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农增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46:53

促农增收范文篇1

一、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执行国家农资综合直补、国家良种补贴、省种粮大户补贴、省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和作业环节补贴、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政策。落实“农机作业券”制度,鼓励实行农业机械化作业,对实行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机械化收割的,县财政按实际面积给予补助。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粮食品种和省工节本增产技术,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3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优质粮油试验示范补贴。县政府统筹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小型收割机械等小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安排救灾种子储备专项经费10万元,完善粮食作物救灾种子储备制度。

(二)着力提升茶、菌主导产业。继续落实茶叶基地发展补助政策,乡镇统一规划并经主管部门认定、坡度25度以下山地、山坞田连片发展5亩以上的,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按实际验收面积一次性补助200元/亩;老茶园改种换植,通过项目验收的,一次性补助300元/亩。茶叶加工厂优化改造,经验收合格,达到省标准的,每座奖励3万元;被确认为骨干示范茶厂的,每座奖励5万元。推进食用菌县内生产小区建设,新建20万袋以上生产示范区,厂房达到3000㎡以上的,一次性补助6万元。

(三)积极培育竹产业基地。毛竹速生丰产林造林连片50亩以上,一次性补助300元/亩;“杉改竹”、毛竹一般造林一次性补助150元/亩;毛竹低产林改造、抚育、扩鞭一次性补助100元/亩。推进毛竹示范园区建设,经主管部门立项并实施的新建和修扩建竹林道,按项目管理要求,给予一定的补助;对修建蓄水池等竹林抗旱设施,发展节水灌溉的,给予一定的补助。

(四)加大油茶低产改造力度。连片50亩以上的油茶低产改造、抚育,经验收达到标准的,一次性补助80元/亩。

(五)积极发展清水鱼生产。新开挖坑塘建造永久设施并进行标准化养殖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2元/㎡。属一般性设施的,从鼓励发展角度出发,给予一次性补助8元/㎡。建设一批高标准清水鱼示范园区,分年度对示范园区堰坝、进排水渠道等配套设施予以适当补助。县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清水鱼品牌建设和开拓市场奖励。

(六)改造提升蔬菜等传统产业。在规划范围内新建标准钢架大棚(面积在180m2以上),配套安装微灌设施的,一次性补助10元/㎡(发展食用菌的参照执行);山地蔬菜示范基地,在规划范围内连片30亩以上,修建标准蓄水池,安装微灌设施,以及县重点蔬菜基地新添置电子(太阳能)杀虫灯,按实际投入一次性补助30%。优先安排实施蔬菜基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蔬菜基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以奖代补奖励标准提高到30-35%。新发展连片50亩以上蚕桑的基地,一次性补助100元/亩。小水果连片种植5亩以上的,补助200元/亩。

二、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七)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带动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仓储、精深加工、配送设施建设和技改扩建等贷款贴息。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农业龙头企业依法缴纳的增值税,以近3年最高额为基数,增加的县可留用部分全额补助;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扣除上交省20%部分),以最高额为准,增加部分前5年由县财政给予等额贴补,后5年减半贴补。对列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无偿、投资参股等方式予以扶持。

(八)提高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能力。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项目补助、贷款贴息。联结农民50户以上,或带动基地发展200亩以上,包售本合作社社员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2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需搭建临时建筑的,可按程序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并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享受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税收、展销摊位补助、交通运输“绿色通道”等扶持政策,优先申报部级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和省市科技扶贫项目。

(九)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对本县内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的,在现行工业品出口奖励的基础上,每美元奖励人民币0.01元。对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境外贸易促销活动,展(摊)位费给予50%补助,每个展(摊)位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5万元人民币;企业参加政府组织的境内各类贸易展销活动,展(摊)位费给予50%的补助,每个展(摊)位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

(十)推进木竹精深加工。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木竹加工企业,经林业部门批准,可以直接到林区收购木竹。县外调入原料,用于铅笔、家俱、木(根)雕产品等精深加工的,在办理出运手续时,免征一切费用。以毛竹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业,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向所在乡镇申报年度用竹计划,采伐计划不受乡镇年度计划的限制。

(十一)继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对首次被确认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奖励2万元;对首次被确认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奖励1万元;对首次被确认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省森林食品基地的,奖励5000元。对新获得市著名商标、市名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认定的,按《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县委[2008]32号)规定予以奖励。对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班子奖励3万元。品牌、农产品认证复评,以前没有享受过县政府奖励政策,有效期满通过复评的,视同新评,给予相应的奖励。同一系列产品(基地)同时符合多项奖励条件的,按就高原则,选择确定其中一项执行。企业、协会等各类主体制定并通过审核、实施的农业系列标准,部级标准每只奖励2万元,省级地方标准每只奖励1万元。对在境外注册商标且该产品有出口实绩的,每只商标一次性奖励注册企业经营班子1万元人民币。

三、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十二)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42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水土保持、河道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对县里确定的重点和一般性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水利自主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十三)改善农村社区环境。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整治村、整治提升村的村庄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资金配套。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列入国债项目并经验收合格的沼气池,县财政给予每只1200元的补助;未列入国债项目,池容8—10m3的,县财政给予每只不少于800元的一次性补助。省级绿化示范村每个村以奖代补村庄绿化经费1万元。县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家乐创建工作。

(十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技110服务体系,县财政安排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农民信箱联络点建设,提高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水平。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推进电视、电脑、电话“三电合一”,优化“三农直通车”栏目,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强化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

(十五)推进森林景观带建设。认真落实好重点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助政策,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配套。生态公益林造林、补植补助100元/亩,其中第一年60元,后两年20元/亩·年;退耕还林补助200元/亩,其中第一年160元/亩,后两年抚育20元/亩·年;速生丰产用材林补助140元/亩,其中第一年100元,后两年抚育20元/亩·年;一般用材林和杉木萌芽更新一次性补助30元/亩;生物防火林带,一次性补助300元/亩。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通道彩化和村庄风景林建设,经林业主管部门立项,以经济树种景观林为主,适当配套茶园景观林和观赏树种景观林的,所需苗木由林业局安排。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十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适应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新趋势,完善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加大省级农技推广项目实施力度。鼓励农技人员通过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方式开展农业推广,农技人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身份、待遇3年内视同在岗人员。

(十七)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把外出务工人员“回炉提升”、本地企业用工、农村困难群众和新型农民技能作为培训重点,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对参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证书且有创业项目的,其贷款额度在3万元内,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县财政给予3年的贴息补助。

(十八)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与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重大动(植)物防疫应急储备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与可能,有所增加。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所需的疫苗、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农户(经济主体)损失补助和实验室检测费用等均在重大动(植)物防疫应急储备金中列支。

(十九)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资储备和市场管理。建成“衢州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健全农产品例行监测制度,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覆盖面,确保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对接受统防统治等植保合作社服务的,县财政按实际面积予以补助。

(二十)扩大金融对农村的有效投入。进一步加大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评定,用足授信额度,扩大小额农贷。落实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实行基准利率;对从事棉、油、茶叶、食用菌、蚕桑、畜禽、蔬菜等生产经营大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30%;专业合作社成员联保贷款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20%。大力推进林权、土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拓宽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开展资金互助组织试点,缓解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促进扶贫资金与农户生产经营有效结合。

(二十一)扶持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县外新设立龙顶茶、食用菌、清水鱼等农产品专卖店、进超市,年销售农产品在50万元以上的,每家一次性奖励2万元。经县茶叶协会授牌定点销售龙顶茶的企业,在门面改造时统一宣传标识的,给予每家3000元补助。加快推进木材、农产品特色市场规划建设。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五、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二十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因村制宜,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在落实县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县财政统筹安排300万元资金,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茶菌、竹木、油茶、清水鱼、蔬菜瓜果、小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及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来料加工和家庭工业发展,对有突出贡献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予以奖励。

(二十三)加快形成全社会帮扶合力。按照“结对帮扶落实到乡(镇)、扶贫重点下移到村、扶贫对象明确到户”的要求,继续落实“县领导联系到乡镇、部门联系到村、干部联系到户”的工作机制,深化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与万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活动,落实机关单位、县级骨干企业挂联帮扶低收入村制度,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与贫困村、低收入户结对,动员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对低收入农户进行援助。对帮扶低收入村(户)工作突出的部门、单位、企业和个人,要予以表彰。

(二十四)推进下山搬迁。紧紧抓住省里加大扶持的机遇,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地质灾害重点村整体搬迁为重点,提高补助标准,加快推进下山搬迁。加快东城脱贫小区建设,鼓励公寓式安置。进一步加大退宅还耕和宅基地整理工作力度,新增耕地复垦经费补助2万元/亩。复垦为耕地所增加的指标,优先满足集体经济项目、村庄整治、下山搬迁小区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六、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十五)加大返乡创业人员扶持力度。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高效生态特色主导产业的,其贷款额度在5万元内,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县财政给予3年的贴息补助。从事二三产业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参照招商引资工作经费补助标准予以奖励。

七、深化农村改革

(二十六)整合支农政策。坚持“突出重点、优势互补、稳步推进”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村重点项目建设,以高效生态的特色农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林业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社会管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平台,加大项目、资源、政策整合力度,稳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整合资金的绩效评估,对整合支农资金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给予表扬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奖励。

(二十七)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严格遵守“三个不得”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并依法登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从年起,县财政对当年新增规模流转土地(指水田)在50亩以上的,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流出户每亩100元的资金补助。

(二十八)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认真落实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制度。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能繁母猪、水稻、油菜、大棚蔬菜、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生猪、鸡、淡水鱼、食用菌等农产品,按省定要求给予保费补助。

(二十九)完善项目申报制度。财政性补助资金采取项目申报制度。各乡镇、各类经济主体实施的财政资金补助性项目应当在年初提前申报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管理要求予以安排立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八、附则

(三十)已享受《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本《政策》。

促农增收范文篇2

一、积极筹措,抓好促农增收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抓住蔬菜价格契机,抓好瓜菜生产管理销售。今年全镇冬种瓜菜种植面积5016亩,春节过后各类瓜菜陆续收获销售,瓜菜行情较好,收获各类瓜菜4236.8吨,总产值1726.1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61.5元;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在新种植四棱豆37亩;广泛发动群众种植叶菜,正在筹备建设毛瑞上村和响水新队村2个“菜篮子”示范基地.

二是加大林下经济发展力度,扶持养殖业形成效益。加大林下经济发展,尤其是益智种植,在地区林下种植益智千亩,今年益智价格有8元/斤,每亩收成800元,同比增长每斤涨幅3元。同时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为我镇农民增收提供强力支持。在扶贫办的支持下,扶持鱼苗发展养鱼业,新增养鱼专业户45户,今年上半年全镇已经恢复灾后蜜蜂繁殖,已经由灾后的80箱,新增16箱,蜂蜜价格较好,每斤保持70—100元。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筹备开展养鱼、养猪、养鸡、瓜菜管理等种养技术培训3期。在镇里举办1次大型招聘会,当场招聘成功25人,另有112人签订意向书,1至6月份外出务工708人(其中长工243人、短工465人),直接经济收入341.25万元。短工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务工地点多在海口、三亚等地,部分农户还在农闲时到三亚、五指山或邻近乡镇承包果园、菜地或者打短工进行瓜菜管收、水果采摘等。

四是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我镇充分利用好省、县各项资金的扶持带动作用,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资金重点扶持政府鼓励的高效益、高品质和带动力强的特色资源产业化项目。扶持了合口村委会顺顺养鸡合作社,已经出栏3批次,每批10000只,产值30万元;扶持什龙养猪合作社猪场建设已经竣工投产,推动五指山猪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发展水产养殖。今年新增加鱼塘156亩,配合县畜牧局扶持150户农民养鱼232万尾;继续扩大家禽养殖,扶持什邱等62户农户养殖白莲鹅3964只;已扶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其中种植业19家,养殖业53家,织锦合作社2家,农业机械化合作社1家。

五是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政策,使农民获得实惠。落实各类惠农补贴政策,上半年我镇已发放粮食直补5.2余万元、综合直补98.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录入11775人。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大力鼓励广大农户贷款创业经营,农村小额信贷摸底调查农户需求约300万元.

六是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硬化什齐、毛瑞一等2条公路2.3公里,受益1712人;建设饮水工程。建设村饮水工程1宗,惠及该村64户300人;。继续落实新农保、新农合、低保等工作:重新审核去年173户低保户,均符合条件;新审核通过10户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并上报县民政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放卫星接收台180个,村村通广播61个。

七是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打造良好人居环境。通过改造农村危房,改善村民住房条件,提升生活水平,今年我镇共实施危房改造110户,重点整村推进什掘村85户危房改造。编印《响水镇什掘一、二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材料汇编》,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及人员责任,指导危改各项工作进行。在镇里召开危房改造专题会议5次,下村召开专题会议3次,分析工作存在困难和解决措施,扎实推进危改工作。截止6月底已实施110户(其中整村推进:响水村委会什掘一二村85户;散户25户),筹集资金313.7万。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截止6月底,85户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下基础26户,砌墙17户)。预计11月底基本实现全部封顶,明年初让群众住上满意的新房,让农村焕发新貌。

八是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质量安全。加强对销售瓜菜的检测。共抽样检测样品5412各,合格率100%;下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162份,涉及全镇61个村小组;开展春季重大动物防疫,共免疫生猪11125头、牛152头、羊962只、家禽42881羽;

二、以路线教育、四联五帮等活动为契机,联系督促促农增收工作队,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我镇通过落实路线教育活动,以及干部职工以具体行动开展“四联五帮”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干部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的动力。实现全镇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分至61个村小组,形成结对帮扶模式,积极协调和整合资金,帮助村民解决最急切最盼望的突出问题和实事好事,引导和帮助帮带对象参加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有效带动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先后帮助各村解决农村基本设施:大本渠道建设,什龙合作社养猪场的竣工、什秀文明生态村建设竣工、毛瑞大棚建设、危房整村推进等事项,切实为农民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推进活动长效化、常态化。

同时我镇分发挥县挂钩点单位促农增收工作队作用,加强监督工作队开展工作,上半年召开了2次专题座谈会,商讨年内帮扶计划,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各挂钩点工作队按照各自帮扶计划,落实各项促农增收措施。如:物价局从办公经费中拿出11万多元,建设响水村委会的片石挡土墙、砖混宣传栏、砖围墙、水沟盖板及地彩砖等,该工程项目已在5月底验收完工,极大地改善了村委会办公环境;卫生局扶持什邱村委会野山鸡合作社购买300只山鸡苗已经饲养2个月和一处养鱼合作社也已购买鱼苗饲养1个月;国税局扶持4家种植户,投入2000元为4家农户购买花梨苗发展种植业。

三、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开展好下半年促农增收

下半年,我镇将按照全年工作计划及此次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四联五帮及促农增收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增收目标实现。

(一)今年下半年计划完成3期种养殖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发展种养殖水平和务工输出1000人。

(二)加强毛瑞大棚等2个“菜篮子”示范基地建设。

(三)扶持培育养殖专业户,在大本村委会和响水村委会发展养鹅养鱼示范户,以带动周边农户不断发展特色产业。

促农增收范文篇3

一、我市农民收入的变化特点

从我市农民收入的整体现状看,总体水平偏低、收入差距拉大、增长幅度减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仍十分明显。其变化趋势和特点是:

(一)农民收入低位运行,城乡差距扩大。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与全省平均2458元相比,相差105元;与省会南昌市相比,相差455元;仅相当于抚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的34.5%。近几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2001年为2.77:1,2002年为2.81:1;2003年为2.89:1,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二)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增幅差距拉大。2003年全市GDP总量为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GDP4478元,比上年增长11.9%;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3.5%。农民收入增幅与GDP增幅的差距已扩大到8.4个百分点。

(三)农民收入的区域特征明显,呈不均衡分布。调查显示,沿公路或城镇中心周边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要明显高于边远山区的农户。市区城郊的孝桥镇2003年的农民人均收入,要高于临川西北部山区大岗镇610元,高于金溪县左坊镇750元。而同一区域间的农户,由于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劳动力结构和产业投向不同,收入也有很大的差异。左坊镇农村居民中有70%左右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其人均纯收入为1960元,而平均水平以上30%高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2790元,是低收入农户的1.4倍。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

(一)从农业的投入产出结构看,种养业成本偏高,使农民增收效益“缩水”。去年粮价上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农资价格的强势上涨。据测算2003年11月份金溪县农资价格,尿素、碳铵、农膜涨幅分别达16%、28%、8%。今年开春以来,农资价格虽受到涨幅限制,但影响仍大。以金溪县为例,按农资投入保持去年水平、农资涨幅10%计算,今年农资上涨将使全县农民减收2890万元。即农民从粮价上涨(按早、晚稻均价75元/百斤计)增加的3328万元收益中,因农资价格上涨就冲销了86%。在养殖业方面,据对部分养鸡户调查,今年2月份抚州市场平均鸡蛋价格每斤2.5元,平均每斤饲料价格0.8元。而据农户经验:当1斤鸡蛋的价格低于3斤饲料的价格时,养鸡业便处于无利或微利状态。这种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的经常性相背离,使农户往往无所适从。

(二)从农民的群体构成看,纯农户、低收入户等“弱势群体”是增收的主要掣肘。对左坊镇的调查,全镇纯农户3500户,2003年人均收入1876元,低于镇平均水平334元;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农村家庭有362户,这些低收入户人数总量占10.3%,而收入份额只占3.8%。而且,较长时间以来,他们的家庭人均收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他们在人力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均处于劣势,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使他们从事的劳动效益低下。如果这些农民群体收入不能加速提高,缩小与中高收入者的差距,将会继续拖整个农民增收的后腿。

(三)从生产要素利用效果看,要素投入的不平衡,影响了农民增收作用的全面发挥。土地、劳动力、资金和信息是农民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要素中,对我市农民增收的贡献主要依靠的是土地及劳动力要素,而运用资金信息等其它手段获得的收入则十分不足。2003年,我市农民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占56.4%;工资性收入占29.7%,其它收入则不到14%。全省平均每户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3115元,比上年增长8.4%;而我市只有2698元,比上年减少4%。在资金利用方面,据对大岗镇10户农户调查结果,去年得到银行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只有2户,人均贷款只有40元。年底农户人均存款仅64元,手存现金也只有270元,这对于农民要扩大再生产,拓展增收门路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在其它方面,由于我市农业产业化尚处起步阶段,组织程度不高,在利益机制上与农户联结不够紧密,还面临着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的磨合问题。

(四)从农村教育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据对左坊镇的调查,2003年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高中以上的仅占11%。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技术。表现在人均收入上,去年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增加了8.8%,但实际获得的人均收入却由441.7元下降到416.5元,降幅为5.8%。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制约了我市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获取收入的能力。

(五)从统筹城乡发展看,城镇化实质性进展滞缓,成为农民增收的制约“瓶颈”。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在本地企业中劳动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仅占人均纯收入的8.6%;全市城镇化水平为26.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从区域间差距也可见一斑。孝桥镇位于抚州市城郊,该镇10400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近1万人次每天往返市区农贸市场或在商业、服务业务工,去年人均纯收入达2960元,居全市乡镇前列。比较起来,虽然大岗是临川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的乡镇之一,但因其水平和内在质量都还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孝桥的八成左右。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滞后,限制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阻塞了我市通过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渠道。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不强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农民收入增长也存在较大的制约。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县今年4月份家禽存笼仅为40万羽,较去年同期减少56%,预计全年将减少140万羽,减收280万元,农民人均减收12.2元。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潜力

(一)经济稳步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速虽低于GDP增速,但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没有改变。正是在全市实施“一招三化”战略、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的大背景下,才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大的经济环境以及区域自身的产业积累和发展氛围,必将使农民收入水平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相应得到较大提高。

(二)国家扶农政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保障。今年,中央和省委以两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随着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调低农业税税率、粮食直接补贴,以及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等相关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此前国家扶持“三农”、减轻农民负担所产生政策效应的作用,各项措施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以金溪县为例,按目前减税43%和粮食直补政策计算(二晚良种按15元/亩计),今年全县通过减税增收885万元;粮食直补增收1316万元;由于扩大耕种、提高复种等措施的落实,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可增加7000万斤,增收5250万元;粮食涨价因素增收3328万元;四项累计增收10779万元,人平增收468.6元。剔除生产资料涨价减收2890万元;家禽养殖业减收280万元;因粮价上涨导致的经济作物面积减少、务工返乡人员增多,减收2710万元;合计减收5880万元,人平减收255.6元。预计今年金溪农民因政策增收人均可达213元。

(三)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近年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全市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种养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临川区今年黄栀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全区40%以上的农民从事黄栀子产业,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400元。金溪县去年多种经营的种植面积达39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4%,主导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今年又新发展农业企业22家,达到113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产值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带动3万多农民增收。

(四)区域特色经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动能。以传统种养业和加工业为基础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结构,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务工机会和工资性收入,而且使农民获得超额收益成为可能。如孝桥镇下李村的麻绳产业。2003年,该村加工麻制品销售收入达800万元,实现税收4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150余人,人均增收400元。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领域。“打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外主力。我市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3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1%,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60%。据对区的调查统计,今年全区劳务输出人员将达20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劳务输出收入预计达10亿元,平均每家每户以一人计,每年每人务工年纯收入在6000—8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500多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非农产业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仍有加快转移的余地,农民增收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

(六)第三产业迅猛崛起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市最活跃的经济类型。2003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1.5%,为带动全市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政策引导下,民营经济将成为农民收入加速提高的主要载体和巨大源泉。飞速发展的物流业,已吸纳我市10万农民参与,建立了覆盖30多个省市的4000多个网点,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03年全市物流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为地方财政增收3000万元,不仅为直接参与的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打破了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全市农产品外销畅通了渠道,使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农业的弱质性、依赖性和滞缓性表明,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断推进和完善。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和领域,又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好经济薄弱地区、纯农户和低收入户增收;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能尽快见效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具体实施中,要围绕破解农民增收中的制约难题,做好促农增收中的“加减乘除”。

——“加”,就是加重第一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多方面挖掘潜力,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中引农增收。

1、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中增收。重点抓好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普及,积极扩大中稻、再生稻和高档优质晚稻的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大米的精深加工,尽快占据粮食产业中最具附加值的环节。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加快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组改造步伐,“全面改、规范改、彻底改”,转变目前粮食加工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并靠大联强,吸收社会资本,组建粮食深加工规模龙头企业,依托粮食主产区优势,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粮收入。

2、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从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增收。对优势产品布局,打破县区区域界限,按照资源条件、生产规模、市场区位、环境质量、产业化基础等进行科学规划。着力抓好已经形成的南丰蜜桔、广昌白莲、金溪蚕桑、黄栀子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把优势品牌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

3、采取攻特色竞争策略,从挖掘特色经济潜力中增收。一是发展传统特色经济。依托传统手工业、加工业和种养业优势,通过能人的带动作用和农户的主体作用,聚集发展动力;二是着眼生态环境经济。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进而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度假等产业发展;三是挖掘“土”字特色,发展庭院经济。把具有地方乡土气息的“土”鲜品、“土”制品开发、推广出去。

4、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从家庭经营和多业并举中增收。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协会+经济人+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分散经营、规模不大的小农户通过利益机制联结起来;此外,可以采用“合同+保护价格+利润返回部分”等形式,使农民不但能得到农产品原料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销售环节返回的一部分利润,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减”,就是通过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和“城镇化”建设,减少农业人口,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带农增收。

1、加快城镇化实质性进程,放大促进农民增收效应。根据乡镇的市场、资源特点,合理布局,有步骤地培育城镇集聚人口以及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等功能优势,承载辐射和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把小城镇建成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中心,建成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兴业窗口和农业产业化的信息、金融、服务中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2、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及各种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管理,把劳务输出当作产业来抓、项目来做、实事来办,在中介服务、就业跟踪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打造抚州劳务输出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

3、引导推广新型的劳务派遣就业机制。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组建专业劳务公司,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就业人员和企业的需求,使劳动者、用工单位、劳务企业在这种就业方式中实现“三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灵活就业途径

4、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与培训。大力培养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在促进城乡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农民工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强化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克服素质差、技能缺、信息少的困难;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农民工在生活居住、劳动就业、报酬收入、教育培训、子女就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乘”,就是发挥“科教兴农”的乘数效应,提高“三农”科技含量,在激活农业各种资源中促农增收。

1、致力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兴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投入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2、推进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动力和支撑。把实施良种工程、跨越计划、星火计划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应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研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同时,立足对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大力发展优势产品的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开发,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3、发展各种农产品中介组织和三产服务业。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开展跨区域的联合,不断壮大实力,增强其服务功能和带动力,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市场价格协调与行业管理;培育农民自发兴办的各类流通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产品促销组织等,将农民培育成农产品市场的主体。抚州物流业是一支新兴的产业队伍,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使其不断壮大。

4、大力兴办农村教育,变农村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积极抓好义务教育,让农村孩子不失学;尽量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使所有农民子女都能得到较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

——“除”,就是革除制约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提高服务“三农”的效率中助农增收。

1、进一步规范各项“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推行农民负担预决算、监督卡和专项审计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正确消费,减轻农民的社会负担;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强化监督,提高透明度,切实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保护好。

2、做好以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增强农民增收后劲;建立绿色通道,取缔各类关卡,创造良好的农产品流通环境,确保农产品运销一路绿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全市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

3、拆除城乡壁垒,加快农村“准市民”向市民转变。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解决目前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的问题,统一城乡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开方便之门。

促农增收范文篇4

一、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今年,镇党委、政府抢抓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良好机遇,积极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建设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地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部,占地10亩,总投资80万元。修建牛棚56间,沼气池8座,氨化池8座,管理、饲料房16间,至少可养牛160头。年底可创收24万元以上,8户群众户均增收3万元。二是发展拱棚蔬菜。由镇政府聘请技术人员统一搭建小拱棚50座,承包给3户蔬菜大户进行种植和经营,每座拱棚已实现收入600元,户均增收1万元。三是扩大育苗基地。育苗产业是镇的特色产业之一。镇上不断增加育苗品种,使育苗小区繁育面积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今年的120亩,品种由原来的以落叶松为主的3个常规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以落叶松、油松、红叶李、云杉等为主的9个品种,参建农户也由最初的21户发展到目前的45户。初步计算,亩均每年创收1.4万元,120亩创收16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7万元。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政府引导。一是科学规划。镇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了总体规划,总体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1500万元,利用5年时间,分三期建设。园区规划为七个功能小区,即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种苗繁育区、养殖区、药材种植区、蔬菜花卉区、水产养殖及休闲娱乐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区。二是配套设施。镇上自筹资金建成了园区主干道路,接通了水、电,平整了建设场地,使园区实现了“三通一平”,并配套了相应的基础设施,聘请技术人员统一搭建了蔬菜小拱棚,为下一步培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便利。三是完成土地流转。要建办园区,必须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这是制约各地发展农业园区的主要因素。镇党委、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创新思维,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镇政府在与农户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租用土地,然后又以同样的价格租给养殖户和种植户进行产业开发和经营。其中,养殖小区租用土地10亩,蔬菜花卉区租用土地30亩,育苗小区租用土地120亩。通过土地流转,顺利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突破了长期以来困扰各级党政组织和农户的体制性障碍。

2、加强领导,强化宣传。镇、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公告等形式,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目的意义、优惠政策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镇上研究制定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方案》,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个小区的包抓领导和包抓干部,落实了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保证了园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农牧局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强化了对科技人员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3、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建设资金不足,是园区建设面临的共同难题。首先,多渠道融资建设。在农业示范园建设中,镇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民投入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养殖小区建设中,政府为每间牛棚补助500元,养殖户购牛时,政府贴息并协调银行为每头牛提供贷款3000元。政府共投入资金10万元,拉动银行和民间资本70万元以上,实现了1:7的资本拉动效应。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在蔬菜花卉小区建设中,由镇政府聘请技术人员统一搭建小拱棚,每座小拱棚的成本为300元,政府又以300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进行蔬菜、花卉的种植和经营。政府实际并未投资,但这一机制却极大地促进了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其次,拓宽增收渠道。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园转让土地的农户已经达到83户,同时又在园区发展产业的达到20户。以养殖小区为例,出租土地的10户农民每年获得土地收益5000元,按腾出10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务工收入在4万元以上,户均增收在4500元以上,如果从事养殖或蔬菜种植,户均增收效果则更为明显。

4、强化指导,加强服务。科技推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镇将科技推广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园区经济效益的重点,与园区建设统筹考虑,同步推进,落实措施,全程服务。一是全程技术指导。在养殖小区建设中,县农牧局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房、饲料房和氨化池统一规划设计,并设立了防疫点。养殖过程中的防疫、冻配等工作,都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规范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在蔬菜生产中,从育苗、铺膜、栽植、施肥、防病虫害等各个环节,都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现场服务。二是建立科技推广机制。县农牧局强化了对科技人员的管理,采取技术人员包农户和个人津贴与农户经济效益挂钩的考核办法,把农户的经济效益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主要依据,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强化了责任,促进了园区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三是提供信息服务。镇高度重视信息服务工作,抽组专门人员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农户,帮助农户增收。

二、经验及启示

镇通过创办农业示范园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创造了经验,也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园区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现代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园区可以最大程度地吸纳这些生产要素。今年,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了农业示范园,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在现代农业示范园,除本镇农民积极投身园区从事生产经营外,外乡、外县的人也来园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目前,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生产的农户已达20户,其中,本镇的15户,外乡的4户,外县的1户,就业人数达210人。100多户养牛、种菜、育苗和转让土地的农民受益,户均增加收入300多元。镇的经验启示我们,农业园区对于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作用非常明显,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政府引导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手段。农民增收的主体是农民,但政府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镇通过建设农业园区,为农民增收搭建了平台。通过政策扶持,创新了投融资机制,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在蔬菜花卉小区,政府搭建50座拱棚,3户蔬菜经营户争相承包。通过土地流转,顺利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突破了长期以来困扰各级党政组织和农户的体制性障碍。

3、搞好科技推广是保证农民增收的前提条件。镇将科技推广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园区经济效益的重点,与园区建设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在养殖和蔬菜小区,从建设到生产直至售后服务,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县农牧局采取技术人员包农户和个人津贴与农户经济效益挂钩的考核办法,促进了园区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镇上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农户,增强了对市场行情的预见性,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市场风险。

4、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方法。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可以腾出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有的在园区进行创业,有的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这一部分农民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获得土地收益外,又拓宽了一条增收渠道,增收效果更为明显。

三、对促进我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在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科技推广、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县上继续坚持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开展“手拉手”帮建新农村建设竞赛活动,工业强力反哺农业,城市强力支持农村。继续支持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新上一批农业产业化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要大力培育产业。壮大产业是支撑农民增收的基础。继续按照“东果西药整县牛”的产业布局,全力抓好药材、草畜、核桃产业开发,加快整村、整区域规模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系列开发项目,加大转化增值力度,在扩张总量、提高质量上求发展,在延伸链条、培育品牌上求突破。全面落实《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招商引资兴办、扶持大户创办、鼓励能人引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基地,强化农民增收的产业支撑。

三要抓好劳务经济。劳务输转是增收最快的项目。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利用“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项目”、“两后双百”、“党员远程教育”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全县劳动力都掌握一技之长,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创业技能和致富本领。积极开拓劳务基地,促进农民有组织地转移,引导农民工由苦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持续增加劳务收入。立足工矿企业多的特点,发展建材生产、民用建筑、山野菜加工、工艺品制造等农村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四要发展农业园区。实践证明,农业园区具有基础设施好、产业规模大、服务种类全、科技含量高的特点,非常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围绕壮大我县的主导产业,发展各类农业园区,引导农民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要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持,搞好各种服务,促使我县农业园区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促农增收范文篇5

一、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发展10个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100个粮果菜畜标准化示范园场,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2万人次。合作社建设要达到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发挥实效的目标;标准化示范园场要达到具备规模、管理标准、示范性强的目标,其中:果品基地24个,蔬菜10个,粮食6个,养殖业6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按照局属各单位工作性质,细化任务分工,协同完成。年内要举办培训班150场次以上,选定的100名农业技术员每年入户开展科技指导10次以上。

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以果蔬特色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通过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品牌效益,通过膨胀基地规模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品营销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地域品牌优势。

1、扎实推进“三品”认证工作。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加快“三品”认证步伐。种植业产品要在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向有机食品发展,同时抓好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养殖业产品要在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基础上,实现绿色食品认证的新突破。年内,全市新增“三品”认证8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

2、加大农业品牌基地创建力度。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战略,发展7个名优农产品品牌基地,重点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注册认证、产品推介销售、定点市场培育等,逐步彰显品牌效益。在扩大绿色草莓基地规模和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再创建东宝有机大葱、威龙有机葡萄、春龙有机苹果、北马绿色大姜、东江毡王无公害韭菜、兰高郑忠喜生猪等6个农业品牌,实现产品通过质量认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张、带动能力全面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建设目标。

3、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果业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大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保护地栽培;畜牧业以养殖场的标准化改扩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本、无公害养殖。2012年,全市果蔬新增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

三、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2年,全局要立足招商引资这一重点,积极对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做到对接早、立项快,开工早、进度快,确保建设质量的高标准,一次性通过上级的验收,打造出全市农业项目建设的精品工程。2012年重点项目包括:投资100万元的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建设项目,投资400万元的黄城健坤猪场瘦肉猪基地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投资400万元的六和养殖有限公司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投资60万元的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以及小麦宽幅精播、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农业产业化贴息、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同时,要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年内,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7个、级15个,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达到33万吨。

四、实行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强化农资市场监管。重点是从农产品的源头控制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一是严把入口关。从进货渠道普查入手,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农资采购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堵住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入通道。二是加强农资销售环节的监管。抓好农资出售、营销记录以及从业人员诚信守法教育,特别对重点季节、重点市场、重点销售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农业执法的全覆盖,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运营。三是将农资打假与扶优推介相结合。在农资市场活跃的春秋两季,开展农资打假与扶优推介相结合的专项行动,组织优质农资推介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农资质量识别和依法维权知识,营建农资监管的社会氛围。四是强化责任与培训。年内,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执法人员、经营业户和农民群众2000人次以上,抓好承诺书和责任状的签订工作。

2、强化农业生产监管。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从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入手,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运输储藏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

3、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依托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重点领域,加大例行检测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开展农产品检测200次,检测样品1000个以上。

五、保护与发展并举,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依托生猪标准化饲养场改扩建项目,抓好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提高全市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稳步发展猪、鸡两大主导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动物,加快畜禽良种的杂交和选育步伐。

二是强化畜牧兽医执法。加大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生鲜乳收购市场和种畜禽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实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加大后续监管力度。

三是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率、持证率、合格率保持100%。

四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按照“扶优、扶强”和“招优引强”的原则,在扶持本土畜禽加工企业扩张规模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同时,加大畜产品生产和认证工作力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到年底,全市畜禽存栏量达到猪31.6万头、牛2.1万头、羊8.6万只、家禽700万只,畜禽出栏量达到猪47万头、牛1.2万头、羊11万只、家禽2140万只,肉蛋奶总量达到22.5万吨。

六、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管理。重点完成土地延包收尾、经营权证书换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三项工作,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年内全市农村财务委托、农村财务电算化、农村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实现“4个100%”。

促农增收范文篇6

一、统策划划,送农人一个“金手指”。“金手指”就是当局指导。一是树立大劳务观念。县委、县当局把开展劳务经济作为全县重点开展的五大支柱财产之一,列入全县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总体目的及“十一五”规划,制订了实在可行的劳务输出治理方法和输出方案,确保劳务经济可继续开展。二是树立大协作观念。各级各部分把开展劳务经济摆在凸起地位,仔细实行职责,自动参加效劳,构成了连合协作、齐抓共管的优越场面。三是树立大市场观念。我们既注重占据国内市场,又注重拓宽国外市场;既注重规划市场,又注重零散市场;既注重普通化市场,又注重特性化市场。对峙走市场化、财产化、特征化之路,构成全方位的劳务输出格式。

二、强化培训,送农人一把“金钥匙”。“金钥匙”就是技艺培训。一是渠道多元化。鼎力开展职业教育,树立培训基地和培训机构,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全县已建省级劳务培训基地1个、市级劳务培训基地3个。近年来,各级就业培训机构共培训外出务工人员近4万人,完成了每年“千名技工出”的目的。二是条理合理化。积极展开技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下岗赋闲人员免费转岗培训等短、中、长时间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分初、中、高级三个条理进行培训,知足了外出务工人员分歧条理的需求。三是内容适用化。凸起操作入手才能,进步练习课时比重,把教室搬到练习现场,边练习边学技艺,进步了学员的入手才能,顺应了劳务市场的实际需求。四是专业正轨化。全县8家培训机构已开设了电脑、电工、电焊、车工、治理等20多个专业,经由正轨培训的人员,外出就业的成功率达98%以上,收入程度比普通外出人员凌驾近30%。

三、完美机制,送农人一座“金桥梁”。“金桥梁”就是组织凝集。一是完美政策,架起劳务输出的“纵贯桥”。经过户籍治理准则变革、完美地盘承包政策、完美城乡劳务市场和标准中介效劳等政策办法,清算和作废农人进城务工的各类限制性规则,完成劳动力双向活动,积极扩展劳务输出,推进劳务经济疾速开展。二是健全组织,架起沟通衔接的“信息桥”。充沛发扬行政资本优势,出力完美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县乡均成立了劳务任务治理办公室,详细担任劳务培训、输出指导和治理效劳任务;在乡镇、街道和社区树立了劳动保证机构67个,成立各类职业中介机构49个;开通了劳务信息网,实时精确地供应劳务需求信息,建立对接平台,构成“双赢共进、互惠协作”的劳务经济协作机制。三是强化监管,架起组织建立的“连心桥”。注重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治理,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活动不流掉。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疆等10多个城市树立党组织,把70%的外出务工党员归入组织治理,加强了务工人员的凝集力、战役力。

促农增收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中心,号召全县各涉农部门及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转变作风、贴近群众,积极主动提供“科技、培训、信息、政策”四项服务,推动农业生产能力、农村富裕水平、农民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现代农业新高地、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地”。

二、活动内容

(一)提供科技服务,推动农业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1.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县科技人员要坚持勤下乡、多下乡,做到与群众面对面传授、手把手指导。各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把更多的农业科技图书、技术资料送到群众手中。

2.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3.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重点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农业科技作用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

4.探索建立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同时充分发挥专家热线作用,所有专家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做到有疫情出诊、有病害处方、无病害预防。

5.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高效、安全、生态新技术成果。

(二)提供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

6.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县农广校和各类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根据农民需求和生产发展要求,结合农时,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7.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筛选部分科技示范户进行系统培训和现场指导,辐射带动周边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8.围绕农民转岗转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扎实开展农民工培训,增强农民外出务工择业技能。

(三)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农民应对自然和市场能力

9.组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采取微机联网、开通农业信息服务热线、创办农业电视专栏等方式,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把农业信息延伸到村屯。

10.及时向全县短、中期天气预报,遇有突发性天气变化提前向社会预警信息。

11.为农民准确把握市场卖点提供信息服务。

(四)提供政策服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12.真正沉下身子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着力解决好与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13.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将各种农业补贴及时兑现到农民手中。

14.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15.认真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

1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

三、组织领导

(一)健全领导机构。成立走村入户贴心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贾祥猛任组长,县直各涉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县农业局局长张富利兼任办公室主任。

促农增收范文篇8

同志们:

这次全县促农增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县促农增收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卓有成效地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切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开展促农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从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一是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我省作为试点省份,直接取消了农业税。二是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从粮食风险金中拿出不少于的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种良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农民还可以获得良种补贴。三是对农民培训进行补贴,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工的培训。四是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城镇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五是对农业机械化给予资金扶持。六是免除农村流动小商贩的税费。七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八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的补贴。可以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一个亲农亲民的文件,也是一个富农富民的文件;既是一个放宽政策给实惠的文件,也是一个减负担增效益的文件;既是一个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文件,也是一个体现农村工作新思路的文件。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匡算,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取消农业税这三项政策,农民人均就可以获得元以上直接利益。此外,今年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也十分有利,去年雨量充足,今年墒情较好,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高,而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回落。所有这些都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对此项工作,全县各级干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民消化、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尽快理解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另外,为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措施落到实处,省里出台了实施意见,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让大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中央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省里制定的实施意见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农户,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尽快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政策变成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帮助乡村解决备春耕生产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实现粮食生产大丰收。按照大丰收的目标,农民在春耕中,仍然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和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去年我县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手中持币量减少,今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又普遍涨价,这必将影响农民对备春耕生产的投入,一些农民对高标准搞好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在认识和技术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今年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农民现在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哪些市场信息,哪些技术,哪些方面还需要帮助。而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需,解决好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农民种上地,种好地。只有这样,才能不违农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今年春耕生产。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解决农村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应该说,当前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门路还比较窄,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各种优势主导产业还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还面临着缺门路、缺资金等问题;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加之去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贫困户数量增加;四是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种地不但不交钱,相反国家还给补贴,所以,二轮土地承包中一些没有得到土地,包括过去一些弃耕的农民都纷纷回来要地种。在春耕生产之前,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帮助乡村谋划发展思路,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和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土地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锻炼提高干部的有效途径。这次促农增收活动,省、市给我们派来了名优秀干部,指导监督我县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特别是指导监督我县按政策要求搞好粮食直补的发放工作。县里也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了名干部,这些干部都是县委掌握、部门推荐的优秀干部。这次把大家安排到乡镇和村屯,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组织对大家的一次考验,也是大家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通过农村工作锻炼,使大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作风,增强群众意识,提高经济工作能力,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同样,通过大家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也将增加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突出重点,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找准政策落实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⒈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要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首先学习宣传好文件精神。因而,我们要把学习宣传一号文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逐条逐项学习领会,了解政策,把握实质,使宣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要采取举办专题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印发公告、致农民一封信等方式,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政策措施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要采取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印发资料、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大舆论氛围,使一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⒉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落到实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对扶持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增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政策,切实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要严格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今年我省对农民直接补贴总额为亿元,占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按××××年全省农业税决算面积计算,平均每亩补贴元,并出台了补贴办法。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要抓紧工作,快速启动,力争×月×日前兑付补贴总额的,剩余补贴资金将于×月×日前全部兑付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毕。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决不允许打折扣,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必须确保直补资金足额、及时补贴到位。二要严格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从今年起,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县、乡、村三级组织减少的收入,由国家和省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省委、省政府已印发了免征农业税的公告,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免征农业税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按照省里出台的免征农业税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免征农业税后出现变相收费等问题,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对敢于顶风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三要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从今年起,我省良种补贴由大豆、小麦扩大到水稻和玉米。我县仅有水稻这项良种补贴,每亩补贴元。我们要在×月×日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剩余部分月末前据实补贴到位。四要严格落实其他优惠政策。为了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省里还制定了“实施意见”,我们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此外,我们还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落实好土地政策,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好土地纠纷问题。关于土地纠纷问题,市里近日要出台一个意见,各乡镇要按此意见认真处理好有关问题。在市里的意见尚未出台前,各乡镇和工作队要多做化解和劝导工作,坚决防止出现集体越级上访案件。

⒊要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一号文件要求,我们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研究增收结构入手,也就是说,什么来钱快就往啥上调整。就我县情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绿色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一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我省试点率先取消农业税,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而,我们要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本着“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原则,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品种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要紧紧抓住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绵山羊、大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推动畜牧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要突出抓好总量扩张。进一步落实整村整屯推进的措施,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千方百计上规模、扩总量。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要从基础抓起,加强标准化配种站点建设,培养繁改技术人员,加速繁改进程。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畜禽良种化。要突出抓好科技推广。要加大畜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先进养畜技术注入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水平。在配套技术的应用上,要先搞一批典型,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突出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三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要坚持把绿色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推进绿色食品开发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加工向精加工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开发,要下大气力解决有特色没规模、有规模没特色的问题,努力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定单”培训和“特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努力拓宽输出渠道。要加强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劳务输出信息,乡镇要组建工作站,每个村都要有名信息员。要发挥劳务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在外民工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要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要抓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明水特点的劳务输出品牌。要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点的规模型劳务输出,靠壮大输出规模促进品牌提升。要认真抓好维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帮助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务合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严厉查处。要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⒋要坚持标准质量,切实搞好备春耕生产。应该说,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政策优惠,墒情较好,投入增多,群众积极性高涨。因而,我们要引导农民高标准地搞好备春耕生产。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施用农肥、生物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要提高各类农机具检修质量,坚决达到标准;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中一切机械力量搞好抢墒整地,加快播种进度,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强化领导,为促农增收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位工作任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对促农增收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⒈要建立组织,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促农增收工作的指挥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指导、考核、督查等项工作,又从县、乡抽调精干力量,与上级督查工作组一道驻乡、驻村指导工作,确保每个乡镇有名市里干部和名县直机关干部,每个村有名乡镇机关干部。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促农增收的第一职责,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促农增收工作。促农增收工作队的同志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促进农民增收。

⒉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农村备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宣讲政策与农村当前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一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指导备春耕生产相结合。在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搞好备耕耕生产,指导农民调结构、上项目、找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向绿色食品和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粳稻补贴优质品种生产上靠拢,向标准化生产上推进,向标准化生产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二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扶贫解困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宣传中央扶持农村和农业的各项政策来坚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扶贫解困工作来深化农民对中央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不断加大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特别是县包扶贫困村的部门,要组织干部下基层,帮钱、帮物、帮思路。联系贫困户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雪中送炭,切实解决贫困户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三要做到宣讲政策与发挥部门优势相结合。促农增收工作组的同志在搞好宣传、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所在部门的职能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农业部门的干部要在技术服务、种子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优势;财政、金融部门的干部要在涉农财政资金争取和信贷投入上发挥优势;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和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⒊要协调动作,凝聚合力。各部门要站在全县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促农增收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促农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结构,促进增收;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其他部门也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促农增收范文篇9

这次全县促农增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县促农增收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卓有成效地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切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开展促农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从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一是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我省作为试点省份,直接取消了农业税。二是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从粮食风险金中拿出不少于的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种良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农民还可以获得良种补贴。三是对农民培训进行补贴,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工的培训。四是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城镇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五是对农业机械化给予资金扶持。六是免除农村流动小商贩的税费。七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八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的补贴。可以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一个亲农亲民的文件,也是一个富农富民的文件;既是一个放宽政策给实惠的文件,也是一个减负担增效益的文件;既是一个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文件,也是一个体现农村工作新思路的文件。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匡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取消农业税这三项政策,农民人均就可以获得元以上直接利益。此外,今年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也十分有利,去年雨量充足,今年墒情较好,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高,而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回落。所有这些都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对此项工作,全县各级干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民消化、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尽快理解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另外,为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措施落到实处,省里出台了实施意见,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让大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中央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省里制定的实施意见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农户,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尽快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政策变成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帮助乡村解决备春耕生产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实现粮食生产大丰收。按照大丰收的目标,农民在春耕中,仍然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和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去年我县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手中持币量减少,今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又普遍涨价,这必将影响农民对备春耕生产的投入,一些农民对高标准搞好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在认识和技术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今年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农民现在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哪些市场信息,哪些技术,哪些方面还需要帮助。而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需,解决好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农民种上地,种好地。只有这样,才能不违农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今年春耕生产。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解决农村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应该说,当前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门路还比较窄,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各种优势主导产业还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还面临着缺门路、缺资金等问题;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加之去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贫困户数量增加;四是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种地不但不交钱,相反国家还给补贴,所以,二轮土地承包中一些没有得到土地,包括过去一些弃耕的农民都纷纷回来要地种。在春耕生产之前,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帮助乡村谋划发展思路,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和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土地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锻炼提高干部的有效途径。这次促农增收活动,省、市给我们派来了名优秀干部,指导监督我县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特别是指导监督我县按政策要求搞好粮食直补的发放工作。县里也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了名干部,这些干部都是县委掌握、部门推荐的优秀干部。这次把大家安排到乡镇和村屯,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组织对大家的一次考验,也是大家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通过农村工作锻炼,使大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作风,增强群众意识,提高经济工作能力,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同样,通过大家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也将增加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突出重点,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找准政策落实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⒈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要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首先学习宣传好文件精神。因而,我们要把学习宣传一号文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逐条逐项学习领会,了解政策,把握实质,使宣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要采取举办专题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印发公告、致农民一封信等方式,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政策措施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要采取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印发资料、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大舆论氛围,使一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⒉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落到实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对扶持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增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政策,切实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要严格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今年我省对农民直接补贴总额为亿元,占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按××××年全省农业税决算面积计算,平均每亩补贴元,并出台了补贴办法。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要抓紧工作,快速启动,力争×月×日前兑付补贴总额的,剩余补贴资金将于×月×日前全部兑付完毕。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决不允许打折扣,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必须确保直补资金足额、及时补贴到位。二要严格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从今年起,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县、乡、村三级组织减少的收入,由国家和省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省委、省政府已印发了免征农业税的公告,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免征农业税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按照省里出台的免征农业税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免征农业税后出现变相收费等问题,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对敢于顶风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三要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从今年起,我省良种补贴由大豆、小麦扩大到水稻和玉米。我县仅有水稻这项良种补贴,每亩补贴元。我们要在×月×日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剩余部分月末前据实补贴到位。四要严格落实其他优惠政策。为了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省里还制定了“实施意见”,我们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此外,我们还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落实好土地政策,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好土地纠纷问题。关于土地纠纷问题,市里近日要出台一个意见,各乡镇要按此意见认真处理好有关问题。在市里的意见尚未出台前,各乡镇和工作队要多做化解和劝导工作,坚决防止出现集体越级上访案件。

⒊要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一号文件要求,我们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研究增收结构入手,也就是说,什么来钱快就往啥上调整。就我县情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绿色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一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我省试点率先取消农业税,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而,我们要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本着“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原则,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品种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要紧紧抓住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绵山羊、大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推动畜牧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要突出抓好总量扩张。进一步落实整村整屯推进的措施,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千方百计上规模、扩总量。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要从基础抓起,加强标准化配种站点建设,培养繁改技术人员,加速繁改进程。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畜禽良种化。要突出抓好科技推广。要加大畜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先进养畜技术注入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水平。在配套技术的应用上,要先搞一批典型,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突出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三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要坚持把绿色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推进绿色食品开发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加工向精加工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开发,要下大气力解决有特色没规模、有规模没特色的问题,努力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定单”培训和“特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努力拓宽输出渠道。要加强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劳务输出信息,乡镇要组建工作站,每个村都要有名信息员。要发挥劳务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在外民工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要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要抓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明水特点的劳务输出品牌。要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点的规模型劳务输出,靠壮大输出规模促进品牌提升。要认真抓好维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帮助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务合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严厉查处。要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⒋要坚持标准质量,切实搞好备春耕生产。应该说,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政策优惠,墒情较好,投入增多,群众积极性高涨。因而,我们要引导农民高标准地搞好备春耕生产。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施用农肥、生物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要提高各类农机具检修质量,坚决达到标准;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中一切机械力量搞好抢墒整地,加快播种进度,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强化领导,为促农增收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第一位工作任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对促农增收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⒈要建立组织,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促农增收工作的指挥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指导、考核、督查等项工作,又从县、乡抽调精干力量,与上级督查工作组一道驻乡、驻村指导工作,确保每个乡镇有名市里干部和名县直机关干部,每个村有名乡镇机关干部。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促农增收的第一职责,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促农增收工作。促农增收工作队的同志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促进农民增收。

⒉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农村备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宣讲政策与农村当前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一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指导备春耕生产相结合。在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搞好备耕耕生产,指导农民调结构、上项目、找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向绿色食品和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粳稻补贴优质品种生产上靠拢,向标准化生产上推进,向标准化生产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二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扶贫解困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宣传中央扶持农村和农业的各项政策来坚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扶贫解困工作来深化农民对中央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不断加大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特别是县包扶贫困村的部门,要组织干部下基层,帮钱、帮物、帮思路。联系贫困户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雪中送炭,切实解决贫困户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三要做到宣讲政策与发挥部门优势相结合。促农增收工作组的同志在搞好宣传、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所在部门的职能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农业部门的干部要在技术服务、种子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优势;财政、金融部门的干部要在涉农财政资金争取和信贷投入上发挥优势;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和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⒊要协调动作,凝聚合力。各部门要站在全县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促农增收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促农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结构,促进增收;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其他部门也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促农增收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

(一)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促进互助合作的重要形式。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同类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解决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难题,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的交易费用大和风险成本高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将产生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抓手。林业生产周期长,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突破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推进林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和林地产出率;有利于发展林产品加工流通业,带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林业发展进程。

(三)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有利于降低林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创新机制,激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农民投资收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形成共同购买林业生产资料、租赁机械、销售产品、共享技术信息的合作体;有利于共同经营森林,克服生产周期长的弱点,形成有效的资金流;有利于联合从事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产权明晰、内部运行机制规范的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提供林业科技、信息、培训、生态保护等综合性服务,培养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提高农民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和乡风文明。

二、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六)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以林业专业化合作为基础,以优势林业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优化合作社治理结构,切实加强经营管理,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水平,努力实现兴林富民,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七)基本原则。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围绕发展林业生产,全力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服务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强化服务。

以尊重农民意愿为核心。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以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有利于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以市场运作为导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紧紧依托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来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

以政府引导规范为保障。切实加强政府的指导、支持和服务作用,加强典型示范,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指导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依法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八)依法组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林木种苗与花卉生产、植树造林、森林管护、森林采伐、林下种植、林间养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生态旅游、生产资料采购、林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经营业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都可以在自愿联合的前提下,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也可以依法以资金、林木、林地、产品、劳力等形式出资或折资折股入社。

(九)制定章程。设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要求,依法制定适合本社特点的章程,章程应当载明名称和住所、业务范围、成员资格、加入和退出的条件、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成员出资方式、数额、财务及资金管理、盈余分配、亏损处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等。

(十)依法登记。每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至少要有5名以上的成员,其中农民至少占到成员总数的80%,确保农民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设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召开全体设立人参加的设立大会,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领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的,不得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十一)突出服务宗旨。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照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成员提供林木种苗、林业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采购供应服务,提供苗木、花卉、木材及其加工产品、森林食品、药材等林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有关的林业技术、政策咨询、信息、许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联合防火、防病虫害、防人为破坏,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承揽林业工程建设任务。以及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和社区合作内部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二)实行民主管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由全体成员依据章程实行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一人一票制,同时可以依法设立附加表决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依法在许可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十三)合理分配利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把可分配盈余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所占的比例进行分配,确保各成员得到公平、合理的收益,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十四)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07〕15号)进行会计核算,依法建立健全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借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及时向成员公布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接受成员的监督。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有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设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向成员大会报告。如果有必要,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十五)依法进行变更和注销登记。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名称、住所、成员出资总额、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发生变更的,要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涉及营业执照变更的,要同时申请换发营业执照。因章程规定、成员大会决议、合并或分立、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依法进行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维护各成员的合法权益,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四、切实加强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

(十六)积极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木本粮油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碳汇造林等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技术转让、技术改造等项目,应当优先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

(十七)大力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林业专项规划,优先享受国家各项扶持政策。

(十八)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科技推广项目。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木优良品种(系)选育及林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构建技术、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技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

(十九)鼓励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创建知名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产品商标注册、品牌创建、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活动。对通过质量标准和认证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奖励。

(二十)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基层林业工作站要指导和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经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其成员依法采伐自有林木,可按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森林资源状况安排采伐指标,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并及时做好相关服务。

(二十一)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多渠道融资和森林保险。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70号)的要求,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多渠道融资和森林保险,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成员之间的信用合作。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勘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木、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及时依法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并加强抵押林地、林木的监管工作。

(二十二)依法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实行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依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的资金,应当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使用。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应当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采伐自有林木的,应当降低或免征育林基金,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备案。

五、不断强化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保障

(二十三)明确部门职能,强化机构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明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服务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要制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做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指导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搞好规范化建设。

(二十四)积极沟通协调,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金融、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林经济活动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时,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给予优先扶持和适当倾斜。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十五)开展试点示范,积极培育典型。各地要抓好典型,大力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工作,坚持示范引路,以点带面。要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流畅、操作规范、带动作用大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试点示范单位。要积极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评定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