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2:25:49

刺绣艺术

刺绣艺术范文篇1

关键词:婚俗绣品图案文化吉祥寓意

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它的五个本质性属性:水文化、鱼文化、稻文化、蚕桑文化、船文化,在水乡的婚俗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在婚俗中经常见到的精致绣品就是这些文化的深入体现和艺术化。

绣品在水乡新婚的妆备中占据得相当广泛,在整个婚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①,秦汉以后,“妻妾衣服,悉皆锦绣”②成为风尚;宋代,皇家专在苏州设立“绣局”,征收绣品;从明清到民国,刺绣已成为苏州姑娘的“必修课”,几乎“家家有绣棚,户户有绣娘”。苏州人在托媒择偶时,都要看对方姑娘的绣品,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聪明灵巧。这些绣品不是婚俗中的硬件,它是附在硬件上的小件,是姑娘人品的折射,是传统的习俗思想的物化形态,不可或缺。

水乡婚俗是一个系统习俗,因有“六礼”③的传统习俗贯穿始终,故有其深刻的人生寓意,在婚礼的所有细节和过程中将祈福、求子、驱邪的传统习俗融合其中。作为习俗的物化形态——婚俗绣品承载了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间艺人们则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出了不同的绣品形态,以及丰富多彩的刺绣图案。

祈福

“福禄寿”,福居首位,足见福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年节之日要祝福,喜庆之日要祝福,在人生大事——结婚这一场面上更是极尽能事,处处祈福。绣品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愿望。

在水乡婚礼场合最显眼的被面,因为嫁妆在结婚当日先在女家陈列,要“铺行嫁”,谓之显被,故最招人眼。丝绸绣被从八条到二十条不等。看料子底色的不同绣以不同的图案,构成不同形式的图案式样。

被面以鸳鸯戏水图案居多,鸳鸯身上各部分的配色虽不尽相同,但都不外乎红、绿、黄三个主色调,变化在于某一色彩的三至四个层次的渐变,或某一色彩的邻近色的穿插(如绿和湖蓝、淡黄和中黄、橘黄等),色彩的变化因素比较多。鸳鸯的动态也各异其趣,有的同向而游,游在前面的回眸顾盼;有的对向戏首,私语窃窃;有的贴身同进,耳鬓厮磨。不同的动态,搭配不同的落花流水纹,有的水纹动感十足,有的则曲波微漾;在鸳鸯的旁边再配以象征富贵的牡丹纹样及各色花草,同样的花草内容再以角隅纹样的形式绣制在被面的四角。有的被面的四角则配以蝙蝠和云气的纹样,通常以五只蝙蝠代表“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在民间五福则是“福、禄、寿、喜、财”的象征。

为何在婚俗绣品中鸳鸯图案用得多?一般认为其象征了夫妻爱情的忠贞不渝,但其更有古老而深刻的含义:鸳鸯属雁形目。古代农民冬则居邑,春则居野,田牧之世,分散尤甚,故嫁娶必始秋末迄春初,雁来而以为礼,雁来则祀高媒,皆可见嫁娶之时节。在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都要以雁为礼,一是取雁南来北往顺乎阴阳,象征阴阳和顺;一是象征爱情忠贞。其初始来源是与季节有关,以雁为礼限定了婚礼的季节,在农耕文明时代,秋末至春初是农闲季节,因收成有余才有能力置办婚事。

在新床的正上方的红色帐沿上,绣制了喜鹊登梅枝的图案,两只活泼的喜鹊在梅枝上欢快鸣叫,这是“喜上眉梢,开门见喜”的隐喻。

在婚礼上,新娘穿的“踏婿鞋”“礼仪鞋”和由蝙蝠、寿桃、荸荠、梅花等纹样组成的“福寿齐眉鞋”,以祝愿新婚夫妻“福寿双全”“举案齐眉”,还有一种由玉兰、海棠、芙蓉、桂花等图案组成的“玉棠富贵”鞋,寓含着为新婚夫妇祝福的吉祥之意;婚后穿的“凤穿牡丹”和“梅兰竹菊”等图案组成的花鞋,意为富贵、纯洁和守贞的意思。

婚俗中的绣花鞋,图案设计古朴,色彩鲜艳,针功细腻,水乡农村的绣花鞋,更是鞋形别致,鞋形如船,喻路路通,除实用价值外,其图案式样代表了人们朴素的美好愿望,闪现着水乡妇女的智慧和艺术天赋。

同样的花草刺绣图案也出现在了妇女的贴身之物——肚兜上,各式花草,荷花、荷叶还有蝴蝶等组成了肚兜的主体刺绣图案。

求子

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强烈,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水乡婚俗的绣品上也表现得较为丰富,如前文述及的被面,有以金鱼为主体图案刺绣的,金鱼以五六条不等,形态、大小不一,动态各异,辅以水草、花卉及曲折水纹。同样金鱼的图案还表现在妇女的私密之物——肚兜上,当然是两条水中戏闹的金鱼。

早在上古时代,鱼已成为瑞应之一。《史记·周本记》上载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古人又认识到鱼的繁殖能力强,鱼离不开水。元代刘庭信《新水令·春恨》云:“几时能够单凤成双,锦鸳作对,鱼水和谐。”后世遂称夫妇和好为“鱼水合欢”,肚兜上绣制的两条金鱼,正暗喻了合欢和传宗的意思。

这是求子意识在动物图案中的反映,在植物的花草图案中也有这个意识的出现,在绣制鸳鸯为主体的被面上,在牡丹花纹的中间穿插了一株姿态婀娜的草,它在牡丹的花枝间前后左右穿行,直至窜到牡丹的最上方,结出一个沉甸甸的穗子,上面结满了累累籽实。这些籽实的绣制技法有别于其他纹样的技法,其他纹样都以平针绣出,而这些籽实却以打籽的技法绣制这颗沉甸甸的穗子,也暗喻了强大的生殖能力。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野生物种的繁殖力都非常强,如稻田中的稗草,总是除不尽,还处处结起来。最直截了当的求子意识,当推麒麟送子的图案。这个图案有的也绣制在了新床正上方的帐沿正中,画面是一个男孩骑在麒麟身上,一手持莲,一手抱笙,寄“连生贵子”之意,古人认为麒麟是“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人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池”的“仁兽”,挂在新房中祈求夫妇早生贵子,连生贵子。据传,孔子的出生就是麒麟送子的结果。

在上述的绣品图案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形态、动态各异的水纹,除了图案形象的写实情节需要以外,水纹图案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始图腾意义。《诗经》的《衡门》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闻一多先生认为古时男女幽会多在依山傍水之地,好行秘事,所以山和水叫“密”,水或叫“泌”,“泌之洋洋”含有此义。鱼代表了两性关系和生殖,而水与鱼关系密切,所以对水的原始崇拜也正因为了水(鱼)的生殖力和生命力。

驱邪

中华民族纳吉驱邪的文化思想,在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都能找到其物化的具体形象,水乡婚俗中的绣品也不例外。

以凤凰登梅枝为主体图案的丝绸被面,在梅枝旁还绣制了象征刚正、清廉的君子之风的竹子,梅竹二君子相依相伴,引来彩凤双飞翼,象征贞洁和美好的夫妻感情。

同样,凤凰也出现在枕套的刺绣设计中龙凤呈祥的图案:大红的面料上,用黄线和金丝线绣制的蛟龙(黄线绣龙的外轮廓,金丝线绣龙鳞),蛟龙脚踩如意朵云,龙首朝下,龙尾朝上,是一条降妖除魔的蛟龙;一只以蓝、绿色为主调的彩凤则口衔牡丹回首呼应。

“凤凰一出,天下太平”,枕套图案有以双凤设计的,凤穿牡丹:两只色彩各异的凤,互相顾盼,动态造型适合了枕套的长方形设计,边框再绣以瑞气云纹,图案中心是一朵雍容华贵的红牡丹。

象征吉祥长寿的菊花也出现在新婚枕套的设计中,一般都是两朵菊花,再饰以曲折飘逸的绶带。

还有挂于新床上方帐沿中间的发禄袋,从整体造型到花样绣制,整个工艺稍微复杂一点。发禄袋造型有如意加花瓣结合的,有单个如桃子形状的,有六角加花瓣形的,其下方及两旁都挂有各色丝线束成的流苏,袋面上绣制以各类花草、石榴、葡萄等多子瓜果,蝙蝠、喜蛛、万字符,局部部件制成如意、花瓣、绶带造型,外轮廓边以金丝、花线绣成,发禄袋上出现了多种含义的象征物,也就集合了多种美好的愿望。

据记载,宋代时苏州有一条“绣花巷”,集中了专门为刺绣制作花线的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种色泽的花线,加上每种色区分各种深浅层次,合计达700种之多,真是万紫千红各色俱全了;苏州一带,当时专门有一种称作“绣娘”的职业,从事刺绣教习工作,同时她们还要刺绣自己的嫁妆,并且要制作很多带有刺绣的工艺品,以便出嫁时送给男方的亲友。这些待嫁时制作的乡绣品闪烁着水乡新娘的聪慧。姑娘的闺中绣品,如荷包、香囊、扇袋、镜帙、眼镜套乃至裙袍、披肩、衬衣、鞋帽等都成了陪嫁中不可少的物品。这些绣品常以花鸟山水为题材,常常含有吉祥的寓意。

结语

在漫长的岁月里,水乡婚俗绣品造型及绣品图案,除了吉祥图案审美特征外,还渗透进了水乡文化的许多特征,如水文化、鱼文化、蚕桑文化、船文化等的印记。这些文化印记的渗透,使得这些婚俗绣品更加体现了吴地人绵柔、雅致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使得这些艺术品显得更加精致、隽永。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一些地方民俗文化更是体现了鲜活的地方历史,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了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渴望。

注释:

①引自汉·刘向说苑.

刺绣艺术范文篇2

绣品在水乡新婚的妆备中占据得相当广泛,在整个婚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①,秦汉以后,“妻妾衣服,悉皆锦绣”②成为风尚;宋代,皇家专在苏州设立“绣局”,征收绣品;从明清到民国,刺绣已成为苏州姑娘的“必修课”,几乎“家家有绣棚,户户有绣娘”。苏州人在托媒择偶时,都要看对方姑娘的绣品,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聪明灵巧。这些绣品不是婚俗中的硬件,它是附在硬件上的小件,是姑娘人品的折射,是传统的习俗思想的物化形态,不可或缺。

水乡婚俗是一个系统习俗,因有“六礼”③的传统习俗贯穿始终,故有其深刻的人生寓意,在婚礼的所有细节和过程中将祈福、求子、驱邪的传统习俗融合其中。作为习俗的物化形态——婚俗绣品承载了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间艺人们则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出了不同的绣品形态,以及丰富多彩的刺绣图案。

祈福

“福禄寿”,福居首位,足见福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年节之日要祝福,喜庆之日要祝福,在人生大事——结婚这一场面上更是极尽能事,处处祈福。绣品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愿望。

在水乡婚礼场合最显眼的被面,因为嫁妆在结婚当日先在女家陈列,要“铺行嫁”,谓之显被,故最招人眼。丝绸绣被从八条到二十条不等。看料子底色的不同绣以不同的图案,构成不同形式的图案式样。

被面以鸳鸯戏水图案居多,鸳鸯身上各部分的配色虽不尽相同,但都不外乎红、绿、黄三个主色调,变化在于某一色彩的三至四个层次的渐变,或某一色彩的邻近色的穿插(如绿和湖蓝、淡黄和中黄、橘黄等),色彩的变化因素比较多。鸳鸯的动态也各异其趣,有的同向而游,游在前面的回眸顾盼;有的对向戏首,私语窃窃;有的贴身同进,耳鬓厮磨。不同的动态,搭配不同的落花流水纹,有的水纹动感十足,有的则曲波微漾;在鸳鸯的旁边再配以象征富贵的牡丹纹样及各色花草,同样的花草内容再以角隅纹样的形式绣制在被面的四角。有的被面的四角则配以蝙蝠和云气的纹样,通常以五只蝙蝠代表“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在民间五福则是“福、禄、寿、喜、财”的象征。

为何在婚俗绣品中鸳鸯图案用得多?一般认为其象征了夫妻爱情的忠贞不渝,但其更有古老而深刻的含义:鸳鸯属雁形目。古代农民冬则居邑,春则居野,田牧之世,分散尤甚,故嫁娶必始秋末迄春初,雁来而以为礼,雁来则祀高媒,皆可见嫁娶之时节。在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都要以雁为礼,一是取雁南来北往顺乎阴阳,象征阴阳和顺;一是象征爱情忠贞。其初始来源是与季节有关,以雁为礼限定了婚礼的季节,在农耕文明时代,秋末至春初是农闲季节,因收成有余才有能力置办婚事。

在新床的正上方的红色帐沿上,绣制了喜鹊登梅枝的图案,两只活泼的喜鹊在梅枝上欢快鸣叫,这是“喜上眉梢,开门见喜”的隐喻。

在婚礼上,新娘穿的“踏婿鞋”“礼仪鞋”和由蝙蝠、寿桃、荸荠、梅花等纹样组成的“福寿齐眉鞋”,以祝愿新婚夫妻“福寿双全”“举案齐眉”,还有一种由玉兰、海棠、芙蓉、桂花等图案组成的“玉棠富贵”鞋,寓含着为新婚夫妇祝福的吉祥之意;婚后穿的“凤穿牡丹”和“梅兰竹菊”等图案组成的花鞋,意为富贵、纯洁和守贞的意思。

婚俗中的绣花鞋,图案设计古朴,色彩鲜艳,针功细腻,水乡农村的绣花鞋,更是鞋形别致,鞋形如船,喻路路通,除实用价值外,其图案式样代表了人们朴素的美好愿望,闪现着水乡妇女的智慧和艺术天赋。

同样的花草刺绣图案也出现在了妇女的贴身之物——肚兜上,各式花草,荷花、荷叶还有蝴蝶等组成了肚兜的主体刺绣图案。

求子

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强烈,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水乡婚俗的绣品上也表现得较为丰富,如前文述及的被面,有以金鱼为主体图案刺绣的,金鱼以五六条不等,形态、大小不一,动态各异,辅以水草、花卉及曲折水纹。同样金鱼的图案还表现在妇女的私密之物——肚兜上,当然是两条水中戏闹的金鱼。

早在上古时代,鱼已成为瑞应之一。《史记·周本记》上载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古人又认识到鱼的繁殖能力强,鱼离不开水。元代刘庭信《新水令·春恨》云:“几时能够单凤成双,锦鸳作对,鱼水和谐。”后世遂称夫妇和好为“鱼水合欢”,肚兜上绣制的两条金鱼,正暗喻了合欢和传宗的意思。

这是求子意识在动物图案中的反映,在植物的花草图案中也有这个意识的出现,在绣制鸳鸯为主体的被面上,在牡丹花纹的中间穿插了一株姿态婀娜的草,它在牡丹的花枝间前后左右穿行,直至窜到牡丹的最上方,结出一个沉甸甸的穗子,上面结满了累累籽实。这些籽实的绣制技法有别于其他纹样的技法,其他纹样都以平针绣出,而这些籽实却以打籽的技法绣制这颗沉甸甸的穗子,也暗喻了强大的生殖能力。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野生物种的繁殖力都非常强,如稻田中的稗草,总是除不尽,还处处结起来。

最直截了当的求子意识,当推麒麟送子的图案。这个图案有的也绣制在了新床正上方的帐沿正中,画面是一个男孩骑在麒麟身上,一手持莲,一手抱笙,寄“连生贵子”之意,古人认为麒麟是“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人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池”的“仁兽”,挂在新房中祈求夫妇早生贵子,连生贵子。据传,孔子的出生就是麒麟送子的结果。

在上述的绣品图案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形态、动态各异的水纹,除了图案形象的写实情节需要以外,水纹图案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始图腾意义。《诗经》的《衡门》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闻一多先生认为古时男女幽会多在依山傍水之地,好行秘事,所以山和水叫“密”,水或叫“泌”,“泌之洋洋”含有此义。鱼代表了两性关系和生殖,而水与鱼关系密切,所以对水的原始崇拜也正因为了水(鱼)的生殖力和生命力。

驱邪

中华民族纳吉驱邪的文化思想,在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都能找到其物化的具体形象,水乡婚俗中的绣品也不例外。

以凤凰登梅枝为主体图案的丝绸被面,在梅枝旁还绣制了象征刚正、清廉的君子之风的竹子,梅竹二君子相依相伴,引来彩凤双飞翼,象征贞洁和美好的夫妻感情。

同样,凤凰也出现在枕套的刺绣设计中龙凤呈祥的图案:大红的面料上,用黄线和金丝线绣制的蛟龙(黄线绣龙的外轮廓,金丝线绣龙鳞),蛟龙脚踩如意朵云,龙首朝下,龙尾朝上,是一条降妖除魔的蛟龙;一只以蓝、绿色为主调的彩凤则口衔牡丹回首呼应。

“凤凰一出,天下太平”,枕套图案有以双凤设计的,凤穿牡丹:两只色彩各异的凤,互相顾盼,动态造型适合了枕套的长方形设计,边框再绣以瑞气云纹,图案中心是一朵雍容华贵的红牡丹。

象征吉祥长寿的菊花也出现在新婚枕套的设计中,一般都是两朵菊花,再饰以曲折飘逸的绶带。

还有挂于新床上方帐沿中间的发禄袋,从整体造型到花样绣制,整个工艺稍微复杂一点。发禄袋造型有如意加花瓣结合的,有单个如桃子形状的,有六角加花瓣形的,其下方及两旁都挂有各色丝线束成的流苏,袋面上绣制以各类花草、石榴、葡萄等多子瓜果,蝙蝠、喜蛛、万字符,局部部件制成如意、花瓣、绶带造型,外轮廓边以金丝、花线绣成,发禄袋上出现了多种含义的象征物,也就集合了多种美好的愿望。

据记载,宋代时苏州有一条“绣花巷”,集中了专门为刺绣制作花线的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种色泽的花线,加上每种色区分各种深浅层次,合计达700种之多,真是万紫千红各色俱全了;苏州一带,当时专门有一种称作“绣娘”的职业,从事刺绣教习工作,同时她们还要刺绣自己的嫁妆,并且要制作很多带有刺绣的工艺品,以便出嫁时送给男方的亲友。这些待嫁时制作的乡绣品闪烁着水乡新娘的聪慧。姑娘的闺中绣品,如荷包、香囊、扇袋、镜帙、眼镜套乃至裙袍、披肩、衬衣、鞋帽等都成了陪嫁中不可少的物品。这些绣品常以花鸟山水为题材,常常含有吉祥的寓意。

结语

在漫长的岁月里,水乡婚俗绣品造型及绣品图案,除了吉祥图案审美特征外,还渗透进了水乡文化的许多特征,如水文化、鱼文化、蚕桑文化、船文化等的印记。这些文化印记的渗透,使得这些婚俗绣品更加体现了吴地人绵柔、雅致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使得这些艺术品显得更加精致、隽永。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一些地方民俗文化更是体现了鲜活的地方历史,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了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渴望。

内容摘要:水乡婚俗是一个系统习俗,婚俗中的绣品是习俗思想的一种物化形态。它承载了人们祈福、求子、驱邪的善良愿望,绣品图案融进了水乡文化的许多特征,这些吉祥图案体现了鲜活的地方历史,也是表现我们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婚俗绣品图案文化吉祥寓意

注释:

①引自汉·刘向说苑.

刺绣艺术范文篇3

牵针引线,缝韧游走,在织物上开出各自的花团锦簇来,为人们的生活平添无限的生趣,在堪称刺绣王国的中国,刺绣不仅伴随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而且还从一种更为细致的角度展现了各个民族的内在气质与生活智慧,成为历久不衰的民族典范。所谓民族服饰刺绣,主要指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民间刺绣与某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相互结合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不同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境遇、文化习俗等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这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章服制度的生动显现,更以其各具特色的装饰形式传递着各个民族的文化信仰与族群崇拜。

二、民族服饰刺绣史概述

我国刺绣艺术可谓源远流长,“丝”与“缝纫”的涌现使得刺绣艺术必然而然地成就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美丽踪迹。无论是“衣画而裳绣”的章服制度,还是“绣缋共职”的周代记载,都有力地证明了刺绣的“远迹斑斑”。《周礼•考工记》则无疑明确了刺绣工艺的艺术地位,并肯定了其实用与审美相互结合的工艺追求。有史可循,商周时期“绘”“绣”并用,开创了早期的服装刺绣工艺,在宝鸡西周井姬墓中出土的“辫子股”绣残片上可以找到那些更为确凿的明证。秦汉时期,由于官方“织室”的介入,刺绣不仅成为服饰装饰的重要手段,而且逐渐以图文的不同、色彩的差异、做工的粗细来标识官职大小与身份高低,技法上亦突飞猛进,堪称飞跃。唐宋时期,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以及封建社会的文化礼教,为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女红”美德的树立,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以及雄厚的社会物质基础,使官绣、民绣皆大繁荣。明清是我国民族服饰刺绣的巅峰时期,堪称服饰刺绣发展的黄金时代。“丝绣作”“尚衣局”“御马监”“工局”等官设机构的直接参与不仅促成了“江南三大织造”南京、苏州、杭州的刺绣典范,还引发了以地域特色成名的“苏、蜀、粤、湘”四大名绣等,至此民族服饰刺绣以其古朴、典雅、庄重、大方饮誉海内外。此后刺绣又经历了民国的淡化期、新中国的萌动期以致当前的国粹般的推崇备至,无不显现出民族刺绣艺术的魅力。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成为民族服饰刺绣的代表之一,这不仅呈现出汉民族的刺绣艺术特色,同时显现着其他少数民族的某些影响。在少数民族服饰刺绣中,苗族是一个典型代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苗族服饰堪称“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其花纹、饰物等形式的追求与精神意义的关联达到了一种内在的必然。总体上来说,苗族服饰刺绣依然秉持着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技法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苗族服饰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战争、迁徙等重大历史,还可以看到宗教、习俗、田园、城池等乡土情节,诸多的铭记并非仅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美好祈愿。

三、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从我国服饰刺绣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民族服饰刺绣之所以能够达到形式与意味的高度统一,并获取如此之高的世界声誉,不仅仅是其历史的古老、久远甚至神秘使然,更为重要的是那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深厚的物质文化所积养起来的智慧与技艺,这自然也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

(一)源于神话的手工创造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起源亦因“龙的图腾”与代代相传而异常神秘。传说大禹治水之后,生活习式皆有转变,唯有刺身纹龙的做法如故,仲雍继位后意图在刺身与“示龙”之间找寻妥善之法,其孙女“女红”将纹身由“刺身”转变为“刺绣”,从此大家免遭“刺身”之苦,而“刺绣”工艺亦开始了流传,人们以“女红”之名谓之,相传至今。

(二)张弛有度的生活习式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我们广大先民的生活习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习式,在此指的是以地域为界限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的漫长封建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安逸的生活环境,刺绣工具简便,场地、设备等无限制,无论是劳动妇女还是贵族妇女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她们或以此为美德,或以此为寄托,以一种极其平静而真诚的自发方式自绣自用,将刺绣作为自家生活的一部分而欣然为之。

(三)循之有道的礼仪教化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除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还与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推崇礼仪教化、崇尚装饰的民族传统密切相关。圣人孔子在其《大戴礼记•劝学》中认为:“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在如此圣言的教导下,中国人重视服饰装束亦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常识,我们以“礼仪之邦”而饮誉世界。此外,在我国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便将“衣会而裳绣”定为规制,此种循之有道的礼仪教化,在刺绣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的国度里,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可谓水到渠成。

四、人与自然的艺术对话

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与智慧充分展现在我们的民族服饰刺绣艺术上。在此,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生与自然皆化为一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尤其在汉民族服饰刺绣艺术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简言之,我将此称作人与自然的对话。当一切繁复退却之后,对于人类来说剩下的只有自然,那么对话则是最好的一种生存方式。

(一)农耕文明的就地取材

古人的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缪缪数笔便道出了农耕社会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情感,同时也从侧面客观地描述了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中国农业社会长达三千多年,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男耕女织,这种农耕文明的社会制度,不仅为人们的生存提供自给自足的物质基础,还为人们精神生活的物化提供就地取材的便利。自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养蚕方法也不断更新,缫出的蚕丝亦越来越适应刺绣所用,因此刺绣所用的材料皆可自出,这对民族服饰刺绣的发展是一种有力推动。

(二)纺织缝纫的工艺发展

手工刺绣是在一般的缝纫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远古先民“骨针缝皮”以来,我们祖先的纺织工艺便开始了萌发的源起,大量考古资料的发掘告诉我们,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有了纺织技术,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绢片、丝线、丝带和苎麻布等,证明了中国的丝织业已走向新的突破。此后随着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的确立与更迭,在纺织缝纫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刺绣技术也不断提高,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并逐渐丰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吉祥寓意的文化追求

民间服饰刺绣是劳动妇女审美意志的结晶,在从事的刺绣活动中,传承着也创造着各种寓意丰富、吉祥的装饰纹样,成为她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她们在衣服的领口、袖口、裙边、披肩、帽子、鞋子等关键处施以相应的动、植物以及自然事物如日、月、水、云等各种形象,并通过合乎自己审美理想的简化与提炼,以寓意、谐音、象形等手法,使纹饰图案化和符号化,体现了对平安、富裕的美好祈愿,构成了丰富意蕴的刺绣艺术语言。

五、历史与未来的绿色通途

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受西方现代着装理念的影响与大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冲击,民族服饰刺绣艺术逐渐的淡化而衰落了,某些特殊技艺甚至濒临灭绝的地步,然而随着机械化产品单一、生硬、冷漠等固有特性的不断显现,机械产品与社会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亦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生活样式”和“自我意象”的不断追求更难以从整齐划一的产品那里得到满足。因此,传统的刺绣工艺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重又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以个性、温情、绿色、环保的崭新概念引领着服饰潮流。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历经了我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同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意义上看,民族服饰刺绣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历朝历代的史书,它不仅反映人们日常生活,而且还与当时的历史大事遥相呼应,更与民族的图腾文化相互印证。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除汉民族以外,苗族服饰刺绣亦是较为典型的代表。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工艺较为复杂,一套盛装有的达数十种不同图案纹样以及不同的刺绣技巧,但每一种图案纹样又都相应涉及苗族社会的传说故事、信仰崇拜、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因此苗族服饰刺绣艺术不仅在纹样色彩构图等形式特征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还兼具艺术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具有历史文化的承载作用。

(二)真善美的集结与发扬

民族服饰艺术是真善美的集结与发扬。所谓“真”,即指民族刺绣艺术无论是其就地取材、还是其创作上的原发性、原创性以及创作者身份特点,都具有真实可贵的特点,不仅形式活泼,关键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真情,显然真情是通向美和善的。所谓“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灵魂与蕴藏。无论是美丽神秘的刺绣源起,还是自绣自用的吉祥追求,也无论是承前启后的礼仪教化,还是万物有灵的天人相合,无不是关乎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大善之德,是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刺绣纹样中都是惯常表现的主题,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所谓“美”,首先是一种形式美,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形式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紧系民族生活而历经综合、提炼与集结的美好形式与文化符号,具有浓烈的民族气质和艺术个性。此外,我们还看到了精神之美,千百年来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经久不衰,并不单单是因为形式的完美,那蕴藏在形式之中的民族精神无疑具有永恒的魅力。

刺绣艺术范文篇4

1中国传统艺术中蕴含的辩证法

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创造追求和谐的艺术氛围,而营造这种氛围的手法是多样的。多样的艺术手法始终遵循艺术辩证法的规律与内核。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世界辩证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中国古代艺术家深谙此道,将动与静、形与神、虚与实这些辩证手法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追求美,创造美。在众多优秀的民族艺术中,苗族刺绣因其醇厚的少数民族风格、旖旎的装饰效果而独树一帜。营造出这种装饰效果的因素之一,就是苗族绣女在图案设计中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中蕴含的艺术辩证法。

2苗族刺绣图案中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法的应用与表达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而对于美的理解则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审美需要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反映了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审美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情感化,它把世界作为自己的作品来观照[1]。造型已经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蕴涵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一定“有意味的形式”。苗族绣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将艺术辩证法运用到刺绣图案,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2.1苗族刺绣图案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是艺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阳为动,阴为静。正如《庄子•刻意》所云:“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动”与“静”的关系,即“阳”与“阴”的关系。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因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不是截然分开的[2]。

2.1.1图案形象上的动与静苗族刺绣图案中几乎囊括了所有苗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物象——植物、动物、人物、建筑、山水、天象、文字等。在将这些物象转化为图案形象时,苗女运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动物设计为图案主体物象,且多以动态形象呈现,如人在舞蹈、打仗、劳作,动物在奔跑、扭动、飞翔。而用于点缀的图案元素多为静态物象,如植物、山川等。通过不同物象动与静的对比,赋予了平面静止图案一股活力。苗族民间流传着务么细抗清的英雄故事:务么细会飞,通神灵,能撒豆成兵,把清兵打得落花流水。如苗族刺绣图案《务么细奋勇杀敌》,见图1,务么细骑在强壮的战马上,手执马缰和弯刀,高声呐喊,举旗指挥大家奋勇杀敌,其他战士也挥舞着长枪英勇作战。画面中所有的人物、动物都处在极其兴奋的奔跑状态,面部表情夸张,且动势、方向不一,使得画面极具张力,仿佛能听到战场上人喊马嘶的声音。只有在画面右上角的太阳处于静止永恒的状态,仿佛在事不关己地观看这历史中匆匆划过的战争瞬间。人世间的动与天象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静态的太阳,衬托出战场的惨烈与激荡,动态得到最张扬的表现;同时,动态的战场烘托了太阳的永恒,人世间所有的爱恨情仇、利益纠葛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篇章,和平才是永恒的主题。苗绣图案形象充满张力与魅力,其关键在于恰当选取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最大限度地运用暗示性手法,以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通过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使原本静态的视觉形象在观众的心中“动”起来。

2.1.2图案构图上的动与静刺绣为平面艺术,其视觉冲击力的表达很大一部分要依赖构图营造。苗族绣女将各种形象元素进行了“有意味”的排布,富有动感的构图主要有S形、放射形、螺旋形等,富于静态的构图主要有平行构图、对称构图等。动态构图将构成元素的形和量进行不均衡的排布,以此造成动感。静态构图将均等的形和量有节奏的排布,给人以静止、稳定、永恒不变的感觉。苗族绣女在勾勒动物形象时,根据动物的天性,表现其最具特色、最能展示其美感的动态构图。如苗族刺绣图案回形螺旋的龙,见图2,龙采用俯视的角度,龙头在画面中心,龙身由内向外盘旋,以龙头为中心点向外运动,中心点是静态的重心,使动的秩序稳定,由静到动形成向外扩张的艺术表现力。回形螺旋将龙的长度和柔软度展露无遗,张牙舞爪却流露出一丝顽皮可爱,充分表现了这一神物在天空穿梭盘旋的威武与保佑人间的神力。苗族绣女在创作植物、山水等静态事物的形象时,往往会把其归纳为几何图形,简洁大方,并配以均衡的构图。平面图像因构图的合理应用而变得富有节奏感。静态构图中,量的均衡、形态的统一、方向的一致均能表现静的感觉,但要想使静的美更加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必须在整体的静中求得局部的动;动态构图中,量的不均衡、形态的多样有利于表现动的感觉,但为了避免画面的杂乱,必须在整体的动中给予局部的静,使得画面稳定。这种构图上的动静对比在远观时可提供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表现力。

2.1.3图案颜色上的动与静色彩因与人类的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而有了性格,苗族绣女出色地处理了绣品的色彩面积、比例、位置等要素,使得绣品具有了情感。苗族中老年妇女的服饰多采用蓝灰色调的刺绣,配以绿、紫色,颜色相对单一,作品典雅凝重,朴素大方,最能诠释怀旧思古之情。而年轻女子的服饰多采用色彩明快的红、绿、橙、黄等进行刺绣,颜色搭配多样,绣品色彩斑斓。有些绣品上绣缀金线、银线、彩珠、亮片等,使图案更加富丽堂皇、艳丽夺目,有力的色彩组合传达出少女的青春气息。苗族刺绣在颜色上通过单纯素净的统一色调与丰富华丽的跳跃色调的对比,达到了动与静的对比,同时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衣服主人的身份信息。通过分析可知,苗族刺绣的美感是因其图案具有张力,而这种张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与静的对比,而动与静也是在互为对比又互相依存的状态下体现的。

2.2苗族刺绣图案中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妥善处理“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强调“形”与“神”的统一互渗,是中国民族艺术设计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苗族刺绣中的图案形象大都具有直观性、形象化的特点,善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苗族刺绣图案蜈蚣见图3,作品把握了蜈蚣身体柔软、分节、多足、嘴部似钳的特点并加以提炼、变形,创造了一条活灵活现的蜈蚣。苗族刺绣浓厚的民间意味,正是由于其图案写实,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象形似,更易引发大众的兴趣与共鸣。虽然在高层次的艺术标准中强调神似的重要性,但是形是基础,没有“形”,“神”也就无法表现。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形神兼备的。形象的生动与否,取决于精神状态的刻画程度,形和神相辅相成,形有神而活。在形似中发掘内在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的形象上进行变形或夸张,才能使作品既有形又有创新的意味。神似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的。黄宾虹说:“不似之似,乃为真似。”苗女用“心”去绣,在提炼形的基础上,把对物象的感受绣进去,突出作品中物象的精神、气韵。如苗族刺绣图案《纺纱》见图4,妇女居于画面中央纺纱,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身后的男人坐在椅子上抽旱烟,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图案中的人物形象简洁,虽未采用西洋油画般的写实手法,但人物的神态刻画得生动传神。形与神是苗族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神各自是有独立性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神是依附于形的基础上,但不是绝对依靠形去完成的。如把形画得很逼真、准确,丢失了画内在的神韵和物象的内在精神,“神”就体现不出来了,只会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苗族刺绣以清新、乐观、幽默的民间情趣和活跃的生命气息造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使画具有内涵,这也正是“神”的体现。

2.3苗族刺绣图案中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现实感性空间形态最基本的2个方面是“虚”和“实”。从哲学的角度看,“虚”和“实”的关系即为无限与有限的关系。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人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中不乏其例。苗族刺绣图案往往通过将现实物象与幻想物象的组合来达到空间意境的营造,日常生活空间与虚幻的神仙世界重叠混合,从而在“实”与“虚”的相互融合中让人获得对画面意境的感受。苗族刺绣图案《美好生活》见图5,两位苗族男子在亭阁里把酒言欢,牧童骑在牛背上放牧,鱼、蛙在桥下的水中悠然地生活,一副人间乐土的美好景象。此处描绘的是苗族人民现实生活的场景。在画面中央,仙女架七彩祥云而来,手持蒲扇为人间召来风调雨顺,童子手持葫芦意为装满“福禄”,蝴蝶、鹊鸟将天界的神仙意味营造得更加浓厚。在同一平面中,既有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又有神仙瑞兽的虚幻想象。2个不同时空交织融合,不仅没有突兀感,反而给人以合理感。正是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苗绣作品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在审美感受上更宽泛更自由,成为一件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品。就意境的艺术创构而言,可以将它分为虚实两境,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3]。虚实相生,以有形见无形,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让人联想而产生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这一点正是中国艺术意境创构的哲学内涵。苗女虽未接受过正统的“官方教育”,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已经融入其血液,苗女在进行刺绣活动时潜意识地将虚实对比融入创作中。在这种意境氛围里,观者想象的潜能被激发,思路驰骋在苗绣作品描绘的美好梦幻世界中,心灵的愉悦感提升,这也是能引起观者共鸣的原因。“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成就了苗族刺绣的艺术表现力。

刺绣艺术范文篇5

关键词:刺绣手工艺;创新融合;艺术设计;实施策略

刺绣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重要的艺术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图案精美灵动,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市场上销售刺绣产品基本上都是机械刺绣,这对我国刺绣手工艺的发展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力,学习刺绣手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随着教学本土化创新改革,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融入刺绣手工艺,创设更新颖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索能力,艺术设计类的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充分探析刺绣手工艺的内在审美性、艺术性、实用性、寓意内涵,将其巧妙融合到设计教学中,激发学生动手创造力和分析力,不仅能够更好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还能拓宽学生思维,为艺术设计拓宽灵感和思路。

1刺绣手工艺具有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的优势

刺绣手工艺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价值。第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怀。刺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它是人们用针和线在绣布上添加内容表达思想情感,不仅美观而且传达了绣者的愿景和情怀,传承了中华文化,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融入刺绣内容,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使命感。第二,刺绣艺术的学习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具有共通性。设计专业教学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并总结,这也恰恰符合刺绣的动手创作特点,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和活学活用。第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初心,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刺绣是细腻的工作,需要很强的专注力、耐力、定力等个人品质,刺绣手工艺转换为艺术设计教材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更加细腻及专注的品质,比如色彩的搭配和应用,为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品质。第四,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综合能力。刺绣过程需要动眼、动脑、动手,需要在色彩、线条、构图、技巧等方面认真观察、动脑构思、动手制作,而这些恰恰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所需要培养的能力,借鉴刺绣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激发学生潜在创造能力。

2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资源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艺术设计艺术类的专业所包括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公共艺术等专业,而刺绣手工艺更多与服装设计相关。中国的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服装设计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在优秀服装设计师不断传承融合创新下我国服装设计师在国际上拥有了一定的地位,服装行业对优秀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服装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光明。刺绣手工艺与服装设计专业有很大融合性,但刺绣元素在融入教学也面临着困难。其一,受众群体减小。随着开放,文艺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刺绣手工艺元素的受众群体变得更小,受众也呈现中老年人化。服装为了能更好迎合市场,在设计上只能弱化传统刺绣内容。其二,机械化的冲击。传统刺绣在技艺上、针法及图案肌理都呈现出绝美的效果,各民族刺绣手法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但是传统手工刺绣的生产周期长且人工成本高,与快速运行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反差,这影响了传统刺绣工艺的传承,机械加工能更快满足市场上“快”和成本低的需求。虽然民族刺绣在国内市场面临的困境,但是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很多知名服装设计师也致力将中国刺绣手工艺融合到作品当中,引发中国刺绣时尚潮流。将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资源是具有实践可行的依据,在《尚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刺绣在岁月长河中经不断融合创新,已成为当下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符号,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传承价值,这使其对教学改革有很大的融入性和渗透性,有利于培养和发扬本土民族文化。专业教师巧妙地把刺绣融合到各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其文化底蕴并掌握刺绣、技法、配色等技法,将成为学生创新设计的源泉。

3刺绣手工艺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的实施策略

在刺绣手工艺融合到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校园内外的融合创新。教师应积极结合教学,将刺绣所蕴含的手工艺历史、特点、纹样、材料、工具等设计元素融合到教材中,使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让本土刺绣文化不断渗透学习应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领悟创新。同时,民族传统手工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设中也需要社会的积极支持。

3.1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合渗透刺绣手工艺教学,优秀刺绣专业教师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积极建设专业的刺绣教师团队,才能为刺绣融合进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专业教师团队须以在校艺术设计专业任课教师为核心力量,将在“刺绣”作为评价教师专业水平考核内容,组织教师参加刺绣学习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刺绣水平和基本技巧。其次,开拓校外师资资源,常言有“高手在民间”,学校应将校外专业的刺绣手工工艺传承大师引进校园,通过在课程教学的渗透培养更多热爱刺绣的学生。还可以实施校企合作,将学生带领到刺绣作坊,让学生参观学习和感受刺绣艺术的魅力所在。

3.2融合创新刺绣课程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对课程熟练情况进行创新教学,把握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对刺绣的掌握情况设计课程,依照刺绣的难易及针法发展阶段不同灵活搭配学习。从学习简单的绣品开始并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刺绣的手法技巧和色彩搭配,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在色彩应用和构图中进行创新设计[1]。其次,刺绣课程是一门动手操作课程,需要合理安排课时,常规高职院校一节课时间为45min,而这时长对刺绣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因此应结合刺绣教学的特点将课程时间设计为2个课时连堂以连贯的学习。通过长时间的刺绣手工艺的练习和方法积累,学生能在设计创作中得到灵感,将灵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为创新奠定基础。

3.3强化对校园活动的渗透

刺绣手工艺的教学仅利用刺绣手工艺课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教学需要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2]。比如,将刺绣手工艺融入美术专业课程、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融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等,将刺绣手工艺融合到更多课程中进行渗透教学。其次,开展刺绣校园活动,如开设刺绣校园社团、开展刺绣活动大赛,针对刺绣学习进行研究,拓宽刺绣教学活动范围。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引导学生走出去不断吸纳新知识,感悟中激发灵感创作。让学生走出去,像周边采风、传统服饰参观、参观刺绣作品等,通过活动感悟刺绣文化和技艺。

3.4加强校外融合创新

积极利用校外传统刺绣工艺资源进行教学的创新融合。第一,融合地域文化中传统刺绣手工艺的特色,创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刺绣手工艺教学活动。例如,利用甘肃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的庆阳刺绣、甘谷刺绣、东乡刺绣等,将当地刺绣技艺与艺术设计专业融合,因地制宜地设置艺术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好实操场所。第二,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设计的艺术产品都将服务于社会,因此,融合创新理念需要以市场为先导。传统刺绣应作为新时代的艺术教学渗透的载体,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工匠精神,通过新设计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4结束语

刺绣艺术范文篇6

刺绣,也称绣花,是指在各类面料上经过针线的相互穿梭缝制出具有装饰图样和纹案的手工技法。我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舜禹时代就有刺绣相关的文字记载。刺绣在夏商与秦汉时期发展成熟,到明清达到顶峰。由于民国时期推翻了封建帝制,象征统治阶级的刺绣官服也不再使用,刺绣的发展出现中断。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发展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刺绣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只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流传着服饰刺绣的古老手工艺。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刺绣工艺逐渐被机绣技术替代,虽极大地提高了刺绣生产效率,人类却失去了对传统刺绣手工艺的传承。

二、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意义

传统刺绣作为人类社会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情愫,是中国精湛手工艺的代表。充分把握运用历史背景下刺绣发展的不同形态,将其与现代服装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相结合,对刺绣工艺多元化的应用创新,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表现手法的丰富具有现实意义。此外,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复兴、促进当代手工艺的发展和创作经验的积累都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1]是保护古老手工艺和传承中华文化并行不悖的理性选择。

三、传统刺绣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一)传统刺绣的艺术特征

1.配色丰富考究。传统刺绣在设色上十分考究,根据阴阳五行的理念将青、赤、黄、白、玄设为“正色”。正色是传统刺绣应用的主要颜色,常与其他色彩相互搭配构成绚烂丰富的刺绣色系。此外,传统刺绣的色彩搭配分为两种状态,其一,刺绣色彩大都以红、黄、蓝为主,与金线搭配,色彩对比强烈,配色浓重绚烂,常用于隆重的民族节日庆典中;其二,刺绣色彩用浅色系,同色系进行搭配,颜色淡雅柔润,脱俗秀丽,体现了柔和含蓄之美,常用于生活物品和服饰装扮方面。

2.针法繁多,工艺精湛。针法是刺绣图案构成的根本表现形式,传统刺绣精湛卓绝的风格和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多种针法的变换组合。直针、环针、套针、平针、散错针等多种刺绣技法,将刺绣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完美呈现出来,塑造出传统刺绣不同风格的肌理纹样,极大地丰富了刺绣技艺的表现形式。此外,刺绣技法的多样性也衍生出不同的刺绣品类,典型的有网绣、十字锈、抽纱绣和雕绣等几种,无不体现了我国精湛的刺绣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装饰效果。

3.图样生动传神且寓意深厚。传统刺绣纹样作为一种图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它常以物化符号来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里的思想动态,比如石榴、松鹤、鸳鸯、锦鲤、牡丹、麒麟等反映人们对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富贵平安的美好期望。[2]除此之外,传统刺绣纹样还被统治阶级用来标榜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例如五爪腾龙图纹是帝王的专用刺绣纹样,而亲王级别只能用四爪蟒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由此可见传统刺绣纹样在古代社会还具有封建统治的阶级象征色彩。

(二)传统刺绣的文化内涵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由于在区域上的差别以及技艺上的发展,国内的刺绣工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逐步构建起了有空间和地域之分的刺绣格局,并且累积了百余种风格以及特点各不相同的刺绣针法。[3]首先,按地域分类,我国刺绣有“四大名绣”,即苏绣、蜀绣、粤绣、湘绣。苏绣以套针为主,针法细腻,纹样活泼秀丽,色彩淡雅是它的特色风格。而蜀绣在吸收苏绣精髓的基础上,采用软缎和丝绸作为刺绣的主要材料,以国画作为主要格调,针法细密平齐,蜀绣具有浓彩泼墨的艺术特色。比起苏绣和蜀绣,粤绣的色彩对比更加强烈,常以套针和施毛针为主,在纹案轮廓上惯用金线圈缝,更加追求纹样繁复,色彩瑰丽的奢华效果。而湘绣是在民间技艺发展的平台上,吸取粤绣和苏绣之长建立起的绣种,湘绣以软缎、丝绸和纱作为主要刺绣材料,主要缝制人文景观和山水、花鸟等艺术绣作。其次,按民族特色分类,我国苗族、侗族、彝族的刺绣各有千秋。苗族刺绣工艺精湛,主要用在妇女服饰方面,例如领口、袖口、前襟和裙边等部分,苗族刺绣的取材来源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绣品色彩强烈亮丽,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苗族人对人文自然的崇尚和高超的审美观念。侗族服饰刺绣的纹样以抽象和写实相结合,内容丰富多样,用色方面也不像苗族那样对比强烈,侗族用色协调柔和,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而彝族的刺绣主要以二方连续纹样和单个图案为特色,以写实性的自然形态和简约的几何形态组合,造型生动,变化多端。我国传统刺绣文化内涵丰富,品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是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和艺术宝库,将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是发挥传统刺绣艺术价值的不二选择,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中国古老手工艺的传承创新。

四、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材质创新原则

传统刺绣材质一般指的是绣线。我国传统刺绣材质大都以真丝线为主,但使用真丝线的绣品易起毛,难以清洗,并且当真丝线绣品与亮片绣和珠绣结合时又容易被刮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挖掘创新型的材质是解决当今刺绣的核心问题。在当今时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立体刺绣、珠绣、亮片绣、丝带绣等多种刺绣材质的创新在国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数不胜数。例如范思哲(VERSACE)2011秋冬高级定制这款礼服,采用了多种刺绣材质,立体植绒花朵,亮片和珠子编织而成面料,立体花瓣装饰,宝石镶嵌,弱对比撞色搭配,非常精致的刺绣细节设计彰显着高级定制独有的艺术魅力。[4]

(二)图案时尚原则

传统刺绣图案作为我国刺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取材丰富纹样多变,是现代服装设计在展现刺绣文化时必不可少的应用元素。传统刺绣图案一般以花鸟、山水、动物为主,若将传统刺绣图案直接运用在现代服装当中,就会显得过于生硬直白,并无创新和时尚可言。由此可见,现代服装设计在应用传统刺绣图案时,要与现代流行的时尚元素紧密结合,即将传统图案纹样与立体时尚廓形结合,将传统图案素材与创新材质结合等等,做到立足传统,推陈出新,才能赋予传统图案新的时代生命力。

(三)色彩现代原则

中国传统的刺绣色调一般分两种:浓烈的艳丽色调和淡雅的柔和色调。而中国传统刺绣的色彩搭配大都以红绿撞色为主,即红花配绿叶,因循守旧的颜色虽传承了刺绣的配色文化,却无时尚的颜色可言。而传统刺绣色彩要具有现代化的特色时尚,就要做到大胆用色,巧妙配色,利用不同色系的不同纯度、亮度、饱和度进行调节,即使是同一色系也要有色彩层层叠叠,丰富多样的艺术视觉。如华伦天奴(Valentino)2012秋冬系列的服装,在粉紫、红紫、浅紫、黄紫、深紫等色彩结合的基础上把刺绣与蕾丝相糅合,层次丰富,精致华美。(四)手法多样原则刺绣的手法就是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表现形式,包括加法、减法、变形和综合运用等。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手法一般以加法为主,珠绣、亮片绣、立体花朵绣都是加法的一部分。要更大化地发挥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艺术价值,就要应用多种手法进行设计创新,将时尚元素和手工装饰相结合,使刺绣在服装上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五、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创新和时代的发展,传统刺绣的手工技艺逐渐被刺绣机械替代,除具有民族特色元素的品牌服装外,市面上流通的大众服装在刺绣方面都以机绣状态呈现,淡化了对传统刺绣工艺的传承。而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刺绣,在当今国际的时尚潮流下主要被用在高级定制的时装中,下面从五个方面对传统刺绣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一)传统刺绣的材质和纹样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紧密结合

郭培作为我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师,在1997年创立了玫瑰坊时装公司。她的作品常在服装细节处体现中国元素,手工制作颇多,刺绣尤为明显。例如2016/2017秋冬高级定制(CoutureFall2016)系列(局部),用金银线绣制在同色系的薄丝上,局部辅以珠绣、盘金工艺和立体绣花,层次丰富,雍容典雅。此外,在服装的腰背部分,用多种手法与传统刺绣中的锦鲤纹样结合,凸显了服装的灵巧生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传统刺绣图案的装饰与工艺的创新应用

我国传统刺绣图案以独具文化特色的纹样和装饰,成为国际设计师广泛应用的时尚元素。在AliceArcher2016/17秋冬高级成衣会上,它的系列服装将中国的花鸟图案绣在光滑亮泽的面料上,刺绣造型夸张,装饰丰富大气,工艺精湛且图案富有张力,使服装的每个细节都生动无比,散发着华美的气韵和东方艺术特色。

(三)传统刺绣的色彩和图案在高级成衣中的锐意创新

创立于1978年的台湾高级时尚品牌夏姿•陈,其设计师王陈彩霞擅长在服装上运用对比色系的套色技法或同色系的类比配色。例如2016春夏姿•陈(Shiatzy•Chen)新款服装,色彩上服装整体以粉桃色的色调为主,在真丝与透明纱拼接的基础上,用金线、粉色丝线绣制同色系的桃花纹样,手工精制,层次多元,将服装的浪漫唯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在裙装的下端,用极具现代气息的马赛克纹样进行绣制,并在局部搭配回字纹的传统刺绣纹样,将传统与现代、西方和东方相结合,展现了服装时尚独特的艺术视觉。

(四)民族传统刺绣的地域局限性将时尚与世隔绝

从民族区域上分类,我国最具特色的刺绣主要分布在苗族、彝族和侗族等深山里的民族,由于山貌地势的隔绝减少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这些少数民族的刺绣文化代代相传,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到如今仍然保持着精美的刺绣作品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尤其是苗族刺绣,令人惊叹的传统手工艺因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很难走出大山与时尚相碰撞,造成了当今刺绣文化独具民族性缺乏现代性的状态。

(五)传统刺绣在日常服装应用上因循守旧、创新不足

随着现代化观念的发展,年轻一代在时尚方面更加推崇与时代潮流并驱的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传统刺绣红绿搭配的色彩和花鸟、山水的图案过于因循守旧,并且流传下来的绣工技法和刺绣材质一成不变,于是传统刺绣便成了老旧和年代的象征,在日常服装中的应用愈来愈少。虽然一些中档品牌服装以民族风为特色,把手工刺绣作为时尚的卖点,但还是只有少数人会将此类服装穿着在日常生活中。

六、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传统刺绣以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美学艺术价值,在我国数千年的服饰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机绣工业逐渐代替刺绣手工艺的今天,传统刺绣要保持鲜活的时代生命力,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是必然的选择。下面针对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刺绣在国际时尚中的影响力提出几大策略。

(一)把握时代命脉,紧跟时尚潮流

传统刺绣要在时尚潮流中成为流行趋势的主导元素,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同时,也要牢牢把握时代的命脉,将现代时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刺绣元素结合,在不失去设计现代性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设计民族性,这就需要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遵循上文提及的四大设计原则,即材质创新原则、图案时尚原则、色彩现代原则以及手法多样原则。在遵循四大原则的基础上,传统刺绣才能在现代服装中最大化地发挥它本身的美学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积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只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刺绣手工艺,坚定不移地将民族文化推向国际,并引进国际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才能让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发扬光大。近年来,神秘的苗绣走出大山,逐渐走入国际时尚的舞台,以华丽的图案、独特的肌理感和精湛的手工艺令国外时尚界惊艳叹服,在2011年12月份的《嘉人》杂志中许晴身穿“百鸟衣”,苗绣繁复华美的纹样图案与欧美简约大气的廓形结合展现了设计独特的节奏感,高级时装品牌与苗族盛装的搭配,竟如此和谐而有张力。

(三)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刺绣作为我国古老的手工艺,要走向世界,就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民族刺绣工艺和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当代时尚潮流结合,锐意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文化底蕴的服装之路,才能使刺绣在国际时尚中被更多人所认可。在诸多国际顶级时尚品牌中,台湾设计师王陈彩霞的夏姿•陈(ShiatzyChen)品牌以其蕴含的中国文化与美学精神吸引了众多时尚人士的目光。[5]夏姿•陈作为我国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在2016春夏系列中,从中国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通过精致刺绣描绘出带有东方传统韵味的花果山华丽场景,再加上蕾丝、雕花、乌干纱等多重面料的组合,使艺术与传统完美结合。

(四)保持鲜明风格,树立特色品牌

传统刺绣要坚持手工缝制,保持鲜明风格,树立特色品牌。设计风格与品牌特色是服装的灵魂,在时尚风格迥异多变的时代,引导原创个性,不受时尚所局限,不因潮流而左右[6]是服装葆有鲜明风格和品牌特色的前提。但相比起服装来讲,传统刺绣的特色与精妙之处却在于手工缝制的不可替代性,而号称“鬼才”的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Mcqueen)却将这两种特色运用得得心应手,使得品牌个性特色鲜明。例如亚历山大•麦昆2016/17秋冬男装系列,在笔挺西装上绣制巨型黑色蝴蝶,在蝴蝶造型结构变形的基础上,配制极具现代主义特色的图案色彩,其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天马行空的创意设计,在挑战传统审美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对世界优秀文化兼收并蓄

世界各民族各有其设计风格特征,我们去伪存真、借鉴使用,例如严谨复古的英伦风格,优雅浪漫的法式风格;华丽、繁复、精致的俄式皇家风格,古代中式厚重绮丽、古朴自然的风格,还有明丽缠绕的印度风格等[7]。除此之外,还有各国的宗教、图腾、建筑、文化、服饰等也都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对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做到为我所用是每个服装品牌设计师需要具备的态度和品质,更是服装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例如R•Shemiste2016春夏系列服装,汲取我国民俗元素和刺绣工艺,将颇有民俗气息的锦鲤刺绣加入设计,尤其是与绸缎面料与运动风设计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既古典又现代,红色与蓝色也相当高调、亮眼。

七、结语

传统刺绣的文化内涵深厚且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当中,传统刺绣工艺伴随服饰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变得更加的具有时代意义,服装也伴随着刺绣的创新,变得更加富有民族气息。传统刺绣工艺从简单的缝制、拼接到华丽的刺绣,虽历经千年,依然魅力不减,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现代时尚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元素。本文通过对传统刺绣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原则和现状,提出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为传承中国古老手工艺,并将其融合于现代服装设计中作出些许探索、创新和贡献。

作者:徐冉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魏玉龙.刺绣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李霞.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3.

[3]曹莉.中国民间刺绣艺术[J].浙江工艺美术,2013-12-15.

[4]师文雅.刺绣在中国高级定制时装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5]李玉婷.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7.

刺绣艺术范文篇7

【关键词】传统刺绣;手工艺;服装设计;教学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丰富而璀璨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其中刺绣手工艺作为服装最古老的装饰艺术,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和人文价值为现代服饰设计赋予极其深厚的个性魅力。然而,目前对传统刺绣手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课堂教学的研究较少,且多留于形式化、表面化,对服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无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刺绣手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讨,从而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学资源。

1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现状

传统刺绣图案色彩变化细腻、肌理效果凸出,具有区别于现代机械化加工形态的图案形态特征。不同地区刺绣工艺鉴于审美差异、民俗特色、针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在刺绣艺术表达上各具魅力,表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在现代服装设计尤其是高级定制服装中应用极为常见。但鉴于其制作周期长、种类多、成本高,且受“快时尚”等营销模式的影响,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多简要介绍其名称分类及艺术特色。具体工艺技法、应用方式及时尚化创新手段等等均较少涉及。大部分学生对刺绣手工艺认知较为浅薄,仅停留于对概念的简单认知,不但不了解刺绣手工艺的文化魅力,也不了解具体的工艺特色,在具体设计应用时难以巧妙应用、推陈出新。

2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研究传统刺绣手工艺的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从一定意义上更好的了解和传承传统刺绣手工艺,归纳出由造型、色彩、材质和技法特征所构成的传统刺绣手工艺外在视觉形态以及由其所呈现,为我国传统刺绣手工艺艺术语言的传统提供一种可能的探索途径,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2.1艺术价值。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绣者通过不同针法的组合和穿插以及精巧的刺绣技艺,借助疏密、轻重、穿插、参差等表现手法,生动的展现出或静雅沉着或活泼艳丽的色彩。其细腻准确的线条变化,使得图案刺绣纹样色彩变化丰富、图案生动灵活。既具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又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神韵之美。用针和线将绘画艺术语言升华和提炼,极具个性魅力。不同地区审美形态、民族艺术文化也通过不同地区刺绣图案形态、针法表达等灵活表达,呈现出独具意味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2.2文化价值。刺绣本身的艺术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其形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同地区刺绣的艺术形式也是地区民俗文化的符号表征、是地方传统文化精髓的表现。研究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能够通过现代流行分析对传统工艺美进行创新设计,使其顺应时代美学的不断发展,满足当下审美需求。对于刺绣这一特殊的工艺美术形式,其能指与所指所折射出的美学意义可以以点带面作为一种艺术美学思考的延伸点,对于现代艺术文化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2.3经济价值。刺绣研究的内容属于“民族文化”范畴,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文化同质化的背景下,特色文化是区别产品个性,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力途径。将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有助于推动这一手工艺的精髓在其他现代设计领域的实践和应用,是民族文化传播和传统工艺多元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对于地区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化的强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

3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体系的探讨

传统刺绣手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必要手段,其在课程当中的讲授及实践不能只是将传统手工艺技法全部照搬讲授,不仅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实际需求,而且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应将传统刺绣手工艺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技法传承及现代化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1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理解。刺绣作为民族传统手工艺具有区别于现代化图案形态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传统刺绣手工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手工艺艺术形态了解和认知的有力手段。传统刺绣手工艺具有的独特的设计语言,其与现代的结合不是简单地纹样照搬,只有在一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将现代化的设计想法与传统进行结合,巧妙的融入并应用于现代设计当中,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3.2开设手工刺绣技法课程。传统刺绣手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应用的瓶颈之一在于现任的绣者大多并未受过相关设计学习,多为跟随绣师学艺的手艺人,所绣作品也基本上全是古代名家字画,独立设计构思的作品少之又少,更无法独立设计相关刺绣服装。而学过设计相关知识的设计师,对传统刺绣又有深入了解,熟知相关技法特点的更是极为少见,因此想要将传统刺绣手工艺技法与现代服装设计长期、深入结合,就需要将手工刺绣技法课程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出一批即对工艺技法有所了解又能够从事独立创意的设计者,即为服饰企业设计创新带来新能量,也为刺绣发展提供新前景,让传统刺绣艺术发扬光大和得到更好的传承。3.3与现代化工艺巧妙结合。传统刺绣手工艺现代化是刺绣适应现代化时尚语境发展及当下工业化生产的必然需求,现阶段绣的发展仍主要停留在纯手工工艺品的绣制上,产品老旧、脱离市场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保留传统刺绣手工艺艺术特色及工艺技法的同时,将现代化面料加工手法进行糅合,是传统工艺适应现代化发展,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和产业链的创新实践,也是刺绣手工艺摆脱传统加工模式、大众化发展的有利手段。任何传统手工艺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今天消费者或使用者的需要。传统刺绣手工艺图案本身具有细密精巧、清雅秀丽、灵动雅致的特点,加之于现代化工艺及创意的结合使其题材多样、风格多变,能够满足现代产品不同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方法上的时尚创新不仅能够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技法的基础上为诸多中国原创产品赋予品牌个性化发展途径,同时是弘扬中华民族服饰优秀文化内涵、促使传统工艺时尚化创新发展的有力途径。

4结语

刺绣艺术范文篇8

【关键词】刺绣文化;服装设计;应用

1传统刺绣文化的历史演变

1.1汉代刺绣文化

汉代刺绣的用途,本着装饰衣物来表征地位的尊卑,这种用途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色彩。帝王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统治,下诏商人不得穿用刺绣服装。但当时刺绣的应用范围相对来说更加广泛,刺绣品从服饰品衍生到生活用品,种类繁多,针法多样,刺绣的艺术性也随着发展阶段变化更具特色。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专业的刺绣匠师。汉代的刺绣针法主要是辫绣,其针路整齐,绣线牢固。汉代的刺绣文化为后来刺绣文化飞跃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唐代刺绣文化

刺绣发展到唐代玄宗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随着佛教的流传,许多达官贵人修建庙宇、习读佛经,憧憬安乐生活。刺绣文化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从刺绣在服饰上的花鸟草虫,延展到欣赏价值较高的绣字和绣像。唐代刺绣的另一创新就是刺绣工艺的革新,唐代以前刺绣一直是锁绣法,至唐代才发明了平针绣,这种绣法因其针法变化自由,更具艺术表现力,受到当时刺绣者的青睐而风靡唐代流传至今,除此之外,唐绣的加金银,缀珠技术也很高,唐绣揭开了刺绣发展史的另一崭新篇章。

1.3宋代刺绣文化

刺绣发展到宋代,由于朝廷实施奖励制度而空前发达,宋代刺绣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均有所提高,改进了刺绣的工具和材料,研发了新的装饰针法,将书画等欣赏类的艺术品用刺绣的形式展示出来。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1.4明代刺绣文化

明代刺绣规模继续扩大,刺绣的艺术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的规模更大,并大量搜集民间刺绣贡品,但是其绣品形式机械,内容千篇一律。明代手工艺极度发达,总体上继承了宋代优良的刺绣工艺并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使其蓬勃发展。刺绣的种类和用途均有所增加,广泛应用到各个阶层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中,提高了技艺水平、改进了制作材质、优化了刺绣针法,而且与宋代的繁缛华丽有所迥异,并在承袭宋绣传统下推陈出新[1]。

1.5清代刺绣文化

清代的刺绣继承了明绣的艺术形式,刺绣技艺在整个清代兴盛不衰。清代的日常用品多用刺绣装饰,服饰、装饰字画、生活用品等,品种繁多、绣法精湛的清代刺绣日渐成熟,各种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在清朝兴起发展,包括众所周知的四大名绣,各有特色,形成争芳斗艳的局面。到了晚清时期,外来文化的渗入,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刺绣中也融入了西洋绘画观点。

2传统四大名绣的艺术特征

2.1苏绣艺术特征

苏绣发源地在江苏苏州,苏州的刺绣起源很早,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运用刺绣来装饰服装了,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清新、优雅、别致、极富韵味。刺绣工艺八大特点:平、齐、细、密、匀、顺、和、光。而在视觉审美上注重线与丝理的变化,从布料肌理、设计色彩、图案题材、制作针法综合方面考虑绣品制作。苏绣通过创新设计,又创造出发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

2.2蜀绣艺术特征

蜀绣发源于四川民间,是在汉代蜀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蜀绣在盛唐时期已有记载,发展到宋代,其技艺已日渐精巧,在20世纪70年代末,川西的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蜀绣绣工独特,以套针为主,分色清楚,绣品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在用料上,采用软缎和彩丝为原料。针法上严谨精密,针脚整齐,掺色轻柔,虚实合度,民间质朴喜庆气息浓厚,独具地方特色。蜀绣的绣工,用料与针法的结合,使得蜀绣绣品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蜀绣刺绣针法不断创新,又研制出交叉针法、螺旋针法等,增加了蜀绣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价值观。

2.3湘绣艺术特征

湘绣源于湖南长沙的民间刺绣,其历史悠久,是在清代后期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湘绣在汉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原本具有深厚底韵的长沙地区民间刺绣技艺上,借鉴苏绣、粤绣、京绣的刺绣技法,形成针法多样、材料考究的独特风格,又由于湘绣在色彩上多运用深浅灰和黑白色,使得绣品质朴优美,形象生动,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使画面增强了立体感。湘绣通常多以绘画题材为主要图案,在整体构图上,虚实结合,巧妙留白,使湘绣有一种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

2.4粤绣艺术特征

粤绣是明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刺绣名品,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绣品之一。粤绣具有西方绘画韵味,用线种类繁多,根据艺术造型的需要而不受限制,多用浓郁的七彩原色,注重光影变化,用色浓艳,配色常选用反差极强的色线,红绿相间,较有视觉冲击力,眩耀人眼,绣品内容欢乐热闹。粤绣的针法富有装饰性,施针简单,针脚长短参差,线迹粗松,均匀多变,纹理分明,且常用金线围绕构边。纹样构图繁而不乱,花纹生动写实,整体感觉较有民俗韵味,备受欢迎。

3传统刺绣图案的造型题材

3.1花卉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刺绣文化中,花卉图案色彩鲜艳,形态万千,代表着吉祥如意,物丰人和,中国人对于花卉的喜爱从历代文化中即可看出,许多的花卉图案被用不同的形式点缀在服装上,发展到现代,花卉图案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服饰图案中的花卉图案已经成为领导流行的主题。牡丹纹,牡丹刺绣在服饰上,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求;荷花纹,人们多以写实的手法展现其姿态优美,荷叶疏松有序,用来寓意爱情、友谊、幸福等美好愿望;梅花纹,用以表达人之友情长存,不因祸福而动,永葆情谊;宝相花纹,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富贵吉祥的象征[2]。

3.2动物造型

刺绣动物图案也是刺绣服饰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龙凤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且广的图案,龙的神奇威武与凤的艳丽美妙构成了人们意念中美好与祥瑞的生动组合,被奉为地位最高的吉祥物,龙象征着男性,凤象征着女性;鱼纹,鱼在中国人心目中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希望生活富裕;鹿纹,指官吏加官进禄,官运亨通。

3.3人物造型

古时上层统治阶级广征天下方土,大兴求仙拜佛之风,整个社会享乐思想抬头,神仙祥瑞题材的创作也日盛于世,还有一些当代或神话中的仕女,以刺绣的形式保留。

3.4风景造型

气象与农牧业生产密不可分,因为农牧业生产的好坏关键是气象,古人对气象有着神秘的幻觉,遐想神仙来到人间,在萦绕的云形中,挥挥衣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祈祷神灵能够适宜地调节气象变化。人们信奉云神、水神、火神等神灵,经过抽象或者具象的形态变化,更完美地出现在刺绣上[3]。

4传统刺绣品的工艺技术

刺绣是将彩色丝线或者棉线,在丝绸、锦缎、布帛等基布上用针穿刺,形成绣迹组成的纹样、图形或者文字。刺绣品主要包括彩绣、雕绣、白绣、黑绣、十字绣、补花、饰带绣、珠绣、饰片绣、褶绣等。

4.1手工技艺的绣品

手工绣品是通过手工缝制的技法,用线迹形成装饰品,可以归纳为普通手工绣品和高级手工绣品两类,经过千年的技法的优胜劣汰演变,保留下来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质、风土习俗、文化意识的刺绣技法。手工绣品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普通手工绣品多用于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的装饰,高级手工绣品多用于高级服装定制,增加服饰品个性化的视觉效果。

4.2工业技艺的绣品

工业绣品是用机械设备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绣品生产效率高、制作针法细致、技术操作规范、设计方法多样,符合了批量生产的要求,符合了大众服务的设计思想。在高速生产过程中,量的控制成为关键,工业刺绣品需要多样化、品质精美化、材料创新化和产品时尚化。

4.3手工技艺与工业技艺结合的绣品

手工技法和工业技法相结合的方式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设计与流行趋势结合紧密,使绣品的设计形式细分化、系列化、个性化,将手工技法和机械化设备织造技法融合,以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进一步需求,用多种技术手法、多种材质组合等方式绣出创新产品。

5传统刺绣文化在丝绸服装中的应用

5.1在唐装设计中的运用

近年来,唐装渐渐成为都市的流行元素,它仅仅是中式服装的一个统称,只要含有中式服装的元素,均可以称其为唐装。唐装作为一种礼仪服装,深入到高品位生活。最初的唐装设计是平面的,现代高档唐装已经吸收了西方的立体剪裁,更符合人体的曲线。唐装除了款式的变化外,刺绣图案和色彩也应用到唐装设计中,形成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含蓄、典雅、精致的服装,唐装的传统图案、时尚款式、文化底蕴,风靡全国,乃至世界。

5.2在旗袍设计中的运用

旗袍是中华女性传统服装之一,能够把东方女性的美刻画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能够达到人衣的完美结合并不失传统文化的内涵。旗袍上多以刺绣花卉为主,用刺绣把花卉展现得尽善尽美,通过花卉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旗袍的韵味,与华贵的传统图案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好的意境。在知名时装设计师会上,频频有中国传统刺绣元素被运用,使传统文化重放异彩。

6结语

传统刺绣技艺针法繁多、装饰性强,刺绣手工艺术的魅力,使服饰有了丰富多彩的变化,提高了服饰艺术特征的附加值。刺绣的品种类别丰富、制作工艺精湛、设计题材广泛,恰如其分地对服装进行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服饰刺绣上的传统图案,使服装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传统刺绣使服装更有内涵,更具个性。刺绣会以更时尚的姿态出现在丝绸服装设计中,美化服装,装饰生活。

参考文献

[1]忻惠珍.服装图形装饰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6):39.

[2]刘洋.丝绸服装创新设计影响因素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2):16-18.

刺绣艺术范文篇9

关键词:涂鸦;刺绣;服装设计;创新;发展

涂鸦艺术作为风靡全球的绘画创作形式,色彩、构图、创意大胆且富有冲击力,将其与东方传统刺绣工艺相结合,可满足人们对不同风格产品的追求。将带有涂鸦元素的刺绣应用于服装设计,产品前卫、醒目且带有民族特色,既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也促进了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

1关于刺绣与涂鸦

1.1传统刺绣工艺的特点。刺绣是用针与线在绣料上根据一定的设计绣制出不同装饰图案的工艺技法。传统刺绣由点出发,通过不同的针法将丝线或其它纤维纱线刺缀于织物上,多用于服装或纺织品中。其取材大多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又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变迁、民族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历史漫长,表现形式多样[1]。一方面,刺绣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工艺讲求“细”,包括顺、齐、平、匀、洁等,这些要素塑造了刺绣工艺在细节处理方面的独特之处;颜色注重“雅”,含蓄婉约、意境悠远。颜色之间的交相呼应构成色调的和谐统一,展现了刺绣艺术的拙朴与明快之美;图案则侧重于“意”,东方人善于运用各种针法传神地绣出花鸟人物、鱼虫风景的图案[2],借此来表达平安吉祥的寓意。另一方面,刺绣艺术的魅力也感染着其他国家与民族,从17世纪开始盛行的欧洲刺绣,细密精致带有东方风格,受到皇室贵族们的青睐。与东方刺绣相比,欧洲刺绣除了在材质上做了一些调整之外,例如选用珍珠、贝壳、宝石等华丽辅料装饰[1],还在东方直绣、盘针、套针、满绣等针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立体刺绣、绒绣、抽纱绣等独特的刺绣针法。1.2涂鸦艺术概念。涂鸦(GRAFFITI),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多数是指那些随手涂抹在建筑或物品上的文字、图画、符号等。早期,涂鸦是作者用来传达信息或表达情绪的媒介,这种表达方式脱离了传统观念框架的束缚,后来发展成一系列的相关艺术创作。从视觉感知、主要内容、情感表达的层面可以得出涂鸦元素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涂鸦作品往往能凭借大胆的用色和出其不意的构图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创造性的绘画笔法展现了艺术的生命力[3];涂鸦内容包括文字、卡通人物、政治口号乃至宗教与神怪形象等,灵感来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题材丰富;涂鸦让生活更加艺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成功转型为创作者抒发内心情绪的艺术表达形式,易唤起相应群体的共鸣。1.3刺绣与涂鸦的创新融合。活跃的涂鸦元素用严谨的刺绣工艺技法表现,体现了动与静的结合,这种新形式多应用在服装或纺织领域中。细致精密的刺绣工艺通过设计再造成功地改变了物体原有的自然形态,满足基本审美需要的同时丰富了素材来源,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的加深也带来了材质的创新和设计手法的丰富[3]。涂鸦元素的融入,将富有冲击力的色彩搭配和大胆的构思巧妙地融入刺绣,展示了设计者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打破了传统工艺、设计的局限,使其由原本的点线面关系向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2涂鸦刺绣在服装设计的应用

2.1涂鸦刺绣的选取原则。刺绣图案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现代刺绣作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4]。涂鸦艺术本属于绘画形式的创作,大多源自创作者本能的反应或由当下的情绪所引发,不完全受传统绘画模式的限制。涂鸦刺绣工艺正是将这种自发性的行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虽不需过于纠结图案的选题,但涂鸦刺绣的应用也有相应的选取原则。涂鸦刺绣的选题充分体现了其创造性,具有极大的思想空间,丰富的图案变化和画面层次[3]。应用最广泛的当属符号涂鸦刺绣、泼墨涂鸦刺绣、人物及动物涂鸦刺绣。例如,符号元素在涂鸦刺绣工艺中较为常见(见图1),早期会用简单的字母标签或语气符号来表示态度,后来为了突出展示涂鸦的个性和美观,将简单的符号做了替换、变形、夸张地调整或引入当地熟知的特殊符号与之融合,用不同材质的纱线及特殊材料刺绣在服装面料上,使整个图案更具立体感,增加服装的亮点,这些符号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空间重组,也给整个刺绣设计增添了趣味性;泼墨涂鸦在刺绣设计中的应用也比较多,其没有特定的规则模式,凭借即时的想法大胆地进行创作,或运用大面积对比强烈的色块,或侧重突出整体色调的朦胧神秘,既使整个画面缤纷饱满又使得涂鸦中粗放的笔法通过精细的刺绣工艺得到完美诠释,呈现出犹如泼墨画般的炫丽效果(见图2)。这种风格看似随意,但却吸取了夸张抽象表现主义和大众波普艺术的风格特点,丰富大众的审美体验;有关于人物、动物的涂鸦元素也在涂鸦刺绣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见图3)。人物、动物及各种富有生命力的鲜活个体相较于传统写实派的作品来说重点不在于对实物的具体描绘,而是侧重呈现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意”像。有的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个体,有的是经夸张、变形后的艺术形象,其涂鸦刺绣的选题丰富,形式多变,突破了传统思维的限制。2.2涂鸦刺绣的艺术特点。涂鸦刺绣在用色技巧与材料选择方面不同于传统刺绣。多数涂鸦刺绣的色彩表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设计者会利用不同颜色的变化来渲染作品的主题,高纯度或高明度的用色更能体现作品个性的活跃,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色彩的选择也极为丰富,同色系中的取色可多达几种或十几种,但整体的色彩搭配必须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之上呈现与主题相关的色调,同时进行大胆夸张的艺术创新,构成涂鸦刺绣的色彩体系;选用的材料与传统刺绣相比,不仅限于绸缎、棉麻等常见的服装面料,而更为多样,在提升涂鸦刺绣服装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增加了服装面料的肌理感和艺术效果。2.3涂鸦刺绣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涂鸦刺绣继承了传统刺绣工艺的精湛技法,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断改进与创新,涂鸦刺绣不仅是设计者的情感表达,也蕴含着个性的张扬。另外,涂鸦刺绣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用于品牌服装,也可用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纺织品中。即使简单勾勒的刺绣图案,也可称之为涂鸦刺绣,同样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3涂鸦刺绣在品牌时装的运用

服装作为设计师创作灵感的载体,与现代流行设计元素相结合,引领时尚变化与发展的趋势。涂鸦与刺绣的结合创新在服装设计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俄罗斯艺术家丽莎•斯米尔诺娃(LisaSmirnova)就热衷于涂鸦刺绣的设计,尤其擅长稚趣可爱风格的纯手工刺绣。近些年来涂鸦刺绣频频登上国际著名服装品牌会的舞台。以Gucci为代表,通过与西班牙艺术家、英国插画家等的跨界合作,品牌融入了街头艺术和时装艺术的涂鸦元素,以刺绣的方式应用在服装上,展现了不拘一格的样式。除此之外。Dior、Dolce&Gabbana等品牌也都采用涂鸦刺绣的方式以使自己的服装更具活力,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4结语

在商业价值和大众文化潮流的双重驱动下,涂鸦艺术在当代服饰设计领域可谓独领风骚[5]。刺绣作为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涂鸦元素与刺绣的创新融合,继承优秀传统工艺的同时开拓了服装设计的思路,也反映了当代艺术审美的变化趋势以及多元设计的理念。涂鸦刺绣作为一种服装设计元素,不局限于特定的形式,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萍.探析刺绣在服装设计中的时尚化表达[J].大众文艺,2016,(14):74.

[2]钟铉,刘翠萍,杜群.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时尚化体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77-80.

[3]刘春玲.涂鸦图案形式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4]刘雷.浅谈新刺绣色彩的饰品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57.

刺绣艺术范文篇10

[关键词]香包传承发展符号不足

一、甘肃庆阳民间香包刺绣介绍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流域,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宜古人类繁衍生息,从而形成远古多民族聚居的格局,这种先天的地理环境中蕴藏着明显的原始文化特征。在进入文明社会后,家家户户的妇女从小接受香包文化的熏陶,最显著的特征是母传女,婆传媳,祖祖辈辈把做针线活当作评判女人“德行”的标准之一,这种普遍制作香包的习俗,表现出一种传承广泛的区域特征,是香包在漫长历史中不曾泯灭和消亡的基本原因。香包是历史与文化积累的层累复合物,各种历史积淀的文化,深深渗透在民俗意识里,形成独特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二、庆阳香包刺绣独特的视觉符号

中国民间艺术,在传承远古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积累构造了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灿烂绚丽的视觉符号系统。经过漫长历史的再创造随着神话传说的嬗变,到了今天民间艺人的心中、手中,凭智慧的直觉和心象融合想象,符号性的形式,符号的功能和符号的意味,全部融为一种对美的知觉和对意味的知觉。

1.符号的共性

民间艺术可以反复使用一个传统图象符号,以满足民俗礼仪和年夏一年的节日需要乡民需要共同的象征吉祥的符号,表达一致的宿愿。从符号的共性可以看出,民间艺术符号是历来所有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共同使用的艺术载体。民间艺术是共性大于个性,或者是在共性中求个性。

2.符号完美性、戏剧性

庆阳民间刺绣中,无论是立体的,或是平面的,其形象、构图均给人完美整体的观感。这是由于民间艺人追求完整造型和“好看”的审美观念所致。

(1)形象符号的完整性

其一是所锈香包的造型很完整;其二是符号形式构造组合充实丰满。

(2)形象符号的戏剧性

这是善良祝愿的乐观理想对美感形态范畴的必然规定。民间的艺人所绣的形象有一种稚拙美,又有一点滑稽。但是我们同时能够感觉到这些艺术品里面含着一种崇高,是劳动人民的朴实、和一种好不掩饰的审美。

三、香包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对民间艺术越来越重视,庆阳市的人民非常愿意来参与这件事情。

1.文化馆与政府

50年代,全国各地都建立了文化馆,庆阳市也不例外。它在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上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1)文化馆发挥的作用

①收集整理民间香包刺绣。他们促成我市几次赴京参展。甚至出国展出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品。

②发现、组织民间刺绣艺人,激活他们的创造力。

③出版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庆阳香包》余正东编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政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1988年全国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在西峰召开;1989年建国40周年大庆时,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艺术节;1986年法中友协主席吉莱姆访问了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并考查了全区民间美术。

②《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文化部于2004年末开展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我市西峰唢呐文化和庆阳香包双双入选。

③庆阳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2002—2004年,连续三届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

④市上和各个县政府在民俗文化上,保持紧密的联系,各县政府定期向市上汇报。

2.专家学者的建议

庆阳市在民间艺术这方面的专家特别少,但是这些少数的专家提出了非常珍贵的意见。一些专家,包括一些外国专家对庆阳香包看了以后,他们认为把民间艺术品制作传统工艺的方法保护起来,培养新的传承人,并对传承人给予一定的扶持。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杜芳介绍说,在我省,民间艺术地区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如庆阳市的民间艺术群众基础比较好,当地政府这几年也对民间文化保护和挖掘抓得比较紧,连续4年举办香包艺术节,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3.商品经济的刺激

(1)地方政府、文化馆为了扶贫致富

他们把民间艺术品列为开发项目,香包刺绣是庆阳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近几年,香包制作已不再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开始变成商品,走向市场,并逐步形成了产业。每届香包节进行的重点活动项目洽谈与招商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2)国外旅游者对传统民间美术的热衷。

国外旅游者对传统民间美术的热衷刺激了商人对民间艺术商品的关注和购买。其中香包刺绣品、布制品关注的最多。

四、庆阳香包刺绣所存在的问题

对庆阳香包刺绣存在的问题,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

(1)对民间香包刺绣的研究、发掘、弘扬、保护,工程量极大,但专业研究人才奇缺,而具备民俗文化知识的工作人员多半已退休,民间香包刺绣艺人相继谢世,传统技艺人很多去世了,所以我们在研究和开发民间艺术的时候给我们造成很多困难。

(2)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利益驱动下,机械模仿制造的产品大量的涌入市场,庆阳香包刺绣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受到冲击和挤压,逐渐失去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市场经济的冲击,现代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文化欣赏层面的收缩,造成民间工艺盲目“洋化”,数千年的传统技艺误入歧途,原生态的民间艺术逐渐丢失。

(3)庆阳香包作为地方民俗艺术,它的影响已扩大到海内外,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仍面临着濒于失传的客观危机。能代表华夏民族文化传统和富于特色作品趋向冷落,现在的作品艺术价值很低。

(4)近些年来,由于香包文化的发展,一些学过造型艺术专业的老师,过多的把一些西方画技法用了香包刺绣上,虽然有了一定的创新,但其盲目的创新和渗透使古老、稚扑的传统文化误入歧途,纯美术观念对古老文化的理解造成香包造型工艺的“洋化”。

(5)从外地聘请湘绣、苏绣大师培训庆阳香包制作者而招收学员。毕竟湘绣、苏绣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其自身的历史积淀与庆阳香包的文化概念和人文色彩有着很大差异,将其纳入庆阳香包刺绣,便失去了自身的内涵。

五、结语

庆阳民间香包刺绣是庆阳特色文化产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更多人积极的参加到民间艺术保护发展和传承的队伍当中,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果,但是毕竟我们在这方面借鉴经验很少,所以我们在挖掘、保护、发展等等民间文化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我们认真的去做,不断的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一定能够做好的。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出版.

[2]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3]陇东报.2006-7-24.