”,“辩驳”误作“辨驳”,“味同嚼蜡”误作“味同嚼腊”,对此,需要几种方法加以辨别:

(1)以义辨形

形旁推断字义。如“装帧”一词的意思是指书画作品或书刊的装饰设计,“帧”指的是字画的幅,应从“巾”旁,而“祯”从“礻”旁,“礻”即“示”,其意义与祭祀有关,这与“装帧”的意义显然不符。“辩驳”一词意思是争辩驳斥,与人争辩,驳斥对方应该是用言辞,所以应从“讠”旁而不从“卜”。“味同嚼蜡”一词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蜡”有枯燥无味之意,而“腊”意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当然不能说是“味同嚼腊”。

(2)以字形特点区别一些音近或形近字

例如,立即的即既然的既

(3)偏旁意义区别形近字

例如,冠与寇

【2014年上海市行测真题第36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天津杨柳青镇是年画的发祥地,每年春节前后,海内外游客都纷至踏来,感受腊月新春的民俗风情。

B.每当谁做了有益于公众的事,社会就理所当然地给谁以肯定和称诵,谁也就会因此赢得巨大的荣誉。

C.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检查机关终于查清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循私舞弊而导致公司倒闭的事实。

D.感知明快的人,善于洞察前景,知微见著;感知迟钝的人,往往过于拘泥和死板,只看到过去而看不到将来。

【答案】D。解析:A“纷至踏来”应写作“纷至沓来”。B“称诵”应写作“称颂”。C“检查机关”应写作“检察机关”。

*常见的错别字

音近字:

川(穿)流不息仗义执(直)言鸠占鹊巢(雀)委曲(屈)求全人才荟(汇)萃人情世(事)故一筹(愁)莫展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融会(汇)贯通随声附和(合)伶牙俐(利)齿毛骨悚(耸)然天随(遂)人愿各行其是(事)世外桃源(园)

重叠(迭)明(名)信片

音、形相近字:

眼花缭(缭)乱稗(裨)官野史精神矍(钁)铄国籍(藉)插科打诨(浑)孽(蘖)根祸种针砭(贬)时弊贪赃(脏)枉法脱颖(颍)而出不胫(径)而走纷至沓(踏)来积毁销(消)骨偏僻(辟)气冲霄(宵)汉扑朔(溯)迷离掂(惦)量

冷漠(寞)痉挛(孪)

错别字范文篇8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涉及到汉字方面的知识,考查的重点在于要求考生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易错字和错别字,主要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把握。

知识要点: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的形体是指汉字的外形、体式,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以上“甲金篆隶楷草行”称为“汉字七体”。

2.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成有几种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表意是汉字字形的一大特征,是汉字构形的基础。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和转注字字形都跟字的本义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不同字义可以从字形构成加以区别。

3.怎样避免写错别字

错别字是做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形近字的别字。形近字主要分为音同形不同和音不同形相同两个方面。如“装帧”误作“装祯”,“辩驳”误作“辨驳”,“味同嚼蜡”误作“味同嚼腊”,对此,需要几种方法加以辨别:

(1)以义辨形

形旁推断字义。如“装帧”一词的意思是指书画作品或书刊的装饰设计,“帧”指的是字画的幅,应从“巾”旁,而“祯”从“礻”旁,“礻”即“示”,其意义与祭祀有关,这与“装帧”的意义显然不符。“辩驳”一词意思是争辩驳斥,与人争辩,驳斥对方应该是用言辞,所以应从“讠”旁而不从“卜”。“味同嚼蜡”一词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蜡”有枯燥无味之意,而“腊”意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当然不能说是“味同嚼腊”。

(2)以字形特点区别一些音近或形近字

例如,立即的即既然的既

(3)偏旁意义区别形近字

例如,冠与寇

【2014年上海市行测真题第36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天津杨柳青镇是年画的发祥地,每年春节前后,海内外游客都纷至踏来,感受腊月新春的民俗风情。

B.每当谁做了有益于公众的事,社会就理所当然地给谁以肯定和称诵,谁也就会因此赢得巨大的荣誉。

C.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检查机关终于查清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循私舞弊而导致公司倒闭的事实。

D.感知明快的人,善于洞察前景,知微见著;感知迟钝的人,往往过于拘泥和死板,只看到过去而看不到将来。

【答案】D。解析:A“纷至踏来”应写作“纷至沓来”。B“称诵”应写作“称颂”。C“检查机关”应写作“检察机关”。

*常见的错别字

音近字:

川(穿)流不息仗义执(直)言鸠占鹊巢(雀)委曲(屈)求全人才荟(汇)萃人情世(事)故一筹(愁)莫展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融会(汇)贯通随声附和(合)伶牙俐(利)齿毛骨悚(耸)然天随(遂)人愿各行其是(事)世外桃源(园)

重叠(迭)明(名)信片

音、形相近字:

眼花缭(缭)乱稗(裨)官野史精神矍(钁)铄国籍(藉)插科打诨(浑)孽(蘖)根祸种针砭(贬)时弊贪赃(脏)枉法脱颖(颍)而出不胫(径)而走纷至沓(踏)来积毁销(消)骨偏僻(辟)气冲霄(宵)汉扑朔(溯)迷离掂(惦)量

冷漠(寞)痉挛(孪)

错别字范文篇9

摘论文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在于通常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在辨析不是研究对象的“现象”“规律”、“学生”、“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等之后,阐述了作为研究对象的“问题”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当前,教师做研究是一种普遍现象。毫无疑问,从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教师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导致在研究中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把握不好自己的研究,进而导致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对象”先于研究活动,缺失“对象”的教育研究是不可思议的。不明确研究的“对象”,就如同一位姑娘或小伙子不明确自己找的结婚对象是什么而给其个人生活带来的影响。那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呢?研究对象是问题,教师所研究的对象是教师工作实践领域中的问题。因为问题性是教育科研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所谓问题,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即其后面有一个问号“?”,只有能够加上问号的表述才是问题,判断一个表述是否是问题的标志就是看能否给其加上问号,如同看到大街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警察就看其穿的是否是瞥服一样,在医院里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医护人员就看其有没有穿白大褂一样。

实际上,说教育研究的对象是问题,表面上看来这一点很多人也明白。例如,不少中小学校在课题的开题报告中,第一部分常常就是“问题的提出”。但是,事实上,即使这样写的很多人却没有在“问题的提出”部分说明其问题是什么。如若问问他的问题是什么,通常有些人便说不清楚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而在其开题报告中的其他部分却可能把其他方面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例如,将"XX学校XX年级的学生”、"XX教学内容”,"XX现象”或“XX规律’,等作为研究对象。这就说明实际上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一开始就不是很明确,从而导致在研究中出现方向不清的情况,进而影响到研究的真实成效。笔者曾经参加两所学校的名称分别为“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课题验收,两位校长在报告其学校课题进展情况时,都介绍了许多具体的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强。于是就有专家问他们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两位校长及课题的具体负责人说了一通后竟然都没有回答出来。

出现这类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人并没有真正地明确为什么“问题”是研究的对象,而所谓的“现象”、“规律”、“学生”、“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等为什么不是研究对象。那么,这些方面究竟为什么不是研究对象呢?

第一,为什么研究对象不是“现象”呢?这是因为,首先,现象是人类活动的外在表现,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变幻莫测的,也可能是零碎的、肤浅的和不系统的。例如,一向举止很有礼貌的一个学生一天说了一句粗话,但是之后一直都没有说,那么他说一句粗话是不是一种现象呢?当然是,但是并不值得研究。所以,把现象当作研究对象,容易误导教师去研究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内容。只有当一定量的、突出的现象发生后才是值得研究的。其次,经常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不是研究的对象。为什么这样说?例如,关于“初中生早恋现象的研究”不是研究初中生“早恋”这一“现象”吗?“关于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研究”研究的不是“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吗?实际上,如果以这些“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话,则非常笼统和模糊,因为真正需要研究的其实是“初中生为什么早恋”、“哪些初中生早恋”以及“如何解决初中生早恋问题”这些末尾有“问号”的“问题”,它们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同样,“什么样的字容易被小学生写成错别字”、“为什么小学生写错别字”、“如何帮助小学生不写错别字”才是研究的对象。所以,与“问题”相比较而言,严谨地来说,“现象”并不是研究对象,“问题”才是研究对象。

第二,为什么“规律”也不是研究的对象呢?这是因为规律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存在着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些规律常常潜伏于现象的背后,必须通过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出。所以;规律是研究之后得出的,研究之前还不知道,如果将之当作研究对象的话,也就是说在研究之前还不知道研究对象,这是说不通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研究都一定能够找出规律,尽管其也是有价值的研究,也可以写成研究,因为它可以告诉后人“此路不通”。如果仅仅因为没有发现规律,就说研究没有对象,这样也是说不通的。此外,在一些研究中预期的规律和实际得出的规律也可能不一致,那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呢?便不容易说清楚。实际上,规律是科学研究的任务,而不是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则是“如何找出规律’,或“如何应用规律”之类“问题”。

第三,为什么“XX学校XX年级学生”之类也不是研究对象呢?这是因为,如若说学生是研究对象,则会犯既笼统又片面的错误。说笼统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方方面面都需要教师研究,在具体的情境下,教师研究的应该是某一或几个具体的方面,不可能是学生的所有方面,所以说学生是研究对象是笼统的。说是片面的错误,是因为教师除了研究学生之外,还需要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当前学校发展状况乃至教育改革对自己教育教学的要求,因而所要研究的不仅仅是学生,而应该是如何了解学生或如何给予学生更好教育之类的“问题”。

第四,同样,如果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研究对象,也会犯既笼统又片面的错误。这是因为,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教师研究,在具体的情境下,教师研究的应该只可能是某一或几个具体的方面,不可能是所有方面,所以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研究对象是笼统的。说是片面的错误,是因为教师除了研究教材内容和教材方法之外,还需要研究其他方面,如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等。实际上,我们所要研究的应该是“如何’,寻找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教授教学内容之类的“问题”。

错别字范文篇10

(一)、入党动机不明确。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同学的入党申请书中没有或者含糊地提及入党动机,而且在大一新生的入党申请书中这些问题存在得较为严重。

(二)、对党的认识不深。在部分入党申请书中出现了对党的基本情况认识不深刻的情况。例如:有些同学的入党申请书中写到“现在我们党已经有几百万党员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同学们对党的认识不深入。

(三)、对入党申请书的格式要求不严格。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同学没有按入党申请书的格式要求写,如正文中要求使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但恰恰有多数同学没有注意这些细节。

(四)、结尾用语不正确。在入党申请书的要求中写到,结尾一般用“恳请党组织审查”或“恳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但是部分同学就没有注意这一点,在结尾中写到“希望党组织审查”,“希望”是上级领导对下级的期望,所以在入党申请书中用“希望”这个词语不够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